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财新网
[cp]【因疫停工,“手停口停”一族需扶助】4月25日是刘让住在上海南站附近立交桥下的第7天,陪着他的是为数不多的馒头、泡面,两罐榨菜,两瓶380毫升的水,一顶帐篷和突如其来的大雨。

  刘让是一名零工工人,靠做群演或组装等短期工的日结工资生活,上海疫情暴发之前已经在南站北广场睡了大半年。3月20日停工后,刘让住进南站的地下通道里。据他统计,这里陆续睡进40多个无家可归的人,从方舱出来无法返家的新冠康复患者、找不到住宿的外卖骑手,还有长期流浪者,精神状况不佳。大多数人在地上铺了两块纸板,裹着被子就睡。

  4月8日检测出核酸阳性后,刘让被转运进方舱,10天后出舱,他还是回到了原地。他尝试过向街道办求助,街道办让他联系救助站,救助站也没有办法。封控前刘让手上就只有1000元,停工一个多月后剩下300,他选择继续在立交桥下生活。http://t.cn/A6Xh0yjM[/cp]



@烧伤超人阿宝
24分钟前
来自 华为Mate30保时捷设计
很多人问上海疫情啥时候到拐点。

要我说,拐点已经到了。

什么是拐点?我认为,拐点就是防疫成本和医疗资源投入达到顶峰,不需要再进一步增加。

现在,上海每天解除隔离数量已经超过新增感染数量,每天新增出院数量已经超过每天新增确诊数量。这意味着疫情对人力和医疗资源的吞噬已经过了峰值,以后不仅不需要继续增加投入,已经投入的床位人员等资源还会逐渐出现富裕,后期抗疫工作会越来越从容而不是越来越紧张,抗疫压力会越来越小而不是越来越大。

床位人员有了越来越多的富裕,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就越容易落实到位。疫情对资源的抽吸越少,用于保障群众生活和普通患者健康的资源就越多。

上海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胜负已经没有悬念,剩下的就是坚持。



@凯雷
51分钟前
来自 iPhone 7 Plus(亮黑色)
已编辑
#北京东城发现一感染者#这真的是在崇文门片区抢购与囤菜,11次超市购物的人何止100一千,大数据弹窗真的上千人居家健康隔离!

//@diamondcat2012:23-27号5天时间从早到晚11次超市购物。23日幸福荣耀,新世界百货,永辉。24日物美。25日尹三豆汁天坛店,沃德鑫禹,顺天府。26日环宇金龙南彩店,新世界百货。27日幸福荣耀,顺天府

//@霜叶: 东城一例。之前反复劝大家不要去抢购,就是因为这个更危险。

//@我有很多一次性筷子:我在崇文生活到九岁,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搬去了西城。长大之后对于崇文还是很怀念的。头两年送完孩子去幼儿园,我就从西城坐地铁去尹三豆汁,要一碗卤丸子,一个刚出炉的烧饼夹上咸菜,伴随着拼桌邻座的大爷大妈的“我马上就吃完…您来,您来这儿,这儿有地儿”吃完,然后带一桶豆汁回家给我爸和我老公

【#北京东城发现一感染者# ,#北京东城一感染者轨迹涉多家商超餐厅# 】4月27日23时30分,东城区在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中发现感染者1例,目前已转入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感染者居住在东城区前门草厂横胡同2号平房,在顺义区南孙路前营段4号紫云峰业(琴行)库房工作,目前已对该区域采取封控措施。

主要活动轨迹如下:

4月23日12时至顺义区李遂镇人民公社饺子馆用餐,17时46分至幸福荣耀超市(珠市口东大街2号)购物,21时22分至新世界百货超市(崇文门店)购物,21时36分至永辉超市(搜秀城店)购物。

4月24日21时10分至物美超市(国瑞城店)购物。

4月25日11时8分至尹三豆汁北京天坛店(东晓市街176号)购物,13时20分至沃德鑫禹便利超市(顺义区顺平辅路188号)购物,20时44分至顺天府超市(新景家园店)购物。

4月26日10时9分至一兆伟德健身房(国贸店,建外SOHO)锻炼,15时11分至环宇金龙南彩店(顺义区南彩镇915车站对面)购物,21时4分至新世界百货超市(崇文门店)购物。

4月27日10时22分至幸福荣耀超市(珠市口东大街2号)购物,10时57分至顺天府超市(新景家园店)购物,12时31分至新世界百货五层火炉火(崇文门新世界店)用餐,13时40分至前门派出所。

东城区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对病例轨迹涉及到的风险点位进行临时管控,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核酸检测等工作。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请与以上活动轨迹有时空交集的人员,立即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居住酒店报告。(北京东城微信公众号)



@凯雷
19分钟前
来自 iPhone 7 Plus(亮黑色)
已编辑
这里是前门派出所。刚刚听说不用加乌克兰,微博每一条留言都会显示ip

如果是真的,微博官方才是真正的PPT五度:力度、速度、精度、暖度,北纬39°54′27度。

//@善建者兵:图片评论 查看图片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蘸盐


53分钟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前门派出所太倒霉了[允悲][允悲](听说的,待证实:这位接到东城疾控的电话,以为是诈骗电话,跑去派出所报案了,导致全所成为密接[允悲])//@江宁婆婆:转发微博
@北京东城
#共同战疫#【情况通报】4月27日23时30分,东城区在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中发现感染者1例,目前已转入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感染者居住在东城区前门草厂横胡同2号平房,在顺义区南孙路前营段4号紫云峰业(琴行)库房工作,目前已对该区域采取封控措施。

主要活动轨迹如下:

4月23日12时至顺义区李遂镇人民公社饺子馆用餐,17时46分至幸福荣耀超市(珠市口东大街2号)购物,21时22分至新世界百货超市(崇文门店)购物,21时36分至永辉超市(搜秀城店)购物。

4月24日21时10分至物美超市(国瑞城店)购物。

4月25日11时8分至尹三豆汁北京天坛店(东晓市街176号)购物,13时20分至沃德鑫禹便利超市(顺义区顺平辅路188号)购物,20时44分至顺天府超市(新景家园店)购物。

4月26日10时9分至一兆伟德健身房(国贸店,建外SOHO)锻炼,15时11分至环宇金龙南彩店(顺义区南彩镇915车站对面)购物,21时4分至新世界百货超市(崇文门店)购物。

4月27日10时22分至幸福荣耀超市(珠市口东大街2号)购物,10时57分至顺天府超市(新景家园店)购物,12时31分至新世界百货五层火炉火(崇文门新世界店)用餐,13时40分至前门派出所。

东城区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对病例轨迹涉及到的风险点位进行临时管控,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消杀和核酸检测等工作。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请与以上活动轨迹有时空交集的人员,立即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居住酒店报告。

东城区天坛街道电话:87093888
东城区前门街道电话:65113343
东城区崇外街道电话:67013683
东城区疾控中心电话:67021006(来源:健康东城)



@庄时利和
2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我看到这两天网上有不少关于叶财德的讨论,我说一下个人观点。

叶医生在两年多以来一直工作在多地的防疫一线,他有很多社区一线防控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对于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地至关重要。我个人是认同他「逐步扩大防范区、缩小封控区、最终恢复上海生活生产秩序」的观点的,再一个是他强调的做好医疗保障,指定专门医疗机构为封控区居民提供就医服务,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

上海有很强大的医疗资源,三甲医院数量在全国数一数二,而在这个月却发生了不少就医困难的事情。这一方面原因是仍然在原来岗位的医护人员数量大幅减少,另外一方面是基层/ 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对接不到位,本质上是长年以来的转诊不畅问题,这是急需完善的一个工作,否则微博上各种医疗求助贴还会一直出现。

至于叶医生这些建议是否科学,我觉得这是可以理性讨论的。

另外还有一点我想强调的,我觉得不宜过多讨论某一个个体本身。

我在今年一月份时候就说过。防疫工作,靠的是整个防疫体系,而不是具体某个专家。「专家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这种故事很多人爱听,但实际上说明系统存在很高的风险。

不同人的贡献有大有小,最终取决于整个体系的完善。不仅仅是医生、护士,乃至居委会干部、民众、警察、海关、道口,是无数的抗疫民众组成的免疫屏障,阻挡了疾病的蔓延。

今天能把一个人捧上神坛或拉下谷底的舆论,明天同样能把另外一个人捧上神坛或拉下谷底。不要让个人去承担过多的赞誉和责任,完善体系和规则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 ... p;wid=1651128783227

上海保供究竟标准是什么样的?为何不同街道差别那么大
原创2022-04-28 13:45·迪博微
8c8c7aefec4d271ffd79b9f426b8a70e_b7ac87eaddab6248c79d668e7d12e44b_8.m4a
6:22
来自迪博微

据静安区大宁街道某位居民电话联系了上海商务委,商务委的人爆料,市政府实际上是“所有街道”都一样的拨备,按每户每天保供物资“60元标准”发放。

上海保供究竟标准是什么样的?为何不同街道差别那么大
然后又提供了一份上海徐汇区凌云街道的物资清单,上面可以看到已经陆续发放了14批物资。

上海全市16个区共有107个街道,相信生活在上海的各区街道如果有个统计列表的话,就可以看到,基本上10次以上的绝对属于徐汇区的街道,估计离20批也不远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保供物资究竟是为解决民众生存问题,还是给的个别的特权?相信绝大多数街道不可能自掏腰包去给自己的居民发放物资的吧,但为何街道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日均60的标准究竟有多少达标的呢?市政府的财政支出又是怎么分配的呢?

上海保供究竟标准是什么样的?为何不同街道差别那么大
这个是在4月22日,由云南弥勒市的爱心企业支援上海的,援助的是上海徐汇,徐汇真会缺物资吗?和其他区比起来,徐汇区真心不需要操心抢菜的问题,而是想着菜啥时候吃得完。

难道真要应一句老话,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吗?上海16个区,2500万市民,难道大家不都被封在家一个月的吗?



@薛定谔的玄晶
2分钟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实惨5片培根我还舍不得吃#静安区今天发菜发肉了吗# 大宁路街道和临汾街道这28天唯一的肉就是二十多天前一包五片的培根,唯一每户一袋的菜也是在二十多天前。“其实每个居委会、每个街道他们每天都应该是有60块钱的防控蔬菜套餐的”我就想知道都去哪里了[可爱]街道说根本不知道物资,居委说街道不发物资

@糖醋酱麻油拌西瓜皮
静安区大宁街道居民投诉区商务委投诉 商务委的人爆料市政府实际是所有街道都一样的拨备 按每户每天保供物资60元标准发放[裂开] L糖醋酱麻油拌西瓜皮的微博视频 ​



@非职业半吊子
沪东新村街道朱家门小区。

一边是玩手机抖腿的居委,一边是不停给她们作揖的老人、为物资站在凳子上吵的面红耳赤的女孩和拿着喇叭在小区抗议不发菜的男孩。

朱家门小区是沪东新村街道58个封控小区的缩影,街道里的每个小区这一个月都在遭受同样的事情。

我们到底生活在一个什么样魔幻的城市和街道。

PS听来的消息:听说有专门给三岁以下孩子发的物资,嗯,只听过没见过。

(死渣浪别再删我视频了!里面一些可能的敏感词都改了!本来不会弄视频被垃圾街道逼的最近现学的!小伙伴做的动图在路上了,渣浪没想到我们还有后手吧,感谢@补果君 )



@卢湾伯爵
47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家附近有家超市,以前就有个群,会发布新品或打折的信息,我老婆也在这个群里,疫情之后,这个群等于死了,超市没有一点动静,到了20号,超市发了信息,有268元的套餐,ABC三种,都是很实用的东西,不用团购,一对一送家里。

大家很开心,纷纷订购,老婆也买了,很快就送到。第二天超市就没了声音,群里有人复购,没有答复,没有音讯。昨天超市在群里发了条信息,说是有人举报,268的套餐,实际价值是200元,经查证,属实。68元原路退还给大家。

如果举报后,200元的套餐随便定,还能及时送到,那当然是好事,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个群跟原先一样又死了,200元的没有,268元的也没有了。

有人开始责怪那个举报的人,认为非常时期,加68元也不算离谱,至少能供应上,也有人支持举报者,认为加价出售发国难财,这是个原则问题,不能在原则问题上妥协,不是钱的问题。我问老婆支持谁? 老婆说她不想说,让我问问大家,你们怎么看?



@幻想狂劉先生
刚刚
来自 iPhone 12 Pro Max
且不说这算法有多荒唐,就算强行假定成立,那么在没有正当理由(比如所在地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如果要我接受每天一遍又一遍的核酸检测来证明自己没有病,那么作出这个决定的人也应该每天一遍一遍进行精神鉴定来证明自己没有病,并且一遍一遍接受审查证明自己和试剂企业没有利益勾连
@数知实验室
【仅需GDP的0.4%即可实现全社会常态化核酸检测,你支持吗?】
如果所有场所都需要24小时以内的核酸才让进入,相当于每天出门都要做核酸,核酸检测成为一个全社会的日常状态,一共需要多少钱?经济账算得过来吗?

先粗算一个大数
核酸检测的成本先以北京核酸混检费用8块钱为例,假设需要检测的人群是城镇人口有9亿人,一年按250个工作日,再加上周末出行,按300天算。这就是8块钱乘以2700亿人次。

【总成本2.16万亿】

这当然是一个极其巨大的金额,但是中国2021年GDP是114万亿元,这个数占GDP的1.8%,如果实施这个政策就能做到任何感染都能及早发现,任何城市都不会出现长期封城局面的话,这个成本是小于全市全省暂停产生的经济损失。

现在尝试一下压缩上面粗算出的数字
1、核酸检测成本能进一步下降
现在混检8块钱,这个是有利润的,如果变成常态化混检,变成公共服务,至少能压到5块钱吧,先按5块钱。
2、人次数量可以大幅减少
首先城镇人口9亿人口并非都要每天出门,很多老人小孩不用每天上班。同时也不一定全员每天监测,可以按城市聚集度和风险度划分一下,比如超大城市的城区每天检查,中等城市隔天检查,小城市3天一查,县城每周一查。城市的远郊区县可以参考中小县城方式管理。这样人次需求估计能下降到1000亿人次。

现在总成本可以下降到5000亿元了,只占GDP的0.43%。

仅算经济账的话,如果这样做就能避免出现封城局面,就应该这样做。

顺便,常态化核酸检测需要大量人手,普通人经过简单培训能很快上岗,在某种程度上还促进了稳就业的目标

大家怎么看?



@HW前HR
王思聪等体现的价值观,说明小留学生要谨慎。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很多小留学生懵懵懂懂的,很容易就被一些不合适的价值观主导了人生。甚至,很多小留学生在国外流行的所谓软毒品面前,毁一生很多。至于滥交导致堕胎、不担责废仔更是比比皆是。
比如王思聪,假如他女朋友比较固定,长期不结婚本也正常,但是凭家里有钱,宣扬不婚,隔三差五换姑娘,这是值得提倡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吗?
最近上海抗疫,诋毁测核酸是奴性,这只能显示他看不到资源崩溃后草根必然的无助,而他们作为超级富豪不担心资源。为了点个人方便而恶意利用影响力破坏抗疫大局,这种典型的不知轻重和不知好歹,销号是轻的了。



@麻醉医生凌楚眠
22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30 Pro
想立即“开放”的,需要默认这个情况:你的孩子你亲戚的孩子大概率感染后发烧,39度40度烧个几天,家里6个大人必须稳住不去医院——这个时候医院人满为患都是感染后危重的基础病人,排队进院非常困难。希望到时候没有人在微博写作文
@凯雷
上海感染儿童,超过1万例。
一万例是什么概念,
上海一共有多少幼儿园的儿童和婴儿?

本轮疫情以来,上海累计报告6岁以下儿童阳性感染者12707例

//@影评人卞晓京:我表妹家两个女儿,大的该上中学了,小的在上幼儿园。全家六口人,病毒只传播了三个人,表妹和妹夫以及大女儿,昨天都已经从方舱出来回家了。小女儿及我小姨和姨夫一直都是阴。我和他们说,病毒在你们家还能选择性传播。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1292例无症状9330例#

新华社:【#上海累计报告6岁以下儿童阳性感染者12707例#约占感染者总数的2.4%】记者从4月28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轮疫情上海累计报告6岁以下儿童阳性感染者12707例,约占感染者总数的2.4%;累计出院和解除集中医学观察人数7480例;主要收治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定点医院,也有部分无症状的患儿在监护人陪同下,收治在方舱医院。(记者袁全、胡洁菲)



https://mp.weixin.qq.com/s/T8fO42BHU8p3Jw1GgqFfsQ
最新录音:上海所有街道物资都一样,每户每天60元?!多少人根本不知道?!
原创 莫叔 审丑时代 2022-04-28 13:28
你好,我是人在上海、从未收到过外省物资的在风
  1  

今天很多读者向我曝光的这段录音,真的震惊我了!
录音中的女士是静安大宁街道居民,她向相关部门投诉,为什么我们小区物资这么点,而隔离小区物资那么多?别人有肉有面包什么的,为什么我们明明挨得这么近,却没有收到过这些?

于是对方透露出了几个重要信息:

第一,对于小区居民没有物资的问题,其实我们所有街道都是一视同仁的!

第二,除了团购渠道以外,其实每个居委会每个街道,他们每天都应该是有60块钱保供套餐的!

第三,居委会没跟你们讲吗?

图片

听完我都震惊了,毕竟目前的现状就是:

第一,目前上海各个小区收到的物资明显参差不齐!封控一个月以来,有的小区只收到过1-3次,但有的小区都收到8-10次了!对比太鲜明太刺目了!

第二,每家每户每天60块钱保供套餐,我们从来不知道!

第三,居委会消失很久了,从来没有跟我们说过这些事!

图片

那么,那些没有收到的物资都去哪了?!

  2  

那么,那些没有收到的物资都去哪了呢?!

去了这里:

上海一个公寓负责人倒卖捐赠物资牟利。

图片

去了这里:

工作人员将“云南捐赠给徐汇的物资”的标签撕下,然后装进了旁边的卡车。

图片

去了这里:

新江内燃机公寓负责人将“云南捐赠给宝山的物资”,收到190箱物资后,没把物资分配给住户,反而把物资转卖换钱了。

图片

这个就更搞笑了:

把物资P上去,就说是送到了。

图片

最后这事儿还被证实了:“确实做错了深感惭愧”……

图片
  3  

其实,我真的不认为上海是缺乏物资的。

先别说上海自己有多少物资,光说从外面运进来的物资,估计每天就有非常多。

比如半个月前的新闻,多地都已经开通“绿色通道”,加大保障上海农副产品供应力度了。

其中江苏海安还保供专列开行,有700余吨农副产品来到了上海。

图片

然后来自央视的不完全统计:

从3月29日到4月16日,累计销往上海的蔬菜、鸡蛋、大米等农副产品,已经高达2500多万吨!

朋友们!你没看错!是2500多万吨!2500多万吨!

图片

当时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眼花看错了,或者以为央视报道写错了,把2500吨写成了“2500万吨”。

可央视对此没有辟谣,也没有重新编辑,并且全国其他城市确实是几百吨几百吨地运送物资支援上海。

这一个多月以来,全国大中小城市那么多地方,集中火力往上海运了2500万吨物资,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只是奇怪的是,这2500万吨物资,真的有合理分配到2500万上海人民手上吗???

别说一人一吨,一人半吨有没有?一人0.1吨有没有?

我就问这一句:有,还是没有???
  4  

我真的是无语了。

一个月前,就强调物资保供问题;

半个月过去,还在强调物资保供问题;

没想到截至现在,依旧还在强调物资保供问题。

这“最后一公里”说了这么久,到现在还在路上……

图片

很多人还是没有领取到外省的物资(反正我没有)。

很多人甚至还是处于物资紧缺,不知该如何保障物资的情况。

很多人收到了七八次物资,可有的人才只收到两三次。

尤其是今天这段录音,如果是假的,希望好好给个解释吧!不要只关注那些物资发放到位的地区,不要只走访那些物资发放齐全的地区,也请关注关注那些物资发放不到位的地区吧!!!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明显到过分不公平的事情,我不相信你们会不懂这个道理。


注:以防失联,麻烦大家关注我的备用号,和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PS:在风有话说:

这些天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感谢,希望大家都保重自己,一起撑过这次疫情。

公号主笔:在风,一个95后大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很累的时候,关注我,你会得到一些释放!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商务合作联系后台。



https://mp.weixin.qq.com/s/phWGvgY0rsFNdnIvK3ZRPQ
香港新冠病死率是流感的7-8倍?被数字掩盖的深层次问题
原创 张峥 陈晓雪 知识分子 2022-04-27 18:54
    4.27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片
简单把香港的新冠病死率推导至内地,演绎疫情病死人数,会掩盖很多深层次问题 | 图源:pixabay.com



  导读




4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指出,奥密克戎绝对不等同于大号流感。央视的报道转述梁万年的话称,从病死率来看,全球的流感平均病死率为0.1%,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在香港却高达0.75%,约为流感的7到8倍,“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新冠)病死率超过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1]

这些数字在社交媒体登上热搜榜,但如果仔细解读香港防疫过程和数据,这一数据显然存在诸多特定背景条件,比如非常之低的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率、养老院大规模疫情暴发、以及核酸检测不足带来的确诊感染人数的低估等。
香港的数据已经表明,60岁以上打满三针新冠疫苗预防死亡的有效率高达98%,而香港全人口接种两针剂新冠疫苗以上人群的粗病死率约为0.1%,与流感相当。另外,当我们谈论8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新冠病死率,也不宜直接以10%的病死率与流感的全人口平均病死率比较,而应该与同年龄段、同基础疾病条件下的流感病死率比较。
的确,新冠病毒不是大号流感。就像张文宏医生说的,即使这个变种毒性很弱,也是“会咬人”的。但若简单把香港的病死率数字推导至内地,演绎疫情病死人数,会掩盖很多深层次问题。
在香港第五波疫情进入平缓阶段,社会逐步开放之时,知识分子专家委员会委员,原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教授、现亚马逊云服务(AWS)上海AI研究院院长张峥和《知识分子》编辑陈晓雪,就香港第五波疫情新冠病死率发生的原因,组织访谈公共卫生专家,病毒学家,希冀我们能在新一波的疫情到来之前,有所总结,有所反思。
访谈专家包括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讲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荣休教授唐金陵,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张作风,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田林玮。
访谈从4月11号开始,历时两周。


图片
相关阅读













访谈27位香港老年人:他们为何未能接种新冠疫苗?
香港第五波疫情人命代价太沉重,局面如何得到扭转?| 观点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有哪些教训?对于上海疫情防控有何启示?



访谈 | 张峥   陈晓雪

撰文 | 陈晓雪   张峥

责编 | 刘楚

制图 | 王若男



●                   ●                    ●



解读嘉宾


金冬雁,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病毒与分子肿瘤学的基础研究。
唐金陵,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讲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荣休教授。

顾问嘉宾



张作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
田林玮,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据香港卫生署防护中心和医院管理局数据,从2021年12月31日到2022年4月20日,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计确诊病例118.58万例。



香港在2021年年中人口为739.5万。按照这一数字,在这波疫情中,香港有16%的人口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截至4月20日的数据[2],香港此波疫情累计死亡病例8973人(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4月20日),粗病死率为0.75%,远高于流感0.1%的病死率,也高于新加坡和伦敦等城市报告的病死率。



香港的医疗救治条件和新加坡、伦敦等大部分发达地区不相上下,但第5波疫情新冠病死率如此之高,这是为什么呢?





宽松的定义与统计



梁万年所说的香港的新冠病死率,其实是确诊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CFR),就是用报告的新冠死亡病例数量除以确诊的感染人数。



确诊病死率,主要与两个数字相关,一是确诊的感染人数,二是确诊感染者中死亡的人数。



首先从分母来看,唐金陵、金冬雁均认为,香港的实际感染人数,要远远高于现在报告的确诊数字。也就是说,病死率的分母被低估了,从而导致了病死率的高估。

香港第五波疫情在2月中旬迅速扩散,2月17日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6116例,当时已有逾两万确诊感染者,公立医院、隔离设施床位爆满,核酸检测能力无法跟上,实际存在很多隐形感染者未被查到。

唐金陵认为,核酸检测能力的不足,在客观上使得香港确诊人数少于实际感染人数。


而后来香港广泛应用并纳入确诊统计的重要手段是抗原检测,一方面存在漏诊的可能,另一方面因为疫情初期抗原阳性需要核酸检测复核,也使得很多实际感染新冠者未确诊。



金冬雁介绍,香港政府在2月22日宣布可能从3月起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导致在2月4日已经宣布很快给全港市民免费派发抗原检测试剂的计划受阻。



“政府需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准备全民核酸检测,并将大量抗原检测试剂囤积,准备留待在两次核酸检测的三到五天之间供市民使用。”



直到2月25日深夜,“经过评估和讨论,特别是听取了内地医疗专家的建议,政府宣布拟直接承认抗原检测结果为确诊标准,并适当减少核酸检测”。



而在此期间,香港政府要求抗原阳性者由家人取得深喉唾液样品收集瓶复检核酸后确诊,导致很多人有症状但没有核酸确诊。



“由于受到反对及质疑,抗原检测申报平台直至3月7日才开通。在3月15日回溯性承认18万名2月26日至3月5日经抗原检测阳性确诊的感染者,大部分已康复。” 金冬雁说。



另外,金冬雁认为,也存在一些人即使抗原检测阳性也不愿申报的情况。



这些因素,如果都考虑进去,唐金陵认为,估计香港的感染总数约是报告的4倍,应该是400万以上。



而早在3月20日,香港第五波疫情报告累计感染个案103.5万时 [6],香港大学微生物学教授袁国勇就表示,香港感染新冠病毒数字,多数在150万至400万人之间,估计可能有约250万人已受感染。他给出这一感染区间的根据,是香港公务员及医管局约五分之一员工受感染,据此估算香港至少有150万人感染,而香港大学医学院数学模型推算当时香港感染人数近400万。袁国勇表示,他认为实际数字是在两者之间 [7]。



而关于新冠死亡病例,定义成为讨论的焦点。金冬雁、田林玮均认为,香港的定义要大大宽松于内地,甚至比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都要宽松,这必然会使得香港的新冠确诊病死率高于内地和很多地方。



内地的新冠病死定义,有内地的流行病学研究者表示,目前还没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显示,对于新冠的病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例如,2022年3月,内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41577人发病,2人死亡[3]。



最近上海关于本土死亡病例的通告,显示逝者均为高龄且有长期基础病,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这表明内地对于新冠死亡病例的统计方法可能也在发生变化,开始包括了伴随新冠感染(die with COVID-19)的病例。



唐金陵表示,关键是在病人存在基础疾病时,是死于新冠还是基础疾病,常常不好判断。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新冠死亡的定义,则比较含糊:“可疑和确诊新冠病例中,因新冠导致死亡的病例定义为新冠死亡病例。” [4]



金冬雁介绍,香港是死者只要首次阳性样本收集日期的28日內死亡,均计入新冠死亡个案,而不会区分究竟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亡时伴随新冠感染。



他举例说,香港第五波疫情早期有5,437人离世,当局当时一直未有分析死者是死于新冠病毒,还是离世时伴随新冠感染,“其中有因高处坠下离世的死者,验出新冠病毒,亦计算上述总数中”。



唐金陵表示,感染新冠后死亡需要时间,一般认为用100个感染者中28天内死亡的比例来衡量病死率比较合适,这就需要对每一个感染者都观察28天。



“即使都用这个方法,到目前为止,由于香港病人的平均观察时间比上海更长、充分,因此也会造成病死率高于上海的假象。” 唐金陵说。



香港政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分析了不多于120宗在第五波疫情下的死亡个案,发现死于新冠病毒(die of)以及死亡时染有新冠病毒(die with)的个案约各占近四成,另外两成难以分辨是否直接死于新冠 [5]。



田林玮也表示,香港病死率的计算是“一个最大的估计值,最宽松的一个估计,只要有一丁点可能跟新冠病毒感染有关,就算做一例感染死亡”。至于香港对新冠死亡案例的统计方法,他认为“简单直接,容易理解,可以看作各种因素归总之后的绝对上界,但缺点是病死的具体原因和标准不同,对政策指导有相当大的模糊和灰色地带。”



“这不是一个平均值,所以不要跟别处的平均值做比较。可以拿同一个定义的最大值和最大值做比较和借鉴才算公平。” 他指出。




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偏低


香港这波奥密克戎疫情中,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受打击最大。



根据香港卫生署防护中心和医院管理局截止到4月20日的数据,超过95%的新冠死者为60岁以上老年人,超七成新冠死者没有接种任何新冠疫苗。[8]



图片
图1 (点击查看大图)
左图:病毒感染的机会,人人平等,没有年龄偏好

右图:新冠感染的死亡和住院方面,1)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新冠死亡的87%;2)60岁以上老年人,占医护资源的绝大部分(包括住院和ICU)。

本图根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在2022年4月14日的报告制作 | 制图:王若男


与此相对应的一个背景是,第五波疫情开始前的2021年12月,香港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有35%、50%、80%没有接种任何一剂新冠疫苗 [9]。而同期的英国、新加坡和新西兰,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疫苗率均超过了90% [10-11]。

事实上,在香港使用的新冠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均已经表现出很好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全程接种,尤其是接种加强针后,可以大幅降低感染新冠的病死率。

根据香港截止到4月20日的统计,从全年龄组看,香港打两针疫苗之后感染新冠的人群中的粗病死率0.16%,打三针疫苗则为0.04%,远远低于不打疫苗的2.97%和只打一针疫苗的0.97%。接种两针剂疫苗以上的新冠病死率,则约为0.1%,与流感相当。

香港大学 Benjamin J. Cowling 团队一篇尚未同行评议的预印本论文,对香港第五波疫情疫苗接种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显示: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是mRNA疫苗(BioNTech)还是科兴灭活疫苗(Sinovac),全部接种三针后,预防新冠感染死亡的有效性均达到了98%。[1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2 图源:economist.com/coronavirus-pandemic


他们的研究还发现,接种两针剂预防死亡的保护效果与一针剂相比有提升,但第三针剂的保护效果可以说是大幅提升。《经济学人》利用Benjamin J. Cowling 团队的数据做图,显示了不同疫苗和剂量在不同的年龄段预防死亡的有效性(有效比例):圆点表示中心估计值,横线表示95%可信区间(误差范围)。

数据显示,60-69岁老人接种两针剂灭活疫苗防死亡的有效性是87.6%,接种三针剂的有效性则达到了98.7%。与之相对应的,60-69岁老人接种两针剂mRNA疫苗预防死亡的有效性为87.6%,三针剂则达到了98.9%。



而对于8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来说,接种两针剂灭活疫苗防死亡的有效性是66.8%,接种三针剂的有效性则达到了99.2%。与之相对应的,80岁以上老人接种两针剂mRNA疫苗预防死亡的有效性为88.2%,三针剂则达到了96%。


而对于预防重症来说,无论是接种三针剂灭活疫苗,还是mRNA疫苗,都表现出很好的效果,在所有的60岁以上老人中,有效性均超过了95%,比一针剂和两针剂有大幅提升。

金冬雁指出,香港需要大力推动疫苗的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接种,来保护他们。

他介绍,在第五波疫情中,香港有一段时间因准备全民核酸检测冲击到其他工作,但对疫苗接种的影响并不算严重,疫苗接种的节奏有所加快,也加强了少儿和老人两大群组的疫苗接种,政府甚至通过动员商界提供抽奖机会,例如抽机票、房子、酒店、汽车等等,来鼓励老年人接种疫苗。

唐金陵补充说,因为疫苗要接种一两周后才会产生预期的保护作用,而香港这次疫情上升速度极快,在疫情期间进行的补加接种措施对本次疫情的控制起的作用可能不大。

“(这)再一次说明预先把接种做好、做足的重要性。” 唐金陵说。

针对疫苗接种率偏低这一致命弱点,香港从2月24日起开始,通过疫苗通行证计划推动疫苗接种。[13]

“疫苗通行证” 政策要求,所有12岁或以上人士进入餐厅、游戏机中心、浴室、健身中心、美容院等服务场所、学校、大学、政府及公营机构办公室、公营医院、养老院、残疾人士院舍等场所均需要出示疫苗接种记录。[14]

3月底,香港又推行家居疫苗接种计划,上门为70岁以上老人、行动不便人士接种新冠疫苗。[15]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4月20日,香港12岁以上人群接种两针剂疫苗的比例上升到86.8%,接种三针剂疫苗的比例上升到45.8%。

而在脆弱的老年人群体,60-69岁老年人接种两针剂疫苗的比例为85.4%,接种三针剂疫苗的比例为50%;70-79岁老年人接种两针剂疫苗的比例为75.6%,接种三针剂疫苗的比例则为38.9%;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两针剂疫苗的比例为49%,接种三针剂疫苗的比例则为15.2%。

令人担忧的是,尽管香港已经加速疫苗接种,但因为前期差的太远,目前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和新加坡、伦敦等地相比依然偏低,甚至低于内地水平。

金冬雁表示,灭活疫苗要打两针,产生的抗体才与一针mRNA疫苗相近,三针与两针mRNA相近,因此他建议通过测抗体来检测老年人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两周测不到(抗体)就再打,直至抗体较高。三针四针都可以,由医生指导。否则沒抗体还是沒保证。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视老人为免疫缺陷人士。” 金冬雁说。

张作风对此表示认同:“这应该是最好的方法。” 不过,唐金陵也提示,已经有研究显示打第四针的效果并不比第三针更好,而且抗体水平并不能很好地预测保护率。




老年人为何不积极接种疫苗?


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属下的两个科学委员会在2021年1月7日发表的建议书,香港本计划将优先为养老院或残疾人士院舍的住客及职员、医护人员及必要服务人员、60岁以上长者,以及16-59岁的慢性病人四类有较高感染风险的人士接种新冠疫苗。[16]

有批评人士认为,疫苗接种计划实际执行中,先打的依然是普通人,养老院被推后了。[17]

也有批评认为,香港在1月底院舍暴发疫情初期,并没有及时调整策略,动员上门接种,而是宣传 “疫苗通行证” 为全港市民接种,这也可能分散了接种的资源。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从2021年2月开始,香港用了一年的时间来推进疫苗接种,老年人为什么不积极接种疫苗?

2021年9月,主要负责香港疫苗接种计划民意调查部分的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张引曾表示,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差或长期病患或年纪大不适合接种疫苗,另外就是比较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和后遗症。[18]

而香港政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部分媒体对挪威接种辉瑞/BioNTech疫苗后死亡个案的夸大报道、老年人子女的犹豫和一些本地全科医生的建议,都可能是老年人疫苗犹豫的原因。

最近,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个未经同行评议的研究 [19]在对香港27位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后,认为缺少医生、家人和政府的支持,是老年人疫苗犹豫的主要背景原因。

该研究指出,老年人虽然展示出对医生的极大信任,但就是否接种疫苗,他们从医生那里获得的支持非常有限。研究显示,27位完成访谈的老人,除非他们自己询问医生,没有一位收到了医生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推荐或建议。而在所有主动咨询医生的老人中,只有一位收到了确定的推荐意见,其他人表示,他们在和医生谈完依然会犹豫,因为医生给出的建议模棱两可。

对此,田林玮表示,很多医生会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基础病,担心疫苗的副作用评估该老年人不适合打疫苗,实际上香港大学药理学院的研究 [20],通过香港的数据已经表明老人有没有基础疾病,不影响打针之后的副作用大小。

“这样的发现,政府应该用来宣传扩大老人接种率。但是现实中的关注度和教育宣传效果有多大,不知道。”

大多数完成访谈的老人,表示他们的家人倾向于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接种疫苗。另外,他们前往疫苗接种地点时缺乏家人的切实支持,例如没有响应老年人请求去疫苗接种点的需求。也有老年人担心,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会给家庭带来负担。

该研究还认为,政府给老年人的支持也不够。“来自政府的信息被认为是混乱和不充分的,这导致了老人产生被 ‘忽视’ 或没有参与疫苗接种决策过程的感觉。”

该研究还提到,人们对于衰老根深蒂固的负面看法,对死亡听天由命的态度,健康素养较低,活在当下的视角,对西方生物医学的负面态度,以及对疫苗外围信息的依赖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老人是否接种疫苗的决策。

该研究的作者建议,解决老年人对疫苗接种有顾忌的问题,应侧重于解决他们犹豫的心理根源,加强其与家庭、医生和政府的联系,让他们参与到疫苗接种的决策中来。其次,还应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纠正他们对衰老的消极自我认知并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未来时间观念。在与老年人的沟通上,应提供更多周边私人相关信息的关怀,满足老年人对周边信息处理的偏好,消除他们对新冠疫苗现有的误解。


  养老院集中暴发  


4月20日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8973位新冠死者中,有56%为院舍人士。也就是说,院舍新冠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

院舍,在香港主要包括养老院(香港一般称为安老院)和残疾人士院舍(为残疾人士提供服务的社区服务机构)。

唐金陵指出,香港养老院出现集中暴发现象,老年人多患有基础疾病,再加上养老院老年人接种率偏低,是新冠病死率较高的另一重要原因。这是香港疫情的一个重要教训。

香港养老院第一个新冠阳性案例,出现在1月22日 [21]。

1月23日,香港通报22日葵涌邨社区暴发疫情导致170宗新冠阳性或初步阳性检测个案,部分个案涉及医院和养老院员工。

此后,随着疫情的扩散,尤其是春节临近,聚会活动增加,香港的养老院逐渐沦陷,不断有员工和老人感染的消息传来——


● 1月31日除夕,香港通告新增92宗新冠阳性检测个案,初步阳性个案95宗,其中一名患者在香港圣公会林护长者之家任护理员,“该院舍的长者或须撤离”。[22]

● 2月3日正月初三,香港圣公会林护长者之家再增一宗病例,该病例与早前确诊者在养老院不同区域工作。“该院舍60多名院友须接受检疫。” [23]

● 2月6日,全港新增342宗新冠阳性个案。至此,香港出现染疫个案而须撤离长者或康复院舍达十间。[24]

● 2月7日,全港新增607宗本地感染个案,涉及两家养老院的长者和员工。[25]

● 2月9日,全港新增1153宗本地感染个案,超过五个养老院的老人和员工感染。[26]

● 2月12日,全港新增1,509宗本地感染个案,初步阳性个案超1,500宗,多间养老院有员工或院友感染,甚至出现暴发。[27]

……

据统计,第五波疫情暴发至今,香港暴发疫情的养老院达到787个,占所有养老院的98%。[39]

令养老院疫情暴发雪上加霜的,是养老院老年人超低的疫苗接种率。

2月6日,香港安老院事务委员会主席、疫苗接种计划专责工作小组成员的行会成员林正财表示,香港养老院长者和残疾院舍约有8万人 [28],这些人大多都没有接种疫苗。

根据香港劳工及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在3月27日发表的文章,2021年12月底,香港养老院的疫苗接种率只有约22%。[29]

对于保护养老院老年人,提高养老院的疫苗接种率,香港不是没有意识,但的确进度缓慢。

罗致光用 “揼石仔”(揼石,指用棒槌将石头打碎)来形容香港推进院舍人士疫苗接种的过程,意指困难重重。

2021年2月23日,香港启动 “院舍外展接种先导安排”,安排医生和社区疫苗接种中心到养老院接种疫苗,但养老院老年人反应冷淡:十家养老院,同意接种的老年人只有约两成,这两成又有超九成被医生评估为不适合接种疫苗。最终在2021年4月中旬,1200位养老院老年人,只有21人接种了疫苗。

2021年2月28日,香港启动全面院舍外展接种工作,在768间养老院及324间残疾人士院舍组织疫苗接种,最终评估只有三分之一适合并接种外展安排接种疫苗的院舍。4月13日,1903名院舍人士接种疫苗,仅占院舍人士的2.4%。

到了2021年7月16日,香港再次邀请院舍人士开展新一轮接种。由于院舍人士家人的反对,以及部分院舍人士因健康等原因不愿接种疫苗,到了9月底,院舍人士接种第一针疫苗的比例只有15%。

之后,香港通过为医生提供补贴、提供健康讲座和咨询服务给院舍人士以及家人,引入私营医疗机构,分区参与院舍外展接种等措施,推进院舍的疫苗接种工作。

到了2021年12月底,22%的院舍人士接种了第一针剂疫苗。

遗憾的是,香港很快就迎来了第五波疫情,几近被奥密克戎击垮。




医院挤兑


当奥密克戎跑得更快,疫情快速上升,医院遭受巨大压力,重症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也可能导致了病死人数的增加。

尽管香港医院管理局通过重启亚洲国际博览馆的备用社区隔离设施(500张病床,包括20个独立负压病房)等数个展馆的社区治疗设施 [30],将竹篙湾检疫中心改作社区隔离设施、启动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的816张隔离病床等措施来扩大老年人感染者、集中轻症感染者的集中隔离空间 [31],但依然难以跟上阳性病例数的飙升。

2月13日,香港新增1347宗新冠阳性检测个案,两宗由外地输入,其余为本地感染;初步阳性个案约2,000宗。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指出,根据七日移动平均线数字,香港本地感染个案每两至三日便倍增,由2月6日、7日平均约200宗,升至近日约800至900宗。[32]

当天,香港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表示,现时阳性和初步阳性个案患者人数已严重超出公立医院负荷,隔离设施也已饱和。

李立业表示,医院管理局为了使长者和儿童病人能尽快入院治疗,并确保医疗系统和紧急服务不会崩溃,决定对于确诊病人分流——优先安排病情严重的新冠感染患者、长者和儿童病人入院,而较年轻、病情稳定、症状轻微的患者暂时在家中等候。

而到了2月16日,香港医院管理局表示,香港新冠阳性病例激增到逾4000例,隔离病床使用率达到九成,近接收上限,部分病人需要在户外等候。[33]

根据香港电台网站报道,香港医院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月16日当天,公立医院的内科住院病床的使用率平均为95%,其中威尔斯医院病房使用率高达108%。另外,将军澳医院、联合医院、明爱医院、玛嘉烈医院、天水围医院及屯门医院,当天的内科病床都已爆满或超出100%使用率的水平。[34]

到了2月19日,已有病患因等ICU床位时间过长而导致死亡的悲剧发生。据明报报道,香港公立医院深切治疗部(ICU)病床使用率已经达到六七成,另外有需要洗肾的感染患者没等到进ICU已经离世。

图片
图3


2月26日,香港第五波疫情新冠确诊案例累计超过7万人,急救服务面临严峻压力。当天的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消防处救护人员确诊268人,410名救护人员被列为密切接触者而不可执勤,平日下午5时应有约260辆救护车提供服务,当天只有182辆,减少三成,下午4时有650宗个案正等候救护车,最长一宗等候逾26小时。[35]

而在公立医院负重不堪时,养老院也担忧出院的老年人还有传染性,可能带来院舍疫情的反弹,因而拒收这些老年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4


香港的私立医院也未能在第一时间向公立医院伸出援手。直到3月15日,香港13家私立医院宣布将提供1000张床位和相关人手,接收医院管理局转介的非新冠肺炎病人。[36]

对于香港部分公立医院床位爆满的情况,金冬雁表示,当时根据与内地对接及通关需要,香港疫情刚开始时大批复阳及核酸检测CT值大于30、无传染性的病人继续占用病床,导致不合理占用宝贵医疗资源,也是部分原因。

CT是 Cycle Threshold Value 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循环数阈值,是核酸检测时,实验人员将反应管内样本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核酸不断扩增复制,直到可以检测出病毒为止的循环次数。通俗理解,扩增的次数越多,代表样本中病毒的含量约少,传染性越弱。

新加坡在2021年2月的一个研究,对本地几十个 “疑似二度感染” 的病患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复阳检测的CT值都高于30甚至35,但他们体内已无活病毒。也就是说,当CT值为30时,初愈者的核酸检测阴性,虽然可能仍在脱落病毒碎片,但不会对社区构成显着公共卫生风险。[37]

而在内地,对于恢复期感染者,国家卫健委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一直采用的标准是CT值>40,直到3月15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将恢复期感染者核酸检测CT值≥35作为出院或解除隔离标准,理由是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38]

不过,金冬雁不认为香港的公立医院有医疗挤兑,“但媒体甚至有些专家有不同意见”,理由是“香港医管局普通病床约3万张,ICU约300张,任何时间没有100%”。

他表示,医院后来根据内地建议增加了几家指定医院,轻症有23家指定政府诊所,老人及其他高危人群有优先,公立医院则留一半医护处理非新冠疾病,以减少医院挤兑的情况。

同时,香港医院管理局向私家医院买并预留1000个床位供非新冠病人入住,解决非新冠患者的医疗需求。

他指出,香港早先对于轻症感染者的收治,也因为现实所迫,“从应收尽收到完全不住院”,直到后来政府给出居家指引,形成了事实上的轻症感染者 “居家抗疫”。这极大地缓解了公立医院的压力。

“其实(感染者)后来大部分在家,只有一小部分去了方舱、各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亚洲博览馆社区治疗设施等。”金冬雁说。

“香港医院挤兑只发生在病人数快速上升的早期,原因是没有及时做好分级诊疗,还是遵循了之前的策略——所有病人都入院隔离和治疗,而不是只让重症病人入院、轻症留在社区,这时医院治疗新冠的床位很快就不够了。”唐金陵也表示。




  结  语  


“个人觉得(香港第五波疫情的高病死率)核心原因是香港在应对大规模新冠暴发上准备不足。”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讲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荣休教授唐金陵说。



在历时两周的访谈中,唐金陵教授的总结,得到了另外三位学者的认同。



唐金陵分析说,与新加坡、伦敦等城市相比,香港的疫情发展最快、最猛烈。“按人口比例来计算,香港的病死率是新加坡、伦敦和上海的好多倍。这意味着在短期内死亡的人数会很多,本来分散在一年或更长时间内的死亡被集中在一两个月内来计算。” 因此,在比较不同地区全人口新冠死亡率(注意不是病死率)时,香港的死亡率也会被明显被高估。



总而言之,香港在第5波疫情暴发之前疫苗接种率、第三针接种率和老年人接种率偏低,养老院出现集中暴发现象,初期的医院挤兑(可致使医护人员和救治器械相对不足、一些重症病人不能及时入院、院内交叉感染等),这些都可能是致使病死率高的原因。另外,香港是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地方,他们受到的冲击又最大,香港新冠的高病死率就不奇怪了。最后,核酸检测不足(致使很多病人没有被发现、计算病死率的分母被低估),也可能导致了病死率统计方面的高估。



“另外,在比较不同地区病死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死于新冠是如何定义的,即新冠是直接致死原因(die of),新冠是伴随死因(die with),或是二者都包括。其实,在大部分‘死于新冠’的病人中,新冠只是伴随死因。然而,当存在基础疾病时,是死于基础疾病还是死于新冠,经常也不容易区分。” 唐金陵说。



唐金陵认为,“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规模疫情爆发时,社区门诊在分级诊疗、保证重症病人能够入院治疗、减少重症救治资源挤兑和降低病死率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香港,社区门诊主要是私营的,在这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总结和分析。”



香港第五波疫情历时三个多月,目前已经趋于缓和。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两个关于奥密克戎的基本事实:


1   此病毒变异株逃逸速度快、传播隐蔽,难防控,容易错过很短的防控黄金窗口而造成失控(见唐金陵文章:寻找疫情失控的“扳机”);
2   若没有在疫苗接种上做好准备,极易造成重大生命损失,但若提高老年人和脆弱群体的疫苗接种率,疫苗保护重症和病死的效果还是显著的,香港的高病死率是可以避免的。

内地防控要正确解读香港数据,尤其要注意因为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造成高估病死率和低估感染率,不能由一两个数字概括,更不能倍数放大,类推到内地。

香港的努力和内地有着一致的终极目的,就是找到合理的政策手段,在民众的支持下达到:


1   在不挤兑医护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老年人和脆弱群体;
2   最大程度地恢复城市民生、活力和生产力。

香港的防疫之路是一个港府不断协调、磨合资源和民意,反复迭代、反复试错的复杂过程,不能用简单的清零或共存的选择来概括,教训要避免,经验要吸取。 图片


感谢陈婉莹教授提供的报纸照片。



图片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可浏览)

1.http://www.nhc.gov.cn/xcs/yqfkdt ... ad7b10d6e44c9.shtml

2.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 ... istics_20220420.pdf

3.http://www.nhc.gov.cn/jkj/s3578/ ... e15e9820c7f4b.shtml

4.https://www.who.int/news-room/co ... ality-from-covid-19

5.https://www.hk01.com/%E7%A4%BE%E ... 4%E5%9B%9B%E6%88%90

6.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 ... istics_20220320.pdf

7.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39884-20220320.htm

8.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pdf/death_analysis.pdf,打开时间:2022年4月26日

9.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en/dashboard

10.https://www.moh.gov.sg/covid-19/vaccination

11.https://www.health.govt.nz/covid ... s/covid-19-vaccines

12.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 ... 22272769v1.full.pdf

13.https://www.coronavirus.gov.hk/sim/vaccine-pass.html

14.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df/vp_t3A_CHI.pdf

15.https://www.dutenews.com/p/6647118.html

16.https://www.chp.gov.hk/files/pdf ... 9_vaccines_inhk.pdf

17.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 ... home-elderly-death/

18.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8497197

19.https://doi.org/10.21203/rs.3.rs-1569282/v1

2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068-3

21.https://www.news.gov.hk/chi/2022 ... 123_175744_814.html

22.https://gia.info.gov.hk/general/ ... 1_1643633083441.pdf

23.https://www.news.gov.hk/chi/2022 ... 203_173103_734.html

24.https://www.news.gov.hk/chi/2022 ... 206_175318_941.html

25.https://www.news.gov.hk/chi/2022 ... 207_174013_406.html

26.https://www.news.gov.hk/chi/2022 ... 209_172420_562.html

27.https://www.news.gov.hk/chi/2022 ... 212_173722_374.html

28.https://news.mingpao.com/pns/%E8 ... 3%E8%B0%B7%E9%87%9D

29.https://sc.news.gov.hk/TuniS/www ... 327_165509_481.html

30.https://www.news.gov.hk/chi/2022 ... 128_234050_479.html

31.https://sc.news.gov.hk/TuniS/www ... 203_185257_466.html

32.https://sc.news.gov.hk/TuniS/www ... 213_172325_792.html

33.https://www.news.gov.hk/chi/2022 ... 216_172934_549.html

34.https://news.rthk.hk/rthk/ch/com ... ive_date=2022-02-17

35.https://sc.news.gov.hk/TuniS/www ... me=covid19&tl=t

36.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47124

37.https://annals.edu.sg/pdf/50VolNo2Feb2021/V50N2p191.pdf

38.http://www.nhc.gov.cn/yzygj/s765 ... 6b2e909f311e6.shtml

39.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 ... =%E9%99%A2%E8%88%8D


制版编辑 | 姜丝鸭



@卢湾伯爵
10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听说聪聪炸号了,连微信也一起炸了,说明聪聪还是摆不准位置,有个现象非常有趣,按道理大家仇富,乐于看到富人倒霉,看到家印这种人倒霉还是开心的,聪聪被炸大家也应该高兴才是,但看看网上帮聪聪打抱不平的人还是蛮多的,聪聪应该感到欣慰。

聪聪粉丝4千多万,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账号,影响力大,就要有敬畏心,要稍微约束一下自己的言行,要谨言慎行,说话要负责任,不能哗众取宠,以示众人皆醉我独醒。我没有关注聪聪,但上热搜的事件都了解的。

一个是回答鉴B,“熟能生巧”四个字赚了16万,一个是怼汪小菲妈妈张兰,他爹根本不认识,还有就是怼了不少明星,包括冯裤子,有娱乐圈纪委书记的称号,到这里,聪聪还是非常受人欢迎的,大家茶余饭后有了谈资,给装逼犯噎的哑口无言,比看爽文还爽。

聪聪就这样敢怒敢言娱乐大众,蛮好的,但是,可能是觉得捏软柿子不男人,可能是觉得怼娱乐圈不高级不深刻,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怼其他领域了,跟潘光头的儿子走一个路线了,这就有点蠢了,不明智。



https://mp.weixin.qq.com/s/5vW1Ie5SeZaFNdAuw01y1A
告别张文宏,上海抗疫迎来了一位宝藏男人
原创 将爷 谷小九 2022-04-27 23:09
图片





文丨将爷







3月7日,我在人格志上写《张文宏,我终于失去了你》,预判这轮上海疫情极不乐观,强调对张文宏嘲讽谩骂打击,如果得不到遏制,我们最终只能失去他。

3月11日,我在人格志写《上海,今夜请将张文宏遗忘》,针对上海防疫选择的方式,感叹上海防疫已经进入“后张文宏年代”,在文章结尾我如此无奈呼喊:

那么,上海,今夜请让我忘记张文宏。
请以科学、文明、开放,来为上海抗疫立碑!
如果真能做到,上海,我敬你是真正的魔都!

图片


50天过去了,上海,你做到了吗?

现在,经历太久封城的上海,在无数幽暗地带,如果你用心去听,会有苍生民生的低泣声音。

连日来,上海战疫,让我看尽人世间的生死悲欢,权力宵小的丑陋乱象,公共治理的混乱无序。

魔都的文明在黯淡,沪上的开放在封闭,上海的信赖在消退。

有好些天了,我不愿再碰触任何上海疫情话题,对一座城市的信仰坍塌后,曾经关于上海的科学与文明的符号,都像是一曲挽歌。

今夜再说张文宏,凭海老将衣衫湿。

刚才,我又去看了一下张文宏的微博。他上一次发言,仍停留在3月24日。有一个多月,他没有在自己的阵地发声。

图片


即便是3月仅有的两三次发言,也毫无锐气豪情,不见机智灵动,更多像是工作报告,在完成官方发布。

这样的张文宏,让那些骂他“张网红”的疯狗们,找不到下嘴的地方了。

但,这个温和善良的好人,终于借坡下驴,以轻缓节奏,波澜不惊,完成了悄然离场。

此时,他一定很忙,华山医院那几尺空间,是他一个人的才智书写。

在公域,这个无数人信赖的平民英雄,已不再以科学文明亲民的表达,来带给万千大众以安全感。那些骂他的人,已让人间不值得。

没有张文宏的日子,我不愿再看上海战疫。因为我很难找到像他那样的科学与文明的表征,更难找到像他那样亲切可信的邻家兄长式的公共安慰。

有心报国,无力回天。

其实,在时代巨流面前,纵然专业体面如同张文宏,有时也只能静默地守在自己的暗角。

大江大海,2022。

现实冰冷的车轮,有时候转上一圈,回过来头,竟还是在以同样的方式,辗压着我的心灵。

2020年3月9日,我在这个公号写过的一篇双10万+的千万级爆款——《张文宏痛失国家荣誉:此人不懂感恩!?》

图片

当时,我对专家组王广发获评“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格外意难平,为张文宏失去国家荣誉的眷顾,深感遗憾和愤怒。

为此,我对以“可防可控”“不知道人传人”来忽悠蒙骗民意的王广发,进行了生猛吊打。

在那篇文章最后,我引用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那句经典台词: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两年以后,曾经活出知识分子风格,活出个性人格的张文宏,终于没有撞破这道南墙,黯然顺着墙根离场了。

再见,张文宏。这种再见,其实是与那种纯净、明亮、自由、轻快、自信、傲气进行告别,与挑战传统和威权的稀有时代人格在告别。

当年,张文宏曾痛失国家荣誉,而王广发却摘得桃子。

不过,在无数民意呐感之下,后来,张文宏国士无双,还是享誉人心。

然而,两年多了,尽管这个宣称“只说真话”“绝不带货”的男人,从来都没有辜负过他的专业和人格。

但是,时代的巨流河,冲走了我们曾经的真诚与坚守。

如同众多独立人格前贤都被杀得节节败退一样,与权力话语体系格格不入的张文宏离场,其实是一种集体精神的大溃败。

痛失张文宏,迎来叶财德。

这是上海防疫眼下的真实呈现,也是这场上海防疫的深刻隐喻。

叶财德,一个从福建泉州而非莆田的北漂“三针神医”,如今已经成为上海抗疫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业界标杆了。

这个迄今职务身份为北京丰台区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主任的疫战官方英雄,甚至比当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广发,还要集各种官媒宠爱于一身。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时此刻,叶财德风采,如同黄浦江两岸的惊涛,卷起千堆雪。

闪亮的登场,光辉的形象,纵横的阔谈,这个有财有德的北京来客,大抵不会是再像王广发那样——广发一体,一个“废”字。

那就简单起底一下叶财德。

叶财德,作为擅长针灸推拿的北漂中医,曾经住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扎根基层服务社区的踏实努力,诊室里挂满了北京大爷大妈的锦旗。

在CCTV的一期《“北漂”中医叶财德》的报道,将年轻的叶财德包装成了“三针神医”。

原来,一人叫“权万刚”患者,头晕发蒙,在几家大医院看病未有缓解,结果,被叶财德三针解除了痛苦。

图片
为此,权万刚感叹:
社区医院虽然规模小,但有不次于三甲医院的医术。

“权万刚”这三个字,却无比生动地揭示出叶财德此后人生腾飞的神奇秘码——连遇权力贵人,人生真正刚起来了。

先是遇到腰疼的方教授,这位中国医学院鼠疫研究员,为他迅速拉近了针灸与鼠疫之间的距离。不仅二者联名发表著述,而且还成为叶神医的人生良媒。

图片

图片

一针开天门,一叶开天眼。

从此,叶财德的人生运途大开,屡遇贵人,在某位很大的领导到相关社区考察调研过程中,叶医生还获得汇报社区中医药的变化与发展的机会,受到了肯定。

谁说疫情都是照妖镜?疫情更是试金石。

真正让叶财德一飞冲天,成为抗疫新冠专家,是他在2020年2月6日,作为新冠肺炎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社区防控专家组成员,出征武汉之后。

图片

一个经历过北京大爷大妈社区操练的男人,在武汉的社区防控沙场能够杀出一片新天地,我并不意外。

2020年,叶财德所在的社区防控小分队又得某领导的表扬,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一战封财神,一战成大德。

从此,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叶财德对荣誉的向往。

他成功拿下了诸如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

在20203月14日,地方官媒“北京丰台”以一篇《中医大夫叶财德的武汉日记》报道叶神医丰功伟绩,结尾引用叶大神这样的诗句:

图片

这篇官方报道如今已有439人阅读!而且,“北京丰台”的一小步,是叶大师通往“新华社”“中新社”的一大步。
图片
图片


从此,白衣前行,锦衣还乡。大疫之年,华夏何处无财德?

面对此情此景,北京人王广发,也许早就哭晕在厕所里了。

这次献身上海抗疫,在文宏无声、惊雷病隐之中,叶大神侃侃而谈,频频示招:

结合本次疫情现状,在上海市制定的‘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划分和管控方案,采取了更为精细化的分区分类管理。在疫情处置中,‘三区’方案的实施能够逐步扩大防范区的范围,缩小封控区的区域,实现‘动态清零’,最终实现生活生产有秩序恢复。
图片

图片


原来,诸如封闭管理、监控设备、电子门磁、“十字”封条、“白名单”管理等等上海防疫高招,正是有叶财德这类专家的神奇助攻。

都说上海防疫有高人,原来高人竟是“三针神医”叶财德!

针灸,不仅仅与鼠疫能联系起来,还与社区管理完成无缝接轨。

85后年轻人叶财德,简直就是新冠防疫界的叶问!

接下来,新叶问的故事,一会像叶问从痛打佛山拳师开始,一季一季,直到打趴美国格斗高手那样,从丰台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从北京到上海,直接干翻美帝吗?

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师,成为大上海2022的绝代英雄,正在谱写着一曲正能量的壮歌。

时代一粒灰,真的不是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对有些人来说,那就是埋在山下面的宝藏。

叶财德,这个写满了福报的名字,无疑就是中国抗疫中的宝藏男人。

此时此刻,想到张文宏渐行渐远的身影,面对闪亮登场的叶财德,耳畔不禁飘来阮籍老师的千年一叹: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图片


PS:全文完,共3200字。如果各位共鸣,恳请三连!大家需要交流,欢迎或扫下面二维码交流。微商勿扰,加过号勿重复。



图片

图片





图片



@冈瓦纳
8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回复@荞九九:地铁还早,复工暂时不会开地铁。现在的模式是能劳动的闭环在工厂,不能劳动的闭环在家里。//@荞九九:地铁应该还没消杀吧
@冈瓦纳
上海复工复产的消息这几天好少了? ​​​



https://mp.weixin.qq.com/s/ERfYU7_JQoiLnivoo_LrjQ
情况说明
上海静安 2022-04-28 21:29
图片

    4月28日,网传有“每户每天60元保供物资”的相关政策,依据是网传一段自称大宁路街道居民与静安区商务委工作人员的通话记录。

    目前,静安区并没有“每户每天60元保供物资标准”一说,录音中所说的是居民可以60元一份的价格购买保供蔬菜包。如果仔细听一下通话录音可以发现,通话中工作人员的原话是“每个居委会每个街道每天都有60元的保供套餐”,结合上下文,工作人员所说的保供套餐并不是免费发放,而是由居委会收集居民采购意向,对接统一的供应渠道。

    自3月31日以来,静安区第一时间建立了南北两个应急物资储备仓,通过各街镇为居民提供60元平价保供蔬菜包,居民可以提前一天提出预订需求,由各街镇汇总后统一代为采购。此外,区商务委并未提出居民小区不可以开展社区团购的规定,鼓励并倡导无接触配送,不集聚取货。在不断释放保供企业和配送运能的基础上,组织区内大型商超推出各类套餐,通过社区集采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主副食品和生活用品的保供服务。4月1日以来,全区商超订单累计超过30万单,区内电商平台配送订单累计超过240万单。

    经核实,大宁路街道已发放的物资第一批是纯蔬菜包(10斤左右);第二批是以鸡蛋、牛奶、培根/香肠以及蔬菜水果为主的混合包;第三批是大米、食用油和面条礼包;第四批是卷筒纸、洗洁精、洗衣液、牙膏等日化用品礼包。同时,在第二、三批次之间发放每户常温牛奶一箱(24盒)。在前期物资发放过程中,由于封控及物流等原因,的确存在有些社区发放物资品种不一、有些社区在发放时间上有所不同的情况。

    目前,区商务委和各街镇正积极开展新一轮居民物资的筹措准备工作,并将于近日逐步发放。我们也将不断优化物流环节,尽快配送到位。

    区商务委真诚接受广大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有关于物资保障方面的问题,可致电区商务委(64178239)及各街镇生活物资保障专线,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物资保障服务工作。再次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附:各街镇生活物资保障电话



静安区商务委员会

2022年4月28日图片



https://mp.weixin.qq.com/s/PtzQIYEzpP60o0ITQIAZkg
共和新路街道物资真的没有很多肉!!!
原创 卉木 卉木 2022-04-28 19:45
图片

我是一名上海静安区共和新路的普通居民,我先在这里感谢各个外省对上海的慷慨物资供给,我也收到了物资,每一次接收物资都满怀感激,在这里我大声的说谢谢!



图片


今早起来,我在各个群里都收到以下这段曝光录音,录音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问的问题?我就先不提了。其中作为录音里一直强调的共和新路的物资发放了很多肉和面包,我作为该街道居民表示极度震惊?是我错过了什么吗?



图片


录音我附上了,内容我就不写了,小伙伴可以自行进去听一遍,确保确实本录音的女士肯定口吻告知对方共和新路发了很多肉,还有面包。

图片

我先附上我所在的共和新路一个月以来发放的所有物资照片,我们确实没有收到很多肉,大家可以自行找出放大镜查看下,如果说3根腊肠和一小盒午餐肉也算是很多肉的话,那就是我确实狭隘了。说完这话我表示担心是我不够严谨,我先百度一下。很多,是许多,好多的意思。我没办法了,大家自行体会吧!



图片



我们小区群里的小伙伴听到这个录音,也在表示震惊,真的是我们收到太多肉所以让对方街道如此难过吗?可是我们并没有收到呀?那么这段全网都在传的录音都知道了我们共和新路街道发了很多肉,这也太离谱了?我们倒是真的想啊,但是事实是没有!!!



图片



我们在疫情期间坚强的活着,但绝对不是靠很多肉活下来的,我们小区是志愿者自发组织团购,小区楼栋志愿者一家一户询问是否缺少生活必需品,然后统计,收费,购买,消杀,发货,经过一系列的买菜,买肉,小区邻居相互帮助等组织自救,才让大家度过了这段艰难时期,我们也有委屈,我们也有难过也有愤怒,但我们都在自我调整和努力抗疫。为我们小区的志愿服务精神点赞!



图片



我为录音里的女士的勇敢点赞,但是您向上反馈和索要物资,是不是应该建立在本着事实的情况来做申述,比如我们现在大家都在高价团购买菜,目前任何网站针对上海的产品价格都是2倍以上,购买菜的转账记录,索要发票等行为,包括上海发布关于团长注意“避雷”里面的告知方式等,都可以作为有实体凭证的佐证,请您以事实说话。也不至于一定要拉上共和新路街道发了很多肉和面包无中生有来为自己争取。

图片



最后,我还是感谢外省给我们捐赠的物资和抗疫民众的帮助,我们拿了,我们内心谨记并感恩,我们没发没拿更没收,我们也要为自己申诉,我们共和新路居民确实没有收到很多肉的物资!!!



图片



补充:我不知道录音的真假,但作为共和新路街道居民,我们的物资清单为真,录音里的其它问题也确实更值得大家关注,我想说的是我们虽然渺小平凡,但我们在乎公平!在乎事实!



注: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兔撕鸡大老爷

28分钟前
来自 活泼老可爱Android
已编辑
今晚的上海很夸张,除了徐汇区都敲过了一轮碗,大家不明白为什么徐汇发了8-16次,物资还越来越丰盛,而其他区只发了2-4次…

民警觉得是境外势力捣乱,上海市民只觉得是徐汇房价要涨,徐汇街道办也太会来事了



@宝树
1小时前
来自 HUAWEI Mate 40 Pro
国际大气候如此,如今之前抗疫好的国家地区,除了朝鲜全栽了.....
@李天飞大话西游
感觉2022比前两年还难,2020年我还去过甘肃,去过西安。2021年我还去过上海、济南、重庆等很多地方。2022年就没出过北京。从今天开始更是连小区都出不去了。



@SUGARJIANG
静安区芷园新村,昨天集体通知小区由于疫情严重,需要全部向外转移深度消杀,核酸后就地登记,大白承诺阴性送酒店,我们一车阴,上车前宁波酒店,上车后崇明方舱!!纯粹是欺骗!把阴性送方舱!上海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一直配合做到居家隔离,足不出户,为什么要遭受这种待遇!?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上海戎阳超市管理有限公司多次违法,已被立案调查】
近日,市场监管部门接多起居民投诉,反映闵行区江川街道发放的保供物资中酱鸭存在两个生产日期、白砂糖为三无产品,宝山区顾村镇发放的保供物资中“苏星四季”大米存在异味。
据查,上述问题酱鸭、白砂糖、大米的供应商均为上海戎阳超市管理有限公司。
经查,当事人在接到闵行区江川街道保供物资订单后,采购了由义乌市德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酱鸭,该批酱鸭标注保质期为10天。部分酱鸭标签标注生产日期为2022年4月16日,在产品真空包装封口处钢印日期为2022年4月10日。同时,当事人向浙江明辉蔬果配送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的500g预包装白砂糖上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等内容。
另查,当事人在接到宝山区顾村镇保供物资订单后,采购了由淮安谷丰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苏星四季”大米。该批“苏星四季”品牌大米,无法提供品牌方苏粮集团授权证明材料,涉嫌侵犯商标专用权。针对居民反映的该批大米存在异味的问题,已采样进行送检。
目前,针对当事人的多个违法行为,相关区市场监管局均已立案调查,将按照从快从严的工作要求,依法严查重处当事人的违法经营行为。(上海市场监管)



@很好看的第5个号
5分钟前
来自 Android
境外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凯雷
2小时前
来自 iPhone 7 Plus(亮黑色)
上海终于出手,双管齐下!
一,构建“15分钟核酸服务圈”。
二,5月1日到6月30日,全体市民免费核酸! ​​​



@财经网
#同济大学致歉# 【#同济大学就学生盒饭出现虫卵等异物致歉#】#同济大学回应学生盒饭吃出虫卵异物# 近日,有同济大学学生在网络上晒出照片,称学生午餐盒饭中疑似吃出猪肉绦虫卵、猪毛、昆虫及蜗牛等异物,希望能彻查食品安全问题。

4月28日,同济大学后勤管理与保障处发布公告回应。

具体内容如下:

4月26日中午,学校四平路校区有学生反映午餐盒饭中的咸猪肉质存在问题。获悉情况后,学校第一时间启动自查,详细检查了原料采购、入校验收、制作和分发过程。当天下午,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到校进行检查。

4月27日晚,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学校反馈检查结果,经执法人员现场对四平路校区食堂的原料仓库、操作间、配餐间等场所进行检查,重点查看了留样菜品,未发现存在寄生虫及虫卵的情况。

同时,学校也发现食堂存在切配过程中剔除不仔细的情况。对此,学校深表歉意。学校将进一步做好食材处置和食品卫生工作,提升餐饮品质。欢迎师生继续监督,随时反映问题,学校将努力为师生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新华网)



https://mp.weixin.qq.com/s/92SsTW2C6Hg7RWT3Lbkgjg

沪上物资疑云 :我关心的八个小问题
原创 呦呦鹿鸣的鹿鸣君 呦呦鹿鸣 2022-04-29 00:44
本文为重发增订版


Photo by Mo from Pexels
文 / 呦呦鹿鸣黄志杰

“鹿鸣君,看看我们小区的垃圾桶,我很费解。”前天,4月26日,我的一位上海朋友给我发来了一张图片:
图片

这一排垃圾桶是盖着的,但因为里面的装得太多了,拱起了盖子,从缝隙看,里面的苹果、橙子看起来还是好苹果、好橙子:
图片

“你们小区一共发了几次物资?”我问。朋友说:“封控一个月以来,一共发了五六次,每次不大重复,蔬菜、真空食品(酱鸭)、肉、大米,但光靠这些肯定是不够吃的,主力还是得靠自己家的储备。而且,发的酱鸭,我吃了确实是拉肚子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水果在同一个小区内被如此浪费?27日早上,朋友告诉我,垃圾桶的盖子,打开了,看得更加清楚,不像烂水果:
图片

令人疑惑的是:这个小区是要求所有居民足不出户的,拿快递也不行,能接触到垃圾桶的,只有防疫工作人员。那么,是谁把盖子打开了?



“有没有可能是这些水果有什么问题不能吃呢?有人解释过吗?”到了28日,我继续问。“我从没有看到有人解释过。今天下雨了,水果还在雨里。”



这是最真实的上海。如果不是这位朋友是我非常信赖的人,我着实无法相信:在上海还有这么多家庭喊饿喊高价菜难抢的时候,竟还有人如此堂而皇之地抛弃水果。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水果从何而来?这是一个谜。



对我个人而言,当下整个上海的物资供应,也是一个谜。那般丰裕,又这般匮乏。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大批物资在往上海输送,众志成城,非常感人(甚至有一些城市,自己也在疫情管控期间,居民急需食物,仍然凑了一车车物资发往上海),一些平台还往上海批量投放快递员。另一方面,上海原本就是全国供应链最发达的城市,原本就物资堆积如山。但是,偏偏菜价高昂,偏偏有人抢不到菜。



我看到一位上海阿姨在小区里给爸爸妈妈忌日烧钱:“我在里面已经封了一个月了,没有鸡蛋,到现在粮油米什么都没有,爸爸妈妈你们知道我在这里受苦吗?为什么要发两样的东西啊?**街道就发得很好的.不让我们团购,团购不安全,我们要等发物资……”



这固然是“行为艺术”,但如果不是没办法了,谁愿意成为这样一个“行为艺术家”呢?



4月27日,大宁路街道一位居民向上海市商委求助的电话音频,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沪上物资疑云的某一个侧面:“为什么我们街道从4月17号到现在10天了没有发一点东西?封控以来从来没有发过肉,17号也只是每户发了一点面。我们就靠几根面就可以活十天还是如何?隔壁的共和新路街道有肉又有面包,我们为什么没有?是我们不配吃还是什么?”商务委的工作人员答复说:“我们对每个街道都是一视同仁的,除了团购渠道之外,每个街道每个居委会每天都应该有60元保供蔬菜套餐。这个您知道吗?”

这个对话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每天有60元的“保供蔬菜套餐”。这一下引起了诸多关注,大量上海市民就此展开咨询。



4月28日17:38,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生活物资保障专班回复“上海辟谣平台”称:上海并没有“每户每天60元保供物资标准”一说。录音中说的是属地安排的保供蔬菜包,居民可以60元价格购买。也就是说,这个保供套餐并不是免费发放,而是由居委收集居民采购意向,对接统一的供应渠道。这一点得到大宁路街道部分社区居民的认可,但“不排除部分社区未将居民可订购保供套餐的信息告知居民,可能导致误解”。上海静安区商务委向“上海辟谣平台”介绍“60元保供套餐”时,是这样说的:“自封控以来,区里建立了南北两个物资储备仓,通过街道为居民提供60元平价保供蔬菜包,每天可以预定第二天的需求。”



这个辟谣很及时(上海最近在“辟谣”方面做得不错),但这一次,我心中的疑问并未完全解开。主要是三方面:



首先,关于免费的“发放物资”,各社区区别明显。基于在上海各个区域的多位读者朋友给我的反馈,我了解到以下信息:1. 发放次数——这一个月来,他们从街道或居委会接到的免费物资次数,以3次居多,也有的4次,最多的有6次的,有的两次。2. 品类——不同社区发放的物资各不相同,有的比较丰富,有肉有罐头有菜有牛奶,有的就比较单一,比如一位读者说“真北路易佰良品酒店封了28天发了3桶泡面”,类似崇明等地,因为地理因素,相对困难。3. 质量——大多是合格,还有读者说见到了三无产品的鸡、发霉酱鸭、发霉鸡翅、奶头肉等,也就是之前说的,在“保供”中见识到了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各色野生品牌食品。



以下是我的读者告知我发放物资情况的留言,我选了27条,供大家参考,为了避免给他们带来麻烦,我将人名信息隐去了,下滑可以阅读:

部分读者留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么,到底在市一级层面在这一个月内给居民安排的发放计划是几次?如何保证“一视同仁”?



其次,关于自费的“60元保供蔬菜套餐”,许多居民没有听说过,只能抢“高价菜”。那么,为什么会没有听说?如果仅仅是静安区有这个安排,那么,上海其他的区又安排了什么保供机制?是否也没有告知给居民?之前我们已经注意到,保供企业是有名单的,但有一批有大量不良记录的企业乃至老赖企业名列其中。这个保供名单与免费发放物资中的劣质产品有关系吗?



再次,关于外地捐赠物资发放。外省对上海的物资捐赠是热情澎湃的,但从最新的消息来看,有些社区倒卖捐赠物资已经被坐实。比如,云南曲靖市捐赠了7692箱农产品给宝山区张庙街道,赠送给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的长租公寓租户等困难群体,但是,居民发现,这批物资竟然被倒卖到了静安区临汾路一小区。上海有些居民发现,一些工作人员正在将蔬菜箱上的标签撕掉,装进旁边的卡车,而标签是“上海云南一家亲,徐汇红河心连心”,按图索骥,发现是云南红河爱心企业定向捐赠给徐汇的蔬菜……
图片

计划模式下,分配是最容易产生腐败的地方。分配频率与数量越大,腐败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这次封控的时间很长,大多数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参与到前所未有的物资分配中来,因为当前局面属于“非常之时”,所以,这几乎就是一个“没有笼子”的领域,每一天都在成批量地考验成批量工作人员的廉洁、公心。我们看到过不少匪夷所思的场面,但如果没有上海的市民公开爆料,这些案例会怎样?如果遇到海瑞这样百年一遇的、头铁的、廉洁的人,很好,但如果将一些本来就经受不了太大考验的人天天放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反复考验,结果会如何?一个月前写上海疫情的第一篇文章用的标题就是《不,不要如此频繁地考验人性》,现在,我仍然对此非常担心。



把事情透明化,也能让各方面的经办者少一些被拉下水的可能性,得保平安。我们希望系统自动纠偏、岁月静好,而不是每每都由网友爆料反向推动,这样的成本实在太高昂了,而且于公于私都很危险。



基于此,我认为,至少以下8个问题应该有一个敞亮的、透彻的说法:



1. 为了保证市民生活,上海财政在各个阶段投入了多少资金,具体来自哪里?

(包括给居民免费发放物资这块的投入,但不局限于此。比如,财政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资金投入保障)

2. 这批财政资金以什么标准确定,通过哪些渠道,具体按照什么标准和程序分配?

(比如,计划发几次,在什么时间点发,覆盖到了哪些群体,是否分户籍,分小区性质——之前已经有案例显示一些居委会发放物资只给本地户籍而将外地户籍排斥在外,也有案例显示一些楼栋处于网格之外,成为“格外人”)

3. 居民自费“60元保供蔬菜套餐”(或者其他类似保供套餐计划)是否有获得财政补助?

4. 为什么保供套餐之前并不广为人知?为什么物流环节堵塞?

5. 保供企业的入选标准是什么?入选过程具体有哪些环节?如何监管、淘汰、更新?

6. 各地捐赠的物资是否有可以公开查询的平台?发放流程是否有标准?是否有程序可以保证事后监督?

7. 是否有具体方案处理计划分配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关系?

8. 在这次封控时间段内,关于物资供应,哪些人得利,哪些人受损?财政资金的流向是否可以事后进行核查?



以上这些问题,与许多既得利益者直接相关,当然会比较敏感,但却不能因为敏感而回避它。回避只会让疑团不断扩大。一旦答案都清晰了,透明了,阳光了,问题也就自然而然都解决了,上海人民的怨气、愤懑气、不平之气也能逐渐化解。



有些人照例恐怕又要问了:为什么要问这么多问题?是不是太闲了?还有些人大概会说,这些问题是不是也太复杂,太险峻了,我还是自扫门前雪吧。我试着大胆回答一下吧:



鲁迅先生在《这也是生活》里写道:“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其实,我们今天列的这些问题,已经不是远方,而是近在咫尺地与许多人的疼痛直接相关——肉体的、精神的,我们怎能对同胞无动于衷?社会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属性之一,如果我们不关心他人,只关心自己,我身上的“人”字,便是不完整、不健全的了。即便从自利的角度,焉知下一个痛的不是我们自己?



尤其,世上并没有真正的免费,凡事都有代价,公共财政的钱,着实不是天上凭空掉下来的,是大家集腋成裘的血汗钱,我们有责任予以关心,让它用在该用的地方。(2021年上海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相对这个数字来说,我这一份,自然是渺小得微不足道,但相对我的收入来说,我每年给公共财政直接纳的税并不算少。我每年交的税,比我给爸爸妈妈的钱还多。这个问题一度对我构成伦理困扰。)



在应对重大危机时,上海是否保持一个现代城市的文明水准?恐怕只有对这个城市冷漠得心中毫无涟漪的人,或是傲慢得眼中看不到半点民生的人,才会对此漠不关心吧。



今时今日,此情此景,汝心安否?于我,虽力有不逮,也只有一个选择:强打精神,勉力说几句话。



一开始,这种关切自是如烛火般飘摇,然而,一旦它足够热切,就会给我们增加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尤其,在这个空气中飘荡着迷思与惶惑的4月。
愿读者诸君安好!

20220429呦呦鹿鸣



@搜狐新闻
【苏州一高速每隔100米站一个人 知情人:防止上海来的半路下车】近日,苏州高速昆山段,每隔100米安排志愿者值班站岗的视频引网友热议。疑一名志愿者表示:全天24小时两班倒,防止有上海来的半路下车。而在此前苏州高速,就加装刀片钢丝网,防止外来人员下高速。对于这样的举措网友议论纷纷。http://t.cn/A6X7Deqn  http://t.cn/A6X7DkaX



@搜狐新闻
【媒体:上交钥匙反锁房门,硬隔离是开抗疫的倒车】近日,河北迁安,网曝迁安个别社区采用铁丝锁住居民门的方式,实行“硬核隔离”。网传记录显示,社区要求居民将钥匙插在门外,方便志愿者锁门,若不在门外插钥匙,就会被用铁丝锁住大门。对此,河北迁安回应称,在此轮疫情防控过程中,个别社区存在工作方法简单偏激,针对这一问题,正在进行核查、整改。

抗疫固然是一件大事、要事,但是具体到落实层面,罔顾民众的生活需要、心理感受,推行一些所谓的“硬隔离”措施,不仅不合乎情理,也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首先,统一交出钥匙、反锁房门,那住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谁来负责?再次,任何一部法律,都不会随意褫夺公民的人身自由。并不是说公民的个人权利,非要置于公共安全之上,而是说,为了公共安全需要,公民的个人权利可以依法让渡,作出一定的节制,但这种节制并不是无限制的剥夺,一旦突破法律的红线,就应该重新检视这些防疫措施的合理性。(经济观察报)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http://t.cn/A6XzwNGY



@财经网
#上海社会面疫情风险正逐步降低# #上海方舱医院开始床等人#【陈尔真:上海感染人数正慢慢降下来 方舱开始“床等人”】4月2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表示,上海现在的方舱医院数量达到120个,床位数约27万张,还有50个中转平台,床位约6万张,加起来有30多万张床位了。从近日上海每天新增数字看,感染人数正在慢慢降下来,基本能满足新冠感染者的隔离观察需求,终于实现了“床等人”。 @SMGNEWS http://t.cn/A6XhW0mh



@搜狐新闻
[cp]【高校发桶让学生宿舍内上厕所 河北迁安教育局回应】近日,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多名学生反映,学校实行全员静止,足不出宿舍,发塑料桶让学生在宿舍内上厕所。迁安教育局对此回应,已接到多起反映此事,已向上级汇报,唐山市教育局已介入处理。有迁安学院学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4月27日晚学校已更改通知,称发桶是以备不时之需,目前可正常使用厕所。记者多次致电该校,电话均无人接听。http://t.cn/A6Xzy2ox[/cp]



@中国新闻社
2分钟前 转赞人数超过2万; 今天 13:31 @来去之间 转发过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张文宏谈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4月29日发文介绍了英国等地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的发展情况及其可能病因。文章指出,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存在输入性风险,我国应对此早做准备。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文中点评说,不明原因肝炎病例每年都有发生,往往指已知肝炎病毒或者已知病因所致的肝损伤,这在儿童中并不罕见。但是此次世卫组织关注的不明原因肝炎具备了聚集性发病的特点,并且发病率超出了往年。这种情况下,考虑有传染病发生的风险是情理之中。
张文宏表示,目前发现与腺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腺病毒感染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会引起肺炎或者腹泻,为什么今年有这么多病例发生重症肝炎,而且只在儿童中发生呢?目前推测是长时间的新冠隔离,儿童长时间没有接触过这种病毒,突然接触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免疫损伤有关,这种猜测与新发传染病在疾病暴发的早期往往比较重的现象是一致的。
张文宏认为,如果是长时间的新冠隔离造成,而不是以前未发现的新病毒所致,则这次不明原因肝炎的后续影响效应会逐渐衰退,但是我们还需要对未知的病原体保持警惕,即便发生这种新发传染病大流行的概率并不高。此外,随着认识在不断加深,目前确诊病例的定义也在不断更新中。



@无心简影
1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部分地方共存、部分地方“动态清零”可行吗?国家卫健委回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29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能否实现在一些地方共存,而在另一些地方“动态清零”?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回应:如果个别地方“动态清零”不坚决果断,搞变通,病毒就可能在当地生根。



@沸点视频
【#上海辟谣外滩长草# 地面湿润光亮如镜】据上海辟谣平台,4月28日晚,网络上流传着一则消息,说上海外滩因为长期封控,都长草了。解放日报记者连夜赶往外滩,拍下现场照片显示,外滩封闭,地面湿滑,光亮如镜


@蘸盐
5小时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已编辑
为这个辟谣点赞!工作细致、细心,有速度,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还有人民的幸福度[赞][赞][赞](看视角,原图中长草的地方应该是北外滩,不是外滩。这次辟谣工作可以说是相当细致精准![赞])



//@故园湾里:上次哪个境外势力说因为中国人一天三顿粮食涨价了,那时候网络舆论怎么说的?//@全都是小猪:督导组名言:以前你们一天吃三顿,现在一天吃一顿不行?[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
@深渊章鱼罐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5487例无症状9545例#[中国赞]
#抗疫求助# [中国赞]
浦东新区金葵三居,来了个督导,停止一切团购和快递,只能买他们指定的两家保供企业,通知没有执行期限和准备时间,立即执行无限期执行。

更离谱的是视频昨天白天拍的,居委通知晚上才发出来。有人等了十几天的京东不让进,两天前团的保供企业家乐福的东西也不让进。

两家指定企业:易初莲花、上海联中食用菌合作社
其中易初莲花今日保供套餐限量200份,全金桥镇分,我们小区分到150份,平均一栋楼3.8份,志愿者问剩下的人吃什么?督导说了可以吃前天发的达利园派[嘻嘻]先不说什么反式不反式脂肪的,前天发的东西那些合租的、家里人多的人分一分本来就没多少还能给你留到今天?



@水木丁
3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吉林被无视到什么程度,大家根本不知道。就在首页铺天盖地的刷上海的时候,我要去求助超话扒拉帖子转出来求助信息。

最惨的那段时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转了一个长春姑娘的求助帖,她爸爸好像是有哮喘之类的病,没药了,父亲被隔离在了很远的地方,各种交通工具都停了,姑娘很急,就求助附近有没有人能帮忙送药,我当时就转发了。但是真的是,没什么人帮转,然后过了一段时候,姑娘说解决了,她自己去买了药,徒步五个小时给爸爸送了过去。现在已经往回走了。

大家看到吉林求助的信息少,是因为求助也没人关注,渐渐的也就不发了。发完了无人问津,更绝望。

我有的时候帮着转转,我首页的朋友,我的读者帮着转一转,但其实看上去也没解决过什么问题。所以就只剩下陪伴,和解封的时候为大家的痛苦终于结束高兴一下了。

这个时候,一些本来就完全对他们没有任何关注,连解封的消息都是从我这里看到的人,跑来跟我说一些风凉话,说什么对你有没有意义,甚至咒他们很快就被再封起来,我真的不太能接受。



@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
【上海一小区阻止京东配送?梅陇镇:停止涉事志愿者服务,警方训诫调查其佩戴刀具行为】闵行梅陇镇28日在微博发布《关于“高兴花园小区工作人员阻止京东配送且态度不当”的情况说明》,说明称,由于京东快递瞬时体量超出小区负荷,同时与当前“足不出户”、快递需消杀后由专人配送的防疫要求不符,小区相关工作人员情绪激动,说了所谓“配送资格”等不当言论。后经居委沟通解释,居民陆续返回家中,待志愿者消杀分拣后连夜配送。

居委已责令涉事志愿者立即停止志愿服务,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公安部门已对其佩戴刀具行为进行训诫、调查。小区物业公司已对保安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当事人已向居民赔礼道歉。

以下为说明全文:

近日,关于“高兴花园小区工作人员阻止京东配送且态度不当”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社会关注。

经核实,4月26日,京东快递陆续将600余件货品送达至高兴花园小区门口,并致电居民自行取件,导致部分居民聚集门岗。由于京东快递瞬时体量超出小区负荷,同时与当前“足不出户”、快递需消杀后由专人配送的防疫要求不符,小区相关工作人员情绪激动,说了所谓“配送资格”等不当言论。后经居委沟通解释,居民陆续返回家中,待志愿者消杀分拣后连夜配送。

对网传居委替代京东招募人员的情况。经与京东方面核实,4月15日,京东已通过市人社局官方平台启动招募工作,有3位居住在该小区的人员参与报名。经京东资格审核,已于4月27日上岗并在该小区开展配送工作。居委未参与相关招募工作。

关于相关人员处理。居委已责令涉事志愿者立即停止志愿服务,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公安部门已对其佩戴刀具行为进行训诫、调查。小区物业公司已对保安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当事人已向居民赔礼道歉。

我们将引以为戒,切实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教育管理,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同时也将持续不断改进工作,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群众的合理需求,营造互谅互助的社区抗疫氛围。疫情还未结束,敬请广大居民务必支持抗疫举措,做好自身防护,让我们同心战“疫”,共克时艰!

梅陇镇防控办  

2022年4月28日



@孙哲GRAZIA
昨天晚上,很多的上海人都在转发一则北京发布的“关于如何居家隔离”的新闻。这“居家隔离”究竟是何指,时间与适合人群,是现在或未来、阳性或疑似或密结,都不甚明了。而且解释权也不归“我们”。
——但是无论怎么,至少我,还是燃起了一丝小火苗。虽然微弱,然而很具象。
希望符合隔离条件的阳性人群可以居家隔离。如此节约方舱空间,对现有方舱条件恶劣的彻底关闭。让实在没办法只能去集中隔离点的人群可以有相对独立、有隐私、卫生条件良好的地方,以符合帮助人民抗疫,保护人民健康的初衷。以及,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不可以波及小区,乃至同楼栋居民,施行连带政策。这种变相鼓励市民互相揭发、检举、谩骂的措施,是人类历史最可怕的集体灭亡的征兆。人性的恶,一旦触发,就如潘多拉的盒子,其后果的蔓延,荒诞而血腥,在我们历史及世界历史上反复上演过无数次了。
我朋友那一家人,不管阳的阴的,最后屈服去隔离,很大原因也是承受不了群众的压力。同楼的人虽然支持,因为有平日里抬头低头的感情,其他楼的居民不干了。被组织有组织的煽动,在群里,打温情牌的,打恐吓牌的,打爱国主义大我小我牌的,诸如此类。其实没什么新鲜。以群众之力量清洗群众里的“落后分子”。翻翻书本,比比皆是。
同舟共济,没错啊,但没说同舟一起到达彼岸,也许最后一刻功亏一篑,船彻底翻了,也不妨碍,一路上,一些人先落水,一些人后落水。活着就是争分夺秒。多活几秒。心理上也会好过一点,是吧?
——内心里我也不想谴责这些所谓的“恶人”。在现有的“一人阳整区关”的铜墙铁壁,个人的道德无从谈起。大家不过是被挟裹着,在一个扭曲的规则里,通关游戏的玩偶,过关是本能,牺牲别人也是本能。扭曲人性的是“规则”。请神秘的手。翻云覆雨手。孙大圣筋斗云也跳不脱的如来佛祖手。修改(改善)当下游戏的规则。——为了游戏的可持续性。
距离上次全市总攻过去了几天,究竟有何新进展。四处打探,没人知道。一会儿说有企业复工的白名单,一会儿又没有了。上海现在是由二千五百万个岛屿组成的群岛。各个岛屿,也是凭借着拼拼凑凑的信息去勾勒自己想象的图片。各自都是真实的。各自又是不可思议的。天平路街道发放了十几次物资是真的。有些街道只发了几包挂面也是真的。有人收到日本大米、三文鱼是真的。有人收到限制级的母猪乳头肉也是真的。全靠运气。我们街道虽然发的少,好在都是正经品牌。相当于抽签抽到了小吉。已经知足了。要光明正大的乐。
——其实我们内心真的希望不要再发物资了。尤其是大礼包。有米有面有油的那种。每一次收到心里就一哆嗦。要哪能?!这是要哪能?!千言万语。让我们出去劳动吧。让我们自食其力吧。让我们反过来帮助国家富强,知道现在已经富强得很狠了,但可以更富强,碾压境外恶势力。我们要劳动起来才能实现。是不是?
有时候趁着下楼做核酸的时候,在小区里多溜达一会儿,虽然大喇叭一再催促大家赶紧上楼。我习惯性地观察人。有几个焦虑的中年男子,徘徊走来走去,一直在电话里大声吆喝着,隐约听见“交货”、“复工”,像质问,也像自我怄气,名牌卫衣绷着肚子,邋遢潦草。这种私人企业,大不大小不小的,最是难熬。都在生死存亡线上。目前(相对)心态安稳的,还是超级国际大企业的高级人员,暂时待遇不会变。但持续下去,也难讲。有些公司已经开始取消员工的休假了。以前员工大概会据理力争。现在大家都配合。应该的。应该的。休假消失了。接下来消失的仅仅是休假吗?
繁华如同泡影。在虚无中,毫无声响的,破碎了。外面空荡荡的城。即便这空城,我在城里,我还没有踏上它的地。
楼里的外国人一个个消失。在封锁一周后,人心最慌张的时刻,措手不及,物资短缺,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外国女子在群里有点歇斯底里。大家都安慰她。后来似乎是她丈夫的公司帮助他们撤离。临走前清理家里,一会儿发张照片,三四瓶白酒,一会儿发张照片,一块羊排,几把蔬菜,一会儿发张照片,一点黄油奶酪。放到楼下,随意大家去拿。一一有人去领了。走的那天在群里告别。大家都说一路平安啊。到底也不知道她究竟啥样子。哪里来,哪里去。水波荡漾。究竟哪滴水在荡漾。无从分辨了。
我们小区最近的核酸都是阴。我楼今天也可以下楼溜达一会儿。说是一家一人。所以理论上我全家都可以浩荡出发。但也没什么心情下去。雨过天阴。飒飒冷风。楼下也没有我想去的地方。迫切需要剪头发。头发已经如同荒草。浑身酸痛,痛到骨头。楼下只有几条人行步道,有一些杜鹃花开着。姹紫嫣红开遍,最后付与断壁颓垣。——继续等待。



//@郭掌柜家的大侠:我姑姑家小区有个妇女陪有阳性的在养老院的老母亲去看病了,然后回小区不让进,就在半夜翻墙回家了,之后警察来也没办法,因为她是密接者也不敢抓她,于是我姑姑的小区成功从防范区变成了封控区。
@寒冰DE惩戒
4月28日,上海女子从方舱隔离完后,回自家小区,结果不让进去,躺在地上大哭!



//@卟噜卟噜kun:有个词叫做“落地阳性”,深受其害[苦涩]//@风中有个大喇叭:我们宁夏今年就两例,都是上海回来的,都是在上海做的阴性报告,都是回来一下火车就阳性了,嗯,这不是巧合[二哈][二哈]
@马上谈
#浙江温州一高速服务区中巴内发现10例阳性#大家先别骂,他们是福建支援上海的志愿者。其中一位当事人的话:

“我们是从厦门去上海方舱医院做志愿者的,工作地点是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会展中心。昨天早上从上海回来厦门,我们昨天核酸检测都是正常的,然后我们早上出发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每个人出28块钱做了快速的核酸。

车子开到清江服务区休息,我们就下车上厕所。回来就刚接到上海疾控中心电话说,有几个人有问题不能走,全部在车上等!然后就一直等温州疾控中心联系就拉来隔离了。之前是我们服务病人  现在是我们成了病人……[泪]”

这名当事人已经确诊,如今在温州隔离。



@Nomadsoul6
也不知道该怎么评论,比较适合收入@麦卡PU7P 的 #一些样本# 系列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财经网
#北京5月5日起乘交通工具须持核酸证明#【北京5月5日起进入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须持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为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和“四早”要求,有效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风险,打好防控主动仗,确保首都正常生活、生产秩序,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决定,自5月5日起,市民进入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均须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有特定防疫要求的,组织管理方可缩短核酸检测时间要求。
具体查验要求包括:有组织的活动方面,参加会议培训、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团队旅游等有组织的聚集性活动,按照“谁组织、谁负责”原则,在扫码测温同时,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疫苗全程接种证明。
需预约的活动方面,对博物馆、图书馆、旅游景区等有预约要求的场所,预约时须提供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场时扫码测温并查验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自主性的活动方面,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单位、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商务楼宇、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餐饮饭店等公共场所,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在扫码测温同时,查验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在医疗机构就诊方面,进入医疗机构就诊人员,在扫码测温同时,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于急危重症等特殊情况,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得以核酸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为由拒诊。
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北京健康宝”核酸查询结果或纸质报告为凭证,“北京健康宝”以核酸检测时间为准,纸质报告以报告时间为准。
区域三轮核酸检测后, 一次也没有进行检测人员将弹窗提示。
近期,区域三轮核酸检测后,对于一次也没有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北京健康宝”将进行弹窗提示。这部分人员须抓紧进行补检补测。
5月3日起本市核酸检测对市民免费
为确保常态化检测工作平稳有序实施,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开展检测,自5月3日起,本市核酸检测对市民免费,所需费用由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共同负担。同时,进一步优化全市核酸采样网点布局,确保各区设立充足科学的采样网点,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北京日报)#北京5月5日起进入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须持核酸证明#收起



@师伟微博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1249例无症状8932例#

4月29日数据分析。

1、继续下降,如果数据是真实的、当然是好事情;

2、985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264例确诊病例和8932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而985+264=1249。如果数据是真实的,说明社会面已经清零;

3、然而温州一下子被送了10个,这些人哪来的?来自社会面的话说明社会面并未清零、来自管控区的话……能随便跑怎么叫管控区?

4、所以上海的数据总是让人充满疑虑,因为前科太多了!

5、比如近六日的死亡数是51、52、48、47、52、47,非常稳定地在50左右,这怎么可能!新冠病毒跟通了人性似的按计划杀人!



@冈瓦纳
2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前几天是不是有个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被批准做临床了?
赶快来上海做呀
今天上海社会面清零了
这几天来,封控区里还有
再不做,又得去外国做了呢 ​​​



https://3g.k.sohu.com/t/n601151557
上海120“大堵车”:压床、压车、压病人

中国青年网

2022/04/29 21:18

预计为您播报19分30秒

柳岩普通话播报

听新闻
预计为您播报19分30秒

柳岩普通话播报

听新闻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4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在医院门前排队等担架的救护车。由于担架床在急诊室内被病人占用,救护车无法正常运转,他们需要等待一张担架床的到来,才能接下一个急救病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

4月28日中午,3辆120救护车堵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楼前。

因为急诊爆满,病床周转慢,“我们的床被医院’压’了。”120救护车随车医生王晓惠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由于担架搁置,她跟随的这辆救护车无法接单送病人就医。在上海,很多救护车正在经历这样的时刻。

那3辆“担架搁置”的车中,最久的一辆已停运一个多小时。正常情况下,这段时间里,他们至少可以将两名急救病人送往医院,但现在车一动不动。

“压床”死循环与填不满的窟窿

4月28日,王晓惠将一名昏迷的病人送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这名病人住在同心路338弄,位于封控区,有糖尿病史,上午下楼做核酸时,突然晕倒,进入昏迷状态。病人家属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从接到派单,到将病人送至医院,救护车花了23分钟。

然而这辆救护车自此闲置下来。司机、医生、担架员都在,唯独没有担架床。“现在我们就已经暂停(接单)了。”救护车司机陶炜说。

他有两种办法解决,要么等医院把床腾出来还给他,要么等急救中心的流动送床车送来床。

“现在疫情的关系,它(送床车)的床也不够用,因为基本上收不上去,只能在急诊等着。”陶炜告诉记者。闲下来后,有的司机呆坐在驾驶室里,有的司机趴在车窗上,有的玩起了手机。陶炜并不希望自己闲下来,闲下来就意味着有病人在等待。他们遇到过,救护车抵达现场时,病人已经去世。

眼见已至中午,一时半会儿又等不到床,他们回急救站吃午饭。饭后,他们空车返回市一医院急诊门前时,“大概已经压了5辆车。”王晓惠说,她只好继续排队等待。

此时,在上海医疗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的调度系统里,已有49单“急救待派”——49名病人正在等待120救护车的到来。但系统显示,闲置着、“暂停调用”的救护车有51辆,其中就包括王晓惠的这辆。



4月28日,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调度系统显示,当日14时49分,系统中“急救待派”任务49个,“回家待派”78个。由于120救护车运力受到限制,许多急救任务无法派出,病人要一直等待救护车的到来。而疫情期间,由于交通工具不足,病人从医院回家也需要乘120救护车,更加剧了救护车运力的紧张。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我轮子滚去了,现在滚不出来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通信部部长李警雷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50辆车就相当于30%(运力搁置)。我(中心城区)一共140辆。” 市医疗急救中心负责中心城区7个区的急救调度,其他区呼入电话则转接至各分区的急救中心受理。

“我们最高达到70%的车辆搁置。”李警雷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急救中心一边紧急购置一批担架床补充到一线,一边协调各医院尽快归还担架床,一边通过更高效的消杀缩短救护车“暂停调用”的时间。

李警雷表示,市卫健委近期曾下发过文件,敦促各医院将压在医院的担架床还给急救中心,“但对我来说,看到的效果就感觉推不动。”

在李警雷看来,压床造成的运力下降,是他们当下最大的困难。而病床的缺口,对他来说,像是一个填不满的窟窿,“真的没底的”。

尽管那些“暂停调用”的车辆,有一部分车辆是因“消杀”或随车人员吃饭、更换防护服而暂停,但这些因素造成的救护车搁置时间是有限的,压床造成的车辆搁置时长则是未知的。

陶炜被“压床”最久的一次是7个小时,等床腾出来时,他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他的同事有人曾在上班后,第一单将病人送往医院后,就出现压床现象,之后一整个班的时间只剩下等待。

医院也有难言之隐。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仁济医院东院区门急诊办公室主任张斌渊说,以往,上海病人数量、医疗机构数量和120救护车数量,基本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但当越来越多医院改为定点医院以后,非定点医院急诊科的压力陡然变大。

“我们原先一天救护车量是30至40辆,多的时候,会有50多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仁济医院东院区门急诊办公室主任张斌渊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基本上每天八九十辆,厉害的时候要超过100辆。”

仁济东院急诊科副主任刘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病人)进来的多,出去的少。”他们急诊科也在想方设法提供病床,担架,甚至轮椅,都已用上,急诊室已人满为患,暂时转不出的病人也积压在急诊室,于是新的病人无床可用,除非120把救护车上的床留在这里。

疫情之前,医院也存在压床的现象。但压床时间不会像现在这么久,因此救护车的周转率会更高。李警雷觉得,疫情,让一些原本存在的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

压床,会造成120压车,压车则会造成急救系统“压单”,最终的后果则是上海病人的积压。“压单里面大多数是日常急救。”李警雷说。

不少病人向记者反映,当他们呼叫120救护车时,时常被告知,需要排队等待,有时排到的号是200多,有时排到的是500多。李警雷也知道,有许多病人在等待着,他从调度系统里那些“急救待派”单的数据看得出来,他也很着急,也理解那些打电话来骂120的人。

“什么都被骂过了。”调度员徐增说,每天都会被骂,但没办法,他碰到这种情况只能安抚,也希望疫情期间,大家互相理解。但看着那些调度系统里“暂停调用”的车辆,他只能干着急。

近期,天津、河南共派出100辆救护车增援上海。但这些救护车主要负责“阳性病人”的转运。李警雷告诉记者,天津的救护车队曾试图参与到日常非新冠病人的急救转运中,但很快发现碰到了新的问题:上海方言造成语言沟通不畅、司机不熟悉城市道路。

“超负荷运转”与“资源浪费”



4月28日,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调度中心大厅的大屏幕显示,截至当日15时07分,有16978人次来电,但出车数量只有2040车次,急救12分钟到达率只有44.6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120电话呼入量在4月5日这天达到峰值——9.1万。

在原本急救中心做的应急预案中,他们设想,120呼入电话可能“三四万”。但实际数据,还是超乎了李警雷的想象。“这是全国的记录。听说武汉当时四五万吧。”

整个调度系统的业务量已经较日常“翻了十几倍”,他那天很紧张,一直待在调度大厅,不敢离开,“(以前)没经历过”。调度员们一刻不停地接线,但还是有人无法打通急救电话。

3月28日,浦东新区开始封控,上海市120急救电话的呼入量就开始迅速增多。得知浦东即将封控时,他正在开会,商讨评估疫情下急救中心会遇到的问题。

李警雷紧急召唤家住浦东的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回到位于浦西徐汇区的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他此前并未提前得到封控通知,也没预想封控会持续多久。

从3月28日开始,他就看着调度中心大厅里的那块屏幕上的每日来电数,从2万多,涨到高峰时的9万多,到如今慢慢回落到两三万。从始至终,120急救系统一直在运转,“没瘫痪掉”。但所有的担子,都压在这些调度员身上。

“调度员的排班全部是超负荷的。有人都哭了。”李警雷说,“已经到极限了,几个女孩子跟我闹,‘做不动了,真的做不动了’。”这些调度员相比于往常,工作量翻倍,但后勤保障也遇到了困难。

疫情之下,急救中心采取闭环管理,调度员已经一个月没回家。这些调度人员中多是女性。调度中心位于急救中心大楼的9层,而10层的一间可以俯瞰调度大厅的办公室,成了她们临时宿舍,地上铺满了被子。

“她们都是在那儿睡地铺。”李警雷说,其中一些甚至连洗漱用品、卫生巾、内衣内裤,都没来得及准备。

持续的闭环管理与高强度工作中,有高血压的调度员出现“断药”的情况,有调度员开始寻找安眠药。为了应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急救中心甚至配备了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在急救站,急救医生、司机、担架员同样许久没回家了。很多司机由于长时间驾驶,腰病犯了,忍着疼痛开车。由于救护车需要24小时运转,如今运力降低,他们只好依靠备更多的班次来弥补运力不足的问题。

“这一段能吃到热饭热菜就是奢望了。”陶炜说。

在调度中心,调度员们最常问李警雷的是,“什么时候能回家?”他也不知道。有人母亲清明节下葬,没办法回去;有人儿子即将出国留学,母亲没办法回去。而李警雷自己也已有40余天没回过家,妻子在电话里向他要过吃的,他也没办法。



4月28日,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调度中心大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更广大范围上的生活求助电话也通过120急救电话打了进来。这让李警雷很无奈。

“每天呼入的来电,无效电话很多。”李警雷说,这些无效电话中有断粮讨饭吃的、断药求药吃的。

很多时候,30岁的调度员徐增很矛盾。“人家说要去配药,实际上不需要救护车,但居委会没办法解决。”徐增说,“那他就说,我不配药了,我要去医院看病。有这样一部分病人占用了这个资源。”但他没办法线上核实病人情况,有时会遇到夸大病情,或者被骗的情况。

徐增还遇到过许多占用救护车资源的情况:在家被狗猫抓伤咬伤,要打狂犬疫苗,缺少交通工具;小区被封控,但需要去医院做核酸;孕妇定期产检,因出不去,无交通工具,叫120送医。

他们还曾碰到有寻求生活物资的人打来电话,以跳楼相威胁。“一个电话挂8个小时,‘你不过来我就跳楼’,他觉得你就是救命稻草,我抱着你,你给我解决。”李警雷告诉记者,遇到这种情况,调度员也没办法,只能耐心解释,也不敢挂电话。甚至有在家憋久了、想要出门的人打来电话,谎称自己有病,需要送医,“送到医院,他跑了”。

“服务内容搞错了,我是生命热线,不是求助的。”李警雷说。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非急救类病人的呼入也在占用有限的120调度资源。“像血透病人透析、病人断药,类似的病人应该通过街道、社区车辆转移就医。”

“我们也呼吁,一个人要正确打120。”李警雷说,否则会造成救护车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有限的120救护车资源还被分配用来转运病情较重的“阳性病人”,以及送没有交通工具的病人回家。

这些有限的资源,徐增只能根据病人家属来电时讲述的病情危重与否,调度救护车。在4月28日下午3时急救中心调度系统里,有不少显示为“挂起”的求助信息。每一个“挂起”背后,都意味着有一名病人尚未等到救护车的派出。其中,有两单是来自两名逝者家属的求助。

家属打电话希望急救医生前去开死亡证明。“他不需要抢救这个病人。”徐增说,“那你告诉我,这是急,还是不急?”对于病人家属而言,“不急不可能的”。

就医信息堵塞



4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救护车工作人员用软担架将一名病人抬下楼。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120救护车资源还浪费在开往医院的路上。

有司机曾拉着病人跑了三五家医院,发现都关掉了。

这让李警雷很痛苦。“这信息没一个权威的渠道。”李警雷告诉记者,他们只好“自救”,使用“土办法”——自己一家家医院地求证。

调度员徐增发现,每当病人家属打电话来问,“哪家医院开着还是关着,我们都没办法回答。”

“特别是发热门诊。”徐增说,他们如果接了个阳性,或者密接,就要消杀。徐增问他们什么时候消杀好,通常他很难得到明确的回答。

4月28日这天,徐增接到一个“阳性楼”的病人求助,他联系医院时被告知,“房间已经满了,过去只能等待。”

从他的感觉上来看,4月初到4月中旬这段时间,是各个医院最紧张的时候,大多医院已经饱和。不只是急诊,发热门诊的床位也很紧张,他曾打电话询问一家医院的发热门诊,得到的答复是:“人都满了,你过来只能站着。”

刘黎发现,“上海发布”(记者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社交账号)公布的医院开诊信息,有时是滞后的。她听到有病人说,根据这个开诊信息去某个医院后,发现医院正在消杀,无法接诊。

信息不互通,医院开诊与病人就诊信息总在变,120调度员很难掌握各医院的最新情况。

“理论上这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李警雷说,但他们现在必须花费精力去摸底各家医院的就诊情况。如果有权威信息,“我的效率肯定提高。”但目前,他还没看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仁济医院东院区急诊科的医生们有时怀疑,急救中心的调配系统出了问题,尤其在4月初到4月中旬的半个月里,他们感觉,浦东的救护车似乎只往仁济东院的急诊科跑。

救护车送病人有三个原则:就急、就近、病人及家属意愿。

“急救的还是往三甲医院去。”李警雷说,由于医疗资源不均衡,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疫情之前,曾有三甲医院的领导跟李警雷打电话,让他少送病人。“我说你知名度太高了。”李警雷说,“就像我们学区房一样,重点学区房,再远,我带孩子也跑过去,就是花钱。”

“但近期应该说在逐步好转。”李警雷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开门接收病人,在寻找医院上浪费的时间正在减少。徐增也感觉,“比之前好很多了”。



4月28日,上海市虹口区,救护车将病人送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前等待入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强/摄

但其他堵点还是存在。最大堵点——“压床”问题,李警雷感觉到近期“更严重了”。

4月28日这天,王晓惠直到下午4时20分才开始重新接单,“接了一车危重预报”。由于病人没有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医院也暂时没有缓冲病房腾出来,病人只好在救护车上持续吸氧并监护病情。

王晓惠一直在救护车上陪着病人,直到晚上7点。这一天,这辆救护车因为床被占用,停运7个小时。

“我们就像老牛拖车,好不容易过去了,又动不了了。”李警雷说,上海交通管制,“理论上开车是最方便的时候,但效果不成正比。这个工作要反思。但我们真的尽力了。”

李警雷曾看到一张令他“于心不忍”的照片——一位病人在私家车上进行心肺复苏,“理论上应该在救护车上”,但叫不到救护车,病人家属只好自己备车。

收藏
热门评论



https://mp.weixin.qq.com/s/y15G_EYczsg56qyIaJ4YPg
动态清零,要清的是什么“零”?
九百米 2022-04-29 18:56
以下文章来源于爱格EGG ,作者eggrid


今天特意打电话问了一下卫健委,录音就不放了。想问动态清零指的是什么零,但是接电话的人吭吭哧哧,说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动态清零的防控模式目前在全国已经成为了燎原之势,如果不讨论的话,可能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差。

讨论关于动态清零的一个重要疑问,就是当我们创造一个政策的时候,需要一个明确的提法,如果欠缺具体明确的意思的话,那么政策的执行就会各说各话,会荒腔走板,而目前我们非常有必要讨论动态清零中说的“零”到底是什么。

这个零到底指的是零死亡?还是零重症,还是零病例,还是零感染?

图片
其中每一个定义应对的方式都会不一样。

如果是零死亡的话,那我们就要做好重症的监护和治疗,需要把资源提到ICU上面,需要针对性地做好快速出诊,抢救,保证所有的重症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应对。

如果是零重症的话,那我们就要加强对轻症人员的监护、康复、防止他们发展成重症。

如果是希望做到零病例的话,那就必须防止感染者病情发作,显然这个过程是难以控制的,因此只能从防止零感染入手,那么就必须反复的在健康人群中进行筛查,

那么目标就很清楚了,当局希望做到零感染,但是这个却没有公开提过。目前所有的社会卫生动员都是指向零感染。怪异的是,吴尊友还强调过清零不等于零感染。

图片
所以当清零的解释都如此不严肃而成为一场文字游戏的时候,那么有些地方的防疫就会容易演化成失控的局面。因为所有人都不清楚目标到底是什么。

因此现在是时候需要厘清清明的定义了,而且这个定义应该是零死亡。

拯救生命是所有公共卫生政策、所有医务人员的天职,而感染和病毒,是人类历史的常态。当我们说拯救生命的时候,不仅仅是拯救新冠病人的生命,也同时要拯救其他病人的生命,而生命和生命之间,在医疗和道义的天平上,所有的生命必须要花上等号。

经过了两年的疫情防控,现在的我们已经对病毒的规律,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因此,是时候把清零的目标放在零死亡上了。在香港和上海,我们看到许多重症只要挺过了危急的关头,都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而大多数感染者根本没有任何症状,不应该消耗任何医学资源。这一点,看看方舱医院的集体舞就能理解了。

图片
图片
我们看到大量的感染者并没有给重症病床带来压力。只有把资源放到零死亡上面,这样我们才能集中所有的卫生资源,节省当前的行政资源。从行政防疫切换到医学防疫。

防止重症和防止重症的死亡,需要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药,也需要足够的呼吸机,足够的ICU病房,这都是医学专业领域的事情,也应该是疫情防控的真正的重中之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才能做到新冠死亡病例清零。只有努力做到未来数年中新冠病例的零死亡,才是最后抗疫成功的证明。

但是我们主要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广泛的全员核酸,大量方舱“医院”,近乎无限量供应的莲花清瘟,这些耗费了大量却有限的资源和费用,而这些投入可能做到了暂时的太平,却完全无法保证未来新冠病例的零死亡。



这些费用如果用来集中准备呼吸机和ICU病房,用来准备进口特效药,用来准备更有效的进口疫苗,新冠病例的零死亡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如果新冠的死亡病例动态清零了,那么至于感染者有没有清零,还值得担心吗?

文章已于2022-04-29修改
阅读 5491



https://mp.weixin.qq.com/s/I7aN5ROLOuUQ5fqxuMEJKA

上海严查“大礼包”腐败,已党纪政务立案6人
新民晚报 2022-04-30 17:08
日前,上海发生多起生活保障物资“大礼包”以次充好、质量低劣,甚至有过期产品、变质食品等问题。市纪委监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扛起职责使命,在全市组织开展保供物资“大礼包”专项监督检查,从严从快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已核查保供物资采购发放领域问题线索108条,已党纪政务立案6人、谈话提醒4人、组织处理5人,并对5名街镇干部的失职问题通报曝光。

▪ 组建专班“拉网查”



组建工作专班,下沉街镇、村居一线明察暗访,采用随机选择、个别访谈、抽样调查等方式,重点聚焦独居老人、重症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等特殊群体,强化托底保障机制。开展扫楼扫街扫盲区行动,排摸住宅小区、类住宅、公寓、沿街商铺,以及宾馆、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推动保供物资发放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关注聋哑人、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等“沉默少数”群体,通过随机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掌握生活物资发放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督促整改。

▪ 紧盯舆情“重点查”



对涉及物资保供的舆情事件及时介入、立即处置、通报曝光、回应关切。针对网民反映的闵行区梅陇镇“问题猪肉”事件,对梅陇镇副镇长任伟萍、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栗爽的失职渎职问题,予以党纪政务立案,开展进一步审查调查,并按程序免去两人职务。针对“上海云南一家亲捐赠物资被暴晒腐烂”和“云南曲靖捐赠蔬菜礼包被转手倒卖”舆情,对宝山区张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郇秀志、杨成,社区党群办主任欧阳智严肃处理,责令三人停职检查,并予以党纪立案审查。同时,对侵吞倒卖保供物资的上海新江内燃机厂公寓负责人张喜生开展监察调查。

▪ 深入一线“现场查”



加强对“大礼包”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检查,紧盯是否高价出售、是否过保质期、是否价高质次、食品检验检疫证章是否齐全、是否按质保量发放到位等,开展一线监督。分头联系辖区内街镇、商务部门、民政部门等,对照《保供物资信息汇总表》,比对核验相关物资发放情况,防止政府保供物资“跑冒滴漏”。

▪ 督促部门“专业查”



推动商务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本市生活物资保障企业规范经营的工作提示》《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保供生活物资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生活物资实行提级管理。推动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保供礼包的监管检查。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6784人次,检查商家8696户,发放提醒告诫函5768份,对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立案71件,通报曝光保供物资和社区团购违法案例15件。



生活物资供应保障事关抗疫大局和市民安康,意义重大、不容有失。市纪委监委将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和执纪问责,对发现的利益输送、失职渎职和作风等问题,坚持“从严从快”原则,严肃追究、彻查到底,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职能作用,确保政府保供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来源:廉洁上海
编辑:李争



//@闪闪发光的2022: 上海有一人,追着居委会说:“我抗原怎么会中队长呢,一直阴的,肯定搞错了”…于是干倒一群居委会。奥密传播太强了,非戴个口罩就行,疑似封控期间被感染的不少,核酸、团购、建筑的水管、通风口,遗憾没有官方分析,这个太需要教育普及了。
@凯雷
4月26日兆伟德健身房
4月27日前门派出所。

网传图片。中招者地址显示已经入住在地坛医院。
一,流调是真实的,真的去了前门派出所。
二,还真是网传不相信来电告知是阳性,认为是骗子,电话诈骗,要去报案或确认。
三,看流调显示,感染者离前门很近(看地图,12点30时,患者在崇文门新世界百货炉火店用餐,这个地方距离前门派出所很近)。
四,承平日久,或者是双方都执着于确认,忽视了原地不动如若移动奥株Ro感染周遭人群的巨大风险。
五,教训。一旦收到电话告知阳性,的确有电话诈骗的可能,但概率可能是1%100000,哪怕不相信,最好不要动。只要不动,即使是十万分之一的骗子,也骗不了什么。但一旦移动,从A点到B点,一路将无辜弹窗一片。

【#北京新增67例本土感染者#】#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67例#4月30日,北京市第320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本市最新疫情。4月29日15时至30日15时,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67例,其中确诊病例59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朝阳区22例、通州区11例、丰台区10例、房山区10例、顺义区5例、昌平区3例、海淀区2例、大兴区2例、石景山区1例、门头沟区1例;60例为管控人员、7例为社区筛查。
【#北京新增67例本土感染者#】#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67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蒋若静 王斌收起



https://mp.weixin.qq.com/s/WWAE77ywGS7D48JWxhzsXg

封控下的上海妈妈们
原创 每人作者 每日人物 2022-04-28 09:00
图片


图片


一些上海妈妈为了孩子的需求而主动成为团长。同样是团长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崔丽丽给出了一家社群电商企业的数据:女性占到了团长总数的95%。作家毛利的小区中,几乎所有的团长都是女性。她发现,女性更擅长找到渠道、协调沟通,也更关心物流的进度和群中的气氛。


文 | 周鑫雨

编辑 | 金匝

运营 | 月弥








图片
“断奶”
图片


上海大多数有娃家庭的恐慌,是从4月1日开始的。原定解封的浦东还未清零,就陷入了封控天数“2+2+2+…”的循环。



这天,嘉定区的妈妈李沐发现家里只剩下半罐奶粉、三四袋尿不湿。和一般孩子不同,李沐11个月大的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身为“敏宝”,只能喝对蛋白经过深度水解的奶粉,一旦误食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就有可能出现湿疹,严重时还会便血。



物流对封控的反应比人更敏感。打开各大电商平台的购物车,李沐发现付款按钮成了无法点击的灰色,页面上有一行字:“您所在地区无货。”之前她也网购过两罐奶粉作为囤货,但它们在杭州保税仓滞留至今,没有到达她的手中。



浦东封控前几日,李沐常去的奶粉官网和旗舰店就因抢购全部断货,原价300多元的一罐水解奶粉被代购炒到上千。等到4月1日,就算愿意豪掷千金,李沐也换不来这一小罐了。



婴儿的消耗力是惊人的。一个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每天要用掉6-9片尿不湿,喝掉500-700ml奶,一罐800g的奶粉通常只够一周。这种深度水解奶粉更特殊,400g一小罐,三四天就吃完了。但囤奶粉在一个家庭中并不常见,妈妈总是希望给孩子吃上生产日期最近的、最新鲜的,李沐最多也只囤一个月的量。



到4月16日,李沐家里囤的3罐深度水解奶粉快见底,尿不湿也告急了。之前3月31日,趁着解封的半天,李沐的丈夫曾跑去超市,买了一罐孩子没吃过的适度水解奶粉,又抢了货架上仅剩的一包尿不湿,“也是孩子没用过的不知名的牌子”,结果刚用了一片,孩子的屁股就红了,尿不湿还不断掉屑。



水解奶粉、尿不湿这一类婴幼儿用品太过特殊,一个小区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很难成团。李沐加入了三四个母婴团购群,要么参团者相距太远,要么是附近参团的人数不够,团购都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群的要求是:尿不湿每人50箱起送,总价15000元,“一户家庭几乎不可能做到”。



同一时间,毛利家的尿不湿也不够了。这位擅长书写家长里短的作家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哥哥艾文在上小学三年级,而妹妹刚满一岁半,还在用尿不湿的年纪。毛利的恐慌来源于对解封时间的未知,“我对这个状态将要持续多久完全没有概念”。她的丈夫、家中的全职爸爸小陈,成了在各种渠道搜寻尿不湿的“猎犬”,最后终于成功买到了几包。



图片
▲ 4月8日,毛利冰箱中的食材所剩无几。图 / 受访者提供


4月,许多电商平台逐渐开辟了母婴物资的直达通道,在“上海发布”4月6日公开的婴儿奶粉保供名单中,数十家企业建立了团购制度。数字印证母婴是个庞大的求助群体:4月4日,在饿了么收到的“应急特需”中,婴儿用品占到了19%,求助的群体中,婴幼儿有24%。



住在金山区的妈妈尔歆,虽然是母乳喂养,同样面临着孩子“断奶”的困境。



尔歆的乳房较大,跟市面上许多款吸奶器的尺寸都不适配。好不容易下单了一款合适的吸奶器,却也因为物流停滞还没收到,尔歆只能让孩子自己吮吸。3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微微长出乳牙,尔歆的乳头在咬破和愈合中反反复复,再加上长期的乳腺痉挛,她只能服用抑制奶水的药物,让孩子改吃奶粉,“我很对不起宝宝,但是继续过这样的生活,我自己也快撑不住了”。



服用药物后,尔歆察觉到自己的产后抑郁加重了,她变得喜怒无常,会在独处时流泪。三天后,尔歆停了药,后遗症是,奶水没有原来多了。一天下来,往往要母乳和奶粉混着,孩子才能吃饱。为了保证尔歆的奶水,丈夫和父母在隔离期间没怎么碰过荤腥,所有的肉都省下来给了要喂奶的尔歆。



现在,为了节省奶粉,尔歆会精打细算给孩子分配好每一餐。一顿80ml的奶量,她现在减到了70ml,只要孩子不饿哭,就能接受。4月17日,家里只剩5片尿不湿,她上网查了很多攻略,比如把用过的尿不湿洗净晒干再使用,但这些方法,她暂时还不敢往孩子身上用。



网络上,妈妈们的求助大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孩子。住在金杨园的一个孩子发了烧,他的母亲凌晨两点还在求儿童退烧药。一位确诊新冠的妈妈和襁褓中的孩子分离,为给他找个托管的去处而在网上苦苦哀求。为求购奶粉,李沐也在上海互助平台上留言,连用了5个感叹号:“真的走投无路了!!!!!”



准妈妈们的境遇更难。4月1日,怀孕36周的刘莉在闵行区马桥镇的合租房中已经被困近20天。她在上海工作时怀孕,产检档案也建在这个城市,后来去了武汉,往返两地产检成了这位孕妈的日常。3月5日,她独自来到上海产检,3月8日,闵行出现病例,合租房一封就是到现在。



和四五个陌生人合租,亲人不在身边,刘莉的待产包也留在了武汉,上海的出租屋里没有奶粉,也没有尿不湿,她不敢想象,预产期来临时,等待自己和宝宝的会是什么状况。每天,刘莉会和在武汉的丈夫轮流打“12345”,但通话一直被占线。求助居委会后,刘莉得到的答复是自行联系医院。医生又告诉她,封控期间待在家中最安全。她哭着再打给居委会:“我一个人在上海,待产包都不在身边。”居委会回复:“这不是必需物资,无法团购。”




图片
自救
图片


第二天吃什么,是一些上海妈妈每个晚上要面对的焦虑。



买不到之前喝的深度水解奶粉,李沐的孩子只能被迫“转奶”,换一个奶粉的牌子。过敏婴儿转奶并不容易,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增加新奶粉的比例以建立耐受。山西省儿童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组婴儿在没有建立耐受的情况下直接食用新奶粉,20%的孩子存在呕吐症状,而10%的孩子持续出现便血。



喝新买的奶粉就像开盲盒,无法预知孩子会有什么反应。4月1日,李沐把剩下的半罐深度水解奶粉和3月31日出门买到的适度水解奶粉匀了匀,喂给了孩子,结果宝宝身上立刻起了大片湿疹,排便也出现了问题,“吃了就拉肚子”,不适持续了一周后,湿疹才消了些。



毛利也从没想过,自己会因为和父亲讨论吃什么而搁置手头的工作。她找出了家里所有的过期食品:2019年生产的松饼粉,过期6个月的生拉面,过期几个月的蔬菜糕……有一天,她甚至从冰箱里翻出了一瓶过期十多天的酸奶,“原本是留给我的儿子艾文的”,毛利产生了把它喝掉的冲动,最后家人制止了她,“拉肚子就得不偿失了”。



要求助,但尽量不打扰别的妈妈,也成了此时上海妈妈们共同的默契。



4月3日,在强制转奶后,一位宝山妈妈的孩子身上长满湿疹,身上也被抓出血痕。4月5日,她向同小区的一位妈妈发出了求助,匀了一罐奶粉。她告诉每日人物:“不是非不得已,谁愿意麻烦其他妈妈呢?大家都太难了。”



“上海人是要面子的,都不想麻烦别人。”住在浦西的Monica是一个8岁男孩和一个2岁女孩的妈妈,她形容自己在封控前期的状态:无时无刻不在“觅食”,定闹钟抢购是常态,但她很少开口在居民群中求助,快递和抢购的物资,也都是她和丈夫尽可能自己来回搬运。



唯独孩子能让她放下面子。4月5日,浦西原定的解封并未到来,Monica做了家里最后一份鸡翅,成年人在饭桌上很默契,都没动筷。4月7日,家里的常温奶告急,只剩最后一盒,这成了两个孩子争吵的导火索,哥哥第一次伸手推了妹妹。



Monica拍了一张牛奶空瓶的照片发到居民群中,委婉地问:“大家知道这个奶哪里还能买到吗?”一名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给她发了上海消保委的保供名单。第二天,Monica联系了名单上的奶企,成为了小区牛奶团的团长。



和Monica一样,一些妈妈是为了孩子的需求而主动成为团长。在极昼的报道中,成为团长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崔丽丽给出了一家社群电商企业的数据:女性占到了团长总数的95%。毛利的小区中,几乎所有的团长都是女性。她发现,女性更擅长找到渠道、协调沟通,也更关心物流的进度和群中的气氛。



4月初,家里没了猪肉,毛利的小女儿在吃了一次其他肉类后过敏了,双眼红得吓人,线上问诊后,因为无法确认过敏原,医生保守地建议只吃猪肉,小陈和毛利开始行动,在网上搜索到猪肉的供应商。但相较于咬紧发货进度的女团长们,“小陈并没有很积极地跟着物流”。成团后第四天,供应商还没发货,他们从顾客的评价中得知这家的蔬菜也不是很新鲜后,小陈硬着头皮给邻居退了单。毛利总结经验:“如果交给女团长,或许成功率会更高。”



很多妈妈发现,成为团长后,自己不再只是妈妈。



许多家庭的孩子都在等待Monica的牛奶。第一次在群里发出团购链接后,Monica一下子成团了159箱。钱需要挨个收,之后是核对账单、楼号、房号。不断有家长催促她更新发货的进度,但她往往需要花一个多小时才能联系上供应商,排单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求购的人太多了。解释、安抚,接着又是在楼里招募运力,Monica整天都要盯着手机,团购的任务远超她在外贸公司做采购时的工作量,支撑她的就是:“我的孩子要喝牛奶,我要自救,没有办法。”



不被肯定和理解,也是妈妈团长的常态。Monica的小区没有运力,物资都是她和丈夫一起骑着三轮车来回送。保安主动过来帮忙,事后Monica送了他两箱牛奶,结果小区里有人直接上门骂她:“为什么要在人力不足的时候麻烦保安?”Monica哭了:“之后我真的再也不想当团长了。”



图片
▲ Monica和丈夫运送团到的牛奶。图 / 受访者提供

封控前一天,小陈从蔬菜店抢到了两筐葱姜蒜,毛利同他一起在小区摆了一个摊,原价卖给需要的邻居。一位阿姨路过,询问了价格后说:“你们怎么卖得这么贵,是不是赚差价了?”许多邻居帮他们说话,但毛利难以释怀:“这种事情就是100个人跑出来肯定你,也比不上一个人质疑你来的伤害大。”



在所有人神经都紧绷的封控期,送出母婴用品有时也成了一件秘而不宣的事。



曹晶每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是通过二三十个妈妈的好友申请。她是飞鹤奶粉在上海的一名员工。3月29日起,她家三十几平方米的家和车子成了奶粉仓库,床边、茶几下,塞满了奶粉,只留下供她通过的小道。



当时听到封控的消息后,她有了一个想法:既然实体店无法营业,为什么不让公司把货调到家里?100多箱奶粉陆续被保供货车运到小区门口。曹晶家在4层,楼里没装电梯,只能靠夫妇俩来回搬运。每天,曹晶都会接到三十多个订单,深夜12点的来电也接过不少。在曹晶这儿囤货的妈妈很多,最大的订单是5箱,每箱6罐奶粉,够宝宝吃上大半年。



每天早晨不到6点,曹晶就会下楼,窝进车里。发货、搬货,她会控制发出的声响,怕频繁外出引起邻居的恐慌。她也收到过许多家长额外的善意,一名确诊了白血病的宝宝的家长在奶粉送达后,给曹晶发了一个1888元的红包,奶粉的价格是1700元左右,“她想给我凑个吉利数”。最后,曹晶以公司规定为借口,将多出来的钱退了回去。



3月28日,刘恒位于普陀区的母婴店也被迫关了门,但几通电话里妈妈们的哽咽,让他产生了冒险营业的念头。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清晨偷偷赶到小区附近的店里,再偷偷将奶粉从卷闸门下递出来。因为强行营业,刘恒还进了派出所,最后,是妈妈们联合与派出所协商,她们答应之后只叫跑腿骑手送货,而刘恒得到了继续营业的机会。



到了4月10日左右,曹晶发现,即便一单的配送费加到70元,也不一定有骑手接单了。持有通行证的外卖骑手是最能感受到运力不足的群体,这让奶粉和尿不湿,都需要通过特殊的方式送达。



饿了么的同城骑手曹鑫接到的订单中,和母婴相关的能占到5成。封控期间的奶粉和尿不湿就是盲盒中的隐藏款,跑了五六家母婴店都没有货是常有的事。曹鑫查了电动车记录的里程,封控期间一天能跑两三百公里,比平时翻了一番。



4月9日中午,身处闵行区的曹鑫接到了一个来自普陀区方舱的订单,这位母亲的孩子确诊了阳性,即将被送进方舱,急需尿不湿和奶粉。取货点位于宝山,方舱在普陀,中间还要横跨长宁区,曹鑫只有一辆电量不满、速度有限的电动车,靠一人在当天送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骑手群中发出求助信息后,两三名跑上海同城的兄弟回应了曹鑫,几个人接力,最终将奶粉和尿不湿在下午送达。



图片
妈妈不敢有眼泪
图片

即便解决了物资的问题,隔离在家的妈妈们也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李沐是一名全职视频博主,她原以为隔离在家会有更长的时间来构思选题和拍摄,但孩子每小时都会哭闹,居家办公的丈夫需要开会,无暇顾及。“有时也觉得不公平,我的工作也是工作。”半个月内,李沐毫无产出。



居家期间,女儿对毛利的依赖更强了。作为自由撰稿人的毛利之前最不怕的就是宅在家中,但封闭让她也对“宅”有了恐惧。她本想上楼看会书,可一旦被女儿发现,“妈妈要抱抱”“妈妈要喝奶奶”的奶音响起,毛利就心软了。



来探望坐月子的尔歆时,父母和她一起封在了家中。尔歆发现,两代人在育儿上的观念是难以弥合的。宝宝醒来哭闹,父母的解决方式是让尔歆喂奶,“在老一辈眼中,孩子哭了,就是妈妈没有喂好”。尔歆试图劝说父母,但她得到的回复往往是“年轻人怎么会懂”。



封到后来,大米又成了家庭的硬通货,在组织大米团购后,Monica招致了长辈的不理解。一天,他们对Monica说:24小时盯着手机,还有时间关心孩子吗?



这些情绪,Monica从来不敢在孩子面前显露出来。清晨5点,她会在丈夫和孩子们醒来前做糕点,这是她的解压形式。夜里12点,家人都睡了,她还醒着,有时是为第二天的食物发愁,有时单纯是流泪。



这样的崩溃有很多次,但每次Monica都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流泪,“我要保护两个孩子,努力把家里的气氛搞得正常一点”。她的妈妈在老家,而姐姐被封在情况更为严峻的闵行,Monica无法向家人求助,“现在对我来说,情绪的自救比物资更重要”。



在儿子和老师之间努力周旋,也成了Monica居家的常态。儿子在上小学二年级,这是他第一次居家上网课,封控几天后,他对网课的新鲜感逐渐消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出去?”这成了儿子每天都要问的问题。得不到父母肯定的答复,哭成了他的情绪宣泄口。从前Monica是个坚定鸡娃的妈妈,这几天面对儿子的崩溃,她也有些不忍心。但前几天,她最终没忍住,给了想逃课的儿子一个耳光。那天夜晚,Monica在被窝里哭得比儿子更伤心,“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动手”。



4月11日,上海全市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实施分区分级的差异化防控。尔歆和毛利所在的小区因无感染病例,被划入了防范区,获得了一些出门的自由。



解封那天,毛利带着孩子去小区里逛了一圈。路上到处都是溜达的孩子和狗,艾文骑着滑板车,在家斜对面的绿化带摘了一袋野生薄荷。这袋薄荷在之后的几天内,出现在毛利家的餐桌上。出于后怕,小陈那天在叮咚买菜上抢了30盒豆腐,其中4盒在邻居那儿换来了大蒜和葱,剩余的作为团购,分给了需要的邻居。



4月17日,Monica度过了封控后最快乐的一天。丈夫公司发的20斤蔬菜到了,区政府发的20斤食物礼包也送达了。一时间,绿叶菜成了家中最不缺的东西。Monica花了一下午清洗、焯水,再用保鲜袋封装,“可以吃上一个月”。



这本应该是许多孩子诞生后的第一个春天。尔歆喜欢将手伸出阳台的窗户——这是她唯一能参与春天的方式。3月中旬,她在小区被封前最后一次散步,那时树上才冒出点点绿色,现在,树木已经郁郁葱葱。4月10日,骑手曹鑫被下过单的妈妈拉进了一个200多人的妈妈群,帮无法成团的妈妈们购买母婴用品。他是群里唯一“自由”的人,随手拍摄视频成了他的习惯:沿途的梧桐抽了新芽,公园里的樱花开得正旺。这些春天的视频被他分享到妈妈群里,一些妈妈发了哭泣的表情,“她们都很羡慕”。



图片
▲ 一位妈妈参与春天的方式。


李沐的宝宝每天都会往阳台上跑,和邻居家的狗隔楼相望。孩子用哭表达对出门的渴望,他们就抱着他去楼道里走走。楼下住户的电视坏了,家里的孩子少了一项娱乐活动,李沐和丈夫把自己的电视搬到了楼下,“我们家宝宝还小,看不懂电视,先让其他的孩子快乐一点”。



担忧也仍然存在。三个月前,李沐的宝宝刚打了第一针流脑疫苗,第二针原定在三月底接种,两剂之间间隔不能超过4个月。这剂疫苗用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种在春季多发于婴幼儿的疾病。而现在,计划被封控搁置,李沐不知道延迟注射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妈妈在这期间抗风险的能力基本为0。”孕期的妈妈没有办法打新冠疫苗,当时还未生产的尔歆错过了接种的机会。她查了许多相关的论文,但疫苗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依然是不确定的。她不敢拿自己和孩子去冒险,如今,她感觉“自己和孩子都像在‘裸奔’一样”。



这些天里,即将生产的刘莉在医生的线上指导下学会数胎动,她要走一条妈妈们的必经之路:对孩子的动静感到失措,对自己的身体愈发敏感。她和丈夫每天都在刷火车和飞机的购票页面,前几日,终于刷出了武汉飞往虹桥机场的航班,“12345”也打通了,丈夫被安排上了陪产的绿色通道,即将登上飞机,与刘莉和孩子在春天团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沐、尔歆、Monica、刘莉、曹鑫、刘恒均为化名)








图片

每人互动

你怎么看待这些上海妈妈的故事?





图片
文章为腾讯新闻合作稿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作者
每人作者
钟意作者

5 人喜欢

文章已于2022-04-28修改
阅读 5.6万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