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雄韬生
#上海疫情# 【复旦校友胡红去世,家中仅剩一碗白米饭】日前,复旦大学1985级外语系微信群传开胡红同学在家里去世,于4月7日早上被发现时只剩下一碗白米饭。[蜡烛]闻此噩耗,她的大学同学们悲痛、唏嘘不已。[伤心]#上海抗疫# ​​​



@宝藏女孩山
求助!!!!
我被身份不明人员以防疫为由没收身份证并且非法拘禁了!!!
本人于30日乘坐高铁从成都到商丘回家看望我年事已高身体抱恙的外婆,在出站口出示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后,依然被身份不明人员拦下,强制没收身份证,要求付款-再次测核酸。 按照要求核酸测完后,不予放行交还身份证,又叫了另外一个自称疫情志愿者的人(身上没有任何着装或者是标志来证明) 把我带至我家小区,强制要求把我关在地下车库并且贴封条! 此时此刻我已经1天没吃饭没喝水,甚至没有上厕所,此身份不明人员拿着封条在我家车库门口,声称必须执行!

在此基础上,  我想说明:
1. 成都是低风险地区
2. 我有24与48小时阴性核酸报告
3. 官方防控政策上并没有说明七天强制隔离
4. 不明人员非法扣押我的身份证,并且非法拘禁我。

此时此刻,我依然被要求强制隔离,或者立即离开。不知是因为有了权力就要用到爽,还是他们觉得我根本就不是一个人,我一个刚毕业两年的女孩在本应该安全的火车站,被不明人员没收身份证,后被身份不明人员强行带上车不知道去哪里然后被关地下室,这里倒是是奥斯维辛还是我长大的家?

我请求各位帮帮我,我真的很害怕。
@上海发布 @成都发布 @上海防疫@成都防疫  @河南发布 @雷希颖 @张强医生@恬静布衣 @艾伦在上海Alan



https://3g.k.sohu.com/t/n601337440

离沪返乡人口述:从没想过,一张车票会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光明网

2022/04/30 19:32

预计为您播报16分19秒

柳岩普通话播报

听新闻
预计为您播报16分19秒

柳岩普通话播报

听新闻
除了严格的条件限制,离沪通道也十分紧张

上海疫情发生后,也出现一些无固定住所的社会流浪人员。这些人如何安置、如何返乡也是舆论关注焦点。

上海市民政局在4月15日的发布会上介绍,当前本市的社会流浪人员与传统意义上的流浪乞讨人员有一定差异,从目前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比如因酒店旅馆封闭、高铁和公共交通暂停之后短暂滞留;还包括此前在工地、市场等务工场所居住,现因封控被要求离开,又一时找不到居住地的人员;三是来沪求职未果,又暂时不想离沪的人员。

上海市民政局当时提到,对符合离沪条件且要求返乡的,可资助其返回家乡。另一方面,上海卫健委强调,离沪人员除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还须提供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

4月以来,上海两大机场航班大面积取消。为了配合上海市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国铁路上海局暂停办理上海7个车站的旅客进出站乘车业务。此外,水上客运、省际客运等也是停运状态。



下载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4月22日,上海虹桥站。图/受访者提供

4月28日,中国新闻周刊查询12306看到,目前,由上海出发或经停的高铁只有G10\G7376\G7511\G7375次列车,这些列车车票均已售罄,仅支持候补。同时,铁路客票预售期临时调整为5天。

这也意味着,想要返乡,除了严格的条件限制,离沪通道也十分紧张。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多名离沪返乡人员,听他们讲述滞留及离沪的经历。

从没想过,一张车票会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苏玮 高铁回深圳

我是3月中旬去的上海。3月底,公司有个项目要在上海执行,我是提前去做一些准备工作。结果没过几天,上海疫情就扩散了。

因为工作原因,我平时就在上海深圳两地跑,所以在奉贤区长租了一个酒店公寓。起初,我还想着住一周左右,如果能解封,就把项目处理完。但到了3月底4月初,浦东浦西分批封控,上海疫情越来越严重,接着就是无限循环的封控管理。

项目黄了,我也被滞留在了酒店里,待了将近40天。其实还挺着急的,回不了深圳,那边的工作也进行不下去,家里也没人照顾了。

幸运的是,奉贤区病例相对少一些,我住的酒店一直没有出现病例。公寓的家电也比较齐全,我可以自己做饭,政府前后发了3次物资,我自己也团购了一点,基本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4月15号,上海发布会提到,要帮助因为交通暂停等原因临时滞留的在沪人员返乡;4月17号前后开始,奉贤区发起了清零攻坚。当时一看,我觉得出去有戏了,就一直给居委会打电话,工作人员说,奉贤区可能马上就要清零了,你再等几天吧。

大概两三天之后,也就是4月20号,酒店被划为防范区,居委会同意了我离开上海。工作人员说,只要深圳接收你,并且你抢到了机票或者高铁票,就可以开通行证。而且还要签承诺书,大概内容是,如果离开,在上海解封之前是不能再回来的。

机票是压根不可能买到的,现在上海每天只有几趟航班,大都是飞国外,国内好像只能飞北京,如果有飞其他城市的,抢到也会被退票。高铁票也很难,我在12306、携程等软件上都挂了单,一直没反应。

4月22号中午一点多,我终于抢到了G7376次高铁到南京的票,离发车时间只有3个小时。时间很紧,好在前几天我就整理好了行李,当天早上酒店也做了核酸和抗原,居委会证明一开,手续就齐全了。

离开上海其实很难的。48小时内核酸和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目的地接收证明、离沪保证书、车票,必须齐全,路上警察会查,进高铁站也得查,否则是进不了车站的。很多人走不了,要么老家那边不接收,要么开车上不了高速,反正各种原因都有。

据我所知,从上海发出或经过的列车,只有几趟车,很多人会从南京、杭州、合肥再中转。但这几天,因为杭州也出现了疫情,好像有从上海经过杭州的人转阳了,所以它对来沪人员的政策是,要么劝返,要么就地集中隔离;合肥只能当天中转,只有南京是可以隔夜中转的。

手续齐全之后,你还得想好怎么去高铁站。上海开通了一条机场铁路串联专线,地铁6号线和16号线也在运营,但都离我很远,我只能找社会车辆。网上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司机,从酒店到高铁虹桥站大概60公里,他要了1200块。其实这已经算便宜的了,还有人要价1500元、1800元不等。

以前来虹桥站,总是人挤人,现在冷清得有点不敢想象。我在20A、21A检票口排队,前面20个检票口全是空的。进站时,两边也有零零散散的一些人,听说他们很早就过来了,就是想着一旦买到票就离开,吃住一直在高铁站里面。

这趟车始发站是江山,沿途可能还有其他地区的乘客上来,所以把14、15号两个车厢单独留给了上海乘客,其他车厢是不让通行的。工作人员全副武装,就连几个乘客也穿着防护服。

下午6点多,我们到了南京南站中转。到站后先排队,等其他车厢的乘客出了站,大白才把我们带到出站隔离区。每15个人一组,做好登记后,工作人员会把证件收起来。

如果当天中转,工作人员会通过单独的通道把你送到中转区;如果是第二天中转,需要做核酸,再由运转车把你送到隔离酒店。总之,从下车到转车,基本都是闭环管理。

我是23号上午10点到深圳的车,需要在南京住一晚。南京的防疫工作真的很到位,而且很贴心。做完登记、核酸之后,转运车把我拉到了附近的一家酒店。我住的隔离酒店是免费的,工作人员还提供了泡面、鸡蛋、咸菜等食物。也有乘客说,另外一些酒店需要付费。

23号早上8点多,转运车把我们送回了高铁站。前一天的核酸检测结果都没问题,所以大白先把我们带到隔离区,一直到检票时,才引导我们通过单独通道,下到了站台上。接着,他们把身份证件返还,看着我上车之后,他们才离开。

上车之后,我们就和普通乘客一样了。到深圳的上海乘客只有4个人,安全起见,我们一路上戴着口罩。

在上车之前,我通过手机下单了一份肯德基。坐在车上,突然有点感慨,从没想过,一张车票和一份早餐,会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晚上7点多到了深圳。出站之前,我和检票员主动上报了离沪信息。检票员迅速把我们带到了检测区,登记、做核酸,然后通知家所在的区政府安排转运车,把我们接到了隔离酒店。相当于也是一个闭环。

接下来,我需要集中隔离14天。听说这边隔离需要自费,我算了下,整个离沪费用差不多要1万块。钱还是小事,一个多月,耽误的事情太多了,真的太难了。

半途误下高速,防疫人员吓坏了

小凡 租车返沈阳

我是3月11号去上海出差,当天晚上住在闵行区梅龙镇。过了4个小时,也就是3月12日凌晨,小区就被封了。后来我想回去,航班总是被取消,仙桃机场关了,后来沈阳的高铁也关了。

我住的小区一直全阴,属于防范区。起初,小区说只封闭48小时,后来一直没有解封,我就这样被封了44天。

4月23号,我办好了所有离沪手续。因为车票还是买不到,我从某租车平台租了一辆车,打算第二天晚上开车返回辽宁。现在算了下,租车总共花了4000块钱。

我之前住在闵行区,提车点在嘉定北,距离38公里,打车花了800块。和我同行的还有3个朋友,分别在宝山、徐汇和浦东,之前他们也办好了离沪手续。

24号晚上9点多会合之后,我们直接从嘉定北上了沈海高速,开启自驾回辽宁。或许是出来的时间比较晚,上海市区内几乎没有人,没有人检查,我们通过人工拿了卡就过去了,相对还是比较顺利的。

但在高速上,也有一些小插曲。因为从上海过来,在服务区上厕所,需要下载APP扫码,使用疫区专用的简陋临时厕所,比较费劲。为了减少麻烦,我有几次差点尿了裤子。25号凌晨3点多,我们还在连云港遇到了车祸事故,一堵就是5个多小时。

经过天津时,因为导航错误,我们的车下了高速。当地的防疫人员吓坏了,很快就拦截了我们。按照规定,我们必须进行集中隔离,但说明情况过后,还是同意我们掉头上了高速。这心情真的是大起大落。

一直到4月25日晚上11点多,车终于开到了辽宁。当时心情特别激动,有种见到亲人的感觉,我还忍不住发了朋友圈。

可能我们是第一个从上海自驾回沈阳的,到了沈阳收费站,防疫人员和警察都挺惊讶的。经过一系列沟通和证明,他们才同意我们下高速。沈阳没有层层加码,也没有劝返。我在上海的小区属于中风险地区,按照规定,我要集中隔离14天。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很负责,帮我联系了酒店,开了推送信。因为我是沈阳户口,隔离也是免费的。

这几天,我又听说,但凡从上海回来的,都要进行集中隔离,可能也是担心低风险地区离沪人员转阳。其实我自己确诊倒没什么,我只是害怕影响别人,也不想因为我的问题,导致沈阳人民有封城的危险。

还是挺感谢老家社区的工作人员的。他们每个环节都在尽力帮我联系沟通,也能理解我在上海想回家的心情,把我的困难降到了最低。

今年4个月,我基本是在酒店隔离中度过的

可乐 高铁转车返川

今年前4个月,我基本是在酒店隔离中度过的。春节前,我从国外回了老家,当时就隔离了将近一个月。过完年,大概是3月初,我去上海找工作,转了一圈,好不容易刚拿到offer,还没入职,就被隔离在了浦东新区的酒店里。

酒店管理很严格,连外卖员都要捅鼻子,所以一直全阴,就像一个安全岛一样。但可能因为周围也有阳性病例,它被划到了封控区。4月中旬一过,上海允许暂时滞留在沪人员返乡后,我就开始抢票。订了3次飞机都被取消,我觉得没戏,就开始抢火车票,候补了3天,12306才给了一张4月25号到南京的火车票。

紧接着,我就在天府市民云上报备,又给老家社区打了电话,详细登记了个人信息。工作人员说,等我到了四川,他们就会立即安排医护转运车,把我接到隔离点。

离沪手续齐全后,我坐了市内公交保障路线去了虹桥站,这趟车的票价是15块钱。站点离我差不多2公里,我拖着两个大行李箱,步行20多分钟就到了。其实蛮幸运的,我在网上看到,不少人花了高价才打到车,有人约了货拉拉,有人骑共享单车去的高铁站,还有人在网上召集老乡,准备一起包车回家。

到达南京后,我被安排在了高铁站附近的一家免费隔离酒店。真的很感谢他们,工作人员的分流效率很高,服务态度也很好。

26号,我坐上了从南京中转的下一趟车。整个过程都很顺利,但有个问题我比较担心——从上海到南京,整个过程的乘客是闭环管理的,但从南京到下一站,我们和普通乘客就没什么区别了。

听说有人从上海中转杭州东回了合肥,核酸检测是阴性,回家待了几天后转阳了。杭州市也曾多次通报过多例轨迹涉及G7375次高铁的感染者。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也给当地防控工作增加了负担。但是从南京、合肥中转到其他城市,中途再实施闭环,费用可能很高,或者很难实现吧。

有很多网友,拿这个问题来质疑我们。其实我们也不愿意给各地添麻烦,不希望传播风险,但我们在上海也很艰难。我在酒店待了大概50天左右,房费每天大概是250块,吃饭需要另算,而且团购也是高价,这些天,花了差不多得上万块钱。我现在没有收入,待得越久,支出越多,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

在返回四川的火车上,我一直戴好口罩,尽量避免和他人近距离接触。下车后,我就被单独带到了隔离区,登记、做核酸,然后到酒店进行7+7隔离。

离开上海前,我和那家公司沟通,最终决定不去了。接下来,我打算在四边这边寻求发展,毕竟离家近,可能也稳一点。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人民日报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788例无症状7084例】#上海昨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8例#4月30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8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7084例,其中683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05例确诊病例和7084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本土死亡38例。平均年龄80.9岁,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97岁。 http://t.cn/A6XwTn4A



@补果君
有一说一,上海疫情严重,各种层面骚操作折磨人民,反而衬出绝大多数上海市居民的克制和配合。大家组织自救,找各级部门讲理,而且极大程度地做到依法依规。得益于文化水平整体高。

你瞧他们努力讲道理的样子,像是呼吁共存吗?像是要嚯嚯全国吗?像是听了别人煽动吗?

当然,矫情自私鬼和发国难财的大有人在,林子大鸟多嘛。

非常费解的是:上海市各级组织,仿佛市民不闹事他们就特难受,非得激化矛盾,让火越烧越旺。

前两礼拜还能解释说:物资调运有困难,应急处置来不及等等。可都整整一个月了,还在为物资的事情掰扯不清,是想把人弄成饿狼吗?弄得人丧失理智,是如谁的意?



https://mp.weixin.qq.com/s/Lz1_FYu7xVRINCqEtMoDcQ

【788+7084新增死亡38】上海六个区社会面基本清零 沪母亲携2岁女儿投湖被救
宣克炅 2022-05-01 10:37






消息来源:上海发布 上海网络辟谣



市卫健委今早(5月1日)通报:2022年4月30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88和无症状感染者7084例,其中683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05例确诊病例和7084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5月1日至7日继续开展核酸筛查工作,采取分区分级的“核酸+抗原”组合检测模式




今天(5月1日)上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通报:4月30日,我市新增788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708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88例本土确诊病例中,105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683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708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



截至4月30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342例、危重型61例。



4月30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8例,平均年龄80.9岁。38位患者均有较为严重的急慢性基础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严重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重度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脑梗死及后遗症、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失代偿期、晚期恶性肿瘤等。其中3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其余均未接种过新冠疫苗。死亡的直接原因为基础疾病。



截至5月1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653543人,均已落实管控。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3055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6021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近期,我们聚焦重点、分区分级,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了“核酸+抗原”的组合筛查。依据阶段性筛查结果,4月30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15371个,涉及人口数300多万人;管控区22510个,涉及人口数约600万人;防范区53940个,涉及人口数1500多万人。



当前我市疫情稳中向好,清零攻坚效果日益显现,但新增感染者仍处高位,疫情防控还不稳固,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因此,我们还将在5月1日至7日继续开展核酸筛查工作,采取分区分级的“核酸+抗原”组合检测模式。对于封控区,每天进行一次核酸采样;管控区采用“3次核酸+4次抗原”组合筛查方式;防范区采用“1次核酸+6次抗原”组合筛查方式。此外,对前期没有按照要求参加核酸筛查的人员“随申码”赋黄码。请广大市民在本轮筛查中,抓紧补测核酸。



“五一”期间,本市将开展互联网医院义诊活动,为市民看病就医提供服务。此次义诊汇集了34家市级医院2000余位高级专家,涵盖各医院临床特色专科,为患者提供疾病问诊、健康咨询、复诊配药等服务。所有参加义诊的专家均免收挂号费。广大市民朋友可通过各市级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公众号,查询各医院线上义诊开放时间、出诊专家、服务项目等详细信息。



上海六个区社会面基本清零
本轮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天(5月1日)上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通报:近一个月以来,在全国各地的齐心援助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本轮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当前,全市疫情形势稳中向好,清零攻坚效果日益显现。本土阳性感染者自4月13日达到单日峰值27605例后,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4月27日起,单日新增感染者数量已连续4天在1万例以下;本轮疫情的有效传播指数(实时再生数)Rt值,由此前的2.27下降到现在的0.67,已连续15天维持在1以下;核酸筛查和抗原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逐步下降。经专家综合研判,我市疫情社区传播风险已得到有效遏制。


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每天新增感染者的绝对数仍处于高位,部分老旧小区、大型企业和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仍有疫情,全市隔离房源仍比较紧张,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仍比较重,全市疫情防控成果还不稳固,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弹甚至前功尽弃。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疫情防控成果,尽快恢复常态化防控,市防控办已制定了近期实施方案,继续从严从紧抓好应急性处置,分区分级实施差异化防控,重点开展 “拔点清面”、 社区管控、检测筛查、流调排查、转运隔离、腾换扩容、中医药干预、清洁消毒、严防外溢、责任压实等十大攻坚行动,力争尽快实现全市社会面动态清零。


关于社会面清零的标准,大家都很关心。结合上海超大城市实际,我们明确了社会面清零和基本清零的评价标准。即以行政区为单位,区内社会面(含管控区、防范区,以及非闭环管理的社会流动人员等)阳性感染者数量日趋减少、风险可控;如果连续三天单日新增数占区内总人口数比例小于十万分之一,就可以认为社会面基本清零;如果连续三天单日新增数为零,就实现了社会面清零。本轮疫情社会面清零之后,全市将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



对照上述标准,目前全市符合社会面基本清零标准的有6个区,即奉贤、金山、崇明、青浦、松江和普陀。这6个区在做好“三区”管控的同时,实施“有限人员、有限区域、有限活动”,通过全面推进十大攻坚行动,力争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


对尚未达到社会面基本清零标准的其他区域,主要是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宝山、闵行和嘉定等9个区,继续从严从紧,实施“全域严格管理、全员检测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全程查漏补缺”等综合防控措施,力争尽早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区域面积较大等原因,浦东新区将按照街镇划分,并实施相应的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措施。目前,浦东新区宣桥、泥城、大团、万祥、老港等5个镇,已符合社会面基本清零的标准。


各区可以根据疫情发展和防控要求,动态调整相关措施;对与封控区、管控区毗邻并经研判具有风险的防范区,可以实施提级管控。


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群众生活的影响,我们正持续动态梯次调整“三区”管控范围,全市封控区人口数下降至300多万,管控区人口约600万,防范区人口数上升至1500多万。我们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小区可以成为“无疫小区”,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跨出家门、走出小区,早日恢复如常的生活。


我们按照“三区”划分要求,实施从严管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对封控区,严格实施“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的管控要求,防止人员外出流动;对管控区,严格实施“人不出小区(单位),错峰取物”的管控要求,原则上居家,每户每天可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有序、分区限流至小区指定区域活动,无接触式收取快递物资。


对防范区,严格实施“个人防护,严禁聚集”的防控要求,按照“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分类管理”的原则,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管控。一是已经社会面基本清零的非中心城区(目前有金山、奉贤、崇明、青浦、松江等5个区),市民可以在区内活动,前往开放的超市、药店和医院,区内可以逐步恢复公共交通,私家车可以在区内有限通行。二是已经社会面基本清零的中心城区(目前就是普陀区),市民可以在所在街镇内活动,前往指定的超市、药店。三是还没有社会面基本清零的非中心城区(目前就是嘉定区),市民可以限时限户在所在街镇内活动,限时前往指定的超市、药店。四是还没有社会面基本清零的中心城区(主要是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等6个中心城区,以及中心城区拓展区的宝山、闵行) ,居民可以在小区内活动,每户指定一人,7天两次限时、分批前往超市购物、药店配药等。


浦东新区根据辖区实际,也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其中,宣桥镇、泥城镇、大团镇、万祥镇、老港镇等5个镇,已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防范区居民可以在所在镇内活动,前往开放的超市、药店和医院,私家车可在镇域范围内有限通行。


请广大市民朋友继续配合核酸筛查和抗原检测。在防范区的市民朋友,可凭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或者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示健康码绿码,进入相关场所。


在此,我们呼吁,解封不解防,防疫不放松,请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外出务必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测温、验码、扫码等防疫要求。让我们共同努力,合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4月28日,有多位网友向我们反映:周浦关岳路上一小区内,一位年轻妈妈怀抱2岁的孩子跳入河道内,周边10多位居民不顾湿冷冰凉的河水跳下河内抢救、有的划船将两人救起。



点击播放视频号“宣克炅”

查看现场情况








图片

从网传视频内容中可以看到:,众人齐心协力将两人救上船后被送至岸边。另一段视频显示,一名浑身湿透的女子坐在地上,其他居民在她身边搀扶、劝慰;另一边,一名全身湿透的女童被热心居民抱在怀中,众人抢着脱下身上的干衣服给这对母女披上。

据当事母亲自述:她因为与家人吵架、一时冲动跳河泄愤。目前,母亲和孩子均无生命危险。

图片

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获悉,4月29日申雅苑小区确实发生一起居民投湖事件。经调查了解,该事件由家庭矛盾引发,女子韩某与婆婆发生口角后,携带年仅2岁的女儿一同跳入小区湖,幸被其他居民发现并及时救起,两人均无生命危险。

点击播放视频号“宣克炅的故事”

查看现场情况

目前,浦东警方正对韩某涉嫌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展开进一步调查。






往期推送点击下图

保供物资里有狗粮?领导干部收到海鲜、香烟物资?这些街镇发布“关于后续保供物资发放的公告”


【宣话题】青春少年变大叔,我猜那晚你被西城男孩刷屏了
【完整视频】对话文峰创始人陈浩:是成功商人?还是洗脑大师?
张文宏:要保持警惕!已有13国报告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包括近邻日本

【恶心】沪南京东路地标商场内:一餐厅老鼠蹿下惊吓顾客!防不胜防?


离你最近的核酸采样点在哪?“上海市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地图”上线!
【惊险!】沪数十市民援手抬车 只为救下被轧伤者,伤者手臂...

【宣话题】距上海1879公里的内蒙古务农怎么生活?年入7万多,有多少人过得艰辛又坚强



不看辟谣一天难受,看了辟谣难受一天
原创 格十三 格十三 2022-05-01 09:00
https://mp.weixin.qq.com/s/PztSN27qX-nAM_XKa8gBjQ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今天是我们小区封控的第45天。
最近坊间各种关于"解封"的小道消息此起彼伏,但是至今没有等来辟谣,看来这些消息不是真的。因为众所周知,被辟谣过的更容易成真……
“辟谣”这件事,在2022年的魔都有了新的生命力。我现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看谣言。第二件事:等辟谣。
传谣固然是可耻可恨,但如今有一些辟谣似乎也变了味。
很多人从“不信谣、不传谣”逐渐变成了“不信谣、不传谣、不信辟谣、不传辟谣”……
用十三姐夫的话说:“不看辟谣一天难受,看了辟谣难受一天”。
图片

前两天,有人发了张图说“外滩长草了”。
这么一张图,一句话,竟然引起“网络辟谣”和“网友讨论”的轩然大波,真的也是活久见了。
图片

辟谣平台专门“连夜赶到”外滩最繁华的打卡点,在浦江两岸交相辉映的夜色与灯光中,拍了一组照片,发了一篇名为《网传外滩长草了?我们连夜去看了看》的辟谣文。
图片

我不是很理解,且略感震撼。
以我有限的认知,辟谣也是占用大众资源的一种东西。既然占用了资源,它就要有它存在的价值。
辟谣的价值从何而来?
谣言可能造成社会或民生问题,辟谣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这就是价值。
你如果辟了一个谣之后,造成的影响比辟谣之前的影响还不好,那这个辟谣就有点扰民了。
你说这个“外滩长草”的消息算谣言吗?可能是吧,因为“长草的地点”可能不是“外滩核心区域”。但我打个比方,我家楼下的地砖缝里也长草了,我如果说“我小区长草了”,你需要到北蔡连夜拍摄一顿来辟谣吗?不至于。
再打个比方,有的新闻里“上海的超市人头攒动”并配文“做好生活物资供应”,你需要去全上海的每个超市连夜拍摄一顿来辟谣吗?也不至于。
图片
更戏剧的是,这个“外滩长草”的“辟谣”在经历了被群众猛怼一番之后,居然还出了后续,我们不妨称其为“辟谣辟谣”。
辟谣平台诚恳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对外滩长草这件事进行辟谣”……“我们的辟谣并不是你们想象的和猜测的那样的而是这样的”……
上海人有句话:慌则乱,急则疲。
又乱又疲的“辟谣”加上更乱更疲的“辟谣辟谣”,让一切看起来更滑稽了。
可见他们真的有很多闲工夫啊!
既然他们对“长草”这么有韧劲,不断地扯这个事,那我们倒也不妨真的一起来掰扯掰扯。
图片

他们说:
1. “我们是着眼于外滩这个地标,因为外滩是有其专属含义的。”
(我的理解,他们想表达的是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是上海人的情感归属,说它长草是伤感情的,所以必须辟谣)
2. “连夜去外滩看一看然后辟谣,是源于对这座城市的关心。”
(我的理解是:我们关心上海,所以辟谣出发点是好的,和外滩有没有真的长草这个事情关系反而不太大)
3. “我们拍摄这组照片的初衷不是说“外滩不能长草”,而是告诉大家我们热爱的外滩,在现在这个特殊时刻,她怎么样了,她还好吗?”
(我的理解是:我们的辟谣不光是辟谣,还顺便能让大家看一眼你们热爱的地标)
4. 他们还说:“记录上海抗疫进展是记者的职责”。
(我的理解是:证明外滩没长草,是抗疫的一部分,是重要事务,是记者的职责)
图片

那么基于以上“辟谣辟谣”,我有几点也挺想和这些敬业的记者朋友们探讨一下。
1. 你说外滩是特殊地标,说她长草伤害感情。
我家楼下石头缝里不但长草了,下了大雨后,雨打树叶落满地,保洁阿姨都不够用,垃圾也不分类了,小区里的流浪猫都饿瘦了,45天里很多邻居人都快长草了,有些还看不了病买不到药......你觉得这些地方和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有特殊意义吗,伤不伤害我的感情,你们怎么不连夜拍摄、来保护我们的感情?
再说,外滩长草丢人吗?
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应该知道,为什么地砖缝里会长草?因为红砖或青砖都有矿物质,有的含丰富的Fe2O3,有的则含有FeO,粘土、松散的沙、植物的种子,都在这些砖石下存在,加上潮湿的环境,适宜的温度,草就长出来了。
古人形容杂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平时砖地上草长不出来是因为被人踩踏或者有专人维护,现在大家都为了防疫封控在家,没人去踩,又恰逢春天,小草长出来意味着啥:
1)象征新生,说明春天来了;
2)说明上海人民配合防疫政策,坚持动态清零,不出来乱跑,外滩没人就是最好的佐证,这是表现了上海人民配合、自律等优秀品质;
3)生态好,矿物质和土壤营养状况良好。
请问以上哪一点让你们觉得丢人了?觉得地上长草是害人的坏消息假消息,需要大动干戈地去辟谣?
图片

2. 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关心什么?
我不知道别人啊,反正我不太像这些记者说的“关心外滩怎么了,她还好吗”。有人发了“长草”的照片,那只是千千万万个特殊时期里市民们自黑自嘲的段子之一,展现的是上海这个特殊时期的真实样子。
不光外滩,我相信很多地方都长草了,这有什么好辟谣的。
而且我也并不关心你们是如何“关心外滩”的,我只想知道我们浦东还好吗,我们上海还好嘛,我们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
图片

3. 有些谣言和我关系不大,但有些辟谣让我感觉荒唐。

外滩不管长不长草,她都是外滩,不会因为长草了就被嫌弃。

但是,如果没有人,她的漂亮和伟大有什么意义呢。

人,才是这个城市最顶级的景观,才是这个城市一切美好的核心。

没有美丽外滩的上海肯定是残缺的,但是没有人的外滩就不残缺了吗?

所以我就觉得她应该长草,这样才是这个城市的印记,才有血有肉。

只有现在多长点草,才能衬托出我们恢复正常生活后、有了人潮如织的景观后、外滩焕然一新生机勃勃的样子是多么可贵。

图片

4. 既然要做抗疫的记录者,行使记者的天职,那你们与其这么有空去把浦江灯火和长草的地面做对比和辟谣,不如多去拍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多去拍拍老式里弄里不会玩智能手机的爷爷奶奶们,不是很多人说他们买不到菜、吃不好饭吗?你们可以去拍,去辟谣啊!
多去拍拍隔离了近50天才发了四次物资的小区居民们,他们不是敲盆砸锅说没饭吃吗?你们可以去拍,去辟谣啊!
多去拍拍突发疾病出不了小区叫不到救护车的病人,他们不是说就医难吗?你们可以去拍,去辟谣啊!
请问,哪一个人,不比外滩石头缝里的几根草更加珍贵和更有价值?
地上的野草不想看,只想要让人看华丽的外表和绚烂的灯光,那可以去做旋转木马啊。
小孩子才只想看童话,成年人都看得懂喜剧的内核。



@顾扯谈
看到有人说居委会不发食物不是故意的,是因为食物少,不能分到每个家庭,怕有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才把食物藏起来,情愿放到烂掉也不拿出来,这也是没办法,毕竟市民素质就那样,万一闹起来引发矛盾更不好吧啦吧啦吧啦啦……

我反正觉得这种说法就是放屁……[挖鼻]

朋友小区也是物资少,分下去基本上也就是每家两个土豆三个鸡蛋一把绿叶菜这样,他们那边几个楼长一合计,那就优先独居老人优先困难家庭啊,这不就好了?

群里通知了一下,大家都很支持,并没有人跳出来说什么不行,你们给了王老头一口吃的也必须要给我,否则我就要闹……

这个事情的关键是要信息公开,你接收了啥物资,有多少,怎么分,事后有人质疑就出公示,不信的自己当志愿者来现场看,大家一起摊开说,有啥难的……

铁了心不做不错,情愿放到坏也不处理那要你们何用………[摊手]


@坂口野
#上海疫情##张庙街道# #泗塘新村# #上海宝山小区居委转移物质#泗塘四村的居委用垃圾袋转移物质被居民活捉发现。[good] http://t.cn/A6XwbZD7 ​​​



@兔斯基大老爷
上海一家名叫HomeSlice的披萨店复工了,由于一天只能做250个16寸披萨,运力也只够送5次(1次40-50个披萨),HomeSlice决定出一道数学题,先答对的前五个团长将获得配送资格,魔都已经卷到拿数学系团长祭天了… ​​​



https://mp.weixin.qq.com/s/BpX6FKDWnrqq5Hn5dSQFUg

被赶走前,她在红色电话亭住了一个月 | 新世界
原创 旁立 先生制造 2022-05-01 10:06
图片
图片




4月1日,上海浦西封控第一天,她牵了一只穿着红色衣服的狗,背着包,提着一些东西,走进了小区对面的红色电话亭。



整整一个月,她都住在里面。



4月29日,两个身穿防护服的男人把她赶出了电话亭。她走的时候什么也没拿,抱着自己的小狗,光着脚往南边走了。





撰文  旁立

编辑  刘敏











4月1日



上海浦西正式封控。有阳光,街道空旷没有行人。



下午,黎柏站在窗前看见了一个女人。女人牵了一只穿着红色衣服的狗,还背着一个包,手里提着一些东西。她在一个电话亭前面停了下来。然后,她走了进去。



四点左右,一床姜黄色的小被子出现在电话亭外的晾衣架上。到了晚上,架子上又换成了一条蓝白相间的毯子。



电话亭后五米就是那个小学,围墙上挂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标牌。



电话亭的旁边是一棵树,树上没有什么叶子。



图片


4月2日



从3月27号开始,黎柏每天都在买菜,买完菜再分装菜。上海封控后她却感到解脱,连续几天的抢菜很累,现在全上海都抢不到菜,她终于可以休息了。



她又站到了窗户边。那个女人还住在电话亭。昨晚她怎么睡的?电话亭很小,伸展不开,只能蜷缩着。这栋楼的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电话亭的异常。他们开始在微信群里猜测电话亭女人的身份、年纪。她的打扮看起来很时尚,还扎了一个丸子头。有人说,应该是个年轻女孩。不过上海都封控了,她来这里干什么呢?人们把原因都聚集在那条狗身上,对,肯定是为了能够遛狗,她舍弃了家里的舒适来到电话亭,说不定,就是为了能够让狗在外面走一走?



下午五点半,电话亭旁出现了一辆警车,两个警察走了下来,他们穿着白色防护服,对着住在电话亭里的女人说些什么。看起来,他们情绪平稳,像是日常交流。10分钟后,警察开着车离去。



群里有人说,警察不会是打算捉走她吧?



图片


4月3日



黎柏所在的街道第一次发物资,发了蔬菜,发了猪后腿肉。这栋楼没人能出去,焦虑,无聊,而那个女人的出现让人们感到兴奋。人们开始猜测那个女人会在电话亭里住多久。她每天都换衣服,看着是体面人,不像是一个会流浪的人。



她每天都遛狗,遛狗范围很小,就在小学门口和电话亭,范围保持在10米内,来来回回遛半个小时。狗很小,估计是腊肠犬。下午,它在地上拉了一坨屎,女人走过去用纸巾包好放入旁边的垃圾桶。



4月初的上海还是有点冷的。洗澡就别想了。不过她有各种容器和盆,能盛水,还有一个大的拉杆车和黑色的垃圾桶。人们评价她,这个女人具有很强的生存经验。



楼里有人说,封控前和她说过两句话,只知道她没有手机。



图片


4月4日



新闻上说,外地医务人员来驰援上海,一个省支援一个区。黎柏看到很多人在讨论上海人凹造型下楼做核酸,她也打算穿得好看点。通知里说,早上六点要下楼做核酸,五点五十分,黎柏开始洗漱打扮。大巴车一辆接一辆开到了楼下,但直到八点,才轮到黎柏做核酸。



楼里住了一家欧洲人,那个男主人很愤怒。人们在群里面接龙展示自己的核酸结果,那位欧洲人十分不解,他认为这是是隐私信息,不该在群里公开展示。



天气还是很好。住在电话亭的女人又在晒被子,晾衣架随着太阳转,朝东北,朝西南。





4月5日



上午九点半,有两个警察站在电话亭外,穿着制服,戴着N95口罩。女人穿着紫色上衣,牛仔裤和白色鞋子,她离警察半米远。旁边晾晒着一床粉色被褥。很快,不到十分钟,警察就走了。



黎柏在买菜软件上抢到了几根香肠两盒豆腐。



图片


4月6日



楼里有更多人开始讨论住在电话亭的女士,有人每天都在关注,拍视频,“好像电视连续剧”。有人好奇她从哪里来换的衣服,有人称她为“电话亭女神”。人们看到她一直在晒被子、遛狗,进电话亭前还要脱鞋。



她几乎每天都会换衣服,有时身穿紫色上衣,牛仔裤,白色连衣裙和白色运动鞋,有时是棕色上衣,黑色裤子。而大多数时候,她和狗就在电话亭里呆着。



黎柏这栋楼开始了团购。



图片


4月7日



黎柏在家里把团购来的根茎蔬菜用抽被子的真空袋真空保存起来,整个下午她都在做这件事。她的先生说这是伪科学,她又一件件拆掉。



晚上7点半小区音乐会。这是小区第一次放音乐,放了一小时,放音乐的是对面那栋楼,那栋楼里住着很多年轻人。人们很激动,人们很开心。只有一些老年人来抗议有点吵。音响质量一般,但在放迈克尔·杰克逊的《We are the world》这首歌时音效最好,有人吹起口哨,有人在大喊,更多人更着一起唱,不过仅在副歌部分,we are the world。





4月8日



黎柏在家里弹了一首巴赫的曲子。



天气真好。



中午十二点半,电话亭女人又把被子拿了出来,她还提了一个紫色的水桶出来。她把晾衣架放在校园的墙边。



电话亭旁那棵树开始发芽了,树干倾斜,树枝向上冲。



黎柏做了一道水芹炒豆腐干。水芹是她婆婆在封控前寄过来的,放了9天,她舍不得丢,但炒出来的菜很苦,非常难吃。



在一个叫 I Love SHANGHAI 的平台上,黎柏给一个被困在上海万体馆锦江之星的打工男人转了388块钱。那个男人说自己没有东西吃也没有钱。





4月9日



小区又开始做核酸。下午三点半人们下楼发现小区里的花都开了,不过不是盛放,只是零星的开着,有杜鹃,有不知名的紫色的花,所有的树的叶子都绿了很多。黎柏说这是上海最好的时候,以往人们要去野外去公园里四处散步。但现在她连小区不敢多转,虽然她穿得很好看,还戴了遮阳帽。





4月10日



南汇方舱内部情形被传播开来,黎柏加入讨论。她焦虑又愤怒。下午她整理了冷冻柜。





4月11日



楼里开了一个自治“电梯小超市”,物资自取,有橘子、青提、红酒、牛初乳贝贝和啤酒。大家很兴奋。有人把珍藏的茅台酒也放到了电梯里,他说大家每人倒一点,一起喝喝看。黎柏的先生从里面抱走了几罐可乐,放进去了挂耳咖啡和几包中华香烟。很多人说,这是封控以来最开心的一天。



下午五点半,电话亭女人穿了一条背带裤,扎着丸子头,穿着白鞋开始遛狗,她只遛了10分钟。她不太常出来,出来就为了扔垃圾,为了晒被子,为了把外面的盆拿进去。



街上没有人。也没有看见谁给她送物资。



图片


4月12日



黎柏尝试叫跑腿给电话亭女人送物资,但跑腿的小哥说现在要去嘉定,没有办法过去。



楼里那个欧洲人又开始说话了。他在群里问,这些龙须面要煮几分钟?楼里团葱,他看到葱了便说,我要葱,我不要绿的那种,我要圆的那种。楼里的人回复说,哦你说的是洋葱。抱歉,洋葱没有。





4月13日



又要下楼做核酸。樱花已经开了,但今天下起了雨,樱花混着桃花被雨打落在地上,一堆一堆的。



电话亭女人一直在电话亭里。她没有出来遛狗。



图片


4月14日



又在下雨,还打了雷。黎柏收到很多物资。她还买了十斤澳洲柑橘,10斤150元。小区团了每日鲜语牛奶,虽然黎柏从来不喝蒙牛的任何产品,但现在,她也管不了了。



楼里有人给打浦桥派出所打了一个电话,这几天在下雨,他们很担心那个电话亭女人,希望警察为她找到一个安置点。





4月15日



大晴天。黎柏做了菜,她又收到了物资,是一堆饮料。



电话亭女人又出来遛狗了。电话亭边的那棵树的叶子已经长开了,从嫩绿变成了青绿。





4月16日



电话亭女人在亭子外面开始收拾,两个大袋子,一个红的一个蓝的,旁边还停着一辆共享单车。她穿着白色连体装,在电话亭进进出出。



图片


4月17日



全楼开始关注电话亭女人。但小区还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人能接近那个电话亭。



有人飞了一台无人机,这是这栋楼的人和电话亭女士第一次正式打招呼。这次碰面被做成了一个视频,还配了音乐,片头字幕是:“电话亭的日常——邻居们关注的马路邻居。”



树叶长得更大了,阳光穿过树叶在电话亭旁边撒下长短不一的阴影。电话亭女人穿着素色的连体装,扎了个丸子头,穿了双靴子,她弯着腰正在整理东西,然后,她看到了无人机,愣了一下,她举起了双手左右摇晃,又跳了跳,对着无人机打了一个热情的招呼。



视频的最后,是电话亭旁边的大马路,充满阳光,空无一人。



楼长说,电话亭女人活得非常好,行动自如,没有任何疲态。



下午五点,一辆警车停在电话亭旁边。电话亭女人蹲在外面继续整理物品。



图片


4月18日



黎柏收到了很多猪肉。她给了一个住在复兴中路93岁的老师寄了物资。



电话亭边上的小学有人穿着防护服进进出出,一些人被带入里面。有人猜测,这个小学可能变成了一个临时方舱。





4月19日



楼里核酸出现了异常,所有人都很紧张。大家说,这真是匪夷所思。



居民自治的电梯超市关停。



那个外国人在群里说:"We would try everything so that nobody from the neighbors had to be sent to the camp."有人回复:"Totally agree。"





4月20日



异常的邻居正式复核为阳性。



那位外国人在群里请求,不出门在自己屋里做抗原检测。有人回复“你完全正确”,“在你身边”。





4月21日



大太阳天,天气好极了。电话亭女士继续晒被子,继续遛狗。



那个外国人在群里发微信不再用英语,也不再愤怒,“收到团购物资了(两个竖大拇指的符号)感谢大家志愿者的帮助!(两个双手合十的符号)”



图片


4月24日



一位陌生男士找到黎柏说他想帮忙安置电话亭女人。他让黎柏联系她,想让她步行两公里去他的单位,还说要带她做核酸,让她住在他空闲的办公室,去办公楼顶遛狗。黎柏很警惕,她认为电话亭女人在这里生活了三周,相比住在这里,可能跟着一个陌生男人走了才是真正的危险。





4月25日



上海遭遇了可怕的电闪雷鸣。下午五点左右,天一下子全黑了,你看向远处,那栋最高楼的上面出现了一道白光,那是黑云和白云的分界线。但很快,这条线没了,整片天空全部变为了黑色。云越来越低,大雨很快就落了下来,根本看不清电话亭此刻是什么样子。



黎柏有一个朋友住在方舱,他们紧急避难转移,他们为这个行为专门起了一个名字:“易烊千玺”,意思是,一亿头阳在大迁徙。



黎柏林的先生说,电话亭女人现在该怎么过,不知道水是否漫了进去。





4月26日



大雨过后是小雨。



早上十点,黎柏发现,电话亭女人突然离开了电话亭,她牵着小狗,背着书包,挎着袋子。而在她身边转悠的是一辆警车。她似乎有点愤怒,直直地往前走,那辆警车开得很慢,偶尔女人回过头来对着警车嘟囔几句。然后她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黎柏依稀听到她说:“你想让我死吗?”警察回答:“全程录音录像,没有对你怎样,这是依法办事。”



这两天,附近的居民每天开始“敲锅”,在晚饭后,六七点钟,人们拿起对着锅一阵阵地敲击,有人还吹起了喇叭。黎柏一位教打击乐的朋友开玩笑说,敲锅的节奏还需要学习一下。

图片


4月27日



黎柏一位住在徐家汇小区的朋友解封了,他骑车带着水果和方便面,晚上八点半到达了电话亭。电话亭外面放着很多东西,矿泉水,大米,光明的奶粉,泡面,菠萝,橘子,洗洁精。但电话亭里面没有人,里面只有她的衣服,她用衣架整齐地挂在了里面。



楼里收到了螺蛳粉。外国人说:“我觉得我们这周末去广西旅游。下个星期见。”



图片


4月28日



晚上十点,黎柏的朋友又骑车去了电话亭。等红绿灯的时他看见了一辆警车,他跟在警车后面,没想到警车就是去往那个电话亭的。警车开得很慢,像是在考察地形,但只是看看就走了。



女人还在电话亭。朋友见警车走了,就上前去和她交流。黎柏的朋友说,她看上去有四十几岁,不是年轻人了。她说她是外地人,之前一直在上海打零工,断断续续地工作,有活就做一点。她没有固定住所,三月底要封城,没有办法付很长时间的房租,就找到这个电话亭住下了。她思维清晰,她强调自己需要直接吃的东西,面包,饼干。而不是米面油。黎柏的朋友说,你可以用这些东西和别人交换,先留着,明天再来给小狗送一点火腿肠。





4月29日



半夜十二点,黎柏准备入睡,她戴好了耳塞眼罩。突然,她先生爬起来说外面怎么这么吵。他们走到窗前,发现电话亭那里正在大声吵架。黎柏马上拿出手机开始拍摄,她还提醒先生把房间里的灯关掉,要有反侦察意识,不能让人知道我们在拍。



楼里的很多人都起来了,大家都听见了争吵声。楼长说:“大白来找电话亭女士了”。



警车停在路边,两个身穿防护服的男人先是把她摁在地上,她啊地一声叫了起来,带着哭腔说:“怎么打人了。”男人起身,走到电话亭里,把她的东西一件一件往外扔,并让她今晚就搬走。女人上前试图阻止,她情绪有些激动地尖叫了起来。其中一个男人见状暴怒,走上前把她扳倒在地使劲摁住。他们又走到电话亭的另一个门,打开,进入,清理。



电话亭女人最后什么都没有拿,她只是抱着自己的小狗,光着脚,往南边走了。



当时正在下雨。



29日凌晨两点多时,楼里有人看到警察又来了。他们让小学的保安把散落一地的东西装进防护服。电话亭很快被清理了。



图片




4月30日



电话亭里面空空荡荡,而电话亭的外面多了一个蓝色的封条。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三张照片,摄影:豫广









除署名外,其余图片都由采访对象提供

应采访对象要求,黎柏为化名



@凯雷
搜狐!泗塘二村、泗塘四村,宝山张庙街道办事处主任黄一欣赶来承诺严查!关键是到货即公开、加快发放。信息时代,工具箱里有100个技术工具,连最简单的公示都沒有正常做好,这个街道做得不乍地!

【网曝上海一居委会堆积大量物资 还有人转移物资被活捉 街道主任承诺会查清】4月30日,网曝上海宝山区张庙泗塘二村居委会堆积近百箱物资不发给居民。视频中,居民把这些泡沫箱打开发现里面的蔬菜大部分都发烂、发臭了。居委会内部还有不少箱大米和食用油,随后他们拨打110,有警察过来拍照取证。

与此同时隔壁泗塘四村居委会用黑色塑料袋遮挡物资想开车运出小区也被发现,居民把车拦下后掀开塑料袋里面的一幕也是让人惊讶。

当晚宝山张庙街道办事处主任黄一欣赶到,并承诺居民这件事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查看原文>>
http://t.cn/A6XAvOoW http://t.cn/A6Xwd1ih



@宣克炅
【宝山张庙:因物流、配送力量等因素,导致部分物资没能尽快发放到居民手中】
昨晚,有多位家住宝山张庙泗塘的居民投诉反映:有些抗疫物资堆放在居委会内积压未发放到居民手中、且发现部分蔬菜有变质问题,认为居委涉嫌“窝藏、不发放物资”、“被发现后紧急转移”。

张庙街道则表示:近日,部分居民集中反映街道在保供物资发放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对居民朋友们的生活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在第五轮保供大礼包的发放过程中,因物流、配送力量等因素,导致部分物资没能尽快发放到居民手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此高度重视,非常理解,积极主动回应居民合理诉求,尽最大努力统筹资源,优化流程,以最快速度送至每位居民手中。 http://t.cn/A6Xwsvtv



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157190.html

快评|90岁阿婆的哽咽和道谢刺痛了谁?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邵宁    2022-05-01 13:20:00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今天一早,看到了视频号“上海时刻”的短视频《刚才我很生气》。一位90岁的阿婆在电话里说,她一个星期只靠一颗卷心菜过日子,家里连霉烤麸、腐乳都吃光了,不想麻烦居委会,因为知道国家有困难……新民晚报“战疫·帮侬忙”接热线的记者王军,一个大男人,忍不住擦起了眼泪,说马上找人帮助她,为她送去生活物资,阿婆听后连声道谢,总共说了六个“谢谢”和“感谢”,声音里带着哽咽。

而此时“帮侬忙”负责人钱记者忍不住发飙了:“我已经在骂人了。我很生气!”他联系了负责保供的某位同志,但答复却是“没有物资”。最后,是志愿者为老人采购了面包、牛奶、鸡蛋、肉包、蹄髈、黄瓜等13种食物送去。其实,在视频里没有听到钱记者怎么骂人,只是批评了这位同志“有错”,但他的愤怒溢于言表。

看完视频,我心里无法平静,脑海里一直在盘旋一个问题:90岁的老人的哽咽声和道谢声刺痛了谁?

媒体被刺痛了。90岁的阿婆一星期只吃一颗卷心菜,这是在2022年的上海,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难以接受。昨天,本报接连发了两个短视频,继发布了老人的困境后又发布了求助的结果,尽最大力量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但是,要完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所有报道都符合读者和受众的期盼,还是很难。

让我们难受的还有阿婆的六个“谢谢”,这是一位善良的、不愿给人添麻烦的老人,有困难尽量自己克服,别人问她有没有东西吃,她都说有,“不想麻烦居委会”。对于别人的帮助,她发自内心地感谢……这样善良的老人,多像自己的外婆、奶奶啊。

朋友圈被刺痛了。今天这个视频已经刷屏,很多人都在转发,他们纷纷表达对新民晚报“战疫·帮侬忙”的点赞,这个帮助了无数人的团队在这个艰难的时候体现了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除此之外,他们想表达的应该是和钱记者同样的情绪。

钱记者之所以生气,不仅仅因为高龄老人缺少食物,而是在这种情形下遇到的冷漠和官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很想问问那位负责保供的同志,您父母家中物资有保障吗?如果这位90岁的阿婆是您家的老人,您还会这样冷漠,这样无情吗?

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已经听说了一件又一件不幸、伤痛和悲剧,我们难过、错愕,我们也知道,其中有很多事是疫情之下的突发,无法预料,措手不及,有些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但是,今天这个90岁阿婆家里缺菜,却是一个最没有技术含量最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都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解决,没有理由!

我也被刺痛了。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桌子上是我给女儿做的早饭:炖蛋和吐司,还有两片午餐肉。我自己一口也吃不下。对比90岁的阿婆,我觉得这样的早饭是奢侈。当然,餐桌和厨房里的东西有我清早抢菜抢到的,有小区团购的,也有街道发的,午餐肉就是政府物资。我们小区吃不上饭的老人也没有。想到我父母,他们80多岁了,不和我住在一起,最近我也加入了他们大楼的买菜群,发现团购和政府保供物资都是充足的,居委干部也十分关心。同样,上海大部分老人,基本保障还是可以的。

但是,我还是想问问,为什么这位90岁的阿婆会如此困难?她住在哪里?她有没有子女?多少天没有发物资了?有没有居委干部打个电话问问?另外,上海还有多少这样的吃不上饭的老人?能不能排摸一下?

这样的老人,哪怕只有一位,也不应该被遗漏。

被刺痛的,应该是我们所有人。  (作者:邵宁)



https://mp.weixin.qq.com/s/OYk2N2VvvGtWmpMwZl-YRw

叮咚买菜引发的断想
原创 曲卫国 学问批判 2022-05-01 14:22
近来老看朋友转发来的令人悲伤和愤怒的消息,写的东西都很低沉。虽然为了能发出来,不为难有关人士,每次写的时候第一稿基本是发泄,第二稿就是对可能影响发布的情绪进行动态清零,也就是快速识别处置。当然,我也有识别不到位、麻烦别人帮我清零时候。


其实,封控的日子还有很多没有那么沉重的事情。先说说其中的一件:网购。差不多一个多月了,我大概在叮咚上成功的下单加在一起也就2到3笔。只要不吃安定,我一般5点多就醒了。一开始不懂,上了叮咚主要时间花在选菜上。东挑西拣的,等我最后确定了,不仅6点黄金抢菜时间过了,满满的购物车也突然被清空了。后来听朋友说,要早做准备,到了6点就点击结算。于是,我提前选好,信心满满,以为6点准时点击一定会成交。哪里知道,在6点点击的人成千上万,高手更是不计其数。我都怀疑有人发明了专门的抢菜软件。凭我那笨拙的老手,连着几天的都没有成功。


后来看到有朋友夸耀在6点半点击成功。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太性急了点。叮咚说拥挤,并不是说没戏。我不能放弃得太早。反正醒着也就是醒着,我就耐着性子,手指抽搐抖动,不停地点击。不过,我这老手还是功力不够。叮咚的提示从拥挤很快换成了送货时间段已满。送货时间段已满,这是个事实陈述。我自己研究话语和论辩的。叮咚是个商家,如果有可能,他们是不会拒绝订单的。如果他们说时间段已满,那肯定是有斩钉截铁的事实依据。可多次失败让我上了火,忘记了我自己写书时强调的基本道理,总觉得他们在忽悠人。我在《思辩与明理》一书中曾强调,反驳事实陈述不能情绪化的。可我写书的时候,日子好过,码几行字,喝一口茶或啜一点红酒,哪里能想到人在急眼的时候还能管得了自己的情绪?


当然,也有好几次是无限接近成功的。有一次在疯狂的点击下,我突然闯入了结算。不过那时显示的金额不对,它让我付的钱比我放在购物车里的要少太多了。现在想想真是傻蛋一个!这个时候不要问为什么,也不要去查看少了什么。可当时迂腐啊!我想人不能稀里糊涂吧,总得退回去看看到底少了什么。不想这一退,就退到解放前了,不仅再也返回不到支付页面,就连购物车里剩下的东西也都售罄了。年轻时我也有懊恼的时候,不过那时的沮丧也就是一会儿的事情。但老人没了弹性,懊恼真的毁了一天的心情。


回想起来,叮咚抢菜还真的让人暴露本性。平时日子好过,按弗洛伊德的理论,意识或社会意识能轻而易举地把贪欲等不良念头压抑在无意识里。有一次我居然不仅成功昂首阔步地进入了结算,而且还可以支付,时间段都出来了。只要再点击一下,这单就成了。然而,我发现要付的钱相差甚远,贪婪禁不住沉渣泛起,其实我也没有禁它。我突然冒出个不甘心!既然这次运气这么好,那就再加点东西吧。哪里知道,等我匆匆加了几样东西后,狠心的叮咚居然切断了我回解放区的路!不仅回不去,我老眼瞅着购物车的东西由黑色变成了灰色!此刻的心情已经不能用懊恼来形容了,只怨在家里找不到能解恨抽自己的家伙。


当然,我以后也学乖了很多。回想起来,无所谓不能学的,只是得到的教训够不够狠。另外,理想的实现本质上就是妥协、退让、调整、,所谓的退而求其次也。再说,叮咚狠,生活自然没有这样残酷。既然叫老天,那上了年纪的天总会眷顾上了年纪的人。我因而也有几次成功案例!最兴奋的一次是抢了一车近两百元的蔬菜,长长的一个单子,琳琅满目。只是最后支付的时候,叮咚又是很客气地让我付十几块钱!这次我吸取了以前所有的教训,领情了,知足了,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问,晃过结算后卫,对着支付临门就是一脚。球居然进了。最后拿到的手是一小袋青菜,说是宁夏的。还有四根水果黄瓜,其中一根还是烂的。


虽然如此,我一点也没有沮丧。过去有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现在觉得失败是心虚它爹。不断的失败才会让我们心虚从而不再有非分的念想。可话还得说回来,当时心里还是蛮得意的:我在这种情况下都能进球,为什么国足进球那么难呢?


使情况得到彻底改善的是我们楼栋的团购。我们的小区大,楼栋高。当年去复旦,也算是他们引进。那时有老师觉得我买错房了,因为尽管小区内的绿化空间蛮大,但从外面看,小区几乎是密密麻麻的水泥森林。不曾想到,小区大的惬意处这次在我们转入管控区后就显现了,我们散步还是很有的走的。


我们这栋楼的团购超级忙。我虽然早加入其中,但开始并不怎么看。后来因为与叮咚斗,屡战屡败,伤了自尊,就想起了我们楼栋的团购群。自从跟着几位团长走,无往不胜!真的感谢我们的邻居。他们不仅组织团购,在封控期间还管送货上门!


这次网上对上海有许多非议,说上海完了,管理一塌糊涂。管理是官员的事情,这棒槌落不到上海头上。套用一句俗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扎根的百姓,轮转的官。上海是老百姓的上海。封控期间上海老百姓的表现告诉世界,垮塌的绝不是老百姓的人设。一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举个我个人不太不好意思地说例子。红酒快喝完了,自己将还剩下一点酒的杯子发到了朋友圈。我没有求助的奢望,因为所有的路断了,渠道都封了,网上根本不可能买到酒,朋友也帮不了忙,我就是想自怜地哀怨哀怨。不想朋友圈里有我的邻居!立刻,还真是立刻,门铃就响了。他们把红酒放在了我门口!而且不止一瓶!不止一家!当时拿到红酒时的心情比在叮咚上抢到菜还激动!当然,这激动只有喝酒的才能体会其深度和广度。后来情况略有好转,居然有许多年前的学生家长闪送红酒过来!


现在封控还没有结束,感觉曙光在前头。 在于我,一个月的封控胜读一辈子的书。封控改变了我许多认识。这次真的嘴里胃里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人以食为天。多年来,我早上起来上网浏览第一个网站是CNN, 现在则是先看一下叮咚,然后看团购群,白天也不时会看一下。


从事人文研究一辈子的我,过去相信问题的答案都在书里。现在认识到,书只不过是学者按照某个理论来解释某个他们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大多数问题与现实不构成直接的关系,间接得很。一般说来,学者眼睛里看到的不是人本身,而是人文,也就是飘忽在生活上空、人头顶上的理论。这次封控上海出现了许多问题。当我看到有不少学者很曲折地想借助某个理论去晦涩地给出一个揭示时,我不由得哑然失笑了。



我想起了大家都背过的鲁迅的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中国的事情实在是很简单的,实在是不需要太复杂的理论,

中国的或外国的。我们需要的就是“敢于直面”、“敢于正视”的勇气,需要有胆量说出皇帝新衣故事里的小孩子脱口而出的那句话。


2022/05/01



@沈涛
最近二天在医院,于是有了一些疫情防控下上海医疗机构的直观。

首先,120救护车容易叫到了。尤其对那些和老人分开二个社区住的,一旦老人有急诊需求,这是最快速的途径。自行驱车去接老人的话,社区居委会不会同意进社区的。

其次,很多医院已经没有可以要求必须提供48小时核酸报告,我在门口看到有人扫场所码,只要是绿码,核酸是五天前做的,也无妨。

再着,医院急诊科人满为患,这是之前一个月因为封控积攒起来的压力,何况上海的医疗资源本来就是满负荷运转的。

最后,除非离医院很近,或者自驾车去看病,否则需要考虑看完病怎么回家?医院门口看到好几个徘徊的,有年轻姑娘团团转一个月小时,都想不出怎么回顾村;有老太太挨个问路过的司机:能不能送她和老伴一起回家?

PS:图二的老太太,付救护车费的时候从钱包里拿出一把银币,结果救护车司机小伙子说:阿婆啊,你怎么像小菜场买菜一样呢?你明明有整张的钞票,不给我,给我一把角子,我怎么去找给别人啊[笑cry]



@人民日报
【#上海6区符合社会面基本清零标准#:奉贤、金山、崇明、青浦、松江和普陀】上海疫情发布会今日通报,结合超大城市实际,上海明确了社会面清零和基本清零的评价标准。#上海社会面基本清零标准#即,以行政区为单位,区内社会面(含管控区、防范区,以及非闭环管理的社会流动人员等)阳性感染者数量日趋减少、风险可控;如果连续三天单日新增数占区内总人口数比例小于十万分之一,就可以认为社会面基本清零;如果连续三天单日新增数为零,就实现了社会面清零。本轮疫情社会面清零之后,全市将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照上述标准,目前上海全市符合社会面基本清零标准的有6个区,即奉贤、金山、崇明、青浦、松江和普陀。这6个区在做好“三区”管控的同时,实施“有限人员、有限区域、有限活动”,通过全面推进十大攻坚行动,力争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http://t.cn/A6Xw1oXq

//@王小亚: 按这个标准上海每天新增数不超过250就是社会面基本清零了。二其他城市新增250早就如临大敌了[微笑]//@佛心蛊:闹啥屁呢,且关着吧 //@客官不要急:重新定义“清零”…我求求别再瞎搞了,这一次为什么会搞成这样子,心里没点数吗?但凡3月份苗头起来的时候压下去,至于这样吗



@专业戳轮胎熊律师
你们别at我社会面清零真的假的,我也不知道。
我就是想骂人。小区今天自己出来拿快递的居民,比上一班翻了三倍不止。都说社会面清零了,快递小哥不会带毒,自己来拿快递没什么风险。
你说我怎么反驳……
而且天热起来,水果饮料需求总体在上升,大部分人也憋得慌,快递明显变多了。
不过唯一的好消息。
顺丰小哥说,今天外面抓野快递强度十分高。他一路过来被查了3次。
说明物流带毒这块,还是重点对象。



@新闻晨报
【30公里要价300元,2分钟车程150元,上海“黑心”保供出租车被查处】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获悉,近日,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四大队接到投诉,投诉人李先生反映其儿子因病急需从上海返回北京,购买车票后预定了保供出租车前往火车站,上车后司机不打表,30公里路程索要300元车费。在到达虹桥火车站出发层后,李先生的儿子发现候车厅入口大门紧锁,只能再搭乘“黑车”到入站口,2分钟车程被索要150元。李先生希望上海的交通执法部门能严厉惩治“黑心”司机。

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四大队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得知乘客的上车地点为酒店后,通过调取酒店监控视频以及保供车辆的进出登记和临时通行证的照片,锁定了涉嫌违法的车辆和驾驶员。

执法人员随即联系涉案保供出租车所属的出租车公司相关负责人,将退赔费用第一时间转给投诉人。同时,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四大队责令企业立即停止该驾驶员保供车辆的驾驶资格,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对于驾驶员的违法行为,待解封后执法部门将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针对上海虹桥火车站私家车非法客运行为,上海虹桥管委会和虹桥火车站派出所将按照虹桥枢纽地区执法部门联勤联动要求,迅速查处涉案车辆,并按照各部门相关法律、法规作进一步处理。

自4月1日上海市疫情封控以来,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共处理涉疫投诉举报22件,坚持涉疫诉求快速处置,确保群众诉求“时时有跟进、事事有回音”。http://t.cn/A6XAwhHj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0604.html

【上海录音】曹家渡居民:“我们不是停步不前,我们在反向行驶,我们挂着R档在踩油门”
04/30/2022


CDT 档案卡
标题:上海曹家渡居民与街道工作人员电话录音
作者:文字由CDT根据录音整理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主题归类:上海疫情
CDS收藏:老大哥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中国数字时代所有,欢迎个人、媒体和研究机构在注明来源的前提下免费使用。详细版权说明。
现在已经涉及到一个人基本的生存了。中国老百姓很温良的,你看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哪一个不是跟嚼谷有关系的?[…] 中国历史上有过光吃不产的悲剧的,要再重演一遍吗?

街道工作人员:不是我们,不是我们… 我也不清楚是不是,但是我作为工作人员只能是物资到了我们直接发到居委会。

女居民:所以就是…

街道工作人员:(至于)物资怎么来,我不清楚是区里统购的还是怎么样。

女居民:所以这个…

街道工作人员:如果你物资没有收到,这个我只能记录下来反馈,比如说反馈给居委会,反馈给街道这个情况,至于…

女居民:所以物资源头是区里面的商务委给到你们的,然后你们这边就负责发放对吧。

街道工作人员:嗯… 我觉得可能是这样吧。

女居民:对啊,那谁给你的你肯定知道啊,哪个领导机构指派、发给你们的,这个肯定知道呀。是是哪个机构就是哪个机构,是商务委发的就是商务委发给你们的,对吧?

街道工作人员:这个我要去问一下,因为我们…

女居民:你都不知道你收到的物资是谁给你的?

街道工作人员:因为值班室的话我不确定、不知道,真不知道。可能物资每批来的因为不经过我这里,这是每个部门…

女居民:那现在曹家渡这边是一共发了五批物资吗?我先确定一下。

街道工作人员:应该是吧。

男居民:老师,是这样子的情况,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自己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来满足正常的生活的需求。但是呢,静安寺这边的曹家渡街道是个老人比较密集的地方,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收到了四次物资,其中一次只是发了一点八四(消毒液)跟一个喷壶,这我也不能吃对吧?那么现在发过的东西基本都以蔬菜为主,荤菜基本上是没有的。那我不知道到现在为止,从四月一号到现在,已经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你们觉得只派发这么四次东西是能够维持一个家庭正常的生活吗?对吧。你现在可能有些地方不方便讲,那么我们问你的问题,没法正面回答我们,都可以理解,因为其实你们也很为难,对吧。上海搞成这个样子,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个体造成的,但是确实让人匪夷所思。我也五十岁的人了,我在上海经历过很多次的事情。包括疫情,包括自然灾害,包括灾难,包括人为的一些东西,我不讲了。我从来没有见过上海搞成这个样子,我们都已经麻木了。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这个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的智能渠道去获得自己的生活所需,对吧?我们到现在为止,你看看,就医不能就医,孩子不能上学,上班不能上班,工作不能开展,我们都忍了,对吧。应该说中国人的老百姓是非常非常之温良的。但是如果说你涉及到一个人的吃食跟生存的话,这个有点太过分了。你可以查一查曹家渡XX居委会这边,到现在为止发了几次物资,每一次的有没有清单?发了一些萝卜、胡萝卜,包括一些青菜,包括一些午餐肉,包括一些牛奶。你觉得一个正常的家庭要确保正常的蛋白质跟营养的摄取的话,这点东西、这些次数你觉得是够的吗?没有人反映就没有人管吗?

街道工作人员:您打这个值班室的电话,您的诉求就是让… 诉求是什么呢?

男居民:我的诉求很简单,你们有没有关心过这个街道里面这么多的居民,包括有这么多的老人,有这么多需要就医的老人,你们现在的物资跟我们正常的生活能不能形成一个基本的匹配?对吧?我可以少吃一点,我运动少一点,甚至我一天吃两顿,都可以。但是你们是物资跟我一个正常家庭所需消耗的物资,落差实在太大了,老师。

街道工作人员:好的。

男居民:而且蔬菜这个东西,我们现在不苛求每天吃新鲜的,但你也放不了三天五天呐,得烂呐。

街道工作人员:嗯,好的。

男居民:对吧。你现在(预防)病毒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抵抗力。我营养都无法正常摄取的话,我哪来的抵抗力?如果是一个病人呢?我们楼下就是一个病人,无法就医,无法做化疗,无法做化疗PICC的正常护理,造成胳膊发炎。这种事情听太多,可能你们都已经顾不过来、都已经麻木了,我们自己是当事我们也麻木了。但是这事不能这么做。遥遥无期。对吧?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每天都在变花样的出幺蛾子,遥遥无期。我们看不到希望。如果说你跟我说有一个上限的时间可以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没问题,我们可以等,我们可以坚持。就算要把战略物资做一个合理化的平均分配的话,你也要让我知道我的极限在哪里,该怎么分配。

街道工作人员:嗯嗯。

男居民:我这个分母在哪里你告诉我。我要去除,去平均分配我有限的物资,那你至少要把分母告诉我。

街道工作人员:现在我也…

男居民:我现在不知道分母在哪里,分母是多少数值,那你让我怎么去合理分配呢?

街道工作人员:嗯嗯。

男居民:我们不要说这是上海,而且是上海的市中心,都可以管成这个样子的话,那周边的一些郊区、远郊,或者大型的社区、住宅区的话,你们会把这个活儿干成什么样啊。你们更顾不过来了,你顾不顾来有很多理由,如果说我们这样一个体量的小区都顾不来的话,那比这个更大几倍几十倍的小区你们还怎么顾得过来呢?

街道工作人员:嗯。

男居民:你现在不是说我能克服、没问题,你现在已经涉及到一个人基本的生存了。中国老百姓很温良的,你看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哪一个不是跟嚼谷有关系的?你不让人吃饭,人得饿死,才会造反呢。对不对?你苛捐杂税再重,OK没问题,老百姓能忍则忍,都没有问题。你把我种粮收了都没有没有人造反,你不让人吃饭那是要闯祸的,老师。

街道工作人员:老师,我告诉你,这个情况其实我们街道也知道,大家都知道。你说的就医的问题,这个都是,连街道主要领导都没辙。

男居民:对啊,我知道,我反映过,我为了楼下的那个阿姨,我跟很多部门都反映过,很多的志愿者,有爱心的…

街道工作人员:这不是我的错。

男居民:我不是怪你,我不是怪你,我跟很多部门、也包括你们这个电话,我也打过。你们已经尽力了,我非常感激。

街道工作人员:你知道我们基层的,也是天天的… 你们还可以呆在家里,我们天天地在这里,睡在办公室。

男居民:我理解,我理解,我完全理解…

街道工作人员:都住在办公室里。

男居民:但是你说我们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们不能上达天听,我们能够够得着的高度的极限也就是你们这儿,我们还能往哪高的去反映情况吗?

女居民:或者…

男居民:现在12345都瘫痪了。

女居民:或者有一个什么… 比如说你们的上级部门有吗?或者留个联系方式,我要么再打上级部门的电话也可以都。

街道工作人员:我这里真没有。

女居民:就,呃…

男居民:不是,你不要问ta,ta们现在安排ta们这个电话,就是用来挡刺刀的。我说透一点,咱们不要说话有什么避讳,你们这个部门,这个热线放在那边,就是用来挡刺刀的,你们还能干嘛呢?所以我非常理解你们的难处。

街道工作人员:嗯嗯,谢谢。

男居民:但是你让我们老百姓涉及到生存的威胁的时候,我们上哪去诉求呢?话说得多了,还要警告你,拉黑你,管控你,有意思吗?干嘛要这个样子呢。中国老百姓还不够温良吗?你还要找什么样的温良的老百姓,来统治他们,才觉得是特别有感觉的呀?你欺负老实人有意思吗?

街道工作人员:行吧,反正就是,老师您…

男居民:你到现在为止只发了五次物资,其中一次发的是八四,你让我喝吗?你让我自尽吗?还有四次有据可查,你自己去XX居委会查一下你们发的是什么。最体面的一次就是牛奶跟午餐肉,接下来全是蔬菜,还发过一次鸡蛋,也不让我们出去买,买都是高价的。

街道工作人员:嗯。

男居民:对吧,高价不是家家都能承受得起的,有些人家家庭收入很低的,你五倍六倍这样的费用去收取人家的物资的费用,没办法的,你撑个一个礼拜是可以,天天如此谁扛得住啊。搁我们家我们家也扛不住啊。对吧。你把店都关了,然后逼着我们去买那些所谓的保供物资,然后把屎盆子扣在那些快递小哥身上,说他们在传播阳性的病毒。这些小哥如果没有你们的授权,他们有权在街上跑吗?你告诉我。对吧?实在没地方找顶雷的了,怪在快递小哥身上。人家得罪谁了呀?我们要不是有快递小哥的话,我们是不是情况更惨?你没有一点感恩的心,还把屎盆子往人家脑袋上扣。这些小哥不做核酸的吗?路上那么多警察不管的吗?他们能够肆意的——在疫情的阶段——在上海满大街到处跑的吗?他们有阳性?你哄谁呢?我那天带阿姨去XX中心,也就是30分钟的车程,我来回两次被警察查,要查通行证。如果你这样防的话你会防不住吗?会由着一个有阳性可能的病患的快递在街上满地跑吗?你何必这样呢?到处找由头,到处找一个顶雷的。你为什么封闭到现在为止,所有阳性还不断、不断在冒出来?你告诉我。这是不是很奇怪呀?

街道工作人员:我也很奇怪说实话。

男居民:不能低估一个人的智商到这种地步,令人发指了都。今天冒一个阳性,明天冒一个阳性,你就是没完没了的搞下去。问你、问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封。

街道工作人员:我也想早日解封,我早日回家,你可以早日…

男居民:不是早日解封,我跟你说不是早日解封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你们玩够了。对吧?你病毒怎么解… 怎么清零,你告诉我。你有本事把苍蝇蚊子这些给我清了呀。病毒是连肉眼都看不到的。病毒存在在这个地球上比我们人类长久的多得多得多了,我们才多少年?人家存在多少年?你能把人家给清了?这不是开玩笑吗?我们楼下就一个阳性。从始至终人家没事儿,就跟普通感冒一样,三天之后才拉走。我们这种老房子,要是传染的话,早就一栋楼都嗝屁了。

街道工作人员:先生,我跟你讲,你说的这些我其实是感同身受,真的,但是我们现在作为街道来说也只是一个执行部门。

男居民:我理解的,我理解的,真的,我们现在不是上海人在管上海人。

街道工作人员:(听不清)

男居民:我理解你的,你们现在睡在单位里面,也没法洗澡,也没法换衣服。

街道工作人员:做核酸啊,做抗原,这些都是区里安排的,就是根据统一的安排来做的。

男居民:你算算看,这样浪费多少民脂民膏啊?

街道工作人员:对啊,我们也没办法。

男居民:还多少人没有医保,看不起病,只能死在医院的门口,你们还这么折腾这么有限的社保基金。不断地在做核酸,有意思吗?有必要吗?我们算配合,虽然心里边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你们每回叫,我们都积极配合,你还要我们上海人怎么样?对吧,没事儿就在那捅,没事就跟那捅。你捅出个啥来了呀?是捅归零了,还是把这个城市的疫情控制住啊?

街道工作人员:你很气愤,其实我也天天被捅啊,我也天天想不捅啊。

男居民:真的很无聊,真的很无聊,这个是、这个是科学…

街道工作人员:只能是…

男居民:这个是科学,不是靠什么你有一个雄韬伟略的思想跟坚定的战斗的意志所能够解决得了,这是科学!你们现在做伪科学的事情。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你现在让我拿把手术刀上台给人做手术,那哥们不死在桌上我随便你怎么说。我干不了那个。你们这样真的… 我今天跟你打这个电话,我没有指望有什么说法,我也知道你们非常非常为难,其实你们也是精疲力竭,你们就已经是… 很无奈的。但是你让我们老百姓跟谁反映呢?这样有意思吗?何年何月是个头?人家都在干嘛,我们在干嘛?好好的事不做。一天天在做这种毫无意义的、甚至存在的很多的安全隐患的所谓的核酸。上海攒了这么点资本不容易呀,你要毁了它太容易了。七九年改开到现在四十多年攒了这么点家底,你看看这一个月上海折腾成什么样了。你还再要来一个月吗?你建设一座城市很不容易的,它的秩序、他的良俗、它的良善、它的文明、它的经济、它的秩序,很不容易,几代人呐。你要毁了它,我跟你说,不出半年就毁了。人家全世界都在往前跑,积极地在恢复生产、恢复民生、恢复商业,我们不是停步不前,我们在反向行驶,我们挂着R档在踩油门。

街道工作人员:(听不清)

男居民:真的,老师,我不是说今天可以要跟你说那么多,实在是憋的太气愤了。

街道工作人员:您也是想抒发一下内心的不平… 和那些感受,我理解,我理解。

男居民:真的,干点人事儿吧。

街道工作人员:我们基层的这些干部,其实也想早点解封,也想早点大家都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不然我…

男居民:真的太无聊了,我也是…

街道工作人员:你现在是呆在家里,我们是呆在工作岗位上,但是我们的心是一样的,都是想早日解封,早日…

男居民:但是一样的,老师,我呆在家里,我所有的工作都没法开展,我所有的项目全部停摆,全部停摆。

街道工作人员:对,是的。

男居民:去年也是这个样子,你连续两年这么折腾一个小微企业的老板,怎么弄啊?不干活儿啊,天天就等你们发物资吃啊,光吃不产啊。中国历史上有过光吃不产的悲剧的,要再重演一遍吗?你可能年纪还比我小,你不知道那个三年,能这么搞吗?

街道工作人员:嗯,是的是的。

男居民:孩子没法上学,初三、高三的孩子没有办法正常上学,我同事的女儿上的是国际学校,人家国外要考试了,你要这样的孩子上网课,怎么去参加国际考试啊?一年学费就12万呢。人家哪管你封控啊?

街道工作人员:(听不清)

男居民:不能这么搞的,老师,你们真的… 我知道现在上海人都不敢说话了,上海人都靠边站了,上海人说话就被你割草,上海人说话就被你墙边站,听听民声吧,我现在外面在敲锅呢。你听到吗?

街道工作人员:我们值班室有听到一点点声音。

男居民:太荒唐了,这个是二十一世纪的上海啊。你不是特要脸吗?你这样的上海搁在国际上是长脸吗还是扯脸皮子啊?让人笑掉大牙你知道吗。你是抗疫吗?我们更往下就不往下说了,大家都明白,这是抗疫吗?行了,不打扰您了,老师,谢谢您。

(听不清)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0511.html?amp

【404文库】王五四|生活是段子,我们则是笑点,我们笑得有多开心,我们生活得就有多糟心
CDT 档案卡
标题:生活是段子,我们则是笑点,我们笑得有多开心,我们生活得就有多糟心
作者:王五四
来源:微信公众号“转自小鸟文学”
发表日期:2022.4.28
主题归类:上海疫情
CDS收藏:网络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感觉

我最近对什么都没感觉,一度有点怀疑是不是频繁的核酸检测把我的感官系统捅坏了,大脑好像也不太对劲了,明明生活在人类世界,却经常感受到他们的非人行径,或许是阴性阳性这两个词听的太多了,明明生活在阳间,却经常感受到阴冷,甚至对抗疫的大政方针也产生了怀疑,直到想起1949年第一批被劳动改造的妓女们曾经唱过的“千年的冰河开了冻,万年的枯树发了青。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我才幡然醒悟,新社会都能把阴间的鬼变成阳间的人,难道还不能把阳性人变成阴性人吗?

当然,我们对待阳转阴这件事是很严肃的,不能因为一次检测结果是阴性就判定为阴性,也不能因为十次检测结果是阴性就判定为阴性,究竟要几次我也不知道,大概是科研机密吧,反正见了太多二十几次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的人,依然还要做核酸检测,大概是这个社会上的两面人太多了吧。

与我们的严肃认真相比,美国人对待新冠病毒的态度简直是在开玩笑,特别是他们的高级领导干部。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4月7日被查出阳性,仅仅过了四天,4月11日就宣布自己转阴,更可怕的是她宣布自己4月12日就结束隔离。要知道,这么短的时间,我们菜都还没来得及抢,她就结束隔离了,而且还是自己宣布的,没有通过居委会没有通过街道,没有经过卫健委甚至没有经过民主党组织部门的同意。

美国的政客对美国人民是如此不负责,要知道,在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普通群众往往要检测二十几次才能通过考验,因为新冠病毒的隐藏性是很强的,要久经考验,要久经检测,即便是几十年的优秀党员高级领导干部,也可能从未对党和人民忠诚,你佩洛西民主党的党性再强对美国人民再忠诚,也得检测个十次八次吧。令人不解的是,即便美国政府和官员如此对人民不负责,美国驻上海总领馆相关人员近日依然做出了“自愿撤离”的决定,不知他们是饿了抢不到菜,病了进不了医院,还是担心半夜被踹门而入拖进方舱隔离,但眼前这些困难都只是暂时的,他们难道没有组织学习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话吗?“在座的各位能够在抗击疫情期间生活在中国,你们就偷着乐吧!”你们乐了没,我是乐了。

疫情已经使得整个社会哲学化了,处处都是柏拉图式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在街头的每一个卡点,巷尾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小区门口,每一幢大厦岗前,严肃地发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而被盘问的人也早已熟悉这些哲思的提问,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答案。

然而回答了无数次我是谁,我们却越发搞不清楚我是谁了。就像在“人民利益至高无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利益”这句话里,我们时而无价,时而是代价。在“我们理解你们所做的抗疫工作都是为了我们”中,我们既是那个被保护的对象,又是那个被伤害的对象,然而我们依然相信,我们之所以被伤害,是为了更好地被保护,在这些文字陷阱里,我们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时而血性时而理性,糊涂时被现实的耳光打醒,清醒时又被挥起的铁拳吓得假装糊涂,血管里流淌的血液只剩下维系心脏跳动的功能,血性已无,理性成了替代品,就像人到中年,生殖器官也只剩下排尿功能,一身尿性。

在我们越来越喜欢用段子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时,猛然发现生活是段子,那我们则是笑点,我们笑得有多开心,我们生活得就有多糟心。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虽说我们不清楚自己是谁,但总归知道自己是人科人属人种,感觉自己像个人。不像有些人,血管里只有政治属性在流淌,没有一点人味儿了,特别是在抗疫大局的作用下,他眼里只有阳性和阴性,而没有血性和人性了,九十几岁瘫痪的老人抬也要抬进方舱,出生二十几天的孩子抱也要抱进方舱,多危急的病人要么出不了小区,要么进不了医院,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阳性和阴性,而变得“阴阳相隔”,不是隔离在家,就是隔离在方舱,这些地方即便条件再差,好歹也是在阳间,有些人就真的和他们的亲人相隔在另外一个世界了。“阴阳相隔”这个成语,本是说阴间阳间死人活人的事,在抗疫大局之下,用在人世间因阳性阴性被隔离的活人身上,悲怆感阴冷感,一点也没减弱。

电影《阿甘正传》有一句经典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这就是巧克力里的盲盒。因为有巧克力打底了,那么盲盒里基本都是惊喜了,给人带来惊吓的是那种纯盲盒,你根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当你急需一份蔬菜时,打开盲盒却收获了一盒连花清瘟胶囊,这是潘多拉药盒。当你急需一份救命的药品时,打开盲盒居然收到了一台《众志成城同心守沪》的文艺联欢晚会,没有底线的盲盒属于流氓盒,估计把病毒都整懵了,我还活着呢怎么葬礼先给我办起来了。

上海的晚会终究没有办起来,否则对上海人民而言,不仅伤害性很大,侮辱性也极强。此时此刻的上海人民并非不需要精神食粮,他们只是不需要精神病食粮。随后,崔健老师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一场线上演唱会,好评如潮,“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上海的方向”,这才是精神食粮。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崔健首次演唱了《一无所有》,这首歌给了当时迷茫的青年们当头一棒,敲碎了困住他们的透明玻璃屋,让他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开始重新生长。就像隔离太久的人,突然间解封了一样。当时高尔泰说,“也许崔健及其摇滚乐,是中国目前唯一可以胜任启蒙的艺术形式了。中国需要启蒙。”从此唱歌的不再只是唱歌的,他们成了时代的文化现象和流行符号。

三十六年后的今天,在疫情弥漫许久的今天,人们依然需要崔健而且无可替代。老崔唱的《假行僧》简直是道出了上海人民的心声,“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封闭在家太久,人们需要出来走走,只是疫情期间,能从南走到北的,也只有国家领导了。当然,大部分人已经配不上老崔了,无论从勇气还是认知层面,人们都太理性和疲软了,他们得了一种病,这种病叫没感觉,治疗方式是逃出医院,光着膀子,迎着风雪,在雪地上撒点野。老崔的很多歌放在今天唱,依然火光冲天,他像个老中医,写的词曲都很贴合时代的脉搏,为时代治病救人,只可惜时代已经病入膏肓。看着刚过完六十岁生日的老崔,依然马不停蹄地在为这个社会输入血性和乳汁,挺心疼的,给营养不良的年轻人们再哺一次乳,给锈死的中年人们再上一次润滑油,然后崔健就真的要开始沧桑了。老崔再摇滚,可面对的也是一帮社会主义下的蛋,更何况,只能坐着听的摇滚,和有备案号的摇滚演唱会,终究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摇滚,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喜欢崔健歌曲的中年男子都坏不到哪去,万达集团的王健林很喜欢唱崔健的歌,《一无所有》和《假行僧》他都公开唱过。王思聪曾在一档节目中这样回忆老王,“我爸一直很忙,但是在我去英国留学的那天,他去机场送我了,还说了让我终生难忘的四个字——振兴中华。”所以在我眼里,老王和小王都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做房地产和怼人的人,老王曾这样评价过小王,“很聪明,事业还不错,喜欢评价别人这点不太好。”我倒觉得这恰恰是王思聪的闪光点。

前几天王思聪大战连花清瘟胶囊,4月14日他微博转发视频《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谁告诉你的?》,并建议“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该则视频消息质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过连花清瘟胶囊,并表示河北以岭医院院长贾振华在《植物医学》发表连花清瘟防疫论文时,隐瞒了自己是吴以岭的女婿,以及以岭药业对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事。这些事我们都见怪不怪了,也早就没有感觉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只是,这饱受争议的连花清瘟胶囊被当作了治疗新冠的主要药物。抗疫大局,一直是官方认定的严肃宏大的事情,在这个大局之下,那么多个体都在不断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力,这时却突然冒出一个连花清瘟胶囊,这就好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家又抵御住了一次洪水的冲击,为重新修筑大坝赢得了时间,这时你却派出了一支疑似豆腐渣工程队来修筑大坝……..最后的结果是,这支工程队没咋样,举报工程队的王思聪被微博禁言了,能想象出思聪该有多么愤慨,这时的他需要来一盒连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能。

这个社会需要善意,有些时候面对一些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更要善意解读,比如说上海市民要正确认识并善意解读政府给你们发放连花清瘟胶囊这件事,或许它只是热水伴侣呢,本意是让你们多喝热水。对待瘟疫这件事,要讲究科学,要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找办法,在古代,只要有瘟疫发生,人们采取的都是“取媚神祗”的方法,期望求得神灵的庇佑,早日驱走瘟疫,你拜一拜连花清瘟胶囊或许比吃了它更管用,吃了它也会效果,吃的时候用热水送服,喝热水治百病。2011年,凭借对连花清瘟胶囊的研究,以岭药业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想,把上面的连花清瘟胶囊替换成热水,会不会也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有一个治病的方法,仅供参考,东汉末年,瘟疫几乎连年不断,染疫而亡的人不计其数,张天师却能治得了这种病,张天师治病的方法是,让染疫的人,把自己一生所犯的错误一条条回忆清楚,亲笔记下来写在纸上,然后扔到水中,同时向神明发誓,不再做那些不好的事,如果再犯错就终结自己的生命。人们按照此法去做,诚心诚意悔改自己的过错,果然大家的病都好了,瘟疫消失了。张天师,东汉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人,或许铁链女的错误被纠正了人们忏悔了,这瘟疫也就走了,对铁链女这事没感觉,那么当下社会的病很难治好。

前几天网上有一段录音,大概内容是,一对上海的夫妻按照正常的程序在家实行自我隔离,但是他们却被误诊成了“阳性”,防疫人员上门,要把他们运到方舱隔离。这对夫妻告诉防疫人员,他们其实阴性,是检测信息出错了,他们打电话跟医院沟通过,并称有跟医院沟通确认的录音。发现错误后,他们还申请核酸复测,但多天过去了,也没人来复测,却等来了转运的人员上门。因此这对夫妻要求执行人员出示报告证据,或者让他们复测一下核酸。可执行人员根本不理会他们,而是一门心思地带走他们:我们只是在执行命令;我得到的命令就是把你们带走;你不走我就走执法程序;我们得到的通知你们就是阳性….听完这段录音我想起一个苏联政治笑话,“半夜有警察敲门,开门后警察说,伊万,你被捕了。房主说,你弄错了,伊万在隔壁。警察说,我只负责抓伊万,至于谁是伊万我无所谓。”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从网上看到一些,看的心里难受,也很担心这样的事情有一天也会落在自己身上,很多人都爱说“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其实一座山倒也还好,怕就怕这个时代正在经历一场沙尘暴,落在人们身上的是无数座大山。你们总说以大局为重,什么叫大局,群众切身利益就是大局,你们也总说要讲政治立场,什么是政治立场,人民利益就是最大的政治立场。在李雪健演的电影《焦裕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焦裕禄对吴县长说,“…….我们的工作不是做给上边看的,群众满意才是唯一的标准”,“你这话我不能同意,应该说党满意,群众也满意,这是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我认为这是一回事,群众满意的事,党会不满意?反过来说,群众不满意的事,党会满意?”吴县长说,“有时候群众的觉悟比较低,只顾到眼前一时的温饱,而看不到今后和将来”,焦裕禄说,“眼前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今后和将来。”这个对话很贴近现实,很多满口大局的人,在大局之下隐藏着自己的小,把自己对本职工作的无能懈怠,对群众的冷漠伤害,对组织的欺瞒糊弄,全都用大局这块遮羞布盖上了。

这样简单粗暴的干部最近出现很多,有时候我在想,他们会不会是连花清瘟胶囊吃多了,血性和人性都被当成毒给解了,当成热给清了,对为人民服务这件事没热情没感觉给清了,对为人民服务这件事没热情没感觉了。是不是可以考虑把那些个粗暴对待群众,面对群众疾苦麻木冷漠的人集中起来做一下临床研究,搞个双盲实验,研发个连花双归补气和血胶囊出来,专治对群众没感情没感觉,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冷漠无情。

上海毕竟是上海,有那么多资源,受那么多瞩目,有那么多人能发声,会发声,但依然落得如此境遇,那么那些小城市的人呢,那些镇上的人呢,村里的人呢,他们不仅仅人被隔离,信息也被隔离了。我们知道有这样的人存在,但我们却对他们没有感觉,因为我们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石扉客
@shifeike
·
5小时
简单说,首先得成为防范区,才能入围社会面。然后先努力到达第一阶段(基本清零),获得所在街镇有限出入自由。到达第二阶段(清零),获得所在行政区内有限出入自由。至于彻底解封,暂时别想。因为截止今天为止,全上海还没有一个地方到达第二阶段。
引用推文
石扉客
@shifeike
· 6小时
“二二三四”概念:两个面(社会面和非社会面),两个阶段(社会面基本清零和社会面清零),三个管控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四个地理区域(郊区、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拓展区、浦东新区)。三个管控区域板块轮动,轮动到了防范区再按四个地理区域板块轮动,地理区域按基本清零和清零两个目标轮动。



https://mp.weixin.qq.com/s/DdgX3sA0rni4Rw7ZtyUYvQ

记录丨频繁测抗原到底是为什么?一上海市民致电12345热线文字实录
听桥 整理 聽贰拾肆橋 2022-05-01 13:29
图片

近日,网传图片显示,上海外滩因为长期封控,已经长草。图为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4月28日晚发布的辟谣图片。
整理者按

2022年4月29日,星期五,上海天气阴冷,温度在十二至十八摄氏度之间。

这是浦西地区实施“全域静态管理”的第二十九天,算上浦东地区已经实施四天的“全域静态管理”以及更多地段更早些时候持续遭遇的封锁,上海全域部分居民区接受事实上的封城管理已长达一个半月之久。

这天(或者从前一天开始),一则时长为八分二十五秒的音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内容是一位女性市民与上海市民热线12345接线员之间的对话。

以下是这份音频的文字实录。整理者听桥,力求完整还原两人之间的全部对话。个别地方为符合文法和上下文而有文字技术修正,并有极少量补充,补充文字放在括号中。

先前出现在网络上的完整音频,暂无法找到,所以无法附上。




频繁测抗原到底是为什么?一上海市民致电12345热线文字实录
接线员:您好,请讲。



市民:你好,我这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万德路十一弄东方广场。



接线员:您稍等,我记一下,万德路……



市民:一万两万的万,道德的德,万德路,十一弄,东方广场。



我们小区从三月二十七号开始到现在,没有一个阳性,而且我们是防范区。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昨天测了核酸,今天早上八点半之前完成了一次抗原测试,现在(被)要求下午三点半之前再完成一次抗原测试。我想知道,这么频繁地测抗原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要干嘛?



所有的这些政令下达,是否背后是有科学依据,还是哪一天,市领导突然想起什么了,就想给我们测个抗原?阎王动动嘴,小鬼跑断腿吗?然后居委会的主任这么一说,我们大家就得忙死了,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全都要停下来,都要配合这一天两次的抗原,(这是要)干嘛?要物资没物资,怎么着,我们天天凭着抗原我们就管饱了吗?这以后、这辈子就得跟着抗原和核酸一块过了吗?这么做有什么科学依据?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遵守?



接线员:好的,女士,您这情况,我帮您反映一下。



市民:你反映之后……你能真正地反映上去吗?三点半之前,这个愚蠢的做法就要看到结果,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讲有用吗?就是,你今天做这个工作,你12345接电话,你知不知道,我们每天做的这些事情,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测核酸测了这么多回,我们测抗原测了这么多回,我们从什么十四天和二加十二,我们从最开始说足不出户,我们说攻坚,我们攻了几番坚了,到现在,我们攻下了什么吗?我们做到了什么吗?阴性的小区还是被困在这里,就是困在骷髅壳一般的地方,根本就不能出去。我们这个地方反反复复测试,是要干嘛?



是不是有一些贪官,他们要配合医药公司,用这种方法来掏空国家的医保?还是说,我们的方舱有位置了,准备想把一些人拉进去?这背后到底是什么?



政令下达,应该每一件事,应该做到让老百姓明晰,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这件事的宗旨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为了达到这个宗旨,我们大家需要怎么做。



可是我们现在,有吗?做任何一件事有明确的目的吗?之前的方法,达得到目的吗?之前的方法如果不对的话,有给老百姓道歉吗?有调整吗?所有的事情明知自己不对了,还把老百姓都往火上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干嘛呢?



还是说,上海地方政府有一些人在执行过程中已经里通外国,通过他们的这种做法,用虚与委蛇的方式来对抗中央,来激起人民和国家之间的矛盾呢?



所有这些事情都需要有答案,但我不能等历史,历史太久了,一万年太久了,我只争朝夕。我需要知道答案,不能只是反映。



今天早上我就反映了一件事了。美团买菜,离我们只有七十米的距离,它不给我们小区送菜。下午就发生这件事了。是不是,有什么人在故意整我们小区,因为我们不听话,因为我们没有阳性,我们没有让他挣到他想挣到的钱,对吗?所以要故意整我们吗?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接线员:女士,您的心情我理解。现在,(您反映的问题就是)频繁做核酸对吧?



市民:频繁地做抗原,频繁地做抗原,并且(我们)并不知道这么做背后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接线员:您现在主要的诉求是希望有关部门给您一个解释?



市民:今天下午的抗原本来就不应该做,早上做了,根本就没有问题,我们已经连续三十天都是全阴的局面了。它上午做完一次,下午再做一次干嘛?它买到的抗原难道是不合格产品,它是在这来销赃吗?我需要的不仅仅是解释,我还需要行动,这是在干嘛?这是在中央正式查处他们之前,他们要帮着医药公司来销赃吗?



所有的这些做法劳民伤财,所有的这些做法,都是对上海这个城市,并不仅仅是抹黑,而且是敲骨吸髓。这么做到底是干嘛?



接线员:好的,您说的,我这边听下来,您这边主要有两个诉求,第一,就是给出一个为什么近期频繁做抗原的一个解释。



市民:对,而且是一天之内做两次抗原,给我科学道理,不要把话说得含混,我需要的是详细的(解释)。一天之内上午下午做两次抗原,我需要知道这背后有什么科学道理。而且是对一个全阴的小区,我们已经阴了一个月的小区,频繁地这样测,到底有什么道理?



接线员:好的,您第一个诉求,我(已)帮您记录,并(会向上)反映。您第二个诉求是,希望停止频繁地这样测核酸……



市民:对,(停止)频繁的这样不合理的做法。包括,哪怕你要解封了,我们昨天已经做了核酸了,今早的抗原我们也已经做了,你如果上海要解封,你需要有明确的规则。你有规章制度,你要告诉给我们,你不可以不告诉我们,频繁地拿我们来测。



没有人的希望可以不断在这样的过程中被耗尽。它耗尽的是每一个人的爱国之心,耗尽的是每一个人内心中残存的(对政府)公信力的希望,你知道吗?这种做法这是误国的,杀人诛心。



接线员:您的心情我们当然理解。



市民:你能理解吗?你每天能听到很多的投诉电话,这对你已经构成了很强的精神创伤了,你真的能够理解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创伤吗?



接线员:女士,我这边也是希望能帮您尽快把您的声音反映到有关部门。麻烦您报一下您的手机号码好吗?



市民:133……2625。



接线员:……2625



市民:我姓王。



接线员:三横王对吧?



市民:对。关键不是在于他给我打电话,你明白吗?市政府的人就是有时间来跟我说话,我都没有时间陪他聊天。他们每个月挣着工资,他们喝着茶水,他们在家里吃着新鲜的蔬菜,他们过得太高兴了。我们老百姓呢,想过我们老百姓吗?



我要求的是,停止今天下午三点半那场抽神经病式的抗原检测,因为那并不是必要的。有时间让大家测抗原,还不如给大家发点什么新鲜蔬菜物资呢。现在葱在上海居然都成了奢侈品,上海是什么地方?上海是地狱吗?无间道吗?这是什么?



他们代表国家给国家丢脸,这是什么?男足都比不了他了。



接线员:女士,我这边也是希望尽快能帮到您,把这个情况反映上去。



市民:三点半那一场要取消,不需要。如果谁说需要,我愿意跟他上电视辩论,我要抓出来,这背后,到底是谁在上海捣鬼,是哪一位?



要把他抓出来,不可以他躲在人的后面强奸民意,耗费每一个人的心血,耗费国家的资财,让每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失望。这是他对这个国家犯下的罪行。如果他背后有任何的敌对势力呢?这种人,我愿意让他出来,不要躲在阳光底下自己做缩头的乌龟。



所以,今天下午三点半这次,不许测,因为这对我们的居民来讲,是一场很大的(政府)公信力方面的挫伤。



接线员:好的,您的诉求我这边会帮您记录反馈的。



https://mp.weixin.qq.com/s/UNroccvXPPPD89Kj3gQydw

上海手机抢菜的盲人,第一次用明火做饭
原创 赵雨萌 中国新闻周刊 2022-04-30 12:00


盲人因视障带来的不便

在疫情中被放大了



将燃气灶按钮向右旋转45度,耳边传来火苗燃起的声音,放上炒锅,待锅热从碗中舀上一勺油倒入锅中,这些炒菜前的准备工序,文清已驾轻就熟。


而就在一个月前,因疫情被隔离在家,由于获取的多为全生食材,文清47年来第一次使用明火做饭。左手食指被锅壁烫出泡,那种钻心的疼,文清至今记忆犹新。



文清和丈夫都是先天性视障,无子女。因为看不见,她们此前从未动过火,平常买一些易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食物来吃,用微波炉加热。



同样第一次烧火做饭的,还有79岁的张学军。晚上10点,79岁的张学军还未入睡,前段时间因购药和食材紧缺等问题,张学军开始失眠。糖尿病并发症引发的脑血栓让他行动不畅,他说自己“走起路像在跳舞”,需每天注射胰岛素。



张学军一家是上海浦东人,三口都是视障人士,他和女儿全盲,只有妻子是半全盲。妻子因腰椎骨折几乎瘫痪在床,女儿为后天性视障,从未做过饭。居家隔离前,每天有钟点工来做饭,当钟点工也被隔离后,做饭的任务就落到了张学军头上。79年第一次用火怕吗?张学军无奈地笑了,“不怕,怕有啥用,不做熟咋吃?”



根据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最新数据,上海户籍视力残疾人数10万,其中全盲和半全盲人数约3.5万。



疫情隔离下,面临购菜难、物资短缺、收入减少的视障群体,生活里的不便被放大了。



盲人的数字鸿沟



文清的老家在河南驻马店,从当地盲校毕业后,2001年来到上海,在普陀一家盲人按摩店当按摩师。在这里她遇到了同为盲人按摩师的丈夫。



疫情前,二人工作日在按摩店吃饭,周末偶尔拄着盲杖,去附近超市采购,买些熟食或速冻水饺,再用微波炉加热。文清很少去菜市场,却将一些买菜APP用得熟练,“因为看不见,在菜场很难进行挑选,偶尔还会买到坏的,线上买就好一些,都是打包好的。”



文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通过“听”文字,他们也能与健视人一样,使用普通智能手机。只需要下载读屏软件,在点击手机屏幕时,读屏软件会将点击的文字大声朗读出来。



正因为此,疫情暴发后,当抢菜APP和社区团购成为市民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后,文清没有心慌。但在参加了一次“抢菜大战”后,文清慌了,“原来现在买菜要拼手速”。等语音朗读完所触区域信息,再点击购买,至少需要3秒,“库存不足”、“网络异常”、“前方拥挤请重试”,即便将读屏软件调至最快语速,她仍然无法抢到菜。



文清发现,部分抢菜APP的无障碍设计不够完善,例如点击“加入购物车”时,读屏软件没有同步朗读,便无法进入下一步,“听不到就抢不到”。在文清看来,不够友好的无障碍设计成为视障者难以抢到菜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片

视障人士演示如何抢菜。图/受访者提供



79岁的张学军则一直使用只能接打电话的老年款手机。然而疫情下,小区组织的社区团购中,需要使用微信接龙和线上支付,仅这两点,就成为张学军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收音机是张学军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这被他称作“通往光明的天窗”。3月22日,张学军所在小区封控,但他未能第一时间获知消息,直到出门买药被阻拦时才得知。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家中的食物只够吃3天,此后15天里,由于不知如何求助,或者该向谁求助,一家人只能吃家中仅剩的一点米,搭配邻居送来的咸菜,尽量省着吃。



徐一宁和12名盲人按摩师,自3月22日被隔离在按摩店至今。徐一宁称,听说封控的消息,当晚店里来了许多熟客,一直忙到夜里12点才结束。由于夜已深,他们并未像往常那样回到宿舍,而是选择在店内留宿。



次日,便接到就地隔离的通知。这期间,徐一宁也曾尝试过抢菜,但遇到了相同的问题。3月25日,按摩店老板送来了面条、大米和油,不过很快就吃完了,后来通过求助残联获得了一些物资。物资有限,他们计划每天只吃两顿,喝粥、清水面,搭配榨菜和萝卜干。徐一宁说,他们并非希望依靠物资救助,但通过软件抢菜的方式,“我们的速度太慢了。”



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专家陈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3月正式实施的新国标《GB/T37668-2019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中,规定了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据她了解,大多数企业或产品并未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优化。



陈澜介绍,由于人类绝大部分信息来源都基于视觉获取,视障人士比其他残障群体更难获取信息,数字时代下,读屏软件成为重要辅助工具。部分APP无障碍优化程度和设计上的问题,导致与读屏软件兼容度不高。若视障人士无法通过听觉获取信息,信息源则会更少,意味着互联网产品将他们排除在外。



陈澜建议更多的软件进行无障碍优化设计。针对已经在优化的APP,进一步提升优化的深度和全面性;对于尚未优化的APP,将视障群体需求纳入考量,设计产品时考虑到视障群体需求,让APP有更多的无障碍意识。



华东师范大学的视障学生蒋政强曾公开呼吁,希望软件开发者能从视障群体角度出发,进一步增强无障碍设计意识。



人生第一次用明火做饭

   

盲人对于火有着本能的恐惧。大多数视障者,用微波炉和电饭煲加热食物。



“没想到47岁开火做了人生中的第一顿饭。”隔离在家的文清哭笑不得。



平日里,文清和丈夫只买成品或半成品食物。隔离后,通过居委会购买的大部分菜,以及收到的物资包中多为全生食材,这让她不得不开始使用燃气灶。



她发现不但要克服点火的心理恐惧,之后的一系列程序也仿佛层层设关。比如第一次倒油,不晓得倒了多少,也不像倒水那样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最终炒出一盘油浸青菜。后来她吸取教训,将油倒入碗中,每次用勺子舀一勺。



图片

文清从碗里舀出一勺油放入锅中。图/受访者提供



更为重要的是,所面临的烫伤风险。放调料时,不小心摸到了锅沿,左手食指被烫出水泡,“本来就怕火,这事之后更有阴影了。”文清说。



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所收到的5次物资中,只有两次是熟食。两只熏鸡吃了三顿,“五香的挺好吃,但不敢多吃,其实这就是我们以前一顿的量。”为了吃饱,搭配着土豆,但也尽量选择凉拌,避免开火炒菜。



几天前,收到了一只真空包装的盐水鸭和两盒午餐肉,文清立刻冻进冰箱。这种难得不用开火做的成品食物,她舍不得吃。文清在刷抖音时也曾听说可以找跑腿代购食物,“要是能买点成品食物多好”,但是至少30元的跑腿费让她打了退堂鼓。



图片

文清收到的成品食物。图/受访者提供



视障者按残疾等级分为4级,文清和丈夫都属于一级视障,每月两人共收到重残补助约3000元。家庭开支每月需4000元,隔离在家无法工作,收入断供,和多数视障者一样,文清此前积蓄并不多,面对未知的复工时间,她觉得必须精打细算每一分钱。



徐一宁和12名盲人按摩师依然不敢动火,所幸还能依靠店里唯一一名保洁人员做饭。几年前,徐一宁听说在上海做按摩师工资高,于是从老家来到上海打工。因为按摩店包吃包住,每月收到工资后,她会将大部分钱转给老家的父母,补贴女儿的生活费和学费。隔离后,收入来源就只有每月80元的视障者补贴,由于没有积蓄,找跑腿代购食物对她来说更是奢望。



72岁的孤残老人程芳,对火的恐惧直到这次疫情也没能消除。原先用来做饭的电饭煲,成了她炒菜的锅,“用电安全一点,不好吃就不好吃吧。”靠退休金过日子的程芳不敢找跑腿代购,“自己一个人生活,要省钱。”



“不愿意麻烦别人”



张学军被隔离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并非吃饭而是配药。此前,他一般直接去医院取药,没想过要留医院或医生的联系方式。隔离后,他不知该如何联系医生,拨打咨询热线却经常占线。上网搜索信息对于79岁的张学军来说,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文清则表示,读屏软件只能帮她进行最基本的沟通交流,而疫情后网上那些求助链接,她即便接收到了,也无法“听到”,足不出户的隔离生活使得信息获取更为闭塞。



多位受访视障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不愿意麻烦别人,“盲人不愿意给社会添麻烦,宁可自己节约一点,渡过难关。”



上海锦昌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视障群体因生活中常遇到种种困境,求助往往难以解决,久而久之,遇到困难首选通过自身克服,自理、自立是他们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必须条件。此外,疫情中他们获取信息渠道闭塞,通过公开渠道求助也收效甚微,因此呈现不知如何求助,也不愿求助的特征。



社会各界伸出了援手。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截至目前各区残联已排摸到被困上海的非沪籍视障人士共445人。多数为盲人按摩机构从业人员,大多住在按摩机构或单位宿舍内,现已被纳入属地基本生活保供范围,并向盲人按摩机构累计发放620批次必要生活物资。目前,市区两级残联共受理非沪籍视障人士生活物资求助18件。



图片

文清第一次做韭菜炒鸡蛋。图/受访者提供



上海华侨基金会为来自浦东、静安、普陀等地的7个视障群体聚集社区(或盲人推拿馆)的75位视障人士,送去了75份粮食包及193份蔬菜包。



目前,徐一宁所在的按摩店陆续收到了牛奶、方便面、速冻馒头包子等物资,张学军也在居委会帮助下收到了糖尿病药物。



文清打开冰箱,拿出冻了许久的午餐肉罐头,切了4片,准备中午与黄瓜片土豆丝一起炒,这是她的创新菜。她开始学习更多菜式,她要为未来提前做准备。



(应受访者要求,文清、张学军、徐一宁、程芳均为化名)



值班编辑:肖冉


欢迎关注中国新闻周刊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帐号头像,加关注)
省委常委密集履新,六省官员为何对调?

图片

阅读 6.4万



https://mp.weixin.qq.com/s/Jt8OQ0PsdbQkSaIjZ5ZUnA

上海就医乱乱乱:有些医生忙疯了,有些医生很闲 | 新世界
原创 荷可乐 先生制造 2022-04-28 13:55






从3月1日,第11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算起,上海这一轮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月。与两年前一样,医生护士们最先遭遇了病毒,并接二连三感染,这加重了医护的紧缺。



不同的是,余下的医护群体,忙碌程度大相径庭:急诊科忙得滴水不进,一个人顶一个外科;轮岗休息的医生抽调去社区,一天做上千份核酸检测;肿瘤科大夫几乎没有门诊病人了;而平时做手术的医生,正在方舱里闲得看论文。



至于普通患者,如果顺利走出小区,仍要面对城市交通阻断、多个科室关门的难题。





撰文  荷可乐

摄影  豫广

编辑  刘敏









1、顶住一个急诊室的医生



38岁的外科医生谢青,刚刚结束一周急诊室轮岗。在急诊时,因为舍不得浪费防护服,她24 小时里只去4次厕所,至少撑满4个小时才换一次防护服,把吃饭、上厕所、更换防护用品三件事全做完。



防护服不透气,让工作变得格外笨拙。谢青一位同事穿着防护服上手术台,结束后体重掉了1kg,全是出汗掉的水分。



急诊室里只有一位外科医生。谢青在浦西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封城期间,这家医院把医生分成四人一组,在一周里,每日1人值守急诊24小时,3人轮替,门诊8小时则由同1人值守。



医生少,患者多,周转慢,是封控时期上海急诊的共同困局。在浦东的仁济医院,患者从急诊室外花坛,睡到急诊室大厅的地上,急诊室里都是病人和家属的呼叫,所有医护一遍又一遍说:“快、快、快!”在浦西的新华医院,急诊大楼前临时搭建的缓冲病房里,拥满了老人,医生就在人群中施行气管切开术,进行人工通气,“就像战地医院”,一位患者说。



三月以来,上海医院里的医护持续减少,留下的都在高强度运转。



其他医护去哪了?



最直接的原因,是因被感染,或因密接而被隔离。



三月中旬,谢青所在的医院因为内科接诊到阳性感染者,全院停诊48小时。类似的是静安区的另一家三甲医院,因麻醉科一位医生感染,全部手术室关停——这位医生曾在医院洗澡,该医院认为所有在男浴室洗澡的医生都是密接。



这样的停诊模式很快被证明不可持续,因为被感染的医护越来越多。



一位医生告诉我们,他所在的一家上海超级三甲医院,从三月中下旬开始出现院内感染,一个科室接一个科室,以至于最后因为没有健康的护士,不得不关闭了血透室。这家超级三甲医院每天有近半患者都来自外地,一旦停诊,这些千里迢迢来到上海最后一站的患者,就无处可去,“但是我们医院从来不对外报院感,也坚持不停诊。”



基层的社区医院受到的冲击更大。虹口区一家社区医院,曾一度派出八支核酸采样队,后来只剩下三支采样队,其余包括领队在内的医护,全都感染了。在闵行区,封城前,在疫情较早爆发的颛桥镇、马桥镇,一家社区医院承担了大量的采样任务,“有人发烧了还在继续采,带病工作,最后就是采样队团灭。”这家社区医院的医生告诉我们。



被感染的医护甚至重新在方舱里汇合,在浦西的一所方舱里,一家区中心医院的员工不断被送进舱,从保洁阿姨、保安队长,到财务科、院办员工,再到医生、护士,甚至是科室主任。在舱内的人够多,他们就地组建了舱内医疗中心。



在医院内部,原本一旦遭遇阳性感染者就启动的“开诊—感染—停诊”模式,不得不被“单科室暂停—消杀—继续开诊“替代。否则病人将没有医院可去。



四月,谢青所在医院的一位手术医生检测出阳性后——他曾有感冒发烧的症状,但核酸一度呈阴——医院仅仅是消杀了医生所科室与手术室,隔离了一同工作的护士,就继续开诊。“不可能再按照三月的标准了,要么医院低速运转都运转不起来。”谢青说。



第二个医护减少的原因,是居住小区封锁,医护们出不来。



这一问题在封城第三周被改善,进入四月中旬后,即使医护所居住的楼宇有阳性感染者,医护也可以凭区防控指挥部的红头文件离开小区去上班。医生们总结:“除非是本人阳了,或是因为密接被带走了,否则是个活人就要出来。”



第三个原因,是专科医生们去做核酸采样,或支援方舱了。



谢青刚结束急诊轮转,就被派去社区做核酸采样。采访当天,她刚从早上6点采到下午3点。她采了三天核酸,每天交出近千份核酸样本,胳膊和大拇指累得发酸,试剂瓶盖都拧不开。而她一位同事,一天爬了33层楼,走了一万多步,测了130份。这位同事遇到了许多心情不好的居民,或是直接关门拒测,或是拿着消毒壶对他一通喷。而一位第九人民医院的牙科医生则在朋友圈宣布,在穿着防护服,戴着三层N95口罩爬楼测核酸之后,他放弃了攀登珠峰梦想。



一位武汉金银潭医院(这是武汉疫情的暴风眼)的医护在朋友圈给上海朋友留言说:“医务工作者每天疲于奔命,到处灭火,专业荒废。十二年寒窗,平均八年甚至更长更持续的专业学习,会让人怀疑是否值得。”



这样大规模的非战斗性减员,导致封城期间医护资源极度缺乏。特殊时期,一些新的管理模式开始被执行。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式,是“气泡”管理模式——把医院不同功能区域,切割成“气泡”,每个气泡用最少的人数,七天一轮换低速运行。这是近一年,国内的医院、高校以及体育赛事常用的防控模式。



你可以把一家医院想象成一串气泡的组合:急诊、发热门诊、门诊、影像科、不同科室的病房、被腾挪为缓冲病房的几层楼,都属于不同气泡。按照管理规定,每个气泡之间必须施行的闭环管理,不可串联。



事实上,气泡相当脆弱。任何因为就诊需求,穿梭在门诊、急诊和影像科之间的患者,都可能成为戳破气泡尖针。但单一气泡的破裂,不会影响其他气泡的运转。



发热门诊是风险最高的气泡。在四月的上海,发热门诊接诊一旦接到阳性感染者,要立刻展开至少三小时的消杀,再接诊,以此循环。



“有时候暂停频率很高。患者不巧碰到消杀,就要换到另一架医院。但他也不知道哪家医院的发热门诊是开着的,只能不停地问,不停地试。”谢青说。她接诊过一位乳腺炎患者,是从40公里外开车过来的——乳腺炎会导致高烧,患者必须通过发热门诊就诊。但患者家附近的发热门诊正在消杀,她只能打了一路电话,直到找到谢青的医院。



在封城第四周,新的援助即将到来。



4月24日,上海一所医学院开始动员医学生,参与核酸采样的工作。此前由于医学生一直被封控在学校中,许多医院科室都缺少助手。如若能够让医学实习生重回病房,将会大幅减少住院医生的工作量。



四月的最后一周,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眼科医院、新华医院等医院相继宣布开放专家门诊。谢青的医院也即将开放专家门诊,“一人看一周门诊,再也顶不住了。”谢青说。



图片
图片




   .   



2、在方舱看论文的医生



自从进入方舱,外科医生孙放每天都不太忙。



他的科研颇有进展,值夜班的12小时里,他大部分时间在看论文。到了4月中下旬,他所在的方舱连着几日多出院,少收治,空出了一百多张床位。前一晚他值夜班,一个病人都没收到。



41岁的孙放平时压力极大,他每周日程固定:两天手术到晚上八九点,两天手术到下午五六点,一天看门诊,双休日来医院查房。但凡有点时间,他都在搞科研。上个月被封在小区的两天,是他几年来唯一碰到的双休日。



“现在就是全员一线。我实话讲,组织有需要,我肯定来。但你说我是不是自愿来的,我肯定不是自愿去报名的。”孙放说,“我们专科到封城前就剩我一个——其他都被封在小区了。我离开,我们组就开不了刀。但主任给我打电话问我要不要主动一点,都这样说了,我就成了我们科出来的。”



进舱后,孙放能做的事情不多。溜达一圈,发发中药,开开常用药,给患者做做心理疏导。虽说送来方舱的患者多是无症状,但只要开口问了,百分之六十的患者都会说自己有咳嗽发烧,头痛流鼻涕。孙放会给他们开泰诺和连花清瘟,多睡觉、多喝热水,都能好。



写病历也比平日简单,很多医院里必须写、但在方舱无所谓的内容,都从病历模板里删掉了,就剩需要勾选的选项——核酸阳性几天,疫苗打了几针,再简单写两句有无症状。入舱几天后,孙放收一个病人的速度很快从三五分钟提升到三十秒一个。



孙放曾经是个“共存派”,但进了方舱,他有时觉得还是清零的好。在方舱里,人们会自然围在防护服上写着““医生”的人身边,焦急地描述自己的症状,提出开药需求。“平时大家就是但凡有一点症状,都要往三甲跑。新冠要是完全社会面共存,真的不行。”他认为若是完全放开,大量市民们会因为对新冠恐惧而涌入医院,引起医疗资源的挤兑和院感。



更多的事情在新冠之外。慢性病患者们在方舱里十分脆弱,他们随时有断药风险,孙放和同事们就得想尽办法去找药。开舱至今,这个方舱的后备药房里,光哮喘药就囤了三种,医护们还曾经买到过一种市面上急缺的靶向药。他们甚至给久躺腰疼的人准备了伤筋动骨贴。



最紧张的是老年患者的突发情况。尽管根据国家卫建委的规定,方舱只收治生活自理能力的60岁以下的,并且无急性发作的基础病和精神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但在上海的实际运转中,多数方舱都接收了老年患者。



在孙放的方舱,有位老太太在跳广场舞时突然倒地,血压脉搏都测不出,幸好有医生及时抢救。孙放也曾遇到过心衰患者,腿部肿胀,难以躺下。“这在医院是要进监护室的,居然在我们这里放了一天多,很凶险的。”孙放最怕的是脑梗患者,幸好没遇上。他发现,只要方舱收的病人足够多,休克、心衰、精神病病患,甚至刑满释放犯人的组合,都能遇到。



方舱总在后半夜收病人。一说是白天要做统计和通知的工作,轮上转运只能晚上,二说是白天许多救护车呼啦啦全城跑,影响不好。



“半夜转运就很劳民伤财,把大家搞得都很累。”孙放说。“现在封城了,都大巴车拉人,不存在影响好不好了吧。”



疫情防控时期,半夜转病人并不罕见。但在2020年武汉疫情时,半夜转运病人这件事,就受到了许多医生的反对。“晚上医护不够,患者状态也不好,很容易救治不到位。”一位曾经援鄂的上海医生说。



孙放觉得最辛苦的是护士,流传的世博方舱那个晕倒后被被感染者抱起来的大白,就是一名护士。收病人、测核酸、发饭、收拾床铺、送病人出舱,这都是方舱护士的工作内容。由于保洁人员不够,很多时候护士还需要清理垃圾。毫不夸张地说,除了扫厕所,护士把所有的事都做了。



最开始,这个方舱的护士依照国家卫建委的规定,6小时一轮班。后来她们累得吃不消——三级防护会让体能消耗翻倍——便改成4小时一班。然而,班次变多后,每个班次的人数也相应减少,每班护士要完成的工作量更大了。



孙放的同事一直在变化。最初进驻的医疗队,先被拆了二分之一的人手去开辟新方舱,而后又被拆了二分之一去开辟另一个新方舱。好在,这剩下的四分之一医护等到了外地医疗队的支援。



4月下旬,孙放也开始变忙了:他所在的方舱要改造成新冠定点医院,空出的那一百多张将用于接收重症或伴有基础病的新冠患者。



媒体报道,上海目前有市级8家和每区2家的阳性感染者收治定点医院。这一数字并不足以面对上海日增过万的感染者和超过两万名的现有确诊患者。上海已经将至少三处方舱改造交付为定点医院,其中有抢救室、危重症患者床位,重症患者床位,还会设置包括心血管、脑血管、肿瘤、重症治疗等病区,目标能开展切阑尾炎等简单的外科手术。



作为一名医生,孙方和同事们对此感到困惑:“为什么要用体育馆改定点医院?补液补液没有,氧气氧气也没有,检查检查也没有,就算改造社区医院也比体育馆好吧。”



但医生们的困惑并不能改变现状。接到命令的那个中午,孙放和同事们开始调试呼吸机。



图片
图片


   .   



3、在门诊室开药的医生



医生王兴的微信里收藏了一些固定话术,比如:



“我只能帮忙咨询医院有没有这个药,不是卖药的,更不是跑腿的,能不能开取的问题还要自己咨询一下志愿者。”



“我们医院的门诊要求是48小时内核酸就可以进来。可以挂相应的科室,实在不行就挂胸外科普通门诊。”



“那我真的没办法,我只是个普通的医生,可能之前你加的时候没有注意看,我帮不上太多的,见谅。”



“这并非本专业,所以我这块没法给出什么专业的建议,建议还是就诊[抱拳]”



王兴34岁,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他在胸外科,专攻领域是胸部肿瘤。封城第三周,他在朋友圈里说,自己正在门诊值班,上海有需要配药的朋友,私信他药名,他可以帮忙开药。



微信当天就被加爆了,好友申请最高峰每秒弹出两个,他的微信被立刻锁住,找客服申诉后,才终于解封。



在平时,慢性病和肿瘤患者,能从医院开出一个月的药量,当封城进入第三周,患者手上的药都不太够了。王兴在门诊值班,决定线上帮患者们开药。



靶向药、内科药、呼吸道用药、止疼药、抗生素,患者要啥他开啥。王兴遇到一位志愿者,来医院开了七十多种药,包揽了整个小区的需求。他经常能收到转发来的,老人拍的用药照片,他愿意冒点风险去开药:“在这个特殊时期,规则只是一个底线,在底线之上,需要很多普通人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的事情,才能把一些原本简单的事情完成。”



王兴的本职工作倒是不忙,胸外科的急诊人数不多,往日常见的刀扎等外伤少了,偶尔会有碰撞造成的肋骨骨折。更多患者是来胸外科开药、拆线和化疗。



其中化疗的流程被大大拉长了。医院人手紧缺,医生们重新评估患者的化疗需求,术前化疗和晚期化疗尽可能不推迟超过一周。如果是第一次化疗(无法判断副作用程度)或者是获益不高的辅助性化疗,都会建议推迟。



安排一场化疗格外难,一个胸外科大夫,需要安排患者在住院前48小时内测好核酸,联系好肿瘤科医生开药,联系好急诊做静脉穿刺,安排患者穿越“门诊”和“急诊”这两个气泡,再沟通好缓冲病房和住院部,同意收入患者化疗。而这在平时,胸科大夫只需要开好单,患者完全能够靠自己走完流程。现在,主治医生要至少发出去上百条微信去协调沟通。打通流程后,医生还要告知患者这些新环节一步一步怎么走。



4 月 1 日,浦西封控的第一天,是市一胸外科最后一次集中办理出院。那天浦西的交通停运,科室里两位医生,开了一天的私家车,一趟一趟把患者送回家,或是送到火车站。



只有重病患者还留在病房。一位老人术后肺功能越来越差,医生们判断快不行了,找医务处反复沟通,希望允许患者女儿来送最后一程。



眼下,各大医院的病房都在缩减家属陪护。尤其在四月,绝大部分家属进入病房的要求都被拒绝。



医务处最终同意,要求女儿连续三日核酸阴性后,再进入病房陪护父亲。



“医生不是救世主,听不到远处的哭声,但是医生真的会不断帮助自己的患者。”王兴说,“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一个极限了。”



图片


   .   



4、一个患者



4月16日,凌晨5点,女孩琪琪先是肚子疼,再是腰疼。是一种钻心的绞痛,止痛药没作用,她感觉自己要疼死在家里了。



她不知道这是什么病,著名的华山医院就在3公里外,她和男友发现,过不去,封城时期,上海没有车。



找居委会,没人接电话。

找110,回复华山医院不属于辖区医院。

找120,回复说前面还排着300多人,都很急,请理解。

找门口的警车,警察说不行,有任务在身,不能移动。



男友求说,女孩快疼死了,只需要送三公里。

警察又说,有任务在身,不能移动。

后来男友留意,半个多小时内,警车一直停着,无事发生。



最终是拦到了一个外卖小哥,谈好价格50块。溜出没上锁的小区后门,琪琪坐上了电瓶车,男友骑车跟在跟后面。清晨风很凉,车又晃,琪琪把早饭全吐了出来。小哥给了她一件雨衣,一瓶水,告诉她自己会骑慢一点。



雨衣一定是加绒的,琪琪猜想,她穿上后暖和了很多。



到了医院,“注意身体,早日康复。”小哥没收钱就走了。



那天华山医院的急诊大厅人流稀落,琪琪蜷缩着蹲在地上,后面排了一位大哥,嘴巴一直流血,鼻子里塞着的卫生纸也在滴血,大哥大嗓门问护士能不能提前看病,护士说,往后排,前面都是急事。



琪琪压根没看到这个大哥,她疼得什么都记不得了。这种疼比痛经还要疼10倍,她坐着、躺着、蹲着,都疼得钻心。



医生诊断琪琪是肾结石,这种病发作时,强烈的绞痛感如同刀割,但好在没有生命危险。封城时期,碎石室没开,只能挂止痛药和生理盐水的吊针。



另一个医嘱是多喝水,以自然排出结石。封城时期,医院里买不到水,琪琪喝光了外卖小哥送的水,男友拿着空瓶,一次一次去灌净化水。到了中午,没有地方买饭,男友出去走了一小时,零星开着的店铺都只卖保供,不零售,他只买到200块钱的橘子和梨。最后是一位病人家属老爷爷,把家属没喝的一碗粥,送给了两个年轻人。



从医院回家时,男友又去找了警察,被拒绝了三次。



第一台警车说,我们在这里没有任务。

第二台警车说,患者回家不归自己管。



男友中途去求一辆街道转运车,对方说:就算挨得近,也不能送,因为不是一个街道。你再去找警察,把自己描述得惨一些。



第四次求助警察,无论怎么说,警察都不管,男友死心了。



两个人最后骑车回的家,止痛药生效了,琪琪虚弱,骑得很慢,但她同时有一种自由的兴奋,她贪婪地看着街道,一切新鲜又熟悉。她从复旦硕士毕业,留在上海的金融业,她已经两年没关注新冠病毒了,以为生活总归是有序、可控,并最终走向开放。在2022 年这个春天,她为自己过往的冷漠感到懊悔。



琪琪后来一直没等到120排队的回复,她读到看到外卖小哥住桥洞的新闻,发现有的桥洞就在家旁边。想到雨衣和那瓶水,琪琪心里很难受。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出现的孙放、谢青、琪琪皆为化名



@沈涛
上海今天(5月1日)起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然而,这个开会决定的事情和现实中执行之前,则存在着一段上传下达的时间差。

凌晨未到,几乎所有24小时提供服务的核酸检测采样点,都排起长队。因为驾驶车辆通过各检查点都必须出示48小时的核酸报告,于是我试着去几个点看看能不能做上,因为经验告诉我,采样完后,起码8-12小时才能看到结果。结果,我到达的每一采样点,都是人多到不计其数,多到我不敢下车。

一觉睡醒,看到随申码上提示周边多了几个新建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站,马上开车出门去碰运气。

结果,广场上等待采样的人倒是不多,但采样的医护却没有来。明明公告该采样点上午八点开始服务,可为什么都九点半了,这里还没有动静?

十点,医护来了,我一看连大白衣服都没穿,知道还要等一些时间。医护和站点上协助的小姑娘摆弄了大半天手上的扫码器,久久未能登陆上帐号。

半小时后,终于扫第一个人了,可是又摆弄了很久。第二个,又是无法扫码。协助的姑娘又是一通电话,然后告诉所有排队的人:用那个绿色的随申码,不要用核酸码……

下午二点,我经过一个警方设置的查验点,要求出示48小时的核酸,此时离失效还有一个小时。而此刻,我上午10点27分做的核酸采样,经过近十个小时后,依然现实“检测中”。

一方面,采样点仓促上马,而另一方面,采样后的检测能力严重不足。所以需要凭48小时核酸办事的人群,绝大部分都是事实上每天做一次。变相的,每天有采样需求的数量会增加一倍……

开会拍板到现实中执行到位,对决策者来说只是几句话的事,可是落实到执行层面,那是千头万绪的事情。小到采样台上的一瓶手消,一盒乳胶手套,大到某些采样点人员聚集太多。

而落到每一个个体身上,则是太大的一件事情。比如我,因为昨晚没有办法采样,此刻就是一段核酸检测报告的空窗期,就动弹不得……



@上海滩小律师
未及时发放:

【#上海3名干部未及时发放物资导致腐烂被免职#】据廉洁上海,宝山区张庙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永根、张庙街道泗塘二村振兴居委会书记周东红、主任倪传悦在负责发放政府保供物资和兄弟省捐赠的食品礼包过程中,组织不力、作风拖沓,对部分物资未及时发放导致腐烂浪费问题负有责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施永根、周东红、倪传悦3人均被免职,并接受进一步调查。

PS:
物资烂掉的理由是未及时发放,未及时发放的理由是组织不力、作风拖沓,说明没坏心,就是能力差了点。

不过我们再看一个新闻

【#上海一公寓负责人倒卖190箱物资被控制#】4月24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举报,云南捐赠宝山区的物资被售卖至静安区临汾路一小区,居委已报警。接到有关舆情后,张庙街道协同区公安、纪检等部门立即开展调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日前,云南省曲靖市向宝山区捐赠了一批蔬菜农产品,由娃娃菜、莲花白、西红柿、小瓜、玉米、香葱六类农产品组合装箱,每箱 6.5kg,合计 7692 箱,共计 50 吨。经区防控办物资保供组研究决定,将该批捐赠物资分配给张庙街道。我街道结合长租公寓租户物资短缺、多次求助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该批物资具体分配方案,将该批物资免费赠送给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的长租公寓租户等困难群体。4月22日凌晨,该批物资送达后,街道派专人将该批物资分送到各点位拍照签收。截止4月23日,该批物资全部分配完毕。

根据公安部门调查,接受捐赠的新江内燃机公寓(原厂停产,改建为公寓)负责人张某(男,50岁)在收到190箱捐款物资后,没有按要求分配给公寓内租户,私自将该批物资转卖牟利。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已经被公安机关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巧了,也是张庙的,就是巧合吧。



@湛泸剑
【网传上海一福利院转运“死亡”老人时发现其并未死亡,福利院承认确有此事并致歉,普陀区已迅速成立调查组介入】据文汇报消息:5月1日下午,网传上海一福利院在转运“死亡”老人时,发现老人仍有生命体征。今天凌晨,东方网·纵相新闻从事发的新长征福利院及普陀区民政局了解到,确有此事。目前老人已转运至医院救治,生命体征趋稳。

针对这起事件,普陀区民政局向记者表示,已会同相关部门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新长征福利院,在查清事实后将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及时公布。http://t.cn/A6XANJlG(东方网、文汇报)


@凯雷
这个视频,刷新了对殡仪馆的认知!
宝山区殡仪馆,这两个师傅没有按流程走,真是上海好人!
这个新长征福利院是哪个区,上海市民政局当向外省浙江安徽江苏苏州徐州求援,调来一批有经验有资历有爱心接受过考验的养老院骨干,尽快接手这个上海新长征福利院!
  http://t.cn/A6XA6eVP ​​​



@新华网
#无人机接力飞行约20公里为患者送救命药#【#无人机飞跃黄浦江为癌症患者送救命药#】27日,共青团上海市徐汇区委员会收到求助信息,一位家住徐汇区的老年癌症晚期患者缺药,需要前往上海市浦东新区领取紧急配置的药品。经共青团上海市徐汇区委员会协调,上海市徐汇区消防救援支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立即规划航线,出动了两架无人机接力,飞跃黄浦江,执行了一次约20公里的飞行运输任务。 http://t.cn/A6XZDGpY


@中国刘杰
#无人机接力飞行约20公里为患者送救命药#网友:炫酷,两架无人机,一个送药,一个追拍,比那几个志愿者抬老人下楼做核酸检测还令人“感动”! ​

@渺渺又是一只兔
#无人机接力飞行约20公里为患者送救命药# 为啥搞那么复杂?徐浦大桥不要面子的嘛[允悲][允悲][允悲] ​

@名侦探吴二凡
#无人机接力飞行约20公里为患者送救命药##无人机飞跃黄浦江为癌症患者送救命药#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上! ​

@Lewis_Kimi
#无人机接力飞行约20公里为患者送救命药#
把别人当傻子,有桥有车不开,搞两架无人机,一个演一个拍,自己感动自己吧,有这样的脑血拴的社区领导搞得好? ​


@M2奥特慢
自我感动的时候能不能有点脑子,黄浦江上的桥是被境外势力炸了么?你不如找两个警察匍匐前进,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爬过去,我还能更感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5-2 07:16 编辑 ]



//@宝树:竞猜:无人机接力飞行数十公里送去救命药物,此事最可能发生在:A马里乌波尔被俄军围困的钢铁厂;B太平洋刚被火山爆发摧残过的岛国汤加;C我国青藏高原不通公路的山区;D上海市的浦东浦西之间



@愚三见
求助!!

我是一个两个月婴儿的爸爸,现在我妻子和宝宝全阳,身心已经达到极限的妻子单独在医院照顾宝宝。

她因耻骨分离严重被迫刨腹产,身体恢复的很差,现已体力不支接近崩溃!我作为老公和父亲真的很崩溃,母子二人在隔离病房里急需有人照顾!

请大家帮忙转发,让有关部门能同意让我去照顾他们母子吧!

事情是这样的,4月25号,我的妻子抗原阳性,并且开始发高烧,随即我也开始发高烧,我们第一时间就报给居委会,全家主动居家隔离,但不知什么原因,五天过去了,未上门核酸。

直到昨天上午宝宝高烧不退,情急之下,我们立马联系医院,手忙脚乱到达浦东儿童医学中心,我们哀求工作人员宝宝太小,我的妻子身体虚弱,要求夫妻共同陪护,被工作人员呵斥:不看可以回去!

考虑宝宝发着高烧,我们只能妥协,让妈妈进去陪护,原本以为在医院可以得到妥善安置。事实实在让人心寒。

先是采血等待核酸报告,不能安置隔离病房,只能在留观室!留观室只有床板和椅子,我的妻子只能抱着宝宝坐着等核酸报告。晚上9:30被告知,核酸报告出来显示阳性。

但是还要等复核。就这样,一直等到凌晨,转到病房之后,所谓安排的病房,只有一张宝宝的大病床,而且连床单被子都没有,宝宝才2个月多,陌生的环境加上体内高烧不退,一直哭闹不停,我的妻子只能一直抱着宝宝安抚,所以直到现在已经48小时多过去了,几乎没有怎么合过眼!宝宝又非常的虚弱,除了退烧药其他只能是观察和安抚!

我的妻子耻骨分离严重,生完孩子第一个月甚至不能走路,宝宝又一个过敏宝宝,目前条件只能母乳喂养,但是因为高烧虚弱,宝宝没有力气喝奶,需要奶瓶才能喂奶,所以我的妻子不得不把母乳吸出来再用奶瓶喂,但是完全脱不开手,医院一层只有2个护士,不可能围着我们家转,所以我的妻子目前非常的无助无奈,现在陪护了一天了,产后妈妈的身体、精神都已经达到了极限,几度在医院哀求,她自己还是阳性未恢复好的病人,宝宝状况也不好,我怕这样下去会发生悲剧!!请让所有的苦让我这个当爸爸的来扛吧!!

我打电话找了居委会、疾控中心、110等等一切能找的地方,说明了我们的特殊情况,没有一个地方理睬我们,帮助我们。

现在我被迫与妻儿分离,人在中转点,希望大家能够帮帮我们,让我去医院照顾我的妻儿!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哪怕再大的病魔都不可怕!!

求求大家了!我真的非常的急,我现在手都在发抖,我的妻子现在已经失联了,因为宝宝很难受一直在哭一直在哭!求求大家帮忙想想办法!谢谢了!

//@愚三见:现在情况是:宝宝已经退烧稳定,居委也帮我们找好了隔离的酒店,医院也同意120可以接走。但是,上钢社区拒绝帮我们转移,我们自己打120不接单,要求必须社区安排。我爱人已经彻底崩溃,苦苦哀求没人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求好心人帮忙。//@愚三见:我现在急需和老婆一起照顾宝宝



回复 7929楼yingyinc 的帖子
//@谢泼德:乌克兰战争带来的启发,无人机就是厉害//@Nomadsoul6:好炫酷[打call]//@武装葫芦娃Sun:黄浦江大桥已经不在了吗?我一年多没去上海了,上海变化这么大吗?还是上海的车上路就会爆炸?还是上海没有会开车的司机了?你们说这是上海的问题,可这是官方通讯社发的啊?



@上海发布
【5月1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27例、无症状感染者6606例,出院出舱人数33710例】#最新#市卫健委今早(5月2日)通报:2022年5月1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27和无症状感染者6606例,其中529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98例确诊病例和6548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阳性感染者居住地信息按区划分进行统计,您可关注所在区的官方微信,第一时间了解本区阳性感染者的居住信息,稍后小布也将汇总各区信息。#上海战疫##上海加油#


@冈瓦纳
新增阳性6804  野生 0 + 58 ,继续维持清零状态 (总体感染量下降可控,野生少于十万分之一)



上海社会面清零,你必须理解这9个词
创业财经宝典 2022-05-01 22:45
以下文章来源于刘润 ,作者刘润

https://mp.weixin.qq.com/s/S2xX_ZRltjyuumVlx7wjVA



作者 / 刘润   责编 / 莹莹

来源:刘润(ID:runliu-pub)



昨天(4月30日),上海第一次社会面清零。这是一个重大的好消息。
但是,很多人不理解,什么叫社会面清零,社会面清零,等于动态清零吗?是不是社会面清零,就可以解封了呢?长春已经社会面清零一段时间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完全解封?
有一张图,在群里流传,说文化低的,还真不能理解这些词。
图片
(图片来自于网络)
确实,不理解这些词,就很难理解疫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所以今天,我斗胆越俎代庖,试着用个人的理解,解释一下这几个词。如果我解释得不对,欢迎你在留言区纠正我。



图片
什么叫社会面?

4月以来,上海约有2000多万人居家。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大家把这次居家,称为“全域静止”。
但是,全域静止并不真的是“全域”。因为,2000多万人居家,需要吃需要喝,需要水需要电,需要抗原核酸,需要吃药看病。
这个城市,有些人没办法“静止”,他们必须在隔离场所(比如封控区方舱)外,为大家提供各种必须的服务(核酸检测,物流运输,快递外卖,警察秩序,工业生产,城市管理等等),以维持这个城市的基本运转。
这些被允许自由活动的人员,就是:社会面。



图片
什么叫社会面清零?

社会面清零,就是被允许自由活动的人群,连续3天零感染。
这件事很重要。如果社会面不清零,医生警察、物流快递,公职人员等等,可能被病毒快速感染,让即便已经清零的小区居民,无法出门。如果社会面不清零,病毒甚至还会通过各种方式(外卖,团购等等)进入静止的封控区域(小区/办公楼),就像飞行棋一样,把这个小区打回起点,重新计算14天,没完没了。
所以,社会面必须清零。而且,要先于小区清零。因为社会面不清零,小区就清不了零,或者说清零了也没意义,因为出不来。
那什么叫“社会面动态清零”呢?
社会面的人员是流动的,不是静止的。他们也会被不断感染,封控,放归。这个增增减减,但最终减少的过程,就是“社会面动态清零”。



图片
为什么社会面清零这么难?

因为两难。
社会面清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社会面人员。严管物流、严管团购、每日核酸、做好防护、尽量少发通行证。但是,如果团购少了,物流慢了,医院流程复杂了,人们的菜就贵了,甚至出现有病没法医的大问题。
为了满足静止区域的需要,社会面人员需要尽量多;为了实现尽早解封的目的,社会面人员需要尽量少。所以,社会面只能在“少又不能太少、严又不能太严”里面找分寸感。
稍微有点偏差,就会踩痛一群人。



图片
社会面清零了,
是不是就能解封了?

不是。
首先,4月30日上海社会面清零(零新增),是一个单天的状态。病毒有潜伏期,不确定第二天是不是依然零新增。连续一段时间(比如7天)的零新增,才是真正的清零。社会面才真的安全。
其次,社会面清零后,隔离区域(小区/办公室)还没有清零。小区要确保安全后,才能把人放到社会面上去,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清零一个小区,解封一个小区,直到完全解封。
这是一个过程。



图片
什么叫动态清零?

动态清零,就是在整个社会面没有问题的大前提下,一旦发现阳性,就立刻把所有可能的传播线索都封控起来,确保不再继续流向社会面后,在这个封控区域内实现清零。然后,再发现一处,就再封控一处,确保社会面没问题后,小范围清零。如此动态往复。这就是:动态清零。
打个比方,动态清零,是一个类似于“打地鼠”的游戏(这个比方,来自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师)。冒头就打。再冒再打。动态清零的总体目的,就是不让地鼠流窜到社会面,从而确保正常的经济生活没问题。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动态清零,是发生在社会面清零的基础上的。



图片
什么叫精准动态清零?

但是,如果打地鼠的锤子太大了,会误伤到旁边无辜的经济。所以,有人提出能不能换个小锤子来打地鼠(比如:只封一个咖啡馆)。这就是:精准动态清零。
小锤子打地鼠,有利有弊。利是,对经济的影响小。弊是,打不准的概率提升了。万一没打准,或者打慢了,地鼠就会危及社会面。
上海用小锤子打地鼠的水平一直挺高,但没想到奥密克戎这只地鼠跑得这么快,居然没打中。然后,社会面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所以,别的城市都在做“动态清零”考卷的时候,上海必须先做附加题“社会面清零”。



图片
什么叫“动态清零,
不是绝对零感染”?

感染,是不可能绝对没有的。就算全国清零了,也会有境外输入的压力。万一破防,就会感染。
这时候,动态清零就起作用了。一旦发现,以快制快,小范围摁住。
所以,动态清零,不是绝对零感染。不可能有绝对零感染。就是因为不可能有绝对零感染,才需要动态清零。



图片
什么叫常态化核酸?

动态清零最重要的,是以快制快,看到地鼠就要瞬间打击。但问题是,地鼠有时很隐蔽,万一发现得稍晚,就会重蹈上海的覆辙。
所以,为了“快”,一些城市开始执行48小时的常态化核酸。所有人都必须持有48小时核酸报告,才能进入公共场所。
常态化核酸,能大大加快发现第一只地鼠的速度,从而让动态清零的效力大大提升,以至于不要走到大规模污染社会面的那一天,再来补救。




什么叫逐步放开?

逐步放开,就是当条件具备的时候,放开管控。
什么条件?
最主要的条件,就是对脆弱群体的针对性保护。比如老人群体,有基础病的群体。而针对他们保护的最好办法,就是注射疫苗。
但是,有些老人和有基础病的群体,对疫苗是有担忧的。而疫苗又不能强制注射。所以,下面如何加快推进疫苗注射,就变成了社会面清零后,各地的另一场攻坚战。
还有些其他条件。比如,特效药,医院的压力测试,等等。
很多城市,已经在努力推进老人的疫苗注射了。老人注射率越高,我们离逐步放开就越近。


最后的话

这篇文章,只做名词解释。不代表官方,不讨论好坏。
祝上海早日解封,祝全国早日清零。
我真的想去理发了。



@齐都督
扁担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64681561571345
把活人拉去殡仪馆是什么操作?
雷斯林Raist  05-02 14:14 投诉阅读数:7992
​​01


​不知道你们看没看过这个视频:





我估计视频很快就会看不到,所以还是大概描述一下。
视频拍摄于上海普陀区一家养老院的门口,门口停着一辆车:


图片

然后有一个男声在解说:
“养老院在瞎搞,活人装上去,和殡仪馆说死掉了。”“两个殡仪馆的工人说:没死!没死!还在动!”“哎哟真是的,世界上有这个事情。”
伴随着解说,视频里穿着蓝衣服的工作人员把装着人的黄袋子拉开,然后一边走远一边说:
“活的,活的。”“活的看到吧,活的。”


图片

发现老人真的还有气息后,穿着白衣服的工作人员居然试图再把老人盖住,被蓝衣工作人员喝止:

“不要再盖上TA了,活的看到了吗?”


图片

最后经过商量,他们把老人又带回了养老院内:



图片

这事因为过于离谱而被很多网友认为是在造谣,可惜并不是。
现在已经有多家媒体证实这件事,说老人现在已经被转运至医院救治,生命体征趋稳。


图片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只凭看的就发现老人没死,还在动。送到医院,没多久老人就生命体征趋稳。然而在养老院,就是有人判断出老人已经去世,还把有生命体征的老人送去了殡仪馆。

除了魔幻,我不知道该说啥才好。




​02



​查阅相关流程,多家养老院都表示发现老人自然死亡,要有一套处理程序。


图片

有的养老院说他们无法宣布老人死亡,必须打120急救,由专业人士宣布死亡。而他们做的是通知家属,由家属决定丧葬事宜。
而火葬场要有死亡证明才能开火化证。
还有经历过的网友表示,现在哪怕是人凉了,急救和心电图也必须上,还要视频。



图片

本来这套流程里有很多程序,防止把活人送去殡仪馆的事情。然而在视频里这件事里,仿佛这些程序都不存在了。
这中间到底哪一步出错了?
是因为现在上海医疗系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所以叫不来救护车?
是因为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自作聪明,觉得不需要再有什么程序,所以把这一切都跳过了?

现在是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发现异常给送回来了,但如果他们没发现呢?
真火化了死无对证,那可能除了老人自己,再也没人知道出了这么大一个纰漏了。

有一个理论是,当你发现房子里有一只蟑螂的时候,屋子里可能已经有一窝蟑螂了。
同理,现在是恰好有人把这件事给拍下来发到网上,引起了渲染大波,那会不会之前已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了,但没有人拍到所以我们都不知道?
反正新闻里说是有的:


图片



图片

让人细思恐极。




​03


​看完新闻,想到看过半佛的一篇文章,说即使在月费两三万的高级养老院里,老人也分为几个级别:



图片

之前香港也有过一个纪录片,记者去香港某老人院体验生活,发现没有子女的老人经常会被欺负,一直被用约束带绑在椅子上,生活很不幸福。
倒也不是说每个孩子都是孝子,真是大孝子一般也不会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住了。子女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可能对老人时时照料。
但子女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震慑。
尤其是定期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子女,如果老人受欺负了,子女会去找护工麻烦,于是护工就不敢太怠慢老人。说到底,在我们行将就木快要入土的时候,养老院和护工不是为了老人负责,而是为了老人的孩子负责。
养儿能不能防老谁都说不准,但养子女总是能防止别人吃绝户的。血是不是浓于水不重要,只要大多数人觉得“血浓于水”,血缘关系始终是我们生活里最近的关系之一。
而且话又说回来,除去新闻里那些超级大孝子和极端不孝的败类,其实看看身边,大部分人对自己父母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比如我爷爷奶奶有四个孩子,我们四家人轮流照顾老人。一家有事要忙的时候其他几家会派人顶上,所以爷爷奶奶至今90多岁了,每天都说自己过得很快乐。
虽然我们都说年轻时要用力搞钱,只要搞到了钱就会有一个快乐的晚年。
但其实大部分人想尽了办法也搞不到钱,而且一个有钱的孤寡老人在别人眼里就是待宰的肥羊。
看多了孤寡老人被欺负的新闻,身边有独身主义的朋友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晚年。
有的人开始担忧,表示就算没有孩子,也至少应该有值得信任的人互相照顾。
也有人比较乐观,认为自己还有很多年可以活,真到了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可能人已经可以把意识上传到计算机里实现永生了。
但无论我们做什么选择,最后都会要承担一定的后果,只要想清楚了,其实就没什么可怕的。

最后,还是希望普陀区可以尽快把这件事查明,讲清楚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发生,相关人员要负什么责任,以及以后如何杜绝类似的事情。
毕竟这个故事实在太让人恐惧,也太让人愤怒了。

​​​​

发布于 上海



@上海滩小律师
2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上海本地媒体这次疫情里,我本来觉得最有人情味的报道是新民晚报那篇:90岁阿婆的哽咽和道谢刺痛了谁?
没想道《新民晚报》自己删了,能看的正能量报道就是无人机跨江送药,想想上海这么多媒体人,某大学的新闻系全国有名... ​​​



https://mp.weixin.qq.com/s/q6uy_qklpQzTHZmWXZB29g

我想过正常的生活,不想再过感恩的生活
原创 倪一宁 倪一宁 2022-05-02 00:03
01

今天是5月1号,上海居民封控在家整整一个月了。



我现在的一天大概是这样的:早上10点左右起床,起得晚的一是因为睡得晚二是对新一天毫无期待,甚至有点不想面对;醒来以后刷一遍手机,先看群聊,看今天有什么可团的,我团的东西到了吗——这个动作会穿插持续一整天。

再接下来是坐在马桶上看微博,就跟古代皇帝批奏章一样,毫不意外的,新的一天,新的糟心事。



然后我喝咖啡、吃吐司面包作为早饭,看起来很惬意很“生活方式博主”,唯一问题是吐司是过期了三四天的,因为团购每人一次性要买至少3包,我又不知道下一次团吐司是什么时候,抱着宁可浪费不能错过的心态,我一共买了六包,开启了我每天勤勤恳恳啃吐司的宿命。



图片



当然最后过期了都没舍得扔,因为太来之不易了。这不算什么,我们的极限是喝了过期七天的牛奶——本来要扔的,朋友提议说我们不如倒在小茶杯里每个人抿一口尝尝味道,然后我们三个人轮流喝了一口,一致认为没坏,还可以喝,但保险起见,我们用它跟茶叶一起煮成了奶茶(自我安慰说,加热杀菌……)。我们开玩笑说,古人歃血为盟,而我们是一起喝过毒奶的交情。



图片



下午抓紧做点事,到了四点多,就要开始准备晚饭了。



吃完收拾好,又是晚上七点。封控期间我们最大的娱乐是一起打麻将,打个两轮麻将,眼看十点钟了,这时候我就会意识到哎呀又蹉跎了一天,就会有迫切地想要做点什么的冲动。



然而体力又被家务耗得差不多了,只能看一会书、看看新出了什么剧或者电影……就这么晃荡到了凌晨两点,心里想的是,没事,反正明天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



02

当然我们的生活里有一些可供慰藉的事情:



因为住在相对市区的位置、又都是年轻人,抢菜团购什么的多少有点优势。虽然也有吃过期产品这样的辛酸行为,但实话实说,我们算吃得蛮好的了。



图片



我们很早就变成了防范楼,可以出小区,我们只骑车出去过一趟——路上门店都关着,城市安静到萧索的地步,想找一个保供便利店买包薯片,货柜上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了。



图片



以前人最多、最洋气的梧桐区,现在街上都立起了铁网,还派人把守,看得我心里难受——我知道必然会有人跳出来说,政府这样做是有苦衷的,是为了抗疫尽快成功。

这种大成功当然是压倒一切的——甚至很多反对的人,也只敢弱弱地问:火灾怎么办呢……好像现在我们只配讨论生死存亡了,再来谈什么权利或者尊严,抱歉,“实属矫情”。



图片



我知道现在这样的日常也已经算很幸运了,只要有一部能联网的手机,就能听到城市里每时每刻都有人发出的痛苦的呻吟。我知道应该感恩,感恩是此刻最“安全”的态度:

感谢街道没有给我发遍布着乳头的猪肉(希望这篇文章推送的时候不要因为乳头两个字被审核太久)、感谢小区团长们带着我吃上肉和蔬菜(我们群里常有人这么写小作文歌颂团长)、感谢命运,我是一个还算健康的年轻人,一个人在上海,宠物在我爸妈家,还没有碰上求告无门的困境……



感谢永远是最安全的,就好像很多官媒公众号下面精选的评论总是“XX加油”,说这种话总归是不会错的。



03

但我真的很累。

我不想再收什么“大礼包”了。

首先“大礼包”三个字我就不喜欢,感觉收到的那一刻,你就得感激涕零。但最终给大礼包买单的,不正是我们人民吗……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想再“收礼”了,也不想再侦查这些“大礼包”背后有什么猫腻……我们只想生活恢复正常,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去购买我们自己想要的商品。



我也不想一天到晚盯着手机团吃的团牙膏团纸巾,不想再被基本的生活需求绑架。现在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的主要内容好像又只是吃饭和拉屎。



我不想再每天计划性进食。因为团购的东西总是一次性来很多,所以我们会出现荒唐的场景:一边很匮乏,做菜的时候总发现少了调料,一边又有大量的蔬菜吃不完被扔掉。

最后我们不得已根据蔬菜的“能放”程度来确认今天吃什么。



图片


我也不想再参加团购了。那种你想吃点什么,还得看人眼色的感觉很差。小区团购群里天天吵架,比较谨慎的人不喜欢别人团“非必要生活物资”,觉得他们团得越勤、解封越慢;志愿者们又会抱怨说,能不能少团点没用的东西,不懂得心疼人吗?!



当我遇上自己想吃的东西的时候,我就要到群里跟传销一样既低声下气又穷追不舍地问大家:“宝宝们,有人想吃这个吗?30份就可以起送哦!”然后隔2个小时再弱弱地问一次。



当然,封控期间有很多暖心的故事,大都市冷漠的邻里关系被打破,我们小区现在甚至有人在公共活动室开免费数学课,解救了无数家长,可谓是功德无量。

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不是为了“暖心邻里情”来到上海的。

如果可以,大家并不想硬着头皮在群里问“有人有洗洁精吗能不能分我一瓶盖救急”或者“宝宝们……有人想吃冰淇淋吗?”



04

我想趁天气没那么热,跟朋友出去荡马路,想堂食,想对着花里胡哨的食物一通拍。

想去大荧幕上看蝙蝠侠电影——刚被封的时候,网上已经有盗版资源了,但我们很坚决地不看,因为这种电影当然是影院看才不会打瞌睡。现在我都怀疑等我们出去电影已经下映了。



图片



对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想洗澡、想上课、想参加社团、想体会所谓的“邂逅”是怎么回事,而不是每天在6平米的寝室里跟三个室友臭烘烘地大眼瞪小眼。



当然你说这些需求能不能压抑呢,可以。在大局面前,人们也不能怎么样,可能连抗议都不敢,但以前有个词叫“用脚投票”,现在可能是用生育率投票,用躺平投票,用低迷的消费欲投票。



05

当然写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说,一旦防疫手段稍稍松懈,老人小孩就可能没命,而你却想要自由,想要所谓“正常的生活”。



这不是什么何不食肉糜。

我们经常使用“回归正常的生活”这样的说法,但“正常的生活”并不是一个稳固的、一直会停留在那里等你、允许你随时放弃又随时可以返身拥抱的东西。

恰恰相反,“正常的美好的生活”是一种很艰难地得来、却很容易破碎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海,肯德基正在重新变成一种奢侈品,大家都觉得很荒谬,一个月前随便可以吃到的快餐变成了一个可以拍照发社交网络炫耀的食物。

但肯德基进入大陆开店是1987。



图片

我作为90后,小时候能吃到肯德基是很高兴的事情。那时候班里还会有同学写作文,写第一次带爸爸去吃肯德基,爸爸用吸管当筷子夹鸡块吃,侧面说明2005年前后,在三线城市里,肯德基仍然是时髦的象征。
肯德基真正被大家视为快餐,真的,就这么几年的事情。

人们日常生活的进化是缓慢的,而被毁坏只需要那么几天、一个月。

我以前就是坚定的断舍离执行者,我们家里冰箱都是空空荡荡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城市里物资很丰富、物流很便捷——曾经我们每次到国外,都会感叹哎呀在中国能随便点外卖真的太幸福了;

另一方面也是隐秘的虚荣心,因为我妈我奶奶都很喜欢囤东西,我觉得这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我觉得我这一代应该不一样——当然,这一次以后,我或许能理解上一辈人、上上一辈人为什么总活得像惊弓之鸟、总怕有变数、凡事求稳……

勇气、乐观、信心……这些东西是真正的易碎品,没了,就是没了。

图片

06
写到最后不免有一种无力感,因为觉得写这些除了平白无故给自己找事、让家人朋友担心之外,什么用都没有。



最后除了苍白地祈祷,五月是一个有鲜花和祝福、有拥抱和欢聚的月份之外,我也做不了别的。



祝你好,祝你除了活着之外,还有快乐、欣喜、挫败、骄傲、伤痛……等等生动的体验。



不过最后我决定来个正能量收尾,用我最近刚学会的上海话讲——

我真的,谢谢领导们一家门。




- End -
欢迎关注我


“往期推荐”



@荐见
该奖啊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困境囚徒
刚刚
来自 Android
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不容商量、不顾一切的政府其实是挺吓人的,即便这个目标是为了其他社会成员好。

父母替未成年子女做决定,那是因为父母和子女有血缘关系,父母抚养了子女,父母大概率会站在子女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同时,未成年人很难判断很多事物的利弊,需要富有经验的父母帮助,所以,社会习惯和法律都比较倾向赋予父母监护人权利,在一定范围内替子女做决定。

政府官员替成年社会成员(个人或企业)做决定,则明显缺乏依据。官员和其他社会成员没有血缘关系。官员不仅不供养其他社会成员,反倒是被供养对象。官员不会天然站在其他社会成员角度考虑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其立场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其他社会成员多是长期自食其力、自负盈亏的成年人,具有判断事物利弊的能力,生活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需要非亲非故的人替自己做决定。

所以,官员自视为监护人,替人做决定,自然而然会遭致反感。同时,历史里的海量事实也证明,无论是汉武帝、唐太宗、朱元璋,还是乾隆、慈禧、希特勒……他们替人做出的决定很多都不靠谱。



@冈瓦纳
2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今年,奥密克戎侵入中国,冲击力非常大,一片忙乱
根据发生一起扑灭一起的总方针,好多地方在奋力清零

根据公开的信息,我发现,比较对付奥密克戎的时候和对付德尔塔的时候,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就是一旦形成传染链比较复杂的社会面多点传染,不管规模大不大,清零都很困难

对付德尔塔的时候,领导经常会下达几月几号社会面清零的指令,而且各地都能按时完成
但现在,对付奥密克戎的时候,上海,长春,吉林,都没能迅速清零。

对付一定规模的社会面感染,去年有一套成熟的做法,基本上就是吴专家的三轮全员核酸清零法。长春,吉林,上海,都显示,这个三轮核酸清零法对奥密克戎法无效

现在最热的是梁专家的四快清零法。
我也不看好这个方法。和吴专家的三轮核酸清零法一样,它们都缺少对实际情况的考虑。

现在的做法,在遏制疫情暴发强度方面非常有效
但清零要麻烦得多,得像长春吉林那样,反复缠斗。

现在最好的观察点在北京,三轮核酸法显然失效了
现在就看四快法了。



@港闻速递
53分钟前
来自 Redmi K40 Pro+
上海市宝山区殡仪馆今天对2名发现「活人」的殡仪人员进行表彰,各奖励5000元人民币,并且披露这名75岁老人确诊新冠病毒。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 ... 01507?_wb_client_=1

在次生灾害中休克的上海:Omicron之后,什么是理性的中国防疫模式?
05-02 01:38
阅读 6470
查看原网页
疫情爆发以来,中文舆论场中有一种声音:生命无价,所以不惜代价防止病毒传播是完全值得的。确...
在次生灾害中休克的上海:Omicron之后,什么是理性的中国防疫模式?



疫情爆发以来,中文舆论场中有一种声音:生命无价,所以不惜代价防止病毒传播是完全值得的。确实,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自己的生命是无价的。但宏观政策的现实并不如此温情:生命是有价的,甚至还可以被相当准确地量化。公共卫生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类社会可以用于延长生命、改善健康的资源是有限的。在相同的经济成本下,设计良好的公共卫生政策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更有质量的生存时间。



如果中国社会真诚认为生命和健康在价值序列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中国的医保支出应该远超各种公共事业经费。但实际上,中国2020年的基本医保支出仅略超过2万亿人民币,不到同年总GDP的2%,在各项政府支出中排在前五以外。与此同时,中国的医护人员人力价值被长期低估。对理性的社会而言,“生命无价”恐怕只是大而无当的情绪化表述。任何可持续的公共卫生政策都需要分析其成本和效益。



在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之前,中国Covid防控体系存在两种代表模式:上海的以高效流调为基础的“精准防控”模式和以西安为代表的“封城模式”。在奥米克戎(Omicron)进入中国大陆之前,两种模式都实现了“动态清零”。笔者认为,2022年3月底之前“上海模式”与“西安模式”根本的差异,在于“上海模式”明确承认清零是有民生代价的,包括经济停滞、失业增加、物资紧张、乃至普通人的精神创伤和无法统计的机会成本。而这些代价应该成为抗疫决策考量的一部分。价值和认知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具体手段的差异。



精准防控为何失效,疫苗接种为何重要



对理解病毒传播特点最重要的参数是病毒基本传染数(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简称 R0),也就是每位感染者在传染期内平均传染他人的数量。病毒的传播遵循指数规律。当R0大于1,人群中新增感染者不断增加,感染者总数呈指数上升。若无干预手段,则病毒传播到大部分人被感染时才会减慢、停止。当R0小于1时,人群中新增感染者的数量不断下降。即使没有干预手段,感染者总数也会在一个较低的平台上停滞。中国大陆的动态清零,实质上是通过社会工程手段压缩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



在这一波奥米克戎疫情之前,上海政府的抗疫管理水平显然要高出其它地方政府一筹:上海成功以更小的代价压缩了R0。但病毒的指数传播规律意味着,要实现压制病毒的传播,R0必须被压缩到1以下。在到达这个临界点之前,社会管制带来的痛苦指数持续上升,但防疫收效有限。一旦跨过临界点,防疫收效迅速上升。这个成本-效益曲线的另一种读法是:如果R0没有被压缩到1之下,病毒传播失控只是时间问题,那各种社会管制措施和普通人为此忍受的种种不便恐怕是劳而无功了。



因此当一个社会以社会管控为主要防疫手段,那么理性的政策选择只能是付出足够努力跨过临界点。这就是美国在2020年控制Covid惨败的原因:美国对社会管制的忍耐力不足以将病毒传播控制在低水平,但又无法彻底放开坦然让病毒肆无忌惮传播夺去生命,结果是公共健康和经济两头落空。在药物手段出现之前,美国的Covid死亡数字居高不下。而在疫苗出现一年后,Covid在美国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未接种疫苗人士之间的流行病。



为什么上海的精准防控模式在奥米克戎变种来袭时失效了呢?因为流行病调查过程中的溯源、追踪、排查都需要反应时间。病毒传播能力越强,流调的反应相对就越滞后,疏漏也越多。一般认为SARS-CoV-2原始毒株的R0在3左右,Delta变种的R0大概在5左右,而奥米克戎的R0超过10。假设上海的流调队伍此前能将R0 压缩6倍以上(不是实证数据,仅用于举例说明),这对奥米克戎仍然是不够的。此外,流调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如果病毒在人群中持续以指数传播,累积案例很快就会超过流调队伍的处理能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上海倒在了自己之前的成功经验上。



在疫苗和特效药出现之前,社会工程手段或许是唯一选项。新冠不会是我们有生之年目睹的最后一场新型流行病,人类社会也承担不了周期性停摆的代价。我们需要的是常态化的流行病防控系统。这套系统需要灵活应对具有不同传染特性的流行病,而不是将封城禁足作为默认选项。中国社会不应以一次的成败抹杀上海此前努力平衡公共卫生与经济民生的意义。上海精准防控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后来人认真总结,而不是浪费这次危机。



上述分析默认一个前提:放任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是有严重的现实后果的。但实际上,病毒病和人类的关系并不必然“水火不容”。例如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就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无症状”病毒,科学家估计80%以上的人类个体曾被其感染。然而没有任何国家在努力防控腺相关病毒——只有能造成严重临床症状的病毒才值得人类社会大费周章。群居和交流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也是传染病的温床。某种意义上,传染病的威胁是人类为文明付出的必要代价。考虑到限制交流的昂贵代价,人类管控传染病的优先选项,永远是通过疫苗和特效药降低传染病本身的危害。



以Covid的传播能力、重症率和死亡率,通过大规模自然感染形成免疫力的政策是严重违反人道主义的。群体免疫必须通过疫苗接种实现。Covid疫苗的研发,是生物医学工程的奇迹。如果以2020年1月武汉封城作为Covid大流行的开端, 到2020年中,数款疫苗已经开始大规模三期试验。2020年的最后一天,德国BioNTech和美国辉瑞合作研发的mRNA疫苗成为第一款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Covid疫苗。在本文写作之时,世卫紧急使用清单上已经包括了十款疫苗。



在各种技术路线中,保护效果最为突出的,当属德国BioNTech和美国Moderna两家生物技术研发的mRNA疫苗。在首轮临床测试中,两针mRNA疫苗的防有症状感染效率均达到95%以上,而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率接近100%。在中国大陆,上海复星在大流行初期就与德国BioNTech开展合作引进mRNA疫苗,但中国监管部门至今未批准复星引进的mRNA疫苗。



中国早期疫苗接种政策的逻辑


中国的大规模疫苗接种开始于2021年初,采取了以国产灭活疫苗为主的群体免疫路线。灭活疫苗是最古老的疫苗技术路线之一,现代医学史上的经典——第一个脊髓灰质炎疫苗(索尔克疫苗)就是灭活疫苗。由于中国境内当时已经基本没有Covid传播,中国生产的灭活疫苗必须到国外Covid流行地区(如巴西、阿联酋)开展三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两针灭活疫苗在预防原始毒株所引发的有症状感染的效率在50~80%之间,而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力达到95%以上。这个数字虽然不如mRNA疫苗惊艳,但笔者认为,在2021年,以国产灭活疫苗为主的免疫路线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这种实际情况是指,2021年的一个基本现实是全球的疫苗生产能力有限,“本国优先”的疫苗民族主义泛滥。2021年3月,欧盟指控英国阿利斯康将其在欧盟境内生产的疫苗优先供给英国,一度威胁实施出口禁令。世卫组织被迫多次发声强调“疫苗公平”。在全世界各扫门前雪的混乱中,一款足够好而供应稳定的国产疫苗对公共卫生的价值要远大于供应不足的优等进口疫苗。复星计划中的mRNA疫苗生产线年产能为十亿剂,由于mRNA疫苗需要两针才能形成高效保护,理论上第一年的覆盖人口不超过五亿。此外,从引进生产线到形成产能需要时间,疫苗的分发和接种也需要时间。



另一个重要考量是mRNA疫苗的存储和运输需要零下20度到20度的特殊低温条件。在并不久远的2016年,中国山东曾爆出冷链(2~8度)断裂导致疫苗变质的重大丑闻。如果连普通低温冷链在中国大陆都存在隐患,那么超低温冷链的广泛运用更不现实。这意味着mRNA疫苗不大可能惠及中国落后地区。而如果中国按经济条件分层,形成国产灭活疫苗-进口mRNA疫苗双轨制,很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不公平感。



理论上,中国社会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政策,可以考虑通过两针灭活疫苗提供基础免疫力,而对重点防护人群提供mRNA疫苗或mRNA加强针。这种混合接种策略在世界某些地区已经有真实世界数据支持其有效性。



除了疫苗种类外,中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还有一个显著不同:发达国家普遍优先接种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因为这些人感染COVID后最可能出现重症甚至死亡,所以需要尽快获取免疫力。而中国优先接种健康的青壮年,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群体反而在排在后面。根据2021年上半年的认知,这种策略有其内在逻辑:



对原始毒株和早期的变种病毒,灭活疫苗提供的免疫力不仅可以避免接种者本人发病,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甚至阻断病毒的传播。在社群中具有这种免疫力的个体比例达到一定阈值后,病毒在人群中传递的链条难以为继,这样即使没有接种疫苗的个体患病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理论上灭活疫苗较低的防感染能力可以通过更高的接种率来弥补。一般来说,青壮年的活动范围更大,传播病毒的机率也更高。因此从防传播的角度而言,优先接种青壮年是更有效率的。



而当时中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从上到下,不少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众认为,仅靠严格的防控制度就可以长期将Covid流行保持在极低的水平。结果是很多民众彼时并不认为Covid对自身健康的威胁是迫在眉睫的,对接种疫苗也没有紧迫感。此外,中国医药产业不如欧美发达国家成熟。在2020-2021的疫苗竞赛中,中国疫苗的分阶段试验数据发布的规范性和及时性与欧美药厂相比是有明显差距的。虽然国产灭活Covid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但中国大众科普的欠缺,以及国产疫苗此前的一系列丑闻,很可能也影响了中国公众对整个行业的信心。



此外,高龄人士因潜在的健康问题,在接种任何疫苗后,因为“耦合效应”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自然更高。向高龄人士推广疫苗格外困难可能还有社会文化因素。华人社会中,高龄人士是错误医学认知的重灾区。退休在家的老人又少了雇主这一层制约。相比之下,青壮年有上学和工作的现实需要,更容易被纳入自上而下的公共卫生动员机制中。



此外,中国持续紧张的医患关系很可能也减少了一线医生推广疫苗的动力——如果老人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家属不免要怪罪到医生身上。各种因素叠加,使得在2021年大部分时间里,选择在相对健康的青壮年中普及疫苗、从而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对中国来说似乎是一条更易行的路径。



Omicron带来的政策破产,与令人费解的保护主义心态



然而奥米克戎的横空出世彻底打乱了这个策略。和武汉发现的原始毒株相比, 奥米克戎变种的刺突蛋白带有数十个氨基酸变异。而大部分疫苗都是根据原版的刺突蛋白设计的。这意味着,对现有疫苗,奥米克戎具有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即使是最强大的mRNA疫苗,在第三针后最高瞬时保护效力也只能防止70%的有症状感染,而此后防感染的保护力会迅速下降。



换言之,目前人类没有任何一款疫苗可以高效阻断病毒传播。万幸的是现有疫苗在接种三针后对重症和死亡仍然有超过95%的保护力。这意味着在奥米克戎成为主要变种后,通过在总人口中广泛接种疫苗、为高危人群提供免疫屏障这一策略彻底破产。



当下,真正有意义的指标,是高危人群本身的疫苗覆盖率。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4亿,而80岁以上为3580万。数据分析人士chenqin撰文指出,中国大陆60岁以上第三针(加强针)覆盖率仅有56%,而80岁以上人口加强针覆盖率不足20%。这个数字仅比香港略高。然而我们知道,香港在年初的奥米克戎大流行中一度出现了医疗挤兑,造成了惨痛的超额死亡。2020年末,中国全国病床数略高于900万。但根据2017年数据,ICU病床数为3.6张/十万人,也就是全国有仅略多于5万张ICU病床,即使2020疫情爆发后中国ICU病床数可以大幅扩张,训练有素的医疗人员也不可能同步快速增长。



再考虑到中国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差异巨大,落后地区的医疗储备可能远不如平均数。这意味着一旦疫情失控,中国医疗体系确实有很大概率被压垮。低迷的高危人群疫苗覆盖率是中国现有防疫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即使没有意识形态和政治力量的绑架,上海也无法不选择严加管控:这是中国为疫苗接种策略缺乏前瞻性不得不吞下的苦果。



作为公共卫生策略,“动态清零”的长期弱点在于容错率太低:一时一地的“失守”可能造成全盘的崩溃。如果用中国人熟悉的治水来比拟过去两年中的抗疫,目前为止中国人专注于不计成本加高堤坝,却没有做好分洪的准备。当务之急在于尽快在高危群体中形成足够的免疫力。



在奥米克戎蔓延的背景下,上海复星的“复必泰”迟迟无法获得审批一事重回公共视野。根据香港的数据,对80岁以上老人,两针复必泰和两针科兴防重症和死亡的效力分别为84.5%与60.2%。三针复必泰和三针科兴的保护力相当,都超过了95%。两针和三针的关键区别在于形成免疫力的时间。头两针之间需要三周的间隔,而第二针和第三针之间的间隔则长达六个月。



假设中国3580万80岁以上老人中的5%感染奥米克戎,仅仅在这个群体中接种两针复必泰可比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减少43万重症和死亡案例。而根据巴西的临床研究,两针灭活加第三针mRNA疫苗的组合比三针灭活疫苗能更有效刺激免疫力形成。



对身处疫情中的个体,最优选择是尽快接种自己可以获得的疫苗,而不是等待更好的疫苗出现:疫苗的种类远没有及时接种重要。但对公共卫生体系,疫苗的效力差异是不可忽视的。奥米克戎一旦失控,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在高龄群体中的效力差异可能会对医疗体系能否平稳运行产生决定性影响。中国若要以最快速度形成群体免疫力,扭转在奥米克戎疫情前的被动态势,引进推广复必泰刻不容缓。



但对于这款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真实世界数据最为充分的一款疫苗,中国官方拖延其审批令人费解。所谓“复必泰”因缺乏东亚华人临床试验数据而无法过审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国产灭活疫苗最开始也是在本土之外完成了临床试验。与此同时,新闻报导中国若干国产mRNA疫苗获准进入临床试验。最可能的解释是:复必泰受阻于对本土疫苗的保护主义。中国并不反对使用mRNA疫苗,只是排斥外国的mRNA疫苗。



这种保护主义心态已将中国社会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下。



BioNTech和Moderna分别成立于2008年和2010年。在mRNA Covid疫苗成功之前,这两家公司已经深耕mRNA技术十年以上,才有2020年的一鸣惊人。根据美国的经验,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从立项到通过四期临床试验,成功率不到20%。灭活疫苗对中国药企是一种成熟技术,而mRNA疫苗则是全新的尝试。寄希望于匆匆上马的国产mRNA疫苗短期内获得成功,是一种“大跃进”思维。作为长期战略,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mRNA疫苗技术。但在火烧眉毛的当下,为国产mRNA疫苗预留市场空间,意味着普罗大众要忍受封城禁足,物资短缺,生活困窘,而高危人群更会因此暴露在病毒威胁下。



上海这种日均GDP超过百亿人民币的全国经济枢纽城市封城两周,中国的经济损失可能在千亿级别。Moderna在mRNA疫苗成功之前,总共募集资本27亿美元。也就是说,上海封城迄今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足够扶持5个Moderna。



3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上海市“支持新冠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进口”。这个节点的表态耐人寻味。上海市政府大概真心支持复必泰落地——按常理而言,地方政府是有动力引进高科技企业的。2020年底,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还与BioNTech创始人Ugur Sahin视频连线讨论国际Covid疫苗合作。所以上海政府此举或许有向中央监管部门和其它相关利益集团喊话之意。然而疫苗作为医疗产品,没有中央监管部门的绿灯,注定无法上市。



对立“清零”与“开放”的假两难



当下中国大陆舆论场往往视“清零”与“开放”为对立的两极,而“清零派”往往将“开放”揶揄为“躺平”,这是典型的“假两难推理”(false dichotomy)。优先维持社会的正常流动,并不代表彻底放弃各种公共卫生干预手段。一个合理的疫情管控策略应该根据病毒本身的特性和可选的医疗及公共卫生工具动态调整,其手段与问题的严重性应当相称。即使我们认同“清零”是上海此刻应该追求的目标,也并不代表上海“清零”的手段是合理的。



在当下的上海,一大焦点是“应收尽收”与“居家隔离”之争。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方舱医院的出现是武汉疫情的转捩点,而方舱医院也被认为是“中国速度”和“举国之力”的成功典范。因此上海封城后也“借鉴武汉经验”,全力推进方舱医院的建设,力求“应收尽收”。



但实际上从武汉到上海,此方舱非彼方舱。武汉方舱的收治对象是确诊的轻症病人。当时核酸检测的能力有限,像今天这样动辄全城核酸检测是不可想像的。因此能入方舱的是已经出现症状的病人。根据新闻报导,武汉方舱总共收治约1.2万患者。武汉封城时的人口约为900万,而根据 2020年4月中旬的血清学调查,武汉当地感染率为4.43%。实际感染人数接近四十万。显然其中大部分人是居家自愈的。



换言之,武汉方舱的主要作用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隔离传染源。那么为何在人们的印象中,方舱医院会成为武汉抗疫的关键设施呢?因为在2020年春的武汉疫情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因Covid导致的医疗挤兑。医院的收治能力远远赶不上迅猛增长的Covid病例,很多病人在没来得及入院之前就在家中去世了。而原始Covid症状的一个特点是病程进展迅速,从轻症发展到重症、重症到不治可能只要几个小时。而当时可用于转运病人的急救车资源也极为紧张,转送分散在偌大武汉城中的病人必然是低效而滞后的。轻症患者轮不上医院的床位,等发展成重症后再送院已经太晚。



方舱医院的出现,让轻症患者在病程早期就处于医学观察下。一旦病情有加重的迹象,从定点方舱向医院转移的衔接要远比从病人家中直接转入医院紧密高效。武汉方舱的成功,在于建立了合理高效的医学分诊(triage)流程,根据Covid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决定处理病人的优先级。而这套分诊制度的出现,让当时苦于就医无门的市民重新获得了希望。



反观上海方舱,其收治对象是任何核酸检测阳性的市民。上海除了高龄老人外,其他群体疫苗接种率已经很高,而奥米克戎的特色是传播力高但毒性较低,结果这些核酸阳性案例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并不需要任何专业医疗观察。在武汉疫情中,这类市民根本不会在方舱医院获得一席之地。大部分进入方舱的上海市民不仅没有接受治疗(因为本来也不需要),反而因为脱离了习惯的生活环境,休息质量大幅下降,增添了病情恶化的风险。而方舱的实际容量和转运能力并不足以收治每日新增两万以上的核酸阳性案例,结果方舱的“应收尽收”沦为政治主导下的形式主义。



我们经常听说感染者接近自愈了,负责运送的“志愿者”才姗姗来迟,强行将市民从家中拉走。讽刺的是,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勉力维持的方舱,似乎并没有让上海更接近“清零”。考虑到上海封城已经两周,市民大规模聚集的主要场所似乎仅剩排队检测核酸的时刻,上海应该深入调查奥米克戎的传播渠道,而不是按照惯性盲目前行。



若碰上超级变种,国家机器真的还能维系吗?



有一种声音说:假如不坚持“清零”政策,病毒继续变异,出现了兼具高传播力和高致病性的变种,那要如何是好?应该承认,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可能性。病毒的演化是“无目的”的。一般来说,除非某个人群对旧有变种已经达到群体免疫,新变种的传播力要高于旧有变种才能后来居上。但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病毒的致病能力会在演化中不断减弱。



Covid病毒可以动物为宿主,而传染病史上没有人畜共通病(zoonoses)被彻底消灭的先例。无论中国这一轮清零是否成功,Covid将在世界其它地区长期局部流行。新变种是否出现,何时出现,已经不是中国一国的行为可以决定。中国大进大出、贸易立国的经济模式意味着中国进一步切断与世界的联系的空间有限。一旦出现新变种,传入中国只是时间问题。问题是这套封城清零的做法,真的有助于中国抵御可能出现的超级变种病毒吗?



上海封城抗疫的一大“特色”,在于对医疗资源毫无章法的滥用。在Covid疫情中,最应该珍惜使用的资源是训练有素的医疗人员。“志愿者”可能只需要几天的培训,但专业的医务工作者需要数年才能培养出来。中国虽然可以调外地医护人员驰援中心城市,但这样的潜在代价就是医疗资源被抽调的地区成为新的薄弱环节。



今天的上海,大量的医务工作者被投入核酸检测、看护方舱中的无症状感染者这种低水平重复劳动中,而真正需要紧急治疗的各种病人反而被挡住医院大门之外。未得Covid、却因抗疫而死的案例在过去的两周中不绝于耳。目前为止,官方通报的奥米克戎重症患者仅有十余例,而坊间统计的死于次生灾害的名单已经过百。防范Covid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避免医疗挤兑,但在当下的上海,除了Covid病人,所有其他病人正在切身承受医疗挤兑的苦难。抗疫号称是为了保护高龄长者,结果上海的老人因为失去生活必需品或无法及时就医已然沦为封城中最脆弱的人群。



如果这套模式连致病性较轻的奥米克戎都无法有序应对,那在真正的超级变种到来时,上海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各种Covid之外的就医需要不会凭空消失。其次,Covid重症患者的数量只会远多于今天的上海,这又增加了医疗需求。而新变种仍然会有强大的传播力,这意味着社会面清零必然困难重重。而封城造成的物流停转、物资短缺、生活困顿、以及经济衰退一样都不会少。届时民众会被置于疾病和贫困的双重威胁下。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奥米克戎本身是个致病性较低的变种,此刻上海这种低效利用资源、造成无数次生灾害的管控方式还能靠着国家机器的积威维系下去。碰上真正的超级变种病毒,社会和经济的崩坏恐怕有甚于是。



面对奥米克戎和未来可能传播性更高的新变种的挑战,中国已经没有继续将资源浪费在表演式抗疫(hygiene theater)上的时间。有人说中国国情特殊,普通人习惯小病跑医院,如果不能将Covid清零,那么涌向医院的轻症患者足以造成医疗挤兑。但经过西安、上海的封城,我们知道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既然当局可以铁腕把大量挣扎着生死边缘的急症患者挡在医院门外,自然也有办法分流本无需就医的普通患者。迄今没有建立这样的分诊制度,一定不是政府能力问题,而是认知和意愿问题。



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上海的当务之急是理顺医疗资源的优先级。上海的一部分方舱可以沿袭武汉方舱的经验,用于收治有基础疾病、需要医学观察、但情况并不紧急的轻症患者。另一部分方舱可以改建成自愿隔离点:如果市民家中有高龄、免疫力低下、患有基础疾病的同住者,或硬件环境不符合居家隔离要求,方舱可以提供隔离服务。这些方舱不需要太多的医护人员值守,由志愿者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即可。对已经接种过疫苗、健康基础较好的无症状或极轻症者的感染者,应该积极探索其在社区管理下居家隔离的方法。而腾出来的医疗和转运病人的资源可用于服务真正需要就医的人群和快速提高脆弱群体疫苗覆盖率。



上海作为首个奥米克戎大爆发的中国城市,应有意识地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上海封城两周,感染病例数增长却不见缓,实在令人费解。我们显然不能停止所有的人员接触和物资配送活动,让市民在家中和病毒一同饿死。因此上海急需用流行病学方法定量分析奥米克戎在各种情景下的传播渠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尽快确定大规模核酸测试的取样现场是否是一个主要传播渠道。为此上海可以试点自助取样的核酸检测服务。在波士顿本地高校中,这项服务已经有效运行一年以上。所有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注册和本人身份相关联的实名账号。每个取样试剂盒都有特定的二维码。取样前用户要将二维码和本人账号关联。采样后,用户将棉签放入有相应二维码标记的塑料管中,并将塑料管丢入与邮筒类似的回收箱中。工作人员定时将累积的样本送到检测中心。经过简单视频培训,普通人完全可以胜任自助鼻腔采样的任务。



以中国的物流和核酸检测技术,开发这套流程并不困难。上海可以指定若干小区作为自助核酸取样试验组,而其余集中取样的小区作为对照组。自助采样的操作规范性或不及定点采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假阴性,但既然大部分上海市民已经足不出户,人口聚集的场合仅剩核酸检测,而普及性的核酸检测是目前中国主要的公共卫生工具之一,那么现有的核酸测试方法有多大机率传播病毒、全民查核酸是否反而加快病毒传播,就是必须尽快查清的问题。



此外,中国应立刻进口mRNA疫苗,并开启复必泰生产线。上海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任何一个城市距离公共卫生和民生危机只有几周。在高危人群中哪怕早两三个月形成广泛的免疫力,中国的抗疫就有更大的缓冲空间。



武汉封城是在面对未知的应激反应。当时人类尚未放弃一劳永逸消除Covid的希望,为杀死病毒不惜代价也是可以理解的思路。然而Covid疫情进入第三年,全世界的病毒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已经达成共识:Covid病毒将与人类社会长期共存。在这一波奥米克戎疫情中,只要不计代价,上海“清零”只是时间问题,届时大概还会有一番“欢庆胜利”的表演。然而中国社会必须从此严肃思考:是沿袭这种代价高昂的“中国抗疫模式”,直到经济民生和医疗体系无法维持为止?还是冲出抗疫政治化的束缚,在下一波变种到来之前寻找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作者田禾,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化学学士,洛克菲勒大学化学生物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端传媒2022年04月20日发表)

发布于 北京



@央视新闻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274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395例】上海市卫健委通报:5月2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4和无症状感染者5395例,其中155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17例确诊病例和5324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5月2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死亡20例。平均年龄83.95岁,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101岁。20位患者合并有多种急慢性基础疾病和晚期肿瘤,包括伴全身广泛转移的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膀胱癌、鼻咽癌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3级(极高危)、创伤性硬膜下出血伴癫痫等。患者入院后,原发肿瘤或基础疾病迅速进展,经抢救无效死亡。(总台记者王殿甲 杨静)



回复 7944楼yingyinc 的帖子
@冈瓦纳
新增阳性5514 , 野生2 + 71  维持基本清零状态



@Angelinazhaoooo
真的太好笑了!

去山姆不让开车,买了东西没法拿,有一个小区的物业在山姆门口举牌子“XX小区”,派三轮车短驳接回自己的居民,羡煞旁人!隔壁小区马上卷起来了,派四轮车接!发视频说“碾压你们!”,周边小区不淡定了,马上不甘示弱,一家更比一家卷。

我们小区业主群已经气炸了,物业不接我们,觉得丢了面子,纷纷讨论这已经不是接送问题了,这上升到小区的脸面!直接关乎小区的房价!有个业主马上发自己的皮卡车说,我可以出车!要几辆!你们说!我觉得我们小区可以出大G车队,赢下这一波。

幽默,并且荒诞。



@冬亚

1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你要是强制上门处理,马上一篇小作文出来了,然后一群狗逼围上来品头论足了。现在真的就是比谁先在网上曝谁了?//@开水族馆的生物男:上海这次疫情顺着下水道烟道上下一串气溶胶传播的案例非常多,支持居家隔离的记得自己楼上楼下有确诊时做好防护哦//@魏魏今天又美啦:图片评论 查看图片
@魏魏今天又美啦
今天太热闹了,我是全小区最倒霉的人了。

我家不停反臭水,就算了。楼上一家六口,密接拒绝核酸,十天了,今天警察和医生都多次来了,不开门。

我们单元楼全在喷,这家人一直坚持,就是不开门,拒绝核酸,还是个二十万粉的小网红,不管其他一百多户安危,默默在家捂着。

关键是什么呢,我家是01户型,他家也是,我们楼阳的都是01,用同一套管道体系,就等于大家的厨房污水全排在了我家,不停的沽涌出来。

我今天能挺过去,证明我抵抗力真的很强



//@逆时收获:新长征福利院建于1983年,政府投资1000多万,占地3150平方米(4.725亩),2001年改制 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刘颖骅 注册资本:5万元。 政府投资1000多万,它注册资本5万就改制了?反正我是瞠目结舌了。
@后沙月光本尊
#新长征福利院涉事医生田某某被立案#被问责的五人当中,普陀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叫刘颖华。而上海新长征福利院最初的法人代表叫刘颖骅,并且是专吃这一行业的[挖鼻]这到底是什么关系? ​​​



@庄时利和
40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有朋友问一天两次抗原的意义是什么?我简单说下。

1. 关于快速抗原检测的原理之前说过很多了,这里不再赘述。相比于核酸检测,快速抗原的的假阳性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前两天说用橙汁、柠檬汁和可乐啥的都可能会测出两条杠(微博正文)。

2. 如何降低快速抗原的假阳性可能,国外做过一些相关研究,比如今年三月纽约康奈尔医学院发在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 Network open的一项研究(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3073)。

这项研究纳入了近18万名受检者的快速抗原检测数据,他们均没有任何新冠主要症状,取样标本是鼻拭子。如果受检者第一次快速抗原检测呈阳性,那么需要在1小时后做第二次快速抗原检测,并且所有鼻拭子样本都会做核酸检测(RT-qPCR)以进行确认(相当于将核酸检测设定为金标准)。

第一步,在首次快速抗原检测中,有623人(0.35%)呈阳性结果,经核酸检测发现这623人中有238人(38%)为真阳性。

第二步,在首次抗原阳性的人中,有569人(91%)随后进行了第二次快速抗原检测:
-其中224人第二次快速抗原也为阳性(positive),经核酸检测发现这224人中有207人(92%)为真阳性;
-而其中345人(569-224)第二次快速抗原为阴性(negative),经核酸检测发现这345人中有328人(95%)为真阴性。

(我标注英文是防止你们看混了阴阳)

综合真阳性和真阴性结果,第二次快速抗原检测的总体预估准确度(overall estimated accuracy)为94%。

研究人员认为,以核酸检测为标准,在无症状人群中,两次独立并且连续的快速抗原检测可以显著提高阳性结果的准确度。

3. 所以为了解决快速抗原检测假阳性的问题,使用核酸检测复核、或者在短时间内进行第二次独立的快速抗原检测都是个有效办法。

但是要注意,这是为了降低「假阳性」风险的,也就是说是为了减少快速抗原检测「错杀好人」的可能。目前没有足够的研究证据表明在一天之内多次快速抗原检测,可以降低「假阴性」的可能,或者说能准确筛出更多的感染者。

因此一天之内在核酸检测的基础上还要做两次抗原检测,这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我个人认为快速抗原检测一天一次是完全足够的,没有必要浪费防疫物资。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微博新知博主#收起



@七月陈靖哲
#上海疫情# 从社会面筛查的风险角度来说,基本验证的是之前的推断,宝山、黄浦危机四伏。无症状占比,黄浦区4%,宝山区2%,其他区基本都在千分之2不到。里面长宁区也有点风险,不过长宁的总量小,离谱程度来说,还是黄浦和宝山离谱。黄浦区再努力一下这周就能超过浦东了。

从密度来看,各区平均每个小区新检测出阳性的均值正在快速减少,如果没有新的以外,基本到了最后一个阶段了。

从地图来看,现在疫情也逐步收拢,浦西方面老南市区(小南门、老西门,加上南浦大桥站)、老卢湾区(一大会址·新天地)、中山北路西藏北路、延吉中路比较严重;浦东方面北蔡及北蔡西部地区比较严重。

要做好疫情收尾工作,应收尽收、防范核酸风险、物资支持是关键。积极地看,六月中旬也许我们就能剧场见!

各区地址变化指路@Gricare
全国全程跟踪指路@耐心走下去 ​
上海各区时序指路@sjhstone收起



@sjhstone
2小时前
来自 小米10S
#上海疫情# 社会面重新抬头
@七月陈靖哲 @Gricare @耐心走下去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