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出版人周筠
#真实的新冠感染重症病例#

这些病人都是武汉的。

**一个朋友的岳父新冠感染住院(已入院一周),目前戴着氧气面罩大流量吸氧血氧能上90,摘下面罩血氧则掉到60,还在生死线上努力拔河,家人也倍受煎熬。

**玥爸一个同事遭遇不幸:家里先后失去了两位老人,都是70多岁的男性,全都是新冠感染,一位是本来就有基础病,新冠感染导致肺炎后,血氧迅速垮掉,不治而逝。另一位则是头一天还好,第二天上厕所的时候大叫“好痛,好痛”,然后就猝死了,后来医生说是新冠引发的心肌炎所致。

**家政公司的负责人今天告诉我,她楼上一位55岁的邻居因新冠感染去世了,据说是一位在华科大工作的老师。

**我老妈的琴友急着给家里感染新冠已经病危的90多岁老人寻找丙球蛋白救命,可如今到处都没有货,后来终于联系到一个黄牛,价格奇贵,但此时老人血氧已经掉到30,家人遂放弃了救助。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 ... 9&_wb_client_=1
风声|为何放开后,我们更要呼吁“过年非必要不串门”?
作者:风声
01-05 12:03
阅读 11万+
凤凰网原创丨今年春节,返乡的人们还是少串门少聚集为宜:让人情与风俗让位于健康和科学。


作者丨佘宗明

资深媒体人

春节将至,在“非必要不××”式限制卸除后,人们终于可以想回家就回家了。

只不过,疫情防控的严防死守模式结束了,不代表疫情消失了。在“春节前后全国或达到感染高峰”的形势下,今年春节,人们恐怕依旧无法像往年那样,去拥抱因窜动和聚集而来的热闹。

春节返乡,很多人返的都是小地方,特别是农村老家。可就在这些天,蔓延至农村的感染潮,借由那些零碎的个体叙述被越来越多人看见:在许多农村地区,因疫返乡的务工者和提早放假的学生,叠加农村年关附近频繁的红白事酒席,大大加速了感染。

专家预测,春节前后才会发生的感染潮已提前来到。前不久,“农村发热人群扎堆输液”一度冲上热搜。而农村的医药资源、医疗条件和医学知识匮乏情况,决定了农村易感染人群的处境可能会更加艰难。

当此之时,“如何削减交叉感染风险对脆弱人群的冲击”,是全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的思考,确实该指向医疗服务与保障供给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时也可以引导人情风俗层面的暂时克制——虽然“少串门、不聚集”的提醒,极易让人产生耳部疲劳,甚至激起逆反情绪,但在大面积感染会导致危、急、重病人数短期内急剧增加的现实中,避免某些人情裹挟下的风俗习惯成为疫情扩散的“加速器”,很有必要。


三年了,终于可以回家过年

毋庸讳言,春节是游子们“倦鸟归巢”的时刻。回家过年,承载着人们的恋家情结与乡愁情愫,也构成了人们如常生活的一部分。

但过去三年,不论是就地过年的“倡导”、非必要不聚集的要求,还是项飚所说的“电子流动性基础设施”(e-mobility infrastructure)重新分配社会流动的阻滞效应,都让许多人不得不搁置归心,抑或是减少走动。

如今严控封印解除,人们返乡已不存在“硬隔离”之类的阻碍,压抑了三年的回家过年念头集中喷发,进而出现“报复性返乡”的场景,本再正常不过。尽管说返乡潮必然会助推感染潮,但在防控措施调整将人们被接管的流动权利重新归还后,谁也不应轻易再给返乡者设置有形或无形的关卡。

要知道,人生没有多少个“三年”,人们也无法承受亲人相聚机会的一再错失,动辄将“子欲养而亲不待”困局摆在面前。人们久盼的回归正常生活,就包括回家过年的权利不被阻却。

不要小觑这份权利的重要性。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说过:在传统、简单的社会中,社会的整合、社会秩序的维持,依靠的就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机械团结”。

在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城市中,社会的整合、秩序是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有机联系”上。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生活在都市中,跟外界“有机联系”形成的基于业缘的人际关系里,掺杂了诸多名与利的考量;而基于血缘地缘的“机械团结”,则能勾起他们的乡愁,缓释他们的紧张。

因此,春节返乡也是一次回到“传统、简单的社会”缓解现代性危机的尝试。

用作家叶匡政的话说,回家过年就是认宗寻源的文化仪式,“实际上,大家想回的不只是那个儿时的家,内心更渴望回到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故乡。这种关怀是从家庭开始的,渐至邻里、亲人、朋友、乡里、社区。”人们对回家过年的诉求,不该再被压制。


传统习俗是疫情扩散的加速器

但,这不意味着,人们要在拥抱传统习俗中将疫情在加速扩散的真实情形置之不顾。

越是在当下,“群己权界”凸显的责任意识越无法隐身。

当然,现在的形势跟之前有些不一样:自2020年至2022年,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防疫而不见疫。可现在不一样了,疫情就在你我身边。奥密克戎来袭,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熬一熬”就能过去的事,但对以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为主的脆弱人群而言,却可能是难以越过的一座山。

鉴于此,就算我们很难控制住疫情在春节期间的传播,也该尽量避免感染峰值的扎堆——不然的话,很多小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薄弱的医疗卫生体系可能会被击穿,那些脆弱人群面临的情况会很严重。

在现阶段减少礼节性串门和聚集,尽可能延续线上和电话拜年之类的做法,也许是值得采用的选项。

春节期间,无论是走家串户的拜年习俗,还是婚丧嫁娶的大规模聚集情形,都可能让疫情加速扩散。

拜年是个典型的传统过节场景,“序长幼拜尊属戚族,近者往来相贺”是常见礼仪,这跟传统家庭结构中的“长辈中心制”特点不无关系。在该模式下,那些返乡人员经常得登门造访,去给上了年纪的长辈拜年。由返乡人员到留守老人的病毒传播链条,很容易由此形成。

年关还是办喜事的高峰期。平时亲友们在外打拼,未必能回来参加宴席,但放在春节前后办,人多热闹。可人一多了,疫情扩散的风险必然升高。在农村,戴口罩和一米线等防疫守则,在人情即律法的语境和顾面子的心态中,通常也不会被循守。

凡此种种,都可能让那些脆弱人群变得更加脆弱——传统礼仪习俗将他们推到了台前,可跟自我保护对应的要求是,他们应退到台后,尽可能跟风险人群隔开。

考虑到当前很多农村老人都处在保障洼地上,我们有责任不让拜年和办酒宴的伴生风险将他们绊倒。



不能让春节变成脆弱人群的“春劫”

要强调的是,呼吁人们今年过年少串门少聚集,绝不是要用限制性做法让人们重回此前状态,而是着眼于当前农村防疫实际境况的现实倡议。

在不少城市居民都在为布洛芬等退烧药物一粒难求,被医院发烧门诊接待量超负荷所忧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地区的情况更为严峻。

很多报道都描述到,在不少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末梢上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接诊者大多是村医。很多村卫生室和村医此前并不大量接触发热患者,也没备退烧药等,人手严重不足,如今患者排队涌来,他们只能是开些抗生素,有的还只能是让人熬引子水喝。

《财经》报道中提到,在某地农村地区,有受访者称,12月以来,周边村落里放鞭炮、摆白事宴席的活动几乎每天不断,“有不少老人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缺医少药严重,医学常识缺少,都让很多农村老人和有基础疾病者在这个寒冬格外难过。这时候,若是顺着拜年和婚宴等场景将他们导入“疫情扩散链条”中,只会加剧他们的困境。

所以,今年春节,返乡的人们还是少串门少聚集为宜。其对应的要求就是:让人情与风俗让位于健康和科学。

值得注意的是,自防疫政策松动以来,很多人就在说“放开不等于躺平”。而不能躺平的最大理由,就是要保护脆弱人群。保护脆弱人群,除了需要公共服务与保障的就位,也需要人们用行为自觉托起一层防护网络。

由于学生提早放假,很多乡村的人已或多或少地遭遇了感染,甚至有些已基本恢复过来了。但也出现了另一种提醒的现象,那就是阳过的,甚至还未完全康复的人群不再佩戴口罩,暂且不说是否有二次感染的问题,在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佩戴口罩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尤其是老弱病残孕及此前有病根的高危群体负责。

作家汉宁·里德说:“人”在人之中。因为“人”在人之中,所以我们会迫不及待想回乡跟家人团聚;也因为“人”在人之中,所以我们在疫情之下需要代入“弱者视角”,解脆弱人群之困,而不是给他们增添风险。不能让春节变成这些脆弱人群的“春劫”。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萧轶



@韩松
我的抗疫记录/参考(17)#新冠康复日记#
一月五日,礼拜四,第二十六天。
今天小寒,不想再写这个记录了,因为没想到一写这么久,以为按他们说的只要七天。而且引起很多人担心,让我很不安。
但是写也有点用,让人看看这个病例,有一定标本意义,没打过疫苗,有多种基础病,痴呆老人,讳疾忌医。死了就没有价值了。但如果活下来,可以研究一下,特别是那些研究伟大抗疫精神的专家学者,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要是得了新冠死不了。新冠三年全球死了七百万,各行各业都有,但我没看到一个科幻作家。所以请大家不要担心,不用邀请我去医院。你们对我的恩情我记住了。
我生病二十六天了。总结一下,这个病大概要过三关:一是高烧关,二是肺炎和呼吸衰竭关,三是心脏衰竭关。现在火葬场排长队,就是因为他们没过得了某一关。三关除了它们自身很厉害,还都会引发或加重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等,会死人。我这三关都经历了都闯过来了,所以不会死了。有没有第四关?没见有人说。也许皮肤过敏算是吧。
一是高烧,是发病初期,我老实在家隔离,没吃任何药,扛了两天退烧。现在知道,这么做不对,应该十万火急去医院,吃那叫P什么的进口特效药,国产的也行,五天内阻止病毒复制。但许多人最早并不知道或者认同“辉瑞自信”,仅建立了“布洛芬自信”,更多人还停留在“连花清瘟自信”。这个阶段病情如有好转,绝对不可自鸣得意。我一退烧,就出门倒垃圾取快递,回家又洗澡,结果第二天又不行了。
二是呼吸困难和肺炎。咳,血氧度上不去。我去看急诊,CT结论是病毒性肺炎,医生说没有太多办法。检查花了一千二百块钱,但只开了九十块钱的药,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和氯化钠。住院留观吊水插管上呼吸机的都是更严重的。我没资格。我知道也可以用激素,我以前肺部感染,常用地塞米松。还有一点需记录:因为咳出黄痰和血,我自作主张吃了头孢。再去医院,没查出细菌感染,是不是提早抑制了?
三是心脏问题,是得病二十天后明显出现的。心率一百一十多半天下不来,心慌,血压低,要昏迷,看到了死神的影子。我幸运的是,在此之前,就有朋友建议买点硝酸甘油备着。这个药顶了用。但据说有的人就在这阶段死了。
我今天血氧度上来了,心率也稳定了,而且吃了一碗重庆小面。一个原因是理科生网友远程指导帮忙修复了制氧机,为我建立起“吸氧自信”。有同事朋友网友帮我联系了住院,我十分感谢,不知今生来世怎么回报。但我觉得,既然在好转,就不一定去住了。这个病要好,很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些基本估计,比如说有把握不比心目中那几个坏人死得早。这个意识很重要,能在量子层面造成坍缩。由于病毒同样是微观粒子,它们也会受到影响。能不去医院尽量不去。但这仅限于我个人或者科幻作家的尝试,不建议普通人模仿。但考虑到还有研究伟大抗疫精神的专家学者,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弟弟在欧洲,去年阳了两次,他说:“中国的到底是啥毒株,这么恼火,国外至少欧洲这边好像没这种感受和经历。欧洲大众基本上都不再把时间精力放在病毒疫情上面了,正常作息。”我也不能再把时间精力放在病毒疫情上了。去看阿凡达、流浪地球和科幻春晚吧。



@凯雷
山西、广东、浙江三个朋友如是说:绝非中号流感当是共识。

@小兔子76:今天去人事部,才知道,从去年12月6日至今,已有6人去世,一位38岁,一位60多岁(因为平时不熟悉,退休时间不长),四位80岁已上。我们单位全员(在职+退休+外聘)大概1400人左右,看看这死亡率。

@大山深处有山猫:最近走过江苏,湖北,广东三个省,同时也路过几个大型医院,非要逼我说到处就是喇叭救护车声,实在太违心了。一点没听到,没看到,也不是。我不知道哪里能出现天天“耳边全是救护车”,如果是真的,请问这个地方的救护车的出动密度和人均拥有量是不是全世界第一?

@宁波夜猫z:我们村,户籍大概2000人左右吧,放开后差不多平均一天死一个,基本都是80+。坐标湖北安陆。

河北@辽北茄子包:今天刚去帮忙操办了发小他妈的葬礼, 60出头,早晨确诊新冠,晚上人就去了,急救说是新冠并发心肌炎,哎。

//@秋风秋瑟瑟丶:就这一个多月,我包出去6千多的白包,最年轻的一个34岁,同事的母亲前天刚过世,我们项目驻地,隔壁邻居家老头子刚刚因为新冠过世正在办丧事,工地旁边村子里,有三四家在办丧事,我自己去医院复诊已经挂不到号了,并且我自己阳亢后心脏一直不好,这是我自己感受到的,

//@宁波夜猫z:凯雷老师,我是在浙江,讲述的是我湖北安陆老家的情况。补充一下,2020年湖北疫情爆发之初,我们村因为新冠就死了一个,还有一个在ICU抢救了一周从死神手里拉回来。

//@月亮船021:学校初一的一个女老师,35岁,没有基础病,上午感觉发烧去医院输液,下午就休克了,直接ICU,现在还在ICU,已经花了三十多万,还要继续治疗,正在水滴筹。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内部一套公开一套,两面人不累吗?我支持这倡议,又不是强制要求,并没限制流动。这也能为吴尊友的第二波降峰#县委书记回应倡导春节不返乡#邵阳县县委书记袁胜良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该文件为内部掌握,不公开发布,新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未经过县委领导同意擅自发布,相关人员已被批评,该文章现已删除 ​​​



李其 Lizzi
@wstv_lizzi
·
1月5日
据WSJ独家披露,11月中国最大城市的抗议浪潮、许多政府部门的紧急请求,最终促使习近平做出转变。在12月初基本废除清零。
但全国医院医生护士,以及中疾控、地方分支的官员,并没有得到关于政策转变的预先警告,不得不在没有医疗必需品储备的情况下面对病人激增,导致危机:



朱韵和
@zhu0588
·
50分钟
@甜海胆
一位在税务局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边殡仪馆的发票用量调整了2次了。
翻译一下就是:死人死的,殡仪馆的发票都不够用了。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91710.html?amp

情况有点复杂|那些不著名的、没有讣告的、算不上数据的无声死亡

img

CDT 档案卡
标题:那些不著名的、没有讣告的、算不上数据的无声死亡
作者:农村退烧救助行动
来源:微信公众号“情况有点复杂”
发表日期:2023.1.4
主题归类:新冠疫情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1
昨天老公村里医生累死了,享年59岁…——微博@十四行诗018

1
我奶奶因为新冠去世了,我用尽最快的速度,乘坐高铁回到那个小山村也不能见到她一面,留给我的只是一座冰冷的土堆。整个小镇哀乐不断,满山新坟谁人泣?——微博@想养一只狗子和你

1
疫情传染高峰大概是已经过去了,现在是重症高峰来了,死亡高峰也来了,今天老家一个老人去世,去了之后才知道情况比专家说得要严重得多,火葬场以前也就上午烧,现在一天到晚烧还排不上号,做法事的道士根本约不上,连专门办红白伙食的人也忙得要死。按照了解的我们这边农村的情况,因为疫情死人,应该远不止所在地人口的千分之一,这个“新冠流感”真不一般啊。——微博@安山峡水

1
昨天跟农村一个亲戚通电话,他说他外婆的村子里因新冠死了一个人。——微博@葵视界

1
今天得知我们村隔壁那个在我小时候经常跟我爸一起喝酒的邻居新冠死了。虽然小时候巨讨厌他,但听说死了还是挺感慨,也才六十来岁而已。农村人好像对死亡看得特别平淡,不会有人专门拍小视频,也不会有人报到记者或者政府去,更不会有人为此写文章悼念。时代的一座山和一粒沙貌似都不能用在他身上,死了就死了,其他人的生活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能说城里人矫情吗?不能。那能说村里人麻木吗?我想应该也不能。——微博@用户72219930626

2
友邻前几天说家人自己去挂水了(她听了马上请假回家去了),因为村里有40岁的人死亡。母亲也听说隔壁村一个谁家媳妇死亡的消息。现在流行调侃农村疫情乱拳打死老师傅,人家早早挂水啥事没有。不带这样,城市集全国重症医疗救不回来,乡下破诊所挂水就救回来了,有这种好事吗?不要反智。——微博@微冷微冷

2
爷爷奶奶已经接连被病毒带走了——微博@蝴蝶的小阿飞啊

3
昨天回天津农村老家给孩子上户口,我妈说村里最近两天已经死了三个人了,全都是老人。同族的一个长辈本来身体还不错,但也没抗过这波疫情。疫情对老年人的冲击太大了。网上的有些人太冷漠了,这个世界没有哪个群体是天生应该被抛弃的。——微博@我爱我破车

3
卫健委回应中国是否低估新冠死亡人数# 农村两天走了三个,都六十多,心碎了。苦了一辈子。走的那么快!——微博@无限美好明天

4
农村的大规模死亡已经来了,年龄大的,基本都没去看,我村4家过白事——微博@薄弱环节最重要

4
我们村一周去世的我知道的有4个,发烧后基础病没得——微博@小西瓜wa

7
我三奶走了,做法事的道士说我们村一夜死了7个老人,三奶火化排队从早上排到了晚上。——微博@叶衾书

7
老家村里死了7个——微博@吃凹超超超

8
我们村半个月折了8个老人了——微博@抑制507


我老家农村(湖北)现在全村80%的人都感染了,但是去世了好几个——微博@Meta柒


我们村里走了好几位老人了——微博@漂流的风-v


昨天我爸打电话说我们村一女婿死了四十多岁,另外我姑老爷这几天生意特别好非常开心,让我表哥去帮忙天天有吃有喝,他是做白事的,他们村每天都好几个被他送走——微博@疯狂比目鱼

十几个
一个小村子,十几个人因为这个去世了。国家如果不能在这方面发力,完全躺平,大家会越来越悲观——微博@菊次郎的夏天365

谁谁谁
今天早上听奶奶说,老家谁谁谁又死了,石头的妹夫的奶奶也死了。疫情下的农村,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磨难。院士和企业高管哪个资源不比平民老百姓好,但讣告还是一张接一张的贴,更何况那些得不到医疗资源的老百姓。叮嘱了爸妈一个月内不要出门,实在想出去把窗户打开看看外面的汉江就行了。——微博@花欲燃

很多
回家一趟才切身感知到新冠带来的苦难,农村里很多老人都因为新冠去世了,火葬场要排号,花圈什么时候也成了买不到的东西了,朋友说他朋友正值壮年的父亲也因为新冠离世了,甚至二十多岁的青年也会在新冠以后无意中做了什么就猝死了。死亡的手离我们那么近,生命那么脆弱,能健康的活到老真的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小时候觉得大人的愿望很简单,无非就是平安健康,现在自己许愿,也真是的希望家人和朋友能平安健康了。——微博@被窝放羊小能手

一直
湖北农村,基本没有囤药,有症状了去卫生室就有药,大家基本都是2-3天就没明显症状了。有不发烧但是头晕的去挂两瓶水就好了。但是从解封一来就一直有人去世。真就扛过去就2-3天,没扛过去直接嘎,没听说过去医院的。所以没什么人焦虑,一般都是焦虑找不到喇叭(葬礼唱戏的),买不到丧葬用品。——微博@杏任小柠萌

停不下来
大部分人都阳康了,也有些老人抗不过去走了,我们农村也不一定要火化,老人们更愿意土葬,没有去和城里人挤火化炉。做丧葬一条龙的道士,和家厨忙得停不下来。——微博@拍死那只幺蛾子

天天
我村里天天都有老人走了,都是最开始发烧咳嗽的。我爷爷也走了,突然说放开就放开毫无准备。让那些老人怎么办?真的很无助和心痛——微博@一股狂疯

天天
我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四五线的小县城,近段时间除农村几乎天天村村社社的丧事活动外,县城的殡仪服务爆满(大约是平常服务量的十倍),已经不堪重负,需要预约排队。不得已,有些农村无房的只有在县城周边荒野设置灵堂祭奠。——微博@周方勇律师

……

如果你老家在农村
如果你的父老乡亲已感染但缺退烧药
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筹集药物邮寄过来
(1)在微博@排队领药 下面留言求助
(2)写邮件求助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3-1-6 07:21 编辑 ]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BE60%E4%BA%BA.html

年内61院士亡 过半近一月卒 外交老干部死逾60人
2023-01-05 22:38
来源:
自由亚洲
作者: 黄小山程文

中科院院士、上海药研所所长蒋华良的去世,其关于双黄莲口服液治疗新冠的虚假宣传,让其身后事无比尴尬。图为2020年9月8日蒋华良作为先进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抗疫表彰大会

在中国爆发疫情的背景之下,中国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合共有61位院士在近一年内死亡,创下历年来同期之最;其中,在最近1个月内去世的就多达32人;另外,原政法大学教授滕彪亦指出,外交部老干部亦已死了60多人。若按中国两院院士的死亡率计算,可能会有近700万65岁以上的长者在近一年内死亡。另据了解,有养老院因长者密集死亡,甚至令营运者难以为继。在上海,有医院积压尸体,导致拉尸体涨价,拉一个尸体最高收3万元人民币(4401美元)。

中国新冠疫情大爆发,就连一直享有较多医疗资源的体制中人亦深受其害。在最近的一年内,“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至少已经有61名两院院士死亡;其中,在最近1个月内去世的就多达32人。中国院士一年内的死亡数字创下历年来同期之最。

另据原政法大学教授滕彪指出,他从外交部内部人士获悉,外交部老干部已死了60多人。外交部离退休局干部局没有回应本台记者的查询。

中国工程院在回应本台记者采访时,拒绝透露院士们的死亡原因,仅表示以他们已发布的消息为准。在问及为何死亡率急增时,他称自己不知情。

中国工程院职员:这个我们不清楚,具体情况我们也不了解,你可以看一下工程院官网,就以官网的资料为准。

中国科学院的总值班则拒绝回应此事,称关于院士的资讯,是由学部工作局负责。但学部工作局没有接通电话。

中国工程院拥有931名院士、平均年龄约64岁。2022年该院共有32名院士死亡。从2016年到2021年,该院院士死亡的平均数是11.5人。在刚过去的12月,该院院士的死亡16人,比过去5年12月同期死亡人数平均值高出6倍。去年一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年死亡率为3.34%。

而中科院对院士死亡的资讯披露则比较简单,但在最近一年内,死亡人数为29人,年死亡率达3.48%。而中国披露的最新的年度死亡率为7.18‰。

而据本台记者对北京市12家殡仪馆的调查显示,两院院士的死亡率急增的幅度,和北京市火葬场待火化遗体数在12月增加的幅度也基本吻合。

在死亡的院士中,最年轻的是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中科院院士蒋华良,年仅57岁。因其生前曾宣称双黄连口服液能治疗新冠,其死亡本身也因此而敏感。中科院上海药研所不但遮罩了其此前发布的讣告,其官网上也没有其去世的任何消息。

石家庄养老院长者密集死亡营运者难以为继

根据中国发改委公布的2021年资料,中国有65岁及以上人口为2亿56万人,若按中国两院院士的死亡率计算,可能会有近700万65岁以上的长者在近一年内死亡。

但因为中国统计死于新冠的人数的准则和外国不同;只有感染病毒的病人因肺炎和呼吸衰竭造成的死亡才被归类为“新冠死亡个案”,其他几种被广泛认可的潜在致命的新冠并发症,包括中风、心脏病、败血病和肾衰竭等,一律不算“新冠死亡个案”;因此这些死者有多少和新冠疫情有关,也永远不为人知。

据一个知情人士在网络留言称,这次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依然是养老院,但外界却几乎不知道那里发生了甚么。比如,石家庄一家养老院老人密集死亡,甚至令养老院营运者也难以为继。但因为由民政部门直接掌控并严密封锁资讯,迫于压力,她没能透露更多的资讯。

知情人士说:我刚问我那个朋友了,那个朋友说他准备不干了嘛,就十个、八个老人了。确实今年去世的也比较多。

沪医院积压尸体拉尸体涨价一个收3万

另一位来自上海的知情人士也证实,继北京之后,上海也早已全面沦陷,医疗系统不胜负荷导致大量长者死亡,并且也出现了尸体的严重积压。但仅限于此,他们无法知道养老院的现状,更无法知道细节。

上海知情人士说:上海现在也是的,就是医疗挤兑呀,医院都是人呀,都是老年人。死的蛮多的,医院的停尸房都停不下了呀,现在都来不及火化。人家来帮你拉尸体,都要加钱的。加得蛮厉害的,一个2、3万。因为太多人了,太多人了。

本台记者曾为此多次向国家统计局求证,但被告知,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卫生系统内部也许会有,但他们不确定。国家卫健委则没有回应此事。

关键词: 武汉肺炎
栏目:
时事见解
首页重点发表:
精品导读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3/01/05/12063813.html

高官病殁 家属争取到纸棺材 叹“3天办完正部级待遇”
文章来源: 自由时报 于 2023-01-05 12:50:3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20581 次)A- A A+

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延烧,各地病殁人数暴增,就连向来享有特权待遇的中共高干也“共体时艰”。前几天1位曾任中共外交部门的“正部级”高干染疫过世,家属几经争取,才享有“一口纸棺材”,“可别小看这口纸棺材,多少老百姓还没有呢”。

中国资深媒体人曾慧燕在推特上分享一则贴文截图,内容为1名退休中国正部级高干儿子的笔记,描述其父亲上月染疫过世到火化的过程。


高干儿子指称,高干上月25日晚间染疫过世,享耆寿97岁,但挤不进太平间,尸体在医院病床上放了一天,经过协调,遗体获准放到一间大房子中,裡头全是三层大铁架,放满了遗体,他打电话给北京八宝山火葬场,却一直打不通,最后透过专为退休领导开设的“老干部局”连繫,八宝山才答应第二天来接运遗体。

笔记中提到,八宝山当时表示,棺材已全部用完,要家属用大床单包一包就抬上车。这高干儿子感叹,“父亲『努力一辈子』却落得这种下场”?于是再次致电“老干部局”,要求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最后终于找到一口“纸棺材”,“可别小看这口纸棺材,多少老百姓还没有呢”,他在现场亲眼看到很多遗体没有棺材,停尸袋一装,往“麵包车”(厢型车)上一放就拉去郊区县或河北火化,“黄牛价4万块,家属都在寒风中大哭”。

隔天他到医院太平间结帐,“太平间的师傅问,你是什么路子?昨天进来、今天就拉走火化,还是八宝山正规的灵车,还给你带棺材来。我们这的尸体不放十天半个月拉不走,火葬场根本排不上队。接著又收了我一千二百多块钱,其中有化妆费、穿衣费、冷冻柜停尸费等等。这些我一项都没用,冷冻都靠大自然。我也不愿意和他们计较,能收我父亲就阿弥陀佛了”。

抵达八宝山后,裡面全是灵车和拉遗体的麵包车绕著一圈排队等待火化,最后等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到了火化登记的入口,一个维持秩序的八宝山工作人员和灵车司机小声说“咱们的头去市政府开会,拍著胸脯保证,每天火化一千人,咱们还得加班。”

儿子在笔记中感叹,这只是八宝山的一个火葬场,全北京因为疫情得死多少人,“这是我亲身的经历啊!现在还有多少老百姓在凛冽的寒风裡,为死去的新人找不到太平间焦急,为找不到棺材捶胸顿足,为找不到火葬场嚎啕大哭。方方日记写得在北京都应验了,应验了”!

他感慨:“我父亲找到了停尸间,用上了纸棺材,拉到了火葬场,三天办完事。唉!因为我父亲是正部级待遇啊!正部级待遇都用到了这,这国家还有希望吗?”




中国武汉肺炎疫情持续延烧,图为5日上海一处殡仪馆,挤满等候处理亡者遗体的家属。(路透)



中国武肺疫情仍在延烧,各地医院纷纷爆满,医院走廊上挤满许多躺在病床上的患者;示意图。(路透社)




相关推荐
Noodzaak van een SEO-optimalisatie service? Bekijk de lijst met aanbiedingen op de site
Noodzaak van een SEO-optimalisatie service? Bekijk de…
SEO Optimalisatie | Zoek Advertenties
Cardiologen Kijken Op: Nieuwe Afslankpleisters Die Echt Werken
Cardiologen Kijken Op: Nieuwe Afslankpleisters Die…
Afslankpleisters
Tweedehands ringen worden voor bijna niets verkocht
Tweedehands ringen worden voor bijna niets verkocht
Diamanten Ringen | Zoek Advertenties
Haartransplantaties in Turkije zijn wellicht goedkoper dan u denkt
Haartransplantaties in Turkije zijn wellicht goedkoper dan u…
Haartransplantaties | Zoekadvertenties
Recommended by


免疫力下降易生病,当心身体里少了这8种重要物质!(图)
相关推荐
Senioren alarm vermindert overlijdenskans na een ongelukkige valpartij
Senioren alarm vermindert overlijdenskans na een ongelukkige valpartij
homesafety.com
Gewrichtspijn: er is een eenvoudige huismiddeltje (geen operatie)
Gewrichtspijn: er is een eenvoudige huismiddeltje (geen operatie)
SanaJoint
Les 2022 E-Bikes qui sont bien construits et bon marché
Les 2022 E-Bikes qui sont bien construits et bon marché
E-Bike & Electric Bicycle | Liens de recherche
Hoeveel kost een prefab woning in 2023? De prijs zal u misschien verbazen.
Hoeveel kost een prefab woning in 2023? De prijs zal u misschien verbazen.
Geprefabriceerd woningen | Zoek advertenties
Recommended by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2023-01-05 15:13:11
病毒应该直取中南海,放过老百姓。都是中南海里面的狗东西丧尽天良,害死了全球几百万人,现在又害了中国人。

让中南海里面的人去挤八宝山才是正道。
showers 发表评论于 2023-01-05 14:50:15
tsingdao355 发表评论于 2023-01-05 14:10:12
清零三年的时候想到过放开就是这个结果吗?
谁要放开的?


决堤溃坝了,只能放开
生肖迷宫 发表评论于 2023-01-05 14:44:51
2022回顾,最大的看点就是看两个大傻逼折腾了。
一个搞侵略,结果自己被打得落花流水。
另一个搞抗疫,付出经济崩了的最大代价,换来最残结局,最终殡仪馆尸体堆满。
但是这俩傻逼还特牛逼,一个死不认输,另一个丧事办成喜事,所以2023年世界还要继续看这俩大傻逼的演出。
查看更多评论
[Galerij] Hij hield 50 jaar van haar en nu na zijn dood ontdekt ze de gruwelijke waarheid
[Galerij] Paard herkent onmiddelijk zijn trainer na jaren apart
[Galerij] Als de dokter hun gezichten ziet, kan hij zijn ogen niet geloven!
[Galerij] Echtgenoot onthult een geheim op zijn sterfbed dat hij 50 jaar lang verborgen hield
[Galerij] Leeuw grijpt doodsbang baby hert, dan gebeurt er dit
[Galerij] Hij hield 50 jaar van haar en nu na zijn dood ontdekt ze de gruwelijke waarheid
[Galerij] Paard herkent onmiddelijk zijn trainer na jaren apart
[Galerij] Paard herkent onmiddelijk zijn trainer na jaren apart
loansocieties.com
Onverkochte Laptops gaan voor een Fractie van de Prijs
Onverkochte Laptops gaan voor een Fractie van de Prijs
Laptop Aanbiedingen | Gesponserde links
Mooie lingerie setjes voor vrouwen. Bekijk meer
Mooie lingerie setjes voor vrouwen. Bekijk meer
Mooie lingerie setjes | Zoek Advertenties
Moeilijk te geloven: dit kost een onverkochte koffiemachine echt in 2023
Moeilijk te geloven: dit kost een onverkochte koffiemachine echt in 2023
Koffiemachines | Zoek Advertenties
Dokter onthult: het is als superbrandstof voor je darmen
Dokter onthult: het is als superbrandstof voor je darmen
TheHealthSana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国选出首位女性参院“临时议长” 总统第三顺位继承人

退休高官的去世暴露多次器官移植秘密

年度十大丑陋建筑出炉,这座网红地标居榜首

WSJ曝习近平放弃清零的来龙去脉:一事让他感震惊

这5个人,众筹买了北京的法拍房



https://www.nytimes.com/zh-hans/ ... covid-paxlovid.html

Paxlovid一药难求背后,中国人经历一个恐慌和不确定的寒冬
中国突然放弃“清零”,民众在缺乏更有效疫苗、足够药物和正确疫情防治知识的情况下面对席卷全国的感染潮。从抢购退烧药到抢购新冠口服药Paxlovid,人们只能基于有限甚至可能错误的信息自救。

Give this article

By Zhan Juan
2023年1月5日,03:01 美国东部时间
欢迎阅读本期“海外华人札记”,每周四我们邀请常驻美国的资深中文媒体人撰稿,一起从华人视角解读、探讨新闻热点、品析时报精华文章。本期的作者是现居休斯敦的撰稿人詹涓。欢迎点击这里订阅,或推荐给朋友。

Image上个月,天津南开医院收治新冠患者。中国各地的城市都在努力应对感染人数激增、药品短缺以及医院病房和火葬场人满为患的问题。
上个月,天津南开医院收治新冠患者。中国各地的城市都在努力应对感染人数激增、药品短缺以及医院病房和火葬场人满为患的问题。Credit...Noel Celi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年末我去了旧金山旅游,在唐人街的中餐馆吃饭时,周围几乎每桌的客人都在聊同一个话题:1月8日中国取消入境旅客隔离后,今年回国就真的有希望了;那几天我也在刷一个中国的新冠药物互助群,眼看着一盒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二手转让价在几天之内从8000元涨到了两三万。而在跨年夜,我一边看着社交媒体上武汉、重庆、合肥、北京人山人海狂欢,一边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朋友的亲人们因为新冠而去世。希望与绝望、生与死,这些体验和感受都是真实的,信息不透明带来的对疫情的误判也是真实的。

12月初,中国在没有批准更高效的mRNA疫苗、没有储备退烧药和新冠抗病毒药、没有让卫生系统做出相应准备的情况下,没有为公众普及准确的新冠防治信息的情况下,突然宣布放弃“清零”,病毒立刻像野火一样蔓延,老人和弱势群体被推入险境。

在政府治理缺位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基于有限甚至可能错误的信息自救。这波疫情初期人们四处寻找退烧药,最近当有传闻称新变种XBB.1.5会引起严重腹泻时,止泻药又出现了一轮抢购潮,但现在没有什么药比Paxlovid更加奇货可居。世卫组织推荐 Paxlovid用于救治有住院风险的患者,在美国等国家,这种口服药可以由家庭医生开具处方,主要针对部分高危患者,建议在感染五天内服用。但在中国,没有人知道进口了多少盒药,也不知道去哪儿能找到药,只是听说它对于高危患者来说或许可以救命,于是有人在疯狂为已经进入ICU的家人寻药,哪怕可能为时已晚。眼见药缺到这种程度,暂时安全的人也想要囤一盒,哪怕不符合用药的条件。买药,成了一件既要拼人脉资源,又要拼经济实力的事情,甚至连知道有这样的药物可用,都可能只存在于少数人的认知中。

我的一个在北京某投行工作的朋友说,她的工作群里,高管们最近交流的都是如何找到Paxlovid送给业务伙伴。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人们分享着购药渠道:大城市的少数外资医院、京东美团等在线平台、再后来是北京个别公立医院。在海外的华人最近同样在交流买药寄药经验,有些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如何在美国开到药再偷偷寄给国内亲人的经历,得到的评论非常两极。一些在美华人指责此举是在滥用纳税人的钱,毕竟药都是政府买来再免费分配给真正需要的病人的,有些则反驳说救人一命的正义高于一切。

虽然据中国媒体报道,在“放开”近一个月后,1月初Paxlovid终于开始陆续进入北京、上海的部分社区医院,而且使用医保后自付费用非常低廉——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将救治前移,让社区医院发挥西方国家家庭医生的作用,降低病人病情恶化的危险,减轻医院前线压力,但直至目前,一药难求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在一个求药互助群里,我看到有人为43岁的姐姐求一盒药,两个小时后还没等到回复,求助者说,人已经不在了;有很多网友花高价买了印度仿药,但因为不知道真假,纠结着不知道该不该给亲人使用;还有一个住在休斯敦的网友,得知母亲阳性后购得药物,临时辗转飞回国,可是母亲没来得及吃上药就已去世,他自己在上海入境隔离期间检出阳性又被转入公共卫生中心继续隔离,最后他将药免费送给了另一位网友的家人。

EDITORS’ PICKS
‘M3gan’ Review: Wherever I Go, She Goes
2023年1月5日
A Black Composer’s Legacy Flourishes 500 Years After His Birth
2023年1月5日
Is New York Turning Into Los Angeles?
2023年1月5日
When Darkness Falls, Three Friends Find Ancient Art
2023年1月4日
With Manhattan Rents Rising, She Fled to Queens With a $200,000 Budget
2023年1月5日
That Mocktail Costs How Much?
2023年1月5日
Day 4: Why You Should Write a ‘Living Eulogy’
2023年1月4日
36 Hours in Steamboat Springs, Colo.
2023年1月5日
I’m Worried About a Fancy Cat in This Frigid Weather. Help!
2023年1月4日
The Dirt on Clean Beauty
2023年1月4日
让人心酸的是,Paxlovid原本是处方药,需要由医生和药剂师基于病人的病史和服药情况开具,但现在由于医院仍然广泛缺货,一些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又已经人满为患,大量家属和患者担心治疗质量会受影响,因此通过社交媒体自学用药。他们都自嘲说,12月初是在自学怎样退烧,不同退烧药有什么区别;12月底又在学如何处理危重症,对各种疗法的优劣、禁忌症和购买渠道了如指掌,甚至自行寻找实验室对真假未知的仿药进行色谱分析。上周末,美国执业华人医师协会和北美华人医师联盟组织了两场抗疫经验在线分享讲座,本意上帮助中国的同行,但各个平台吸引了逾百万人聆听,这当中显然有不少是普通人。在信息缺位时,民间更相信自救。

Thanks for reading The Times.
Subscribe to The Times
没有人知道现在在中国的重症率究竟是多少,只能通过前线医生的分享和朋友圈的讣告模糊地推算。跨年夜里,当朋友圈里跳动着烟花视频和新年许愿时,我的一个在广州某三甲医院工作的医生更新状态说,再插一个管就下班——他是肿瘤内科医生,不应该处理呼吸科病人,但他说,现在已经没有这些分科的概念了,儿科收老人、妇科收男性、骨科医生支援发热门诊都很普遍。

中国的新冠死亡数据更是极其不可靠,从12月1日至1月3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新冠死亡人数总共为24例,但可能每个人身边汇集的数字就远超这些。我一个朋友的奶奶在广州因新冠去世,去殡仪馆时,听到有别的家属在恳求工作人员说,家中两位老人故去,停在家中三天没有转运走,如果还不能安排转运,能不能介绍些尸体防腐的知识。一位朋友的父亲在上海因新冠去世,医院太平间冷库已经没有空间,只能暂停地下车库,四天后终得火化,最后的告别仪式只有匆匆五分钟,因为当天殡仪馆的火化人数是往年同期水平的五倍。这些死亡人数显然都未被计入官方统计。而这些都还发生在医疗资源集中、可见度极高的大城市,在一则微博帖子的评论和财经杂志的报道中,可以看到有多少农村老人没能熬过这个冬天。时报北京分社社长Keith Bradsher在谈到中国重新开放的影响时说,“这里发生的悲剧与其说是全球性的,不如说是中国的悲剧。为了尽快重新开放和重启经济,牺牲了这么多老年人,这真的非常悲哀。”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即使是已经“阳康”的人们,虽然努力想要在2023年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但乐观中也有一丝不安。没有了真实数据,无论国内外都无从了解疫情的发展、是否出现变种。部分是基于这个原因,美国等国对中国入境旅客实施新冠检测新要求,中国则威胁要采取反制措施,海外华人回国、中国人出境旅游仍然不方便。缺乏对真实情况的理解也可能令人们误以为疫情已经达到顶峰,从而过早放弃防护。而时报引述科学家的说法称,中国公众如何看待疫情威胁会对疫情发展轨迹产生重要影响,即使短期内采取更多预防措施,也有望大幅减少死亡。对于本轮疫情失控和对中国政府是否将继续以无所作为的方式应对未来疫情浪潮的担忧,也使得个人和企业继续开源节流,中国的市场反弹和经济复苏仍然面临崎岖和痛苦。

但更重要的是,或许因为缺乏真实数据,历史和记忆将被篡改,就如同2022年封控期间大量惨剧已经被“404”一样,中国人在这轮疫情中付出的生命的代价,最终会不会也像一张白纸一样被人抹去?

这一个多月来的疫情浪潮有没有给你的生活带来影响?你对2023年是更乐观还是更悲观了?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交流



@阿司匹林42195米
简评上海新冠指南基层简版
#上海新冠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使用简版发布#

总的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指南!语言简明清晰,可读性强,容易操作,对基层医生是很好的指导。希望“赤脚医生”也能学习。

记得以前写到新加坡疫情数据时,很多人觉得新加坡卫生部特别可笑、避轻就重,什么?不吸氧就算轻症了?

现在上海的指南写得很明确:
- 不需要吸氧的人是一大类病人,
- 剩下少部分人需要吸氧(呼吸困难或氧饱和度低)是另外一类病人。

医学上其实叫什么名字(轻型或普通型)不重要,关系到下一步处理才重要。

需要吸氧的人通常也需要上激素,所以分清这两大类人十分重要。

提醒一下,CT做出来有肺炎的人也属于第一拨,一般不需要到医院进一步处理。

指南里对早期病人的处理很有意思,效果最好的P药只用于“伴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人患者”,只推荐在发病后5天内使用。

而阿兹夫定则所有“普通型成年患者”都可以用,不管是20岁还是50岁,而且没有5天限制。阿兹夫定不像P药一样能降低住院/死亡的风险,不吃这个药病人也会自己恢复的,所以这么广泛使用的意义不太理解。

这版上海指南最实用,协和指南最全面。建议301的指南参考上海简版,卫健委第十版参考上海和协和。



回复 11242楼yingyinc 的帖子
@顾备lily
(备姐的抗疫日记三)
前回说的是,我已经决定放弃了,跟护士说停掉心脏复苏仪,我回家接我爸过来见我妈最后一面。然而,就在我推着轮椅走出医院大门准备过马路等红灯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是护士,说我妈还有生命体征,让我回来。我求护士继续抢救,跟她说我去接我爸。当时我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护士那句话意味着什么,只听到她在电话里跟另一个人说,家属说去接她爸过来。然后吧,等我用同一把轮椅推着我爸回到急诊室抢救室里,发现我妈又活过来了,心跳98,呼吸15,血氧99,血压146/72!我走的时候明明看着心脏平线了,而且血氧在用着呼吸机的情况下只有83!
隔壁床的家属跟我说,你妈生命力真顽强,求生欲极强,停了心肺复苏仪以后,居然恢复心跳和呼吸了,把护士都吓了一跳,所以才有了那个电话。
我看着我妈,她依旧没有意识,半睁着眼睛,努力地呼吸着。这回因为用了呼吸机,听不到痰音了,只能看到一起一伏的咽喉,插着管子。我忍住眼泪,抚摸着妈妈的脸颊,告诉她,我在呢,爸爸也来看她了。
我爸坐在轮椅上,一个劲地说,这可怎么办,是不是回不来了呢?他握着我妈的手,轻抚妈妈的脸颊,好一阵子。再后来我让保姆把我爸推走了,我妈终于稳定下来。心跳111,呼吸25,血氧99,血压135/81。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冥冥中是有神灵的,无论是死神,还是听到呼救的生命之神。虽然现在救过来了,但也不一定就没事了。可是,希望总是有的。



//@不系舟ToNeverland柴犬鳗贼 履行完内部审批程序,1.7号下班前报到公安局。局里层层上报,1.8号下班前报到局长。局长说根据最新法律法规,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喜大普奔。//@荐见:这篇基本是当事人她的口述[哈哈]//@半岛微思:哈哈哈
@荐见
我一朋友这几天回国。因为按国家政策,要从1月8日起,才正式免除回国隔离,只用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嘛。所以机上的大家一路都很忐忑,互相在统一战线,如何才能抗争一番。

结果,飞机降落后,来了位和颜悦色的警察。警察叔叔说,那啥,你们遵守国家法律,自愿隔离的,走这边儿;不遵守国家法律,不想隔离的,走这边儿。

然后,当然,大家都站到了不隔离那一边。

警察叔叔一看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就再次完整宣读了一下国家政策。

然后说,你们这些不想隔离的,我们会把你们信息上报给公安,至于公安怎么处理,我们不管了。我也下班了。你们再考虑下,考虑十分钟。

满机的排队的大家纷纷说,不用考虑十分钟啦,我们一定确定以及肯定。

警察叔叔还是等了十分钟。大家都看着时针一秒一秒地度过。

到点了,警察叔叔说,那好,那你们走,我也下班儿了。

然后人群就集体鼓掌,说新年快乐。人群一派欢乐气氛。收起
2小时前



@许韬de微博
刚在网上看到上海社区医院可以配到辉瑞Paxlovid了,自付只需198。为防倒卖需要现场开吃,挺麻烦,但考虑到黑市的暴利,确实又是不得已……总而言之,算是件好事。 ​​​
2小时前



@耗子_M0uSe
阳了以后的医护人员是怎么工作的?
     上个月底因为抢救一个阳性病人,面对面气管插管,胸外按压一个小时,晚上陪着一堆阳了的护士和病人值班,第二天嘴硬的我就中标了,发烧五天半,滴水不进,拉肚子到虚脱,不停的吃药输液,第八天开始剧烈咳嗽,输氧氟沙星后缓解,后来又反复加重,开始出现咳痰,浓痰,喘不过来气。 但是我没时间休息了,因为七天后返岗,期间最大的安慰是老婆孩子陪着我,他们一切安好。最后还收到政府补贴的抗疫工作补贴四千二。
     周二阳康后第一个夜班一夜没睡,抢救了五六个,送走俩,是啥病因大家都心里清楚。抢救最后一个病人的时候,我一口气没上来(可能是痰卡主了),没支持住一头栽倒在地,护士给我扶过去吸氧,然后我就开始剧烈咳嗽,咳出痰看了一下,白色带血,摸了一下口罩,一口罩血,原来鼻子嘴巴都出血了。吸了几分钟好点了,看到护士和另外的兄弟还在抢救病人,我也拉下吸氧管继续去干活,因为还有几百条医嘱没下,护士等着抢救用药。下了夜班那天,白天啥也没干,一直在发呆、咳嗽,然后就被痰卡主上不来气,不能说话,一开口就咳嗽。晚上吃了饭倒头就睡,睡了12个小时,继续上班,收病人,收急症塞进来的危重病人,还都阳的。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阳了,然后一个接一个返岗,不是在咳嗽,就是在捂着胸口说胸痛,也只能自己抽血查个心肌酶肝肾功,拍个CT看看肺。对于别人问我们怎么样,能不能坚持,我们一般都会说我没事,“没事”这俩字的意思就是症状不致死,还可以继续干活。
#护士连值9小时夜班晕倒##抢救完病人后护士体力透支晕倒##护士生病边输液边给病人扎针##退烧后连续抢救病人医生再发烧#
    看到上面的小标题,心里不是滋味,因为我都在经历,甚至快晕倒的时候还在想,他妈的我不能倒,我还有家人孩子,而且现在这里病人还在抢救,我倒了,剩下的兄弟和护士没人替换,怎么办。
   我可真伟大?不是,兄弟我也不是铁石心肠,我也心疼我的战友,我的同事,累倒哪个我心里都不好受。
  我也不是处处都共情,容易受影响,但是病人放弃自动出院的时候家属在哭,有的家属拉住我说不怪你,你们尽力了,赶紧休息休息吧。我也在哭,我也累,可是家属越理解我,我越是心里难受,因为是我接的,我抢救的,缺没法留住他。
    疫情期间,大家都在超负荷运转,虽然有怨言,但是手里的活从来没停过。我们不要求次次有补贴,次次有假期,但是至少给我们起码的尊重和理解,还有同门同事的配合,不要累死一批兵,将还在骂一群废物不顶事。否则工作都无法开展。



@阿司匹林42195米
深圳人民医院太厉害了!

这家医院看到大批群众顺利康复了,灵机一动,推出所谓的“阳康”体检套餐。

一来这是个完美的创收机会,现在几乎人人都得了一遍新冠,这么大肆宣传一下,可以想象以后可能人满为患。

二来他们给你深深地植入了一个概念,就是阳康了不代表你已经康复了,各种各样的危险还在前方。这次打下恐吓的基础,以后可能还会开发更多创造财富的金点子。

三来他们不在乎医学需要证据,也不在乎你无缘无故地吃射线,他们要做心脏彩超、查莫名其妙的“7项微量元素”、或“流式高通量6因子”。这些检查项目,毫无医学证据可言,透着一股浓浓的民科味儿。

可以想象这样的过度诊断后必定是查出来很多“肺结节”之类,下面就是顺理成章地过度治疗了。

如果目的是提倡按时体检的好习惯,就不应该用“阳康需要检查身体”误导大家,也不应该做这么多“钱多人傻快来”的检查。

这家“人民医院”,真的是为人民着想的吗?



@每天学点心理学
#自然杂志称新冠病毒将在体内存在数月#12月14日,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正式在Nature上刊登了他们对44名新冠逝者的尸检报告。#自然杂志称新冠病毒可攻击大脑#通过阅读该篇文章可知,研究人员成功在人体内84个不同的解剖位置和体液中检测到SARS-CoV-2 RNA的存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曾在一个病例出现症状230天后的整个大脑中检测到了病毒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新冠病毒不但可以在人脑内感染复制,还拥有在人体内长期存在的能力。相关论文已发表在《Nature》。



@沈涛

29分钟前
今天一整天在医院陪护。

这几天从自己家里的情况,真真切切感受了一把这一轮感染高峰带来的医疗冲击。

到昨天为止,我的亲属共有四位分别住进了病房。

二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位本来就有肺部重病,伴有糖尿病,一开始挂了四天的盐水,每天挂针都是一场磨难。元旦过后,上海调整诊疗方案,有幸成为第一批顺利住进病房的老年患者。目前恢复状况良好,刚刚老人自己在家庭群上传了核酸阴性的截屏。

另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之前三年,死活不肯去医院,积累了很多基础病。前几天,氧饱和度指标不好,我们强制带他去某医院,结果就像进入人间炼狱。老人说:“你看看,我说不能来医院的吧?”但一直在家里靠家庭氧气机也不是个办法,然后我们强制将他送进病床。刚刚主任医师来看望,说:状况恢复得很好,自己想要吃东西,就是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只要确保不出现细菌感染,就安全了。

还有二位都是六十出头的中老年人,都有糖尿病史。照顾老人看病累得够呛,被医生察觉,分别送进病床。其中一位特别严重,上了辉瑞抗病毒特效药,目前状况稳定了下来。另外一位昨天也安排进了病房。

全面放开,这是这几年下来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全世界选择的时机不一样,我这里就不再详述。

特效药、病床、急诊……等等,都与致病率、死亡率有直接关系,更与整个社会的运行起着密不可分的影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几乎谁都知道。但是,只是自以为是地发一个通知,就以为天下太平,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搞定。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不切实际的官僚作风。

上海的纠错机制是非常强大的,只要中央政策调整,可以很快就有切合实际的措施出台,这是这几年市民都有目共睹的。但是,纠错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代价有大有小,落到人民群众身上,都是大事。很多负面舆论就是这么来的……



@渊雨阁主
今日外婆下葬,上午参加完仪式,下午回酒店睡到现在
这次回徐州,浑浑噩噩的感觉非常不真实,包括现在也是
而近几日所见所闻,也是此生未见之魔幻景象
好像全城都在办丧事,整个徐州的花圈都买不到,每天都能听说和看到朋友圈谁家的老人去世了
上午的殡仪馆人多的像庙会,停车场爆满,车子停不下只能停路边,焚烧炉开的阵阵黑烟就好是火电厂一般
这是什么老人炼狱,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的这批人,就这么被放弃了,而我们明明可以有更多准备…更少的牺牲…
然而,他们甚至连成为一串数字都不配,只能在日后的超额死亡中一窥端倪…
现在主流媒体回避的,就仿佛事情不存在一般,去看看急救室和医院的现状吧,打一个120需要排队一个半小时。去看看丧葬行业吧,一时间花圈纸贵,灵棚难求。再看看火葬场放不下的尸体吧,之前我们怎么嘲笑美国印度的,现在怎么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用了三年时间,只走了原来别人走过的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可能有这么一代人就必须为我们所有人扛下所有吧
主流媒体所谓的烟火气回来了,又有多少是焚烧炉的烟火呢?
最起码,对于逝者和牺牲者,请给予最基本的尊敬和悼念
可能不去鼓吹什么“放开真好”,自己默默的享受别人牺牲带来的好处比较好,不要给逝者家属伤口上撒盐,应该能算是有一点最基本的道德吧
至于那些数据作假的专家,鼓吹小感冒,益生菌的不良居心者,我也骂累了骂不动了,只想说,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希望你老的时候,不会被放弃



第一波重症高峰到来,有殡葬公司每天对接200个家庭
https://www.nytimes.com/zh-hans/ ... covid-paxlovid.html

原创 搜索下载一条 一条 2023-01-05 07:56 发表于上海
半个多月以来,

全国经历了第一波疫情高峰冲击,

很多人已经阳康,

但药品购买依旧有压力,

重症患者的人数也在显著增加。

一条采访了4位一线从业者,

分别是三甲医院的门诊医生、住院部药师、

殡葬从业者和外卖小哥,

我们聊了聊目前这些关键性行业如何维持运转,

以及他们眼里的疫情高峰期、

重症患者的治疗是怎样的景象。
撰文:刘亚萌

责编:倪楚娇
图片
图片

小风 上海某殡葬公司经理

我们是私营的殡葬服务公司,有86个员工,以往每月大概服务80个家庭,冬季会多出20%左右。今年进入12月之后,我们一天可能就要对接200个家庭,基本上3到5分钟就会有一个咨询。
现在我们同事都是24小时连轴转,所谓休息,就是在两个客户之间的空挡,眯一两个小时最多了。因为现在家属他们非常着急,殡仪馆那边量很大,电话打不通,很多居民的电话就朝我们这里涌。
你能明显感觉到年长的人会稍微冷静一些,年轻人则慌乱很多。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95后,就带着哭腔问:“我爸爸已经在ICU了,感觉他快不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很多同事是90后,将心比心,听到也真的是很心疼。

图片


12月30日晚间气温零度左右

公司一线员工穿着防护服工作,全身湿透
我们当下的目标是,全力来解决大家的刚需,做公益咨询,不收费。主要就是通过电话、视频进行指导,我们也有员工在现场陪伴家属。
现在刚需是什么?就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家人去世之后,这一套流程该怎么走。
怎么开死亡证明?去哪家殡仪馆?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殡仪馆很忙,可能就算你打通电话了,对方告诉你前面几百号人等着,遗体需要放在家里好几天,你要怎么保存?
首先,开死亡证明很关键,因为有了这张证上的唯一编号,你才可以登记联系殡仪馆,所以开证明越快越好。
如果是在医院去世,那么由医院开具;如果是在家中去世,就要联系120或社区医院。
图片


如果有家属需要按照这个范本,帮逝者去开死亡证明

红框内的信息千万不可以填错,公章要清晰
现在情况是医院本身也很忙,有些负责的是实习护士不熟悉流程,那么我们有些驻守在太平间的员工,就会协助大家去开证明。

上海现在大概有15家殡仪馆,有些跨区不受理,我们就会告诉家属,对接哪家最快速,就不要兜兜绕绕,都去跑一圈。

以往你拿到证明联系殡仪馆后,当天就会有车来接运遗体,但是现在平均需要等3到5天。

因为接运的车,必须是国家备案的殡仪馆的车辆,这个车的数量是有限的,其他人接运是违法行为。打个比方,万一有人蓄意谋杀,随便一辆车拉到殡仪馆火化掉,这不就乱套了?

所以我们作为殡葬服务公司是不可以操作的,但大家不清楚,常常有人打电话骂我们“你们怎么不接遗体?”,还有人说“我出高价,你帮我搞定”,就很无奈。

我们也理解家属的难处,在平均需要等待3到5天的情况下,需要学习如何在家中保存遗体,大家是完全没有经验的,那我们会通过视频去指导细节。好在现在是冬天,上海0度到3度左右的天气,只要开窗,保持室内温度是最低的,3到5天没有太大问题。
图片


以往的追悼会仪式,如今全部取消

现在的逝者是不区分阴性和阳性的,到了殡仪馆之后,追悼会一概取消,会有5分钟的时间确认遗体,一个简单的告别,然后立即进行火化。

现在高峰的工作量,我们也是花了3个星期的时间才接受这个现实,也不知道将会持续多久,我们也做好了春节加班的准备。不过也还是很希望能得到一些准确的预估,这样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做准备,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现在关于殡葬业的讨论也很多,有人会收排队费什么的,导致一些人一听你是殡葬公司,会觉得你赚死人钱,价格收得高,丧良心。

但其实像我们这样一波年轻的公司,希望能改变这个现状,为逝者提供有尊严的、体面的告别仪式,行业里也有人在做公益援助,只是这块声音很小。任何行业都会良莠不齐,希望大家在我们殡葬行业里,也能看到一些积极的东西。
图片
图片


小昀医生所在的门诊

医生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
小昀   广州某三甲医院妇科医生

我是妇科医生,大概12月10号刚从手术台上下来,就被抽调到发热门诊支援。它是24小时的,4班倒,分为上午、下午、晚上、凌晨,每个班有2~3个医生和3~4个护士。我们都得穿防护服,是不能喝水、吃饭、上厕所的,一趟下来就是六七个小时。

按照目前的规定,凡是发烧的患者,都得先去发热门诊,无论你是孕妇、儿童还是癌症患者等等,而且,通常来讲只有综合医院有发热门诊,其他医院不会接收,所有人都往那么几家医院涌,排队就会很夸张。

我们广州放开比较早,十几号的时候,有排队超过24小时的患者,肯定心态会崩溃的,加上孕妇和老人优先,要插队,就会有不服气的,需要保安一直在旁边看着。

另外人很多的,就是急诊室了,聚集了重症患者,你会看到一排排的人在挂水、吸氧,医生也在急救。
图片


小昀平常工作的妇科手术台
我值班的时候,会比较注意孕妇的情况。她们一旦发烧的话,胎心都很快,又很怕她们肚子痛,需要监听胎心。

我有遇到一个情况比较危险的孕妇,是胎膜早破,羊水在往外流,脐带有可能会从那个破口里露出来,我就赶紧给她开绿色通道,放到车床上,紧急从门诊送到产科去处理。

可是高峰期产科医生们也会感染,只剩下少数的几位医生在干活,他们在做手术或者急救,来不及过来门诊,孕妇的家属会经常因为等的时间太久而不理解,还会出现吵架的情况。

同样,婴幼儿来门诊也是一样的流程,儿科那边也闹得厉害,但大家不知道只是那么一两个医生来来回回跑。

现在急诊科和呼吸科ICU都是人满为患的,因为情况普遍比较紧急,护士专门带了个小蜜蜂扩音器,去维持现场秩序。

医院也随时在调整应对方案,比如急诊科把大厅的位置隔出来做抢救室,增加了新冠的专门隔离房。现在一个新的计划是,把各个科室的普通的闲置床位,配备相关器材,像呼吸机、空气净化器这些,转化为重症ICU床位,尽量收治更多的患者。

现在广州医护感染的高峰期已经过了,陆陆续续都在返岗。我之前做的防护很全,上下班还把手机放在消毒柜里,可是也阳了,休了两天就回来上班,因为人真的很缺,没办法,大家都在尽量撑着吧。
图片

图片


图片与文中人物无关

Sally   杭州某三甲医院住院部药师
我们整个医院是100多位西医药师,住院部的大概有30位,负责2000多个住院病人的药品发放,包括打针用的针剂、片剂、冲配、审核医嘱等等,是最直观地能看到患者用药量的一个部门。
12月25号之后,住院部的患者在增多。我们住院部平时是有一层楼作为备用病房的,这之后就专门作为新冠重症患者使用,即便是一整层楼,也很快住满,这说明重症高峰在开始了。
整体药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呼吸类的抗菌药和退烧药,我们的进货量是翻了好几番的。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经历过药物短缺,尤其是大家都在抢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浙江是在12月4号晚上宣布不再展开常态化核酸检测,通知一发出来,来医院抢药的人就非常多。5号网上就已经买不到莲花清瘟了,从原价20元左右炒到1000多元。

目前最火的两类药品: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片

我们5号之后的那两周是最缺药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两年对于感冒类药品的购买有很多限制,厂家它本身生产量就小,突然一下子爆发式的增长需求,它来不及生产那么多。一直到大概22号左右,药厂的量提上来,我们进货才不会很紧张。
那这两周我们药房怎么保证供应呢?只能增加使用条件,规定多少岁以上的人才能用,烧到多少度我们才会给开,并不是说你来医院刷卡就能买,确保最急需的人有药吃。
现在药不太缺了,我们医院的对乙酰氨基酚片是免费发给发热患者的,不过限定使用条件还在,避免有人囤药。

图片


图片与文中人物无关

最近大家很关注的新冠特效药,我们医院有三种,其中最知名的是辉瑞的,据说黄牛炒得价格很高。我们量也很少,一次进货也就十几盒,限定在危重症患者使用,得是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在新冠感染的5天之内服用,而且每人只能使用1盒。
从12月中旬开始我们医院就是“轻症不下线”了,我是12月20号感染,歇了3天左右就返岗,同事们基本上90%都感染过了,忙的时候,凌晨3点药师也要到岗。
其实门诊和急诊比我们更忙,很多人都是带病上夜班,一个班十几个小时,高峰期门诊前的花圃排队要围上3圈的,一个窗口白天8个小时下来是800张药单,几乎每分钟需要发放2张处方,那个量是很惊人的。
现在整体情况要比12月初好很多,生病了,去医院还是会有药吃的,希望大家不要恐慌。

图片

图片


没有N95,李瑞丰常戴7层口罩做防护

李瑞丰   上海杨浦区外卖员
我是今年7月份从横店来的上海,因为上海的外卖单价高,一单能挣7块钱,横店只有4块钱。另外我原来是学音乐的,来上海我还能接点演出的活儿。
我主要跑杨浦区,整个站点大约七八十个外卖员,负责周围5公里左右的单子。我们阳得很快,12月7号出的那个“新十条”嘛,没过几天就全都阳了,因为大家基本上都住在寝室,一间房6个人睡上下铺,那就一窝蜂发烧。
我自己也怕啊,没有N95,就戴7层口罩。但是18号左右,我还是感染了,发烧睡了一天,第二天就去跑单了,难受啊,全身发冷,咳嗽,没办法,就回来又休了一天。我们骑手普遍都这样,发烧了就休,干两天不行了,就再休一下这样的。

图片


12月24日,李瑞丰拍下空荡荡的上海公交车内景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每个月只有3天假,多了要算你旷工。一个站点正常一天有6000单,80个人跑货,现在只剩20人能跑,你说怎么整?所以站长也有压力,会在群里催你上班。
另外就是这段时间确实单量暴涨,你勤快点,能挣不少钱。
以往我们一天跑60多单,现在能跑120单左右,工作12个小时,我也见过同事一天跑150单的,这样一天就能挣1000多块,虽然辛苦,也是开心的。

高峰期买药和买粥的居多,还有买口罩、酒精和菜的,有不少是子女给老人的订单,他们会写备注,我送到了之后也要给子女打电话报备一下。医院的订单也很多,里面人都挤不动,感觉现在医院是最繁忙的地方。
另外现在比较好的是,我们超时是不罚钱的,要搁以前,超时1秒都要罚你7块,顾客投诉你一两百就没了,现在能把货送到,顾客就觉得很好了,时间上会宽容很多。
我们站点一直都在招人,因为这行流动性很强,有人干了几天就走了,尤其现在年底,很多人就辞职回老家了。最近上海市出了新政策,元旦和春节期间每天有150块补贴,平常也有60块补贴,鼓励大家留岗,我们站长把这个通知发在群里,大家都很开心。
目前我所在的站点还是很忙,骑手都阳康的差不多了,单量也少了一些,说明大家能出门自己买东西,这样的话,感觉距离整体恢复不太远了。

题图来自《三悦有了新工作》剧照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3-1-6 16:52 编辑 ]



@庄时利和


1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一个消息,几百万盒已经在路上了,一半左右已经在清关贴标签了,剩下的最快可能月底,火速增援各地。

早日让高价药烂在黄牛手里。 ​​​



@庄时利和


19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已编辑
刚才我看完了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也和第九版做了一下对比,说一下其中的一些差异。

在说正文之前,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变化来自于标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改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 病原学特点

-在原有Omicron的介绍上,增加了重组株的概念,提到全球目前主要毒株为BA.5.2,2022年10月份以来出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力更强的BF.7、BQ.1和BQ.1.1的传播优势增加,在一些国家取代了BA.5.2。

-第九版写的「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最强」,第十版改为「3天内」。

2.流行病学特点

-第十版补充「老年人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重症率、病死率高于一般人群,接种疫苗后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

3. 预防(第九版此部分为病理改变,现已删除)

-首先强调疫苗接种,其次需要做好一般预防措施,比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

4. 临床表现

-第九版写的「潜伏期 1~14 天,多为 3~7 天」,第十版不再强调极端例子,明确「潜伏期多为 2~4 天」;

-①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部分患 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②少数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发热持续,并出现 肺炎相关表现;

③重症患者多在发病 5~7 天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④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儿童感染后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高热相对多见;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等。

5. 诊断标准

-删除疑似病例;

-第十版抗原检测阳性即为确诊,无需核酸进一步确认。

6. 临床分型

-轻中重型的定义均有所调整:

①轻型: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如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

②中型(原来的普通型):持续高热>3天或(和)咳嗽、气促等,但呼吸频率(RR) <30 次/分、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影像学可见特征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现;

(简单来说,就是有影像学肺炎表现,但是血氧正常)

③:重型:在第九版基础上增加一句话——不能以新冠病毒感染以外其他原因解释。儿童重型新增一条超高热。

7. 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

-原来的「60岁以上」改为「65岁以上,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

-增加维持性透析患者。

8. 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

-儿童部分略有调整,比如增加惊厥、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和(或)血小板减少、头颅影像学有脑水肿等改变或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等。

9. 鉴别诊断

-删除对密接人员的要求。

10. 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删除确诊患者集中隔离的要求。

11. 治疗

-要求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但是不再要求集中隔离;

-强调对重症高危人群应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等;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辉瑞Paxlovid)的使用条件进一步明确;

-新增阿兹夫定和莫诺拉韦两种口服抗病毒药物;

-删除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

-免疫治疗、抗凝治疗、俯卧位治疗和心理干预无明显修改;

-重型、危重型支持治疗无明显修改;

-儿童新增急性喉炎或喉气管炎、喘息/肺部哮鸣音、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建议。

12. 护理

无修改

13. 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14. 住院患者的出院标准

-第九版建议核酸检测Ct值≥35、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方可出院,第十版改为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

整体而言,第十版是针对Omicorn当前变异体的病原学研究、药物研究和临床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疫情实际形势而做出的重要调整。



@卢昌海微博
9分钟前
来自 微博轻享版
转发。大家要多转这种有理有据的分析。互联网时代同时也是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它的一个悲哀是谣言——尤其是符合官需的谣言——可以只凭标题或片言只语疯传天下,认真的分析和辟谣由于有智力门槛而读者寥寥,甚至因妨碍官需而寿命不长。
@万精油微博
圣诞节期间看到一个“军事大V"发的视频,标题是“《柳叶刀》新冠委员会主席说:非常确信病毒来源于美国生物实验室”。实际上,那个英文视频所表达的意思与那个中文翻译相差很远(甚至可以说相反的意思)。但是,广大吃瓜群众是不会去听英文的,只看中文标题和字幕翻译。在目前新冠感染一大片,死很多人的时候,自然煽起又一股仇美情绪,评论区当然是一片骂美国的声音。视频就不转了,以免以讹传讹。作为知道那个视频实际表达的意思的人,单是不“传讹”还不够,还应该有“清讹”的责任,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财新网

21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内地人可赴香港接种复必泰二价疫苗# 价格约2000港元】香港与内地即将于1月8日通关,内地游客届时可赴港自费接种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二价疫苗。1月6日,复星医药( 600196.SH / 02196.HK )宣布,为香港地区的私营医疗体系供应复必泰二价疫苗,有需要人士可在提供复必泰二价疫苗的诊所或医疗机构自费接种。

  据财新了解,当前提供内地人自费接种复必泰二价疫苗的诊所数量不多,接种一剂疫苗的价格约为1500港元至2000港元。位于中环的莱佛士医疗中心告诉财新,包括医生问诊费用在内的接种价格为1988港元,可以提供个人证件号电话预约。体检中心快验保在旺角和铜锣湾的服务机构的复必泰二价疫苗接种套餐价格则为1488港元。香港老牌私立医院养和医院告诉财新当前正筹备提供复必泰二价疫苗,暂未有详细价格和安排。

  复必泰二价疫苗是针对新冠原始毒株以及奥密克戎BA.4/BA.5毒株的mRNA疫苗,是复必泰原始毒株疫苗的迭代,与欧美地区使用的辉瑞/BioNTech二价疫苗为同款疫苗。这款疫苗适用于12岁及以上,已经完成新冠疫苗基础免疫人群的加强接种,即需要完成两针灭活疫苗接种之后才能接种复必泰二价疫苗。



@界面新闻

25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新冠抗病毒药物与降糖药冲突吗?上海内分泌专家解答】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人数逐渐迎来高峰,小分子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备受瞩目。

由于利托那韦与多种药物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很多糖尿病患者担心,它和日常使用的降糖药物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冲突或相互作用?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于浩泳表示,上述新冠抗病毒药物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糖药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等均不冲突。“也就是说,抗病毒治疗期间并不影响日常的降糖治疗。同样,其他抗病毒药物如阿兹夫定、莫诺拉韦也与降糖药物之间没有冲突。”



https://mp.weixin.qq.com/s/Qh9lWmzAfjJdtLmr-iIVsg

上海正在打一场抗疫翻身仗
原创 孤云老爹 独角鲸工作坊 2023-01-06 17:01 发表于上海

图片


撰文丨魏英杰

开头先上一张图。是的,你没有看错,在上海,辉瑞口服药、阿兹夫定等新冠治疗药物已经陆续下发到社区一级卫生服务中心,有人已经可以开处方领药了。


这意味着,上海在应对当前这一轮新冠病毒感染,走在了前面。

此前,北京等地也已开始采取类似措施,把抗疫阵地转移到基层医疗单位,跟病毒抢时间,确保第一时间阻断病毒,尽最大努力降低重症,挽救更多生命。

这一次,上海做对了。从海外大规模感染和诊疗经验来看,这是科学的、正确的抗疫路径。

病毒感染有一个过程。当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的过程中,通过辉瑞、阿兹夫定等小分子药,可以有效阻断病毒复制,从而达到早治疗(服药)、早治愈的作用。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披露,在发病3天内服用辉瑞新冠治疗药,降低重症死亡率达89%,在5天内服用也可达到88%。

这决定了,在治疗新冠患者时,判断感染与否要快,给抗病毒药也要快。现在,通过抗原测试,可以迅速检测是否阳性,但要快速给药,就要建立大规模的“前哨”,而这一重任非社区医院莫属。

近日,张文宏在一个内部培训会上提出的救治新冠感染的“黄金72小时”,针对的就是这个情况。而张文宏所说的,根据的就是上海最新的新冠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这一文件已经公布并开始执行了。

这个文件把新冠病毒感染分为轻型和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同时对“易进展至重症的高危人群”给出了定义。


在这基础上,上海对应采取了分级诊疗方式:轻型或者普通型的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或就近治疗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力量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感染者以及部分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至区级医院。

新冠感染大多数是轻型和普通型病例,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及时做好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在给服新冠治疗药的前提下,就可以大为减少病情转化,减轻上一级医院的压力,医院也就可以把重心放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图片

由此可见,能不能打好这一仗,关键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也是张文宏在内部培训会议所说的,要迅速采取断然决然的机会,发起一场以社区医生为主导的重要战役。

“我手里有药,抗病毒药,再加激素的合理使用,再加营养的提升。如果家里有吸氧的也可以,没有吸氧的就在社区服务中心这里吸氧”。这就是张文宏的新冠病例治疗“四步法”。而这一切的关键,就要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不能“雄起”,坚决地执行这一诊疗方案。

疫情防控放开后,随着感染人数激增,各地进入了新一轮的抗疫阶段。放开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经的道路。不过,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轮病毒感染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许多人感染病毒后迅速出现发热、酸痛乃至肺炎等症状。

为什么在国外被证明是比较温和的毒株,在国内感染症状和切身感受那么不一样?这可能需要专业上的解答。面对这一状况,光是准备退烧药,用点抗生素,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专业医疗力量的支持,而不能“守株待兔”,更不能“刻舟求剑”。病毒感染情况有新变化,就要对症下药,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现在,上海及时调整诊疗措施,打响了疫情防治的翻身仗。这是科学与病毒的较量,是秉持“人命至上”理念的一场战争。

图片

有人翻出了张文宏在去年3月份的一番讲话,赫然发现,他的种种建议如果当时就得到推广,在当下这一轮疫情感染中,或许可以挽救更多生命。

“亡羊补牢”总比“一条路走到黑”要好。在任何时候,生命都是最大的公约数,放下争论、尊重专业,让更多病患得到及时救治,这才是人间正道。

三年多的疫情防控,上海曾因科学精准而备受瞩目,也曾因陷入慌乱而遭受非议,让人欣慰的是,上海的“老底子”还在,尊重科学和专业的精神还在。那些曾被人误解、辱骂的专业人士,如今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这,才是上海该有的样子。

*题图为北京某医院急诊室,来源于视觉中国



@麻醉医生凌楚眠
#v光计划#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Emma古小月:评论什么人?抢救病人优先这是铁则啊,我那次急性结膜炎,眼白都看不到了,全部鼓起来肉色的,眼黑陷在里面去急诊,医生要去给车祸的缝眼球,话都没空说,我等了三小时就问了护士会不会瞎,护士说我想多了[允悲]//@猫柚柚:评论看的我睡意全无,原来我活在这么冰冷的世界里
@铅医蔷薇
来了一个小姑娘,说自己咳嗽的厉害,吐痰有血丝,是不是肺炎了?

同事让护士给测了个生命体征,血压,血氧,心率都还挺好。

这时,来了一个老太太,血氧维持不住,心率血压都不太好。

需要抢救,就告诉小姑娘稍微等一下,一会儿再跟她解释。

小姑娘不愿意了,说,我都吐血了,也这么紧急,你怎么这么狠心呢?

同事解释说那边儿正在抢救呢,是在救命。

小姑娘说,别人的命是命,我的命也是命,你怎么能这么没医德不管我呢,她抢救跟我有什么关系,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

同事气坏了,本来下夜班儿已经该回家了,因为比较忙,主动留下帮忙,已经忙疯了。听到这话很生气,说了一句,姑娘,那边命都快没了,你有点爱心好吧。

听到这句话,小姑娘更生气了,你什么态度啊,说谁每次中的,医生都跟你似的没医德吗,你们领导呢,我要投诉。

同事说,出门左拐二楼,我叫xxx。广州·广州塔(小蛮腰)收起
昨天 10:55



https://mp.weixin.qq.com/s/_ap1GGycRDeLMqkNXlH9Rw

在社区医院看到张文宏
原创 张3丰 城市的地得 2023-01-07 10:24 发表于四川
图片

张文宏出现在静安区一家社区医院。“上海静安”视频号发布了一段3分40秒的视频,非常有意思。

张文宏和医生进行了交流,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他也和病人进行了交流。一位老太太认出了戴口罩的张医生,向他大声说,“张医生,你好。”

一位老先生拿老伴儿的CT给张文宏看。张文宏说还是比较严重,询问他来医院前妻子的血氧是多少。他让这位老先生好好照顾妻子,“你看起来不像是会做饭的……”老先生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对话都是上海话,有字幕。我这里引用得不完全准确,只是一个大概。

尽管这不是“上海新闻联播”,静安区的小编也肯定进行了剪辑。但是在这三分多钟的视频里,我们仍然看到了整个上海。老人的状态和医生的状态都很放松,人们在用一种“人的语言”进行交流。

和这段视频中呈现的轻松不同,上海前几天正在经历的是重症高峰,老年人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网上流传的张文宏的“万字文”,其实是他在对社区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时的讲话。核心意思是两点,在社区医院铺开辉瑞P药,让社区医院在救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张文宏释放的信号是,不要都到华山医院这样的大医院来,大医院可能都没有P药;社区医院条件更好,可以享受到和大医院一样的标准治疗(检查,吸氧,特效药等)。就在昨天,上海完成了P药在社区医院的配置。

这是正确的做法,可惜的是有点晚了。如果两个月前各大城市都做到这样的准备,会减少很多悲剧。

实际上,张文宏在不同场合强调社区医院的作用,其实反过来证明,在大城市社区医院的作用非常有限,现在完全是临时抱佛脚。

认真看视频中这家社区卫生中心,也能发现这一点。张文宏开始就发现,里面床位比较宽松,社区医生说,我们这里是下午1:50才开门,现在是刚刚开门——这多少说明,在平常的日子,社区医院和社区居民缺乏真正的联结。

这次“疫情海啸”对大城市产生巨大冲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都更信任协和、华西、华山、华东这样的大医院,不愿意到社区医院去。这不是人们不理性,而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就医习惯。

社区医院缺乏必要的设备,更重要的是缺乏必要的人——缺乏像张文宏这样的医生。这不是说社区医院要配置很多博士、教授,而是说它们缺乏“信任”。视频中的老太太一眼就能认出戴着口罩的张文宏,却认不出社区医院的任何一个人。当她需要看病的时候,就很难信任社区医院。

前几天,有一种荒唐的言论,认为大城市医院灾难重重,而乡村医生轻松治好了人们的新冠。这种说法,不仅是对张文宏为代表的大医院的攻击,也是对乡村的极大不尊重,因为农村去世的老人一定更多,这是基本的常识。

乡村医生的能力有限,他们的资源也有限。疫情防控的时候,他们甚至不能卖退烧药。等这轮放开后,他们也是按照老办法给病人输液。

动不动就输抗生素,这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医疗方式,在乡村却仍然是普及的,仅仅是这一点,你就应该为乡村感到难过,而不是猎奇。

但是,乡村医生也有一个真正的优点:他们认识病人,病人也认识他们。小时候在农村,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都会说一句:“去请xx过来。”这里的xx,是乡村医生的名字。直接喊出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一种信任。

这就是乡村医生。他们没有设备,水平有限,但是却可以和病人形成真正的交流。他们是在照顾、抚慰病人,但是却没有现代的、有效的治疗。

约翰·伯格写过一本《幸运者:一位乡村医生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真正完美的乡村医生是什么样子的:伦敦的医学院毕业,当过军医;在乡村执业后,经常去伦敦开会学习;读最新的医学论文,保持知识更新;有基本的检查设备,可以化验、拍片子……

我们没有这样的乡村医生。在很多人心目中,乡村医生仍然是江湖郎中。在张文宏为代表的大医院医生和乡村医生中间,我们有一个巨大的空白。

这就是我在这段视频中看到的问题:如何让社区医院能够发挥作用,不是投放P药就能解决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医生和居民发生真正的联系。当然,这需要一个真正有效的机制。

有一点是重要的:老太太为什么能够认出张文宏,信任张文宏?这当然是媒体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张文宏在说一种正常的语言。面对医生同行,他是专业的;面对病人,他又是日常的——总之,他在说着“人的语言”。

看张文宏和老人交流,你会为老人感到安心,也对张文宏感到放心。那些攻击他的人,不可能毁灭他。



@凯雷

17分钟前
来自 iPhone 7 Plus
内地养老院面临疫下困境 吁政府组织应急小组支持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任芳颉、倪梦璟、帅诚 北京、上海、广东联机报道)内地月中要求各地加强长者、基础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等需在疫情下重点关注人员摸底调查。香港文汇报对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养老机构进行采访发现,即便当地多次组织加强接种,大部分养老院老人三针接种率仍然很低。而为了保障老人的安全,这些养老院并未敢有丝毫松懈,仍然在进行死循环管理。也正因此,养老机构目前正面临人手极度匮乏、工作人员累到极限的窘境。有养老院负责人呼吁,为老人建设绿色接诊通道。相关部门应组织应急小组,对缺少护理人员的养老院进行必要支持。

尽管内地在疫情三年中一直在积极推进接种率,但老年人的三针接种率却一直不容乐观。北京普祥老年公寓负责人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该院长者的疫苗接种率虽已达95%以上,但三针疫苗接种率仅仅为40%多。这意味,有超过一半的老人在接种过第一针或第二针后,因各种原因没有进行加强接种。

冀推吸入式疫苗为长者接种

上海宝山区一养老院资深员工王女士虽然并未透露在院长者接种率,但她表示,由于不少老人存在基础病,因此何时接种,如何消除老年人的心理负担等工作,是养老院近期重点科普工作。可见相关推进工作并不顺利。

广东情况稍好。东莞黄江康湖护老院负责人吴孟柯介绍,护老院一直积极鼓励院内长者接种新冠疫苗。「上周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集中疫苗接种活动,90多名长者现场完成接种,目前院内长者第三针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71%。」但他也坦言,由于部分长者家属不同意,以及少数长者因身体原因,仍有部分长者未接种疫苗。吴孟柯表示,目前广州等城市已开始推广吸入式疫苗,自己也有向民政部门反馈,希望能通过吸入式疫苗解决剩余长者的疫苗接种问题。

「长者高危须按最严格措施防控」

在院老人的加强接种意愿不高,在当下疫情防控放宽进而社会面疫情出现持续的背景下,养老院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持续死循环管理,几乎是目前这些养老机构最大限度保障长者生命安全的最后措施。

「我在单位已经住了近一年了,基本上全年我们都是封闭管理,人员不出不进,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是高危人群,必须要按照最严格的防控措施进行保护。」王女士说,在死循环期间,任何进入养老院的人员都需先进行隔离。吴孟柯也证实,黄江康湖护老院自11月开始实施封闭管理以来,院内所有工作人员都已有近两个月没有与家人见面。

「一些工作人员三年没回过家」

北京丰台区一家普惠性质养老机构负责人也表示,在过去的三年时间内,北京的养老院基本都处于封闭状态,其中仅今年就封了两百多日。

长时间的封闭管理,令到养老院工作人员的生理与心理已近极限。「院里护理人员太少,加之年关将近,一些工作人员三年没有回过家,就想趁着这次放开能够回家过年。但家属们又不愿意接走老人,我们养老机构就陷入了两头为难的局面。」该负责人建议,政府部门在每个区成立一个机动性应急小组,配备固定人手,可以从各养老院或从社会上招聘人员,应对各养老院人手不足问题。

冀为失能老人设点对点接诊绿道

对于药物储备和对接医院等问题,广东泰成逸园养老院负责人黄先生表示,市面上的N95口罩及感冒退烧药品短缺,给养老院的防疫物资采购带来一定压力。「我们也与对口医院进行沟通,让对方在有条件时预留一些长者亟需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医院方面,该院有二级综合医院泰成逸园医院对接。

北京海淀区、丰台区等多个公私营养老机构表示,防疫物资方面院方有储备,且政府方面也在加大保障供应。绝大部分受访养老机构表示,养老院内有医疗服务点或对接医院。但丰台区上述普惠性质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服务并不拥有重症救治能力」。有很多大型普惠性养老机构专门收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希望医疗卫生部门协调综合性大医院,为此类机构开设点对点绿色接诊通道,以最大限度保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https://mp.weixin.qq.com/s/a6lspo897iWYXPR4S3tsbw

新冠冲击下的产科:“病毒不会管产妇和医生有没有生病”
庞礴 南方人物周刊 2023-01-07 12:58 发表于广东
图片
图片

▲ 在新冠冲击下,产科已经很难做到完全的隔离。图文无关。(人民视觉 / 图)

为了防止患者囤药,医院开始对退烧药限购,“一粒一粒地开,如果发现孕妇发烧了就开一粒,但是不可能整盒地开出去——我们首先要保障住院部产妇的需求”。

如果入院时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后被测出阳性,也不可能立即更换病区。“现在已经很难做到完全的分隔和隔离,未感染者的病区也有产妇测出阳性。”

2022年12月24日晚上,由于产妇和产科医护的感染比例不断升高,在启东妇幼保健院,一夜连着三台剖宫产手术,由生病的医生为感染新冠的产妇手术。

潘勉说,目前为止,无论国外的数据还是2020年春季以来武汉的数据,都没有特别提到新冠会对孕产妇造成普遍的影响,但新冠带来的高热或许会伴随风险。



图片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文|南方周末记者 庞礴
南方周末实习生 郑佳妮 张婧怡
责任编辑|何海宁

与医院其它科室一样,产科里发热的患者在增多,福建省某医院的产科医生张元(化名)说,自己所在的城市公布了每个医院妇产科的24小时值班热线,医生们总是接到深夜来电,夜里发烧、胎心加快的孕妇不在少数;“在新冠确诊数不断上升的时候,产科夜间值班都是忙碌整晚,要到第二天中午才能下班回家。”江苏省启东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陈玲玲说。
在新冠感染潮的冲击下,产科里感染新冠的医生为阳性的孕妇降温、止咳,甚至手术——当发热带来胎心加快,感染使产妇疲倦,问题也随之而来。“生产就是这样,没人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发生,病毒不会管产妇和医生有没有生病。”一位产科医生说。


图片
一粒一粒开退烧药

“产妇发热以后胎心也会加快,孕妇尤其需要退烧。”陈玲玲说。启东市妇幼保健院的退烧药还算充足,但为了防止患者囤药,医院开始对退烧药限购,“一粒一粒地开,如果发现孕妇发烧了就开一粒,但是不可能整盒地开出去——我们首先要保障住院部产妇的需求。”
张元所在的医院也有退烧药,但为了避免囤货,就将开退烧药的权力交到妇产科值班医生的手里,值班医生每次开药前都要通知药房。“这个权限不能放太宽,不然都会来囤药。”张元说,每一次开药给发烧的孕产妇,他都会交代,“我们这里也没剩几颗,你运气比较好。”
随着确诊患者数变多,住院的需求也在上升。陈玲玲说,“新十条”之后,有时一晚上会接到四五位来就医的产妇——无一例外,都是胎心过快,需要住院观察。
启东市妇幼保健院护士长谢倩凯说,优化防疫措施意味着产科不会再将新冠感染的产妇送往发热门诊,于是产科以病区大门为分隔,东边的11个房间和西边的9个房间分别入住感染者和未感染者。因为开水间在新冠感染者的病区,产科临时购买了开水瓶放在未感染者的病房,以避免交叉感染;楼层东边有单独的电梯,以往专门运送新冠感染的产妇往发热门诊,现在刚好供感染患者使用。
福建省妇产医院也做了类似的隔离,产四科主任潘勉说,医院按照防控标准做出了隔离,但随着病例数增长,阳性单独集中后,还是会跟阴性在一层。“目前两个院区的阳性孕妇比阴性孕妇都要多,(阳性)最少应该是占到70%。”潘勉说。
如果入院时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后被测出阳性,也不可能立即更换病区。“现在已经很难做到完全的分隔和隔离,未感染者的病区也有产妇测出阳性。”陈玲玲说,不过随着新冠感染者增多、对病毒的了解更多,产妇和家属也表现出理解。
“对感染新冠的孕妇,我们不会表现得畏畏缩缩,也不会有任何嫌弃的意思,加上孕晚期用退烧药其实不会对胎儿造成什么影响,一旦孕妇了解了这一点,就会轻松很多。”谢倩凯说。


图片
“只要不发热,就一定回来上班”
在张元所在的产科,剖宫产手术变多了。张元说,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而感染新冠会同时影响到产妇和胎儿,“一方面可能胎心过快,胎儿缺氧,另一方面可能产妇刚刚感染新冠,疲倦、力竭,自然分娩太困难,两种因素都会转向剖宫产——尽管目前的医疗条件和技术都让剖宫产足够安全,但作为医生,还是会觉得有些遗憾”。
另一方面,如同医院的其它科室,妇产科也面临着新冠感染的冲击。潘勉2022年12月29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所在科室将近30位医生,只有3人是阴性;而张元说,自己科室22位医生中只有2人还未感染新冠,“以往夜班有三个人上,现在最多只有两个人——还生着病”。
在启东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的16位医生只有3位还没有感染过新冠,而产三科的8个医生里有5个在发热,陈玲玲说,每个月一次的排班表用不上了,工作群里每天都有医生报告自己的感染情况。
谢倩凯说,在过去的几天,几乎每一天都有护士测出阳性,但没人能等症状完全缓解再来上班,“只要不发热,就一定回来上班,好多人都是乏力、气短、咳嗽,一位护士回来上了三四天班,就又开始发热”。
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产科面临的情况却更繁忙,“发热的产妇有时需要吸氧,也会静脉滴液体来做物理降温,也要监护胎儿的情况”。在减员严重的夜班里,产科医生变得更忙碌了。
2022年12月24日晚上,由于产妇和产科医护的感染比例不断升高,在启东妇幼保健院,一夜连着三台剖宫产手术,由生病的医生为感染新冠的产妇手术。
陈玲玲说,当晚9点多,一位新冠阳性的产妇在产程中出现了难产的情况,需要剖宫产,而准备手术的产科主任已经感受到身体寒颤,但还是在妇科主任的配合下完成手术;这台手术刚结束,另一位新冠阳性同时又有瘢痕子宫的产妇需要紧急剖宫产,于是陈玲玲又紧急赶往医院,接替已经发烧至38.5度的产科主任,完成第二台手术。
陈玲玲说,当时自己已经有些咳嗽,但第二台手术之后,紧接着另一位新冠阳性并胎儿脐带绕颈3周的产妇需要剖宫产,于是在手术室里,她和妇科主任接着做了这一晚的第三台手术。
连续6个小时的工作之后,值班护士在早上交班时发烧到39度,陈玲玲也在12月25日下午开始发热——在休息两三天之后,她不发热了,又马上回到产科。
“晚上急诊量几乎是以往的四倍,瘢痕子宫的,胎心过快而顺产转剖宫产的,院外分娩在车辆后备箱的,我们就爬上爬下地处理——生产就是这样,没人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发生,病毒不会管产妇和医生有没有生病。”该科室的医生巢嘉婧说。


图片
担忧最多的都是孩子
对孕产妇来说,担忧最多的都是孩子。陈玲玲说,在发现产妇或婴儿感染新冠后,会有部分妈妈选择将孩子送往新生儿科观察隔离,做必要的治疗;福建省妇产医院采用了类似措施,潘勉说:“出生后会将婴儿放在儿科观察室,如果是母乳喂养,就会要求母亲戴好口罩。”
到目前为止,在启东市妇幼保健院,平安夜生产的三位母亲都已经和婴儿一同顺利出院。“只要教会亲属通风、消毒和隔离的方法就好,这些并不难做到,产妇和家人们也就不用太担心。”谢倩凯说。
“伴随着发热等症状,不管在哪个孕周,我觉得母亲安全肯定都是第一位。”潘勉说,不过目前为止,无论国外的数据还是2020年春季以来武汉的数据,都没有特别提到新冠会对孕产妇造成普遍的影响,而具体的风险则需要按照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如果有阴道出血、肚子痛、胎动异常,或者高热、胸闷、呼吸困难,就需要到医院就诊;只是单纯的发烧这类一般的症状,还有现在常见的咳嗽、咽部不适,这种可以居家监测”。
但新冠带来的高热或许会伴随风险,根据《默沙东诊疗手册》,孕早期体温高于39.5度会增加自然流产、婴儿大脑或脊髓缺陷的风险,发热也会增加孕晚期早产的风险。潘勉说,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因为高热容易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比如在怀孕的头60天,也就是胚胎着床的四十几天以内,如果孕妇发高烧,确实增加了流产包括胚胎停育和胚胎变异染色体突变的风险”。
但他说,情况因人而异:“对于普通孕妇来说,医生不可能因为高热而主动让孕妇选择流产,但如果孕妇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流产症状,又是高热,不排除有感染的因素,就确实需要医生的评估;如果已经有流产征兆,不需要强行保胎。”另一方面,“如果达到28周以后送到新生儿科,大部分胎儿都有成活的机会。所以说如果有出现妇产科的相关症状,还是建议到妇科当面问诊评估”。



//@凌太来了:回复@瑞球球球:就算亡羊补牢吧,这是一个长期的事。面对现实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一步2022年12月份刚刚迈出来。//@瑞球球球:12月底…真的可笑//@凌太来了:转发微博 查看图片
@齐都督
#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发布#路透社报道,中国与辉瑞公司就新冠口服药物仿制药的生产与分销许可进行谈判。消息人士说,中国希望争取在农历新年之前敲定这项许可的条款,由国内制药商在中国生产和分销辉瑞冠病口服药物Paxlovid的仿制药。

其中一名知情者称,12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一直在主导与辉瑞的谈判。知情者说,北京希望在1月22日之前敲定这项许可条款。1月22日为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一。

一项临床试验显示Paxlovid可将冠病高危患者的住院率降低约90%。市场对这款口服药的需求量很大,许多中国人正试图从海外购买Paxlovid,然后运回中国。收起
2小时前



@拆台CT

22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多地小区要求返乡报备阳过没#

1月6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某小区居民向南都记者反映,其所属社区要求外来返乡人员前往物业处进行报备,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往返地区、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等个人信息。

其后,南都记者以居民身份联系了该社区工作人员,对方称报备要求是由政府下达,收集信息的目的仅为统计返乡人员数量,了解人员流动情况,报备后不会对其采取任何措施,可以不提供身份证号信息。

此外,工作人员称并不清楚拒绝报备是否会有其他后果。

社区的报备要求是否合理?防疫政策调整后,报备提供的个人信息有何用处?

有专家告诉南都记者,如果政府部门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肆意强制要求报备,可能构成重大且明显的违法,返乡人员可以拒绝相关报备要求,并且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1】安徽某小区要求返乡人员报备,多地有类似要求

1月6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某小区居民向南都记者反映,其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在业主群发了一张“外地返乡人员情况登记(报备)表”的图片,要求该小区外来返乡人员前往门岗或物业管理处进行报备。

小区居民提供的报备表显示,其中要求返乡人员填写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返乡时间、出发及返回地、健康状况(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群聊显示,业主群内有人询问报备要求来源,物业回复称“接社区命令”。

南都记者以居民身份联系了该小区所属社区工作人员,对方称报备要求系由政府下达,社区接到指令后让物业在群里发布信息。工作人员表示,收集信息的目的仅为统计返乡人员数量,了解人员流动情况,报备后不会对其采取任何措施。若担心信息泄露,身份证号码可以不填。至于拒绝报备是否会有其他后果,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是屯溪区政府指令加的码,目的是变相限制外出打工人员的返乡过年流动。”有居民向南都记者直言。

该小区居民的遭遇并非个例。南都记者梳理发现,随着春节临近和防疫政策的调整,各地有关落地报备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率先取消了报备,但也有部分地区仍在坚持。

一位刚回到山东老家的网友告诉南都记者,其在回家后不久就接到了社区要求报备的电话,同样需要提供身份证号、手机号、健康状况等信息。在他拒绝前往后,社区也并未坚持要求。

1月3日,河南省沁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倡议书》,其中提出“我们热忱欢迎每位在外亲人回乡过节,在外的您计划返乡前,请提前向所在村街(社区)报备。”去年12月22日,安徽黟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文称,返乡人员通过电话至少提前3天向所在村组(社区)报备,做好健康监测。

【2】专家:目前强制要求报备可能违法

去年12月,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十条,标志着持续了三年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出现重大转折,各地纷纷放开对人员出行和流动的限制。

同月,卫健委发布《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指出,今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等。

在即将实施“乙类乙管”,防控政策出现重大转变的当下,落地报备的要求是否合理?随着“精准防控”的结束,强制隔离、定期核酸等被取消,报备收集的个人信息有何用处?返乡人员是否有权拒绝报备?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明确指出,如果社区此举系当地政府授意,在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相关政府部门无权强制要求返乡人员报备并提供上述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当存在“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情形时,不需取得个人同意。“现在很难根据这一规定要求居民必须提供上述个人信息,政府部门如果有这样的强制性要求就涉嫌行政违法。”他说。

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也持有类似看法。他认为,在实施“乙类乙管”后,要求返乡人员报备并填写上述个人信息的做法缺乏法律基础,物业和社区也无权收集居民个人信息。许可直言,面对这种情况,居民可以自愿向社区报备,也可以拒绝这一要求。如果社区强制要求居民提供上述个人信息,居民可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郭兵进一步分析,如果当地政府或者社区向返乡人员明确告知了收集目的并承诺严格对个人信息进行保密,返乡人员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出于自愿向社区报备。如果政府部门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肆意强制要求报备,就可能构成重大且明显的违法,理论上属于无效行政行为,返乡人员可以拒绝相关报备要求,并且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现在不再进行所谓的精准防控、强制隔离了,要求返乡报备,收集包括健康状况等敏感个人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缺乏正当性。”他补充道。

根据“新十条”,即使感染新冠病毒,社区也无权强制要求居民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等,这意味着即使报备,出现任何状况社区也无法就此采取实际措施。那么,要求返乡人员进行报备究竟有何必要?

郭兵直言,此举的目的可能更多是为外来人员设置返乡“阻碍”,报备要求被宣传或传播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返乡人员的心理压力,从而降低返乡意愿。

许可分析,在实施“乙类乙管”后,并不存在个人层面上的防疫政策,但国家想要了解人员流动情况以及可能带来风险的需求是合理的。他认为,在目前情况下,需要统计的不是具体的个人信息,而是整体人员流动的情况。

不过,这种信息收集行为应该是匿名化的,“不需要了解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只需要了解每天有多少人从哪里回来,是否感染过等就足够了。”许可进一步解释,对整体人员的流动情况进行监测,有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相关政策,例如及时增加医疗物资储备、提前进行医院扩容等。



//@成一虫:让专家们忽悠了。大家都想放开,不想F控,就得相信不会死多少人,就得相信疫情不严重,新冠不厉害。大多数老百姓、ZF选择了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信息。。。//@张国庆看天下:事实证明,并将一再证明,人们对疫情放开后的严峻性考虑得太不够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考虑?
@成一虫
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发热门诊主任荣义辉开始觉得不大对劲是医院出现医护人员感染时。他开始评估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染者情况,发现“跟我们原来看到的情况不是特别一致”。
“那个阶段,医院还在严防严控,我们每个人都在做抗原筛查,筛出来就隔离观察。只要筛出来的,都是有症状的。”荣义辉说,“后期放开了,果然是这样,事实上症状会比我们想的重。”荣义辉也在迎接发热门诊就诊高峰的第5天被奥密克戎撂倒了,“整个人骨头跟拆了一样”。
“这次北京市的疫情确确实实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我们对病毒的认识还没有那么充分。”荣义辉说
比北京更早经历感染潮的河北某地,感染高峰已经过去20余天,但老年重症病人收治压力仍不见缓解。
“目前还看不到下降的苗头。”2022年12月28日,上述二级医院相关负责人冯晓梅告诉记者,她原本估计,结束这场战斗需要一个月,但现在的情况让她出乎意料,医院持续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她不确定要战斗到何时。
医院的停车场车已经停不下了,电梯的运力也很紧张,她从医院食堂的打饭人数也看得出来,病人还在增多。
当更多人亲身经历这场感染潮后,不少医生都向记者表示,实际情况有些超出预期。

以上转发。



@搜狐新闻

6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多地小区要求返乡报备阳过没 专家:可拒绝,强制填写或违法】1月6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某小区居民向南都记者反映,其所属社区要求外来返乡人员前往物业处进行报备,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往返地区、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等个人信息。

其后,南都记者以居民身份联系了该社区工作人员,对方称报备要求是由政府下达,收集信息的目的仅为统计返乡人员数量,了解人员流动情况,报备后不会对其采取任何措施,可以不提供身份证号信息。此外,工作人员称并不清楚拒绝报备是否会有其他后果。

社区的报备要求是否合理?防疫政策调整后,报备提供的个人信息有何用处?有专家告诉南都记者,如果政府部门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肆意强制要求报备,可能构成重大且明显的违法,返乡人员可以拒绝相关报备要求,并且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财经网

23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2
已编辑
【国家卫健委:#全国98.8%乡镇已设置发热诊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今天(1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会上介绍,目前全国98.8%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设了发热门诊,而且发热门诊接诊量占比超过了60%,就是说基层的发热门诊占全国发热门诊量的60%以上。对需要转诊的患者,将及时向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转诊或上级医院转诊,充分发挥了基层医疗机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央视新闻)



@烧伤超人阿宝

1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X2
农村最麻烦的问题并不是买不到退烧药。

自行服退烧药治疗的,都是轻型至多普通型。

农村,尤其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乡镇现在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医院床位尤其重症床位不足。

农村有大量留守老人,这是疫情面前最脆弱最容易发生重症和死亡的人群。没有足够的床位尤其是重症床位,农村会出现大量死亡。

只给农村老人保证退烧药供应,是远远不够的。



@拆台CT

3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广州入境人员发现XBB#

1月6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ICU主任、主任医师李粤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目前在市八医院收治的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已发现有人感染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XBB,但在本土感染者中暂时没有发现。#广州未发现XBB本土传播#

目前,国外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XBB已逐渐取代奥密克戎的其他亚型,成为优势流行株。未来可能会出现感染XBB、BQ.1等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的本土病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李锋说,本轮疫情中医院收治患者主要是感染了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BA5.2,在一些入境人员中,检测出了XBB、BQ.1等其他病毒株,但数量很少,尚未有社会面传播。

“XBB感染的途径依然是通过ACE2受体,感染后的表现和此前毒株差不多。”李粤平说,腹泻在新冠病毒十大症状中其实都是存在的,目前没有证据提示XBB毒株比其他毒株更容易导致严重的腹泻或胃肠道其他临床表现。

那么,感染过奥密克戎的人群对XBB、BQ.1是否还有保护力?如何判断自己是二次感染还是复阳?李锋就以上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对于BA.5.2、BF.7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对XBB、BQ.1的交叉保护效果如何?有专家说BQ.1是奥密克戎分支,曾感染过奥密克戎的人,不容易再感染BQ.1,对吗?

李锋:从目前国外公开发表的基础研究数据看,感染BA.5或BF.7后,从中和抗体角度来分析,对BQ.1和XBB的交叉保护,因为有更多的突变而降低了。

BQ.1是从BA.5演化而来,是它的子代病毒。从现有国际上发表的数据来看,感染奥密克戎后的血清对“地狱犬”还是具有一定中和保护,因此,短期内能保护“地狱犬”的攻击。广州的流行株BA.5,与“地狱犬”非常接近,由此推断,康复之后短期内是不太可能被“地狱犬”再攻击的。

但除了“第一道门”的中和抗体,我们还有T细胞免疫的保护,这是保护我们的“第二道门”。由于识别病毒的方式不一样,T细胞识别的是病毒已经感染的细胞。T细胞的免疫记忆更持久,识别的表位也较多。因此T细胞可以对XBB和BQ.1病毒感染形成一定保护。即使被二次感染,症状也会较轻,病毒清除时间较快。可能有的人已经感染了,但是没有表现出症状,感觉不出已经感染过,这也是一种症状的保护。

问:如何判断自己是二次感染还是复阳?

李锋:市民要简单区别是复阳与二次感染,可使用家用的抗原检测试剂。在彻底康复一周或两周后,如果怀疑二次感染,可用抗原剂连续检测三天。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则可能是二次感染。复阳一般很难检出来,就算被检出,也不会是一直连续的。

其实,复阳和二次感染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一,从病原学上来讲,复阳是感染者体内残存的病毒延迟性排出,是来源于第一次病毒感染。而二次感染是康复后被另外一个来源的新冠病毒感染,病毒来源于外部感染。

第二,感染时间上,复阳主要是在感染康复(病毒检测不到)之后的两周以内,通过核酸PCR检出的病毒片段。二次感染则相隔时间比较久,一般要几个月。在健康人中,只有当免疫保护力变低时才可能发生二次感染。如果是新的病毒变异株,变异株可以打破第一次感染形成的免疫保护,就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第三,症状不一样。复阳阶段症状都已经恢复好转,不需要医学上的治疗干预,病毒核酸处于偶尔能检出的状态。因为抗原的灵敏性比核酸低,用抗原检测试剂可能就检不出来。但是二次感染则不同,病毒会经历一个完整的感染周期,包括病毒载量上升、平台维持、下降和消失,因此二次感染病毒浓度会很高,抗原就能连续性被检出,通常会是非常明显的两条杠,也会有不舒服的症状。

问:为何现在有些人还没阳?

李锋:理论上,整个群体都是易感人群。但在现实情况下,确实有些人没有感染新冠病毒,此外,整个人群没有进行持续全员核酸检测,有些人感染也可能不自知。

在临床上,我们的确看到过这样的案例:2020年时,一家四口中有普通型,也有危重型,比较奇怪的是,一个成员体内病毒持续时间极短,只有三天,也没有症状,只是有一点轻微不舒服,事后测不出病毒抗体,她是核酸阳性,被感染过,但是没有任何症状,免疫系统也没有留下一点印记。

目前有些人没有表现出来被病毒感染,还可能与遗传背景、疫苗接种率、保持社交距离的切断传染源等做法有关系。现在还没有感染病毒,不代表之后就不会感染。



https://mp.weixin.qq.com/s/dhpBq0DVGMOI0aYz_DH5fQ
XBB.1.5来了,最可怕的是什么?
陈广晶 虎嗅APP 2023-01-06 21:32 发表于北京
图片


出品 | 虎嗅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陈伊凡
头图 | 视觉中国

XBB.1.5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关注。

根据1月5日中新网消息称,WHO新冠疫情应对技术主管范克尔克霍夫公开表示,XBB.1.5成迄今最具传染性的Omicron亚型变异株。原因在于这种亚型的内部突变“使得病毒能够粘附在细胞上并容易复制”。

几乎同时,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在提醒在美中国公民加强防范。其中,也将XBB.1.5称为“美国新冠病毒传播速度最快的优势毒株”。

这意味着,XBB.1.5正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官方的注意。

过去一周,XBB.1.5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药品抢购的新热潮,这回的主角是蒙脱石散。

尽管警方很快查清,那个在朋友圈宣称XBB.1.5将会造成二次感染,且新毒株将攻击“大脑和肠道”的人,是既无医学常识也分不清病毒和细菌的“修打印机”的人,但是关于新毒株是否会带来更严重的病症是否会带来更严重的感染等问题已经成了困扰刚刚“杨过”“杨康”,以及还没有“阳”的人们。

从电商平台看,蒙脱石散仍然处于无货的状态。

XBB.1.5并非新鲜事物,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在官微公布的数据,到2023年1月2日,它已经在全球至少25个国家和地区被监测发现了。

在中国,从2022年10月到12月,中国疾控中心通过测序也发现了199例境外输入的XBB病例,其中4例是XBB.1.5。在本土病例中也报告了16例XBB病例,都是XBB.1分支。目前暂未发现XBB.1.5的本土病例。中国现阶段主流的毒株仍然是BA.5.2和BF.7。

那么XBB.1.5,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可怕在哪?未来这种毒株乃至更多新的毒株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会带来重复感染,进而损害我们的健康吗?

XBB掀起新一轮疫情?

“地狱犬BQ.1”、“XBB”病毒的代号从来没有这么受关注过,不了解真相之前,看到这些层出不穷的病毒名称,任谁都得感叹一句“这还有完没完了?”

更何况XBB.1.5在美国已成了主流毒株。从美国CDC的数据看,从2022年9月25日到2022年12月31日,BA.5在报告病例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XBB.1.5占比逐渐增加,已经占到了40%以上。

虽然40%以上的占比,看起来很可怕,但实际上并不能说明新毒株已在美国引起新一轮疫情。

从美国CDC的数据监控看,在XBB.1.5逐渐跻身主流之初,患病人数确实有一个跳跃式上升,但总体并没有大幅提高的趋势,死亡人数也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图片
美国向CDC(疾控中心)报告的COVID-19病例数的每周趋势。
来自美国CDC官网。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向虎嗅证实,XBB毒株在美国或新加坡都没有引起大规模的二次感染,传入中国香港后,至今也没有形成广泛传播,并且在正在传播的新冠病毒亚型中不占优势。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也向虎嗅表示,XBB在日本也并没有大幅增加住院率。在纽约,住院率也只是略有增加,“(XBB)无论是逃逸还是感染人的能力,都不是无限增强的。”

另外,XBB.1.5的致病性相比其他毒株并没有增强。“它虽与ACE2(虎嗅注:这是病毒进入人体需要打开的细胞上的“锁”)结合略强,但免疫逃逸能力同时减弱,整体特性没有大变化。”香港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向虎嗅指出。

在此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金冬雁也曾指出,XBB.1.5仍在Omicron的谱系内,不会有与Omicron差异很大的症状。也就是说,主要症状仍然是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等。

这些也得到了其他一些研究者的证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何大一团队对XBB及其另一个子代XBB.1进行研究发现,在BA.2突变的基础上,XBB亚变体的S蛋白上有14个突变,其中9个突变存在于在受体结合结构域(RBD),这也是与人体结合的“钥匙”所在。

新冠病毒正是通过这一区域与人体细胞的"锁"ACE2结合,才进入人体细胞,完成感染的。与其前体相比,XBB与人体细胞ACE2结合的亲和力,与他们的前一代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免疫逃逸方面能力更强了。研究者发现,XBB和XBB.1中的V445P点位突变削弱了抗体的中和活性。

XBB就是新冠病毒Omicron的BA.2衍生出来的2个毒株BJ.1(BA.2.10.1.1)和BM.1.1.1(BA.2.75.3.1.1.1)的重组分支,XBB.1.5是它的子代。

图片
新冠Omicron亚变体与其他主要SARS-CoV-2变体的无根系统发育树(比例条表示遗传距离)
图片来自cell期刊。

这些体外研究数据都指向了XBB、XBB.1有成为主流株的潜力,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突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也没有任何突变点位指向,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的杀伤力增强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抢蒙脱石散、纸尿裤,担心XBB.1.5攻击消化道和大脑,实在是大可不必。

XBB或有可能打破原有的免疫屏障

实际上,反复的自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加上疫苗的加强接种在人群中已经形成了免疫屏障,突破感染后的症状较轻与体內抗体浓度成正相关,住院率也下降,也已经低于了同期的流感。

这些也在改变人类与新冠病毒对阵的局势。

而XBB.1.5有破坏这种基本保护体系的趋势。

美国著名病毒研究机构Fred Hutch研究所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Jesse Bloom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一篇长文指出,XBB.1.5确实是目前传播能力最强的Omicron亚型。

从数据看,XBB.1.5的RT值直接飙到了1.6(RT值指“疫情有效再生数”,可以理解为疫情实时传播指数,小于1的时候,可以认为疫情正在走向结束)而此前的BQ.1.1等VOC(需要关注的变异株)的RT值都是保持在1以下,即:原本的毒株每个感染者能够传染的人在1个以下。

也就是说,XBB.1.5对已有免疫屏障可能有破坏作用,这给未来新冠疫情走势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图片
图为各主要亚型的Rt值。
来自 Jesse Bloom的社交平台账号。

在过去几年里,全球各地都以各自的形式形成了某种免疫屏障。

根据美国以往的研究发现,无论是既往感染还是接种疫苗,都会或多或少地阻止新的感染。

1月2日,Nature microbiology正式在线上刊发了一篇关于Omicron在人群中传播情况的文章。研究者自2021年12月到2022年5月,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35所男子监狱的新冠病毒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未接种过疫苗的感染病例,将病毒传染给密接者的风险是36%,而接种疫苗的病例则将这个风险降低到28%。

这意味着,接种疫苗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同样的情况在既往感染者身上更加明显——既往感染,以及“阳过”且接种过疫苗,分别将传染风险降低23%和40%。

对于个人来说,既往感染和接种疫苗都不能100%阻止二次传播,不过从群体上,会形成某种屏障,也就是人群免疫能力会与病毒的突破性感染形成某种微妙的平衡。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免疫屏障。

这也是前述提到的美国可以对BQ.1.1等亚型的RT值降到1以下的原因。

XBB.1.5的出现直接打破了美国此前疫情防控体系——由既往感染者、疫苗接种和公共卫生措施共同塑造的某种平衡。

根据Jesse Bloom前述长文,作为前述两个Omicron亚型重组的产物,在XBB.1基础上,新冠病毒的新亚型XBB.1.5,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突变点位,就是RBD上的F486P。前述提到,RBD是病毒开人体细胞ACE2这把“锁”的“钥匙”,这上面的所有点位变化都很值得关注。而F486P是取代了XBB原本的F486S,这一点改变就使得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

简单说,就是XBB.1.5的“钥匙”和人体细胞的“锁”更加适配了,病毒更加容易进入人体细胞了。这也是XBB.1.5能快速成为主流毒株的关键所在。

不过,Jesse Bloom也并不确定,XBB.1.5在已有免疫屏障的基础上,还将造成多大规模的传播。

如何正确对待层出不穷的新毒株

Omicron自从2021年11月确定为VOC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至少监测到了18个亚变体。从B.1.1.529一直到BA.1/2、BA.4/5,延伸到BF.7,乃至于今天的XBB,但是,人类对其变化趋势的研究仍然没有清晰的思路。

图片
2022年9月25日到2022年12月31日,美国CDC监测的VOC传播情况。
来自美国CDC官网。

何大一团队在就前述论文中就写道:“我们已经追赶SARS-CoV-2变种两年多了,但病毒仍在进化和逃逸。这一持续的挑战凸显了开发广泛保护并预测SARS-CoV-2抗原轨迹的疫苗和单抗疗法的重要性。”

在真正出现100%有效的疫苗或中和抗体以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新毒株?

“这些毒株根本没有大的变化,重复感染也并非严重问题,不应夸大。”金冬雁向虎嗅表示。

常荣山也向虎嗅明确指出,即便是重复感染,一般也都在轻症范围内(包括XBB.1.5)。

scientific reports刊发的上海交大和耶鲁大学的一项荟萃分析(即:用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概括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中纳入了全球11项研究和11项病例报告,涉及9711525名受试者,其中271734人有感染史,平均年龄42.6岁。结果表明:既往感染过新冠病毒者再次感染的风险,比从未感染的人感染病毒的风险低87%。

不过再次感染还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健康状态、防护的情况等。这份报告的最后,研究者强调相比感染新冠病毒,接种疫苗能够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即便是阳过的人,也可以从接种疫苗中获益。

虽然此前也有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卡塔尔校区)的学者研究认为,重复感染会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但是更多研究者指出,这一研究本身就是针对脆弱人群——平均年龄60岁,并且伴有肥胖、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而且大部分人没有接种疫苗,因此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情况。

前述WHO新冠疫情应对技术主管范克尔克霍夫也预计,XBB.1.5可能会在世界范围被引起更多感染浪潮,但它不认为,这一定会引发更多的死亡,因为“我们的应对措施继续发挥作用”。

而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布洛芬、蒙脱石散,还是辉瑞、默沙东的抗病毒小分子药,都是疫苗的补充,医疗资源更应该向脆弱人群倾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抗病毒,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要走在病毒前面。通过接种疫苗或者自然感染形成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黏膜免疫等多重、混合免疫屏障、侧重对脆弱群体予以保护等其他公共卫生防护措施,以及新亚种本身致病力的减弱,能够达到一个感染和免疫的动态平衡。
图片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End


图片

阅读原文
阅读 10万+



@MLRS270
香港一直不允许普通药店出售辉瑞Paxlovid和默克Molnupiravir,新闻是重申而已。而且他们有立法会通过的法律:将政府免费发的任何新冠抗疫药品转卖(无论是否收钱,所以实质上转赠也有法律麻烦),一盒罚款10万港币加2年监禁。图3是政府给每一位上报阳性人士赠送的免费退烧药上的提示。

逗留30天以上的人士满足图2条件的也可以免费获得,逗留30天以下的游客如果阳了可以找私家医生开方拿药,目前行情是(不算挂号费,没买商业保险的,私立医院或诊所的挂号费一般是2000左右)6000港币左右。

港府还强调,政府存货充足,不仅公立医院,政府免费供应给私家医生的药物也仅限于向本港居民提供。私家医院供应游客的药品均是私家医院自行另外进口,不会占用政府库存和压货资金,要居民放心。

更甚至:香港医管局刚刚官宣扩大免费范围,年满60(原来是65)的阳性居民不管病症如何均可在医生处方后免费获得。 行动不便的老者或残障人士,由医管局外派医生(他们叫“外展团队”)去养老院或康复中心(他们叫“院舍”)上门开方、送药。

延伸阅读:辉瑞的新冠特效药:三分钟了解真相,解除焦虑



@沈涛

4小时前
说实话,这就是在补过去三年的短板,也是去年一月张文宏在人大曾经提案过的。虽晚不迟……//@方小婷在上海://@黄家蓉 ://@来去之间 ://@一客小馄饨 :结合之前的38分钟视频,张医生反复强调的社区卫生中心的“江湖地位”,上海现在做的就是增强社区医疗力量,减少三甲医院的压力,以后就是常态了
@澎湃新闻
【张文宏到访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牢“黄金72小时”,这里的条件很好】#张文宏到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来到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指导社区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



@中国新闻网

5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农业农村部:#倡议农村地区红白事尽量简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今天(1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介绍,近日,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印发了《致广大农民朋友的倡议书》,倡议农民朋友加强自身防护,并进行几方面提醒。其中提到,红白事尽量简办,疫情严重时减少聚集性活动,避免疫情过快传播。(央视新闻客户端)



@界面新闻

3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自港澳入韩者今起须提供新冠检测阴性证明# 【韩国:#自中国港澳地区入韩者今起须提供新冠检测阴性证明# 】韩联社1月7日报道,根据韩国最新防疫规定,自中国港澳地区入韩人员7日起须提供入境前新冠检测阴性证明。

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7日消息,自港澳入韩人员须提供行前48小时内核酸(PCR)检测阴性证明或行前24小时内医院开具的抗原检测阴性证明。与此同时,登机时须在检疫信息输入系统(Q-CODE)上填入在韩住址和联系方式。

但自港澳入境人员不必在抵韩后接受核酸检测,仅在入境检疫过程被筛查出的有症状人员接受检测,若结果呈阳性,需要进行隔离。



https://mp.weixin.qq.com/s/USe0CDnjIhzAq9fT24aHWQ
上海正在打一场抗疫翻身仗
冰川思享号 2023-01-07 09:36 发表于浙江
以下文章来源于独角鲸工作坊 ,作者孤云老爹


图片


撰文丨魏英杰

开头先上一张图。是的,你没有看错,在上海,辉瑞口服药、阿兹夫定等新冠治疗药物已经陆续下发到社区一级卫生服务中心,有人已经可以开处方领药了。
图片

这意味着,上海在应对当前这一轮新冠病毒感染,走在了前面。

此前,北京等地也已开始采取类似措施,把抗疫阵地转移到基层医疗单位,跟病毒抢时间,确保第一时间阻断病毒,尽最大努力降低重症,挽救更多生命。

这一次,上海做对了。从海外大规模感染和诊疗经验来看,这是科学的、正确的抗疫路径。

病毒感染有一个过程。当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的过程中,通过辉瑞、阿兹夫定等小分子药,可以有效阻断病毒复制,从而达到早治疗(服药)、早治愈的作用。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披露,在发病3天内服用辉瑞新冠治疗药,降低重症死亡率达89%,在5天内服用也可达到88%。

这决定了,在治疗新冠患者时,判断感染与否要快,给抗病毒药也要快。现在,通过抗原测试,可以迅速检测是否阳性,但要快速给药,就要建立大规模的“前哨”,而这一重任非社区医院莫属。

近日,张文宏在一个内部培训会上提出的救治新冠感染的“黄金72小时”,针对的就是这个情况。而张文宏所说的,根据的就是上海最新的新冠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这一文件已经公布并开始执行了。

这个文件把新冠病毒感染分为轻型和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同时对“易进展至重症的高危人群”给出了定义。

图片

在这基础上,上海对应采取了分级诊疗方式:轻型或者普通型的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或就近治疗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力量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感染者以及部分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至区级医院。

新冠感染大多数是轻型和普通型病例,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及时做好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在给服新冠治疗药的前提下,就可以大为减少病情转化,减轻上一级医院的压力,医院也就可以把重心放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图片

由此可见,能不能打好这一仗,关键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也是张文宏在内部培训会议所说的,要迅速采取断然决然的机会,发起一场以社区医生为主导的重要战役。

“我手里有药,抗病毒药,再加激素的合理使用,再加营养的提升。如果家里有吸氧的也可以,没有吸氧的就在社区服务中心这里吸氧”。这就是张文宏的新冠病例治疗“四步法”。而这一切的关键,就要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不能“雄起”,坚决地执行这一诊疗方案。

疫情防控放开后,随着感染人数激增,各地进入了新一轮的抗疫阶段。放开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经的道路。不过,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轮病毒感染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许多人感染病毒后迅速出现发热、酸痛乃至肺炎等症状。

为什么在国外被证明是比较温和的毒株,在国内感染症状和切身感受那么不一样?这可能需要专业上的解答。面对这一状况,光是准备退烧药,用点抗生素,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专业医疗力量的支持,而不能“守株待兔”,更不能“刻舟求剑”。病毒感染情况有新变化,就要对症下药,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现在,上海及时调整诊疗措施,打响了疫情防治的翻身仗。这是科学与病毒的较量,是秉持“人命至上”理念的一场战争。

图片

有人翻出了张文宏在去年3月份的一番讲话,赫然发现,他的种种建议如果当时就得到推广,在当下这一轮疫情感染中,或许可以挽救更多生命。

“亡羊补牢”总比“一条路走到黑”要好。在任何时候,生命都是最大的公约数,放下争论、尊重专业,让更多病患得到及时救治,这才是人间正道。

三年多的疫情防控,上海曾因科学精准而备受瞩目,也曾因陷入慌乱而遭受非议,让人欣慰的是,上海的“老底子”还在,尊重科学和专业的精神还在。那些曾被人误解、辱骂的专业人士,如今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这,才是上海该有的样子。


这里小编诚意推荐



@澎湃新闻

刚刚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农业农村部:返乡人员和老人孩子接触,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返乡人员和老人孩子接触要戴口罩勤洗手# 1月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负责同志及有关专家、基层代表出席。

总台CGTN记者提问:随着春运期间人员流动增加,返乡人员大增,农村地区可能会迎来感染高峰,在短时间内面临感染人员增加的问题,在医疗资源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应该如何应对?应该如何加强防护?降低由于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介绍,春节临近,为了科学有效做好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前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经专门印发了通知,指导各地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提升医疗卫生的健康服务水平。在农村地区医疗薄弱的情况下,要有效应对疫情的传播,还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毛德智介绍,近期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同中组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民政部一起印发了通知,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作出了部署。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近日,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牵头成立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我们这个专班专门发出了《致广大农民朋友的倡议书》,倡导大家加强个人防护。

毛德智给广大父老乡亲、广大农民朋友提个醒:

第一,加强个人防护要随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感染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到村卫生室或者乡镇卫生院及时就医或者咨询,如果出现症状比较重,有高烧的情况,个人感觉比较难受,千万不要硬扛,一定要及时就医。另外,及时了解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保持良好心态,不恐慌,不焦虑,不信谣,不传谣,不要盲目用药,需要咨询医生以后对症治疗。   

第二,返乡人员在返乡路途中一定做好个人的防护,回乡以后尽量少聚集,少聚餐,农村里面的老人孩子是我们最牵挂,最放心不下的,如果回乡人员回去以后,刚开始几天和老人、孩子接触,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如果自己感觉有点症状的时候,赶紧做好自我隔离,千万保护好老人孩子这些重点弱势群体,身体素质相对差一点的人群。

第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规律生活,充足睡眠,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家里面要经常通风换气,尤其是北方,定期做好家里的清洁卫生。   

第四,在此期间,红白事尽量简办,有一些红事、喜事、聚餐活动尽量缓办,减少人员聚集,当一些聚集活动必须要举行的时候,我们还要适当控制人员规模,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咱们要按照当地疫情防控的规定和要求减少聚集性的活动,避免疫情过快的传播。

第五,广大父老乡亲这段时间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参与村里的防疫工作,尽最大努力把基层防疫网络力量建好建强,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有一些富裕的药品、医疗的物资,可以及时给邻里提供一些帮助。特别是偏远地区,乡亲邻里如果有发热症状,如果你有富裕的药品,特别是退烧药,可以及时分享一下,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双黄连的夏天 :过去这三年,毕业了多少上网课的大学生,他们就要入职给大家瞧病了……
@白衣咸饭
今天面试了一位蚌埠医学院的毕业生(蚌医也是当年从交大医学院分出来的名校),谈得头头是道,还重点强调了他“一直在附一院实习”。我说“好吧,你去接诊一位病人,然后手写一份入院记录并开好长期和临时医嘱,时间90分钟”。我们当年的医学院毕业实习,就是这么个要求。没想到90分钟后去收卷子时,才发现他刚刚把“现病史和过去史”写完(其实也就200多个字,半页纸不到)。我说你自己评价得多少分呢?他不好意思地说“现在实习都是混日子,从来不问病史,也没有动手的机会,时间用来看书复习考研了”。我知道很多医学院对毕业生的要求下降了,但是没有估计下降得这么厉害。我的这个考题,“公开、公平和公正”,无论名牌医学院还是非名牌医学院,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四证合一甚至博士毕业,考这个题目都很公平。我也想听听不同意见,有反对意见的人,可以尽管留言提出修改意见。



@财经新媒体

11分钟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医生称超30%阳康可能面临脱发风险#,45至60天左右会出现脱发高峰】1月6日,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脱发专科主任医师戴叶芹认为,“脱发是感染后产生的并发症之一”。感染新冠后,病毒可能引起毛囊周围的炎症发炎,加上高烧、休息不好、精神压力等,都会促使脱发的加速,“阳康”们确实可能会患上休止性脱发。从临床数据来看,“阳康”中约31.3%的人出现了休止性脱发,每天掉发超过100根,其中女性占到73%,“阳康”后45-60天左右会出现脱发高峰。“但是也别太担心,这种休止性脱发是会好的,经过两三个月的修复之后,脱发的症状就会消失。



@美国癌症医生张玉蛟教授
什么Covid-19 病人提示病情会在24小时内恶化,必须住院治疗?

美国耶鲁大学根据1千多名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三大指标尤其重要:
1. 呼吸频率
2. 未吸氧气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
3. 需要的氧气流量

这三个指标按照以下图表计划危险性,中度到高度危险的人,必须留院治疗。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韩松
下午六点放号时间,又准点上北大医院APP挂号,倒不是非得去医院不可,我今天仍在继续向好,各种指标什么的除了神经病指标之外都好,血氧升到九十以上,但就是很想念北大医院,万一挂到了,再去看看也好,上次看急诊还是匆忙了,没有看够。呼吸科最早的是七天以后的,还是抢不到,跟上海抢菜一样,等到能进去了,说号完了。退出来想再进看别的号,发现连APP上的“就医”入口都进不去了。关机重启,也进不去,成了一个白板。所以一定要找关系才能看到病吗,或者就只能看急诊?什么时候北大医院的呼吸科能正常挂号了,放开后的第一波疫情才能宣告结束吧。不过看到北大医院“小狮子医生的搬砖日记”微波说,这周无论是数据还是实际情况都有所好转,急诊量从上周的五百左右降到了四百左右,急危重症比例从之前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降到了百分之十,死亡人数也随之下降到每天五人左右(之前是十人,最多一天死了十六人)。但急诊留观床位使用率仍然百分之一百五十居高不下,每天二十多辆救护车送来病人,这已经比高峰时的一天四十辆好多了,但工作压力仍然很大。啊,医生护士太辛苦太不容易了。还是不要轻易去麻烦他们吧,小问题自己挺挺就过去了。一个月前谁想到是这样呢。记得有几次,看到北大医院呼吸科候诊处,患者好少,戴口罩三年,感冒都不怎么得了。但是神经内科的病人增多了,这个结果也很正常。现在北大医院的呼吸科忽然成了星球上最忙碌的科室之一,拼命向外太空发射信息。不要说疫苗了,连口罩都挡不住。有时乱想,如果这病毒更凶一点,在一夜间会不会杀死十亿人?根本来不及救啊。我太喜欢北大医院了,毕竟救过我的狗命。希望那里的医士护士注意身体,保护好自己。未来是怎样,科幻作家说不好。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