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杏黄旗主人
昨天读到心碎的消息:一个岁半幼婴,因等待核酸报告,耽误了治疗,活生生被异物窒息而亡。十天前还有一个类似的伤心故事。一位年青人在医院里留下他的最终遗言:“妈妈,去问问医生,我的核酸报告出来没有。”
        核酸报告!它已不是医学结论,而是阎王爷生死令。有它,上手术台,能活;没它,躺那儿,等死!
        有病不给治,有家不能回。类似情况,近月来已有多地发生。怎么会变成这样?这样的社会正常吗?
        假如那位婴儿陷落火海,或失落水中,或遇交通事故,我想肯定有人会伸手相救。人心温热,物伤同类,即使是陌生人,哪怕是个罪犯,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婴儿受苦。但为什么身负救死扶伤天责的医生,却能袖手一旁,静候他的死去?是什么捆住了他们的手脚?是什么迷糊了他们的心?
        元狩元年,卫青率军在元朔之北与匈奴相战。军探来报:小股匈奴骑兵经垈山沿山涧石路向南而去,有可能在清晨前袭击甘泉宫。汉武皇帝正住陛甘泉!此时调动前线军马已来不及。权衡再三,卫青遂率李广等数人,轻骑夜行,用大将军虎符调甘泉附近三万羽林驻军,在老鹰涧设防,挡住了匈奴军队,迫其退去。
        卫青仅凭军探就擅离职守,异地调兵。如果军报不实,他有脱阵之罪,越权调动羽林,有率兵逼宫之嫌。这都是要杀头的!况且他的职责是率兵攻击匈奴,守护甘泉宫与他无关,更有甚者,外甥刘据已是太子,姐姐子夫是皇后,皇帝若有闪失,卫青获利更大。但他却宁愿却冒这个险,事实上,后来皇帝也据此收走了虎符。为何?责任!是责任与得失之间的权衡结果。用现代语言说,这就是一种主人翁精神,是主观能动性。
        是医生忘记自己的责任了吗?是医生忘记了他们的誓言吗?不!他们是在考量得失后,做出了冰冷的选择。
        孔子曾说过,君子做事,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人在行动前,需获知信息,仔细推敲,反复思考,辨明方向,然后全力施行。所有的行动,都应建立在独立思考判断的基础上。独立思考是人类最根本的品德,是自由、平等、正义等一系列人类品德的基础。没有独立思考的人,不可能成为自由人。
        然而,我们现在似乎已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权利和空间。
        我们经历了长时间的集体主义教育。我们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相冲突时,我们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我们需要服从,只有服从,才能聚集力量,才能凝成一股绳,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体现我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指日可待。
        在我们的头脑里,国家、民族兴盛的责任十分重大,我们的格局和视界也变得异常开阔。我们习惯并爱上宏大叙事,我们爱上了大棋,热爱大场面,欢呼,口号,整齐划一,不自觉地站在历史及全球的高度,甚至为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辩护,
        翻开《民法典》物权篇,源于上帝恩赐的东西,除了空气和阳光难以计量外,所有的山川、河流、矿产、滩涂,甚至是无线电频道,都归国家、集体所有。在国家集体面前,我们身无一文,我们一无所有。但是,我们需要生存,于是,我们就会更加自觉地团结的领导周围,放下自我,用服从换取生存资源。
        一切都来源组织,一切都是组织给的,我们要放下思想学思想。想要获得更多,就需要学得比别人好,至少看上去更好。我们在马灯下学习精神,我们在洞房里抄党章,甚至有人喊出口号:党性、人性冲突时只论党性。在近期发生的这些事件里,这个口号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人性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而党性则表现为令行禁止的纪律,不准确,重说,它表现为一道禁止的命令:没有24或48小时核酸报告的人,一律不允许做手术。
        这是一道简明扼要、易于执行,也易于考核的命令,所有相关医护人员必须遵守,大家只有执行的义务,没有异议的权利,更没有发表不同意见的资格。违者,党纪严肃处理。被处分者,会被扣发工资资金,会影响升职升级,甚至会被吊销行医资格,坐牢,进而失去饭碗,而出了这个门,你基本也找不到下一个饭碗,因为你只有阳光和空气。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现实吗?
        网络一片问责声,但岂不知,问责本身就是严肃纪律的手段,如今的局面,离不开到边到角的命令,以及随之而来无尽问责的贡献。再说,你问谁的责?医生吗?医生服从命令听指挥有错吗?问下达这道命令的领导责任吗?如果医院被感染,院长会被问责,卫健委主任会被问责,甚至分管的市领导也会被问责。这种教训已在若干个城市得到反复检验,无需再验。既然如此,从保护全体医护,确保医疗资源安全存续,进而更好服务全体市民的角度出发,这道命令又似乎无可厚非,你又能问谁的责?
        当云端指明方向,接着就是一刀切的落实。从上到下,压力传导,层层加码,压实责任,只要结果,不问过程,完不成任务就完蛋。
        一道鸿沟划出了:我的岗位职责由上级规定,我的前途掌握在上级手里,我的职责是执行命令,我需要生活,所以我只能执行命令。你的问题归你处理,与我无关。
        你想出门治病?不允许!我的职责是不让你外出,看病是你的事,与我无关。
        你想回家?不可以,你家虽在我身后30米,但分属两个城市。根据规定,外来人口不得进入本市,至于你家里是否有未成年人或老年要照顾,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
        不允许你住在这个电话厅里,至于你何处无处安身,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
        回首望望,这把刀几乎无所不切。碳达标限电一刀切,环境整治一刀切,综合治理一刀切,校外辅导一刀切,连农村厕所、村民养猪一刀切,而刀锋就是无所不包的问责机制。
        这是个各方皆输的局面:父母失去了孩子,痛彻心扉;医院死了病人,举世唾骂;政府维稳,焦头烂额,而问责又在路上。可以预见,问责后的队伍更加整齐,基层更加失去自我,执行命令更加不折不扣,新一轮循环又将开始。
        现实千变万化,没有人是万能的,没有人能谋划万全,没有人能设计所有,更没有人能下达面面俱到的命令。为什么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呢?为什么不能应地制宜呢?为什么不放权给地方政府呢?为什么不给专业人士一些能动的空间呢?为什么要箍得这么紧?甚至要把问责、训诫的刀锋架在医生脖子上呢?战争中,医生敢冒着弹雨前线救伤员,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医者仁心反被消殆一空,甚至不敢出手救治一个濒死婴儿,我们难道还不应该深刻反省吗?
        早点结束吧!把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把治病交给医生,把防疫交给专家,把生活还给国民。
        再宏大的歌颂,也掩盖不住丧子之痛。那些爱唱赞歌的人,请在开口前,先侧耳聆听人民的哭泣。收起



@上海滩小律师
24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疫情常态管控:

封城这样的管控方式是肯定无法长期维持的,副作用实在太大,但哪怕上海解封之后,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了,疫情常态管控会长期化,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去很多场所会要求提供48小时的核酸检测证明,那非必要,大部分人也就懒得出门了;去外省市的话,也会变得非常麻烦,隔离14天会成为标配,非必要就不要旅游出差了,除非你有相关的通行证。

这样势必影响正常的物流,上海人民觉得现在物价贵,物价涨上去容易,要跌回去就难了。



//@顾扯淡:你太善良了,如果真的这样,解释不了为啥把东西打包装箱,外面用垃圾袋套着偷偷运走就有时间了……[汗]//@四国送分天王新号:可能居委会工作人员也没这么多时间弄这个,现在都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
@顾扯淡
看到有人说居委会不发食物不是故意的,是因为食物少,不能分到每个家庭,怕有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才把食物藏起来,情愿放到烂掉也不拿出来,这也是没办法,毕竟市民素质就那样,万一闹起来引发矛盾更不好吧啦吧啦吧啦啦……

我反正觉得这种说法就是放屁……[挖鼻]

朋友小区也是物资少,分下去基本上也就是每家两个土豆三个鸡蛋一把绿叶菜这样,他们那边几个楼长一合计,那就优先独居老人优先困难家庭啊,这不就好了?

群里通知了一下,大家都很支持,并没有人跳出来说什么不行,你们给了王老头一口吃的也必须要给我,否则我就要闹……

这个事情的关键是要信息公开,你接收了啥物资,有多少,怎么分,事后有人质疑就出公示,不信的自己当志愿者来现场看,大家一起摊开说,有啥难的……

铁了心不做不错,情愿放到坏也不处理那要你们何用………



//@程肥霞噜猫:说说我们奶头镇,自从发了奶头肉,领导觉得不做就不错,于是免费物资就肉眼可见变少了。隔壁区发了20次食物日用品,我们只发5/6次,其中发抗原也算一次。
@肥肥小炸虾
就上海的基层僵化到什么地步呢?看到过很多私信和群里反映说,出去做核酸的护士,有24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不给进小区。为什么?“你万一进小区阳了,我们居委会说不清楚的,到时候你又不会承担责任”,我册那人家核酸报告都有,要怪也怪不到你居委头上啊,好说歹说不给进,护士只能自己睡外面跟在外面监管的大白匀一下箱子……

然后我们群里知道这事就怒了,去国务院那个网站举报了,街道跑过来查了,居委会说是防疫政策这么规定的,狗屁防疫政策,防疫政策让你们拦一个有阴性报告的护士在门外?就是官僚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护士最后能回家洗热水澡了,说谢谢我们群友,还发了个红包,说真的,我是真心祝愿这帮为难好人的僵尸们能感染的,然后让他们也体会一下睡大街的感受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ifL&wx_header=3

阿伦特错了:作恶一定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原创 曲卫国 学问批判 2022-05-03 13:43
今天一早看到的视频再一次让我愤怒到除了诅咒竟然不知该如何谴责这帮冷血的大白们。一对老人被要求去方舱,先生90多岁,太太88岁。太太走在前面,老先生步履踉跄地跟着后面。在他快走到转运车时,跌倒了。且不说他们这把年纪是否该去方舱,在老先生跌跌撞撞走路时,这些大白竟然没有一个走过去帮扶一把!他们很冷血地看着,看着老人重重地跌倒在地。只是一小段视频,据说是发生在上海的虹口,这我没有办法证实或辟谣。看完后愤怒地写了几句发到朋友圈,后来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看看,于是请朋友帮忙下载了视频,转发到了读者更多的微博:

“一早醒来看到老朋友发给我的在上海发生的这个视频!这就是生命至上?这些人如此冷漠、残酷地恶待老人,官不谴,民必谴!地不谴,天必谴!这些混账东西,必遭报应!!!”

这真是愤怒、绝望、无助、无奈又不甘心写下的气话。这些大白应该是在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官会谴么?他们大概率地会逍遥法外。天会谴么?我自己没有宗教信仰,估摸着这些如此猥亵天理的大白们也是无神论者。感觉他们只相信老虎机的运势和今生的官运,不太会在乎来世的因果报应。除非来世也有行政级别和相应的待遇,不然天对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这令人发指的恶行让我想到了阿伦特写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这本书和自己曾写过的、只能发在公众号里的评论。该书出版后引起了狂风暴雨般的激烈争论,或者说谴责更合适。不少学者因此与阿伦特断绝了来往。定居世界各地的犹太学者尤其不愿原谅阿伦特。著名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因为阿伦特为罪犯开脱而对她恨之入骨。据说时至今日,许多人只要一提起这本书,还是一样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我在写评论时认为许多学者误读了这部著作。阿伦特研究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让阿伦特感到困惑的是:艾希曼似乎与正常人没有区别。他的思路也理性得很,他也没有表现出对犹太人有特别的仇恨。他好像多少也有点普通人常有的恻隐之心。在阿伦特看来,需要去刨根问底的问题应该是:理性的普通人怎么会心甘情愿地堕落成了罪恶的帮凶,而且不计后果地愿意为罪恶付出一切?

阿伦特的结论是:艾希曼作恶的根本原因是思想的停摆。她指出,只要我们停止个体独立思想,仅仅把自己看成是某个集体的一分子,我们在计算生命价值时就会仅仅按照个体对该集体的贡献进行估价。当个体生命失去了神圣的独立,服从集体就成了我们人生最崇高的使命,我们会因此停止个人思想,盲目地跟随某种思潮亦步亦趋。于是,我们就有了行恶的可能,哪怕主观上并没有行恶的故意。

今天我在看这视频的时候,突然觉得阿伦特可能错了。个体的罪责绝对不能被淡化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否停止思想,是否放弃个体生命的尊严和独立,这是需要我们做选择的。直白地说,在正常情况下,作恶与不作恶,是可以选择的。在极端情况下, 作恶的程度其实也是可以选择的!

我们可以说,这些大白们是在思想停摆的情况下服从了“应收尽收”的命令。但这停摆是他们主观故意选择的结果。命令里有个“应”字。这“应”字的理解是需要主观选择的。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可以选择服从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70岁或以上老人和一些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可以考虑安排居家隔离的规定。虽然在上海确实有许多90岁左右的老人被强行带到方舱,但也有许多核酸结果阳性的老人没有被带走,而是被安排居家隔离。也就是说,视频里大白的毫无人性的做法是他们选择的结果。

我之所以说阿伦特可能错了,是因为这些大白在选择思想停摆去作恶时,自身性命并没有受到威胁,同时命令也没有阻止他们去搀扶一下这位90多岁的老人。即便他们选择把老人拉走,他们可以选择更善意地执行命令,也就是在作恶程度上做就其轻的选择。 他们的冷血行径是他们选择放弃人性、违背人本能善意的主观故意的结果。

阿伦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里告诉我们,当我们的思想被釜底抽薪后,我们就堕落成人形工具。但她似乎忘了极其重要的一点:这些工具毕竟还是人。人是不可能自动地失去人性。任何作恶人的思想停摆并不是他们作恶的主要原因。他们作恶是因为他们选择不去思想,是因为他们对权力有贪婪、对利益有迷恋。或者,他们作恶是因为他们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牺牲别人来成全自己懦弱苟且或耀武扬威的活。

我突然意识到当年以赛亚·伯林等学者对阿伦特的怨恨是有道理的。制度之恶自然必须得到谴责,但我们不能因为制度或政策而放弃对个体的追责。丧尽天良的恶行,虽然有制度或命令胁迫的原因,但究其根本是这些人主观故意选择的结果。当这些人出于个人的私利,选择做了恶人,那任何理由都不能减轻这些人主动放弃人性作恶的罪责。



对于这些恶人,如果官不谴,地不谴,人可谴。人谴,就是如果有可能,公开这些恶人的姓名和照片!不揭露他们,其实是选择默许和纵容。让这些选择作恶的人即刻、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

2022/5/3

发表于上海,文章已于2022-05-03修改



@再一个闪电
11分钟前
来自 Android
关于养老机构试点使用Paxlovid药物的通知#上海防疫##上海疫情##疫情##防疫#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https://mp.weixin.qq.com/s/8zR3iQvd95SfqETq-SgM1g

我经历了心灵的煎熬
原创 冯济民 济民说写沪语 2022-04-27 18:43
我经历了心灵的煎熬

一一"阳性同住人"的心路历程

冯济民



(本文为本次上海疫情中亲身经历的真实记录。不唱赞歌,不发牢骚,不加指责,秉笔直书,文责自负。藉以留下2022年春上海疫情大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本文为普通话版,不计入沪语发文数。)

图片​
4月25日,上午8点17分,我所在居委会的网格公众号发来微信通知我,曾确诊阳性的妻出方舱再居家隔离7天后已正式解封。这意味着随着妻的解封,我戴了24天的"阳性同住人"帽子也摘除,不必再居家隔离了。我家门口的封条也可撕下了。但这近一个月的牵挂思念,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的心灵煎熬却刻骨铭心。谨记下这段难忘的亲身经历。这是一个普通上海市民在2022年春的疫情中一段焦虑的心路历程。



一、不安和焦虑



3月31日夜9点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正在看电视的我从沙发上惊起。开门一见大白,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油然而生。大白告知,30日核酸混检发现,我妻有异常。需再进行单管检测核实。话毕,即在我家门上贴了封条。我家随之即成了封闭户。



图片​
送走大白,我心便忐忐不安。先查阅了何为"混检",得知为加快核酸检测速度,一般二十或十人一管混合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再遂一单管检测。经了解,本楼共有4户多人检测有异被封,隔壁楼也有。于是便心生侥幸,但愿检测有误,有惊无险。

图片​4月1日下午,街道卫生中心大白上门进行单管检测后,我便焦急等待检测结果,但愿安然无恙。


4月2日下午,其他人复检报告出来均为阴,但我妻未见报告。顿生不安和焦虑。夜9时许,疾控中心来电流调,了解核实有关情况。此时,核酸复检为阳已可基本确定,但尚未接到正式通知。



4月3日晨7时许,疾控中心电告,可能信息捆绑有误,可自行致电询问。侥幸之心又起,但未去电。是福是祸,顺其自然。



4月4日小区做例行核酸检测,我和妻被通知不做。



4月5日上午,居委李主任要求报知妻身份证号及手机号等有关资料,以询问单管测试情况,但一直未有消息。下午居委孙书记再问我要资料去询问。晚上,因未做核酸测试,随身码由绿变黄。据此,我和妻都觉此次已难逃一劫。根据"应收尽收,应转尽转"的政策,我俩都可能被转运隔离。于是便开始整理行李,免得临时准备被动。



二、妻进方舱



4月6日上午7时许,居委孙书记来电告知,妻已确诊阳性,等待进方舱。因已有心理准备,也并不惊慌,便从容整理行李,准备进舱。孙书记告知,我属"阳性同住人",居家隔离。后经多次核酸、抗原检测我均为阴,忐忑之心稍有安定。

图片​
图片​
下午1时35分,妻接通知离家去方舱隔离。我因隔离在家不能送行。望着她下楼的背影,看着她瘦弱的身子孤独地渐渐消失在小区道路的尽头,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图片​
今天是妻70寿辰,我和儿本要为她庆寿,准备了礼物,想不到大寿之日竟进方舱受也不知去哪个方舱。心疼啊!当夜我含泪写下了《家有贤妻一一写在妻七十寿辰》一文,作为给妻的生日礼物。此文在我公众号发表后获一千三百多点击和许多留言。我为此感到些许欣慰。


图片​
图片​

曾和妻异地相恋,婚后又两地分居。虽曾有过许多次分别,但这次分别却有着更多莫名的悲伤。想着妻将进入网上所传的混乱又脏且差的方舱受苦,我实在于心不忍,虽放心不下但又无可奈何。


妻离家后,一直末有音讯。我心中黙黙祝愿她能进个条件稍好的方舱,少受些苦。

一直到傍晚联系上才得知,她所去方舱是在浦东北路某空旷的厂区里搭建的临时建筑,十分简陋。

图片​
图片​
这里没有医生也没有药,有病只好吃自己带的药。问核酸啥时做,说耐心等待。路上6公里路程,结果却堵了8小时。对此没有任何说法,也没有任何水或吃的东西,小便只好在路边小树林里解决。几个老人都说心脏不好难受。妻打110反映,经公安直接与浦东疾控中心联系,40分钟后大巴终得放进。基层工作人员、领导都非常辛苦,这也是疫情中的常态,能理解。主要是没人管理,没人解释。后面车里还有发哮喘的,激发众怒。有很多人开始在方舱外大力敲门,因为他们实在看不到希望了。

图片​
实事求是说,外面荒凉,里面房间还可以。妻住的方舱在二楼,宽敞清洁,有空调。三人一间。伙食也可以,还有酸奶吃。吃了晚饭,喝了水,人舒服了些。得知了妻的状况,有喜有忧,虽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心中稍安了些。

图片​
三、思念与牵挂



4月7日。一早便与妻联系。得知妻与其他小区一妇女带一2岁小孩三人同住一屋。另得知他们昨夜虽等了八小时巳算不错了。但后面的车辆是凌晨2点多才进方舱的,等候超过12小时。这里是工地,只有建筑工人与看守员。早晨吃了肉馒头,还有半个鸡蛋。一小杯酸奶。这里二楼只有两个卫生间,三四十人使用,很脏。里面有自来水,还有一个抽水马桶。妻自告奋勇地进行了打扫并一直保持清洁。没有医务人员是难题,好多老人严重咳嗽没有人来管,药一颗也没有。听了妻的告知,心中好难受。

图片​
4月8日。与妻联系得知这个方舱总共有近两万人,主要是管理混乱,但是三人一间的条件还是好的。如住在大方舱不但晒不到太阳,而且24小时不能脱口罩,太难受了。妻告已习惯了方舱,送饭上门,送奶、净水、还有各种日用品。虽不能洗澡但擦了身,衣服都换了,洗了。这里每次发饭都多出来,放在露天,浪费了。她午饭后又拿了一盒吃。晚饭是油面筋塞肉,但里面面粉多。还有红烧肉。晚饭味道不好,吃了胃难受。今做了核酸检测。中午铁皮房有点热。工作人员说病毒变异很快,让大家尽量呆在房间里。看守员说下午大白会来的,药应该会有的,一切会好的。晚上有点冷,又加发了一床被子就不冷了。妻的如实告知让我稍心安。



4月9日。妻告,六点送来早饭,迷糊中将热的先吃了,眯一下到七点多洗漱。昨天的核酸检测估计是阳性。因为阴性的人报告已出了,但她没有上传的资料。只能耐心等待。这里没有药,没有医生,乱哄哄的。同房间2岁多小孩白天睡觉,晚上兴奋不睡,大喊大叫,要求睡觉开大灯。昨天弄了个台灯总算好一点。门口各种垃圾很多,她打高行镇政府电话反映,一小时后来清理了。旁边的楼还堆满了这些垃圾。妻告亲眼看到的隔离点的乱,真是触目惊心。虽然国家花了大量的钱建方舱,但进来的人没有药吃,没有医生过问,头上飞着无人机,楼道外值守着保安,病人犹如困兽。曾看到医生,但好像是做核酸的,不是为病人治疗的。可能上海的医生太缺了。昨天和今天至少进来十五辆大巴送病人,但隔离区的秩序还可以,没有大的混乱。慢慢来,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妻告,原来在家里饭只吃一点点,还消化不良,老是吃药。现在这里吃很多,还吃牛奶,酸奶,也没有啥不消化了。每顿饭四个菜,2荤2素,营养不缺。她已安定下来,也不急了。看来环境还是要人去适应的。又为妻核酸检测结果担心。

图片​
图片​
4月10日。妻告,门口的看守人员和护士对她们说:你们是来隔离观察的,我们没有药,你们有基础病吃自已的药,如果身体很难受,请打120,我们没有办法的。进方舱后就8号做了核酸,没有上传就是有问题,现在是红码。期待下一次核酸,应该就今天或明天。下午1点午饭还没有送到,越来越跟不上了,病人太多了。据说厨师八个中招,没人做饭了。2点多发了点心,面包干、火腿肠,榨菜,牛奶等。这里食品还是不愁的,东西很多。今天来了流调人员,让扫码登记信息。阴的合格人员应该会很快出去。这里空调发了遥控器,铁皮房下午的爆热问题解决了。昨天清除了生活垃圾,今天又在开始清除建筑垃圾,慢慢会好一点的。由于医生奇缺,这里估计都是值班护士,所以不能给我们吃药。在美团买了高血压的药,下午送到。因为没有转阴,要做好长期思想准备。对面楼据说睡地下了,没床了。随着情况逐步转好,妻情绪也稳定了,我也放心些了。期朌妻早日转阴。



4月11日。妻告,今天刚又做了次核酸检测。这里病人如重症就打120,120车子来过好几次了。有些人因恐惧引发心脏难受。核酸检测指标还未转阴,之前应吃点中药的,可这里没药。伙食是不差的,主要是管理混乱。

图片​
上午建了志愿者群,有两个年轻人为大家上通下达沟通信息,解决问题,感觉好多了。这个群一上午帮助大家解决的问题不下上百个。因为大家是病人,工作人员(其实就是一个门卫)害怕感染,不方便靠近,许多问题不沟通就无法解决。而志愿者不存在这样的顾虑,所以像空调不制冷、网络不通畅、订购药物运送、入院人员信息表填写等。他们一反映,问题就都解决了。今天核酸检测后发了曙光医院的中药包,她放在自带的热水壶里煮水喝。



4月12日。妻告,房间还有很多盒装牛奶,榨菜,饼干等食物。方舱基本住满了,每天还不断进人。今天核酸检测兩次阴的人已拿到出院报告,说好明天离开。这里没有药,呆着也没用。上班的人出舱需要医生开三张证明,不上班的据说不需要。生活垃圾她们来之后,就一直堆放在那里,越来越多了。核酸检测为阴,今天再做一次。这好消息让我高兴。



4月13日。妻告,刚查到结果,核酸检测是阴性。已兩次了。但这里要办三证才能出院。而且需街道派车来接,只能耐心等待。隔离证,医生出院证明,隔离点放行证可能是针对上班族的,退休的人可能手续会简化一些,等待通知。现在方舱人多挤不下,会尽早出来的。她住的这幢房病人两次阴很多,会一起放行的。巳胜利在望了。妻住的方舱周围基本是外地来沪打工的,有的人已经转阴,却依然被送进方舱。他们文化低,对出院手续不熟悉,每天绝望地坐在钢板楼梯上发愁发呆。我对这些人深为同情。



4月14日。妻告,出院证件还没办好,车辆尚没联系,说让等待。反正快了。如果核酸超过四十八小时,还要再做次核酸。盼妻早日出院。



4月15日。妻告,晨四点半做了核酸。是否能出院还要等短信,然后盖出院图章才能走。估计下午才能出院,啥时到家也不知道。晚上6点妻告,大巴到源深体育中心中转。因为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她直接坐地铁六号线转公交回家。晚上7点,妻终于推着行李箱回到离开了9天的家。路上还买了肉和黄瓜。我一直悬着的心也彻底放下了。忙着消毒,洗澡,吃饭,休息。



四、照顾好自己



我已是75岁的高龄老人,平时生活依赖年轻5岁的妻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妻进方舱,放心不下我,我必须照顾好自己,好让舱里的妻安心。



首先是一日三餐。我当过农场生产大队的炊事班长,曾为三百多号人掌勺,基本功尚在。每天每顿都做到荤素搭配,有牛奶水果,保证营养。还拍了照发给妻子看,让她放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家中素菜、点心和水果不夠,我学着网上跟团购买,加上居委发的,也不缺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妻平时爱清洁,每天收拾房间,我也做到并拍照呈验。妻进舱9天,我足不出户地自己照顾自己,生活有条不紊,得到妻的好评。妻还在微信中告知冰箱冷冻室内荤菜存货并指导烹饪,让我吃得更好。



五、疫情无情人有情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这次妻进方舱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首先是组织和领导的关心。街道陈书记和俞副书记,办事处陈副主任和俞副主任都发来微信,对妻进方舱表示关切和慰问,对暂时的混乱和不周表示谦意,对有关问题作了耐心的解释,嘱我照顾好自己。街道领导在为19万居民的抗疫日夜操劳中还关心我一个普通居民,让我深受感动。居委孙书记、李主任和社工对我也是关心照顾,经常询问,还帮我买药。志愿者将物资都送到6楼家中,垃圾上门收取。

图片​
图片​
图片​
邻里的照顾更让我铭记。因妻进方舱整楼被封控。对由此带来的不便,大家非但没有责怪和埋怨,反表示谅解和安慰,关心我的生活。对门601室一家常帮我带物,主动为我提供方便。亲友们更是对我表示关切,不时微信联系,了解情况,叮嘱关照。妻进方舱9天,我虽孤独一人,但一直生活在亲情和友情之中。



六、继续隔离的日子



妻出方舱后,根据规定,继续居家隔离7天。这7天中,须严格遵守规定不出家门。经多次抗原和核酸检测均为阴。这让我和全楼邻居都放了心。隔离滿7天后,居委即报告上级,经批准,妻终于获得"解放证书"被解封了。



七、两点联想



一是我的免疫力很强。我和妻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共处一室,没采取任何隔离措施。她核酸检测为阳,我却没被感染,这不能不让我在庆幸的同时为自己虽75岁却仍具有如此强的免疫力感到自豪。也许是从小吃母乳到一岁多打下的基础吧。我不由深深感激已逝去的妈妈,是她帮我度过了这一难关。另外,我打过2针疫苗应该也有作用。又不禁想起1988年甲肝流行时,1月下旬我和同事一起出差去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在旅馆同居一室,共用一只洗脸盆。回沪的火车上,他已有热度,到家第二天去海港医院检查确诊甲肝,立即住院。但我平安无事。看来吉人自有天相。



二是妻的坚强与自立。她是69届中学生,小小年纪便孤身去江西插队落户,独自一人长期在外打拼,当过公社广播员、大学教师、省委秘书,还曾在新华社实习。回上海后当过记者、编辑。她历经了生活的磨练,有很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这次进方舱,她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敢于交涉,这与她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用当下一句时髦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吧。一个没有经历过2022年上海疫情并进过方舱的上海人是不完整的。


(本文为本次疫情中亲身经历的直实记录,不唱赞歌,不发牢骚,不加指责,秉笔直书,文责自负。藉以留下2022年春上海疫情大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图片​


发表于上海
阅读 3.0万



@上海发布
2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黄浦区2名干部因疫情防控履职不力被问责】#最新#据@廉洁上海 消息,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顾建莺,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漆小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对辖区全员核酸筛查组织不力、阳性感染者转运不及时、保供物资管理混乱等问题负有责任,对全区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两人均被免职。



//@打本叫我一神奶:所以公告也是从区级开始处理,但明知道老人还活着把布盖上这是人做的出的事?
@陈村
这图片是我昨天在新浪微博截的,原帖已被作者删除。事关将活人送火葬场的那个福利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观察者网
那个在电话亭里住了一个月的女人是谁?

5月1日,一段记录上海市瑞金南路一处公用电话亭内滞留女子的网文和短视频被热传。

5月2日下午,@东方网 记者寻迹找到了该处电话亭。但已不见女子踪影,电话亭内仍有部分生活痕迹。

距离电话亭10米开外有一所小学。该学校的保安向记者介绍,自己看到过这名滞留女子。女子年龄大约50岁上下,住在电话亭里已有一年多。

据这位保安介绍,平日里,学校开学时,这名女子并不会前来。只有当学校连续放长假时,女子才会出现。有时,她还会和路人聊天。这次疫情封控期间,女子确实一直住在电话亭里,“她还带着一条狗,据说是去年从路边捡来的。”

此外,据附近路段环卫清扫工人回忆,本轮疫情前确实看见过一名上了年纪的女子牵着一条狗、拖着一个行李箱在附近游荡。4月底,这一情况被网文和短视频曝光,当地有关部门曾介入了解情况。 http://t.cn/A6X2njoE



@大漠鱼-
7分钟前
来自 nova7SE 5G你在焦点在
【陈学明: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抗疫】网页链接

陈学明,生于1947年,上海市崇明岛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于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本来不想谈这些敏感问题,但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出现这样的文章太叫人匪夷所思了。抗疫,是严谨的科学问题。消除疫情,使用的是更为严谨的科学方法。如果说用某种精神思想就能将疫情打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思想充当生活物资?



@寰亚SYHP
7小时前
比尔盖茨:致命的新冠病毒,称最坏的情况可能还在后面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要求加强全球病毒监测的重要性,并警告说可能会出现更致命、更易传播的新冠病毒变种。

盖茨表示,虽然他不想听起来很悲观,但更致命的变种的风险大于 5%。我们仍然面临这种流行病产生一种更具传播性甚至更致命的变体的风险。这也许不太可能,我不想成为厄运和悲观的代言人,但这种流行病的风险远高于 5% ,我们甚至还没有看到最糟糕的情况。

这不是盖茨第一次对构成全球威胁的病毒表示担忧。他在 2015 年首次公开警告说,“世界还没有为不可避免的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病毒而非战争构成了“全球灾难”的最大风险。

盖茨还呼吁重新努力并增加对全球病毒监测的投资,由于新冠病毒病例的减少,许多国家已经暂停了这种监测。

他主张组建一个国际专家团队,从流行病学家到计算机建模师,以发现全球健康威胁并改善国际合作。据他介绍,这将耗资约 10 亿美元,由世界卫生组织(WHO) 管理。他还认为,迫切需要更持久的疫苗来预防感染,并强调当前的大流行仍然是一个威胁。



//@Evilfruitcake_0711:据说只是婆婆找了资源钱还是自己付的,不秀不舒服斯基[笑cry]//@Gghjhggh877: 为啥大家都认为一定会处理她,我觉得不会处理她的。她们敢这么放肆应该也是知道不会处理的
@荐见
上海纪事。中国好婆婆和她的缺心眼儿媳妇——终归还是一家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郑州发布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多轮核酸检测的通告】
(2022年73号)
根据当前我市疫情防控严峻复杂形势,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在全市主城区(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区、惠济区、郑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范围内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1.按照“应检必检,不落一人”的要求,5月4日、5日、6日每日进行1次核酸检测。请市民群众按照所在街道、社区安排,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段参加核酸检测,检测完毕立即返回居住场所。后续核酸检测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另行通知。对24小时内不进行核酸检测的赋黄码。
二、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作人员居家办公
2.主城区内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含中央驻郑、省直机关单位)、企业工作人员居家办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立刻向居住地所属社区报到,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全面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3.为保障市民生活,疫情防控、医疗救护、应急抢险、垃圾处理、行政执法、保障城市基本运行的水、电、燃气、通讯等行业工作人员,凭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工作证件可以出行。
三、严控人员流动风险
4.除封控区外,主城区其他区域参照管控区标准管理,实行“足不出区、严禁聚集”措施。每天每家可安排1人,凭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小区临时出入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
5.主城区内公交车、地铁减少班次数量,出租车(网约车)实行“单双号”运行。乘坐者须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同时出具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6.主城区内学校、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暂缓开学,启动线上教学。全市聚集性活动一律停办。
四、强化出入郑管理
7.全市人员非必要不离郑,确需离郑的,健康码绿码,持有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纸质版、电子版均可)、所在单位(学校)证明或居住地所属社区证明。市域外人员非必要不入郑,确需入郑的,须查验“两码一证”,即健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郑后立即进行1次核酸检测,并遵守我市疫情防控规定,重点地区入郑人员管理和服务措施不变。
五、强化重点单位管理
8.除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基本运行的公共服务类企业、经审批符合闭环管理条件的企业外,其他各类企业暂停生产经营活动。生活超市、农贸市场、药店、医疗机构正常运行,餐饮类企业禁止堂食,仅提供快递外卖服务(配送至小区门口),其他营业场所、门店全部暂时停业。
9.全市监狱、看守所、留置场所、养老院、福利院、寄宿制学校等实施封闭管理。
六、保障市民居家生活供应
10.商务等部门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各县(市、区)、街道、社区建立服务保障队伍,设立服务热线,及时响应市民诉求。
11.市民看病就医、出(入)院可提前联系医疗机构、街道社区服务热线求助,医疗机构和社区要为居民正常就医提供保障。
航空港区继续执行现有疫情防控措施。
上述措施5月4日0时至5月10日24时期间实行,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
感谢广大市民支持理解配合!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2年5月3日



//@午后狂睡:……5月了,还有奶头肉。
@季未燃JiweiJW
上海隔离至今,我一直没有发任何关于隔离期间的相关负面情绪,因为我觉得很多没有在上海的朋友可能不一定会感同身受,而且也觉得负面情绪应该自我消化,应该要发一些美好生活的内容。因为在做志愿者,团长,也很忙,没怎么发微博。
但是今天必须站出来,这就是我们小区这一次发物资,物资中第一次发肉,竟然是奶头猪,鸡竟然是被处罚过的问题鸡。
图9⃣️,闵行区已经因为问题猪肉处罚过了,同样的事件发生在了我们小区。是处罚力度不够大吗??
实在是太气愤了,这么多物资,志愿者辛辛苦苦搬运分发,太耗时耗力了!
疫情是面照妖镜,有多少人发着国难财,做着亏心事。
我们的大白,医护人员,群众那么辛苦,那么听话,但有一部分无良商家,真的应该被严惩!
愤怒和失望是因为我们热爱这片土地,这个城市。
(坐标:上海静安区曹家渡街道)



@财经网
10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5月3日郑州全员核酸检测初筛阳性2例#,疑似阳性3管】#郑州全市人员非必要不离郑# 5月3日,@正观新闻 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5月3日,郑州市八个主城区进行的全员核酸检测当中,共检测729.93万人,已出结果221.5万人,初筛阳性2例,疑似阳性3管。 ​​​



@说好的5872
上海宝山居民反映:5月3日凌晨宝山金丰苑三居居委会半夜叫车欲运走物资时被居民发现,该居委内还有大量物资,包括已拆封的江苏捐赠物资,居民已报案。

注:视频来自波波,实情以官方调查结论为准。



//@我是风啊1888_80g:你懂得太多了
@一帘风月闲-
D48:今日核酸大筛,居委主任通知阴性才能下去做核酸,做之前每个人带好抗原一条杠。阳性密接,抗原异常一定要固定住,不能参加大筛。务必保证做出来要全阴![裂开][裂开][裂开]荒谬!!!我都保证我是阴的了,那干嘛还要我去做核酸???上海为了数据,真是脸都不要了,这到底是在认真清零还是在美化数据,然后宣布自己清零了?



@鹦鹉史航
1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2 Pro
嗯。很多身在上海的朋友,你,@那多, @严锋 ,@我想我正在沉入一代人的海~~ 很多很多人的发言,都让那个城市付出的代价,有了些许意义。
@赵小姐失眠中
感觉上海应该再过些日子就能解封了——我现在甚至有些怕解封,直面工作的“灾后重建”,直面这座生养我的城市巨大的伤口,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目睹突然的孤独、割裂的现实给我身边的男男女女们带来的改变。我们每天抢菜做饭拍照,关在家里看剧上班带孩子,看到的只有面前那一爿日子,却又能听到太多求救的声音,感知到人性,因为贪婪,愚蠢、怯懦和恶,能坠落到什么样的程度。

每天我都看别的城市的新闻,真心希望它们会做得更好,绕过我们踩到的坑:老人们得到善待,孩子们能跟母亲在一起,病人得到治疗,居民有足够的新鲜食物和最大可能的尊严,宠物活着。

毕竟我们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坚持大声说话,讲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时刻地转发、提问、期待答案,回应甚至反驳那些答案,就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这场抗疫开始时,我们说要捍卫的那一切。

请记得我们说要捍卫的那一切。



https://mp.weixin.qq.com/s/UAe5yRy1NnSgq-yV-7JoOw
张生:四月,上海的忧伤与愤怒
原创 五角场张生 法国理论 2022-05-03 13:27
图片

四月,上海的忧伤与愤怒

张生,作家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奥米克绒犹如台风一般登陆上海之后,似乎转瞬之间,上海就由光芒四射的东方明珠黯然失色为充满着各种荒诞不经的事件的东方愚人码头。四月初开始浦江两岸完全封城后爆发出的各种丑闻,令人错愕,震惊,让人瞠目结舌到闻所未闻,甚至让“正能量”新闻都不断“上头”成为笑柄。如仅在“五一”这天大家就同时被两条“爆款”新闻震惊,或者说惊呆了两次,这其中既有殡仪馆工作人员将某养老院“去世”的老人转送去殡仪馆时突然发现老人家还有生命体征毅然将其救下的地面新闻,也有某单位用无人机飞跃浦江两岸为病人运送药物的高空新闻,前者让人愤怒到眼泪都流不出来,后者则让人直接笑出了眼泪,这两则新闻让人感觉到犹如生活在契诃夫的放大版的“第六病室”之中,又像是在看鲁迅写的低配版的“狂人日记”,尤其是看到无人机送药的新闻,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是真的,难道整个上海都已经变成恐怖的疯人院了吗?需要无人机来飞越疯人院给病人送去救命药?然而这就是封城后已经变得光怪陆离的上海,每天人们都在等待上海的爆款新闻的发生,而上海也从未让人失望过。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上海会在这么短时间内变成眼前这幅样子,就好像阿拉丁的神灯忽然被人夺走,上海也忽然失去了自己的魔力,犹如一个衣食无忧奢华富足的人,突然间就变得衣衫褴褛,可怜又无助,甚至沦落到了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地步。而这一切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因为封城后的上海和封城前的上海反差之大让人不可思议。之前上海的城市治理一直是各个地方的榜样,有人多年前还批评过北京的火车站管理的不合理,以此来说明上海火车站的管理的合理与高效,哪怕是前段时间疫情此起彼伏之时,大家对上海的精准防疫也是赞不绝口,而这才是上海之所以为上海的地方。因为上海真正让人印象深刻并不是外滩的现代主义的“洋面孔”,也不仅是陆家嘴的后现代风格的犹如水晶宫一样的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而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多年养成的现代的精神。而井井有条的各种社会秩序,以及人们对秩序的认真的遵守的后面所蕴含的则是人们对待事物的理性的态度,对规则的认可,还有对他人的客气甚至冷漠的背后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这些都是这座城市长久以来真正深入人心也是吸引人的地方。也许正因为这样,在上海,没有人会因为谁大富大贵而嫉妒,也没有人会因为谁落魄潦倒而嘲笑。因为名利双收也好,落魄潦倒也好,都是自己的事情,和别人没有关系。但是这一切似乎都在一夜之间改变了。

可是,当看到上海这座昔日的美丽的中西合璧的方舟仿佛变成了籍里柯的“美杜莎之筏”,当看到无数的人们在奥米克绒掀起的风暴肆虐的大海上艰难求生,而其中所爆发的生命的苦难,人性的丑恶,又令人瞠目结舌之后,有人不仅不同情,反而弹冠相庆,却又让人感到格外的难过和愤怒。因为他们似乎觉得上海这只凤凰从此终于变得和任何一座城市一样,不,甚至比任何一个城市都好不了多少了时,他们不由得为之感到愉快。但这些人不知道,上海竟然在一夜之间变成这种落魄的样子恰恰说明了要维持一座现代文明的城市的正常运作有多难,而上海当下的溃烂更不是不是说之前那个上海不值得维护,相反那样一个流光溢彩的上海更值得珍惜,更值得向往。

图片
Le Radeau de La Méduse (1818-1819) par Théodore Géricault, Musée du Louvre, Paris ,France


当然,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是为此感到痛心,我很多外地的朋友都曾关心的询问我上海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是正深陷其中的我又何尝能说得清楚?!我和我的朋友也为之困惑不解。可能正因为不解,委屈,困惑,很多上海的朋友在这些天里都曾分享了罗大佑的《亚细亚孤儿》,感觉上海似乎也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孤儿”,觉得手中“心爱的玩具”似乎被人夺走,因而伤心的在奥米克绒刮来的狂风中“哭泣”不已。是啊,到底是一双什么样的看不见的手使得上海这座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大都市,一夜之间犹如聊斋中的那些灯火通明金碧辉煌的宫殿忽然间就变成了一堆荒烟蔓草中的瓦砾呢?

叔本华认为我们的这个世界是由漂亮的“表象”和暗黑的“意志”构成的,每一幅的美轮美奂的面孔背后都有着不堪入目的意志,但这两者却不可或缺,是同一个事物或者同一个人的两面。所以,叔本华说,“世界有一副迷人的面孔,其背后却是丑陋可怕的。”也就是说,在世界的漂亮而迷人的表象背后,是强烈的生存的意志,当人们的生存遇到危险或者难以维系时,那维持生存的强大的意志就会以一种可怕的力量迸发出来。而在正常的状态下,表象和意志之间有着各种客观化的“形式”起着层层的赋形和转化作用,使得意志逐级客观化为可以接受的各种表象,因而那种犹如伏地魔般的意志才被蒙上了迷人的外衣而不被人所觉察。但是上海的突然封城及时间的延长,使得这意志与表象的“形式”被忽然被抽空,城市的井然有序的管理和运作的秩序忽然被中断,使得意志无法通过这“秩序的网幕”获得表象,因此那个漂亮的上海才会在一夜之间崩溃,露出了下面那奔涌的让人感到震惊的暗流。

然而,这时,上海之为上海的地方也因此开始显现出来,那就是没有人会坐视这种可怕的意志如决堤的洪水一样肆意泛滥,更没有人在这样一个危机时刻把获救的希望寄托在一些平日在媒体上或者已经成为花边的文学中和远离生活的高头讲章中卡拉OK的所谓的“社会精英”的身上,因为在上海人看来,他们在此时也不过是和自己一样的在汹涌的意志的漩涡中求生的人,上海不是哪一个人的上海,而是每一个人的上海。所以,大家每个人都尽力在这可怕的而黑暗的意志的大海里奋力“自救”,男女老少,从专业的医生,退休的阿姨,生病的老人,还在上班的中年人,到大学里的学生,还有那些小区里的处于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有无法计数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不仅仅是新冠抗疫工作的志愿者,也是思想抗疫的志愿者,他们不仅在现场在线下勇于捍卫自己的应有的权益,也在电话里直言不讳对政府的不合理的管理和应对进行批评。因此,很多人才会奇怪在这座城市为何没有人寄希望于所谓的名作家或者名人为自己发声,因为在上海,大家每个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要为自己发声,而不是把获救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他们并不期望借助作家或者有着别的什么身份的人来替自己发言,因为他们知道那些作家也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可能像自己一样懦弱,因而也并不会比自己更勇敢。而这些天来,我看到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他们有大学老师,有作家和诗人,还有艺术家,但更多的是各行各业的从事各种工作的人,他们每个人几乎都在努力的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声音既有忧伤,也有愤怒,但因此也充满了希望。

我在很多年前曾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访谈,有人问一个纽约人,什么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纽约客”?对方回答他说,如果你在纽约住上个十年,然后你变得足够愤怒,你就是个纽约客。今天我想说的是,如果有人问你什么人才是真正的上海人,或许也可以说,如果你在上海住上几年后,然后你变得足够勇敢,如康德所言,这就是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去质疑不合理的事情,去勇敢的捍卫自己应有的利益和作为人的尊严,去大胆的发声,那么,你就是真正的上海人。

2022年5月3日匆草于五角场防范区中。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58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上海将建新冠抗原检测生产基地,日产量达500万至1000万人份】
芯超生物是上海首家获批生产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企业,据悉,通过在沪生产和委托外地企业生产,公司的总产能已达到约300万人份/天。在政府部门和张江集团的支持下,芯超生物的新生产基地即将启动建设,其产能预计达到500万—1000万人份/天,更好地满足上海市民的抗原检测需求。 (上观新闻)



//@莫名其妙的柒:仅字,很入魂。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北京每月仅增加约4.2亿元的全员检测费用,如果在此费用下,能在保证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的情况下,做到及时发现疫情,为提前采取“动态清零”行动提供决策依据。可能是成本最低的方案。流程审计超话『常态化全员核检是疫情期间成本最低的方案』 ​​​



@搜狐新闻
【“暂停”在上海的农民工:怕自己“成为麻烦” 停工切断收入成最大心病】随着封控,上海数以百万计农民工的打工生活被按下暂停键。这是38岁的吴子良在上海工地上做工的第四年,他的施工队员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大的五十几岁。吃饭成了最大问题。封控后的前14天里,他们的全部存货是8个发芽的土豆,3颗蔫了的包菜,3根逐渐变黑的莴笋。有天吴子良发现,工地边上两棵长出嫩叶的桑树,叶子全被撸光了,“不知道被谁摘了吃了”。他开始尝试在网上求助,有志愿者联系上他,给每个人送去一箱方便面。

不得不向外界求助的还有梁向琴。梁向琴和丈夫以及60个工友被封控在工地的工棚里,工友里没有年轻人,大部分人都在60岁以上。很多农民工用的都是老年机,只能接打电话,发短信。每次抗原检测完成,她得一个个帮他们上传抗原结果。向外求助的决定是她一个人做的,她知道这些农民工不想麻烦任何人,“他们虽说挣的是辛苦钱,但是他们也是很要面子的,不愿找别人要”。

每个人都开始担忧,停工切断了收入,这是最大的心病。“其实,我们最担心的并不是转为阳性,而是生活上是否能坚持到那一天。” 农民工李向伦说。



//@我是风啊1888_80g: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我认为直接撤销算了
@态度岛
【“允许农民错峰下田”!毛副司长这话堪称经典的书生误国和贻笑大方了】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表示:要允许农民错时错峰下田!意思是说农民下地不能由自己作主,要经过领导批准,轮着来。
笔者做了大半辈子农民,还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而且还是出自国家主管农业农村的毛副司长之口,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原文链接“允许农民错峰下田”——毛副司长这话堪称经典的书生误国和贻笑大方了)
考虑到此话有书生误国和贻笑大方的双重负作用,于是,还是觉得应该写点文字,以正社会视听。
首先,农事的特性决定了农民是不能错峰下田的。农事是时节性极强的工作。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就是抢耕、抢种、抢插、抢收的根本原因。环环相扣,那一环都要争分夺秒。否则,就跟不准时节(不能迟也不能早),纵是付出同样的劳动,收成也会大打折扣。
比如,晚稻的抢插如果迟一天,在稻子抽穗扬花时就可能赶上寒露风而大大减产。其他农作物都是一样,都是不能耽误农时的。
农民错峰下田,等于是与上天较劲,万万不可取!
其次,农民下地干活不存在传染疫情的风险。因为,农事不是人群扎堆式的“狭小空间”的厂房工作,田地广阔着呢,安全距离几十百把米,大着呢,根本就不存在农民之间相互传染病毒的可能嘛。
第三,农民下田根本就不存在错不错峰的问题。农民下地又不是工人上班要挤公交,都是“赤脚”走在田埂上。又因为现在都是农民各自包地干活,农民下地干活时也不会成群结队,哪有什么“错峰”一说?
也不知道这位主管农业的当朝大员有没有去过农村,看没有看见过农民下地干活?
应该说,只要去过农村,稍微懂点农事常识的人都不会说出这种让人笑掉大牙的话来。
抑或,这位毛大员吃错了什么药?
提醒一下毛副司长、毛大巡视员,既然你是农业农村一级巡视员,还是要去农村走走才行,要不然,就配不上自己的官衔,也会在众目睽睽这下出这种“要允许农民错时错峰下田”的洋相。丢自己脸的同时还损伤国家形象。还特别是像你这种处于重要位置的人,信口雌黄还会误国,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影响到饭碗能不能端在我们自己手里,能不能端稳的大事情。
念兹在兹,拜托!(原文链接“允许农民错峰下田”——毛副司长这话堪称经典的书生误国和贻笑大方了) 态度岛的微博视频收起



@36氪
6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北京1感染者3次上公厕引发近40例感染者#,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注意卫生】
5月3日,北京市第323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现场获悉,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表示,1例感染者因3次上公厕,引发3例续发病例,进而引发了近40例的感染者。

提醒市民朋友上公厕时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当前北京市社会面还存在零星隐匿传染源,要加快区域筛查,及时落位管控,严防区域外溢



@Na-a-a-a
抗疫求助超话 【所在城市】: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
【现居地址】: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
【求助类型】:隔离环境 物资急缺
【求助描述】:求助大家 我的朋友目前在上海被隔离,之前住的是静安区永兴路310号魔方公寓,突然通知去芜湖隔离,但是只过了五天就强制拉回上海,目前被强制隔离在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这个地方什么安全设施都没有,之前住的魔方公寓整栋楼600人,只有150人是阴性,其余全阳,隔壁都是男生,靠近楼道的窗户没有窗帘还是公共厕所,没有洗漱洗澡的地方,她已经将近一个月没有洗过澡了,睡觉的床是没有支撑力的弹簧床,又脏又臭没有枕头,被单已经发霉,还有虱子,不提供任何食物,只能中午晚上统一订25块一份又凉又没有任何营养的食物。关键是现在楼里还有抗原异常的、发烧的、咳嗽的,阴阳混住,每天醒来就是饿肚子,没有任何隔离措施给她们。我朋友真的很崩溃,希望大家看到可以帮助她们一下!



@澎湃新闻
6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保障物资又有问题肉?上海这个街道致歉,公安、市监介入调查】5月2日,据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某小区居民投诉反映,发放的第五批保供物资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该街道致歉并停止发放物资。静安区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已介入调查。(素材来源:新闻坊)



//@幻想狂劉先生:改开初期对计划经济批判太多,导致大众看见“计划经济”四字就觉得是一个原始、落后的玩意。其实计划经济门槛和操作难度比市场经济要高得多,是超时代的,他要求中枢在经济领域的全知全能,说是神的艺术也不为过,并不是谁都能干。当然了,干不好还干不坏么,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一玶海岸
上午有个热帖,属于从上至下的计划经济失灵的典型案例了。

居民打电话给镇政府,工作人员告知,原本设计的物流政策是:

1. 镇政府认定了保供超市,能接散单。

2.但是需要居委会牵头联系、统计、再每天“带两三个志愿者去超市自提”。

3.说超市的电话已经通知居委会了,让居民去找居委会。

我看完此贴的感受是,但凡要有点基层工作经验,或者是给基层下政策的经验,马上就能明白:

第一,这个政策无法执行;
第二,这是一个大型甩锅现场。

对于镇政府,我只管定政策,按照政策回答问题。居委会能不能做到,那是他们的问题。

对于居委会,我本来就这么几号人,你让我每天统计居民需求,再带两三号志愿者去超市拉货,管整个小区的吃喝?

我要是能做到这个,干嘛不去开物流公司,干什么居委会?

当年我也干过类似的事。

很多年前住在公司宿舍的时候,某位二货领导指示:

为了丰富员工生活,由年轻员工轮班,两人一次。每周六早上开公司的车去一趟超市,帮同事们采购生活用品。

公司宿舍里一共30多户人家,30多户而已,工作量就已经大得不可开交。

一来是免费服务,大家都胃口都极大,动辄买米买油等大件。

二来每个人对采购商品的要求极为繁琐,有人嫌弃菜不够新鲜,西瓜不甜,牛奶不是最新保质期的。这些需求,光两个人根本无法满足。

后来年轻员工也学精了,慢慢出工不出力。采购从每周一次,变成两周一次,变成一个月一次。

于是乎领导脑子一热想出来的招,就慢慢不废自废了。

这大概是2人服务30户,还只是每周一次。

我不知道这个小区多少居民,居委会有多少人?

也不知道当他们听说镇政府下指示,让他们“带二三志愿者”为居民买菜时会想啥?

如果我是居委会,我也会装不知道把这个“乱命”摁下来。让专业的、付费的商业团购、互联网平台来满足居民的购物需求。

免费的服务永远不会好



@中国新闻周刊

4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五一假期后北京推迟一周开学#】今天,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五一假期后北京各校教学安排#。5月5日至5月11日,北京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暂停到校上课一周,具体返校时间根据全市疫情形势综合研判后确定。(央视)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2分钟前
来自 流程审计超话
上海疫情对全国抗疫策略的影响
有了上海此次疫情的教训,各省市如果封控的话,保供提前规划,以保证封控区、高中风险区的居民安心居家。
但也是由于有了上海破防的教训,一个地方出现了确诊病例,几乎都不再考虑“精准防控”“动态清零”,而是一看情况不对,就来几轮核酸检测,“5天3检”六天一周期的做法已经落伍,“3天3检”、“5天5检”以及常态化的全员“2天一检”,重点岗位“一天一检”也越来越多(上海创造性的采用“每天1核酸+2抗原”)。如果在疫情爆发区域,这种做法可快递扑灭病毒,但如果将这种高密度检测用,用在潜在风险防范上,则有点事倍功半,不仅费时费力,还将明显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



@镜子杂谈
1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特斯拉在上海帮助下正在加快复工

据路透社报道,上海帮助特斯拉运送了6000多名工人,并且在上个月特斯拉的工厂在封锁期间进行了必要的消毒工作。

这封日期为5月1日的感谢信是写给上海临港特区的,信中概述了上海市为帮助特斯拉所付出的努力。

在停工22天后,特斯拉于4月19日在上海重新开工,在信中,特斯拉感谢当地政府支持,并描述了一家由临港集团经营的公司如何安排公交车将特斯拉及其供应商的6000名工人运送到工厂,并进行了公司进入“封闭循环”生产所需的消毒工作。

特斯拉在信中表示: “他们连续奋斗了三天,昼夜不停地工作,以保证我们公司的工人能够返回工厂。”

信中还概述了特斯拉计划如何进一步扩大其在上海的工厂,证实了路透社二月份的报道。该公司将在同一地区附近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新工厂,该工厂将增加年产能45万辆汽车,包括 Model 3和 Model Y,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信中说。上海工厂在2021年交付了484,100辆汽车。

根据路透社看到的特斯拉输出计划的计算,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22天是自2019年底开始生产以来最长的一次,造成了超过5万辆汽车的产量损失。

特斯拉在上海生产 Model 3和 ModelY汽车,服务于中国市场,并出口德国和日本。



@经济观察报

21分钟前
【活着的老人错送殡仪馆:对生命怎能如此不敬畏】#上海5人因错转福利院老人被问责#上海新长征福利院一位老人,并未死亡,却被运至殡仪馆,幸而工作人员发现,才未酿成人伦悲剧。

有关部门的处理迅疾,短短两天时间,初步调查结果已经出炉,从个人到单位,从当事医生到各级官员都被追责。5月2日,上海市普陀区发布公告表示,根据调查结果,当地纪委监委已对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东等5人党纪或政务立案,作出免职等处理,要求接受进一步调查;区卫健委吊销涉事医生田某某医师执业证,并由公安机关对其立案调查;区民政局对新长征福利院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并派驻工作组进驻。

应该说,这样处理体现了当地政府有错即改、严肃追责的决心态度。但是,仅有追责和问责还是不够的。起码,从报道的情况看,还有不少需要彻查之处。

比如,对于涉事医生,判断病人的生死,观察“生命体征上没有呼吸和脉搏、瞳孔放大、心电图变成直线”,本来不是什么难事,本就是医疗专业人员的“看家本领”,但为何这次会出现判断失准?

是因为考虑到老人是阳性患者,不认真检查、诊断,还是其他特殊原因,包括传言的“现在疫情期间,阳性患者是可以直接由医疗机构通知殡仪馆来拉人的,不需要家属签字”,这样的“急就章”做法是否属实,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也需要查个水落石出、一清二楚。

对于新长征福利院,是主管老人生活康养的地方。老人明明活着,却被送进了殡仪馆,发生如此极端事件,足以反映管理上的极度混乱。需要让公众放心的是,这一事件是不是仅是个案?

观看网上的视频,殡仪馆工作人员在搬运老人时,发现裹尸袋在动,一人将裹尸袋拉开,“福利院的人竟然又将裹尸袋盖了回去,幸好被殡仪馆的人制止了”。无论从视频细节,还是从海恩法则,人们都不无担忧,会不会还有其他问题尚未“浮出水面”?

对于那些涉案官员,固然区民政局等单位作为福利院的上级部门,负有一定的主管责任,但在这一事件中,是否只有5人应承担相关责任,是否仅有这些部门需要负责,从目前情况看,也还云遮雾绕、若明若暗。随着调查的深入,还需要给出更令人信服的说法,驱散公众的疑云,打消公众脑中的问号。

不仅如此,还需要正视“问题背后的问题”,真正堵塞滋生问题的根源。老实说,一个悲剧发生后,再严厉的追责和问责,都只是“马后炮”,都只能治标而不治本。

透过这起极端事件,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表面是医生草率,是官员不尽责,是主管部门不尽心,也是基本制度和社会秩序的“走样变形”,但说到底,还是人本原则的丧失和法治精神的淡漠。失去了对生命、法治的敬畏,必然会在外部疫情的催动下,合力越过法律与伦理的底线。

一个法治的社会,一个文明的社会,不应有这些非正常的“异变”,有必要归正做法,重新回到法治与人本的轨道上。福利院老人这番惊心动魄的遭遇,是对当事人的警醒,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警醒。彻查事件的真相,补齐法治与人本的短板,避免类似问题重演才有可能。

(作者系法律学者)



https://mp.weixin.qq.com/s/SccEFt4s2eH-W5urpnMe_g

上海封城,正在引发全球产业链大地震
思想潮 2022-05-02 19:45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谷趋势 ,作者智谷子


图片



作者 | 杨轨山 王战新

来源 | 智谷趋势



上海大病一场,2500万上海市民被锁定在原地。

如今,全世界人民都在承受上海疫情所带来的“间接伤害”!

图片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称,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制造业国家的货运量正在明显下降,“如果中国有个小感冒,世界其他地方的供应链都会大病一场”。

上海港是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去年承担了中国20%的外贸吞吐量。

据调查,自4月初以来,上海港及附近宁波舟山港等待的集装箱船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几乎是一年前的3倍。

图片

之所以发生拥堵现象,主要是前往上海的货车物流遭受阻碍所导致的结果。

由于卡车无法将货物从港口运送到加工厂,运载铜和铁矿石等金属的船舶只能在原地等候。中国欧盟商会估计,航运和卡车运输公司正遭遇长时间延误,与封控前的水平相比,上海港的货运量吞吐量下降了约40%。

上海堵一堵,全世界的供应链都大受震动。

而直接受害者,就是日韩。

上海疫情,让本身就饱受芯片短缺之苦的车企雪上加霜。

由于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供给受阻,韩国通用汽车公司暂停富平第一工厂和第二工厂的生产工作,通用方面预计,此次停工将造成约6000辆汽车的生产出现差池,几千名韩国员工面临失业风险。

与此同时,现代汽车位于全罗南道的一家委托生产商也宣布暂时停工。

车载电池、电子等行业也不容乐观。

韩国外交部官员表示,车载电池、石油化学领域的部分产品出现了进口延迟的现象。另外,三星电子笔记本电脑的生产计划也因中国原材料供应不足而出现差池,该公司近日不得不通知客户推迟交货。

日本企业同样也没好到哪去。

据全日本空输和日本航空透露,上海航线的货运航班已部分停飞,全日空每天5班的货运航班已减少到每天约2-3班,据称是因为无法确保足够的装卸货和机修人员上班。

此类航班从日本向上海运送半导体相关货物,从上海向日本运输电子零部件等,这些航班的停飞和减少导致零部件不足,对日本企业的生产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

三菱电机、索尼、夏普等制造业,由于当地工厂长期停工,从当地供应商采购零部件的工作滞后,因零部件等不足停工停产。

马自达4月14日和15日停止了位于广岛市的总部工厂和山口县防府工厂的运行。

大发工业株式会社(丰田旗下的发动机制造商)于4月 1 日和 4 日部分停止了大分第一工厂(大分县中津市)的生产。

三菱汽车也在11-15日关闭了主力的冈崎制作所的生产线。

由于过去日韩的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这一次上海疫情封控,它们所受伤也最深。

这一次危机,势必会让日韩反思对中国供应链依赖过高的现实。

据了解,尹锡悦胜选韩国总统后,促进企业回流将成为新政府的主要政策课题。尹锡悦的新政府将为回流企业提供补贴、税额减免等优惠措施。

在中国供应链这件事上,日本比韩国有着更痛的领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日本企业尽管在中国工厂生产了大量的口罩,但却无法运输到日本,使得日本国内口罩供应一度断链。

正是因为有这样痛的领悟,日本早就将供应链重组事项,提上议事日程,领先于韩国把供应链安全放在首位。

近年来,已经有一些日本企业陆续将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印度和非洲。2020年,日本还宣布实施了“作为供应链对策的促进国内投资事业费补贴”政策。

该政策以申请国家补贴的形势,鼓励企业投资厂房、设备、系统和生产线,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缓解供应紧张局面,降低供应中断风险。

然而,供应链的转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日韩重组供应链,依然需要在未来寻找到真正的最优解。比起将供应链全部搬回国内,多元布局可能是更优选。

图片

除了受影响最大的日韩,东南亚和欧美,受到的影响也不小。

中国处于东南亚产业链的上游,又是欧美产业链的下游。

上海疫情所造成的停产和停工,让本就受俄乌战争影响颇大的欧美,难上加难。

苹果首席财务官卢卡·梅斯特里(Luca Maestri)表示,中国近期的新冠疫情,以及芯片短缺问题,让生产变得困难。供应限制将使苹果公司损失4至80亿美元,具体取决于中国供应商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运营。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供应问题都集中在上海,虽然现在几乎所有工厂都重新开工,但它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标准产量水平。

“德国工业界担心未来几周的生产流程会被打乱”,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主席鲁思沃说:“尤其受到影响的是那些依赖原材料进口或建筑部件交付的行业,以及通过海上交通运输成品的行业。中国的封锁时间越长,经济后果就越严重——无论是对全球经济还是对德国出口业来说都是如此。”

当前,由于东南也等地复工复产,欧美供应链问题刚有缓和的迹象。而上海疫情,无疑又为全球的供应链问题添加了一份不确定性。

上海是全球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的重要港口,上海静止势必造成当地生产和物流中断,很多货运将出现延迟,从而加剧全球供应链和通胀压力,特别是美国。

美国劳工部4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从2月份的7.9%升至8.5%,创40年来新高。美国物价一直在上涨,通胀率已连续6个月超过6%,远高于美联储设定的平均目标2%。

为了缓解因疫情带来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可能在5月份加息50个基点。

而欧美的加息将会反向传导至国内,对央行目前与欧美相反货币政策造成更大挑战,引发巨大的蝴蝶效应。

当然,也不是所有相关国家都因上海疫情受到损失,也有部分国家趁着上海打瞌睡而萎缩发育、闷声发大财,比如东南亚地区。

今年3月中下旬开始,东南亚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疫情管控措施开放,其国内供应链需求也迎来一波暴涨,中国出口东南亚的货量急速增加。

过去,从中国前往东南亚的航线,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货运航线之一。

然而,近期东南亚国家的需求火爆,使得这条航线的运费也随之上涨,有部分重箱的运价涨幅已经超过了 50%。其中,又以越南尤其突出。

如今,到越南胡志明市的货运价格已经到了每个高柜集装箱1800美元以上,到海防市的价格还要更高。

图片

经常说中国的济南,世界的青岛。还有说海南的海口,亚洲的博鳌,世界的三亚。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虚的,中国严格意义上属于世界级的城市,只有上海北京少数几个。

上海不仅是中国人的上海,还是全世界的上海。

如果不是因为意外造成的疫情,恐怕很多人都无法意识到,“世界的上海”这个称呼究竟意味着什么。

上海,这个在近代才逐渐登上前台的城市,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能力,它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拥有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制造业供应链。

可以说,正是上海长期联动长三角所打造的供应链优势,铸就了此处拥有全中国最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现实。

长期以来,国内外人才齐聚于此,不仅仅将上海打造成了一个高端制造业城市,更是将其打造成远东著名的时尚之都、金融之都、魅力之都,也是全球物流中转重要节点。

所以,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国际高端制造业,往往选择重仓上海,以获得人力、上游中端产品供应链、港口等一系列优势。

但是,如今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一些国家也开始着眼于重新配置供应链,将部分供应链移出中国,迁往东南亚、印度等地,让供应链多元化,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其中,既有各国出于供应链安全角度的考虑,也有出于对中国制造业举足轻重地位的忌惮。

过去,中国制造对于中国的意义,被很多人低估了。

近年来,中国着力于产业升级,上海更是率先完成了腾笼换鸟。

中国除了组装最终的工业制成品外,还大力发展像芯片、锂电池、医疗器材、光伏组件等等产业中端产品,使得中国对工业中端材料的进口量逐渐减少。国内对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的消费能力提高,更催生了一条完整、高效的产业链。

如此一来,我们塑造了中国对外界进口依赖程度低、外界对中国进口依赖程度高的局面。

在不知不觉中,中国货在全球已经成为了类似于美元的“硬通货”。

去年,欧美港口拥堵造成的感恩节、圣诞节大缺货,就是中国货在全球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体现。

而这一切,其实都有赖于国内外完备的供应链体系。

虽然全球供应链的去中国化已经开始,但欧美制造业巨头之所以至今未能将布局在上海的制造业完全迁出中国,很大程度上都得归功于上海:

无论是将工厂迁往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还是印度,都在短期内无法复制像中国一样成熟的制造业基础设施、极具吸引力的供应链系统。

当然,我们也不能有“挟供应链以令天下”的心态,否则我们也可能会丧失原有的优势——

任你供应链体系再完备,也没有一个人会在乎一个完全无法正常运转的制造业中心。

此外,在眼下的关键时间节点上,世界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改变。

在俄乌战争之后,欧美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而非利益。供应链的分散式布局,将会在未来成为主流趋势。

幸好,上海在短暂静态管理后复工复产了。

希望历史终将会站在中国这边。



@新闻晨报

2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保供午餐肉里有异常白点?浦锦街道:公安、市场监管已介入调查】近日,家住上海闵行浦锦街道的居民反映:最近一批发放的保供物资中的午餐肉存在质量问题,部分居民将午餐肉切开后,可以看到有明显的虫卵和异常的白色斑点。5月3日,浦锦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情况说明:经初步核查,该批次产品由本市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企业——上海联家超市有限公司(家乐福)提供。其中午餐肉的生产公司为漯河万中禽业加工有限公司(系河南双汇控股子公司),非网传已吊销营业执照的“武汉市清伊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产品生产日期均为2022年4月20日或4月21日,并非部分网传图片中的3月21日、4月8日、4月9日。目前,街道已会同区公安、区市场监管部门就相关情况开展进一步调查,并第一时间公布调查结果。(SMGNEWS)



https://mp.weixin.qq.com/s/VDnlyZKtew7OD31afUGkiA

方舱不是乐园,每个离开的人都不回头
原创 虚度er 好好虚度时光 2022-05-03 10:00


虚度故事

xudu story



图片


提笔看了下日历,今天是我进入方舱生活的第十四天,阳性确诊的第十九天,核酸检测的第十七次异常报告。



数字带给我深深的无力感,但是我仍然想表达一些真实感受,客观记录一些真实经历,努力不去忘记一些已经经过但是对我很重要的人。



文 | B2201



▲主播/夏忆,配乐/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彩虹》, 杨青《听云》






撰文/摄影| B2201

设计|97

编辑 | 伊登(Eden)





图片




01.

终于等来了二条杠



浦西鸳鸯锅封锁的前一天,自小哮喘的我敏锐地感觉到一丝异常,气急、轻微呼吸困难、喘鸣音,已经被困住所的我第一时间复核起身边的药物以及用量,打开外卖软件。所幸这个时间段常用药品还处于充裕阶段,果断下单。回到房间,我开始对环境彻底消杀,不停洗手,开始通风,开始洗晒,并认真配合社区进行抗原自检,穿插两次下楼核酸采集。结果均是阴性。



期间,低热三天,嗓子开始尖锐疼痛,咳嗽随之而来。我仔细分辨这些症状和哮喘的区别。阅读一些科普文集,开始喝大量饮用水,服用常用药及储备好的连花清瘟胶囊。



4月5日一早,第三次抗原我照例完成步骤,也第一次清楚分辨出T值的紫色条杠。作为社区第一例异常,大家都很紧张无措,我却终于松了口气,这异常的结果来的并不让我意外。



中午,前一天的核酸报告也适时出现【待复核】字样,根据网络普遍的经验,这就是吹响了确诊的号角了。



我火速开始翻找相册收藏夹里的方舱物品清单,选择一套轻便装备,瞥到生理周期app再次叹了口气,这时间选得不能不说是真凑巧。



4月9日凌晨1:30,方舱转运车指挥部来电,要求我到指定地点集合,穿着要求:“戴个口罩就可以!”



图片




02.

“我在哪里?”



当我拖着行李踏上凌晨街道的那一刻,隔着口罩深呼了一口气,也望见了上海从未见过的悲壮景象。白天空无一人的街道,排满了转运阳性病人的大巴和指挥车,前后方都有闪耀着刺眼警灯的110车辆护航,无声,但是喧闹,甚至惊心动魄。病人无助地核对着自己的转运车车牌,很多人都在低声咳嗽。



图片
图片


大巴继续寻找着自己的病人,行进、原地等待,继续行进,直到没有空位。听前座阿姨说,她们全家十点就上车了,走走停停已经四个小时。病人们明显情绪已经激动起来。



凌晨2:45,车辆一转头,驶入一处封闭入口。我直觉打开地图查找实时定位,未果,只是提示在一个工业区。昏暗的灯光,黄色垃圾袋、纸箱装满了医疗垃圾堆放在一边,尼龙布半掩着一堆又一堆的工业机器,我不认得这些设备的功用,只看到斑斑锈迹。看来是个废弃厂房!



图片
图片


由于要逐车下人,为了防止乱跑,我们满车的病人在密闭的车里又等待了近一个小时,期间多位老人身体发生异常症状,一位小朋友晕车呕吐。但是仍然不能下车,全车仅靠后排两个小窗通风,而大多数人甚至还穿着防护服。



凌晨3:30 已经接近大脑放空的大家排队签字进入了厂区(方舱),人群中,有老人、幼儿,他们拖着行李箱袋、水桶、塑料袋...听说当天能容纳1500人的方舱一晚上满员了。



图片


舱内每个区域目测十列,每列30-40个床位排列,床位之间没有任何格挡,间距约为1米不到,单人铁架床,一床春被,一个三层抽屉床头柜,配一支小小的USB接口,无电源插座。4G信号两格,WIFI速度几乎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没有男女区域分别之后,我向引导床位的大白提出了强烈抗议,希望被分配到女生的身边,无果,大白也善意提醒我,“旁边是女生也没用,前后也无法保证啊。”哦,是啊。



放下行李做了简单安置,已经是9号凌晨4点了,极度疲倦的大家还是硬撑着完成当日的洗漱。卫生洗漱区域在厂区外临时搭建的雨棚下,还未靠近已经能闻到刺鼻的异味。整个方舱共享60间左右的移动蹲式卫生间,没有男女分区,没有抽水系统,粗暴地靠自觉使用公共脸盆各人蓄水冲刷。当然,可想而知,能有多少人自觉遵守呢?



图片


更致命的问题是,11月底我进行了髌骨的手术,尚处在恢复期,双腿均无法大角度弯曲膝盖、独立使用蹲厕,连上下台阶都是问题。我站在厕所区域无限叹气,不敢想象之后的生活,甚至都不愿接近。



站在我一边叹气以及愤怒的还有坐着轮椅的爷爷奶奶,高龄老人,残疾病友,腿部骨折的男生,腰椎膝盖患有疾病的病友,大体重病友,生理期的女生,以及低龄的幼儿。



图片
图片


顾不上了解被褥的消毒情况,我简单擦拭了外衣,合了被子妄图补觉,绝望地发现方舱根本不关灯,顶棚的高密度照明灯具使我迷茫,我不知身在白天或是黑夜,指针仿佛在方舱之中失去了效用,只是谁还在乎我们也算是病人呢?以及我们或许有些基础病,或许年事已高,或许有睡眠障碍,却要生生煎熬到清晨及之后的每一天。





03.

24小时真人秀



“Magical realism is defined as what happens when a highly detailed, realistic setting is invaded by something too strange to believe. ”

“魔幻现实主义是指在高度细节化的现实背景环境中嵌入奇异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



迷糊之间,我的床头被投掷了我的第一顿早餐。两块旺旺大米饼,红豆面包,白煮蛋和125ml真果粒。还算丰盛和混搭。



纷纷醒来的病友们正式开始了方舱之旅。



到处察看、消杀、擦拭、讨要物资、广而告之、与亲朋好友视频连线、转播方舱设施、聚众聊天、迅速抱团、互相询问病情、了解家庭情况地址街道、刷短视频、做运动、发呆、工作、上网课、打牌、睡觉……



图片
图片


方舱里没有隔档,也没有边界,即使低声交流也被听得清清楚楚,即使轻微摆动也映入各人眼帘。大家从开始的畏首畏尾迅速融入集体,这400人的区域仿佛进入了一个魔幻的真人秀片场。





04.

那些陪家人一起进来的阴性病人



图片


在方舱里,我看到了一些阴性病人,他们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一起进来隔离的阴性病例。那些老弱病小,无法自理或者需要陪护的人群,一旦核酸阳性,又不符合条件或等不到入住更好的隔离场所的空位。就必须在家人的陪同下一起进入方舱。而令人无力的,是这些陪同人员,大多数都是绿码加阴性报告的正常人群。进入方舱后,他们的感染只是时间问题,只有极少数在如此阳性的环境下能幸免于病毒的入侵。



同时,在出院问题上,一样是两难,根据先阳先恢复的普遍情况,弱势的阳性病人大概率早一些恢复,而在舱内被感染的他们是选择让转阴的家人先回去独立生活,还是一起等到转阳的陪同人员符合出院标准一起回家呢?



在方舱里我们看到无数次这样令人揪心的选择,老人小孩病人先回家吃饭问题谁解决?不回去复阳怎么办?



我遇见带着家中阴性年幼小朋友入舱的阳性妈妈,每天焦虑地照顾小朋友祈祷不要被感染;有孤注一掷的阴性奶奶带着两个小学的阳性孙儿,小朋友恢复出舱,奶奶却中途被感染,在方舱已经呆了近20天;有一家四口中的老人和小孩先转阴,剩下陪护的母女不知何去何从,在焦灼中等待每天的核酸报告结果。太多太多了……



图片
图片




05.

“方舱不收费,病人似神仙?”



在方舱大批量建立的初期,大部分的反对声音集中在场地设施简陋、物资紧张、公共卫生设施不人性化等尖锐问题上,网络流传最多的是莫名其妙的选址,集中营式的模式及无法应对的异常天气等视频资料。让方舱本身蒙上了类似“可怕”“恐怖”的字眼。



图片


前日与一位新入舱两天的中年男士交谈,我问及他刚入住的感受,他非常平和,表示“比传言的好很多啊,我非常能适应入舱的生活,并且和身边的同事讲,希望他们对方舱不要有误解,这没有什么。”



这可能代表了一部分在舱内生活的人的心理状态。但是我秉持中立的态度。



随着方舱的设计日趋合理成熟,物资物流状况逐渐改善,及众多有管理方舱经验的省市医疗团队入驻,我们看到了层出不穷的“阳间段子”,段子里病人不愁吃穿,毫无病态,积极参加广场舞,甚至和医护人员蹦迪的场面一再被转发热议。对比封控区人民的水深火热,似乎方舱倒成了真正的诺亚方舟。



图片
图片


事实是怎么样呢?这部分人仅仅是方舱里的“幸运儿”而已。请不要以偏概全,请不要忽略不发声的大多数。



方舱里,有些是原本就有睡眠障碍的人,需要稳定的入睡环境。动辄七天到三周的方舱日子,他们神经衰弱、日夜颠倒、疲惫不敢,更何况方舱清晨四点半要求起床进行每日例行核酸检测。除了那些到头就睡的年轻人,大多数老人和敏感人群都会被24小时的强光和24小时的工作人员对讲机影响。此起彼伏和打呼和聊天声都成了伴奏。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些是原本就有社交恐惧和洁癖的人,毫无距离和隐私可言的方舱生活,他们高度紧张、食欲减退、反复清洁,日常会离开床位跑去室外独自走动、带着耳机拒绝与人交流或者频繁使用洗手凝胶、喷洒消毒剂。十三岁的江西妹妹,家里是菜场相关人员,独自一人进方舱,非常胆小害怕与人谈话,进舱整整两天没有进食。她也不是个例。



有些是普通学生和上班族,方舱里仍要继续上网课和开视频会议。床头没有插座,每天抢仅有的电源插座也是必修课。卡顿到几乎不动的画面和异常嘈杂的环境令人暴躁,上班族会选择搬一个矿泉水纸箱坐在走廊尽头,喂喂喂之声不绝于耳。更好的选择是走到户外,找一个角落就地开会。



图片


方舱里,你不可以轻易生病,120在离你遥远的地方,很难接你去治疗;



不可以随便断药,配药的流程很复杂,舱里最多的是连花清瘟;



每天的餐食基本固定,你不可以挑食;



洗澡很难,没有高频率消杀的公共移动淋浴间会让没有防护的你直面潮湿环境和病毒;



你知道去哪里晾晒吗?1500人方舱只有6副晾衣杆。你可以在树之间挂晾衣绳,或者直接挂树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你不可以是刚出月子的妈妈,这里根本没有母婴室,毫无隐私,卫生间环境接近旱厕;



你不可以在方舱经历生理期,卫生环境和晾洗甚至没有办法达到基础需求;



你必须情绪稳定,心态平和。如果你在方舱住超过10天,每天凌晨四点的核酸采样结果会在晚间8点左右被通知,整个区域一边是沸腾,一边是沉默,阴性和阳性的循环反复,这样的失望煎熬焦虑不知道你是不是够勇气能扛过去。



图片


你当然也不可以是家里有老小需要照顾的普通人,每天抢菜团购在方舱里你一样要做。



逃过一切因素的你,才有可能会在饭后跟着志愿者轻松跳起舞,蹦起迪吧。





06.

“我们不想回家。”



我后侧一群打临工兄弟的床位总是非常热闹,他们每天同进同出,脸上也常挂着乐呵满意的神情。他们最常站在外边打游戏刷视频到深夜,每顿饭都吃得特别香。大白通知出院的时候,齐齐表示“我们不想回家。”



起初以为他们可能是生存不易,方舱有比较稳定的吃住条件就想留下。



后来才知道,他们根本回不去。由于人数多,又不是常住人口,租住的房子还是违章群租,所在社区的负责人坚决不同意他们回住处。如果出院只能去自费的隔离酒店单人间,七天的费用不菲,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工作的他们实在无力支付。



图片


更神奇的是,他们有的已经是复阳第二次进方舱,有的做好了睡桥洞的准备。老家不能回,住处不接收。可是他们能做什么?除了虚度每一天方舱时光。



“回家我们吃什么?手机都看不清楚。”



每天核酸扫码的时候,总有一群老人不会操作二维码,需要子女截图或者身边的年轻人帮忙。那回家他们怎么办,我做了个简单调查,靠社区邻居接济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方法。这些双老独居家庭也是在封城当下去菜场买菜被感染的高发人群。占了整个方舱的非常大比例。





08.

“大家健健康康,永不复阳。”



每天都有病友48小时内两次采样阴性符合标准出院。我真心为他们雀跃欢呼,为他们解除集中隔离欣慰。每天也许愿自己快回到正常轨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离开时我们互道珍重,每个人都提到的字眼是“身体健康,不复阳啊。”



这几个字透着太多,我们不想回顾艰辛无力,不想经历再次混乱,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也不知道复阳离我们有多远。



每个人提着垃圾袋包裹的行李,头也不回冲到患者出口。



加油,每天见面但是并不知道姓名的病友们,加油,上海!



图片


本文作者:B2201,卡兹的老友。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



@耐心走下去
17分钟前
#江阴# 多名。周庄镇华宏村、江阴市泰博实验学校、倪家巷村张家巷89号、长寿村高家巷34号、光辉路84号诊所、三房巷轻纺市场和云亭街道弘阳昕悦府77幢。关于紧急寻找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接触人员的通告(2022年第25号) ​​​



@财经网
5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北京疾控提示需戴N95口罩情形#【#北京社会面还存在零星隐匿传染源# 要加快区域筛查】5月3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23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介绍,当前,北京市社会面还存在零星隐匿传染源,要加快区域筛查,及时落位管控,严防区域外溢,坚决控制疫情扩散蔓延。要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各单位、部门、行业加强人员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要坚持非必要不出京,尤其是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健康宝弹窗提示人员不得出京,按照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监测。

要科学佩戴口罩,一线防疫、外卖快递配送等重点人员在工作时要佩戴N95或KN95口罩;市民朋友外出尤其在医疗机构就医或陪同就医、取药时,探视高龄老年人、婴幼儿或有基础性疾病人员时,进行核酸检测、收取外卖快递时,出入人员密集及通风差的密闭场所时,风险难以判定但需要和陌生人近距离沟通时等特殊场景,要佩戴N95或KN95口罩;封控区、管控区、临时管控区等人员要佩戴N95或KN95口罩。

庞星火提醒广大市民,收取外卖快递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接触,尽可能在固定地点取件,实现无接触交接,如需当面签收,请保持安全距离,尽量在户外拆件,不带外包装回家,并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处理完毕后要及时摘下手套、更换口罩,认真清洗双手或手消毒,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



@上海地铁shmetro
3分钟前
来自 Note 10 Pro
【澄清】近日,有网传上海地铁发布将于5月某日恢复运营的不实消息。在此声明:目前,上海地铁仅6号线(不含五莲路、德平路、北洋泾路)和16号线维持运营,其他线路仍暂停运营。接下来,上海地铁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上级部署,积极准备恢复工作;一旦确定运营恢复日期,将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对外公布。 ​​​



@很好看的第5个号
这是双标狗吧?

上海疫情的时候,胡说:“面对汹涌疫情,需要个人做一些短时间里的牺牲”。“上海不清零,全国人民不答应”。

现在北京有疫情了,胡说:“封城不可持续,是粗暴的挖动态清零的墙角”。

不惜一切代价在他自己要成为代价的时候就不行了。这吊盘技术真牛逼啊! ​​​



@沈涛
急诊室里九成以上都是老人,很明显的,一个多月的封控,对这一群体造成的影响相当大。

这几天,社区组织65岁以上老人补打疫苗。根据社区志愿者的统计,未接种率相当的高。

有人想当然地以为,这部分老年群体不自觉,不配合。这真是错怪了他们。

刚推广接种疫苗时,对于有基础慢性疾病的老人,绝大多数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都不建议老人接种疫苗。而街道居委会也是不会强求。

而后,奥密克戎的出现,即使张文宏医生等专业人士一早呼吁,加强在老年群体中接种疫苗的呼声,仍然很弱。

封控那么久,对老年群体的影响,除了新冠病毒,还是基础病患者得不到及时的随访。出门难、看病难、医院停诊、怕外出感染……最终给这个群体带来的损害是巨大的。

“不惜一切代价”,如果这个“代价”是他们,你会同意吗?[摊手]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 ... %22%7D&sShare=1

吉林大学5月2号半夜通知开始放假,让学生尽快返乡,暑假开始了

2022-05-03 19:38安徽教育领域创作者
吉林大学5月2号半夜通知开始放假,让在校学生尽快返乡,意味着吉大开始放暑假了。吉大为什么突然发通知让学生返乡呢?其实吉大也是无奈之举,吉大的在校生规模高达7万人,由于疫情已经封校很长一段时间了,学校的管理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现在是最好的窗口期,放假可以减缓学校管理压力。


吉林大学在校生规模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由于防疫需要,学校一直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导致学校在管理上承受着压力非常大。7万在校学生的生活与安全,对于学校的管理带来的考验是非常大的,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也有诸多的不方便,仅是生活基本需求一块,学校的保障就已经疲惫不堪了,部分学生已经有不满的声音了。


现在吉林省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很多地方已经是低风险地区,吉大利用这个有利窗口期,开始有序错峰放假,让在校大学生尽量回家,在家里上网课。减缓学校的管理上的压力,就此开始了吉大最早的暑假。


现在吉林是低风险地区,按照规定是可以离开的,但是各地由于防疫政策不一样。例如浙江的学生回去是无需集中隔离的,回家报备做核酸检测就可以。但是吉林省内要求长春回来的学生需要自费隔离14天,基本的开销就是3000-6000的开销,部分地区14天可能要上万的。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实际上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关键是吉大的省内生源还比较多;很多学生说,我怎么回家呢?


下个月很多高校基本开始要放暑假了,吉大的提前放假,其实是给其他高校做了提前预演;放假回家的学生,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措施,应该提上讨论日程了。这么多异地大学生开始陆续返乡,对当地防疫压力肯定是非常大的;不放暑假,高校的压力确实又很大,大部分高校自己是无法承担的。


但是如何回家,回家以后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措施,这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次吉林省很多高校都准备开始放假了,也是全国大学生放暑假前的最好实战预演,尽早做好大学生回乡的防疫预案;到时候做到有组织返乡,有组织的防疫;不至于到时候出现手忙脚乱的局面。



@上海发布
【5月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60例、无症状感染者4722例,出院出舱人数11442例】#最新#市卫健委今早(4日)通报:2022年5月3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60和无症状感染者4722例,其中151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08例确诊病例和4660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阳性感染者居住地信息按区划分进行统计,您可关注所在区的官方微信,第一时间了解本区阳性感染者的居住信息,稍后小布也将汇总各区信息。#上海战疫##上海加油#



@德川咪咪
前两天,我们小区除一栋楼外,全部变成防范区了。结果居委声称要提级管理,而且直接提了两级,从防范区提成封控区——不让下楼,不让出户,更不要说给居民办出门证了。
纽太普在小区群里说,请街道出示提级管理的文件,我们可以不下楼,可以接受防范区变封控区,但要有法可依。“我在上海住了30多年了,一直骄傲于上海人讲规则、讲道理,讲规则对我来说是底线。要提级,可以,照章办事。别给我搞这种明里防范区,暗里封控区的事情,否则我一定刚到底”。
结果可想而知,说了两天,提级管理的文件就是不见踪影。派出所倒是打电话到家里来了,让纽太普不要闹事,把微博删了。朋友们听到后吓坏了,让我劝劝纽太普,“大不了么你们自己下个楼,他们也没办法”。
其实呢,下不下楼我们也无所谓的,我们想要的,就是“有法可据”四个字,想要的就是面对瞎搞的现状,保有反抗和讲理的态度,想要的是不让无法无天的现实变成一种惯性。
这个事情的结果是,小区群里沸沸扬扬了一阵子之后,又悄悄平息了。但是,刚刚开门去扔垃圾,看到有人在我们家门口放了一束鲜花。

@吃美利坚瓜群众
据我所知,很多小区都是这样“提级管理”,但并没有强制执行。我家小区就是,居民照样下楼,熙熙攘攘很热闹。可能提级管理是上面有这个暗示,下面眼开眼闭。不必太较真。



@冈瓦纳
防疫这个时期吧,在上海这边,有了两个世界

一方面,官方新闻里,一直是强调再强调,重视再重视,一切围绕疫情转,生产都停了。
另一方面,很多老百姓,并不以为然了。上海平均来说,三五十个人就有一个人感染了,最近每天都成千上万的人结束方舱回小区了。
普通上海人,基本上都能知道是怎么回事,看人家回来也好好的,多数人也不怕病毒了

我这里是可以上街的,街上人也不少了
也没人怕了,也不紧张了
我还和街上的人闲聊几句,基本上,都说”神经“  ”瞎搞“
当然,这几天上街的都是胆大的
不过也说明有一大群这样的人存在

所以,现在就是两个世界
一些人无比重视,投入无限的精力和财力
一部分人,冷眼旁观,看滑稽戏



@纽太普同学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对“街道还是居委会提级管理”这么在意。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居委会有没有分配物资的资格?其实是没有的,物资、人员的分配调拨都是街道一级的权限,居委会只能分发。在这种情况下,封控区和防范区发的东西,倾斜的人手,理应是不一样的。
封控区大家出不了门,应该多发东西,防控区可以出门购物,那就应该少发,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而现在,居委会下指令提级了,但街道不发通告,那等于这个提级在政府系统里就没有挂上号(居委会不算政府系统)。所以如果看统计数据,你会看到全市封控区有多少,管控区有多少,防范区有多少,却看不到多少防范区已经实际变成了封控区。
这种情况下,拨备的物资、人手就会出现分配错乱的问题。你这个小区明明是防范区,但大家都封着,其实需要更多的物资和人手支持,但街道不发通告不盖章,等于不上报,上面也就看不见。
最后是啥呢?街道报上去的数据显示疫情防控得力,现在我们街道已经没几个封控区了;同时,也避免了辖区里人员走动导致疫情反复——这两件事情无疑是他们当下最大的kpi。
而造成的后果就是,明明在封控区里的人,“享受”的却可能是防范区的物资和防疫待遇——就比如我们小区,现在都已经要求足不出户了,理论上应该每天一核酸,然而我们现在还是1次核酸+6次抗原。而5月1日以来,我们小区还没有发过一次物资,因为在区以上政府看来,我们小区的人应该可以自己出门购物了。
这就是我对这件事情很在意的原因。



https://mp.weixin.qq.com/s/EjgQcj9cq06Z01IozMjmtA

如果你的邻居方舱回来后复阳了,绝望之前不如先提一个问题
原创 拉爷Larry 拉爷Larry 2022-05-03 21:21
今天做了一件自以为是疫情居家封控以来最有意义的事,也算对自己的楼栋,自己的小区,自己的街道在整个防疫工作过程中贡献了一点力量,所以一定要记录下来。

昨天有个同事的爸爸被通知可以出方舱了,但是他的核酸报告一直都是阳性的;医生说他的CT值已达到37左右,已不具有传染性,按照最新的出院标准(CT值大于35),可以出院,回家继续居家隔离7天。结合最近新闻里宣传,我和朋友讨论后觉得这是个bug,容易出现方舱出院病人被诊断复阳,再被拉回的死循环。没想到第二天这种情况就出现在自己小区了。

今天一早醒来,小区群里就发通知,之前一个阳性康复回家的邻居,昨天单管核酸阳性,属于复阳,已经被要求转移,家人属密接。群里邻居一片哀嚎,真的是晴天霹雳,又是14天的第一天,康复回家的邻居真的已经非常小心谨慎了,怎么就复阳了呢,病毒哪里来的呢?一番非理性的发泄之后,我突然想到前一天讨论的bug,总结下来就是一下几点:



1

一个方舱出院的病例,他的ct值是大于35的,而且居家隔离7天并不能保证他的ct值恢复到40;

2

社会面核酸筛查,目前的ct标准是40;

3

这就意位着方舱出院病例7天后,参加社会面核酸筛查,有一定概率结果还是阳性;

4

社会面筛查过程如果不能区分病例是方舱回来的,还是普通居民,疾控大概率只会根据核酸结果判定阳性;

5

一旦接到疾控有阳性病例(复阳)的通知,街道或者居委并没有知识或者意识去追问阳性病例的ct值是多少,而只是机械执行封控的动作;



经过一番思考,我就在小区群里发表了我的观点,建议有必要去疾控了解一下这个复阳邻居的ct值,以免出现因为出舱ct标准的问题而产生的死循环,进而对整个街道和小区的防疫工作产生困扰。所幸小区的工作组,居委会和街道工作人员都听懂了我的逻辑,逐级上报了诉求,最后终于获得了疾控中心的回复,查看这个邻居的核酸检测报告的ct值,果然数值高于35,结论是不具有传染性,不判为复阳,不需转运。小区防控手势不变。

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在实操中会因为各种原因扭曲,出现一个非常不合逻辑的结果,也是为啥魔都在这轮防疫中出现这么多魔幻的事件。



希望大家看到我的分享,转发我的分享,也希望更多基层管理的工作者,在纷繁的日常工作中抽几分钟想一想,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机械,生活会变的更美好。



@哈勃观察员
郑州疫情:防控升级,“静态”一周!

        昨晚郑州市宣布,将用一周的时间,实现社区传播风险阻断,社会面清零。期间,每个区准备50辆以上的厢式货车,确保生活必需品运输,每天每家每户,可有一人凭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小区临时出入证到附近商超采买。
#热门微博# #微博科普# #郑州疫情# #郑州疫情防控# http://t.cn/A6XLTR89



@沈涛
[cp]本次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参与了多次的政府物资分发,对于这位居委会干部的说法,基本上觉得可信。

上级政府按照社区居民注册户数+租客户数下发物资,有次都会有冗余,这是可信的;

居委会除了对每户居民“应发尽发”外,对群租房也根据冗余的情况“应发尽发”,尤其是第一次物资发放后有了居民(包括群租房)的实际数据,都会这样安排;

足量发放后还是会产生冗余,尤其是后面几批物资,基本上都会按照独居孤寡老人、生活困难业主、群租房人员过多的顺序多发一份,并给参与搬运、分发的志愿者也多发一份;

这样发下来仍然会有冗余的,会给周边的商铺被封控人员发放一些。这部分人群封控期间的生活条件要比社区居民艰苦很多;

最后,社区一定会存储一部分物资,留作给应急情况使用。比如,有隔离观察期满的居民回社区,会给他们一部分物资,毕竟这部分人群没有办法购物,之后又有一段严格的“足不出户”的时间。

当然,居委会与居委会之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我所碰到的居委会未必就是你所看到的。但有一点:居委会里有冗余物资,您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这很正常。

视频来自http://t.cn/A6X2kKoW ​​​[/cp]



@财经网
[cp]#北京封控区公厕不能两人以上同时如厕#
【#北京加强公厕消杀#,封控区内厕所一人一消杀,不能两人以上同时如厕】#北京1感染者3次上公厕引发近40例感染者# 5月3日,记者从北京市城管委了解到,本市将增加公厕消毒频次,火车站、市场周边等人流密集场所周边公厕再增加1次消毒;封控区范围内厕所应一人一消毒杀菌,不能两人(含)以上同时如厕。

针对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公厕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交叉感染,市城市管理委会同卫健、疾控等相关部门对原有《北京市公厕消毒管理工作指引》进行了修改完善,指导各区、各作业单位做好公厕防疫消杀和公厕保洁人员防护工作。

加强公厕保洁通风。各区、各乡镇、环卫中心要保证公厕24小时开放,一类、二类公厕在6时至22时期间随脏随保洁,三类公厕在7时至21时期间巡回保洁,及时清理便器污物和纸篓内垃圾。公厕要勤开窗通风,无通风条件的公厕可视情况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增加公厕消毒频次。每日对公厕进行2次全面消毒,人体接触频繁的部位,如水龙头、扶手、马桶坐垫及按钮等处,每日消毒不少于4次。火车站、市场周边等人流密集场所周边公厕再增加1次消毒。

做好封控区内厕所消毒。根据卫健部门要求,封控区范围内厕所应一人一消毒杀菌,不能两人(含)以上同时如厕。对于区域内关停的厕所,应设置临时厕所。厕所产生的粪污按照涉疫垃圾处置。封控解除后,临时厕所彻底消毒后方可移出。

加强保洁员个人防护。在作业过程中要全程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每次作业前后进行手卫生,作业完成后及时对防护物品、工作服进行清洁、更换、消毒。

下一步,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继续加大公厕运行管理力度,组织对公厕消毒、保洁人员防护、公厕通风换气、便器及周边清洁等公厕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保证公厕按时开放、方便市民如厕。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使用公共厕所时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预防病毒交叉感染。(北京日报)[/cp]



@冈瓦纳
1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我今天看各地的防疫
北京采取了一个交通限制措施,地铁和公交大量甩站
郑州则是调整了地铁发车频次,半小时一班

还是有点意外,因为社会上一直责怪上海封晚了,一直是认为早封早好代价最小
但北京和郑州并没有选择干净利落地进入静态管理 ​​​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