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67)



https://mp.weixin.qq.com/s/R0EbWDap9L6IWXO4acmZPg

疫情风暴中,我的妻子死里逃生 | 谷雨
原创 苏靖 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 2022-12-26 12:06 发表于北京
图片


撰文丨苏靖
编辑丨张瑞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2月以来,疫情海啸席卷全国多地,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直面疫情冲击的超大城市,12月前两周已经迎来第一波疫情高峰的冲击。12月1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医学界”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不会一来就是重症,而是在感染5-7天后出现重症,所以重症的高峰会比感染高峰晚。重症高峰可能在未来1~2周内到来。

面对感染高峰,患有基础病的人群面临着更大风险,甚至是那些基础病看上去并不严重的人,感染可能导致基础病的病程进展,引发新冠并发症。以下这则讲述,便是关于一个被疫情风暴席卷的家庭,当家庭中的一员感染奥密克戎后,又因为网购降血糖药物迟迟没有送达导致断药,突然发展至非常危险的地步,他们如何自救的故事。其中,警觉的看护、及时的就医、对症治疗和对症的药物缺一不可。虽然,不同家庭、不同病人各有不同的情况,但以上所述的经验对我们挺过这一场风暴依然有所助益。

陈池在一所高校工作,他没有想到,疫情海啸到来后,44岁的妻子一度危险到要进ICU。除了有高血糖,她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打完了三针科兴疫苗,感染之后, 她吃了几粒感冒药退烧,打算靠自己撑过去。

但在第五天时,她失去了意识,身体陷入极度衰弱的状况,家人把她送到了医院,但半夜到了一家三甲医院,急诊室里早已挤满了病人,连过道都排满了病床,陈池的妻子只能坐着输液,一个小时测一次身体指标,很多个指标高得令人心惊。

很多人很困惑,情况为何会如此严重?陈池梳理了妻子感染后的全过程,告诉我们他的教训,“凡是有高危基础病或者和新冠有较好结合和刺激的基础性疾病,想靠几粒感冒药扛过去是不现实的,随时观察,随时不对,随时去医院。”陈池说,后来他还自费购买了新冠药物Paxlovid。

12月13日,中国医药开始预售Paxlovid,定价为2980元/盒,但很快下架。这款药物在中国正在变得一粒难求,很多人向陈池打听购买渠道,但相关医院早已销售一空。陈池把自己的药匀给了一位96岁的老教授,目前情况良好。

他也见证了医疗系统目前承受的压力,医护感染也在迅速增加。妻子的主治医生是一位40多岁的女医生,感染之后尚未转阴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十一点,最近两天甚至出现了少许白肺,呼吸不畅和咳嗽的症状很严重,要靠雾化才能缓解,但她只请了一天假,就又回来上班了。几乎所有的护士都在咳嗽,在走廊里小跑着工作。

经过两天一夜的急救,陈池的妻子终于脱离了危险,意识从混沌中清醒了过来。直到现在陈池都感到心有余悸,在电话里声音有些哽咽,他想他们终归还是幸运的,在北京的医疗系统迎来重症高峰、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现在,他们得到了及时而准确的治疗,“如果再晚,可能要出人命了。”

12月25日,陈池的妻子终于抗原转阴。以下是他的讲述:


图片
医生已经会诊过了,就说随时送ICU

我爱人是12月14号出现症状的,当时我还在外地出差,只有女儿在家,我爱人就和女儿分房睡。当时症状不算严重,就是奥密克戎正常的发烧,应该是39度,这个在新冠病人里面不算特别高的,我们朋友圈里面有40度的,我看到还有41度的。

然后就吃退烧药,退烧,后来还有点头疼、嗓子疼,自生病以后,她就不爱吃东西,第四天还有点呕吐,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挺正常的。我们都打了三针科兴疫苗,觉得问题不大。

图片
©视觉中国

我女儿今年上高三,她还没有阳,最开始两天她还尝试着做一点小饭菜给妈妈吃,妈妈还挺开心的,跟我说吃上了女儿做的饭菜了,那个时候我们应该是盲目乐观地在抵挡这个新冠。

后来我就想为什么我们盲目乐观?一个是她年龄40多岁,除了高血糖,以前没有生过特别重的突发性的疾病,所以我们对这个基础性疾病的异常指标,心理上没有太去关注,比如血糖啊什么的,都觉得这个也无所谓,这是心理上的我们松懈的地方。第二,家庭里面有人得了阳性之后啊,现在一般都是叫做分房间各自躺,不会随时交流,只会说半天交流一次啊,这就导致没有及时发现她的状况。

新冠病毒因为已经很多人都阳过,都知道大概什么症状,它会让人发烧,呕吐,身体虚弱,身体虚弱又会造成你不想吃东西,如果一个身体还行的人,他两天不吃东西其实问题不算太大,但是你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她两三天不吃东西,再加上本身有那个高血糖,其实她的身体就变得很虚弱了。

而且我后来才知道,我老婆在感染之前,刚刚网购了高血糖的药,但是因为疫情耽误了快递,一直没有邮到,所以她有五六天的时间断了药。(直到12月22日,降糖药才送到。)

在第五天的时候,她的情况就急转直下,她那个血糖的指标比正常的指标峰值高六倍,体温只有32度,我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个体温,这种情况下,她整个人实际上已经神志不清了。幸亏我女儿去找她的时候,发现没有应答,才赶紧送医院。

我们刚开始也都是说不要去医院,因为看媒体报道,医疗挤兑(严重),所以我们就是备好一点感冒药,大家都说吃个布洛芬,对乙酰胺基酚,就没事了,但是没想到她那个基础病的指标的异常也会反过来加重她的病情。我女儿发现的时候已经是19号晚上11点多了,她给我打电话,情绪有点崩溃,我就赶紧联系了认识的医院的大夫,那是一个小医院,因为我们想大医院一定是挤兑的。

我说爱人好像状况不好,要送过来检查一下,他说我们医院还有人值班的,我女儿就打了个滴滴,扶着妈妈去了医院,所以先到小医院拍了个片子,看看肺部有没有感染,结果没感染,但是人已经神志不清了嘛,体内的各种指标都已经紊乱了,钾啊、酸碱平衡、血糖啊全部比正常的值高很多,那这个小医院说处理不了,必须转到大医院去,所以在凌晨三点多钟就转到了一家三甲医院。

图片
©视觉中国

半夜到的,然后排队的人不算太多,急诊的医生也是马上给她抽血、化验,然后就给她做一些紧急的注射,比如降血糖,然后就一直坐在急诊的椅子那里输液,因为也没有病床,就是整个门诊、急诊全部爆满,全部病床挤满了急诊的所有的楼道,楼道就变成只能一半过人,一半是摆了行军床这样的,稍微轻一点的就放在楼道里了。

到了第二天下午三点多的时候,才总算有病床空出来了。有了病床能躺下,她的体力消耗就少一点,之前一直是坐着。然后就是一个小时测一遍身体指标,比如血糖、矿物质含量、酸碱度等等,医生说如果指标恶化就送ICU,指标好就不送ICU。医生已经会诊过了,就说随时送ICU。

图片
为什么病这么重

我是那天早上坐高铁,下午到的北京。到医院第一眼看到我老婆的时候,就掉眼泪了,受不了,我就问她你还记不记得我是谁,她不能说话了,她就只能是那个头略微地点了一下。我先让女儿回家,她也感染了,也是头疼欲裂,情绪也很失控,我就让她先回家休息。

图片
妻子的病床 ©陈池

第一天我老婆整个人都是无意识的,所有的反应都是本能反应。她每个小时必须要做一次排尿,医生的策略很简单,不断地给她注射各种药物加生理盐水嘛,大进大出,不断地排尿,所以她排尿量是很大的。你跟她去说排尿,她潜意识里排尿是要去卫生间,所以你跟她说就尿罐罐排尿,她不会接受的。然后你得顺着她去说,说我们用尿罐罐排尿行不行,让她很轻松地能回答的那种,她说行,然后你再顺着说,尿罐罐已经放你身体下面了,好不好,她说好,放完了尿罐罐在身体下面,我们直接可以排尿了,OK不OK,说OK。你只能顺着她,用一个逻辑链条你才能够去跟这个人在没有意识的那种状态下去交流。

因为第一天指标不太理想,酸碱平衡紊乱,医生说她有酸中毒的情况,还有一个钾离子也一直都不好,那个不好很容易引发心颤,医生在48小时之内给她喂了两次钾离子的药片,她实际上都吞不下去,我们给她喂完了之后,然后喂完之后把她躺平放在病床上的时候,她实际上她有点像那个动物反刍一样,不会咽下去。

那时候是很恐惧的,有几个小时这个指标不见好,有的还恶化,或者一会儿高指标好了,低指标可能又坏了。

第二天早晨的话医生做了一些会诊,我当时也提议,我说要不要把那个Paxlovid吃一吃,医生也准备打报告申请了,但是可能医院也只有少量的药,说批下来至少也要一天。我觉得太慢了,我说我问问朋友看北京哪里有卖,结果就知道和睦家医院和明德医院有,我们就去了一个人,把那个药一个小时内买回来了,诊疗费加上药4530元,30粒,但那个药主要是前五天阻断病毒复制,就是低载量,让你的病毒不会变得特别高载量,其实到第六天吃,就不是很有效了,我们这个已经是第六天了,所以只是让她吃了三粒,然后继续输液。

吃了三粒之后,第二天的下午她神志还是不清醒,但是你能感觉到有一些好转,她手能握拳了,因为医生来打针的时候,会跟她说,你要握拳,刚开始她是根本理解不了,第二她也做不了这动作。但到了第二天,我觉得好像到傍晚吧,勉强能握拳,但是只能做个形状,谈不上是拳头这样的。

我后来想,医生的策略还是很好的,每个小时去分析她的数据。她缺啥,哪个指标异常,就调整注射液,这样的话它就是动态的嘛,医生分析得准确,用药也比较合理,所以她的很多指标就能够在就医之后48小时之后好转。

另外我感觉很强烈的就是这个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非常不容易,工作压力非常大。大量的医生病倒了,他们的满编率很低的,人手不够,我那个医生是个40多岁的女医生,她阳性没转阴就上班了,工作时间很长,早上八点就在那儿,晚上11点还在干活,你想想从早晨8点干到晚上11点啊,所有的护士都是一路小跑,并且是一整天这个状态。

图片
©视觉中国

我就记得一个场景,老婆第一天的时候,我们的主治医生给我爱人用那个棉签去湿润嘴唇,她当时嘴唇特别干,像是冬天开裂那种,医生她就教我,她说你有空的时候,用棉签去把她的嘴唇擦得湿润一点,然后她就很细致地把这个过程给我做了一遍,我当时看着看着就掉眼泪了。

还有一位呼吸科的医生,第一天晚上半夜十点多吧,能看出来很累,很疲倦了,他特意过来跟我说明,他们用药为什么那样用,提醒我副作用是什么,怎么弄,我觉得医生都是很不容易的。

我妻子的主治医生刚刚告诉我,她这两天症状有些加重,有少量白肺,憋气和咳嗽很严重,做了个雾化才缓解一些,但她也只休息了一天就又回来上班了。我们之前买了一些阿兹夫定,我问她需不需要,她说暂时不用,先看看情况再说。我也看到几乎大部分护士都在咳嗽。

22号早上五点的时候,我去看我老婆,就发现她清醒过来了,她睁眼看到我的第一面,她就问我,她说我为什么病这么重,她问了这个话我就放心了,很开心,真的很开心,之前都没有办法交流,但你看她说的这句话已经是一个有逻辑的话了,就是说她意识上完全恢复了嘛。她现在能吃一点东西,再在医院观察几天,如果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出院了。

我现在很庆幸我们送医还是比较及时的,说如果再晚送医的话恐怕就很难弄了,就只能进ICU了。

我感觉这个新冠并发症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有个人给我留言,问那药(Paxlovid)哪里有卖,今天就好几个人在微信上问我了,都是老年人并发症的,刚才留言的是尿毒症并发,他就问这咋办,哪里能买,但是我估计他也过了那个五天,过了之后Paxlovid效果就不好,因为那个药主要是病毒复制,控制它复制,五天其实复制完了。我把我的药匀给一位96岁的老教授了,他目前状况良好。

图片
Paxlovid ©视觉中国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说,有基础病的人,不仅要关注什么布洛芬啊,感冒药啊,我们说的一烧、二咳、三疼、四吐,还要关注他自己基础病的指标。我们一般人都关注刚才这四个东西嘛,一烧、二咳、三疼、四吐,就关注这四个。但是实际上有基础病你不能只看这四个东西。

在医院这两天掉了很多次眼泪。我跟我老婆是2003年结婚的,快20年了。她生死未卜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又回到了从前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我们是在大学里认识的,我家条件不太好,农民出身,我老婆出身好一些,但当时我们没有考虑任何我们的身份和地位,我们就是因为互相开心在一起的。所以当时就是这种感觉特别强烈(哽咽),就希望她一定要平安吧,就是这样的。

◦ 陈池为化名。

图片图片

阅读原文
阅读 2.2万



@搜狐新闻
【多地感染高峰将至 一线专家:各地应尽快披露重症患者数据 】近日,海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等多地疫情防控负责人透露:第一波疫情高峰将至,预测峰值在12月底到1月。随着各地感染人数增加、医护感染率上升,更多专业人士呼吁要把重症的预防与救治摆在疫情防控首位。有专家指出,随着感染高峰的到来,重症高峰也将抵达。

12月13日,河南某县医院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医院要求医护感染后不严重或初愈就要上班。12月17日,湖北省麻城市妇幼保健院发文,倡议医务人员有发热症状的原则上休息3天,建议最长不超过5天。同时不建议症状严重的人员带病上岗。12月18日,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发布《倡议书》,提倡全体潼医人“轻伤不下火线,带头在症状好转后及时返岗”。

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陈静瑜表达了担忧。他说:“都号召医生没有体温了(不发烧),就应该去上班,这不太妥当。”“如果很多医护人员在一场疫情后倒下去,社会医疗资源将会更紧张。”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最新消息,12月25日起,国家卫健委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使用。不少网友对此表示认可,期待看到中疾控发布的更多真实、有效的数据。陈静瑜认为,应加强对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相关数据的统计力度,并及时对外界披露。“把重症病人的数据统计起来,这个数据对我们抗击新冠才是有真正意义的。”

“我是非常希望国家和各地能公布很多数据,”陈静瑜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比如北京等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应当尽快总结并向全社会告知重症率、呼吸机使用情况、ECMO使用情况、患者死亡情况、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等相关数据,供其他城市借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更多详情请查看原文>>



@L刘家芳
【#陕西两名市民买退烧药后免费赠送被查# 当地:存在安全风险 责令停止】12月23日,陕西汉中两人自行购买退烧药后在直播平台免费赠药,因涉嫌违法违规被查一事,引发网友关注。12月24日下午,新黄河记者致电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该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从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情况看,当事人不涉嫌违法。但二人赠送的药品属于处方药,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已经责令他们停止赠送。针对当事人获取到大量的处方药等问题,卫健部门还在调查。

“为了避免安全风险,我们对于药品的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尤其是处方药。”针对捐药、赠药等行为,该工作人员提醒,网友在捐药、赠药前可报备当地的药品监管部门,在药品来源清楚、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赠送。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网页链接收起



@利维坦bot二号机
【投稿8037】
bot好,我是相关的药企的人员,还是研发部门的,想分享一下说一下我了解的情况
我们药企其实不算什么大的药企,研发部门加上专门的QA和设备部门也只有一百人不到
我也刚来一年多,但是我们公司的一个项目就是新冠相关的,和我们经理了解了下才知道那个项目是上面拨款的让我们研究
我们这么小的公司都有上面拨款,然后我们经理和我说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的药企应该国家都投资了不少钱让他们专门研究药物,我们的项目在我进入公司的时候就已经在了,那是防范还很好的时候
因为我自己是药学相关的,我非常能了解到我们和欧美的一些差距,甚至一些方面有断层,这三年其实国家一直在用类似游戏氪金的方式来弥补短板
举例子比如当时国家去找过康龙化成想让他们研究新冠,康龙化成没接,药明康德接了
而药物研发周期是非常长的,甚至很多药物是没有办法活过临床阶段,还有各种稳定性研究,比如我们一个项目已经进入了48月的稳定性研究,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 新冠相关的药物出来,都不是一下子就出来的,都是这三年的积累
所以我挺反感一些人说国家什么都没有做的
虽然我们公司的新冠相关的项目已经很久一动不动了[融化][融化][融化]因为真的太难了



//@里外生活馆_王恺:前段舆论场大骂家用制氧机无用。说推广的博主都是为了赚钱,不管真假,但家庭有老人备一台总会有用,我就是这么想着并且买到的。还附送血氧仪,至少多了些心理安慰——有时候舆论场非常荒谬。大家真的要自己做出有价值的判断。
@LEE_RITA
近3天因为covid跑了3圈医院。

一次是家长阳后7天依然夜间高烧,自测抗原ct线颜色一致,口述胸痛。
这是我们第一次阳后考虑去医院,由于不了解情况,怕公立爆满,直接去了私立。

下午到了和睦家发热门诊,没有等待和排队,直接测了血常规和ct,血常规正常,血氧99%,ct提示有浅表肺炎。开了头孢和一盒止咳药,医生让一周后观察情况。

第二次是次日家人阳后依然断续低烧,在第8天突然高烧39度,咳痰,自测抗原一深一浅,无其他症状
先是早晨去了家门口的二甲小医院呼吸科门诊,血常规+ct,也没怎么排队,血常规显示c反应蛋白高,ct提示有浅表肺炎,医生让找大医院呼吸科咨询。
我当即挂到了中日的当日下午门诊,咨询了专家后,开了头孢+阿奇霉素(7天量),医生让四周后复查ct。
家人当天吃完抗生素就不再发烧。

第三次是又2天后家长依旧连续夜间发烧(38度左右),头晕,血氧95%,腰痛,胸痛,无呼吸困难。自测抗原已经一深一浅。
时间是晚高峰,先去了中日发热门诊,门口看上去冷冷清清,哪知进去一问才知道,当时挂号估计要等7-8个小时才能看到医生。等看到医生第二天的门诊都要开张了。

把家长放急诊等待区的时间,我们去中日对面的医疗器械小店问了问,短短几分钟时间全是进去问制氧机和血氧仪的。但是考虑到没有医嘱随便吸氧可能会有问题,还是想找个医生看看。

于是期间我再次给和睦家打电话, 等了大概20分钟才接通。和睦家只有两个院区开放24小时发热门诊,而将台路院区前面也排了近80人,据说都是重症的老人,估计5-6个小时等待时间是必须的。另一个院区打不通电话,我们打算过去碰碰运气。

到了另外一个院区,果然没人,但是这里不能输液,不能住院,只能做简单的检查,无法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求,但正好满足我们的需求。
抽了血,做了心电图,马上吸到了氧气,血氧也从95%上到了98%。

医生建议可以购买制氧机在家里吸氧,我们这才放心再一次去找制氧机买。
在协和对面的小店,我们进去了大概10min,小店就卖出了7台。

血结果出来没问题,血氧浓度也上来了,制氧机也买到了,医生加开了一个疗程阿奇霉素,和两瓶止咳药,以及建议用生理盐水雾化。

想看一个急诊,换了两家医院,从下午5点多折腾到晚上10点多才结束,但是好在是看上了。
----------------
这一次我们低估了病毒的危害,没有把paxlovid放在心上,也没有给每个家长那里都备上血氧仪和制氧机,甚至对乙酰氨基酚也是过期5个月的。

不过经历过这几天的看诊,也有一点心得:
第一:急诊能不去就别去,重症和老人都接待不过来。可以提前挂门诊号,在门诊做血液检查和ct,都比较快。能提早去检查就提早去,这样就能”不急“。

第二:若连续发烧5天以上,需要考虑病毒性肺炎,ct检查就可确诊。所有医院无论大小的治疗方案都差不多:抗生素+止咳药。别等到胸痛或胸闷再去,要给门诊挂号留出时间

第三:若确诊了肺炎,要密切监测血氧,别等下降到93%再跑急诊,血氧仪和制氧机现在jd买不到,但是大医院旁边的小店都经营得红红火火,实地跑过去买一台回家就能临时解决问题。



樊百乐

10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免费赠药需要写免责声明吗#

总得来说,我同意热搜中许律师的看法,就是邻里之间的免费赠药是一种“好意施惠行为”。这种行为,类似于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好人好事现象,要么是义务帮忙,要么是慷慨请客。因为这种行为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单向的善举,所以本身不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对它可能造成的损害,法律也会有比较高的门槛来追责。

我们常见的好意施惠行为,包括请客吃饭,还有下雪天开车的时候捎邻居一段路。这种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纠纷,但处理方式跟一般的合同法、侵权法不同。

例如,@来去之间 为了庆祝昨天他的深度好文得到了这么多互动,口头说要请我和@严锋 老师吃饭,但说着说着就没下文了。我俩有点嘀咕甚至不爽是肯定的,但说一千道一万,我俩横不能去法院起诉他,要求强制执行。

同理,如果你打了一辆顺风车(需要花钱的那种)去机场,已经说好了赶时间,司机驾驶技术不高,或者绕路了,你没有赶上飞机,你可以要求不给钱甚至赔偿(但能不能赔,赔多少,是另一个问题)。但如果你拉着行李出门,正好看见邻居的豪车也去机场,问能不能搭个车。最后,他技术不太好,或者路不熟,你没有赶上飞机,你不能按照乘客-收费司机的合同关系去起诉他。不过,如果他为了向你展现豪车性能故意飙车,最后出事故了,大家受了伤,你是可以索赔的。

可见,在好意施惠关系里,同样可能存在侵权问题,但我们用了一个更高的标准。一般的侵权,需要行为人普通过失就行,但在这种好心好意做事情的时候,法律为了鼓励大家多做善事,需要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才需要承担责任。一般性的过失,属于你受惠方知道或应当知道可能承受的一种风险,不强求施惠方赔偿。

从这个角度看,送药的话,只要不存在你故意把假药、劣药送给别人,或者自己保管不善、明显都变色变味的药,你仍然马大哈送给其他人这种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情况,哪怕双方都没有事先说明责任归属,法院不大可能武断地去判决:”邻居连吃了三天你送的布洛芬片,虽然退烧了,但现在便秘了,你为什么不预先提示该药可能的副作用?赔偿!“

顺便说两句免责声明。一个冷知识:法律强制规定的义务,哪怕双方签了免责声明,绝大部分情况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不会真的免责。

比如,如果有个烤串店,门口贴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吃坏肚子概不负责。“你真的因为在他家吃到食物中毒,他该赔还是要赔。

那大家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免责声明呢?首先,有些责任的灰色地带,通过免责声明,也确实有可能起到一定的免责作用。另外,它省掉了一些在事后纠纷时,到底哪方应该知情、哪方有没有告知对方这些事情的举证过程。最后,很多时候,这是法务部门为了表现存在感的一个多此一举。一来,自己在过程中,什么要求都不提,好像没有尽责;二来,万一某些声明条款,保护了公司或者客户利益,或吓退了本来可以索赔的对方,也算奇功一件。

我总是想起一个例子,就是之前谷歌的前CEO写过一本书,叫”How Google Works“,里面提到谷歌为了增加员工福利,在办公楼下弄了一片篮球场,供员工免费玩耍。但篮球场落成后,他过去一看,发现有一面墙都是法务部拟定的各种免责声明,以避免员工甚至过路人由于受伤或者丢东西啥的索赔。他们做得对么?从法律角度来说,没毛病。从效果的角度来说,可能就是我爸经常说的那句话:”搽粉搽到屁股上了。“本来好心好意一个事儿,最后大家有点儿扫兴。对一个公司管理者来说,某些情况下,扫兴可能比风险还让人讨厌。

#百乐有说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er=1&fontgear=2

几个疑惑
原创 和菜头 槽边往事 2022-12-26 10:13 发表于北京
图片
最近我有些疑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奥密克戎这种事情,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有知识无经验,所以需要官媒和医学专家给出指导。但是亲身经历过这一次奥密克戎感染之后,我对这些指导产生了许多疑惑。
媒体和专家在疫情之初宣称,90%以上的患者无症状。这个说法很早就遭到质疑,因为人人都有朋友,人人都有微信群,亲友、同事、邻居感染之后是个什么症状大家都一清二楚,无症状感染者就是个传说。当时给出的解释说,有症状感染者喜欢嚷嚷,无症状患者沉默不语,因此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自媒体出来“科普”,直接篡改了无症状的定义,非要咬定是CT造影出现肺部病理学症状才算。
现在大型城市的疫情都基本过峰,大众对奥密克戎也没有那么紧张了,那我就想问一句:事实能证明90%以上患者无症状么?
在疫情开始传播之后,许多医学专家又出来说:38.5°C以上才需要吃退烧药。还有许多自媒体继续发挥说,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需要和病毒作战,吃退烧药会压制免疫反应,造成病程延长,不利于身体清除病毒。于是中医粉又补刀说,发烧是人体阳气在防御病气,不让阳气散发出来,抑制发烧,那么病就不会好。
但我自己观察周围的人,那些出现一点症状就开始吃退烧镇痛药的人,因为没有经历高烧,也没有遭受肌肉疼痛折磨,所以体力保存完好,精力充沛,他们好转的速度要快很多。现在我就想问一句:那么多人都感染了,那么多人都尝试了各种服药的方式,现在医学专家还坚持38.5°C这个标准么?我觉得这件事情挺重要的,因为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没有感染,他们需要可靠的指引去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当人们出现大规模的咳嗽和咽喉痛之后,我看到医学专家说不要随意服用抗生素,并且强调,抗生素对于奥密克戎没有任何作用。当时我就很疑惑,抗生素无法对治奥密克戎这一点不存在疑问,但是,当一个人咽喉红肿化脓,彻夜咳嗽无法入眠,鼻涕口痰停不住的时候,从医学上来说,这种人算是上呼吸道感染吧?那么,感染不吃抗生素,这又是什么道理?
我听从了建议,老老实实不吃抗生素,生扛了2周。但是12天过后我还在咳嗽,还在鼻塞,还在咳痰。第十三天我实在觉得咳得无聊,塞得无聊,就去找了阿莫西林来吃。然后第十四天我的鼻塞消失,第十五天我的咳嗽终于停止。所以我就很疑惑,没错,战胜奥密克戎需要用身体的免疫系统去作战,但是因为奥密克戎入侵而产生的其他症状,尤其是炎症,究竟可不可以用抗生素?我自己身体上的这种变化,究竟是抗生素起到了作用,还是身体抵抗多时终于到了战胜炎症的时刻?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很重要,因为人们会因此而受苦。
我这里每天都有读者来问:为什么我都第X天了还不见好?我回答不了。因为之前我看到的医学指引和专家讲解,都说一般情况下感染5-7天就可以康复。所以,当初我也是怀着熬一个星期的心态去面对奥密克戎。结果,我耗费了整整两周时间,终于熬到大部分症状消失。我在自己周围看了一圈,感觉一般情况的人并不多。5-7天痊愈的有,3天痊愈的也有,但是起码超过一半的人病情延续超过一周时间,在10天后依然报告感觉虚弱、嗜睡、畏寒、易疲惫、体能不足等症状。
所以,究竟是多少天?这是小事,但是关系到心理期待。你说了一般情况5-7天痊愈,那么我到了7天还没好就会焦虑,怀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我到了10天都还没好,怕就会胡思乱想,陷入焦虑和惊慌。现在已经有那么多人感染,平均病程究竟有多长,应该能够得到数据了。那么,这个数据是多少,任何一个病人合理的期待应该是多少天?
在这段时间里最让我惊恐的事情,是一开始医学专家说奥密克戎只会感染上呼吸道,一般不会攻击感染肺部。两周之后,医学专家说连续5天低烧,或者久咳不愈,需要就医查CT,排除肺部感染的可能,这......毒株千变万化,病情一夕数变,谁也无法预料所有的变数,这个我可以理解。但是,当初这种铁口直断,不觉得太武断了一些么?这等于是排除了一种可能性,然后过几周又把这种可能性再捡回来,并且放在了第一行。我想一想都觉得后怕,现在我是已经接近康复,但一想到之前我连续咳了十几天,就忍不住怀疑:是不是我其实肺部已经感染过了,只是我运气好生扛了下来?
权威这种东西不在于头衔,不在于专业背景,而在于实效。一个小老板带着员工搞了三次新项目,失败三次,团队也会分崩离析。小老板要想再上新项目,手下就已经三心二意不再相信了。相反的,如果一个小老板带着员工连续获得成功,那么下一次他提出再怎么匪夷所思的方案,手下也愿意跟着干,因为之前他总是能赢---这就是权威的丧失和权威的获得,它完全取决于实际效果。
每天我在媒体上都能看到很多新说法,每个新说法出现之后又会有一次大规模二次传播。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讲话,各种访谈,各种科普文章。如果这些东西能够指导现实,符合实情,那么它们就能切实帮助到人们,减少苦痛,排除疑惑,加速康复。但是,如果这些东西增加了人的疑惑,让人们发现这些说法和现实不相吻合,随后也没有人负责,没有人修订,更没有人承认判断失误,那么就会让人失去对权威的信任---这对于所有人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我觉得科学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在每一步都承认我们所知是有限的,所以每一步给出的方案都是针对已有的认知,暂时做到最优解。但不应该大包大揽,外推到一切可能。在每一步之后,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进行验证和修正,提供新的答案。当现实和理论发生冲突时,应该更尊重现实,并且用现实反向补充和修正理论,帮助认识进一步深入。否则就会像现在这样,让人产生许多疑惑,并且挥之不去,甚至进而怀疑科学和专业本身。



@新浪热点
#为什么转阴后仍感到虚弱#【转阴后为什么总觉得累?专家:身体约2-3周才能恢复】#专家称转阴后身体约2到3周才能恢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高燕表示,虽然已经转阴了,但人体体力和功能的恢复还是需要时间的,大约需要两到三周。这个时候不要太焦虑,要适当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让自己尽快回归到正常状态。



@Vista看天下

2分钟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北京医保局称辉瑞新冠药按甲类报销#】#北京多家社区卫生中心收到辉瑞新冠药培训通知#近日有消息称北京计划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Paxlovid(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并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北京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荔枝新闻表示已收到相关应用培训通知,药物配给尚需等待。另据北京市医保局医药服务处介绍,该药物将划归北京医保甲类进行报销。据悉,Paxlovid为辉瑞公司生产的新冠口服药,用于治疗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成人患者,但要注意与基础病用药间的相互作用,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胡锡进
是时候停止关于是否应该使用辉瑞抗新冠病毒药物Paxlovid的相关争论了。网传的一份文件显示,北京市会在今天下午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进行使用Paxlovid的紧急网上培训,之后会有这种药物配送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时报》的记者证实了上述培训通知的真实性。

Paxlovid于今年2月获准进入中国内地,随后在多地有了小规模临床使用,当时吉林疫情紧张,分配得比较多。进口辉瑞的这款药物是国家的决定,已经迎来重症高峰的北京市如果决定扩大使用这种药物的范围,一定有其以治病救人为目的的紧迫合理性。若将其纳入医保,我看不到在目前紧急情况下反对这样做的强有力理由。

之前互联网上围绕是否要进口Paxlovid有过很多争论,反对的理由除了一些网上常见的对美情绪和警惕,也有不少是希望促进民族制药业的善意。另外辉瑞对中国出口的定价太高了,对中国医保冲击的担心也是合理的。此外美国大量人口死于新冠肺炎,增加了一些人对Paxlovid真实疗效的怀疑。

我相信那些反对声国家充分听到了,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在支持使用其他有效药物的同时,进口这款在世界多国广泛使用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北京市计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此药,目的都是尽一切可能减少新冠重症,挽救更多生命。无论大家持什么态度,都应支持国家和各地政府基于综合研判做出的决定,因为可能很快就会有其他地方政府决定扩大使用Paxlovid的范围,我们要避免继续争论影响接下来重症高发期的对策推进。

之前的所有争论都有其当时的合理性,这是多元舆论场的生态属性使然。我们应该习惯很多事情在决定做出之前辩一辩。但是决定一旦做出,我们都应尊重、支持政府的综合考量,毕竟政府的信息更多,对公共利益的权衡更加全面。



@霍小兵
储殷说:最近几天不停地通过亲戚、朋友、同学了解农村的情况。
普遍的反馈是,农村的阳性情况也很普遍
但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数人很镇定,一位农村干部和我说:心血管疾病是农村老人的第一杀手,封村的时候,慢性病的农村老人才真的遭罪。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致上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城市老人尤其是北京这样大城市的老人更依赖医疗资源的支持。农村老人的平均年龄比大城市要年轻。如一位农村的朋友说的:农村人活得没有城里人那么长。身体差的老人六七十就没了。
第二个原因是:农村医疗条件不足,许多城市居民觉得没什么的病都会要人命,所以对发烧的反应相对平静。我问一位乡村教师,村里有没有老人去世。他平静地回答,哪年冬天不走几个老人呢?
有学者认为,北京的情况与北京的严重老龄化有关,农村情况反而比很多人想的要好很多。这个结论恰恰是城乡差距巨大带来的结果。那就是大城市很多身体不好的老人,在农村根本没法活那么长。
这个结论让人难以接受,但一大圈人问下来好像基本符合实际。我问农村的亲戚,发烧没有。他告诉我大人烧过了,老人没什么问题,孩子正在烧、杀了年猪,准备过春节了,还问我要不要今年带孩子回来。语气轻松的让我很惊讶。
这大概是我了解的情况。



@蕨代霜蛟
辉瑞药物Paxlovid是一款极其依赖专业医学判断的、以『死亡预防保险』为本质属性的药物。对象判断、用药时机、联用禁忌等非常复杂,在网上组群讨论、网络购药等等行为是大忌中的大忌。

然而这样的交流群铺天盖地,从粉丝群、同窗群、老友群到亲戚群,无不如此。

这景象在我看来非常令人不安,甚至可怕。太多人没有能力想象这样的操作可能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伤害与后果,虽然完全理解眼前海啸般的疫情、对至亲生命的担忧会令人有冲动在黑暗里不顾一切伸手去抓任何可以够到的稻草。然而这种操作,太危险了,而且不是一般公众应该、能够良好掌握的领域。

这个领域,本质和『野外蘑菇』话题一样,对于一般公众真正负责的科普,应该高度收敛在一句话——不要采不要吃不要送人,因为『七大菇、八大疑』。

这不是开玩笑,不是什么知识都能够作或者说适合一般科普的,高度专业到一定程度之后,细节里隐藏更关键细节、而任何随意草率的判断的后果,却远不是一般公众能够承受、能够问责清楚的。

处方药的分类,真不是开玩笑的。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91284.html?amp

八点健闻|大流行冲击乡镇农村:药库空,老人多,有乡镇做核酸自救
CDT 档案卡
标题:大流行冲击乡镇农村:药库空,老人多,有乡镇做核酸自救
作者:习翔宇 张雨箫
发表日期:2022.12.26
来源: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
主题归类:农村疫情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奥密克戎大规模感染的海啸,突破了众多城市的防线,一路猛进,冲到了乡镇和农村。

而作为中国医疗的网底,乡镇和农村的基本医疗机构,面对大流行时,其实际情况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孱弱——

乡镇卫生院,缺医少药是家常便饭,也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甚至没有基本的急救能力;而在村卫生室里,多数村医不仅流失,而且年龄偏大,甚至部分村卫生室破败凋敝,完全不具备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

在一波波感染冲击下,乡镇和农村地区能否顺利过峰,成了每个镇里、村里最不确定、也最让人担忧的事。

“麻绳偏挑细处断”。“新十条”后,无助的信号不断从乡镇和农村传来。

12月中,在安徽安庆市某村,每天新增70~80名发热患者涌向村卫生室,一周里每天都有120人输液,队伍排出20多米,村医说“六人‘全阳’上班,药品空,人员疲,空间乱”;

12月下旬,在河南某乡镇,一位患者嗓子疼到发热门诊看病,发热门诊里实在没有药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只能告诉他用白菜根煮水喝,“也能缓解症状”;

有乡镇跌跌撞撞顺利过峰,但过峰后村卫生室里的药房就空了,接下来的返乡高峰,倘若再带来新一轮的感染,恐难以为继……

即便羸弱,一些基层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积极自救。有乡镇卫生院守在自己的小场域里,没有抗原、缺少药品,他们就依旧给村民测核酸,希望至少拉平当地的感染曲线;有乡镇正等待着新的疫苗,他们希望至少在波峰之前,给高危人群先完成全程接种。

在一轮感染冲击后,春节随后而至,其所伴随的返乡潮,无疑将是对中国基层医疗网底的巨大考验,如何布防?如何抵御?如今恐怕仍是未知数。

药,是最大的问题
“新十条”发布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权限”突然变多了。

以往严格管理的退热药、止咳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品的“四类药品”,现在可以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内开给患者;以往禁止接诊的发热、干咳、乏力等“十大症状”患者,也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里就诊。

突然放开的“权限”,一时间让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里涌进了大量的患者。

但药,却迟迟没来。

过去连发热的患者都不能接诊,这些网底的医疗机构里,自然也不会储备退烧药、感冒药等药品。当政策突然调头,仓促上阵的村医们这才发现,手里没有“弹药”,而且不知道去哪里能找到。

在河南商丘的一个乡镇,镇上有3万人口。“新十条”出台后,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赵岭发现,发热患者迅速增加,12月中旬达到最高峰。一周内,每天都有超过300人涌入卫生院,一半是来看发热门诊;而另一半,往往也伴有新冠感染的症状:来看关节痛的老人同时在发烧,肿瘤患者被检测出抗原阳性。

全镇感染最高峰之时,卫生院内只有5盒布洛芬,几箱感冒清热颗粒,还有一箱头孢注射液。

赵岭不是没做过准备。去年,他到卫生院工作时,就曾向院长建议要储备预防新冠病毒的药品。但彼时,卫生院财务状况不佳,长期拖欠医药公司货款,院长也担心药品会过期,最后没有进药。

等半个月前“新十条”落地后,四类药的开药权限突然放开,患者突然涌入,但医药公司的供应却也骤然紧张,左等右等,退烧药只等来了那5盒布洛芬。

卫生院里几乎“弹尽粮绝”。

西药告急之下,赵岭只得发挥自己是中医的优势,开始给乡亲们开中药。很快,最对症的小柴胡等中药也被消耗一空,赵岭和同事只能用甘草片、蒲地兰等消热解毒的药替代。一位患者嗓子疼到发热门诊看病,发热门诊里没药,赵岭只能告诉他用白菜根煮水喝,“也能缓解症状”。

“现在实在没有能替代的药了,今天还有一些蒲地兰口服液,但也不多,其它跟治疗发热搭边的药都用完了。”12月16日,发热患者数量最高峰时,赵岭说。

而在一些有药的村卫生室,药正在被快速消耗。

在安徽安庆的一间村卫生室,“新十条”发布后第二天,村医王劲文就非常警觉,他马上向医药公司进了以往半个月用量的“四类药”作为储备。但感染高峰袭来,那些储备不堪一击,3天就用完了,布洛芬、快克等退烧药、感冒药消耗得最快,医药公司也没有存货。

往常一天接诊40人左右的村卫生室里,到了12月中,每天新增70~80名发热患者涌向村卫生室。王劲文每天早上7点就开门,最忙的那一周,每天有120人前来输液,队伍排出20多米,还有100人来开药。

治疗发热最常用的三种注射液——头孢、清开灵、炎琥宁,已经彻底用完,医药公司也没货了,只能先用其他药物替代。“但是替代药物效果会差一些。”王劲文说,本来输液第3天退烧,而用替代药第3、4天也不能退烧。

第一次进的药只花了3天就用完后,王劲文又向分别向县医药公司和市医药公司订购了总计3万元药物,在平时,这相当于一个多月的用量。但面对感染高峰,县医药公司送来的以往20天用量的药用3天就没了,“每天最起码还有100多人没有拿到药。”

王劲文叫市医药公司赶紧送来以往15天用量的药,“又对付两天,就对付到高峰期那7、8天了,现在这两天就没有药了。”

同在安徽安庆,王劲文的同行,宿松县经开区骊山茗居卫生室村医刘立红,每天要重复回复50多个患者“没有退烧药、没有感冒药”,说得嗓子都哑了。

刘立红告诉八点健闻,退烧药涨价了5、6倍,板蓝根也涨了4、5倍,而且下了订单也到不了货。“现在也不敢进。”刘立红说,因为患者不知道进货价那么高,即使零差价卖给村民,村民会以为是村医自己涨价了。

在一些基层,缺药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十几天之久,至今未解决。

放开之前,广东省紫金县蓝塘镇留塘村的村医甘子琼,原本储备了几十盒小柴胡颗粒、999感冒灵等药品。突然取消“四类药”禁令后,村卫生室“(药)一下子就卖光了”。卖光后,医药公司也没有药。

陕西省山阳县高坝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峰也在为缺药发愁。“现在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医药)公司供不上,我们(将采购计划)报上去他开不出来。”张峰说。

有村医听说了同行“断药”的局促,只得在开药上收紧,未雨绸缪等待感染高峰的到来。

安徽阜南县段郢村哨山卫生室村医季玉虎,正把卫生院发的药拆开来,分给患者。在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后,县卫健委特意发文,让乡镇和村卫生室都储备一些药品,所以季玉虎那里的药还有一些。

但村里有5000多号人,目前感染者刚到200多名,季玉虎担心真正的感染高峰还未到来,所以开药都特别“小气”:布洛芬一个人给6粒,症状轻的4粒就够了。

在安徽芜湖市南陵县籍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开之后发热门诊的人明显增多,药品库存紧张。“有些人明显是囤药的。”村医凤永生说,发热病人才给他们开对应的药品,没有症状的就不开药。

药在哪里,何时能送到,在跨年之际,这几乎成了每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最关心的事。

有乡镇做核酸,有村民“自治”
希望拉平感染曲线,保护老年人
“缺药”带来的没有安全感,加上医疗资源不足,医生数量匮乏、技术有限等现实问题,一些乡镇开始自己想办法,以期抵御大感染的冲击。

在陕西省山阳县,高坝店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峰手上也没有多少药。“一共有十来种(退烧药、感冒药),每种大多是20到30盒,其中量最大的感冒灵颗粒有大约50盒。”张峰向医药公司报了10件感康,预备为每个村卫生室准备一件,但医药公司说只能买5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来。

好在张峰的卫生院里,发热患者并没有人满为患。12月19日,卫生院一天只接诊了50多名患者,大部分是冬季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热门诊只接诊了3、4人,远远没有达到卫生院一天200人的接诊极限,也远远低于其他乡镇同期的接诊量。

原因在于山阳县依然在做核酸检测。

张峰告诉八点健闻,“新十条”放开后没几天,山阳县就恢复了核酸检测,愿检尽检,“老百姓自己要来做核酸,原来国家牵头把我们管得好好的,现在放开了,大家反而害怕。”

张峰的卫生院设置了核酸检测点:15日,15人阳性;16日,22人阳性;17日,51人阳性;18日,91人阳性。阳性比例连日飙升,逼近一半。

每天做完核酸检测,卫生院用急诊车把样本送到县里的实验室。检测出阳性后,县防疫办逐层传达,最终村委会打电话口头通知阳性感染者,自愿居家隔离,村医带药上门指导其服药。

“这样病毒传播的风险就小了很多,阳性患者基本都在家不出门,卫生院直接面临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张峰说。

原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告诉八点健闻,山阳县恢复核酸检测的原因是没有抗原试剂。原本的理想情况是,村民自己用抗原测试,检出阳性就居家隔离,政府配发健康包。但目前普遍性缺药,检出阳性的意义不大,“查不查出来都是那么治。”

张峰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担心镇里如果阳性感染者激增,会引起老百姓恐慌。

“测出来是阳性,老百姓来买药,你没有药怎么办?”张峰说,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药品供应不上,这段时间主要是用中药。他的辖区里不少村医都在煎中药,免费让老百姓喝。

在有些地区,面对村医人手不足的情况,一些社工组织村民开始“自救”,希望提前准备,至少保护好村里的老年人。

张碧如是南方某镇的社工,她负责的5个村子里,村医大都形同虚设。其中一名村医长期不在家;一名村医70多岁,退休了没有新人接班;一名村医不管事,“问他就是别问我,问书记就好”。5个村子,如今只剩下两名村医还在看病。

作为旁观者,张碧如最清楚几个村里村医不足的现状。

“我不担心自己,我担心村里的老年人都是留守老人,子女几乎都不在家。”张碧如说,她所在的村子离镇上有20多公里,看病远、看病难问题尤其明显,万一有老人症状严重,转运起来也是一件难事。

5个村子里,一半以上的人口是60岁以上的老人,年纪越大的越不清楚现在情况,“有老人还在问怎么现在不组织去做核酸。”张碧如问了一些村民,他们基本都没有备药,也不知道什么是感染。

张碧如一面向公益项目求助退烧药,另一面通过之前培育的村民自组织,提醒老年人注意防护。

比如有的村子里有妇女组织,她们原先是为老年人煮饭,可以接触到很多老年人,“他们就会跟老年人说,过来打饭的时候要戴上口罩,要带回家吃——之前老人们可以集中在社区厨房吃饭,那段时间就带回自家去吃。”

“我跟同事就两个人在这里,那么多村子,我们也干不来。所以很多时候是需要依托村委,还有村民自组织的力量一起去应对。”张碧如说,这些村子的组织能力不同,有些村比较大,姓氏比较多,比较难团结;有些村是单姓村,就挺团结的。还有村委班子是否给力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村的组织能力。

“如果此后真的发生大面积感染,有一些人帮忙协助,不管是送药也好,或是把人送到镇上或市里医院,也是需要的。”张碧如说。

返乡高峰将至,“弹药库”空了,村医毫无准备
对于一些乡村来说,现在是一个微妙的时间点。

往前看,当地感染高峰已过,就诊人数下降,基层卫生机构储备的各类药品、物资已在鏖战期间用完,“弹药库”空了。

往后看,距离2023年春节还有一个月,大规模的“返乡潮”即将展开。并且由于疫情,陆陆续续已有在外务工的人们提前回到家乡。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八点健闻,最近,由于大城市里阳性感染率增加,不少外出打工的人已提前返乡。返乡的打工人带回了阳性病毒,乡镇里感染新冠的人数不少。

社工张碧如也发现,最近多了一些“带着小孩回来上网课的人”。镇上和市里很多人感染,也都以返乡人员为主。不通公交的村子反倒有点“因祸得福”,因为离镇上远,所以幸运地没多少人被传染。

面对即将到来的返乡潮,广西北海某镇政府工作人员王明玉还是担心眼前的药物缺乏问题。他说,乡镇对防疫物资——包括退烧药和其他物资——的储备“几乎为0”,村民也没有买药囤货的意识。放开之后,药品普遍紧张,“肯定市一级、县一级先配(到药),然后再配给我们乡镇。”

王明玉所在的镇常住人口有8万多人,按照12%~15%的老龄化率,保守估算老年人有1万人,但医疗人员算上临时聘用的才200人,人手有些短缺,医疗设备也不行。

王明玉担心,如果返乡潮来临之际药品供应还是没有改善,“中招”的老百姓可能真的要像他们之前说的那样,“葱姜水喝喝就行了”。

进入12月下旬,赵岭所在的乡镇感染高峰期已过,发热门诊人数直接下降到每天20多人,总门诊量也下降到100多人,他盼望的退烧药也到货了,一切似乎都在慢慢回归平静。他对即将到来的“返乡潮”表示乐观:“老百姓经过这一场大爆发,对疫情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储备药物,应该不会发生大面积医疗挤兑了吧。”

但赵岭担心毒株变异、症状加重、以及一切疫情相关的新的变化。他觉得“畅通”是应对这些变化的关键:药物配送要及时,还有村里面的医生,不管有没有证,关键时候要能“用上”。

但随着春节返乡高潮和感染高峰同时到来,这些人能否“用上”,“畅通”能否保障,赵岭心里也没有底。

基层摸排困难
但疫苗接种情况乐观
“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店要加强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按服务人口的15~20%人份动态储备……”

这是12月16日,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中对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

但因为大量乡镇和农村地区,无法像城市一样进行网格化管理,大量人口外出务工、村医减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了解村里、镇里具有多少人、多少老年人,包括人群基础疾病的情况,几乎很难。但如果不知道这些信息,评估疫情冲击时的“耐受能力”,也成了无稽之谈。

八点健闻了解到,大部分乡镇都没有按要求完成对重点人群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的任务,也并不清楚当地的重点人群人数;而一些乡镇完成了风险等级评估,但对下一步如何进行医疗资源的供给,毫无头绪;而更糟糕的是,有一些乡镇甚至对保护重点人群这件事,似乎并无意识。

乡镇和农村抵御大感染的医疗服务能力,变得更加晦暗不明。

在南方某镇,张碧如工作的村子,许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张碧如说,村委并没有对村里的重点人群进行筛查、风险分级,“因为到年底了,其他工作检查多起来了。”

但张碧如回忆,一个月前,那时每天做核酸,她对村里人的年龄、数量等人口数据非常“明确”,“一人一码很清楚。”但现在,核酸取消、返乡人员回家,人员流动增加和统计渠道的变化,都让张碧如对5个村里的感染情况一无所知。

张碧如问了一圈,才问到有5个人感染,都集中在一个村里。随后的一周,5个村子都已经有人出现新冠症状。但具体的数字是多少,张碧如依旧不清楚。

赵岭所在的地方则更为严重。在村支书发的表格里,村里一共有1580多人。但事实上,赵岭发现,很多人在外务工,根本就不在村里,表格里还有几个人已经去世了。赵岭自己摸排数据,目前统计到六十岁以上的相关人群有130多位。而《通知》要求的摸排重点人群,按15%~20%人口比例储备药物等,他觉得无法落实。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乡镇抵御大面积感染的能力,保护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都需要靠疫苗。

据八点健闻了解,在不少乡镇、村里,疫苗接种率较高,这似乎是一片阴霾中难得的好消息。

张碧如说,“放开后,村委的工作任务从防疫工作,变成了让大家应打尽打疫苗。”这段时间,村委一直在组织老年人打疫苗。村里交通不便,唯一的公交还因为修缮而停止运营。于是有大巴专门接村民去镇上打疫苗,还有医生进村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接种。张碧如觉得,村里的疫苗接种率“挺高”。

王明玉也有同样的感觉。他所在的乡镇一直在发动小部分未打疫苗的老年人接种,老年人全程接种率已经达到92%。

身处■新▲疆■边境某县城人民医院的李梅,在圣诞节这天,也终于收到了新的疫苗。

李梅所在的县只有2万人口,她平时承担着一部分疫苗接种的工作。“新十条”发布后,李梅发现,主动来县医院打疫苗的人变多了。前阵子,前期申报的疫苗打完了,而新申报的疫苗,因为全国感染带来的物流货运问题,还没有送到。县医院为社区里出行不便的人上门打疫苗的服务被迫停止。

收到了新的疫苗,李梅非常高兴,她说,上门摸排工作还在继续,新苗到了,上门打疫苗就可以继续进行了。

(赵岭、张碧如、王明玉、李梅为化名。)



纵横日本
@zonghengjp
·
2小时
由于日本要求对来自中国的感染者实行隔离一周政策,中国外交部立刻提出抗议:
“防疫措施必须是科学和适当的,不能影响人们的正常往来。”



李承鹏(真正的大眼哥)
@dayangelcp
·
12月25日
三年前圣诞节,你肯定想象不到再过几天武汉就大难临头,火葬场尸积如山。
你更想象不到,三年之后的圣诞节,连首都北京的火葬场都在彻夜焚尸,地下摆满无法处理的遗体。
问题来了:你敢想象三年后,你的生活吗。
我们都不敢想。
连一片布洛芬的选择权都没有,我们也没有权利选择明天。
除非奇迹。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
4小时
日本政府宣布,从12月30日起,将要求从中国大陆赴日以及七天内曾前往中国的旅客进行入境核酸检测。

首相岸田文雄对记者说,阳性人员原则上需被隔离七天,同时还将限制中国航班增加班次。

“虽然有信息表明疫情在中国大陆迅速蔓延,但很难掌握详细情况……担忧一直在增加。”岸田文雄解释道。



Xiang Yang 向阳
@TheXiangYang
·
12月26日
用核酸耗尽医保,
用封城阻断生产和物流,
用三年时间管制退烧药,破坏整个医药生产链,
不引进国外疫苗,
不储备退烧药,
不普及医学自救知识,
没有分级医疗预案,
没有药品应急预案,
在流感不宜爆发的夏季管制,
在流感容易爆发的冬季放开。
——连失败都失败得如此失败!



https://mp.weixin.qq.com/s/KpGQaMlsMTMUVwXtIDFbyA

疫情之下,众生皆苦
原创 押沙龙yashl 押沙龙yashl 2022-12-27 17:48 发表于北京
01

这一阵子文章更新少了,而且就算更新,也都是急就章(包括今天这篇)。没办法,最近实在是有点焦头烂额。

当然,我阳了。前一段天天在外面奔波,急诊、发热门诊都去了,按理说我早就该阳,可是家里人都阳一圈了,我居然毫无动静。我开始幻想自己属于传说中的“90%无症状感染者”。但是上周四,幻想破灭,发烧、疼痛、失眠。不过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大家的经历都差不多,谁也没比谁强到哪里去。

问题是还有更揪心的事情。

我父亲做心脏搭桥手术,不幸撞上了这个时间点,就更让人心力交瘁。要说起来,这个就医过程相当漫长,算是见证了疫情的时代大转换。

11月下旬安排老人住院,那个时候还是“动态清零”时期,但是北京疫情已经有了控制不住的苗头。结果老人刚住进医院,他的主治医生就阳了,被捉去了方舱。病人们就暂时处于悬空状态。

紧接着,在悬空状态中,某个病人又被查出是疑似阳性,医院如临大敌,把同一楼层的病人全部疏散,每天隔离检查。手术的事情当然只能推迟。等隔离期结束,病人们被运回手术大楼,结果屁股还没坐热,新来的病人里又发现了一个密接。然后又是人仰马翻,再次把大家疏散……

当时我就产生了一个感觉,觉得清零已经不太现实了。除非对全北京采用极端严格的管控,否则根本不可能压得下来。而那种极端管控代价实在太大,等于让城市停摆。而且就算这样,也只能奏效于一时。这怎么能持续呢?情况根本不像“防疫爱好者们”想象的那样,清零是功亏一篑。不是这样的。那是一个西西弗斯的工程,石头越来越重,体力越来越弱,时间长了总有坚持不住的时候。

接着还是说医院。第二次疏散隔离只进行了一天,然后防疫政策就变了。大家刚被送出手术大楼,在别的房间里睡了一晚,第二天又被送了回去。一个新的时代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开始了。

然后病人就开始大面积的阳。有的是术前阳,有的是术后阳,但基本没有幸免的。

这个时候真的是有点进退失据。我虽然也觉得清零难以为继,也没料到转变来的如此之快。按我最大胆的想法,这也是2023年的事情。那么怎么办?要不要暂缓手术?手术对老人的身体是个打击,叠加上新冠感染可能就更加糟糕。但是暂缓手术也有风险。在心脏血管不好的情况下,一旦感染新冠,风险也很大。

医生提醒了我两方面的风险,但是他无法评估哪个风险更大。用他的说法,就是“新冠对病人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也没有经验”。

最后还是老人自己不愿意折腾了,决定还是做手术。

于是就做了。目前看手术结果还好,状态比较平稳,应无大碍。但新冠对肺部确实有打击,医院建议再住院观察一段日子。

02

这一个多月,我就像上班一样,每天早八点赶到医院,和一大群病人家属聚在一起,等着医生查房出来,给我们交代情况。也没有等候的地方。大家都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在大风里瑟缩着,面面相觑,各有各的苦恼。

真是形形色色的苦恼,从巨大的到细微的,都是我以前梦想不到的。

比如温度计就是一个非常细微的苦恼。

我父亲不小心打碎了护士的温度计,让我去买个新的送过。我完全不觉得这叫个事儿。温度计嘛!我在医院周围的药店转了一圈,才发现全部售罄。我跑到更远的地方去,还是一样。折腾了两个小时,一无所获。而家里只有一根温度计,拿出去就没办法给家人测温。因为一根小小的温度计,我站在冬天的大风里,居然急出了一头汗。

而血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苦恼。

我父亲做手术的时间比较早,还不存在这个问题,算是比较幸运的情况。但是从上个礼拜开始,由于大面积阳性的缘故,医院没有血了。家属必须为病人献血,否则手术就必须推后。献血登记的地方摆起了长队。一个老太太焦急地问医生:“我家里没有年轻人,我丈夫的手术怎么办?”医生摊开手:“这个现在真是无能为力,你再想想办法吧。” 老太太一脸崩溃的表情。

要把所有的苦恼都罗列出来,就会占用太大的篇幅,总之,就是种种的焦虑,种种的惊惧,种种的不知所措。家属们总是一副惶惶然的表情,像是落在了岸上的鱼。

前些天,我送家人到发热门诊看病,看到的也是类似的场景。两个医生,两个护士,应对密密麻麻的病人,已经累的筋疲力尽。外头的候诊椅上,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痛得大声哀嚎,她老公张皇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只能嘴里发出“噢噢”的声音,就是在哄一个婴儿。

没办法,疫情时代,众生皆苦。

03

当然,在放开之前也有各种各样的苦恼。“防疫爱好者”们把那段日子说的稳定而安全,其实是一厢情愿的美化。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刚送父亲住院的时候,还属于清零时期。我曾听到主治大夫对就要出院的病人家属叮嘱说:“你们出院以后就回老家吗?”“是的。”“北京属于疫区,病人回去以后万一被隔离,那就非常危险。”“.……””你们最好在北京多呆两到三周。”病人家属面有难色,沉默不语。医生看了他们的反应,也沉默不语。

这只是冰山一角。上网课的孩子、被封闭的小区、关门的餐厅、无法进出的城市…..都是代价。最重要的是,大家被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感”笼罩着,没人知道什么时候小区会封控,什么时候企业会忽然歇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很难规划。

封控带来了很多痛苦,放开也带来了很多痛苦。疫情就是这样。但是这些痛苦并非力度均匀地打击到每一个人,而每个人看重的事物也有所不同,所以人群就产生了巨大的撕裂。现在互联网上“防控爱好者”们对“唐飞”们的咒骂,就是这种撕裂的表现。

比如说,最近这一段张文宏和饶毅又成了互联网上最热的热点。其实并不是饶毅老师对张文宏的攻击有多重要,而是大家不知不觉把自己的心理投射了上去。

“封控派”把张文宏老师当成这次转变的象征,大大夸张了他的影响力,把所有的愤怒和仇恨都倾泻在他头上。而“放开派”又把这种攻击当成“反攻倒算”的表现,加以迎头痛击。我在后台看到很多咬牙切齿的留言,燃烧着火一样的仇恨,让人望而生畏。

我能理解这种仇恨,就是大家在疫情之下太苦恼了,而苦恼总要找到宣泄的目标。但理解归理解,这种仇恨终究是不对的。说到底,我们的敌人不是彼此,而是病毒。

在医院守候的那段日子,就让我有了强烈的感受:转变并不是“唐飞”们导致的,而是原有的清零办法确实难以为继了。人力有时而尽,西西弗斯的石头终究有推不动的一天。当然,也许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但一段时间之后呢?努力和牺牲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再坚持一年,一切就会好,那么没有问题,再坚持一年。两年?好吧。可是换成模糊的N年呢?

任是谁都会泄气吧。

我们可以对转变的时间点有质疑,可以对转变方式有质疑,但是这个大方向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04

最后,我想到了两件事,算是对这个转变的纪念吧。

第一件事发生在一个月前。

我们楼里出现了一个阳性。按照当时的惯例,是有可能被拉去方舱的,但当时也表现出了某种难以把握的弹性。于是,一些业主就起草了“阳性居家隔离倡议书”,呼吁大家都来签名,支持阳性邻居自行选择隔离方式,不必被拉去方舱。

签了两天。二单元的业主签名率超过50%,我所在的一单元签名率只有40%左右。我们几个业主都很着急,就在群里不停地鼓动大家签名:“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堂里的签名本?不要错过呦。”“哪位高邻是不是不在这里住?那也可以授权别人签字的!”我还拿出写公号文的习惯,在群里写长长的文字进行煽情。

但就是没有人再签了。

我气的要命,觉得拒绝签字的这些家伙,以后要是也阳了,那就活该被送去方舱。到时候我也不管他们。

但就在我生气的第二天,居委会忽然通知大家,以后阳性病人居家隔离。签字活动登时烟消云散。而那些拒绝签字的邻居也并没有出来抗议,说“阳性病人居家隔离,对大家太危险了呀!”他们也很平静地接受了。

我搞不懂他们的态度。如果他们觉得阳性病人应该居家隔离,他们为什么不签字?如果他们觉得阳性病人应该被送去方舱,他们后来又为什么不反对?他们怎么想的呢?

我现在也没想明白这件事。

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发生在几天前。

所有的地方都不扫健康宝了,但是我居然碰到了一个例外。在某个大厦的地下车库门口,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保安向我伸出了二维码牌子。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商场,我可能直行不顾,但是在地下车库门口,他不升起栏杆,我的车就进不去。

我不满地抱怨着:“现在哪儿还有扫健康宝的?医院都不扫了,你还让我扫这个,有什么意义啊?”

保安也不搭话,只是远远地看着我,眼神坚定而凄惶。我没有办法,只能用健康宝扫了一下,上面现显示我二十多天做过核酸。我向他晃了一下,他满意地升起了栏杆。

这时,我忍不住对他说:“其实我现在正在发烧。”

他既没表示出吃惊,也没发表异议。我是不是发烧并不重要,是不是阳性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完成了这个仪式性的动作。一个发烧的病人,二十多天前做了核酸检测,显示为阴性。这就足以证明我的清白,有资格把车停进车库。

我不知道他是接受了谁的命令,还是出于习惯的自作主张,反正他就那么坚定地举着牌子,目送我的车开进了车库。

看上去,他真的就像那个逝去时代的守墓人。我没觉得可笑,只觉得一阵伤感。

在生活的种种苦恼与焦灼中,抓住一点小小的美好吧

点击二条,有福利等着你


押沙龙yashl
凭感觉吧


185 人喜欢


阅读 7.5万



@烧伤超人阿宝
16万感染4例重症危重症0死亡,9成以上无症状。

这种数据,对于脑子清醒不被立场左右的专业人员而言,属于“一眼假”。

这种假,就好比一张纯简体字的所谓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

这个数据,和所有地方的数据都对不上,不仅和香港台湾的对不上,和大陆其他地方的数据也完全对不上。

按照这个数据,一个1600万人的特大城市全感染一遍,也就四百个重症危重症需要住院。考虑到这些人不是同时感染,而是在几个月内陆续发病,即便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只需要一家三甲医院,就能轻轻松松搞定所有病人。

我当时看到这个数据,第一反应是:哪个煞笔会信啊?

事实证明,中国的煞笔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包括好多所谓的知名医学专家在内。



@薛涌微博
解封,有多种模式,多国经验。有些国家根本没有封。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欧洲,美国,经验教训一大堆。随便哪里都可以学一点。啥都不学,全是自己最牛。然后碰到这种局面,猝不及防,又开始说是别人的阴谋。谁没有150块人民币?莫多纳哪怕全价买也不过如此吧?美国现在为啥没有重症?疫苗前你问问,谁不怕?疫苗后再看看,大家无所谓了。不打人家的疫苗,然后琢磨:人家无重症了,传染不厉害了。怎么中国这样?一定是人家害咱们。



https://mp.weixin.qq.com/s/5K9xl8W9QZBDjVrfHYPwPQ
烧到40度,差点写遗嘱
原创 十三姐 格十三 2022-12-28 09:00 发表于上海
图片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



不出所料,前几天我的各种这疼那疼都不是闲得蛋疼,那是我的免疫系统在做准备工作。

前天,免疫系统直接把我带进了高端局,一下烧到了40度,终于两道杠了。

之前历时一周多的抗衡,最终也不算是我败下阵来,主要是有个猪队友添乱。是的,十三姐夫发烧了,自从他发烧,我就预感我逃不掉了。

好家伙,40度,直接把我烧暖和了,我变得温柔,温暖,温顺似水,毕竟话也说不动了。

我把十三姐夫叫到床边,打算给他写下几张银行卡的密码。

谁知他竟毫不感兴趣,对于继承一个富婆的资产这件事表现得如此淡然,如果不是他视金钱如粪土,那就是嫌弃我那近一千万的负债,或者就是他也烧傻了。

他嘴里叼着水银温度计躺了下来,表情哀婉地跟我说:要不,还是我先把银行卡密码告诉你吧。

我们两个浑身滚烫的中年人终于到了彼此谦逊、互不逞能的境界,我们卧床不起,在退烧药的作用下昏昏沉沉,睡也睡不着,醒也醒不了,但意识还挺清醒,孩子他爹给正在上网课的儿子发微信:

图片

估计我儿子现在已经有心理阴影了......

全家唯一的一个还阴着的,居然是你们的好女婿。各位亲家,你们放心吧。

十三姐夫躺在病榻之上嘴里还在叨叨着感冒药的三大成分,氢溴酸右美沙芬,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理论知识界的泰斗,自己生病了却要问我吃什么药。

我脑海里不知为什么总是出现一个声音:“大郎,起来把药喝了”。

图片
发烧第一天,我的体温从40度退下来又烧到38.8,再退下来再烧到38.5,一天一夜,头快炸了,一点止痛效果都没有的shabi布洛芬缓释胶囊,浪费了我的黄金24小时,后来我换了布洛芬颗粒,直接把头疼给解决了。兄弟姐妹们,别信那个狗屁缓释胶囊了,直接上快的。

现在整个人好多了,除了头还有点嗡嗡的,就是开始咳嗽了。

不过,我是真的把银行卡和公司密码都写进了小本本。在过去的一周里,我看到各个群里这么干的人还真不少。

图片

图片
这届中年人,对身体的不自信,和对未知的担忧,全在这次疫情里全盘托出了。

人们都说疫情对老人和小孩子最不友好,我看最不友好的还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不但要害怕老人孩子中招,还要担心自己中招了怎么照顾他们,他们任何一个人有啥不舒服,最闹心的还是我们......

希望各位中年老母和老父亲们还是要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生病了就卧床休息,胡思乱想是可以的,但想完之后还是要好好休养,对症下药,才能早日康复!



https://mp.weixin.qq.com/s/xsXOK86pYLzMC0mew7T64w
多地ICU告急,大白肺再现,奥密克戎的重症风险被低估了吗?
原创 苏惟楚 宋安娜 知识分子 2022-12-28 08:38 发表于北京
12.28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片
图源:pexels



撰文 | 苏惟楚 宋安娜

责编 | 徐卓君


 ●                    ●

浙江日增100万感染者,青岛日增50万,东莞日增25万……



疫情海啸呼啸而至,北京、湖北、河南、天津、四川、浙江等多地医生都在鏖战新冠病毒,重症高峰正冲击其中一些地区,临床一线告急,医疗资源的挤兑随之而来。



医务人员大量感染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多家医院医生称,最多的时候,医护减员超过一半。



泌尿外科、胸外科、心外科等科室的医生都在支援急诊和重症;没有床位,医院调用其他科室的病床,一些外科手术暂停;北方一家呼吸科规模排名全国前列的医院,急诊接待量是平时的5-6倍,重症床位扩容到平常的三倍。



但就算是这样,“急诊科门口天天排着120,好多病人都没地儿下车,因为里边没有地方;病人都呼吸衰竭了,气管插管插上了,都没床可收,只能在急诊等着。”



一位呼吸科医生告诉《知识分子》,在很多地方,整个医院被投入收治新冠病人。



不只是缺人手,还缺仪器和设备。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呼吸机紧张,一位北京的急诊医生称,源源不断的病人被送来,躺着、坐着、站着,大厅、楼道全是人。被送来的大多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些人血氧饱和度大多在百分之八十多,有人甚至仅有六七十,但急诊留观室、抢救室、ICU、输液室全是人,呼吸机没有了,氧气袋很快用完了,患者家属围在医生身边喊,“你怎么不救命啊。”



“我甚至会建议他们去网上下单买制氧机,”这位年轻的医生近乎崩溃,“但我又知道,这个时候要么可能没有货,要么货发不出来。”



北京一家大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告诉《知识分子》,急诊和发热门诊的楼道都挤满了人,连氧气都得轮流用。



大规模感染让医护人员们猝不及防,同时,临床上出现大量肺炎病例,甚至再现“白肺”——这意味着患者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救治难度大。中部地区一家三甲医院的呼吸内科医生告诉《知识分子》,他所在的科室每天都有人病危需要抢救。



种种令医护人员和公众一再发出疑问,我们此前对奥密克戎引发的大流行是否有些轻视?


1

挪不出呼吸机,

我捏了一晚上球囊


“相比12月上旬,现在更明显的是重症增多。”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的医生说,她如今在急诊见到的病人,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符合重症的标准。目前,她在的急诊诊室分白班和夜班,白班三个大夫,每天可能看150个病人,但仍有四五十个病人轮候不上。最多时,她工作了15个小时,不吃不喝,站起来就被患者家属围了回去。



这位医生工作6年多,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急诊一般会按照秋冬季病人增多,对氧气、呼吸机需求增多进行储备,此前也极少出现氧气或者呼吸机不够用的情况,但如今的储备远远无法满足涌来的急重症患者。



“目前唯一有条件让病人吸氧的是输液室,也要排队,当轮到病人输液时,两三个小时里,患者坐在这个位置,就能用到与座位相对应的氧源。输完液之后,患者立刻给下一个人让位置,因为后面还有二三十个人等着去吸氧。”



她所在的医院不断在急诊加床,“但加的也只是有一张床位,躺在大厅里的人没有吸氧,没有心电监护,没有呼吸机。”日前,医院又新开了临时重症监护室,新增40多张床,新开了三个内科病房收治新冠感染者。但还是不够,新开的重症病房里,呼吸机也全部用完了。



“挪不出呼吸机,我捏了一晚上球囊,”浙江一位医生讲。



河南一家三甲医院 ICU 医生告诉我们,平时,ICU里最多有5台ECMO同时工作,但如今,15台ECMO每天同时满负荷运转,以供呼吸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尽管这样,还有新的病人在等待上机。



人手短缺是考验这家医院的其中一个难题。这位医生所在的科室有40位医生,120多位护士,大部分医护人员感染,一些人因为体温过高休息,其他人带病工作。



日前,他所在的科室收到信息,要求准备一支医疗团队,包括4名医生、53名护士,随时准备支援北京。



城市如此,部分县乡也感觉到了压力。河南东北部的一个县城,人口77.6万,县城有三家医院有ICU,其中一家医院的ICU医生说,自己从业17年,从事重症9年,从来没遇到过重症资源不够的时候:往常,10张病床都没满过,如今已经在满负荷运转。



农村的病人源源不断送来,但他们收不了,也转不上去,市里和省里的ICU全都收满。



当下,病毒以极快的速度扩散,重症比例不断增加,医生们不得不发出警示,“一些地方的局部医疗挤兑已经发生。”



由于重症资源短缺,医院不断扩大呼吸科和ICU的规模,征调其他科室的病房、人手。一些医院的部分外科手术被暂停择期,往年,在冬季容易出现急性加重的病人,比如呼吸科常见的慢阻肺患者,此时可能面临无处可去的局面。



有限的资源还将一些医生置于选择困境。不止一位年轻医生提到,他们很多时候都处于“只有一台呼吸机或一张床位,都是比较重的病人,应该给谁用”的难题。



“有时候,护士跟我说,那个地方空出一张床,你让谁去,我看到一个比较重的病人,我说你快去吸氧,但后面我看到比他还重的病人时,会后悔为什么没有留给他。”北京三甲医院的急诊医生表达自己的无力,“最近一度很崩溃,我看见了那么多人,但能救多少?”



外界有声音认为,自2020年开始,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被大力重视。但多地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表示,他们所在的综合医院的重症科室床位并没有扩容,“投入得并不明显,可能主要投入在定点医院”。



11月底,一份工作函在网上流传,要求调查各地除部队医院以外全部二级以上医院的开放床位数、ICU床位数、ICU医护人员数、重症抢救设备数等信息。要求在12月2日之前填写完成。一些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向《知识分子》证实确有统计其事。



一家北方城市的专科医院重症科医生提到,2020年,他所在的城市总体规划了5000张病床,用于重症病人救治。但直到今年 11 月的疫情动员会上才要求各个医院实打实把重症床位准备出来,“有些医院院领导还不清楚这事儿”。



近日,一份12月21日的文件流出,北京卫健委发布重症医疗救治准备设备应急采购项目的招标需求,设备包括彩超、有创呼吸机、ECMO等。



11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称,我国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不足4张。12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重症医学床位接近10张/10万人的水平。床位不断扩容,近日,焦雅辉称,截止到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8.1万张,10万人有12.8张床位。

2


引起肺炎的概率远高于流感,

我们轻视奥密克戎了吗?


临床医生察觉到,事情是从11月开始变化的。

以北京为例,“在此前,当发现新冠感染者时,会把他们送往定点医院,”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一线医生称,“但从11月中旬到下旬开始,方舱已经满员,定点医院已经无法接收在普通医院发现的新冠感染者了,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医院的急诊暂时关停,自己应对这部分感染者。”



12月8日,她所在的医院重新开放急诊,第一周,涌来的病人大都是轻症,二三十岁或四五十岁的人,发烧咽痛,胸片都不需做,仅用开一些药。



又过一周,急诊出现的重症明显增多,大都是老年人,发烧三四天甚至一周以上,喘得极快,甚至家人已经无法唤醒,许多人的血氧饱和度百分之八十多,甚至有人低至六七十。



“即使肺部CT显示病变的面积没有那么大,但对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年人来说,这些可能足以让他出现呼吸衰竭。”



在临床上,多地医生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了肺炎症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一位副主任医师在社交媒体上提到,一天上午在门诊看了60个病人,几乎都是新冠阳性,其中80%都有不同程度的肺炎。



这是此前极少被提及的,奥密克戎流行以来,大众更多被告知,这是一种上呼吸道疾病,就在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宣布,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余昌平告诉《知识分子》,我们对奥密克戎还是认识不太足,还是有一些轻视它。



“以前有专家说,比流感都轻,但从放开之后感染的情况来看是有误解的,新冠病毒感染引起肺炎的概率远高于流感”。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张黎在接受澎湃采访时说,大概20%的患者存在普通型肺炎。



“我们实验室的数据也是这样,它更偏向上呼吸道,但不是完全不感染下呼吸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专家刘善虑告诉《知识分子》。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在呼吸界直播时透露,“各个医院呼吸科感染科医生都很清楚,奥密克戎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也非常多,有的病情还非常严重……大量病人的重症确实是由于病毒性肺炎造成,多发生在脆弱人群,比如65岁以上老人、肥胖、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等,但最可怕的是,没有明显基础病的病人,也可以引起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



虽然目前比例并不高,但一些患者确实出现了“大白肺”。前央视主持人樊登的父亲去世时,胸部CT显示,肺部已经大面积变白。医学影像上,健康的肺部是黑色的,当肺部被炎症大量浸润,影像上显示出大片的白色时,则被称为“白肺”,重症的“白肺”患者,死亡率40%以上,部分患者会留下肺部纤维化的后遗症。


3

巨大的落差何以发生?



在12月大流行之前,无论是医生、科学家还是还是公众,普遍认为奥密克戎的致病力已经大大降低,但当下在临床一线发生的,打了我们措手不及。



甚至有网络传言称,目前在中国流行的并非奥密克戎毒株。



这种巨大的预期落差何以发生?



病毒学家和医生们普遍认为,跟当前的季节、人群的免疫水平较低和医疗挤兑的发生都不无关系。



“冬季天冷,尤其在北方,呼吸道预防病毒侵入的的能力被削弱”,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向《知识分子》解释。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专家刘善虑则表示,冬天不仅有新冠病毒,还有其他呼吸道疾病。“今年流感提前到来,流感可能合并新冠。重症的高发,有一部分季节的原因。”



临床上新冠合并流感的病例并不少,但因为二者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困难。合并感染后发生的急性肾损伤、急性心力衰竭、继发性细菌感染、多叶浸润和进入ICU的几率增加。



当下,由于重症病人增多,坊间流传当下毒株是德尔塔变异株甚至是原始毒株的猜测。



但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在12月26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称,根据实时动态监测,国内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正在流行,也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与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组。自12月初至今,国内监测到的9个流行新冠病毒亚分支,都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且奥密克戎“总体变成致病性明显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小。出现传染性和致死率更高的毒株,可能性就更小。”



然而,一位不具名的病毒学家表示,评估新冠病毒的毒力,不仅仅看病毒本身的致病性,还要看人群免疫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人群免疫力属于较低的水平。在欧美和新加坡等地区,人群通过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获得了较高的免疫屏障;而非洲地区则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自然感染。所以即便是同一个突变株,在这些地区造成的‘杀伤力’,也要低于刚刚面临第一波感染潮的中国。”



疫苗被普遍认为能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专家们指出,在中国,当前,许多人距离接种最后一针疫苗已经过去了很久,这意味着保护力的衰减。



2022年10月,香港大学医学院在《柳叶刀》刊发了一篇复必泰疫苗与科兴疫苗有效性对比研究,文章纳入了香港第五轮疫情约100万名新冠感染者。研究中“重症”和“死亡”病例,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中位时间超过4个月,复必泰中位数为167天,科兴的中位数为125天。



研究称,三针科兴疫苗在三个月内能够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三个月后保护力出现大幅下降,预防感染能力较弱,而两针科兴已远不足以对抗奥密克戎变种。



“根据我们9月份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第三针mRNA的有效率每30天降低17%~20%。就此算来,一年至少需要接种一次疫苗,”刘善虑说。



当前,奥密克戎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感染人群呈指数增长。临床医生们观察到,临床上一些重症的出现,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从轻症发展而来的。因此,加强基层救治能力,及时接诊轻症病人被认为刻不容缓。



临床医生们很难说清“重症比例是否有所增加”的问题,对于当前暴露出来的重症高峰,一个共识是“感染人群基数太大,导致在每一家医院,重症看起来很多。”



但在当下,中国感染者有多少,重症有多少,重症比例有多少,重症患者中是否合并别的病毒感染,接种了几针疫苗,这些数据暂时还不明晰。



@中国新闻网

14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康复后喝酒通宵会导致二次感染吗#】#康复了可以喝酒和通宵吗#元旦和春节的假期将至,很多已经康复的市民非常渴望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假期里面大家可能会喝酒、有人可能会通宵打牌,这些会不会导致二次感染?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表示,首先,在康复的早期还是鼓励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辛辣性的食物刺激,否则身体的机能可能进一步减弱,或者受损的机能得不到有效恢复,免疫系统也可能出现问题。虽然在新冠康复早期,产生了抗体,同一个毒株短时间内二次感染的概率可能不高,但是冬天还有很多其他会导致感染的因素,比如说流感病毒,或一些其他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和病原微生物。在作息不规律的状态下,感染其他的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了。所以,在康复早期,不建议过年过节时过度饮酒、不规律生活。(澎湃新闻)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 ... 3-9ee4-175d774fd0df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老百姓的防护怎么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2-28 07:00:00
浏览量469859
12月26日,《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发布,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老百姓在个人防护上应该注意什么?哪些人还需要做核酸检测和抗原?老年人感染后需要关注什么?央视新闻采访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做进一步解读。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分为几类?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李侗曾介绍,根据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情况,以及它的危害情况,法定传染病在我们国家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传染病有2种,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大家比较熟悉的像艾滋病、狂犬病、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像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这些都属于丙类传染病。

“乙类乙管”后,老百姓的个人防护还必要吗?

李侗曾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原来的“乙类甲管”变成了“乙类乙管”,从防控措施上不需要再集中隔离,也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也不要求大家常态化核酸检测了,但是我们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注意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等措施对于防护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还是应该坚持下去,因为毕竟新冠病毒传染性还是非常强的,对于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他们仍然是有危重症风险的,所以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

这期间老年人一旦感染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李侗曾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有隐匿性,老年人在感染第一周的时候,症状可能不重,不像年轻人那样高烧,可能只是一个低烧,等到不发烧了,可能很多人觉得没问题了。实际上老年人的肺炎可能在病程的四五天才开始,到第六七天的时候才比较严重。所以一定要对家里的老人多关心,多照顾,观察他们的症状,一旦出现憋气、胸闷等反应,赶紧带老人去医院就诊。

“乙类乙管”后,哪些人群还需要核酸抗原?

在《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中,要求调整人群检测策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方案》也同时介绍了需要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的人群和场景。

李侗曾举例,对于一些特定人群,比如医疗机构内遇到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要鉴别原因对症治疗时,可能就需要做核酸抗原去确认。像养老院、社会福利机构里很多是脆弱人群,对于这些人群以及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而在一些重点机构进行核酸抗原检测,也可以减少病毒感染的突然冲击。

监制丨刘鑫 席罗曦

制片人丨王宇

主编丨 顾小慈

记者丨黄政龙 袁滨

摄像丨 董岩

剪辑丨杨青

合作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责任编辑:梁佳惠



@美国癌症医生张玉蛟教授

2小时前
来自 微博轻享版
已编辑
为什么中国“大白肺这么多“?

总结三点:

1. 国人缺乏足够的免疫力

“一位不具名的病毒学家表示,评估新冠病毒的毒力,不仅仅看病毒本身的致病性,还要看人群免疫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人群免疫力属于较低的水平。在欧美和新加坡等地区,人群通过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获得了较高的免疫屏障;而非洲地区则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自然感染。所以即便是同一个突变株,在这些地区造成的‘杀伤力’,也要低于刚刚面临第一波感染潮的中国。

疫苗被普遍认为能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专家们指出,在中国,当前,许多人距离接种最后一针疫苗已经过去了很久,这意味着保护力的衰减。”

2. 疫苗的有效率有待提高

“2022年10月,香港大学医学院在《柳叶刀》刊发了一篇复必泰疫苗与科兴疫苗有效性对比研究,研究称,三针科兴疫苗在三个月内能够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三个月后保护力出现大幅下降,预防感染能力较弱,而两针科兴已远不足以对抗奥密克戎变种。”

3. 短时期内感染基数太大

“当前,奥密克戎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感染人群呈指数增长。对于当前暴露出来的重症高峰,一个共识是“感染人群基数太大,导致在每一家医院,重症看起来很多。”

根据目前的状态,老张总结:

1. 疫苗加强针至少每半年到一年一次;由于重复感染很常见,美国CDC 建议感染恢复后三个月可以考虑接种疫苗
2. 提高疫苗有效率刻不容缓;双价或多价疫苗是必经之路。
3. 有些事情,越晚越被动,最后变得进退两难多地ICU告急,大白肺再现,奥密克戎的重症风险被低估了吗?#新冠防护手册##我的防护手册#收起



https://mp.weixin.qq.com/s/J6BqDhh8XyO3Q88zNHa6Hw
98%无症状不是张文宏说的,是谣言宿主司马南们编的
原创 何原 冰川思享号 2022-12-26 13:27 发表于浙江
图片

互联网是有“记忆”,可惜,有些“记忆”是被“木马”病毒们刻意搓扁揉圆,谬种流传的。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丨何原



三年大疫,严防死守的动态清零堤坝,于11月底毫无先兆地放开。



此起彼伏的发烧、疼痛,老人的呻吟甚至消逝,反思,诘问,较真,都是应该且必须的。



张文宏,也一时间成为如远方青木、司马南般“木马”病毒攻击的标靶。



这和质疑、批判无干,而是一场颠倒黑白、罗织构陷,涤荡科学理性和人性底线的病毒式攻击。



一方忙着救人,一方忙着骂人——这是一场独角戏,被攻击的一方,一个都不搭理;另一方则抡着家伙,你方唱罢我登场。



也不,张文宏事实上早已有过“回应”。



2021年7月,他在一个访谈中说:



“事实上,我是一直被人欺负惯的……一个就是你也这样欺负人家;一个就是,如果你书读多了,就不和这些人有关系,那他怎么欺负你呢?”



今年11月,他写了一篇《何以颜福庆》,一字一句,披肝沥胆,是分析先贤,也是夫子自道:



“他生平从不在意别人的歌颂,也不在乎自己的地位,他只在意自己服务的患者和大众。”

“颜福庆终其一生,无畏,不媚,与使命相始终,与历史共进退,从未放弃过发展现代医学、打造公共卫生体系和为人群服务的决心。”

“他留给我们更为宝贵的,是一生坦荡纯粹、与命运共舞的胸怀,无论命运之神眷顾也好、捉弄也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始至终奉行为人群服务的精神。”


他还需要回应什么呢?



图片
▲2022年11月13日《新民晚报》第16版(图/新民网)


欺负人的“木马”们,相继给张文宏医生罗织过很多“原罪”,把各种莫须有的标签雪片般摁在他脸上,诸如代货辉瑞、大号流感、肝病医生不懂传染病之类。上个周末,又冒出标签化的两个数字:98%和4%,大加挞伐。



有必要分析,这组人工复制、无中生有的“木”“马”病毒,是怎样出笼和不胫而走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一步步营造用“假到离谱”“蒙骗大众的邪恶风气”(远山青木语)。



且看流调。





01

读不懂论文,闹出关公战秦琼的笑话



“远山青木”公号那篇《那98%不发烧不咳嗽的无症状感染者,放开后离奇地消失了》,周末霸屏。



他说互联网有记忆,记了什么呢——张文宏团队6月18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上刊发的大样本数据研究。该号为此扔出两行据称“过于颠覆常识”的黑体字截图:



(3)上海市核酸检测阳性总数的98%无症状

(4)奥密克戎的轻症感染者,有发烧症状的只占4%


明德先生也披挂上阵,一篇《请华山感染正面回应:是病毒变异更强了,还是论文造假误导决策了》。这位挺老实地截图了张文宏团队的论文英文版。这下子,倒狠狠打了那两位的脸了,人论文说的是:高危组无症状比例76.2%,非高危组无症状比例78.6%。



张文宏团队论文说的明白,样本采自“早期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翻成大白话,就是指方舱舱友——包括当初抖音上跳广场舞、做健身操的人们。明德不乐意了,拎出天津的一份英文的数据研究质疑,人家无症状才1.6%?你离谱,你造假!



图片
▲论文《中国天津接种奥密克戎BA.1疫苗后感染的疾病概况》(图/网络)


殊不知,天津的样本人群是定点医院,张医生的样本则在方舱。定点医院基本收治的是确诊轻中症、重症患者,方舱则是无症状和轻症,两者可比吗?明德先生,你是酷爱关公战秦琼?



巧了,张医生团队也有定点医院中关于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数据研究,无症状占比多少?比天津研究还低!



那篇今年夏天上线的定点医院研究,在采样老年人群中,根据合并症数量的多少分亚组,轻症患者占52.58%-59.59%、中症占37.34%-40.50%、重症占1.94-4.44%、危重占0.52%-2.13%,无症状比例仅为0.36%-0.52%。



这一系列数据,证实了老年人群在新冠病毒感染中是高危群体,重症/危重症比例都显著高于年轻人,并证实疫苗全程/三针加强接种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的重症率。



这也就能解释了,后续包括张医生团队在内的全国多个专家团队,何以反复呼吁号召有接种条件的老年人接种疫苗,并反复呼吁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内一定要保护老年人的原因。



图片
▲《上海奥密克戎中老年重症风险因素和保护原因》(图/网络)


转过头来,再问“木马”:98%的数字何在?如青木所言,“离奇地消失了”。



以青木之矛攻青木之盾:



“那批人是在赤裸裸的撒谎和造谣,弥天下之大谎,光天化日之下用假到离谱的数据蒙骗群众。那这些假数据到底是哪来的?这股用假数据蒙骗大众的邪恶风气,源头在哪里?”



——问得铿锵,大赞!“木马”先生,请回答。





02

流调“木马”病毒谣言的“宿主”,源头疑似“吴国发”



周末无聊,继续流调谣言宿主。



12月起,一大堆自媒体号群发了一篇网文《上海疫情数据样本|得出10项颠覆性结论》(下称“结论”),有的更直接:《张文宏透露上海疫情数据:得出10项颠覆性结论》。



其中赫然出现了“木马”们截图的98%和4%,包括一段自说自话的推导。



图片
图/“财闻观道”公众号


但,你家小作文,和人家张文宏有什么关系!



10条中,第一条称疫苗保护率极低,没意义,这一望而知为“假”,——众所周知,张医生从来都苦口婆心,说疫苗对老年人,对防重症防死亡意义极大,强烈建议尽快建立疫苗免疫屏障,呼吁推广加强针接种、序贯接种(张文宏有论文研究,异源疫苗接种效果大大强于同源疫苗。大白话就是不能总打国产灭活),认为这是“放开”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惜乎和他反复提醒的药物储备、分级诊疗等一样,均难以落地,特别是老年人加强针及序贯接种占比极低,在病毒面前近乎“祼奔”。



伪造证据,指鹿为马,“木马”们确实是专业的。



再循踪追索,从“财闻观道”等公号索引中,看到“吴国发”,6月30日就首发了这篇“结论”文,将张文宏团队论文中33816名早期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误植为当时上海卫健委官方报道的所有“确诊病例”——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关公再一次被迫战了秦琼。



图片
图/“财闻观道”公众号


“98%”就这样粉墨登场!



炮制者将论文提到的方舱感染者中23%为确诊比例,结合上海全市报道9%的确诊病例数据,做了23%*9%=2%的错误计算,用确诊率*确诊率,缩小了真实的确诊病例比例,推出子虚乌有的98%无症状率。



“吴国发”是谁?百度了一下,一位在乌有之乡频频发文的学者么?就是那个声嘶力竭要保护“全网最帅大爷”司马南的乌有之乡,原来是司马南的老朋友?



伏笔埋在半年前。上个周末,“木马”们对着一个虚构的标靶,狂轰滥炸。



4%,倒是其来有自。



在2022年3月张文宏团队另一篇论文中,报告了研究纳入的奥密克戎核酸阳性患者中,发热症状比例为4%,咳嗽/咳痰症状为19%。



敲黑板!这是所有感染者中的占比,包括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结论”文错误描述为是确诊轻症患者中发热占比4%,等于将上海当时发热数量人群从数万人缩减成了千把人——“木马”们,偷换概念,你们用得很熟练!





03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的一些横向比较



3-5月份之间,上海流行奥密克戎BA.2毒株。张文宏团队发现,基于核酸全检条件下,在非重症(相当于方舱人群)患者中,有77%的无症状比例。这比上海官方公布的91%无症状比例低得多。



12月2日广州市卫健委的数据,在多轮核酸检测下,广州疫情累积报告16.27万例,无症状感染者约达90%。



图片
图/微博用户@广东台触电新闻


北京,依据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通报,从10月28日到12月5日新增例本土感染者53042名,其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为76%,和张文宏团队的上海疫情数据惊人相似。



在防疫政策调整之前,全国核酸近乎全检的省市区,无症状比例均高企不下。仅以11月24日为例: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确诊病例+无症状的比例——北京:274+1164,上海:4+44,广东:781+8241,重庆:178+6157,内蒙古:131+745,甘肃:14+983,■新▲疆■:19+925;无症状占比(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分别为北京80.9%,上海91.7%,广东91.3%,重庆97.2%,内蒙古85%,甘肃98.6%,■新▲疆■97.99%。



这一天,本土确诊病例总计2145例,本土无症状25754例,无症状占比为92.3%。



这样的数据,每天见诸国家卫健委疫情信息通报。试问“木马”,为何不去质疑国家卫健委和各地卫健委通报的准确性,而要冲着一个虚构的“98%”穷追猛打?



制假批假,误导舆论,用心险恶,昭然若揭。





04

为何这一波疫情的北方症状,重于3-5月间的上海疫情




爬梳了一个周末,读了太多文献和专家观点,不专业地分析一下,北方有症状及症状偏重者人数相对较多,或有这样一些因素:



1、随着毒株变化,感染者症状也会有些许改变。现在南方、北方主要流行毒株,也有些许差异。



2、不再核酸全检,无症状感染者消失了。目前感染患者均为有症状主动就诊或自检患者,相应的有症状比例便大幅增高。还有,核酸检测比抗原敏感,之前规定CT值40以下既为阳性,现在则修正为35。



抗原检出阳性的CT值更低,所以会滞后于症状出现。大量体内病毒载量较低的无症状,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考虑到如北京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1000多万人感染,四五百万人症状较重,加上缺医少药,必然惊恐。



3、国内人群接种的第一批次疫苗来自于原始病毒株,病毒多次变异之后,疫苗保护效果越来越弱,很难阻止新冠病毒再次感染。



并且,大面积疫苗接种的最后一针,已经超过半年甚至一年,按国内外研究,其抗体水平已经衰减到非常微弱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外都强烈建议补打第三第四加强针和序贯接种的缘由。



4、北方正值严冬,是更有利于奥密克戎扩散的季节,更与冬季病毒性流感流行迭加,有自媒体披露,北京有人去测过流感核酸,发现事实上是双相感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正值供暖季节,室内密闭空间人员聚集,鲜少开窗通风,导致病毒载量飙升。



被罗织、修改过的“记忆”,“大号流感”的黑白颠倒。互联网是有“记忆”,可惜,有些“记忆”是被“木马”病毒们刻意搓扁揉圆,谬种流传的。



图片
图/图虫创意



仅举一例,流传甚广的“张文宏认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一说,和辉瑞带货、肝病医生一样,就是被“木马”之流刻意罗织的。



多家媒体今年年初报道,张文宏发出警告:影像显示,奥密克戎会咬人!这是指2022年1月8日光华科技公益论坛上他说的一段话:



一些自媒体说奥密克戎引发的是“大号流感”,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他研究奥密克戎感染者的医学影像后认为,这种变异株“会咬人”。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强大的免疫屏障和医疗资源,才能抵御奥密克戎的威胁。



在今年4月28日人民日报一篇报道中,他再次重申:



要特别重视疫情给脆弱人群生命健康带来的挑战,“奥密克戎毒株不是‘大号流感’,它会‘咬人’”。



张文宏也从来没有说过,奥密克戎仅仅只攻击上呼吸道。



颠倒黑白,一至于此!



而他6月那篇论文,分析非高危人群和高危人群的重症比例,其用意很明析:找出这些高危因素,才能及时筛选并保护脆弱人群——这确实是抗疫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木马”们极其“专业”的病毒式造谣和传谣攻击下,事实原本的模样,还有人记得吗?



正要结尾,看到微博上@刘兴鹏大夫的更新博文:



图片
图/微博用户@刘兴鹏大夫


是圣诞节。刚刚从病房回到家,有点累。染病至今已经快2周了,体力还未完全恢复。连续看了几个重症肺炎患者后心情也有点沉重。



做为医生除了继续坚持别无选择,但我在想:这一波重症高峰总会熬过去,但以后呢?从目前看,未来我们将不得不与奥密克戎家族共存了。今天我只想谈一点给到家人的防护计划:



1.大家每半年打一次疫苗,尽可能不再打灭活疫苗,而是打异种疫苗。而且如果幸运的话,最好是打研究证据最充分的mRNA疫苗。



2.我需要千方百计为父母准备两盒Paxlovid以备他们下次感染后第一时间使用。他俩都快80岁了,未来随着年龄增长只会越来越高危。



据我有限的知识,迄今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供最高级别的科学证据)证实,能够有效降低高危人群新冠重症率的药物只有Paxlovid。另一种也曾被寄予厚望的药物Molnupiravir刚刚被证明不能降低重症和死亡(柳叶刀杂志12月22日见刊)。



3.未来假如父母不幸再次中招,尤其是我母亲(她有糖尿病及超重),我会对他们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有缺氧加重表现,将第一时间收入院治疗,而切不可在家靠某瘟胶囊扛过去!于我而言,过去这一周通过救治新冠重症病人得来的经验太珍贵了….



一线医生是有共识的:序贯接种、抗重症药物包括进口药准备、老年人的保护和及时救治。



本来是极其科学理性的举措,被“木马”们强行意识形态站队,用外国药就意味卖国,这才是误导决策,误导舆论。



(本文来自自由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号)



@观察者网

6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日本考虑在春季将新冠降至流感等级#】
日本共同社12月28日消息,关于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症在日本《感染症法》上的定位,27日共同社采访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获悉,日本政府正在朝着明年3至4月左右将其下调为与流感同级的“5类”的方向展开讨论。日本政府将在观察疫情“第8波”情况的基础上,在明年年初以后参考厚生劳动省审议会上的讨论和地方政府相关人士的意见,然后做出判断。

就医疗费和住院费是否由公费负担,日本政府朝着作为过度措施维持该做法的方向展开了讨论。预计当前一段时间可以免费接受治疗,而5类感染症原则上会产生需要自费的部分。

共同社报道,目前,新冠被定位为“可以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实施行动限制”等最广泛措施的“新型流感等感染症”。其要件是在全国急速蔓延、有可能给国民的生命与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致死率等降低的背景下,认为现在不符合该要件的看法增强,日本政府已着手协调。

若新冠在日本被下调为5类,那么基于《感染症法》的感染者隔离和限制密接者外出将被取消。目前主要以老年人等重症化风险高的人群为对象的住院措施和住院建议也将无法实施。此外,关于规定“紧急事态宣言”和“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的应对新冠的特别措施法,新冠也将不再是其对象,日本政府的对策总部会被撤销。

据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下调时间也会考虑医疗一线和地方政府的应对情况,年度交替的明年3月底可能是候选之一。



@拆台CT

1小时前
来自 拆台YYDS
#实施乙类乙管打的是有准备之仗#

还打的是有准备的仗,连火化炉都没准备好呢我看。

被动放开就说被动放开,不丢人。

死咬着牙不肯承认才丢人。



@中国新闻网
【#武汉疾控回应网传2020年毒株又来了#】近期,网络上流传,是不是2020年的病毒株又来了?为什么大家感染后的症状有很大的不同?武汉市目前到底有多少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流行?武汉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杨小兵介绍,武汉市常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儿童医院两个哨点医院采样监测,每周一次,每次20份咽拭子样本。12月中旬开始增加到每次40份,本周又增加了金银潭医院为采样哨点医院。监测数据显示,现阶段武汉市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仍然是BA.5.2。从10月份至今,在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的病毒全部是BA.5.2变异毒株,没有发现其他型别毒株。(湖北发布)



@我是西蒙周

2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已编辑
#部分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旅客查核酸#这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种趋势。

他们如此做的原因估计有两条:1.担心中国人骤然放开后,因民众缺乏必要的免疫力,出现大规模感染,并会导致病毒变异的加速与复杂化;2.中国至今没有公布放开后准确的感染数据,包括危重症和死亡病例,这让他们心存疑虑。

其实,想想也正常,这三年间我们自己的国门不也一直在严防死守吗?

但此举对重振中国经济会形成一定阻碍。查验核酸不难解决,难以预估的是它产生的心理影响副作用。放开后,各地纷纷组团到外国招商引资,这些国家对中国人的防范措施,不可能不影响到外资来华或者采购中国产品的订单。

背景:在入华集中隔离取消之际,日本、韩国、印度、意大利等国家对来自中国旅客查核酸 #部分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旅客查核酸# 观察者网的微博视频收起



@凯雷

5分钟前
来自 360安全浏览器
继青岛、东莞后,大省四川感染的真实数据终于来了。川人八千万,模型数据感染率高达63%,实际上已经接近七成。

【四川省疾控中心:调查显示感染率已过63.5%】根据四川省疾控中心近日发布的四川省新冠感染情况问卷调查(第二次)结果,省内21个市州183个县(区、市)的158506名被调查者的感染率为63.52%,较12月19日首轮调查结果(46.93%)上升16.59个百分点,四川疾控还认为,本次调查人群的新冠病毒实际感染率应高于63.52%



@大臭和小臭的幸福生活
这病毒啊,真带着那么点,欺负人的意思[裂开]
如果说,某件事情,反复发生,就一定是有问题。
我们这科室,连着发生5起了。先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住院,四五十岁的儿子闺女,阳着陪护,或者陪护着阳了。然后老人病情恶化,再转院去北京天津折腾一圈,抢救无效回来办丧事。丧事还没办完或者刚刚办完,孩子就倒下了[苦涩]
虽然四五十岁的人,比七八十的年轻,病情一点也不比岁数大的显乐观啊[可怜]当班的大夫都说,他爸那会,比他能挺啊!这简直没地说理去!(他爸还能扛到上北京再抢救一下子,到儿子这,呼吸机都撤不下去)
关键是这病人岁数都不算大,都是五十上下,还没有退休呢。他们的孩子,大的三十左右,也有二十五六的,有一个病号的二胎才13岁。
就说这个病人,53岁,是在他爸办完丧事后两天倒下的,儿子25,可能刚毕业,女儿18,还在读书。他俩就是,完全懵圈的,大夫说的他懂,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夫叫他们出来交待病情,他们俩都吓得哭。今天早上这个大男孩,测体温38度,他说他阳过了,不知道是这几天累的,还是昨天晚上着了凉。别说他拿着体温计吓得哆嗦,我拿着看的时候,心也是颤抖的。
另外一个病人,55岁,还没退休,他母亲在县医院留观两天,住院七天,又转到天津住了五天,抢救无效。他倒在母亲的葬礼上。老大是闺女,30了,刚刚阳过,还在咳嗽,老二是儿子,才13岁,跟着她姐姐,不眠不休的照顾父亲,看着可怜巴巴的。他们的妈妈,上吐下泻,因为病情轻微,住在另一个科。他们缺钱吗?应该是不缺钱。但是事情赶到一块,好像缺个拿主意的。昨天晚上,这个姐姐安顿好父亲,让弟弟睡陪床椅,她出来跟我说,我可以在这坐会吗?我不打扰你。我说你坐吧,没事。她自己坐在护士站,哭了好一会,还是那种,压抑的,不出声的哭 但足以让闻者落泪



@京吃
昨天在佳佳那跟一桌客人聊起来了,聊到如何看待过去咱们的防疫成绩。我说至少政府让很多现在因为新冠引发其他疾病去世的老人,多活了近三年。对方立刻反对我,说第一年还行,第二年防疫就不行了,因为封控。我帮他回忆并分析了一下第二年,至少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到底是如何防疫和生活的,他听完了,才明白过来我说的没错。现在这波其实是防不住,以及宏观上经济也不允许了,如果过去中国跟着西方第二年就放开,那现在这波逝者,2021年恐怕就不在了,别忘了美国早早的死了100万。您猜怎么着?听到此处,这位朋友才想起来——原来外国已经死了不少人了——嗨,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过去三年防疫工作都做了什么,人性使然,好是记不住的,只记得住自己认为的不好。



//@捷尔任斯基-:目前乐观的看,心肌酶不算异常,肺部CT看没啥问题,但是心率依旧偏高,然后为何会有这种长期症状,门诊和临床暂时给不出明确的结果,就是注意修养,可以对症止咳。。。心率的话,保持监测。 //@Frost的新婚娇妻:我比较关心最后看病的结果是啥?因为我跟您的症状一模一样
@捷尔任斯基-
新冠防疫大胜利之后的急诊半日游

起因是我从中招至今,时逾整月,依旧间歇的剧烈咳嗽,伴有鼻塞,无力,气喘吁吁的症状。本来想着咳嗽就咳嗽吧,结果近日偶尔会有心动过速的情况。最近心肌炎啊,白肺啊的说法甚嚣尘上,所以想着去确认一番。

先看门诊,呼吸科三甲门诊普遍预约到了元旦之后,所以想要当天去了能拍CT确认下肺部情况就得急诊,但是帝都的许多医生朋友都说,自己家的医院急诊都爆了,就算你来,除非极其危重,不然不一定当天能给你做相关的检查。

最终问了一大圈,去了东城区某三甲。计划着让医生看看,来一个胸CT+心电图,从善如流的接受医生朋友的意见,再加一个24小时心电图Holter。

其实这里有一个伏笔,我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还把昨夜心率很高的照片发了过去。在急诊支援过的医生朋友不是很紧张,说注意防护,在急诊的目前大部分病人,不是等死,就是在抢救,还有一些送来就死了。根本没有对我异常的指标发表什么看法。。。

我怀着对自己身体的担忧到了医院,7点50抵达附近,8点40才进入医院门口。

何也,首先就是堵车,把医院急诊门诊前的路差不多堵死了,全靠医院的保安和交通协管维护,大量的中老年患者被搀扶着从车上下来,再从后备箱取出轮椅,这么送入医院。然后多辆120闪烁着灯光,在这些车流后面堵着。

然后就是根本没地方停车,我绕了医院三圈,每一圈都更大,绕的路更远,希望找到一个停车位……但是太难了,许多病患家属根本无视一些禁停,找个马路牙子就上去了,赶紧把车里的病人和轮椅卸下来。

等我进了急诊楼一楼大厅,被眼前的画面有点震撼到了。

整个急诊大厅,全部是加床,围的水泄不通,甚至回字形的急诊大厅,左侧完全堵死了。

加床上大部分都是高龄患者,扫一眼从50+到90+,大部分都是监护仪+氧气瓶的配置,家属们面色焦急或者面色平静的在一旁。剧烈的咳嗽声此起彼伏,会让人觉得厌烦的吵闹。但这种咳嗽声大多数是家属们发出的,平床上的老年患者们,几乎都一动不动。

监护仪滴滴作响,下面贴着白纸,上面写着「抢 - 某某某 -86岁」。抢是抢救室的抢,我猜。

寸步难行的挂号缴费开单,在急诊分诊台做了一个血压和心率的检测,高压竟然飙到160+,心率飙到120+,护士原本看我年轻,不想收我,让我滚蛋,结果看到这俩指标,赶紧让我麻溜的去找医生。

等我等了一小时左右见到接诊医生的时候,诊室里还有一家三口,老人和两个儿子,老人在一旁吸氧,艰难的喘息。

我站在旁边听着,急诊的大夫向老人的两个儿子答复:“急诊没办法把你收入院,如果要住院需要呼吸内科来收人。现在病床都满了,每天最多放一两张床,你找关系也很难找。要么继续在急诊等,或许会由外科来收走,但是现在没有特效药,病人现在的肺部CT就是过去我们说的新冠肺炎的普通型甚至重型,如果要住院治疗,也就是阿兹夫定和吸氧,住院的唯一意义是,如果转入危重,可以插管和激素治疗。”

还有一种方式,是医疗联合体的二级医院转院,老人的两个儿子面露犹豫和珍重,但是急诊医生问过转院医院,对方回复,不一定能接收,因为同样没病床。

在我离开后,老人和两个儿子还在病房里等待。

我在急诊,做了一个床旁心电图,这个时候心率和心电图指征相对正常,于是医生开了CT和心肌酶检测。

等到将近11点,才做好了CT和抽血,在急诊CT排队的时候,一位带着医师帽的医生拿着缴费单也到了窗口,里面的小大夫有些犹豫的问:“老师你自己做?”。这位本院的医生咳嗽了一会,点了点头。

我每次在缴费窗口、急诊诊室、CT、抽血和打报告的地方穿行,基本上要走过所有的走廊,因为另外一侧堵住了。所有的走廊都放满了加床,两侧都是。监护仪器滴滴作响,有些出现了红字和更明显的警告声响,就马上有医护拿着器械设备围上来。有几个监护仪上有一个指标SpO2在88~92来回波动,数字在红绿间交错,后来我问群友,得知这个就是血氧饱和度。回字形中央是急诊科的抢救室,走廊的门一打开,露出抢救室的景象,里面的警报声彷佛比外面更响亮的涌了出来。

整个急诊科的中央就是抢救室,而里面已经塞满了人,需要监护的中老年病患加床围着抢救室的走廊也形成了一个回字形。而还有更多的轮椅在急诊科的入口大厅排队,这是指征符合急诊收治的病患,但是现在没有更多的床位,需要等待目前抢救病床上的病人脱离危险——或者另外一种方式空出病床。

而在急诊科分诊台挂号处,也有许多轮椅在排队,护士声嘶力竭的一遍一遍重复:现在就诊排队3小时以上才能接诊!现在就诊排队3小时以上才能接诊!

而在急诊科门廊外,朝外望去,车流依旧在拥堵,病患、轮椅彷佛源源不断,甚至还看到了河北牌照的120。许多轮椅在室外寒风凛冽的排着队,家属们焦急的反馈着无法就诊的情况,而此时此刻,并非只有这家医院有这样的局面,因此讨论的结果是把「咱爸」或者「咱妈」先推到那边背风的地方等着。

CT的结果出来,初步看没有肺炎的症状。而我给医生的主诉是两段发烧,专家说病程差不多七天痊愈,而我都快一个月了,还咳嗽,这样是不是有问题。医生无奈的苦笑:“唉……专家说的差不多七天的痊愈……那个……这个……一般咳嗽的话,还要两三个月。”

心肌酶的结果预计要四小时,现在的检验室也爆单了,于是我先离开医院。毕竟急诊室的景象有些影响我的心态,而且还担心重复感染……

来这家三甲医院的大路,是一条单行线,我离开时逆着车流走,这里比医院门口那条街还要拥挤,无数车从各个路口汇入这条单行线,然后堵着,等着。隔几辆车,有一辆120夹在其中堵着,也不鸣笛,就沉默的闪着蓝光。

我沿着离开医院的方向走,还有零星的,把患者用被子和毛巾裹的严严实实的轮椅,被岁数也不小的,带着口罩的中年人推着向医院前进。和几乎不动的车流比起来,虽然轮椅颠簸也更冷,但或许会更早抵达医院。

我的车停在1.9公里之外,我顶着寒风走回了车里,打开了暖气,此刻对什么心肌炎和肺炎的担忧减轻了许多,毕竟见过了急诊室「等死、正在死」的状态,的确会让你的心态更坚强一点。

打开手机,刷了刷论坛、群和社交媒体,这玩意儿不再是甲级管控,入境检疫取消,大家狂喜乱舞,出境机票起飞,旅行目的地搜索指数暴涨,新闻稿和某些大V博文里闪烁着「人民、防重症、降死亡、健康、决心、胜利、正确、历史公正评价」。

我搓了搓手,在外面寒风吹冷的皮肤还是很僵硬,室外停了一上午的车里,宛如冰窖。



@财经新媒体

2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多地倡导留下过年#:最高奖3000】据悉,为鼓励和倡导省外员工春节期间留杭稳岗,助力企业复工达产,杭州将向每名春节期间留杭的省外员工(在杭缴纳社保的非浙江户籍员工)发放600元消费券。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吴洁静表示,春节期间坚持生产的杭州市规上企业且符合条件的,按坚守岗位的外省籍参保员工每人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

倡导外来务工人员“留下过年”的不止杭州一地:12月12日,义乌出台“留义过年”十条举措,在义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金华籍在义人员,可申领500元/人的数字人民币红包;12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本市相关行业和企业稳岗留工有序运行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鼓励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留沪过年,支持外来务工人员节后加快返岗复工;12月26日,福建泉州也出台措施,支持企业稳岗留工促生产,节前留泉职工,最高奖励3000元。



@王大包是个小医生
最近产科实在是太难了,孕妇是,护士是,医生也是。[感冒]
别的科室可以停一停收病人,但产科不行,怀孕都怀上了,总要生的吧?
而且这段时间孕妇发烧来住院的尤其多,胎心监护一做一个不好。[感冒]
是,孕妇可以吃退热药来退热,对乙酰氨基酚也是安全的。
但你们最近应该也发现了,药物并不是对每个病人都起效的,也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及时生效的。[感冒]
就算孕妇能扛得住不舒服,能扛得住发热,但胎儿扛不住太久啊。
烧着烧着,宝宝胎心就不好了,没办法,剖了,手术进去,羊水是烫的,就像在很热的水里泡澡一样。
后来孩子出来送NICU了
最近这种事情在医院肯定很多,很多
运气好的妈妈足月了,没足月的呢…有的甚至28周,24周的呢…怎么办…
退热效果好的不能用有危险。
早产也有风险
现在病人床号挂到五十几床,只有十个阴的病人。
阴着阴着,第二天也羊了。
又开始阴间往阳间送…
护士本来就羊了也在上班,晚上夜班搬床位就能搬一晚上。
遇到不讲道理的,不安排的孕妇和家属还要和你吵架,投诉。
高烧着抗原阳性,但核酸结果没出就是不肯住阳间,就只能这么搬来搬去。
她累我们护士也累。
医生也是,我们医生轮班的20个就剩五个没羊了。
病人越来越多,医生越来越少
和我搭手术的上级前天羊一个,昨天羊一个,今天我也羊了。
不过我症状还挺轻,撑过明天夜班问题应该不大。
最近我还兼职发热门诊,碰到一个孕妇羊了,体温尚且正常,开了20km想备点药。
本来我以为我的心比杀猪刀还硬
最后还是叹了口气,和急诊药房打了个电话,再求了五颗药。
“多了没有啊。”
“谢谢医生,谢谢医生。”
哎,都不容易啊。



@哈勃观察员

35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不少专家之前分析,本轮疫情高峰将在1月上旬到来,
但从周围人们的情况看高峰应该上周已过了,尽管没有数据,
大批“阳康”已纷纷出门复工复产了,起码在广州的感受是如此,
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运,大多数人应该都是阳过的了。



@港真DE

2小时前
来自 超话
香港医卫局局长卢宠茂表示,复必泰二价疫苗及儿童配方疫苗因需求旺盛,优先免费予香港居民接种,非香港居民要最少逗留30日才可获免费接种,短期来港不获免费接种,可前往私家诊所自费接种。



@Alain王勤伯
#新冠肺炎为何更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020年关注过海外疫情的人,应该都记得这张经典照片
由于当地火葬场无力处理遗体,意大利派出军车从疫情重灾区贝尔加莫把遗体运去疫情不太严重的邻近县市火化
2020年意大利伦巴第大区尤其是贝尔加莫周边的严重疫情,对这个国家刺激非常大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意大利的防疫工作总体推进不错,直到今年冬天仍然可以看到很多老人自觉戴口罩
像我所在的托斯卡纳地区,从头到尾没有经历过伦巴第那样惨痛的情形。
贝尔加莫疫情被意大利医学专家称为“生物核弹”,这个核弹到底是谁扔的?意大利人认为原因在于一场欧冠比赛。
当时贝尔加莫球队亚特兰大历史性地进入了欧冠16强,在圣西罗出战西甲巴伦西亚
于是,男女老少近8万人从贝尔加莫省大大小小各个山谷里的镇子一起汇聚在圣西罗
这是新冠疫情历史上最可怕的一次聚集传播事件,如果当时采取限制入场人数的办法,贝尔加莫的疫情可能会减轻一些些。
历史上由于贝尔加莫地区镇子星罗棋布,一些镇子之间还有山谷的地理阻隔,发生疫情往往是渐次传递的传播
但是这场欧冠比赛以后不久,整个贝尔加莫省几乎所有镇子同时爆发疫情。意大利专家分析认为,这种同时性只可能是一次大型聚集事件造成的,而能够让贝尔加莫省所有地方都派出代表聚集在一起的大型活动,只有那场欧冠比赛。
当时的亚特兰大球星伊利契奇是从疫情里幸存的人,他感染了新冠,康复了。但是之后他陷入可怕的抑郁,因为当地的惨状让他想起自己的家庭悲剧(伊利契奇出生在波斯尼亚,他的父亲被塞族军队杀害)。
OK,现在我们都知道足球的狂热引爆了贝尔加莫的“生物核弹”,可是还是有很多人提出疑问:
为什么在意大利经济最发达、医疗条件最好的伦巴第地区,疫情造成那么多的死亡?
于是另一个问题浮出了水面,就是意大利虽然是欧洲著名的长寿国,但是意大利老人的健康状态并不好,意大利人的“健康年龄”甚至低于其他一些平均寿命不如意大利的欧洲国家。
也就是说,意大利人虽然长寿,但大多数老人都是基础疾病缠身,靠国家医保系统护着。本周意大利为前外交部长弗拉蒂尼举行了国葬,他是患癌多年以后去世的,实际上意大利政界里面好些著名人物(现在的议员)都和弗拉蒂尼一样是癌症患者坚持工作。
同时,伦巴第地区虽然经济发达,医疗条件好,但也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甚至是欧洲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使得很多人的肺部其实很脆弱。
这场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些意大利人的观念,之前这一部分人认为,长寿就是靠医疗条件,住在大城市就是长寿的保证,空气污染没关系,但是新冠这种特殊的流行病把每个人的健康状态都扒光了亮出底牌,原来那种无所谓空气污染的观点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强大。



//@冯潇:饮食习惯的改变还有好长的路要走,以前是吃不起蛋白质,现在好不容易吃得起了居然还有人抗拒蛋白质,不光自己抗拒,别人还特么不能吃[摊手]//@大洒酱油:中国人好像跟肉蛋奶有仇。就粥这种廉价碳水是万能的。
@星娱小马甲
潘粤明发文说他父母同时发烧了,他为老人熬了鸡汤,做了西红柿炒鸡蛋,老人吃了一大碗拌饭。

明明是一片孝心,评论区却沸腾了,网友纷纷质疑潘粤明没常识,让老人发烧期间喝鸡汤吃鸡蛋无疑是雪上加霜,会加重老人的病情。

发烧期间到底能不能喝鸡汤?鸡汤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等,喝鸡汤能够补充营养,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潘粤明为父母熬鸡汤没问题,老人年纪大了,如果生病期间每天只吃点白粥青菜之类的清淡食物,身体很容易垮掉。



@理记

24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4 Pro Max
这是一家大型公立三甲医院的急诊科。目前每天急诊量700人次,处于攀升阶段。急诊重症监护室B区是风险最高的区域,这里的老人大多状况比较危急,只能等待A区(呼吸机插管区域)有撤下来的。急诊的十几台呼吸机全满了,一天甚至几天也撤不下来一台。走廊里的则是等待B区的老人有能撤下来的,好能上监护仪和氧气瓶。大多数情况撤下来都不是因为出院。



冬亚

5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无意引起争执,纯属个人好奇# 半个月前,具体准备了什么? //@王朝的废墟:多有准备???
@新京报我们视频
【国家卫健委:“乙类乙管”打的是有准备之仗 绝不是被动的放开】12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从传染病的特征、健康影响、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出发,将一种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需要具备相关条件。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而我们密切跟踪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变化,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和药物供给,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都为我们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编辑:范文薇 运营:张高歌)



引用:
原帖由 yingyinc 于 2022-12-26 15:52 发表
@利维坦bot二号机
【投稿8037】
bot好,我是相关的药企的人员,还是研发部门的,想分享一下说一下我了解的情况
我们药企其实不算什么大的药企,研发部门加上专门的QA和设备部门也只有一百人不到
我也刚来一年多,但是我们公司 ...
钱花了,屁结果没有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3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2
【海关总署:自2023年1月8日起 取消入境人员全员核酸检测,需申报入境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
海关总署发布公告,一、自2023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人员全员核酸检测,所有入境人员均需向海关申报入境前48小时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海关对健康申报正常且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入境人员,放行进入社会面;对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入境人员,根据排查情况实施分类处置。二、相关省(自治区)按程序分类推动边境口岸有序稳妥恢复开通货、客运。三、自2023年1月8日起,取消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和非冷链物品口岸环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监测检测等措施。



@雷斯林Raist

3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4 Pro Max
已编辑
医院Paxlovid紧缺的话,就不应该在互联网平台售卖。
按照之前某些平台那样的售卖法,只要网上问诊说自己阳性了就能开paxlovid,那买到药的绝对不是需要用药的老人,而是药贩子、黄牛以及有囤积癖且完全不在乎钱的人。
在买一盒药转手就能赚几千元的情况下,真正需要用药的高危患者是肯定抢不过黄牛的。 ​​​



李承鹏(真正的大眼哥)
@dayangelcp
·
1小时
脸皮得厚到什么程度才能说出“中国防疫贵在实事求是”。潘金莲可不可以说她贵在坚守贞洁。对不起了潘姑娘,您还是有苦衷的。
宣传口的语文得烂到什么地步才写的出“中国人民防疫是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你特么是绑架国民找病毒碰瓷吗。
是的,绑架我们跟病毒碰瓷。



对开放后的本波新冠病毒感染病做回顾分析plus小建议
原创 缪晓辉 缪晓辉论健 2022-12-28 17:35 发表于上海
https://mp.weixin.qq.com/s/Beur5-JVIexx0GxtFZV3Zw


我同样经历了3+7天的煎熬,高热、头痛、剧烈咳嗽、彻夜不眠,最终还出现了肺炎,今天才有了底气。期间拿自己做实验,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给了我教训。

开放后的这3周内,我接受咨询超过千人次了,帮过很多人,救过一些人于危难。有时都不敢看手机,即使热浪翻腾,也要连续6个小时回复上百例咨询。少数可怜的人还不能饶过我,如同某些疯狂的人不肯饶过张文宏。说实在的,懒得与个别人计较。

复盘

1.来势凶猛,防无可防。我岳母第一个被证实感染。我抖出全身专业解数,严密防范,但3天后仍然破防,举家沦陷,一家7/8感染;93岁老母亲病情最轻;老岳父果然是“泰山”,稳得很!家庭里一旦有一人阳性了,满屋子皆病毒气溶胶,此时已经完全没有可能阻拦这个病毒的疯狂传播。

2.主要攻击对象。本次流行的最初阶段主要攻击对象是青壮年,老年人相对少见。这可能与年轻人活动范围大、老年人不太出门有关。后来变了。

3.主要症状。三天高热,伴剧烈咳嗽、头痛、咽喉剧痛,还有其他,极少有例外。症状最严重的往往是自以为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壮年。这系感染病毒后的炎症因子风暴所致,是免疫力过强的表现,绝非“我强壮我能幸免”,“我的免疫力我做主”。你,做不了主!你,不能幸免!

4.高热超过5天有问题。是凡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病者,如果发热超过5天,半数会有轻重不等的肺炎。此前两周收治入院的病人,大多数有典型的新冠肺炎的表现。

5.营养不良、严重脱水。是果也是因,疾病导致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加重疾病。没有食欲,不吃不喝,我健壮,我“任性”。可知熊熊烈火,长时间烧烤,严重消耗水、电解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糊涂!

6.热退病未愈。三天后体温正常,咽炎、喉炎、鼻炎、鼻窦炎来了。那么高的体温,连续烘烤,原本脆弱的口咽、鼻咽和喉部的脆弱黏膜,在熬过三天之后,局部抵抗力极大削弱。于是合并细菌感染在所难免。脓鼻涕(如我)和脓痰都会出现。或许还合并细菌性肺炎了。

7.有点“怪异”。不少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60~70岁年龄段老人,“杨过”后病程短,体温不是很高,恢复得快。这限于我咨询过的患者,不具备普遍意义。手机对话都保留着呢!我做解释,是为了防小人。

8.年过七旬,有各种慢性疾病,情况不同。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者(比如COPD)和各种心血管和代谢疾病者,往往会在消停后再起波澜,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很多见。因此,这些老人,一旦发热超过5天,或者5天后又发热了,必须看医生。

9.三天后就工作,“死灰复燃”。案例很多,我是典型代表。请引以为戒。地球离开你几天不会转得慢一些或更快一些。

10.先后或混合感染。普通感冒、扁桃腺炎、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或重叠,或先后,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烦人的是先流感后新冠,或反之。所以,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都是要测的,要明确诊断。

11.再感染的病例可能会很少。我曾撰文建议知情人写论文,题目都给拟好了:“上海市在新冠疫情静态管理期间63万新冠病毒感染者再发感染的情况分析”,迄今还没见到论文或官方数据。上周,我做了个小小的调研(感谢支持我的大小伙伴们),发现32例进入方舱医院的感染者,本次仅三人阳性了,而且仅仅阳性,症状都没有。此为局部数据,证据级别不高。继续坐等官方数据。

四点个人看法

1对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作用极度存疑。理由:

(1)欧美人早先不都接种的mRNA疫苗吗?它防住了几人?我国三针疫苗覆盖率多少?至少上海远远超过90%了,与本次接近或超过80%的感染率相比,保护率在不断接近0啊!不是说好的,疫苗保护率达不到50%就不能获批上市吗?

(2)所谓异种疫苗交叉接种,临床数据在哪儿啊?若真有临床数据,请问:如同理由“(1)”,都有哪些人获益了?那些呼吁花样奇多的疫苗接种招数者,请提供翔实数据,尤其是大样本数据。别凭想象啊!也别染急乱投苗啊!

(3)全世界是否有各种技术路线制备的奥密克戎病毒株疫苗被紧急授权使用或上市?恕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如果没有,你们还接种原始病毒株制备的各种疫苗,经典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不哭泣啊?

(4)就算有效吧,都兵临城下了,城池都破溃了,这时候才砌墙、固门?疫苗从接种到产生IgM抗体,通常要1~2周时间。经典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不掉泪啊?

(5)人家都烧烤3天,然后康复一周了,你还对ta说:过XX时间去接种疫苗。动点脑子行吗?活生生的病毒进入人体,而且是绝对特异的病毒,其诱导的全面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比那疫苗的保护作用强多少倍?何况还让家人家接种“古老”的疫苗。经典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不伤心啊?

我不关心写手甚至大专家大学者们怎么说(这三年我见多了),但忽悠本老有点难。老年传染病科医生,40年医龄,曾在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做过整整6年的基础实验,经常通宵达旦。当年,Immunology和J Immunology几乎每期必读。

2.抗病毒药物?炒过头了吧?7岁以上年纪的同胞们,请回顾一下三年的全球抗疫历程,你记得的和可以列举的预防或治疗新冠病毒病的药物几何?现在很多人想囤所谓特效抗病毒药物,这现象正常吗?你都要用那药了,还能安心待在家里?

3.关于本次流行的病毒株。应该还是奥密克戎病毒株,但大概不是今年1~6月份大流行的那毒株,估计变异比较大;也不太可能是Delta及其以前的毒株。但我没有病毒全基因序列分析资料,仅凭对本次爆发疫情和大量病案的发病情况做个人判断,有待专门研究病毒的科学家给出答案。因为不同,所以不同,不要用现在的不同,去指责以往的临床研究结果。认识新的事物需要过程,需要时间。也因此也需要理性。

3.请以最佛的善良、最仁的诚意对待医务人员。“一个病区只有一个护士,还摇摇晃晃的”,这是5天前我的学生科主任告诉我的。这不是一个科室或一家医院,而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在可以缓一缓了?没有!的确,医务人员率先经历了一波感染,80%“杨康”了,本周末基本可以重返岗位了。可是:第一,他们的身体都没有完全康复,超强度的工作,会伤害他们;第二,未来诊治的病人几乎都是重症。患方看到的是一床难求,而医务人员则一凳难坐!处置一个危重病人,要比处置我这样还在电脑前写作的“故病”(所幸没有“病故”)病人要付出数百倍的工作量。在这危难的时候,医务人员义不容辞,养兵千日,用兵万天。但是:

(1)得有坚强的后盾啊!我们不都习惯所谓“倾斜”吗?怎么个向医务人员倾斜法?“有关部门”要拿出举措来。这不就是飞机上戴面罩的原理吗?

(2)非医务人员要理解啊!对着医院和医生发牢骚,心情可以理解,也只能理解。但将心比心哦!

近期就医建议

群体免疫没有达到100%,新发病例还会有。请记住几点:

1.急性期:

(1)高热了,一定要每天三杯奶(含酸奶)、三个不带黄的鸡蛋、两个橙子。我就这么吃到了今天。清楚地记得10天前吞进两个茶叶蛋时的痛楚情景。营养不良会丧命,蛋白质可以救命。

(2)大量且适量喝水,包括含盐的水,咸菜萝卜干吃起来。吃不下?喝不下?你没有喝过苦汤吗?就当苦汤喝和吃。

(3)不要熬到39℃度才吃解热镇痛药,高热不仅极度消耗蛋白质,还伤害器官,心脑尤其脆弱。心脑出了问题一定是大问题。

2.恢复期:

(1)不要小觑咳嗽,咳嗽不仅仅影响休息、不仅仅难受,还会大量喷出呼吸道的蛋白,还会喷出大量水分。

(2)高热三天后,脓鼻涕、咳黄痰,要服用抗菌药物了,主要针对革兰阳性菌。具体用药恕我不介绍,过期抗菌药不可吃。总之,这时使用抗菌药物不算滥用,但还是要医生指导。

(3)再发热了,还呼吸困难了,氧饱和度低了,赶紧去医院。胸部CT检查,血液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和电解质检查等,医生都会给开单的。

3.如前所述:最困难的时候到了。一波“筛选”(个别地区不同)之后的一大批高风险人群正面临极大的考验,考验这些人群、考验家人、考验医疗机构、考验医疗体系、考验社会。大话,我说不好,但我懂理。这文章不是写给医务人员的,是写给家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岳父母、公公婆婆的“年轻人”读的。你过关了,接下来要小心翼翼地关注老人。我很难说得很具体,强调一点:做了该做的处理之后,老人病情不改善,绝对不能撑着,必须送医院,再难也要送医院。水银柱体温计、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必备!

严峻的状况终会过去,挺住!

现在要善于与这该死的病毒共存,要学会共存,不是被动共存。共存更不是躺平,真正的医务人员从未说过“躺平”二字。

我生病时躺平过,仅此而已。

写作这当儿,回复了20多例咨询。有点累了。



@烧伤超人阿宝
这两天一直昏昏沉沉没有精神,各种问候留言没怎么回,让大家担心了,再次给大家报个平安。

目前治疗基本顺利。诊断方面,结合比较典型的影像学改变和血液检查指标,几位专家意见非常一致,就是病毒性肺炎,而且病变范围比较大。

因为没有细菌感染征象,入院后至今未使用任何抗生素。

治疗以激素、吸氧、俯卧位通气、雾化、止咳、平喘、卧床休息为主,同时纠正因为长期未正常进食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主要是低钾。

具体用药方案就不细写了,免得网上大聪明对医生指手画脚。反正我对我的医生百分百信任。

入院后情况在逐渐好转,但昨天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依然有明显炎症,还要继续治疗一段时间。

整体感觉比住院前好了很多,至少那没日没夜的咳嗽憋喘明显减轻了。胃口也有些了,能勉强吃点东西了。现在就是每天昏昏沉沉没有力气,身体疲乏倦怠,总是想睡觉或闭着眼睛躺着。

自媒体平台上分享患病体验的,病情大都是轻型顶多普通型,大家极少看到病的很重的患者分享患病体验。事实上,当病情到了一定份上,病人大概就没有心情和精气神去分享所谓的体验了。

阿宝现在就是这样的状态,非常倦怠,啥都不想干,只想安心养病好好休息。

有个好消息是和阿宝同房间的两位老大爷也都明显见好了。之前刚入院时候晚上三个人此起彼伏的咳嗽喘息呻吟声已经渐渐没有了,被呼噜声吸氧声和偶尔的咳嗽声取代。

一切,应该都会好的吧。

今天醒的早,码几行字报个平安。

感谢科室和医院领导关心,感谢呼吸科诸位兄弟姐妹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感谢诸位朋友关心。



@冰寒
万没想到,某些方面,我们竟然会像印度那样了(不知大家有没有看到由由二村那个图)。
而且这才是刚开始,而且是在上海。
真的,麻了。
另外,进展速度非常快,农村的高峰可能比之前预期的来得要早一些。刚问了老家(典型的偏远的西部的乡村地区)集镇的情况,基本上也是应染尽染了。
这个冬天,太残酷了!



@阿司匹林42195米
这场「心肌炎」的全民恐慌,没想到我也有责任!

十秒钟总结:
1,大家担心的心肌炎,其实发病率很低。
2,阳康后何时恢复运动,各人自己决定即可。

记得最近第一次看到“心肌炎”被提及,是微博让我们写写#心肌炎更容易盯上年轻人#,我就请心脏医生写一下,熊医生花了不少时间立刻写了一篇。

正当我对自己的及时努力表示满意时,一位读者的留言给我当头一棒,他说,“相信很多人最终得到的结论就停留在新冠会引发心肌炎这样一个不完整不准确的结论上,微博上就是这样,很多人在转述结论时忽略前提概率剂量等关键信息,只想着用简短吸睛的文字描述一个严谨的结论,最终反而不准确的信息满天飞,白瞎了一篇科普。”

他说得太精辟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新冠引起的心肌炎是否可怕?

2020年2月1日到2021年4月30日,美国每1,000例因新冠住院的患者中有2.4例确诊或高度疑似为心肌炎,也就是不到千分之三(图一)。

那我们比较一下,同时期住院患者的死亡率是多少呢?根据美国CDC的统计(图二),这段时间每100个住院患者中有9.9-16.1人会死亡,也就是死亡率高于百分之十。注意那时是疫情上半场,死亡率很高,奥密克戎时代死亡率则低多了。

两者一比,就会发现从住院患者来看,得了新冠后拜拜的可能性大约是得心肌炎的50倍。尽管死亡人群和心肌炎的高发人群年龄不一样,但是这个比例还是有参考价值。

看来新冠导致的心肌炎很少,我们不必紧张。

另外,国外很关注心肌炎的问题,其实是有地缘特色的,因为mRNA疫苗会在一小部分人群、尤其年轻人当中导致短暂轻微的心肌炎。但中国疫苗没有这个问题,因此无须担心。

这个热点词 #心肌炎更容易盯上年轻人# 本意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但在疫情海啸中,本身其实容易引起误解,以为心肌炎是常见现象。现在很多年轻人慌得去看心脏科,可能进一步造成了医疗挤兑。没想到我也参与了制造恐慌,我觉得内疚。现在热搜里还有 #感染新冠两周后心肌会有反应#   #心肌炎的6个危险信号# ,可能主要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吓唬大众了。

既然新冠导致的心肌炎其实很少,那下面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阳康后多久可以恢复运动?

这里要强调“恢复”二字,是因为每个人平时活动的强度不一样。跑5公里对张三是“剧烈运动”,对李四可能是“放松跑”,所以评估运动强度一定要因人而异,而不是含糊地说“剧烈运动”。

现在分析一下中文网上常见的几种恢复推荐。这里要强调一下,新冠时代信息过载,大家大多是业余时间科普,因此经常没有时间仔细读每一篇论文,可以理解。

图三:这个表格把康复分为5个阶段。推荐至少10天完全休息,然后从每天活动15分钟开始。看上去很科学、很直观对吗?

但,这是一个医生把对运动员的推荐做成了表格。

图四:美国心脏协会出了一个专家指南,专门讨论了和疫情有关的心脏问题,并且给出了何时可以安全活动的推荐。指南提到:如果是无症状阳性,3天内不要运动。

但是这个指南的标题里有个关键词:PLAY。play在这里指玩运动,这是专门给运动员的指南,不是给你我普通人的。

图五:临床医学网站UpToDate 也有个类似的恢复运动线路图,那也是写给运动员的和重体力劳动者的。我掂量了一下自己,我不属于这些人,您呢?

国外有对运动员的恢复推荐,除了对竞技运动员更为谨慎,很大原因是这批年轻人是接种疫苗后心肌炎的高发人群。

图六:公号“NEJM前沿”发了十月份新英格兰医学周刊上一篇对心肌炎的综述。(我才注意到在新英格兰医学周刊的网站上可以直接看到论文的中文版,对中国医生真是太友好了。)

但是那篇综述并没有谈到阳康运动问题,估计是公号编辑自己建议“至少7天后再恢复运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

宣传这四种恢复方法其实给大众一个信息,以为新冠感染后与众不同,怪不得“新冠后要坐月子”的说法都流行起来了。

那对普通人,权威专业组织比如世卫组织和 CDC 有没有给出何时恢复运动的指南呢?

没有。

那为什么没有呢?

可能是因为新冠虽然是新的冠状病毒疾病,但它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恢复有很多类似之处,专业组织认为并不需要特殊化。

阳康了之后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就可以了,自己觉得可以跑步打拳那就去吧,自己想多养几天也成,各人根据自己的感觉,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请朋友们搜一下我的微博,好多问题都写过了。也请知道答案的朋友在评论里帮助回答问题,谢谢。)#我的防护手册#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