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12月4日的我忘了: 长春市已经封了43天了,长春大学生已经被封了44天了,自被封以来没洗过澡,厕所叫号,水房不让洗漱,每天提供两壶热水一个宿舍6个人女生根本不够用。
@吉林益达
吉林市封城第51天,小区封闭管理第50天,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第40次。 ​​​



@沈涛
2小时前
已编辑
关于视频,我之前几条微博都说过了,仅对这句“你们在配合支持动态清零问题上的言论和表现,像人家深圳吉林人还是更像香港?”尼麻痹这二十多天上海本土哪里不配合居家隔离?哪里不乖乖配合核酸?另外,为什么上海本土必须活得像深圳吉林人?尼麻痹!反倒是这些天,满大街外地人在敲诈被封控的上海人!
@止谣君
网上炒得火热的被删视频,制作者确实能力强大,如果真是个人制作,那我佩服。且此视频,与论子之间千丝万缕的“巧合”关联真不少。

——英国《卫报》立即跟进该视频被删,并称上海封控加强后,“罕见的政治反抗立刻显现出来”。

这个视频,说穿了,和女拳忽悠普通女性打拳的手法差不多——就是把真实的负面集中起来放大。以此凸显出上海老百姓悲惨、上海人(包括基层疾控官员、警察、基层居委领导)好,善良互助有人情味。——既如此,为何还有这么多悲剧?视频不直接告诉你,只是引导你自己去想。

至于有些人被诱导认为是国家体制、是动态清零政策的错,那就是你自己的事咯!——而这些人往往短视,不会去想想为啥香港这波疫情死亡9000人?不去想想深圳吉林为啥不像这样?

境内那么多城市爆发疫情,哪个地方网络舆论鼓噪“躺平”最厉害?

除了当地领导层的责任,你们在配合支持动态清零问题上的言论和表现,像人家深圳吉林还是更像香港?——这些事网络都有呈现,大家都看得见!

【最后归纳一下】1、上海网上求助及真实反映问题、发泄不满的帖子,甚至包括谣言,动不动几千几万转,是不是都立马被删?大家看得见!
2、这个3月起汇总的视频是反映求助还是想煽起什么,大家见仁见智;
3、认定政府删视频的依据是什么?
4、为何不可能是平台删帖?若确属平台删帖,为何会触发平台删帖机制?与论子或港毒那些关联真的只是“巧合”?



https://mp.weixin.qq.com/s/zAgukfhwSROc7WIObqHg_w
张维为被打了?
原创 莫讲 麦杰逊 2022-04-23 11:44
图片

图片



图片



昨天,一则关于“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被打”的话题,被顶上了微博的热搜榜。



张维为教授真的被打了吗?



我也不知道。



但是据网上的传言表示,他是被一个同校的青年教师打的。



图片



那么这个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张维为教授又为什么会与同事起冲突?而起冲突后,张教授又为什么会被同事打?这一连串的问题,恐怕又是值得引起网友们关注的问题。



总之这个事情上热搜后,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事情的真实性,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张维为教授或者复旦大学能出来辟谣。



但是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到目前为止,既没有出来辟谣,也没有出来承认,这就更加引起网友们对此事的无限遐想和猜测了:



图片



首先我必须声明,无论“张教授被打”这个事到底是真是假,打人都是不对的,而且打人是应该被谴责甚至要负法律责任的。






但是当“张维为被打”这个话题上了热搜榜之后,绝大部分网友对此事的态度都是怎样的呢?



搜了一下我发现,网络上绝大多数的网友对此事发表评论的态度,都是非常相似的。



例如一些网友就表示“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那我希望是真的”:



图片

图片



还有网友套用张教授的一些话表示,如果他真被打了,那这不能叫“打”,这应该叫“特别军事行动”:



图片



随便搜一下我们还能发现,对于这件事,网友们到处都是持这样的态度:



图片



还有这样的:



图片



这样的:



图片



这样的:



图片



这样的:



图片



这样的:



图片



写到这里,我还是必须得再次声明一下我的观点:无论这个事是真是假,打人都是不对的,因为打人是应该被谴责甚至要负法律责任的。



虽然我亮出了我的观点,但是看到网友们对此事如此一窝蜂的庆祝时,我还是感到很好奇的,为什么网友们会这样呢?



于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到上网搜了一下张维为教授曾经说过的一些观点,搜了之后我发现,张教授的一些观点,确实有很多非常有争议的地方。





例如张教授在一次公共场合中,他就发表了一个这样的观点:



图片



张教授说“基尼系数这是西方的标准,不适合中国”。而在这个视频下面,B站的年轻人都是这样评论张教授的这个观点的: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还有当聊到“户口”的问题的时候,张教授表示“农村户口现在都是香饽饽”:



图片



而且他还说“现在农村户口的人你给他上海户口他都不要”:



图片



而当聊到“艰苦时期年轻人如何提高竞争力”这个话题的时候,张教授就表示“年轻人就应该传承吃苦精神”:



图片



张教授的这个观点本意应该是好的,但是当他说出这个观点之后,B站下面的年轻人,又是这样评价他的这个观点的:



图片



可以看到,这个被顶得最高的评论,竟然在B站被点赞了16000多次。而且其他顶得很高的评论,也都是这样的:



图片图片图片



而当聊到“实地考察”这个话题的时候,张教授在建筑工地考察时,他又说“我们这位建筑工人的盒饭确实比美国中产阶级吃得好”:



图片



而当这个视频出来之后,B站的年轻人又是这样评论他的: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还有当他在一个视频中谈到上海和纽约哪个城市发展得更好的时候,他又能从各种层面比较,最后得出上海优于纽约的观点:



图片



视频中,他说上海和纽约比较,不能仅用GDP来比较,要用“全方位、多层次”的指标来比较,这样比的话,上海的社会治安要比纽约高十倍,上海的人均寿命高于纽约,上海基础设施领先纽约20年等等,所以这样比较的话,上海是优于纽约的。



“全方位、多层次”这个比较方式看似也很有道理,所以一位山西的网友,就参考张教授的逻辑,用“全方位、多层次”的指标把自己家乡山西和上海全面比较了一下,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图片



从张维为教授的上面的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张维为教授确实是一位非常“正能量”的人。



毕竟我们都能看得出,张教授无论在什么时候,他看问题的角度也总是非常独特——因为无论怎样,他都能从任何信息中找到对我们绝对有利的一面。



图片



张教授如此正能量,但是当网传他和同事起冲突最后被同事打这个消息出现的时候,为什么很多网友都表现得幸灾乐祸呢?



图片



难道是因为他太“正”了,从而导致网络上一些人因为嫉妒他的这种独特的、常人所不能及的思维,所以他们才如此幸灾乐祸的?



反正我也搞不懂了。



总之最后我还是要说一句:无论“张维为教授被打”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打人都是不对的——无论再怎么看不惯对方,都不能打人啊……



图片

图片



· END ·



@上海发布
【4月23日(0-24时)上海新增140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965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最新#市卫健委今早(24日)通报:2022年4月23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0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657例,其中541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816例确诊病例和19421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阳性感染者居住地信息按区划分进行统计,您可关注所在区的官方微信,第一时间了解本区阳性感染者的居住信息,稍后小布也将汇总各区信息。#上海战疫##上海加油#



@上海发布
【4月23日(0-24时)上海新增140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965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最新#市卫健委今早(24日)通报:2022年4月23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0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657例,其中541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816例确诊病例和19421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阳性感染者居住地信息按区划分进行统计,您可关注所在区的官方微信,第一时间了解本区阳性感染者的居住信息,稍后小布也将汇总各区信息。#上海战疫##上海加油#



@牛春宝
昨天的人民日报肯定了香港模式也属于“动态清零”,且效果较好。那么,香港特色的“动态清零”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不聚众全员核酸,以抗原自测为主,有效避免了人群聚集引起的交叉感染。
第二,无症状和轻症居家隔离为主,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挤兑,只安排重症病人住院。
第三,没有封锁小区,更没有封城,居民可自由购物,避免了恐慌式抢购带来的聚集性感染,也避免了不正规团购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
(《 人民日报 》2022年04月21日 02 版)



@搜狐新闻
【高校一个年级女生仅5人能洗澡名额靠抽签?校方回应】4月22日,有网友发文称,吉林某高校一个年级女生仅有5个洗澡名额,只能通过抽签来决定,引发网友关注。网传截图显示,群里一名网友称,“明天洗澡时间为下午3点到4点半,我们年级女生分配到的名额是5个,想洗澡的参加抽签。”随后,群里有人发布了一个抽签小程序。另一张截图显示,有网友共计抽签三次,均未抽中。23日,校方值班室回复称,3天前,学校已经安排校内5万余名学生分批次洗澡、理发等,有特殊情况的楼层和寝室除外。目前,学生也已分批次在户外活动,一切有序进行中。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http://t.cn/A66sL4aU



https://mp.weixin.qq.com/s/zDQFYm0viO1u-X6hhlsguQ
市场才是最公平的机制
维舟 维舟的方舟 2022-04-24 17:39
图片



正当很多上海人挨饿吃不到蔬菜时,有一些运抵上海的蔬菜却被扔进了垃圾桶。



4月14日,上海奉贤区南桥镇昊海社区居委会收到辽宁省捐赠的物资80份,用于救助辖区内低保、重残、重点优抚对象等困难家庭。两天后,有人在网上爆料称,这批物资中有一些并没有送到救助对象手里,而是进了垃圾桶。视频里一位阿姨惋惜:“人家辽宁捐过来的,这么多,全部都是浪费掉。我们那么多天的蔬菜都买不到吃不起,就是浪费!”


舆论哗然之下,南桥镇官微4月18日出面“辟谣”,承认确实将部分蔬菜“扔进垃圾桶处理”,但澄清说这只是因为志愿者整理蔬菜礼包时,“发现由于经过长时间的颠簸,部分蔬菜已腐烂,便将已经发芽的土豆、挤碎的番茄、腐烂的黄瓜和包菜等蔬菜挑拣出来处理”,只是“整理腐坏蔬菜时,使用的是原包装塑料袋,且处理方式不太妥当,导致居民产生误会,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这一歉意是对居民说的,但却刺伤了辽宁人的心。4月19日晚间22:47,辽沈晚报官微迅速回应,拒绝背锅:辽宁这次2300吨援沪蔬菜全程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确保蔬菜不会因长途运输或高温腐坏,每隔4-6小时开箱抽检一次,并全程录像,于4月13日18:30完好移交给上海方面。



那条微博强调“辽宁挺沪,共同守护”,表态无可挑剔:“佘山与凤凰山,千山一脉;黄浦江与辽河水,万水同源。辽宁与上海必能穿越风雨,履险如夷,化危为机。”



这样,一度出现了“辽宁辟谣上海辟谣”的奇观。4月21日深夜,辽宁日报官微意味深长地发了一句:“人在做,天在看。永远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持续做对的事。”



图片



到此为止,上海方面的回应可说完败。不管这批蔬菜是否真的有腐坏,那看起来至少没有证据表明责任在辽宁方面,要坏也是坏在移交之后、分发到居民手里之前的那段时间里,归结不到“因长时间颠簸”这一点上去。



和一位东北朋友谈起此事,他笑:“上海干部还是太嫩。我们东北的干部,做事都至少会多看三步,斗争经验丰富,早留好后手了,那都是人精啊。不过一回生两回熟,上海的干部估计很快就能学会了。”



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有一点看起来是真的:辽宁这次捐助的物资,运输过程是超规格的,全程冷链、全程录像、定时抽检,这固然也是为了确保新鲜蔬菜运抵上海人手里,但恐怕也是早料到可能出现什么幺蛾子,到时自己好心还挨骂,就防着你这一招呢。



也就是说,上海这边肯定做得差,出了事就想推诿,但辽宁这边显然更了解官僚体系是什么样,做事滴水不漏,留好证据,确保出什么事自己不会背锅。



图片



对这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疑问,得出不同的答案。这原本就有几种完全不同的诠释和归责方式,从不同角度去看是不同的归因和归责对象,就此而言,关键之处在于:当不同的角度各相关方利用叙事和话语相互指责时,究竟以什么为准?



在一些人看来,上海基层组织在保供中出现的混乱并不是因为做事毛糙,而是因为一个道德问题,网上有个新段子挖苦:



“请用一句话形容上海目前的遭遇。”



“上海贪把上海滩弄成上海瘫。”



他们是不是贪了,这我没有证据,但这种思路似乎假定:如果他们不贪,上海就不会搞成这样。也就是说,它假定体系和方向都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个体的道德败坏、不够得力。这实际上是在召唤一种更严苛的道德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更强有力的全能主义体系。



上海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另一位北方朋友颇感不解:“上海的最后一公里,比其他地方更为严重,体现在没人手送但是不耽误扔,还叠加了独有的高价问题。这到底是行政力量强的表现,还是行政力量被经济垄断过度渗透?”



他怀疑,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某种特殊的地方特性:“这种高价解决问题的思路(而非垄断本身)是受到特定文化的保护的,为什么敢于如此猖獗,屡屡出现?还有之前那个疾控‘口哨’的录音,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基层医护乃至当地官方的放弃思路呢?为什么关于上海的地方性问题没听到什么严肃认真的反思呢?好像上海永远只是反思别人别地的主体,而本身拒绝被凝视。”



他说,上海“不是像其他地方那样强调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所以自己(本不该做)是对的;它是在不同意见冲突中强调自己(做与不做)是对的,然后以此论证自己的行为。互相争论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糕的是以正义和先进为名的鄙视。”



看来,在他眼里,上海是大局之下的特殊个体:它特立独行,自搞一套,直到搞出了一堆破事,仍然既不肯积极有为,也不反思自身的问题,甚至倒还带着某种看不惯他者的优越感——至少,不管别人怎么看,上海似乎都坚持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图片



如果是这样,那我把这看作是对上海委婉的表扬。他说得对,大都市确实更容易有一种突出的(有时是令人不快的)主体性,这尤其体现在不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Donald Horne在《澳大利亚人》一书中说:“悉尼对自己、对其他首府城市都无动于衷。而其他城市都有自觉意识,也总是意识到悉尼的存在。这点总让悉尼人感到惊讶。”



这差不多也是上海的写照,就此而言,上海的某些反应与其说是上海人的品性所致,不如说是上海在国内城市体系中所处的结构位置所造成的。



作为一座生活需求超复杂的城市,上海确实更依赖市场的力量来实现资源的配置,而当市场被人为阻断时,也就瘫痪得更为严重。这是单靠基层干部的道德努力所无法弥补的,就算他们不贪,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上海基层组织这次表现确实拉胯,但这在平日未必是坏事,如果它此后变得积极有为,那反倒是我担心的。



高价当然也可能是有人哄抬,但即便如此,之所以能哄抬,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原有的市场瘫痪,导致供需关系的极大扭曲,此时,高价才是一种“正常”的市场反应,不然你还指望人人都是冒着运费上涨还不借机敛财的道德圣人?



图片
盐城保供上海菜篮子

当然,这次各地都驰援上海,辽宁捐助了2300吨蔬菜,此前江苏盐城还宣布已供应上海2500万吨农副产品,引发“上海人均一吨”的笑谈。我也有外地朋友对此不快,因为盐城竭尽全力保供上海是事实,而上海人却抓住这个明显是笔误的小瑕疵大做文章,实在“不厚道”。这次要不是辽宁留一手,那简直百口莫辩。

不乏有人酸楚地发现,很多上海人对这些援助并不怎么领情。虽然也有上海居民感谢江西援助的公开信,但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感恩。这次有市民大礼包里收到广西援助的螺蛳粉,或四川支援的腊肉,但我有上海朋友就说:“我想吃螺狮粉、腊肉,自己去买就行了,我为什么要欠广西人民、四川人民的情?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

这确实是上海人的典型逻辑:市场交易才是最简单的关系,为什么要那么粘缠地感恩、欠下情分,你情我愿的买卖不好吗?两不相欠。最怕的是你给了自己认为最好的,我其实又并不喜欢,岂不尴尬?

那位北方朋友其实说得对,如果说其它地方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需要通过强调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来积累道德资本,那么上海更多时候表现出一种“别管我”的态度——所以上海人至高无上的反诘语是“跟你搭界伐”,即便你看不惯我,但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中国人都对这样的大家庭里场景不陌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为全家、为他人做出了更多贡献,认为自己所受到的对待是不公平的,都有很大本事合理化自身的行为,并把责任推给别人。这往往导致无休止的纷争和怨恨,最终仍然难以得到所有人都信服的分配方案。

这在当下也出现了。市场当然未必完美,但相比起来,恐怕它才是最公平的分配机制:在有合理监管的前提下,双向选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不相欠。

如果你要问我对这次事件有什么看法,那我认为,最大的教训就是:我们本来就不该陷入这种处境,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中断市场机制。我们现在正承受由此而来的后果,但最好别再有下一次。



@深夜一只猫
4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第一天就应该做的事情,第一天就应该做的事情,第一天就应该做的事情,第一天就应该做的事情,第一天就TM应该做的事情!!!!!//@猴子讲故事: //@落魄山小钻风: //@油条猴:转发微博
@看看新闻KNEWS
【上海:在18家市级医院增设了26个应急血透点】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介绍,近期市级医院的门急诊业务量有比较大的增加。为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36家市级医院中开设了33个急诊就医点,保障急诊急救服务供给,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针对孕产妇、放化疗患者、血透患者等特殊群体,不少医院也探索了一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措施。我们还在18家市级综合性医院增设了26个应急血透点,尽量满足有特殊要求的血透患者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



@寰亚SYHP
2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安徽接被困上海电话亭数日阿姨回家#4月22日,在上海。一位来自安徽的住家保姆,被困一食品店前的电话亭数日,被家乡赶来的救援队接走安置好。

救援队员称,该女子和雇主一起被感染,一同被送进了方舱医院,由于女子先转阴离开方舱雇主还是阳性,所以她没法回到原来的小区。不得已找了个食品店前的电话亭,天天在那里面“蜗居”,每天还得节制饮食,因为没地方上厕所,电话亭空间狭小,躺不下,也伸不开腿脚,十分局促。

后来被家乡(安徽宣城)的救援队发现,女子双手合在胸前感谢,激动到热泪盈眶……。救援队把她接到了老乡开的宾馆里。她哽咽道:终于能睡个好觉了。(秒闻视频)



@李小呼噜
吉林为什么没动静,不是因为人少,是因为吉林没商业,以我认识的人来统计的话,吉林省的城市居民,九成有直系亲属在体制内,在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工作,很多家庭甚至全家都在体制内。
饿肚子,就忍忍吧,要是在网上说错话连累了家人,全家人饿一辈子肚子。
你说上海惨不惨,我一个老家在长春的人,多少还有点羡慕上海。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0248.html?amp

凡语人言|上海一外卖小哥的结局
文章总汇:上海疫情
作者:凡语人言(Weixin ID:gh_c7bb71b90395)

今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2736例无症状20634。

在此之前,上海的新增感染者是在逐渐下降,似乎让大家看到了拐点的到来。

但是昨日新增的病例仿佛又让这个拐点变得遥无可期。

在此之前也看到了不少来自这座被称为“魔都”的国际化大城市上海的魔幻操作。

而最近上海一位外卖小哥的悲剧,实在让许多人忍不住了。


image


image

躺在路边的外卖小哥,在人声嘈杂中死去,流光了身体里的血。却仍然等不到离他仅有1公里医院的120救护车。这就是如今的上海?很令人不可思议。

在很多人眼中,上海是一个医疗资源充足的城市,却仍然抵不住奥密克戎的冲击,发生了如此的悲剧,令人悲痛。

在这里,最无助的是那些最底层的人,最害怕的是那些年近过百的老年人,最无奈的是那些被迫停工的人。最惨的是那些并不因为新冠而是因为得不到最基本治疗而死去的人。

认识的一位在数码圈比较出名的测评博主在微博都发出了“如果6月份不解封工作室就可能要破产”的叹息。可见这场疫情带来的冲击。

而在看到“我在方舱,看见老人们的孤岛求生”这篇文章后,似乎明白了一个事。

大概率有人在“人类清除计划”,而这些老年人就是最大的目标。

失明的,患病的,瘫痪的,这些老年人仿佛成为了这场疫情下最孤独的群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他们被迫排着队在抢占着每天的十几个死亡名单。

目前上海的形式仍然严峻,也影响了很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image

他们抱怨,他们吐槽,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办法。

舆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际行动,保障了大家的基本生活,负面舆论也就会消除。

记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味堵住悠悠之口是没有意义的。


image



@雷斯林Raist
11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虽然经常抱怨,但这些天上海物资供应做得好了很多。
团购费用越来越合理了,可以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而且街道也发了不少物资,即使不团购也不会饿肚子。
加上我们变成管控区,可以在小区里走动了,每天工作、做饭、学习、锻炼,日子比之前几周是过得好多了。

我现在依然是非必要不团购的状态,还是希望上海这轮早日过去,也希望国内其他城市都能在病毒爆发早期就控制住。
这病毒一旦爆发了,想控制住可太难了。



@冈瓦纳
1小时前
来自 三星Galaxy S10
上海这次防疫,有个问题是一直不明确的
就是食物
政府都派过食物了的,不可否认
但是,有个问题一直不明确,政府派送的食物算什么性质
如果是礼包,慰问性质的,已经够了,心领了。请开放民间购买渠道
如果是保障性质的,请根据各家人口,派足量。

现在算什么呀 ​​​



@我不是谦哥儿
1小时前
来自 360安全浏览器
已编辑
#上海大润发超九成恢复营业# 刚才看到消息讲,上海大润发从江苏、浙江、安徽三地调配选派了600名员工驰援上海,杀鱼师傅、卖菜阿姨、面包大师傅全部到岗,恢复正常经营秩序,全力保障物资供应。消息说目前上海大润发26家门店中已经有24家恢复线上营业,某宝上淘鲜达一起团下单,大润发统一配送到小区自提点,超过500个小区已经可以线上下单次日配送。这段时间看到太多关于物资供应紧张的消息,大润发这类大型日常生活类商超恢复经营,能对周边居民的物资供应提供有力保障。而且,疫情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严重破坏日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极大降低生产生活效率。根据以往其他地区封城的经验来看,正常秩序的恢复,也是抗疫成功的开端。我们平常逛超市,里面忙碌的身影,嘈杂的各种声音如此平常,但在疫情的阴影之下,这种忙碌嘈杂却又显得如此动人。感谢这些冒着疫情异地支援的师傅们,他们成了超市里的大白,也希望上海疫情尽快过去,大家能早点出门逛超市,去看看超市阿姨们爽朗的笑容~



https://c.m.163.com/news/a/H5NSL ... p;from=groupmessage

全国人大批评“锁死家门”等硬隔离防控措施:不合法,也不合理
subtitle
陆火Media
2022-04-24 15:41
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采取了“一律劝返”“锁死家门”等“硬隔离”的防控措施,这些年来,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先后上演。

每每发生这样的事情,总是激起无数民愤。

那么,这样的硬隔离措施,究竟有没有法律依据呢?地方政府可以在防控期间这样做吗?

其实,早在2020年3月6日疫情爆发初期,全国人大相关负责人就在媒体上就严厉批评了这样的行为。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研究室主任臧铁伟说:

各地采取疫情防控措施,要根据当地疫情发展状况因应施策、分类指导,不宜采取对外地人员“一律劝返”、对被隔离居民“锁死家门”等“一刀切”的“硬隔离”措施。这些措施超出必要和限度,影响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臧铁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


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各项部署。依法防控疫情,关键就是采取的疫情防控举措,必须主体适格、手段合法、措施适度。不能采取“锁死家门”“一律劝返”等简单粗暴手段来对疫情进行“硬隔离”。

臧铁伟表示,当前,不仅是各级政府及部门,很多单位和个人也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加班加点,做了大量工作。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我们要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在法治轨道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得擅自采取封门等硬性隔离措施封闭村庄、小区,不得擅自采取锁门、封堵通道等粗暴方式实施居家隔离硬管控;除依法应当采取隔离治疗或者医学观察措施的人员外,不得限制其他已采取防护措施并配合接受体温检测的业主或者租户返家。”

臧铁伟指出,总之,在充分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妥善采取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各地方要依法审慎决策,坚决防止有关防控措施“简单化”“一刀切”,尽可能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影响,为尽快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和生产经营创造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今的上海浦东新区,相关政府部门开了倒车,公然违反了全国人大的要求,违背了习近平总书记“依法防控”的指示。

4月23日,浦东新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封控区硬隔离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封控片区、楼栋都应作硬隔离,并安排保安24小时值守,硬隔离要在23日24时前完成。

也就是说,昨天晚上,硬隔离已经全部完成了。

从上海居民在网上发布的图片可以看到,所谓的“硬隔离”,就是用铁栏、围挡,把楼栋的出入口、小区的出入口,全部封住。


这种做法,最大的隐患是,发生火灾了,怎么办?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汤啸天认为,上海防疫形势严峻,需要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做法,但依法抗疫是底线,本市出台防疫新政,应先征求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等专家意见,避免做出违法决定。

汤啸天指出,楼内大门上铁锁等方式禁止居民外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8条的规定: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希望浦东新区政府职能部门学习法律,领会全国人大和最高领导人“依法防控”的精神,并俯下身子倾听民意吧。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8644赞

有态度网友0sgoT8

广东广州荣耀手机
4424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绝对不能比问题本身更坏更可怕!更不能用违法手段去实施!

2小时前


滚烫的妈蛋

上海iPad Air (4th generation)
10061
不仅仅是浦东 是全市都铁丝网围起来了



https://mp.weixin.qq.com/s/Up1Ow4-iCbPHMEn6o-NyOg
震惊,上海突现大规模灵魂出窍
原创 曹侯 大汉丞相 2022-04-22 21:53
没吃、没喝,随时断粮,还要担心被投毒的上海市民朋友们终于兴奋起来了。



为什么呢?因为发现了一个活动,名为灵魂志愿者。



为什么叫灵魂志愿者呢?因为虽然出不了门,但莫名其妙的有了许多服务工时。用网友的话来说唯一解释就是灵魂出窍参与的志愿服务。



图片



而且规模还不小,具体啥原因,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据说是盗用志愿者身份贪污补贴(本人表示不信,觉着他们是造谣污蔑)。



图片



最近被封的发毛的同志可以尝试一下,打开支付宝,搜索一下志愿者,点击进去就可以看到有没有人替你做好事了。



图片



当然了,大部分人都是很现实的,发现被志愿者后,都想问补贴的钱哪去了。



图片

也有胆子小的被吓得不轻,譬如人没住在闵行也能参与志愿者服务。



图片

甚至人不在上海也能参与志愿者服务。



图片

你说这他妈吓不吓人,万一是精神分裂另一个自己去做的志愿服务呢?毕竟现在的上海一切皆有可能。



真正牛逼的是什么呢,高血压糖尿病被阿姨照顾,一直在家里待着的老年痴呆患者,都参与了志愿者。



图片



真的,写到这里我有点小感动,作为一名医生我进行了认真分析,觉着可能老人家是吃了耿美玉女士的老年痴呆药半夜偷偷出门做的志愿者。



当然了,这还不够,毕竟没有最魔幻只有更魔幻,还有同志表示自己在出生前就做了志愿者。



图片



上海真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本人言行跟所在工作医院无关,一切责任自负。



最后,如果你感染了,需要一些建议或者心理安慰,或者求医遇到一些困难,而又没有认识的医务人员,可以给我留言。我忙的时候无法回复,我的学生会在。



图片

后台回复“举报”。



https://mp.weixin.qq.com/s/UJGWSIz9SNyFsdUSXSjIJQ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院长: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怎么感染的,但平均七天就转阴了
地球人视角 2022-04-24 17:02
图片
图片

来源:上观新闻



讲述者:马昕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



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忙的方式也跟以前不一样。我已经离开家一个多月了,最早是上海龙华医院出现院感爆发,市里派我到龙华医院协助疫情防控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华山医院北院又开始作为隔离点,我在华山医院北院工作了10天。接下来就是在华山医院,我们开始牵头在上海临港保税区建立方舱医院。

临港方舱医院建筑非常庞大,它由两个大型仓库改建,设计床位近1.4万张。我们的方舱建设工人轮班24小时不停地干,他们的工程进度从未停过,一直在热火朝天地建设,方舱每天的变样都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那段时间上海疫情防控压力很大,我很担忧方舱医院1.4万人爆满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所以从3月30日开建到4月5日开舱,我每天都在方舱医院察看。我认为在方舱医院建设过程中有两点需要形成统一:既要在预定时间内开舱,也要在开舱后给患者基本的生活保障,两个都要争分夺秒往前赶。

                 

图片
上海临港方舱。 新华社 图





方舱里治疗不复杂,方舱里主要是管理。要给患者非常清晰的信息支撑,让患者知道我们下一步要干什么,知道每天都会给他们做核酸检测,出现了连续两次核酸阴性他们就可以回家了。这样患者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



我发现,临港方舱跟两年前的武汉方舱很不一样。奥密克戎传播非常快,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莫名其妙就得了;病毒走得也快,我们方舱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前几天是五点几天,现在是六点几天,基本上平均七天病人就转阴了。有的病人来方舱之前,已经在家待了一段时间了,到我们这儿来之后的第一天就转阴了,第二天又阴了,我们就很快让他转走。



我们提出了“三热一净”口号——热水、热饭、热被窝和厕所干净。刚开舱那几天特别冷,临港在海边,比市区冷3-4摄氏度,除了热水、热饭,我们还给每位病人准备了两床被子。另外,我也有点“偏执”。我管理队伍经常让他们下去查厕所,看看有几个厕所是干净的、几个厕所是不干净的。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面临一个重要转型:有2000张床位要升级成准重症床位。因为我们普通方舱做得不错,上级希望我们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变成一个升级版的方舱。可能有很多病情相对较重的病人过来,我们呼吸机要上、除颤仪要上、所有的重症团队都要上……



眼下,上海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民生活的各方面难免遇到不便。大家对疫情防控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或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欢迎在文末给我们留言并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及时向有关部门传递信息,尽力为您排忧解难。



4月,中国上海,一家医院的急诊室内,一位急性肠梗阻的病人正在等待,如果不在几小时内及时救治,病人很快就会肠坏死、大出血,大概率会离世。

按照防疫期间的接诊要求,需要给病人做核酸和快速抗原检测。阴性,就在专门开辟的缓冲区准备手术;阳性,就立即送至上海公卫临床中心。



但大部分医院还有一条原则:急救绿色通道24小时开放、对无核酸阴性报告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不得延误。



急诊里的肠梗阻患者是急危重症,外科医生李强也觉得,不能再等了。



准备手术。李强和团队尽全力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一层白色防护服外套,一层蓝色的手术隔离衣,两层无菌手套,戴上N95口罩和隔离面罩,确保每个人的每个角落都包裹得严严实实。



手术顺利完成,核酸检测报告出来,患者核酸呈阳性。



随后的数天,主刀医生李强、跟台护士、甚至医护家属,在短短数天内相继感染。病区紧急消杀,之后也只能关闭,原本就人手不足的医院,更加捉襟见肘。

            

图片
    4月6日,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在讨论工作。新华社发(华山医院 供图)



在当下的上海医院里,李强的经历并非个例。



这半个月来的上海医院里,几乎重复着这样的动作:接诊患者,病区出现院感,一波医护送去隔离,换一拨医护坚守上岗;一个病区被关闭,换一个病区再开放。



仅是维持医院的运行,都变得越来越艰难。



早在3月23日,东方医院护士周胜妮,因哮喘发作前往该院南院急诊救治,一度将医疗机构因疫情防控拒诊的指责放大到极致。



“不是拒诊,是停诊。当时南院急诊在消杀,确实没有医务人员在值班。”东方医院的一位医生向八点健闻表达无奈。那段时间,东方医院承担了浦东新区大量核酸检测任务,核酸采样人员中,有南院的一名急诊护士呈阳性。



通常情况下,一家医院发现阳性,消杀、停诊、封院,是迅速止住传染源的最快途径。周胜妮却不幸赶上了自己医院的急诊消杀停诊,最终离世。



原本,在医疗资源极其丰富的上海,即便有一家医院停诊,还有其他医院开诊,让这座超一线城市完全正常运行。但这一次,疫情出现广泛的社区传播,医疗机构超负荷运转,基本就医需求都很难满足。



医院只能在感染高压线下重启大门。

医院不得不更加小心翼翼。不少医院直接关停门诊,只保留急诊,少数尚能开放的也主要提供配药等基本服务。



所有医护人员穿上二级防护服准备出诊,但依然有被感染的可能。作为密接,原本应该送去定点隔离;但作为医护,只要核酸还是阴性,就不得不上岗,因为大量医务人员被感染,没有人手可以交替。



市民看病的需求摆在眼前,挣扎着的是应接不暇的医院。多数医院几乎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不救,看着病人生死危机;接诊或开刀,医护极有可能感染,被拉走隔离,病区被污染,病区关停。



三次闭环下的医生



这轮疫情后,很多医生都经历了不止一次闭环。



第一次闭环,通常始于3月初的医院。有阳性或密接到访,快速消杀,医院在短暂闭环后重启。一切维持着表面的井然有序。



当时,许多医院看门诊只需凭绿码,上海的核酸筛查范围还很有限。



发现阳性病例的医院越来越多后,一个接一个医疗机构轮番闭环。到后来,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面临同样情况,乃至关无可关,否则病人没地方看病了。



第二次闭环,来自社区。



在整个城市防控体系中,医院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同布起一张紧密交织的疫情防控暗网。医生也是市民,要遵循自己在网格上的位置。有的医生所住的楼里就有阳性,出不了门,无法到岗。

一开始,医务工作者还能凭借工作证自由出入小区,甚至在3月28号上海划江封前,各大医院还纷纷召回了家住浦东的员工,生活工作都在医院,为整座城市提供医疗保障。



但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依旧不可避免地骤减,医院只能尽可能推迟择期手术,停掉暂时可被搁置的科室,试图储备力量,维系医疗机构的运行。



但谁也没有想到,还会有第三轮闭环。

随着病毒的传播,医院开始陷入“开诊-感染-停诊”的循环中。



在医院里,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年资的医生,相应承担起不同的任务与使命:有的去支援方舱,有的派去核酸采样,有的管理住院患者,有的奔赴定点医院。

              

图片
                           





4月6日,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一批新转运来的感染者即将入住接受治疗。新华社发(华山医院 供图)



一位医技科室的医生陈杰,从4月6日起至今,一直住在医院。



4月6日本来是上海浦西全域静态管理结束的那天,陈杰照常解封,回医院上班。结果就在同一天,陈杰家所在的那栋楼有了阳性病例,如果下班回家,意味着会被封在小区里,而且不知封多久。



陈杰考虑到,家中存粮告急,但医院有食堂饭菜,也有物资保障,住在医院也不耽误工作。索性在科室里撑起一张行军床,席地而眠。



就在东方医院护士周胜妮离世的几天后,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医院“非必要不封控”。



但当时,上海大部分小区还处于封控状态。但住在医院的陈杰,看着依旧人山人海的门诊大厅,心里生出一丝担心:不会引起院感吧?



几天后,他的担心一语成谶,医院有数十名员工核酸检测阳性,这还只是最初几天的数字。陈杰无奈,“我不明白,我们天天做核酸,怎么还会有人阳性?”



门诊楼是医院的大门口,人员聚集混杂,极易交叉感染。即便门诊看病要求提供48小时或24小时核酸报告,依然不可避免有病人正处于潜伏期,以及不提供核酸报告也能接诊的急诊病人,随处蕴含着感染的风险。



目前,上海各大医院门诊、急诊、住院部,各自实行了闭环管理,但奥密克戎还是无孔不入。



“我们出门诊已经是二级防护了,由于人手不够,基本上碰到阳性病人之后,不给作为密接者休息的,只是会多测两次核酸,进行环境消杀,消杀完继续开诊。”一位呼吸科医生陈平对八点健闻回忆,之前医院门诊关过好几天,甚至有一次,上午发现,消毒完,下午继续开。



而在一些资源配置较为充分的大三甲里,为了防止院感大规模出现,只能在急诊区开辟出一片缓冲区,隔出一层楼,辟出单间手术室,为极有可能是阳性的病人准备手术,以此降低风险。



目前,基本上海各家医院都有缓冲的病房,以此遏制院感的发生。



在一些医院,即便人体组织标本的运送已经采取了“无接触配送”模式,由中央运输组的工作人员放到科室门口,技术员出去消杀后再拿进来。即便这样,当医院环境被污染,一些医技科室也难免殃及城池,出现了阳性病例。



被卡住的医院



我们所接触的每一家医院、每一位医生,以及他们的身边,都有医务人员感染:

有人去方舱支援,看着自己的同事感染住进来,成为40万感染者中的一员;有人在网上流传的方舱视频里,认出了自己的同事;有人每天去查房,天天测核酸,突然有一天,病人阳了,半个科室的医生作为密接,就地隔离。

                          

图片
               



4月6日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拍摄的即将投入使用的区域,隔离床位已经准备就绪。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闭环里的医生也很无奈。他们是密切接触者,但也只能穿上防护装备,继续每日查房,消杀,确保闭环内病人如常。



陈平所在的呼吸科,只有4位医生还在苦苦支撑。这所收治感染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里,陈平这4个人轮3个班,照顾30多位阳性的患者,一周下来,没有病人出院。假期是奢望,这取决于疫情的进展、病房里患者的情况,以及同事的康复速度。



而在隔离病房,护工感染了,两名医生和两名护士,只好兼着干起了护工的活儿。



按照正常流程,院感应该自上而下,根据流调结果,院感科通知各科室采取相应措施管控和转运病人。



但在当下日增超2万例的疫情暴发期,哪怕是医院,也难免失衡。院感科也不知道病毒从哪儿来,已经传了多久,影响了多少人,以及如何才能终结这一切,只能劝科室“不要慌张”。



一位外科医生告诉八点健闻,他们科室一开始只有1位病人阳性,后来查出来3位病人及家属阳性,但病人一直到几天之后才转走。一方面,因为很多阳性的患者,都是刚做完手术的老年病人,身上插着管,“要想转走这些老人,需要联系转送至定点医院。”



另外一方面,严重不足的人力,让转运变得难上加难。120急救中心的电话每天都打爆,但面对这么多派单转运任务,急救车实在安排不过来。“如果把阳性的患者单人、单间进行隔离,医院又没法腾出那么多病房。”这位外科医生说。



那种感觉就像被卡住了,向左走、向右走,路都不通。



医生们最后换了个思路,阳性患者所在的楼层电梯停运,人员只进不出,医生主动申请成为密接,在阳性的住院患者被送走之前,住在科室里继续看护、治疗患者。



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卫生中心,上海的医疗系统正在和R0值10的奥密克戎艰苦搏斗。原先的院感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各大医院只能根据自己医院的感染情况做决定——阳性的,拉走到方舱;密接的,就地隔离,在医院里开辟的隔离病房,甚至继续上班。



脆弱的平衡



一座2400万人口的城市,超过40万感染者,每60人里面便有1例新冠阳性。病毒在社会面的溃散,大大提高了医院被击中的概率。



一个月以来,上海医院在“开诊-感染-停诊”的循环中勉力维系一份脆弱的平衡。

核酸通行证是最先失效的。



一位手握48小时核酸阴性的限期手术病人,2天之后,迅速转阳,手术医护被隔离;一位外出采购的护工不巧“中招”,病人阳性,整个病房被切割;还有每天“两点一线”的医生,他们的危险则在居住的小区、在另一个感染医院工作的家属……



原本是高压“红线”的院感,似乎不得不松动。



新冠大流行以来,青岛、哈尔滨、郑州、石家庄,多地医院院长被问责调查。而上海医院普遍沦陷的此次疫情中,仅有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周宝国一人因“院感”被处理。



一位感染科专家这样分析上海现状,完全避免院感是一项极为困难的任务,如果一旦发生,更重要的是评估,有没有按照标准操作,是否存在过失。



面对R0值为10、隐匿性极强的奥密克戎,病人在未被检出时可能已成了传染源。



上海某三甲医院院感科主任无奈地将检验科视为“制造惊喜”的地方,因为每天给全院员工做完核酸检测后,核酸检测的结果往往意味着医院里又有空间和人手,将被消耗。

                                          

也不是没有理想的模式。比如,把医院设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所有职工去酒店隔离,过闭环的生活。但资源却极其掣肘,5000多所医疗机构,20万医护人员,酒店的资源早已消耗殆尽。



另一方面,3月26日和4月15日举行的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两次强调公立医院原则上不停诊,急诊、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必须要全力保障开放,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



病人是系统的外来人,只要一天开诊,医院就面临着感染的风险。



医院里“内部”闭环,是当下上海医院的常见模式。上述管理者告诉我们,虽然原则上医生都有通行证,可以开车可以上下班。但市政府要求医护人员尽量不要乱跑,相对固定下来。“担心万一在医院里感染了阳性,跑出来造成更多人的感染。”



一位上海医院的管理层告诉八点健闻,“医护人员都住在医院,就给医护人员睡。”



于是只能“内耗”。



3月中下旬开始,上海许多三级医院都习得了一手“腾挪术”。



把部分病房空出来,分别安置密接和次密接的人员,同时设置48小时的缓冲病房。门诊上午出现阳性,经环境消杀后下午继续开诊。



在原本诊疗任务之外,医院逐步担起了隔离传染病的功能。



然而,医院内部的空间也并不宽裕,房间的设置很难达标。前述院感科主任介绍道,二三十位护士共用1间值班室、百来人的病患及家属分散在10间病房,多人办公室,是上海医院的主要结构。若将这百来人单独隔离则需要60个有独立卫生间的房间,他每天都为“借酒店”的事情发愁。



到了社区卫生中心这一层,甚至连腾挪的空间都没有了。



医生也是普通人



连轴转的医生,几乎在医院里住了近1个月。



在诸多民生困境面前,在医疗这个庞大的系统里,一线的医院和医护的处境,很少被看到。



上海市共有20万医护,一个可观的群体。他们出现在核酸采样、方舱医院、定点及其他医院,从检出隔离到疾病救治,重负落到了他们头上。



在“上海抗疫求助”的微博超话里,他们微弱的呼声很少有回应。夹在患者与政策之间,打一场极为艰难的防疫战。



当核酸成为通行证,当方舱成为收治场所。作为医护的他们,放下常规任务,投入社区核酸采样,支援方舱做实习时就会的工作,更像是一名“服务人员”。



一位外科医生在电话里向我们屡次吐露了他的无奈:出去采核酸,居民不配合;医院里不定时有新增阳性病例,但他们依然被困在医院;以及,一边在抗疫前线,一边算着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



“我也想回家了。”他说了不下十次。



杨晨是一位二甲医院的急诊科护士,她参加了迄今为止的13轮全员核酸,每次都交出了超1000的检测样本。抬手、伸臂、转腕,高频的重复动作令她止不住地发抖、肩膀酸痛、腱鞘发炎,整个值班室弥漫着一股红花油的气味,她们希望通过药物短暂振作。



白天外出采样,晚上急诊上班,没有休息的时间。家是早就不能回的,3月底浦东封控时,她被迫从家中离开,搬到医院一张小小的行军床上。



王方是世博方舱的志愿者医生,工程尚未完工,开舱的前8个小时,他们被拉到了这里。护士站搭建、病区排班、药品配备、熟悉系统、感染培训、搬运物资,一个收治7000多病人的隔离医院顷刻落成。他们将医院运作成熟后交给援沪医疗队,紧接着去开拓另一家方舱。

一些人因为小区有阳性病人上不了岗,一些人隔离衣和防护服还没来得及使用便被感染。在此刻疫情蔓延着的上海,医生也是市民。



对他们而言,医生不只是一个职业,从成为医生开始,挑战就无所不在。

部分受访对象为化名。



@上海滩小律师
7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上海的物资:

全国封城地方很多,但在物资供应这块,能像上海这样出这么多幺蛾子的事的还真比较少,我自己分析了一点原因,原因大家补充。

1.上海市民维权意识比较强,有比较擅长保留证据和发声,外加人口基数足够大, 所以看到的新闻就足够多了,况且上海这个IP自带流量,转发的人也多。

2.武汉那时候,虽然人封在家里,但物流没有封,普通市民还是可以买到菜的,既然正规的渠道可以买到菜,黑市也就没什么生意了。
估计那时候,还没发现新冠不但是人传人,还能物传人,既然能物传人了,自然对物流这一块也重视起来了,只能说武汉那时候,手忙脚乱的封控的经验不足。

3.武汉那时候正好过年,家家户户吃的也比较多,其他地方封城之前也算通知了,上海这次的通知,我就不说什么了,导致大部分居民准备不足,市民家里备货不足,那需求就出来了。

4.这两年经济大环境普遍不好,难得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基层小吏的工作,在其他地方或许是一份挺好的工作,但在上海的工资收入相比其他高薪岗位,真不算高,不少小吏,法律意识也淡薄,我也只能这么说了,觉得大不了被撤职,反正也不是啥好工作,这一次捞足钱,半辈子吃喝也够了,况且一旦做的人多了,侥幸的心里也会起来,法不责众呗。

5.上海市民总体来说比较有钱,血槽比较厚,虽然一边骂,还是一边会买的,做同样的坏事,上海市场大,利润大。

我建议,市民们一定要保留好各种证据,事后该拉的清单必须拉,正义可以迟到,可以休眠,但总会来到,这也是为挽回上海投资环境所要做的。



@荐见
朝阳区的来了。美团、叮咚、每日优鲜秒光……我开始陆续接到外地的问候电话。太可怕了,大家都被上海吓到了



@曲卫国
5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30 Pro 5G
为老朋友上外退休教授金立鑫担忧啊!前几天住在他楼栋里的孤老在家摔了一跤,金老师主动打了120,并陪老人去了岳阳医院,帮助老人办理了一切相关手续。进入医院时他按要求做了两次核酸和一次抗原。不想其中的一次核酸虽然符合有关部门的新版规定,按老版规定却算阳!医院给他两个选择,回家隔离或在医院就诊。金老师选择了回家。回家后他主动向街道报告。接下来他做的所有的抗原检测都是阴性,但街道有关部门坚持要他去方舱。金老师提出医院的两次核酸结果不一致,且所有的抗原检测都是阴性,是否能核酸检测复核一次再决定。街道拒绝了,坚持要去方舱做复核。如果不去,明天将会同四方人员强行带走!

​我真的不明白了,按官方新版标准,他的两次核酸检测报告都没问题的。就是按老版,也就是一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凭什么就断定他一定是阳性呢?他提出根据复核的结果再决定,这有问题吗?为什么一定要去方舱做复核?道理不通啊!金老师有过脑梗,身体状况并不好,年龄又快70了。现在大家谈毒色变,他却自告奋勇地帮助那位比他年纪更大无助的孤寡老人去了医院,我想问问,凉城街道的有关部门为什么就不能做一次好事,上门替他做一次核酸呢?再者,快70的金老师,且身体状况并不好,为什么他不能居家隔离?难道凉城街道的领导眼里和脑里只有上级指标,目中无人了吗?连基本的道理都不讲了吗?

华师大的领导为了老教授在第一时间与街道交涉,最后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我希望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领导此刻能站出来,帮一把金立鑫教授。



@弗虑弗为

1小时前
你不觉得「小阳人」是个恶意满满的称呼吗?啊?小阴人!//@小宝家的臭豆腐:只要回来积极配合隔离等防疫措施,我倒是觉得没啥,就怕那种不自觉偷摸回来又是小阳人的
@弗虑弗为
各本地群都在发上海返乡人数,自然骂声一片,骂上海不该让他们回来,骂他们自己不该要回来。昨天晚上在传的视频,某小区有上海返乡人员居家隔离,结果小区住户居然群起声讨物业,物业说由不得自己,总之彼此怨恨。老孙又在楼下和街坊聊天,责怪哪里返乡的老头引发感染,「枪毙都不多!」
现在返乡的限制极其严苛,需要长时间隔离,全部费用自理。但是依然有人愿意返乡,说明返乡的损失依然小于滞留他乡。人遇到危难,暂避风头,无可指责——当然很多人是觉得自己可以如此,但是他人不能如此,因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我觉得挺好,该回来就回来,如果回来情况不好就再回去,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你会趋利避害,就要接受别人也会趋利避害,是吧?



//@小币日记本:最让人绝望的是看管厕所和水房的志愿者是我们的同学,穿上了白色的防护服,他们就理所当然有了“正确的”控制我们上厕所的权力,有些志愿者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我们去厕所,有些人穿着白色的防护服用身体堵在厕所门口也不让你进去。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冈瓦纳
刚刚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把百岁老人的儿子拉走和把一岁孩子的母亲拉走是一样的铁石心肠。这个老人,如果儿子在身边,有机会避免摔跤的//@岭桑又来了:
@静景静静
抗疫求助超话
【所在城市】:上海市静安区
【现居地址】:陕西北路835弄6号
【求助类型】:急救病人
【求助描述】:101岁老人阳性独自留在老式里弄家中骨折!无人看护
更新:4/24核酸报告为待复核。应该是阳性,要求转移到新冠定点医院治疗!老人骨折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老人晚上已有症状!联系电话13816031982

4/22日73岁儿子核酸阳性,下午被疾控带走隔离。101岁老人作为密接者独自一人留在家隔离,联系居委后只有志愿者送三餐。4/23下午老人独自在家摔倒,亲属打电话发觉后联系居委,要求居委送医!现老人锁骨骨折,无法住院被送回家中!其他亲属都在封控区和方舱,无法出门!老人居住地为老式里弄,生活设施楼内公用。楼里还有其他阳性密接都在家,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不能让老人单独留在家中自生自灭!!!!



@弗虑弗为

刚刚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各地的朋友,如果面临封城,囤积粮油肉菜的同时,一定也要花时间为自己可能面临的精神饥荒作出预案。长期禁闭,非常容易出现各种精神问题,抑郁、燥郁,这比肉体遇到的问题更难解决。
其实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封城重新来过,我依然不可能做好充分的准备。禁闭造成的焦虑,会令注意力降低,很难专注于写作、读书,刷视频,看美剧,也不能日以继夜,真是不容易。
不过总还是要去预想一下,做好准备,比如去买台游戏机伍的,总之千万不要忽略肠胃之外的饥饿。



//@卡卡荷光: 又有一个新名词“硬隔离”。
@简木生--撰稿者
我今天就斗胆问几句,现在上海浦东部分街道实行所谓硬隔离,是否属实?若属实这种做法是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10年上海胶州路的"11·15"特大火灾事故时至今日都是上海市民的一道伤痕,也是自那以后养成上海市民极高的消防意识。

这种完全不顾及消防安全隐患的措施,一旦造成消防火灾事故,救援不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到时候谁来负责?

往更大了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到底还要不要遵守?

这是一个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份量的问题。

我今天就接着社交媒体平台,问一下@中国消防 @上海消防 @上海发布

希望针对就这些问题及时给广大市民乃至全国人民一个解答。



@上海滩小律师
4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人的预期是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现在上海人觉得能在六一出门就谢天谢地了,这个预期在四月初的时候,是很难想象的,那时候觉得最多五一了,充分说明了人的忍耐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多么的强大。 ​​​



@胡锡进
4小时前
来自 中兴Axon 30 Ultra 5G
北京的最新一波疫情来势汹汹,这也是中国防控的最新战斗,北京正全力以赴。一些小区已经只进不出,还有些邻近小区24小时两次核酸,但城市的大运转保持着。老胡就在疫情最严重的朝阳区,中午还在餐馆与人吃饭。但接下来什么样,不知道。

此时此刻,我相信绝大多数北京人支持动态清零,不愿意自己的城市滑向单日感染一两万例的那一步,大家不患得患失。至于这次能否很快做到动态清零,大家的想法之后会变吗,时间将做出回答。

昨日北京公布前一天确诊6例,今天就公布了22例,明天大概会更多。道理、原则以及期盼已经讲了很多,用最小代价争取最大效果谁都懂,但究竟怎么做,却是一个又一个艰难选择题。我愿意相信北京市政府每项决定的最大善意,也愿意相信这座城市绝大多数居民的通情达理。祝北京好运!也祝愿全国的情况尽快好起来!



阑夕
刚刚
来自 iPhone 12 Pro
今天的囤货工作结束,总结一下。

因为听说山姆这种大型商超已经有货架空了,所以晚上先找了一家小型超市采购,商品库存都还很足,和收银员聊,说是从今天下午开始陆续有囤粮类型的顾客开始入场,数量逐渐增多,我算是来得晚的。

核心策略是按一个月的使用量进行备货,优先考虑能够长期存放的主粮,以及缺少之后对生活影响过大的用品,如果是需要冷藏/冷冻的,还需要考虑体积:

- 真空包装的大米;
- 保质期半年以上的挂面;
- 大容量的食用油、盐、鸡精;
- 脱水蔬菜、腐竹粉条等干货;
- 火锅底料、调味料;
- 肉类、鱼类罐头;
- 火腿肠、袋装泡面;
- 鸡蛋、咸蛋、榨菜;
- 红豆、薏米等杂粮;
- 复合维生素片;
- 猫粮、猫砂;

以上这些算是不至于饿死的兜底物资,同等级别的生活物资采购/过期替换包括:

- 大量卫生纸、抽纸;
- 垃圾袋、保鲜膜;
- 洗手液、洗浴用品、消毒水、酒精;
- 医用棉签、纱布、创口贴;
- 非处方的抗菌药、胃药、止痛药、抗过敏药、皮肤药;
- 处方类的以抗生素为主;

除此之外,明天再去储备一些非紧急但可以维持生活品质的商品:

- 可乐、脉动等软饮;
- 烟酒茶;
- 饺子、汤圆等冷冻食品;
- 蛋白棒、牛奶;
- 腊肠、熏肉;
- 牛排、肉馅;
- 鸡胸肉、猪肉;
- 蜂蜜、芝麻糊;
- 坚果及糖类零食;

接下来如无变故,新鲜的肉菜水果还是正常消费,不做特殊存储计划,我个人也认为北京不太有概率发展到上海那种地步,一切方案都是有备无患,如果最后被证明是多虑且浪费掉了,那反而是最好的结果。



@毛十八
2分钟前
来自 VVebo
“昨天去抓羊,我一个同事动员羊走,羊二话没说跟着她走了,路上就问了她一句话:你们这样做心不痛么,我同事无语。” from 一个基层工作的同学
@光明处是你我归处之重生版
阳性患者首先被轻佻地称为“小阳人”,继而又矮化为“羊”,乃至于今日,两位女性感染者直接被称为“两只母羊”。这持续的矮化,绝非“叫着顺口”就能解释的,而是反映出了越来越深的歧视和仇恨——将过去面对病毒、现在面对防疫政策的愤懑,倾泻到同样无辜的受害者身上。如果说过去的“热干面”、“胡辣汤”让人不适,这种称呼简直就是恐怖了。并非咬文嚼字,而实在是有太多惨烈的历史可为前车之鉴。非人化,使一切剥夺和辱没都变得更轻易。最极端来讲,大屠杀,这个人类对同类能做出的最惨酷的暴行,便是每每从非人化受害者开始。



@至尊老祖
辟谣啦
打张维为的不是青年教师,是被一中年教师揍了 ​​​



@肖传国
我只证明:网友的中文介绍和白宫的英文介绍内容一致。 ​​​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4-24 21:51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Gricare
4小时前
来自 HUAWEI Mate30 Pro 5G
#上海疫情#  @上海发布 @今日闵行 @上海卫生健康监督  @sjhstone @伊洛牧    今天是4月24日 上海发布公布地址后,去重新增确诊地址795个。
浦东新区251个,宝山区130个,杨浦区114个。
一方面居民的情绪在累积,另一方面,活干的粗糙毛病不断,原计划4月26日前社会面清零基本宣告失败。
一鼓作气直接确诊10万,也比现在磨蹭磨蹭好!
3.6到今天,确诊病例48万,密接还有45万,再这么下去,确诊60万挡不住,80万也可能。
那些情绪化,阴谋论的,统统一边玩去。我只想早日复工!
另,今天小区又有确诊,封控区了



@搜狐新闻
【评论|#高校否认一个年级仅5个洗澡名额# 防疫不能为了绝对安全而走向荒诞】22日,有网友发文称,吉林某高校一个年级女生仅有5个洗澡名额,只能通过抽签来决定,引发关注。23日,该校值班室回应称,网传消息并不属实。但仍有很多自称在吉林上大学的学生称,自从吉林3月份封控以来,他们已经连续三四十天没洗澡。还有的学生吐槽,不仅洗澡要预约,连上大号厕所也要预约。

从这些网友的吐槽看来,自吉林封控一个多月以来,大学生洗澡难、洗不上澡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为了防止交叉传染,避免人群聚集,校方要求学生足不出户,为控制病毒赢取时间,可以理解。但这并不代表,学生被封控在宿舍的时间可以无条件地延续下去,为了所谓的安全做出无谓的牺牲。学校不能为了安全的考量,一味牺牲学生的权益和自由,让校园防疫更加科学、精准和人性化,能够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灵活地做出调整,兼顾防疫安全和学生生活质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为了绝对的安全而走向魔幻和荒诞。#洞见计划# 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http://t.cn/A66s05F8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649176/6524026

大江东|张文宏:上海抗疫成效初显 重症救治面临挑战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王伟健 赵丹彤
2022-04-24 23:42
浏览量214.9万


查房、会诊、专家研讨……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忙得像个陀螺。一早,在华山医院感染科病房,这位“大白”正在一间间查房,和主治医生讨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

“老先生,醒一醒哦!”病床前,他俯下身,握住老人的手,扭头问护士,“意识清醒吗?”

这位病人80多岁,基础病严重,还得过脑出血,之前在华山医院北院治疗,核酸转阴后转院过来。正戴着面罩做氧疗的老人,听到呼唤,睁了睁眼,还拱了拱手……



张文宏在询问患者病情。

紧接着,张文宏和100余位专家视频连线,会诊各定点医院的重症患者。他在线听到了好消息,“有一例危重型患者,两次核酸阴性;还有3例基础病重症患者由原先的基础病重症转为轻症”……连线结束,他快速接受了大江东工作室的专访,后面,他还有一场专家讨论会要参加。



张文宏和专家连线会诊各定点医院的重症患者。

大江东:4月以来,上海实施了严格的全域静态措施,坚决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段时间的成效如何?

张文宏:上海从4月初以来每日最高2.7万例感染,到目前逐渐降至每日2万例左右,病毒传播的基本再生数,也从R0=9.5左右,降低至现今的有效再生数Rt=1.0左右。特别是疫情最为严重的浦东,则率先将有效再生数Rt降至1以下。

虽然疫情仍存在较高反弹风险,但好消息是管控区外的社会面病例数呈逐步下降趋势,部分行政区已实现社会面筛查全阴性。

后续的社会面清零工作仍然非常艰巨,需要予以充分重视。特别是因为病例数量的增加,脆弱人群的救治挑战开始呈现。

大江东:在上海这一波疫情的前期,基本没有新冠死亡病例,但最近几天,重症和死亡病例明显增加,这是否是您所指的脆弱人群的救治挑战?能说说是哪些挑战吗?

张文宏:是的。4月23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39例,平均年龄78.7岁,最大年龄是98岁,且都患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我们在临床救治时面临的重症病例患者,几乎都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且病情危重,包括晚期恶性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梗等),肝硬化终末期,糖尿病、尿毒症等。死亡的直接原因,大多是基础性疾病导致。

这些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同时感染了新冠,虽然新冠引发的肺炎不一定严重,但基础疾病的救治,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大江东:最近吉林和上海公布的新冠死亡病例大多系由基础病致死,这与两年前武汉公布的死亡病例通常伴有“严重呼吸困难”不同,这是否说明新冠死亡的标准有所调整?

张文宏:新冠流行之前,这些有着多脏器严重合并症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一般来说是在原来治疗机构或是护理机构治疗的。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这些病人会集中收治在新冠定点医院。他们患有较为严重的多脏器功能不全,当合并新冠感染时,部分患者即便新冠本身肺炎症状不重,我们计算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时,仍将这部分因基础疾病死亡的病例计算在内。

大江东:从救治角度看,上海这波疫情,和之前的武汉情形有哪些异同?上海在救治重症方面有哪些办法?

张文宏: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流行以来,我们发现与早期武汉疫情期间有重大差异,当时新冠肺炎病死率最高的时候达5%以上。今天,即便把基础疾病死亡的病例计算在内,上海总病死率维持在0.0178%(87/48.8万),而其中新冠重症肺炎死亡占比很低。目前对病死率造成最大影响的,是高龄患者与基础疾病患者的病故,这是上海当前救治面临的最大挑战。

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流行期,新冠阳性的基础疾病或其他急性疾病患者救治,会造成医疗资源上的压力。很显然,阳性病人必须到新冠定点医院进行收治,这对定点医院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治疗新冠症状,还要对各基础病专科给予同质化救治。

基于此,针对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且重的特点,多学科重症患者的救治要求很高。上海汇集了全市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的360余名重症医学专家,加上外省市支援的专家,共同组建了9支重症救治团队,进驻8家市级定点医院,对新冠重型、危重型和新冠阳性合并基础疾病重症患者,实行集中管理和综合治疗。为了提升新冠定点医院的专科救治能力,市级定点医院母体医院还组建了医院多学科专科治疗组,成立了15个专科53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市级专家团队,利用紧急开发的会诊平台系统,对市级定点医院重症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查房会诊,一人一策开展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我们注意到,目前在区级定点医院更需要强有力的医疗支持。救治资源需要逐渐向基层下沉,提高基层对新冠患者的救治力量,实现医疗资源全覆盖。瑞金医院宁光院士率领团队与黄浦区的各层级医院对接,中山医院的重症医学团队深入社区一线救治,都是充分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实施医疗资源全覆盖,提升对老年脆弱人群救治效果的全新探索。总之,未来对抗奥密克戎流行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人民战争。我们的目标始终是让老年人和脆弱人群摆脱疫情带来的重大风险。

大江东:着眼长远,您对新冠重症的救治有哪些建议?

张文宏:未来,我们要建立更为科学的救治体系,努力将奥密克戎的危害降到最低。

下一阶段,应对传播率极高的奥密克戎病毒,一方面要让新冠定点医院成为不仅仅是救治新冠肺炎的医院,更是救治新冠阳性但基础疾病更重的患者的综合性医院,大力推动各专科力量的投入,给核酸阳性脆弱人群提供与疫情前同质化的专科治疗。

另一方面,要大幅度提升前阶段因为担心疫苗副作用而没有接种的这部分人群的疫苗接种。已经有很多证据证实,这部分人群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率不高,但是不接种带来的重症和死亡风险极高。

在上海,出现重症肺炎症状的新冠患者,绝大多数是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或者基础疾病患者。因此,应该进一步推动疫苗接种,对疫苗接种有困难的老年人与长期基础病患者,可以积极地送疫苗上门,一定要保护好这部分脆弱人群,免于新冠流行带来的风险。

只有把他们保护好了,我们才有勇气说:我们有条件摆脱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了。

(本文图片均为赵丹彤摄)

责任编辑:巨云鹏



@弗虑弗为

25分钟前
封城第29天,封小区第5天,雨。
淮南市区原本每天一两例的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昨天陡增至5例。而且通告从昨天开始,「在隔离管控人员检测中发现」也改成了「在隔离点检测中发现」,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社会面清零落空?
封了一个月,新发感染者越来越多,管控小区越来越多,受影响不能工作、不能经营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而这一切居然都是在封城20天之后愈演愈烈的。
解封遥遥无期。
昨天截止十点过时不候的核酸检测,今天九点半还没有开始,小区群里说是下雨的缘故,显然不仅仅是。昨天附近陡然新增两个大的管控小区,核酸检测工作量肯定陡增。小区群里的工作人员不断安抚大家「我们都很辛苦」,是的,没错,可是除了诉诸情感,也确实没有更好的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了。
昨夜我在小区闲逛,封控单元用蓝色铁皮围挡锁死。那名不幸的院内感染的透析病人家住三楼,全单元住户都被拉去集中隔离,唯独二楼西户亮着灯。独居的老两口,高龄,担心集中隔离出现意外,因此居家封控。
傍晚,小区散步的街坊都在说,「我们好歹还能出门走走,不像他们,老两口要活活急死了。」



https://mp.weixin.qq.com/s/QwemOcWbFtodUcEQ4LgXYQ
被困上海的视障人群:一包面条撑一周
原创 流落南方 流落南方 2022-04-24 19:19
图片


这篇文章,记录的是在上海的3组视障人士的现状。他们分别被封控在按摩店、酒店和宿舍。被封最久的迄今已达35天。

在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他们都在面临饥饿与困顿。

全上海进入静态封控管理已近一个月,从3月1日至4月23日,上海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逼近50万人。

这里的居民已经习惯了在APP抢菜,在微信群里接龙团购,在朋友圈获取最新的疫情动态。

但在这个拥有2500万常住人口的大型城市,包含了约9万名视障残疾人,其中约3万人是全盲。

他们中的若干人,正忍受着饥饿,正面对着信息隔绝。看不见,让他们像一座座与世隔绝的孤岛。

他们看不见,但希望可以被你看见。

《流落南方》的读者们,你若看见,请下拉到文末。



图片


图片
作者-赵也也

编辑-流落南方

内容顾问-吴薇







图片


付岑

截至目前被封时间:35天

被封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路上海缘澳城市酒店

注:付岑全盲,无法提供图片,本章节无图。



1.独自被困盲人按摩店



一包挂面可以吃多久?

对于付岑来说,这是现在手头上唯一剩下的食物。上一包挂面,让她节省着撑过了一个星期。

她已经被封在这间70平米的盲人按摩店整整35天。接下来还要撑多久?她不知道。

按摩店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一家酒店的2楼,距离陆家嘴中心3公里不到。付岑是在这工作的盲人按摩师。

3月17日晚,她做完最后一个推拿,同事们早已下班回去员工宿舍。

店里就剩她一个人,无法回宿舍,只能将就着在店里的推拿床上睡觉。

结果第二天,她发现自己出不去了——酒店被封。

付岑30岁,来自湖南岳阳,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曾在当地写下流传至今的《岳阳楼记》。

她幼时全盲,看不见任何东西。盲校毕业后十余年,她一直在岳阳从事盲人按摩工作。

2021年8月,朋友她介绍入职浦东新区的这家盲人按摩馆。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元,比老家高了一倍。

她是怀着憧憬的心情来到这个城市的。但在上海被按下“暂停键”后,被“暂停”的还有她的正常生活。



2.每天一顿无盐的清水挂面



封控期间,付岑最着急的是食物。

店里没有油、没有盐,“烹饪设备”只有一个电饭煲。

3月18日酒店刚被封的时候,线上外卖平台还正常运行。她买了几包挂面、方便面。想着先凑合过几天,但这些面条却成了接下来大半个月的救命粮。

一包挂面有4捆,平均每捆有200根。她通常很小心谨慎地计算着自己的饭量。

一天吃两顿都是奢侈的。没有调味料,她每天就用清水煮一点面条,就这一顿,是全天的食物摄入。“饿了就忍着,抱着自己不会被饿死的心态。”

饥饿不可怕,她怕的是面条没有了。

她被发现,是在酒店物业来统计居住人数敲门的时候。随后物业将自己的盒饭给了她。

那是被封近20天后,付岑吃到的第一口“饭”。

她不记得具体的菜式了,两荤两素。“觉得特别香,好久都没有吃到过这么有味道的饭了,最起码有盐味了。”

盒饭中的米饭,即便不伴着菜吃,也同样让她感动。在湖南老家,她都是吃米饭的。

这让她想起了家乡。

不过一个星期后,物业的盒饭也紧缺了,不能再给她送饭了。



3.她是一座接收不到信息的孤岛



为什么不去向其他周边的人寻求帮助,比如排队做核酸的时候,可以接触到其他人的吧?听到我们这样问,付岑明显愣了一下。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慢慢回复道:“我是以为,大家应该都买不到东西。所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嗯,确实应该可以去问一下的。”

不仅如此,“团购”,这个上海封控时期的热词之一,在付岑这里只是一个“好像曾听同事提起过、不是很方便操作的东西”。

视障给她带来的不仅是不方便走动,还有信息的闭塞。她不知道酒店外的上海,众多居民团购解决了物资问题。更不知道互联网上,关于团长的梗频频刷屏。

视障辅助软件只能帮她做到最基本的沟通交流。发送到她手机的文字消息会被大声朗读出来。但是像图片、链接,她即便接收到了,也无法“听到”。

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付岑明显表现出来并不擅长交际,也不擅长主动向他人求助。

她自我剖析,往往自己能做的,就尽量不会去麻烦别人。她认为这代表她可能“性格怪异”。

这大概源于她过往的经历。从前她在马路上,向路人问路。路人直接回复她,我不知道,你问别人吧。“怕你会找上他一样,可能因为看到我们有视力障碍。”

不愿主动麻烦他人,再加上消息的闭塞,加重了她独处时的茫然和恐惧。

对于她,封控期间的白天和黑夜没有太大的区别,窗外无论是刺眼的阳光,还是昏暗的阴云,她的双眼都捕捉不到。

醒了就起床,饿了就吃饭,困了就又睡去。现在是几点?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不知道。

“现在确实是不知道每天怎样过去的。你没有上下班的规律了,也没有其他规律告知你需要去做些什么。”

“就觉得生活没有什么追求的东西了。每天都是这样。”她说。

她现在靠听小说和听音乐打发时间。她尤其喜欢听视障人群中发生的故事,她称之为“圈内人”的事。

付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不知真假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本来很成功也很热心的视障人士,最后却突然遭遇了接连的失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自己也生了一场大病。这个故事激起了她对生活的希望:“我自己没遇到过这些事情,所以想一想我也是很好的,很幸运的。”

除此之外,平常里,屋内寂静得可怕。每天唯一期待的,就是物业来敲门的声音。

这声音,之前是来送饭,现在是喊她下去做核酸。这样好像就没有人会把她遗忘,有人知道她的存在。



图片


舒毅等15位视障同事

截至目前被封时间:24天

被封地点:上海市宝山区万达广场



15个人只剩1800元



在距离付岑20公里的浦西宝山区,舒毅和他14名视障同事被封在写字楼的两个房间里。更准确来说,是他们所工作的盲人按摩店员工宿舍。七男八女,按性别各自一间。



图片
舒毅所在的其中一间员工宿舍



舒毅来自四川泸州。介绍自己家乡的时候,他会打趣加上一句“就是泸州老窖”。

他属于二级残疾,不是全盲,“圈里”定义是二级盲。平时上街走路问题不大,但文字是看不清的。

4月1日浦西实施封控,按当时的通告,将于4月5日3时解封。舒毅和他的同事按5天的食量,买好了面条、方便面等速食。但他们没料到,足不出户的封控要求一直延续到了此刻,且何时解封仍然未知。

最先告急的是他们的钱包。

15个盲人按摩师,身后是15个急需钱用的家庭。

父母、妻子、孩子……每个月工资到账后,他们需要将大部分的钱打回家里。再加上3月的工资未发,4月又被封控没有工作。每个人手中可支配余额很少。

发现迟迟无法解封后,舒毅他们先自行凑了一笔,专门用来买吃的。大家把手头上的钱掏出来,凑了几千块。

最开始他们准备在买菜APP上抢菜。他和几个半盲的同事定好闹钟,结果等正式开抢的时候,因为要借助读屏软件“听”文字,他们总是慢了一拍。菜都被抢光了。

抢不到菜,该怎么买食物呢?他们将注意力放到了找跑腿上。

平日里,数十万名外卖小哥、快递员支撑起整个上海的餐饮、物流。他们骑着小电驴,戴着黄色或蓝色的头盔,风驰电掣地奔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然而在封控期间,这个数量跌至1万名左右。

现在是典型的卖方市场。舒毅发现,到距离几分钟车程的超市,来回一趟的跑腿费高达100元到200元不等。

贵吗?当然。能不买吗?不能。于是咬咬牙,付款了。

联系上跑腿小哥后,舒毅会和对方列出自己的购物清单,再根据对方报的总价付款。至于每个商品价格究竟是多少,他也不清楚。反正都“贵得离谱”。



图片
舒毅买了四箱泡面和2桶9.5L的矿泉水,付给跑腿小哥总价500元。平日里这些只需约200元



图片
舒毅和跑腿小哥的聊天记录



到目前,舒毅他们已经花了6000元购买食物。中间偶有政府或残联给他们送物资,但杯水车薪。

盲人按摩是体力活。按、压、点、拿、捏,力气要大,要让客人感受到力度。一天工作下来,累得酸痛。但现在,除了吃饭洗澡,他们都选择在床上躺着,或者在椅子上坐着,只为了“减少消耗”。

他们的卡里一共只剩下1800多元。泡面还是那么贵,跑腿费还是那么贵。银行卡上的钱数一天天在减少,但被封的天数一天天在增加。如何度过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不知道。

“我们也没有太多的希望。拿钱出来买东西我们都可以接受的,也不是说一定要让社会捐助。”舒毅说。“我们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回到正常物价,正常的跑腿费。这就好了。”



图片


30天前来上海找工作的邓军等4位视障人士

截至目前被封时间:24天

被封地点: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北路68号布丁酒店



4月11日开始无法缴纳酒店房费



邓军也被困在了上海。

他声音温柔,说话也十分客气。接到我们电话,第一句就是:“哎,老师好。”

3月25日,他从江西到上海找工作。同行来到上海的,还有来自其他省份的三个人。

邓军稍微有光感,另外三人中,两人全盲,一人半盲。



图片
邓军和他同伴的残疾人证



来之前他听说上海有疫情蔓延,但没在意。

在他看来,全国目前很多城市都有小范围爆发疫情,例如杭州、南京,但很快就过去了。他觉得,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疫情应该会更快过去。

邓军没想到的是,20天之后,疫情数字翻了十几倍。

3月29日,四人入住了浦西徐汇区一家快捷酒店。在4月5日没有如期解封后,很快,他们也陷入了食物不够、钱款不够的困境。

酒店有盒饭,他们吃过几次,但30元一份。他们很快就“扛不住”了。

为了省钱,四人从两个双人间挤到了一间三人间。15平米,两男两女,三个人睡床,一个打地铺,共用一个卫生间,生活有诸多不便。

即便如此,到4月11日,他们仍然彻底交不出房费了。



图片
邓军四人挤在这间三人间里



邓军尝试过打电话求助。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虽然政府部门、残联都在尽力,但因为求助的人太多,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帮助,还是太少了。

徐汇区残联说,上海的视障人士太多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物资,所以只能起到调配作用。他们很无力。

街道残联的人说,我们的物资都没了,这样吧,我自己掏钱给你们买。邓军随后收到了街道残联购买的两箱方便面和两箱八宝粥,但也只能维持几天。

徐汇区政府听说邓军他们只有电饭煲之后,没有给他们送萝卜、茄子等物资,而是专门送来了面包、方便面、自嗨锅。区政府说,你们先吃几天,不行的话到时候再跟你联系。

这样,又维持了邓军四人五、六天的生活。



图片
邓军仅有的电饭煲



吃的勉强靠接济,但交不起的房费无人能帮。

他们每天的房费是188元,从3月底入住开始计算,到4月底加起来要支付近6000元。

邓军曾尝试过办理退房手续,打算换到一个更便宜的地方。但保安不让他们出酒店门,因为现行规定“足不出户”,于是他们又只能返回酒店。

接下来该怎么办?拖欠的房费该怎么办?从4月11日就没钱支付房费后,酒店几乎每天都在催缴。

邓军也没谱。他想,他也才来上海,哪里有钱呢?



图片


看不见的他们

你们能看见吗?



“能不能帮助到我们啊?”这是三位受访者在电话中都在询问的事情。

我们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能感到他们虽然内心着急、物资紧缺,但仍心存感恩,保持着礼貌。这在长达一个月的封控中着实难得。

像是付岑,她在电话中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谢谢”。她多次感谢为她送来盒饭的物业,也对自己的困境表示充分的理解。



图片
付岑与我们在微信上沟通



4月22日,付岑收到了公益物资,里面有方便面、八宝粥和水果。

之前一天,写字楼里给舒毅他们送来了一些粽子,他们烧了水,准备煮粽子吃。

但封控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收到的食物总有吃完的一天。看不见的他们,仍希望被你看见。



(付岑、舒毅、邓军为化名)



图片


流落南方注——

如果您有相关帮助资源,请后台联系我们,位于上海的饮食、生活类物资,我们将委托志愿者按就近原则交给他们。

如果您有较大规模的物资,我们将通过残联对接,希望帮助到上海更多被封控中的视障人士。

我个人请志愿者代为采购2000元物资,递送给文中三组视障人士。

感谢您有形及无形的帮助!



@耐心走下去
3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烟台测序公布:BA.2.3变异株,国内首次发现,发现即渗入社会面。
@湛泸剑
#烟台疫情# 【#山东烟台病例基因分型为奥密克戎BA.2.3进化分支# 目前国内尚未发现】据烟台发布消息,烟台市共排查密接1700人、次密接3179人,全部落实隔离管控措施。第一时间开展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截至目前已完成4个区市共16例本土病例基因测序分析,为同一条传播链,病例基因分型为奥密克戎BA.2.3进化分支,目前国内尚未发现。(烟台发布)



@赵脱俗
绝了!云南捐赠物资被倒卖这事居然是真的。之前因这类事件过于突破我的认知底线,都没敢转,谁能想得到,2022年的上海竟然真出了倒买倒卖救灾物资这种人间异象!特么甚至连包装都不换,遮掩都懒得遮掩一下,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到什么程度了,这种人还是不是人啊………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蘸盐


1小时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不光朝阳,刚才看家长群(我闺女在东城区上学),东城好几个社区也在应检尽检

1月25日记得有过一次大规模核酸,那次把我吓着了。带着闺女和丈母娘到检测点一看,好家伙,周围几个社区好几千人,在北苑这边一个广场上乌央乌央的大规模聚集(按小区排成不同的队)。还好当时脑子一转,马上打车去了奥森旁边一个检测点,那边排队的只有几十人,十多分钟就测完了[允悲]

然后今天这次核酸,应该是吸取了精准抗疫先进某市的教训吧,至少我家这边,是改为各个小区在小区里面各自测,时间从早上6点半一直抻到晚上8点。这样就能把人群疏散开,避免大量聚集了

(图1是7点拍的,图2是8点钟,没多少人了)



@新闻晨报

1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 4月24日新增本土确诊2666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17528例 】4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68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4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本土病例2666例(上海2472例,吉林79例,黑龙江26例,北京14例,江西14例,浙江13例,湖南12例,内蒙古9例,河南5例,青海5例,江苏4例,辽宁3例,广东3例,山西2例,山东2例,天津1例,福建1例,四川1例),含899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上海846例,吉林39例,浙江12例,福建1例,青海1例)。新增死亡病例51例,均为本土病例,在上海;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98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2例,本土病例2960例(上海2449例,吉林441例,广东15例,江苏13例,浙江8例,海南8例,福建4例,山东4例,陕西4例,青海3例,北京2例,黑龙江2例,四川2例,云南2例,河北1例,江西1例,河南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2431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8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10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1812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7910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4月2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9178例(其中重症病例27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69380例,累计死亡病例477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3334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16237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35378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581例,其中境外输入53例,本土17528例(上海16983例,江西116例,吉林107例,江苏92例,河北74例,山东49例,安徽29例,浙江19例,河南18例,云南14例,黑龙江12例,北京5例,山西5例,湖北2例,青海2例,广西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0548例,其中境外输入94例,本土20454例(上海19523例,吉林618例,江苏68例,湖北42例,河北37例,安徽30例,山东23例,云南20例,广西17例,山西13例,辽宁13例,河南13例,福建11例,内蒙古5例,浙江5例,江西5例,黑龙江3例,广东3例,青海3例,海南2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902例(境外输入3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45343例(境外输入612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85697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329147例(出院69057例,死亡9249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2例(出院82例),台湾地区56468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6例)。



回复 7786楼yingyinc 的帖子
//@吃美利坚瓜群众:一,死亡的直接原因,大多是基础性疾病导致。二,包括基础疾病致死的总病死率0.0178%,和热搜观点(0.75%)不一致,差了40倍。另,美国的数据是0.0025%



@冬亚

30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一个在上海的朋友小区群里,一些人在那抱怨
说免费发的物资,外地捐赠的物资里有某最一线大品牌的调和油
居然是转基因油,扔了都不吃,什么垃圾
别人不吃的东西给我们是吧。
我让她在群里说,问他们谁不要的,要扔的,给她就好
结果那么多人说要扔的,最后只有一家接了这话把油给她了
而一开始在群里挑这事的,骂的最凶的,跳得最高的那些人都假装没看到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15分钟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4月24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2472例无症状16983例#,本土确诊病例出院2449例,病亡5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9523例,24日24时,在院治疗24102例(其中重型196例,危重型23例)。 ​​​



@冈瓦纳
25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说说我的观察,不是要议论防疫策略。那个在总感染数过五万后就没什么值得说的了,现在都五十万了。

我看了最近一个月的每天的阳性新增数字
我觉得,现在的封城条件下,奥密克戎能每天感染1.5-2 万人。
每一种封控措施会对应不同的感染峰值
现在的措施,大致就是这样了

因为清零是一定要实现的
所以,接下来,应该是会有更严厉的封控
现在能看到的是两个:硬隔离,切断自发物流

这两个措施上马后,是出现一个新的比较低的感染峰值还是清零,等十天就清楚了

我说这个的目的:为接下来的十天做准备。



会不会这十天感染下来的数值与不封控也差不多的呢?感染过程是一个波谷~波峰~波谷的过程......只是猜测,不一定对哦......



@鼎盛风清
请苏州疫情防控指挥部与上海方面协调建立相应磋商机制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我是落生

4小时前
来自 360安全浏览器
//@沐非: 就非得这天啊//@青枚煮菁瓜:故意的//@卡李: 故意的//@欧美二线品牌: 故意的吧//@饼干姐:是不是不做的话,就来不及排查了,所以冒雨也得做?//@多摩的狸子: 昨天气象台就发通知说26号极有可能是强对流天气,要做防范//@wow紫夜: //@多摩的狸子:脑子有病啊,明天大到暴雨,做个屁啊……
@看看新闻KNEWS
【上海明天将对全市三区内人员进行全员核酸筛查】4月25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书记、副主任赵丹丹:明天(4月26日),我们将对所有的封控、管控和防范区域内人员进行全员的核酸筛查。从天气预报来看,这两天可能迎来降雨,给我们的采样工作带来不便。为了让筛查工作有序、安全、快速地开展,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现场组织和环境消杀工作,对于抗原检测阳性待复核者、混管阳性待复核者及其同住者等人群,安排上门采样。对于可以下楼采样的人群,我们将分楼栋、分楼层、分时段的组织大家下楼,减少人员聚集;在采样现场,医务人员、志愿者和居民,都要严格佩戴好口罩、严格遵守2米线,切实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感谢广大市民朋友的积极配合!



@胡锡进
粉丝头条
5小时前
来自 中兴Axon 30 Ultra 5G
已编辑
北京的这波疫情可能已经隐秘传播了一周,很多人担心病毒会进一步扩散开来。上海何时能够控制住疫情尚不可知,北京如果再大规模沦陷,冲击将是难以想象的。能不能有效控制这波疫情,既是对北京市的考验,也是对国家的考验。

朝阳区今天开始了全员核酸检测,下午宣布升级管控措施,将朝阳区内部的一块区域划出来,要求居民不出这个区域。这是北京市从未有过的管控升级。

老胡本人也在中午做了检测,十个人一拨。我在那个管控区之外,看到的朝阳区其他地方仍在正常运转。中午检测之后我去了一家包子铺,里面人非常多,旁边几家餐馆我看到人也很多。我当时想,人口如此密集的北京市要阻止病毒的隐秘传播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这个包子铺里如果有一个人是阳性,这一天和今后几天进入这个包子铺的人都将是密接,我本人也得“挂了”。然而北京不能因为出了这些疫情就轻易陷入大范围停顿,朝阳区又是北京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把它相对于北京市的其他地区进行隔离又几乎无法操作。

通过核酸筛查出隐秘的感染者,以快制快,隔离所有密接,对感染者活动的小区域实施封锁或社交限制,力争切断病毒传播的所有渠道,及时发现这些措施的漏洞并且坚决堵漏,在我看来,这就是北京市的策略。它应该是有效的,而一旦它失效了,最后的防线就只剩下“全域静态管理”,也就是封城了。

放在过去,对封城的极端前景北京人会觉得很遥远,但因为有了上海的前车之鉴,它也不是完全不可想象了,尽管它出现的几率仍很低很低。

老胡要说的是,北京决不能走到“全域静态管理”那一步,这座城市必须能够做到以相对常态的方式,也就是它现在正在做的这一切实现对病毒传播的控制。上海已经封了,如果北京也走向“全域静态管理”,而且是较长时间的封控和停顿,那么即使最终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实现了清零,其意义也已经大打折扣。

换句话说,北京将证明一件事:我们超大城市的疫情失控究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某些可以通过总结改进而堵住的工作疏漏导致的,还是奥密克戎毒株突破了人类任何屏障的特殊攻击力所造成的?如果说北京带着高度警惕,采取了各种应有措施,还是堵不住病毒的传播,要控制疫情,我们的这座超大城市注定得停顿下来,用“经济休克”来换取,那么中国人对新冠疫情的认识很可能将会被再塑。

我不相信会有很多北京人希望情况会那样发展,而且市政府对控制住疫情的决心显然非常坚定。老胡看到,朝阳区的市民们也很配合,我今天看了三个核酸采样点,都秩序井然。我强烈希望北京市能用一场成本可控的集中战斗击垮病毒的这一轮进攻,继深圳、广州等城市之后,用北京的例子证明奥密克戎在我们的超大城市里的确是可控的,证明防控不意味着只能“一个接一个封城”,给全国的防疫带来一波鼓舞。

所以说,北京正在发起的很可能是一场极为关键、有全局意义的保卫战。我要祝愿北京市成功!



@东漂学童
【被晾在一边的上海名家张文宏坦言:上海目前46万人感染。1月4日封城时感染4.3万人,静态管理22天达到46万。R0=10,符合奥秘2统计特征,证明封城等于没有封。换一种说法,封小区,再连续做二十次集中核酸,导致楼宇通道集聚交叉感染,造成的实际效果,等于没有封】 ​​​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