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李万嵇
各位,骤然放开肯定乱象丛生——比如一个班的家长同时报告孩子胳膊腿儿出问题了。

这说明社会中还有很多人对这个病很重视、很恐惧;而有一部分人则不那么恐惧;有一部分人则完全不care。社会中千千万万人,对一件事情有各自不同的判断才是正常的。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刀切,而是能有适合每个人的解决方案——精细化的方案。

这种方案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每个人为自己的判断负责,而不是让别人承担你的判断的成本。举个例子——你如此重视这个病,你愿意为它放弃多少?不出门,不工作,孩子不上学,承受高价的消毒菜,你愿意吗?如果你愿意,那好,请你用自己的财产承担这一切。

再比如,你很重视这个病(虽然可能不如刚才那么重视),你愿意自费核酸吗?你愿意只出入那些需要出示核酸证明才能进入的场所吗?你愿意为安全饮食、定期的消杀服务付费吗?如果你愿意,那好,请你用自己的财产承担这一切。

只有每个人自己去估量得失,社会上的组织才能开始根据人们各自的取舍去重新分化、分工。迎合上面两类人需求的服务、场所将会出现(会有企业家出来满足不同人们的需求,只要不把民间企业家的腿打瘸的话)。从而,形成精细且和谐的自组织体系——这个体系下谁也别拿别人当成本,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当然,任何自组织、自适应体系刚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总是显得“乱”的,是要摔不少跟头的。这是因为民间的医疗自组织从来就是被打瘸腿的,要站起来可要狠费一番功夫和时间。

但如果没有每个人基于自己的意愿和判断而行动,没有在这种行动下面形成的自组织,人们就永远只能接受一刀切,永远是是被别人照看和指挥的巨婴。



@迢蜀
改革开放不是想出来的,而是逼出来的。
财政没钱,民众过不下去,改革开放才有动力。
刚改革开放时,很多人思想上接受不了,但形势比人强。
理解当下,才能理解历史。 ​​​
20小时前



@MLRS270
终于有数字了。让我们来跟踪一下。自10月27日到今天11月14日15时,北京卫健委官网公布的确诊、无症状和无症状转确诊数见图1,合计确诊与无症状1747人。据今天发布会(图2),10月27日以来的重症为2人。

北京本轮疫情迄今,以感染者为基数的重症率:2/1747=0.11%,就是千分之1.1。

因为显然不是每天都有新增重症,而每天都有新增确诊和无症状,所以这个数还会逐日下降。

其实,香港的数据样本相当充分了:预计200-400万人感染。目前重症率和死亡率都低于流感,而且越来越低。

我们再把数字描述得直观一些。

根据本文(连接在最后),香港本轮疫情最高日新增破万,当时一共只需占用病床122、ICU床位16个。香港人口741万人,石家庄人口1120万人(均据当地政府官方数据),是香港的1.51倍。那么,有理由推测,跟香港一样放开,划掉,科学精确防疫的话:

日新增确诊与无症状感染者合计可能达到约1万5千人,占用床位185张,ICU床位25张。

你现在还觉得医疗资源会受不了吗?

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BKDlNyhT49XiFXtrJ3dJyA
疫情三年,谁最痛?
原创 古原 古一古二 2022-11-14 14:49 发表于广东
大家好,我是老古。

这两天,人民政协网的抖音号发了一个视频,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说,全社会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

图片

评论翻车了。

说实话,看着很难受。

图片

疫情三年,谁付出最多?毫无疑问,是企业家们。

封控在家里的打工人,有收入吗?有的。

按中国法律规定:

“如果因为被管控、被疫情隔离,没有办法提供正常劳动,参照单位停工停产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来发放,具体来说,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应当视为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新的支付标准,用人单位如果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劳动的生活费,劳动者的社保等依然由单位负担”。

也就是说,如果封控时间不超过一个月,打工人可以正常领工资。

超过一个月,也有生活费。

谁是支付者?企业主。员工封控在家里,企业有收入吗?木有啊。

那就是由企业主从积蓄中掏钱来为员工的封控买单。而这个钱,实际上就是企业家私人的钱,用自己个人的钱为封控买单,就是当下的现实。

甚至部分员工还喜欢短期封控,坐在家里,不用工作,天天刷剧,还能拿钱。

政府给封控区的民众送菜,是哪来的钱呢?来源于地方财政,而地方财政的一大源头就是企业上缴的税款。

离开企业主的牺牲和付出,员工封在家里只出不进,恐怕情绪会更加暴躁吧,更难以配合政府的封控手段吧。

当然,这个社会并没有几个人感谢企业家,能听到的只有舆论上的谩骂。

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企业家应该做的。

谁让你们有钱呢?谁让你办企业呢?谁让你想当老板,想创业呢?

没有错,企业主并不是为了打工者的利益而去创业的,他们只不过是想赚钱,他们并不伟大,也不崇高。

在所谓的道德评价中,企业主与员工是同处一个道德地位的,大家都是为了钱而来的。

但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之伟大,不是一种道德评价,而是一种客观评价。

因为企业家办企业 ,需要减少自己的消费,用自己的积累投入未来,并且冒着可能血本无归的风险,他需要判断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以生产合适的产品,这样,他才可能赚到钱。

而这一条路,不是确定性的,而是充满着未知和风险的。

而普通劳动者,追求的是确定性的收入,他们的资本是自己的身体和劳动时间,他们追求的是企业主按劳动时间给自己付费,他们几乎没有亏损的风险。

虽然劳动者也是出售劳动服务的商人,但他们是不需要面对这么多的不确定性的。

企业家之伟大,就在于这里。他们是冒险家,是以追求满足消费者,让消费者为产品自愿付费为目标的一群人。

他们的存在,会让消费品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

而他们组织生产,又让无数人有了收入,可以购买商品。

可以说,离开企业家,人人都将变得贫穷。

企业家与员工之间是合作关系,不是对立关系。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那些挑动员工与企业家关系的,认定他们是对立的双方,这种思想只会带来更大的贫困,中国历史上,这一笔早已写过,并留下惨重的代价。

对于合作关系,最重要的是双方有契约精神,按初始订立的合同办事。

然而,劳动法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只需要合同法,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劳动法强行给企业和员工设立一种标准的合同格式,使得企业和员工都在利用这个合同寻找漏洞,以增加自己的利益。

这种情况本可以避免,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劳动合同,就完全不存在双方博弈的现象。

只需要法治严明,出现纠纷时,法律按双方自愿合同处理就可以解决这世界上所有的劳务交易纠纷。

打工人也明确的知道,如果自己的老板垮了,那么他的打工生涯也面临危机,他不得不重新到市场上找工作,而企业越少,他的要价就只会越低。

双方明明是利益共同体,但却在错误的劳资观念中变成了对立的双方。

员工是企业的供应商,供应的不过是劳动力,有哪个供应商天天说自己的客户在压榨自己呢?只要是自愿签订的合同,压榨何来?

地摊老板卖货,一双鞋卖价100,你还50,老板含泪卖了,他可以在网上控诉你压榨他吗?

但老板和员工谈工资,没有达到员工的预期,那老板就被认定为压榨,凭什么不多给一点?

老板采购员工的劳务和员工去地摊上买双鞋有何区别?

不都是购买产品吗?

当然,有大量的企业主们,通过权力获取收入,他们行贿官员,拿到稀缺资源,转手倒卖,这样的企业家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真正的企业家。

因为他们不再以服务消费者为目标,而是以找关系为目标。

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权力管制过多,官员手上的资源过多。

要减少这一现象,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减少管制,增加市场。在市场中,企业家不能通过权力获利时,那只有一途,就是服务于消费者。

欺诈者也不是企业家,他们是罪犯,他们用骗的手段,这自然不是满足消费者。

真正的企业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们的收入来源于消费者的自愿购买,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

.打工者作为劳动力供应商,为什么要谩骂自己的客户?他们倒了,你的收入从何而来?

打工者作为消费者,为什么要谩骂为自己提供服务的老板?他们垮了,你买东西只会越来越贵。

在市场中,所有人的利益是和谐的,而不是对立的。

而让市场越来越繁荣的,就是企业家这一群体。

最好的科学家,也是企业家,他们发明电灯,发明互联网,发明汽车,发明各种能让你生活变得更好的东西,你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好。

而有些科学家则不一定,他们研究的东西,可能与你的生活毫无关联,他们写一篇论文,可能只是为了评个职称。

你不尊重让你生活变得更好的人,却去尊重一个只是为了职称写论文的所谓的科学家吗?

科学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好。绝大多数的科研,最终都将成为企业的产品助力,而中国当下的科研,八成以上由民营企业在投入。

当然他们得不到科学家的美名,但却以真真实实的产品出现在你身边。

中国社会,如果能尊重企业家,能让企业家拥有更高的地位,在舆论上肯定企业家的贡献,这样的社会才会越来越繁荣。



MLRS270

47分钟前
明白了。目前这波疫情,截止昨天全省一共占用了病床18个。无重症、死亡报道。
@北京头条
#河北新增本土感染者535例# 【河北11月14日新增确诊病例6例 #河北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29例# 】 据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2022年11月14日0—24时,河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6例,其中沧州市3例、石家庄市2例、保定市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29例,其中石家庄市438例、秦皇岛市25例、邯郸市18例、张家口市13例、廊坊市11例、沧州市9例、邢台市5例、衡水市4例、保定市2例、承德市1例、辛集市1例、雄县1例、容城县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19例。
截至11月14日24时,河北省现有确诊病例18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717例。



@冈瓦纳

9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看了一下全国疫情数据,我觉得,真正厉害的是重庆
石家庄很热闹
北京特别受关注,几十例社会面而已
重庆一千多例社会面,好像是全国最多了

看重庆怎么弄
高频全面核酸+静止, 上海那样的局面也可以清零的
石家庄那样,数据也不会难看

再过一两个礼拜,都会清楚了 ​​​



@拆台CT

6分钟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全网围观下的石家庄#

石家庄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11月14日,王长昭(化名)在手机上看到“#石家庄疫情防控#”话题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时,他所在小区已封闭9天的大门和车库出入口打开了。

几名居民在门口试探、询问,未走远又折回,在400多人的Wx业主群里频频呼叫楼管——确认进出小区是否真的“不再看核酸证明、工作证明”。

毕竟,在几个小时前,那个与王长昭素未谋面的社区管理员,还在群里发布了一条“紧急排查通知”,要求排查这所省会城市3所学校的返区学生,“如有请尽快居家并与社区联系”。

“所有进出小区的居民扫场所码,场所码无异常就可进小区。”该社区工作人员统一回复称,不再查验核酸证明。

“把该管的坚决管住,把该放的放开。”11月14日下午,“石家庄发布”刊发快讯称,石家庄市市委书记张超超在当日上午赴河北师范大学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全面对标对表中央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凡是不一致的全面进行整改,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到11月14日,王长昭已9天未走出过小区,离家最远的一次,就是下楼到小区门口取外卖。

他不清楚石家庄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什么时候“起来的”。

今年10月底,他身边就有朋友因“时空伴随”居家。11月2日,他的一个居住在长安区的朋友所在小区被管控。11月5日,更多朋友居家,他也在那一天晚上开始居家办公。他住的小区出现因“密切接触者”封控的楼栋,就职单位也被划为“高风险地区”。

在网络上出现针对“是否要放开”的争吵之前,11月13日,王长昭曾在微信群里看到“小道消息”,称“石家庄要实施新的防控措施”。

“信的人少。”他说,大家认为“每天新增五六百例,不可能解封”。

据河北省卫健委消息,截至11月13日24时,河北省现有确诊病例1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207例。石家庄市共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541例无症状感染者。

前几天,河北师范大学的众多学生曾到微博的“超话”栏目下,反映该校师生在转移隔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得到社会关注。

河北师范大学四年级学生李糖(化名)告诉记者,数万名师生分多批转运到不同地方。有的隔离点环境比较好,餐食还有三菜一汤、水果、点心。有的隔离点生活条件较差,学生们反映“没电、没网、没热水、没暖气”,在24小时通风换气的房间里,得贴暖宝贴、穿军大衣、盖被子。

石家庄市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办公室于13日发布通告称,“河北师范大学等驻石高校疫情形势异常复杂”,该市对师生采取临时疏散措施,目前已全部完成,在对学校场所全方位消毒后,将组织学校无风险人员陆续返回学校。

11月14日,李糖晚饭后接到通知:“从今天开始,如核酸‘三天三检’都是阴性,就可以陆续返校。”

社交网络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石家庄居民晒出社区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

例如,一名裕华区居民提供了一张社区网格群内的通知:务必复工、复产、复学;开放所有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扫场所码;社会核酸检测点撤掉,医院保留,可以自愿自费进行核酸检测;高风险区划定以楼为单位开展,不再对社区进行大规模封控。

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也在恢复常态。

石家庄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石家庄地铁目前正常运行,11月14日乘坐石家庄地铁需要72小时内核酸阴性,从明天起“不用看核酸了,现场扫场所码,‘绿码’就行”。

石家庄市公共交通集团客户服务人员回应记者咨询时表示,全市公交线路正在陆续恢复运营,今天乘坐需要查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明天开始不再检查核酸,场所码显示“绿码”就可以。

石家庄万达广场槐安路店、长安店,勒泰中心,新百广场等商业中心的多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今起,市民进入商场不再查看核酸码,扫描场所码为“绿码”即可。

一名居民晒出石家庄平安医院“患者就诊须知”:进入医院只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绿码,不再查验核酸记录。

记者同时了解到,这一天,石家庄各医疗机构对来自高风险区域的患者仍未放松管控。一名居民表示,她前往河北省儿童医院的发热门诊,仍需查验核酸证明,并被详细询问来自哪个小区,要做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才可就诊。

变化仍处在适应期。在王长昭的小区业主群,邻里间开始探讨哪里还可以买到感冒药、退烧药。

一位业主称,刚才去药店买药,莲花清瘟等药品都已卖断货。另一位业主表示,“我想买感康,没买上,买的新康泰克”。

这一天,石家庄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手机应用推送的资讯令王长昭的妻子感到焦虑。她在北京工作,两人结婚近两年,已半年未见。她看到河北师范大学学生们的遭遇,担心随着防控措施转变,丈夫也可能遇到生活难题。

王长昭本打算在今年中秋节时去北京探望妻子,结果遇到“弹窗”,没能成行。今天下午,王长昭打开12306铁路客运购票客户端,收到熟悉的温馨提示:“出票失败,按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您暂时不可购票进京。”他需要在“限制购票求助”一栏中复核,打开北京健康宝,发现依然是“弹窗’:温馨提示③。

王长昭打开网络地图发现,截至11月14日21时,石家庄共有高风险地区639处,9个小时前,这个数字是479。

11月14日下午,石家庄市12345疫情防控咨询热线回应健康时报等媒体,现在石家庄市部分公共场不需要查验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如果市民需要进行核酸检测,需要去医院自费检测”。

一些市民反映“一捅难求”的窘境。他们发现许多核酸检测亭被撤掉,但他们的单位需要查看24小时或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需付费检测。一名急于上班的居民抱怨“今天跑了4个核酸点、两家医院”。

位于裕华区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的核酸检测项目,未来7天已约满。暂时不需要预约即可进行核酸检测的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石家庄长城医院需要排队,一名居民表示,在二院排了两个多小时还没轮到。​​​​



@敬一山
3小时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石家庄感冒类药品销量大涨##石家庄连花清瘟胶囊卖断货# 看也有人在笑话抢购药品的,其实没必要,人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做一些能让自己心安的准备,不是挺正常嘛。对于公权制定的统一政策,咱们应该多一些“挑剔”目光,因为政策不管对不对,一旦出台咱都得执行,事关自身权益,不可不较真。至于别人的个体选择,无论对不对,只要不侵害别人,爱干啥干啥,爱买啥买啥。但咱们常常犯的毛病,就是对统一政策缺乏质疑精神,看啥都觉得好。对别人的个体选择,倒总是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过多的针对个体“审查”,还可能压缩自己选择的空间。



https://mp.weixin.qq.com/s/9ND1DZtUe_L3B0MaVR0Ayg
石家庄开了个好头
原创 漫天雪798 漫天霾 2022-11-14 23:36 发表于陕西
“20条”出台,坚决支持国家的重大决策,坚决拥护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支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坚决支持国家在病毒变异新特点和疫情防控新形势下,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我相信,许多人看到这个消息,可能还会等待观望一段时间,但是内心已经在开始规划下一步的长远投资和经营计划。因为投资看的是稳定的预期,只要预期稳定,投资必然滚滚而来。君不见德国总理不都不远万里跑过来谈投资了吗?
只要有投资,不论它来自国内储蓄还是引进外资,就有更多的产出、更便宜和多样的商品、更多的就业、更高的工资,大家的生活都会变好。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强的生产能力,最全的产业链,最优秀的技术人才,最勤劳的劳动者,最强的消费能力,只要预期稳了,经济发展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中国GDP超美国,没有什么悬念。
世界的未来在东亚。
说这些话,不是盲目乐观,不是看不到过去的一切,而是通过经济学逻辑推理和对比,得出的一个客观结论,做出的长远趋势预测。只要有和平,只要不发生大的变化,这里仍然是未来几十年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方。当今欧美的白左意识形态、福利政策、工会势力、严酷的劳动法规、高额财产税、种种职业许可,并不适合企业的成长,当然也不利于劳动者的福利改善。
许多企业家有悲观情绪,可是想一想,老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
钱袋子啊。他们才不关心那些宏大的事情。所以企业家们最好迎合消费者需求,寻找发财的良机,不要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了双眼。要知道,诚实地参与市场,千方百计去赚钱,也即满足他人的需求,就是对市场经济最大的贡献,也是对人类自由、和平事业最大的贡献。
因为财产即自由,交换即和平。
石家庄落实二十条措施行动很快,大家都看到了,不再赘述。网上赞誉的反对的势均力敌,很多朋友对一些人缺乏科学常识和盼望被管一管的“巨婴”心态极为反感。他们担心更加科学和精准的防控会因为这些人而回潮。依我看,对网上的言论,不必过于在意。
一来,我们一再强调,任何措施,都是民意的结果,历史进程总是由多数人的观念决定的,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民意如此,必然会调整。有人可能会说,过去大家也不愿意被封啊,可是你可能误判了舆论,其实过去大部分人都支持严控。处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和共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可能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也就是说,过去严控是民意的结果,现在逐步调整,也是民意的结果。政策跟着民意走,这是必然的。
二来,网上的言论,都是不用付出代价的情绪性语言,并不一定反映人们的真实偏好。
就像许多人,嘴上反对严控,但是却盼望把邻居家的密接拉走;嘴上说不在乎,却自行给自己加码,稍有风吹草动哪儿都不敢去,在户外运动也把口罩戴得严严实实。那么他其实是支持严控的。
又像我的朋友,一开始堂食,就约我去熙熙攘攘的小餐馆吃饭,边吃还边给我说着一定要坚决清零,这个病传染太厉害了,后遗症严重得很。哈哈哈,要是他在网上发言,肯定是反对放开的,但是你看,他说的是假的,他的腿比他的嘴诚实。
这就叫“行动展示偏好”。一个人的真实偏好,我们可以从他的真实行动——而不是语言——中推断出来。
现在,石家庄商超全都开门了,社区解封了,进入公共场所不扫码了,学校开学了,许多人被管惯了,反而不敢出门了。有一个图片,未经证实我就不贴了,说家长都给孩子们请假。我要说,这很好,不敢出门,你就不要出门,把自己锁在家里,没有人反对的。
石家庄的告市民书有一句话写得非常好: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句常识解答了三年来许多人的疑惑,可谓是建设一个美好社会的基本准则,这就是自我负责。
不论何时何地,风险判断都是个人的事、主观的事。炮火连天的战乱年代,照样有人出来做生意;百分之百安全的玻璃栈道,有人就是不敢走。这都很正常。交给每个人自行判断就好了。
石家庄可能有很多人,就是认为这个病毒怕怕得要死,美国都死了100多万了;传染性很厉害,一旦被感染了要死要活怎么办;还有很多人,认为这个病有后遗症,现在没有不代表80年以后没有,自己没有不代表孙子没有。
好的,没问题,呆在自己家里不要出来,不和任何人接触,无疑是很好的办法,外人无话可说。
那同理,自我负责的意思就是,还有很多人认为,美国那些统计数据有问题,不能把因新冠而死,与死时有新冠混为一谈;病毒已经经过很多轮变异,现在传播性非常强,但是绝大多数是无症状或者轻症,就是个上呼吸道感染,实际上已经不能叫肺炎了,应该改名了;虽然传播力很强,但是没有死亡病例,所以没什么可怕的。
好的,也没问题,该干嘛干嘛,做不做防护是你自己的事,染上了看病,也是自己的事,外人也无话可说。
当然也有很多人,非常怕,但是有其他基础疾病,或者一旦呆在家里就失去收入来源,生活难以为继,因此即使害怕,也会选择出去,自己多加注意做好防护就成了。别人又有什么话可说呢?你要是也是一个非常怕的人,不接受他的服务就行了,别人同样无话可说。
这就是自我负责。人们会自行判断风险,自行权衡利弊,自行做出决策,没必要让所有人都一模一样。这就叫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因为啥是经济呢?经济就是个人有目的的行动。
坦率说,如果每个人都学会自我负责,不依靠任何人和实体,不要让他人和“社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我们的社会将十分美好。现在许多问题的根源,恰恰就是许多人不愿意自我负责,总想让别人替自己承担责任,总想将许多本应由个人负责的领域授权给他人。凡事总想让别人替自己决策,自己不但无风险了,而且一旦出现问题,还可以推卸责任。殊不知,一个人如果不想承担责任,那他就不配享有自由。
回到开头,只要人人都学会自我负责,那么中国市场经济就有了最强大的观念基础,未来就必然经济繁荣人人受益。因为自我负责,就是市场经济的根基:财产权。



https://mp.weixin.qq.com/s/BIzIaXhKwouykBedZyc60g

石家庄率先落实二十条
雷叔写故事 2022-11-15 11:59 发表于上海
以下文章来源于雷叔说事 ,作者乌卡&小林


图片

01


最近石家庄的疫情迎来了一波爆发,本土新增无症状人数日增几百,高风险地区达到了600多个。



图片


其中高校,尤其是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更是叫苦不迭,隔离环境很差,日用品无法保证人手一份,很多同学发烧了却拿不到药物。

图片

有些被转运的同学根本不知道自己会被送去哪里,而且连口热饭都吃不上,也不敢吃。

图片

所以当石家庄的名字出现在热搜上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当地推出了更精准的防控政策,以应对更复杂的疫情情况。

图片

没想到点进去一看,大家都在说,
——石家庄“解封”了。

很多人说当地取消了常态化核酸检测。

图片
图片

不用做抗原,核酸点也断断续续撤了。

图片

小区也不安排做核酸筛查。

图片
图片

部分医院取消了免费核酸,开始收费。

图片

消息称:公共场所恢复正常营业,进出不再需要查验核酸证明;小区也是同样。

图片

有人亲身感受过,去超市和药房买东西都没有扫码测温的环节了。

小区原本被封锁的门也都打开了。

图片

同时,单位复工、学校复课,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都不耽误。

图片
图片

这些零零碎碎、来源各异的消息混杂在一起,似乎说明石家庄的疫情政策的确正在“放开”。

官方的表态证实了这点,“目前石家庄确实不要求全员强制核酸检测,只对重点人群及重点工作岗位施行核酸检测。”

图片


02

然而,这种“放开”无法概括石家庄的全部。

不少人提到,石家庄的高风险区并未解封,依旧装着报警器,有持续的核酸和抗原检测。

图片
图片

尤其是情况严重的河北师范大学等地,依旧在持续进行转运和隔离、疏散和消杀。

图片

也就是说,高风险区依然是严防死守的对象,有风险的人群依然在被管控。

图片

该严的地方严格管理,但是不再加码;该松的地方逐步开放,不再大规模区域核酸...恰好符合国家卫健委新出台的二十条政策。

他们率先走在落实二十条的路上。

比如,除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不再要求大范围展开全员核酸检测;所以石家庄撤掉了不少核酸点,也不要求公共场所检查核酸。

像长安区这种重点区域内的商场,还是对核酸检测有一定的要求。

图片

而且,“依旧会对重点区域包括酒店等查验核酸检测情况。”

图片

再比如,为了避免一刀切导致全市停工停产,石家庄抓紧安排了非重点区域的复工复产。

这实际上也是希望另一部分人群的生活尽量恢复正常,把大家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

图片

还有河北省其它地区的人现身说话,自己被判定为密接需要接受集中隔离,但已经不再判定次密接,也不会流调密接的行程了。

图片

这些都是改变的开始。

正如石家庄在《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里所写,这种调整不是放开、不是躺平,而是为了恢复和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做出的优化。

图片


03

不过,石家庄还是被泼冷水了。

网上流传的一些微信群聊天记录截图显示,有家长请假在家上网课。

大家找的是腿疼牙疼的理由。

图片

图片

由于措施来得太过于迅猛,小区的居民也选择了比静默还静默的应对方式。

图片

因为大家对180度变样的操作感觉很懵,一时不知所措。

不少人心生复杂情绪。

图片
图片

表示强烈的不理解,骂声四起。

不再查看核酸明明更方便了,为什么父母不愿意孩子去上学,居民不愿意下楼了呢?

因为大家害怕病毒还在,大家还心存对新冠的过度恐惧,谈新冠色变。

之前流传的关于郑州刘红英的8分钟视频里,小区里一些人大喊着“把羊拉走”,刘红英竭力劝阻。

对于这些居民来说,好像自己的邻居感染了新冠,就不是人了,犯了滔天大罪。

或许没有“躺平”和“清零”之分,防疫理念之争的背后是“邻居感染,拉去方舱;自己感染,居家隔离”的底层逻辑。

图片

正是这种极端恐惧和排斥他人的心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刀切的措施。

你不戴口罩,你有传染病毒的风险,所以我要处罚你;你下楼,可能带来病毒的传播,所以我要开除你的学籍;你怀孕了,核酸报告不及时,有可能传播疫情,所以我不让你就诊;你成了密接,整栋楼都给我拉走转运。

不必要的恐慌太多了,许多行为就不可控。

其后果可以想象,大家一焦急,去医院做核酸,那医疗资源势必不够用,妇科大夫都会被要求跑来给人采样。

事实上,我们的医疗资源本就够紧张的了。

截至2019年底国内护理数量总数是445万,每千人口护士数为3.18人左右,低于全球水平;我国每10万人口ICU床位4.52张,也比美国、英国、日本等低了一些。

上海算是全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但在上半年疫情扩散的情况下还是出现了医疗资源挤兑问题。

二十条政策看到了这一点,提出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图片

实际上,一般人感染了也没什么大事,无论之前的上海还是现在的广州,大多数患者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重症患者再去医院,这样医疗资源也能得到合理利用。

如果石家庄能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避免恐慌情绪的传染,进行有效的科普宣传,那对于优化防疫措施,可能事半功倍。

另一个需要未雨绸缪的是打疫苗,这也是在二十条内的。

图片

只不过这一点也处在困难之中。

一方面,仍有30%的老人(60岁以上)未接种第三针;另一方面,第三针在一些老人身上有反应,许多人不敢冒险。

第三针的推进进入瓶颈期,覆盖率很难增加。

凡此种种,科学防疫还是任重道远的。


04

说回最新的二十条,并不是指疫情防控不重要,更不是所谓“躺平”,而是理清防疫的本质,实行更科学的防疫。

一些地方相应做了措施调整。

图片


多地也取消了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图片

因为优化疫情防控是早晚的事,大势所趋无法改变。

以前是早封早安全,现在早优化早受益。

倒不是说,我们回得到2019年的光景里去了,毕竟新冠它无法彻底消失。

而要回到一个正常的状态,面对病毒的传播,面对身边人的病情,面对突发的居家办公的通知,我们不慌不忙、不卑不亢,井井有条地把生活过好。

该正常旅游的旅游,该亲人团聚的团聚,该去异地考试面试的就去异地考试面试,该去电影院的就去看电影。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里,自己成了防疫的第一责任人,而不再是政府。

其实,对于个人而言,做好个人防护一直是防疫的应有之义。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才能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

现在冬天来了,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2020年、2021年全球疫情较大的两波浪潮都是发生在冬季。

为此不要松懈,记得保护好自己。

出门在外,自己的身体更要自己爱。

-END-



@凯雷

28分钟前
来自 iPhone 7 Plus(亮黑色)
已编辑
北京新闻广播直击:朝阳改变,从排队4小时,恢复部分核酸点便利跨区上班的白领[good]

【北京朝阳网友4小时辗转十多个小区寻找核酸点,最新情况:#北京朝阳部分社会核酸点已恢复# 】

11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对核酸检测点位进行布局优化调整,进一步向居住区附近布局,调整优化了617个点位、908个通道,新设100个点位、104条通道。这是基于精准防控,有效杜绝社会面传播的防控措施。

不过,从14日下午开始,多位工作或生活在朝阳区的市民向记者反映,核酸检测点位优化调整后,小区内的核酸检测时间与上班时间冲突,而且出现了排队时间长、找不到核酸点等问题。

另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朝阳区华腾园周边地区的部分社会核酸检测点已经重新开放;东湖街道部分社区则通知,暂停小区内核酸检测点,恢复社会面核酸检测点正常检测。而在常营、现代城等地,社区内的核酸检测点照常,部分社区内核酸检测则延长了运营时间。

请右边这一位看看:朝阳有具体措施,相信石家庄会跟上@啊前方1997:我在石家庄,请你给出具体措施/



@上海滩小律师


7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理解石家庄人民的纠结:

#石家庄连花清瘟胶囊卖断货#  #石家庄连花清瘟胶囊卖断货#
我现在非常能理解石家庄人民的纠结和恐惧,这种恐惧未必是单纯怕病毒本身,虽然疫情管控看似放松了,但没人说阳了不用被拉走隔离吧,那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被拉去方舱隔离,这个生活环境是不能和在家里比的,如果老人本身就有基础疾病,那更担忧了。
如果小孩阳了,被拉去方舱,那父母能不能陪同一起去?
如果是青壮年,万一阳了,那老板会不会借这个机会索性就把你开除了,这可是说不准的,阳了之后再去上班会不会被歧视。
做小生意的担心,如果自己的店里出现几个阳,那店会不会被封控?

在各种各样的担心下,索性还是多做核酸,少出门。



@南洋传媒
【山西9旬阳性老人流落街头 疑被救护车拉走后“扔在医院门口”】11月13日,一段“阳性病人流落街头,下落不明”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视频记录的是一段电话录音,对话内容涉及疑似有一位九旬老人阳性被救护车拉走,之后流落街头。视频中的电话号码显示为山西大同。这段长达4分41秒的通话录音,一方疑似社区工作人员,另一方疑似救护车工作人员。社区人员表示要尽快落实一下老奶奶的情况,看医院有无接收,“最起码得让人家接收了再走,现在老人在大街上走,你说咋处理呢?老人没有手机,是旁边路人发过来的照片。这个老人是阳性,你们也知道。90岁的老人让扔街上,这也不像话呀。”

救护车工作人员则一再重复,他们将老人拉到医院门口,就算完成任务了,“120说联系好了,放在门口就行了。我们就……”之后又反问道:“没人接收跟我们有啥关系呢?”在之后的电话沟通中,社区又多次要求落实老人现在的情况,“你们过来拉的,那肯定是相对有交接的。”而救护车方面则让对方自己拨打120。

据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的报道,在民警的帮助下老人找到了,且送至医院做了检查。随后,老人被安排到三儿子被隔离的方舱和儿子一起,“大家可以放心了”。老人近况怎样?为何会发生此事?其流落街头多久才被找到?期间是否有密接?当地有没有调查和追责?11月14日,顶端新闻记者就上述问题多次联系大同市卫健委、大同市防疫办等部门未果,又通过电话及短信联系大同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暂未收到回复。

顶端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此事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呼和浩特市新闻网的视频账号“青橙融媒”还曾辟谣:“近日,一条疑似老人家属与120对话的语音在我市的微信群流传对话内容为:‘疑因未提前与医院对接好,便将老人放在医院门后离开,导致老人无人接收流落街头。部分网友听到这个语音后,误以为发生在呼和浩特。经核实,此事发在外地。并非呼和浩特!请勿传!勿信!’”(顶端新闻)更多内容请查看原文>> 网页链接收起



@中国新闻网
【#乌鲁木齐被罚50万元宠物店负责人发声#:接受处罚 已停止保供】11月14日,乌鲁木齐一家宠物用品店用防疫发布会视频打广告被罚50万元。该网店所属公司负责人杨先生表示,网店运营人员为宣传店铺,刻意删剪发布会视频有些急功近利,直播过程中因视频内容与网友发生争吵的主播已被开除。目前已停止保供,对已卖出去的货作退款处理。



//@天涯紫桔梗:是的,核酸点取消了,但是进入相关场所需要24小时或48小时的要求没有取消。[汗]
@同声翻译樱桃羊
今天,广州核酸点撤得七七八八,我这边越秀东山周围仅剩的几个核酸点,工作日上午,排队起码都要一个小时起步,队伍排得延伸了好几公里……

因为明天要去医院看病,必须要24小时核酸,果断决定付费去做,结果走了两间医院,都说“不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了”……

其实我能理解医院对核酸时限有更严格的要求(24小时),但是,大批撤除核酸点的同时,写字楼、商场乃至开阔的公园等地都还是要求24~72小时不等的核酸,小学也要求孩子天天验,这样势必造成为数不多的核酸点聚集大量人群,青壮年排队也就不说了,对于有老人和慢性病的家庭来说,是真的很不方便啊!

记得最初广州的核酸点都有设绿色通道,现在都不见了,不论推着轮椅的还是拄着拐杖的,都得一起排成个钟,实在太不人性化了,能不能至少恢复一下老人和残疾人绿色通道?@健康广州 @中国广州发布 @健康广东收起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
6小时
【广州封控 居民齐唱《#海阔天空》】
【香港近年抗议活动歌曲】
广州日前疫情爆发处处封控,网上视频显示,一处居民楼在封控期间,居民齐唱《海阔天空》,这是香港近年抗议活动经常唱的歌曲。继中国国务院推出《优化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后,多地陆续取消全员核酸检测。广州市政府表示已经调整管控措施。



@理记
石家庄有1120万人口,如果做每日核酸,最基本的采购费就要4000万左右,一个月就要十几个亿,这还不算大量抽调的人员开支。这笔钱从哪里出?要注意这可不是十天八天,疫情都三年了。医保出不了钱,老百姓看病没钱会炸锅,中小企业短期内根本收不上来税,能活过来就不错了,大税源都停了。也不敢开印钞机,如果物价控不住,会导致灾难性的社会动荡。

各地停止免费核酸是早晚的事,核酸不是简单的加一笔财政预算就完了,到处是免费核酸,如果再加上静默,意味着企业经营受到极大抑制。一边开支增加,另一边没有收入,闭源费流肯定持续不了太久。

金钱的确换不来生命,但能换来寿命,前者只是口号,后者才是现实。因为中国人均寿命增长是与GDP增长成正比的。

请注意,我并不反对免费核酸,坚决支持国家防疫政策。只是客观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



@财新网
[即清即解!#广州海珠对符合解隔条件楼栋果断解隔#】 “按照‘即清即解’的要求,我们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对符合解隔条件的楼栋果断解隔。”11月15日在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晓初介绍,11月14日24时起对后滘片区、桂田片区的部分区域调整为低风险区,赤岗街、瑞宝街、江海街等6条街道的部分区域解除临时管控措施,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控措施。(广东台触电新闻)



@红星新闻
]多家劳务中介:连花清瘟生产商以岭药业急招大量短期工 公司官网亦发布招聘信息】多家劳务中介发视频称,连花清瘟生产商以岭药业正急招大量短期工,工作内容为中药挑选、药盒包装。劳务中介告诉红星资本局,以岭药业的药物出现缺口,加大马力生产连花清瘟,并表示招聘信息是11月13日发布的。红星资本局发现,以岭药业官网也发布了招聘短期工的消息,发布时间也是11月13日。另一位劳务中介向红星资本局表示,以岭药业此次招工数量在1000人左右,很多家中介都在发布招工信息,目前已经招到了700多人。

石家庄谈南路的药店工作人员向红星资本局表示,连花清瘟胶囊与颗粒都卖断货了,“店里两大箱连花清瘟胶囊,一箱200多盒,一共400多盒,今天一天都卖光了。”该工作人员补充到,连花清瘟胶囊断货跟以岭药业双十一活动有关,“明天就去拉货,库存是够的”。http://t.cn/A6oFUvQH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9767.html?amp

中国新闻周刊|红码了,他们在桥下等待好消息
CDT 档案卡
标题:红码了,他们在桥下等待好消息
作者:李屾淼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
发表日期:2022.11.15
主题归类:过度防疫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file

一名准备在广州大桥下过夜的外卖员搭起了帐篷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屾淼
疫情突然暴发,一群“红码”人被困在广州大桥下数日,露宿与核酸成为日常,他们都在等待好消息。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屾淼 发自广州 编辑 / 韩茹雪


image

来到桥下

见到王新军,是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桥南侧的桥洞下,这个中等个头的中年建筑工正在借一名外卖员的电单车给手机充电。这是11月13日晚上10点左右,也是他在这露宿的第三天——从11月11日起,他成了“红码”人员。

王新军周围有好几个外卖员,远处的桥墩下也有几个。还不到睡觉的时间,桥洞下依然人来人往,他们或坐或躺或趴在供路人休息的长石凳上,大多在刷手机。除了外卖员,还有几个打零工的人,大家已经各自找好了铺位,准备今晚在此过夜。他们因为相同的原因——红码——聚到了这里。

他们中很多人从11日那天便开始在此露宿。根据官方信息,11月11日0时至24时,广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4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921例,其中大多数病例出现在海珠区,尤以人员聚集、卫生条件较差的城中村区域为主。即日起,海珠区开始进一步加强社会面管控。


image

▲11月5日,海珠区客村,防疫人员正在转运高风险封闭区内的人员 图/人民视觉
桥洞下石凳的长宽正好可供一个成人伸展开来平躺,体形小一点的还能翻个身。石凳已经被占满,来晚的人也能在桥墩旁的地面搭个窝。不远处的公共厕所有自来水,可以将就洗漱和喝水。

天气预报说11月13日海珠区最低气温19度,但夜里依然燥热,出门的路人基本都穿着短袖单衣,在桥下睡觉披两件衣服就行。除了吃饭,别的在这勉强都能解决。王新军今晚过夜的地方,能看到珠江对岸的广州双子塔,以及去年刚建成的网红景点海心桥,灯光照得桥身一片白。


image

▲11月13日,一位外卖小哥在珠江边垂钓 图/人民视觉
王新军平时住在海珠区广州大道边上的客村北约。相对于附近的城中村鹭江、康乐或下渡,客村北约是这一带城中村里最小的一个。与鹭江、康乐那边高度聚集的服装行业从业者不同,客村北约住的多是外卖员、餐厅服务员之类的打工者。

王新军在这里拥有一间单间,是他每个月花800元租的,但进入11月以来单间一直没怎么用过。这些天他几乎一直在天河区做事,做建筑短工,今天跟这家、明天跟那家,基本睡工地宿舍。

海珠区政府近期公布的防控政策显示,自10月下旬这轮本地疫情刚刚抬头以来,王新军租住的客村北约不曾被纳入管控区,但早在11月初,村口就被铁栅栏堵住,村里的居民只获准在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外出采购,其余时间不允许进出。10日那天,王新军趁着村子开放采购的时间,回住处洗了澡和衣服,小睡半小时,然后在临近下午3点的时候离开村子,前往天河区继续干活。

在天河区过了一夜,11日,一早干活前扫码做核酸,红码了。

活干不成了,王新军赶紧找到工地所在居委询问怎么处理。居委叫王新军赶紧回海珠区的住处,他还被告知,如果自己是阳性并造成疫情传播,需“后果自负”。疫情三年来,这是王新军第一次被赋红码,他有点紧张。来不及多想,王新军匆忙往海珠区赶。途经广州大桥时,他发现桥已经被封上了,把关的警察告诉他,“进去就出不来。”王新军想了想天河那边居委的警告,还是进了海珠区。


image

▲防疫人员在海珠区一处老城区的街道入口处检查通行人员的健康码以及核酸状态 图/人民视觉
王新军旁边的两条石凳上分别睡着的都是外卖员——张攀及其堂姐夫,两人原本住在离客村北约不到一公里的下渡村。

先被封的是张攀的住处,6日下午1点半,在外奔波了小半天的他准备回家休息一下,却发现村口拉起了围栏,许进不许出。外卖员困不起,张攀没多想便离开了,调头回到平时跑单的越秀区,借宿在一个同事家。

继续工作,每天做核酸,张攀以为没什么大事,只是要在越秀区多待一阵子,10日那天他还专门买了些衣物被子。

11日早上7点醒来,张攀照例看一眼穗康码,红了。总不能连累同事,张攀当即返回海珠区。这时村子已经完全不让进去了,他问房东红码了怎么办,房东也不清楚。村口有个红码核酸点,限本村居民凭票做检测。隔着村口围栏,房东递给张攀一张盖有“下渡经济合作社”公章的红码核酸检测票。检出阴性,红码仍在,张攀和堂姐夫以及附近的很多外卖员因此来到桥下,等待变绿。


imagev

▲房东给张攀的红码核酸检测票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屾淼

image

寻找红码检测点

想变绿就要做核酸,每日核酸阴性结果越多,越有利于变绿。根据疫情的动态,风险点位随时调整,睡在桥下的他们谁都没有确定的答案——不知道几次阴性能变绿,但“多做有益”悄然成了共识。

自11月8日开始,海珠区在全区范围内每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设置了超过200个核酸检测点,以及多个黄码采样点,来应对海珠区单日新增感染者过千的复杂局面。

11月11日,也就是王新军回海珠区的那天晚上,广州市卫健委在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广州市对近日有海珠区风险区域活动史、尔后离开的市民朋友采取赋红码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阻断疫情外溢链条,希望市民朋友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王新军是这批被赋红码的人之一。

广州市卫健委同时为近期离开海珠区后健康码变红码的市民提供了明确指引:“立即向所在社区报备,落实3天居家隔离,由工作人员上门提供采集核酸服务,3天后核酸结果无异常则转回绿码。”


imagev

▲王新军近一周的核酸检测记录 图/受访者提供
对王新军这种因离开海珠区而变红码然后又回到海珠区的人,相关指引并没有明确。或许可以参考离开海珠区的红码处置,但王新军没法居家——村子不肯放一个红码的人进去。他打110,被告知这种情况没法出警,他去问房东,房东也不清楚。

王新军手机的通话记录显示,他多次向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打电话询问,但一直是“未接通”状态,他还电话寻求12345帮助等等,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本刊记者就红码但阴性人员无处可去的问题,多次致电王新军及同样睡在天桥下的人们所在地居委会,同样显示未被接通状态,截至发稿这个问题尚未得到回复。

王新军来到了离住处不远的广州大桥下,像他一样因为红码而无法回家的人有十几个。这几天他们都在桥下,外卖骑手占多数。相比其他人,外卖骑手露宿有一项重要优势——他们的电单车可以给手机充电,刷短视频不成问题——这是他们主要的信息来源。不少非官方的消息充斥其中,即便无法验证真伪,但只要是新的消息,总能给人群带来新的骚动。


image

▲广州大桥下露宿的外卖员,电单车除了是他们的营生,也是他们的移动大容量充电宝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屾淼
红码人员的核酸检测点在哪,这是消息中的硬通货,睡在广州大桥下的日子里,这批红码露宿者每天都在寻找。在他们眼里,这些检测点像跟人捉迷藏一样,每次出现的时间、地点、消息来源都不确定,他们只得通过短视频平台或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打听。

11日以来,张攀每天都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做红码人员的核酸检测:11日晚是客村地铁站出口附近,12日在客村地铁站东边1公里外的赤岗北路天桥底下,13日则到了客村地铁站西边1公里外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附近。

连最早给张攀传递红码核酸票的房东也断了渠道,他那儿还有一个租客红码了,着急找专门的核酸点,张攀反过来又成了房东的消息来源。

来到桥下露宿的第一天,曾有个附近不知道哪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来问过情况,张攀说自己是红码,对方吓了一跳。得知张攀住下渡村后,对方问:“你是不是外溢的?”(注:外溢风险人员指漫出到外地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重点涉疫场所风险人员、高中低风险区域人员等。)

张攀回答:“你要是能让我进村集中隔离,我愿意接受集中隔离。”对方显然做不到,此事不了了之。回想起来,张攀的语气还有点愤愤不平:“他还不如上报说我是外溢,我巴不得他把我搞进去。”旁边有人开玩笑说:“阳性还(就)好办了,红码的阳性肯定有人管。”

11月11日海珠区加强社会面管控后,非风险区的居民依然可以一次一人外出采购或接收线上购买的物资。外卖骑手依然活跃,但红码的张攀没法接单,他不是在做核酸,就是在寻找核酸检测点的路上,每天坚持做健康自查上报。警察、疾控中心、下渡社区居委会(张攀住处所在地居委会)……他说不清自己打了多少个问询电话。疾控中心和下渡社区居委会因为张攀的红码给他来过电话,问清楚情况后,都表示这种情况自己无法解决,疾控中心让找社区居委会,后者让找前者。

每天照旧测核酸,每天照旧红码,持续了几天,桥下的日子越来越无聊,幸好有充电的地方,靠一台手机填满时间的缝隙。有时刷着刷着手机,他们打开穗康码看一眼,夜里经常能看到红色的屏幕闪现在桥下的石凳上。

跟红码相比,吃喝对于张攀来说倒是不愁。远在佛山的亲戚给他快递了一箱食物,寄到江对面的点,再找个熟人拿到广州大桥上——那里依然可以隔着围栏递东西,值勤的警察基本不干涉,只要求交接物品的双方保持距离,张攀也通过这种方式叫过江对岸的外卖——如此这般从江北获得物资甚至外卖的人不少,外卖骑手借此机会往往能多赚一份打赏。

13日,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吴炳祥表示:最近几日,海珠区生活物资供应总体平稳。市民在网上购物,比平时增长15-18倍,早晚购物高峰期下单量达平时的20-25倍,达到各大平台的极限运力。为统筹平台资源,从外省、外市紧急调用1165名骑手支援保障海珠区。目前,共有配送人员5107名、分拣员1957名在海珠区保障。

13日这天,王新军吃的唯一一顿饭是在上午,当时江边有个偷偷摆的早点推车,他花6块钱买了个拳头大小的粽子,觉得有点贵。但这几天除了保障物资供应的商超,海珠区的餐厅和便利店大都关门了。11月13日下午,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海珠区12日新增3427例感染者,当日广州市共新增3653例,海珠仍占绝对比例。

坐在石凳上,王新军有点后悔,想不到计划内的回家变成了睡大街,他有些抱怨。


image

▲海珠区客村地铁站附近的核酸点,市民们保持距离排队做核酸 图/人民视觉
面对疫情的突然暴发,大家都在寻找对策。针对不少外卖员滞留在外的情况,11月12日晚,在海珠区全民健身中心三楼设置的骑手临时安置点启用,配备了四百多个床位,会给每个人发放洗漱用具;安置点可满足900位骑手的住宿需求,之后也会按需布置。

海珠区科工商信局相关人士介绍,11月11日凌晨,该局就开始着手准备快递员临时安置点的设置,1000张床及床上用品在11日白天就全部送到了安置点,随后大家通宵赶工布置,在12日白天终于布置完毕,当晚即可启用。

按照海珠区的要求,快递员必须向自己所在的平台报名,按照各个站点负责人提供的名单,安置点实行名单制入场。同时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快递员每次入场必须出示穗康码,提供24小时核酸证明,而且每天早上离开前需要做一次抗原自测。


image

“睡错桥了”

13日晚,广州大桥下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新消息说,14日0点后海珠区会解除社会面管控,桥下的红码们都期待着,连着做了多日红码核酸检测后,他们等着健康码能够在午夜降临时绿回来。张攀和王新军等人都打算在这边继续守着,一旦解封后码变绿了,就立马过桥去江北。

夜色降临,桥下熄灯,一些警察来了。人们议论纷纷,猜测可能是来撤封的。广州大桥的步行楼梯口就在露宿者跟前,几天来一直被两台黄色共享单车拦着。警察没有对围观询问的人作太多回应,直到有人搬来一个蓝白相间的铁栅栏,猜测才逐渐平息。警察将原本拦住楼梯口的单车挪开,换上了铁栅栏,还用胶条封了几道。

封完入口后一名警察跟众人说了一声:“发通知了,暂不解封。”


file

▲11月13日晚,原本用共享单车挡着的广州大桥步行楼梯口换上了铁栅栏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屾淼
11月14日0点前,广州市海珠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继续强化部分区域疫情防控措施,称经专家综合研判,在东晓路接昌岗路以东,科韵路以西继续实行相关强化防控措施。

围观的人在议论中慢慢散开,有个大姐和张攀一样来自下渡村,因为红码回不去,她突然急促地说了一番含糊不清的话,发出一阵尖锐的笑声,这些声响又很快隐没在人群中。

一名路过的青年跟这位大姐和王新军聊了一阵,说回家里拿点零食和饮料过来。等这个小伙子提着两袋东西回来时,已经找不到大姐的身影,她可能已经在哪条石凳上睡去了。

算上平时比较固定在此露宿的人,将近二十多人在桥洞的石凳上或角落里躺下,隐没进黑夜里,很难辨认谁是谁。红码未能如愿在午夜转绿,王新军和张攀几个人还在聊天,作各种不着边际的猜测。两个巡警路过转了一圈,没有多问,王新军等人七嘴八舌地把之前和巡警们重复了许多次的牢骚话又说了一遍,一名巡警客气地说:“情况我们都知道了,会跟上面说的,小声点,把口罩戴好。”


image

▲11月14日凌晨,广州大桥下归于宁静 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屾淼
几天来不懈寻找红码检测点做核酸的努力,终于在14日下午收获了回报,在桥下露宿的人穗康码基本成功转绿。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回住处,至于住处不在海珠区、由于管控暂时回不去的人,至少也能去营业的商超买点吃喝。晚饭时间,一批志愿者给他们送来了饭菜——从江北叫的外卖,让外卖员送到广州大桥的封锁处,志愿者在这边接。

总算有了绿码,不过张攀不打算回村。虽然还在管控区内,但张攀已经可以跑单。他找人借到了电单车的充电器,就等找地方给车充电。这段时间无疑是外卖员生意最好的时间段,不回村继续工作,“多少还能搞个三五百。”

不过张攀还有遗憾,在搞明白海珠区于14日发布的最新通告以及调整后的管控范围后,他发现要是昨晚自己跑到西边两公里外的海印桥底睡,14日下午拿到绿码便能直接上桥去江北了。“唉,睡错桥了。”


image

▲11月14日凌晨,海印桥底有市民自带投影仪观看影片,等待通知是否解封 图/人民视觉
11月11日起,海珠区风险区外的社区允许每户一次一人出门采购物资,广州大桥下的人没有平时多,但依然相当热闹,人们趁着能出来的机会遛娃、遛狗或者遛弯,不时有人跑步经过。

桥下路灯11点左右熄灭,在这之前,有人把电单车当界网,打了阵羽毛球。这座桥下原先是跳舞胜地,一群交际舞发烧友几乎每天都来,音量开得大大的,这几天他们没来,桥下多了这些红码的露宿人。

王新军不够幸运,虽然连着做了几天核酸,但他的码尚未变绿。原因他说不上来,但眼下的出路是明确的:继续做核酸。跟他一样遭遇的人就在桥下,等着好消息。

(文中人物张攀为化名)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95%87%E5%8E%8B.html

广州“城中村”封控酿民众抗议 特警镇压
2022-11-15 21:52
来源:
自由亚洲
作者: 凯迪

周一晚间,在中国南部制造业中心广州,有多处民众示威抗议封城措施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路透社视频截图

广东省广州市最近疫情形势严峻,而在被重点封控的海珠区,14日区内传出有多地爆发民众抗议,还有特警到场镇压。最新情况如何?以下是本台记者凯迪的报道。

周一晚间,在中国南部制造业中心广州,有多处民众示威抗议封城措施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其中包括海珠区的鹭江、大塘、康乐村,以及天河区棠厦小区等都有民众抗议。还有微信群公告提醒人们海珠区部分城中村出现“暴动”,晚间不要外出,并要特别注意区政府、合生广场、聚德花苑、坚真花园和鹭江那边。

住在康乐村附近的居民徐先生告诉本台,“昨天晚上有很多人突破封控,好像有派特警过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结果)应该是被压下去了。因为他们(被)封控得很久嘛,做生意也做不了,所以就(冲)出来。抗议原因主要是对封控不满。”

网络视频显示,大批居民无视当地严格的封控命令,涌上街头,用于封控的围栏、挡板被他们踩在脚下。也有镜头显示大批警车在路上飞驰,以及特警人员在现场镇压民众,还有人被打得鲜血直流,也有警车被民众推翻。






本台联系海珠区公安局,接电话的员警指出,相关情况须向广州市公安局查询,未证实或否认当地出动“特警镇压”的说法。记者随后试图联系广州市公安局,至截稿,电话无人接听。

自从11月5日以来,海珠区作为广州市疫情持续爆发的中心,一直受到严格封锁,原本宣布的社区管控延长到13日。但13日晚至14日凌晨,广州多个区又发布通告,再度延长封控措施,其中,海珠区部分区域与番禺区、荔湾区以及越秀区部分区域再延长三天。

“20条优化措施”后 解隔离者露宿街头

徐先生告诉本台,爆发抗议的地方,人们大多已被封控数周。长期被封无法工作,加上物资不够,是导致人们抗议的主要原因。除了康乐村,徐先生说,相连的鹭江、大塘也都有人抗议,基本是外省打工人员。同时,地方政府正在把很多湖北人送回老家。他们大多是当地制衣场内的工人。

另一位林先生以书面形式告诉本台,在康乐村,日前因为中央20条优化措施出来后,取消对“次密接”的隔离,密接隔离缩短为5天,有些民众之前被拉去隔离的,都结束隔离回来,但又回不到原来住处,而露宿街头。目前,广州正计划把康乐和鹭江两村的湖北人都遣返回乡。他还说,有人故意在微信群和QQ群内制造湖北人和本地人的对立,挑动群众斗群众。

本台无法独立证实上述消息。

另外,网络流传的一份“广州海珠区凤阳街凤和经济联合社”的告知书显示,当地要对康鹭片区范围内出租房进行综合治理,要求区内民众根据政府疫情防控要求,凭健康证明,“分批、有序地暂时返乡或投亲靠友”。网上也有视频显示,大批湖北人背着行李,离开广州返乡,也有很多人聚集排队,等车接走去车站返回原籍。

本台记者也致电海珠区内其他地区。有宾馆工作人员告诉本台,他们那里相对平静,并没有爆发抗议,不过现在依然每天做核酸检测,何时解封尚不清楚。

广州单日感染破5000例 官方称“攻坚海珠疫情”

在中国本轮疫情中,广东是排名首位的重灾区,其中又以广州为主。周一(14日),全国新增本土新冠感染者1万7772人,创下今年4月以来的新高。其中,广州新增本土感染者人数达到5124人(无症状4977例+轻型及普通型147例),也创下单日新增感染者的最多记录。同时,94.8%的新增感染者在海珠区,高度集中在凤阳街康鹭片区的高风险区域内。

广州官方称,基于当前疫情形势,经过综合研判,集中优势力量“攻坚海珠疫情”,实施快筛快转,在高风险区由医护人员上门采样,早发现早隔离。此外,广州已启用6个方舱医院、开放床位2万余张。

中国国家卫健委11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20条措施,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对密接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疫情严重的广州当天也宣布,即日起解除全市新冠病例次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并缩短密切接触者及入境人员隔离期限。不过,各方信息显示,新颁布优化防疫措施后,政策调整混乱,各地防疫加码乱象依然存在。

关键词: 广州封控上街抗议城中村
栏目: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9C%89%EF%BC%9F.html
石家庄解放了 没有?
2022-11-15 08:31
来源:
法广
作者: 安德烈

国务院二十条,有观察人士怀疑就是为逐步取消清零铺路的,换句话说,为习近平找台阶下(路透社)

石家庄取消了大规模检测,中国网络奔走相告,诡异的是,石家庄人却很怀疑这是真的,同时还很怀疑这样做会不会加速传染。

“顶端新闻”援引一位名叫伦爱me的网友称:“石家庄真成试点城市了,真的放开了,有点害怕,以后公共场所不看核酸了,核酸点也要取消了,都自费测了,一天新增快500个,结果幼儿园、小学全部通知开学了,突然放开大家都不敢去。”

中国数字时代援引网友说,“抗疫这三年做核酸,查双码,几乎上跟一日三餐一样习惯了。现在突然间调整了,很多人却接受不了,不习惯了?”

石家庄“放开”的新闻一下子轰动了,反而让石家庄当局害怕了,根据北京日报,石家庄市委书记张超超14日表示,石家庄绝不是“躺平”、放任不管,也绝不是“全面放开 ”。这位市委书记很会说话的,他强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严格执行中央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石家庄老百姓的担心,石家庄当局的辩解都可以理解,仅仅几天前的11月10号,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上,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还强调坚定不移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但是,仅仅在第二天,中国国务院就出台了一个防疫二十条,这不能解释成是与习近平对着干。

其实,在传出“石家庄解放了”的消息当日,就传出还有其他一些城市也开始放松、取消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的消息。

国务院二十条明显放松了苛刻的清零要求,强调反对一刀切,取消大规模核酸,强调精准防疫,这不就是一些中国科学家早就强调过的吗 ?

为什么同是来自上层的决策,却非常自相矛盾,好像以国务院二十条这个矛,去戳常委会坚决清零那个盾,有人怀疑,这叫“只说不做”。

中国的清零已经清到天怒人怨的地步,为什么还不取消?一些分析人士早就指出,因为这是习近平亲自决定的,如果取消了,就会被视为是习近平个人的失败,但是,清零造成的次生灾难罄竹难书,大规模核酸检测,被专家形容为“大海捞针”,硬要从千万人的一座城市,找出上百例确诊,得不偿失,劳民伤财。

清零不但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但是,要取消习近平亲自决定的清零政策,习近平下不了台,怎么办?

这个国务院二十条,有观察人士怀疑就是为逐步取消清零铺路的,换句话说,为习近平找台阶下。这个石家庄,就打响了不叫取消清零的取消清零第一炮,但石家庄当局必须还得高声喊出,我们反对躺平!

清零不得人心,连习近平也无法不知道,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体面退出清零,如何不让人联想,原来清零失败了。

有分析指,为什么在政治局常委会还强调坚持清零的第二天,国务院就出了一个“反对一刀切”的二十条,反对“一刀切”的用心是很深的,一方面放宽政策,一方面可把清零引发的灾难怪罪于地方:中央的决策是好的,下面走歪了,理解错了,搞了扩大化。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经济恶化,财政支持不下去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卫专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大规模核酸检测给不少地方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

人民日报11月14日发表署名“仲音”的代表党报的评论也颇有意味:要坚定不移落实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但这句话不完整,把通常紧跟着后面的“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取消了。

同样是仲音,在12日发表的题为“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一文中,就提到两次“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和“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同一作者13日发表的题为“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少、生命至上”一文中,也强调“三个坚定不移”,其中一个就是“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这是遗漏还是有意疏忽?也许明天再来一篇新的评论补遗,把动态清零再补上?推特上有网友据此推断,党媒取消了清零不动摇几个字,偷梁换柱,只说不做,一步步淡化清零话语,最后让领导人完美落地。

中国取消清零之路开始了,时事评论员邓聿文在美国之音撰文认为:“习在现阶段不会明确宣布在某个不长的时点放弃动态清零,这不但因为疫情还很严峻,更在于动态清零是他过去三年最大的政治资产,虽然这一政治资产正在变成他的政治包袱,但他不想给人留下这种印象,因为明确定出一个时间点等于宣告他的防疫政策失败。”

『北京之春』名誉主编胡平则认为,中国的动态清零之所以在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次生灾害的情况下硬是折腾这么久,就是因为习近平。因为他要确保三连任,他需要拿出一份防疫的漂亮成绩单,向世人显示他亲自指挥下中国抗疫取得的成果最大,新冠死人最少,至于造成了多么严重的次生灾害,有多少人成了意外牺牲品,这些数据是不会公布的。胡平认为,“现在二十大已经闭幕了,三连任已经到手了,因此他也就可以比较务实地考虑和调整防疫措施了。这就再次证明,中国的动态清零,如『纽约时报』文章所说,其实不过是一场为习近平一个人表演的政治运动。”

中国网络上在“石家庄头条”的标志词下写着这样一句乐观的话:“从今天开始,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证明。明天各个学校返校,也不再查验师生员工的核酸吗。一个时代结束了。从此以后,每个人的健康,自己是第一责任人。”

有网友质疑:“以前的第一责任人是谁?”  更有网友说,“一个时代结束了?不要高兴得太早了!”



@云无心45
#官方回应兰州核酸只做单采#
官方确认兰州要求市“单采”,全市统一价16元,理由“避免出现混管阳性,影响其他人的生活”。
通过“混采”减小检测工作量(从而降低检测成本),是基于科学数据(阳性检测率)和统计学基本原理设定的有效方案。在兰州这里,轻飘飘的一句“避免出现混管阳性”这样完全前言不搭后语的理由就否定了?[费解][费解]要是彻底不做检测,就还能“避免出现阳性”呢[二哈][二哈][二哈]
是兰州人民(或者政府)的核酸检测经费过于充足、检测能力过于饱和了吗?



https://mp.weixin.qq.com/s/b5EEXI_fROHz0DwfzGT8ww
沪上疫情回溯分析-累计重症数、疫苗接种率及保护效力
原创 微博 伊洛牧 伊洛 2022-09-18 08:55 发表于上海
千呼万唤始出来,沪上终于以文献形式披露了疫情、疫苗、感染者状况等更多数据。发布者为上海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复旦公卫学院王伟炳教授等作者,数据可靠、权威。

图片
文章分析了2021年12月-2022年5月13日大于3岁的新冠感染者数据,获得样本量61.26万人(系统阳性感染者61.8万人,剔除5402人年龄小于3岁;可供参考的是实际3月份-5月份上海全口径累计报告感染62.7万人)。
1、首次知晓大致的累计危重症人数
分析样本中,披露了累计危重症患者人数1485人,加上568例死亡,早先沪上只披露当天在治疗的危重症人数,此次累计值应为首次向公众公开。

那么累计危重、死亡患者数量达到了2053人,重症或死亡率达到了3.35‰。这个千分之三数值和早先吉林、长春数万病例情况经验基本一致。考虑到养老院的混乱,考虑到沪上老年人口较低的接种率,能压低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全国数万医护驰援的结果了。

图片

但疫情早期,舆情一度认为上海重症极为罕见;疫情中后期,上海披露口径又是当日在治疗的危重症,从未主动披露累计值,导致危重症最高数值仅停留在5月5日的621人,也造成一定误导。
图片
2、首次知晓不同年龄段疫苗接种情况
上海是直到全城静默半个多月后的4月17日,才在新闻发布会披露,“上海60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只有62%,加强针的完成接种率大概是38%”。

如果早点披露,可能也根本不会造成初期对于清零政策的动摇。参考早先文章4.17疫情小结-疫苗接种率极低,沪上无资格讨论共存

此篇论文披露分年龄段的疫苗接种数据,60-79岁大致约3成、80岁以上大致约8成未接种疫苗。最为高危的人群,接种率却最差。若非及时阻断更大范围传播、全国及时援助数万医护前来,死亡人数毫无疑问会进一步上升。

图片

3、灭活疫苗预防奥密克戎感染能力较差,但可预防重症及死亡
灭活疫苗对感染的有效性为16.3%(95% CI:15.4%-17.2%),
对严重/危重COVID-19的有效性为88.6%(95% CI:85.8%-90.9%),
对COVID-19死亡的有效性为91.7%(95% CI:86.9%-94.7%)。
这个结果跟mRNA疫苗基本类似,期待后续双价疫苗能有更好结果吧。
文献摘要如下(中文为机翻):
Methods
A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people aged ≥3 years between 2 December 2021 through 13 May 2022.
Cases were SARS-CoV-2 infected individuals, individuals with severe/critical COVID-19, or COVID-19-related deaths.
Controls were selected from consecutively test negative individuals at the same time as cases were diagnosed and were exact-matched on year-of-age, gender, birthplace, illness onset date, and residency district in ratios of 1:1 with infected individuals and 4:1 with severe/critical COVID-19 and COVID-19-related deaths.
方法
在2021年12月2日至2022年5月13日期间,在年龄≥3岁的人群中进行了一项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是SARS-CoV-2感染者、COVID-19严重/危重患者或COVID-19相关死亡者。
对照组是在诊断病例的同时,从连续检测阴性的人中选取的,并根据年龄、性别、出生地、发病日期和居住地进行精确匹配,与感染者的比例为1:1,与严重/临界COVID-19和COVID-19相关死亡的比例为4:1。
Results
Our study included 612597 documented SARS-CoV-2 infections, among which 1485 progressed to severe or critical illness and 568 died.
Inactivated vaccine was 16.3% (95% CI: 15.4%-17.2%) effective against infection, 88.6% (95% CI: 85.8%-90.9%) effective against severe/critical COVIID-19 and 91.7% (95% CI: 86.9%-94.7%) against COVID-19 death.
Ad5-vectored vaccine was 13.2% (95% CI: 10.9%-15.5%) effective against infection and 77.9% (95% CI: 15.6%-94.2%) effective against severe/critical COVIID-19. Booster vaccination with inactivated vaccines enhanced protection against severe COVID-19 (92.7%, 95% CI: 90.1%-94.6%) and COVID-19 death (95.9%, 95% CI: 91.4%-98.1%).
Inactivated VE against infection began to wane 12 weeks after the last dose but two- and three-dose sustained high protection levels (>80%) against severe/critical illness and death.
研究结果
我们的研究包括612597例有记录的SARS-CoV-2感染者,其中1485例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568例死亡。
灭活疫苗对感染的有效性为16.3%(95% CI:15.4%-17.2%),对严重/危重COVIID-19的有效性为88.6%(95% CI:85.8%-90.9%),对COVID-19死亡的有效性为91.7%(95% CI:86.9%-94.7%)。
Ad5-vectored疫苗对感染有13.2%(95% CI:10.9%-15.5%)的效果,对严重/危重的COVIID-19有77.9%(95% CI:15.6%-94.2%)效果。灭活疫苗的强化接种加强了对严重COVID-19(92.7%,95% CI:90.1%-94.6%)和COVID-19死亡(95.9%,95% CI:91.4%-98.1%)的保护。
灭活疫苗对感染的保护在最后一剂后的12周开始减弱,但两剂和三剂对严重/危重疾病和死亡的保护水平持续很高(>80%)。
Conclusions
Our real-world study found high and durable two- and three-dose inactivated VE against Omicron-associated severe/critical illness and death across all age groups, but lower effectiveness against Omicron infection.
High direct protection from severe/fatal Omicron COVID-19 provided by inactivated vaccines, and a consequent potential reduction in health-care utilization, reinforces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full-series vaccination and timely booster dose administration for all eligible individuals.
结论
我们的真实世界研究发现,两剂和三剂灭活VE对所有年龄组的Omicron相关的严重/危重疾病和死亡都有较高和持久的保护作用,但对Omicron感染的有效性较低。
灭活疫苗对严重/致命的Omicron COVID-19提供了高度的直接保护,并因此有可能减少医疗服务的使用,这加强了对所有符合条件的人进行全系列疫苗接种和及时加强剂量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回复 9725楼yingyinc 的帖子
@伊洛牧

21分钟前
已编辑
人真是健忘,广州疫情进展期三万多例没重症一点都不稀奇,上海当时到了13万感染者,才有一例重症,35万感染者16例重症。无症状90%以上。

不过后来大家都知道了,高烧咳嗽也是无症状,养老院底数至今未知。全国来了数万医护团队,核酸团队另算,重症率还是回到了千分之三。



@理记

4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4 Pro Max
已编辑
各城市都有自己的本级财政,本级财政就是城市里老百姓的共同积蓄。眼下不比2020年初,那时候全国支援武汉,你看现在谁还能支援谁?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我所在的城市,公务员降薪,绩效奖没了,还有些多少年前发的钱,说是不符合规定,都得往回交。多少地方的财政早就没钱了,都是四处化缘借款。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好歹还是铁饭碗呢,一般的中小企业在全城静默状态下,除了亏钱还有其他选择么?

能做什么事,归根结底经济是基础。你让朝鲜做全民核酸,恐怕一周都坚持不了,因为没钱,那自然就得硬闯。多亏美国没搞全民免费核酸和方舱隔离酒店啥的,美国那么搞,实体经济也废,然后就得印钱,人家印钱是全世界埋单,包括中国。我们钱印多了只能自己买单,控物价本来就相当难了。

防疫走到今天没有最优解,只有次优解。不可能既要又要,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严艺家
分享几条之前我和孩子们从阳到康复过程中的经验,希望大家用不上,但万一要用也许能支持到:

1,paracetemol和nurofen建议都备一些,缓解高烧与感冒症状的首选药,之所以都要备,是因为无论基于我们家还是周围朋友的康复过程,感觉个体对paracetemol还是nurofen的反应程度不大一样,我和儿子是吃nurofen的效果好于paracetemol,但女儿则是反的。nurofen是布洛芬,对应国内的美林与芬必得,paracetemol是扑热息痛,对应国内的泰诺。也有一些医生建议首选paracetemol,认为nurofen对于本身有哮喘、心脏病与循环系统疾病的人可能会引发副作用。

2,莲花清瘟我是不吃的,但是!学中医的小伙伴给了偏方说可以用莲花清瘟胶囊里的药粉兑水当漱口液使,在喉咙疼痛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时,用莲花清瘟水洗喉咙甚至洗鼻子真的会舒服不少,这是我亲测有效的,大家家里如果有用不完的莲花清瘟先别急着扔,留着兴许还能用。

3,喝水,大量补充维C(泡腾片或者蔬菜水果),备一些佳得乐之类的运动饮料,把有限的胃口用在吃有营养的东西上,比如实在没胃口吃也可以吃点蒸鸡蛋羹之类的,我和孩子们得的时候都高烧了两三天,吃完药睡觉会出很多汗,补充水分+电解质+营养那些很重要。

4,大多数平时还算健康的人并不需要家用呼吸机,不用为了恐慌而囤,但是如果家有婴儿老人,可以看看是否要备一些化痰吸痰的药物器具。一些平时必须跑医院才能开到的长期用药建议提前备一些,如果放开的话,能不跑医院就不跑,把资源留给真的有需要的群体。

5,蜂蜜是好东西(纯度高一些的),病得最不舒服的时候孩子们和我喝了不少蜂蜜柠檬水,我们三个喉咙疼的症状都不算太明显,不知道是否因为蜂蜜的关系(国外不少缓解喉咙疼的含片是用蜂蜜做的)。

6,病程中第二第三天是最难熬的,因为高烧可能会一遍遍起,整个人都没力气,当时完全可以想象不经必要科普宣教的放开可能会导致不少人因为恐慌而盲目冲去医院寻求帮助,或者会焦虑惊恐到影响身体康复。我自己和周围一些朋友普遍都是从起病后第四天开始快速好转的。家里两娃没打过疫苗,第五天开始就已经大多数症状消失了,且抗原转阴。虽然会有点乏,一周后都正常回校上课了,目前看来也没啥后遗症,和过去经历过的儿童高烧过程很相似。我打过一针辉瑞,退烧后经历了一两个月的咳嗽,吃咳嗽药都不见好,但用了抗过敏药后迅速好转了,据说这是感染omnicron后挺常见的“高反应气道”的症状,但一般3-6个月会自行好转消失,在我自己身上这个过程是2个月。

7,相信科学,这玩意儿经历了两三年其实毒性降低了很多很多,再熬几个月可能症状反应就更轻了,真的得了就安心休息三五天,在我认识的人里面暂时没有谁有长期后遗症的,当然也相信个体差异很大,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病程与反应,以上信息供小伙伴们参考哈。



@戴口罩的人力车
@凯雷 请关注一下,西安市胸科医院,本来是传染病医院,今天早上所有的病人被要求强制出院,包括正在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理由是接到上级通知,要收治新冠病人。说实话,很多结核病的症状比新冠要严重的多,它也是传染病,而且结核病的治疗需要有持续性,有的已经治疗了一个月,有的则是昨天刚入院,这种行政命令是不是有些想当然了?难道除了新冠,其它传染病都要被搁置?这种新冠大于一切的做法真的让人无法接受。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52分钟前
来自 流程审计超话
如果医院等场所要求24小时核酸阴性,就应该有确保10小时内出报告的机制,即晚18点前做检测,第二天8点前应出报告。流程审计超话 //@吴显庆教授:刚过四十多分钟
@吴显庆教授
建议:如果医院等场所继续要求24小时核酸阴性,居民小区附近应有上午八点开始的检测点。今天上午,小区附近核酸检测停了,以为相关防控措施也会松点。下午去中山大学附一院看病,进去时核酸结果是24小时阴性,看完医生没出医院,到另外科室做无创检查,距24小时刚过四十多分钟,大夫就让改时间再去。 ​​​



@拆台CT
#曝郑州四个月大女婴隔离期间不治身亡#

日前,郑州某疫情隔离酒店内一位年仅4个月大的幼女疑似突发疾病,就诊期间120救护车拒诊导致延迟就医,最终不治身亡。

11月16日,孩子父亲李先生告诉鸡蛋bot,前段时间,其和妻子带幼女小雨前往郑州看病。11月12日,李先生的妻子因系新冠无症状感染者被送入方舱,其和女儿作为密接人员,被隔离于金水区未来路的中州国际饭店。

11月14日早上,小雨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需送医救治;当日中午11时57分,李先生拨打120求助;12时许,120救护车赶至隔离酒店,但以“李先生抗原检测呈阳性,其女儿小雨不是重症患者”为由拒绝送医;后经酒店医护协调,当日晚上23时左右,小雨被送至位于登封市的新冠定点收治医院。

11月15日凌晨,李先生仅4个月大的女儿小雨,在郑州阳城医院不治身亡。

对于小雨的死因,李先生透露,“医院说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再加上我家闺女是早产儿,身体虚弱。”

李先生认为,女儿小雨的不幸夭折与“郑州120拒诊、延迟就医”等因素有关。

[思考][思考][思考]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9775.html?amp

政在发声|突然让自己负责了
CDT 档案卡
标题:突然让自己负责了
作者:i看见
发表日期:2022.11.14
来源:微信公众号“政在发声”
主题归类:二十条措施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谁也没有想到,迈出第一步的,竟然是石家庄。

取消所有免费核酸检测点。

虽然有前几天的20条,但人们依然感到很突然,3年了,大家早已习惯了依赖绿码核酸行程码生活。

所以,当石家庄的变化真的来临时,有人高呼,一个时代结束了。

但遗憾的是,上班等重点场所依然要核酸。

这对上班族来说,可是大麻烦了。

没有了随处可见的免费核酸点,要核酸,就必须到有限的医院检测点去。

于是,医院里核酸长龙一眼看不到头,凌晨2点多,核酸队伍还是长长的。

在价格上,单管16元,混管3.4元。

按照混管来算,如果是一天一检,每月要多出68元。

钱倒是其次,如果是24小时的核酸,需要每天都去排长队。

从这点来看,相比之前免费核酸点的遍地,现在其实是更为不方便的。

上一天班够累了,还得找地方排大队做核酸,费钱,费时,更费力。

就在我码字时,石家庄又开始布置免费核酸点了,这闹腾。

![Uploading file…]()

北京朝阳区更麻烦。

一边取消免费核酸点,一边又要求进写字楼商超等场所,必须有24小时核酸。

这么一来,麻烦异常。

少的可怜的核酸点,逼得昨天的朝阳,到处排着大队。

有人甚至开车到隔壁区去做。

名为优化,结果却更折腾,荒诞。

既然已经放开了,为何不索性来个彻底呢?

兰州更荒唐。

取消免费核酸后,只剩下收费核酸。

可是收费核酸只做单人单管,每人16元,不做混管。

而且,必须一天一检。

算下来,一个上班族,没月核酸就要320元,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放开了,有人高兴,也有人担心。

刚开始,可能会有一波小高潮,但是不必紧张。

做好个人防护,家里备些常用药,若不幸中招了,自我居家隔离吃药一周即可。

今天石家庄在放开时,对民众说有这样一句话: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有点想笑,3年了,突然告诉我,我是自己健康的责任人。

那么这3年呢?

让我自己负责了吗?



@拆台CT

3小时前
来自 微博bb机
#北京新增社会面32例#

吸入用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日前在北京市正式启动。从打一针到吸一口,感觉如何?

11月16日,记者在北京市首批“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试点——丰台区成寿寺街道建都家园疫苗接种点采访时,接种市民表示:“口感有点儿甜!”

建都家园疫苗接种点门口,“我们为什么选择吸入用新冠疫苗”的宣传海报吸引着前来接种的市民观看。

“我该接种加强针了,我的家庭医生向我介绍了吸入用新冠疫苗,我早早就预约了。”家住成寿寺街道四方景园社区的居民张玥告诉记者,他选择这种方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用“挨一针”,二是可以增强黏膜免疫。

完成信息核对、流调、预检和登记后,张玥坐在了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台前。护士操作雾化设备将疫苗液雾化成细小的颗粒注入雾化杯,随后指导张玥先深呼一口气,再含住雾化杯的吸嘴,深吸气,并憋气5秒钟。

很快张玥就完成了接种。问及感受,他说:“口感有点儿甜!雾化颗粒含在口腔里的时候有些甜味儿。”

在东铁匠营街道疫苗接种大厅,居民们也纷纷关注吸入用新冠疫苗的相关事宜。

如果第一次没在规定时间内吸完怎么办?吸的过程中咳嗽了怎么办?刚吸完就吐出来会不会影响接种效果……

面对居民的提问,现场医生介绍,医务人员会根据现场接种人接种情况而进行判定,如存在以上情况或确实未达到接种要求,会按规定补吸一次,但对于2次都接种失败的,还是建议仍采取传统式针剂疫苗方式接种。

据介绍,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与传统针剂疫苗一样,均需留观30分钟,接种后可以洗澡,但不建议接种当天做剧烈运动,也不能饮酒。接种完成后不会对核酸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市民可以随时去做核酸。

记者从丰台区疾控中心获悉,目前丰台区已对1.6万名医务人员完成了相关技术培训,已经开设四个可提供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点位,分别是成寿寺街道的建都家园接种点、东铁匠营街道的安定东里7号楼接种点、青塔街道党群活动中心接种点以及和义街道大红门南路国际电商大厦接种点,后期将根据市民接种需求,按照东、中、西片逐步增设接种点位。

“新冠疫苗接种是主动免疫的有效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新冠特别是降低重症的发病率。”丰台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科负责人李靖琳介绍,目前吸入用新冠疫苗仅针对18岁以上人群开放预约,而且是加强免疫接种,须已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包括北生、科兴、武生疫苗)或一剂康希诺重组新冠疫苗后满6个月。

截至11月15日,丰台区累计接种疫苗548万剂、205万人,其中加强针累计接种143万人。丰台区在26个街镇都设置了新冠疫苗接种点位,同时结合居民需求灵活增设临时接种点位,每天开放,坚持节假日不停摆不打烊,充分满足居民接种需求。



@拆台CT

8分钟前
来自 微博bb机
#卫健委回应郑州女婴遭拒诊去世#

11月16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居民李宝亮在网上发布求助信称,自己4个月大的女儿在11月14日突然出现剧烈呕吐和腹泻症状,拨打120救助后,12时34分左右120急救车来到,但医护人员连孩子都没有看到,就以“病情不严重”为由拒绝拉走就诊并离开。

经过反复沟通,接近晚上11点,他的女儿才被送到了近一百公里之外的登封市阳城医院救治,但遗憾的是在15日凌晨3时抢救无效死亡。

李宝亮认为,正是因为以上的各种延误才导致女儿错过最佳治疗救治时间而夭折。

16日下午,郑州市卫健委向纵览新闻表示,相关事情正在调查当中。#120回应郑州女婴遭拒诊去世#

根据网上的电话,纵览新闻记者联系到了李宝亮,他证实网上的内容都是他讲述的,句句属实。

李宝亮介绍,他的女儿于今年6月29日出生,10月18日因为患病,夫妻俩送到了郑州市一家医院救治。在医院里,其女儿被诊断为血管瘤。经过治疗,10月14日顺利出院。这个时候,正好是郑州疫情防控期间,夫妻俩无法回家就带着孩子住进了一个亲戚家。在11月12日,李宝亮的妻子被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送入了方舱隔离,他和女儿则因为属于密接人员,被隔离到了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一家酒店。

11月14日8时许,李宝亮喂女儿喝奶时,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

李宝亮说,他喂孩子喝水,孩子也喝不下,期间还拉了几次。看着孩子没有好转,他在11时57分拨打了120,120接线人员称,他处于隔离酒店,需要酒店的医护人员拨打120才行。

李宝亮赶紧联系酒店前台,前台向他称,可以自己拨打120求助。12时01分,李宝亮第二次拨打了120求助。12时34分左右,120救护车来到酒店。

医护人员当时并未上楼,先安排酒店的医护人员给李宝亮和女儿做了一个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李文亮为阳性,女儿为阴性。酒店医护人员反馈给120的人员后,一名120医护人员给他打去电话,称李宝亮的女儿不属于重症,李宝亮抗原又显示阳性,因此不能拉走。

李宝亮告诉纵览新闻记者,120的医护人员给他打完电话后就要离开,酒店的医护人员多番沟通无济于事。13时20分,120救护车离开。在离开时,一名120的医护人员再次联系他,让他联系酒店上报,将其女儿转到定点医院救治。

在得知酒店已经上报后,李宝亮就开始等待。等了数小时后,在20时30分左右,一辆救护车来到酒店拉上了他和女儿。在路上,救护车又接了一名病人后,开始将三人送往定点医院。

等到救护车停车后,李宝亮发现,救护车并不是把他们送到了酒店附近的定点医院,而是送到了距离郑州近一百公里之外的登封市阳城医院(原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此时,时间已经接近晚上11点。

在阳城医院,医护人员为李宝亮的女儿量了量体温,显示37.2摄氏度,随后将两人安排到了一间病房,表示第二天对孩子进行抽血作进一步检查。15日零点的样子,李文亮的女儿出现了体温骤降的情况。

“我一摸孩子手特别冰凉。”李宝亮说,他赶紧喊来医护人员抢救,但在凌晨三点多,孩子还是遗憾地离开了他。

李宝亮认为,120救护车来到后,医护人员根本就没有看到孩子情况就以“病情不严重”为由拒绝拉走送医的做法,让他十分不理解和愤怒,另一辆救护车在晚上八点半才赶到,又送到距离一百多公里(路上接其他病人绕路)的阳城医院救治的做法同样让他无法接受,“这都是导致孩子延误治疗,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的原因,这中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

目前,李宝亮女儿的尸体还在阳城医院的太平间内,他和妻子也在阳城医院没有离开。

李宝亮称,网上有关他女儿事情的文章出现后,只有他老家派出所的一名民警联系了他,问了问情况说会协调郑州市进行处理,然后就是让他删掉网上的内容。郑州市相关部门还没有任何人联系过他。

11月16日下午,纵览新闻记者联系了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府办,一名工作人员给了记者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电话让记者了解情况,但记者反复拨打一直无人接听。

记者又联系到了郑州市卫健委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已经看到了网上内容,她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是相关事情正在调查当中,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

记者询问都是哪些部门在调查,上述工作人员称并不清楚,只是知道有相关人员在调查当中,但具体的调查进度等情况并不清楚。



https://mp.weixin.qq.com/s/YaDTLj0XHjd_E8PG8wltLg

高薪聘请临时工,富士康正在面临什么?
原创 陈威敬 中国新闻周刊 2022-11-16 16:33 发表于北京

重赏之下有无“勇夫”?
当酬金不断垒到台面,不难看出,台桌另一边的富士康郑州航空港区,比起短期增加的薪酬成本,更希望能马上招来工人。
眼下,正是郑州富士康订单的旺季,但受疫情影响,厂区出现了用工缺口。一名制造业资深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类似富士康这种产品集成的代工厂,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量地依赖人力。
10月下旬,有不少原在郑州富士康航空港区务工的工人选择“徒步返乡”。有多少人选择离开,暂未有准确的数据披露。但一些劳务中介及内部工人能直观感觉到,走的人并不少。受此风波的后续影响,一些求职人员也对后续防控表示担忧。
目前,郑州富士康推出了以小时模式入职,工价30元/时的招工政策。按照最新的标准,加上其他奖金,在当月全勤的情况下,到手工资可达上万元。一名富士康内部负责人透露,厂区现还有10万人左右的招工缺口。据财联社报道,河南部分地区要求基层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带头去郑州富士康务工。重赏与“勇夫”,工企双方各自面临着现实的考量。
缺工10万左右
“全球每生产2台iPhone,就有1台来自郑州富士康”。资料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iPhone生产基地,富士康郑州航空港区高峰时期员工超过30万名。在出现“徒步返乡”事件前,厂区也有员工20多万人。2021年7月,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副总经理王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航空港区是富士康集团在郑州最大的厂区,总面积近560万平方米。
结合多名内部员工的反馈及网络招聘信息来看,除产线员工外,保洁等后勤人员也有用工需求。“现在厂区里还有不少在隔离的”,工人李牧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作为一名正式员工,他始终在厂区坚守。
图片
2022年11月6日,郑州富士康园区内,防疫人员进行环境消杀工作。图/视觉中国

为了留住员工,“挽回”曾离职的返乡人员,郑州富士康曾多次发布“出勤激励加码方案”。以厂区规模最大的iDPBG事业群为例,出勤补贴一度从50元/天提高到400元/天。
按照11月13日发布的最新政策,iDPBG事业群新员工以派遣小时工模式入职,入职日开始按照30元/小时计薪,入职未满7天离职者,按照同工同酬薪资发放。11月9日至11月19日进入地市隔离点的员工,享有4天的隔离生活补贴,在职满15天,补贴标准按照400元/天计算,未满15天,补贴标准按照100元/天计算。11月9日至11月19日报到的员工,在职满30天额外享有3000元稳岗津贴。
对于10月10日至11月5日离职返乡员工,再次入职将额外给予一次性关爱补贴500元。以上均由各地人力资源机构、代理、职介等统一组织报名。
一名富士康内部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首先求职者需符合当地防疫要求,进入招录地统一组织的集中隔离点,进行3天的闭环管理,期间每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完成招录地集中健康监测管理的人员,由招录地组织进行集中“点对点”转运,转运期间全程闭环,转运完毕后,车辆及时消毒。新员工到达企业后,严格落实“落地检”程序,与老员工分开闭环管理,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方可进入厂区工作。
工厂生产多分淡旺季,本是周期性的人员流动,却因疫情受阻。李牧能感受到,其所在的厂区仍不见昔日人头攒动的景象。
上述富士康内部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入职者仅需简单培训就能工作,厂区仍有10万人左右的用工需求。富士康给多地的劳务合作机构都传达了招工任务,基本上达成的很少。以周口市太康县为例,富士康提出了一万人的招工指标,目前仅招来了两千多人。他表示,厂区也接收省外务工人员,目前湖北、河北、陕西等地的入职者较多,但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无法安排。
“支援”富士康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从富士康官方披露的消息来看,政企协作也是此次招工的一大特点。
据财联社报道,河南省部分乡镇收到了协助郑州富士康招工的任务,并向管辖村镇分配人数指标。此外,部分地区要求发挥带头作用,基层干部带头去郑州富士康务工,务工期限1-6个月不等。
仅是富士康郑州航空港区的工人数量,就堪比一座县城。在郑州富士康官方的推文中,也打出了“‘富’兴河南,‘郑’需要你”的口号。此外,富士康的一些其他厂区,如昆山,也有员工也被调往郑州。
11月13日,郑州富士康迎来全省“点对点”招工送工第一天。据当地媒体报道,当天下午,一辆辆大巴车陆续抵达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国贸招募中心,“点对点”送来了新乡、驻马店、信阳、漯河等地的新员工。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河南近几年一直希望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现在政府把重心下沉,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居民,是一种新理念的体现,也是下一步更好地招商引资的需求。
他表示,因为富士康太大了,需要的员工太多了,政府力度就会更大一些。因为富士康具有国际影响力,因为公众关注度也较高。
他认为,富士康来到河南以后,为河南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进出口贸易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在规模还是产品档次的维度上。同时,河南为富士康的扎根也作出了比较大的努力,提供了优渥的生产经营环境,比如用地、用工,协调工作等等。
11月15日,家住郸城某乡镇的林靖也收到了报名询问,村干部去到她家里,“一开始对应聘的去向含糊不清,只说在郑州待十几天就能拿到三千多块钱。”
尽管她已在家待业半年多,但仍是回绝了。她表示了担忧,“如果疫情控制住了,目前的薪酬还愁招不到人吗?”
上述富士康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厂区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成效,“防控问题由政府在管,疫情已经比较稳定了,不稳定不会招人”。
值得注意的是,厂区内部仍在执行严格的闭环运作。据前述内部人士介绍,目前园区到生活区之间实施闭环管理,“点对点”通勤,分事业群就餐,错峰上下班。
“前天夜里我去厂区外边买泡面买吃的,半夜三点回来,执勤人员碰见我,以为我是逃跑的,开着车拿着喇叭直接询问我。”李牧说。
许杰是厂区附近的一名餐饮个体户,他所在的张庄,距离富士康L区仅有一公里多。从上个月中旬开始,张庄的餐饮业全部关停。至今,他在自己的店里已经住了一个月。据他介绍,当地一直未予明确具体的解封日期,仅强调清零一周后即解除静默管理。
这段时间,许杰几乎没有收入。因为有过人力资源工作的经历,许杰也在自己的朋友圈推广了富士康的招聘公告,他的朋友圈有一千多名富士康的员工,“介绍一个员工有1000元至1600元的中介费,基本上入职一周就能拿到”。
但响应的声音寥寥。“现在张庄里也有很多富士康的员工,他们都一个月没去上班了”,许杰说,他的老家离航空港区较近,但很多人都听说了当地的情况,“很少有人为了高工资过来”。
新乡市的劳务中介王可也同样感到招工“吃力”,他和公司的几名劳务都在给富士康招人。“现在几天能招到一个就不错了,基本都是外地的”,他说,之前没有疫情,同时期段一天也能招到十个八个人。
上述富士康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富士康这批招聘的待遇已经基本没有增长空间了,“全国各地一般给个二十二、二十三元一个小时,就是挺高的了”。他表示,对于劳务中介,“凑了一两个人、三五个人、十个人二十个人都可以来”。
担忧与需求
一方面,是求职者对疫情管控表示担忧,另一方面,富士康对于回到正常产能又有迫切的需求。
11月7日,苹果公司对今年的热销机型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供应情况发表声明。声明称,富士康郑州工厂目前的产能大幅降低,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出货量将低于预期,“顾客将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到新产品。”
以苹果的天猫旗舰店为例,现在下单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不论配色及储存容量,均需要40余天才能发货。苹果官网的发货时间也需要5-6周。
苹果在前述声明中还表示,正在与供应商密切合作,以恢复正常的生产水平,同时确保每个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年关将至,富士康不惜高薪聘请临时工,但在闭环管理的“泡泡模式”下,厂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用于防疫及保供生产。
前述富士康内部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郑州综保区实行闭环管理,点对点乘坐班车上下班,定时消杀,全员核酸检测,配发N95口罩等防疫物资,筑牢防疫屏障。
他提到,郑州园区正常出勤员工由公司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各餐厅陆续开放堂食。为满足员工购物需求,厂区内还开办有物资保供点,不出厂区就可以购买到日用品和各种饮食。
“为了保障同仁的健康安全,公司从环境安全、住宿条件、员工关爱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加强与改善。”该内部人士介绍,在政府的协调组织下,2000多人的环境消杀队伍,从全省各地赶赴郑州园区,已经开始对生产及生活区域,展开全方位的环境消杀工作,确保园区环境安全。将在职员工进行区域整合,集中住宿、闭环管理。其他宿舍区域全部净空,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启动生活网格化管理,设置宿舍区长、楼栋长、楼层长,在一线解决员工的切身问题。开通24小时心理辅导。
据他介绍,为保障员工防疫和健康安全,郑州园区还建立了抗原快筛流程体系,员工到岗前须进行快筛自测,将检测结果上传至企业公众号或APP平台,凭抗原快筛阴性证明进入园区;从11月4日开始进行全员核酸单采,设置了150个点位,投入300余名医护、上千名志愿者开展核酸采样、人员扫码、试管运送、试管中转、数据核对、现场秩序维护、环境消杀及医废处理等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高效安全;结合企业防疫和员工需求,积极筹措防疫应急物资,为园区建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同时,政府组织的医疗队在厂区、宿舍区也建立了医疗服务站点,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障,竭力解决大家就医需求。”该内部人士说。
(文中李牧、林靖、许杰、王可为化名)
作者:陈威敬(chenweijing  chinanews.com.cn)

编辑:李志全

运营编辑:肖冉


欢迎关注中国新闻周刊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帐号头像,加关注)

特斯拉又又又“失控”了


图片
阅读 6.6万



@理记
看到很多人讨论,二十条之前控制病毒就很难了,二十条之后病毒再扩散,工厂工人感染了大面积停工,那经济肯定要受影响啊。我认为这个逻辑是没错的,事实的确如此。

这就是个上下链条的关系,比如有些地方要撤免费核酸,但是所有经营场所的场所码可没撤啊,没有48小时绿码就进不去,所以如果撤了免费核酸变成十几块钱一次的单采,那就等于家楼下的便民超市都成了山姆会员制,48小时内进门的价格就是一次核酸费用。

所以不撤强制性的场所码入场制,你就撤不了全民免费核酸。当然全民免费其实就是全民付费,这是另一层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实际上进入奥密克戎阶段,我们的确没有看到因为奥密克戎感染而大面积停工的国外企业的新闻(我个人是从来没看到过)。虽说国外前两年因为不负责任的防疫政策已经应死尽死,但是到了如今的奥密克戎感染性更强,极低但也仍有死亡率啊,而且最重要的是还会反复感染啊。

但是为什么奥密克戎在国外如此不受重视,根本没活出个病毒样呢?我想一是因为资本主义本来就没有人性,对待人民至下生命至下。二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考虑防疫和实体经济对国民寿命影响的平衡点与我们不同。我们的平衡点更科学,他们的平衡点更垃圾。

那么话又说回来,光放开其实是不行的,除非老百姓都拿奥密克戎当普通感冒,感染的不隔离了正常工作,或者顶多回家休息两天,或者连核酸都不做了,很多人压根都不知道自己感染,因为没感觉。如果没有前置这些条件,工厂大面积感染后一定会停工,一定对经济影响特别大。倒是没有次密接隔离了,但隔离的人数不会降低反而增加,因为次密接都变成了密接甚至直接感染者。

到那个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毕竟现在各地还挺严的,但是肯定早晚要来。那有人会问了,到那时咋办呢?

好办,出新二十条呗。



//@秘密小巷里我的家:官方下场是吧?他知道自己感染了吗?他是故意的吗?嗓子疼不能出门是吗?下次感冒上班你帮我请假吗?参加红白事是他个人的家事放在网上到底想带起什么舆论啊??评论一条都筛不出来是吧?
@北京日报
【#北京一感染者出现症状仍接待多名亲属#】#北京部分感染者出现症状仍参加社会活动# 据北京房山微信公众号,11月12日,家住某区的李某某出现咽痛症状,当日中午,与爱人、孩子自驾前往房山区琉璃河镇某村父母家中,并接待多名亲属。其中一亲属高某次日在一饭店参加婚宴。14日,李某某被诊断为新冠肺炎阳性病例,15日,高某及多名亲属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因高某在饭店参加婚宴,导致涉疫风险人员200余人,高某母亲参加葬礼,导致90余人集中隔离。北京日报都视频的微博视频收起



https://mp.weixin.qq.com/s/5gewWpXEfIvV1Pp7Hu5tig
疫情三年:德国是怎样从封控走向开放的?| 商周专栏
原创 商周 知识分子 2022-11-17 08:00 发表于浙江
11.17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片

2022年7月,拥挤的火车站台 | 摄影:商周

导  读

新冠疫情三年,德国的疫情防控从最初的封城逐渐走向开放。目前,德国社会的开放程度基本回归到疫情前的状态。旅德免疫学者商周认为,德国科学家在防疫政策的制定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提供的有关疫情的数据是政府制定防疫政策的的重要依据。

撰文 | 商周
责编 | 陈晓雪

●                   ●                    ●

手机上装有德国电视一台的《每日新闻》App,它是我的德语新闻来源。这里的新闻按重要性顺序呈现,一般先是国内外的重大新闻,然后是国内涉及民生的政策,接下来是当地的地区新闻,最后呈现的则是天气预报。

新冠疫情开始之后,有关疫情的消息每天都在这里报道。疫情暴发的2020年,疫情的消息一般都是头条新闻,有时还同时有几条,或者以滚动实时报道的方式播报;后来浓缩成了一条,笼统地做一个疫情汇报,但依然在重要的位置出现,每日更新;等到今年俄乌冲突爆发,有关疫情的新闻就排到了后面,只在地区新闻和天气预报之前;但最近几周,都没有发布有关新冠疫情的新闻了。

虽然已经料到新冠疫情不再会是新闻,但现在已经看不到还是稍微有点意外,因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有利于新冠病毒传播的季节。

德国从2020年初出现第一个新冠病例,到现在日常生活基本回归到疫情前的状态,过去了快三年的时间。


反复封控
德国的第一例新冠本土病例出现在2020年1月27日,是一位从上海来到慕尼黑开会的女士。虽然这个新冠病例成了当时的大新闻,后来也导致了十几人的聚集感染,但因为传播链清晰,很快就被控制了下来 [1]。

真正让德国新冠疫情失控的,是2020年2月份从意大利北部度假返回德国的多位感染者,他们回到了各自的家乡,在病毒隐匿传播了几天后才被发现,其中一些还参加了当地的聚会,这让传播链复杂得无从调查。2月26日晚,当时的德国卫生部长施潘发出了预警,说新冠即将在德国暴发。

之后德国就进入了第一波新冠疫情,直到5月底才被控制了下来,由高峰期每日新增几千个病例降到几百的水平。在这波为期三个月的疫情里,共有18.1万例确诊病例,2.8万人住院,8500例死亡;感染住院率为15.8%,感染病死率也高达4.68%。(注:这两个比值与实际水平相比可能偏高,因为当时确诊人数比实际感染人数要少得多)

面对全新的新冠病毒,疫情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控制下来,是因为采用了前所未有的严控手段:“封城”(Lockdown)。在人口流动上,德国封住了前往邻国的边境,减少国际流动的可能,国内的长途列车和地方公交虽然正常运行,但关闭了宾馆,有效地减少了非必要的旅行;在日常社会生活里,一切不必要的商业活动都被关停,只保留了超市、药店和银行;学校和公共事业场所也都全部停摆,同时还严格限制了人员的聚集。

图片

图1 2022年3月底封城期间德国一中等城市中心步行街 | 摄影:商周


严格的措施取得明显得效果,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方面,德国政府为此投入了近1000亿欧元,除了直接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外,还要补贴因为新冠防疫政策而关闭的企业和失业的个人。另一方面,严格防疫限制了人的自由,影响了人(尤其是停学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时还引发了众多的抗议游行。

好在第一波疫情很快被控制了下来,随后德国也迎来了夏天,一个相对不太适合病毒传播的季节。因为气温的因素,还有一些基本的防疫措施,2020年夏季的德国疫情稳定,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人们依然可以在欧洲范围内享受夏日的阳光。

但等到夏季结束,人们度假的高峰过去,第二波疫情也来了。

为了减少疫情防控的代价,在2020年8月底开始的第二波疫情里,德国没有再祭出之前的 “封城” 策略,而是采用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措施。但这种措施在新冠病毒面前不堪一击,每日新增病例不断增加,等到10月底的时候,已经突破了1万大关。

情急之下,德国政府宣布从11月2日再度开始为期4周的封城计划,不过是一个轻度版的封城。

和第一波疫情时的封城相似,这次封城也关停了旅游住宿、娱乐性场所以及餐饮业的堂食。但在其他方面却要松得多:学校和幼儿园正常运转,因为觉得停课带来的问题会更大;允许零售业继续营业,只是需要严格限制进店人数,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一些被允许开放的服务业(比如理发店);另外,聚会人数上也不像上一次那样严格,10个人以下的聚会依然可以进行。

图片

图2 2020年12月,德国一家商场的进场注意事项 | 摄影:商周


虽然这样的 “轻度版封城” 防疫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要小一些,但并没有有效地挡住新冠病毒的传播,就在期间的11月底,日增病例突破2万。面对病毒更加容易传播的冬季,原本计划为期四周的 “轻度版封城” 计划不得不延长,也不得不加严,部分商业活动再度被叫停。2020年的冬天,有着几百年传统的圣诞市集也破天荒地没有举行。

虽然对德国人而言,这样的防疫措施已经严格得近乎难以忍受,但第二波疫情的控制仍难如人意,直到来年的3月才趋于缓和,每日新增病例下降到了1万以下。在这波疫情里,发生了191.3万人次的感染,是第一波疫情的十倍之多,14.2万人次的住院,其中死亡人数高达4.7万之多;感染住院率为7.15%,感染病死率为2.42%。

第二波疫情中,唯一的好消息是迎来了新冠疫苗。2020年底,新冠mRNA疫苗在德国被批准使用,12月26日,一位95岁的老人成为接种新冠疫苗的第一位德国人(下图)。

图片

图3 德国第一例新冠疫苗接种 | 图源:德国ARD电视台网站


疫苗的出现给防疫带来了曙光,但执行起来却没有预想中的顺利,因为疫苗供货量的限制,还有接种启动阶段的缓慢,德国的疫苗接种的进展并不如人意。到2021年3月中旬的时候,接种一针新冠疫苗的比例只有8%。

也就是在3月,因为第二波疫情的缓和,关闭了几个月的商业活动再度放开,但随后就迎来了为期近三个月的第三波疫情,导致了150多万人感染、9.8万人住院,其中3.3万余人死亡。因为疫苗接种缓慢,它所带来的的保护效果还没有来得及很好地呈现,感染住院率依然有6.52%,感染病死率同样高达2.24%,几乎和第二波疫情相当。

好在第三波疫情在2021年6月底的时候走向了缓和,每日新增病例再次回归了三位数。随后又是一个夏天,迎来了两个多月相对平静的时间。等到夏季结束的时候,疫苗接种也得到普及,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比例已经达到60%左右 [3]。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的普及,德国的防疫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回归正常。


壮烈回归
在三期临床试验里,新冠mRNA疫苗对感染的保护率高达90%以上,这让人看到了控制新冠疫情的希望。当时不少德国人都认为,随着这种高效疫苗的接种普及,2021年秋冬的疫情再也不会像前一年那样汹涌。

但事与愿违。

第四波疫情在7月底的时候倒还相对温和,但等到秋天的时候疫情又开始加剧,而且是以致病性和传染性都更强的德尔塔突变株为主。2021年11月中旬,单日新增病例达到了6万多人,创下了疫情以来的最高记录。

面对再次汹涌而来的疫情,政府兑现了之前关于疫苗接种普及后将不再封城的承诺。室内场合如常开放,只是对进入者的资质有相应约束,因其三个关键词的德语都以 “G” 打头,便将这一规定称为 “3G,2G, 2G+”。

3G:geimpft(完成两剂疫苗接种)或genesen (感染康复) 或 getestet(抗原检测阴性)。符合上面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以进入,这也是最为轻松的标准,一般在大型的室内场合和公交车上使用。

2G:geimpft(完成两剂疫苗接种)或 genesen(感染康复),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才能进入,这比3G稍微严格一些,一般在中等的室内空间里使用。

2G+:geimpft(完成两剂疫苗接种)或 genesen(感染康复),先要符合这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另外还要展示getestet(抗原检测阴性)证明或已经接种第三剂疫苗。这是最严格的规定,在一些人员密度大而且室内狭小的空间(比如酒吧)使用。

图片

图4 2021年12月,汉堡一家商场门前显示的准入标准 | 摄影:商周


这些和疫苗接种挂钩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疫苗接种的普及,到了2021年底的时候,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比例已经超过了70% [2]。

因为没有封城,室内场合如常开放,新冠疫情长期高位不下,每日新增病例长期保持在10万以上。进入2022年后就更是愈演愈烈,在3月的高峰期还创下了单日新增29万感染的记录,直到5月底的时候才缓和了下来。

就在这次起起伏伏长达十个月的疫情里,发生了2253万人次的感染,是第二波疫情的10倍以上;住院人数为48.9万,只是第二波疫情的3倍,感染住院率为第二波疫情的30%;而死亡人数和第二波疫情大致相当,为4.7万多人;也就是说,感染病死率为0.21%,是第二波疫情的十分之一。

显然,这样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新冠疫苗的接种。疫苗的普及,让德国有了坦然面对汹涌疫情的信心。

等到2022年夏季疫情再次来临的时候,德国不仅没有加强防疫,反而取消之前的3G、2G、2G+的规定,室内场合可以随意进入。关于口罩的使用,也只局限在公共交通工具、医院和养老院。人们逛商场和其他一些室内场所的时候,基本回到了疫情前的自由状态。

6月,为了减少私家车的排放和促进人员的流动,德国政府推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9欧元的全国月票计划,只要支付9欧元就可以在当月免费使用全国各地的公交系统以及除快速火车之外的所有列车。


这项政策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民众极大的欢迎。人们拥挤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火车车厢里站满了人,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题图)。整个夏天,火车上都显得拥挤,人们按规定戴着口罩,但对新冠的畏惧好像没有了踪影。

人流的剧烈增加,使得2022年的夏天出现了新冠疫情,这和前两年夏季的平静完全不同。高峰时每日新增病例超过了15万人。即使在9月份有所缓和的时候,每日新增也是在2万以上,等到秋天来临的10月,单日新增感染突破了15万。

从6月开始算起,到写这篇文章的11月9日,2022年夏季开始的这波疫情已经发生了950万人次的感染,18.4万人住院,而死亡人数为15921人;感染住院率1.94%,感染病死率为0.16%。

图片
图5 德国新冠疫情各阶段感染和死亡情况 | 数据来源[3]


如果按照季节性流感的病死率为0.1%计算,现在新冠病毒的病死率可以说和流感相当。这是因为,在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的双重作用下,绝大多数人对新冠病毒都有了一定的免疫力。

在德国,每年有几百万人患上季节性流感,其中死亡的人也数以千计。在一些更为严重的年份,比如2017-2018年的冬季,德国有近25000人的死亡和流感关联,这意味着在那年的秋冬季,每天和流感相关的死亡人数在100人以上 [4]。

当一种疾病的危害降到季节性流感的水平,也就到回归正常生活的时候。虽然现在的德国每天还有100多例和新冠病毒相关的死亡发生,反对放松防疫的人士把它比喻成 “每天掉落一架飞机”,但社会回归正常的声音已经成为主流。


未来会怎样
德国的日常生活现在基本回归了正常,那么将来呢?

新冠病毒还在突变,将来依然会出现新的变种。但无论病毒如何进化,一个国家的防疫措施总是取决于它所采用的策略。

和绝大多数欧美国家一样,德国采用的是拉平曲线的策略,即防疫的目标不是消灭病毒,而是尽量减少病毒所带来的伤害,把疫情控制在医疗资源可以应付的范围。采用这种策略的优势是,对百姓的社会生活影响较小,对人的自由也不会有太多的限制。但劣势也很明显,就在疫苗还没有开发出来之前,大量的感染会带来过多的死亡。

在同样采用拉平曲线这一策略的欧美国家里,各国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所采取的措施就要相对保守和严谨一些。德国科学家在防疫政策的制定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提供的有关疫情的数据是政府制定防疫政策的的重要依据。比如,在疫苗普及之前的2020年,新增感染病例数就和相关防疫政策密切相关,每10万人口在一周内新增50例感染的地方被定义为高风险区,相关防疫政策也与此挂钩。而在疫苗出现之后,因为疫苗接种住院率和病死率的降低,防疫政策制定的时候就同时考虑了住院这一指标。

正是以科学数据为基础,德国疫情的应对显得相对从容,几乎没有出现过医疗资源被挤兑的情况。即使是在最为混乱的第一波疫情里,德国还有能力接受从意大利和法国转来的重症病人。

在防疫政策的变化上,德国也有没有像欧洲有些国家(比如捷克、奥地利)那样大开大合,而是随着疫情的变化而做出渐进式的改变。自2020年以来的几波疫情高峰中,从最开始阶段的 “封城”,到第二阶段的 “轻度版封城”,再到疫苗接种普及后的 “3G,2G, 2G+”,最后到现在只在少数场合要求戴口罩……

在了解了德国的防疫策略和趋势之后,也就基本可以预测将来德国如何防疫了。

现在的德国,近80%的人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病毒感染累积到了3578万人次(德国人口8000万左右),虽然其中有一小部分人是多次感染,但如果考虑到大量没有检测出的感染,保守的估计是50%左右的德国人已经感染过了新冠病毒。80%的接种加上50% 的自然感染,为抵抗新冠病毒构建了一道坚实的免疫屏障。而且即使新冠病毒不断进化,与之相应的新冠疫苗也会开发出来,为这道免疫屏障添砖加瓦。

所以无论新冠病毒如何变化,在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免疫屏障面前,所带来的病死率都可能只会和季节性流感相当。当然,这一指标会因为不同的突变株而有所起伏,但这样的起伏在季节性流感中同样存在。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虽然新冠病毒还会长期存在,也会带来大量的感染和一定量的死亡,但德国的防疫政策将继续放松,人们也将回归正常生活。



@北京大土豆

1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现在朝阳越来越严重,公共场所对核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之前的72小时已经普遍缩减到48小时甚至24小时,在这种情况下,非但没有增加核酸点,却还在减少,今天上午我家小区周围4个核酸点全关了,门口游泳馆的小妹说“估计晚上又会出现做核酸的大军,到处找核酸点”,对于这个操作我属实不太李姐。 ​​​



@Fenng

1分钟前
#广州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486例#

抗住。到现在是不是还没出现重症呢?有人说上海最后不也出现不少重症?要看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那就看看广州最后能出多少重症。 ​​​



@麻醉医生凌楚眠

3小时前
来自 HUAWEI Mate 50 Pro
广州感染者主要是城中村务工人员,青壮年为主
@曾博士
#广州超3万感染者无一重型危重型患者#广州无症状97%,北京的无症状感染者只有34.7%,广州重症率为0,北京重症率0.17%,这病毒差别有点大呀 ​​​



@困境囚徒丙

2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争论来,争论去,其实这道选择题也不太复杂:
A,把钱消耗得更严重之后,让大家感染。
B,趁着还比较有钱的时候,让大家感染。 ​​​



【立此存照】反抗极端防疫的“健康码模拟”项目遭Github官方封禁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9723.html?amp

CDT 档案卡
标题:【立此存照】反抗极端防疫的“健康码模拟”项目遭Github官方封禁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来源:网络整合
发表日期:2022.11.17
主题归类:健康码
CDS收藏:老大哥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近一个月来,知名的海外软件项目托管平台GitHub上出现了一个名为“健康码模拟”的项目,英文名称是“health-code-index”,该应用是一个高仿的中国各省健康码模拟器(注:中国暂未实现各省健康码的互通互认),可以生成以假乱真的手机健康码、行程码页面,使用者可在一般情况下用它通过防疫人员的盘查。


file

目前在中国各地防疫乱象频出,各省通行需要严格查验行程码,进入许多公共场合要求检查健康码,特殊场所甚至要检查24/72小时核酸码,这也导致人们被迫参与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在经常性的检测长队中浪费自己的时间。开发者@ilovexjp 称,这一项目的出现是为了“反抗违背科学的极端防疫、反抗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反抗极权与暴政”。



项目出现后,立即引发了大量网民的关注、使用、热心参与,目前项目已从最初的行程卡功能扩展到了可模拟多省健康码,包含十余个子项目(北京、广东、四川、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的健康码均可模拟,参看下图):


filev

项目原GitHub页面上有2.2k的加星,以及330次的仓库克隆:


filev

健康码模拟(health-code-index)的开发者 @ilovexjp 同时在Telegram上开通了一个频道,目前已有1.8w的关注者:


filev

作者在项目的索引页写下了四通桥勇士的抗议标语:


file

这一模拟应用的使用方法对普通用户而言使用较为简单,因此在短时间内广泛普及。用户仅需用手机打开已经部署好的网页(路径1、路径2)(墙内手机用户可能需要翻墙 PS.也请注意使用风险)并将页面用以下方式添加到手机桌面,之后便可实现以全屏方式打开,起到逼真的健康码模拟效果,在推特平台上已有多名用户分享了“实测可用”的个人经验。

在 Safari (iOS) 上,点击下方“分享”按钮,再点击“添加至主屏幕”。

在 Chrome (Android) 上,点击右上角菜单按钮,再点击“添加至主屏幕”。在 Firefox (Android) 上,点击右上角菜单按钮,再点击“安装”,亦可在各项目页面单独安装某一项目。

经测试,该页面上的个人姓名(默认为习近平)、身份证号、场所信息、电话号码、行程位置等内容均可以按照用户的个人需要自行修改,且相关信息仅保存在了用户本地的浏览器上。从技术原理来讲,它就是简单的html页面。





作者承诺并未收集任何访问数据,但也建议对于隐私更为敏感的用户自行部署这一应用:

(原Github页面上的说明)使用Demo时请注意:我们不会主动收集任何访问数据,但不保证网站托管的服务商不会收集访问信息。若担心隐私,可以可以从GitHub Releases中下载源码自行部署到一台Web服务器上。可能需要https才能使用预加载功能和摄像头。

有网友分享了至少四种用户可自行部署应用的方法:

下载源代码之后 1.把health-code-index直接创建成一个人网站,将数据存储在墙外个人可信赖的云端。2.把health-code-index部署在个人的NAS服务器,再以私密方式访问。3.ios用户使用“WorldWideWeb”等应用,将 health-code-index 部署在本地,再以本地地址+端口号方式打开。4.安卓用户使用“Ksweb”、“Palapa”等应用,其余操作与ios一样。

从作者发布的两封公告可知,该项目已有大量开发者和热心人士参与其中,也正因为此在过去的2周内频繁版本更新。作者同时宣布开启了加密货币捐赠计划,希望“这个项目像动态清零一样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

这个项目已经从最初的行程卡扩展到健康码模拟索引以及十个子项目,这其中有不少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开发者和热心人士帮助或参与制作的,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大家的支持和贡献也让我知道,在反抗违背科学的极端防疫、反抗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反抗极权与暴政的路上,还有着许多同路人。

靠一小群人的良知自愿维持的任期制最终没有坚持多久,严格公正的法律制度才是得以维持秩序的基石。同样,热血往往是一时的,如果长时间没有实质支撑,这一项目很可能会在健康码还在这片土地飞扬跋扈之时销声匿迹。为此,我们计划接受加密货币形式的捐赠,用以激励项目的继续开发、以及支付上文提到的服务器费用及可能产生的其它费用。足够的捐赠也可以允许我们用自己的服务器做更多事情(如网页演示),减少对 Cloudflare 等托管平台的依赖。


file

file

当然,这个项目的存在、发展也引发了争议,招来了批评。在原项目的GitHub讨论频道,有网民称“家有老人,我不支持该项目”、“警告这个项目的法律风险”、“此项目存在伦理风险:助长病毒传播,感染他人”,当然有更多人表态支持,并希望防疫乱象频出的甘肃、河北、重庆等地也能尽快用上“健康码模拟”。


file

file

此外,有网友提醒在墙内开发此类应用存在巨大的人身安全风险,例如在2021年1月,一位开发“健康码演示app”的男子遭到杭州警方刑拘,新华社相关报道批评“拿社会治理开玩笑”,正因为此这类应用很长时间内未再出现。


filev

而从今年开始,中国多地开始出现“电子哨兵”,即整合“红外非接触测温+身份认证+健康码识别验证+疫苗接种查询+电子证照查询”等多项功能的快捷通行系统,而随着这类更高科技含量的大数据监控方式的普及,恐会为应对“人检”的“健康码模拟”带来挑战。


file

11月16日,健康码模拟(health-code-index)项目在GitHub平台突然遭到封禁,作者账号 @ilovexjp 直接被ban,官方给出的理由是“a violation of our Terms of Service”,并暂未回复查询请求。


file

有网友猜测这是遭遇了中共官方密集的举报所致,或GitHub背后的微软公司被施压(2018年GitHub被微软公司收购)。不过,失去了重要代码发布与分享平台的“健康码模拟项目”仍不会停更,作者 @ilovexjp 宣布将暂时在Telegram频道继续更新代码。


file

有推特网友就这一事件借作者的名称调侃道:“一个i love xjp倒下去,还有千千万万个xjp lover站起来!”


file
旧闻截图

Facebook

Twitter

Telegram

Reddit

WhatsApp

Email

Copy Link

Share
健康码过度防疫清零政策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9830.html?amp

知乎|有哪些原本只是一个小消息,但回看发现是个惊天大新闻的例子?
CDT 档案卡
标题:有哪些原本只是一个小消息,但回看发现是个惊天大新闻的例子?
作者:旋转的盖伦
来源:知乎
发表日期:2022.11.16
主题归类:李文亮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普里莫·莱维
提问: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一些小消息,当时发布的时候,人们并不当一回事,但是现在回看过去,发现正是这道消息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或者说是发布的时候并不重要,若干年后,突然发现当初是如何的重要和值得纪念~

旋转的盖伦:小消息,有啊。

有个锦州人,考入武汉大学攻读七年临床,后来在中心医院上班,然后在当地娶了个媳妇,媳妇也是大夫,生活听起来也算幸福美满。

2019年12月30日下午5点多,他在微信群内吹响了哨子,提醒同为临床医生的同学“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他还在群里发出了一份写有“检出高置信度阳性指标 SARS冠状病毒阳性”的临床病原体筛查结果和患者胸部CT。

2020年1月3日,他被辖区派出所从医院带走,以造谣为名,签署了训诫书。

后来这个大夫得了他说的这个SARS,没救过来,死了。

他叫李文亮。

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在一个他所在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圈子里,说出了一个惊天的大新闻。

随后,中央特派调查组和督导组亲临武汉调查该事件,对涉事干部予以处理。

他走的那几天,正是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无数群众依然前往吊唁,医院门口摆满了鲜花。



曾在疫情初期发出预警却遭到训诫的李文亮医生

在他走后,他先后被追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烈士、五四奖章等荣誉。

然而他的初衷,只是在发现问题之后,在自己能够发声的能力内,去关心他身旁的挚爱亲朋,用这条小消息,去吹响了一个小小的……

小哨子。

我不确定互联网究竟有没有记忆,我只记得在他弥留的那一夜,多少人捧着手机默默等待,在两点报出他离世的消息后泪流满面,难以置信,彻夜难眠。鲁迅写过一篇《记念刘和珍君》,如果没有这篇文章,刘和珍这个小人物也会埋没在了历史的画卷中。或许我们没办法预测,多年以后还会不会有人记得李文亮这个名字。

但是。

是非功过,自有定论。

我没事还会到他微博里跟他说说话,就像树洞一样。

看了评论区,我不仅感叹,可能互联网真的没有记忆。三年前的原装新冠病毒 ,毒力很强,致死率达到流感病毒的34倍以上,而现在的奥密克戎则低于流感病毒。

我不期望他当英雄,真的,哪怕他以一个平凡的身份继续活着也好。多想提起他的时候他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一句话,啊,这个人是英雄,他死了。或许他的家人也一样,不要什么模范,什么烈士,什么代表,他活着就好。

他要是还活着,得请他吃一顿他老家的锦州烧烤,管够吃,管够喝。

没什么消费李烈士的意思,也没想煽动什么情绪,只是希望渺小的我,在亲友面临威胁时,能如他一般勇敢。

那一夜我掉了很多眼泪,因为李文亮代表的是我们这些……

普通人。

我是盖伦,陌生人,谢谢您读到最后。



@上海滩小律师
#石家庄新增感染者3天下降近80%#

不检测,阳性也就没了,想想也是,我也没听说过阳性是身体不舒服,头疼发烧去医院看病被检测出来的,都是测核酸测出来的。
如果没有出现重症和所谓的医疗资源挤兑,那后续防疫政策应该会进一步调整。 ​​​



@邓飞
【程立辉之死】这个工程师从深圳回老家陕西汉中市洋县,是为了看病。他有糖尿病,在老家住院看病报销比例要比深圳高。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被集中隔离到一个宾馆,遭遇一系列不负责任和违规操作,次日死去,留下一对儿女。女儿13岁、儿子10岁。 ​​​

//@邓飞:【假如有一个环节认真】1,洋县层层加码,对程违规集中隔离。2,拒绝程自述糖尿病去定点医院隔离的合理诉求。3,隔离酒店过了饭点,没有给程供饭,4,拒绝程当晚去医院求助,5,次日程没有吃到饭,洋县称把饭放门口,但没有询问,6,次日上午,程父电话求救,程下午才送医院。



被围观的石家庄:当大型试验进行到第四天
原创 史晨瑾 严雨程 八点健闻 2022-11-17 08:26 发表于上海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3880186eecdb7685f20

图片




聚光灯下的石家庄,自防疫措施放松起已过去四天。



这座常驻人口1123万、距离北京300公里的城市,在封控静默10多天后,防控措施骤然放松,取消全员核酸,复工复产复课。



四天里,石家庄的疫情神奇趋缓。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石家庄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从541人下降至323人,新增确诊人数从3人变为0人。



像是从一个极端摇摆到另一个极端,突变令居民们措手不及。在乐观与恐慌交织间,人们犹豫不决——不愿吃第一只螃蟹的人躲在家里,另一些人则踏出家门试图重拾正常生活。



15日,小红书上的一条高赞视频里,石家庄育才街两旁的梧桐满树金黄,枝条低垂,交错掩映。被树木庇护的马路也恢复往日的热闹,骑行者络绎不绝,铃声叮叮,行人穿着厚袄,戴紧口罩,在街头漫步。



目睹此景的网友在评论区纷纷感慨,羡慕不已,说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也有人许愿道:“接自由”,“接恢复正常”。



逐渐回暖的城市图景背后,也涌动着不安。



一位家住石家庄的医疗从业者发来的照片里,公交、地铁里还是空空荡荡。他抱怨大批核酸点被撤,几千人在仅剩的检测点排队几小时测核酸,医院的自费核酸点也人满为患。



学校要求复课,家长找各种理由帮孩子请假;连花清瘟抢购一空;连广场里晒太阳的老头老太,也前所未有不约而同地戴好了口罩。



作为全国首个大型试验场,石家庄的成败,或将影响其他城市接下来的疫情治理。



然而,当新冠“假想敌”消失,面对放松后必然的混乱,以及由此带来的政策反复,石家庄真的准备好了吗?



无所适从的石家庄人



14日清晨,石家庄紧邻城区的某村村民丁兆峰(化名)从睡梦中醒来,发现村口事先布置的防控网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撤回”了——各种挡板、升降架设置的路障被迅速清除,门岗撤掉,防疫人员就地解散。



前一晚,防疫红线才刚刚收紧。大型升降架开始占据村口道路,车辆不被允许进出,大量穿着白色防护服的疫情管控人员出现在村口和道路上。



种种肃穆和紧张的迹象似乎都在表明,这座小村落又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如同一场即兴演出,一夜之间,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早早起床的村民们看着空荡荡的村口和街道发愣,难道昨晚亲眼所见的防疫措施,只是一场梦?”


没过多久,大家从网上了解到石家庄“放松管控”的传闻,有人急匆匆在微信群里询问村支书实情。良久,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在犹豫和谨慎中,试探着出门的人们发现,“放松”的迹象已经显现。



与此同时,社会面的核酸检测点位大幅减少,村里也不再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医院、银行等少数场所除外。想要去银行办理业务的丁兆峰,不得不前往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大半夜的,天寒地冻,医院门口排着老长的队。”



“外松内紧”,丁兆峰用这个词来形容石家庄农村地区在“放松”后的状态。



同在石家庄某县城的大三学生罗宇,“放松”后也感到很不适应。“遵守了三年的定期核酸、到每个公共场合都要求扫码突然取消了,非常不习惯。”



周一,罗宇家小区外面的核酸检测点已经撤掉。周二,即使不要求72小时的核酸,罗宇还是骑上车,出门寻找其他检测点。



他发现,县城里平日门可罗雀的检测点,人群已排队绕小广场转了两圈,至少有一百多人。



“视觉上特别震撼,平时不会有这么多人做核酸的。大家主动去做,有些超乎寻常。”罗宇平时不喜欢出门的奶奶,也选择在当日做核酸。



不愿排队的罗宇,最后到医院自费3.4元,做了混检。



对罗宇来说,三年的核酸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尽管有诸多麻烦,也曾吐槽无数次,但绿码通行证营造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为他的自由出行赋予了正当性。



取消核酸后,安全感瞬间被打破。即便大规模核酸检测有假阴假阳、滞后性等风险,但是当这张脆弱的“防护网”消失时,人们无法彼此确认。马路上、商店里,周遭原本透明的陌生人,一下子变得模糊、灰暗。



“你无法知道身边的人是不是阳性,自己会不会被感染”,一位环生医疗的从业者章明志(化名)告诉八点健闻,“社会面没有清零,核酸又不做了,真实的情况谁都不清楚。”



疫情中长期倚赖政府“兜底”的市民,被期待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也是11月12日,石家庄市政府发布《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中所呼吁的。



在又一次突袭的不确定性中,人们徒劳地捕捉着确定性。排队做核酸,确认自己没被感染;抢购感冒药,以保证感染后有药可治。



居住在石家庄下辖县城的李爽(化名)告诉八点健闻,在村里开大药房的同学发朋友圈通知连花清瘟少量到货后,母亲早晨八点去抢购,药店已经堵得水泄不通。原本24粒十元一盒的药,涨到了14元一盒。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好几盒好几盒得买。而且药店总断货,别的村没有大药房,村民都跑到我们村来买药。”



章明志则略带欣慰地向八点健闻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中,他左手里足足拿了十二盒连花清瘟颗粒。“所有的药店都卖断货了,只能通过朋友的渠道拿到。”



罗宇和章明志都认为,恐慌是暂时的,大家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人家怎么弄,我们就怎么习惯。人家怎么领导,我们就怎么听。”罗宇说。



政策摇摆,走两步退一步



关停仅一天后,石家庄部分免费核酸点又重新恢复。



据媒体报道,卫生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在长安区、新华区、裕华区、桥西区增设了不少于30个免费核酸采样点。”



张小笠(化名)也于15日收到了小区关于开放采样点的紧急通知。工作人员在群里提醒,重新采核酸可能造成扫码系统不定时卡顿、速度变慢,为防止冀石通发生故障,一定带上身份证。



得知消息的张小笠松了口气,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小区重设了免费的核酸点,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再也不用排俩小时去医院采了。”



有网友回复称,长安区也增设了核酸点,物业和居委会没有提前通知,询问了大白,她们回答可以做核酸,其他并不清楚。



像是弹簧,收紧—放松—再收紧,石家庄的政策反复摇摆,居民被动等待通知。



在丁兆峰居住地的隔壁村,气氛则重新凝固。



一位老人刚刚过世,乡亲们前去帮忙料理丧事。原本大家想着既然“放开”了,借此机会聚一聚似乎也无大碍。然而第二天(15日),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突然在群里连发了两条通知:



第一条,要求所有在过世老人家聚集过的村民主动上报。



三分钟之后,第二条消息弹了出来——“所有村民居家3天,不准出门!不准出门!不准出门!”这条消息被连发了三次,传递出屏幕另一边打字者的语气迫切和情绪紧张。



村民们感到无奈。丁兆峰认为,村民并不害怕被感染,让大家丧失安全感的,是反复无常的疫情防控措施。



“在放松这件事上,石家庄似乎没想好要怎么做。”一位石家庄退休的医院管理者如此评价。



过去的十四天里,她一直待在家陪小学二年级的小外孙上网课。



11月13日晚,老师在群里通知第二天返校,家长们非常担心,找各种理由帮孩子请假。全班51名学生,共请假43名。老师随后发来一份调查表,询问是否愿意上网课,家长都表示同意。



于是,原本复课的计划又泡汤了。



因为上网课不用早起,坐在书桌前就可以见到老师,小外孙格外高兴。但他控制不住自己贪玩的心思,开课后便拿起玩具,想认真听课,还是需要大人监管。



家长康康也遭遇了一次“乌龙”。通知复课后,她的孩子周一上午前往学校,发现班里同学太少,老师便要求下午回家听网课。周二,孩子又返回学校,同学多了起来,课后的延时服务则恢复正常。



我们距离疫情前的生活还有多远?



激进的“开放”措施,带来的是石家庄人的瑟缩和犹疑。



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认为,石家庄在做正确的事,但配套措施没能跟上。



“此前新冠被妖魔化了,居民需要被更多宣教,才能不再恐慌。”



十一回到老家后,李爽一直在家带2岁的孩子,把村里的大门锁上,只允许孩子在院子里边儿玩。遇到从县城回来的人,他们基本上就离得远远的,担心市区里容易有感染。



“封了5天做全员,各种封村拉走隔离,第6天突然不做核酸了,跟没有疫情时一样。”李爽表达了一种石家庄式的担忧,政策调整没有让大家更安心,反而让大家更害怕了,“有点儿太放开了,哪怕七天一检、三四天一检也好”。



循序渐进,小步快走的“放开”样本应该是怎样的?一河之隔的香港,或许是一扇不错的窥探窗口。



早在50多天前,香港便开始实施0+3政策,即来港旅客无需酒店隔离,甚至不再需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三天内仍然不许进入餐馆、酒吧等指定场所。该政策也被视作防疫放开的一种尝试。



这段时间,香港虽然入境人数增多,输入病例增加,但并未造成疫情暴发。



8月底,李书(化名)从北京搬到香港短住,亲身体验了两地防疫措施差异。



此前,这个在被内地防控手段“保护”起来的女孩,也担忧过感染新冠的问题。当真正踏上香港的土地后,她发现身边的好多人都已经感染过了,大家几乎都是一致的卧床休息一周,开头两三天难受一些,但只要持续休息便能痊愈。



这些具体而微的细节帮助李书缓解了对新冠病毒的忧虑,接下来需要操心的就是香港的“疫苗护照”问题了。



在香港,想要进出某些公共场所需要使用“电子针卡”扫码,但是这个扫码是为了确认进出者是否已经完成了特定剂次的新冠疫苗接种。



在距离李书接种完成第二剂次新冠疫苗5个月的第一天,她的电子针卡突然失效了,这是在提醒她,需要尽快接种第三剂次新冠疫苗。李书就近找了一个社区进行接种,不需要预约,没有人排队,接种完成后她的“电子针卡”迅速更新为了可使用的状态。



在北京的生活,想要从一个地方前往另一个地方,要经历重重关卡。生活被一道道严格的防控措施从中切断,充斥着节点,分裂成了片段。你需要掌握每个点的防控要求,才能保证这趟旅程不会半途而废。



像是进入了一个新世界。香港的疫情防控人员非常少,没有门口监督扫码的保安,没有普通人组成的志愿者小队,更没有监督你是否戴好口罩的管理人员。



在香港,个人出行一切都是流畅自然的,从出门到地铁站再到商场,什么都不用中断。如果真的有什么限制,那也只是需要扫码并出示自己的电子针卡——这是唯一需要被查看的东西,也不再是必选项。



李书发现,虽然香港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变小了,但也并没有完全回到正常生活,比如在进入酒吧之前,需要在门口进行抗原检测快筛;提供餐饮服务的机构不能开到晚上10点以后;大酒店开始在街上兜售自己制作的快餐盒饭;曾彻夜灯火通明的香港商场只营业到晚上八点半……



适应了香港的松快气氛,李书偶尔也会被一些特殊的时刻点醒。有一天,她在街头看到,一个操场被设置成了核酸检测点,大家正在排着队做核酸检测。



李书忽然觉得,一种北京的既视感扑面而来,“在北京四处都是这种场景,但是这个场景放在香港,我觉得格外突出和显眼,好像我在这一刻又回到了内地。”



金冬雁曾告诉八点健闻,香港可能很快将向“0+0”迈进,“只要保证不把病毒散播到社区,‘0+0’是完全可行的。”



6月,金冬雁参加了一场100多人的会议,吃了两顿饭。茶歇环节也有人摘下口罩去吃东西,事后发现有一位打过三针疫苗的同事感染,但包括他在内的参会者作为密接测了好几轮抗原再加一轮核酸,最终一个人都没感染。



“我们每天有5000例感染,但又怎样呢?抗原检测阴性后,就可以来学校上课,我们一切都是正常的。”金冬雁说。



(田为对本文亦有贡献。)





史晨瑾丨撰稿

微信号:scj389129661

严雨程|撰稿

微信号:March_YYC

陈鑫丨采访、责编

微信号:chenxin_stella

图片


图片



@J孤岛岛岛岛
石家庄疫情 我的妈妈被困在长安区柳辛庄 封了好久 没出过门 这几天连续好几天不做核酸了 妈妈是阳 我们却都不知道 妈妈本就有心脏病  阳对这些有基础病的人向来都不友好 没想到 这次是我妈妈
11月16号凌晨23:50分 我的妈妈永远的离开了我
我也想过埋怨疫情 埋怨不给做核酸 埋怨阳了不给说 但我只能怨我自己 都是我的错 眼睁睁的看着妈妈难受到去世 恨我自己没有陪在妈妈身边 恨我自己没有早一点叫120   恨自己没有多和妈妈说两句话
妈妈 我知道你这些年照顾这个家很累 想要休息了
女儿理解你  剩下的交给女儿去照顾 但 女儿很想很想很想你 特别想 真的 特别想 #石家庄长安区##石家庄疫情##石家庄核酸#


//@J孤岛岛岛岛:家人在这里 被封控 核酸不给做 隔一天发一次药 阳了自己也不知道  也不拉走治疗 就等着犯病 等着救命 等着没命[泪][泪][泪][泪][泪]可悲的是 这些我都不能埋怨 只能怨自己



@冈瓦纳
重庆继续一千多社会面
这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其他地方都没有出现过
看了重庆本地博主的一些帖子,里面介绍的状态
感觉是一种有强力控制的免疫过程,而不是清零过程 ​​​



@搜狐新闻
【复必泰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为中国的民众所使用?国家疾控局回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听说德国总理朔尔茨先生在访华时表示,会放开复必泰mRNA的疫苗供中国的民众以及外国来华人士接种,我想确认一下,是否有这样的说法?复必泰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为中国的民众所使用?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表示,对于接种疫苗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以及可负担性等因素,坚持依法依规、尊重科学的原则。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方案,方案确定以后,有关情况会及时向社会发布。(来源:北京商报)更多内容请查看原文>>  http://t.cn/A6KPGR5n



@伊洛牧
放开开始规模化流行阶段有无数具体细节问题要考虑。目前规则都是要集中隔离的,即便不隔离,怎么处理相关问题,也需要解答和预案:

1、养老院、农村等老龄人居聚集地若出现集中感染情况如何处置?大部分感染老人还是会发烧的,要不要在外打工的子女返乡照顾,需不需要医学观察?合并感染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否医保依然全额报销,地方医保是否能支撑?

2、医院的肾内科透析、妇产科、肿瘤科等集中比较脆弱人群的科室,这部分很多都是新冠高危人群,病情恶化如何救治?医生护士感染后,缺勤缺岗怎么办?(目前欧美日疾病过了高峰期,医院都还缺人手)

3、学校出现学生感染,要不要停课?没有全感染一遍情况下,可能会此起彼伏感染,是不是一发现感染依然要停课?学生感染家长要不要照顾?会不会继而感染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老师感染阶段必然要缺勤,缺课如何补?(目前欧美老师还缺人手)

4、制造业工厂,生产线人员感染,很可能是头一两天才告知,生产排班如何进行?是不是要招聘更多冗余人员?传染力如此严重,是否一下子耽误一个班次的生产。怎么按时完成客户任务?延期是否有处罚?供应链某环出问题,影响上下游无数企业。

5、家庭聚集性感染是新冠重要特点。一人感染全家都得,互相如何照顾?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同时得病如何处理?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