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67)



@作家叶倾城
躲无可躲。

听了两个“躲出去”的故事。

一位中年女士,阳了,赶紧先把与她同住的八十母亲送到哥哥家。
哥哥全家一看,闻风丧胆,连夜搬住酒店。
老太太一个人在儿子家弄饭、照顾自己。
四天后,女士还阳着,但体感接近正常。
老太太挺好。
住酒店的哥哥一家三口全阳了。

另一位,也是中年女士,阳了,自己就找了不知道哪里躲了起来。
父母是与她合住的,都八十多快九十了,之前母亲患病住院,已经在医院阳了。
父亲联系儿子。
儿子表示要接老人家过来。
儿媳妇不同意,说:一旦全阳,万一老太太需要签字什么的,谁去?
于是儿子劝父亲先一个人住着,自己给送饭。
这儿子还挺孝顺,买了花菜、西红柿和肉,分别炒了西红柿鸡蛋和花菜烧肉。怕老先生用不好电饭煲,自己在家把饭煮了,打包两个菜,开车给送过去。

因为我快好了,脑子比较正常了。
所以我想到的寓意是:
多生小孩还是挺好的。
一个病了,另一个说不定能照顾。
如果照顾不了,至少房子比较多,而且相对分散,还能有个腾挪闪躲的空间。

不然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突然病了。
既不能照顾老人小孩;
又无法把老人小孩转托出去;
三,自己不能出门隔离;
四,也没地方让老人小孩出门隔离……
麻烦。



@胡锡进
老胡退烧了,今天早上量,是37度1。前后烧了3夜,昨天下午峰值烧到39度,但昨天夜里就开始转轻了。现在的主要症状是咳嗽,但整体好受多了。
我的情况大约属于平均值,有些10天前染上已经转阴的人回到了工作岗位。处在感染峰值的北京已经看到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

有的有基础病的人感染新冠后病情加重没能挺过去,真是为他们难过。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决不能说他们付出的生命代价是合理的。也不能说,因为有人死亡,这个国家打破新冠的束缚就是错的。事实是,我们国家这几年践行了最彻底的人道主义,现在我们找到了一个突围代价最小的时间窗口。

我们总要往前走,服务业需要不被打断地工作,孩子们需要正常地上学,各地之间的人们需要不受阻碍地旅行,无数人需要有工作有钱赚。跟着国家和无数同伴一起往前走,老胡病一场,但心里亮堂得很。



@Fenng
华西医院学生带病上岗猝死。

河南政府宣布从现在起至明年 3 月底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取消节假日。

微博网友讨论这两件事的时候,总是大谈劳动法如何如何……问题是医疗系统这事儿劳动法不一定管得到啊。对于教师群体也是类似。 ​​​



https://mp.weixin.qq.com/s/2oW52Z3FIGvS9PZLCi0sWg

“放开”之后:遭受“第一波冲击”的医院怎么样了?
原创 魏倩 三联生活周刊 2022-12-17 12:30 发表于北京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2022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新十条”,指导各地调整和优化就医流程,因时因势统筹医疗服务与疫情防控工作。
政策骤然“放开”,一周之内,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医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医疗资源紧张,面对新冠阳性患者的大量涌入和迅速蔓延的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如何应对?这次的重症患者又跟2020年又有何不同?



记者|魏倩
编辑|王海燕

发热门诊

罗威是在12月8日发现情况不对的。她是成都市某三甲医院的一名急诊科医生,12月3日开始,她被派往医院的另一个院区,支援发热门诊值班。医院的发热门诊采取“闭环管理”,医护人员一旦进入管控区域,就要在这里待14-21天。罗威2019年入职,在急诊科还算是年轻医生,因为分院区人手不足,自2020年疫情起,她已经被这样抽调值班过至少10次。
发热门诊工作并不轻松。每次入科前,这些来自急诊科、检验科、采血室等不同科室的医生们都要统一接受医院感染科同事的“二级防护”培训,即全程穿戴防护服、护目镜,遵守清洁区、缓冲区的清洁工作流程,2022年9月到10月间成都疫情管控吃紧,罗威和同事们曾迎来一段紧张期,发热患者到医院后先统一做核酸,在“防控区”隔离,如果核酸出现异常,再统一收治到市内定点医院。
但“防控区”内患者经常出现高热晕厥、肺部炎症和其他危急症状,这种时候,罗威和同事们就必须分组进入隔离区做紧急处理,待完成排痰、插管等处理,他们还要在隔离区等待核酸快筛,情况正常才被准许离开。最多的时候,罗威两天之内处理过三次高热危象,不得不用上了备在办公室的成人尿不湿。
但12月8日的这波“冲击”和以往不同。前一天国务院“新十条”发布后,晚上院内行政人员曾在群里发过一则通知,请全院职工理解新政策,做好万全准备,但在通知末尾,罗威和同事们发现了一个和以往不同的表述,医院说接下来的入院筛查方式可能会“有所调整”。“没想到,第二天就(从核酸快筛)变成只查抗原,再接下来,其实连抗原都不要了”,罗威说。
1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接下来所有医疗机构都要接诊阳性患者,不得以核酸结果来区分是否接诊。患者应收尽收,医护的每日核酸也陆续取消,全国各大医院迅速迎来了“第一波冲击”。
12月8日,罗威轮早班。7点刚进病区,发热门诊通道已经有七八个患者在门口等待,上一班的同事走前给她留话,“都是开药的”。罗威穿好一次性隔离衣、N95口罩和面屏,打开电脑接诊,患者坐下来直言,“我怕是阳了哟,发烧”,做了简单问诊和检查,罗威开出了那天上午的第一盒安痛定。接下来的7个小时,她没有离开过这间办公室——那天,发热患者是7日的两倍。
“来的大部分都是轻症,有的人已经烧了几天,到处买不到药才来医院。也有的人已经是末期,发热症状不明显,但也跑来想多开点药备着。”到10日,情况越发严峻,发热门诊外的通道已经三三两两间隔着挤满人,医院药房里的药很快见底,“退烧、止咳、抗生素都没了”,罗威只好给轻症患者开单子,让他们去外面买药。因为排队人数太多,患者入院后也不再做核酸快筛,大家心照不宣,除非遇到需要紧急处理的状况,都直接开药,“让他们赶紧离开”。
图片
2022年12月14日,北京,在一家医院的发热门诊,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图|人民视觉)
在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罗威的同行陈梅遭遇的情况也与之类似。2020年疫情初期,这里就是朝阳区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多次参与疫情防控急救,陈梅认为自己和同事已经算是“身经百战”,但12月9日前后,她就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里最累的一次值班。9日那天晚上,医院发热门诊通道里,排队人群超过百米,一直延伸到门前广场,有的患者排了4小时仍无法进入医院。
“人们还是恐慌的居多。主要诉求还是开退烧药,还有来买体温计的。但也有人,甚至有年轻人出现比较严重的反应,比如腹泻、呕吐、惊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做好降温,抗感染和补液,但主要还是对症治疗,实际需要收治入院的占比不高”,陈梅粗略估计,“肯定不到五分之一。”
本刊对陈梅的采访是在11日晚进行的,电话那头,她声音沙哑语气疲惫,20分钟里被科室打来的电话打断了两次,我们约好第二天等她状态好一点再继续聊,但清早她就发来消息:我开始发烧了。
“都倒下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患者入院后的第一道防线,面临的情况也与发热门诊有所不同。武汉六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发久告诉本刊,阳性患者在发热门诊查血、查CT后,如果有肺部感染迹象,或者原本就有慢阻肺等基础疾病,就会被先送到这里进行治疗。
在“新十条”政策以前的12月1日-6日,武汉市执行严格的封控策略,每日通报的新增本土确诊和无症状感染分别在20-30例和300例左右浮动,防控政策转变以后,感染速度较快。李发久说,武汉六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占了上下楼三层,一共100多张床位,这波疫情中很快住满。有时医生一次夜班就要收进将近10位患者。他们80%以上是70-80岁左右的老年人,也有出现肺部炎症表现的年轻人。
入院患者骤增,但科室里的医生却慢慢少了下去。李发久说,到12月12日,科室里30多位医生已经有6位出现发热症状,需要回家休息,有一些低烧的医生还在坚持上班。原计划的排班备班都不现实,李发久只能“兵来将挡”,医生身体不舒服就向科室报备,再机动调配人手。此后,最紧张的时候只剩下三四位医生在科里,管理100多位患者。为了保证住院部和科内ICU正常运转,科室门诊暂停了一段时间。
“我们开始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是不是可以让同事们轮流上班,然后这样可以一波一波的阳,然后一波一波的恢复。”李发久说。“一波一波阳”的策略来自科室2020年应对武汉疫情时的经验。当时病毒毒力强,院内也出现多位医生感染,科室采用“精准弹性排班”,尽可能让医护人员有休息的时间,当“二线班人员不足,就把原来一线班年资相对较高的医生调到二线班,每天参与全院的急会诊和发热门诊的排查”。
但这次,李发久发现,同样的做法变得不现实,“因为这个病毒防不胜防。” 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刚刚熬过两天高烧。李发久说,好在科里感染的医生轻症居多,大部分医生在3-5天后都能正常返岗工作,因此他认为,只要熬过一周时间,科室的紧张状况就会得以缓解。事实上,目前为止,李发久科室里感染过的同事已陆续回到岗位。至于医生阳性上班是否会感染患者,李发久说,“其实周围的人已经都是阳性了。”
医护感染较快,也散发在其他11月已经暴发过一轮疫情的城市。11月中旬,山西省大同市分片分区解除“静默管理”,但在“新十条”公布前的11月29日,全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又达到病例39例、无症状感染者147例,其中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06例,已经开始出现聚集性感染。
图片
2022年12月14日,北京,在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在一家发烧诊所外排队。(图|人民视觉)
12月12日起,我们委托了一位来自山西省大同市某三甲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帮忙统计科内医生和患者的阳性情况。对方告诉本刊,12月11日,急诊出现6-7名阳性患者,到12月12日,科内出现首位阳性患者,因为医护资源不足,无法成立单独的阳性病区,只好“单人单间直接收进来”,到12月16日,科里患者“阳了一半”,三分之一的医生检出阳性,“护士更多”。
虽然面临更复杂的感染情况,但政策调整加上院内防护耗材吃紧,医生们不再穿戴防护服,每天上班发放“两个N95口罩,手套和一次性刷手服”。她向本刊转述院内通知,称“医护阳了要经过专家组评定,觉得你确实无法工作才能休息”,为了不影响家人,她在“新十条”发布得到医院开诊消息后就把孩子送回了父母家。
12月13日,她工作到晚上8点才离开医院。因为发热患者太多,医院决定加开病床,她告诉本刊,这也意味着未来将从各个科室抽调值班,到时这些科里的人手就更不够了。12月16日联系时,她说科室里患者和医护人员状态保持还算不错,大家都“无所谓了”。
事实上,在不到一周的采访中,本刊接触的7位来自不同地区和省份的医生里,因出现发热症状不得已居家的占到了一半。
在一些规模更大,人员充足、应对流行病经验更丰富的医院里,过去三年的“弹性排班”经验则为此次大流行争取了一些主动权。在同样属于这一波快速感染的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张越告诉本刊,从2020年5月起,因为经常出现暴发疫情后医生被隔离的状况,急诊科便每日增加一位备班医生,每个轮值班次的医生增加1-2名,这种安排一直延续到2022年。
张越说,为了保证急诊和发热门诊的运转,很多医院会专门再备一组医务人员,比如从住院人数较少的科室抽调医生参加值班。目前,因为不再要求院内核酸,张越也拿不准究竟科室有多少同事阳性,只能推测“感染肯定不少”,但科室还在维持正常运转。
张越另外提到,实际上以往每年流感季,医院急诊科室也要培训医务人员防范感染,也正因为长期生活在感染高发的氛围里,张越和身边的大部分同事对处理各种类型的感染也有准备,“急诊医生往往是最强调戴帽子口罩的,所以我们对呼吸道传染病也更有应对经验”,他更愿意将当下的危机视为“一次传染快一些的大流感”。
12月14日,一份名为“各省第一波感染高峰时间预测”的图片在网上传播,有大数据研究者根据百度搜索指数推推演,认为全国各地的感染峰值会在不同时间到来。在本刊的采访中,不同地区、省份、县市的医院里接受发热病人的情况的确体现出差异,比如12月8日到16日,北京、武汉、河北、成都的患者阳性率明显比其他区域更高。
这也给其他尚未爆发大流行的地区留下了准备窗口。12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疫情防控直播公开会议中提出,要控制整体感染员工的比例,做到医务人员尽量少阳、尽量晚阳,“把时间段延长,不要聚在同一时间段爆发感染”。
在采访中,来自河北、山西、西安的三家医院的医生告诉本刊,12月7日后,他们所在的医院发热门诊量上涨50%-70%左右,目前还未达到感染峰值,社会面紧张程度低,医院正在实施“积极、主动、错峰、有序感染”策略,具体来说就是推行分批值班,争取“不要让医生一下子都阳了”。
一位来自河北沧州某三甲医院老年病科室的医生杨蓉告诉本刊,“如果能用70%的人应对100%的工作,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科室基本上感染完毕,也就能建立起医护人员的屏障,但这需要医院主动作为,否则一旦爆发集中感染,就会出现医疗挤兑。”她告诉本刊,11月初,当地有一家医院出现院内感染,病毒迅速传染了全院近5000名员工,医院不得已停诊——迫于当时“院感”的通报压力,这个消息只在当地医疗圈中流传。
12月12日接受采访时,杨蓉所在的科室还没有医生感染,老年病科室作为慢性病科室,目前也还没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冲击。她告诉本刊,有疫情以来,科室一直按照当地卫健委的要求采用“红区”“绿区”的防控方式,即患者收治入院后,首先进行核酸检测,再做分诊,阳性患者收进“红区”,阴性收进“绿区”。
这种分区流程改造很快被发现效率过低,“因为从红区出来的医生不可能再花一个半小时做消杀”,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也很难备用两组医护分别为红绿区工作,“更何况还有经济账。一套防护服就按最便宜50块钱,8个医生穿就是400元,而且按照标准的话每人每天还不止用一套。”
杨蓉说,新政策发布后,科室里的这种分区方式仍然没有改变。不过,医院隔离病房已经开始逐渐清空,医生和患者也都心照不宣,她期待医院能尽快转入常规接诊状态,因为“大部分患者经过普通科室的处理都能恢复”。
这次的重症和三年前有何不同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提到,与目前发热门诊中的焦虑气氛不同,入院后的大部分患者都对阳性结果都“坦然接受”。即便原先就患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和基础病的患者,也都认可“对症治疗”的处理方案。
在我们涉及多地的采访中,如果你是一位进入医院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根据症状、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等标准,医生会为你做出不同去路的分诊策略——从最轻的“买药回家”,到最重的“入住ICU”。
因此,也有医生认为,面对新冠大流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一头一尾”的准备——基层医院做好分诊和药物储备,定点医院完成重症患者的救治。同时,不同科室的医生们也普遍发现,本轮疫情的重症患者与2020年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已经大不相同,因为此轮流行的重症率已经低于普通流感,即使发生传统意义上的“院感”也并不可怕。
李发久所在的医院在2020年曾救治过1000余名不同年龄的重症患者。他发现,本轮流行中,尽管新冠治疗的“降温补液、必要的时候抗感染”的大原则没有发生变化,但因为这次大部分重症都出现在有基础疾病患者身上,因此他们这次的治疗策略,更多在配合调整基础药物治疗的方面倾斜。
图片
2022年12月14日,北京,为进一步应对季节性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方便发热患者就医,缓解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压力,西城区广安体育馆简易发热门诊正式启用。(图|人民视觉)
河北沧州的杨蓉所在的医院从2020年起就是当地新冠肺炎危急重症的救治医院,当年1月初就接收了从武汉返沧的首例重症患者。此后,因为对阳性危重患者开放,三年来院内也一直有散发病例,因此在院内消杀和科室转运流程上较有经验。2022年10月-11月河北疫情感染的高峰期,从各地转来的危重症患者占据了院区里整整一层楼,据科室支援值班的医生介绍,这类危重症患者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患有心脏病、肾脏病等基础病的患者,一类是慢病和肿瘤患者,还有一类是新生儿和高龄孕妇。
杨蓉告诉本刊,这些患者的危重症都不是因病毒感染而起,比如基础疾病患者入院的原因主要是测出阳性后,原有的专科治疗被中断,就像肾脏病透析患者,需要和阴性患者区分,进入医院专门搭建的四间移动透析室。但根据杨蓉的了解,即使是这样的患者,也“没有表现出严重的新冠症状”,甚至科室里很多肿瘤患者感染后,在原有疾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表现出的症状也较轻微。
因此,在迎来首波疫情冲击后,杨蓉认为,面对疫情,比起花大力气从头开始购买呼吸机、建设ICU中心,更该在一些老年人比较多的科室——比如老年内科、呼吸内科、肿瘤内科——增加处理危急重症的能力,比如在这些科室增加重症病床,在治疗基础病的同时应对感染,可能是一个更经济的选择,即使没有ECMO,能多准备一个治疗鼾症的家庭呼吸机,也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很大作用。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梅、杨蓉、张越为化名)






排版:田甜/ 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阅读原文
阅读 10万+



@万能的大熊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急救中心获悉,近期,120平台的呼入电话量持续上升,其中不少是咨询类电话。据北京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席组长孙婧介绍,在12月9日向社会发出理性拨打120的呼吁后,这两天120急救电话的日均呼叫量已从上周的31863次,降到现在的日均25000次左右,但仍然是平日日均呼叫量的5倍左右。

@西西弗评论
这也是北京新增感染已经过峰的一个证明吧



@浙外马晓霖
【北京参考】转一条朋友发给我的北京阳时代初步经验和走势判断,供大家参考:
病毒传播速度太快,北京用了8天左右基本达到高峰,比预测高峰时间提前10天左右。没有公共数据支撑,但从大家身边情况看,基本都阳了。目前已开始缓和往下走,已平稳快速渡过最艰难阶段了。总结:
1、根据北京情况,核酸检测点、超市、菜市场是重要交叉感染点。2、北京基本都是轻症,没有所谓的无症状,就是潜伏期多几天。3、最难熬的是第一个24小时,发烧伴随疼痛阶段,对疼痛敏感的人可能会疼哭,最有效的药是布洛芬、对乙酰,其它药基本可以不吃。退烧之后,其他症状与普通感冒无异。3、身边的人没听说谁需要上医院住院的。无须过多担心,大家反馈小孩比大人恢复的快。4、北京没有医疗挤兑,三甲医院实际门诊量比之前大幅下滑,因为大家都在居家康复。尽量别去医院,没有意义,除非个例情况。5、感染后获得抗体,短时间内基本不会二次感染,家里人先后感染不会存在重复感染问题。6、呕吐、拉肚子是症状之一,不会很严重,大部分的是因为药物作用。7、从发烧到转阴需要7-10天,中间没必要抗原检测、核酸监测看是否转阴,第7天左右开始测就可以。8、别纠结哪里传染的,谁传染的。做好防护的目的是尽量晚感染,因为病毒大概率会趋弱。



@浙江日报
【#浙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不再查验核酸#】#浙江倡议非必要不查核酸# 记者从12月17日召开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会议明确:倡导“非必要不做核酸,非必要不查核酸证明”。除养老院、福利院、托育托幼机构、中小学等场所,为方便群众办事,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同时保持现有便民核酸采样点布局不变、规模不变、效率不变,方便确有需要的群众进行核酸检测。http://t.cn/A6KOpRng



@烧伤超人阿宝
河南宣布医务人员取消假期直到明年三月,搞的医疗行业怨声载道。

要我说,在现在这种紧急形势下,取消休假本身并没有问题。

问题是取消了休假又没说给医务人员什么补偿。

如果取消的假期不仅算加班还给每天一千的补贴,如果医院提供免费一日三餐,如果医院组织工会帮忙照顾孩子,那估计谁也不会说啥。

直接上来就白嫖,哪成啊。



@阿司匹林42195米
为什么一下子这么多人都阳了?

最近好多朋友说的一句话是,真没想到新冠病毒会传播得这么快。是的,和其他国家的奥密克戎浪潮相比,中国的这一波来得异常迅猛。那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有这几个因素。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新冠病例已经多地开花,很难控制。

截止12月6日0-24时,全国新增报告感染者数27164例,其中广东4486例、北京3938例、重庆3709例。截至12月5日6时,全国共有高、低风险区共35634个,各省级行政区均有新增病例。

这个情况用疾控中心冯主任的话来说就是到处有“种子”,指已有广泛社区传播,难以遏制了。他还说,第一波疫情冲击到来的速度和所在地区的感染者人数(即种子人数)有很大关系。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小组”发布了放宽疫情防控的“新十条”措施,明确提出不得采取临时封控,减少核酸检测,可以居家隔离。

世卫组织的瑞安博士12月14日也提到:“新冠已在大量传播,防控措施无法阻止疾病的传播,我认为中国从战略上决定防控方法不再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个原因,是大众距离上一针接种的时间太长了。

现在我们知道,阻止病毒从鼻咽部入侵我们的身体,主要靠身体里的中和抗体。现实是新冠疫苗诱导的抗体下降很快,半年之后几乎荡然无存。

这张图是英国打了两针阿斯利康+一针辉瑞的数据,可以看到在25+周(6个多月)时,三针疫苗对有症状感染的保护已经降到几乎为零,而这个三针的保护效果比三针灭活疫苗还强一些。所以广大半年多前甚至去年打了第三针疫苗的朋友,已经几乎没有抗体保护力了,和没打疫苗的人一样容易被感染。当然,疫苗还是有用的,我们得重病的可能性大幅度下降了。

奥密克戎的基本传播系数R0达到了8-9,比R0只有2-3的原始株传起来快多了,所以一扫一大片。

第三个原因,是刚好赶上冬天,大家室内活动更多。

新冠病毒传染最主要是靠人和人之间近距离传播。天气冷大家聚集在室内,是冬季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高发的主要原因。

以上这三个因素相辅相成,造成了目前很多办公室迅速阴性清零的现象。

有的朋友问传得这么快是不是和现在的突变株传播能力更强有关?

不是的。现在几个流行株取代了早期奥密克戎病毒株,对一个如果已经有大面积奥密克戎感染的社会来说会显得传染力更强。但中国不同,中国得过奥密克戎的人很少,几乎还是一张白纸,哪个奥密克戎毒株传染起来都差不多。

网上也有一种声音,认为目前疫情高涨是入境人员造成的,是二十条、新十条放开的结果。

因果倒置了。这些新政策的出炉是为了顺应形势,疫情已经在指数式上升期,不管是否放开都会爆发。而减少封控和人员流动起到的作用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迅速。上面这个责备放开的说法也被世卫的瑞安博士驳斥了

中国地大物博,大部分地区的疫情爆发还没到来。请一定抓住这个宝贵而短暂的时机,部署医院接诊程序和重症病房,保护老人院,个人尽快接种包括第四针,尽量做好准备。

第一波冲击就像生孩子,慌乱、痛苦、挣扎的过程是免不了的。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希望这是疫情的最后一个寒冬,希望春天也会像这波浪潮一样,来得猝不及防。
#你担心别人知道你阳过吗#



https://mp.weixin.qq.com/s/eVL5f-hQpaJSVSzKXXgyUw

遇上这些变异株,真的算你路道粗
原创 格十三 格十三 2022-12-16 09:00 发表于上海
图片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



一开始,我们只听说奥密克戎不同的毒株感染后症状不同,比如北京的和广东的症状就很不一样。

后来听专家说,病毒也会在每个人口大国的传播中慢慢产生出不同的变异株。

最近我老觉得吧,这病毒在我国不光可能变异,还很有可能变态啊。

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个变态株,我们可以把它命名为「学神附体株」。

图片

这什么鬼啊,一个高中生阳了,突然一反常态地爱上学习了,非要看书做数学题上网课,很多人求问哪里有这种毒株,连奥密克戎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有被渴望的这一天......(呸!

图片
昨天,我本想慰问一下刚确诊的好朋友脊梁,结果他兴奋地告诉我,他感染的应该是「炫饭株」。

图片

他说自从阳了之后,其它症状倒是没啥,每天就是各种饿。

这「炫饭株」太可怕,使人食量暴增,满脑子都是食物,吃完金桔想番茄,吃完番茄想柿饼,吃着碗里的牛肉猪肉想着锅里的鱼肉虾肉,像不像一个贪得无厌的渣男啊?

据说现在这种「炫饭株」已经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毒株了,真的好变态......

图片

真担心他们康复之后腰围大两圈。

相比之下有些人就没这个顾虑,他们声称自己发烧了几天,也基本没耽误吃喝,但是一上秤,整个人轻了十斤,这应该是感染了「掉秤株」吧。

图片
还有人发现有的毒株变态成了「发奋株」。

我朋友告诉我,她老公自从确诊后,家里的跑步机、椭圆机、哑铃全都重见天日。她老公一边举着哑铃一边用嘶哑的声音呼喊:“我要提高抵抗力”......

这场景万一被奥密克戎看到,它一定无地自容。

图片

这还不算吓人,微信群里一小伙伴昨天说自己的感染与众不同,周围的人阳了都没精神、特别嗜睡,而她是没瞌睡,连晚上都睡不着,于是找了一堆电影开始看。

她还列了个清单给大家,我一看,好家伙!《丧尸出笼》,《隔离区》,《恐怖地带》,《生化危机》,《一级病毒》,《决战末时代》,《12只猴子》......

她说:“越了解病毒,就越不害怕病毒,以前我不敢看这些电影,我最近不知怎么了,特别想看。”

她这毒株应该是变态成了「壮胆株」。

图片

有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变态毒株可能叫「社牛株」。

有的人平时内敛、含蓄、从来不发朋友圈。阳了之后朋友圈一天好几个,甚至还开了视频号账号!

他们全程跟踪报道自己的病情进展,到处跟人讲解这个病的症状和感受,见人就开始分析病理、研究用药、推荐VC银翘片......

图片

跟这种「社牛株」遥相呼应的另一种变态毒株,叫「恶补知识株」。

感染此种毒株者,突然热衷于疯狂地恶补医学知识,你们懂的和不懂的医药常识,他们现在都张口就来。每天还会拿着药物说明书圈圈画画,找周围的医生朋友咨询,然后再到处跟人解说。

仿佛前半生的被埋没了的医学天赋,一夜之间被奥密克戎激发了出来,他们已经顾不得自己今天烧到几度,只想让全人类了解人体健康知识多一度。

图片

有的人可能是感染了更厉害的变态株,以至于变态到自己都看不懂自己了。

有以前很会过日子的人开始喜欢买买买,我听说北京的一个朋友,一口气给自己两套HR,每天还在看旅行网站,决心要“走遍全世界的小岛”。

她中的可能是「及时行乐株」......

图片

还有人不光自己感染,还把病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化病痛为力量,给孩子出起了题。

别人做“鸡兔同笼”,他出的题叫“阴阳同屋”——屋里一共15人,抗原一共23道杠,请问屋里有多少阳性和多少阴性......

我真的会谢,你们感染的是「奥数株」吗?

图片
最搞笑的是,上海的朋友昨天跟我说:自从她和老公都确诊了之后,两人的脾气好像发生了颠覆性的交叉。

她从一个暴脾气变得温柔贤淑了,而老公从打不还手变成了情绪暴躁。重点是,他们还能在互相觉得对方不正常的前提下,意识到自己的不正常,关系反而变得融洽了......

也许,他们感染的这种变态毒株就叫「换魂株」?

图片
昨天听到最自黑的一个段子,女孩子们纷纷在求“大姨妈和新冠不要同时来”。有个回复说:“我就是同时来,结果高烧大姨妈直接停了”。

后面一个神回复:“大火收汁”......

图片
搞笑的是又有很多女孩子跑出来作证,有个说“没错,我大姨妈都成焦糖色了”,另一个说:“再烧下去就成奶茶色了”......

我是真的服,希望大家都不会遇到这种「收汁株」。

图片
最近两天有人反映,这病毒变态到还能看人下菜碟。看见单身的就毫不留情,看到有娃的就网开一面,因为得留一个给孩子做饭的。

而且它们还总结出:家里娃越多,大人症状越轻,因为大人做的饭更多......

看来这个变态毒株叫「天选做饭人株」。

图片

而很多中招的妈妈们,中的毒株已经变态到了有和没有差不多,因为那些症状,比如头疼、浑身痛、呼吸不畅、眩晕、紧张、难以入眠、心烦气躁......这些都是网课期间的惯性常态,压根不算病。

病毒在这些人身上,几乎没有发展出什么新的进化,这种失败的毒株,应该叫「loser株」吧。

图片

这里我要说一句,不管哪种毒株,不管它怎么变异、如何变态,我们要做的是多喝热水多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不焦虑 ,这是对抗疾病的最好良药。



转发今天这篇满屏“还株格格”
把毒株还回去



感染第四天,“炫饭株”不能饿着,饿成“刀片喉咙”了
脊梁in上海SH 2022-12-16 16:55 发表于上海

https://mp.weixin.qq.com/s/Ch8EgpYxbw1DRqkgmcmV9Q

图片
这两天,所有人都在聊新冠感染的情况。要么就是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症状,还有就是办公室里的同事越来越少了。

图片
脊梁在周三晚上告诉大家自己感染了新冠之后,隔天的办公室空无一人。脊梁想让同事把电脑给我闪送回家都找不到人帮忙... 所以这两天全靠手机工作,感觉自己快要瞎掉了!图片

图片
脊梁自己也感染了新冠之后,和大家的信息交流,也几乎都已经变成新冠病程交流了。



昨天已经和大家交流过一篇了 ⬇️

脊梁阳了,但感染的毒株可能是炫饭株,仿佛怀了双胞胎…

图片
然后发现,评论里的很多人都和脊梁一样,染的也是炫饭图片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且这些人,大多数都来自上海 图片

图片
热度没有特别高,反复有点低烧;然后浑身酸痛的症状比较轻微;最大的感受是容易渴和饿,然后就会乱吃乱喝、大吃大喝!图片

图片
脊梁昨天就是这个感受,这症状和那些发烧到近40度的比,好像还挺温和的?

图片
大家还挺羡慕,觉得这炫饭株不错,想来染一染,好找个机会大吃大喝 图片

图片
图片
没想到,脊梁今天就有点“把鹃”了...

图片
图片
大概是昨晚没有把炫饭株喂饱吧,所以半夜三更就开始给我颜色看了 图片图片图片



也终于感受到了朋友圈里看了好几天的那种,“咽口水就像咽刀片”的折磨。

图片
今天凌晨3点,起来吃了一粒感冒药泰诺之后,后半夜倒是睡得很安稳。不过热度依旧不高,昨晚37.4度,今早起来没有发烧是36.9度。

图片
到今天下午,热度又起来了,不过还是没有上38度,在37.8度。

图片
从周二身体不适算起的话,今天是感染新冠的第四天。



脊梁的胃口回到了正常状态,不像前几天那么好了,可能也和喉咙疼加剧有关系吧。喉咙口的痰液明显比昨天多了,前几天都是干咳,但今天能咳出痰来。整个人的疲劳倦怠感也加重了。

图片
体温上面,这四天最高是到37.8度。



而且吃完东西体温就会下去一点,感到饿的时候体温相对较高。是真的炫饭株无疑了,饿着它就要搞事情!图片

图片
我这几天疯狂喝水,但白水已经觉得没味道了,喝不进了。所以开始喝金桔酱泡水,一杯又一杯。

图片
图片
而且已经把家里能吃的基本全部吃光了,平时不是很要吃的柿饼都吃完了。

图片
然后邻居和朋友闻讯给我送来了很多吃的,今天下午,老公主也拉着拉杆箱过来了。



我让她把东西放在门口,不要进来。我在门口等了几分钟感觉她应该下楼了才开门,但是我还是被她吓了一大跳。图片图片图片

虽然但是,脊梁还是祝大家,尽量苟住不阳!㊗️

图片


来点应季金桔778吧,补充vc!

直接吃,或者熬金桔酱泡水都好

点击即可购买~



//@予予呀呀:有的陶医生,我身边同学有的好了快一周,又开始出现症状了
@北京眼科医生陶勇
身边的人,最多只是难受的时间长几天,像我这样折腾一遍,好了,过一周又来一遍的,还真没听说。



@老板联播
12月16日 15:06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多地倡议居民参与外卖配送#,#北京海淀倡议居民加入骑手行列#】12月16日中午,北京海淀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发布关于参与外卖配送服务的倡议。倡议中提到,在个人及家庭允许的情况下,在确保自身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如您近期未到岗工作或有闲暇时间,可以自主选择加入外卖骑手行列。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千家万户送去一份温暖。此外,北京大兴、顺义,河南开封等地的商务局也发出了类似倡议。



@头条新闻
【#有人在天津儿童医院卖美林一瓶2500# 已被抓获】据@沸点视频  报道:12月16日,据中国青年报消息,因近日发热门诊就诊患儿数量大增,有人在天津儿童医院等三甲医院门口兜售儿童退烧药。有网友反映,一瓶在三甲医院售价为13.17元的布洛芬混悬液,竟被卖到2500元甚至3000元以上的天价。12月16日上午,天津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行动,在儿童医院周边现场抓获1名兜售退烧药违法人员,发现布洛芬混悬液11盒,病毒合剂3盒,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麦卡PU10P:想起@力气小厨2021 在今年3月底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是有很多智慧没错,但现在书里是不是只剩下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已经失传了?”//@屁话师03:转发微博
@迢蜀
洪水来了,泄洪还是筑坝?泄洪不好看,那筑坝。
坝筑好了,洪水又涨了,那继续筑坝。
再涨,再筑。还涨,还筑。
终于,工人疲了,材料没了,坝还在漏,洪水还在涨。
修泄洪洞?来不及了,干脆炸坝。
无量人工无量帑,可怜筑得堰塞湖! ​​​



@出版人周筠2

12-15 13:41
来自 iPhone 13 Pro Max
//@深夜一只猫:是的,先限购解决存量人群的紧急需要,再增产从根源解决问题,而不是想反//@MLRS270:我同意。一些退烧药一个身份证一周不能超过一盒。很好操作。偶然知道杭州已经是这样了。所以杭州居然能买到原研的这种。这一盒20粒,够两个人*3天,紧急情况下限购合理。 查看图片
@深夜一只猫
对退烧药进行限购吧,24粒,如果每人备4粒,也足够6个人用了。一个人购买两盒就是超额了 ​​​



@织女Vega

1小时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我是坚定的反对长期封控的,因为封不住病毒,却封住了经济,太多的人失业失收入,生活艰难。
可今天,一个天津的朋友告诉我:他父亲在养老院,进入39度高烧的第二天,院方透露,至少三分之一的老人都在高烧,有些老人已经出现其他症状..…而护理人员的体能也严重透支……没有抗原,没有疫苗,没有措施,没有方案….
他说,在眼下这个120都喊不来的时候,如果老人重症了怎么办?
我黯然,三年后的今天,我们竟然像第一次了解这个疾病一样混乱,没有办法。
大家都只能扛着,熬着,等待着…下一个黎明。



@财经网
【#吴尊友分析今冬新冠疫情形势#:如何迈过黎明前的黑暗?】#今冬疫情面临一峰三波#吴尊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财经》年会,大家特别关心今冬的新冠疫情,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如何迈过黎明前的黑暗,过了这个冬天,明年就会春光明媚了。

我讲四个方面:

赢得宝贵的三年

非专业与专业

奥密克戎病死率是“魔鬼”

今冬新冠疫情形势

在12月7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颁发了“新十条”,非常令人鼓舞,大家都非常高兴,有人要问了,“新十条”为什么要等三年?这三年我们等什么?这三年不容易,非常艰难,我们等待病毒的致病性减弱,等待病毒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下降。我们等待有足够的时间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接种上新冠疫苗,能够形成一定的保护力,经过三年的斗争,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应对能力。

我们看看这三年疾病谱的变化,新冠的疾病谱分为:无症状、轻症、普通型、重症、危重症、死亡。我们看看这三年的变化,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从2020年的16.47%下降到去年的3.32%。到了今年,统计到12月5号,今年是0.18%,也就是说重症、危重症的比例逐年下降,病死率也是在逐渐下降,这是中国的情况。

我们再看一下全球的情况,这是一张全球过去三年每周报告死亡的人数(6634816)。我国现在选择的“新十条”出台的时间是三年来每周报告死亡数最低的一个时点,而且也是三年历史上连续几周每周报告病例死亡数低于一万。

有人要问了,我们能不能把“新十条”提前一点?假如我们提前到今年的年初行不行?同志们,行不行?我们看一看,我们分析一下,再说能不能提前到今年年初。假设提前到今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是按照周统计的,统计有一个时间点是1月3号,我们就按照1月3号进行分析,我们选了四个参照物:全球死亡总数、美国的死亡数、中国香港死亡数、中国台湾死亡数。如果按照全球奥密克戎流行引起的死亡数看,我们推算,假如“新十条”提前到今年1月3号,中国大陆将会造成约25万人死亡。如果按照美国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中国大陆将会有103.8万人死亡。我讲的是今年一年的死亡人数。如果以香港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假如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大陆将会多死约200多万人。如果以中国台湾作为参照,假如提前到今年年初,大陆将会多死亡约86.6万人。

有了四个参照物,我们也分析一下,如果按照全球的死亡数推算,因为全球报告数有漏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不适合用。香港也不适合,它只是个城市,人口密度太高。比较切合实际、有参照价值的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台湾,如果我国把“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大陆就会多死亡86.6万—103.9万人。所以说,我国在这个时候出台“新十条”,优化防控策略是恰到好处,在时机上最合适。

第二方面,我想讲一讲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看待问题的视角是不一样的。不知道在座的同志们在5、6月份有没有收到这样的信息,这个信息不是我编的,是我在网上截取下来的。有这样一段话“2月26号到5月16号,80天60万上海市民正常死亡应该是720人(按2021年上海公布的年死亡率计算)。目前60万新冠感染的上海市民80天死亡576人,估计延后再死50—80个,就算656个,也小于720人。”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新冠流行造成的死亡数比没有新冠流行反而减少了。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很简单,感染人数乘死亡率乘80天除365天,等于死亡数。这样一个分析逻辑简单易懂,小学生都能算,而且这个数据很简单,网上一查就能查到上海去年的死亡率。当时这个信息虽然不能说满天飞吧,但很多自媒体在转载。

我不知道在座的怎么看这样一个信息?分析的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包括很多专业人员一看,觉得有道理,没错呀,没有新冠流行死720人,有了新冠流行还没死到这么多,新冠算什么呀。

作为专业人员,看待这个数据,视角还是不一样。我们怎么看呢?第一步,我们把上海的年龄死亡率拿出来,在过去一年每10岁一个年龄组死了多少人,死亡率是多少。第二步,把62万病人分解到各自的年龄组里。第三步,把588死亡病例分解到各自年龄组里。第四步,我们把六十二万人,从诊断到出院或死亡,统计实际的观察天数。这样,就能计算出预期死亡数。如果没有新冠流行,六十二万七千人,按照上海年龄别死亡率进行计算以后,实际上只死126人。超额死亡多少呢?超额死亡了462人。超额死亡百分比呢?整个这次疫情,超额死亡367.6%,其中80岁以上的475%。

非专业人员和专业人员为什么对同样一个数据得出的结果不一样呢?都是62万人发病,588人死亡,非专业人员算出来的是死亡人数,因新冠流行不增反降,说明新冠没什么了不起,还不如感冒呢。如果说的不好听,它是保护作用的,因为死亡人数减少了,这是非专业人员。专业人员说不对,新冠流行造成了367%的超额死亡,其中80岁以上的超额死亡475.8%,70—79岁的超额死亡276%。为什么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最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专业人员不是一个粗犷的分析,不是对每个人都算80天,因为疫情从2月份开始,每个人从感染到痊愈或死亡只有10天左右,在座的不知道有没有阳过,阳过就知道,从感染到康复多长时间?不用80天,所以不能每个人都按80天算。第二,不能把62万人都捆在一起,它的年龄结构不一样,因为年龄和死亡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一定要分年龄组。专业人员必须把死亡率、病人数、死亡数,按照每10岁一个年龄组来计算。这就是非专业与专业人员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但往往是非专业来得快,传递得快,而且通俗易懂,很快在社会上广泛传播,错误信息很快在社会上流传。

讲一讲这个“魔鬼”,为什么说它是魔鬼呢?奥密克戎的病死率真的特别“怪”,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怪”,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包括专业人员来说,它也非常“怪”。我们衡量死亡的指标有三个:死亡的绝对数是一个指标;死亡的相对数有两个(病死率、死亡率),病死率是每100个发病的人多少死亡,死亡率是以每10万人口有多少人死亡。大家常说的,新冠已经像流感一样了,很轻了,讲的是病死率。大家都说现在新冠的病死率很低了,我想问大家,中国大陆的新冠低病死率究竟是病毒的致病性减弱了,还是防控效果?大家一直说,我们的病死率很低,重症的很少。我又要问了,同样是奥密克戎,同样在一个时间段,为什么今年上半年上海的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全国除上海的59倍?因为上海疫情重,没控制住。为什么其他地方病死率低?为什么中国总体的病死率低?因为控制了疫情,预防了很多人感染,这些没有感染的人就不可能因为新冠死亡,就把病死率降下来了。所以说,中国大陆观察到的新冠病死率,实际上是防控的效果,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奥密克戎自然的病死率。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同一个地区,同一种传染病,相同的人口,出现两个病死率,病死率甲3.23%,病死率乙0.48%,请问甲和乙比较,哪个更严重?认为甲严重的举手,认为乙严重的举手,很少,寥寥无几,因为这是很简单的,哪个严重?肯定3.23%比0.48%重,这是小学都知道的。我们看一看,这是在香港出现的真实的结果,香港第一波疫情的时候病死率3.23%,造成了三个人死亡,香港第五波疫情,统计到12月12号,病死率只有0.48%,造成了多少人死亡呢?10808人死亡。刚才很多同志举手,只有一位女同志认为0.48%的可能更严重,这是真实世界的结果,不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所以不能简单的看病死率,看到底死了多少人。

我们再换一个,还是同样一个地区,同样一种传染病,同样的人口,丙病死率是5.74%,丁病死率只有0.16%,丙与丁哪个更严重?问题跟前面的一样。这是中国台湾的数据,中国台湾2020年到2021年,除了今年以外的前两年,病死率是5.74%,死亡838人。今年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下降到了0.16%,但死亡人数是13867人,哪个更严重?看上去病死率更低了,但它造成的死亡人数更多了。

所以我说奥密克戎的病死率就是一个魔鬼,我们在医学上衡量病死率,病死率通常是讲它的严重性,而且这个病死率一般来说是相对固定的,比如狂犬病,狂犬病的病死率就是100%,如果被狗咬了没有处理,只要发病了,不管你是在北京还是在云南,在外国也好,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老人也好,小孩也好,病死率就是100%,没有的救,不会变的。流感的病死率也基本不变,在0.1%左右。奥密克戎的病死率可不一样了,不同国家、不同人口、不同时期、不同疫情规模,病死率差异很大,所以对待病死率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看,好像它的数字变小了威胁就小了,所以对这个“魔鬼”我们还要认真对待。

讲一讲今冬的疫情。今冬的疫情可以概括为“一峰三波”,为什么叫“一峰三波”呢?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第一波以城市为主,慢慢会上升起来。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由于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的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这三波疫情构成了今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续大概三个月左右。

感染率有多高?没有人能知道,我们选几个参照进行分析,一是今年年初新冠奥密克戎袭击的时候,全球第四波疫情,也就是最高峰的时候,前后历时13周,造成了全球2亿人感染,粗感染率3.1%(未包括中国大陆)。

二是今天年初奥密克戎袭击美国的时候,每天报告病例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它的流行高峰历时8周,造成了2670万人感染,粗感染率7.99%。

三是季节性流感,美国2010年—2019年,季节性流感的感染率是2.6%到12.27%。

四是中国香港,从1月1日到12月12日,总共造成了200多万人感染,其中100多万是核酸检测阳性,100多万是抗原检测阳性,抗原和核酸加在一起是200多万。这时候的感染率全年加在一起累计的也只有30%。

五是中国台湾,全年总共有800多万人感染,感染率36.3%。

根据这几个方面的参数,我们估计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左右。有人说了,肯定不止这个数,我身边就有很多,怎么也有70%到80%,你的感觉只是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一个非常小的抽样,不能代表人群整体的情况,特别是我们用香港和台湾的数,一年的时间累计感染才30%左右,所以,我们认为我国这个流行峰,到明年2月底能达到30%已经是感染率很高很高。

死亡情况怎么样?类似的我们看一下,全球第四波奥密克戎袭击的时候,最高的流行峰时段的病死率为0.36%。美国在奥密克戎最高流行峰的时候病死率为0.46%,美国2010-2019年季节性流感的病死率0.13%。今年3—6月份,上海奥密克戎流行的病死率0.09%。香港2022年全年的病死率0.48%,中国台湾2022全年的病死率0.16%。所以,我个人判断,今冬新冠的病死率估计在0.09%—0.16%之间。

要守住“疫情要防控”这道底线,我们要做好几项工作:第一,防止疫情“海啸”的发生,打加强针、戴口罩、保持手卫生,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很多人都问我,哪种疫苗更好一点?是不是mRNA疫苗更好,还是蛋白疫苗更好?我的建议,不要过分纠结哪种疫苗更好,其实疫苗没有哪个特别好,没有哪个特别不好。最最重要的是打加强针,没有打加强针的抓紧去打。刚刚感染的人,就相当于打过加强针,近期没有必要再打加强针。
第二,要防止死亡堤坝“破溃”,重点保护好脆弱人群,家里有老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防护,出现了感染一定要多睡觉、多喝水,病情加重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第三要防止舆情风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小结:三年来,新冠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决策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争取了三年的宝贵时间,我们迎来了新冠病毒致病性减弱、人群疫苗接种率提高,为优化防控措施创造了机会,规避了数百万人的死亡。今冬疫情严峻,希望大家继续做好自我防护。#吴尊友称新十条出台时机恰到好处# 网页链接收起



@织女Vega

2小时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告,因中国各地新冠病例激增,暂停所有常规签证服务。
很多人骂!
我们800人的公司总部,已经一半羊了。大家现在都是肉身硬扛,人家有什么义务陪着咱们? ​​​



@急诊夜鹰

47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40
已编辑
苏州
原来的核酸采样小屋变身发热诊疗站,还配置了小药房。15分钟核酸采样圈变成15分钟看发热,挺好的。

1000多个发热诊疗站,大大缓解医院急诊室和发热门诊的压力,也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good]

这个建议我在上月底还没有放开时提过



@凤凰网视频
【#多地血库告急已危及重症抢救#】#疫情和寒潮致多地血库告急# 近日,多地血库告急。据“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微信公众号消息,受疫情影响,街头无偿献血人数急剧下降,团体献血活动被迫停滞,已经危及到孕产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血液库存全面告急!#山东血库A型血O型血仅剩3天用量# ​​​



@庄时利和

43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三年来,一些简单的道理要搞清楚。

关于传染病基本规律、防控策略和个人准备。

-传染病基本规律是客观的,你可以通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去理解它,但它是包括你在内的所有人都改变不了的。

-防控策略的制定遵循传染病基本规律和现实能力,一个事实是你和你周围99%的人无论观点如何,对它毫无影响。人要有自知之明。

-个人准备是你唯一能做的,要不要戴口罩,要不要让家里的老人打疫苗,如何教育孩子做好手卫生,要不要提前给自己和家人备点药物和抗原,你有很多时间做准备。

在网上热衷于挑战传染病基本规律,试图去影响防控策略,这未尝不可,一些人却把自己能准备的做得一塌糊涂。

请搞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只把你自己能做到的尽量做好。



@苏州新闻
【#苏州部分采样点变身发热诊疗站#, 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 】为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发热患者的接诊能力,近日,苏州市姑苏区将部分不再使用的核酸采样点改造成了“发热诊疗站”,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苏州广电总台)



@Vetrax嚣张卫视
· 如果有人信誓旦旦的跟你说『北京没有发生医疗挤兑』你可以合理怀疑这个人最近根本没去过医院。医院里的确很冷清,没什么人,看起来没有『挤兑』对不?真实的情况是大量的科室(因医护阳性)被关闭,以及一些重点科室接诊的人手严重缺乏,如果你有一些不得不去三甲医院要看的非发热病症,通过京医通或 114 一般只能挂到五天后的号,当天去医院是绝对不可能挂到号的——挂不到号去医院干什么?

你说,挂号和诊疗资源大幅减少,无法满足病患的及时就诊需求,这叫不叫『医疗挤兑』?

· 至于发热门诊,如果你家里的药品够用你去的确没有什么用,医生也只是给你开药而已,长期退不下热想打个吊针?没有的。顶多严重的就给你做一下检查,检查和化验报告出来哪怕你已经是肺炎、心肌受损了,也只有开药,没有打针、没有住院。回去先吃药。

· 如果你长时间(超过三四天)发热不退、头晕、胸闷胸痛的话,就不要再在家里死扛了。最好去发热门诊看能不能做个检查化验,已经有一些自身免疫能力较弱的人检查完之后发现已经转变为肺炎和心肌受损了。不要相信什么『奥密克戎不是新冠肺炎不会导致肺炎』,身体免疫力不好或者是一开始没有用药的一些人同样会导致肺炎或肺部细菌感染。若是有一些持续发生的症状,不要轻视。

· 大批患者的手术被推迟,原因大家都明白。

以上是某些冠冕堂皇的媒体宣传不会告诉你的北京的现状。



回复 10825楼yingyinc 的帖子
//@明远PKU:某三甲急诊一天就能签出十几份死亡证明,血氧饱和度低于70的有多少能存活的//@万能的大熊 :没有医疗 就没有挤兑 大概是这样



科学未来人

10小时前
来自 Frank's Android
已编辑
那天写北京一位业内知名人士染疫去世,其实没说另一位。现在财新网发了讣闻,他的女儿也出来写了一篇文章证实:“感染新冠一周后,父亲离开了我们”。

¹两位一个66岁,一个74岁。都有基础疾病。注意到一些人误以为“基础疾病”非得是特别大的病,实际上有高血压也叫“基础疾病”。²这时候更应该心态放平。

i 倒不必奇怪人家出现严重症状后,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住进了ICU。真实世界就是,社会精英人士吃个饭就加了一圈微信,手机里都有几个知名医生的微信。关系、人脉就在那里。所以这几天一直关注乡镇地区的重症救护怎么办。目前政策要求乡镇卫生院承担“监测”角色,真有重症往县医院送。但县医院床位肯定有限,比大城市的人均床位少一倍不止。还有的地方已经启用的亚定点医院,就是被无知的人痛恨不休的“永久性方舱”。

ii 这些精英阶层的人染疫去世,在小圈子里引起了震动。已经看到几位说难道之前“他们小圈子传言”的奥密克戎说法有误?可叹知名人士的去世会留下讣闻、悼念文章,让我们知道老先生去世前看了世界杯,克罗地亚和巴西队的比赛。但普通人呢?对外媒过去半个月的模型预测不当回事,意识形态色彩太重,变脸飞快;但连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Gabriel Leung)团队近日也给出了绝对不叫乐观的预测(图3,预印本论文)。

³怎么说呢?一直相信日后会看到两件事:将普遍恢复正常,甚至比预期更快;但过程绝不轻松。会有基于数据的文章发表,回顾性研究将告诉我们数以xx计的人不光没有机会观看世界杯决赛,也没等到春晚或春天。#科学人医疗社会史##科学人冷战科学史#



@科学未来人

2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所以,胡锡进先生调侃过网友以后去没去殡仪馆实地探访?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人(Jonathan Cheng、Qianwei Zhang)、美联社的人,英国的金融时报(Ryan McMorrow、Nian Liu)、路透社(Ryan Woo、Winni Zhou)的人,以及法国的法新社的人都去了。火葬场、殡仪馆,然后分头发文报道。



@黑夜之睛滚雪球
最新消息:九安医疗的抗原工厂被国家征用了,抗原即将由国家统一免费发放,预计新华制药的布洛芬工厂、东北制药的对乙酰氨基酚工厂也在征用行列,国家预计近期将免费为14亿国人发放抗原和布洛芬等关键医疗用品。 ​​​



@行走的士力架
刚刚看到一位患者(家属)发朋友圈"此微信停用",昨天她联系了要来住院的,却没坚持到医院[泪]
明明离医院只有一个红绿灯了[泪][泪][泪]
走好[蜡烛]以后你再也不用受罪了,希望来生你有个健康的身体
不到二十天,我听说的或者认识的患者,或者我参与抢救的,已经有十几位去世了



@朱大鳄20381
我在新加坡工作过,这是一个社会秩序异常严格、追求公平正义的小国。新加坡以世界一流的医疗水平,对学术造假的零容忍度而闻名。有人说新加坡卫生局不认同国内神药,我特地登录新加坡卫生局网站看看,原来是真的,明确陈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神药对新冠有任何预防和治疗作用,第6条:贩售连花清瘟的经销商和卖家声称该药可以预防和治疗新冠的,属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可被起诉,至处2年监禁、5000新币罚款。
国内那些为资本站台发国难财的院士不脸红吗?如果神药真的有任何预防和治疗作用,那么我国今天怎么会爆发疫情。
如果说,辉瑞是资本的产物,那我们的神药是什么的产物?
新加坡卫生局链接如下:
网页链接



@封面新闻
【SOS!#多地血库告急#!#江苏血液中心A型血仅剩3天量#】据江苏新闻报道,12月13日,江苏省血液中心发布倡议书:中心血液库存已跌破最低警戒线,现在A型是3天的临床需求量,B型、O型、 AB型已不足5天的日用量。受疫情和寒潮影响,云南、山西、山东、江西等地街头无偿献血人数急剧下降,血液库存全面告急,部分地区已经危及到孕产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江苏新闻、每日经济新闻)



@麻醉医生凌楚眠

2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50 Pro
#我的防护手册##v光计划#
我最近发现很多小诊所在用大剂量地塞米松降温…打针的人还觉得退烧效果顶呱呱直夸大夫水平高…
这尼玛无知无畏啊!

地米是激素啊!短时间大剂量静脉输注,烧是退了,远期并发症来了够你哭的!包括且不限于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水钠储留病理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癫痫惊厥以及股骨头坏死等等…

医院里面都开玩笑——“神医都在巷子里”,为啥?胆子大呗!大医院不敢推的药他侉侉推,不敢上的治疗眼睛都不眨,话说回来“三素一汤”下去,啥急症都搞定了…

就是你后面打出问题找他扯皮的局面很尴尬…



@麻醉医生凌楚眠

5小时前
来自 HUAWEI Mate 50 Pro
#我的防护手册##v光计划#
今天我妈匆匆赶回老家,原因是家里照顾外婆请的阿姨请了长假——人家家里老人阳了急需照顾,这个绝对理解。

现在怕的就是糖尿病病程接近30年的外婆撑不过这波感染潮;糖尿病到末期,肾脏、心脏、肺及呼吸道都是勉强维持平衡,得一次新冠对免疫系统和内环境稳态是毁灭性的打击。

年轻人阳了可以发朋友圈拍视频分享阳康心得,有基础病的老年人阳了则是五雷轰顶的事儿。

外婆作为一个妇产科老大夫,平时的生活作息和居家治疗(打胰岛素和饮食习惯)都做的一丝不苟万里挑一,让我这个喜欢瞎吃瞎喝的孙子汗颜…所以这些年我一直不怎么担心外婆的身体,但说实话,这一次我真怕了。

因为家里姨妈、姨夫都在医院上班,这一次感觉避无可避,大家都得阳。

这是我一家的情况,不知道看这条微博的你,家里的老人还好吗?

我无意理什么“老孩侠”之类的言论,当下我只想顾自己家,网络上的人没有心是他们自己的事,我只想我家太婆多活几年。



@寰亚SYHP

13分钟前
想起今年5月朝鲜疫情时称发热病,遭多少人嘲笑,后续看来的确如此。

当时朝鲜建议患者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阿莫西林和其他抗生素。布洛芬和扑热息痛可以降低体温,缓解头痛或喉咙痛等症状。生姜水、金银花茶和柳叶饮料,如喉咙痛或咳嗽,生姜和柳叶也可以缓解炎症和减轻疼痛。 ​​​



@中国新闻周刊

9分钟前
【#广州呼吁非紧急就医尽量不打120#,近日120来电多为非紧急就医的居家隔离感染者】今天,许多市民的手机上都收到了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办发出的一条短信,提醒“非晕倒、呼吸困难、急性创伤、心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需要紧急抢救的情况,请尽量不要拨打120急救热线,把有限宝贵的急救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危急重症患者”。

据了解,近期,广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热线持续保持繁忙状态,其中有许多来电来自非紧急就医需求的居家隔离感染者。

实际上在日前市卫健委公布的就医指引中已经明确,假如感染者居家期间病情出现变化,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可自行外出就医,病情紧急的,可拨打120求助。

市卫生健康委提醒市民,秋冬季是烧烫伤、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高发期,请把有限的资源留给危急重症以及有紧急就医需求的人。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治疗,必要时口服药物,并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如需就医,建议优先选择互联网医院,或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点对点”前往附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非紧急情况尽量不要拨打120电话。(广州日报)



@庄时利和
广州的毒株,比北京的温和吗?

这个问题之前其实已经写过了,今天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评估了这一波Omicron疫情的发热情况,包括发热天数以及最高温,截至下午六点总共有超过2万人次参与调查,其中有一半投票来自于感染者。

首先强调一下,这类统计存在较大偏差,受限于谁会参与调查以及自测准确性,可靠的结果还是应当看严格设计的科学研究。另外,由于是两个独立调查,所以统计结果会有一定差异,比如没有发热的占比分别是10.7%和8.7%。

1. 在自我报告近两个月出现Omicron感染的18岁以上人群中,

发热病程:

-没有发热:10.7%

-发热≤1天:18.7%

-发热2~3天:57.9%

-发热4~5天:11.0%

-发热6~7天:1.2%

-发热7天以上:0.6%

发热最高温:

-没有发热(<37.3℃):8.7%

-低热(37.3℃~38℃):17.2%

-中热(38.1℃~39℃):46.0%

-高热(39.1℃~41℃):27.4%

-超高热(>41℃):0.8%

2. 另外,微博投票可以单独看某个省份的投票结果。

广州是目前广东感染人数最多的地区,对比广东和北京的投票结果,两地的发热病程和最高温基本相似。广东没有发热及发热≤1天的比例高于北京,但是两地感染者中发热天数最大的区间仍然是2~3天这个区间。

而在发热最高温方面,两地情况依然类似,广东出现高热(39.1℃~41℃)的感染者多于北京,但是两地感染者中最主要的仍然是中热(38.1℃~39℃)人群。

3. 从这个粗浅的投票结果来看,目前统计到的Omicron感染者中,也有小部分不发热的,但是多数感染者会出现中热甚至高热,发热病程在2~3天,大多数不超过5天。

根据统计到的数据,没有证据表明「广州的毒株比北京的温和」。

也欢迎各地出现感染的朋友继续参与调查统计。 http://t.cn/A6KOXVMD http://t.cn/A6KOXxCS

仍然是上面提到的,这类统计存在较大偏差,受限于谁会参与调查以及自测准确性,比如投票人群中以微博用户平均年龄为主(90后),不能反映整体情况,可能与真实世界结果有所不同。

希望我们有更加科学准确的统计方式。



https://mp.weixin.qq.com/s/m7xC-UiQnUs41YRnCHoTZg

北京外卖为什么变慢了?
人物 2022-12-18 09:50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每日人物 ,作者每人作者


图片


数以万计的骑手维持着北京这座超级城市的运转,大规模感染新冠的状况下,他们为无数居家人员提供基础的生活保障。但是随着骑手们陆续感染,民众对物资的需求却居高不下,运力紧张的情况还在延续,订单几小时送不到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也是每个遭受疫情冲击的城市必将上演的一幕。





文|罗镇昊
编辑|赵磊



等不来的外卖

12月10日晚上6点多,因为室友阳了正在居家的赵敏打开美团外卖,点了一份烤鱼。她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切掉界面去干别的,而是一遍遍询问商家,怎么还没有人接单?对方每次回复的内容都差不多:「已经加价召唤骑手了亲。」

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依旧无人接单。赵敏饿得发慌,只好取消订单,自己随便做了点吃的。到了晚上9点多,她突然接到消息,显示之前点的烤鱼有人接单了。

此时,距离她下单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

赵敏跟骑手说,单早就退了,商家不同意,平台也不处理。骑手也表示无奈,称单子在自己手上,就必须得送。最后俩人一致决定,去找平台说理。客服给到的办法是:骑手把订单送到赵敏手里,然后赵敏拒收,骑手再将餐品送回商家。

图片骑手在送餐 罗镇昊 / 摄
赵敏说,12月份之前,只要下单基本都是秒接,然后刷会儿剧餐就到了。现在,她每次点餐必须在美团和饿了么两个平台上同时下单,哪个有骑手接单了,再把另一个取消。

上周日,阳性后发烧在家的武坤连着换了三家店才吃上一顿晚饭。那天,她下午四点就点了一份意面,过了半个小时,没人接单。她又换了一家麻辣烫,耗了50分钟,还是退了。直到换到第三家■新▲疆■炒米粉,终于顺利召到了骑手,用时30分钟。

还有一次,武坤晚上7点多点了一份外卖,平台说8点10分前送到,结果等到8点50,还没人接单。退单后,她第一次收到准时宝的超时赔偿,12块钱。

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在北京,因为大面积的感染,外卖运力紧张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周。

方井然是北京一家外企的互联网设计师,因为害怕出去会感染,她一直居家办公。最近她发觉,以往几块钱的外卖配送费,现在动辄就要十几、二十几块钱。这还不一定有人接单。

外卖不好点,她决定买菜在家做饭。结果,当她打开买菜APP下单付完款,还没等骑手取货,商家就暂停营业了。

方井然的手机里下了美团买菜、饿了么和京东到家三个平台用来抢菜,奈何许多能当天送达的商家全都处于关闭状态。小区业主群里有人说,附近的超市会在早上7点规划运力资源,可以在那时候抢抢看。

方井然掐好时间点进去,上面一行红字显示:当天运力不足,建议明天下单。等到第二天再去下单,平台又告诉她只能自提。

昨天,方井然终于刷到了一家能当天送的商家,距离自己的住处40公里。她赶紧选了点土豆、西葫芦、蜜桔等果蔬,好不容易凑够了70块钱的起送费。一结算,共计170元,配送费100。

她气得发了条朋友圈吐槽,不一会儿,一个同事发来信息,说自己叫了个跑腿帮自己买菜,从小区门口送到楼上,配送费花了30块钱。

图片方井然买菜订单 受访者供图



越来越少的骑手

在北京寒冷的冬日里,李平刚是少数还在努力送单的骑手之一。13号下午,《人物》见到了他,「我去给车换块电池」,扔下这么一句话,他就骑着电动车绝尘而去,几分钟后,他又风风火火地骑回来,指着手机屏幕说:「下一单我们去银泰。」

那天气温降到零下10度,风很大,一不留神,连人带车就摔了。李平刚28岁,作为一名干了半年的美团外卖专送骑手,他只接国贸附近五公里的单子。范围是站点定的,按往常,遇到这种恶劣天气,他一般都直接回家挂工时,系统会显示在线,但因为超出配送范围,并不会给他派单。

最近,这招不管用了。因为骑手紧缺,即使李平刚的家离国贸足足十公里,单子一样会派过来。站长偶尔也打电话劝那些停止接单的骑手:「上线跑一跑吧,都没人送了。」

下午三四点钟,李平刚一趟最多送个三四单,然后继续回到建外SOHO或者国贸三期等单。到了五点半之后,晚高峰来临,他一次接了7单,全送完至少得一个多小时。取餐间隙,他给我看了一眼群里的截图,有同事身上一次挂了12单。

北京放开堂食后,商场里的餐厅依旧很多没有营业,只接外卖。新国贸饭店二楼一家餐厅,堂食的场地一片漆黑,只有后厨亮着灯。一张大木桌往门口一横,上面摆满了打包好的餐品,都没有被骑手取走。

图片许多餐品摆置在店外,等候骑手取走 图源张宇(摄影部)/中新社/视觉中国
李平刚到店时,门口已经坐了三个等待出餐的骑手,他们一边玩手机,一边朝后厨喊:「还没好啊,要超时了。」此时,一位骑手来取餐,他看到一桌子的订单没人取,操着一口辽宁锦州口音说:「这破天,都回家睡觉去了,谁特么送啊。」

这一单,李平刚就等了十几分钟。他说,有骑手遇上出餐特别慢的,随便拎一个就走,订单条一撕,顾客打电话问,就说商家给拿错了。只不过,这样坑的就是另外一个骑手。

国贸这一片,李平刚算是比较熟的,大概瞄一眼路线,骑着车就能找到送餐的地方。我的车没有解速,最高拧到25迈,一路上几乎只能看见他的车尾灯。到了小区,不用等进楼道,电话已经给顾客打过去了:「您好,您的餐到了,开门取一下。」这样能节省几秒的敲门时间。

紧赶慢赶,这一趟还是超时了两单。李平刚说,之前自己几乎不怎么超时,最近单子多,商家也缺人手,出餐很慢。前几天,他有一单超时了一个小时。站长给他打电话催,他回怼:「要不你出来送吧。」

在运力充足的情况下,系统会给骑手规划最优路线,从第一家取餐到最后一家送餐,刚好连成一条线,全程顺路。而最近,由于骑手少,订单多,一旦过了8点,地图上,上下左右都会出现密密麻麻的标记,代表骑手要取送的地点,「看着头皮都发麻,根本顶不住」。

晚上七点半,李平刚送完了一天中的最后一单。凑够6小时工时的他立刻打开平台,打卡下线了。

在李平刚的站点,一共有140多名骑手,最近一周里,陆陆续续有同事阳了,再减去个别年底回老家过年就不干的,目前站里只剩60多人能正常出去接单,少了将近60%。

对于李平刚这种跟站点签约的专送骑手,每天必须要保证接单的时长,之前是8个小时,冬天冷了之后,缩减到6个小时。中午12点半到下午2点半是休息时间,接不接单都不算工时。

在线接单期间,平台派单就得送,每单固定10块钱。通常情况,他一天能跑40单,赚400块钱。

李平刚羡慕那些众包骑手,即凭借身份证、健康证和车牌就能注册的个人骑手。相比专送,他们更加自由,「想什么时候接就什么时候接,不想接就回家躺着,没人管你」。

为了补足运力,平台以溢价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去跑众包,平时五六公里,十几块钱的单子,涨到了20多块,10公里左右的单子,一单能赚40多块钱。有跑众包的同行给李平刚秀过自己的「战绩」,一个多小时跑十几单,就赚了485块钱,比他跑一天还多。

李平刚说:「现在缺人,单子还多,正是他们挣钱的好时候,多的一天能跑一千到两千块钱。而且还可以挑单接,太远不送,爬楼梯不送,点的餐太多不送……他们不愿意接的单最后会转给我们。」

重金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来做了众包,这反而让相近的快递行业面临极度缺人的状况,有消息称快递企业一天500块钱招配送员都招不到,大量的快递积压在仓库和站点,北京快递物流处于半瘫痪的状态。

李平刚有点懊悔,他以前也跑过众包,但人没了约束,总会给自己找各种偷懒的理由:天气不好不接了,起来晚错过高峰不去了……一个月下来,一共也没跑几天,根本赚不到钱。相比之下,专送只要跑够时间,就能保障基本的收入。

在北京干了三年的众包骑手王士泽,就是一个自律的人。每天早上7点,他准时出门接单,一直到晚上7点,正好12个小时。他跑通州那片,中午没地方堂食,就去便利店买个面包和瓶装酸奶,找个楼道对付一口。

他笑称自己是天选之子,二十多个人的群里,除了他之外,其他骑手全都阳了,「阳了的兄弟天天在家打游戏」。

图片骑手们在等待商家出餐 罗镇昊 / 摄


混乱终将结束

在北京,餐厅堂食要求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除非是很重要的聚餐,大多数人不会为了吃顿饭去做核酸,自己不做饭的基本都是点外卖,阳性居家的人也需要通过线上来购买生活物资,短时间内订单激增。但另一边,随着骑手不断感染,运力骤降,配送成本越来越高。

闪送骑手罗红升最近时常遇到加小费的用户。他掏出手机,随便点开几个前一天的订单:「这个加了20,这个加了40。」他说,有的人着急,等了一小时没人接,22.4元的单子,最高加了80块钱。闪送骑手每人每次只能送一单,单子多,骑手少,加上天冷,得看骑手愿意接哪个。不想排队就只能加钱。

从骑手来说,他们都愿意接那些给钱更多的、更好送的单子,但现在,由于需求激增,许多物资被抢购,去得晚了运气不好,就容易白跑一趟。

王士泽记得,12月初那会儿,每天接二十多单,有十多单都是跑药店取货。虽然看不到具体的药品,他猜应该都是和新冠有关的。过了几天,一个朋友让他帮忙买退烧药,他问了六七家药店,全说没货了。

有天,王士泽送单路过北京像素小区,看见一家药店门口足足排了一百多人。一时间,连花清瘟、布洛芬、泰诺等感冒发烧药,还有抗原试剂盒,成了北京最抢手的物资。

曹兴旺曾经在三里屯做代购跑腿,用他的话说:「为有钱人服务的。」认识的同行多,也会有一些便利。比如,哪个药店进货了,他总能比一般人早知道。得到消息后,他就发到朋友圈分享给大家:「王府井同仁堂大药房到货了,需要的快去吧。」连花清瘟和感冒清热颗粒,每人每样限购两盒。

他告诉我,这段时间,有黄牛天天早上去药店蹲,或者去医院挂号找医生开,拿到药转手就能挣不少钱。我问一般一盒加多少钱,他回答:「100-200元。」

上周三,武坤下班想着去药店备点感冒药,走了两家店,只买到了两个酒精棉球。到了晚上11点,她正看着剧,感觉脑袋有点热,拿体温计一量,37度多。她赶紧发朋友圈求助,问谁有多余的药能匀一点。好在有同事之前囤了一些,叫了个闪送给送了过去。

这几天,罗红升接到的闪送订单里,80%都是在帮武坤这样买不到药的人送药。他说,有同行也会接帮人排队买药的单,每排一小时,客户给加50块钱。最后也没买到。

偶尔,他也能接到一些比较另类的订单,比如,把阳性客户的狗送到宠物医院,看完病再送回来。

图片忙碌的达达小哥 图源张宇(摄影部)/中新社/视觉中国
数以万计的骑手维持着北京这座超级城市的运转,大规模感染新冠的状况下,他们为无数居家人员提供基础的生活保障。12月14号,据京东黑板报消息,当天下午,京东从全国调集的首批1000余名快递小哥已陆续抵达北京。这些快递小哥来自上海、广东、陕西、湖南、福建等16个省市。

紧张的状况似乎开始出现了一丝向好的苗头。王士泽看到,身边已经逐渐有阳了的骑手转阴之后,继续回到了岗位。缺人的情况正在慢慢恢复,其中一个迹象是,众包骑手的单价没有前几天那么高了,有的订单甚至砍了一半。

李平刚骑车时习惯把一只脚放下来,始终保持跟地面平行,以便随时能把车撑住。即使单再多,他也从未表现出急躁,只是一步一步把任务完成。前几天,李平刚有两个同事从站点离职,转去做了众包。而他始终如一,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毕竟,这样的情况,很快就会结束了。

图片图源视觉中国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观察者网
#张文宏称即将走出疫情已成定局#【张文宏:即将走出疫情已成定局,趋势不会再逆转】“我们即将走出这次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

12月17日,在2022年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端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在现阶段感染高峰期马上来临之际,对老年人要有非常好的保护。

“如果老人没有打过疫苗,应该降低他们的活动度,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戴口罩。而去见老年人的时候,也要戴好口罩再去。最终希望老年人能够注射疫苗,有更好的药物能够去保护他们。”

“当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出现以后,我们就知道这个病毒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了流感病毒,而且人类普遍对这个病毒没有免疫力。”张文宏介绍,人类从来不以消灭一种物种来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标。所以,流感从世界上诞生以后,它跟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逐渐达成了平衡,随着我们人类接种疫苗和普遍感染,它会与传染病维持在一定的稳态。”

张文宏表示,新冠病毒也面临同样的局面。“目前各种研究可以看出,我们接种了疫苗以后,对病毒的演变有非常大的压力,使得疫苗接种以后病毒演变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最终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有奥密克戎毒株最终胜出。这个毒株对人类的免疫具有一定的逃逸作用,而且它的R0值已经接近16-18左右的水平,从奥密克戎毒株家族跳跃出来再诞生一个传播更快的毒株现在已经很困难了。”

张文宏表示:“从上海的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已经出现显著的毒力降低趋势,但是对于脆弱人群的攻击性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年龄大于8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也是主要的重症病人。除了年龄以外,慢性肾病、高血压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都是成为脆弱人群患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多数死亡或者是重症病人多发生在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当中。所以,疫苗的接种对保护脆弱人群非常关键。”

“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对老年人进行充分地保护,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就是一旦感染如有症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药物治疗;第二,建议他们充分地接种疫苗;第三,在大流行期间对他们形成一个反向的保护,避免病毒进入他们生活的空间。”

张文宏表示,期望针对奥密克戎的更多新疫苗能够早日上市,这对防备脆弱人群的奥密克戎感染也有很高的价值。“尽管如此,接种现有疫苗仍然有效地帮助我们形成对奥密克戎一定的免疫屏障,最终使得我们能够赢得这一场战役”。



@作家叶倾城

4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听了几个“老人与新冠”的故事。

A老人,一直因其他疾病,在武汉最好的医院住院,现在新冠。
老人曾经位高权重,现在年近90,周围人与家人均很重视。
家人知道有辉瑞的新冠特效药,可以治愈新冠,请教医生。
医生说:有,可以用。全自费。
费用不是问题,问题是——这药到底如何,有没有副作用,会不会诱发其他疾病,与老人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会不会交叉反应,他们完全不知道,没有先例,不能保证任何。
家人内心斗争,委决不是。

B老人,年过80,退休前的单位特别好,医保极其充分,可以报销所有医药费。
以至于B老人特别喜欢去医院。
经常没事儿全城医院一日游,什么病都在三间以上的医院检查并治疗过好多轮。
新冠一起,她就非常紧张,一天三次地跑医院。
很快感染,高烧四天不退。
她非常惊慌,但住不进医院。
现在家人正紧急联系武汉各医院,看能不能找到床位。

医疗挤兑,应该已经渐渐开始。
平民百姓家的老人,不能百分百报销医保的老人,还是尽量不要出门、做好防护。

最危险的,是患有癌症的老人、器官移植过的老人、需要经常得到医疗服务比如透析的老人……



@薛涌微博
52分钟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翻出女儿当时给我们的视频,是纽约最厉害的时候,危在旦夕。全躲在家里。但是,每天医护人员上班,居民自动打开窗户呐喊加油。后来《纽约时报》报道,一位护士说,自己每天上班听到这些,哭得说不出话来。当时老百姓还是很有点战斗精神的。这些现在都是过去。但是,这种混乱的民主社会,还是自有其力量。这些当时体会不深。就是这么过来的。



@作家叶倾城

2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这段时间一直在听新冠相关的讲座,掌握了一些也许用不上的知识。

简单说一点儿:
一,有症状了,一定要测。
冬天有很多传染病,感冒、流感,都很常见。
你以为你发烧就新冠了吗?不一定呀。
问题是,你以为你阳过了你就大胆地上街,结果反而没做好防护,传染上了。

二,确定之后就没必要测了。
一周后轻症会自然痊愈。
痊愈后重测,经常会出现“假阳性”。你以为你复阳了——复阳又怎么样呢?你能怎么样呢?
轻症的标志大概就是六天后变轻。

三,如无必要,建议过年不要回老家了。
你没病,一路车船劳顿,传上了。
你阳过你有免疫力了,你把路上的病毒带给家里的老弱病残了。
你阳了,你家老人也阳过了,你们走不走亲访友呢?你们家七大姑八大姨都阳过了吗?

四,嗓子难受,吃点儿化痰止咳的。
布洛芬是治发烧的。化痰的,吃点儿枇杷膏、橘红,都行,主要是为了让自己舒服地度过七天。 奥祥堂枇杷秋梨膏宝宝
新冠痊愈的主要办法就是:
一,睡得好;
二,吃得好;
三,多喝水,让自己有免疫力。
如果咳得睡不了,嗓子难受到喝不了水、吃不下东西,新冠就不容易好。



@沈涛
上海中山医院前几天的内部防疫会议录音,讲了几个要点:
1、没有必要刻意去防,做好原先的那些防护,N95口罩戴好,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就足够了;
2、随着管控措施的放开,传播是几何数的增长,再把自己密闭在家,也不可避免。包括买菜,送货,外卖,物品……都会带有毒株,防不慎防;
3、我们要学会怎么科学备“阳”;
一是药物准备,不要抢到什么备什么,到时候乱用。最常见的是散利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这二种千万不要一起用,一起用一定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的……
不能几种药追加着吃,一定是要间隔时间到了后,再吃;
同时要注意中成药,像维C、银翘片、三九感冒灵……这些药里面也都有对乙酰氨基酚,不能混用
二是什么时候吃药?
并不是一发烧就吃退烧药,让子弹飞一会。发烧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应感机制,是有助于对抗病毒。
通常体温超过38.5才吃药,但有些年轻人抵抗能力强,稍稍有点不适,就完全可以不吃药。以症状来衡量,而不是体温。
吃完药要大量喝水,建议补充维生素C,但不可以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一天的剂量不要超过2克!(一天2片泡腾片,但不要超过3天)
三是囤电解质。
电解质是好东西,但家里用盐用糖就可以调出电解质。
四是建议买一些橙汁,纯的橙汁,非还原的橙汁。
五是备一个指氧饱和度。
4、你要第一时间知道你所在的社区卫生中心的电话,知道你的家庭医生的电话,以防大量病人到医院发热门诊时,万一有事,避免遭罪;
能不去医院尽量不去医院,请社区医院替你评估,这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
5、能不“阳”就不“阳”,能晚“阳”尽量晚“阳”。但“阳”了也不要恐惧,要不喜不悲。上海是个比较特殊的城市,一大半人口都是外来人口,过年,尤其是今年,不会就地过年。如果你现在感染了,但并不能确定,等过完年大量人口返回,各地各种毒株,我们并不能确定,你会不会感染新的毒株(变异)。但有一点,同样的毒株,不会重复感染;
6、药品有个安全有效期,过了不超过半年,也是安全的(半年缓冲期);
7、家里的水源备足,消毒产品备足,食物备一些;
8、家里要备鸡蛋(一天吃4个鸡蛋)补充蛋白质,可以快速帮助肌体恢复,建议水蒸蛋;
9、洗鼻器,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10、黄桃罐头可以补充电解质、开胃、补充热卡;
11、保持比较好的心态,相信只要熬过这个阶段,就一定可以回到2019年前;
12、疫苗应种尽种,不要听信谗言。



@人工智能那点事
【#我国是布洛芬原料药最大生产国#,占全球产能三分之一,#布洛芬龙头股半个月股价翻倍#】据证券时报报道,布洛芬等退烧药成为“囤药”清单主要产品,布洛芬原料药龙头新华制药股价自12月5日至12月16日实现8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达115.82%。我国目前是布洛芬原料药的第一生产大国,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制剂的市场规模也有约30亿元。



@困境囚徒丙

7小时前
来自 肖申克Android
生病、死亡是很自然的现象。真实数字即便残酷,那也要直面,敏感、恐惧就不像成年人了。//@深圳长贵5:但咱们都知道美国死了一百多万就行了吧。数字不重要,好像北京昨天新增是零,香港和新加坡现在每天报的感染人数都比整个中国多,知道啥叫躺平了吗?
@江南不再是江南
人家因为医疗挤兑,有超额死亡是可以让你知道的,我们呢,自己吹牛半天,都不敢放个屁了。因为附加题做了好久,自己批改的优异成绩单都交出去了,这时可不能给自己扣分。 ​​​
15小时前



@来去之间


5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4 Pro
已编辑
布洛芬退高烧得吃非缓释片,缓释胶囊止疼好用,0.4的缓释12小时,吃了马上退烧很难,可以37.5就吃上…//@朝九晚五打工仔:记住牌子  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  0.4规格的  。有些人确实耐药性强//@学院路37号2000:我遇到3个吃布洛芬不退烧,最后是吃了我给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的。我感觉布洛芬似乎对每
@航运漫画家K老师
昨天晚上,体温迅速升高,38,39,40,40.2,40.5,吃了几次布洛芬,都无法降低,以前感冒发烧时布洛芬都很快能起效,这次不行。脑子极为昏沉,几乎无法正常思考。

身边没有其他人,残存的理智告诉我,一个人在家,药物无效,40度以上,要快去医院,不然一个人高烧可能有危险。

打120,接线员非常负责地帮我联系医院和车辆,但不出意外,全部爆满,排不上号,接线员怕我烧得失去意识,还打了好几次电话来确认,谢谢他们的负责,不过这已经不是他们的能力能改变的了,暂时指望不上了。

全身滚烫,手脚无力,用仅存的力气拿过之前准备好的几张冰毛巾,敷在头上、腋下、脖子侧面,有一定降温效果,但无法缓解病情。

半梦半醒昏迷到第二天白天,40.6度,必须自救了,这种时候,指望不了别人来帮你,谁也不敢来帮你。

强撑着爬起来,扶着墙进厕所,吐了一马桶,高烧让人思维混乱,已经有点想不清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连最简单的东西都无法连贯起来,于是跪在地上,用纸笔写下要做的事情-戴口罩、查附近有发热科的医院、去医院、别幻想有人帮你。

戴好口罩,用手机查医院,发现手指在颤抖,居然按不准屏幕上的app,查医院的地图位置居然花了近10分钟。

查到附近两家医院,跪着挪动到门口,穿好鞋子,站起来,按电梯下楼。心里想,不能打车,司机师傅是无辜的,打车传染了司机师傅,他们一家也会感染,不能打车。

最近的医院在2公里外,下楼找到一辆共享单车,扫码,“该车辆已损坏,请换一辆”,眼睛极为胀痛和滚烫,到处看,终于又发现一辆,走过扫码,终于打开了车锁。

骑车,骑不动了,就推车,冷风吹着头,脑中如梦似幻,好像眼前的路两旁,开起了五颜六色的花,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告诉自己,这是出现幻觉了,现实不可能有这种景象。

撑到医院,下车时,已经单膝跪地,膝盖好像很软,撑不住体重。

发现这医院发热科一个人都没有,这里今天不上班。这种重大的打击感,非常牛皮。

再次扫码,骑车去下一个备选医院,在3.5公里外,而且没去过,路线不熟悉,开启导航,骑车加推车。

这3.5公里,感觉有350公里,高烧一度让人觉得,自己恐怕撑不到那里了。只剩下一个念头,不能在这里倒下!这是传染病,没人敢来帮你!

已经有些断片,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到的医院,反正终于到了,发热科居然没那么多人,扫码分诊后很快到我了,穿戴全套防护装备的医生询问情况和检查,得知我吃过布洛芬无效,开了另一种处方退热剂,和治疗咽喉痛的药。

医生也告诫说,高烧,吃退烧药无效、感觉很难支撑的话,及时就医,单独在家硬挺,可能会有危险,应该到医院让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排除危险。

有医生的诊断和开药后,感觉安心了不少,比起自己一个人在家高烧、身边的药物全部无效的那种恐惧感,消失了大半。

用药,全身出了大汗,明显感觉体温下降了,也没那么难受了,骑车,回家,37.5度,清爽了不少。24小时以来,终于能有胃口吃下一点东西。

因为之前我正在其他小病的恢复期,小病初愈,怕感染新冠造成双重打击,所以一个多月不出门见任何人,居家办公,水袋堵下水口、关闭中央空调、每两三天才在深夜无人时下楼拿快递和超市外卖的菜、出门必戴n95和一次性手套、拿进屋里的东西都消毒遍....但是仍然没能挡住。

检讨破防的可能性最大的环节,前两天外送来的菜里,有一块冻肉,虽然酒精喷洒擦拭了冻肉的袋子,但冻肉本身可能是冷冻物品,病毒可以在上面生存较长时间,摸了那肉,切了做菜,当天晚上感觉眼睛肿痛和脸颊发烫,第二天高烧,这种异常感,和发病的时间比较吻合,有可能是这个原因。

不过,最凶险的一天终于熬过了,给远在上千公里外的小欣小雪和然后报了平安:

“我去医院开了药了,退烧了,别担心。”收起
15小时前



@第一财经日报
【#张文宏称此轮疫情要做好2到4个月准备#】 #张文宏称社区医生将面临更大防疫压力#如何走出疫情?在今日上午开展的上海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培训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接下来,社区层面的基层医生将面临99%以上的新冠防疫压力,来避免患者大量冲击二级、三级医院;而同时,二级、三级医院需要做好重症救治,才能将病死率降到最低。
社区与基层该如何做?张文宏说,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负责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常用药物、退烧止咳等药物配备的同时,还要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给孕产妇、新生儿、肿瘤放化疗、血液透析等重点人群建立台账,摸清底数,形成属地网格化管理。
张文宏强调,在一般治疗上,除了监测新冠患者病情(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和抗菌药物治疗(注意避免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外,社区层面一定要做到两件事,“一是要配备鼻导管,二是配备面罩;若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此外,在病人氧和指标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等重型和危重情况下,及时在转诊至上级医院的同时就采取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三级诊疗体系将各自行使怎样的功能?“我们的社区医生,将在这一次面临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新冠感染浪潮。”张文宏说,这几年我们的新冠治疗都是在定点医院开展的,社区医生往往是帮助方舱医院,或者做一些核酸检测。但这一次,更多的新冠病人会集中在社区。我们何时才能走出疫情?张文宏称,新加坡的病死率在0.06%,远低于流感。但新加坡从1月1日放开(病例数、死亡数上升)一直到4月15日才到低谷,期间有长达4个月左右时间。#张文宏称即将走出疫情已成定局##阳性居家治疗时怎样保护家人# 张文宏:接下来社区医生将面临更大防疫压力 第一财经日报的微博视频收起



@petriv
国家大事要算总账

某人在什么杂志的年会上讲了那么多,就一个意思,奥密克戎会死很多人,死亡绝对数会很高。对,没错,奥密克戎死亡率就算和流感差不多,因为传播速度极快,同时间感染的人多,就会造成短期的大批人死亡。这些人可能本来不会感染,或者至少不会在这个时期死。所以,严防死守!

但是,某人没有讲的是,当前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是个啥水平,以及面对这种传播速度,以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管理水平,以及我们智人这种生物的进化水平,几个月封城是不是守得住。就算是守住第一次,是一劳永逸了?还是会很快第二次封城?守住了第二次,会不会有第三次封城?守住了第三次,会不会有第四次封城?每次封城中间会间隔多久?

某人有没有告诉过大家,在奥密克戎现在这种传播速度下,我们的社会能扛得住几次我们所经历过的那种封城。他只算了他那个具体部门的账,根本没算总账。他不敢算,或者他算了,但不敢告诉我们。我默默的算了下,我发现,我不敢说出来。

脱离了算总账,某人现在的唧唧歪歪,无非就是俩字——“甩锅”。

真是坏透了。



@三联生活周刊
#北京通州发出防疫药品邻里互助倡议书# 据“北京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12月18日消息,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了“邻里守望 共度时艰 防疫药品邻里互助”的倡议。

文中表示,您善意的一个举动,也许能够帮助一位正在高烧的老人退热。可以让等待转“阴”的母亲早日拥抱自己的孩子。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在防控政策不断优化的紧要关头,让我们一起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通过线上线下开展“邻里守望 共度时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努力满足患者用药需求,缓解群众买药难问题。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科学防疫的支持者。科学佩戴口罩,带动亲朋好友、周边群众养成规范佩戴口罩的文明行为,做到“应戴尽戴”“阳过也戴”;科学居家,康复期间不外出,谢绝一切探访;科学接种疫苗,动员身边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老人“应接尽接”,降低重症风险等。

二、做理性购药的践行者。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和居家治疗,保持理性购药、不盲目囤药、注意安全用药,避免长期不用造成过期浪费和叠加用药风险,把药品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人,杜绝高价买卖药品以及交易假冒伪劣、过期药品等违法行为。

三、做邻里互助的带头者。以村(社区)为单位,充分发挥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网格长、楼门长等人群作用,搭建畅通渠道,建立邻里药品互助共享机制,通过业主、小区、社区或更大范围的微信群、QQ群等渠道,守望相助、救急助困,在满足自身用药需求前提下,以无接触的方式将余药共享给同事、朋友、邻居使用,让有限的药品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阿毛GIFT让我当吧球球了

8分钟前
来自 VVebo
一个群友主要分布在京沪但也有四川湖北福建广西等地的一百来号人中型聊天吹水群,目前全体免疫(不是群体。进度条感觉已经快要拉满(?
在hk和刚从霓虹回来的群友就很震撼,说hk霓虹人口密度也很高啊她们三年也没染上?感觉没见过这样?
hk群友:会不会还是mrna疫苗比较有用…
(这可不兴说啊…… ​​​



@廖信忠

45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1
前几天还在想今年我去欧洲日本台湾(地区)各种高危区到处浪,竟然都没阳过,这简直不科学,天理难容,结果第一次阳就献给我最爱的上海了,好像也不亏啦。不过除了喉咙痒好像也没啥事,没有发烧没有肌肉酸痛没有味觉丧失,吃好睡好,每天睡13个小时,其他时间吃饭扫落叶种花,到现在第五天因为没啥症状所以也没啥好说的。

其实阳这种事,每个人体验都不同,会觉得症状好像会很严重,那是因为在网上朋友圈难过的人才会说出来,大多数还是无症状或像我一样的,也就没什么好说了。这三年疫情也是一样,中国那么大,有些地方一封再封,有些地方没太大影响,不同地方人遭遇的情况不同感受也都不同,不同处境下想要的当然也是不同。

另外这几天一天玩艾尔登法环六个小时,只有挑战boss第二十次失败血压飙升时才有一点头晕发烧的感觉。想想,如果撑到快过年才阳,估计会被客套地说“那你就好好休息,别舟车劳顿回来了”。我想下个月应该就是吃了无敌星星又可以到处去浪了



@老曲-LQ

18分钟前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宝儿姐种地: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也有国际上要援助粮食的?据说不要?饿死事小,//@方之夫:时刻警惕[doge]//@老了个猪:当心拜登打援助牌。
@江南不再是江南
这时候让全世界援助药物和医疗不丢人,全世界都没问题了,有这个能力。硬是不要,才丢人,说好的至上都成了白纸。 道理很简单,发烧了没药,小区群里还会吼一嗓子:谁家有药呀,帮帮忙。没人觉得你丢人。 ​​​
4小时前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