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阿骀
蜗牛老师讲她上海的经历,说下楼做核酸,她前排有个年轻妈妈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小女孩,非常抵触张嘴做核酸,哭闹了半天才弄好,然后医护人员说:你和孩子住在一起,你自己来做就好了,抱孩子来干什么?下次不要抱这么小的孩子来了。年轻妈妈说:他们说要带孩子来啊。 医护说:孩子是你的孩子,你管别人干什么? 孩子多受罪啊,还这么小,下次别抱出来了!

看太多负面新闻确实容易丧失信心,但好在,不全是负面的。

蜗牛老师讲这件事情的时候,显然震惊又感动。我说记得当年你来营口时,路过一座尼姑庵,半醉的你非要进去看看,我们几人还拎着酱骨头一类的打包菜,结果守门的一位师太含笑道:进来看吧,一切规矩都是人定的。

所以,《第五元素》里的台词:人类是值得拯救的。——没有错。



@看看新闻KNEWS
【“最严核酸令”深夜悄悄删除 吉林四平曾通告“2次以上未核酸拘10天”】吉林四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2022年5月31日通报称,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6月2日6时至17时四平市将开展城区居民核酸检测。本轮核酸检测要求应检必检,不落一人。对无故不参加本轮核酸检测的人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吉祥码”赋“黄码”,限制出入小区和公共场所,补检费用自理并由公安部门进行训诫,两次以上未参加核酸检测的,依法行政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纳入失信人员名单。



@codingmonkey15213
#上海疫情##上海外溢##上海疫情外溢#

5月31日最终数据

5月21日-6月1日8时,中国境内累计报告上海外溢65例 ,分布在13省30市。5月31日8时至6月1日8时,报告新增外溢4例:安徽亳州1(累计1),河南郑州1(累计1),四川巴中1(累计2),山东济南1(累计16)

另:郑州输入病例为上海交通大学学生

从公开流调信息来看,未发现上海外溢病例的本地关联病例。

分地区明细如下↓
济南16(注),杭州6,西安5,南京5,成都3,抚州2,嘉兴2,周口2,广元2,巴中2,开封1,上饶1,盐城1,南平1,台州1,龙岩1,广州1,东莞1,商丘1,鄂州1,丽水1,绍兴1,连云港1,无锡1,镇江1,宣城1,武汉1,赤峰1,亳州1,郑州1

注:目前上海乘高铁入鲁人员会从济南分流至省内其他地级市隔离管控,但出于统计方便,除非流调中明确提到具体地级市,所有的上海入鲁病例都会算作济南病例



@冈瓦纳
2小时前
来自 三星Galaxy S10
回复@Livatrul_BIns:回自己家就不应该管,不让回家,我觉得太不合情理了。//@Livatrul_BIns:牛逼,看了下评论,上海开放第一天,比深圳管控还松[奥特曼][奥特曼][奥特曼]//@冈瓦纳:我这里靠那个自动栏杆,业主进出全自动了,跟疫情前一样了。
@冈瓦纳
上海的朋友
今天出门后回小区,有什么条件? ​​​



@海昌海洋公园

4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海洋公园端午假期免费玩# 久等了~终于迎来复苏的魔都!为了纪念这个不平凡的春天,#上海海昌海洋公园# 将根据市、区文旅局和上级单位相关要求,进行园区内的场馆有序开放及运营,于6月3日至6月1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每日限量5000人,免费开放期间更有机会获得园方特别准备的千份疫后好礼。同时,即日起至2022年底,全国范围内持有国家认可的有效医护执业证件的医护人员,均可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园。



@上海滩小律师
2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3
#上海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

一句谢谢,一切就过去了,两个月后街道上多了几个核酸检测的亭子和永远排队的市民,熙熙囔囔,一切依旧。 ​​​



@哈勃观察员
37分钟前
来自 哈勃观察员超话
日本外相:核酸阳性,确诊新冠!

         据媒体援引日本时事通讯社6月1日消息,日本外相林芳正今早接受核酸检测后确诊感染新冠。
        日本外务省表示,林芳正今早出现喉咙痛,在接受核酸检测后,结果呈阳性。林芳正原定在今早接见美国国会议员团,在林不适之后相关行程已被取消,林缺席了下午的众议院会议。据悉,林芳正目前在家中疗养。   
        林芳正5月曾参加G7外长会议,也在5月底接待美国总统拜登到访,并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有说也许是美国官员传染给他的。



//@疯豆子2016:“下楼做核酸了,不做核酸会影响出行” 唉,说的就跟做了核酸,就不影响出行了似的[单身狗]
@韩浩月
这轮疫情,对北三县(香河、大厂、三河)人民伤害太深了,北京天津廊坊,任何一地有疫情,北三县都先封为敬,尤其是河北飞地燕郊,自3月12日封城以来,迄今两个多月,没开放过几天,几十万通勤人望河兴叹,一条潮白河,让上班路变得遥不可及。这种伤害具体能看到的是失业、断供、逃离,看不见的是什么?(记于5月31日,燕郊西市区全域静默,楼下不停回荡着“下楼做核酸了”的呼嚎)



https://mp.weixin.qq.com/s/b52Bb5fJC52GGrEkjJx3aQ
上海有规定说核酸报告超过72小时,不能去核酸检测点检测?市防控办回复:不实!
原创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网络辟谣 2022-06-01 19:12 发表于上海
图片





6月1日,有传言在圈群传播,称“核酸检测点只能检测72小时内有核酸记录的,如果超过72小时没做过核酸,核酸检测点就不能检了,只能去医院做”,还称“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说,暂时全市都这样”。还有传言称,不接受检测的时间点是“48小时内没有核酸记录”。上海辟谣平台向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防控办”)求证获悉,传言不实。



图片





市防控办表示,上海没有核酸报告超过一定时限就不能前往核酸检测点检测的规定。上海辟谣平台发现,若有核酸检测点存在相关情况,极有可能是相关检测点擅自加码。



上海辟谣平台记者实测也发现,并不存在“全市检测点都只检测72小时内有核酸记录”的情况。5月31日,身处无疫小区的记者带着6天内的核酸阴性报告前往静安区江宁路上一核酸检测点检测,顺利扫码检测。6月1日,记者再次走访南京西路沿线多个核酸检测点,均未发现有对此前核酸检测报告提出时限要求的情况,只是对方舱返回人员设置了专门通道,采取单人单管检测。





微信编辑:何夕





还原事实,洞悉真相。



@沈涛
32分钟前
正当上海进入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之时,新民晚报刊登文章,分别对沪上二位身处与病魔作战的第一线的医疗救治专家张文宏、陈尔真进行了采访。

张文宏医生表示:

上海历经自抗疫以来最为艰苦的2个月。

不知不觉春天也已经悄悄地过去了。我们失去了整个春天,但比春天更为宝贵的是人的生命。

在这两个月里,我辗转于各定点医院,看到我无数的同事,无论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医生与护士,还是本地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护工,都在忘我地工作,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延续着疫情中脆弱人群的生命,帮助他们也帮助整个社会战胜疫情。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但新冠疫情的威胁还未结束,疫情的长期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后阶段还是要坚持科学抗疫的种种努力,极力完善对脆弱人群的保护机制,包括对他们普及疫苗的接种,完善疫情期间各种基础疾病的救治措施,以及非常重要的营养维护与疫情期间的照顾。

对于脆弱群体,无论是高龄老人,还是有各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我们只有做到了对他们无微不至的保护,依靠各种方法提升他们的免疫力,我们才能最终走出疫情,找回如空气般普通但又如金子般珍贵的正常生活。



@西西弗评论
1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2
已编辑
过去两个月告诉我们两个事实:

1. 如果疫情在一个城市大爆发,为了不把全国拉下水,说封就得封,没啥意外的。不管你是上海还是北京。

2. 如果认认真真防疫,勤做核酸,及时发现感染,不需要封城,也能控制住Omicron的蔓延。

这个可不能理解反了。

上海恢复正常,是因为疫情已经被控制住,就算有零星疫情,不需要封城,靠流调及核酸检测也能控制住疫情了。

可不是什么“放开”战胜“清零”。



@大道有形
聊聊“精准防控”

我发现很多网友都对上海的“精准防控”颇有微词,甚至大为不满[允悲]。

我印象里,我此前从来没有表态支持过上海的这个政策。如果大家翻我之前的微博发现有,可以截图发给我,我愿意道歉[笑哈哈]。除了批评过各地层层加码、过了头的防疫土政策外,我一直属于“金刚怒目”防疫派。但是,今天,我想为上海的“精准防控”小小地辩护两句。对与不对,大家且听一下。

上海的“精准防控”应对delta之前的病毒(R0在3~6之间)基本算成功,应对R0在5~10之间的Omicron BA1时好像也成功过,但是应对R0在8~12之间的BA2失败了。所以,实践证明上海的“精准防控”模式是有极限的。老办法应付不了新病毒。

那么是不是要把“精准防控”彻底打死呢,顺便把惊雷斗垮斗臭呢?我觉得大可不必。大家换位思考一下,惊雷如果一心只是为了“保住帽子”,那从一开始就搞层层加码不就完了吗?发现一例就封城普筛不就完了吗?他没有。他愿意在对经济生活干扰最小化的前提下,尝试冒险走钢丝,虽然最后失败了,我还是觉得他是个有担当的好同志,至少比那些为了帽子不愿冒任何险、不愿做任何尝试、一封了之的人更有担当。上海“精准防控”对BA2的失败至少帮助我们摸清了“动态清零”与“对经济生活影响最小化”之间的边界。

成功的经验是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我们应该允许实践、允许失败,而不是把失败者一棍子打死。

@大道有形
42分钟前
来自 微博 HTML5 版
已编辑
上海这次的教训主要有:经验主义、思想固化、太多瓶瓶罐罐、模式切换太晚、拖泥带水、没有预案。可以实践,可以失败,关键是一定要吸取教训。



https://mp.weixin.qq.com/s/r8e95jdVUc9JvYkXb2pQpQ
抢尾酸
原创 和菜头 槽边往事 2022-06-01 17:52 发表于北京
图片



今天中午在下抢了一次尾酸,有惊无险成功抢到。

早上我7点起床,看了一眼楼下检测点,帐篷没有打开。8点我伸头又看了一眼,帐篷还是没有打开。9点钟我再探头用力看了一眼,还是没人排队。问题今天是每48小时一次的合法检测日,为什么他们不出摊?一些阴暗的想法在我心头开始泛滥,其中最为光明的一个是这样的:难道是这家新公司也被一锅端了?

11点我回复完读者留言,下楼拿外卖和包裹。在小区门口向保安师傅请教:今天咱们这里还测核酸吗?保安师傅很肯定地说那是必须的。我说不可能啊,我站在楼上看了好几次,没见帐篷支起来啊?保安师傅说嗐都是闹呢,现在改街对面的小亭子做了,你们楼上看不见。又说赶紧的,12点就关闸了。

我拿了外卖回家囫囵吃了几口,匆匆下楼,果然在街对面发现一条人龙。此时11点25分,我前面还有大几十人不到一百的样子。看我站在队尾,两个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围上来,用北京话对我说:先,照咱们这儿12点关闸吧?您瞅前面还有豪些人,您可能排不上了。我说那怎么办呢?交警大哥一推墨镜笑了:我就告儿您一声儿,告知您,好吧?我说我知了,继续排。

等我站定时,已然是队尾,我心里想着今天试一次抢尾酸。如果不成,大不了我下午2点开闸再来抢一次头酸。所以站得很稳,气定神闲,毕竟是吃过几口午饭的人。看我站那么稳,身后一下子又聚拢来一堆人。两位交警大哥急了,赶紧过去劝阻。同样的话又说了一遍,继续告知。这一次就多了一句:您别看前面他们还在排队,指不定12点就都关在外面。我觉得他有所指,但是又不大确定是我。

10分钟过去,我身后站了接近二十人。交警大哥的劝返工作收效甚微,一共就走了两三个人。这时候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也急了,跑过来要求交警大哥们劝阻一下核酸群众:让他们都甭排了,排了也测不上,下午2点再来,现在赶紧吃午饭去,我们也得吃午饭休息。我小声嘟囔:反正我算是吃过了。

又过去10分钟,抢尾酸进入了冲刺阶段。没有新人来排队,站在队伍里的都是抢尾酸的死硬分子。两位交警大哥开始对话:

---我估摸着能测完。
---够呛,一分钟一个,20个人,不能更多了。
---关键是得拿身份证,啪啪啪就过了,多痛快嘿。
---是啊,内些没身嗯证儿的,拿照片儿的,还有使护照的,老外,内时间可就没谱了,都得人工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往里戳,夺耽误工夫啊。
---没辙。

对话声清脆响亮,人群听了这番对话,就开始往前挤。看到队伍间距压缩,两位交警大哥又开始喊:注意保持距离啊,间隔一米。队伍又往回拉开,但是果然在窗口出现了拿照片拿护照登记的人,半天没动静,人群又开始挤上前去,有人在队伍里高喊:快点儿嘿!没时间了!队伍挤得更紧了,两位交警再次把人群分开。队伍就那么一会儿压缩,一会儿拉长,就像是在演奏手风琴。

11点57分,我终于走入了护栏范围。此时排在我前面的还有5人,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两位交警大哥此刻也站在了栏杆边,开始倒计时:还有三分钟啊,准备好身份证,大家加紧!我前面的5个人都是手持身份证,一晃而过,如同行云流水。11点58分,我终于站在了窗口前,这时里面递出来一根红色封口的管子:在这决定胜负的时刻,我居然得到了生平第二次大捅领资格!


这边还在准备扫描我的身份证,我的算力瞬间提升到极限,想到下一个窗口接了我的管子过去,还要拧开,还要摆放,还要酒精消毒,还要撕开棉签......我一看身后还有五六个依然坚持到底的阶级兄弟,想都没想就横跨一步,先行把管子递给了下一个窗口。再回跨一步,等着拿回我的身份证。



11点58分,我做完了核酸检查,并为我身后的那几个人送上了深深的祝福:作为大捅领,我已经尽力了,各位捅志祝你们好运。就这样,我成功抢到了今天上午的尾酸,在落闸前一分钟带着所有荣誉和满足,走上了回家的路。



这真是一个难忘而美好的儿童节呀。





题图:《大咕咕咕鸡:太阳落了/我是你的渔船/你的锚》

题图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算法提供:Disco Diffusion V5.2

prompts:A beautiful super wide-angle landscape painting, calm at sunset. There is a small fishing boat on the sea, close to the sea-sky junction.



@蘸盐

58分钟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已编辑
昨天我在尤禧医学的核酸亭测核酸也是一样。棉签在腮帮子肉上蜻蜓点水轻轻蹭了两下。尤禧拿到了钱,我拿到了绿码,疾控中心拿到了“数据”。皆大欢喜。至于有没有用,就只有鬼知道了[摊手][摊手]
@小胖儿llll
丰台区南苑北里小区今日核酸检测,只轻微碰了下舌头,是否可查验该检测机构是否存在问题@北京头条 北京·和义南苑北里小区 ​​​



@上海滩小律师
2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进小区要不要扫场所码:

上海现在很多小区门口已经有了场所码,这两天核酸应该还在有效期之内,我就在想如果有些老人出小区买个菜,回来的时候,发现核酸码过期了,那还能不能回家。

毕竟老人和年轻人不一样,不用每天上班,总有测核酸断档的时间,即便这时候能出去找个亭子测核酸,可核酸出具的时间不是立刻马上的,如果是晚上,还找不到核酸检测点,那真的好玩了,哪怕去住酒店都不行,任何地方都需要找个核酸阴性的绿码。

另外找个核酸检测的排队时间,今天亲测,实在是太漫长了,幸好六月的天还不是特别热,要是到了七八月,那排队的等待太煎熬了。



@_阿雯今天瘦了吗
17秒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上海核酸#现在的问题是设置的检测核酸点很少,以至于大家排队在1-3小时,今天刚复工,很多人996下班立马奔到小区门口的核酸点还没排到就关门下班了,而且,整个小区都在一个时间检测,也就是都在同一时间三天三天轮着来,最主要的是队伍长夏天热了起来 还有大家一团人都贴在一起,真的是小众聚集了,真的不是不愿意做,是害怕做核酸,也是真的太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寻找钥匙的猫头鹰
24秒前  来自 nova7Pro你在焦点在

大家把上海核酸骂上热搜,点开一看,本地人说“排队时间太久了,等排到我的时候都没管了”,其他地区的朋友说“xx市已经实行48小时很久了,你们还是72小时呢”,还有人说“医护人员还没说什么,你急什么”。



@奶油盖特
26秒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上海核酸#
粗略算一下,就算只有1500万人有出行需求,市内有1.5万个核酸点。
1500万人分成了72h里三批次去做核酸,一批次有500w人,那么每个核酸点承载的人数就是333人。
未来一般人都是上下班时间做核酸,那么一个点就是早上166人,晚上166人。

问题来了,请问166人的队伍要排多久? ​



https://mp.weixin.qq.com/s/jUBOAcqpPnExjkunCM2G5A
解封第一天,我就患上了核酸焦虑症
原创 升学君 升学有道 2022-06-01 20:40 发表于上海
解封前,被天天喊着去做核酸烦死。

从医生进入小区,志愿者就开始挨家挨户喊楼:“做核酸喽!”

听着做核酸就头大。

虽然下去不用排长队,基本上5分钟就搞定,但是就是不想做核酸。



封闭2个月,30多次的核酸,终于盼到了解封,以为可以不用再做核酸了,

没想到“72小时核酸令”一颁布,不做核酸哪也去不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做核酸。



这回可没人喊着做核酸,而是自己跑着去找地方做核酸。

依据以往的经验,觉得还是公立医院最靠谱,于是来到某医院,刚到医院就被这阵仗吓死,一旦有一个羊,那么密接是跑不掉了,我吓得赶紧快速离开。



图片



但是因为明天要上班,核酸不能不做,又打开随申办查找附近的核酸点,还好800米外就有核酸点,便飞速奔赴过去,然而过去发现这个核酸点队伍还是太长,就继续查找。



图片



找了四五个核酸点,发现没有不排长队的,不敢再折腾了,再折腾核酸点都下班了,于是乖乖地排起队来。



都说上海人爱排队,我信了。



图片



因为刚刚在某医院门口逗留了一会,那里人员密度太高,心里有点忐忑,偷偷地从包里掏出一个抗原自测了一下,万一情况不妙赶紧回家闭门思过。



还好一道杠,继续耐心地排队等着做核酸。



跟着队伍越走越近,胜利就在眼前,突然里面的采样小姐姐走了出来说:

“抱歉,大家不用排队了,核酸检测管用完,散了吧。”



我去,这算怎么回事?排了40分钟队,最后排个寂寞,想打人的心思都有。

忍不住群里吐吐槽,结果发现今天很多人都碰到了这种奇葩事。



图片

图片



核酸没做成,是再换地方继续排队还是回家躺平?



继续找地方排队已经没有任何动力,

回家躺平工作就丢了,解封第一天就找这个借口不上班,领导不会相信。

他只相信新闻上说的:上海构建了15分钟核酸“采样圈”,投入了1.5万个点位。



一想到即便今天做了核酸,72小时有效,再去掉检测所需要的10个小时左右的检测时间,后天就还要做,立马得了“核酸焦虑症”



图片

以后的日子,就要:手机要设好闹钟,做好提示,否则一不小心就过了72小时,于是每天就要工作10小时,核酸排队2小时。



一想到整个6月我就是要在这种状态下生活,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



图片



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7月份开始,做核酸要自费了。



单人单管16元,多样本混合3.5元,抗原检测6元。

如果7月还是要求72小时核酸,

我一个月做14次核酸+抗原(为了核酸安全,你懂的)费用就是(16+6)*14=308元,生活成本又增加了。



解封第一天,我就患上了核酸焦虑症

怎么解?怎么破?

谁能给我出出主意?



@西西弗评论
8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2
已编辑
上海现在做核酸检测要排一个多小时队???

完全无语……这么长排队时间怎么保证常态化核酸检测呀…… ​​​



@七月陈靖哲
#上海疫情# 凌晨那么疯,要盯一下从 6/1 - 6/7 的新增情况,看看社会面的具体情况。

疫情也已经基本结束了,以我个人的视角来看,这次疫情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起因、发展、高潮、回落。

起因阶段:2月28日~3月10日,
发展阶段:3月10日~4月5日,
高潮阶段:4月6日~4月14日,
矛盾阶段:4月15日~5月31日。

概括一下四个阶段的过程:
1. 起因是明显的,徐汇华亭宾馆的空气流通设备出现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外溢。随后这场外溢波及到了闵行、浦东。
2. 发展则是以北蔡农贸市场为始,到鸳鸯锅为终。实际上这个阶段的跨度将近达到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里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做好后续任何可能发生的准备(也可能做了另一种准备)。奇怪的地方在于,这一次隔离栏拉的很早,实际上从3月18日开始,北蔡就有拉隔离栏,路口放角马的安排了,这些措施(尤其是钉隔离板上墙)是很少在之前的疫情中会看到的。但总而言之,鸳鸯锅宣布地很突然,鸳鸯锅执行地很奇怪。甚至出现了3月27日人群集聚购物的情况。
3. 回头看鸳鸯锅的政策效果,实际上全是封禁的效果是很好的,从3月28日开始封,到4月13日就达到了疫情的顶峰。这也是那时候我就敢说4月10日是上海达峰的日子。这几天基础物资配送、方舱医院的建设就开始暴露出社区层面、管理层面的很多问题。
4. 真正的问题却是接下来的一个半月,也就是矛盾阶段,这也是超过所有人想象的人祸。首先是生活物资配给问题,4月15日相比于各区第一次拉上隔离带已经过去了至少有一个月了,但物资配给、社区管理完全没有任何的准备,仿佛是4月中旬疫情才开始的一样。其次是医疗资源配给问题,即使很多社区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做核酸依旧混乱,就医出小区依旧需要通过微博求助,通过肢体冲突才可以达成。

说一下每一个阶段我自己认为存在的实际问题:
1. 最大的问题是每一级(从区-镇-社区-居委的每一级)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寻求自我保护的动机,由于目前只有防疫失当的惩罚,没有相关的保护机制,瞒、管、罚是最好的工具,因此这一次在上海也好,还是全国各地也好,这套路径是屡试不爽的。这样几乎可以视作为“一票否决制”的惩罚机制,决定了每一级对他的上级必然报喜不报忧,对他的下级必然是层层摊派。
2. 由此引申出了第二个动机,上不知,下不敢,这就给代理人(尤其是靠近居民端的代理人)提供了寻租的机会,这就是矛盾阶段很多问题出现的缘由,居民被封禁了,直属监管不可能户户查账或者他们自己也是合谋人,因此这里面的利益是巨大的。如何监督,有效实行监督的义务就摆在了台面上。很多小区用了很暴力的手段论证了居委会的寻租是普遍的。
3.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2 同样也是物流被毁的关键理由。不妨比较武汉和上海的两次封城,武汉在封的时候还保留了一部分基本的物流,但上海这次保留的力量是远低于居民最低需求的力量。其中还横叉出了一个保供单位和保供物流,进一步扰乱了整个市场。在矛盾阶段的市场机制就是一个封建市场的基本运作逻辑。

因此我依旧认为矛盾阶段持续近一个半月的实际原因和目前上海疫情的主要矛盾就在于惩罚机制和信息不对称这两个方面(也许不是,如果不是那就怪我太 Econ 了)。

4. 次要矛盾之一是隔离宾馆的空调设备以及隔离宾馆的人员管理,对这些人之后靠高新吸引一批陪护隔离服务人员,是一种措施,严格的施工设计是另一条路径;
5. 次要矛盾之二是核酸管理,在疫情发展到了鸳鸯锅的时候,核酸依旧非常混乱,可以说很多小区直到4月下旬才有比较正常的核酸秩序,在奥密克戎面前这进一步加剧了感染的风险。

至于别的,那就按下不表了吧。疫情结束了么?也许等到针对权力寻租、过度执行的惩罚机制落实了之后,疫情才会结束。这不是清零和开放之间的矛盾,而是其他的、更深层的矛盾。

各区地址变化指路@Gricare
上海各区时序指路@sjhstone



//@丛虫时移事往:已经听到太多这样的互助故事了,都是帮人的说顺手帮一下没啥大事,应该的,被帮的念念不忘,一有条件赶紧回报。老人家,独居者,病的弱的,很多人就是靠着邻居顺手帮一下才活下来的。 [心]//@欧美二线品牌:全靠互帮互助啊
@立誓成妖
楼下老夫妻的儿子特地买了两袋水果送来表示感谢,弄的我实在是不好意思。
五楼独居小伙子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锅碗盆瓢米面调料啥的都是邻居捐的,我顺手送了点菜。后来情况稍微好一些了,他就弄了一箱烧鸡和火腿肠,挨个儿给帮过自己的人送了。
老百姓之间的情义。 ​​​



@沈涛
55分钟前
为什么在别的地方居民欣喜若狂的核酸报告延长至72小时的政策调整,到了上海市民这里却得不到认同?真的是核酸点排队太长?核酸亭不够吗?拍脑子的人,难道还没有懂得被抗疫65天+的上海市民到底要什么吗? ​​​



@沈涛
23小时前
真的没什么可庆祝的……

祝贺什么呢?

上海抗疫胜利了吗?

就连上海发布都用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而不是“清零”……在这样的状态下,“加快推动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就是一个在疫情和民生保障之间的平衡结果。

别扯什么“躺平论”,靠别人的发展成果转移支付而活着的,才是无耻的躺平

连门口的足浴店都群发短信说明天恢复营业了,可见这次复工力度之大…… ​​​



@财新网
6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财新图片#【6月1日起 上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2022年6月1日,上海,来外滩散步的市民。随着上海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6月1日起,上海全市进入第三阶段,即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上海市内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全网恢复基本运行,对江轮渡(含三岛客运)有序恢复运行。终止施行机动车电子通行证制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恢复正常运行。除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外,私家车和单位用车正常出行。购物中心、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商业网点有序恢复线下营业。6月1日起 上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收起



@o平淡是福oO
2分钟前 转赞人数超过30  来自 微博客户端

上海做核酸的培训就是在舌苔上刮两下,没有清零等待就一秒解封,数据假到市民如我是不会信的,不难解释为何一到外省就阴转阳……这不惠南镇就出问题了。既然你们根本不愿防疫那直说躺平自求多福好了,劳民伤财瞎折腾啥 ​

@斩月Mhbfy
4分钟前 转赞人数超过20  来自 Android

惠南镇那边什么情况
梅花新村??? 奥密克戎变异株BA.5?

有没有在惠南那边的 给个信啊 是不是真的?  

@奶茶有点甜myf112
3分钟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惠南#
hello?本惠南人民刚刚做完核酸,今天复工第一天,一切都来的那么突然,结束的也很猝不及防,解封仿佛是惠南镇送大家的一个儿童节限定[单身狗] ​

@财经洞察2025
10分钟前  来自 时光之河的Android

“刚放出来,又要从头开始了[苦涩]”
——惠南镇在全员核酸[允悲]

“羊昨晚出去逛街了[允悲]”

听说是新的,不是奥秘克隆了

@fcuk就一笔记
16分钟前 转赞人数超过40  来自 HUAWEI P40 Pro 5G

今天出门浪了一天,朋友圈里也几乎都是晒出门照的。似乎不是在庆祝解封,而是末日到来之前的绝望狂欢。
晚上突然看到消息,浦东惠南镇出了一例奥密克戎新变种。
大笑三声,果然不出所料。
奥密克戎,专治各种不服。 ​



@邱軍Tear
这次疫情让人太失望,爸爸在4月19日不幸查出抗原两条杠时,噩梦就由此展开了,第二天居委通知我,告知爸爸可以转运方仓了,爸爸因为长期耳朵不好,有残疾,我就在微信里嘱咐他,放心不要紧张,你三针都打过的,没事的过几天一定会回来的,谁知道这一去就是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4月20日的下午当我查到核酸是阴性的那一刻我就傻眼了,为什么好好的阴性正常人,要去阳性密集区方仓,当时我就联系了居委老师,居委给我的答复是我们是按19号的报告转运的,当时我就纳闷20号不是在19号后面吗?难道不是按照最新日期检验报告阴性来判定吗,反而是按照过去的异常报告来转运,当时就感觉有种不祥的预兆,但是已经为时已晚,居委这里给的答案是人已经去了方仓,我们这里也无能为力,只能按照方仓那里的流程走,当时我就和爸爸微信视频聊天了一下,爸爸精神状态还不错,脸色也挺红润的,谁知道后面的接连几天没有出来,当时我就有点担心了,但是还是保持微信视频聊天,后来爸爸和我联系说他药不够了,我就赶紧叫了饿了么跑腿买药及时送过去了,谁知道没过几天方仓打电话来,说老爷子好像感觉人身体不适,告知我们家属,但是因为他是阳性患者,我们家属也没办法过来直接照顾他,当天晚上就转运至桃浦利群医院,当天晚上爸爸就和我微信视频了一下,脸色不是最好,但是人整体状态还不错,我还问他晚饭吃了吗?没吃想办法吃点有抵抗力,自己带出门的所有证件都放放好,还笑着和他孙子说了两句,谁知道第二天早上急诊医生打我电话告知老人现在在抢救室,肺部严重感染,心脏衰竭,叫我们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已经确定无法挽救了,当时我就一下子心理奔溃了,像是一座大山压住了自己,无法呼吸,胸很闷的,但是也没办法我只能强忍悲痛,和医生说尽量抢救,但是得到的结果是已经不行了,我也只能和医生说,那麻烦您把爸爸带的遗物所有证件妥善保存好,医生说一定保存好,放心等解封了你们再来拿他的遗物,谁知道我今天去了医院,看见他的遗物我傻眼了,只有一个手机,一张医保卡,其他都是零碎的小东西,那他的身份证和残疾证呢?还有爸爸之前说信封里放几千元现钞呢?因为老人不会用手机付款,他出门在外总要带点现钞防身的,只看见信封里塞满了口罩,这难道是为了掩盖之前放过现钞的事实?钱没了也就算了,那证件总要帮我留着吧,否则爸爸后面的身后事,你叫我怎么办,当时我就及时联系了利群医院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但是给我的答复是没有,我们找过了没有,你逼我们也没用啊,你再找找会不会遗留在家中或会不会是在老人贴身一起烧了,后来我就联系了居委会老师,确认他身份证残疾证当时出门前都带好的,因为老人不会用手机弄核酸码,所以每次验核酸都需要出示身份证,至于残疾证他也是和身份证放一起,一同带出的,至于你说会不会是放在他贴身一起烧了,那为什么他信封没被一起烧了,反而里面的钱不翼而飞,多了满满的口罩,这作何解释?还有人已经死亡了,并无任何意识,难道你们没有任何医护人员负责妥善保管死者遗物的责任吗?这你们医院也太没责任心了吧?现在你叫我们家属怎么办,没有老人的证件后面你叫我们怎么去办他的后事?堂堂也是一个大医院,怎么就如此乱向,人都没了,连他的遗物和财产也要私吞,这就是我在上海这次疫情亲身经历的事实,疫情封控期间我积极做志愿者,总感觉世界是美好的,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谁知道光明的背后是一大片的黑暗,社会的乱向到连人性最基本的善良,在金钱利益面前,什么都不是,一个曾经让我向往美好生活的地方~上海,现在成为了让人失望的魔都,这次疫情让人寒心,让人失望,让我又重新认识了上海。



@胡锡进
北京周边燕郊等地的一些居民抱怨封控时间久,住那里但在北京上班的人通勤困难,这是值得官方重视的基层民众困顿。北京市与河北省,尤其是与廊坊市一直在为解决相关问题开展协调努力,但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很多人的抱怨并非空穴来风。
廊坊北三县等环京地区、尤其是燕郊,居住了大量北京市的工作者,这是京津冀一体化推动形成的格局。很多人相信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对北三县与北京市的通勤将越来越方便抱有信心,所以在燕郊等地买了房,这带动了那些地方的繁荣。

疫情的打击让需要通勤的“燕郊人”(环京人)首当其冲,工作地和居住地分属不同省市,在两地各自严防死守时就容易更脆弱。客观说,北京市之前为解决“燕郊人”来北京上班通勤难的问题专门出台了政策,比如北京健康宝上专门有通勤的标志,北京市还专门为环京通勤人员建立了数据库,起到了很好作用。5月9日,燕郊还召开了与北京通勤者的座谈会。但是奥密克戎把迫使北京进入了半静默,多个区居家办公,执行层面稍有加码,“燕郊人”与北京的实际通勤就会雪上加霜。一直以来网上流传了不少“燕郊人”在几波疫情期间去北京上下班通勤的艰辛诉说,读来令人唏嘘。

无论原因是什么,但如果“燕郊人”在疫情期间实际过得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苦,我觉得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京津冀一体化不应该在防疫这个当前最触及民生的领域出现磕绊,北京放松管控措施,一定要带上“燕郊人”。如果一来疫情,廊坊北三县与北京之间的墙就砌高,疫情缓和了拆墙又不及时,其长期后果肯定会包括销蚀人们对京津冀一体化的信心。

我知道,完全协调北京市与燕郊等地的防疫政策是困难的,但克服这一困难应当是北京市和河北省共同努力的方向,至少,这样的努力应当持续即时做出,并且让人们相信它们在真实发生。

另外,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廊坊北三县等环京地区的严厉防疫措施是为了“保北京”。我不知道实际情况如何,但北京的防疫肯定靠周边是保不住的。北京是全国方方面面的交汇中心,全国哪有疫情都可能传进北京,反过来,北京有疫情也更容易传向各地,廊坊北三县怎么样,显然不是北京市防疫形势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觉得,廊坊北三县防疫有多紧,是否加码,应该与北京的防疫关系不大。如果有联系,这样的联系今后应当淡化,而不应该强化。让环京人为“保北京”做出牺牲,这不公平,实际防疫效果也未必好。

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市的防疫关系应该不断针对实际问题加强统筹,让京津冀一体化在防疫领域也进一步坐实。这肯定挺麻烦的,有一些艰难的协调点。但为了减少环京、特别是燕郊那么多居民的实际困顿,增加一些协调管理的工作量,显然是值得的。#V光深评#



@曲卫国
昨天晚上散步,小区附近几个核酸检测站人山人海,许多人排了半天结果检测管用完了,没能完成检测。今天一早我窗外的那个常态检测站前就有不少人排队。按显示应该是7点开始的,但经居委联系,这个站点的负责人居然说不知今天要检测。

真是苦了这些上班族,苦了这些和我孩子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心里真不好受。按政策,核酸检测是个长期的要求,长此以往,这些孩子能受得了?难道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难道有关领导真的不能预估这种情况会出现?类似情况一再出现,这让我感到这不仅仅是不能,更是不愿的问题;不仅仅是没有责任心,更是没有同情心的问题。把自己当工具的人,不可能把他人当人!前几天要他们道个歉,文章被删,还被反复纠缠。昨天有朋友转发我那封感谢信,我不想议论那封感谢信了,只想说感谢市民付出自然可以,但如果市民的付出远超正常,那就不应该仅仅是感谢了。



@新京报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上海市卫健委通报:6月1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8例,其中3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2例确诊病例和8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



https://mp.weixin.qq.com/s/sT-cvJm7nmIkTp6QLnsgXA
解疯首日,上海人吵了一整天架
原创 格十三 格十三 2022-06-02 09:00 发表于上海
图片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2022年6月1日,可真是能载入上海的史册了。

倒不是因为被封了两个多月后上海人终于恢复正常生活,而是因为在这一天,上海人出现了两个多月来的首次“内部撕裂”,形成了在人数上旗鼓相当的两大派别对垒。

一派是“哈哈哈哈哈解封啦!”

另一派是“你丫有啥好高兴的?”

「哈哈派」喜悦溢于言表,亢奋,激动,尽情挥霍着如获重生般的自由,在社交平台上里更是不吝表达情绪,堪称“解疯气氛组”。

「你丫派」就不一样了,我自岿然不动,冷静,深沉,眼神里藏着回味无穷的思考,对各种欢腾的气氛保持旁观,应怼尽怼。

「哈哈派」的气氛组成员们,零点钟声刚刚敲响就开始踩点了,压马路、等亮灯、放烟花、游车河、欢呼呐喊、尽情摇摆......

天亮了,「你丫派」起床翻了翻手机......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整个六一过得更精彩......

然后,朋友圈和各大微信群里,两大门派的巅峰对决就此上演。

图片

「哈哈派」阵营里,有人欢庆重获自由,有人发出连连感慨,有人写出了如诗般的鸡汤,有人简单粗暴地表现自嗨,有人开始诉说感恩之情,还有有人说俱往矣,只看今朝......

「你丫派」的思考者们,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表现得比以前更为理性,有人在历数过去两个月的种种崎岖,有人在提醒着人们勿忘城耻,有人在数落记忆力短暂的人们,有人化繁为简地只是在说,没什么胜利,没什么好庆祝......

作为一个经历过同款经历的人,这一天我也过得跌宕起伏,我看着他们彼此互怼,竟然觉得这算不算也是一种烟火气,这是不是人民群众体力精力恢复战斗力的一种迹象......

感慨颇多的气氛组们,都在尽情抒情:

图片

一句“感谢疫情的封控”,直接把这位女士按在了「你丫派」的耻辱柱上。

“你丫感谢疫情个P啊”

“应该把你多封100年,让你对这奇怪的缘分感恩个够......”

还有的人,在朋友圈里当起了心灵导师:

图片

一句“过去就过去了吧”,在「你丫派」这里又是过不去的坎,简直能把古墓里的木乃伊气得爬起来跑个半马。

“你丫说过去就过去?”

“你的记忆只有7秒吧!”

图片

朋友圈里的上海人,一半在力争“高兴一下不行吗”,另一半在强调“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

一半在说:“我们已经被封了两个多月了,庆祝一下怎么了?”另一半在说:“我的解封没有任何喜悦只有耻辱,不接受任何祝贺和庆祝!”

一半觉得:“经历了这么多,表达一下情绪没啥问题。”另一半觉得:“只要看见庆祝胜利、感谢感恩这些词就火大!”

有的人在群里晒出小区宏大而又温馨的高举大旗的“解疯仪式”,甚觉感人肺腑,温暖励志;而有的人看完之后,直接一个词就表达了全部感受。

图片
图片

大家会觉得这一天过得真割裂。

同时会有点想不通:两个多月里抱团携手、互相支撑、同理心满满的上海人,怎么在苦尽甘来的这一天,反而开始割裂了?

其实我觉得真没啥好吵的。

这个世界的参差,会因为你们吵吵闹闹一天就给扯平了吗?

我还看到过没等6.1零点钟声敲响就已经迫不及待给自己唱赞歌的居委;看到过狠狠地给居民戴上贤良淑德高帽子却只字不提反思和道歉的所谓“感谢信”......

比起这些,老百姓的一点情绪释放用得着非要去judge吗。

没必要,很多事儿分成不同层次去看,思路也就不一样了。

你看到他们在高兴,他们高兴的层面也许不是“我终于出门了”,而是“我终于不再被封着了。”

你看到他们在欢呼,他们欢呼的层面也许不是“我能上班赚钱了”,而是“我不再被阻止上班和赚钱了”。

你看到他们在感谢,他们感谢的层面也许不是“把我放出来的人”,而是“在过去两个月救了我这条命的人”。

很多庆祝、高兴、感谢,顶多算是对过去两个多月的生活竖了一下中指而已。

图片

如果有人问我:“你是什么心情,支持放声大笑还是支持理性反思?”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可能全都要呢。

我想起了《我是范雨素》开篇第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即便是范雨素,也可以因拙劣命运中偶尔的一丝快乐而喜上眉梢,难以掩饰。你会不会去责怪她“居然没有一直为不忍卒读的人生扼腕叹息,竟还笑了出来?”

我们这段封控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拙劣装订,但在拙劣装订的缝隙里,可能也有高兴和哀伤交织,甚至可以并存。

我在这两个月里,没担心过感染新冠,每天担心父母和孩子生病,害怕发生紧急情况,连吃东西都小心翼翼,走路都放慢速度,生怕一不小心生病受伤去不了医院,怕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

但现在我放下了这种担心。我为此也会感到高兴。

我为那些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的人感到难过,我也为我的家人没有遭遇这样的遭遇而高兴。

我为那些买不到菜连续几周啃一颗花菜的老人感到难过,我也为小区业主互相支撑熬过了75天感到高兴。

我为那些因各种阻拦错过人生重要节点的人而难过,我也为我们通过这段日子学到了更多人生感悟从而能更从容面对未来而高兴。

这些高兴并不是什么欢天喜地,而更像是一种如释重负,苦中作乐。

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普通人,时刻只能二选一,要么只能拥有苦难的记忆,要么只能沉浸于快乐。

图片

所以,关于“上海人到底能不能高兴”,大部分社交平台上的互怼都是伪命题,没什么好锱铢必较的。

只是关于“感恩和歌颂”,却是真的可以好好较真一下的。

该被感恩和歌颂的人,我们掰着手指头能数得过来的。可感恩和歌颂一旦成风,你便搞不清自己是在甲方还是乙方的位子上了。有人说“一些人的记忆力很差,转眼就忘了一个月前的糟粕了。”

关于记忆,我的一个朋友说得很好:

图片

所以我们duck不必去反复提醒别人关于昨天、前天、上个月的种种,有些人选择更轻松的生活方式,记忆力和核酸报告一样,只有72小时有效。

还有人在感恩歌颂了不起的上海市民,我觉得也duck不必。

与其歌颂我们有多包容,不如反思下为什么有那么多东西需要我们如此包容。

与其歌颂我们多有耐心,不如反思下为什么有那么多东西需要我们多点耐心。

与其说我们谦和大气懂事,不如反思一下为什么让谦和大气懂事的人吃了这么多苦。

歌颂人民有什么好歌颂的,这种歌颂的潜台词好像在说“给你一张好人卡,好人必须正能量哦!”

图片

这很戏剧,烟火气回来的第一天,上海人火气还是挺大。

伴随着这种火气的,当然也有很多复杂的快乐,但若要真去细细品味所有的情绪,可能上海人也没什么空,因为大家都在忙着做核酸。

不做核酸不能复工,不做核酸不能去商场,以后的日子里,找核酸检测点比找公共厕所的概率还高,不做核酸就好像与世界背离了。

现在上海人该考虑的还不是“该高兴感恩歌颂还是该骂骂咧咧秋后算账”,而是“也许得得随时配合防疫工作做好再一次被封控的准备”,以及在这样的节奏中如何全力以赴地去工作、去生活、去保持身心健康。

或许,今天在朋友圈里歌舞升平感恩戴德的那位,明天在朋友圈里又要吐槽居委发的土豆发了芽。

所以呀,大家还是韬光养晦、继续抱团取暖比较妥当。保持心平气和,才是目前上海人最应具备的气质。



@大道有形
29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6月2日上海各区新增本土阳性图表简报

6月1日概况:1,上海共新增本土阳性10例为峰值以来新低,新增社会面阳性0例。2,新增阳性:浦东2例、虹口2例、杨浦2例、静安2例、长宁1例、青浦1例,其余各区均零新增。3,“远郊三区”连10日清零,“远郊六区”新增1例。



@沈涛
8分钟前
另外,上海过去二个多月,“存量”了六十多万“出舱人员”。按要求,因为有检测复阳的可能,这部分人的核酸检测采样是单人单管,不能与其他市民混在一起做的。但他们也需要出行,也需要凭72小时核酸报告进入各场所。六十多万不是一个小的基数,但也没有看到太多针对性的安排……
@沈涛
看到昨天人挤人在核酸点的场景,以及静安区曹家渡街道、松江泗泾兰馨苑等居村委“临时封闭管理”的通知,恍惚看到了3月末“压茬”到浦西前,市民们疯狂进入农贸市场抢购的影子。

当然,毋须担心的是,近阶段不会再有谁敢拍脑袋搞什么全城“静态管理”,“鸳鸯锅”封控也大概率不敢搞了,而是转向小范围临时管控筛查,回到三月前的“精准防控”做法。

可是,哪怕是想做“压力测试”,核酸检测点布局,能不能更科学,更合理一些?不让核酸检测这个环节成为疫情防控的短板,过去的六十几天有足够的教训可以吸取。

昨天晚上,我所在的社区居委会临时与我们志愿者团队沟通,在今天至6月5日这四天里,每天设置临时核酸检测点,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服务。

还好我们之前储备了一批可持证上岗的兼职采样员,还好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并没有解散……



@上海滩小律师
刚刚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昨天出门逛了一圈,很多商店已经恢复营业了,不得不佩服上海人民复工复产的热情之高昂,经济出现下滑后,各种社会问题会更多,如果看过温铁军老师的《八次危机》就知道我国历史上不是没经历过经济下滑,但现在的情况和过去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居民的杠杆率很高,身上背负房贷的人太多太多了,一旦现金流断了,个体真没多少存款去扛过眼前的生活。



@王骁Albert
#上海人为了不过期付出了多少##上海恢复#

恢复第一天,大家都成了保质期72小时的人。
上海新增了很多的检测点,可低估了覆盖居民的数量。很多点位,营业时间还没到,管子就做完了。

拿我们门口的举例,营业时间分上下午,上午管子不够了,跟我们说下午5:00继续做,提前到了排队,排到了5:30,结果因为物资还是没到,直接鸽了,就只好继续回去上班。

晚上下了班以后便民点基本都已经关闭了,只好来24小时点位排队,然后就看到了这个盛况



@上海徐汇发布

10分钟前
来自 360安全浏览器
【上海试行个人账户可以支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用口罩的费用】

为适应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根据《健全上海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近日,市医保局、市商务委、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试行个人账户支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用口罩费用的通知》。《通知》将按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的医用口罩,包括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纳入个人账户在定点零售药店扩大支付的范围。本市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上述医用口罩的费用,可由个人账户资金支付。

温馨提示

1.定点零售药店处于陆续恢复线下经营中。请参保人前往附近定点药店购买医用口罩时,先关注其是否恢复线下经营。

2.在定点药店购买医用口罩时,看清楚上述三类口罩类别,并与定点药店确认可以使用医保卡结算。

医保定点药店查询方式

医保定点药店查询链接

网页链接

(请复制以上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



https://mp.weixin.qq.com/s/aOIe0S8yVIRmYkX03aLyug
排队长、缺管子、乱加码!核酸“续命”有点难?
上海交通广播 上海交通广播 2022-06-02 14:10 发表于上海
春风又绿江南岸

你去哪里做核酸?

自6月1日零时起

在上海进入有明确防疫要求的公共场所

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

须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不少人立马安排上

给自己的核酸报告“续命”



图片



小区内的核酸检测点效率较高



6月1日8时15分

记者到达八方花苑核酸检测点
此时有近40人在核酸亭前排队等候
还有不少穿着工作服的市民

记者实测的核酸检测点

从排队到采样全过程大约在20分钟



图片



宝山区月浦镇沈巷片区的董先生说

在他家附近共有3个核酸检测点

均为步行5-10分钟可到的范围

大约3分钟不到

董先生就在小区完成了核酸采样



有快速检测好的

也有大排长龙的



图片



部分点位排队时间长

采样时间短,无安全距离



中远两湾城的核酸队伍

↓↓↓

图片



在静安区中心医院

核酸队伍从西康路排到了常德路路口

↓↓↓

图片



一家位于徐汇区的医疗机构

夜间做核酸采样的人群

队伍排到了马路上

昨晚流传的一段视频中显示

市民很多没有做到“一米间距”

↓↓↓

图片


商场附近的核酸检测点也在排队

有的拐了几拐!

↓↓↓

图片



光大会展中心万商广场的

常态化核酸检测点

队伍蜿蜒曲折

预计等待时间或将超过3小时

↓↓↓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一边是现场检测队伍大排长龙

另一边该点位在APP上显示为“空闲”

↓↓↓

图片



因为排队太长

上海已经有小区开始团购核酸

(我的团长我的团续集上演)



图片

图片

图片



好不容易排到了

结果“管子没了”“下班了”



徐汇区的姚女士说,昨天是第一天上班,下班后到小区附近的核酸采样点做核酸检测。她排了1个半小时后,眼看就要轮到,但也临近核酸采样亭的下班时间。工作人员告知“下班了”,便要暂停采样。后面依旧是长长的队伍,有人情绪激动,甚至打了报警电话。



还有网友发文说,当胜利就在眼前,突然里面的采样小姐姐走了出来说:“抱歉,大家不用排队了,核酸检测管用完了,散了吧。”排了40分钟队,最后排了个寂寞。



图片



是再换地方继续排队还是回家躺平?该网友吐槽,回家躺平工作就丢了,复工第一天就找这个借口不上班,领导都不会相信。



对此,有市民建议,临近采样点下班,应当派出工作人员在队尾拦截,对市民作出解释;而只要在队列中,就应当视为等候有效。同时,在人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给予市民更多方便。



核酸“过期”、出舱人员不让做?



闵行区的马小姐和杨浦区的陈小姐反映,小区附近的核酸采样点只接受“72小时核酸阴性”的市民。朱小姐因为没有核酸阴性证明才去做核酸,又被告知没有核酸阴性证明无法做核酸。



对此,市防控办表示,上海没有核酸报告超过一定时限就不能前往核酸检测点检测的规定。据了解,若有核酸检测点存在相关情况,极有可能是相关检测点擅自加码。



家住静安区的周女士全家都是方舱出舱人员,已过居家健康监测期。但是,拿着解除隔离证明到家附近做核酸,却吃了闭门羹。



图片



她说,昌平路、西康路附近的一个常态化核酸检测点贴出“返舱人员暂不到采样点做核酸”的告示。工作人员表示,出院、出舱人员绿码被“锁定”,须前往医疗机构进行采样。不过,西康路、昌平路、江宁路周边几个其他点位都正常接受出院出舱人员做核酸检测,并张贴了单人单管的提示。



在5月29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197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曾表示,出院、出舱人员在居家健康监测后3个月内,如无发热等不适症状,可凭纸质版或电子版《解除医学隔离证明》自行前往常态化核酸检测点进行单人单管检测。



社会面人员进入小区核酸

到底行不行?



不少“面向小区”的核酸采样点由于排队较短,效率较高,“吸引”了不少社会面人士进入小区,这也引发了不少问题。



在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某小区,有社会面人士执意进入社区进行核酸采样,引发了小区业主、物业等多方不满,险酿冲突。对此,有不少居民提出要禁止非本小区人员进入小区。



但是也有人认为,“对于一些来照顾双职工家庭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对于一些照顾老人的护理人员等等,不能简单拒之门外,一刀切的管理并不合适。”市民赵女士就建议,面向小区的核酸检测点位,更需要落实登记制度,精准确认服务的对象。这样既能避免社会面流动过多,同时也能避免粗暴管理“误伤”有需要的群众。



夜里核酸最“实惠”

但也有因出报告时间过长,出现空档



不少机智的网友发现

晚上做核酸的时效性会更好

“如果夜间核酸能在第二天上午出具结果

那么夜间在社区做核酸检测

对于广大上班族而言

是效率最高

体验度最好的一种方式”



但现实却是

晚上做核酸风险也很大

因为出报告的时间太长了!



图片



“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出报告时间,我恐怕永远没有办法手持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家住浦东塘桥街道贵龙园的沈小姐说,自己昨天的采样时间虽然仅为15分钟,但是她的检测报告足足等待了22小时。



市民陈先生的报告是另外一种情况。5月31日14时32分,陈先生在瑞金医院完成了核酸采样,全程不过10分钟。5个小时不到,瑞金医院方面已出具了阴性报告。然而,6月1日上午8时,将近18个小时后,陈先生却依然无法在随申办查询到自己的报告,他也因此无法在第一时间更新自己的核酸证明。这似乎是在上传环节贻误了时机。



图片



算不清楚还能“待机”多久

市民提出建议



“我的数学都还给体育老师了,这个核酸时间我实在算不准。” 家住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的林先生,是一位资深的程序员。但是提到核酸报告的时间效力,却经常让他头疼不已,“毕竟检测的时长很难估算,72小时的报告就必须要自己做好计算。”



图片



他提议,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在随申办、支付宝、微信等APP上设定一个功能,即根据自身的核酸检测时间,推算自己下一次核酸的时间段,并由此可以生成一个“核酸日历”,“这样的功能其实不难实现,用户自己在手机上也能做,但是如果能集纳到官方的APP,相信用户体验会很不错。”



疾呼:别让核酸检测成为复工复产新短板!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李泓冰昨晚在接受《新闻夜线》采访时呼吁,别让核酸检测成为复工复产新短板!“核酸检测问题需要特别高度重视,6月1日是回归常态化的第一天,它也是一次压力测试,肯定会出点状况,只要能够即行即改就行。”



图片




李泓冰建议:

核酸采样点的布局能不能更科学,更合理,比如对那些排队太长的点位区域,能不能再多设一些点位,因为排队花时间,同时也有聚集风险。



核酸检测流程要严控时间,绝对不能超过24小时还不出结果,能不能对一些流程当中涉及到的责任人、责任单位也要有些惩罚,不能让核酸检测这个环节成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短板。



最后奉上核酸有效期图

请大家掌握好节奏~



图片







综合话匣子

编辑:洁 羽

监制:小 乐
审核:胡 笳
图片



@搜狐新闻
【#温州一社区称不打疫苗老人停办居保停发补贴# 官方:我们的心是好的】6月1日,网友反映温州平阳一小区下发通知称,未接种第一针疫苗的60岁以上老人,若无医院证明,将停办居保、社保年检,暂停发放低保、优抚、重残等。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当地老人较多,除出具医院证明,其他一律要求接种。平阳县昆阳镇疫情防控办工作人员称此事属实,老人未接种疫苗不得进入菜场、超市,相关补贴不予发放,“是有点强制,但我们的心是好的,想要每一个人都健康”。当地社保所表示,目前未接到相关通知。



@天天长假的伪知识分子
如果要实行核酸常态化,一个素质这么高的城市,国际大城市,以专业化、职业化为面貌的城市,应该是给其他城市表个率的,检测地点的设置、时间、人员配备、检测结果的产出,这不是一个大型企业在成立前都会规划好的吗?我企业的场地,针对的服务对象,给出的服务产品和服务结果,整个流程,这完全是成熟的企业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就算不是企业,也是成熟的政府可以做到的事情。
结果,上海又成功地提供了一个反面例子…



https://mp.weixin.qq.com/s/Tm73ihR_A6m4VjGBDOzFlQ
上海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八部半
原创 大头费里尼 八部半 2022-06-02 10:51 发表于上海
图片

文|费里尼



写这个题目,是想努力把自己从上海人的语境中抽离出来,思索一个问题——上海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当然,不是所有上海人都不会生气。前天晚上,因为突然收到“好消息”,很多上海人拖家带口冲上街头,几乎载歌载舞了,一些上海人就很生气。但是我要说,对好像不该如此开怀的上海人生气,算不上气得其所——如果的确怯懦,不敢对那什么生气,那首先气的也该是自己,不是和你脚碰脚的同侪。



要气自己只会抱怨“哦册那核酸的队伍怎么这么长啊,会不会耽误明天复工呢”。晓得伐,有什么样的市民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你和你的城,就是一只“做坯”——做事一流的工具人,或许,仅此而已。开埠一百多年了,对这个特性,褒义点讲就是“职业经理人”,往贬了说就是“缺乏创新创业魄力”,根子里还是缺乏质疑精神——或许也不是缺乏,只是觉得往深里想实在太危险了,不如找一个安全模式做一个“做坯”安生。



这样想也没什么大错,但前提是,大环境尊重做坯。假如旁人都在摸鱼,那做坯就是一个最好的被统治样本——哪个南方农场主不想多几个日摘棉花几百斤毫无怨言而且空下来就自主钻研日益精进的做坯呢?



小区的业主大群,在之前几十天里非常活跃,几位女生牵头把小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听家主婆讲,这几位还真不是全职主妇,平日都在公司担任一定职务,有的还有好几个孩子。复工的冲锋号吹响,楼下大堂里所有志愿者的痕迹几乎瞬间清空,这几位妈妈们即刻退出“小区统治者”角色,复工去也。我对这几位啧啧称奇。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她们功不可没。能够随时应对不同形势对人生姿势作出调整的人,或许没有时间“生气”。



但是,别人痛扁我,我真的得继续报之以“做坯”么?



很多历史故事表明,不少做坯们后来的故事并不很妙。摩萨德从阿根廷绑回去受审、绞死的那位就是个标准做坯。别人知道你只晓得埋头拉车不怎么抬头看路的——或许不是不懂抬头看,只是怯于看——你作为一个做坯的优势会在一定时期内发挥到极致,但是。对吧。你懂。

(居然没有王菲的版本,只能找了另外一个做坯唱的,凑合听吧)



所以,你喜欢不如我喜欢,气他人不如气自己。气他伤身,气己自省。



当然,我理解,目前很多上海人的生气模式是出于某种自我防护——你看,我也是个活生生的人,我气了呀,这个检测效率也太低了呀!



酱紫的做坯,不欺负他一下,真的天理难容。

作者
大头费里尼
钟意作者



@文太大叔
真恶心,昨天下午做的核酸,今天报告没出来。
​然后医院不让进去。能理解
​然后医院门口有做核酸的,40元一个人。
​我和我妈两个人80元。
​问题现在做了核酸,结果也没出来啊?
​没关系,医院收费做的,给你个纸条。就可以进去了。不用等结果。
​突然感觉这岂不是买了两张门票的感觉?
​做核酸的意义何在?
​意义不就是防止有阳性的进去?
​结果医院门口做核酸付了钱,就可以进去了。
​而且我问清楚了,其他地方做的,要等结果。
​等结果基本上半天时间,今天看病是肯定来不及了。
医院是上海五官科医院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49分钟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要不要求全员常态化核酸检测,与城市有没有钱并不直接相关。只要不在疫区,高频次的全员常态化核酸检测就是浪费。检出率低于万分之一的检测,成本高、效率低,大多不合适。对新冠肺炎来说,除疫区附近有潜在威胁的区域外,高密度常规化核酸检测,也是事倍功半。『无疫区全员常态化核酸检测,高射炮打蚊子式无厘头』



@codingmonkey15213
44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40 Pro
已编辑
#疫情碎碎念#

这个tag下会放一些我看流调或者新闻发布会时的个人想法。

6月2日

1. 虽然我的数据统计被很多人当做看空上海防疫的论据,但是综合现有流调和过去经验来看,我个人目前对上海的疫情防控持谨慎乐观态度。

下一个关键时间点是6月7日。如果到这一天,上海的外溢和本土病例数量没有大规模反弹,那么我就可以再乐观一些,认为上海在6月底实现本土和外溢双清零是有可能的。

2. 威海的毒株测序结果是南美那边的gamma株,真是古董毒株了[二哈][二哈][二哈]

3. 呼和浩特和唐山的外溢大概率来自二连浩特,二连浩特的疫情大概率来自蒙古口岸

4. 有人想让我追加每个病例的详细流调,这工作量实在太大,我一个程序员力不从心啊



https://mp.weixin.qq.com/s/zIZ1NotmGM4a9t9WYqE8OA
上海重启
维舟的方舟 2022-06-02 14:00 发表于上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欧商业评论 ,作者维舟


图片
在停摆两个月后,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正在“有序复工复产”中迎来重启。与最初说的封控4天期限相比,这个时间长度已大大超出许多人的心理预期和承受能力,事实上再不重启也不行了:4月,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61.5%,第三产业由于其更需要人与人接触的行业性质,所遭受的重创可想更为惨烈。



这是无数上海人一辈子都不曾见过的景象。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希望原先那个上海快速复原,但有一些关键的问题,仍是此刻需要冷静想清楚的:要怎么做,才能让这座都市恢复生机活力?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危机?对城市治理来说,这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



撰 文 | 维 舟
责 编 | 施 杨




图片


从上海这次重启的节奏来看,它似乎首先被当作是一座工厂:“复工复产”不仅在“复市”之前,更是重中之重。这当然有其道理,不仅因为制造业方便封闭式管理,也因为很多地方已经等不及了:不少高精尖产品集中于上海,因而上海的停摆远不止上海的事,而是波及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各个末梢。像一些微创手术的精密医疗器械,上海的几家企业是仅有的制造商,远在云南的医院也焦急地等待上海供货。



有时,这还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效应,一个关键产品的断货,可能导致大得多的损失。有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广州一栋写字楼,高压柜进低压配电房有条200米长的母线电缆,只有上海能生产,一旦坏了,整栋楼就无法开业,每天损失高达60万。



图片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复工复产”,并不仅仅是“让上海的工人有活干”,倒不如说是需要重启那些重点企业,补上全国经济活动中的关键节点,使整个体系得以维持运作。也就是说,这体现的其实是各地经济活动对上海工业产品的依赖程度。



上海并不只是一家大工厂,它所扮演的角色,乃是连通全国乃至世界的超级市场网络中的枢纽节点。就像血液循环一样,心脏的梗阻,势必对所有神经末梢都产生潜在的影响。根据清华大学等联合发表的论文《封控的经济成本有多大》,全面封锁会使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工商业成本分别增加67%和144%。今年4月,上海的货物运输量比去年同期骤降72.3%,在这种情况下,从长三角到中西部各地依靠上海供货的工厂、商店、机构,都陷入了困顿。至少周边城市的奢侈品专柜,也都断货了,因为上海没法发货,今年的618大促,大概率难比往年。



虽然说先期重点企业是“点式复工”,进而“以点带链,以链带面”,但现实是:企业也不是孤立的,如果零部件供应商尚未复工,上下游供应链跟不上,那它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也就难在这里:那是一个体系,没有物流、供应链,市场无法有效运转。只有在计划经济时代,那些大型企业才能自成一体,不那么依赖外部的市场配置——有些厂子不仅开办学校、医院,甚至还有自己的铁路线。



图片



越是现代的企业,对外部市场生态的依赖就越强。这两年来,郑州的疫情管控虽然也非常严格,但因为富士康太重要,即便在封控最严格的时候也没停工过,然而,富士康仍准备在海外布局,因为当那个生态被破坏了,单点开绿灯的意义不大。前些年即便中国用工成本升高、国际形势紧张,但很多外资企业仍然不愿迁走,并不是越南、墨西哥等国开不出更好的土地、劳动力等条件,而是中国的供应链和市场生态体系完善,你没办法把那些也都搬过去。



毫无疑问,这次长达两个月的封控,对在沪企业的市场信心打击不小。一项调查表明,高达85%的外籍人才将在解封后离开或计划离开。为了规避风险,很多企业也正考虑迁出上海乃至长三角,因为这一次整个长三角都受上海波及而陷入瘫痪。虽然在“全国一盘棋”之下,别处的风险也不见得更小,但至少对企业的市场战略来说,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太大,多点布局已被言之凿凿看作是大势所趋。



图片


一时之间,“疏散上海职能”的论调腾于众口,非常不幸的是,不论这在短期内对企业而言是否明智,但对城市发展而言肯定不是。如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上海的经济首位度(GDP占本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了,且呈现下降趋势。从理论上说,核心城市越是能聚拢更多资源、人才、资本,才越能够以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如果这轮疫情解封后,在沪企业开始向周边疏散,那就意味着国际上的竞争对手顺应市场规律走向聚集的时候,上海却是背道而驰。



更关键的是,这次“复工复市”还隐隐透露出一种工业时代的逻辑:生产优先于消费,哪怕城市经济早已更依赖第三产业了。虽然上海近三十年来经历了缓慢的“去工业化”,但去年第二产业占比仍高达26.5%,而东京、伦敦、巴黎等大都市的第二产业占比通常仅为10%出头。相比起制造业,第三产业更有赖于健全的法治环境、市场生态和频繁高效的人际互动。



可以想见,在解封之后,上海必定会出台各类政策,竭尽全力保经济、稳增长,但关键在于从哪里着手、吸引来什么样的企业、催生什么样的新增长点。试图分散布局的,往往正是原先对上海高度信赖并大量投入的优质企业,而短期的政策所能吸引到的,却不一定能扎下根来。



上海之所以不可替代,不是这家或那家厂子,而是那个完整的生态。要知道,把一万个工厂拼在一起,并不等于一座城市。历史一再证明,使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东西,正是交流机会的集中。城市生态并不是一个个自给自足社区的静态总和,而有赖于频繁的互动、流通所催生的化学反应。



图片


如果把城市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那所有企业乃至我们每个人,就是以此为生的物种。生物学家E.O.威尔逊曾新造出“亲生命性”一词,他强调,所有生态系统里栖居的不同种类物种都彼此依存,人类常常低估了其组织性和复杂性,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的产生也需要很长时间,但一旦遭到破坏,却几乎不可能完全恢复。从这一意义上说,上海重启真正重要的不是快速见效的刺激措施,而是耐心但坚定地恢复那个开放、多元、包容的市场生态。





图片


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涉及到我们对现代化的根本理解:现代城市活动的重心已经从自给自足的单元,转向了道路所象征的流动性。



日本学者梅棹忠夫在《文明的生态史观》中曾说,千百年来,印度各地区经济自立的能力较高,几乎每个村镇都能自给自足,其经济生活不借助其它地区也仍可得以维持,尚未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相比起来,日本早已连成全国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要一部分受害,就可能造成波及全国的致命后果。这就像村庄里一家的蜡烛熄灭了,不影响另一家的光亮,但如今哪里的电厂出一个小小的故障,结果就可能是整座城市都陷入黑暗。



对孤立、闭塞的农村社区来说,封控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它们本来就不依赖外界。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远东舰队的第一件事就是封锁中国各主要出海口,“以贸易为本市场经济的英国,从本国的情势着眼,企图以此扼住中国经济的喉管,哪里会想到以农业为本自然经济的中国对此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英国的封锁不仅对清朝毫发无损、无所触动,甚至为了“严防其入、重防其出”,清廷在开战前就曾自封港口,当时在澳门的西方人对此简直无法理解。



图片



相比起来,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现代国家,深知对外交通线就是自己的生命线。1900年,农业劳动力仅占英国人口比重的8%,到第一次大战前夕,这个国家食物热量的58%都靠进口,吉卜林曾在一首长诗中描述英国人餐盘里的食物来自海外各地,在诗的最后一行,汽船说道:“要是谁阻挡我们,你可就要饿断肠!”这不是夸张,当时的政治家约瑟夫•张伯伦就曾说道:“假如明天有可能……仅凭着大笔一挥,就将大英帝国缩减到联合王国的范围,那么至少我们一半的人口将会挨饿。”


从这一意义上说,封控本身出自一种自给自足农业社会的逻辑,也是对现代化的误解——以为现代化就是大规模的本地工业生产,未能充分意识到流动性的重要,在经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紧密交织的共同市场。尤其是对上海这样内联外通的中心城市,确保全天候的流动可以说比什么都重要,需要有大量的人员维持着它24小时不间断的血液循环。



“复工复产”只是这座城市恢复生机的第一步,但如果不能建立一套常态化的机制,那么类似的封控再来一次,将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早在两年前疫情之初,我就提出过要做到“在流动中管理”:无论是通过“精准防控”将疫情扑灭在进入社区传播之前,还是通过大量检测实现精准定位并隔离收治,又或是民众一有症状就严格居家隔离,疫情防控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快速以尽可能小的代价,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



图片


简言之,在封闭中静态管理直接简单,在流动中动态管理则间接复杂,因此需要更灵活的治理技术、覆盖面广且整体水平较高的一系列基础条件,以及一种对城市复杂生态的理解与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治理路径的依赖、社会心态乃至紧急事态爆发之后千变万化的状况都会影响到应对模式的选择。在流动中管理不仅意味着尽可能不封闭,还包括根据情势的变化随时灵活调整,但基本原则应是保障并促进这种开放、流动的多元生态,这才能使一个社会机体在遭受感染后变得更为强健。



如何管理一个复杂生态,对当下的城市治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并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升级,还尤其需要思想上的转变。网上日前流传一个说法:“经济,不是地上的卡车,而是天上的飞机——你踩一脚刹车,它不是停下来,是掉下来,你想重新起飞,不是踩一脚油门,而是需要跑道和很长的爬升。”这个说法正确与否且不论,它至少表明:我们怎么做才对,往往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事物本身。



一直有人说,上海是以“海纳百川”的精神来迎接所有企业和人才,这也确实有数字为证:截止2021年底,上海拥有83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6家外资的研发中心,集齐了全部的世界500强企业,在沪外国人数量高达21.5万,占全国23.7%,引进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若论上海本地人的创业动力和冒险精神,远不及江浙两省,“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前40强都没有一家是上海的,排名最高的复星集团(第46位),老板郭广昌也是浙江东阳人。



图片


换句话说,上海如果不是一个枢纽节点,仅靠本地经济,那很可能就什么都不是了。但真正的问题是:别的地方也欢迎人才和资本流入,为什么上海才最受偏爱?这就不得不提到上海的城市精神:一个城市良好的市场生态、营商环境和高效运转,依靠的是全市人民的高度自治、协作、建立规则并遵守规则,正是上海人注重讲规则的契约精神和“斤斤计较”,更能把许多事情做好,才维系了并丰富了那个有活力的生态系统。



健全的城市生态,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组织,而是一个有机体。上海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城市,细分领域极多,日常极其便利流畅;但这种一环扣一环的市场机制,一旦有一环被梗阻,整个链条就断了。这种自发生长起来的社会组织形态往往需要不下数十年的积淀,也是一个城市真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好的城市管理,应当是导向一种更具复杂性的有机形态,也就是一个符合人类体验原则的“丰富环境”(enrich environment),也只有这样,从中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经济活力。



要让上海的活力重现,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得给人以信心——没有信心,企业不敢落地、投资、扩大生产,市民也不敢消费,到头来就很可能出现双双下挫的萧条景象。市场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这就有必要克制过度干预的冲动,实事求是地承认和纠正之前的一些过激措施,尊重市场规律,给予各方坚实的承诺。



要知道,经济活动是娇贵之物,需要确保风险可预期的完善制度、在流动中管理的灵活治理能力,以及一种尊重市场自发秩序的意识,哪里具备这样的营商环境,经济活力就会向哪里转移。上海当初能从一个小县城跃升为中国最大的都市,靠的就是这种制度化的营商环境,这是我们永远不应忘记的教训。



@西峯II
1分钟前
来自 微博客户端
南华早报:上交所计划在6月6日起结束闭环管理。
自3月底以来,交易所员工一直住在上海证券大厦中,实行两班倒,以确保上交所交易正常进行。 ​​​



https://mp.weixin.qq.com/s/dwNsADsizobK3DpIsuCGsA

排了45分钟队,正想抱怨,发现自己原来是“幸运儿”
原创 灰鸽叔叔 灰鸽叔叔 2022-06-02 09:43 发表于上海
1
今天这篇的部分建议,已经整理好通过正规渠道递交了。可能思考有点不完善,但希望能提供一个参考。

这里主要做一个小小的思考和记录。当然,也和昨天看到秋秋老师的视频有关。体制内的秋秋老师顶着个大圆脸说了好几分钟“核酸检测常态化”的建议,我正好,也把自己的经历晒一晒。

全国的朋友都知道,现在上海人民要出行,要上班,就得“续命”:



不管是地铁公交、商场办公楼、住宅小区,都需要72小时的核酸报告。

因为我上一份核酸报告来自5月30日,我只能出门去“续上”。

“15分钟核酸圈”倒也不是虚言。我们小区有一个夜间点,日隔日运作,每天三个小时;小区外的公园、商场附近也有核酸检测亭。

但我掰着指头算了一下:

我们小区大概有两千个人,每个人都有检测需求,三个小时,以30秒一个人计算,只能检三百多人。加上铺摊子收拾摊子,一次检测只能满足1/8居民的需求。

老人孩子大概率会出现在里头,加上“万一晚上测早上没报告”的担忧,我还是决定出门。

毕竟上午已经有人“一腔热血上班去,没有报告回家来”。

我打开随申办,看了看“流量提示信息”:

图片

附近公园的检测点显示绿色。我想这挺好啊。赶到那里一看:

图片

大概的情况吧,感觉就是汇聚了整个街道的广场舞团。前面有人喊:

大概是两个小时啊。两个小时。

我一边落荒而逃一边想,不是15分钟核酸圈嘛,我逃离这个圈,总有那个圈。

我就一路走啊走,看到各种长长的队伍,最后在下午一点找到了一条短一点的队伍:

图片

完成检测是在13:45。走的时候,我身后的队伍已经蜿蜒过了一条马路。

我是队伍的第十个人。这个点是13:30开始检测的。就意味着,还有九个人提前半小时就站在了空无一人的检测点。

等下午两点多回到久违的办公室开始打扫卫生的时候,我已经有点儿生气了。

这还谈什么复工呢?

2
本来我觉得自己已经挺倒霉了。或者说,大概是在倒霉的平均值。

结果到晚上一翻朋友圈。

我太幸运了。

幸运到什么地步呢?

幸运到采到了核酸。幸运到等到了报告。幸运到只排了45分钟。

我晚上做了个朋友圈的“田野统计”:

图片

不少小区都“炸”了。

有的地方,居民排了一个多小时,吭哧吭哧站在检测员面前,检测员说,哎呀,管子不够,大家回去吧,后面的队伍散了吧;

有的地方,其他小区的居民想尽办法“蹭”进附近小区,上演“两区大战”;

有的地方,要求居民带抗原,甚至有的要求居民现场买一个测。

医院也“炸”了。

白天上班没测的,晚上小区测不到的,就纷纷前往能承接24小时检测的医院:

图片

什么两米线不聚集,在“续命”面前统统不值一提。最晚完成检测的微信好友,是在今天凌晨两点。

在这个点检测,报告能不能支撑他今天上班?悬。就算能支撑,身体扛不扛得住?悬。好,那今天休息掉了,明天上个班,后天是不是又要担忧“续命”的问题了?

“15分钟核酸检测点”能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空城的时候,感觉“能”,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

实际能不能?理想很丰满,现实略骨感。老百姓不可能自行分配好“你上午,我下午”“你今天,我明天”,“平均出行”,填平峰谷差的。上下班有高峰,核酸检测当然也有高峰。只要扛不住峰值,它就不是“防疫”,而是“助疫”——这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个点里,真要出点问题,那影响范围……

这搞得。

小区里已经有不少人气呼呼地表示“不上班,坚决不上班”了。

3
光说问题肯定也不对。说点儿感悟吧。

首先,我在翻小区群里聊天记录的时候,发现一张上月初的截图。

这是我们小区第一次理发服务时,我用小程序“排队”的预约号。

图片

当时疫情还比较严重,但居民理发的意愿很强烈,小区里的TONY老师很热心,但又要避免聚集,志愿者就利用了第三方程序,通过楼道群告知有需要的“在线预约”,“看到提醒后再下楼”,“超过80号就不用预约了,等下一次”。

TONY老师很辛苦地剪了一天头发。现场没有任何长队。

我又想起了我在餐厅等位的时候,医院挂号的时候,似乎都有这么一个玩意儿,“A02,请您用餐啦~”,“请XX到02号诊室就诊”,如果需要,手机也会有提醒,“您前面还有5桌”。大多数老年人也会用。

这时候我能在别的地方走一走,甚至写点东西,不至于在队伍里傻等。

我还觉得,你看,我们这个智慧城市,吃饭吃药都能派上用场。

昨天和一些做信息技术的朋友探讨了“预约检测”的可能性,答复基本都是“说不复杂倒也不复杂,说复杂可能也复杂”,“你看这个空闲的指示都不准”。

我说哎呀,你看,这智慧就卡顿了。

其次,我在看新闻的时候,还发现了外省市有个“男女分流”模式。

有朋友觉得“是个笑话”。但仔细想想,如果在“搞不定智慧”的情况下,这也是一种“填平峰谷差”的方式。什么身份证单双号啊(注意双号需包括X),其实也行。至少能让高峰期极端流量“减半”;

图片

再次,我看大家“测的时候不能上班,上班的时候不能测”,觉得“错峰”是不是也能考虑一下。大家中午吃饭午休的时候,采样点也午休了,等要上班的时候,采样点开工了,等采完,要么干不了多少活儿,要么该加班了。企业肯定说哎呀折腾个啥啊算了都回去吧。

真想帮到企业复工,也可以让园区、商务楼参与培训,利用办公楼空置区域,增设小型的面向租赁企业的检测点,避免企业员工与周边居民在路面混杂检测,也别让三甲医院那么累。不见得一直让企业购买上门检测服务,负担也太重了,大家复工的意愿也会降低。

至于说要出示抗原甚至要买抗原还有“本检测点仅限某地居民”……

我也吃不准算不算“层层加码”。至少也该给个明示和规范。不要像出门政策,“一个小区跟一个国家”一样。

4
当然,你要说太焦虑太生气,也还好。

就在刚才,我们小区昨晚没排到的居民骂骂咧咧出门,大概排了半个多小时,也排到了。然后呼吁,“大家上午来啊,人少一点”。

虽然有人说“上午我要上班啊”,但至少人们也在主动调整时间,比如每两三天,就请半天假,把核酸对工作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也有志愿者说,下次是不是考虑把“理发系统”带进小区的检测点。既然上头做不到,下头看看能不能自己补一补。

而且,说实在的,如果将来调整成96小时了,144小时了,按需了,矛盾自然也就不突出了。

但总觉得,这些不应该没考虑到,也并非不可计算,甚至不是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总是靠老百姓想。

老百姓也太辛苦了啊。



自己的书:

作者
灰鸽叔叔



https://mp.weixin.qq.com/s/x-MtKllFBwu5r1bJXjGHig

上海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四地列为中风险地区
上海发布 2022-06-02 17:41 发表于上海
图片

今天(6月2日)下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通报:今天(6月2日),我市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即响应,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排查、采样检测和防控管理,落实相关场所及环境终末消毒等防疫措施。这7例阳性感染者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



感染者1:女,56岁,居住于浦东新区惠南镇梅花新邨,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该人员已全程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感染者2:女,41岁;感染者3:男,43岁;感染者4:男,11岁。3人系一家人,共同居住于浦东新区花木街道银霄路39弄,均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3人均已全程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感染者5:男,33岁,暂住静安区曹家渡街道武定西路1189号,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该人员已全程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感染者6:女,44岁;感染者7:男,44岁,两人系夫妻关系,共同居住于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芷江西路593弄,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2人均已全程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截至6月2日16时,共排查到这7例感染者在沪密切接触者26人,均已落实隔离管控,其中21人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累计排查到密接的密接106人,均已落实隔离管控,其中88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累计筛查相关人员470269人,其中461643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累计排查相关场所的物品和环境样本243件,其中2件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感染者2、3、4的居室环境样本),218件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根据本市目前疫情形势和相关规定,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浦东新区浦东新区惠南镇梅花新邨、浦东新区花木街道银霄路39弄、静安区曹家渡街道武定西路1189号、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芷江西路593弄列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这4个中风险地区所涉及的疫情相互之间暂未发现有流行病学关联。



当前,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但疫情反弹风险仍然存在。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力推进扫尾清零,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提高预警预测预防能力,以更实更细的工作措施守住风险底线,进一步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端午假期将至,请广大市民朋友要加强个人防护,坚持”三件套”“五还要”,减少人员流动,保持社交距离,共同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独立平
1小时前
来自 HUAWEI Mate X2
#张文宏说比春天更宝贵的是人的生命#
随着上海解封,张文宏医生的声望也有所回归,看各大新闻底下骂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与上海封城初期完全是冰火两重天。

其实张文宏声望荣辱一直是随着疫情发展波浪式推进。在疫情之前,张文宏在医疗圈里算是标准的默默无闻,本人性格也低调,虽然其所在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是全国第一,但感染科本就是带有辅助性质的科室,任何科室单独也能处理感染问题,感染往往只是某种疾病的一部分,并不出名。

2020年疫情发生时,张文宏在武汉那句“党员先上”,不仅鼓舞了士气,也充分说明其政治站位不是一般的高,可以说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共同肯定。

我大概是2020年2月下旬给张文宏打电话,我之前不认识他,互相介绍几句就认识了,然后加了微信。那时候就觉得张表达很好,应该开个微博,鼓舞鼓舞大家的士气,于是劝了他几次,但一直到大约4月份张也没开微博,我觉得张文宏虽然不了解但应该是有直觉,一旦走进社交媒体舆论场,被捧上天和踩到地,那都是分分钟的事。于是后来也没再劝他。

结果后来他先开了今日头条,打听了一下,据说是字节老大张一鸣亲自到上海登门拜访,张才勉强同意。开了口子,自然后来微博账号也就顺理成章。

的确如此,开了社交媒体账号的张文宏更加爆红,声望如日中天,甚至与钟院士也不相上下。有件事令我印象深刻,我去过一个顶尖大三甲医院科主任的办公室几次,原来办公室里摆的合影都是来看病或开会的大领导,后来我看摆上了跟张文宏的合影,那些领导合照都往后面放了。

张文宏大约爆红了整个2020年,2021年的时候事态开始有些变化。

张文宏是1969年生人,上世纪90年代去过香港大学和美国进修以及完成博士后工作。

西医本身就是西方传来的,医生群里出国的比例很高,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还是很大的,2021年时,张文宏过去有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不夸奖的言论就被揪了出来,当时民族主义情绪又特别旺盛,因此张文宏所处的位置就显得很微妙了。

虽然并非自己所愿,但张文宏也成了不少势力的一张牌,欧美媒体经常会拿张文宏说事儿来试图攻击中国的抗疫政策,或是用来打击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使得张的处境更艰难。

去年八月的时候张被举报论文造假,舆论一片哗然。此时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直到复旦大学出来力挺,也没有完全平息舆论。

张文宏身处上海,上海是中国一百多年来与西方接触最大的管道,外企最多,防疫政策难免与世界“接轨”。张文宏的思维就像上海与中国其他城市一样,差别其实很大。

先聊这些,抽空再说。



@经济观察报
4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河南核酸采样屋设计遭吐槽#,医护蹲椅子上市民扎马步,售价近5万】近日,河南。由于使用不便,新式“核酸检测屋”受到大家吐槽。核酸检测屋窗口有两个小洞,是留给大白伸手操作使用的,但设计高度却一言难尽,医护人员坐下有点矮,站着有点高。只能蹲在椅子上勉强舒服些。被采样的市民更加难受,大部分人在做核酸时,还需要采用“扎马步”的方式,才能配合医护人员。小孩子更加困难,有的身高完全不够,只能医护人员调整角度才能采样。网友纷纷吐槽,除了有空调,其他方面设计师可能没有考虑全面。



@冈瓦纳
39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个人判断
靠48 或者72 小时核酸来控制疫情
和三轮核酸清零法一样
会失败

理由一样:实际情况比理论复杂得多 ​​​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