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柏铭007:希望有人能因此而反思吧。他们都说苹果压榨供应链,然而从供应链业绩可以看到国产手机的压榨更厉害,富士康净利润率2.1%,而为国产手机代工的英业达净利润率只有0.9%,谁压榨更厉害一目了然。//@理想的主義: 挺好的,矛盾要到了极点才积重而反。[doge]
@柏铭007
媒体人士认为那些狂吠让苹果和富士康滚蛋的人开始得到他们满意的结果,苹果和富士康都加速离开,2020年苹果对中国供应链的采用比例下降至41%左右,2021年又下跌到了36%,然而如果苹果和富士康彻底离开,中国手机也就失去了创新能力。
因为如岳不群之类的中国企业家根本就没考虑到产业链的生存和创新,他们对中国供应链的压榨那是敲骨吸髓,中国供应链的利润和创新能力都来自于苹果,没有了苹果的订单,中国供应链也就完蛋了,中国手机也跟着完蛋。



@张泰苏
和新冠实打实共存将近三年之后,有如下经验可以和国内的诸位分享:第一,一定要打足疫苗,包括所有加强针。根据专业数据,国内的疫苗打足了之后也一样能防重症。第二,口罩确实管用,尤其是如果由病毒携带者佩戴的话。因此,戴口罩更多是一种公德。第三,奥密克戎的症状确实不算太重。不管是从科研数据看,还是从身边经验看,都是如此。我工作单位的人几乎都得过。在学校的疫苗普及率接近百分之百的大前提下,没有重症,目前也没听说谁有长期后遗症。这一点和疫情初期确实不一样。反复感染的可能性是有的,但第二、三次的症状一般会越来越轻,和流感一样。第四,疫情会一波一波地增长,大概率需要半年以上才能真的走完一圈,需要有一定耐心。第五,一旦走完一圈,社会与经济生活确实就和疫情前差不多了。隧道的尽头是有蓝天的,值得期待。



@凌太来了

16小时前
来自 iPhone X
在上某个号里我说过,权力看似毫无约束,其实有约束:1、实施能力,包括钱;2、境外势力;3、南墙。深度参与全球化,没有2就意味着没有1需要的钱。3可以指科学规律和天理人心。所以结论是,这个事就会过去的。不过当时也没想到能这么一夜之间180度大躺平。

就算事情过去,要想恢复正常是很不容易的,要好多年。而要想恢复到以前的荣景,目力所及看不到。



@理记

17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4 Pro Max
有一个共识大家本该一致,如果奥密克戎病毒减弱了,不用像以前那样苛刻防疫,这应该是个全民欢庆的事,但为什么观点仍然很分裂?

因为清零派内心里的潜台词是,国家忽悠他们了,防疫之所以放松是因为很多人闹的,实际上病毒老厉害了,所谓轻症都是假的,放开后会死多少多少人。

之前共存派也一样,也是认为国家忽悠他们了,觉得病毒原本没那么厉害,你看世界杯观众谁戴口罩啊,全世界几乎都放开了不是吗?

这几天各地防疫政策变化,让共存派觉得春天来了,让清零派觉得冬天走不了了。

其实每个人对风险的认知都不同,都在选择喜欢的信息来证明自己才是聪明人,包括我在内。

还是让实践和时间证明一切吧。



@阿司匹林42195米
评饶毅工号和金冬雁的争论

看热闹不嫌事大,看了饶毅工号对金冬雁的质疑,以及金教授的回复,谈一谈感想。

首先,双方摆事实讲道理是一件对大家都有益的事情,不辩不明嘛。

其次,我想就双方争论的三点提一下。

一是以后的流行株会不会毒性更大。

金教授以前说得比较肯定,致病性会越来越低,福奇医生也这么说过,我理解他们说的是在人类有了免疫力的基础上,大趋势是病毒的致病性相对而言越来越低。以前金教授措辞可能有不够严谨的地方。

饶文则举动物试验的例子说明BA.4/5可能致病性更强,然后没证据地猜测“XBC等Delta/Omicron重组毒株可能致病性更强”。看来作者不知道世卫专家组最近发了两次声明,说没有发现奥密克戎各变异株的致病性有明显区别。

二是后遗症/长新冠。

饶文引用的是美国老兵和老鼠的试验,这俩一个是老白男群体,一个是动物细胞水平的基础研究,都不是讨论长新冠最好的证据。

长新冠的各国流行病学研究很多,最新最全面的分析是世卫专家组十月份在JAMA上发的论文,但是饶文作者显然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让人感觉很可能作者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中文媒体。

三,饶文还提到了“Paxlovid复阳,不宜神话其效果”。

这也是普通人常见的误解。复阳并不影响这个药的预期效果,即大幅度减少高危病人住院死亡的风险。而且Paxlovid是目前人类最好的抗新冠口服药,因此对于中国目前的疫情,几乎所有专家都提出给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和提供Paxlovid这类高效抗病毒药是最重要的应对方法。

最后,我看了金教授的回应文章,才知道饶文不是饶教授自己写的,是个匿名作者,估计饶教授是赞同这些观点才发在自己的工号里。两个人打擂台,一个在明里,一个在暗里。

当我看到饶文竟然指责香港老人疫苗接种率低可能是金教授言论导致时有点吃惊,这是观点不是事实,科学讨论怎么变成给个人加罪了?

从匿名和指责这两件事我就觉得饶文在道义上已经输了。

相反,金教授回应时,都是举的数据,没有情绪化指责对方。

总的感觉金教授的确是新冠病毒的专家,但可能有时候话说得比较满。

饶文作者如他们自己说的是“生命科学一线的研究者”,就是做基础生物研究工作的,对新冠病毒学和流行病学可能没有一直关注。



//@鹦鹉史航:海内存软肋,天通若比邻。//@韩浩月:今天是12月1日,距尹丽同志发表“软肋论”重要讲话已经6天。
@庄无邪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任何部门对拿我们孩子当软肋的四位任职于北京天通苑南街道居委会的几位基层干部采取任何有力措施。

沈辉,尹丽,徐博,张丽娟,这种分裂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拿群众孩子当软肋打的基层工作人员是否是境外势力派来的呢? ​​​



Fenng

22小时前
来自 iPad Pro
关于打疫苗,有个有趣的事情:不少人到现在坚持不打疫苗,是想等辉瑞 (mRNA) 疫苗。觉得要打疫苗就要打「最好的」。我甚至还看到过有人等 mRNA 疫苗到偏执的程度。

如果从统计数据看,mRNA 疫苗其实不良反应还是算比较多的,要高于灭活疫苗。如果真的能打 mRNA 疫苗,到时候又会有一批人大骂 mRNA 疫苗。除非卖 mRNA 疫苗的公司,同时再卖个保险,如果出问题的话,最起码还有个保险,也别扯皮。反正典型的疫苗不良反应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足够的数据证实。

现在重要的是打疫苗,而不是去挑有什么疫苗可以打。只要打满了三针,保护力就挺强。



@那个Hawk啊

11-29 22:01
来自 iPhone XS Max
已编辑
也稍微说明一下为什么我要写#无意争议对错,只是合理预期# 这个词条。

1.
有人说跟大家讲后果是制造恐慌,又有人说是在站道德高地。没有。而且我个人对所谓对错的争议真的没啥兴趣,我生活里不缺这点无聊的成就感。

写这个,是因为其实大部分情况下的忿忿不平,都是来自于预期的落差。而因此,所有以诸如小感冒啊,诸如只有防疫才影响看病啊,诸如根本不需要不戴口罩啊,诸如线下经济要起飞了啊,试图描绘门那面的“天堂”的这些说法,都是在创造落差的可能。

你如果坚信这些,那么到时大概率会心态失衡。

2.
我和其他一些博主在做的事情,无非是提前戳破一些幻想泡泡。这些其实都是很容易推断,而且各国在20、21甚至今年也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罢了。

而合理预期,以后遇到情况,大家至少能稍微平静一点,少些不平;能帮到一些朋友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那就更好了。如果有一天要“着陆”,或许这些能让这个过程来得软一点。反过来说,黑核酸、黑口罩、黑方舱,这些都会让这种着陆更硬、冲击更大。

3.
所以看到内容不要急着上情绪,没人跟你争什么路线是对的。看事实,看细节,建立预期,做好各人该做的,仅此而已。

4.
说实话,我甚至很乐意半年一年后回头看,我们分析的全都是错的,根本啥事没有,即使疫情广泛传播,但也没有看病难,没有大量的人去世,学生不用线上教学,就业市场不用受到冲击,生产没有扰乱,也没有太大通胀。有人觉得打脸高兴,如果这种打脸,我倒也挺乐意,我甚至可以比这些人还高兴。那可真是天佑中华

但我还很乐意中20亿美元的头彩呢。

彩票你可以去买,说不定也会中,但不能把它当成生活的中心期待,或者说规划生活的中心思想嘛。期待疫情爆发而无事发生,还不如期待这一轮依旧能清零…

对吧。

说完了。这条回头有空我可能会把它做成一个博文目录,然后在情况明晰前置顶一段时间。

5.
最后还是那句话,明天不会太好,也不会太糟,差不多在这个时代的水平上。所以不必幻想,也不用悲观,适当准备、好好生活就好。

祝我们都好运。

//////
相关博文
1. 死亡风险的分布情况 微博正文
2. 政府“没有好好提升医院容量”有道理吗? 微博正文
3. 医生就该“带阳上班”? 微博正文
4. 方舱,医疗资源的缓冲带 微博正文
5. 如何做好个人防疫 微博正文收起



@那个Hawk啊
4-14 11:15 来自 iPhone XS Max 已编辑
换个脑子聊点别的吧,假如上海疫情这波压不住,后面需要每个人自建防线的话,分享一下这两年的个人抗疫经验。

一、物资准备
1. 消毒湿巾,消耗量大概是每人每天4-5片,所以买的时候以大筒的为主,性价比高。主要是进出房门个人和物品消毒,但车上,工位上也可以放。可以备一些小包装的路上用。

2. 免洗消毒洗手液或酒精。放车上、放台面都是按压型的最好用,包里可能得放开盖的。

3. 喷洒消毒用酒精,可以买喷壶和成桶的酒精补充,性价比高于预包装的。主要是超市、快递等物资初步消毒用。消耗量不算太大,我大概半年用3L左右。使用时小心防火和吸入

4. 口罩,KN95,注意要买头戴版。这种口罩除了会在脸上压出医护同款压痕外,没有任何缺点。戴着上课并不觉得影响呼吸,一次讲一上午都行,最重要的是耳朵不痛。按每人每天一个准备。

5. 可能被莫名其妙抢空的物资。在美国,一般是纸巾。国内好像是盐?

-

二、干污分区和消毒流程
在外面还可以克制,在家肯定是放松的,吃点零食啊,揉揉眼睛啊。不能指望一直警惕性都高。所以家里要有“干净区”和“污染区”分区,每天回家个人和物品消毒。这个先想着,到时再实施也不难,不用太提前准备。

污染区就放门口,到时候可以有一个挂衣服的架子在门口,出门的西装这些干洗类的衣服,就挂在门口,不拿进家里。其他衣服每天回家就直接脱掉,放进洗衣机,口罩丢进垃圾桶。人立刻洗澡也可以,消毒湿巾擦一遍,也可以。

有条件的话买个干衣机,会比较好配合洗衣量上升的需求。

一些家里不需要用的物品,比如车钥匙、钱包,也是放门口。所有出过外面又要在家里干净区使用的东西(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鼠标等),使用前用消毒湿巾把外壳和接触面全擦一遍。

另外阳台也可以有个晾东西的区域,不急着用的快递之类的,可以先放那吹几天风。

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在家里弄出一片不太需要担心的空间。在外面的话,就三个简单原则,别摘口罩,别揉眼睛,勤消毒手。

-

三、社交准备
最后,可以想想一些价值观比较相近,都很负责任的朋友,开始建立安全的社交泡泡。

以过去两年多的经验,尤其是疫情爆发的时期,社交活动会受到极大的压缩。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顿可有可无的饭感染上病毒。我之前也分享过美国同事家的小女孩,一两年都只能打视频电话和小伙伴玩芭比娃娃的事情。

但长时间来看,人还是需要一些基本的社交的,不然心理压力会很大。这时候就需要一些观念比较相近的朋友。你自己再小心,如果小圈子的其他人传给你,那一点脾气也没有。

-

国内的情况,唯一跟我的经验不太一样的,是高密度居住条件下的气溶胶传播问题。除此之外,这些措施还是行之有效,大概率可以防住哪怕是这一波o变种的压力。另外就是打疫苗,能打到的就是好疫苗,一定去打。

看起来好像很不躺平对吧?反正我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做的。哲学也很简单,就是别拿自己去试运气,谁知道long covid,甚至重症、死亡会不会轮到呢,闲的非得去试试。对于家里有老人、有基础病人群的,那更加没得选。

也是没想到还有一天需要给国内分享这种经验…



@那个Hawk啊

22-11-24 09:36
发布于 美国
来自 iPhone XS Max
已编辑
现象上而言,中国跟国外不完全一样的是中国有一层社会属性很强的前置防疫资源。这一周多我们看到的一些让人难受的案例,可以理解为防疫资源被挤兑所产生的。它实际上是医疗资源的缓冲。

实际上,我估计后面方舱规模还会扩大,但如果病例增多,或许会作为体感严重但还不到分级诊疗入院标准的病人的治疗站使用,而非现在的防楼宇内互相传染用。换言之,方舱以后还会是医院医疗资源的缓冲带,但就不是如今“对它爱答不理”的状态了,有可能会一床难求,且有可能会真正有生死之搏在其中发生。

现实地说,这种工具、这层社会防疫资源不会因为过载而被弃用,而是会一直尽可能100%、110%地发挥作用,有多少就发挥多少。随着一些城市病例数的持续上升,防疫资源过载和挤兑的案例只会多,不会少。

所以这几天有很多条我想转的,最后没转,觉得无奈吧。不希望看到那些事情。但往好了想,至少矛盾的发生地绝大多数不在医院,说明缓冲区还够。如果哪天开始看到视频也好小作文也好大量从医院出来了,那才是真正开始麻烦的时候。

我知道有些朋友越来越强烈地希望move on了,其实也可以理解。不过那样的话,可能少不了会到这个地步的。不说对错,做好心理准备就是。



@那个Hawk啊

22-11-29 01:07
发布于 美国
来自 iPhone XS Max
已编辑
还不说前些年那些暴力伤医事件里面,那么多人强行共情凶手寒了多少人的心,又让多少本想学医救人的学生望而却步。

众所周知,2020年入学的八年制医学博士,要2027年才能毕业。今年才2022,明年才2023,本科都上不完。所以,即使能在20年时紧急地扩大临床招生规模,能用上也是很久以后了,更别说提搞招生规模本身就是需要长期规划,涉及教学资源的复杂问题。

更何况,这些年临床本来就是以压力大、收入低著称的,临床医转行的都不少。现在风险增大了,难度也增大了,你避之不及,为什么人家就愿意往里跳?是为了反复感染,还是为了被不理解的病人为难?谁还不是家里的宝贝了。

所以那些说什么只知道提升核酸能力,不知道提升医院容量的,你来告诉我,核酸买机器就行了,但两年时间怎么提医疗容量?



@那个Hawk啊

22-11-24 16:14
发布于 美国
来自 iPhone XS Max
已编辑
感觉最近又在争辩新冠死亡谁受损谁获益的问题了。正好前两天科学美国人有一篇文章,是关于美国死亡人群组别和预防、治疗的情况,我做了整理,给大家分几类讲讲。不谈道德选择,只给一些参考。分享如下:

像今天这样一天,在美国,约有 335 人将死于新冠,尽管我们已经有高效的疫苗、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还在死去,为什么?

一、中老 / 老年人
老年人在新冠面前一直都特别脆弱,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尽管死亡总人数有所下降,但负担更多地转移到了 65岁以上的人群身上。

今年 4 月至 7 月,65 岁及以上人群的死亡人数翻了1.25番,在高峰期的8月,有91.9%的死者为65 岁及以上,是疫情开始至今的最高。其中,年龄越高,加速越快。如果我们看横跨整个大流行的数据,那么有超过25%的死亡病例是 8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但自 5 月以来,这一比例已上升至至少 38%。

整个疫情期间,养老院受到的打击极其严重,其居民和工作人员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近来,那里的情况再次恶化。从今年 4 月到 8 月,养老院的死亡人数增加了两倍多。
-

二、农村
人们居住的地方也会影响他们的风险水平。大流行最初对城市地区造成了更大的打击,但到2020 年夏季,农村地区的死亡率急剧上升,并保持在了相较于城市的高位至今。

农村和城市的差距目前有所缩小,但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们的死亡率仍然高得多 — 9月底时,它高出城市死亡率 92.2%。至10月中旬这一差距减小,但也高出38.9%。
-

三、弱势人群
不平等也在新冠死亡中有着巨大的角色,尤其是在激增期间。

研究发现,在总死亡人数较低的时期,白人的死亡率更高。但在死亡人数激增的期间,黑人的死亡率则高于白人。2021年,农村地区的黑人、西班牙裔和原住民死于新冠的人数最多,这是因为种族不平等叠加了农村地区较差的医疗保健条件、人口老龄化和已有病情较重、及较低的疫苗接种率。

此外,大约 870 万美国人免疫功能低下,使他们面临更大的新冠死亡风险。

另一个问题是用于支付疫苗和治疗的公共资金正在或已经枯竭。除非在接下来的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得到补充,这些关键的治疗工具,将只提供给那些负担得起的人。
-

四、年轻人
尽管新冠对老年人冲击最大,但它在所有年龄组别中,均是头号死因之一。在一个特定时期,65岁以下的人群也曾占到总人数的近35%。

此外,研究者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年轻人的总体死亡率远高于往常,尤其是那些在关键服务领域工作的人(如医疗、养老等)。在没有疫情的正常年代,美国年轻人“几乎不怎么去世”,但现在超额死亡在所有年龄组别里都非常高。
-

五、疫苗
未接种疫苗仍然是死于新冠的主要风险因素。根据CDC数据,在2022年8月,未接种疫苗的人死亡率是至少接种了初始序列(通常为两针)的人的六倍。对于50 岁及以上的人,未接种疫苗和接种了四针疫苗的人相比,死亡率则高出 12 倍。

值得一提的是,自7月开始,死者中接种过疫苗的人已经过半,7月为59%,我们不能再说疫情是“未接种者的疫情”。

这并不意味着疫苗不再有效,它们在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方面仍然非常重要。但它们的功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需要周期性补种加强针,并采取其他预防措施,以预防疾病和死亡。据CDC数据,在8月,只接种过一剂加强针的 、50 岁及以上人群的死亡可能性,是接种过两剂或更多加强针的人的三倍。
-

六、药物
抗病毒药物和单克隆抗体治疗在预防住院和死亡方面都非常有效,但它们未得到充分利用,分配也是不公平的。

从5月到7月初,只有 11% 的确诊患者接受了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治疗

通过各项研究,还有如下分配现象。收入较高的人接受高效抗病毒药物 Paxlovid的比例,是收入较低的人的两倍多。最易受感染的人群所在区域,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率反而最低。有色人种相较白人,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机会更低。

截至3月,估计42% 的美国县(注:美国的州以下的一级基础行政区划,类似于中国的地级)是“Paxlovid 沙漠”(即未获得该药)

配图:美国各年龄层死亡人数占比



@三蝶记
[cp]#深圳取消常态化核酸系谣言# 看到这个话题,我想尽可能平静地还原和复盘一下深圳这一年的生活。常态化核酸,今年2月份之前在深圳是没有的,在去年,也仅仅是6月6号和6月19号进行过两轮全民核酸,那次是因为在深圳出现了德尔塔变种。到了今年的1月7日,深圳新增2例阳性感染者,然后又开始了一轮全市核酸检测,1月12号又开展了一轮。1月26日,深圳摘星(当时的行程码还有星号),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恰逢春节,很多人摘星后第一时间买了回家的票离开深圳,因为疫情有好多人都是长久没回家了。

然而好景不长,摘星几天后,1月31日,深圳再次发现了确诊病例,且毒株是奥密克戎BA.1,在2月15号之后陆续增长,这段时间开始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以红色的水马围栏相隔。我所在的福田区从2月23日起开始三天三检,这段时间粤康码出现了24小时核酸证明(浅蓝色方块),在福田区需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出入各大小区、城中村。这段时间,福田区以外各区也都纷纷开始了全民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逐渐转变为常态化,转变为一天一检。尤其是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不管是停课在家还是在校上课,必须一天一检,和学校上报24小时核酸记录。哪怕是大小长假在家不出门,仍然要一天一检,上报学校,这种对学校的管理从2月延续至今。

3月初,在全市各大小区、城中村以及一些写字楼、公共场所都开始安装铁门和电子哨兵,加专人把守,出入需要刷脸 + 刷身份证或健康码 + 24-48小时核酸证明 + 白名单内,才能出入自己的生活区。每个社区都被分割成了无数小区域,前后以电子哨兵拦截。在各个店铺也都出现了场所码。可是,这套系统真的合理吗?出于防疫需要就可以把人用电子牢笼关起来像动物一样管理吗?可以这样任意采集所有人的信息吗?但是在当时很难去发出这样的疑问,否则就是不配合不支持工作,在当时大家也都幻想这轮疫情结束这些都会被拆除,结果就是,到了今天,这些电子镣铐依然束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也是后来才意识到,这套所谓的“高科技”,仅在深圳如此大面积铺开,我前几天发微博说了我们的这套出入的管理模式,很多外地的朋友表示难以置信,震惊这种形似监狱的管理为什么没有人抗议。

再继续梳理时间线,在2月到3月初,疫情最严重的的是福田上沙地区。当时的上沙疫情集中高发,村民经历了连续的封控管理,因为物资不到位,出现了“上沙吃不上”的事件,很多人饿了肚子。从那时起,因为关注到这些,我也开始养成囤粮的习惯,生怕我的片区被封以后也出现类似的窘境。在当时也出了封控区要被拉走隔离的人员的宠物安置问题,在微博掀起舆论大波,最后由政府找来第三方机构托管,当时还得到了全国的点赞。其实封控区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后来上海和其他地区发生的问题,在封控区都有类似的前车之鉴,这是后话,也不再多说了。

到了3月13日,深圳确诊66例,深圳官方通知第二天开始到3月20号全市公交地铁停运,社区封闭管理。在此期间,每天需要在自己的社区做核酸。3月21日,深圳终于解封,但是疫情严重的福田南区域仍然没有解封,这个被戏称为“裤衩区”的区域的居民人均至少被封了40多天才结束管控。到了4月1号,深圳再次摘星。但是,摘星以后,我们的生活并没有恢复到今年1月份以前,核酸常态化了,到处都要扫场所码,日常仍然需要凭借24-48小时核酸阴性出入,在5月份曾经有一段短暂的时间放宽到72小时,随后就迎来了6月份的疫情。

6月18日,深圳再次发现2例无症状感染者,此后,在全市陆续又开始了凭24小时核酸阴性进出。6月25日,福田区再发通告,全域小区、城中村再次实行三天封闭式管理,查验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或24小时内核酸采样记录,所有外卖、快递等不进入社区小区,暂停各类大小活动,各类娱乐场所、公园关闭。这时候差不多也到中小学幼儿园放暑假了,上半年,这些学生在校时间不到60天。

此后到了七八月份,每天都有零星增长,多时30多例,也曾经有几天连续确诊0,但是并没有持续下去,后续还是零星有病例。到了8月20号又开始出现了奥密克戎BA.5变种,此后逐日增长,到了9月1日确诊了87例。9月2日,深圳再次迎来全城静默,但是这次不许说全城,要说就是说各个区各自静默。当然,核酸也是要求每天都做的。9月7号解封时,我的片区要求凭连续4天核酸证明出入。

这一轮,大家的心态明显不一样了。深圳卫健委曾经喜闻乐见的玩梗和亲民不再被大家赏识,评论区激烈的评论越来越多,后来索性不放出来了。其实这个心理很好理解,为什么天天做核酸,疫情仍然不断爆发?后面的疫情也不再有溯源,大家都不知道这些病例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在这轮中,乱发红黄码的现象层出不穷,因为“时空交集”或者被误判的,很多人24小时核酸阴性仍然被红黄码,必需去指定的核酸点做核酸消除,有人在一天之内经历红黄绿切换。因此还有很多人被耽误了考试。以及,从流调信息看,排名靠前的仍是猪脚饭、钱大妈、超市等等最最基础的生活区。“两点一线”、“非不要不外出”的口号喊了一年,大家终于感到厌倦了。对于被封控的商区和店铺来说更是灭顶之灾。曾经辉煌的华强北电子市场在静默中萧条,每一个商铺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在这一轮发生了一些民众抗议事件,也都在网络信息中湮没。

在这期间,深圳开始了铺天盖地的戴口罩宣传,做了各种海报、牌子,夸张到甚至专人专职拿着大喇叭在街头宣传,几十米的地方就有一个。我不知道这些宣传有什么意义。在11月25号,深圳又推出了三天三检三不,外来到深人员的健康码会显示三天三检三不标识,期间不聚会、不聚餐、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也进不了很多地方。这给很多在东莞、惠州等周边地区跨城上班的市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每跨一次就多一次标识,每天必须核酸,很多地方不能进入。

11月28日,深圳新增病例单日新破200例,达到了历史新高。对比此时全国各地的疫情省份来说,这个数字已经不算什么了。11月30日,广州各区全面解封,要知道此时的广州当日确诊仍然在6000+。近期北京等地也都纷纷推出了非必要不核酸的倡议,允许部分长期居家的、老人、孕妇可以不出门做核酸。11月30日,深圳卫健委发推文说按照第九版规定,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始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始全员核酸检测。满心以为,深圳会跟上广州的步伐,逐渐取消全员核酸检测。

结果最近又开了发布会,从各区朋友获得的消息看,仅有龙华、罗湖等部分区的居民可以享受绿码就可出行的待遇,在其他各区,尤其是福田区,仍然是24小时核酸才能出入。如果你住在龙华,在福田上班,意味着你仍然需要在福田及时找核酸点才能出入。这种被核酸束缚的生活我想每一个人在深圳的人都感同身受。因为保质期只有24小时,你不得不在很忙的时候、在恶劣天气中抽出时间去找核酸点测核酸。对于我这种线上工作比较多的人来说,日常见人最多的时候就是在各个核酸点。有没有必要把所有人集中起来每天每天做核酸呢?每天核酸在疫情防控中到底有多少作用?做了一年为什么还是新高?每天都在说配合,支持,配合支持了一年结果又是什么呢?电子哨兵什么时候能拆除呢?我们并不仅仅是两点一线和搞钱打工的机器,我们需要娱乐,需要正常生活,需要每一个“非必要”,需要“非必要不核酸”,需要更合理更人性化的疫情防控管理手段。[/cp]



@2049年的世界
完全放开防控之后的舆论预测

1、最开始的一到两个月内,虽然有一些零散的感染者声音,但整体上仍然是较为乐观的。因为这段时间里,虽然时时刻刻听到有感染的,但是几乎没有重症和死亡。
这个阶段里,很多人会觉得这确实就是个小感冒。事实也和印象对上了,确实只是难受一个星期或者几天,但没多少人死亡。
而且,过去封控所带来的负面舆论,也使得人们对感染的容忍度大幅提高,不少人会觉得现在自由了。

2、一两个月以后,随着春运以及人口物资流动所逐渐体现出的效应,感染在广度和深度上都逐渐扩展,就像一张被逐渐浸湿的抹布一样,此时会出现比较多的重症和死亡。
也就是“第一波”冲击。
此时,过去三年里本来“应该死”,但由于保护罩作用又“苟活”了三年的人,会被收割,组成一个死亡高峰。但好在奥密克戎的毒力比原始毒株和德尔塔都要弱,因此相比一开始就躺平拿脸硬接,这次死亡高峰要矮不少。
这个阶段各地会比较混乱,有的地方直接一躺到底,有的地方会负隅顽抗,继续努力维持低传播,就像二向箔在身后追赶时拼命往外飞的那些飞船。
这个阶段舆论会非常混乱,在中国互联网上所特有的“共情心态”作用下,指责的矛头挥舞向四面八方,有埋怨躺平的,有指责封控的,有求外国疫苗等美援的,有喊着过去三年什么都没干的,当然也有继续认为是小感冒其实没事的。

3、第二阶段过去之后,大部分人被感染过一轮,形成暂时的“群体免疫”,当然,由于中国太大,各地政策不太一致,这个感染浪潮从宏观上看是在广袤国土上“此起彼伏”的。有的地方在第一轮,有的地方进入第二轮。
这个阶段,渡过了第一轮的冲击之后,死亡人数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阶段,比如每天几百例。
这个阶段开始零星出现对“长新冠”的自述。但人数不多。因为多少人才感染过一次或两次,体现不出来。
这个阶段的舆论会相对第1和第2个阶段会逐渐冷静下来,当然,也可能是麻木。
麻木也不是坏事,根据欧美的经验,足够麻木有利于人们在新冠时代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不过仍然会有大量各种指责。

4、在第三阶段平缓感染一段时间后,再次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但这个高峰比第一轮会弱一些,直接致死量会比第二阶段少。当然,关于“die with”的争论又会起来。
这个阶段,由于自述有后遗症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上讨论声音逐渐加大。在前几个阶段对长新冠的讨论可能是被认为是“防疫爱好者”、“吓唬百姓”。当然,此时仍然会有声音认为,所谓长新冠只是一种偶合现象,或者是心理作用。但这种声音在此时不像前几个阶段时那么大了。
由于患者增加,人类社会的孩子脸又变了。

5、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循环进行。在舆论上会出现麻木和愤怒共存的现象。由于中国社会传统上有“兜底”和“政府必须管”的心态,因此是否能像西方社会那样在麻木和“不要抬头”中保持平稳心态,还需要观察。

-----------------
当然,我不希望以上情况发生,最好是被打脸——是往好的方向打脸,不是比这更糟。
现在很希望能出一种特效药,或者是防护药,或者是疫苗,来横空出世,终结这一切。

【自危机纪元的大低谷以来,虽然历史经历了几次重大转折,但人类世界总体上是处于高度民主文明的高福利社会状态。两个世纪以来,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不管情况糟到何等地步,总会有人来照管他们的。这种信念在大移民灾难中几乎崩溃,但在六年前那个最黑暗的早晨,奇迹还是出现了。

这次人们也在等待奇迹。】



[cp][耶]终于!//@freedoo-m:上海发布最新调整了,公共交通和室外公共场所不查核酸了。[/cp]



https://mp.weixin.qq.com/s/OgmWwtZZiihaP7eoV2yD7A
明起乘坐公交地铁、进出公园景区不再查验核酸!
大华那点事 2022-12-04 14:44 发表于上海
图片

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具体如下:

一、乘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以上优化调整措施自12月5日零时起实施。后续,本市将根据国家政策和疫情形势,持续优化调整相关防控措施。

请广大市民继续坚持“三件套”“五还要”,落实好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手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主动扫“场所码”,尽快接种疫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胡锡进

2小时前
来自 中兴Axon 40 Ultra
今天才看到北京12345给我的留言,上午看到朝阳区恢复了很多核酸点,改进还是挺快的。如今是一个转换期,我知道基层政府很不容易,但是老百姓更不容易。彼此体谅吧,新问题要加速解决//@北京12345:胡锡进:您好,您的留言已收悉,我们会将您的意见建议转交市级部门,感谢您对北京市防控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胡锡进
北京市朝阳区的很多公共核酸检测点今天被关闭,大量需要核酸阴性证明的人无处检测,仅存的一些检测点排出超长队伍。很多人在风中排了一两个小时队才做上核酸,有的甚至排了队也没做上。

昨天北京市宣布5日起,也就是周一开始,乘坐地铁公交不再要求出示核酸阴性报告,今天取消街头和社区内的核酸检测点,不知是否与该宣布相关。然而重要的是,北京市各个工作场所,包括写字楼和机构继续要求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所有人都不是为了坐地铁公交而坐,绝大部分人都是要去某个工作场所,光是地铁公交取消核酸要求,解决不了大家的问题,仍会困住很多人。

这大概不光是北京市的问题,全国其他地方恐怕也都存在政策打架的相同或相似问题。老胡理解围绕核酸的调整刚刚开始,难免会出现一些政策紊乱。诚恳希望各地政府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迅速理顺相关政策,做到真正方便广大民众出行及工作办事。

我是相信围绕核酸的问题会很快重新理顺的,今后做核酸的人没必要那么多,对该做核酸的人要继续确保与过去同等程度的便捷。希望各地都能够对新出现的问题反应迅速,认真维护好公众对下一步防疫策略调整会越来越有利民众的信心。#鸿儒计划#收起



@敬一山
昨天 10:43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好久没出小区,想出去溜达一圈,看商场什么的都还要48小时核酸。可是搜一下,附近核酸点全停了,小区群里大家也在问,去哪做核酸呢?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地不查核酸,那是不是核酸点也应该分批撤离啊?不然商场办公楼都要核酸,我们真只能去医院?就是打仗,撤退也是和进攻一样重要的事。 ​​​



@拆台CT
#多地医疗机构不再提供社会面核酸采样#

近日,安徽亳州的多家医院宣布核酸检测不再对社会面开放。

亳州市人民医院介绍,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12月3日起,我院核酸检测仅对有就医需求的人员开放,不再对社会面开放。

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称,根据亳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从12月3日起,我院核酸检测点不再接收“愿检尽检”核酸检测标本,仅供院内有就医需求人员及工作人员使用。

亳州市妇幼保健院称,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12月3日起,本院核酸检测仅对本院职工、住院患者及在院服务人员开放,暂停对门诊患者和其他人员的核酸采集及检测工作。

澎湃新闻注意到,核酸检测不再对社会面开放,正成为多地医疗机构的统一动作。

其中,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介绍,为满足群众核酸检测需求,缩短排队等候时间,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经研究,我院定于12月3日18:00起,将院内核酸检测采样点(愿检尽检)临时迁移至大峰风景区门口东侧停车场,院内将不再接受“愿检尽检”人员核酸检测采样。

广西浦北县中医医院表示,为更好应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保证“愿检尽检”人群与医院内人员不交叉,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从2022年12月4日零时起,我院内设的核酸采样点不再承接“愿检尽检”服务,仅为院内工作人员、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天津宁河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从12月4日开始,我区所有医疗机构不再为社会面提供核酸采样服务,请有检测核酸需求的群众到本镇街园区便民采样点采集核酸。

部分医院提及,本轮核酸采样服务调整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

云南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表示,为加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满足广大群众愿检尽检核酸检测需求,自2022年11月30日起,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凤凰路院区(苏宁电器旁),增设院外核酸采样点,让检测过程更方便和安全。医院原院区内核酸采样点仅对住院患者及陪护、院内职工开展核酸检测,不再对外开展核酸采样。

福建惠安县中医院表示,根据泉州市卫健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当前核酸采样点设置与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设置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点,强化采样管理,杜绝“愿检尽检”人群与医疗机构内人员交叉感染事件,12月2日0时起,惠安县中医院核酸采样点取消开展“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采样服务,医院内仅为院内工作人员、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提供核酸采样服务。

此外,四川宣汉县人民医院介绍,11月22日起,医院院内取消开展“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采样服务。

宣汉县人民医院提到,根据宣汉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规范设置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点,强化采样管理,避免“愿检尽检”人群与医疗机构内人员交叉感染,医疗机构院内不承接非就诊人群核酸采样服务。



@Fenng

23小时前
杭州最近的新发病例有两个显著特点:

卡口拦截到的病例数逐渐增多。
涉疫场所暴露人员感染增多。

我这次偷懒,没做趋势数据统计。只是粗略估计得出的结论。

卡口拦截应该主要来自火车站和高速入口。尤其是火车站,不少来杭的人抱怨声很大,而每天检出的病历也有增无减。这也是「外防输入」必然会产生的矛盾。到了站迟迟出不来,就会有怨言。换了谁都会有怨言。

涉疫场所暴露人员的感染其实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奥密克戎传播能力太强了。如果涉疫场所工作人员不断感染,还用之前的密接就全部隔离就没足够人力在涉疫场所工作了。这也意味着当前的涉疫人员的隔离措施必须要有适当的调整。



@敬一山
24小时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浏阳打人街道主任开除党籍#浏阳市纪委监委给予廖勇开除党籍、政务撤职处分,由管理岗九级降为管理岗十级;责成荷花街道办事处对陈某、张某、伍某某予以辞退。对负有领导责任的荷花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依纪处理。

这个处理看着真是迷惑啊。就不说进民宅动手打人,是不是得移送司法了。就从内部公平角度,也很扯淡。直接动手打人的,竟然只是降级,还是管理岗十级呢。没直接动手的几人,却都被辞退了。你们就是这么带队伍的啊?马仔们可得长点心了,出事你们就是弃子。



https://mp.weixin.qq.com/s/xu5AFD1Unohj5NrzCohi_g

商榷:香港大学金冬雁教授的说法与新冠病毒的事实
事实陈述 饶议科学 2022-12-03 07:40 发表于北京
公共卫生政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但是,广大群众有权在正确的信息基础上做出判断和选择。

我们反对部分人不懂装懂,或者打着科普的旗号、利用春秋笔法隐瞒或者选择性采信部分科学事实与数据,过度渲染或者过度轻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体的严重性,意图在公众中建立错误认知来达到影响公共卫生政策的目的。

作为生命科学一线的研究者,我们并不妄谈什么是真正有利于广大群众的政策,而仅仅就部分流传观点中在科学上的不准确之处与金冬雁教授商榷。

1

金冬雁的说法:我们现在对奥密可戎的研究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结论,那就是它实际上是为了适应人体有抵抗力的环境而产生的。

它生存的大前提就是人体已有免疫力,所以与生俱来其致病性必然是大幅度降低。也可以说,它以降低致病性作为条件或代价,提高了免疫逃逸性,以便在已经有免疫力的人里头,还能够生长复制。所以它会造成突破性感染,也就是打了疫苗还会感染,因此在2021年大家都接种了疫苗、都有了抗体以后,它就变成了主导性的毒株。如果全世界大多数人都没打疫苗没受感染,现在占主导地位的仍然会是德尔塔。

事实:奥密克戎确实是专精于免疫逃逸的毒株,致病性相对以前毒株较低,但就此认为新冠病毒的进化一定是朝着更低致病性以及更高免疫逃逸能力进行的,未免过于偏颇。

实际上,从原始株到Delta VOC,病毒的致病性并未减弱。新冠病毒完全可以既向致病性更强的方向变异(原始株→Alpha→Delta),也可以沿着增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方向进化(奥密克戎)。

在动物模型中,BA.4/BA.5也显示出比BA.2强的致病性(论文见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09.018)。最近出现的XBC等Delta/Omicron重组毒株,就很可能兼具免疫逃逸能力和较强的致病性。

金冬雁(如下文所引用)声称其他人没有研究新冠病毒,而似乎不排除他在公众访谈有倾向暗示自己是研究最多、或者懂得最多的专家,其实他自己就不知道以上实验已经有科学家在动物中做过。如果他知道而不说出事实,当然他的问题就涉及诚信而更为严重。

2

金冬雁的说法:绝大多数奥密克戎感染者表现为典型的流感样症状,主要影响上呼吸道,与流感及普通感冒无异。不做抗原或核酸检测,已经很难区分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或者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及轻症的比例显著提高,占总感染人数的99.5%以上。

事实:Omicron感染和流感的症状虽有部分重叠,但也存在显著的不同,特别是流感并未观察到大规模的后遗症,关于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的存在,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华盛顿大学Ziyad Al-Aly的大队列研究发现了新冠感染对多种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的提高(论文见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553-9),耶鲁大学岩崎明子和斯坦福大学Michelle Monje团队的研究指出轻症感染也可能造成神经系统损伤(论文见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 ... i/S0092867422007139)。而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及轻症占总感染人数的99.5%以上更是过于乐观,包括香港的大规模队列在内的多项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即使三针CoronaVac或BNT162b2(mRNA) 疫苗接种防止重症和死亡的有效率也只能达到97-98%(论文见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2)00345-0/fulltext)。

3

金冬雁的说法:我们讲新冠肺炎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我经常讲了,就叫新冠病毒病,人家本来是没有肺炎的。世卫组织本来建议用的是covid 19,直译过来就是2019冠状病毒病。当时我们的卫健委根据当时的情况,把这个叫成新冠肺炎。那到了现在,把它叫成肺炎就不对,绝大部分都不是肺炎,说是肺炎是不准确的。

事实:奥密克戎引起肺炎的概率确实较低,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报道(论文见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066735/)。且疾病的命名存在其历史沿革因素且要考虑公众认知,纠结于其名称无助于解决疫情。

4

金冬雁的说法:新冠病毒病就是一个自限性、自愈性的疾病。现在对于绝大多数人,99.6%以上的人,都是自限性自愈性的。

事实:过于武断,不考虑年龄、基础疾病、疫苗接种情况就给出一个99.6%的数字是不负责任的。

且不说可能的短期甚至中长期后遗症造成的影响,香港之前的大队列研究表明,即使完成三针疫苗接种,防止重症或死亡的有效率也只有97-98%。

5

金冬雁的说法:不是说疫苗完全没效,是疫苗一方面可以减少感染,另一方面即使防不住感染,也可发挥重要的防重症以及减少病毒再传播给其他人的作用。但是我们习惯将疫苗的效果看成是全或无,要么完全防止感染,要么完全跟没打疫苗一样,很多报道甚至专家的解读也给人以错觉,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疫苗的多重保护作用。

事实:可惜金教授本人就曾经发表大量未正确理解新冠疫苗的言论。疫情前期金教授一直认为科兴疫苗效果差(https://www.voachinese.com/a/cov ... 210716/5968849.html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42412651201921;),mRNA疫苗效果好,并做大量宣传。

但mRNA疫苗的副反应很强,炎症反应较强,老人接受度差。不能排除因为金教授等的言论也间接造成很多香港老年人不想打疫苗。

今年,港大一篇Lancet Infect Dis文章系统地对比了mRNA和灭活疫苗的防重症效果,其实两款疫苗差不多(论文见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2)00345-0/fulltext)。

6

金冬雁的说法:看今年香港疫情的数据,如果一针疫苗都不打,死亡率是2.32%;如果接种两针科兴,是0.36%;两针复必泰,是0.06%,也就是万分之六;如果混合打两针科兴加一针复必泰,是0.04%;如果三针科兴是0.14%,很接近流感的死亡率了;四针科兴呢,是0.11%。

事实:直接计算整体“死亡率”或者“病死率”的意义不大,考察疫苗的有效性必须严格考虑队列的年龄、接种时间、基础疾病等因素。

如前文所述,三针科兴或者BNT疫苗接种在防止重症或死亡的整体效果可以达到97%以上。(论文见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2)00345-0/fulltext)

7

金冬雁的说法:最主要还是要看大家的抗体,还是要打疫苗。如果疫苗打得好,这个病毒是传不起来的。

事实:这实际上与第五点矛盾,目前的疫苗,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mRNA疫苗,都只能有比较好的防重症效果,而不能有效防止感染,如果不引入其他手段,自然也难以防止社会传播的发生(论文见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 ... fullarticle/2796615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3.13.22272308v1)。

另外,防止感染或传播依赖人体内的留存抗体,在免疫结束(疫苗接种或感染康复)后,抗体水平就在持续衰减,同时受到新突变株逃逸的挑战,而产生的免疫记忆细胞需要接触到新的抗原侵入才能起效,往往难以避免感染,因此只能主要起到防止病情发展的作用。

8

金冬雁的说法:受感染的人已经很多了,这时候如果还要去集体测核酸,测的时候一聚集,一不小心它就又传出去了,就是原来的感染者又传染给更多的非感染者。于是隔了两天就又新增了。所以测来测去测不完,越来越多,好像是因为核酸检测查不出来,其实不是。

事实:越测越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能都归因为检测过程中的交叉感染。核酸检测操作本身的不规范也是导致假阴性比例高的重要原因。

疫情以来,即使是Omicron流行的大部分时候,事实也证明,恰当、快速的封控措施配合大规模核酸检测可以实现区域内的疫情控制。

9

金冬雁的说法:现在奥密克戎的死亡率是非常非常低的。特别是在已经接种了疫苗的人士身上,它的死亡率就更低了,在多个群组,80岁以上群组和不计年龄群组,它都比季节性流感要低。它的致病性是不强的,跟原来武汉时期的原始毒株有很大的不一样。

以香港的数据来说明,80岁以上年龄组的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如果一剂疫苗也不接种是14.70%,要比接种三剂科兴疫苗高8.3倍,比接种三剂复必泰疫苗高15倍。

观点商榷:评价传染病造成的影响不能只盯着看死亡率,因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所以大部分传染病影响老年人,造成了大量老年人死亡,给人一种印象是老年人死亡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小或者几乎没有,所以没有必要为了减小老年人死亡率而大费周章地推行“清零”。

但其实除了死亡率,仍应该关注的是各个年龄段的预期寿命有没有受到影响,有没有因为感染新冠造成预期寿命缩短,这就无法忽略新冠后遗症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患新冠后遗症的风险。(论文见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1909-w

另外,如果要科学的将新冠跟季节性流感对比死亡率,请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目前无论是中国自身的流感/新冠死亡率和感染率数据,还是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流感/新冠统计数据都不支持新冠死亡率小于流感,相反,新冠的危害,哪怕是Omicron时代,也远远高于流感。(论文见https://datastudio.google.com/em ... 6/page/p_21d2a34ywc

10

金冬雁的说法:死亡最主要的来源是80岁以上这个群体,特别是80岁以上、没打过疫苗的人。感染死亡率可以到14.70%。如果打了三针疫苗,不管是科兴还是复必泰,死亡率马上降到1.58%,打四针就降到0.87%,也就是说,如果打了三到四针疫苗,即使是在80岁以上,他的死亡率还是比正常的季节性流感要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季节性流感死的最多也是80岁以上的人。如果疫苗打好,绝大部分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事实:香港因为新冠而死亡的人在80岁以上占75%,没打疫苗的占死亡人数的70%。

美国的数据是:因为新冠而死亡的人数约110万,其中65岁以上的79万,占新冠死亡人数的75%,而65岁以上的人占美国人口的16%。因为新冠而死亡的并非仅仅是80岁以上没有接种疫苗的人。(https://www.kff.org/coronavirus- ... ewhat-in-september/

观点商榷:避免死亡结局不是疫情防治的唯一目的,需要谨慎评估大规模感染对全民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平均寿命的潜在影响。

11

金冬雁的说法:香港抗疫风险最大的事情就是当时曾经决策并宣布要全民核酸检测,好在中央听了意见没有搞。后来扭转局面最主要一招,就是减少核酸检测,承认抗原检测,这是2月25日深夜宣布的,也是中央支持的。

之后从2月26日,这个Rt就开始往下走,3月5号就跌破1,就等于疫情走向受控了,确诊数目也下降了,拐点就来了。如果那时候搞全民核酸检测,那就完了,因为那时候已经很多人受感染了,你还让他去检测,一检测一排队,人群又聚集了,一下就窜起来了。

事实:检测率下降当然会导致感染人数统计数字的降低,但这不能代表病毒受到了控制,抗原检测的误差和瞒报现象是难以避免的。感染案例曲线上的断崖式下降是很不合现实的,实际上,统计的死亡人数直到3月16日才达到顶峰

https://ourworldindata.org/explo ... se&country=~HKG)。

12

金冬雁的说法:香港虽然死了一万人,但是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拒绝打疫苗而造成的。

全世界的情况其实也跟这个类似,这些发生在不打疫苗的老人,或者是反疫苗人士当中的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事实:美国并非仅仅是80岁以上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而香港的资料也是公开的,如以下表格所示:死亡者80岁以上占75%,没打疫苗的占70%。所以,金教授断言“不打疫苗的老人、或者是反疫苗人士当中的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也是言过其实。显然有一些打了疫苗的人也去世,虽然疫苗降低了死亡率。

图片
(https://www.coronavirus.gov.hk/eng/death_analysis.html)

13

金冬雁的说法:新加坡80岁以上老人的疫苗接种率很高,三针超过90%。新加坡的感染人数跟香港差不多,但死亡1702人,只有香港的不到1/5。也就是说,如果疫苗打好了,香港这一万人里头最多死不超过2000人。

观点商榷:不能只考虑死亡率,还要看新冠流行对不同年龄段预期寿命的影响。并且新加坡经济高度发达,医疗资源更加充足,人口流动性强,统计口径也有所不同,其死亡人数不一定适合与香港直接比较,更适合将日本、韩国等一般发达国家与香港的情况相比。

14

金冬雁的说法:港大的同事还做了一个研究,如果这些不打疫苗的老人,只要他抗原检测阳性,马上就给他吃Paxlovid,就是辉瑞的口服抗病毒药,这个死亡率又下降了76%。那么最后,大概就剩下25%左右的人,就是这2000人里头大概500个人,是疫苗跟药物避免不了的。2017年香港的季节性流感也死了400多人,与此不相上下。

观点商榷:金教授大概指的是此文(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1586-0/fulltext)。其结论是Paxlovid使死亡风险降低34%,住院下降76%,院中疾病进展下降57%。考虑到小分子药物还存在复阳风险,不宜过于神化其效果。

目前的小分子药物还不是神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5

金冬雁的说法:一些媒体散布了大量的谣言,什么奥密克戎全世界杀的人比德尔塔更多,又是有大量的长新冠、后遗症、脑雾,30%-50%的人都失去工作能力,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经常给他讲这个以后,他早就已经形成了概念,现在要去纠正。要把事实告诉大家,用数据说话,纠正一些所谓的学者给大家灌输的错误观念,他们灌输的这些错误观念根深蒂固。一点都不做纠正,那民众就是相信那么几个人,但他们讲的那一套实际上是错的。

像富士康这种事情,像石家庄这种事情,全世界都不会发生的。他们这些年轻人,身体这么健康,就算感染了新冠,什么事都不会有,他们99.9%都是什么事都没有。但是他们居然放弃了所有,要回家。不就是观念有问题吗?

事实:奥密克戎的感染人数远远超过Delta,即使死亡率远低于Delta,总的死亡人数超过Delta也不困难,这都是公开数据可以证明的事实。例如美国,在Delta峰期间(2021年7月到11月)死亡约20万人,而早在2022年5月,BA.4和BA.5流行之前,Omicron导致的死亡人数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字(https://ourworldindata.org/explo ... se&country=~USA)。

16

金冬雁的说法:从冠状病毒在人类中传播的历史来看,从来就没有过病毒在人与人之间长期传播后毒性急剧增加的情况。鼓吹这一套的这些人,有一些是公卫的学者,他们对于这个病毒不了解,根本就是跨界,所以说致病性会大大增加等猜测,其实是拿来恐吓公众。

事实: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就进化出了众多血清型,有的血清型就向强致病能力方向进化(https://veterinaryresearch.biome ... /s13567-020-00811-y),类似于新冠病毒原始株→Alpha→Delta,也有血清型向着更强免疫逃逸能力进化。

前面说过,奥密克戎也存在一定致病性增加的趋势,例如在动物模型中BA.4/BA.5显示出比BA.2强的致病性(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09.018),就Delta到Omicron的演变即认为新冠病毒的进化一定是朝着更低致病性以及更高免疫逃逸能力进行的,未免过于偏颇。

17

金冬雁的说法:那些不懂的人,不研究这个病毒的人,不了解病毒进化的人,他们出来胡说,说会变异啊,会越来越凶恶。他举个例子来给我们看看,有哪一个病毒变得越来越凶恶了?没有啊。

事实:病毒的进化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只要不影响传播,病毒并不吝于增强其致病性。例如观察到的一些Omicron和Delta的重组病毒,包括最近出现的XBC等毒株,就很可能兼具免疫逃逸能力和较强的致病性。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也是另一个例子。

而流感病毒在人群中长期以来传播的过程中,也时不时出现高致病性流感的较大规模流行,例如2009年的H1N1流感等,屡见不鲜(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 ... i/S014067360961638X)。

18

金冬雁的说法:新冠虽然导致香港2022年死亡一万人,但是我们香港每年死多少人呢?5万到6万。新冠死亡只是其中的1/5。不是说其他病就不死人,其他病就不用救。

如果说我们封城那时候搞成这样,其他人都不能住院了,那死的人不是更多了吗?那就不是1万了。

观点商榷:且不说死亡数字是否准确,如果一种疾病占据了1/5的全因死亡,已经不可能忽视,久而久之必将对预期寿命产生显著影响。事实上据报道,美国的预期寿命已经出现了历史性的下降,在疫情的两年间下降了2.7年,回到了1944年的水平(https://www.nytimes.com/2022/08/ ... covid-pandemic.html)。

----------------------------------------------------------------------------

----------------------------------------------------------------------------

以上为一线研究者昨天对新冠病毒变化的来稿。

以下为饶老师昨晚在微信朋友圈表达的个人的总体意见:


图片



搜狐新闻

1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多地非必要不做核酸!一地社会面测核酸自费】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157场)3日举行,会上,重庆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徐祖国表示,非必要不用去做核酸,如果没有急需要做核酸的,建议尽量避免做核酸的高峰。12月1日,记者走访了广州海珠区个别区域,相较以往,这一区域的免费核酸采样点设置也减少了,仍在开放的采样点也在呼吁减少人员聚集,非必要不做核酸。目前这些采样点主要面向两类群体,一是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凭工作证或居委证明等);二是需48小时核酸阴性出行、就医等需求的居民。

珠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无新冠肺炎相关症状、非风险岗位、非重点人员以及无需求的市民,提倡不进行核酸检测;自12月4日起,珠海科学精准开展核酸检测服务,有核酸检测需求的市民,在社会面便民采样点自费检测(混管2.5元/人,单管13元/人)。(极目新闻)



@乔木DC
#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这个话题上热搜,说明什么?

大城市引人关注,偏远地方、三四线城市谁注意。老家陕西榆林,封禁了两周多了,今天说有序开放,但只是不封单元门了,可以下楼,不能出小区。父母说封禁期间,来人一次,门口放下三棵白菜、两根山药、五个红薯。

黄河对岸的山西一网友,居住地封禁已经26天,母亲去世半个月,至今不能下葬。疫情期间,老百姓丧事从简,可也不能拖着不办啊?



@Kevin在纽约

昨天 11:16
来自 iPhone 14 Pro Max
下一步要解决的,是渐渐无处做核酸和要求查验核酸之间的矛盾,不会再遮遮掩掩。 ​​​



@那个Hawk啊

昨天 09:09
来自 iPhone XS Max
其实建议大家可以在家备一点抗原检测盒
一来,如果出现症状,心里会嘀咕是与不是,测一下就比较清楚。特别是现在做核酸也没那么方便了。
二来,如果真的阳了,也可以及早发现,停止会密切接触的活动,配合隔离,保护好家人和朋友。 ​​​



@有个梨UGlee
保定的情况反正我的智力是不够理解的了,我只能有三个猜测,一个是换届前有人彻底摆烂了,二是有人故意制造动荡,三是先把保定本地需求解决了等北平保卫战时保定作为大后方能医疗上支援一下。可能三的可能性大一些。也意味着整个医疗系统在筹备北平保卫战了。但上海肯定不会有这待遇,周边的南通苏州嘉兴都没义务象保定这样牺牲一下。保定好歹也是一千万人口的城市比纽约人口都多,但也真的是没存在感,很多南方人可能都不知道保定在哪个省。



@烧伤超人阿宝
随着政策调整,医院门急诊患者中的阳性比例肯定会快速增加。

当数量多到一定程度,这些病人不可能都由定点医院接诊,普通医院也不可能再做到接诊一个阳性就做一次全面消杀,不可能给每一例阳性准备缓冲隔离间,医务人员也不可能都长时间捂在防护装置里给人看病。

清零与共存之间,没有中间路线。政策转向后,医院不可能成为阳性海洋中的孤岛和净土。

应解尽解应收尽收的结果,一定是应感尽感。

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新的政策和细则,不要逼医院完成无法完成的任务,不要再折腾疲惫不堪的医务人员。

这世上,“要么~要么~”才是常态,哪有那么多“既要~又要~



@少年伯爵
有朋友问,居民楼到底有没有气溶胶隐患?需不需要做防护预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这半个月是被病毒
追着跑,第一天我刚去成都,第二天我北方家所在的单元楼就因为发现阳性病例被封了,我眼瞅着业主群里的各种消息,越来越不对劲……

什么不对劲呢?

一开始某户业主半夜被转运到方舱后,整个单元就不允许出门了,核酸也是单独上门做,结果整整一周过去了,大家足不出户,不和任何人接触,但依然不停的冒阳。

而且冒阳非常有规律,我根据群聊天记录做了汇总分析,发现大部分都是与第一个阳性业主属于同一户型,并且是从下到上垂直分布。

几乎是每隔三四层感染一户,可以考虑下水道管网的气溶胶传播了。

所以我赶紧给物业和网格员朋友打了电话,让他们注意地漏和厨房抽油烟机防护,

几个小时后,社区的朋友就开始发放下水道消毒片(放到马桶里冲)、塑料袋灌水墩地漏和让业主尽量开窗后再用抽油烟机。

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冒阳。

这个真实案例过程就是这样的,请大家参阅。

                   ——————————————

地漏+抽油烟机的防护原理和操作步骤➠ http://t.cn/A6ont8hA

其中开启抽油烟机前,请务必打开窗户,防止强大的抽油烟机(现在各大商家为了竞争,抽油烟机的功率极大)吸力将密闭空间的下水管网里的气溶胶吸入室内(这也是有时候厨房开抽油烟机会让卫生间返臭味的原因)。

那为什么抽油烟机会把下水道的气体抽回室内呢?

其中的原理是——如果我们不开家里的窗户,那么房间的气体进口和出口就只有三个地方——①地漏+②卫生间排气扇风道+③厨房抽烟机风道&洗菜池下水管

我们都知道我们平时周围环境只能保持一个大气压,大功率抽烟机将不开窗的密闭室内的油烟抽走后,那么室内就是低于一个大气压的负压环境,那么室外的一个大气压就会将下水道管网和卫生间风道的臭味压回我们的室内,最终让密闭室内完成一个大气压的气体补偿平衡。

我曾经特意观察过,如果密闭关窗户开抽油烟机,其强大的吸力可以瞬间将客厅落地窗大面积玻璃吸的往室内方内凹,由此可见抽油烟机的抽空气负压能力非常强。

而如果我们提前开窗的话,那么大部分气体补偿平衡就可以用硕大的窗户通道完成,卫生间下水管网受到的大气压就会极小,地漏气溶胶倒灌风险大大降低。

ps: 一个知识点——新冠病毒量排放最大的两个地方就是➠①呼吸道咳嗽和②消化道粪便,所以粪便导致的病毒气溶胶不得不防,这是客观科学事实,不以人的主观想法而改变。

pps:如果是老旧小区,邻居之间的厨房比较近,那么可以考虑开客厅窗户,不开厨房窗户,

卫生间窗户尽量不要开,

开窗原则就是只开迎风面的(在刮风天气里,背风面的负压会造成卫生间气溶胶倒灌返臭),避免与邻居卫生间窗户靠近的窗户。

              ————————————————

但是如果我们遇到大风天气的时候,气流来回切变,导致室内外大气压不停波动,那么抽油烟机和卫生间风道也会有气溶胶倒灌的问题(可以闻到邻居做饭的饭香),此时即便有风道单向止回阀也不行,因为它在双向风切变的天气里已经失效了。

此时,我们可以用干洗店送的大塑料罩(套衣服的)将抽油烟机的栅格口罩住,防止气溶胶倒灌。

卫生间排风扇的栅格口可以用胶带暂时贴住。

最后总结一下——地漏注意防护(塑料袋灌水墩住)+卫生间排风扇栅格口进行暂时密封处理+厨房抽烟机使用前请务必开窗户,务必开窗、务必开窗(同时关闭卫生间门)

请家里有老人和基础病症的朋友们参阅。

PS:能打疫苗,请抓紧打加强针疫苗,包括打流感疫苗+23价球菌肺炎疫苗。



@卢诗翰
有人吐槽取消公共核酸点,但部分场所又要求核酸证明的操作有点荒诞
严格来说这并不荒诞,只是很多人现在才开始面对这个问题。
有的地方是信息滞后,有的地方,可能真是软门槛开始出现了。

欧美不少地方就是这么干的
入场要核酸证明,找不到核酸亭那就自己花钱去医院做或者买盒子自测。你说医院爆满排不上队,怎么会呢,我一个电话私人家庭医生就上门来做了,你不会没有家庭医生吧?

去非洲看一圈动物参与一下动保环保活动再拍点照就能大学加分,这都明明白白告诉你的,非常公平非常合理。你说你没条件做,那怪你自己没钱没资源嘛。
自由主义就这个玩法,你有不做的自由,人家也有做了加分的自由。

我可没强迫你,是你自己做不到,你说平常人哪来的私人医生非洲支教,不是为难人吗?NO,那这代表你本来就不是这个阶层的。

当然,这么干的好处也有,对于不想阶级上升就躺平过日子的,人也确实不折腾,球赛影院等公共场所能进,社区大学能上,人觉得无所谓,自在挺好的。
现在就看许多人喊完自由后,愿不愿意接受自由主义的一切了



@烧伤超人阿宝
[cp]中国最麻烦的不是整天在网上上蹿下跳的这帮人,而是沉默不发声的那群人。

春运即将开始,现在放开管控,经过一个多月的传播酝酿,数千万的返乡潮将会把病毒带回老人聚集医疗资源匮乏的农村,并快速播散。

但是,我们很可能到时候听不到任何声音。

因为中国真正的脆弱人群和弱势群体,在舆论场上的声音极其微弱,远不如那些动辄上蹿下跳的城市小资产阶级。[/cp]



@MLRS270
下午3点半发帖,没想到这么快,我归纳的“路线图”就一口气迈出了四步了。综述进展:

1,北京公布下周起至少公交工具不再要求核酸时间。
2,网传兰州地区将核酸检测的ct降为30,方舱隔离人员绝大多数“转阴”后连夜回家了。
3,北京取消“十字花”(阳性左右上下邻居)封控,只封阳性。
4,北京多个社区通知,以后阳性自己居家疗养,感觉重症找医生。

----

说了这么多,小结一下。病毒特性使然,科学规律无法回避,回避越久代价越大。我们等着瞧,一步一步是不是必须这样。我个人的各种信息还表明,正在这样小步但是快步前进,一切反对者终将成为笑柄。

1,不看核酸进出大多数地方。自己觉得不舒服或者少数特殊需要场合才检测或者自测核酸。

2,病毒阳性的核酸检测标准下降。部分或全部陆续降为30。科学依据:http://t.cn/A6K57EIQ

3,气溶胶恐惧成为笑谈,无症状乃至轻型阳性人士居家、邻居不封,楼栋、小区更不封。依据:http://t.cn/A6KcmQRx

4,绝大多数轻型和大部分普通型(发烧不超过两天的)居家休养。依据:http://t.cn/A6oe6H4S

5,大部分防疫措施解除。依据:http://t.cn/A6KGdm58

6,出入境陆续放开。依据:http://t.cn/A6KfUsIk

7,你为此做好准备才是正经。准备指南:

7.1,心理准备:http://t.cn/A6ordjC1

7.2,万一阳性了怎么办?专业卫生部门的指引:http://t.cn/A6odZDBy

8,大家忙于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开心地旅游,很快忘记新冠,就好像几乎忘记了SARS一样,除了少数人,比如我。



@劳阿毛
前几天

晚上9点半左右,我结束在上海的会议高铁去杭州,在临下高铁时候发现黄码了。下高铁过闸口后询问工作人员黄码如何处理?工作人员指向了远处,说那边有专门的核酸通道和处理,我点头道谢拖着行李箱前往。

做完核酸后在处理黄码处开始排队,人还挺多队伍缓慢,足足排了半个多小时才轮到我。要了我健康码截图、行程卡还有最近的核酸,对我最近的行程又做了详细的盘问后,又问了我杭州去哪个区,直接告诉我你自己走不了。

我略有紧张,问该怎么办,我去拱墅区。

回答说有两条路,一是在原地不动等核酸结果出来后变绿放行,大概需要4-6个小时;二就是接受统一安排的大巴车送到拱墅区流调点后自行离开。我说后者吧,我想呢,先能离开高铁站到城里就OK,然后再打车去酒店。

“想好吧,把身份证交给我,跟我来!”大白目光坚韧口气坚决。

我只好照做,提着行李跟着他走,我突然意识到黄码不能打车,然后打电话取消了网约车跟司机道歉,然后电话问酒店确定了黄码不接待,又打电话给客户让司机去拱墅下车点去等我。客户问大概需要多久,我说大概半个小时左右。

很明显,我把事情想简单了!

跟着大白到了高铁站的临时隔间里面,里面熙熙攘攘的全是人,可以猜到都是健康码异常需要接受大巴调遣的,都很着急不停地询问啥时候能走,也没办法排队,几个手掐好多身份证的大白拿着喇叭在喊人名,被叫到的就出去等候大巴。

隔离段真冷我直哆嗦,因为刚参加完会议,自己还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在拥挤的人群中不知道怎么被安排,身份证也被人收走,内心还是略有不安但也只能等待。就这样等待了近一个小时后,终于叫到了我的名字,我赶紧往出小跑,生怕错过了这趟车。

大巴车前面,大白核对人名单划线,我凑过去问拱墅区下车的具体地址在哪里?

大白望了我眼说,这是去滨江区的车啊,你拱墅的怎么在这里?我说你刚才喊我名字了,你看名单上还有我的名字,我听你们的安排,说完后我就往大巴车里挤,然后大白一把把我扯了下来,说不可以!

“你是拱墅的不归我管,你赶紧回去继续等!”大白对我嚷着。

我说我都等1个多小时了,再说这这么冷,我来杭州出差只要我能去城里就OK,拱墅和滨江对我而言没有啥区别,我都排到这了回去说不定还要多久,将错就错就得了。大巴听了后想了想对我很有气质地挥了挥手说,上车吧!

我带着感激上了车,找了个后排的座位坐下,方便手扶着拉杆箱,这时候窗外下起了雨,气温越来越低了,我自己感觉到庆幸,虽然被搞错到滨江车上了,但是毕竟能早点出发。于是我打电话给接我司机,让他赶紧从拱墅往滨江开,到哪里去等我。车开得不快,车里人都很疲惫,也不怎么说话。

大概开了半个小时后,车抛锚了,好像车坏了。

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车里越来越冷了,大家开始各种抱怨起来。邻座大姐跟我说怎么这么倒霉呢,黄码了不说还遇到个坏车。我更是哭笑不得,说我也挺倒霉的,我原本是拱墅的结果被弄错了到了滨江的车,结果被搁到半路上了。大姐听了我的遭遇后,明显心情好了很多,脸上洋溢着对比得到的幸福感。

还好,后来车又启动了,不久后停下来我们都下车了。

雨下的不小,杭州冬季的雨特别的冰冷,我穿着单裤跟着人群前行,心里想着终于可以自由了。这时候接到流调电话了,各种盘问后问我杭州住哪里,我说是拱墅区。电话里对方很惊讶说他们是滨江的,我去拱墅怎么会在滨江名单里。我解释了下上车时候给弄错了,我为了能够尽早走就上了滨江的车。

电话里说这个不行,他们滨江的不管拱墅的,然后说他们要调整处理下。我问是不是把我名字转告给拱墅区就OK了。对方说不是,要专门给我派车从滨江给我拉回高铁站,然后让高铁站重新给我发回拱墅去。

我听着都快惊呆了,我是黄码又不是阳性,我是人又不是货物,你们有啥权力再把我弄回到东站去。你们不能只治罗锅不管死活啊,这大半夜的我都折腾了三个小时了才下车,我坚决不走爱咋咋地。

电话里对方也沉默片刻,听起来也有无奈。他说我再问你一遍,你杭州目的地是哪个区,我说是拱墅,他说我再问一遍,我立刻反应过来说滨江滨江啊大哥。对方笑了又问滨江具体地址呢,我说没有,对方说我再问你一句地址,我说五分钟后你再打过来,我确认后告诉你。对方说可以,然后就挂了电话。

果然,五分钟后对方又打过来了,我熟练地告诉了滨江的具体地址,相安无事。

流调点程序也很复杂,排队又做了核酸还有抗原,然后截图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结果,然后又填了详细的流调表,整整又折腾了半个多小时,给我冻得浑身发抖上牙打下牙根本停不下来,在等待抗原结果正常后给我个单子,告诉我可以走了。

我甚至有点恍惚,确认了两遍,怅然地拖着箱子离开了,边上保安还开玩笑说,怎么舍不得走啊,我摇头苦笑。流调点门口站着几个同样被放行的人,因为不能打车都在各自联系人来接,也有的人在雨中拖着行李直接步行,场面略有悲壮也有点狼狈。

客户接我的车到了,我把行李箱交给司机,跳上了车感受到了空调的温暖,刹那间感觉甚至有点要落泪的感觉。司机问去哪个酒店,我说先往前开吧,我黄码现在没办法住酒店,等我变绿了再说。作为男人这辈子都没有对变绿如此的期盼,妈的。

看了下表,半夜1点半。



@牛津-小裁缝
很多海外朋友真得很天真。他们以为中国要全面放开了,问我春节期间去欧美旅游的人会不会激增(surge),这样会拉动他们的消费市场。我告诉他们:去海外旅游的人也许会增加,但是很难恢复到疫情之前了。中国人海外消费的最高峰是2016年,那一年占全球海外旅游市场消费的20%。

还有老外质疑中国这几年居民存款储蓄的增加。“中国人这么喜欢存钱干什么!” 我告诉他们,中国相当多家庭都是负债的,根本没存款。有大量存款的人的消费动力可能不足,已经不是20152016年,“中国大妈”扫荡海外市场的年代了。而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消费,很多人房贷断了。2020年,武汉疫情结束之后,下半年的消费市场确实出现了反弹,但是谈不上报复性反弹。何况明年2023年,国人囊中羞涩,拿什么去海外市场消费。



//@漫渡光阴:本保定人全家三口抗原两杠,不方仓不隔离,上街买菜买药无阻拦,现在几乎痊愈
@MLRS270
网上随便一搜,保定此刻街景…怎么了?看着挺正常啊 。

互联网时代注意,说哪儿都能找到一堆当地即时照片,略花点时间连交通流量、医院号、饭店排队、停车场信息…都能挖出来。

如保定第一中心医院此刻周边路况畅通,毫不拥堵,图3。 ​​​



@庄时利和


2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师弟发我的通知。接下来估计多地都会采取类似措施。

之前的话是门诊一有阳就直接封,现在进行了很多调整。反复说过,在任何时候医院都不能完全关闭。

医疗系统是疫情巨浪下第一波冲击到的。目前大部分医护人员只打了三针疫苗,而且第三针打完一年以上的不少了。第四针获批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对于民众而言,持续进行正确的科普宣传,不夸大也不轻视;继续加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的疫苗接种;鼓励家庭进行适当的备药(包括快速抗原等);制定应急的分诊指南;制定规范的居家隔离指南。

民众和医疗系统是互相支撑的。医疗系统只有在没有崩溃的情况下才能保护民众。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北京大土豆

45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朝阳十里河“十混一”爆了,这个完全在意料之中,据我所知东坝啥的也爆了。在社会面还在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就放开了,下一步随着混管阳性越来越多,势必有很多人选择做单管,单管收费不说,现在单管只有医院可以做,所以医院被挤爆是迟早的事情,苦的永远是打工人。 ​​​



@MLRS270

8分钟前
[摊手]微博上的保定全阳性了,地球上的保定好像一脸懵。
@呜啦龟_325
#保定疫情防控#听说保定全阳性了???我就在保定我咋不知道这事啊。超市里大街上人很多啊[允悲][允悲]  ​,小区里老头老太太该溜达该打牌该遛狗一切正常呀。外边除了饭店不开快递没通其他跟往常为什么区别啊?你们在担忧什么???[汗] 保定·保定学院 ​​​



@宝树
6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40 Pro
没必要纠结,人也很难做到恰到好处,防疫形势总体不错的时候忽然要放开,虽然符合发展趋势,但群众基础不够,即便可行,损失更小,还会有很多人觉得“不放开多好,根本不会死人”
@萧武是军盲
现在放开当然已经晚了,香港做过实验之后,就应该准备逐步有序开放。

过去这一年浪费的时间和资源都已经回不来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还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而且,因为这一年浪费的时间和资源,现在病毒已经进化到传播能力更强的水平了,开放已经很难做到踩着刹车下坡,只能硬着头皮冲过去了。 ​​​



//@就是一棵大白菜:我们这里的电影院估计撑不到解封了[喵喵]
@荐见
这个好玩,喜感又伤感:电影生意惨淡的成都莱纳星影城谋求自救,最近开卖午睡服务。开放时间为工作日12时-14时。

套餐12.9元,含蒸汽眼罩一个。

宣传语是“地方找对,中午好睡。” ​​​



@上海滩小律师


1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3
#上海室外公共场所将不再查核酸#

其实上海的公园,查核酸一直很松,空旷的户外本来也没必要。
现在核酸检测有点像高考,只要高考的游戏规则不改,补习班和家教就难禁绝。

写字楼和商场,只要依然是出现阳就封的话,那商场和写字楼查核酸48小时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那对打工人而言,做核酸就不可避免,所以上海人民现在也开始担心核酸检测点不要减少,这冬天排队在街上做核酸实在太冷。

所以放开的一个真正标志就是,哪怕出现阳了,也就居家隔离,不封楼不封公司,那核酸就能彻底退出了,否则个人不得不做,物业也不得不查。



@petriv

11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十混一第二天,还是没人来复核,还是说忙不过来……发了个抗原让我自测,我就又很无聊的自测了一下,还是阴性。现在就处在阴阳之间,摇摆不定……当然我呆在家里并不难受这是实话,我也不发愁明天去不了办公室就领不到工钱,因为所以。不过估计社会面还有大量十混一发愁明天上班吧。因为明天恰好是北京口头通知可以复工的第一天。

中午吃饭的时候终于上门来测单管核酸了。尽锐出战的核酸小妹一脸疲惫,说要测的太多人啦,我这边还是社区在催了所以上门还算快的。明早就知道这性阴还是性阳了 ​​​



@petriv
6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我觉得现在这种情况就不要再死抱着大面积核酸检测这个工具不放了。

大规模核酸检测适合原始毒株,勉强适合德尔塔,但是很难适合奥密克戎了。要求核酸检测人员上门检测没有可行性,我一个十混一,等了30小时,才有检测员上门,这还是快的,如果全面铺开,根本做不到。

而像以前那样排队测核酸的大规模筛查,需要配合小区封控。然而,事实证明第一很难做到用大规模核酸毫无遗漏的筛出感染者,哪怕是24小时核酸,也只能反映测核酸的时候的情况,根本不能保证在进入楼堂馆所的时候是否因为测核酸而导致感染。机械的以核酸检测作为依据,还是防不胜防。第二,对于封控群众已经扛不住了,小区长时间封控已经做不到了。人不是机器,不可能长时间绝对服从命令,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中国人能做到3年已经是人类奇迹了,现在这种情况做不到了。就算是还能坚持,现在天气太冷,动不动零下好几度的大冬天排大队测核酸,既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率,也会因为大冬天排队感冒、发烧、感染普通流感而降低抵抗力。所以,不强制封控小区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核酸就没有意义。就算是像锦州官员妄想的那样,快清零了,再忍一忍,就算是暂时清零了,稍微有一个破口,还会再来,然后再忍几个月?有的的城市,财政依赖转移支付,但是如果继续让经济停摆,把整个经济配套体系打乱,那些原来往外转移收入的城市和地区,也入不敷出了,那怎么办?防疫是个系统工程,防疫不但需要医生护士药物器械,更需要资金支持。

防疫就是一场战争,医生护士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每个配合防疫的公民,都是前方的战士,但是无论承认不承认,他们都需要后勤支援,都需要充足的资金和物资。如果经济体系继续混乱,这后勤难以为继,前方的工作也无法继续。后勤被掐断,生产被打乱的后果,我们的西方邻国已经用他们的一个又一个失败做了最好的例证。那些辱骂别人唐飞,叫嚣继续加码封控的家伙们,看看他们在西边那场战争的表现和判断,就知道他们对于如何打仗是彻彻底底的一窍不通,一个字都不要信,不要理会他们。

毕竟病毒变了,老办法不顶用了,还继续机械执行老办法,就好比在战场上继续用老旧的战术,看似英勇,牺牲巨大,是能感动人,但是会输的。那样子才是不顾人民死活的真正躺平。所以必须调整战术,寻求新方法了,尤其是必须想办法保证经济体系的运行,保证防疫这场战争的每个战士,有足够的后勤供给。

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新增阳性数量特别大,速度特别快的情况下,还要求什么楼堂馆所还查什么核酸真的没有意义了,丢掉大规模核酸筛查这个过时的武器吧。

我建议做这么几件事:
1. 赶紧全面取消社会面的核酸普测,不要再把核酸检测作为出入各种场所的依据。应当把核酸检测的人力资源调整到正规医院与方舱,尤其是正规医院的医护人员,把从支援检测为主转向看护、分流病人为主,如果没有那么多病人就让他们多休息休息,总之就是不要无谓的耗费人力资源。
2. 提供全面完整的新冠宣传,打消大家的恐惧心理。对于煽动恐慌情绪,渲染末世氛围,鼓动医疗挤兑的网络账号,坚决关停追究责任。
3. 出台全国通用的诊断的标准和指南,确定什么情况下可以去医院,什么情况下需要在家里喝水等自愈。利用现有发达的网络服务,提供视频接诊、问诊、看病和数据监控,调动全国的医生资源,根据前述统一的标准做出判断(我现在在京东买药就经常是某个小县城的医生给开药,虽然有点走形式,但是这个可以普及起来,不用让医生们飞过来支援,让他们在线看在线提供最基本的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对症提供服药指南,并开具是否可以去医院治疗新冠的路条;
4.  结合视频接诊、问诊情况,组织一支专业、常设的上门防疫的力量,专职负责孕产妇、高龄老人、癌症等严重疾病患者、残疾人、达到一定症状级别的病人在重症时转运救治。哪怕是在疫情结束之后,这支力量也用得上;
5. 强化疫苗施打工作,开通疫苗通行证,除非有明确的身体问题,尽快用三针疫苗的施打取代核酸阴性,作为出入楼堂馆所的必要条件。对于需要出差,异地办公的,要求打到4针疫苗,取代各地自行其是的对外地的集中隔离等措施,尽快恢复经济正常运行,让财政有税收的上来。我坚定的支持疫苗施打,当都要付出代价时,施打疫苗的代价总好过因为核酸、无意义的封控带来的代价更有价值。而且,对于要上班的、要出差的都是青壮年,打疫苗风险本来就低,而且也是应尽的义务。
6. 对于快递、外卖等物流工作,不要区分什么所有制,不要区分什么员工身份,也不要动不动封控叫停,他们就是提供后勤的战士,打仗的时候能让战士们睡大街上么?做好无接触的送货就好了。京东顺丰这些机构,有一群管理能力超强,智商远胜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文科生的人,让他们想办法,给他们出题就好了。困难总能克服的。

总之,就是要抛弃过时的战术,用新的方法,拯救经济,拯救尽可能多的人吧。



回复 10346楼yingyinc 的帖子
//@盐腌猪头:我寻思刘电工的小说虽然滑稽,但也不可能写太阳一边爆炸、地球愚民死亡无数,一边写同时更多的人类正在隔壁火星上载歌载舞,聚众大办世界杯,完全没有把太阳爆炸当回事



@唐史主任司马迁
这节点上,以个人的良知,不能说无用的假话。

预计第一波放开的城市,尤其是医疗条件不够好的城市,具体哪些大家也能猜出来,在1-2周内会进入院感高峰。
对于城市而言,进入院感高峰,意味着可以工作的医护会锐减。首先反馈在急诊,然后是各种门诊,再然后是住院部和医技的医生。大家可能不知道一个医生的缺岗,会对整个医疗体系产生什么影响。比如一个医院,如果医技支持的医生全阳性回家,那么后面的手术也好,诊治也罢,会停摆。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您很不幸要去医院,一定不要冲击医护,他们已经在竭力维持非常脆弱的医疗体系运行。也不要问为什么方舱关了。不关,人无法撤回医院。

院感到最后,必然是允许医护阳性在岗的。没有办法,医护不阳性在岗,超额死亡会很快提升。假设一个场景,有一个小孩40度高烧,烧到癫痫,在急诊等待。那么我们还真的在乎看病的医生,是阳性还是阴性吗?
但如果允许阳性的医护在岗,也就意味着,社会面传播会更快。且院内的危重病人死亡率会提升。没有办法,最后我们还是要选择,是救概率高的人,还是概率低的人。

是的,大多数人只会发烧咳嗽,不会有大事。但有事的人,最后都会挤在医院。有人在夜半围炉吃火锅唱KTV,有人在急诊门口等前面100多个号。这都会是事实。我们不在苛求每一个人都圣人似的,分分钟考虑所有其他人的利益。但即使您身体健康,不怕病毒,也请戴上口罩,少聚集,这样做的人越多,整个社会面的峰值就会被压低,那些连轴转的医护压力会小一点,急诊门口的队伍也会少一些号。

至于那些标榜“我不戴口罩我很牛逼”的人,或许是无知吧,任何国家在过渡期,最后一个退出的手段都是口罩。简单有效且便宜。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无不如是。如果这人认知上懂这点,且影响力大,还一定要这么吹牛逼,那离他远一点,不难揣测你和他一起泡温泉时,他会在出水口暗自尿尿。

春运很快就开始了,有一两亿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许那里医疗条件并不好,但却有很多现在还没有客观认识病毒,心存恐惧的老人。那么请返乡的您,最好戴上必要的药物和抗原,如果自己阳了,把自己隔离到阴再出去喝酒打麻将。返乡前确认自己是健康的,不给家乡带去疾病和死亡。

隔壁的本子降低峰值,是靠他们固有的“不给人添麻烦”。咱们可以比本子做得更好一些吧,毕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传统,更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

不杠,杠就是你赢。



@泔水代王
(半)共存区三年未曾阳性的一些经验

首先讲下个人情况。我在土澳悉尼,是个在软件公司做视频内容的海外务工者,和对象及另一个室友住在一个房子里。有两年半是租住在公寓,最近半年搬进一个独立房。家庭收入在土澳属于高收入。
为什么我称悉尼为半共存区呢?因为可能平时关注全球疫情的朋友也知道,土澳在2020-2021年间的大部分时间,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从四个月到大半年不等的封城措施。而在奥密克戎肆虐全球后决定躺平,也不过是一年之前的事而已。也就是说,住在土澳的人实际上同时经历过远比国内大部分地区持续时间更久且执行方式更粗放的“静默管控”,以及从疫情失控躺平进而走入经济危机的全过程。因此,我们的经验或许对目前感到不确定性很强的国内朋友有一些参考价值。

1. 土澳的粗放式静默
土澳在发现社区传播后,就开始了循序渐进的封城、封国过程。悉尼全面封城时,因为社会组织方式的缺陷,没有社区人员照顾居民的生活,所以居民无论是否密接,依然不得不去超市买生活必需品(当时大家一定都听说过疯抢厕纸的笑话)。本地政策经过几次调整后,允许居民在居住地半径5公里范围内出门购物,但这一切在除悉尼西南部犯罪及疫情高发区以外的区域完全靠自觉,没有任何人员或措施保障,因为警察都派去上述区域封路了。在这个期间,我们因为工作性质适宜,得以开始居家办公直到现在。在无强制力无保障的管控措施下生活,首先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自觉 —— 戴好口罩(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一般医用口罩)、随身携带便携洗手液(不用流水的那种)、有水池就按照网上学的标准洗手流程洗手20秒、出去购物绝对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土澳人口密度低是一大优势)。由于土澳建筑内楼梯都是防火通道,我们平时上下楼都必须坐电梯。我们的做法是拿钥匙按按钮。通风方面,只要外面不下暴雨我就会把所有窗户都打开。老公寓没有中央空调,这点倒是没担心过。下水道气溶胶传播我们也没操心过,但我们也可能只是幸运,或者建筑内的水管铺设方式不利于病毒传播。。。我们在给商品和衣服消毒方面没有坚持,感觉很难做到不留死角,而且怕吃的东西沾上,但也没有因此出过问题。总而言之,在主动防疫方面,我们只是坚持做好了经典的那几个方面。另外在保持身心健康方面,因为这期间必定会吃很多不健康的外卖,所以室内锻炼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跟着运动app做HIIT和力量训练,还玩了一阵switch上的ring fit。运动不光能增强抵抗力,还能让人放松心情。每几天做一次扫除不光在卫生方面有帮助,也能起到很好的放松身心的作用。其他娱乐包括看书打游戏看剧看片,并没有觉得太无聊。但如果一个人住的话相信要更难一些。在这段时间里,做到自觉是相对简单的,因为绝大部分人包括媒体还是对病毒抱有很强的警惕性,防疫有一定社会共识,不会给个人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还有一个值得一提但恐怕很难给国内朋友参考的事情就是我对象在封城接近结束时去医院做了个切除腮腺肿瘤的手术。我们是买了私人医保的,所以可以自己选择私人医院做手术和住院(土澳没有私人保险就不能自己选择在哪个公立医院找什么医生看病)。尽管有保险,最后自掏腰包的费用也合人民币将近万元。该肿瘤医院的防疫非常正规,病人必须提供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才可进门,问诊时不准任何人陪同入内。手术结束后住院期间,只允许同时有一人次凭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进入陪护。医院和养老机构对核酸的要求一直以来没有过大的变更。我个人感觉可以说这里对医疗系统的保护比保护一般患者的优先级更高。

2. 从管控到躺平
在右翼自由主义联邦、州政府及其友好资本的引导下,悉尼在2021年年底开始追随西方世界一起躺平。这个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从放开入境限制到全面取消阳性人员的隔离,中间大概有大半年的缓冲期,这期间奥密克戎家族导致的疾病与死亡就不再赘述了,任何有人性的朋友都明白。在此期间,社会人员流动逐渐恢复,媒体为共存背书,卫生部门将疫情数据分阶段从大众眼前隐藏,这令防疫失去了社会共识。在这个时期,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心态变得尤其重要,因为这时选择做好之前提到的几点基本个人卫生措施对很多人来说都面临着很大的心理负担,因为毕竟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恐惧与他人不一致而被排挤是人之常情。这时你需要尽可能地与社交圈子里反智且非常乐于交际的人保持一定距离,因为他们大部分人一定会感染且会抗拒做检测,且会嘲讽你正确的做法给你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这些人因为秉性不真诚,也不会与任何人有真正的友谊,所以与其保持距离不会让你有什么损失。我对象和室友的唯一一次感染就是源自在社会面感染不算低的期间大意地跑去一个室内球馆和耐不住寂寞的朋友打羽毛球。而这就要讲到我个人神奇的经历了,就是尽管我和他们住在同一个公寓,却没被他们在居家隔离(土澳从来没有集中隔离)期间传染的事(我们连续5天在家自己做快筛,他俩快筛转阴后我们又出去做了核酸确认)。这个经验希望对大家以后如果有同住的家人或室友感染的情况有一点借鉴意义。当时我们都刚打过第三针疫苗不久,我没跟他们去打羽毛球,也没被感染。室友第二天首先感到不舒服,马上测了快筛阳了,赶紧全屋消毒把他隔离在他自己屋里,好在那个房子有俩卫生间,他们俩可以有独立于我的起居区域。(如果你住的地方几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那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在只能居家的情况下该怎么办。。。)我们也立即测了,发现只有我没阳,于是我赶紧把露营的行军床拿出来在客厅打了个铺,他俩各自占一个房间。我又去测了核酸确认我确实没感染,这样在没有任何生活保障的状态下我就负责他二位的伙食和全屋的卫生。室友症状是经典的高烧咳嗽,我对象症状较轻,但咳嗽持续到了转阴后的一周多,且伴有乏力。在伙食方面,我点外面让送到楼门口,我做好防护(主要为了保护邻居)下楼拿上来,分装后放到他们房门口。通风依然保持,空调依旧没有,有也肯定不会开。消毒、洗手、扫除的频率都提高。在维持身心健康和积极心态方面,我除了延续着之前封城时的室内锻炼外,还穿好跑鞋每天在客厅或去阳台绕着晾衣架一边听一个叫观棋有语的国际关系播客一边转圈,那个播客一期至少一个多小时,所以不知不觉也能走上一万步。听着祖国在国际国内应对各种挑战,觉得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要赢。在我们顺利挺过一周多的自觉隔离时,土澳的经济也逐渐开始遭遇与病毒共存的次生灾害。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情况并分享一些经验,因为大家非常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遭遇同样的问题。首先,疫情肆虐不出意外地导致了服务业、建筑业和物流业的劳动力短缺。然而为什么在强制隔离期越来越短直到完全取消的情况下,劳动力短缺却从来没有得到缓解?大抵因为工人你方痊愈我得病,导致总是有人在休病假。这导致了几个后果:第一,建筑工期拖延。我们在2019年底疫情前买了个楼花,预计2020年9月房子盖好交付。结果首先封控期间土地交付延期数月不提,共存后用工荒本身及用工荒导致的物流成本上升和建材缺货与高价让建筑工期再延数月。最后房子能盖出来我已经很庆幸了,因为我眼睁睁看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建筑公司在共存后倒闭了。而和国内一些人想象的封控导致公司倒闭不同,封控期间反而在央行加速印钱等刺激各类投资保短期GDP的政策影响下,房地产经历了一年的空前暴涨(我没盖好的房子封城期间估价竟然上涨40%),建筑公司签下了海量的保价建房订单(即买家不承担建筑成本的上涨),但他们当时对即将到来的共存次生灾害还一无所知。“后疫情”时期失控的劳动力短缺和建筑成本上升成为了压死本来还在开心数钱的建筑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同时,为压制失控的物价,政府在饮鸩止渴放供应链中无症状感染者出来上班的同时接连大幅加息,导致住房贷款利率半年内翻了一番,房地产市场忽然从巨热跌入巨冷。我个人的月供金额上涨50%。我知道一些喜欢极限贷款买房的小资,房贷要么违约让银行把房子收走,要么正在违约的边缘挣扎,寻求赔钱甩卖投资房。这里一般赚工资的人的经验就很明显了,当你意识到共存即将发生时,要管好手上的现金,留好缓冲应对接下来必定上涨的房屋月供,优先保障好基本生存需求,避免投资。如果收入依赖于投资,那只能自求多福。

3. 彻底躺平后的生活
在悉尼进入彻底躺平,也就完全取消了任何防疫措施的一年后,我在经济下行中勉力维持尽可能积极的生活的同时,也保持了一直未感染。对象和室友也没有再感染过。首先我认为物理措施方面还是最经典的口罩、随身带洗手液、勤洗手、外出保持和陌生人的距离、控制社交圈子。比起之前再加一条主动买快筛常测快筛。从心态上看,我认为在一个躺平社会中生活,保持积极警惕的态度尤其重要,既要抵抗随波逐流一阳再阳的诱惑,又要管理好心情,不让抑郁和焦虑控制自己,毕竟心理健康也很重要。经过三年疫情洗礼,对自己社交圈子里所有人的生活习惯和对疫情的态度已经有了清晰认识,这让我们更清楚什么朋友更真诚可靠,和谁接触的风险低。社交活动进入了一个虽然保持警惕但没有过多焦虑的状态。朋友间互相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即使有社交往来也再没有感染的。上面讲到政府为制造社会躺平共识,会隐藏新冠数据,那么作为所谓“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要求我们自己去卫生部门网站深处找到这些数据,对当前疫情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判断。九月末南半球疫情低潮期,我们还去看了女篮世界杯,为了给中国队加油也豁出去把口罩摘了,结果前后测快筛也没有阳了的。。。现在新一波变种来袭,大家也纷纷主动暂停社交活动了。从个人财务上看,我放缓了房贷还款力度(减少超额还贷),把更多预算留给日常开销,因为共存后同样因为劳动力和供应链问题,食品和日用品都会价格高涨,并出现间歇性的缺货问题。但在面对缺货时,我也不会去囤积,反正能吃到什么吃什么,能用什么就用什么,有些事远远超越了个人控制范围,抱怨也无济于事。非常时期,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闯关游戏,竟然有时也能苦中作乐。。。

好了我能想到的就这些,如果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问我,我尽我所能回答。。。



@Vista看天下
【新冠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渐趋成熟】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当前在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其临床特点也逐步被认知,众多科学研究以及真实世界的数据显示,其传染性逐步增强,但其致病力及病死率降低。也因此,其管理级别又必须要重新考量。

从目前新冠病毒的流行病特征来看,上述传染病专家表示,很多地方显示超95%以上的感染者为无症状和轻症,病死率很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按照甲类管理显然不符合科学,所以,新冠回归乙类管理甚至降级为丙类,都将成为可能。(第一财经)



@涛哥有话说微博

2分钟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那二位双手被用扎带反绑在身后的女子,跑得快吗?[摊手]
@江南茶语懂茶妹
放开后的广州,已经开始小跑了!
1.8万家餐饮开张,122个产业园全部复工,人流量环比上月一下子增长了2.75倍。
广州满血复活,本来就跑得快,现在还在一路小跑,气势如虹,让后面的城市只有追赶,没有超越。
放开之后,广州的地铁挤成了演唱会现场,朋友多的人,饭局已经约到了下个月,在海底捞吃个火锅,竟然要排号?去晚了没座位。
隔着屏幕,都能看到广州人的幸福感爆棚,广州,发展太好了,不愧是国家的一线城市,真不是吹的,不服都不行!



@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2小时前
来自 iQOO 10 Pro 赛道传奇
朋友们真的口罩别含糊,流感季依然没过去,即便不把新冠当回事,今年的流感动辄三五周各种难受也是遭罪,有条件记得把流感疫苗打了...至于放开后调整期,我的观点也是半年...医院没能力收,症状不够严重的就撑一撑吧。生计方面考虑,带病上班的普通人应该也会越来越多,这都是不可避免的
@碎叫
1、放开的城市一般两周以后,街面上大部分人不戴口罩了;
2、早期感染有症状者会主动检测惊慌就医,一两个月后会变成 【好像感染了,买点药,好像严重扛不下去了,去医院吧】;
3、医疗因惊慌导致的挤兑会持续到明年五月份,医护院染会爆发式增长,之后是基础病重症合并感染的增加,死亡数字会增加;
4、明年民间贷款需求会增加,但是抵押贷款减少,信贷需求越来越多,小微企业没死的贷款需求增加;
5、明年薪资水平会普遍下降一个等级;
6、外贸恢复期需要一到两年,外贸利润持续下滑,坏账风险与前三年持平;
7、明年电商恢复了,电商市场规模没恢复,存货卖半年,下半年恢复电商的春天;
8、之前一直没催贷的银行业,明年春天就会催贷了,做好准备;
9、旅游业顶多恢复三成;
10、生命健康医疗行业蓬勃发展;

做个记号,明年来对照着看预测。



@-滇南风吹楠-

7分钟前
来自 坚果 Pro 3
显然,现在的宣传策略就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就当艰辛探索,所以不要再回忆了,要齐心协力向前看”。

所以我写了篇《回忆2021年8月》,在微博发的图片过了半个小时就被夹;在弓仲号上试了三次都发不出来。然后今天发了一条对“郭嘉保护了你三年”的驳斥,刚才一看,也被夹了



https://mp.weixin.qq.com/s/P7oWsF9mVTaeyoJp-shzlA
保定怎么了?
晚参君 新海言 2022-12-04 18:26 发表于北京
昨晚,保定冲上了热搜。

从当地人所发信息来看,主要出现了这样几个问题:

1、不知不觉发烧了,浑身难受;

2、以家庭为单位发病,“一家子一家子的发烧”;

3、社区和物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有的成片中招儿,已无法正常进行保洁、卫生等正常运营;

4、药品出现了短缺。有的药店员工大范围感染,药店无法正常营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抛开夸大的成分也能看出,保定人确实遇到了问题。

因为恐惧方舱以及方舱本身的运转能力,此次保定人出现症状之后基本都处于居家自愈状态。

因为没有核酸检测,这些抗原异常且出现了类感冒症状的人群没办法得到具体统计,也自然不会出现在官方通报中。因此我们看到虽然保定冲上了热搜,但保定昨日的官方通报只有1例新增。

图片
里外两个状态,而且落差极大,让很多保定人也深感忧虑。再加上绝大多数人是初次感染,摸着自己过河,懵懵懂懂,也会带来一定的心理恐慌。

保定此时此刻正在经历的,可能会是逐步放开之后我们都会经历的。在我看来,眼下的保定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总结:

1、和其他很多城市一样,从严控到放开,缺少了必要的应对性的知识科普。“说放就放开了”,很多人还想观望一下的时候,自己抗原异常了。尤其一个家庭全部中招,这种紧张感会非常强烈,到底该吃什么药,彼此之间该注意什么,都需要有专业指导跟上。

可惜,很多城市并没有扎扎实实开展科普工作。这些天,一些地方自顾自地采取行动——今天撤检测点,明天宣布乘车不再要核酸——但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下一步会怎么做、一旦感染之后该怎样应对……这些基础性的问题没有人讲,人们似乎都在等靴子落地,等了一天又一天,结果先等来了自己变阳。

2、在人员大范围感染之后,第一诉求就是“有药”,药品必须供应充足。但从保定反馈出来的信息看,药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缺,这需要政府部门紧急应对。

这也提醒其他正处于过渡阶段的城市,一定要抓紧储备药品,以供市民采购。

现在看来,家中储备一定数量的感冒药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尤其清热、止咳等药品,关键时刻你真买不到。

图片

保定药店的货架。
3、因为不再核酸检测,出现阳性后,大家都在居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交叉感染。更重要的是,社区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撑力量也在感染,如果都居家的话,医疗保障和城市运转就会出现问题,这一情况必须找到应对方案。

从死封到放开,一旦缺乏必要的科普、应急响应方案等中间步骤,就意味着疫情防控走向了“硬着陆”。可能不会因病情本身出现医疗挤兑,但极有可能因恐慌而纷纷冲向医院。

各地都走在了逐步放开的路上,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眼下,无论你生活在哪座城市,感染风险都比之前要大。我们努力做好个人防护,尽可能不感染,但也要时刻做好感染的准备。

我是晚参君,希望保定能扛过这艰难的阵痛期!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