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金莎
#北京疫情发布不再公布各区数据# 个人的估计是,北京在未来两三个月内(甚至可能时间要更短一些),基本可能会全军覆没,除了那些住在偏远郊区,与他人来往比较少的。现在,数据已然不那么重要,大家看一下身边人有多少感染的,就可以知道大概情况。

而且,不得不由衷感慨一下,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实在是太强太强太强。

其实,在新10条发布之前,北京多数地区基本处在居家办公状态。我也是居家办公大概有两三个星期了,一直没出门。新10条发布后,由于宏观政策不再设限,北京这边马上也进入了全员复工状态。但是,仅仅两三天,感染就爆棚了。

有一位处在备孕期间的女同事,全员复工第一天时去了单位,非常注意自己安全,时刻捂紧自己口罩。后来觉得单位不安全,第二天开始不去了,在家办公,但是随后开始发烧,烧得挺厉害,估计也是感染了。

从我个人体会来讲,之前公布的百分之八九十无症状比例数据,大概率存在偏差。造成偏差的具体原因,我不知道,但是实践中肯定达不到那么高的比例。我家里目前有四个人,由于前两天我发烧时,把自己关在了一个屋子里,我老婆要给我送饭。她每次进来时,都是消毒水各种喷,口罩也戴得很严实,但即便如此,也感染了。

现在就剩老人和孩子没感染,他俩离我远,暂时还没事。

我老婆在上周日的时候,还刚接种了疫苗。这个病毒的传染性如此强,对刚打过疫苗的人也能造成发烧等明显症状,我完全不相信现实中能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是无症状。

从逻辑上来讲,要么统计这个无症状的系统人员,存在一些不尽职的情况,要么可能存在一些猫腻。

但不论如何,这个数据对公众存在极大的误导性。

现在,除了北京这些大城市以外,很多地方还没有出现大规模蔓延。所以,个人的一个建议是,国家层面应该出台春节期间限制返乡政策,即原则上不允许返乡,除非有重大事由,比如家里老人病危或者办丧事之类。

否则,春节期间可能会出现农村老人大量感染的情况。乡下的医疗资源和设备不如城里的好,老人的抵抗力又比较弱,到时候可能会出现一堆人抢医院的情况。而且到时候,很多会写小作文和拍短视频的人跑到了小县城和乡下,到处记录,估计网络上会充满各种惨状。

当然,这是我个人略带悲观的预判,希望不要发生这种情况。

另外,像北京这些出现疫情大规模蔓延的城市,个人的另外一个建议是,应该迅速出台限制出京令,把自己封锁起来,避免疫情往外快速扩散。或者,疫情重灾区的城市之间,可以互相往来,但人员不能随意到非疫情重灾区去。

毕竟,像北京这边人口密度非常高,大家轮一遍非常快。只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大家都轮一遍,在这个病毒还没来得及产生新的大规模变异毒株前,绝大多数人都得以康复,可能暂时就结束了,至少可以让病毒的蔓延不至于失控。

如果像现在这样在全国范围内轮,天知道能轮到什么时候,才能轮完一遍,而且在这么大的人口基数面前,在轮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新的变异毒株,完全不可知。

要是那样的话,就变成了交叉感染,重复感染,没完没了。

现在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形势比人强。不管什么方案,都比不上现实更能教育人。

中国由于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投票出口机制,所以网络舆论对决策的影响,会存在偏差。我在以前的文章聊过,说在西方国家,如果你上街游行示威,基本没人理你。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人家有投票出口机制。

因为你在网络上或现实中,即便叫得再大声,也不一定代表多数。等投票时间一到,大家一投票,不同群体的真实数量,就大致出来了。所以,人家只看投票,不看你平时的声音。

但是,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投票出口机制。而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其实不太愿意发声或者跟人争吵,甚至也不愿意在网络上跟人争吵。这导致,最后就变成了谁的声音大,谁似乎代表了多数。

但在有些时候,谁的声音大,不一定代表的是多数。

当然,我这么讲,也不是说要实行西方意义上的投票制。关于这方面话题,具体不展开多讲了,因为跟本篇主题关联不大。

个人觉得,决策者还是应该快速调整策略。这不代表之前错了,只是代表,这个病毒实在太厉害太狡猾,我们的决策在与时俱进而已。对于有些喷子骂人的话,也不用太在意,因为不管你怎么做,他们都是要骂人的。

最后重复的一点是,我觉得口罩令也应该实行起来。在密闭公共场合,所有人都应该戴口罩,除了吃饭,以尽最大程度减缓病毒蔓延。我相信,这是在当下所能达成的最低共识,或者说,必须达成的最低共识。

当然,决策者也可以再等等。等大多数人都得一遍,部分群体家里因新冠死人之后,共识的凝聚和政策的推行,可能会更容易一些。这句话有点厚黑,不过现实往往如此。亲身体验一回,远比讲一百遍道理,来得更为有效。



@生物狗Y博
常态核酸退出舞台后如何保障感染数据的可靠性?

看中国近日通报的新冠感染病例走势,或许会觉得疫情已经到了下行区间(图1)。北京过去一个月新增病例走势更是明显(图2)。

11月30日后,北京新增病例不再急速上升,近几日下降之快更是惊人。但这些通报的病例数符合真实的疫情走势吗?估计北京没几个人认为如今疫情在下行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通报数与实际病例的偏差?原因很简单,过去中国的感染病例数几乎完全来自全民核酸或常态化核酸的筛查,而如今核酸筛查基本退出舞台,导致当下处于“没有检测就没有感染”的状态。

在防疫转型期,这种与现状脱节的感染病例数是极为有害的——如果连外面感染状况都是两眼一抹黑,如何让个人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民众需要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感染风险,以便采取合理的个人防范措施。因此政府与公卫机构需要尽快扭转感染病例统计的漏洞。这不是说要走回全民核酸的老路——随着感染病例的增加,常态化核酸已经不再可行,合理的做法是在扩展抗原检测的基础上改造原有的核酸检测操作方式。

常态化核酸时主要的检测均为混管检测,比如10混1甚至20混1,这种混管大大增加了检测通量,让大规模筛查成为可能。可随着感染病例增加,混管阳性的概率也越来越高,10混1阳了,只有每个人单检才能搞清楚到底是哪个或哪几个人阳性,不仅检测量大增,获得可用结果的时间也变久——网上就有抗原阳了都开始隔离了,之前做的核酸还没出结果的调侃。

混管不再可行,或许可以解释很多地方为什么实质上在减少或不鼓励检测。可是因为混管阳性太多就彻底放弃检测无疑是一种鸵鸟策略。时至今日,任何理性的人都不会再指望通过检测来找到每一例感染病例,可除非是疯子,基本都会认可需要通过检测来了解大概的疫情状况——起码不能明明感染病例在激增,检测结果却说病例没有增加甚至在下降。

防疫部门要做的不是彻底放弃核酸,而是用单管核酸检测来满足一定的筛查需求。单管检测通量远不如混管,因此不可能真做到应检就检。但就像刚才提到的,当下检测的目的不再是找到每一例感染病例,而是提供疫情走向信息。

一定量的核酸检测可以提供两个信息,一是阳性病例数。这无疑是直接提供了感染情况信息,也是以前核酸检测唯一关注的点。但如今还可以关注另一个数据,那就是阳性检出率,即检测人数中多少为影响。社区传播越严重,阳性检出率越高。以上两个数据结合就能提供一定的疫情趋势信息。

比如,假设北京每日新增降到一万以下,可阳性检出率却上升到10%以上,那就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检测量不足,二是社区传播没有好转,或许还在恶化。检测量不足这一点在防疫转向后,受人力、资源限制未必需要去改变(或许也无力改变)。但通过阳性检出率来帮助明确社区传播状况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前中国是通过全民核酸来找到具体每一个感染病例在哪里,然后采取封控措施阻断感染,这是职能部门导向的防疫方式。如今转为民众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政府就需要通过新增病例与阳性检出率告诉民众在某个城市或某个区域内,社区传播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感染风险是高是低,让民众有机会按可靠的信息来决策。如果继续采用因检测量下降而严重偏离疫情实际的确诊病例数,无疑是在误导公众,也是极为危险的。

除核酸需要改变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应将抗原检测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纳入统计之中。由于抗原检测的便捷,随着感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通过抗原自测的方式来检查自己是否感染。这是好事,既避免了核酸采样时潜在的交叉感染,个人也能迅速获知结果。

但如今抗原阳性,除非感染者又去做了核酸根本不会纳入感染统计之中。很容易造成抗原检测越普及,感染数据越偏离的恶性循环。很多国家地区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不少也是第一次遭遇奥密克戎检测需求剧增,从核酸转为抗原为主要检测方式的时候。中国大陆完全可以参考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经验,建立个人递交抗原检测结果用于统计汇总的渠道。

我们不指望每个人都递交结果,加上抗原本身灵敏度的问题,有遗漏是必然的。但还是那句话,如今不是要把每一例感染病例都找到、统计到,可至少要把反映疫情真实走向的轮廓给勾勒出来。不能搞不好一大半的感染者都只做抗原不做核酸了,咱还光盯着核酸检测这一个数据点吧?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新增感染数的意义。这些数据不是为了防疫部门脸上有光,也不是为了吓唬民众,而是需要为民众提供一个关键信息——你所在的区域社区传播的情况如何。检出的感染病例只占实际感染的一部分不是问题,甚至是难免的,哪怕差得多一点也可以接受,比如实际感染10万只检出1万。但不能连感染趋势都搞错,明明一天比一天感染严重,数据却是下降。

看如今一些疫情信息的指示图,我很难确定民众能从中获得什么有效信息。比如北京防控信息(图3),每个区每天都有新增的情况下,这张图能告诉我们什么?以及新增病例、出院病例(图4)。新增大概率是严重低估了,出院人数对民众具体防疫实践时的参考意义在哪里?

按我个人猜测,公布新增是希望反映病毒传播情况,出院则是想反映疫情对医疗系统的影响。但当下采样的数据能真实反映这两点吗?

实际上反映传播与新冠对医疗系统影响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数据指标。可以直接参考美国CDC用过的两个方法。

关于社区传播,采用新增病例与核酸阳性检出率结合来定义低传播,中度传播与高传播(图5)。如果新增很少,但核酸阳性检出率很高,取高的那个来确定社区传播程度。在疫情暴发初期,这种社区传播的数据能帮助公卫部门判断形势、制订对策,民众也可以参考来分析自己被感染的风险。

在疫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或许会更关注医疗系统被新冠影响的程度,这也是当下CDC采用的新冠社区风险指标的考虑方式(图6)。新增病例多了,可医院里新增多少新冠住院,多大比例的病床是新冠病人占据?这些数据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反映疫情的疾病负担对社会的影响,也能反映具体某个区域内医疗系统的受压状态。

有些人可能对参考美国的数据分析方式非常敏感,会嚷嚷美国分析半天照样死了一百万人。对此,我建议最好能学会区分别人做得对的地方,与做得有欠缺的地方。美国的防疫当然不成功,美国CDC也有诸多滞后与失策。但这些新冠传播与疾病负担的指标至少保证了美国即便长期有检测不足,却没出现病例数与疫情现实脱节的情况。

如今国内检测方式的突然转向导致了感染数据出现巨大漏洞,对民众、对医疗系统来说都是严重威胁。不管是参考其它地区的经验,还是要另起炉灶,无论如何这种漏洞必须弥补。我们不能拿着一张错误的地图去野外探险,中国老百姓也不能看着偏离现实的疫情数据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拆台CT
#钟南山称少数人或是新冠流感双感染#

据新华社消息,近期,一些城市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明显增加。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热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居家隔离,或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发热门诊均对外开放,秩序总体正常。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发热门诊的护士说,目前家长带孩子看发热门诊均需在现场做核酸检测,在发热门诊内等待约2至4个小时出结果。

钟南山表示,近期出现发热的原因不单纯是感染新冠,也有不少是流感,有少数人可能是双重感染。此时也处于冬季流感高发期。“发热的病人一般要注意第一天和第二天,如果一两天还没有退烧,可以在家做新冠抗原检测,如果是阴性,还可以等一等。如果新冠抗原阳性,但又没有什么其他感觉,也先不需要去医院,居家就行。”

钟南山说,“要看持续的情况和自己的感觉,奥密克戎的发热一般是2到3天,很少持续,流感也是这样。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应该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感染新冠后每日症状参考# http://t.cn/A6KSqlyO



@上海滩小律师
为啥同样放开,在感染基数差不多的情况下,北京和广州的差距会有那么大?
难道是互联网上小作文的幸存者偏差,北京的大V们更爱写感染体验?

​​​
@miss崔露珠: 毒株不一样~南方的很轻,北方的反应都很厉害…

@彦和欣: 毒株不同,一个BF.7,一个BA.5.2

@没猫了0461: 搞不懂,问了广州朋友说没听说周围多少阳的,北京已经各处中招



@Fenng
我在朋友圈说起北京的感染者似乎比广州邪乎,好几个人评论说,那是因为北京的病毒是 BF7 (标准写法是 BF.7),广州的是 BA5.2 (标准写法是 BA.5.2)。还有二百五直接说成 BA7 和 BA5。

我不由得问,你们是认真的吗?

这个说法似乎已经忽悠了不少人了。广州这一轮疫情一直没具体说病毒的详细分型,只是笼统的说是 BA.5.2,有意思的是,国际上一般不这么说。而所谓的 BF.7 (BA.5.2.1.7)是  BA.5.2 下面的一个具体分支(小版本)的简称,这个小版本已经是这个系列的一个主流分型。当然没法确切说广州就一定也是 BF.7(也可以抬杠说没准是 BA.5.2.1.1),但广州公布的轻症患者的表现和北京这一轮其实是一样的,而且北京发布会也说了,BF.7 并没有明显的毒性增强。

为啥北京的纷纷说嗓子疼肌肉疼呢?其实如果看广州那段时间零星的轻症患者的自我描述,基本症状感受都差不多。只是广州很少有晒阳性过程的。我的分析是患病群体不一样,广州主要集中在城中村,而北京则是「中高端人群」,一人一个小喇叭。



@三月暖阳
帝都,疫情三年,没有感染新冠。国十条和北京地方条例公布以后,核酸不做了,也不要求核酸多少小时了。在一天几万的混管阳下,突然开放了。相当于在原地直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

放开后第一周,上班还和同事议论,按照网上一些数据,北京会在一月上旬迎来感染高峰,大家一致观点,一定要拖,能不感染就不感染,能晚感染就晚感染。

谁承想,第二天起,就传来有人被感染了,第三天又有几个被感染,第四天不幸本人也被感染。到了周末部门几十个人,大概一大半都感染了,大部分人自然只能居家。这才仅仅过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一个公司一个部门就有这么多人。北京真实的感染者数据,自己心理推算吧。

之前我的微博也分析了很多关于新冠的内容,看过的人也多少对于新冠病毒有所了解。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新冠和其它病毒真的不一样。它不是一个自然的病毒。它的变异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还有无数的变种,会有什么危害谁也不知道。

现在国内都宣传奥密克戎毒害很小,和普通感冒差不多。某个海派专家从头到尾都说这个病毒基本无害。对于这种言论,就问问他,既然无害,你可以不戴口罩吗?你问问那些说无害的专家,他们可以不戴口罩让这个病毒随意感染共存吗?他们如果不敢,就说明他们的话都是骗人的。况且,他们只说了奥密克戎变异株,而欧美日现在流行“地狱犬”,这是一种毒性更大和奥密克戎完全不同的变种,这就意味着,感染过奥密克戎指望有抗体不会再感染的,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国家不得不放开一是因为经济,一是下面执行防疫政策层层加码一刀切,在某些地方造成了重大影响。国家的初衷是好的,按照国家前面的策略,如果各层都能执行很好,就可以一方面把病毒挡在大多数人以外,也可以正常进行经济活动。可惜世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事,下面的执行力实在够呛,最终还是败在了病毒手下。

就说这么多,感染第三天,咳得很厉害,能感觉喉咙处发痒,应该是病毒在作祟。

各位清醒一点,出门做好防护,能不感染就不感染,能晚感染就晚感染。



@C科技
#刘强东分享感染新冠经历#刘强东已经感染过新冠了,他称症状比感冒轻,建议大家在家多喝水,吃泡腾片,不要占用医疗资源,把医疗资源让给老人和重症。他自己亲人86岁了,感染后没去医院,六天就好了 http://t.cn/A6KSieeF ​​​



@周蓬安
#刘强东分享感染新冠经历#刚刚看到王石的《抗疫日记》,他应该身居海外,16号晚上抗原测试发现阳了,随后每天都进行自我抗原测试。他说测的时候鼻子显得有点囔囔的,实际本身温度感觉和正常没什么区别,就是所谓的无症状的阳性。到了21号,抗原检测结果就转阴了。

刚才又看到刘强东的另一个视频,他在视频上说:公司马上就给大家设立抗病毒的一个热线,大家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公司打电话,公司一定会尽力帮助兄弟们度过这几天,一个小小的痛苦时间。其实症状,根据我个人感受来讲,真的是比感冒还轻微,几乎所有感染上80%人都觉得症状比感冒、比重感冒、比流感还要轻的,所以大家不要有任何慌张的情绪。我也祝我们国家,还有我们京东所有兄弟们能够尽快度过这个感染的高发期。

这个视频的内容就更翔实了。这个视频的大致内容是:他身边的朋友还有京东11个同事“中招”后,只有一个同事去了医院,医生看了之后直接说你这症状很轻,根本不算症状,直接回去了,第二天下班就好了。所以,大家第一千万不要着急,如果你要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年龄不是很大,身体还健康,你的发烧不超过一定的度数,就不用担心。他还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提供几个建议:

第一点,不要着急,保持心情愉快,多吃蔬菜水果,买两个泡腾片,每天喝泡腾片。病毒最后清洗掉,都是靠我们自己的身体的,自己的免疫力,咱们的心情情绪很重要;

第二点,就是大家多喝开水。每天尽量不要低于五升,你可以喝三到五升的水,然后不断去洗手间。

他还谈到症状。在没有检测到你阳性之前,首先感受到嗓子是不舒服,有一种异物的感觉,然后第二天第三天,你才能够测到感染病毒了,然后很快的话,大部分人都发现这个发烧,发烧一般来讲就一天到三天不等,也有的人就是一天烧的都没有,但大部分人都是发烧一天到两天。

最后一点,就是希望大家,在症状不是很重的情况下,优先选用互联网医院进行解决,尽量不要去医院挤占医疗资源,希望能把医疗资源留给那些基础疾病的人,因为他们一旦得了病毒,有可能会有症状。

他还告诉他们家86岁的老太太,有将近20年的糖尿病,还有其他一些基础疾病,身体平时虽然还不错,但几年前摔倒过一次,体质是稍微有点儿弱了,即使这样的话,她也没有去医院,也没有去用任何医疗资源,第六天之后,老太太自己就好了。

随着名人不断晒自己被感染上新冠后的康复经历,普通百姓的恐惧感会逐渐降低。看看刘强东发布的感染新冠经历,你还担忧个屁啊。刘强东的主要感受就是:真的是比感冒还轻微。



https://mp.weixin.qq.com/s/wqZXHWUTmPVvdIiA-DX3fQ

在实施新的新冠病毒病防御策略后,我们普罗大众要镇静
原创 缪晓辉 缪晓辉论健 2022-12-09 12:09 发表于上海
近期,继“二十条”之后,又有新“十条”,可以理解为我国在新冠病毒防范方面有了大幅度“快步走”的开放,这无疑是明智的、顺应科学事实的、是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然而,在实施严苛的防疫措施9个月之后,大小伙伴们突然有极大的不适应,而我们的舆论准备并不足,尤其是感染病(传染病)科和呼吸科专家的“官方科普”做得不够到位。出于职业的本能,本医生又开始用公众号发文了,希望不被删除。

以下是我昨天在朋友圈发出的文字,受到广泛的好评,有些朋友已经转发,今天做了一些修改。

各位朋友,请大家镇静、镇静、再镇静!

第一,不要备药、备药、再备药!现在的情景是不是有点像2003年备某“根”一样?也像物质匮乏的几十年前,一旦获悉涨价信息就有人冲向商店,购买几年用不完的洗衣粉、肥皂和盐巴?想想吧,冬春季节,那么多流感、普通感冒和不知原因的短暂发热的患者需要用药,哪家医院或哪家药店缺过解热镇痛药?现在倒好,家家户户购买很多退热药,以致于把药店扒空了,医院也没有恩塞类解热镇痛药可进货。问题还在于,你买那么多药,大概率是用不上的,而将来真正需要的人却没药可用,这不又乱套了吗?大家也都知道了,即使感染了Omicron病毒,绝大多数人(超过90%)连发热的症状都没有,你囤积那么多退热药有何用?我不是绝对反对备药,但要适度。

第二,有人甚至要囤抗新冠病毒的药(真实事件,我见证了)!我的天,“您这里气糊涂了吗”(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里李铁梅对李奶奶说的台词)?如果那谁都需要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了,一定是病情比较严重,需要住院嘛,怎么可能在家里自个儿抗病毒治疗呢?你备那药有何用处?

第三,绝对、肯定、一定没有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任何药物。最近网间盛传一个由年资不低的医生的视频,介绍所谓预防新冠的秘方,我看了三分之一,就愕然了。想想呢,这可能吗?若有,我们还会走到今天这样吗?或者说,您早“仙“去哪儿了?至少我要问,今年3月份之后,您在哪里啊?

第四,大家最担忧的是老人。没错,这的确是个问题,也很现实,我家就有93岁老母亲。很多朋友为此很焦虑,因为耄耋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危险性大,这也是张文宏教授整天举着良心唠叨的“保护脆弱人群”的缘由。我只能简单地谈五点看法:

(1)惹不起躲得起。今后3~6个月,别让80岁以上老人去拥挤和封闭的公共场所。

(2)有病必须及时治疗,有慢性病必须控制在稳定状态和持续监测。实际上并非所有老年都多脆弱,而是老年人或多或少地患有这样那样的慢性病。若有效控制了疾病,即使感染了Omicron病毒,危险性也极大地降低。

(3)要运动,要晒太阳。即使在家里围着桌子转,或者挥舞手臂、“伸伸懒腰”,也得运动,确保每日有基本的运动是提高老人免疫力的良方,而在冬季免费晒晒太阳,好处无数。感谢上天!

(4)少到老人家里或房间串门。平时不贴身照顾老人的子女,或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或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们,今后3~6个月内尽可能少去看望老人,除非你能确保自身绝对安全。何况,咱不是可以用视频“看望”吗?这个时候不登门,恰恰体现了你的孝心。

(5)有保护药吗?我前面说了,没有。不过,为何不喝点已经被证明有提高免疫功能的植物?比如西洋参、枸杞和黄芪?但愿不会因为我这句话又导致狂购。但是老缪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推销”某个药物,哪怕是天然植物。以上三种天然植物是我在临床上经常推荐给患者的。仅这三种。

第五,年轻朋友,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们:现在没有针对奥密克戎病毒株的疫苗,你若运气不差,被奥病毒感染了,那不就被动免疫了吗?对你而言,是喜是悲?正确的态度是:不喜不悲。我多次,也包括今天上午圆和医疗的医疗管理人员召开紧急会议,我与长我的一位专家同事还公开表示:真希望得一次新冠,这可不是戏谑。因为我知道,我们医务人员最难逃脱被感染。如果有幸或不幸被Omicron病毒株感染了,那么也就不必念念想着去接种那些由爷爷的爷爷病毒株制备的各种疫苗了!何况,广州人民最近告诉你了,上海人民早就告诉你了,其他很多地区的事实也告诉你了:只要没有未控制的基础疾病,年轻人感染Omicron病毒株后几乎没危险!镇静、镇静、镇静!

第六,口罩还得戴,手还得洗。but,你在大街上戴口罩,甚至戴N95口罩,更有人在办公大楼前穿着隔离服、戴着面罩,这是为哪般啊?跟自己过不去是吗?把这些资源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为环境保护做点贡献好吗?

第七,大家不要热衷于捍卫张文宏教授,他从来就没有倒下去过,他也不需要捍卫。本人也不建议与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专家”计较。既然大家幡然醒悟了,知道他们说的话不太专业或不专业,并且前后矛盾,以后不信就得了呗,计较了岂不是自寻烦恼?

第八,过好自己的日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的健康自己负责。我们所有临床医生在一线捍卫而不是“喊为”你的健康。

第九,胆子大一点好吗?勇敢一点好吗?你,是否有点过于胆怯了呢?只要尊重科学,甚至是尊重了那些科学没有能解决的常识,那么就坦然地对待眼下和未来。

Btw,老缪当初去北京小汤山医院抗SARS,带着连我在内的63名队员,出发前我算了一笔账:按照当时医务人员感染率和得病后的病死率,我们这支队伍可能有0.8个人要死掉,而最先阵亡的是年纪大者,我,年纪最大,但没死掉,现在写科普文章。当然,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https://mp.weixin.qq.com/s/JaXpZhvrL1MDtR57JjL6XQ

新冠能不能感染两次?
原创 丁香医生 丁香医生 2022-12-09 19:04 发表于浙江


图片




如今,随着防疫政策调整,很多人开始担心自己感染了怎么办。



与此同时,坊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既然已经有这么多人感染,那自己也「早阳早好」,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



这种说法成立与否,其实主要取决于新冠会不会感染两次或多次。那么究竟会不会呢?









得了一次新冠,还会再得吗?





先说答案:会。



我们从新闻中找到的最高新冠感染次数是——五次。而在很多国家,感染过两次甚至三次的案例并不罕见。



《自然》期刊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暴露在病毒下的人群中,每 100 人每年会发生 2.5 次再感染的新冠病例。概率虽然不高,但并不是零。



相关研究还发现了几个规律:



接种过疫苗的人,再次感染的风险更低

首次感染是无症状的人,更可能再次感染,并表现出症状

儿童和老人更容易发生重复感染



有些传染病,得过一次就轻易不会再得了,比如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甲肝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像是「天然疫苗」,再次入侵时,身体会利用之前形成的免疫机制进行自我防护。



也有些传染病不具有类似的特点,比如流感。由于病毒型别多、变异快,很容易从人体免疫机制中「逃逸」。这使得流感不但容易重复感染,疫苗也要每年接种一次才行。



新冠病毒则属于后一种,并不能感染一次终生免疫。









奥密克戎,更容易感染两次





同为新冠病毒,不同的毒株,导致感染多次的能力也有强弱之分:



德尔塔及之前的变异株不太容易导致再感染,但奥密克戎比较容易。



从 2020 年到去年年底,新冠病毒原始株,以及从阿尔法到德尔塔的各种变体,免疫逃逸能力并不强,因此不容易重复感染。



但从今年以来,成为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体导致再感染的能力很强。不管之前感染过的是阿尔法、德尔塔还是奥密克戎,再次被奥密克戎找上门的风险都更高一些。



英国的数据显示:从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1 月初,每 10 万人日的再感染数量为 20.8。这些人发生再次感染的中位数时间是 10 个月。



不过,其中,奥密克戎株导致再次感染的风险,是德尔塔株的 4.38 至 6.63 倍。





图片
截至今年 2 月,英国已报告 65 万例新冠再感染,大部分发生在去年 11 月奥密克戎成为主导后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汉化:丁香医生





同时,之前的感染对新病毒变体的保护力越来越弱,发生再次感染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



对其他毒株而言,之前的感染在 6 个月内能够对再次感染提供 85% 的保护;但对奥密克戎而言,这种保护作用降低至只有 19%。



今年年初,西班牙一名 31 岁女子在 20 天内连续感染两次新冠,而且一个是德尔塔(无症状),一个是奥密克戎,刷新了「最短时间间隔」记录。









好消息是

再感染症状一般更轻





奥密克戎的「天然疫苗」属性不强,「阳」一次对「阳」两次的保护作用也并不强。



下图是截至今年 9 月葡萄牙的新冠感染数据。研究显示,感染了奥密克戎 BA.1、BA.2 的人在三个月后,还是有一大波又感染了 BA.5,互相之间的保护作用非常低。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不过,总体而言,对于再感染者来说,他们的症状普遍会更轻。



发表于 2021 年底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卡塔尔的 1304 例的再感染者,彼时的流行毒株还是德尔塔病株。



好消息是,可能是因为初次感染后免疫系统已经启动,在这些再感染者中,症状和危险性整体都变低了,住院或死亡的几率也比初次感染低 90%,没有一例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也没有一例以死亡告终。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有研究发现,发现再感染时出现严重疾病的几率只有初次感染时的 0.12 倍。最近对主流毒株奥密克戎的研究也同样发现,再感染者症状普遍较轻。截至今年 2 月,在印度医护人员中的研究显示,再次感染者出现中度以上症状的概率远低于初次感染。



不过,虽然再次的感染症状普遍更轻了,但也有少数人会在反复感染中遭遇更严重的其他疾病。今年 11 月,美国一项利用五百多万人数据进行的研究显示,再感染发生的六个月内,由于新冠和别的疾病共同导致的额外死亡风险,上升了近一倍。



有关新冠病毒再感染的更多规律,还需要科学进一步探究。









预防新冠感染

我们仍要做好准备





新冠感染过一次、痊愈了,并不代表「万事大吉」。



因为还可能反复感染,并依然有一定风险会发生重症,以及传染给家中的老人、病人等高危人群。



虽然再感染的整体症状减轻,但现有的症状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挺难受的,毕竟感冒也没人想一次又一次地得。更别说是对高龄、有基础病的人群来说,再次感染是有些危险的,还会影响正常生活。



所以,即使曾经感染,也还是要做好防护,尽量保护自己和身边人晚感染、少感染。



对于曾经感染过的人来说,接种疫苗、勤洗手、戴口罩,仍然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身边的弱者,比如老人、病人、儿童的好办法。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感染后再接种疫苗也有必要。它的好处甚至不止于此,研究发现,补种疫苗还可以降低住院和死亡的发生率。



今年发布在 JAMA 上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曾经感染过的人,在阴性之后完成初级疫苗接种,仍然可以将再次感染的风险降低大约一半。同样的,未接种疫苗的人再感染几率,也比完全接种疫苗的人要高约 2 倍。



尤其是奥密克戎的再感染可能性变高的情况下,即使我们「阳」过,也并不是不会再次感染,不要掉以轻心,别一不小心又变成「重阳真人」。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Mallapaty S. COVID reinfections surge during Omicron onslaught[J]. Nature, 2022.

[2]Malato J, Ribeiro R M, Leite P P, et al. Risk of BA. 5 infection among persons exposed to previous SARS-CoV-2 variant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2, 387(10): 953-954.

[3]Abu-Raddad, L. J., Chemaitelly, H., & Bertollini, R. (2021). Severity of SARS-CoV-2 reinfections as compared with primary infection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5(26), 2487-2489.

[4]Sacco, C., Petrone, D., Del Manso, M., Mateo-Urdiales, A., Fabiani, M., Bressi, M., ... & Riccardo, F. (2022).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SARS-CoV-2 reinfections, surveillance data, Italy, August 2021 to March 2022. Eurosurveillance, 27(20), 2200372.

[5]Klein N P. Added Benefit of Covid-19 Vaccination after Previous Infectio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2, 386(13): 1278-1279.

[6]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healthandsocialcare/conditionsanddiseases/articles/coronaviruscovid19latestinsights/infections#reinfections

[7]Deng L, Li P, Zhang X, et al. Risk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cientific reports, 2022, 12(1): 1-9.

[8]Why have I caught Covid five times? https://www.telegraph.co.uk/heal ... t-covid-five-times/

[9]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healthandsocialcare/conditionsanddiseases/bulletins/coronaviruscovid19infectionsurveycharacteristicsofpeopletestingpositiveforcovid19uk/19january2022#reinfections-with-covid-19-uk

[10]Ferguson N, Ghani A, Cori A, et al. Report 49: Growth,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immune escape of Omicron in England[J].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2021, 10. https://www.imperial.ac.uk/media ... VID19-Report-49.pdf

[11]Covid: Woman caught virus twice within record 20 days https://www.bbc.com/news/health-61161529

[12]Reynolds C J, Pade C, Gibbons J M, et al. Immune boosting by B. 1.1. 529 (Omicron) depends on previous SARS-CoV-2 exposure[J]. Science, 2022, 377(6603): eabq1841.

[13]Morris, C. P., Eldesouki, R. E., Fall, A., Gaston, D. C., Norton, J. M., Gallagher, N. D., ... & Mostafa, H. H. (2022). SARS-CoV-2 reinfections during the Delta and Omicron waves. JCI insight, 7(20).

[14]Lewis, N., Chambers, L. C., Chu, H. T., Fortnam, T., De Vito, R., Gargano, L. M., ... & Hogan, J. W. (2022). Effectiveness associated with vaccination after COVID-19 recovery in preventing reinfection. JAMA network open, 5(7), e2223917-e2223917

[15]Cavanaugh AM, Spicer KB, Thoroughman D, Glick C, Winter K. Reduced risk of reinfection with SARS-CoV-2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Kentucky, May-June 2021.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21;70(32):1081-1083. doi:http://dx.doi.org/10.15585/mmwr.mm7032e1

[16]Bowe B, Xie Y, Al-Aly Z. Acute and postacut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reinfection[J]. Nature Medicine, 2022, 28(11): 2398-2405.

[17]Malhotra S, Mani K, Lodha R, et al. COVID-19 infection, and reinfection, and vaccine effectiveness against symptomatic infection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the setting of omicron variant transmission in New Delhi, India[J].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Southeast Asia, 2022, 3: 100023.





策划制作



策划:ZYing、塔盖    |    监制:王姐、Feidi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丁香医生 App

图片
阅读原文
阅读 10万+
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倒闭!第一家核酸检测公司破产
越牛新闻
赞 101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关于新冠,再讲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错误百出的问题,家庭如何备药?
Dr老爸的育儿经
赞 31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早阳早好"?专家提醒↘阳了哪天开始吃药?什么症状要速去医院?详解
新闻坊
赞 85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蓝莓医生
饶毅阳了

他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写道:“阴差阳错,那边厢刚‘放’不久,这边厢我们几个书生就成为第一批新牧羊人。外界在争论症状、后果,包括在‘饶议科学’上争论。双方作者当时都不知道我作为‘阳人’怎么想。我们几个有重有轻,最重的是高烧超过39度,轻的就是咽喉痒。没人有呼吸困难、肺病变(这一类是以前致死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估计我们问题都不大,应该能挺过去。”

饶毅表示:“虽然我平时有一堆必须服用的药物,我不迷信药物,对于各种感冒一般是不用药的,更不会让人欺骗。我父亲就是医生,大部分时候,其他人家要吃药的,他都是不让我们吃(但全家的高血压,他都教我们选用)。所以,牧羊一次,我也很少药物。(如果有呼吸困难,肯定求救于医生)。



@我是西蒙周
#钟南山称重复感染在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不会发生#这算是为群体免疫的一次背书!之前,有些人认为既然奥密克戎可以造成反复感染,就不存在群体免疫力。

钟南山借用卡塔尔和丹麦的调查结论,证明群体免疫力事实存在。

背景:12月9日,钟南山接受媒体采访介绍,卡塔尔的研究显示,感染了奥密克戎后,不管有无症状,有78%的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同时,丹麦开展的一份样本量为数万人的研究表明,只要得过一次奥密克戎,98%的人就能避免第二次奥密克戎的感染。“从这个意义来说,得了奥密克戎相当于是接种了一个疫苗。”钟南山强调,“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去感染奥密克戎。”(南方日报)



@沈涛
全面落实新冠防疫“新十条”后,张文宏医生在华山医院的内部发言录音

虽然这个报告的主题,是针对医院这样的《应对疫情第一线的注意点》,但张文宏医生的报告内容科学、理性、务实、坦诚,值得一听。

张文宏医生的报告可以总结为:

1、需要防治医院和社会感染的重复叠加;
2、到元旦左右,也就是3-4个星期后,疫情会达到峰值,总体至少3个月才能结束;
3、一定会产生医疗资源巨大的挤兑,请大家尽可能晚点再感染,把资源留给老人;
4、香港病死率高,是因为80岁以上人打疫苗人太少,只有7%;请大家劝老人先别跳广场舞、搓麻将了,别乱跑了;
5、60岁以上就得注意,70岁更要注意,80岁高危;但是住院标准,要看老人身体状况,不能一概而论,主要是关注有没有基础疾病的,尽量别住院;
6、就是一场重感冒,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肺部感染,偶然还是有的;
7、戴口罩要戴N95。

重点中的重点:每个人做好自己能做的,了解可能出现的危险在哪里,怕也没什么好怕的。 http://t.cn/A6KSo1hr



@北京大土豆
我的各个群里、盆友圈里,各种求感冒药+布洛芬的,前阵子疫情放开之前就不好买,买了就弹窗,现在需求爆炸,更买不到了,我老婆说她们医院今天已经把所有的感冒药全部发完了,明天没药了,只能暂时发止疼药应付了。所以这是放开的太快,没提前考虑到老百姓的用药需求? ​​​



@宝树
北京这波疫情从星星之火到铺天盖地,发生在11月底到12月初,转折非常快,大概也就一周左右,传播两轮的时间而已。这也很符合指数增长的特点,大部分时间内不显山露水,暗流涌动,但忽然之间就变成火山爆发。bf7的r0值据说是21,传播两轮超过400倍,当然实际上没那么高,但即便算平均一传五,两轮就足以增长二十五倍……按这个算法,一周前不到1%,一周后五分之一的人都被感染。接下来一个月,很多城市可能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上周还觉得疫情尚远,下周就满大街都阳了。现在的检测数据基本又都废了,无法参考做出准确判断,所以不论你所在的地方有没有听说有人感染,最好当随时都可能阳来准备吧……



@北京塞冬
以前觉得“**国/**地区一天新增*万/*十万/*百万”比较夸张。

现在亲身感受R0=20,感觉是不是直接用每天感染总人口的百分之几来衡量更准确些,一个大国一天100万那是测得太少了[doge]

这才几天功夫,同事同学群里毛估一半家庭里有人中招,不出门、出门带护目镜+N95、拿快递用酒精擦,似乎都没啥差别。

几天前还郑重其事的在MPV里放了衣服、水、药,想着要是得了就住车里,N95带着,出门进门都酒精消毒。

现在见多了就无所谓了...总感觉自己是有点症状,喉咙有点痒、不烧,但目前抗原还是阴性,估计也就这几天吧[doge]



@拆台CT
#新冠无症状轻症患者勿拨打120#

近期,北京市120急救热线呼叫量激增。

12月10日,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呼吁,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请勿拨打120热线,请为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热线通道。

陈志介绍,本市120急救热线的呼叫量近日急剧增加,日常呼叫量约为五千,高峰时段不超过一万,而近期120每日的呼叫量已高达三万多,远远超出了本市120急救热线接呼叫的承接能力。“伴随着呼叫量的大量增加,当前,急救电话的接听资源和急救车调派资源都十分紧张,导致一些急危重症患者在呼叫120寻求紧急帮助时,遇到困难。”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除了每年冬季是呼叫高峰外,目前120急救热线还收到大量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关于发热等症状的咨询,以及提出使用急救车的需求,这些非紧急的电话,挤占了120的急救资源。

陈志表示,为使急救热线保持畅通,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请勿拨打120热线。新冠肺炎无症状患者应自行居家健康监测,轻症患者应自行到附近医院就诊。但是,包括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内的,所有疾病的急危重症患者,如在医院外出现紧急情况时,都可直接拨打120求助。

“120是受理紧急医疗救助的专线电话,受理能力是有限的,不当拨打急救电话会占用急救资源,使需要紧急救助的求救电话不能及时受理,间接地造成他人生命权益收到侵害。”陈志说,个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的药物调整、日常门诊就医指导以及新冠疫情政策解读等,均不属于120急救热线的业务范围,120调度人员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复,应咨询相关医疗机构或部门。

陈志提醒,拨打120急救热线时,应依从120调度员的询问程序回答问题,不要随意打断调度员的询问工作。语言要简短、清晰、明确。当患者出现心搏骤停等危重情况,在等待急救车期间,120调度会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进行判断和心肺复苏的操作。挂断电话后,一定保持电话畅通。在急救车赶往急救现场时,最好约定在有明显地理标志的位置接车,如公交车站、小区大门口等,可以极大地缩短医疗人员抵达现场时间。

陈志称,如果患者有新冠疫情相关情况,务必如实告知120调度人员和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隐瞒疫情信息会给后续的诊疗工作带来干扰,不利于患者自身健康,也易导致疫情传播风险。“每一个公民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120生命热线畅通最重要的维护者。只有共同珍惜急救资源,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stupidwz
@stupidwz
请留存:讲好中国故事
1/n
2020年1月2日,央视:查处8名造谣者
1月3日,李文亮被训诫
1月5日,卫健委:未发现人传人
1月12号,李文亮住院。卫健委:可防可控
1月18日,武汉百举办万人宴
1月20日,钟南山:资料显示人传人
1月21日,湖北黄冈翁某患肺炎12天后死亡
1月23日,武汉封城,大量市民连夜逃离

stupidwz
@stupidwz
·
12月9日
回复
@stupidwz
2/9
1月29日,湖北省黄冈市一家人被隔离,17岁脑瘫儿独自在家饿死
2月3日武汉开始修建开舱
2月5日,77岁老人刘立女儿去世、外孙染病得不到救治,用微博求救
2月7日,李文亮去世,深圳健康码推出,各省市陆续推出。
2月8日,李丽娜因母亲染病、在阳台敲锣呼救
2月11日,肖贤友遗书:遗体捐出,我老婆呢

stupidwz
@stupidwz
·
12月9日
3/8
2月24日,湖北十堰一名老人死在家中,六岁孩子伴尸三天
2月29日,河南邓州张村镇上营村一名初中女生因没有手机上网课,服药轻生
2月26日,葛仙庄镇持证种田
3月日本捐赠上写: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3月17日,意大利留学生小杨回国千里投毒
3月19日,一位高中生写信质疑方方


stupidwz
@stupidwz
·
12月9日
4/9
3月23日,武汉,武昌殡仪馆排满领骨灰的人
4月8日,武汉解封
4月,英国留学生周子潇花费40余万元,买7次回国机票,全被取消
6月4日,航班熔断启动
6月8日,卫健委提出应检尽检
6月11日,北京农产品市场暴发疫情,静默
7月,新冠疫苗使用
8月3日,大连封城
12月6日,成都确诊女信息泄露,遭网暴


stupidwz
@stupidwz
5/9
2021
7月13日,南京发生疫情
12月23日,西安封城
12月,HK、天津、广州等地发现奥密克戎
12月31日,西安男子因饥饿购买馒头遭殴打
2022
1月4日,西安8月孕妇因核酸无法入院,大出血导致胎儿流产
3月起限国际航班
3月21日,HK暂缓强制核酸,逐步解封
3月23日,上海护士周盛妮哮喘未及时抢救去世


stupidwz
@stupidwz
6/9
3月28日,上海封城封
4月3日,上海一女子为表感谢,为外卖员充值200话费, 被网友批金额太少,跳楼自杀。
4月,鸡西外科医生时军因接诊一伪造核酸患者,遭公安逮捕、审讯并佩戴手铐及脚镣,自杀
4月巴黎贝甜售卖给居民解燃眉之急。被罚款58.5万元。
5月12日,面对警察威胁,居民称:我们是最后一代


stupidwz
@stupidwz
·
12月9日
回复
@stupidwz
7/9
5月14日,亚足联亚洲杯的赛事取消
9月25日,黑龙江佳木斯市红旗街道居民社区人员将居民自行购买的大米倾倒进垃圾桶,并且将鸡蛋砸碎扔掉。
10月4日,■新▲疆■乌市离乌列车及客车全面停运,多名旅客滞留乌市。
10月,河南郑州富士康员工受疫情影响徒步返乡
10月11日,呼和浩特封城

stupidwz
@stupidwz
·
12月9日
8/n
10月31日,河北保定男子给孩子送奶粉持刀闯关
11月4日,静默35 天后,呼和浩特一中年母亲跳楼自杀,女儿没有办法出楼探看
11月11日,封控1个月后,深圳大学餐厅员工跳楼自杀
11月15日,河南、河北、湖南、江苏出现果蔬滞销
11月20日,北京市昌平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商议如何刁难居民,他的软肋是儿子


stupidwz
@stupidwz
·
12月9日
9/n
11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二十条。
11月14日,石家庄取消全员核酸检测
11月,山东省专项债券计划发债230亿元,建永久方舱11月14日,郑州一婴儿因密接隔离夭折
11月18日,32岁的小雅(化名)感染新冠,方舱集中隔离第4天自缢身亡。
11月24日,乌市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 造成10人死亡、引发白纸运动。



中日政经评论
@xzzzjpl
·
8小时
土共的防疫政策转向,原地一次性180度后转,在世界范围内也很少见。在没有引进先进疫苗,没有进行合理的医疗资源的配置,没有充分的舆论引导,一次性全部放开,近乎于裸奔,将会引起医疗资源的恐慌式挤兑和灾难性传播。为这种不负责任的政策制定者买单的,还是老百姓,尤其是对土共满怀感情的老年人们



Hu Ping胡平
@HuPing1
·
20小时
为什么中共搞动态清零我们要批评,不搞动态清零了我们也要批评?
因为中共是做了不该做的,该做的又没做。
它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严防死守,防止感染上,而没有把力量放在增强国人免疫力,防治重症,减少死亡上。



Vanessa 姗
@Vanessa_ZhangUK
·
23小时
英国解封是逐步有计划分阶段的,除了公布每天新增感染人数和死亡病例,政府还每天公布疫苗的普及百分比,群体免疫的百分比,医院重症患者的人数,医院接受能力的曲线图等等,提前公布逐步解封计划和日期,解封放在春夏之际,12月份是传染的高峰期,是绝对要谨慎对待的,没想到中国在12月份宣布解封。



Royal v 追求真理
@RoyalvESPNDE
·
14小时
过快地放开,其实是政府对公众的一种报复,他旨在把人们后续的怒火,引向那些举白纸的年轻人



@港台文学bot
我应该是中招了。不过身边很多朋友都阳了,是迟早的事情,把经历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是周四睡醒开始嗓子巨疼,然后头疼想吐,吃了布洛芬昏昏沉沉睡了一天,晚上因为白天睡太多加上太难受睡不着,非常痛苦地打了会ps游戏,然后刷手机刷到凌晨3点睡着。这一天都感觉全身发冷,怎么也暖和不起来。
周五起来继续嗓子疼,起来吃了点东西(后来就一直未曾进食),吃了片布洛芬,挣扎着用手机断断续续工作了几个小时,把必须处理的事务处理完和剩下的人说了抱歉就躺下了。这期间疯狂喝水,大概喝了2000毫升,这个时候已经看手机都觉得难受了,大概是下午4点,测体温发现发烧,38.8度。整个人陷入意识昏沉的地步,但身体不再有那么冷的感觉了。给自己加了床厚被子,两床厚被子盖着慢慢睡着了。
然后就到现在,突然醒过来了,觉得身体轻松很多,好像不发烧了,嗓子也突然不疼了。好像身体慢慢夺回了阵地,最困难的时候应该是度过了。
我的感觉是,这个病毒来得非常突然,可能突然就中招了。现在身边的人很多的阳了,感觉扩散得非常迅速,可能未来一个月内全国都会经历一遍?有要紧事的朋友出门要戴好口罩。大家一定要给自己准备好舒适的可以躺下的环境,然后准备好退烧药,如果感染了,大量喝水。不用担心,最难受的时候应该也就两三天,躺着好好休息吧。


/@港台文学bot:今天是第三天,抗原自测阳性,退烧了,不停咳嗽,还是没有胃口吃东西,口苦。但奇怪的是,第一天第二天都是阴性,听说潜伏期和发烧前基本测不出来,所以没有症状大家不必频繁检测。 http://t.cn/A6KSh8mK



@拆台CT
#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

有朋友问我,怎么看钟南山院士的最新视频?

我的回答是,不知道。

在有关复阳的问题上,钟南山引用数据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1.25%的本土病例和39.5%入境病例会出现复阳的情况。但复阳阶段肺炎损伤程度可忽略不计,其社会风险较低。

不仅如此,其还引用奥密克戎感染在国外的资料,比如卡塔尔就发现:奥密克戎感染对奥密克戎BA.4/5 再感染保护率78%;发生二次感染后,症状保护率为76.2%。也就是说,感染了奥密克戎之后,有78%的人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不会被重复感染。

在丹麦的大规模的研究也显示:奥密克戎感染对奥密克戎BA.5二次感染保护率达到92.7%,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染了奥密克戎后,或者无症状、轻微症状,实际上相当于接种了更强效的疫苗,避免了新冠感染。

然而,昨天晚上的热搜词是:#专家称奥密克戎更易导致再次感染#,#新冠感染后有必要再接种疫苗#,这与钟南山给出的结论彻底相反。

两个结论都是专家说的,你让我相信谁?

[允悲][允悲][允悲]



@■新▲疆■何淼
【转发头条网友@沿午说 经历】全家都阳了!我断更了!两个孩子都烧到惊厥。半夜去医院拒诊,门诊没有号了,床位满了。最后无奈返回。那个过程太吓人了。我要以一己之力照顾全家![流泪]彻底放开之后,我们成了那第一波冲击波中的一员!过程可谓惊险,主要是这个病毒对孩子太不友好了。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可能对您有用!

平时很注意的,出门戴口罩,回来丢口罩,洗手。
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后来就猜测应该是我们楼里有一户隔离户。这户隔离户是未完全解封之前的被封住的。这户在我们这栋楼的最高层,应该是慢慢的通过下水道传染的。

之前看到有一位友友说,他们楼里发现有阳,然后陆续检测出阳。都是通过下水道传染的,后来他们做了一些下水道消杀,确诊的阳开始陆续减少。我们家是第一时间用装水的袋子封堵了下水道,但是没消杀。

这几天陆续看到楼栋里有人问哪里有发热门诊,应该都是陆续被感染上的。

最开始有症状的是奶奶,第一天奶奶在屋里时,觉得有点热,她就把棉马夹脱了。结果脱完觉得冷。随后也没有其他不适症状。这天奶奶没有告诉任何人她不舒服,我们也不知道她的情况。

这天划重点,奶奶是觉得热,有点像风热感冒开始的症状。第二,奶奶没有说,可能早点发现早点隔离开,会不会好点,避免全家中招。

第二天,奶奶开始不舒服,自我感觉还是感冒,给我说了一下症状,我赶紧让吃药。量体温,发现烧到38度多了。

这天同时开始有症状的是爸爸。爸爸下午说,感觉有点不舒服,一量体温39度多。当时就感觉不妙。这连续中招,很可能就是阳了。普通感冒那有这么厉害。

这天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奶奶和爸爸单独隔离到一个房间。但是,家里条件有限,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只能经常给卫生间酒精消毒。

第三天,奶奶和爸爸接着发烧,体温一直在38度以上。持续吃退烧药。其中,爸爸的温度一直在39以上反复。

第四天,最糟心的来了。孩子们被感染了。最先发烧的是小的。随后大的也开始烧。

给小的吃完退烧药不管用,每4个小时吃一次。就这也不行。
给大的吃完退烧药,第一次非常管用,第一时间退烧了。出了一身汗。

到晚上10点左右,惊险的一幕来了。小的烧到39度多,赶紧吃退烧药,但是退不下来。我抱着孩子坐在我身上,一直闹,一直用手扒脖子那的衣服,当时没经历过也不懂,没有第一时间给孩子脱掉衣服,物理降温。
结果孩子坐在我身上斜眼,打挺。
我心想着坏了,孩子烧抽搐了。给老家的一个医生朋友打电话,他说赶紧上医院,这个病毒最容易伤到孩子神经。
赶紧给孩子爷爷打电话,让爷爷带着我跟孩子,就往医院去。(目前为止,我跟孩子爷爷还没有任何症状)

家门口有两个医院,一个公立医院,一家私立医院。先去的公立医院,结果到了之后,发现发热门诊人特别多,等了半天,医生说今天没号了。看不了了。我们问可以住院吗?孩子在家烧抽搐了。医生说住不了没床位。

这中间还有个插曲,我亲眼看见一位父亲抱着个小褥子裹的孩子,大概几个月大。这位父亲着急的拍着发烧门诊的门,说孩子正烧抽搐,让赶紧看看。具这位父亲讲,他们白天孩子烧抽搐,已经来了一次,住不了院。晚上又来,医生的意思还是住不了。后面怎么处理的,我们也不得而知。

我们眼看着住不了院也开看不了病,就只好去旁边那家私立医院,可是,私立医院仍然是不接诊。

只好带着回家。到家后,没办法,赶紧给孩子物理退烧。用温毛巾擦孩子脸,额头,脚心,手心,脖子。又给这位医生朋友打电话,他说你别急,我给你说一样药,你去买,备上。到没办法的时候用上。
他听见我声音都变了,安慰我说,别怕,来自老家的医疗后盾还是可以给你一些保障的。

在此,真的是非常感谢这位朋友。[祈祷][祈祷]
这时候的老大烧已退。还帮忙给老二擦擦。
可是,没想到,后半夜,情况急转直下,老大在凌晨四点多,高烧39度多,也烧抽搐了。

老大正在睡觉,我说摸一下孩子额头,这一摸不要紧,额头滚烫,体感温度最少39度以上。
赶紧把孩子叫起来量体温,吃药。可是,孩子这时候已经吃不下药了,一吃就呕吐。

幸亏这天爸爸和奶奶已经退烧,可以出来帮忙一起照顾老大。给孩子紧急物理降温。随后塞了一粒晚上备好的药。这个药是一个栓剂。

照顾完老大,开始照顾老二,体温计量完39度。真是怕呀。吃了退烧药,不起作用。一会儿孩子也吐出来了。没办法给老二塞了半粒。

真是多亏了这个救命药。大概几十分钟后起作用了,老大老二都退烧了。

第五天,老二开始恢复。可能是塞了退烧药的原因。刚开始一直睡,差不多睡了一整天后孩子晚上开始玩,看着精神了很多。
老大的温度反反复复。一到晚上温度就开始突然升高。先吃退烧药,压不下去,再塞退烧药。一般一粒退烧药管一天时间。

第六天,老二彻底恢复。也是家里最快好起来的一个。烧了一天一夜。虽然烧到抽搐,过程也很惊险,但最后确是恢复最快的一个。
老大的病程就显得太慢了。



@拆台CT
#在北京的快递为什么迟到了#

①小哥阳性了要原地待命,网点所有快件都会进行截留。

②小哥接触的快件会暂时封存,同时安排环境检测机构采样测试,并对其他小哥进行核酸/抗原检测,没问题会正常营业。

③如果有异常,网点至少要关停3天。

咳咳,以北京目前的感染力度,估计是没多少小哥能够配送。

所以,慢点就慢点吧,既然选择了放开,就要接受放开的一切。

[可爱][可爱][可爱] http://t.cn/A6Ko41WT



https://mp.weixin.qq.com/s/nPe_ZPQtTvr1xg5sH9doVQ


说说你的故事
无声无光 2022-12-11 13:00 发表于上海
以下文章来源于维舟 ,作者维舟


图片

北京,CBD,空荡荡的马路口

北京最近可谓“最热城市”。自12月5日放开以来,我已经听许多北京朋友说起自己“阳了”,甚至有个笑谈:“如果你在北京,周围又没有人阳了,那你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了。”

这两天,北京各大医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有些感染发烧的人甚至据说要排队5小时才能看上病,还有孩子高烧后跑遍附近药店买不到药的,不得已让家人从河南老家寄一大包来。

在此之前,河北保定、石家庄等地已经出现大面积感染,那一阵的梗是:“保定/石家庄,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人均38.6度。”

各路专家都已经说了,未来数月内,60%以上人群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事。不管事先曾经如何恐惧,现在真轮上了,大部分人似乎也就这么过来了。就我有限的见闻,没看到有死亡病例,连危重症都极少听说。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认为北京流行的是BF.7毒株,更为猛烈,而广州的则是BA.5.2毒株,相对温和,“对比症状,请认准广州5号毒株”,我也有上海朋友开玩笑说,既然早晚要得,“那有没有广州来出差的?我请客。”

图片
其实我有点怀疑这个说法。按理说,BF.7是进化的毒株,比BA.5.2逃逸能力、传播力更强,那么按说毒性应该更弱才是。
我有北京朋友认为,这一波北京疫情之所以看起来严重些,更多的是社会原因:北京能发声的人多,更受关注;之前北京人也是被保护得最好的,而现在放开后的医疗挤兑,更多是因为恐慌,放大了符合自己内心恐惧的消息传播。此外,本来北方气候相对寒冷,室内不太通风,往年这时候也是流感爆发季,去医院(尤其是儿童医院)看病的人也特别多。
我对医学的了解,与常人无异,给不出什么专业的科普建议,常看这个号的老读者都知道,我真正感兴趣的是社会和个体如何作出反应,并记录人们在疫情中的真实经历。
现在虽然各地都在放开,但具体到不同地方,那也都是千差万别——甚至也不是每个城市都放开了。
就在昨天,我还听朋友说,东北某大学仍然规定:学生在外考完四六级不能自行回来,必须坐校车,学校只允许校车进校,两点一线,不能和外界有接触。相比起来,南京审计学院通知:校内出现一管核酸检测异常,要求能检尽检,但“不做硬性要求”。
在当下这个过渡时期,我很想知道,你们在各地过得都好吗?经历了什么?如果你们愿意说说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请在底下留言。
预先要说声抱歉的是:根据公众号的规则,每篇只能精选100条留言,很有可能留言远超过这个数字,届时就会有很多精彩的留言难以入选。也请不要分别留几条言,给其他人腾个位子。谢谢!
图片

阅读 2937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jojo
来自江苏
19级在校生,大一封校大四放开。念书的城市没有走过一圈,只记得在哪个商场吃了顿火锅。18岁那年上大学我以为我要开始独立的生活,变得更加勇敢,但被竭力“保护”的这四年,我在温暖的巢穴里越陷越深。外面刮风了不想出去,下雨了今天就算了,那么长的队排吧,那这样的规定你有什么办法。妥协、沉默、逃避、胆小,它们统统抓住我,偶尔的愤怒也显得无能为力。新十条下来的那个晚上紧急会议,在第二天的清晨薄雾里传来行李箱滚轮的声音。终于还我“自由”,这一次却失去了四年前的勇气,显得狼狈、平庸。

elf
来自北京
丰台,一直很少出门,昨天傍晚女儿和她爸下楼溜达了一圈。今天早晨她说头疼难受,一量体温39.2,吃了退烧药后半个小时,抗原双杠,退烧了就去看动画片了,我和她爸目前没什么症状,我不知道为啥很兴奋,和亲朋好友汇报了一遍,他们看我这样,似乎都不怎么恐惧了[破涕为笑]

Dr. Eyeless!
来自湖北
不测就不会得,不统计就0新增,不报道就没有人死,这是最基本的科学,社会科学[吃西瓜]

边月
来自上海
在复旦念书,昨天四级考完之后一天内回家了全校一半人。我没有选择早返乡,是因为我并不认为那样做会使我的处境变得更好。后疫情时代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看不见更好的处境。

BOYU
来自北京
身在北京,刚刚低烧两天,现在正在恢复期。个人感觉,病程中难受是肯定的,但也绝不像很多人描述的疼到骨头缝里,喉咙像刀割。放松心态,就是一次普通的感染,这一生我们感染过的不知名病毒多了去了,不必非要对新冠这么警醒。

Claire Wan
来自重庆
现在基本矛盾是社会面放开和部分单位和区域继续清零政策之间的不可调和。我一个天选共存派,境遇更艰难,心情更紧张。

橄榄树
来自广东
中山除了坐公交要戴口罩,恢复了正常生活,之前小区有阳性的,但好像没什么影响,没有大面积传染,大家生活都挺正常的,说实话比起病毒,我更怕不能正常生活会激发人性之恶的封控。

刘哈哈
来自四川
身边陆陆续续有人感染,个体差异蛮大的,但其实最害怕的是又来一个180度大转弯。[微笑]

无等等
来自湖南
正常的长沙,一直挺到了新十条。岳麓三子一直未封校园,这是幸运。前段时间因为学生闹事要回乡,学校多方权衡,学生自愿返乡。对闹事的学生,我心里充满了非常复杂的感觉……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来自河北
危重症也没有数据,就算有了数据,你会相信吗?

Xiang
来自上海
我同学家俩娃,都相继中招,坐标帝都,发烧 ,39度以下,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症状,都在家通过温和的物理降温和相应的西药降温,目前情况稳定。我其实很佩服同学的淡定,不过也算是给了我一点安慰,毕竟一场感冒 ~重视病情,淡定对待,不要恐慌,这很重要!

不是堂吉
来自浙江
出上海来杭州玩,没有检查过一次健康码、核酸码或随申码,上海地铁口听见了久违的“大包小包检查一下”而不是之前大喇叭“进站请扫场所码”


来自甘肃
位于十八线小城市,印象最深的是小区边的马路上,又听见不止的汽车来往,放眼望去,城市里多了熙熙攘攘的移动黑点,生活好像又回归了生机。可,各种微信群里,充斥着不同的观点,笼罩着不同的恐惧,也还会有人在出入口拿起手机不自觉扫那个已经空无一物的地方。    生活,在这片土地是最实在的,可为什么我总觉得少了什么?这里的人很善良,很健忘,很会依靠……少了什么呢?

William Zhou
来自上海
上海封控期间居委发的抗原还剩七八十支,留之无味,弃之可惜。当初要是换成发菜该多好。

山之巅
来自河南
坐标河南西部小城,周边人大部分都很淡定,开玩笑说你先冲,我断后,退烧药买了,核酸基本不做。

無駄仙子kanojyo
来自浙江
我一点也不担心,虽然我本身就很少出门,但是被封控起来,我宅得也不开心,现在我还是很少出门,但是我知道如果我出了门,也不用着急忙慌去做核酸了

小衡
来自北京
坐标海淀,北京这波放开后认识的几家公司着急复工,员工大面积发烧,又趴窝了。我们公司一直居家办公,暂时没有受到影响,相信过去这波就没事了。家里有老人小孩除了出门扔垃圾外不再下楼,因为自己外面要见人和公司运转,已经吃住办公室一周了,不过已经做好了阳的准备了,现在四层办公楼空荡荡的[捂脸]

某邹
来自北京
坐标北京,没确诊以前有点提心吊胆,确诊后就非常淡定了。          我周五早晨和同事前后确诊,症状比较轻,主要发烧,喉咙疼。第一天上午烧到38.7,中午吃了一粒布洛芬下午就降下来了,但是一直在反复,今天早晨还有38度。最开始的症状就是喉咙痛,说话还算正常,但还是难受。          北京好多打工人是合租的,大家对疫情的认知不一样,容易引发矛盾。一人中招一人没有,物理防控措施有限。          北京购买感冒药不用登记个人信息是3号放开的,所以放开不久相关药物就脱销了。我只有三粒布洛芬,是以前看牙时遗留的,后面室友从别处闪送了一点退烧药。确诊的那个抗原是室友从公司蹭的,我周四还没确诊的时候让家人从老家寄了药和抗原,今天大概能收到。不过我不是很慌,我们楼栋群的邻居蛮贴心,大家在群里求助药物和抗原的,都能取得帮助。      我们这里三周前还因为隔壁楼有确诊病例封控了一周,那会儿社区把守着大门不让出去。现在社区已经隐身了,我确诊后打电话给社区,想着说不定能够蹭点药和抗原啥的,想多了…… 我问了周边认识的人,带我一起,总共四位,大家所在的公司这周都相继有确诊的。我所在的楼栋群,这周二开始有人发烧在群里求助,大家很热心很淡定。所以确诊比率蛮高的,传染性也很高。

STEN-郭老师
来自重庆
从19年底到现在,一直在工作,没有遇到任何的感染,以至于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是一场炒作

Daisy
来自广东
我在广州,小区门口摆放了三年的桌子(扫码专供)撤掉了;公园、商场、菜市场平淡祥和;昨天去狮子洋边露营游玩,人很多,大堵车;似乎又回到了三年前的生活。接触范围内没有新阳。

Cassandra
来自北京
坐标北京通州五环外,通朝快速路和地铁线上。北京逐渐放开的几天,家附近登记在册的风险点位有七八个,其中有一个是自己的小区。
从周一开始很难做出阴性核酸,次次混管阳,但因为堂食开了,我又很想去熟悉的餐厅吃饭,于是硬着头皮做核酸,最后真阳了。
整体上感觉就是流感max,除了嗓子疼和发烧,还有严重的肌肉酸疼,最严重的时候腰和腿疼到不想跟床发生任何接触。
因为家里有一个屋子目前还是乱七八糟的储物间,我和男朋友没有分房,一直生活在一起,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佩戴口罩,所以前后脚感染了,所幸他高烧比我晚一天,算是错峰发烧。
周五晚上我发烧,吃完东西开始恶心,一下子全吐在了地上,迷迷糊糊听男朋友在那收拾。
周六晚上男朋友开始发烧,到周日早晨五点,他一下子诈尸从床上跳起来,冲到卫生间撞墙,好不容易把他拉出来,他又躺在了洗衣机旁边,最后脚上缠着一卷垃圾袋回了卧室。后来他给我讲,他从小发烧就会出现恐怖的幻觉,小时候把牙撞坏了,这次把我的瓷砖撞坏了。
目前我们都在朝康复方向发展,并且期待康复之后一起堂食。

F.
来自美国
坐标宾州。虽说学校和学生一直非常注重COVID,大家也有一学期不带口罩了。身边有同学出去玩的时候阳了,也就头痛咳嗽两三天的事。她的流感的时候看上去还更恐怖些。

贾博
来自■新▲疆■
其他人都可以自由流动了,只有对我们,依然要求非必要不出行,如果出镇回来隔离三天。
我是一个边陲小镇的教书匠。[大哭]

CNF
来自北京
坐标北京,阳了第4天,前两天低烧,第三天开始高烧,嗓子真的巨疼。之前买了感冒药和布洛芬,但没买止咳药,这两天药一直不发货,或者停滞不动


来自江苏
药已备好,就等发烧了。封控时的宅家看不到希望,现在是自觉宅家,内心充满了希望。苏州的大学已提前放假了,孩子在家里,老母亲我的心里也更踏实了。该来的就让它来吧

东西不是东西☜张连生
来自天津
回答一下那位“卑鄙源之助”的广东朋友,听到树林里的鞭炮声,且几天,我不知道你说的究竟是哪几天,但基本上是给人(送)行,确实是“丧歌”[偷笑]

bravorushing
来自广东
目前属于“岁月静好”,在深圳终于不用天天核酸了,周围的亲戚朋友基本都没得,但是已经做好准备了。

吴加利 Kari Wu
来自上海
在上海,通行正常,小区周边药店货架基本空了,周边核酸亭每天只开两小时,也很少人排队做了,身边有零星感染者,暴风雨前的宁静感

暮云的清
来自广东
坐标核都。从2022年1月开始,一直没断过的核酸,终于彻底不用捅呢。威风了一年的小区保安,在小区群众投诉下,终于把出入匣彻底放开,前天还有保安要求扫绿码才能入小区。群众问谁规定的,他答,他。群众反手一个12345,第二天,所有的匣全放开了。三年了,他以为他真成了爷。

猪猪侠
来自辽宁
家附近的几家药店,没有抗原试剂盒出售,退热止咳及感冒相关药品全部售馨。店家不确定何时能有货,问不是说保证供货吗,答有人一买十盒多少也不够卖。

Andy@水宗
来自广东
老婆阳了,就第二天感觉喉咙有痰,有点困乏,其他正常,社区通知居家,单独居住,选择以仅有的几斤大米度日。我建议他直接自由活动,不然那样的选择不是正常人该做出的。


来自陕西
总感觉越接黎明,越要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少扎堆,少聚集。大家各自保平安。

晨光
来自湖南
澳洲最高赞的那个评论咋没了?可惜,那个评论,写得挺好的。

平淡是真
来自陕西
坐标西安,本人教师。这学期以来,一直在线上和线下教学之间转换,不堪其烦。很多学校到现在为止,线下不超过二十天。周围学校最近陆续有师生确诊,再次处于线上状态,我们也不例外。今天又是一个星期天,看到各班又在统计学生情况,以确定明天是否到校上课。至于我自己,因为同校同楼已有感染者居家隔离,所以感冒发烧药都已经备好,只等那只鞋子掉下来了。没有恐惧,只靠运气,该来的总要来。

小白
来自山东
青岛,很幸运三年来没有封过一天,即使最初也是可以外出买菜,期间还去临沂和草原玩了一下,但是,孩子还是经历了网课,虽然知道不可能,内心多么希望一切重回到从前,没有封控,没有隔离,没有网课,没有病毒……

家和万事兴
来自天津
听洛阳的朋友说现在那边疫情对老年人的影响很大,不幸去世的老人也有一些,医疗挤兑严重,老人已经病危了都叫不到救护车,连殡仪馆现在都不接收新遗体了,根本忙不过来,但是天津貌似还好,我身边到现在也没看到有重症的朋友。

家和万事兴
来自天津
目前依然很紧张不敢出门,主要是家里长辈老人有没接种过疫苗的,而且也有基础病。

AquaCura
来自北京
从全员核酸,密接拉走到全员躺平,阳性自理也就半个月吧,更逗的是从零星假阳立马转向大量假阴,这统计也从来没有实在过。

姜若华
来自辽宁
放开后,趁着疫情还没大面积蔓延,我先去了一趟老家。周五晚飞机去,周一上午返回。周五上午买票时,还显示上海机场要48小时核酸证明。这时上海的核酸检测点已经少了,随申办上的点不准确。我按图索骥扑空两处,最后在国际妇幼保健院附近测了核酸。下午出了结果,还好没有混管异常。但是晚上去机场没人查绿码。平安到家,看了两天爸妈,明天回来。期间一切正常。但是我们都未雨绸缪地买了药品、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家用制氧机。我的经验就是,有空就回家看看,不留遗憾。如果春节情况好,我会带着老公孩子再回家一次。

Petra
来自上海
上海,这几天喉咙有点痛,拿出半年前居委发的抗原测了一下,阴性,居然有点失望,明天再测下

围棋
来自辽宁
放松心态,都得得一遍。



@第一财经日报
#专家称应尽量避免感染或晚感染# 【#专家反驳早阳早自由#:应尽量避免感染或晚感染】夏家安认为,如果大家都不采取防护措施,那么感染峰值可能很快就会到来,而现阶段的医疗资源可能还没有完全准备充分,那么尽量去延缓峰值到来的时间,也有助于为医疗系统争取时间,以更好地去应对。

他还表示,作为医疗系统的医务人员来说,更应该积极地进行自我防护,避免因出现大面积的感染而影响医院正常的运转。“医务人员作为抗击新冠的主力军,未来几个月内一定会承担非常重的任务,一定要避免出现大量医务人员同时感染的情况。”夏家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夏家安还称,感染了一次新冠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再感染。“虽然说感染之后短期可能会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国外的经验也告诉我们,随着病毒的变异,感染一次无法获得终生的免疫,反复感染也是可能发生的。”

他表示,疫苗的接种仍然十分关键,尤其是对于有基础疾病且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建议积极接种疫苗,减少重症的发生



@sven_shi
1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2 Pro Max
这段时间媒体其实很难做。因为转向太快,大家都很混乱。专家爱惜羽毛,知道问题总会过去,所以讲话肯定也谨慎。媒体很多时候就是为了一个中心点在改编专家的话语。
@甜海胆
1.钟南山:根据卡塔尔的资料,感染奥密克戎后,78%的人在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被重复感染。

媒体:#近8成人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

2.钟南山:预计广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一月中上旬到二月中期到来,三月份中上旬进入平稳阶段,乐观估计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我不敢保证。

媒体:#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

3.钟南山:丹麦开展的一份样本量为数万人的研究表明,只要得过一次奥密克戎,98%的人就能避免第二次奥密克戎的感染。“从这个意义来说” 得了奥密克戎相当于是接种了一个疫苗。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去感染奥密克戎。

媒体:#钟南山称得了奥密克戎相当于接种疫苗#

4.钟南山:奥密克戎( BA.4/5,BF7 )感染不可怕,99%可在7-10天完全恢复。

媒体:#钟南山称99%感染者7至10天完全恢复#

医学是严谨且科学的事,医学专业人士的谨慎措辞就这样被媒体断章取义、掐头断尾了。钟南山为什么要强调丹麦、卡塔尔的样本来源,为什么要强调样本数量?因为分析样本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域人口素质、结构的差异。而媒体那里直接抹除这些前提背景。

在微博上,人们起码还会“点开全文”,如果是在抖快上,根本就是bgm+大字一句话带过,谁都不会看到全文。

总想搞个大新闻。报道出了偏差,引起民众恐慌的是你们,引起民众瞬间松懈的是你们,最终却反噬到一些医学专业人士身上。

该死。

@sven_shi
1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2 Pro Max
就是你看现在新闻里面描述专家的论述,几乎都会有改编。这东西很难评价,我只能介绍下整体的一个思,就是媒体要帮助大家调整思路,让人的认知“正好”能符合政策的需求。多一分会出问题,少一分也会有毛病。

这个理解认知就是:“只要我完整接种了疫苗,这个疾病只会给我带来暂时的病痛,有后遗症的概率也很小,我可以放心大胆的继续生活。在一端时间的痛苦之后,我们的生活都能恢复如常。”

如果你理解的多,担心没人能讲的清楚的后遗症问题,你可能就连家门都不敢出。不敢送孩子上学,也不敢和大众接触。我们的生活就很难真正恢复日常。

要是你理解的少,觉得这东西没什么大事,就是个小感冒,你哪里会有动力去接种疫苗加强针呢?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面对问题需要大众的共识,没有共识解决问题就会困难。共识肯定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有,就是比没有好。

而你看见媒体在做的,就是在塑造这样的共识。

而在经过了这段灰色时期之后,我们的共识就是忘记。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会被我们遗忘,留下的可能只有带口罩勤洗手的一些“习惯”。



@小互
说几句政治不正确的和现实的话:

1、现在已经全面放开了,并不是什么半放开,打开国门也是早晚的问题,已经没人管你了,自己管好你自己

2、绝大部分人,99%的人都会感染,早晚的事,而且不止感染一次两次,你一年感冒几次就会几次,甚至更多,所以要放平心态!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你能做到不感染那是你牛逼!但是如果你实力允许,能延缓感染也行!

3、会有大量人员死亡的,你身边就会很快出现,这也是无法避免的,要想减少,就去打疫苗,别扯疫苗什么没用的问题,没用你也没得选

4、你阳了,除非你不回家,否则在家里搞个房间自己隔离就是摆设,根本没啥用

5、你想让阳了的人自愿在家隔离是痴心妄想,先不说无症状,就算有症状也很难做到自己在家始终隔离到好。不是说不自觉素质不高,因为对于这个病毒来说,这么做毫无意义!所以也不要去道德绑架别人!

6、该干啥干啥,以前咋样还咋样,别想那些没用的,因为你的任何想法在这个病毒面前p也不是,都不管用了!现实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做无谓的抵抗了!



@傅蔚冈

56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1
家附近的一个商场,发现单打独斗的门店差不多都关门了,留下的九成以上是连锁品牌。
@楚学友
想换一个苹果手表的表带,到去年购买过的店一看,已经关了。再买一件厚毛衣,到去年下单的淘宝店看看,那个店居然也关了。
6月初,小区附近,开了一家齐齐哈尔烤肉,今天看已经砸掉重新装修了。跟健身教练聊天,说他的老客户比较疫情前,还剩下1/3。1/3出国了,1/3消失了。但是总客户数还增加了10%,一些突然闲下来的中年人居多。空馀流水向人间。



@胡锡进
中国迈入了摆脱大规模封控的新时期,一些人的第一反应是“秋后算账”,把这次重大调整当成否定我们之前防疫政策的证据。我觉得他们犯了基本的逻辑错误。
老胡是军人出身,我知道有一种作战叫阻击战。打阻击有的时候轻松,但很多时候也会很艰苦,打到一定时间会撤销阻击,实施战略撤退或转移。但是撤退和转移绝不是对阻击战的否定。我希望那些宣扬“三年抗疫白搞了”的人能在大思维上转过这个弯来。

三年防疫是一个整体,第一年的2020年,中国无疑是全球防疫的榜样。我们当年只是武汉疫情时有几千人死亡,但是美国当年因新冠死了近40万人。而且那年中国实现了2.3%的经济增长,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是负增长。

防疫的第二年,也就是2021年,中国仍是防疫和经济发展统筹最好的国家。这一年中国经济实现8.1%的增长,继续遥遥领先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当年中国只有非常少数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而德尔塔再次冲击西方,美国当年又死亡40多万人,欧洲的死亡比例与美国差不太多。疫情的前两年,中国出口大幅增加,我们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疫情第三年,也就是今年,情况变得复杂起来。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表现强劲,实现4.8%的增长,但是第二季度开始,以上海为中心的疫情大暴发冲击了全国。也是从那时起,国内开始出现是不是应该放开封控的争论。今年是奥密克戎毒株独步天下,客观说,我们对新冠病毒这一新变异株的认识需要一定时间。今年放开早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一度被奥密克戎重创,疫情高峰时死亡病例很多。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放开封控都是迫不得已的,欧美放开得最早,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组织有效防疫,所以只能一开始就往“群体免疫”方向走。“群体免疫”在前两年造成了灾难性结果,如果欧美有办法的话,他们也一定会把放开的时间往后推。

越南一直在仿效中国防控,搞事实上的动态清零。后来也是顶不住了,从去年底开始逐渐放松。越南从那时起付出了死亡近两万人的代价,它的闯关同样是迫不得已的。

中国今年入秋以来疫情猛烈,过去的办法代价太大,行不通了,而病毒的致病力又下降了,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选择了放开封控。这当中有面对现实、尊重大部分民众意愿的因素,也有高强度防疫进行了三年之后顺势而为、化被动为主动的战略考量因素。对发生这样的政策转型,人们已经普遍存在一定的预期,不太清楚的是它什么时候发生,以多快的速度进行转型。实际情况是,我们的转型比大多数人设想的速度更快,二十条11月11日刚出来,当时大家觉得把二十条落实了就很不错。

但是疫情发展太快,封控地区越来越多,调整政策的紧迫性越来越强,一些地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尝试放松封控,从而在实践面上开出了一个新局面。到新十条颁布,距离二十条只过去了26天。

必须说,迄今为止很多对新冠病毒、包括奥密克戎的基本判断依然成立,或者说不能彻底否定。它们包括:奥密克戎已经弱化成与流感的毒性差不多的水平,死亡率甚至低于流感;但是奥密克戎的传播力极强,感染面极大,它会造成一定规模重症和死亡总数的风险仍然存在;感染上新冠病毒后有一定比例的后遗症风险,等等。我们看到,即使今天,一些知名专家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描述在细节上也存在差异。

那么上面的几个判断究竟哪一个会是主导性的呢?只能由时间继续做出验证。现在用其中一个判断来彻底否定其他几个判断,是过于武断的。

但是中国必须往前走,决不能再被奥密克戎困住,这既是科学的公共卫生决定,也是国家的政治决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集体愿望和选择。

近一段时间,北京、河北等北方地区的病例暴增,大量人员经历了发热,他们的个体感受差异较大,有的感觉就是普通感冒级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觉得比感冒难受得多。然而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苗头是,直到今天,整个中国在逐渐放开封控的两三个星期里只发生了极个别的死亡病例。北京等地一波又一波感染的人群虽然难受程度不一,但几乎全都安然无恙,死亡病例屈指可数,而且全都是有严重基础病的高龄老人。

我们的闯关仍在进行中,各地民众总体上保持乐观和希望。很多人都认为国家三年防疫赢得了时间,切实保护了很多人的生命健康,为放开封控赢得了一个时间窗口,使得我们今天面对了一个虽然传播速度极快,但致病力大为下降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至于我们今年放开封控的时间是否非常准确,这绝非今天可以评价的,只能通过更长的时间视距来观察总结。现在有一些人嫌放开早了,觉得为何不把这个冬天挺过去,过了流感季再说?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放开得晚了,应该在夏天就采取行动。这些争论都让时间去证明孰对孰错吧。

但是那些宣扬“秋后算账”,否定三年防控成就、称之为“人祸”的人,老胡说得轻一些,他们真是偏激啊。他们还要拉几个防疫专家出来当靶子骂,我认为殊为不妥。我们的战斗还远未结束,疫情仍需平稳度过,恢复经济挑战尤多。我们共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我们都是它的一部分,通过攻击、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这不太好吧?



@利伯顿勋爵
家中80岁以上老人的考虑:
1.一旦出现症状,要24小时密切监视。
2.重点是每小时一次体温,并密切关注呼吸情况。并注意神志是否清楚,以平时状况做参考。
3.体温超高,到39度直接拉红线预警。39.5最高40度建议直接送医,采取相应物理降温等措施。
4.呼吸困难,立即送医,争取到吸氧,未来还有呼吸机。
5. ​​​

@利伯顿勋爵
事到临头要冷静。
既来之则安之。
肯定比重感冒要重点的。
多休息休息就好了。

利伯顿勋爵

18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我没受过重伤。基本上最重的病就是重感冒。
这时候最怕家长过来要照顾你,嘘寒问暖的。越折腾我越难受。
所以我生病了,会躲开所有人,找个没人的地方,吃完药,往死里睡。
细菌性的,是咬着牙去打抗生素,然后回来往死里睡。
病毒性的,直接就倒床往死里睡。
这是恢复体力最快的方式。我不认为还有更好的办法。
其他的应该都是邪教。啥多喝水教派啊,都是扯淡。

往死里睡还避免了24小时内吃饭、喝水、上厕所这些折腾。
每次折腾都很痛苦。
直接免掉。
不会往死里睡?
学就是了。

在对抗疾病的极端情况下,24小时内,如果没有特效药,那么,机体除了极少数情况需要补一点点水,其他啥都不需要了。依靠你体内所有的存储,以最快速度生产抗体,产生免疫反应,跟病原体进行着极为激烈的斗争。
你这时候能做的事,就是让自己的大脑停下来,别参加耗能运动了,让全身的淋巴结和其他免疫系统,尽全力,用全部能量去工作。
别特么逼的没事找事,狂喝水,加重肾脏负担,是想把病毒洗到尿里尿出来么?
艹。
真特么的是白痴支的招。

全身免疫反应,是无需神经系统介入的独立反应。
全身免疫反应动用的都是机体内【既有】资源。
吃啥都来不及了。喝啥都来不及了。
保持体温,让死里睡,让大脑停止耗能、耗氧,少几把乱指挥瞎思考,
就是对全身免疫系统最大
贡献。 ​​​

这是一次人人过关的群众运动。
唯一的麻烦是老年人,需要吸氧和呼吸机。
所以,降低发病速度,尽量拉平爆发曲线,让医院资源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更多人,
是最大追求。
翻译一下:老年人能晚得一天都是胜利。别赶上高峰感染。 ​​​



@Kevin在纽约

6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4 Pro Max
家里阿姨羊了,她之前打过三针科兴,截止目前我测抗原暂时阴,打过两针辉瑞但没打加强针,我平时几乎不生病抵抗力好。对了就是她刚嗓子痛的时候,也测了抗原是阴性,两天后变羊,所以刚有症状的时候测抗原不准,延后两天测会比较准确,我原来不知道这事的,分享下大家注意吧。



@作家陈岚

1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4 Pro Max
已编辑
给抵抗力差、爱感冒、比较容易呼吸道感染的人说说我这些年体验过(亲证有效)的各种食疗偏方。

1、生姜红糖茶(后来进化为可乐姜茶)
2、盐蒸橙子(把橙子顶切了、撒盐,再盖上继续蒸)、十五分钟吃。(原理可能是大量补充维E维C及盐、果糖)补充维E维C对感冒进程加快结束真的很有帮助
3、艾灸(灸出一身汗)
4、艾灸+可靠的(很温暖的)按摩,(至少有助于减轻肌肉疼,舒筋活血、加速微循环)
5、布洛芬(在美国,布洛芬是非处方药,大小超市满地都是)
6、化州橘红
7、柚子茶(道理同盐蒸橙子)
8、生切萝卜片就热茶(萝卜就茶,气得大夫满地爬)
9、鲫鱼汤(喝的时候加少许醋)
10、鸡汤(有不少地方有鸡汤治感冒的说法)
11、黄桃罐头(或其他甜甜蜜蜜冰冰凉凉的水果罐头)
12、莓茶(土家族治疗预防感冒的)
13、冰糖煮老白茶
14、温开水兑脉动(快速补盐补水补糖稳定电解质,不用挂水了)
15、泡脚、泡得满身大汗
16、热敷,热敷额头、胸口、肩颈(盐袋敷尤佳)
古早英国人用芥子泥热敷。
17、热盐水漱口(我个人觉热莓茶具有同等功能)
18、还有人用电吹风吹鼻子的………我试过一两次,烤得慌,就不搞了。但似乎有点儿效果。(可别烫着!)
……
其他的大家请补充。



@周蓬安

2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吃连花清瘟就别吃布洛芬了” 医师:#短时间叠吃感冒药易导致肝损伤#】12月10日,“专家提示吃连花清瘟就别吃布洛芬”的词条登上热搜引关注。11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茅益民告诉@新京报我们视频,短时间内叠加吃感冒药会导致肝损伤。茅益民建议,有症状的新冠感染者,特别是老年人需谨慎对症用药。无症状或轻症新冠感染者,多喝水即可,不需服药。新京报我们视频的微博视频

微评:感谢这位专家仗义执言!我这个局外人的理解是,不是连花清瘟含有布洛芬成分,就是布洛芬含有连花清瘟成分,这两种药一旦“叠吃”,有效成分就会过量,就会导致肝损伤。

既然“无症状或轻症新冠感染者,多喝水即可,不需服药”,那重症应该吃什么药?自己选。



@庄时利和


18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今天好多人在问这个,睡前简单说一下。

BF.7可以算是BA.5.2的儿子,它在BA.5.2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突变,关键突变是S蛋白的R346T,因此获得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但目前没有研究证据表明其内生致病力相对于BA.5.2有显著变化,对于广州和北京这两个使用相同疫苗、没有什么既往感染的城市而言,BF.7更强免疫逃逸能力也体现不出来,传播速度更多是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广州的BA.5.2也一堆发热的。

目前无从得知两个地方这段时间的真实感染数字到底有多大,更多的只能来自「身边统计学」。但根据医疗口传来的信息,两个地方的医疗系统目前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重症救治上),而这个压力在这个冬天还会进一步扩大并蔓延至其他城市。



@庄时利和


2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有朋友问,为什么说「尽量晚一点感染」?

1. 对于任何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来说,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护手段避免感染都是基本原则,新冠也不例外,这是过去三年反复说过的。虽然现在一些城市感染人数快速上升,加上冬天室内活动增加,防护难度越来越大,但是各种物理防护手段(如手卫生、戴口罩及保持距离等)仍然是有效的。

2.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如果短时间内出现爆发性增长,没有做好分诊的情况下医疗系统将受到巨大冲击,特别现在还有不少人家里没有做好基本的药物储备,一些大医院发热门诊排队的也有不少只是自己(或家人)轻症前来买药的,这会进一步挤压医疗系统。

3.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抗体研究也表明,既往感染率有很大区别。美国的抗体检测估计94%的美国人感染过新冠病毒(截至今年11月,DOI:10.1101/2022.11.19.22282525),中国香港估计45%(截至今年7月,DOI:10.1101/2022.11.01.22281746),日本估计25%(截至今年11月,第108回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対策アドバイザリーボード)。

即便是目前,一些家庭一阳阳一家,但是家庭传播仍然是有防护手段的。如果你检测阳性或者出现症状,做好有效的个人防护和消毒,仍然可以保护未感染的家人,参考一下当时香港的一些专家的建议,比如感染者尽量在自己房间内吃东西,出房间就要带上口罩,尽量最后使用卫生间洗澡,使用过的地方用消毒剂消毒,打开所有非向天井的窗户。

4. 很多人已经打完上一针(第三针)半年以上甚至一年以上了,再遇到现在的Omicron,中和抗体降得非常低,幸好还有T细胞和记忆细胞扛着。尽可能扛到下一针疫苗获批出来后,给自己更强的护甲。

当然按照现在一些地方的感染基数和传播速度,可能会先等来Omicron单价疫苗。真感染了,绝大多数人的病程也都在1~2周以内。症状明显的话吃点OTC,多喝水,多休息。



@利伯顿勋爵

3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在很多国家,由于新冠直接带走了一大波老人,所以。。。。
后来的毒株的死亡率,还不如一场流感。
注意,这是因为前一波死的太多了,造成幸存个体免疫能力显著高于之前,所以才得到的统计数据。
属于幸存者偏差。
不代表没有真正经历过新冠初代的群体,面对新毒株,仍然不如流感。
况且,你知道真正流行起来的是哪一株么?



@烧伤超人阿宝

3小时前
来自 HUAWEI Mate X2
其实,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之类的退烧药物,三口之家备一两盒也就够了。

那些家里囤药多的,或者已经阳过了暂时不会再用到的,建议在社区或者业主群里发一个互助声明,向没有备药的出阳发烧家庭转让一下药物。

如果业委会或居委会能主动组织这种互助行为就更好。

很多人去医院只是为了开一盒退烧药,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医院压力。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

2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4 Pro(暗紫色)
已编辑
快递外卖送货上门,已经到了彼此害怕对方是阳的地步。
戴口罩,门开一条缝观望,小哥一言不发,退后两步,放下就跑。
当然,你还要高兴有人接单。
昨天开始,能接单的外卖员也越来越少啦



@群响刘老板
刚刚听了张文宏在华山医院的发言,非常非常的没有屁话,速记一下,分享如下,我觉得所有公司的老板和创业者都可以学习抄袭。

张文宏说,为了延缓医院院感速度,华山医院采取:

1,建议全程佩戴 N95 口罩,医疗区域原则强烈建议佩戴 N95;

2,一个月医疗挤兑区之内,不聚集,不聚餐,独自吃饭;

3,一般病房,不需要穿大白,但阳性楼是不是穿大白,要讨论,因为严重影响患者救治;

4,核酸检测,每天一检,医生护士都需要做,延缓医院阳性感染速度,保存战斗力;

5,不要反复穿脱防护服,一穿一丢;

6,每天洗手,随时洗手;

7,不惧怕病毒,整个社会面的感染速度会远远大于医疗感染速度,医疗体系内不能恐惧。

8,预计整个时间点 3-6 个月度过,高峰 1 个月就会到来。

9,医疗人员要准备好,

第一,每一个生一次奥密克戎,心里平和,不要同时生,要有节奏的慢慢生;

第二,号召医院对员工好点儿,要准备战斗了。



@拆台CT

4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武汉发热门诊患者大排长龙#

如果只是单纯的发热,真的别去医院难为医生了。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排了几个钟头的长队,到了医生跟前,也就是开两盒药的事情。

但这么搞下去,一是容易交叉感染,二是容易造成挤兑。

还是应该对照着媒体之前的宣传,有了不得了的症状再去医院吧。

P.s.新冠感染者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到医院就诊?

①出现呼吸困难和气短。
②经过药物治疗以后仍然持续发烧,超过38.5℃,超过3天以上。
③原有的基础病加重了,用药也控制不住,或者出现心前区疼痛这些急危重症风险的,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④儿童、小孩出现嗜睡、呕吐、腹泻、拒食等等,治疗以后不缓解的,超过两天以上的也要到医院。
⑤孕产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或者胎动异常这样的情况,也要到医院救治。



@烧伤超人阿宝

7小时前
来自 HUAWEI Mate X2
据我了解,很多人之所以去医院发热门诊排几个小时的队,原因仅仅是不去医院实在买不到退烧药。

之前清零时期,很多地方对感冒退烧药物销售采取了严苛的管控措施,有的地方甚至买了退烧药会被弹窗。

政策调整没有给大家留下足够缓冲期,也没有让药品企业和各地药店网点未雨绸缪提前备足货源。

结果,放开后各地药店存货被瞬间清零,而买不到药这事儿又导致了社会恐慌和抢药囤药现象,加剧了药品短缺。

在中国,一旦恐慌性抢购发生,老百姓连食盐都能给你买断货。

这些工作不细致缺乏预见性导致的问题,有关部门需要认真吸取教训。

现在,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安民告示,箱公众通报药物供应调配情况,安抚公众情绪,尽快把抢购潮平息下去,保障新冠常备药物方便易得,减轻医疗机构压力。



@嘉善老顾
#浙江两地开展全民戴口罩行动#岂止是两地,嘉善昨天就发布了戴口罩倡议书。重点岗位人员在岗期间“应戴尽戴”,市民进入重要场所“凡进必戴”,不同人群不同场所“规范佩戴”。



@烧伤超人阿宝

1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X2
很多医疗同行给我发私信,讲医院的种种不合理要求,比如强令阳性甚至发病未愈的医务人员返岗工作等等。

我都没有转。

因为我清楚,在这些不合理不近人情的要求背后,医院领导必定有合理的理由和不得已的苦衷。

当“防”的战线失守,“治”的战线就会承接所有压力,医务人员注定要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抗下所有。

所谓慈不掌兵,为了维持医疗体系运转,为了避免医疗体系崩溃的灾难性后果,有关部门只能硬着心肠拼命压榨医疗行业的潜力,抗住汹涌而来的冲击波。

而这,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和宿命。

在这种情况下,再质问“凭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主动也好被动也罢,身为医务人员,都别无选择。

没有人可以后退一步,因为我们身后,是14亿百姓,其中包括近3亿老人。这3亿老人中,有2500万没有接种哪怕一针疫苗。

没有人想做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都是被逼出来的。

既然形式到这份上了,与其骂骂咧咧哭哭啼啼上战场,还不如索性光棍一点,去做个英雄吧。

以后老了,也有和孙子吹嘘的资本。



@阑夕


5小时前

症状都退了,然后抗原测出两道杠了。

跟很多人一样,就是烧得厉害的时候,抗原反而测不出来异常。

具体是哪一天感染的我也不是很确定,大概三天前开始嗓子不太舒服,晚上睡觉容易干醒。

昨天是症状最剧烈的一天,中午体温37.5,晚上看球时就38.5了,浑身酸痛,咳嗽头疼,精神状态很差。

看球时吃了一粒布洛芬,洗了一个烫伤级别的热水澡,大量饮水,然后一直在排汗。

然后今天起来就差不多没有任何症状了,也不烧了,感觉痊愈了。



@庄时利和


12-8 13:08
来自 iPhone 13 Pro
已编辑
很多人关心的科兴行贿那件事。

1. 那是2002年~2014年的事儿,2017年的判决。当年医药审批的情况,业内人都懂,郑晓庾在任时一年批了一万多个药,堪称世界记录。好在枪毙一个关进去一批后,这几年已经严格多了。

2. 科兴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CoronaVac,下面简称科兴疫苗)靠不靠谱,如果不看大陆的,也可以看国外的。科兴疫苗是中国最早获得WHO紧急使用许可授权的新冠疫苗之一,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充分论证的,大家如果不看这里的数据的话,也可以看看中国香港、智利和巴西等地的大量真实世界数据。

3. 科兴疫苗的主要问题在于保护力不够高,这是新冠铝灭活疫苗的通病(但不是说灭活疫苗这个技术就不行,比如美国现在有一半的疫苗是灭活的)。这是新冠病毒的特性决定的,尤其是面对Omicron,灭活对于预防感染的保护力非常低,但是好在三针灭活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力还是不错的,因为还有一些T细胞在扛着。

(但对于广大打过三针灭活疫苗的人群来说,尽快批准第二针加强针也很重要)

4. 我自己打的是三针灭活。虽然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知道我打的是哪种,但是我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表明具体品牌,你能见到的那些专家大佬也是。

因为这里有个行业规则,疫苗是特殊管理的商品,不允许在大众传播平台直接打广告,有执业资格证的医务人员是不能公开为具体某个品牌站台的。

所以可以说「大家尽快来打疫苗」,但是不能说「大家尽快来打科兴/国药/智飞疫苗」。

目前国内获批的疫苗都是可以打的。疫苗的保护力自然有高下之分,但我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大家来说,最好的疫苗就是你现在能打到的那一支。



@烧伤超人阿宝
很多医疗同行给我发私信,讲医院的种种不合理要求,比如强令阳性甚至发病未愈的医务人员返岗工作等等。

我都没有转。

因为我清楚,在这些不合理不近人情的要求背后,医院领导必定有合理的理由和不得已的苦衷。

当“防”的战线失守,“治”的战线就会承接所有压力,医务人员注定要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扛下所有。

所谓慈不掌兵,为了维持医疗体系运转,为了避免医疗体系崩溃的灾难性后果,有关部门只能硬着心肠拼命压榨医疗行业的潜力,抗住汹涌而来的冲击波。

而这,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和宿命。

在这种情况下,再质问“凭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主动也好被动也罢,身为医务人员,都别无选择。

没有人可以后退一步,因为我们身后,是14亿百姓,其中包括近3亿老人。这3亿老人中,有2500万没有接种哪怕一针疫苗。

没有人想做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都是被逼出来的。

既然形式到这份上了,与其骂骂咧咧哭哭啼啼上战场,还不如索性光棍一点,去做个英雄吧。

以后老了,也有和孙子吹嘘的资本。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45469028450359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伊洛牧  12-11 12:35 投诉阅读数:24339
​​各地已在陆续放开,政策何以至此急转?有必要勒石记功,以正视听,真实世界记忆不容情绪化的篡改。

一、疫情发展脉络

Alpha、Delta时代——严格入境,隔岸观火

在严格入境管控隔离情况下,2020年、2021年整体防疫措施较为平稳,局部地区因进口冷链、入境人员管控等导致病毒传播,造成北京新发地、■新▲疆■、南京机场-扬州、西安等数起局部疫情,但大都很快扑灭,日新增最高确诊人数也大都不到200人。

在此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人员除了2020年初期,都没有经历过封控、也没有测过核酸。


奥密克戎大潮——天津漂亮开局,苏州深圳快速迭代升级防护,沪上大意失荆州,亡羊补牢损失惨重

2021年11月奥密克戎在南非被预警。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1.529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并以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命名。

2021年12月全球肆虐,各国纷纷创下日新增感染记录。美国也在1月初创下单日过百万感染者记录,ICU入住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续美国麻省真实世界数据也进一步显示奥密克戎毒株虽致病性略弱,但由于传播性强,造成超额死亡人数要超过delta。

2021年12月9日天津从波兰入境航班机组人员处检出国内首例输入型奥密克戎病例,很快内地便开启迎战奥密克戎时代。

天津:1月天津首次在境内发现奥密克戎社区感染者,元旦托班学生聚集传播,1月8日首次发现,1月21日社会面清零,1月25日无新增病例。8日至25日,天津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61例,无症状感染者22例,转为确诊病例16例。


天津疾控张颖主任带领的疾控团队和天津一线联防联控成员为大家打了漂亮的开场狙击战。

苏州213疫情:2月中旬发现病例,截至3月7日24时,苏州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1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9例。3月9日实现全域低风险,开始复课。可惜后续苏州很快在一线迎来上海那波史无前例的大流行。

吉林:长春、吉林市出现规模疫情,遭遇奥密克戎又无常态化核酸吃了亏,但整体看外溢较少。4月28日0点起,长春市逐步解除全市社会管控,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深圳:2月份香港破防,偷渡、货运司机等给深圳带来极大压力,持续性输入防不胜防。理论上相较上海有更大的输入压力。为此,深圳3月份创造性(或者被迫)开始常态化核酸加上局部封控,很快控制疫情并恢复正常上下班。最终不过数百例感染者。参考深圳防疫经验

上海:香港破防,深圳防疫压力大收紧入境后,不少港人转道上海规避香港疫情高峰。高入境客流加上隔离酒店管理疏漏,上海3月初破防。托大求精准,未及时请求苏浙等兄弟省份协助,核酸能力有限,3月份持续外溢二十多省近百地市。参考上海鸳鸯封之前的状态:上海3月26日疫情概况及地图-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上海疫情 系列文章全程记录此次疫情始末。

下图可直接看到4月1日上海封控后,全国各地在上海外溢下新增病例情况、6月中旬上海解封后的零星状况,6、7月大部分时间国内大多数地区没有疫情。



图源自严老师微博@omnihedron

上海3月份虽外溢众多,但由于境外输入少,存在明确来源,各地也很快扑灭,受影响较小(主要是北京声势大、郑州很快清零、青海天气较冷难度较大、江浙紧邻压力山大)。上海外溢北京、焦作两地疫情已经有流行病学文献发布,均是短时间快速控制住,点击参考。


但自此之后人流密集大城市,也开始了常态化核酸之路。此前做核酸的量和频次不高,笔者自己只因出差自费做过两三次,多位家人甚至在上海封控前一次核酸都未做过,这种体验并不罕见。

627第九版放松入境7+3后,形势突变


上海疫情大范围外溢,是武汉后全国不少地区第一次受到疫情影响,但真正使得众多三四线城市受到冲击还是在627第九版放松入境7+3后,特别是11月二十条颁布以来。当时即有文章批评,不幸言中:曲突徙薪无恩泽,二十条抱薪救火恐事与愿违

原因很简单:7+3很可能无法防住外来输入性感染,漏掉少数个案很可能就会在某些薄弱地区形成燎原之势。况且关于7和3之间的衔接,各地自主权利很高。笔者有欧洲朋友成都入境,隔离7天后自行返回家乡,尚需主动向社区申报问询3天事宜如何。

其实第九版7+3在政策落实初就已显露峥嵘。



后续上海发布在解除入境隔离后发现阳性的也不胜枚举,具体参考拍老师文章详细统计。

上海或其他发达地区由于常态化核酸,尚能勉力抵御数波零星疫情冲击。疏漏几个案例,到一个没有常态化核酸的城市或者旅游地,漏掉几个又如何呢?

果不其然,暑期游,8月初■新▲疆■、西藏、海南等旅游胜地相继有疫情出现,一度猜测是境外输入,但少有实锤。但8月中旬上报疫情地市数量就已经超越3月上海外溢巅峰时期数,7+3外防输入失败功不可没。




海南一个月左右顺利清零,■新▲疆■、西藏幅员辽阔,清零难度加大,导致近几个月份实际上在持续性输出病例,再加上潜在持续境外输入,从西向东,陆续破防。

11月6日单日外溢


8月1日至11月6日累计外溢




外防输入疏漏增大,内防反弹就需付出加倍代价,最终又影响更多居民,导致“动态清零”难以为继的恶性循环。

9月份短暂压制,国庆再加上一次大规模人员流动,当月大会前后很可能也造成地方疫情信息通报不畅,各地更难追索高风险地区,上报疫情地市数量再创新高,整个系统彼时已经岌岌可危。


11月3日各地上报数


4日存在高风险地区



每日上报地级市数


图源自严老师微博@omnihedron

结果,双十一迎来了“二十条”加码5+3对外放松,局地也顺势放松。自此,国内严防似已无意义,结局已经注定。曲突徙薪无恩泽,二十条抱薪救火恐事与愿违

二、第九版、二十条何以出台?——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第九版出台时间6月27日,核心为放松入境为7+3。彼时国际不少国家在陆续放开入境核酸、疫苗等限制,“开放”呼声增大,预估此政策也为呼应国际陆续放开的趋势。


此前海外归国一般需要隔离14天或者10+7,再加上熔断,境外输入人数少且整体可控。

但败笔在于定好7+3并未考虑,

1)其他开放地区是在相继被动硬着陆,付出巨大代价后的开放。例如台湾5-10月新冠死亡1.35万人,超额死亡2.2万人,总人口千分之一。内地是否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2)未做好政策调整造成规模反弹的托底准备。未准备儿童开放疫苗第三针、老人第三针乃至第四针、奥密克戎新疫苗批准等等。无疫情硬着陆,破防兜底的底线思维。

3)在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又在清零系统已经岌岌可危之时,南辕北辙进一步制定二十条,短期内极大加速了清零不可挽回的局面。在二十条出台短短三周,又不得不继续快速转弯滑向共存模式。想兼顾经济,实际上两头不靠。曲突徙薪无恩泽,二十条抱薪救火恐事与愿违

三、防疫贡献被严重低估,经济主管部门应为经济低迷担主责

防疫贡献

防疫成功对于人群健康及预期寿命带来价值不用多言,参考欧美日台韩发达地区数字,这三年内地数百万生命被挽救,数亿人免于新冠及相应并发症后遗症。就个人而言,家中长辈、子女也在这三年内免受重复感染的风险,得以健康生活。

经济方面的贡献也显而易见,在大流行期间,中国稳定的供应链地位进一步强化,向全球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和防疫物资,帮助海外稳定了经济,让欧美印出来的钱可以换成必须物资稳定社会,进一步稳固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而且,

别忘了,美国依然在对中国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关税战、最大规模的企业及科技制裁,在此情况下疫情以来中国出口规模、顺差迭创历史记录。即便上海疫情严重时的5月份开始都处于历史最高位水平。(2020年以来的外贸金额数据:2019年4.6万亿美元,2020年5.3万亿美元顺差5350亿美元,2021年6.05万亿美元顺差6764亿美元,2022年1-10月5.3万亿美元,顺差7277亿美元。)

别忘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暴涨,在主要制造业国家里仍然罕见维持并增加了顺差。

别忘了,疫情期间还出台两条红线、三条红线挤兑GDP占比第一大的房地产业,直接每年打掉数万亿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数万亿新开工、数万亿房地产销售、再加上数万亿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需求,民营房地产企业几乎全行业债务违约,现在又不得不救。运转数十年的信用派生机制一朝拍死,又无后手托底,首鼠两端。


别忘了,中国在大国里执行了全球最为严格的双碳、新能源政策,主动打压骨干基础能源煤炭及火电,2021年煤炭价格飙升,一度要拉闸限电。


别忘了,中国在去年就开始整治互联网各路巨头,开出不少巨额罚单,不可避免打击了行业活力;甚至A4纸灭掉教培,失业再多也在所不惜。

福兮祸之所倚,疫情局部失控会显而易见压制旅游交运等行业,但也正是20、21年疫情控制冠绝全球,产业链稳定,才让国内GDP及出口一骑绝尘。经济不错,又让国内一些管理机构信心膨胀,出台上述一批压制经济政策,即便有人要争辩说有些措施有利于长远发展,毫无疑问短期都极大压制了经济活力,2021年下半年在delta肆虐全球,国内疫情平稳情况下,宏观经济就已经增速就已经稳固下滑了。

经济低迷的骂名不应该防疫来背,不如好好追究这几年相关经济主管部门,是如何拍脑门通过A4纸灭掉/扭曲一个个行业的——土地房地产大循环、游戏版号、传统支柱能源煤炭、教培…

责任分配不均

防疫是如此正外部性的举措,获益全民基本健康和稳定的产业链,效益主要在第二产业;但主要成本却是由局地疫情时的第三产业、地方政府财政乃至医疗系统医院来承担。中央政府空守着低负债率,本应担当起来防疫的主要支出职责,给予基层更多财力、政策支持。实际是发文件要求多、财政支持少。

结果各地财政水平差距巨大,偏远地方财力较弱,自然捉襟见肘遇到更多问题。此次破防,一方面也是中央政府出台了更精细的防疫规则,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地方财力及客观水平,从西到东陆续破防。

在疫情期间,全球央行、财政都在给底层积极派钱补助情况下,国内却空守着大国中最低的中央负债率、空守着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产能,忽视一些受影响的底层,不舍得给底层消费券直补,追着企业主各种免税,造成需求不足、经济萎靡。

收益分配并未体现防疫人员及部门贡献价值

经济优势、供应链的稳定,很大程度背后是无数疾控、医护、一线基层人员日夜辛劳,冒着风险辛苦守卫着大家的健康换来的。但这些人并未得到充分的奖励,不少因为正常业务耽搁还有降薪现象。

目前转向不得不放开,在一线承担最大压力的依然将是医生、护士、医院,不能轻飘飘说一句“个人是健康第一负责人”,就对近在眼前潜在的医疗压力、院感减员视而不见。

二十条落地,更应明确,后续对医护们的支持举措是什么?防止医疗资源不足有何措施?能不能发些特别国债,全行业加薪支持一下我们最可爱的人?激励机制不到位、财权事权不匹配,是防疫越来越难、动作越来越变形的深层次原因。

四、请大家爱护医护

三年坚守,感谢一线防疫、医护、疾控人员的辛劳付出,为人类守好一方净土,因此减少了数百万超额死亡,因此中国的供应链能够继续傲世全球。

他们的功绩,永垂不朽。他们的辛劳,还没得到充分回报。

放开之后,参考发达地区经验,恐怕有更艰难的一段路要走。大家做好准备,也请充分支持一线的医护,大疫面前医护和基层真的是拼着情怀工作。​​​​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