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王子君Alex
我这两天一直有个疑问:我记得我国生产了全球50%以上的布洛芬原料药和40%以上的对乙原料药。怎么可能不够呢?这特么不是笑话?

今天和一个跑医药的胖友聊,他说:别怪我们,之前一直限购退烧药,我们也一直压着国内产能。现在突然转弯,我们收到消息的速度和你们是一样的。

好消息:产能绝对够。我国常规需求是1100吨(我忘他说的是布洛芬还是对乙了),现有产能起码1.3万吨。给点时间就行。

坏消息:太蠢了。



@dede-lab
北京和广州症状不同真的不一定取决于毒株,而是日照和温度。
现在医学界有一个共识,维生素D缺乏的人感染后的症状更严重,而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重症率,这方面的研究在JAMA、BMJ都有报道。
但是问题来了,维生素D基本只能通过晒太阳合成,所以这个季节绝大多数在北方生活的人都会处于缺乏维生素D的状态。而广州这个季节还是有比较充足的日光照射,所以大部分人不会缺乏维生素D。
虽然说也可以通过感染后补充维生素D去缓解症状,但是剂量众说纷纭,所以建议大家从现在就开始补充一些维生素D,或者多晒晒太阳,都会对提升免疫有帮助。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
商量一下呗
现在北京只有医院的发热门诊有退烧药
各大药店都没有
然后没药的患者无奈只能去发热门诊排队
很多老百姓是真的好,咬牙吃着早该淘汰的复方、烷类制剂,不退烧,还苦苦熬着,生怕去抢医疗资源
各大药店但凡跟咳嗽感冒相关的药都脱销,哪怕吃了都没用
群众已经开始研究放血疗法了[允悲]
今天开始,各地医生队伍飞往北京支援发热门诊
发现了吗?这是一个死循环
做决策的能不能放一部分退烧药到市场上呢?做好限购,一个地址只能买一盒
要不然北京那么多人感染,全国得多少医生支援才够



https://mp.weixin.qq.com/s/129tRPZeVrpQCdptIHcqWg

五位养老院院长自述:抢不到抗原药品、拨不通急救电话、缺乏医疗应急预案
原创 田进 经济观察报 2022-12-15 22:22 发表于山东
图片
图片
作为老年人聚集的重要场所,一些养老院有些仓促地迎来了这关键的一战。采访中,院长们说,他们需要更明确的政策措施指导以及多方社会力量的帮助,以应对一些本身难以应对或因未能做好预案而无法应对的困境。
图片
图片
作者:田进
封图:图虫创意


图片
图片




导读





壹  ||  从12月14日上午11点至15点,北京养老院宋静一直在解决养老院一位老人的急救问题。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用4个电话不停地拨打120,都没人接电话,一直提示占线中。
贰  ||  北京养老院覃言表示,因为没有任何人通知我们要提前储备药品、抗原检测试纸等物资。
叁  ||  现在北京养老院黄欣最希望的是能够尽快建立养老院与医院点对点的绿色接诊通道,最大限度保证、挽救老人的生命安全。
肆  ||  过去三年,长沙养老院的张雯没有听过长沙有养老机构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所以也没有相应的感染后转院应急预案模式可以照搬。
伍  ||  泉州养老院李笛表示,现在连最基础的抗原我们都买不到。当地的养老机构说封闭就封闭,也没有提前给他们通知或预留出时间采购备用医疗用品。



12月7日,《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简称“新十条”)发布。这意味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则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保健康、防重症成为核心目标。



1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就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求养老院、福利院平时就要做到很多预防性措施的落实;一旦养老院内发生感染,也要求养老机构这些特殊机构做好相关的预案。



次日,《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印发。其中特别提出,加强对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的管理。各地要指导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参照本方案制订院内分类分级服务方案,建立与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药房的协作机制,明确转诊流程。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其建立协作关系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为重点人员提供分类分级服务。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应动态储备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老年人一直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也是更容易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急危重症的脆弱人群,加强老年人的保护和治疗是降低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率的关键。现在,北京市新增感染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其他地方预计也将迎来疫情高峰。那么,养老院准备好了么?



12月14日,经济观察网采访了三个城市五位养老院院长,讲述目前养老院采取的应对措施和面临的困境。



北京一家连锁化经营多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宋静说,当下是老人感冒发烧多发的季节,因为患有基础疾病,即使不是新冠肺炎导致的重症,很多老人仍需要得到及时地送医,但根据近一周的情况看,三个小时以上才能拨通120急救电话已是常态,而养老院也没有条件实施抢救。12月14日,其养老院的一名老年人一直处于发烧状态,四位工作人员用四部手机持续拨打120急救电话,4个小时未能接通。



12月12日,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近期,120急救电话呼入量急剧增加,12月9日达到高峰,24小时呼入量3.1万次,达到常态的六倍。李昂呼吁,合理使用120急救电话,为急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热线。



过去七天,北京另一家普惠性质养老机构负责人覃言一直奔走在当地的各大药店,询问能否购买到哪怕一盒连花清瘟或抗原试纸。现在整个养老院只剩下300个抗原检测试纸。只有当老人、员工出现发热等症状时,才给他们做抗原检测。



覃言说:“我们没有接到通知要提前储备药品、抗原检测试纸等物资,12月7日‘放开’后,我们才去协调院外人员囤药,那时药不仅贵,还根本就买不到。”



即使严格封控,养老院依然难以避免感染病例的出现和新增。过去几天,黄欣在北京的连锁养老机构陆续出现员工、老人感染情况。黄欣说:“一开始,自测抗原阳性的员工还能被拉到区级隔离点进行隔离治疗。后来其他老人、员工开始出现发热症状时,再向上反馈,就已经没办法拉走集中隔离了,只能自我隔离。”



湖南长沙一家高端养老机构负责人张雯说,预计长沙感染高峰期预计即将到来,但目前当地民政部门还未有针对养老院疫情防控和治疗的详细措施,比如一旦养老院出现“院感”,究竟要把老人送到哪个医院,是否有绿色就医通道等。



作为老年人聚集的重要场所,一些养老院有些仓促地迎来了这关键的一战。采访中,院长们说,他们需要更明确的政策措施指导以及多方社会力量的帮助,以应对一些本身难以应对或因未能做好预案而无法应对的困境。





图片

北京养老院宋静:用4个电话不停的拨120,都没人接电话


我们是一家中大型的连锁养老机构,旗下有数家养老院,入驻老人人数超过百名。



从12月14日上午11点至15点,我一直在解决养老院一位老人的急救问题。当下本来就是老年人感冒发烧多发季节,这位老人因为基础疾病一直发高烧,身体状况特别不好。于是我们就在这期间一直拨打120急救电话,希望能有医护人员过来抢救或接送至医院。



我们工作人员用4个电话不停地拨打120,都没人接电话,一直提示占线中。



其实,我运营的几家养老院旁边基本都有社区卫生中心或医务站,此前在疫情不紧张的时候,我随时可以把老人转送到这些地方,或者让他们的医护人员进养老院做诊治。但是现在他们的反馈都是,医疗人员急缺,没办法空出额外人员。



上周,第一次出现老人在长时间等待拨通120急救电话过程中去世后,院长和员工们就乱了方寸。因为谁也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我们能怎么办?我们不是医生、实施不了抢救。只能一边安慰家属,一边安抚员工,然后不停地拨打120电话。



因此,我想呼吁北京市卫生部门能否尽快为老年人特别是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提供就医保障。投入大量医疗机构救治阳性感染者固然重要,但当下同样是老年人基础病高发的季节,如果老人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能几个小时内就会去世。所以,必须尽快完善老人的就医服务保障,不能忽略现在这些患有基础病老人的抢救时间、过程。



最近几个月,北京的养老院一直实行严格的封控管理,除非特殊情况,只出不进。但现在,我们安排在养老院外的工作人员也发着高烧,外围已经没有人去帮助协调院外各项事务。本来院内员工就少,如果安排员工陪同老人就医,院内就更缺乏护理员去照顾老人。



此前,院长和员工们都没有经历过类似情况,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只能由我硬扛着协调统筹。员工不舒服,我要去安抚员工;老人家属不高兴,不停打电话劈头盖脸骂你,我得听着;养老院物资采买有问题,我自己采购后又送到养老院门口。从事养老行业十几年,从来没有过这种程度的压力,我都快崩溃了。



养老院也不是万能的。我们现在已经忙得不知道白天黑夜,不知道哪一块应该马上堵,哪一块可以稍微缓一缓,管理变得杂乱无章。



十几年前,和一批养老行业的“老兵”一样,我们本着情怀开始摸索做养老机构。但现在,经历这几年的种种事件,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满怀希望。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是绝不会选择做养老行业,很多事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





图片

北京养老院覃言:抢不到的抗原与药品

我们是一家公办民营的普惠性质养老院。12月7日,防疫政策调整时,我们还没有进行任何药物储备。



从10月底开始,北京市养老机构就一直处于养老服务一级防控响应等级。这意味着,养老院需要暂停家属入院探视、接待走访慰问;暂停院内老年人除就医以外的离院外出、暂停员工轮岗等。



因为没有任何人通知我们要提前储备药品、抗原检测试纸等物资。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后,我们才去协调院外人员囤药,那时药不仅贵,还根本就买不到。这一周,个别老人家属在由阳性转阴后,会给我们养老院送一点药品,但是更多老人家属反馈“自己都买不到药”。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提出,对于老年人,其所在地级市/区县,要按照辖区老年人数量及每周抗原检测频次,免费为老年人发放抗原检测试剂。此类人员应当每周开展2次抗原检测,也可以随时自主进行抗原检测。



但是直到现在,我们养老院都没有收到官方发放的抗原检测试纸,也不知道去哪里免费领取。现在只能通过一些在药店朋友的帮助下,匀给我们一些药品。其次,就是各个养老院之间相互借用应急。这几天,我都在为购买药品四处奔走。



社会面放开之前,我们养老院做核酸检测的方式是,由护理人员给老人做核酸检测,紧接着再把装有棉签的试剂盒放在养老院门口,由院外的第三方工作人员拿走去做检测。但从昨天开始,已经没有人上门取试剂盒,我们也联系不上对方。



因此,我们现在只能自己给自己做抗原检测。可是,目前整个养老院只剩下300个抗原检测试纸,我们只能在老人或者院里员工出现发热等症状时,才给做抗原检测。其他的时候都是省着用,不敢全员都做。



之后该怎么办,民政部门只告知我们做好防控预案。但即使我们尽最大努力去执行防控预案,也很难做到百分之百不发生院内感染。



比如入院物资需要进行消杀,但是,要对每个冻品都进行消杀根本不现实,把白菜每片叶子都撕下来用消毒水去擦拭也不现实,加上现在病毒逃逸性比较强,很难不破防。假如一层入住40位老人,当一个老人出现新冠肺炎症状,即使把这一层的老人和护理员都同时原地封控起来,也不见得其他楼层的老人不会被感染。不是所有养老院都具备设置单独隔离区的条件。



对于外出就医再返院的老人,民政部门要求养老机构派出护理人员陪同隔离七天,150元/天的花费,很多老人家属都承担不起。并且,院里原本就极度缺乏机构护理人员,又加上年关将近,一些工作人员三年没有回过家,就想趁着这次放开能够回家过年。但是,家属们又不愿意接走老人,我们养老机构就陷入了两头为难的局面。



未来,我们养老院如果大面积爆发新冠肺炎感染,没有足够的护理人员可以顶上,肯定会出现护理员带病去照顾高烧的老人,那时老人和护理员精神压力只会更大。



最近养老院还未解封,消防、卫生等部门已经开始例行检查。包括穿防护服进养老院或视频通话检查等。比如我们养老院有自备井,没有跟市政通管道。自备井的取水证需要进行年检,但是今年又没有人通知我们进行年检,加上我们现在一直很忙也把这件事情忘了。前几天相关部门突然打电话通知,如果还不及时年检,要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是现在我们又出不去养老院,就这样陷入左右为难中。





图片



北京养老院黄欣:当机构出现感染,我们是如何应对的



我们是北京一家连锁型的养老院。12月7日,“新十条”出台后,北京市养老机构依旧执行养老服务一级防控响应等级。但即使我们严格封控,几天前,我的养老院还是出现了感染病例。一位员工自测抗原呈阳性,但无症状、不发烧,根本就不知道传染源在哪里,然后员工被拉到区级隔离点进行隔离治疗。但随后,养老机构其他老人、员工相继出现发热症状。再向上反馈时,已经没办法拉走集中隔离了,只能自行隔离。



在应对举措上,我比较庆幸的是提前在院外雇佣了护理员。因为担心院内护理员发烧后,缺少护理人员照顾老人,就额外给养老机构增派了人手。



现在出现感染病例的养老机构总体情况还好,只有几位老人出现了发烧症状,我们也在积极采取办法照顾他们。老人基本上都扛过来了,护理员也能实现轮转,起码能让发烧的护理员休息一下。



实际上,我们很担心出现新冠肺炎重症的老人,更担心出现重症的老人不能及时送往医院救治。现在我最希望的是能够尽快建立养老院与医院点对点的绿色接诊通道,最大限度保证、挽救老人的生命安全。医养结合推动了多少年,到现在这个关键时刻,根本不管用。



此前,一位老人长期卧床的老人突发疾病(自测抗原呈阴性),打了多次120急救电话后仍没办法接通。后来只能让家属开车过来接老人去医院。后来老人出院想再次返回养老院,但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没有办法直接返回养老院。我们只能帮老人联系集中隔离点,尝试能否把老人送进集中隔离点,经历7天隔离后再返回养老院。



和大多数其他养老机构一样,我们也出具了风险告知书让家属签字,风险告知书通常会写到“即使养老机构执行严格的封控管理,也没办法保证老人不被感染”,这是不可控因素。如果家属不接受,可能就需要办理退院。我相信社会面放开之后,任何养老院都不可能保证做到百分之百不出现老人感染的情况。



如果真的到了养老机构大面积感染那一天也没办法。期间,如果有老人因为重症去世了,有些纠纷是躲不过去的。我们现在的想法就是尽量坚守住,顶过这一轮疫情感染的高峰期。往后撑一天,离胜利就近一天。随着北京社会面感染高峰慢慢往下走,老人感染后生命得到延续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图片



长沙养老院张雯:等待更多应急预案



我们是一家位于长沙的中高端的养老机构。2022年,有三分之一时间我们都处于封控状态。有多次封控的情况,且从9月底开始至今,我们就一直封控,基本只出不进。据我了解,个别养老机构,在老人可能临终时,会让家属穿上隔离服、做完核酸之后进入养老机构,陪伴老人走完最后一程。



对于老人感染之后的责任划分,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但我们也深知,虽然湖南社会面开始较多出现新冠肺炎感染案例,但湖南疫情高峰期还没有正式到来,为此,我们养老机构都是严阵以待,尽量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隔离服、口罩、抗原试纸、发烧药等防疫物资方面,我们基本上备足了三个月的用量。其次,我们也在养老机构内单独设置了一个隔离区域。因为机构目前的入住率还比较低,还有空闲的楼层可以用来作为隔离区。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养老机构内出现大面积感染的状况,因为这是没办法预料的。但我们已考虑到,可能会出现多位护理员因感染而紧缺的情况,那时护理员肯定不能上班,必须要院外的人员来替代。其次我们也做了相应的预案——已经联系了专门做养老护理人员输出的第三方劳务公司,如果到时候真的出现员工紧缺的情况,我们就会启动第三方人员来做老人的护理服务。



集团层面一直对防疫高度重视,在封控管理上,也是严格要求控制人员进出,物资消杀也尽量做到最严格,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做管控。



当然按照民政部门要求,如果院内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要第一时间向民政部门进行汇报,包括本单位的上级部门,同时第一时间肯定要通知家属。



我们的理念就是尽量坚持到最后一刻,如果实在防控不住了,那也没办法。



但汇报完老人感染案例之后怎么办?目前湖南这一块没有相应的感染后转院应急预案给到我们。过去三年,也还没有听过长沙有养老机构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所以也没有模式可以照搬。



比如老人感染后,需要在什么样的身体情况下送到什么医院,是否有绿色就医通道等等,这一点目前还没有接到当地民政部门相应的要求和安排。到时如果只能依靠养老机构或老人家属的资源来处理,肯定会引发后续一系列矛盾。我们肯定希望能够得到绿色就医通道安排,这样能够随时把重症老人送到医院。这方面只能依靠政府的统一安排。



如果真的出现老人感染,没有文件标准来执行,估计只能凭自己的判断来。比如确认老人感染但症状比较轻,就可以安排在机构内的隔离区域进行隔离治疗;如果症状比较重,肯定还是要及时送医。



对于长沙即将到来的感染高峰期,这些举措细则必须尽快落实,也是我们切实需要的。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月,防疫压力还会继续上涨。



还有,物资方面虽然提前做了准备,但也不排除到时候出现药品等物资紧缺的情况,我们肯定也希望能像别的养老机构一样,享受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



其实,过去几年,我们的营收同样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我们跟普通的养老机构还不同,每一天的运营成本都相当高。包括能耗、餐饮成本、人力成本都显著高于普通养老机构。总体上,运营成本为普通养老机构的5-10倍。



但受疫情影响,基本没多少时间能收住新的老人,所以收入一直上不来,但防疫支出还在一直增加。现在我们根本做不到收支平衡,我们做过测算,高端养老机构至少要达到60%的入住率,才能够实现当期的收支平衡。



过去三年,养老机构一直在封闭开放之间反反复复。一旦封控管理,就会有一部分老人因为不能随意外出等原因选择退宿,新的老人又入住不进来,所以我们现在的入住率和三年前相比,只稍微有一点点上升。而民政部门的补贴对于我们来讲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





图片



泉州养老院李笛:养老院可能被强制关停


我们养老院为福建晋江市一家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目前有40多位老人入住,这样的规模在当地算中等水平。事实上,晋江市大多数养老机构规模都是入住20-50位老人。



12月11日,晋江市民政部门要求,当地养老机构负责人及其机构所在镇的领导一同去现场开会。会议一开始,民政部工作人员就按名单顺序询问养老院负责人“能否做到养老院的封闭式管理,以及如果因为疫情要长时间封控管理,养老院能否接受?”当时,我反馈是“能够接受封控管理”。



紧接着,民政部工作人员又询问各镇(街道)负责人能否接受监管养老院的封闭式管理。当时,会上基本所有镇(街道)领导都表示“不接受”。我们其实也明白,镇(街道)工作人员不愿承担养老机构的感染风险。



随后,每家养老机构向民政部门具体汇报各自的情况。民政部门再根据判断来决定养老机构能否达到封闭式管理标准。如果不符合,就会被划分至“待协商、建议分流安置、暂停运营”三类。最新的信息显示,12家养老机构为待协商;7家为建议分流安置;3家为暂停运营。



当天,我的养老机构被划分至“待协商”。待协商的意思是,机构负责人认为自己可以实施封闭式管理,但民政部门判定不可以。当时民政部领导就说,待协商需要由养老机构和镇里面领导进行协商。



民政部门在开会前,已经提前把晋江市里的一家福利中心的房间腾出来,可以容纳分流的老人。福利中心有约两千张床位,目前仅入住100多位老人。



这两天,该关闭的养老机构陆续就要关闭了,但是我还在积极地协商中。有一部分老人的家属来咨询能否继续入住,我给不了他们准确的答案,但是会一一通知家属,反馈至少要封控1-2个月。如果家属愿意配合,我们会尽量去保护老人家不被感染,坚守到最后一刻;如果不能接受,建议就把老人接回家。



一个利好消息是,会后我们养老院所在镇的领导跟我坦言,与民政部门的沟通由他去解决,但要求我们养老机构尽量不与外人接触,能单独封闭就单独封闭。



目前,我们机构以及镇工作人员的保证书还没有交上去,处于拉扯阶段。我也能理解,镇直管领导一旦给我们机构做保证,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养老院内有老人感染,那就是民政部门的责任;如果签了保证书,更多责任就在养老机构和机构所在镇。



其实,过去三年,养老院已经实施过多次封闭式管理,我们也一直很配合民政部门的封控管理要求。如果真的被直接关停,意味着要突然给老人换一个居住环境、使用新的护理员,其实也是不考虑老人及其家属的感受。



对于如果关停未来能否再运营,民政部门领导直接说“等上面的通知,如果养老院不再需要封闭式管理,就可以再次运营”。但是对于养老机构而言,把所有的资源分流至其他养老院,意味着好不容易经营起来,已经成规模的养老院,又将从头开始。



还有,会议从头到尾,相关部门也没有提过如何补偿分流后给养老机构带来的损失。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只要是关于老人防疫的措施,我们永远都摆在首要位置,当地也一直没有出现过养老院感染的情况。但是,现在晋江社会面即将到来大规模的感染高峰,我们养老院再怎么“铜墙铁壁”,也没有办法确保外输压力下不被感染。物资运输、医生上门做核酸,病危老人外出就医等等,都存在各种输入风险。



今天同行一位院长在民政部和养老院负责人共同群里面吐槽,民政部只发布要养老机构采购的物资清单,但请问领导能不能帮我们统一采购。因为个别机构完全采购不到物资,养老机构内部员工不出去,外面又没有人,采购很麻烦。



其实,现在连最基础的抗原我们都买不到。养老机构说封闭就封闭,也没有提前给我们通知或预留出时间采购备用医疗用品,如果民政部门能够帮助统一协调采购,我们自费也愿意。



(以上内容根据采访对象口述整理,应采访对象要求,五位受访人均为化名)


图片



图片行程卡下线,警惕健康码转型冲动新十条后四十八小时卡塔尔:政变、石油和体育图片图片
阅读 9.5万

经济观察报
9567篇原创内容
6个朋友关注



回复 10750楼yingyinc 的帖子
@熊爸喵喵

刚刚
来自 くまくまのAndroid
看了一条被热转的駐法大使答记者问,都说是信息量巨大。可怎么看着都像演讲稿,或者事后整理润色的报告文学,不像是一个采访,也不像是现场答记者问。 ​​​



@中国新闻网

4分钟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感染者尽量不要接触冰箱#】#阳转阴后需要注意冰箱消毒#感染者居家时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表示,冰箱低温且相对封闭,病毒停留的时间会比较长。建议,感染者尽量不去接触冰箱、给家人准备食物。如果是自己给自己做饭,痊愈后,最好是给冰箱断电,让冰箱恢复室温状态,保持1天左右。@京视频 京视频的微博视频收起



@MLRS270

51分钟前
三周多还没放开前在下的建议,这会才反应过来?早就应该准备好。其实就是发药,一测发烧,听一下没肺音,咔咔咔一人一盒拿上回家…别的基础病这里不看你去医院。应该把所有核酸亭就地改成这样的发药亭。 查看图片
@MLRS270
北京多区在体育馆等开设发热门诊,据报道可提供发热药物。没有退烧药的感觉可以去试试。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er=1&fontgear=2

为什么新冠变异毒株要被叫做“地狱犬”?
中国新闻周刊 2022-12-16 10:00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壹读 ,作者彤 云


最近,新冠病毒的新型变异毒株BQ.1.1受到网友们的关注,因为它有个“接地狱”的别名——“地狱犬”。



针对大家的恐慌,中国疾控中心通过官方权威媒体,解释了“地狱犬”变异毒株的由来。



“地狱犬”变异毒株是奥密克戎BA.5的“后代”:



早在2022年6月奥密克戎BA.5就在尼日利亚发展出第六代亚分支BQ.1;2022年9月,BQ.1与其子代在欧美国家流行;2022年10月中旬进入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



图片



目前在我国9个省份检测到BQ.1及其亚分支共49例,并未广泛流行。临床方面,暂未观察到BQ.1感染者出现更严重的病理症状。



图片



至今未见任何国家有BQ.1及其亚分支感染者致病力增加报道,也无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报道。另据日本近期的一项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认为BQ.1.1的致病性可能与BA.5相同或更低。



假如“地狱犬”变异毒株就叫“BQ.1.1”,也不会使人们感到恐慌。为什么奥密克戎的变异毒株要叫“地狱犬”呢?



因为够恐怖、够变态。



恐怖片龙套“地狱犬”



“地狱犬”不仅名字接地府,在欧美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很接地府。



在近代影视作品中也有它们的身影,如恐怖片《生化危机》中代号MA-39的“地狱犬”。



图片

代号"MA-39"地狱犬 ⬆️



MA-39“地狱犬”是《生化危机》中受“丧尸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变异怪物,不同于普通“丧尸狗”,“地狱犬”不仅能听懂主人的命令,还拥有雷人的特殊才艺——“头裂”。



“头裂”就是沿头部的纵向中缝裂开,两瓣头部像嘴一样张开。但MA-39“地狱犬”为什么要“头裂”?



首先,裂开的头形成了更大的嘴,能使“地狱犬”的杀伤力远超丧尸狗和健康犬只,能轻松咬住壮汉的任何部位。



其次,“裂头”之后的两瓣头部,加上中间伸出来的“长牙的舌头”,从侧面看正好复刻希腊神话中的“三头地狱犬”。



“三头地狱犬”是希腊神话中冥王哈迪斯的宠物犬刻耳柏洛斯(Cerberus),也是百手巨人堤丰(Typhon)之子,负责守卫地狱之门,与狮头羊身蛇尾的奇美拉、九头蛇海德拉、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海怪斯库拉等怪物是兄弟关系。



在传说中“三头地狱犬”有五十个或上百个脑袋,背上、尾巴上长有蛇,但在出土文物上的绘画形象只有三个头。



图片



因为地狱犬的工作是负责守卫地狱之门,人们难以避免地将它和死亡挂钩。有民间传说中的“地狱犬”常在夜间出没于墓地,啃噬入土的尸体,顺便攻击偶遇的人类,并“带走”第三次偶遇的人。



“地狱犬”怎么“带走”人类?用瘟疫。



在中世纪的欧洲,“地狱犬”被欧洲人民当作黑死病疫情的元凶。



现在我们知道黑死病的传染源是老鼠,认为“地狱犬”可能更适合为“狂犬病疫情”代言,但欧洲和美洲殖民地区的人民不这么认为。于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Q.1.1,在美洲大陆又多了个新名字——“地狱犬”变异毒株。

图片

注意:表格中BQ.1的名字是“Typhon”,正是“地狱犬”老父亲百手巨人堤丰



“地狱犬”一名的由来,还可能存在第二层意思。



三倍功效的“地狱犬”

“地狱犬”有三颗头,一颗是比格犬、一颗是可卡犬、一颗是雪纳瑞犬;BQ.1.1有三种毒,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合胞病毒。



图片



除了我们熟悉的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很多朋友可能对合胞病毒不太了解。



合胞病毒全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是冬季高发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主要病原体,通常对健康的成年人没有感染力,但能引起老年人肺炎等严重疾病,也能使不健康的成年人提前获得“老慢支”,具有更优秀的传播力——咳嗽。



由于咳嗽能产生更多飞沫,合胞病毒比爱发烧的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传播面更广,这使得美国上周的“地狱犬”感染人数占比36.8%,超过了资历更老的“爸爸”BQ.1。



图片



碰巧,毒口水是“地狱犬”绝杀武器之一,和BQ.1.1真有点相似。



那么,欧美人民给病毒起“地狱犬”这种晦气名字,是不打算好好过日子了吗?



恰恰相反,“地狱犬”也不是特别恐怖的东西。



人人可胜的“地狱犬”



“地狱犬”虽有接地府的名字、长相、工作,却不是不可战胜的存在,有时甚至要沦为其他故事主人公的陪衬,衬托对方的英勇、足智多谋。



活捉“地狱犬”,是宙斯给儿子大力神的家庭作业。据说当时大力神只穿了个胸甲、披了张狮皮,裸奔状态下就把“地狱犬”抓回来了。



“人神混血”的大力神武力值爆表,一般人能逃过地狱犬吗?也可以。



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俄耳甫斯曾用音乐“击败”过地狱犬。为了将亡妻救出地狱,俄耳甫斯专程到地狱之门找“地狱犬”,给“地狱犬”奏乐,使其进入高质量睡眠状态。



在电影《哈利波特》中,疑似“地狱犬”后系亲属的三头犬路威,也因音乐被哈利波特及其同窗放倒。



图片

《哈利波特》中的三头犬路威



不通音律的朋友,就对付不了“地狱犬”了吗?非也。



“地狱犬”和普通狗狗差不多,满脑子都是吃,最爱甜食。因此古希腊人会用蜂蜜蛋糕作为随葬品,让死者用以讨好“地狱犬”,以免被咬。



没有甜食,抓把土投喂“地狱犬”也是可以的。在诗人但丁的《地狱篇》中,但丁一行人就是如此糊弄“地狱犬”的。



如此看来,“地狱犬”或是我国“纸老虎”的远亲?



希望“BQ.1.1”继承“地狱犬”拉胯的特质,在中国做个名副其实的“纸老虎”。



@困境囚徒丙

3小时前
来自 肖申克Android
嘴上说拥护什么,不一定是真的。轮到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身体是诚实的。当然,诚实的身体不具备科学的认知,就只有乱投医了。
@淡泊杨宁静1
遛弯的时候想,伟大的祖国人民(当然包括我)为什么喜欢囤东西呢?有人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我以为主要有三点原因吧!一是经历过太多的苦难,这是下意识的避险行为。二是科学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还未形成习惯。三是这社会可以相信的太少了!你的意见如何?



@美国癌症医生张玉蛟教授

48分钟前
来自 微博轻享版
封控三年,大家很熟悉封控的方法和程序。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中国民众和有关部门,包括医院,养老院等,都没有对开放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开放所需高危人群疫苗接种,药品配制,病床准备等没有预案。木有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结果,许多人和单位都感到措手不及。

三年了,为什么不做准备?

如果别人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北京青蛇李媛媛: 真的,不用唱高调,给钱最实在//@手机用户3313297777://@IemuiqGO:给他们多发点钱吧 保障他们的劳工权益吧
@北京大峰峰
【#护士难受站不稳强撑在工作台配药# 同事:晚上结果出来才知道阳了】12月15日,湖北武汉。一位护士双手撑在工作台坚持配药,还和同事一起调侃各自的病情。16日同事朱亚表示,她带病工作想坚持到下班,4点强制她去休息了,开始还不知道,后来才知道阳性了。同事是非常优秀的护士,自己病站不稳了,全身发抖还笑着说我还行,自己躲着她时眼泪就止不住掉下来。



@凯雷

46分钟前
来自 iPhone 7 Plus
已编辑
大V于三羊鲜声阳了,这是北京最后的、唯一的保留火种的防疫试验,
密封在山顶洞居所中整整15天,不外卖、不生产厨余、只吃囤积蔬菜、彻底封死地漏,仍然没有幸免,他的思考是气溶胶,估计这空气中都会有毒。

试验失败标志着北京疫情高峰期已过,首都,至少提前两个星期实现了群体免疫。
不过,说是病毒感染像渣滓洞酷刑,那就能判断原来这个大V不是个女的,是个男的,
没经历过生孩子的十级痛苦,来例假的三级阵痛。果然,与女人相比,男人是最脆弱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龚晓明医生:加上疫情封控,群体情绪的确容易失控。//@育中的岳双:龚医生你是个好人,说好话是最容易的,做事是最难的,很多人现在只是在寻找情绪发泄的出口,你没有错。
@龚晓明医生
一个行业的年轻人对这个行业失去了希望才是最可怕的,表面上是一个研究生医生病倒在岗位上,吐槽的全是医院在剥削规培生待遇不够、医院没有给防护物资,如果未来有希望,现在苦点也能忍了,无法忍受的是未来也没有希望。

规培国家本意也是好的,让医学生通过毕业后教育获得均等知识服务各地老百姓,但是各地规培,尤其是外科体系,3年规培尽是拉勾写病历,出基地还什么都不会,这才使得这个群体失去了希望,一个导火索就可以点燃群体的愤怒情绪。

2013年我曾经尝试去做过一些教学上的改变,设立教学门诊,取消我的专家门诊,手术尽可能让学生主刀我辅助,但是两年下来发现体系仍然顽固,系统性的改变太难,医改仍然会是一个历史难题。

每年3月到了人大政协会议,医疗界最多的提案是改善医护待遇,疫情几年,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是大幅度增加了,但是医护待遇并没有太大改变,如果这个行业继续这样下去,恐怕要死后重生



@李小萌
昨天我直播时,一条评论说:是你传染了你们全家。

正巧昨天我还看一个消息,楼下邻居认为自己是被楼上感染的新冠,拿了把刀上楼去,结果谁也不想看到。

我想说,所有感染的人,请不要有任何愧疚和自责;所有认为被感然的人,请不要试图把感染责任推给身边任何一个人。

之前,防疫政策对感染源头进行追溯,是希望可以控制传播范围,减少感染,也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但那个时候,追踪、排查可以做到,因为早期毒株R0只有5,也就是一个感染者可以传染5个人,现在奥密克戎的R0已经超过20,扩散是必然的,溯源已经不可能也没有意义。有人足不出户,依然感染。

当我的公司和家里开始出现感染者,大家本能去分析从谁开始的时候,我制止了这个苗头。

公司里第一个感染的男孩给我发信息抱歉,我说千万不要这样想,在公司群给他发了红包,大家都非常友爱乐观,后来陆陆续续90%的人感染,群里只有鼓励和分享经验。

我也不是我家里的第一个感染者,但我开始对外就只说我感染了,不想家里任何人心里有压力。我是发烧后第三天测出抗原阳性,我让我妈妈戴口罩和我保持距离,我妈说:“要说传染你早就有传染性了,一家人很难防。”说完照样忙前忙后。好在妈妈打了三针疫苗,在我感染5天时,她开始有轻微症状,现在已经没事了。

我女儿发烧的时候,我干脆没有给她测抗原,我想,就算她测出阳性,我能把小小的她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吗?不可能。所以我干脆掩耳盗铃,把她就当成感冒,悉心照顾,小孩子真厉害,发烧半天,下午退烧都能荡秋千了。

新冠疫情走到今天,是人类面对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病毒在地球上存在几十亿年,人类也就是千百万年。我们是在共同面对大自然给我出的一道难解的题,只有和身边的人站在一起,共同面对,我们才有希望闯过眼前的幽暗,迎来光明。

被迫备注1:挂在自己家里门框上的秋千…
被迫备注2:  感染后不必觉得愧疚,不代表可以不当回事。发烧还是应该在家,减少传染,也对自己康复有利。最好是抗原阴性后才出门



@美国驻华大使馆
美国驻华使团领事服务2022年12月15日更新

由于中国各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激增对业务运营造成影响,美国驻华(北京)大使馆和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只提供护照和紧急公民服务。美国驻武汉、沈阳和广州总领事馆将只提供紧急领事服务,直至另行通知。有关紧急领事服务的更多信息,请登录 网页链接  。除上海总领事馆已计划提供的部分签证服务外,所有常规签证服务暂停;驻北京大使馆和其他总领事馆的所有常规预约都已取消。

非移民签证申请人可以按照 网页链接  的说明重新安排自己的预约。对可能由此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移民签证申请人如有疑问,请通过 网页链接  与我们联系。

使团使用智行者登记计划(STEP)向社区中的美国公民发送信息与更新。欲收到这些信息,强烈鼓励美国公民在STEP 网页链接  上进行注册登记。

如遇紧急情况,请拨打+(86)(10) 8531-4000,联系您所在领区的大使馆或总领事馆。还可以通过网页链接  网站或者发送邮件到以下邮箱获取更多信息:

美国驻华大使馆:BeijingACS  state.gov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GuangzhouACS state.gov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ShanghaiACS state.gov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ShenyangACS state.gov
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WuhanACS state.gov

Update from U.S. Mission China Consular Services for December 15, 2022

Due to the operational impacts caused by the surge of COVID-19 infections across China, U.S. Embassy Beijing and U.S. Consulate General Shanghai are providing passport and emergency citizen services only. U.S. Consulates General Wuhan, Shenyang, and Guangzhou will only be providing emergency consular services until further notice. Please go to 网页链接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emergency consular services. All routine Visa Servic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some previously scheduled for Consulate General Shanghai -- are temporarily suspended; all regularly scheduled appointments at Embassy Beijing and the other Consulates General have been canceled.

NIV applicants can reschedule their appointment for a later date by following the instructions at 网页链接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IV applicants with questions should contact us at 网页链接

The Mission uses the Smart Traveler Enrollment Program (STEP) to send messages and updates to U.S. citizens in the community. To receive these messages, U.S. citizens are strongly encouraged to register in STEP at 网页链接

In case of emergency, please reach out to the Embassy or Consulate General in your consular district by calling +(86)(10) 8531-4000. Further information can also be found at 网页链接  and emailing:



@西西弗评论

6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3
最困难的时期还没过去,还有2个月吧。但决策最纠结,情绪最茫然,信心最不足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北京的达峰还是给了我一些信心。会死人会院感会医疗挤兑,但至少社会秩序还是能正常维持。不纠结了就咬牙死扛吧。//@牧云一叶:我怎么觉得最困难的时期才刚开始呢?
@头条新闻
【新华时评:#抗疫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奥密克戎导致肺炎或重症比例比流感低#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我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回归正常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我们要完整、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不断提升认识,加强治理能力,做好充分准备,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

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必将胜利!



@红星新闻
#东莞凉茶店自制凉茶中添加布洛芬#【东莞#凉茶店老板用布洛芬等药制茶获刑7个月#】近日,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一则行政处罚,处罚文书显示:东莞市东城某凉茶店销售的自制凉茶中违法添加马来酸氯苯那敏、布洛芬、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等西药成分。上述行为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2021年4月1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判处凉茶店经营者陆某裕有期徒刑七个月,判处陆某林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齐鲁晚报
【#普通口罩打结秒变N95无科学依据#】普通医用口罩打个结,就能秒变N95口罩?近日,这种“改造”口罩的方法流传于网络,称普通口罩经过改造后,可以阻挡更多的细菌。究竟有没有用?专家给出解释。



@翟医师

3小时前
我前面谈到过,整个社会解封的情况下,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有些人不信,认为封闭管理就可以阻挡病毒。国内外都这样,没有地方能做到密不透风。同样一个人,想把自己单独关一阵子,以为就不会感染了,其实也是不行的。不少养老院和福利院目前都破防了。 ​​​



@长安乔木的号
这三年,是无数的普通人用失业、破产、健康和生命保护了旱涝保收的人,不是他们保护了普通人,这是一定要搞清楚的问题。 ​​​
昨天 12:04



@宝树

3小时前
来自 HUAWEI Mate 40 Pro
不论病患多么严重,医护人员要保证起码的休息时间!让人加班也要加钱//@沐非:[衰]//@宋云止蒸果仁豆枣糕了:…………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铃铛铛今天开心吗:你们是真不把人当人啊//@择荇:……过分了吧?
@侠客岛
#河南卫生健康系统将暂时取消节假日#【河南:至明年3月底,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取消节假日】#河南要求至明年3月底全省卫健系统取消节假日# 据大象新闻15日报道,河南的医疗系统早已是一级备战状态。河南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高风险人群建立台帐,按照不同风险等级进行分级健康监测,用红黄绿进行分级标识,做好重点红黄标识人群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感染和加重倾向,立即进行专业处理。家庭医生团队要对辖区内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建档立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定期进行随访。这项工作要于12月20日以前基本完成。

同时,医疗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从现在起至明年3月底,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取消节假日,各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实行日调度、日报告,医疗机构分管医疗的院长和医务部门要24小时在岗值守,确保过渡期平稳过渡,为夺取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张洲

1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济南很多群里呼呼窜阳棒,官方象征性的每日病例公告里勉强写了个:昨日新增15例。



@拆台CT

9分钟前
来自 拆台送的HarmonyOS设备
#菜鸟调津冀黔渝川五地快递员紧急入京#

人在北京,但只是个打工的,没有特权,住不了两人间方舱,简单说两句。

第一,如果地方物流资源充沛,支援北京是适宜的。

第二,倘若地方物流都自顾不暇,支援北京就是尴尬要挨骂的。

所以,地方情况到底如何呢?



@烧伤超人阿宝

58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X2
我们组四个人,现在包括我在内阳了三个,没有一个是无症状,全都是丧失工作能力那种。

只剩下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小师弟一个人苦苦支撑,维持正常临床工作都已经非常困难,只能和其他组混班共渡难关,否则连夜班都没法值。

现在就盼着他倒下之前我们组能康复一个,好歹把基本工作维持下来。

朋友们,无论你排了多久的队积累了多少负面情绪,请务必对给你看病的医务人员和气一点。他们很多都是在带病上岗,苦苦支撑。

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忍耐极限后,会出现大规模的医护离职潮。



@财经杂志

刚刚
来自 nova8Pro我由我掌镜
【#消防提醒谨慎选购紫外线酒精消毒枪#】#谨慎选购紫外线酒精消毒枪#这段时间,“紫外线酒精消毒枪”成了“网红”,一按消毒枪的按钮,就能喷出雾状的酒精,并发出宣称可以辅助安全消毒的蓝光。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副科长祁兴龙提醒广大市民,要谨慎选购此类物品。一方面,当酒精喷出后,每一颗雾化的酒精都在充分接触氧气,冬天天干物燥,羽绒服、化纤材质、毛料材质的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当出现热源、火星,很容易点燃酒精起火。另一方面,部分所谓紫外线消毒枪照射出的蓝光并不是紫外线。(北京日报)



@三联生活周刊


2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南京各医疗机构不再查验核酸#  高风险科室另行制定】12月16日,据健康南京微信公众号,根据南京市当前疫情形势,为方便市民看病就医,减少发热门诊人员聚集,南京即日起全市各医疗机构对门急诊病人不再检查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口腔、耳鼻喉、血透等高风险科室防控政策由各医疗机构另行制定),急诊要建立急危重症病人绿色通道,严禁以任何理由推诿或延误救治。



@胡锡进

6小时前
来自 中兴Axon 40 Ultra
已编辑
老胡阳了哈,今天早上测出来的,比两周前我预测自己会在一个月之内中招早了很多天。
老胡阳了好啊,因为我是放开封控的舆论支持者之一,有人给我贴“躺平派”标签,现在北京市那么多人感染了,我要是不阳,简直是“不足以平民愤”[嘻嘻][嘻嘻]
过去一个多星期,老胡去了医院、急救中心、商超、快递公司等“复杂地方”采访,我是预感到自己很难躲过的,但也抱着可以“在刀尖上跳一个漂亮平安舞”的侥幸,很注意个人防护。但前天夜里我采访完快递公司,回来后就觉得有不适,夜里疑似发烧,但没测。昨天下午才发现自己真的发烧了,但当时是阴性,今天早上测出来两道杠,这下“踏实”了。

我的症状算不上很重,昨晚烧到38度4,到目前我一共吃了两片退烧药,别的暂时什么药都还没吃过。我觉得挺过今天,应该就没事了。我个人对疾病的承受力比较强,过去当总编16年,我只请过两天病假,发烧时照写社评不误。现在沾上新冠,也基本不会影响我做什么事。当然,从昨天开始,我就停止了外出采访,在转阴之前,我将严格居家隔离。

我周围的亲朋好友大部分都染上了,但大家都挺乐观的。国家决定放开封控,老胡跟着洪流往前走,无论经历什么,我都不会觉得孤独,因为我在周围看到很多很多同伴,我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做这样的一份子,我觉得很踏实



//@不想上班磨小叽:是的,今天和老家亲戚视频,家里好多亲戚都发烧了,但是平时网上声音好少。//@不码字日肥五斤:[失望]我们河北就悄无声息地……没有话语权
@宋云止蒸果仁豆枣糕了
我觉得北京的博主们声音大是好事。
为什么要“不声不响”?
就应该每个人把自己的个人经历说出来。
确诊了的说说整个发病过程。
还阴的分享一下个人防护。
陪护家属说一下如何照顾老人小孩。
每个人说说自己的感受,什么防护措施有用,什么药有用,什么降温手段有用,哪种食物患者可以吃下去。
其他城市的人,看得越多,心理准备越充分。
我就愿意选择积极和大家分享。



@北京大土豆

1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今天去理发,理发店的老板说店里的人上周都感染了,现在全部转阴复岗了,昨天开始快递速度也加快了,估计下周快递员也都能陆续复岗了。办公楼里的人,下周也应该康复一大半了。最晚圣诞节,北京就差不多可以恢复正常了。 ​​​



//@冬亚:卫健委里不是没人提这些,上了级别的领导担忧多啊 考虑多啊,人家站得高啊,看得远啊,就是他妈没一眼看到一线人员的//@九段棋手蔡菜子:卫健委嘛,对基层既要又要,他们又不用去基层
@冬亚
之前那条没了
某地关爱医护政策
三条政策没特么一条是跟关爱有关的
全部是在督战。
现在高峰期开始,确实是场战斗,没问题
医护从业者是第一线,要直面这场战斗,也没问题。
你督战也没问题
但督战就说督战的内容,别用关爱的名义啊
说关爱的就说点实际的关爱啊
我理解的关爱是高峰期
提供更多医护休息场所,比如在医院附近包快捷酒店。
所有伙食全包或提高餐食补贴。
号召社会企业,公众给医护提供生活保障物资。
明确高峰期间政府补贴,不拖不欠不扣
医护感染后提供短暂休息期,不以在岗率强卡。
你要要求在岗率
那休息期内坚持上岗的给予额外补贴。
优先安排单人休息场所。
诸如此类的这叫关爱
轻伤不下火线,必须保证在岗率,阳了也得工作。
这他妈叫他妈什么他妈关爱???



@拆台CT

刚刚
来自 微博视频号
#胡锡进新冠检测呈阳性#

继来去之间后,同一日,资深媒体人胡锡进也在微博上宣布阳性。

这无疑为当下的阴霾增添一抹喜悦。

据观察,在确定阳性后,胡锡进曾洋洋得意道,这比自己两周前预测自己1个月内中招早了许久。

胡锡进称,自己得了阳性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是放开封控的舆论支持者之一,“我要是不阳,简直不足以平民愤。”

胡锡进还表示,国家决定放开封控,他跟着洪流往前走,无论经历什么,都不会觉得孤独,即便现在阳了,他也觉得很踏实。

但胡锡进真的如他所言的那般心如止水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据明德先生爆料,有网友在胡锡进宣布阳性的微博下面评论了个“哈哈哈哈哈哈哈”,最终喜提3天小黑屋。

针对老胡自曝阳性一事,@理记 写了条特别中肯的评论,“老胡落难,全网点赞。现在骂老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时尚,或者说是一种亚文化现象”。

理记表示,无论是老中青还是左中右,不论是清零派抑或是共存派,不管是反贼还是爱国者,即便身份标签不同,在对待老胡的事情上总能形成共识,这简直是亘古未有之独特现象。

理记还斗胆断言,“老胡有天要是真千古了,他的头像会被印在体恤衫茶杯冰箱贴座椅垫儿上,跟切格瓦拉差不多,摇滚歌手演唱会都得用老胡头像的大海报,体现老胡所代表的极致“叼盘精神”。”

最终的这番断言到底是与不是,这里暂且不论,但自今年以后,老胡在除评论区外迅速黑化,已经没有异议。

于我而言,在上海疫情以前,我多半认为老胡说话车轱辘,只是啰嗦而没有厌恶,但自上海疫情以后,尤其是其跟着总路线一起摇摆后,已经是厌恶压倒啰嗦。

据考证,在二十条发布后,胡锡进曾如此叼盘道,“一些人所要的那种“放开”是不可能的,至少今冬明春的中国决不会那样做。无论他们喜不喜欢,这是我的一个判断”。

结果,伴随着舆论场上呼吁放开的声浪逐渐扩大,胡锡进又“合乎时宜”道,“老胡近几个月一直是解除大规模封控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舆论推动者之一,因为根据我不断了解到的新信息,我知道病毒传播是真的阻挡不住了”。

一来一去,前后不过半个月,就匆忙抢功摘桃子,简直就是把不要脸刻在了臆想中的脸上。

虽然天不是鸡叫亮的,但飞盘一定是胡锡进接住的。

如今,老胡阳了,这当然值得高兴,但我总感觉还有更值得高兴的。

“什么时候开席啊,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这是觉醒年代里的一个名场面,希望这个名场面能化为现实。

最后的最后,如果老胡的账号有幸被女儿继承,希望网友在与之对线时,也能堂堂正正的喊出那句:

“你好孝顺,我都替你父亲感动。但是老人自己知道算谁的,知道清零坚持不下去了,国家尽力了,知道年轻人需要一个开放的世界。”



@Vista看天下
【#东北制药回应退烧药一板只卖2元# :全沈阳100多家连锁店都是如此】近日,辽宁沈阳。有网友发视频称,东北制药东北大药房,出售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片,每人限购2板,每板售价2元。16日,辽宁方大集团东北制药回应,现在他们加班加点地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治疗发烧感冒的药,沈阳东北大药房连锁店有100多家,都是平价销售,所有的药店对乙酰氨基酚片都是每板售价2元。因为现在老百姓需要,他们就加班生产。



@拆台CT

1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已编辑
#医院回应核酸单人单管40元被吐槽#

这有什么可吐槽的?

民营机构,自由市场,别说40块钱,400块钱都是合理的,爱做不做。

常态化核酸没取消前,一群二傻子跟着叫嚷,“把下雨的权力交给卖伞的人,天永远也不会晴”。

现在不强制核酸了,就问一句:天晴了吗?



@吃喝少年团
12月15日 00:12 转赞人数超过100  来自 好吃好喝iPhone客户端
听说中招的宝贝都在喊宝鹃!我给大家收集了一下一些可能有用的小技巧。

1,电解质水:一个柠檬,糖,盐,45度以下的温水。(不就是柠檬水吗?我真的疑惑 )
2,白糖拌西红柿听说可以缓解喉咙疼。
3,用温盐水漱口。
4,冰糖雪梨,蒸橙子,金桔都可以缓解咳嗽。
5,闻热美式可以缓解鼻塞,闻不到味道。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多喝水,合理运动!健健康康的?



@凯雷

6分钟前
来自 iPhone 7 Plus
中关村创新企业教父王德禄先生才66岁感染新冠后当夜就走了,20年前就认识,这几年微博上看他下武汉、上杭州、奔上海、走长沙青岛大连天津沈阳指导全国各地高新区各种互联网独角兽,已经成了受各地政府与创新企业欢迎的独角兽品牌之父,央视也正准备和他合作创办独角兽平台……唯一的隐患就是,本身就胖各地的美食品尝时要留意,糖、油、盐强劲,本想见面时提醒下他。感上新冠,立即上退烧药,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烧是退了同时抑制了白细胞的抗争,有三高基础病极易诱发,唏嘘!



转)科技日报陈泉涌: 北京防疫放开后不到十天,我接连两次惊悉噩耗。
一是中青报原副总编辑周志春,77岁,8日去世。头天核酸呈阳性,居委会准备第二天复检,不料周当晚1点多去世。二是北京长城战略研究所的创始人、所长王德禄,更年轻,66岁,昨晨去世。他的研究所干得风生水起,在推动科技创新进程中,为政府和地方、企业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咨询作用。前两天上班发现阳了,13日下午发烧,晚上吃了退烧药睡下,当陪护人员发现时已无生命特征。
据我了解,一、他俩都有基础病,周作过咽喉手术,王有高血压、心血管等病。二、他俩可能都大意了,轻信了"只相当一次感冒"的说法,吃了退烧药不会出大问题,结果竟"说走就走”,猝不及防。
对他俩的不幸离世令人深感惋惜和悲伤,同时也给人们以深刻的警醒,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遇类似情况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轻敌,更不要硬扛。儿女们对这样的老人感染也要密切观察,小心谨慎,做好应急准备。
两位业界大佬,没有倒在三年抗疫中,却倒在了刚刚放开之时,怎不叫人心痛万分!对他俩的感染致命的过程,我陡生问号,为什么他们从染病到去世,竟然这么快?甚至连一点急救的时间都不给?是病毒引起旧病并发所致,还是用药不对路?北京的毒株是否和外地的有所不同?同时,我对奥秘克戎致命性低的说法也产生了疑虑,尤其是对老年人,不得不信,又不得全信。


陈泉涌讲的问题其实不是新冠本身,而是新冠一个最要命的症状就是发烧,一旦发烧对于老人而言就存在危险,和流感存在一样的问题。这时,发烧时如何用烧,退烧时如何陪伴观察,有基础性疾病的人都属于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高度重视,需要有针对性看护、帮助!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90919.html?amp

往事陈列馆|记忆不容篡改:放开是因为防不住,不是因为谁的鼓吹
CDT 档案卡
标题:记忆不容篡改:放开是因为防不住,不是因为谁的鼓吹
作者:洪广玉
发表日期:2022.12.14
来源:微信公众号“往事陈列馆”
主题归类:防疫政策调整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这一周来,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有些人感染后症状还挺难受。与此同时,医院的发热门诊出现排长队现象,医疗资源非常吃紧,还有一些人的亲人疑似感染后去世。

对于有亲人去世的,我理解他们必定很痛苦,也觉得非常惋惜。

但我不太理解的是,很多人面对目前的困难,开始埋怨、咒骂“放开派”了(即“躺匪”),甚至将”放开派”称为“杀人犯”,比如下面截图的:


img


img


img

目前确实很难, 但把责任归到“放开派”,这个逻辑非常奇怪,因为中国之所以会放开,原因是防不住了,不是因为“躺匪”或者谁的鼓吹。如果说一定要硬着头皮继续防下去,那代价根本不可承受。

记忆不容篡改。如果说12月7日的“新十条”标志着中国正式放开,那么此前的疫情是什么情况?

我们可以看一下年内的疫情新增曲线。大家可以看到,9月、10月似乎还处于“低谷”,但这是错觉,实际上在8月下旬数据就猛增了,比如图上8月18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是559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是2201例,这个数据已经非常可怕!


img

从8月下旬开始,全国的疫情已经朝着那个不可控制的方向滑去了!

再看下图,这是11月26日全国疫情新增地图——注意,此时离“新十条”发布还有十天,北京、广州、重庆、石家庄四个大城市当日疫情规模已经极其庞大,现实来说已经没有都清零的可能。


img

有些人以为5月的上海能清零,那么其他的城市也能清零,但是,上海是全国饱和支援2个月才控制住的,而且付出了几乎不可承受的代价,这种情况能在其它城市再演一遍吗?

不管你是鼓吹放开,还是呼吁继续清零,在疫情演化的这种大势面前,都没有任何影响。病毒听不懂人话。

没法清零的意思就是防不住的意思,防不住了就是病毒会继续扩散。”新十条“不过是承认现实而已,如果不承认现实硬扛就会付出更大代价。

某些人说“如果防疫政策能在春节后调整““如果能等到特效药研发成功再调整”之类的假设,完全是一厢情愿,你问下病毒愿意停下来等你吗?

还有一类瞎想是“假如我们怎样(比如严控入境),就能清零”,这种人往往会有意无意忽略北京两次破防的例子。

北京不承接入境航班,”严控入境“对北京并无影响,北京还严控进京人员,进京回来就弹窗,就这种全国首屈一指的严格程度,4月和10月均破防,原因何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再严下去,应该是直接禁止外地人进京,除了运蔬菜的能进来,其他一律谢绝进京。

如果这样还不够,那北京就直接封360天,至少封180天。这并不是开玩笑,因为上半年北京为了清零搞了2个月,11月的疫情要想继续清零,保守得封3个月起步。


img

不仅北京,其它几个大城市如果要想强行清零,其代价必定是不可想象的人道灾难。

防不住,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太强了。承认病毒传染性太强,并不丢脸。如果要从其它角度补充,就是严格封城、全国核酸的成本和代价太大,国民经济承受不了,地方财政会垮,基层早就疲惫了。

现在很多人到处归责,无非是想找个背锅的人,其实这也符合人的普遍心理。

但是,如果真要找人背锅,我觉得把锅甩给“极端清零派”反而更合理,因为正是“极端清零派”无视清零的代价极其惨重,鼓吹一直可以清零,直接绑架了政府,导致政府一直将资源投在做核酸和隔离上,一直腾不出手来做放开的准备,等到被疫情冲击得迫放开时,才发现准备工作非常欠缺。

相反,“放开派”并不是要“躺平”,而是要回归科学防疫、理性防疫。

比如,我个人一直认为严格封控(核心措施是异地隔离+封城)的代价太大了,不可持续。既然不可持续,就要早做准备——我在上半年提出过建“泡泡养老院”、对高风险人群摸底、大力推疫苗、加强正面科普等建议。

如果能早做准备,至少冲击力会小很多吧?(当然我人微言轻,说了也不管用)

现在之所以费力澄清这个问题,是希望大家能认识到,只有正确地查找原因,才能取得真正的教训,才不会再犯重复的错误!

任何时候,听听不同的声音,听听那些当时有点刺耳的声音,不是坏事!可以让人保持清晰和警惕,让人不至于一条路走到黑。


img

再说回来,现在已经被迫放开了,就该一放到底吗?其实也不是这样,我在此前的帖子也说过,放开应该是有序地放,不是放任不管。

在这方面,国际上已经很多经验,其中关键的策略叫“拉平曲线”,就是说感染者尽量不要在一个时间段集中爆发,因为集中爆发后需要就医的人猛增,会超出医疗系统的负担(包括救护车、医护人员都不够用)。

通俗点讲,重症患者如果及时得到了救治,是极少会死亡的,但如果因为医疗系统瘫痪得不到救治(最简单的,救护车远远不够,或者没有医生介入治疗),那么死亡概率就会大大上升。这就是将感染者平缓地分摊出去的意义所在。

要做到“拉平曲线”,就需要在放开疫情时,是有节制地放,保留一些对生活影响不大,但是仍然对控制感染有帮助的措施。比如下面这张截图介绍的香港防疫措施, “对公共场所不戴口罩者罚款5000元”,各种措施实际上比内地都更严,其目的还是为了控制过快地传播。


img

对于中国来说,尤其重要的是针对性保护老年人,尤其是偏远县城、农村的老人,因为这些地方医疗资源非常薄弱。

我此前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年轻人在春运返乡时,如果家中有高龄老人,尽量在自己阴性时回家,状态不明时不要回去就接触老人,更不要马上赶集聚餐,去公共场所。

这些做法,目的不是为了继续清零,而是为了“尽量不让高龄老人在高峰期感染”,目前判断过年前全国会迎来感染高峰,这段时间很可能医疗资源不够。如果能扛过这个高峰期,后面即使感染了,有一些重症,只要及时得到救治,死亡的概率是极低的。


img

目前,中国仍然只是一些大城市感染比较多,很多小城市、偏远地区还有继续调控的空间和必要性。这需要防疫部门进一步明确措施,给予清晰地指导——即我们当前的策略是什么,要实施哪些措施可以有哪些效果,要让民众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民众才会配合。

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烧伤超人阿宝
在目前情况下,让部分医务人员带病上岗大概是没办法的办法。

但我建议,除实在非万不得已,尽量不要这样做。

综合阿宝和多名同行的感受,这个病一旦得上,哪怕是轻症,也会让医生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

让医务人员在极其痛苦的患病状态下从事医疗活动,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我干了几十年外科了,很多操作闭着眼都能完成。但以我现在的状态,如果让我上台做手术的话,大概缝合时候对齐伤口都困难。



回复 10763楼yingyinc 的帖子
@干净么食安
于老师这个案例非常典型,非常值得大家研究探讨,如果能有重大发现,对全国的防疫会产生巨大的贡献。
1、于老师是防疫爱好者(他自己说的)
2、二十天不出门
3、地漏封了,水封➕防水胶带封
4、不点外卖
5、不产厨余垃圾
6、没收快递
7、没开窗
8、抽油烟机一到饭点就开机
9、没出门家里没消毒,于老师怀疑这是个漏洞
10、二个月不出门,还有收入,还不担心吃不上饭、不担心贷款还不上
……
像于老师这么防都没挡住感染,那说明什么?
1、防护有漏洞
2、防不住了

假如1、于老师自己防护措施都有漏洞,为什么要求别人清零?别人清零自己就不用防护了是吗?可是这么多措施都找不出漏洞到底在哪里,全国14亿人不是更不可能?

假如2、既然这个病毒防不住了,为啥非要国家清零?做不到的事情硬做,代价谁承担?

希望于老师回忆下,还有哪些环节疏忽了,如果能找到绝对防住病毒的办法,立大功了。



@包容万物恒河水
北京网友投稿。
老百姓心里要有谱,每个人都应该做好准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开水族馆的开心男
重症跟死亡不统计就当没有,反正还有博主会奉旨站出来声称医疗没问题//@徐泐岩://@李子的围脖://@殊小沐://@米渔78://@欧美二线品牌:[失望]自己大放水//@包容万物恒河水:昨天网友的补充。 http://t.cn/A6K00War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Vista看天下
【#上海中小学除初三高三外全部线上教学#】据“上海教育”官微消息,根据当前疫情防控有关部署,结合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实际,为保护广大师生安全健康,经研究决定:

1.中小学校自12月19日起,除初三、高三年级外,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

2.初三、高三年级学生正常到校上课,也可自愿申请居家学习。对于居家学习的学生,学校通过“线下教学同步直播+录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线上教学。

3.幼儿园(含托育机构、托儿所)自12月19日起停止幼儿入园。各相关部门加强科学育儿在线指导。

4.居家照护存在困难的学生及幼儿,都可申请到校或到园。中小学校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线上教学,并提供看护服务和午餐。幼儿园(含托育机构、托儿所)安排好保育和照护服务。

中职校参照中小学方案。



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三年抗疫,我们这样同心走过
https://news.sina.cn/2022-12-15/ ... weibouid=7764724721


人民日报
12.1509:59
关注
(一)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公路铁路,车辆穿梭;超市商场,物丰价稳;广袤田野,生机勃勃……壬寅岁末,神州大地正升腾着澎湃活力,展现出万千气象。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首过去近三年时间,我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有效处置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五波全球疫情的冲击,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开展抗击疫情斗争,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近三年来,我们以争分夺秒的速度,提升防控救治的能力,提升科学战疫的本领,等到了新冠病毒毒力、致病力的下降,迎来了疫苗接种的普及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赢得了抗击疫情的主动。

近三年来,我们以枕戈待旦的坚守,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为充分开发药物和疫苗创造了有利条件,迎来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赢得了抗击疫情的优势。

近三年来,我们以风雨同舟的意志,淬炼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无惧困难、砥砺前行,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赢得了抗击疫情的信心。

大战大考炼真金。我们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近三年鏖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从二十条到新十条,我们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抓住时机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新的气象正在呈现,新的变化正在发生。面对世纪疫情,我们更有实力,更有底气,更有斗志!

抗疫斗争,最大程度保障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创造了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发展环境,最大程度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事实充分证明,我们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得到了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艰难,更彰初心。回首近三年抗疫历程,真可谓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

犹记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湖北武汉这座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少方面按下“暂停键”。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我们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恢复经济社会发展。

犹记2021年10月,一场疫情突至内蒙古额济纳旗,让这个边陲小城成为全国的关注焦点。快速流调、风险分类、封控管理、大规模转运……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迅速落地,短时间内斩断社区传播链,保障近万名滞留游客“疫”时无忧、上百名确诊病例得到有效治疗。大约2周时间,额济纳旗疫情就得到初步控制。

犹记2022年4月,奥密克戎变异株来势汹汹,拥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关键时刻,党中央发出了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动员令,25个省份的5万余名医务人员以及军队医疗队员驰援,上海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连续奋战。2022年6月1日,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那个熟悉的上海,又回来了”。

…………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面对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病毒变异带来的一次又一次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以举国之力抗击重大疫情。正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亿万人民同舟共济、团结一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守住了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实防线,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全球领先地位。

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农历正月初一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疫情防控关键时刻飞赴武汉决胜之地,发出“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总攻号令;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因时因势、科学决策,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措施……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判断、科学果断的决策,彰显着人民领袖的责任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指明前进方向、提供重要遵循。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重大考验面前,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从第一时间科学果断作出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到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从迅速建立全国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到坚持全国一盘棋,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在抗击世纪疫情的大战大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展现出抗击疫情、化解危机、应对变局的强大效能。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考验,不断化危为机。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一面面写着“党员突击队”的鲜红旗帜,诠释着战胜疫情的重要密码。难以忘记除夕夜的逆行出征,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武汉前线,“我是党员我先上”折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担当;难以忘记风雪中的默默坚守,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让党旗在抗疫第一线高高飘扬;难以忘记复工复产的争分夺秒,数以百万的扶贫干部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啃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硬骨头”,无数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广大党员以不变的初心与人民同心,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用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书写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合格答卷。一个结论分外清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能够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这是中国战疫的根本保证。

(三)

2022年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比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前10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3.3%,保持两位数增长;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回稳向上基础不断得到巩固。面对世纪疫情,中国经济“稳住了”的背后,正是科学精准的防控与有力有效的统筹。

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在同不断变异的毒株较量中,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走小步、不停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事求是、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先后印发,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先后出台,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学路径、正确方向。

——正确的战略策略,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根本遵循。常态化疫情防控后,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总策略,以“动态清零”为总方针,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守住了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疫情短时间内多点发生,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我们全面激活应急指挥系统,迅速扑灭30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今年3月份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我们与病毒赛跑,快速有效处置了吉林、天津、陕西等地的聚集性疫情,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们先后及时制定了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优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抗疫战略策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举措,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方案。

——精准的战术措施,为应对疫情提供了行动指南。2020年至2022年,疫情防控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地区和管控风险人群;从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应管尽管”……根据病毒的演进变化趋势,根据实际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以及积累的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认识,不断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必然选择。疫情越是复杂,形势越是多变,越要坚持因时因势、以变应变。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抗疫各项措施是科学精准、及时高效的,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抗疫实践启示,尊重科学是我们抗疫的有效武器。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我们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九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抗疫实践启示,实事求是是我们抗疫的重要法宝。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根据病毒毒性、社会经济、治疗手段等综合评判再制定相应政策、采取行动措施。我们不断优化防控措施,每一次优化都十分审慎,都建立在此前防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践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论证;每一次优化都更加科学精准,聚焦病毒特性、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国内外防控策略变化,因时因势进行调整;每一次优化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地为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提供保障。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根据对疫情趋势的研判、对防控措施的成效评价,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我们及时出台的新十条优化措施,通过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种,加强药物和医疗资源的准备等,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更高效地利用防控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这正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体实践,将为今后继续优化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最终战胜疫情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抗疫斗争贯穿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和科学精准的防控要求,我们不仅保护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探索出了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这是中国战疫的根本支撑。

(四)

近三年来,面对世纪疫情,我们主动应对挑战、不断积累经验,增强了防疫的本领、积累了抗疫的资源。抗疫斗争,我们赢得了主动,应对疫情更有实力。

“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2020年6月2日,一场专家学者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要求,“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在持续提升,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了积极进展……抗击疫魔,我们的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应对能力显著增强、救治能力不断提升、防疫屏障更加巩固,让我们无惧病毒不断变异,为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为亿万人民最终赢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筑牢了坚定信心。

——持续完善,应对能力显著增强,让我们掌握了战疫主动。

我们建立起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地区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集中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有力保证。全国各地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应急指挥机制,自上而下构建统一指挥、一线指导、统筹协调的应急决策指挥体系。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样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保证了我们能应对好各种复杂局面。

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补上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这样的数据,见证为亿万人民构筑起的健康堤坝:成立32万个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2022年达到84元,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社区医院超过26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7万个……统一布局、关口前移,分级分层、有效协同,这样的公共卫生防护网,保证了能稳稳兜住14亿多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持续攻关,救治能力不断提升,为我们带来了战疫时机。

2021年3月,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三方”成为“三药”上市。“三方”是治疗各型新冠肺炎的通用方剂,来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几个经典名方,是新冠肺炎救治“利器”。面对大考,中医药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抗疫答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从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到检测试剂快速问世,再到诊疗方案接续更新,我们对重症病毒型肺炎的救治能力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不打无准备之仗。2022年1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一组数据,让人们更有信心:目前,全国的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接近10张/10万人的水平,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重症专业的护士达22万人。同时,各地的方舱医院,也正在“升级改造”中,将变身成为具备一定的治疗功能的亚定点医院。医疗资源的准备,正是我们做好下一阶段医疗服务工作的“先手棋”和“关键棋”。

——持续努力,防控屏障不断巩固,使我们培厚了战疫家底。

“让我们一起苗苗苗苗苗……”这句改编自网红歌曲的接种新冠疫苗口号,让很多人印象颇深。国内外研究和防控实践证明,接种疫苗是在疫情广泛传播情况下降低人群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手段,是直接决定一个社会能否抵御疫情冲击的关键变量。遭遇疫情以来,我们加强疫苗研发科技攻关,超常规开展新冠疫苗应急审批,已有13款新冠疫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或被纳入紧急使用。同时,科学规范、安全有序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启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截至目前,我国全人群的疫苗接种率,3—17岁已经达到97.5%,18—59岁已经超过了95%,在全世界属于比较高的水平,规模和速度超过全世界其他任何国家。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群众掌握疫情防控知识,这是切断传染病传播、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近三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健康科普,开展健康教育,对公众关心的病毒传播途径、规范消毒、个人防护等方面知识进行解读,推动广大群众掌握防控的健康知识,减少恐慌情绪,增强防控信心。“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不聚集”,广大居民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营造卫生整洁、文明有序、健康祥和的环境,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我国经受住了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经过近三年努力,我们有条件、有机制、有体系、有队伍、有药物,为夺取抗击疫情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

近三年来,面对世纪疫情,我们不断调整措施、做好统筹兼顾,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抗疫斗争,我们赢得了优势,应对疫情更有底气。

惊涛骇浪中把舵导向,大战大考前运筹帷幄。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强调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彰显了我们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事关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就要全力以赴落实。

“生命重于泰山。”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受到疫情的影响是全球最小的。事实证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有效应对了五波全球疫情的冲击,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为优化疫情防控政策赢得了宝贵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要防疫还是要经济?对阔步行进的新时代中国而言,这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是一个整体,要一体认识、一体落实、一体评估,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应对世纪疫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既要保生命、保安全,也要保经济、保民生,精准处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2020年,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超过18%;今年国民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人民生活才能平平安安,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平稳健康。确保疫情不失控、经济不失速、安全不失守,这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如何看待我国近三年抗疫斗争?关键要算大账,算总账。

——抗疫斗争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命账。人命关天,生命无价。在大流行的疫情面前,保障更广范围、更大人群、更为长远的利益,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疫情不可避免对经济运行造成冲击,但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医疗资源数量、医学技术水平虽然都有一定差距,但这两年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93岁,较2019年上升0.63岁,2021年则提高到78.2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科学有力的疫情防控政策举措功不可没。

——抗疫斗争要算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从短期看,每次以快制快处置突发疫情,严防外溢扩散和规模性反弹,难免会对发展造成一定的暂时影响,但放眼长远,换来的则是更健康持久的发展。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巨大成长潜力,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为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能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抗疫斗争要算局部账,更要算整体账。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就必须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疫情一定程度上给生产生活造成不便,但是随着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的逐步有序推进落实,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持续回升。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

让世界瞩目的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近三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不仅保护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我们用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坚实国力,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绩。

(六)

近三年来,面对世纪疫情,我们振奋精神、鼓足士气,亿万人民同舟共济、心手相牵,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抗疫斗争,我们赢得了信心,应对疫情更有斗志。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之际,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长安街上,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网友纷纷留言:以国之名,致敬!国家表彰的,是一种悬壶济世、舍己为人的责任担当;人们致敬的,是一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战风斗雨凝结而成,攻坚克难沉淀而来,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能一往无前;一个民族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战无不胜。

——抗疫斗争,激发了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铿锵,丹心闪耀。14亿多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在这次抗疫斗争中,14亿多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最强大的精神防线。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只要亿万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在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够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

——抗疫斗争,坚定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念。2021年初,一张名为“移动的雕塑”的照片刷了屏:十几位大连海洋大学师生志愿者,躬身向前推着一辆满载防疫物资的三轮车,在陡坡上迎着风雪艰难前行。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自己错过救治的医院院长,永远无法向妻子兑现婚礼承诺的丈夫,牺牲在救治岗位留下幼小孩子的妈妈……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

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只要我们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抗疫斗争,彰显了天下为公、命运与共的胸怀。“感谢中方为巴基斯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宝贵帮助,中方提供的疫苗不仅拯救了巴人民,也拯救了巴经济”……2022年2月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同习近平总书记的面对面会晤中,时任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表达由衷感激之情。面对全球疫情,中国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传递出一个发展中大国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的大格局、大担当。与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医疗专家组,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大量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次新冠疫苗……中国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只要我们坚持胸怀天下,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一道努力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就一定能共同坐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惟有以自己的确定性去应对。抗疫斗争进一步彰显了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中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中国人民斗志昂扬,我们有充足的底气和能力应对前进道路上的不确定性,在伟大斗争中不断赢得伟大胜利。

让我们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最可贵的是信心,最需要的是斗志。抗疫斗争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是实力的较量,更是意志力的比拼。我们既要采取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有效的策略举措,也要保持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增强斗志,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信心、有能力夺取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让我们继续凝聚奋进伟力,汇聚战疫合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世纪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全社会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加强信息发布,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凝聚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从优化调整隔离方式,到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从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到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我们还需要把各项优化措施抓得更细、做得更实,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从苦难辉煌中走来,奋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

(七)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

2022年2月4日,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帷幕,向全世界发出“一起向未来”的和音。这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在这么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举办了一次伟大的冬奥会,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

2022年11月30日,“天宫”。神舟十五号乘组与神舟十四号乘组“胜利会师”,6名航天员在中国人自己的“家园”里留下一张大合影。激动万分的时刻,承载中华儿女对浩瀚星空的向往,标注中国航天的坚实足迹,续写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回首过去,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但我们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让希望的阳光照亮未来。经受世纪疫情大考的中国人民,更加懂得“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也更加明白“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凝聚奋进伟力,拥有14亿多人民的东方大国必将战胜艰难险阻;坚持团结奋斗,走过5000多年文明历程的古老民族必将永葆生机活力。

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扫除新冠疫情阴霾,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胜利终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责任编辑:胡越 SN231



回复 10793楼yingyinc 的帖子
@萌虎鲸
这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微笑] ​​​

//@许开祯:东风吹,战鼓擂。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而且越来越好!//@程序员邹欣://@北京零下二七三点一五度:集体记忆是可以塑造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保存好自己这三年的记忆。//@迩東观火:是傻X班的同学写的[哈哈]
@宝儿姐种地
这文章写得真牛比,不是一班的同学能写出来的,绝壁二班的。转发,以为记。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三年抗疫,我们这样同心走过 ​​​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17 20:46 编辑 ]



@新闻晨报
【华山感染专家:复阳通常没有传染性,#再感染具有传染性#】核酸转阴后,发现自己又“阳”了,这是“复阳”还是再次感染?#如何区分复阳和再次感染#?

首次感染新冠后,多久可能再次感染?“复阳”有传染性吗?若再次感染新冠,传染性如何?病情是否会加重?是否还有必要居家隔离治疗?

12月16日,记者针对上述问题采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

问:新冠感染者核酸转阴后,如果检测再次呈现阳性,这是“复阳”还是“再感染”?如何区分?

答:“复阳”一般是在短期内发生的,比方说2周至3周内。所谓的“复阳”,其实也就是核酸没有彻底转阴,还在临界值处徘徊波动;“再感染”是指人体在前一次感染完全康复后,当体内的特异免疫水平降低到一定水平时,再次被同一种病毒感染入侵的现象。通常会间隔一段时间,比方说半年以上。

问:“复阳”和再感染新冠,是否都具备传染性?

答:从现有研究来看,“复阳”的人,通常没有传染性。如果是再感染,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又一次感染了,是具有传染性的。

问:当前“复阳”的概率高吗?

答:现在,其实不必太在意“复阳”的情况,因为这批人通常不会对周围人造成感染的风险。从我们之前看到的数值来看,一次“阴”了,第二次再检测出“阳”,是常见现象,但一般也就波动一周左右,之后就测不到了。

问:什么样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新冠病毒的再感染?

答:感染康复后隔了一段时间,体内的抗体水平就会逐步降低,同时如果流行的病毒毒株变得不同了,那么,再次感染的几率就增加了。

问:被BA5.2病毒感染后,还会再次被BF7病毒感染吗?

答:通常来说,感染其中一个毒株后,短期内人体内仍有较高的中和抗体。因此,短期内被BA5.2病毒株感染后,再次被BF7感染的可能性比较低。但长时间看,不同的病毒株,存在反复感染的可能性。

问:新冠病毒再感染,症状会加重吗?持续感染的时间是会更长还是短一些?

答:再次感染的话,如果感染的是新冠同一分支的病毒,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有记忆的,通常症状会更轻,病程会更短。目前我国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为主,属于同一分支的病毒,BF7就是BA5.2变异来的。

但如果感染的是不同的变异亚型病毒,可能会导致致病性略有不同。临床症状的轻重,一方面是病毒的致病力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感染者的个体差异决定的。即使是以往致病力相对较重的德尔塔株,也会有无症状感染者,而奥密克戎BA5.2也会有危重患者。

问:如果再感染新冠,是否还需要居家隔离治疗?

答:再感染新冠,仍然是具有传染性的,因此根据现有防疫政策,根据症状轻重,可以选择居家隔离治疗或集中隔离治疗,尽可能地避免周围人的感染。

问:针对当前的疫情发展态势,您有何建议?

答:尽力避免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被感染,尽力减缓整体人群的感染速度。这就要求我们还是要做好基础的防护工作,尽快接种疫苗也是其中之一。

对于目前尚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应抓紧时间,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来临前尽快接种。从接种数量上来看,3针的保护力优于2针,2针的保护力优于1针。接种的每一针疫苗,都将会给人体提供进一步的保护。(澎湃新闻)



@烧伤超人阿宝
如果提前两星期对北京医务人员全员接种第四剂加强针的话,现在北京医疗行业的减员情况肯定不会这么重。 ​​​

@西西弗评论
回复@前德勒:肯定不是。原来的计划是要扛过冬季的。至于为啥没扛过去提前放,我就不知道了//@前德勒:也说明这次的放开管控时间不是计划内的吧//@西西弗评论:迟迟不开放第四针,甚至不对医务人员及高危人群开放第四针。这一点没什么可说的,大错特错了。



@大越楚卿
《人民日报》记者杨良化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因细菌性肺部感染于15日在北京朝阳医院不治去世,享年74岁。 ​ ​​​



@拆台CT
#为何感染后不到一周就复阳#

“12月7日,经历了高烧、浑身酸痛和味觉失灵等几天后,我在家自测抗原结果为阳性。经过居家治疗,12月9日、10日在症状消失后,连续两天抗原结果显示为阴性。但是12月12日由于同住人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再次自测抗原,结果显示为阳性。”家住河南的夏女士12月16日向健康时报讲述了她的经历,并表示十分困惑,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再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但为什么“又阳了”?

有类似的情况的,还有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崔女士。

“我是在12月8日,高烧的第二天抗原检测出阳性的,12月10日基本上已经不发烧了,12月14日在抗原转阴两天后,今天我又开始低烧了。”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崔女士12月16日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我现在也不知道到底是阳不阳了,难道是之前没好彻底?”#转阴后仍有症状怎么办#

对此,上海长海医院一位感染学专家向健康时报表示,复阳需要经过核酸检测来确认。所谓“复阳”不排除自测抗原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另外,如果是核酸检测结果也显示异常,也不是指疾病的再次复发,很可能当初就没有痊愈,抗原假阴性的可能。

该名感染科专家对上述两位患者的情况也作出了简要分析:“这两位的情况,一个是出现同住人感染情况,同住人感染势必会造成病毒在居住环境内的扩散,此时处于同一居住环境下的人员抗原结果存在‘假阳性’的可能。

而另一位抗原“阴性”后,又出现了类似症状,不排除该患者仍处在病程内,此时病毒载量较之前有所下降,因抗原检测敏感性的问题,抗原结果当时呈现假阴性的情况。“抗原检测结果呈阴性,意味着新冠病毒载量下降到了一定范围内,从传播的角度而言,此时患者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已显著降低。”

对于如果是核酸也显示阳性,该位感染科专家强调,对于“复阳”不必过于恐慌,大多数核酸复阳可能是体内残留的病毒核酸片段,不会造成疾病传播。打过疫苗的群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会调动起机体的免疫记忆,3-6月内对于同一毒株的感染可能性极低,只要出行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必过于担心。 http://t.cn/A6KOVo39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 ... 9&_wb_client_=1

北京医疗资源迎来冲击波
12-17 10:06
阅读 27791
via经济观察报
12月13日早上,王彬所在的医院统计了最新的医护人员感染数字,400多人,约占全体医护人员的1/3,这是抗原阳性的确切数字。因为病毒有潜伏期,实际感染的数字只会更高。



王彬是北京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的管理层,他所在的医院正面临大量减员的问题。此前,医院抽调了部分人员支援方舱,“新十条”之后,还有一部分人员在方舱。



此时,奥密克戎撕开防线,医护感染非常快,发热门诊量却在急剧增长。王彬说,“原来八九个医生就能应对的发热门诊,现在派了16个医生还是应对不过来”,“新十条”刚出来的几天,天寒地冻,发热门诊排队者众多,焦躁者甚至砸了医院玻璃。



广告

沃尔沃 S90

北欧豪华旗舰型轿车,终身免费保养,享购置税减半

此外,王彬的医院现在是“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需要收治轻型和普通型新冠阳性病人,为此医院也投入了100多位医护。



人员减员,医院却要维持运转,王彬医院的做法是,阳性医护有7天假期,正常7天转阴后回医院上班,若症状仍较为严重或还未转阴,则需要医护自己请病假。此外,不再需要查核酸才能上岗,自测阳性但症状不严重者可以照常上班,医院对此的原则是,不强迫、但默许,“不强迫是为了不让医护寒心,默许是为了医院能维持运转”。



默许一些轻症医护照常上班,在过去一两周的北京是普遍的做法。



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后,北京医疗机构正面经受了奥密克戎的第一波冲击,此后发热门诊出现大排长队现象。多个数据平台判断,北京的第一波感染在12月15日已经“过峰”,但王彬担忧的是,第一波高峰过去之后并不等于曲线完全被拉平,如果第一波感染率是50%—60%,那最终可能要达到80%—90%,这之间可能还会有第二波高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在“华山感染”上审核的一篇文章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已经或即将面对一波流行高峰。结合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奥密克戎株的第一波疫情流行高峰感染人数较多,后期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反弹,将显著弱于第一波疫情高峰。






发热门诊和急诊



12月12日,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发热门诊就诊量和流感样病例数明显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剧增长。12月11日,北京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



“各家医院的发热门诊规模都不会太大,因为平时这部分人发烧,到医院大多是查血、拍片,拿点药就走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是需要留观、需要输液,尤其是年龄比较大且合并发烧的,所以现在发热门诊特别拥挤。”王彬说。



过去三年,院感是压在每一家医院头上的绝对红线。随着疫情防控走向放开,院内感染不再被追责,伴随而来,也是医护人员的迅速感染。



针对医护人员的防护等级,卫健部门下发文件称可以降级,但王彬说“医务人员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并且现在发热门诊中的“阳性”病人比例非常高,如果不穿防护服,医护感染会更快,所以目前医护还是穿防护服工作,也因此最长工作时间6小时,频繁换班,增加了更多的人力成本。



12月15日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陈思畅在急诊值班。他所在的科室,医生护士加上进修学生、护工,有超过500人,目前大约有一半感染过新冠肺炎。



好在第一波感染的医护已经转阴并且返岗了,陈思畅就是其中之一。神经外科的急诊以头部外伤、脑出血为主,发病率在疫情高发时期变化不大,“但是现在120不好找,所以来医院的通常都比较重,原来可能来10个都没啥事,现在可能来的10个中8个都有事”。



急诊问题在综合型医院则更为突出。王彬所在的医院急诊医护差不多减员一半,原来抢救室只有十几张床位,12月以来,人最多的时候加到了30多张床位。急诊室人满为患,输液厅也全是病人,部分医护人员只能带病上岗。



药品在哪里



找药,是不少北京市民过去一两周的难题,病毒让很多人还没有准备就感染上了,头痛、发烧、咳嗽的人们走到药房,没有药,于是奔向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急诊。



王彬说,感冒发烧类药物,他们医院正常是准备10天的量,但是大批患者涌来,3天就把10天的备货买光了,这还是在控制每人购买数量的前提下。



“现在像退烧药布洛芬、泰诺这些药,进货都进不到,没有厂家能补上来,包括连花清瘟也是。药物的供应可能也和物流不太通畅有关系。”王彬说,药物的问题一方面是供应不上来,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因为恐慌在囤药,比如能开1盒的药,疗程也是足的,很多人问能不能开2盒;能开2盒的,问能不能开4盒?



上述张文宏审核的文章称,整个社会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人员的感染,就医送药体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平常只是普通的医疗资源,也会出现挤兑。需要政府部门的提前布局与介入来平抑这种需求。



王彬也认为,总体来看应对冲击的方法就是抓住两个重点:一是保证重症患者收住院;二是不需要住院但有医疗需求的患者,要拿到感冒退烧药物,而获得药有两条更好的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政府。



在他看来,政府可以建便民发药点,可以收钱、也可以不收钱,做到用身份证实名登记,阳性人员领取一定数量的退烧药+咳嗽药,具体品类和数量可以研究,但发药点的设立可以极大分流压力。“新十条”之后,多地卫健委相继调整策略,医院门诊不再查看就诊患者的核酸阴性证明,医疗机构必须接诊阳性病人。



王彬表示,医务人员总体比较甘于奉献,但现在“不是给医院提要求就有用的”,要切实帮助分流患者,帮助医疗机构维持运转。



为了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开通了“抗疫门诊”“发热门诊”。



好大夫在线平台的数据显示,12月12日至14日,极速问诊的日均订单量增长133%,患者的问题集中在居家用药,特别是老人/孩子/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居家用药及治疗问题。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的数据显示,近一周以来(12月8日—14日),防疫相关问诊量环比前一周提升330%,其中呼吸内科环比提升7倍。从北京地区的数据来看,防疫相关问诊量环比前一周提升381%,其中,呼吸内科环比提升7.3倍。



北京“过峰”之后,更多的分流方式也已经落地。12月16日,北京市宣布已有多区启用便民发热门诊。



比如朝阳区14日在朝阳体育馆开设朝阳医院第二发热门诊,为14周岁以上发热患者,提供对症药物的诊疗和开药服务。



ICU



ICU医疗资源在放开后是否会被挤兑,一直是大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王彬表示,他们医院原来的ICU床位大概占总床位的3%,但是根据卫健部门最新的文件要求,ICU床位要达到总床位数量的4%+4%:前一个4%是指综合ICU扩充到4%;后一个4%是备用资源,把有所侧重的专科ICU转换成全面的综合ICU。“从专科ICU转成综合ICU,一是仪器设备要更加先进、完善,二是医师队伍、护理队伍技术要更加全面,才能真正起到综合ICU的作用。”王彬说。



对于定点医院来说,除了扩充ICU,还有建设带50张床位监护病房的要求。监护病房的救治条件比一般的普通病房要高,但比综合ICU要低。



根据12月13日的统计,北京市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但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在院重症危重症患者50例,多有基础性疾病。



王彬的医院目前只收治轻症和普通型的阳性病人,因此ICU床位目前也未用于新冠病人的治疗,目前ICU床位够用。



陈思畅也表示,宣武医院目前ICU床位没有到特别满的状态,目前判断是够的。



隐忧



发热门诊、急诊、定点病房,眼前的问题都是突出的,但也都是可以解决的,只是还需要一段时间。王彬还有更深的隐忧——医院的收入和医护人员队伍的稳定。



医院主要的收入来自病房,而现在,普通病房仅仅维持低运转,住院率不到10%;定点病房则是垫付状态,病人不需要自己交钱,财政什么时候付款仍未知。



王彬坦言,目前医院是负债经营,抗疫三年,累计算下来是亏本的,负债超亿元。医院只能减少医护人员收入;同时,延长厂家的付款周期,政策规定付款周期不能超过3个月,但实际上现在压着最长的已经超过10个月没付款了,“要不然医院一点钱都没有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医务人员队伍的不稳定,工作强度大、待遇还降低。现在医院为了在减员状态下维持运转,领导干部带头带病上班,也有医护主动带病上班,但医院没有也不敢强迫医护带病上班,“如果强迫,会伤害很大一部分人感情”。​​​



@火烧云老板娘
我们有大概三分之二的员工是住集体宿舍的,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

这次预案里隔离宿舍的设立,对控制住公司内部的感染高峰非常有效,举个例子:

北京门店一共88个人,上周五开始报告有人出现症状,出现症状就立刻启动预案去隔离宿舍,自己租房的则先劝导:隔离宿舍条件好,互相有照应。

如果劝导后坚持自己居家的,则尊重员工个人意愿,做好发药、发放食品、每日电话探访确保人平安。

自愿去隔离宿舍的,早晚各统计1次发烧情况,药品每次按三天的量发放,饮食上保证好营养,情绪有问题的随时能找到专人联系,不过因为公司一直在科普,目前情绪焦虑紧张的员工只有两个人,密切谈心疏导后也平静下来了,没有任何一个人使劲去打120。

这一趟操作下来:上周五6人隔离,周六激增到24,周一激增到37,之后的曲线都很平稳,日增都压在个位数,截止今天正好一周,总感染人数43人,阳性转阴已经31个,有前面感染的经验,所有人的情绪都很稳定,除了生活上的关怀之外,也因为整个生病期间,工资都照常发放,只是不发额外的分红奖金而已。

我数了下,有高烧症状的一半以上,但是都打了三针疫苗,总体我还是放心的。

打疫苗,有症状迅速隔离,无症状抗原阴的不停工,做好劝导和教育、科普,隔离期间做好生活支持,每个人都会做出最优于自己的判断。

堵不如疏,从员工的自身利益去出发,才会获得来自内部最大的支持。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 ... 3&_wb_client_=1

在人间|2022年岁末,一位高龄肿瘤病人的艰难转诊路
作者:在人间
12-16 19:16
阅读 64378
变化正在发生。最近,医生也终于重新出现在隔离病房,没有穿防护服。


撰文|谢婵 编辑|马可
出品|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





在医院陪诊了14天,施全安的活动范围只有病房。

那是一间只有十来平米的病房,施全安估摸不准,对病房的唯一印象是逼仄,“走路都得侧着走”,三张病床中间的狭小间距被医疗机器填满。刚住进来的时候,他还能在旁边的空床位上睡觉,后来有新的病人进来,他退回到妈妈的病床边,随便趴着凑和休息。三位病人和三位家属挤在一起,其他两位家属直接打了地铺。上厕所和倒水的时候,大家都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就踩到别人。

施全安的妈妈是11月28日那天因为突发急性肺栓塞住进石家庄裕华区这所医院的。急性肺栓塞在心血管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冠心病和卒中。同时,他妈妈还有6年肺癌病史。同病房的两位老人也都有非常严重的基础疾病和突发疾病。按照医院规定,如果同病房的人核酸都是阴性,住两天周转病房之后就可以直接转入普通病房。但在周转病房,有病人核酸阳性,施全安和妈妈成了密接,被转入了隔离病房。如果五天之后核酸没有问题,妈妈就能转入普通病房进行针对性治疗。

命运往往如此,在隔离病房的最后一天,12月4日,妈妈的核酸结果异常。但因为基础病,妈妈此前一针新冠疫苗都没打。

“中招”并非是毫无征兆到来的。施全安回想起刚进周转病房的第一天,因为忙着照顾妈妈,也没有和病房里其他人打招呼,晚一点的时候,大夫进来,对另外一个病人说,“你们是要转去定点医院还是回家”——那位病人早些时候已经确诊了阳性。

施全安吓了一跳,赶紧找到护士,“怎么能把我们安排到确诊的病房里呢,我们毕竟只是有风险,又不是确诊了。”护士随后安排他们换了一间房。但此后的几天,施全安都惴惴不安,他们还在此前那间病房里吃了一顿饭,“这下肯定完了。”

看到妈妈的核酸结果,他想起医生一开始就交代了,住在隔离病房期间如果确诊了就得转去新冠定点医院。但等了好几天,医生也没让他们转,施全安猜测是政策松动了。

接下来,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针对新冠疫情的“新十条”,进一步放宽防疫管控,其中措施包括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施全安放下心来,妈妈不用因为确诊阳性转去定点医院,可以继续留在这里接受治疗。

坏消息是,妈妈今年67岁了,有六年多的肺癌抗争史,又确诊了肺栓塞、动脉高压,在住院的这几天,还有心衰和肾衰竭的征兆。医生说,每一条都不好处理,每一条都可能致命。

施全安今年35岁,和大多数年轻人那样,”一直觉得新冠没什么”。但他看着躺在床上的妈妈,虚弱,无力。早些时候在急诊处,妈妈的血氧只有65%,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氧应该维持在95%以上,“我当时想,我妈肯定挺不过去了。”

医生也让他做好心理准备,早在转入隔离病房的第一天,医生就开了病危通知书。妈妈阳了之后,他连后事都想好了,让姐姐提前在外面买好了寿衣。

4号确诊阳性那天,妈妈没什么症状,5号也没有,直到6号突然开始发烧,大夫说,“身体太虚弱了,不要等到高烧起来再吃药,有发烧的苗头了就吃。”施全安给妈妈喂了一片扑热息痛,“后来就一直没烧,有点咳嗽,也不严重。”

也许是因为在小小的密闭空间里,房间里的六个人先后全都有了症状,医院针对新冠没有别的治疗措施,大家自行吃了一点布洛芬,发烧持续了一两天,之后就基本好转了。其中有一位病友八十多岁,心梗,来做心脏支架的,也只烧了两天,最终安稳度过。





事实上,能住上院,施全安已经觉得无比幸运了。

抗癌的六年多里,跑医院最频繁的也就是最后这两年,妈妈一共经历了13次化疗,其中有8次是3种药物联合化疗,期间还做了一次小手术。过去三年,少说也住了十几次院了,有过需要提前两天做两次核酸才能入院的时刻,也有过住院十几天不允许换陪护的时刻。2020年初,石家庄封控了40多天,当时妈妈正在做化疗,但医院中途被划为定点医院了,硬拖了20多天,解封了才去医院继续化疗。

熬过了这些,他怎么也没想到,今年能遇上“看不了病”的情况。

从10月底开始,施全安就陪着妈妈经过了漫长的入院等待和繁琐的转诊。他的挂号账户上留下了每一次去市长安区某医院的记录。过去这几年,他们一直在这家医院治病。10月30日那天,他陪妈妈去医院做复查,这是肿瘤患者的日常,一月一次。结果一般在三天后出来。这一次,医生提出新的治疗方案,需要入院做静脉化疗。

那时石家庄看起来一切都正常。他回家交接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又准备了入院要用的东西。9号又带妈妈做了一次检查,预计第二天入院。但到了10号,准备住院的时候,“医生说现在床位紧张住不了院”,他给医院的服务台打电话,接电话的护士小姐告诉他,现在可以住院,条件是去联系自己的主治大夫。他和那位大夫认识了六七年,妈妈从刚开始生病的时候就是这位大夫在负责,“咱也不可能去投诉人家大夫”。

施全安也想过去日间化疗门诊,只需要把药注射进去就行,但医生告诉他,日间化疗门诊处于停诊的状态。他只能带着医生开的口服化疗药回家了。

那天,他还遇到好多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后简称省四院)赶来的病友,大部分病友都需要定期化疗。他才知道,省二院、省四医院都出现了无法收治入院的情况。这些医院都没有发布官方的停诊公告,但河北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在10月27日联系上了省四院,证实了“省四院本部处于停诊的状态”。

这期间,从10月底到11月初,石家庄疫情处于上升态势,从11月6日开始进入全市静默状态。

从11日开始,施全安妈妈开始吃吃口服化疗药,那药吃上五六天就得去医院检查身体指标。16日去检查的时候,他打听到入院政策有了些变化:目前排队,一周之后可以先住进周转病房,之后再转入普通病房。

在这之前,11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条,其中包括: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结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11月12日,石家庄市政府发布《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呼吁市民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两天后,14日,石家庄防疫措施开始发生变化,公共场所、公交地铁,不再被强制要求扫场所码、查核酸码;取消全员核酸,复工复产复课。这一天,石家庄新增2例确诊,483个无症状感染者。

他不知道医院入院政策变化是否跟“二十条”以及与石家庄的防疫措施变化有关。但因为口服化疗药已经吃了半个疗程了,他没有坚持入院的事情。

但妈妈16日的检查结果并不乐观,大夫加了一个新的静脉注射药,姐姐是护士,在家里给妈妈完成了注射,之后,医生又陆续开了缓解症状的激素药,但妈妈的状况没有好转。

20日,医院的日间化疗门诊恢复了,考虑到联合用药效果好一点,施全安连忙带着妈妈去门诊注射,50mg顺铂需要分两天打完,第二天,他们去注射剩下剂量的时候,医院再次停诊。这一次,长安区这家医院被转为新冠定点医院了。

20日晚,石家庄深夜通告,21日起全城静默五天,恢复全员核酸。刚刚经历放开一周转而继续静默的石家庄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施全安和妈妈拿着医院的材料才得以从社区出来。兜转了一天,最终也只能拿着药,再回到社区。他找到社区医院的医生帮忙注射,他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注射顺铂需要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漏液有可能导致组织损伤甚至坏死。

之后的一周里,施全安始终在等待妈妈状态的变化,无论此前服用的药是否有疗效,都得等药物代谢完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

到了27号,妈妈呼吸困难,咳嗽也特别厉害,他一晚上没睡,想着第二天无论如何也要去长安区的医院。次日检查结果很残酷:各项指标都指向肺栓塞。医生一开始叮嘱他,肺栓塞的病人最好是不要乱动,“本来没堵死的,动着动着容易堵死。”但在这家医院,呼吸科和ICU都没有床位了。

施全安首先想到了小区对面的黄码医院,但托人打听之后的结果和前一家医院一样,呼吸科和ICU都没有床位了。随后他又联系了和平医院,这是另外一家三甲医院,上午可以接诊,但医生在电话里说,“建议不要来,这里有情况。”言外之意是有阳性患者。

他不想耽误时间,开着车继续在路上走,看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拐了进去,但也只到了医院门口,发现这家医院呼吸科因为有阳性病例被封控了起来,急诊科倒是开着,医生问他,“急诊里面也有阳性,你还进来吗。”施全安倒不是多么怕这个病,他唯一担心的是,踏进去会因为成为密接无法去别的医院了,这相当于没有回头路。他上车掉头走了。

天已经黑了,他又找了裕华区某医院。进门的时候,照例先填流调码,家庭住址、核酸情况等信息,施全安家所在的楼栋在当时还是高风险地区,他如实填了,他当时想:“我们都病这么重了,既然这家医院还有医疗资源,肯定会收治的”。但最后的结果是,医院不能接待来自高风险地区的患者,让他们去对应的黄码医院——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施全安的妈妈此时心率已经达到了140,血氧刚过60%,手脚冰凉。“身上软得在轮椅上根本起不来”。往外溜达了一圈,施全安做了一个决定,他重新返回了就诊处,在登记卡的家庭住址栏上随意填了一个低风险小区。

28号这天晚上,他们终于在裕华区住上了院。




施全安并不熟悉这家医院,过去六年多,妈妈的肿瘤都是市长安区某医院治疗的,所有的病史和检查记录都在那儿,医院有肿瘤专家,治疗肺栓塞的过程里,专家也能联合会诊。如果有的选,他不会折腾这么久换到一个完全没来过的医院。

转诊的麻烦之处在于,白天在市长安区的医院做过的七八项检查,晚上到了裕华区,通通要重新做一次。

施全安的妈妈需要先在周转病房呆上两天,如果同病房的病友和自己的连续核酸都没有问题,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治疗。否则还需要在隔离病房呆上一阵。

之后出现了文中开头那一幕,妈妈先是在周转病房成为密接,住进隔离病房的第五天,也就是12月4日变阳。由于政策变化,他们没有被转去新冠定点医院而是继续在此治疗。妈妈的身体虚弱,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在隔离病房,医生主要做了针对肺栓塞的支持治疗。

在隔离病房住的那几天,医院有严格的规定。比如不能随意进出,饭由护士送到门口,水也是别人打好放在房间门口。入院的这些天,除了从周转病房转入隔离病房的那一天,主治大夫露了一下脸,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其余的时间,没有人见过大夫——全都是打电话沟通,检查结果直接传到医生电脑里,每天早上九点,医生会打来电话,询问病人的状态。隔离病房区也留了医生,但只能处理一些常规的治疗。

12月8日,河北省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若干措施。其中包含:除进入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须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进入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扫“场所码”。各医疗机构须无条件接收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急危重症患者就医。

施全安感觉,医护人员越来越不够用了。有一天,隔离病床的病友心跳得特别快,心率直奔170,等医生等了很久。“护士说,医生正在抢救,抢救完换上隔离服才能过来。”医生通过护士转达了医嘱,也交代了用药,好在病人后来没有事。

往隔离病房里送饭的工作也是由护士来完成的,有一天,施全安一直等待中午十一点,早餐才送过来,午饭送来已经到了下午三点。从那以后,施全安都多定一顿饭,多的一份留着下一顿吃。隔离病房相比普通病房一天要多交100块钱的隔离费,但眼下的特殊时期,他也不好意思发脾气。一个护士闲聊时说起,现在医院里面三千多职工,基本阳了一大半,“她说休息两三天,等不发热了,直接返岗”。

甚至保洁阿姨也明显少了,那天,一位阿姨收拾到施全安这个病房的时候,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他于心不忍,赶紧搬来凳子,她缓了十几分钟才终于能接着干活。

后面的几天,医院里虽然规定隔离病房的人还是不能出门,但施全安久久没有等来热水,想着护士可能已经忙成一团,他走出门自己打了热水,没有人拦他。

他的两个姐姐阳了,姐姐的婆家全家也阳了,最近和朋友聊天,几乎接起电话就是“我阳了”,或者“我刚阳完”。但眼下已经没有人在意这件事了,姐姐阳了之后还去了他家里一趟,施全安的爱人和小孩后来测抗原,都是阴性。

姐姐退烧之后,就来到医院,接下他的位置,给妈妈做陪护。

最近,医生也终于重新出现在隔离病房,没有穿防护服。施全安猜,应该是一个已经阳了的医生。

15号这一天,他去医院给妈妈和姐姐送饭。妈妈最近的状况有所好转,不吸氧的时候,血氧也能到90%,但依旧处于病危状态。没有人告诉她那张病危通知书的存在,一家子努力照常生活。妈妈小学文凭,平日里话不多,聊起来也无非是那些家常,最近的大部分时间,妈妈都在睡眠中度过,送饭这天,趁着妈妈醒着,施全安给她洗了个头。

老人最近食欲不好,这是肿瘤患者到后来不得不面临的状况,施全安在网上找了改善食欲的药,正常代购时效是20天,眼下,他估摸着怎么也得一个多月才能送到。一直卡在路上的,还有此前给妈妈买的营养剂。这一天,他本来还想给妈妈约一个血样检测,卖家给他寄采样管,换了三个快递,全部显示物流被管控。

过了年后,抗肿瘤就7年了。施全安在电话里把这句话重复了两遍。

妈妈是七年前确诊癌症的。对于肿瘤患者家庭来讲,最难过的是刚确诊的时候,那一年施全安28岁,刚刚结婚,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还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她妈妈从农村接过来,刚在在新房里过了一个冬天。城市里的暖气比农村里的更暖和,这是他们对那个冬天的记忆。

抗癌的路越往后走,该接受的那些就都接受了,无非是一个月一次小复查,两个月一次大复查病情有变化就讨论新的治疗方案、找新的药物、化疗......

哪怕是经历三年的新冠疫情和封控,施全安也觉得这没什么,“肿瘤不是那种今天不治明天就会死的病,只要没有别的着急的并发症,缓一两个月也没问题”,过去在封控时期无法化疗的日子,妈妈也确实坚强地捱过了。

最早认识的那些病友,如今都已经走了,妈妈能坚持六年多,他觉得是幸运的。靶向药吃下去,许多病友反应很大,身体受不了,妈妈却好像一直反应很小。只是病程进展到现在,治疗的手段越来越有限了。突发性疾病更是棘手。

今年七月,他和妻子带着妈妈去青岛崂山旅游了一次,那是疫年里一个短暂的安全期,他们的出行没有受阻,在崂山的一个民宿里,两个孩子绕着奶奶,窗外是郁郁葱葱的竹子。



■ 在崂山的民宿里,两个孩子和奶奶。

他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件寿衣依然放在他的车里,但他希望尽可能晚点用上。

送完饭的这天,他离开医院。石家庄的路上依旧没什么人,街边的商铺也还关着。他想起以前送妈妈去复查,在医院停车场的门口要排很久的队,但最近都畅通无阻。他还理了一个发——在医院陪护出来的时候,他就想理个发,但家附近的理发店一直没开门,店老板告诉他,“我刚烧完,在家休息了几天”。

医院里也传来消息,医生告诉他,过完今晚,隔离病房的说法就正式取消了,所有病房都变回普通病房。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施全安为化名)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