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https://mp.weixin.qq.com/s/_cXW5tyHJ-WkXJtMBW_09Q

上海宣布将资助外地符合条件居民离沪,有人点赞有人担忧
Mr王的饭后茶 无所不侃 2022-04-18 00:24
4月17日,上海疫情防控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安排在上海有居所的居民闭环返家,资助符合条件并有意愿返乡的外地居民离沪返乡,安排收留流浪者和居无定所入住社会救助站。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尤其是允许有意愿返乡的人员离沪返乡,引起网友热议,在疫情依然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这一举措会不会造成新的疫情传播,返乡人员给各地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受到关注。

应该说上海的这一举措是以往各城市发生疫情的首次,自疫情发生以来,从没发生过在疫情尚大规模发生期间,允许离城的。这一次吉林允许农民工返乡春播,既有区域限制,还有客观原因,比较容易被接受,但上海允许普通居民离沪,很多外地人还是表示担忧。

上海疫情造成的感染者外溢已波及多个省份,如果放开外地人离沪,在当前的状况下,相信有大量的人愿意离开。一时间造成的集中返乡带来各地的压力可想而知。

图片

以往各地采取的方式都是在病发地疫情结束,并确认无大的风险时,才宣布解除封控,按照如今的政策,基本上可以理解成防控的有条件放开,从中也不难看出上海目前在病例高发的情况下,城市的承受能力接近极限。

我们都相信这个决策一定是多个部门多方权衡的结果,也一定有配套的举措防止疫情在外地形成二次传播。但民众的恐慌也有一定的道理,最近各地发生的感染病例多半来自上海返乡人员。

一方面很多在上海的外地人表示即便再苦再难,也不能回乡给老家带来风险。另一方面是在上海目前的困境造成在沪人员亟待回乡。据说政策已发布,已有大量在沪人员前往火车站和客运站,询问返乡政策。

图片

其实对于很多在沪的外地人员现在也是两难的处境,一方面从现实角度来讲,返乡一定能缓解目前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回乡后,面临乡亲和疫情防控的压力,即便是采取闭环管理,也会给途中和目的地的接触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难想象,政策公布后,各地的疫情防控部门一定会给在沪人员做工作,希望他们不要返乡,以便给工作带来压力。从目前情况看,越小的城市返乡的难度越大,尤其是零感染的县市,要想返乡一定会被各种劝阻。

图片

也有很多人对上海的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无论如何,出门在外的家乡人有权利回到自己的家。从感情上来说,很多人也不愿自己的同乡在外受苦,如今的情况来看,返乡的请求应该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得到理解。

上海的人口中,有一半以上的外地人,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应的政策,让离沪的风险控制到最小。各地也应该有统一的应对政策,避免环节上出现纰漏,一个小的疏忽,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信上海的决定一定会有后续的动作跟进,也相信国家一定有能力控制疫情。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https://mp.weixin.qq.com/s/mtMHOEc29MoAKC1pgE7LUA

请大家帮我转发!求不要把我94岁的外婆拉去方舱!
职烨 苏格拉底很闲 2022-04-18 18:40
我外婆94岁了,阳性后有一点咳嗽,没有其他症状。她足不出户,在家喝水休息。自16日开始,连续三天自测抗原已经转阴。现在宜川街道居委会以“政策从昨日开始改变,按照应收尽收原则”,要求我94岁的外婆马上收拾东西上大巴去普陀方舱。具体地点不详。至于隔壁97岁的已经不会走路的阳性老太太,他们说“用担架抬走。”

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核实,不要将我94岁的已经转阴的外婆拉去方舱医院!

恳求你们!



坐标宜川四村,我外婆今年94岁,有一点轻微脑子糊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基础疾病,平时一直有护工照料。但生活可以自理。

3月27日,宜川四村因发现阳性案例,被临时封楼。当时我大舅舅(74岁)刚好在外婆家探望,所以被封在楼中,直到现在。我大舅舅年初刚因为前列腺癌做过手术,需要每天服用药物。

4月4日,小区组织核酸,居委会告知一门之隔的隔壁97岁老太太阳性。从此这栋楼就无人问津,没有人上门做核酸,没有人发抗原试剂,也没有人发物资。我打通过街道服务中心电话一次,得知这个居委的工作人员发现阳性,所以十个人都被隔离。故不够人手上门。

关于这个小区的情况,我已经写了文章,在这里:居委会的人阳了,97岁老年人怎么办

当时我给舅舅打电话,对话如下:

”那现在那个97岁的阳性老太呢?”
“不知道,门没有开过。”
“人有没有接走?”
“没有人来过。”
“那那个老太吃东西怎么办?”
“不知道。”
“垃圾扔在楼道里,没有人消毒?”
“没有来收垃圾的人。”
“那你去敲门看看?那个老太怎么回事?”
“我们不敢。”
……
”外婆好吗?你好吗?”
“外婆有点咳嗽,我也有点咳嗽。”
“没有发烧吧?”
“没有。”
“药还有吗?”
“没有药了。居委会的人找不到。”
“吃的还有吗?”
“还有的。”

我唯一打通的普陀宜川街道生活服务中心电话如下:

问:“我舅舅说隔壁97岁的老太太阳了,但是没有被转移走。请问您了解情况吗?”
答:我们没有确定的数字,这是疾控中心掌握的。

问:那个居委会的人都阳性了,是真的吗?
答:据我所知,这个新村的情况是比较严重。居委会原本有十位工作人员,中间有人阳性,所以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被隔离了。

问:我外婆从4日做过测试之后就再也没有接受过其他的测试,没有抗原试剂,没有物资补充,居委会的人也联系不上。怎么办?
答:抗原试剂是由疾控的人统一安排居委会的人分发的,但这个小区现在没有工作人员了。街道派了其他部门的人去支援,但他应该也忙不过来。所有关于防疫的事情,你们都要联系对口的居委会人员,我这里要联系他,也是打他的这个电话。

问:我们能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阳性?
答:你基本是问不到的。你可以打疾控中心问你的核酸报告情况,但具体到哪一户,我想他们不会告诉你,你可以打着试试看。(给了我普陀疾控和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电话)

问:现在楼道里的垃圾都没有处理,也没有人消杀。您知道这个小区的情况,卫生环境是非常糟糕的。现在有什么办法吗?
答:我们没有办法。这个楼有阳性,底下有大白,这就是封控楼了。封控楼里的垃圾是污染的,是由疾控中心来统一安排处理的。我们这里只能派出志愿者,但志愿者没有防护服,可能他们也不愿意进去。

问: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外婆这栋楼里,没有人分物资、药品以及任何补给的原因吗?
答:我们是生活服务部,您反应的食物不够的问题,我可以帮您记录下来。尽快安排人上门去送物资。

问:我外婆现在年纪很大,舅舅也身体不好。如果他们做过抗原测试是阴性,能不能想办法把他们接出来?安排在我们自己家里自我隔离,方便照顾?
答: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封控区的人如果要出门,必须持有24小时核酸报告。但是他们是封控区,所以不再做核酸测试了,他们拿不到这个报告。

问:所以这是一个死循环?抗原试剂测出来是阴也不行吗?
答:是死循环。据我所知阴也不行。之前网上有一个很厉害的哪里的教授,也是九十多岁,家人不放心想要接他出来,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问:那现在怎么才能保证我外婆的安全?
答:我会帮你尽快送物资进去。我建议你继续打那位居委的人联系电话。我能做的也只有帮你一起打电话。
--------

这天晚上,我外婆和舅舅终于收到了第二次居委发的物资,有一些蔬菜,还有一些抗原和几只口罩。

我们一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我外婆和舅舅用抗原测出来都是两条杠——阳性。我们马上告知了居委这个情况。

第二天,他们上门来测试核酸。之后又无音讯。

我们想办法用闪送给外婆送了一些必备药(咳嗽药水、退烧药)以防万一。并每天给老太太打电话问她情况。

不幸之中的万幸是,我外婆和大舅舅一直没有什么症状,只有轻微的咳嗽,没有发烧。

4月15日,大舅舅发来消息。他的抗原已经显示为阴性,“我由于表现不佳,中队长被莫名其妙撸掉了,降为小队长。”我们很高兴,让他们继续观察。4月16日,我外婆的抗原结果也显示为阴性。这两天,他们俩都每天自测,结果都为阴性。

图片


这是我外婆和我大舅舅
4月13日拿到抗原后第一时间的自测,
当时两人的结果都显示为“中队长”
——阳性。


图片

4月16日的自测


但就在刚才(4月18日下午4点),他们接到来自居委的电话,要求他们马上收拾东西,上大巴,去普陀的方舱。(具体地点不详,打电话的人说也不清楚,只说给几分钟收拾东西,然后楼下大巴集合。)我舅舅问,隔壁97岁不会走路的老太太怎么办?对方说,“担架抬走。”

作为家人,我心急如焚。自从封控以来,他们足不出户,连我们叫闪送送药都是直接从窗口吊上去的。他们从没有给小区的居民增添过麻烦。

我们现在希望,既然自测抗原已经是阴性,能否让疾控中心的人上门检测核酸?如果连续为阴性,是否可以不去方舱医院?将宝贵的位置留给更多的真正的阳性患者?老人家94岁了!我大舅舅也74岁了!真的经不起这样折腾。我很爱我的外婆,不希望她94岁高龄,已经阴性了还被送去方舱医院折腾一圈。宜川四村的家很破,我们多次提出可以接外婆来家里住,住得更舒服一点。但外婆说,她住了一辈子了,认床,不想换地方。老人如同小婴儿一样脆弱,是我们最应该拼尽全力保护的群体!此时上海的医疗系统已经不堪重负,万一在过程中交叉感染了别的什么病毒,无法及时得到救治,我们家属无法承受这样的后果。

我查到之前上海曾经发布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明确规定,65岁以上老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居家隔离。更何况,我外婆和大舅舅连续几日抗原自测都已经显示为阴性。我刚与大舅舅通电话,他说通知他的疾控中心的人说,从昨天(4月17日开始)上海变换了规则,65岁的年龄设限不存在了,改为“应收尽收”。我想,老人终究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不会用手机,有的连新闻也看不懂了。再怎样改规则,也应该视每个老年人自身的情况酌情处理。更何况,现在甚至都不明确我外婆和大舅舅是不是在“应收”的范围之内啊!

一位不能透露信息的长宁区居委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的政策是,如果本人阳性就一直红码,整栋楼一直红码,无法解封。我想这个规定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个人感染过新冠病毒,他已经康复了,是不是就可以摘掉这个帽子?而整栋楼整个小区的人更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情况而受到牵连。这几天上海一些小区居民自发联名签字,要求自己小区的轻症患者有自己在家自愈的权利,真的令人感动。有关部门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大家发自肺腑的诉求?

前两天我们很高兴,外婆和大舅舅已经凭自身的免疫力康复,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但这通电话令我心急如焚,打这些字手无法控制得发抖。

我们恳请有关部门,能否不要强行将他们转运去不熟悉的地方?如果按照疫情防疫法,一定要转走,能否先请疾控部门上门核酸,数据出现问题再考虑下一步的方案?

恳求你们!!谢谢你们!!希望外婆平安!!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外卖骑手多次坐地起价索要跑腿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近日,家住长宁区的朱女士通过某平台求购了一批价值270元左右的民生物资。外卖骑手赵某接单后,按照朱女士的订单前往超市购齐商品,并向朱女士索要了330元的跑腿费。而当赵某将物资送到朱女士居住小区的门口时,却拒绝向对方出示购物凭证,并临时坐地起价,称所购物品需支付577元的费用。换句话说,朱女士需要支付共计900元的费用才能拿到赵某代购的价值270元的物品。
朱女士认为自己已经支付了“跑腿费”,应按商品实际价格支付货款。双方经过长时间沟通无果,最终一旁的志愿者为朱女士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属地派出所民警到场后要求赵某将订单取消,同时依法将赵某传唤至属地派出所。
到所后,长宁警方对赵某过往订单开展细致调查,在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指导下,进一步查明外卖骑手赵某4月以来,通过平台接单、小区蹲点、朋友介绍等方式接单,在为客户代买、配送蔬菜、水果等商品的过程中,不仅私下联系客户提高跑腿费,还在将代购物资送抵目的地后,现场恶意加价,非法牟利2万余元。目前,犯罪嫌疑人赵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澎湃新闻)



@凯雷
方舱70岁老人发烧,除了莲花清瘟没有更对症的药,转院自己打急诊120转不了,请求尽快转院最后方舱医院还是未有答案,老人今早身亡——“这是我堂妹也就是叔叔唯一的女儿写的事情经过。”希望上海卫健委重视各区小方舱配置、急诊重症老人转院安排!希望方舱里急诊老人配不上药、转不成院这样的事不再发生!

本人父亲李某庆(身份证号310**979) 与母亲在4月8日因确认阳性转入住上海市普陀区万里社区养老院(下称方舱医院)后的期间时断时续发烧,期间有两天烧到40度。方舱医院除了每天供应三餐,发连花清瘟颗粒之外,没有再发其它任何的药物及对应的治疗措施。

4月15日,母亲和父亲同病房的病友一起先后找了方舱的一个大白医生,希望能够转去医院定点治疗。但是得到大白医生的回复是:自己打120,我们这里不管的!4月16日母亲又拿着医保卡找了医生希望他们可以配点药,但是得到的回答仍旧是:我们没药的,你们需要药自己到外面买,我从外面带给你们两支开塞露很好了。

又是一天过去4月17号前给我电话,于是我电话打了120急救电话,客服人员告诉我120急救电话只针对普通的病患救治,阳性病人需要属地方舱医院的医生申请转运。

母亲又继续找了楼下大白医生,包括父亲同病房的两名病友也都帮忙一同找大白医生希望能尽快转院。最后方舱医院还是未有答案。直至4月18日凌晨三点前后同病房的病友发现父亲情况不对,赶来医生来简单宣布: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方舱医院的人员也想将此归结于:猝死。方舱医院对危重病人既不给治疗也不同意转院的治疗态度是草菅人命。
我们一家怀着极度悲愤的心情想要求助以下事项:
1、方舱医院对连续发烧十几天的病人是否有及时治疗的责任?
2、如方舱医院无能力治疗,方舱医院是否对病人有转院的责任?
3、病人的突然去世,医院不作为的行为,医院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4。病人的突然去世,究竟是传染病致死还是其它病致死医院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诊断结论。

死者家属:李某
                                             2022年4月18日

#上海新增2417例本土确诊19831例本土无症状#



@赵智沉
我爷爷,九十多岁,独居浦东,耳背,有高血压和脑梗史,不用手机。我爸平时每周去看他,但封城时刚好不在,公共交通瘫痪,进出不了小区。封城以来靠我爸、叔叔和街道志愿者远程照顾——参与群团购、志愿者上门送物资、家里烧好菜托人送上门;他自己简单煮汤面、速冻饺子。因为耳背,电话很难交流(我打了几次电话,喊破喉咙也听不出我是谁),通过摄像头监视安全情况。

他所在小区疫情比较严重。他一周前核酸阳性,有感冒症状;方舱说年龄太大不收,医院说非重症不收(阳性必须去有隔离病房的定点医院,床位为负数,而且120只负责拉去不负责送回)。我们也觉得如无必要别去医院,年龄太大折腾不起,在家观察,如果症状加重了再要求入院。

提心吊胆一周,好在他身体还算硬朗,精神、胃口都不错,这几天好差不多了。没想到,今晚,疾控中心来人把他拉走了。不知道去哪个方舱,不知道要待多久。没有手机,只能麻烦一起被拉走的邻居帮忙照应,告知情况。手环上留有子女电话,有事方舱会联系我们。

看了网上流传的方舱条件,真的很担心啊。怕晚上亮、吵,睡不好觉。怕他因为耳背难以沟通。“好在”他平时饮食和个人卫生都比较糙,这方面可能容易适应一点……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万一出现什么状况,就医可以及时一点。

相比之下,同样九十多岁、独居浦东的外婆就幸运一点。封城时我妈刚好在她家,一直住到现在,在家参与群团购、烧菜、配药、聊天。

不知道还要提心吊胆几天。



https://mp.weixin.qq.com/s/k2kOW--uABv-FWyQh6F0iA


文 | 邹帅

编辑 | 陶若谷



图片

尿不湿也可以是「极紧急」

刘思谈,发起者,「can you Text message to me?」

网站运营的十几天,求助的内容也总在变。一开始是需要食物,物资,然后是一些紧急呼救,“我在哪个地方,人快不行了”,“我被封在哪里出不来了”。再后来基本上都是缺药,尤其是老年人,一般是多发病,好几个病在身上,很麻烦。

求助者可以直接到网站发布信息,不用注册,减少这个环节是觉得那些老人年纪大了,子女可能也四五十岁了,如果家里有一个人情况危急,那还是省去这一步吧。最早的时候要先审核,比较安全嘛,后来就算了,发布后会第一时间就直接展示,方便救援。

求助等级分为极紧急,紧急,较急,这个是求助者自己勾取,我们也可以去修改。没有定一个具体的标准,什么叫紧急,因为每个人也都会根据情况,有自己的标准。

有些挂“紧急”或者“极紧急”的是需要尿不湿,有些人看了很生气,觉得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其实不是这样,有些老人躺在床上,他大小便失禁,又动不了。如果床单污染了,身上会有炎症,甚至化脓。

做这个网站还是相信我们大多数的上海市民。中间我还收到过一些(求助者的)短信,说看了网站,发现好多严重的病人,觉得自己的困难好像微不足道,可以再等等,让我帮他下架。

如果仔细浏览,会发现很多人的求助是心理方面的。可能情绪的积累,加上上海的天气总是阴阴的,很多上海人需要心理疏导。如果不管,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一些心理医生在提供这样的志愿服务,还有不是持牌的那种。

印象最深的是帮助了一个听不见的独居老人,他的需求是吃饭,他只剩下馒头了。是他的女儿在网上代发布的求助。我们帮他弄到了蔬菜,解决了跑腿小哥的问题,然后最难的还是沟通。

他耳朵听不见,手机又不小心调成了英文模式,不知道怎么调回来,好在他会敲英语。跑腿小哥和他对接的时候很着急,打电话又没用,他给对方发短信——“can you Text message to me?”后来我们四五个志愿者,加上他小区的保安,才帮他搞定这个问题。

上海有个词叫老克拉,英文词叫classical(经典),二十几岁穿西装,八十几了还穿西装懂英文的那种老人,他就是这样的。后来我还收到他的一条英文短信,对我表示感谢,结尾称呼我为“sir”。

图片

●听不见的独居老人发来的信息。讲述者供图。



索飞,志愿者,「好像终于有人关注到他了」

昨天我打了30多通电话给这些求助的人,从上午十点持续到夜里凌晨一点多。他们大部分的需求是缺物资,食物,尿不湿,婴儿奶粉,有一些需要药品,比如高血压的药,精神类的药物,还有一些病重的人,想要去医院。

后来帮助了4家孤寡老人买菜,3位拿到了尿不湿,还有一位拿到了药。老人都是子女帮他们登记信息,有一些老人食物真的很紧缺,要么没米了,要么没菜了。有一家是残障老人,抢菜不方便,子女和他们没有住在一个小区,双方都被封控,打破了以往去看望送物资的习惯。

好在这两位老人生活还能自理,可以自己做饭。另外一户老人已经95岁,牙口没法吃硬的食物,只能吃一些流质的软的,也没有能力烧菜,之前都是子女烧好给他送去。所以把物资给他送去也没有用,我只能先把菜配送给他的子女。

尿不湿对很多老人是一种刚需,尤其是行动不便,瘫痪在床的那种,消耗量会很大。现在商超大部分都不开门,就算开门也只配送需求特别大量的单子,而尿不湿又不像其他食品一样,可以在小区发起团购。对有些家庭来说,这个问题很紧急,在我们网站上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诉求。

昨天有一户人家,知道我们有尿不湿的资源后,他找了一个闪送小哥,把这些送去了养老院。他们家老人在那里,子女也没能陪着。电话里他一直表达非常开心和感谢的话,解了燃眉之急的那种感觉。

有一个七八十岁得了癌症的老爷爷,他现在和妻子一起待在家里,想去医院住院,但是没有床位,住不进去。他之前也做了一些尝试,联系医院、社区,但是都没有太大进展,整个人很绝望。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觉得非常开心,好像终于有人关注到他了,愿意陪他想办法解决。

像这种需要去住院的癌症病人,在我们平台上是有不少的。但其实并不是我们一定可以帮到,毕竟现在医疗资源都比较匮乏,我能做的就是在整个流程上给他一个陪伴,告诉他还有哪些医院是开门的,可以去申请什么样的专家号,怎么样再跟社区去沟通一下。

后来他告诉我,已经约上专家门诊了,但是时间是下周,我会继续跟进,看他看完专家后有没有办法住进医院。

图片

●市民亟需的纸尿裤。讲述者供图。



图片
一个有体系的救助过程
刘思谈,发起者,「医生帮助找药,但不愿加群」
我们执行的是一个比较有体系的救援过程,前三个小时交给社会来配套,希望大家看到求助信息,如果刚好能帮上忙,就进行一些互助。有个求助者是我的校友,他后来给我发消息说,感谢你,有三个人都给我打过电话,问题解决了。

如果“紧急”的需求三小时后没解决,我们的志愿者会把它整理出来,然后介入。当然这个时间不会很精确,并且由于这两天访问量激增,志愿者增加的数量赶不上发帖求助的量,这个时间又会延迟。

随着访问量增大,也出现了一些恶搞的帖子,并且在增多。这些挺消耗我们精力的,原本第一个例子(注:4月14日有人在网站发帖,称急需解决生理需求)来之前,所有人都在专心帮扶,但是这之后,我们有6个人要腾出来审核,而且是24小时连轴的。现在发帖还是不用注册,但不得不添加了短信验证。

如果需要的是难以解决的药,志愿者会把类似需求汇总在一起,交给医生,医生给药或者是解决方案,再由志愿者给求助者打电话。

志愿者和医生的搭配,是我们逐渐摸索出来的。我加了好多医生,或是在医护体系内工作的人,他们因为工作性质,所以行事相对谨慎,但是又想奉献爱心。他们不愿加群,有的也不愿意留电话。我们会核实他们的信息,也会保护好他们,保证绝对不会外泄。

志愿者可以联络沟通,其中有不少是大学生,所以就这样搭配了起来——志愿者收集信息,医生帮助找药,志愿者再叫跑腿去送药。志愿者过来以后我们给他一个“官方”授权,他跟患者打电话代表的是我们网站,个人就不用担心发生“医闹”之类的情况。

其实大部分需求是缺药,不是需要医生来看病。医生所解决的也不是诊断,是如何把药给弄来。他们在各种群里转,去想办法,但他们会比普通人更接近这些资源吧。医生最后会告诉志愿者,到哪个地方,比如医院或者药房,能买到这些药。后来我们也去联系了一些互联网医院,跟他们合作来解决一些处方药的问题。

然后再跟求助者确认,如果他需要我们叫闪送,志愿者会去沟通时间,确认价格。找跑腿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现在谁都不好出去,有一个像跑腿的头一样的人,会帮我们把任务派发出去,可能也是那种500人的大群,看到底具体哪个地方附近有人。

我们也会发一些跑腿App,通过加小费的方式叫单。费用确实挺高的,有一次中间加了300的小费才叫到,车费才130元。还有一次可能是因为时间段的问题,费用加到700元。跟求助者解释这个费用也会有困难,我们就把最喜欢沟通的一些志愿者,放到这个位置上来。

志愿者也会在自己的群里帮忙找药,或者是一些物资。比如说纸尿裤,一些有孩子的妈妈就站出来了,可能之前储存的比较多,那就先拿出来一些。

索飞,志愿者,「提供信息也是挺重要的」

4月13号加进群的时候,志愿者人数还不是很多,当时网站已经有快千条诉求,志愿者只有60多人,但就在这一两天,求助量开始疯涨,也不断有志愿者加入。群公告里有一个初步指南,要我们告诉大家自己所在的区域,擅长的领域——心理咨询,协调资源,处理文档等,我选择的是客服,会跟求助者打电话去做沟通。

我的工作主要是两块,一部分是我自己去网站上看,比如那些缺食物的老年人,我们单位有发一些套餐,我一个人省着点吃不完那么多,也问其他同事要了一些,集齐个三四份,就去联系对应的老人派送。志愿者团队也会联络物资,就配送给急需的人。

另一部分就是几个小时后,有些需求被埋没了,客服组组长就会发一个列表给我,我去跟进,一个个打电话看他们现在每一个人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得到解决,或卡到了哪一步。

接触下来发现很多人对信息是比较缺乏的。比如我联系的一个女生,她需要精神类的药物,不清楚现在配药是怎样一个流程,就觉得“我被封控了,就无能为力”。

其实是有一个流程可以去走走试试的——去社区申请出门证去门诊看病,不行还可以找他们代配,如果社区那边没有满足,还可以试试在网上配药,然后找个闪送。我加了她的微信,把这些流程图发给了她,还推荐了一些现在可以配药的平台和渠道,让她自己先尝试,后续我会一直跟进,看她做到了哪一步,再给她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提供信息也是挺重要的,我们平台比较好的是这些信息特别齐全,相互分享,现在有哪个平台好用,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本来我是想每天抽出半天的时间,来做一些志愿者的工作,结果第一天就发现不行。诉求太多了,会让我觉得很着急,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吃不上饭,就有种争分夺秒赶快解决它的感觉,没办法到了原本预计的时间就停下来。吃饭就很随便,迅速吃点面包什么的,家务之类的也都搁置了。

我们现在排了班,夜里也一直有志愿者在工作。群里一直在更新信息,某个编号的求助已解决,某个还在跟进中,都会立刻发进去,我们志愿者不会重复去处理一个案件。

图片

●志愿者沟通群。讲述者供图。



图片

用行动抵制无力感

刘思谈,发起者,「他们是有尊严的」

我是山东济南人,今年37岁,在上海读完大学,去美国念了研究生,又回到上海,在一家影视公司工作,做一些程序技术的工作,也是个互联网人。我挺喜欢上海的,很多人都很务实,让市场来说话,感觉自己好像和这个城市很合适。

我自己一个人住在徐汇区,本身有多囤一些东西,觉得可能不会在原定的日期解封。一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观察,发现大家蛮需要帮助的。楼底下有一个老太太,以前每天晚上十点钟出来,她走得很慢,5分钟走不了几米,以拣瓶子为生,我也经常给她纸盒子,我觉得她肯定会遇到问题。

我先去了居委会,发现那里是空的,有些居民可能会不太理智,骂骂咧咧的。后来我问下来,才知道其实他们是去区里开会了,执行一些做核酸之类的事情,这个时候弱势的老人可能会被忽略,出现了不少团长来帮忙。

她们给我很大触动,很多都是30多岁,然后有孩子的女团长,真的是话也没说直接就做,蹲在一个小角落里,或者有张桌子拿个手机,半天不说话,然后很多事情像打仗一样在手机端操作。

我和这些团长是差不多的想法,我去了居委会做志愿者,有时帮忙搬搬货,但我没有参与做核酸,而是在解决物资统筹的问题。

后来加了小区的楼长以后,有的就说隔壁老太太有的哭一两天了,没有食物。还有的老人素质蛮高的,平时在小区口碑也不错,但她自己在家里也不对外说,过了一阵子才说已经吃了6天的酱油拌面。

很多老人这次给我们感受最深,其实上海人平时过得都比较不错,而且比较有精神追求,他们是有尊严的,有的人就很难低下来。但是其实如果光等着居委分配,供给可能会不及时,所以我就去敲门,“老阿婆你好啊,我是卖菜的”,她也会舒服。

图片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我的定位非常清晰,中间有一些楼长拉我进那种“半困难群”,就是勉强会用手机,但是花很长时间也挺痛苦的,我不去先做这个事情,我就是找那些没有手机的或者独居老人,有的人不会团购,会被团长漏掉,我相当于是去补这部分。

我有个朋友在超市,店被封了之后,只做VIP,我让他帮帮我,然后他每次发货的时候就帮我发一些。

拾荒的老人我没能去她家,她那栋楼有阳性,就不让我去,居委会给我的说法是会有人管的。

一直到小区救援物资到了,每家每户发了,我开始想外面的事情。有些老人需要药品,但是可能团长也没有办法买,如果有一款产品,可以让隔壁小区有药的看到这个需求呢?更有可能的是,我们附近8个小区,如果有个人有机会去看病,能不能顺便帮忙带一下这个药?

当时已经在网上看到了不少小区里的互助文档,因为我是做互联网的,就想到做一个网站,来打破地理空间的壁垒。

我很快就找了给我们公司写网站的人,他也很迅速一天就写了出来,4月3号就上线了,后来有些小问题,又下架修改了一次。我把这个网址发到本科以及研究生的校友群,当时的伙伴只有几个人,不停地转发,给求助的人打电话。渐渐的,有一些想做志愿者的人来加我,救助也越来越有体系。

索飞,志愿者,「这个就是要做一点事情的时候」

我今年32岁,在上海做文案策划,最近一直居家工作。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在转发这个网站,我点进去发现有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就加了他问需不需要志愿者。

在这次疫情之前,我也想过要做志愿者,但不知道有什么渠道,或者说一直在等更好的时机,比如工作更少一点,把自己的事情都整顿好再开始。

但这次疫情波及的面特别广,我觉得我很幸运,其实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在家里看着很多事情在发生也很难受,如果说独善其身的话,我觉得很愧疚,有那么多人都需要帮助,应该这个就是要做一点事情的时候。

其实对我自己也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为自己想要的社会、社区,为身边的人出一份力,去抵制这种无力感。

可能我一个人能做到的东西挺少的,每天只能帮助到几个人。但是我发现发到朋友圈后,又有好几个朋友加进去了。这也让我觉得很暖心,其实行动是有感召力的。

(应文中人物要求,刘思谈、索飞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 END -
图片



图片
作者
小昼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9761.html?amp

正面连接|在两千多人的上海老小区,我建群自救

image

封控第五天,我在这个两千多人的上海老小区里建了一个群。我是群主。

但随着团购方式的变化,志愿者的加入或退出,居委会的隐身,这个群似乎在自救的同时陷入了混乱。当上海的各种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常感到愤怒、疲惫,甚至怀疑建群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什么是“谣言”?什么是“间谍”?什么又是“胜利”?

谁来判定我们是不是一个“健康”的人?

作者:方柏;编辑:谢丁

1、建一个群
4月5日,浦西实行封控政策第五日,我和同住在一个小区的朋友V发了一条微信:“我们建群吧。”

封控的前一天,我的室友在超市购买排骨、猪蹄,结账的时候她又往购物车里加进两板鸡蛋,一共三十个。我和她说:“就在家四天,不用买这么多。”后来的情况说明当时多亏了她,我们才不至于挨饿。

到第五日,我们家的冰箱也逐渐空了。我居住的街道一共设立了十七个居委会,管理约莫 179 个小区。我在一个以街道命名的五百人微信群里问过两遍,发现许多小区都已经各自有群了,而我们小区无人响应。

这天上午,V说她很害怕。因为她接到电话,说前一天的核酸结果“混检异常”。我们之前的检查都是混管,十人一组。

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在家四天之后会收到这样的信息。她担心地说,难道是我们封控前一天在小区门口被传染到了?当时周边的菜价已经涨了三倍,所有人都在囤货。V继而又怀疑,是不是当天她戴的口罩质量不好?又或者是回家之后没有洗干净手?“可是奥密克戎的潜伏期不是很短的吗?为什么今天查出异常?”

她独居在家,哭了一场。问:“我现在是不是应该收拾行李,准备去方舱了?”

我安慰她说,身边也有其他朋友收到了这个通知,不用担心。她同时很自责,如果自己感染了,会影响我成为密接。我当然也在脑海里快速地考虑了这个可能。我也想过,是不是在31号就不该和V见面?因为和我同住的还有一位室友,而且养了猫咪。因为自己而连累其他人的生活,会有一种负罪感,或者说耻感。

我是在之后才意识到,这种情绪并不应该由我们来承受。

说实话,我的心态就是从4月5日开始变化的。所有人都配合着静默了四天,现在继续进入漫长的等待。我们这时候才开始想要去联合身边的人。

我打电话给居委会,询问小区是不是有居民群?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反问我:“你要加入居民群做什么?”

我说之后团购食物方便,我看到上海发布已经提供了团购信息,但是都有起订量。

居委会说:“今天下午不是问过每一栋楼要不要买菜吗?”

的确,下午楼长给我们看了一个订购清单,有三种不同的套餐,其中六十块钱可以买到七斤蔬菜,类型就在纸上列的十五个蔬菜品种里,但居民自己不可以选择,是一个“盲盒”。这个套餐名字叫“新鲜蔬菜15发7”,我朋友说这有点像彩票的形式。

后来,当小区内阳性确诊的楼栋开始增多,从3到27、23、19、13,新出现的号码像是博彩直播中从机器中掉落出来的写着数字的小球。但是我不认为被困在一个个房子内的我们是那个赌博的人。

晚上八点,我们建群之后的一个小时,V查到了自己当天核酸的结果,阴性。她松了一口气,但也意识到,这似乎只是一种“概率”。

2、建群是为了自救
我们生活的小区在上海浦西,一共有36幢楼,住着大约两千多人。前四天“足不出户”的居家隔离结束之后,我们在没有收到任何官方通知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了“无限期”的全域静态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解锁这场封锁。

我所居住的这个街道,有一个“街坊群”,群里的人都住在附近,也许是不同的小区。我曾以为这是距离自己生活最近的微信群。

三月初,上海开始实行小区封控的政策,规定的风控天数不一样。我们小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相安无事,当时甚至有一些侥幸的心态,直到有一天晚上,有人在街坊群里发了一张我们小区门口的照片,说被封了。

我也是在那个时候才在群里认识了V,她说自己也住在这个小区。

封控之后,我在叮咚、盒马、美团上从没抢到过菜。而那个时候团购已经兴起了,同一个小区的订单量有时候会要求到一百单以上才会发货。越早建群,越早有人能在小区组织这件事情。

我把室友拉进来,和V,三个人建了一个群。我甚至在想,如果最后根本没有其他人加入,我们挂着“互助群”的名头是不是有点滑稽?

随后,我把群二维码发进了“街坊群”。有一个街道的工作人员扫码进来,她看到这里人很少,热心地帮我们找些人来。也许她是发到了志愿者群,而志愿者又传播到自己的楼栋群里。很快,更多居民进来了:有荷花头像的、有昵称带着国旗的、有名字单纯就是一个emoji符号的。

这印证了我的想法。在我们建群之前,小区里分散着不同的小群。但也有一些人,比如我和V,始终没有找到进入其中任何一个群的渠道。

但忽然之间,我发起的这个群成为了小区里的“大群”。


image

3、团购第一单
建立小区的微信群之后,没有打招呼的时间,人们渴求地在群里问,“有团购鸡蛋的吗?”“可以买水果吗?”“牛奶有吗?”

大家都感受到紧迫性和短缺性。

第一个站出来要当团长的人,开始往群里扔小程序,说大家可以下单,由她来做最后的统计。她十分熟练地发出带有表情符号的参团信息,似乎对这套流程驾轻就熟。

在最早的群公告里,我写着:“这个群是小区居民自己组织的,为了方便生活在同一小区的邻居们在封控期间进行生活互助。欢迎分享有用的便民信息入群。如果遇到什么困难需要邻里帮助,也欢迎提出。希望我们都可以健康、平安、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

因此,当我看到团购立刻浩浩荡荡地形成一种采购物资的龙卷风时,心中警铃大作,脑海里已经开始脑补出一个人在群里收完大家的钱然后退群、消失的剧情。我立刻在群公告里补充:团购由小区居民自行发起,大家请谨慎鉴别团购信息。

我也要求团长表明自己的身份,告诉大家自己的楼号和联系方式。说实话,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因为将心比心,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一大群陌生人,的确是不安的状态。那位女性很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信息,也解释了她自己之前就是在做团购相关的工作,所以比较有经验。

群内很多人也的确缺物资,于是这样的团购便继续接龙了下去。那时群内两百多个人,大家要凑足三十个人买鸡蛋,最后还缺一两个名额的时候,一个邻居在群内告诉大家:“不要觉得家里有就OK,要有危机感,你有存货才有安全感。少则4月11日解封,多则封到迪士尼乐园开放。大家点起来,所剩无几啦。”

随后她又感叹,吆喝邻居买鸡蛋比工作还费劲。不过并没有花多长时间,我们小区的第一个“鸡蛋团”成功成团。

4、有志愿者退群,居委会呢?
但是很快,群内的团购就出现了混乱的迹象。居民不同的需求都在同一个群内接龙,消息杂乱,中间还夹着对小区目前到底有几幢“阳性楼栋”的讨论。

有一个志愿者退群了,她说看不了群内有人说小区已经“一片阳”了。在她看来,这是煽动大家囤货的一种表达策略。

对团购来说,志愿者很重要。因为无论谁是团长,最后的一百米配送都要由志愿者完成。事实上按照上海的政策,从4月1日开始,所有需要出门的事情都由志愿者代劳。比如扔垃圾,比如遛狗。

谁在做志愿者?排队做核酸的时候,我听到前面一个居民和一位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聊天,问她这个工作有没有补贴?她摇头否认。

街道曾经发布过招聘志愿者的信息,鼓励党员先行,也欢迎热心居民报名。申请当志愿者有两个条件:

一是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

二是已接种2剂及以上新冠疫苗,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阴性。

但志愿者也都累坏了。在我们小区,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也被无端延长。而且他们也有家人需要照顾。在没有一个统一团购方案的情况下,志愿者不可能为居民的每一单团购都去跑腿。

于是各种团购的方式都出现了:

一个志愿者提出,小区内的采购就应该由居委会牵头,他们只帮忙配送居委会的物资。一来是看到有快递员感染的信息,担心采购来的物资不安全,二来这样也好协调最后一百米的配送。

另一位志愿者自发做了团长,第一天就帮小区居民团购了牛奶。他的方式是让每一栋的志愿者报数据给他,然后他和志愿者联系,汇总统计,最后团了七百多盒鲜奶。这种团购方式是我们这种老公房小区的理想模式,订购信息能覆盖最多人。但事实也证明,即使如此,还是会有疏漏。大群里有人说自己没得到志愿者的通知。可能是楼栋志愿者的年纪比较大,也会错漏掉微信信息,或者接到的通知太多,实在没精力每件事都一户户问过去。

即便如此,依然有各种零散的居民自发团购在群内接龙。考虑到这些情况,互助群的群公告更新了一版:

“封闭期间有不少小区出现‘突阳’的情况,我们小区也是。这可能和外部物资和核酸检测有关。倡导大家注意以下事项:1. 核酸检测时,志愿者敲门后再下楼。志愿者会分楼栋有次序喊人,不要听到动静就下楼,造成聚集;2. 核酸检测时严格遵守 1-2m 距离排队;3. 非必要不团购,团购尽量跟志愿者和居委会的团购;4. 团购物品严格消毒后再使用。”

在过去七天里,长宁区只发了一次免费物资,如果一家有三口人,两天就吃完了,而大家都不知道后面还要多久才能恢复正常生活。所以即使公告这么说,但是群内的团购依然火热。

周边尚能营业的商户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讯息,也加入了小区群,有人的微信名就叫做“卖菜的”。

V作为管理员,和我一起关注着大群里的动态。她这几天住在没有消杀和转运的封控楼,每天都得知自己周围有新的住户被感染,紧张不安。她去和居委会沟通了现状,过了一会儿,她说终于了解到居委的难处了:居委会的人力都在安排核酸检测上,没精力组织大家团购必需品。她问我要不然我们帮忙做线上志愿者,可以为居委会筛选外部团购货源、负责登记和整理居民团购信息,最后由志愿者完成配送?我答应了。似乎这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最有效的选择。而且我们也可以组织更多年轻人来一起出力。

但没过多久,V告诉我,她失败了。

她在有居委工作人员的群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分成了四条,如果居委需要协助帮忙,我们也可以作为线上志愿者参与。但有一个志愿者跳出来明确反对,说他只为居委会和街道提供服务,认为我们的提议是在搞垄断——他说如果我们想发起团购,应该让我们回到大群里去,去和其他团长竞争。

“知足吧!我们居委做得已经很好了,给大家找菜找米!这个时间不饿着就行吧。”一个男人说。

现在,我们被扣上了一个帽子。但实际上我们楼当时也没被问到是否要采购米,如果有人真的缺米了,只依赖单一的渠道真的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吗?如果相信他的话,是不是就会犯和当时我们相信4月5日凌晨3点会解封一样的错误呢?

这个讨论没有再继续。第二天,V被人从那个小群里踢了出去。

就是在那个时刻,我开始怀疑,建这个群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image

5、乱了
封控后的第九天,群里一个居民说,我们小区的人打算效法一则短视频里的内容,团购一头活猪。大家都把这事当作调侃,想着人不会真的这么疯狂。

这时群里发布了一条求助信息,说小区里有一个外国人,不知道怎么买东西,想找懂英文的人帮忙。政府发第一轮免费物资的时候,除了蔬菜和鸡肉,还有带鱼。据说外国人当时没有收下,因为他相信四天之后就可以上街买东西了。但后来他只好向志愿者求助。

人们在群里讨论说,这个外国人的昵称后面有一面旗子,问是哪个国家的?

一个人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没吃的就吃掉那个外国人吧。”

看到这条信息我愕然,立刻回复了一句,“不要开这种玩笑。”而说话的人似乎还意识不到严重性,即使看到有人补充说这个外国人此刻就在这个群里,他还继续说了一句:“他应该看不懂中文。”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原来离谱的事情不是只发生在网上,也许哪个小区都有人会“吃人”。

而且,相信是外来物资造成小区内新增感染增加的人越来越多。群里的日常变成有人不断提团购需求,又有人不断出来喝止。如果真是如此,是不是解散了这个群来得更好?

又有一个志愿者因为看到群里有人发起手抓饼团购而退群了,生气地说:“现在怎么连手抓饼都开始团了?”

在“非必要不团购”中,什么是“必要”?人们也说不准。这和之前居家健康监测中规定的“非必要”不出门的规定一样,不过当时控制的是人们的腿,现在控制的是人们的胃。

而这个团购的发起者则认为,她联系的手抓饼资源有资质、有运输通行证,在这么多店家都停止营业的情况下,既然它可以被团购,为什么不让大家买呢?

在大量的小区群聊消息中,我感到疲倦。虽然我很少参与发言,但人们对于生活的不安日日漫溢在屏幕上。

有一个年轻人加入互助群之后,问大家有没有速食的团购?他是小区的租户,家里没有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平时也只吃速食。没想到封控时间这么长,在入群之前,他已经断粮两天了。

很多人在这个时期敏感地关注到老年的需求。但在另一方面,人们可能忽视了那些有可能饿死的年轻人。在统一的物资发放中,人的需求也成了一种“一体化”的存在,仿佛每个人依靠一样的生存材料就能活下去。真的如此吗?

封控到现在,人们需要团购已经是一个摆在明面上的事实。许多媒体开始报道“上海团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帮小区团购五六千只鸡蛋或者一个团长做出的电子表格多么细致的积极宣传。

作为小区群主,我自愧比不上可以为居民带来真正物资的“团长”,也比不上在组织核酸和发放物资时献力的“志愿者们”。但为什么我们仍然看到这么多短缺和混乱的情况?

各个层面的信息沟通似乎都有阻碍。有邻居偷偷告诉我,这个群里有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从未表明自己的身份来组织行动。

后来小区里的一个邻居给了那个饿了两天的年轻人五包泡面,装在塑料袋里放在门口,又有另一个邻居往里面加了两颗苹果,让年轻人无接触地拿走。

群里进行互换的物资还有许多,比如香烟、咖啡、纸巾还有药物,像一个内部运转的黑市。一个邻居把一包中华烟放在楼道口,拍了张照,让另一个人拿走。

很多时候,我不想成为一个带领者,只是想做那个看到有扇门被关起来了,有人出不去,我去偷偷打开它的人。

后来我终于收到了建群之后自己通过团购得来的第一单鲜奶,也是我在封控八天后买到的唯一东西,当我在家喝到新鲜牛奶的味道,想到它是如此来之不易,当下竟然觉得想哭。这也太荒谬了。

6、“谣言”?“间谍”?
从4月5号开始,小区里的23号楼出现异常,原本是一例,但是在五天之后,这个数字变成了七户。

V和我说今天居委让他们楼内阴性的居民下去做核酸,但是大家都拒绝了。因为在每日都有新增异常的情况下,楼道内依然没有做过专业的消毒杀菌。而他们认为这也是在封楼的情况下,楼内的阳性仍然在增多的原因。

他们联系居委会,对方给的反馈是目前专业消杀只有在疾控中心将确诊与密接转运了之后才会安排人来做。但这里构成了一个逻辑上的死循环:如果不做消杀,那其他居民感染的风险更大,确诊阳性的人数就会一天天增多。居委自己也很无奈,听说书记自己穿着白色防护服,用小喷雾在楼道内喷酒精。

V的隔壁就是一户确诊人家。因为害怕,她几天都没有开过窗户了。她陷入一种绝望的心情,觉得自己这几天就是在“排队”等待被感染,而什么都不能做。而与此同时,互助群里还有人在询问有没有要团购草莓。

晚上,她发了一条微博,讲了自己楼栋的情况。在两个小时内,她的微博被转发了上千次,很多人留言说自己小区里的感染和转运情况都是相似的。

小区内也有居民看到这个微博,并且转发到了互助群里,有其他楼栋的人看到之后疑惑地问:“这是造谣吗?”

我们开始在想是否有必要在群公告里更好地提醒大家目前小区内封控楼栋的安全。而同时,群内一连冒出的消息也会令我们担心如果公布这些消息,大家会不会陷入恐慌。这几天,我和V都经历过太多次想要做些什么又放弃的情绪过山车,以及有时候已经在努力做了些什么但又深深感到无力的沮丧当中。

但这样下去,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封,也许每天都是封闭十四天的第一天。所以我们还是决定要把从群内已知的小区内部感染数量告诉大家。

我们没有确切的数据,只能靠居民自发地提供。小区平面图,是从去年手机相册中拍到一张当时小区决定加装电梯的“告居民书”里获取的。

我手绘了一张平面图,抱着是否和居委沟通一下的心态,先联系了唯一一位在互助群里告知过自己是街道工作人员的成员。

她给我的回复是:“我也在和书记建议。”

V没有等“建议”什么时候能被落实,她把我画的图发到小区里另一个“业主群”,有人开始讨论了,这事就继续往下进行了。有位邻居之前就制作了一张实时更新的表格,让大家互相告知异常楼栋的信息,另一个邻居将我的图表改成了电子版。我把这些信息放在群公告里。同样也想自救的邻居意识到到大群的“人多口杂”,像团购一样,也开始建立新的小群,“青年群”、“消杀群”、“后勤群”……各自由不同的人带领。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有人将图上显示有异常信息的楼栋上添加了一只“羊”的图标,我在群里问了句:可以不要用“羊”来称呼吗?

想起前几日在我们楼栋群里,年长的阿姨也在用“羊”来指代。她问:“羊都进羊圈了还是仍在家里蹲?”有人回复说在家之后,她答:“应该牵走。”

年轻居民附议:“符号化容易让人忘记对方也是人。”

最后我们只在有异常情况的楼栋上画圈提醒大家注意,同时还强调了信息透明,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健康安全,同时消除歧视排挤,互帮互助。

这些表格在群里公布之后,好几幢楼的居民开始变得警惕。

由于我们得到的信息也不一定准确,而且更新不能做到那么及时。比如这几天有确诊被运转了,某栋楼已经是解封的状态,但可能在图上还被画了圈。

消杀的问题同样反映到居委之后没有回应。

有个邻居在群内又在建了一个专门讨论消杀的小群,准备自发筹款从外部请来专业的消毒队。本来我们以为这是一件难事,但是居民联系了一下午,对比了三家公司,最后确定下一家,费用每栋只要三百。

我们每天都在为小区的情况担忧,也看到有其他区的新闻,说“志愿者接管了居委会”。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到底要做到多少?还要做到什么地步?都不清楚,也暂时看不到终点。

而另一方面,群内又开始有了新的风气,找“间谍”。

居民对于“清零”政策态度自然是分成两派的,而当观点开始争论起来的时候,有一方熟练地怀疑另一方是间谍。而这时候被攻击的一方亮出自己的身份,“我家里有老红军,论爱国没有人比我更爱国。”

群里有人接上:“那你们家可以反映下我们小区的情况吗?让我们早点解封吗?”


image

7、谁是健康的人?
4月13日,封控第十三天,上海八级大风。昨天大家收到的信息是要连续做三天核酸,但今天下了大雨,又通知取消了,大家在家自行做抗原检测。

大雨滂沱,落了一整天,小区阒然无声。而群内也变得格外宁静,大家好像意识到群内的争吵和讨论在雨声中都显得无力。我们被困在家里。晚上看到上海虹口区卫健委一位官员去世的信息,但在微博上,只有“上海八级大风”的天气信息挂在热搜上。

这条新闻没有人转进我们小区的互助群里。

第二天一早,小区群里就开始争吵。居民不满上午做核酸时位置安排得太近,志愿者出来解释说因为早晨落雨,雨棚内的空间没有那么大。居民提出那可以背对背排列,距离也会拉得更远。后来问题又变成“你有本事你来做事,不要光说不做”的争吵上。而围观的居民出来解围:“我们在这里讨论有什么用呢?居委要是看到早就看到了。”

我是在这个时候留意到,原本唯一在群内以“居委”身份发过言的工作人员不知道什么时候主动退群了。

但是,我们讨论的一切似乎也只能推进在居委这个层面。

居民要配药?官方的说法是先找居委。居民要求楼栋做好消杀,官方也让大家去找居委。疫情之后建立的网格化管理,让上层更隐身了,普通居民现在只能把压力积累在居委或者政府“客服”部门。大家都在自己的网格里,愤怒也被阻隔在一个个权力极小的、无力处理事情的终端网格里。我们在家里发泄我们的愤怒。

下午,我们收到了一份“抗原大礼包”,里面有口罩二十个、抗原检测盒十个,还有一张“心意卡”,上面鼓励大家:“我们一定能取得抗疫的胜利。”

什么是胜利?

傍晚时分,有居民开始闲聊觉得也许之后不想在上海待下去了。其他人又问,那你去哪里呢?

晚上23时13分,上海发布了推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孙春兰在沪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我捧着手机看着这条信息,准备入睡。是的,今天做了核酸,但是明天醒来要不要做核酸我不知道。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的生活逐渐悬置在一种被审判的状态,而我的确依赖着核酸的结果,以此确认自己今天还是一个“健康的人”。


image

所有图片都由作者提供



何頻
@MJTVHoPin
·
10分钟
上海朋友說,這次出事本質上是領導的問題。
李強、龔正等是空降來的鍍金幹部,對中下階層幹部掌握度很弱,再來一個指導組,層次越多越混亂。
本地成長的中下層沒有決策權,高層又不了解基層真實情況,即使掌握了數據信息,也難以調配落實。
這個問題,也是河南水災造成大難的原因。



https://www.voachinese.com/a/sha ... 220416/6532360.html

  由 Google 翻译翻译强力驱动
无障碍链接
跳转到内容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检索
site logo
中国时间 23:36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新冠病毒疫情
上海抗疫乱象市民讥讽当局 “掩耳到零”,民怨鼎沸平头百姓已快到“零容忍”状态
2022年4月17日 00:25
松仁
图为2022年4月1日,上海静安区的民警指挥居民排队等待核酸检测。
图为2022年4月1日,上海静安区的民警指挥居民排队等待核酸检测。

评论

华盛顿 —
中国商业和金融之都上海被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2攻克之后疫情持续飙涨,虽然目前单日新增本土感染人数比最高峰时期略有降低,席卷全市的封控措施丝毫未见真正缓解。

虽然从政策层面上海对浦东、浦西两区先后实施过为期四天的“分区封控”,之后又将全市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希望通过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给一些社区松绑透气,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封控措施加码容易、松绑难,许多市民两三个星期被禁足在家,不仅吃喝成问题,更有一些病患缺医少药遭受次生伤害。

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星期六(4月16日)发布“告浦东新区全体居民书”,坦承整个浦东新区已经封控了20天,有些小区“封控了一个多月”,声称每一个人都在这场抗疫大战中付出了努力、作出了牺牲,“大家都很苦、很累”。

“但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么越是要坚持。一旦放弃,之前的所有努力和牺牲都将付诸流水,将来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浦东新区政府说。

上海一向给人果断高效和善于协调的良好印象,而且此前出现疫情时,也常常被视为防疫模范生。但是在这一波传染力超强、传播速度超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袭击下,上海的应对措施却黄腔走板,被打回了原形。

中国的互联网和社媒上充斥着上海居民愤怒的声音和图文。

周四晚上一段反映上海市民因拒绝搬离自己居住的公寓而与警察厮打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画面中身穿防护服的警察手持盾牌试图突破居民组成的防线。警方看样子逮捕了一些人,居民高喊“警察打人了”“这里是上海张江”。

上海浦东张江镇公寓所有者上海张江集团发表声明称,“4月12日,接政府有关部门通知,为应对疫情防控需要,继续征用九幢楼,作为集中管控隔离用房。”

这九幢楼里有39家住户。政府命令他们限期搬走,从而引发民怨以及与警察的抗争。

华盛顿邮报引述一位家住普陀区的34岁李姓翻译的话说,她与70多岁的父母住在一起,从3月27日起就被禁足在家,整天除了到处订购寻求主副食等生活必需品外,就是跟居住在上海另一区、同样被禁足在家的男朋友辩论如此严厉的封控措施是否有必要,因为毕竟几乎所有的感染者症状都很轻微。李女士认为严格的封控没有必要,但是她的男朋友却支持迅速而严格的封控措施。

在上海这个拥有2600万居民的大都市里,长期的封控措施让居民足不出户,即使是健康的人也难免会出现情绪波动或失控。网上另一段视频显示,上海普陀区一栋公寓大楼的居民集体跑到各自的阳台上声嘶力竭地大声吼叫。视频的旁白说,“整栋大楼都在吼叫…问题出在哪里?人们不知道这种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有一位上海居民的家人患了急性阑尾炎,打120来了救护车,医护人员下车就跟病人索取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否则不敢把病人拉走。还有人患了急病去医院,好不容易说通了小区的警卫,同意让他开车出门,出门后碰到警察,也说服了警察,让他继续前往医院。但是途中碰到穿着白色防护服、人称白卫兵的纠察,却死活都不让他继续前进。

上海市今年3月初以来全市共有大约30万人核酸检测呈阳性。按照规定,这30万人和他们的密接者都必须根据病情或症状的轻重程度前往隔离点或医院接受隔离或治疗。有些医院临时被用作新冠疫情专用医院,迫使当时住院的其他重病患者、包括八九十岁的高龄患者冒着受感染的风险立即转院。

中国全国各地都响应北京当局的号召或调配,向上海派出医护人员或派出工人帮助搭建临时的方舱医院。但是有些工人完成方舱医院建设,搭乘大巴返回原来城市时,发现这些城市因为担心这些人把上海疫情带回来而拒绝这些大巴入境,让这些工人进退不得、走投无路。

很多上海市民不仅抱怨封控措施,而且直接挑战和抱怨中国政府迄今为止仍在坚持的对病毒“动态清零”的政策。一些上海市民质疑,既然新冠变异株感染者的症状已经轻于流感,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不计成本、劳命伤财地封城呢?为什么不能参考一些中国医学专家的意见,与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与病毒共存呢?

纽约时报在报道上海疫情时曾经指出,上海的疫情危机已经超越一项公共卫生挑战的范畴,并逐渐演变成对中国当局“零容忍”防疫政策的政治考验。

不过前往上海督导防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都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些列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互联网上有一张照片,呈现的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书写的四个大字“掩耳到零”。这四个大字道尽了中国民众、尤其是处于足不出户禁令中的上海市民对当局杂乱无序,甚至不近人情的疫情防控措施的讥讽与无奈。



https://www.voachinese.com/a/exp ... 220416/6532237.html

“我想回国,但出不了小区”上海封城后的外籍人士众生相
2022年4月16日 21:18
魏之
在上海一个小区里,一位女士撑伞走过空旷的街头 (2022年4月13日)
在上海一个小区里,一位女士撑伞走过空旷的街头 (2022年4月13日)

评论

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大都市之一,有十里洋场的声誉。这里的外国人来自不同国度,为了不同的目的,做着不同的职业,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在上海疫情持续、中国严格防疫的情况下,他们中许多人过上了相似的日子——困守家中。

拖家带口的他想回国

这是外籍教师布鲁斯(化名)在上海居住的第8个年头。上海封城后,他和妻儿被困在公寓里。布鲁斯迫切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国家。

“自2019年以来,我就没有见过我的父母了,他们也从未见过我去年出生的二女儿。 我妻子的父母也从未见过他们的外孙女。”布鲁斯说。

虽然上海机场每天都有很多航班,但布鲁斯说,从家里到机场成了一段不可能的旅程。除了机票昂贵,还要克服三个障碍。

他对美国之音说:“首先,你必须被允许出你的公寓和小区去机场。在现阶段基本上,我们不能离开我们的公寓。我们楼关了,小区也关了。你真的没法出去。你必须请居委会批准。有一个特殊的通行可以让你出去,要拿到这些通行证非常有挑战性。”

布鲁斯去过居委会,还请大使馆和工作单位帮忙,结果都被拒。

其次是新冠检测。必须是搭机前48小时的阴性检测结果才有效,但检测的时间和出结果的时间都不确定,很难在上飞机前的限定时间内拿到测试结果。

第三是交通。布鲁斯说:“过去的几天里仍然没有前往机场的交通工具。没有地铁和公共汽车。没有出租车,没有优步。唯一运行的是上海机场一线,幸好离我家不太远,只有六公里。所以我们准备带着婴儿和孩子步行六公里到车站去。”

由于孩子年龄尚小,食品和饮水是布鲁斯家很头疼的问题。

他说:“上海的(自来)水一般是不能喝的,因为里面有重金属。。。一般我们喝瓶装水,所以很难买到。。。水的供应是当务之急。。。现在我们基本上必须通过网上食品购买服务来获取食物,但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买到太多。我们已经订购了几样东西,但还没有到货。所以我们仍然完全依赖在封城前购买的食物以及政府发放的食品,但那些根本没有多少,远不足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

封城两周后,布鲁斯一直在吃罐头和方便面。“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吃水果了,唯一的新鲜蔬菜是政府发放的。”

幸好有好心的邻居,大家非常团结。

布鲁斯说:“周围有些人,邻居们,非常乐于助人,自发地给我们鸡蛋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个人负责所有食物的购买,她联系了我,帮我买了几样东西。所以是的,当然有些帮助。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小区里的人本来就很团结,因为,我们显然都在经历同样的事。”

即便如此,由于小区里婴儿不多,布鲁斯无法通过团购买到婴儿用品。

布鲁斯说:“我在团购中从未见过婴儿用品和水,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我们如何能够买到这些东西。”

上海封城后居民在关闭的小区大门后等候递送的食物。(2022年4月13日)
上海封城后居民在关闭的小区大门后等候递送的食物。(2022年4月13日)
独自被困 他生活在恐惧之中

布鲁斯有妻儿的陪伴和邻居的帮助,但欧洲来的博士生小马(化名)则没那么幸运。如果没有封城,他现在已经完成学业,踏上了归国路。封城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他对美国之音说,他现在生活在恐惧之中:“我在这里感觉不安全。 我害怕被绑架到中央隔离设施并被关在那里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我怕我的猫会被穿白色防护服的人打死。我担心他们不会让我去机场离开这个地方。”

“我是大楼里唯一的外国人,而且可能是整个社区中唯一的外国人。与同龄人隔绝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里没有人跟我说话。”

如果说获得物资对上海本地人来说是难事,那对小马这种语言不通的外国人来说是难上加难。

“因为我真的看不懂中文,下订单对我来说更加困难,最后我就被落下了。要订购任何东西,我都不得不等到深夜,那时所有的中国人都吃完饭并开始休息。这对我的自我价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近,我的室友开始一起下大宗订单,但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是让我看着他们收到鸡蛋和蔬菜,而我所有的都是以前室友搬走时忘记扔掉的剩菜。”

小马只能依靠政府补给和学校获得食物。学校的食品包“主要包含方便面、一些新鲜蔬菜和猪肉罐头。我们从政府那里得到一些食物,但这些食物非常稀缺和随机。”

“我本应该完成博士论文的,但我的工作效率极低。前一个半星期都是因为饥饿。”小马说。

上海封城后静安区居民楼的夜景。(2022年4月9日)
上海封城后静安区居民楼的夜景。(2022年4月9日)
久居上海 他生意受阻

相比布鲁斯和小马,美国商人汤姆·沃德(Tom Ward)在生活上似乎是轻松的。今年77岁的他已经在上海生活了24年,自称是上海本地人。

沃德说:“我想念能出门的日子,在附近小区散步,和朋友一起,享受我在上海的正常生活方式。我很怀念自己去挑我想买的东西。例如,在我家门外是一个很大的菜市场,我在那里买蔬菜,我和那个菜贩买菜也有12,13年了,他都认识我了,我去他的摊位,他知道我喜欢芦笋,总是把芦笋放在我的包里,我想念与摊贩建立的联系和友情。”

沃德承认,他现在的生活并不代表大多数上海人或中国人正在经历的生活。虽然他不认为外国人在上海得到了特殊优待,但是他说,“我只是认为我们有优势、经济和教育优势,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们住在一个管理良好的综合大楼里,有一家专业的管理公司负责所有的维修、安全和服务。我们在市中心。居民大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因此,我们很快就能够获得管理公司的帮助,并能够组成我们自己的采购团队完成采买。”沃德说。

相比之下,老城区和不懂上网的老年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沃德说:“一个较老的社区,本地社区,没有专业管理的社区,可能有老年人不会上网,他们没有在线账户,不使用互联网。也缺乏有组织的努力来获得物资供应。他们可能也无法表达他们的需求。”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沃德虽然生活上没有过多烦恼,但作为上海一家从事咨询行业的美商公司负责人,他的生意却因为封城而受挫。由于无法出行,他的一个大项目被推迟,这个项目占他全年一半的营业额。

沃德说:“我们刚刚与日本一家大型制造商完成了一个项目,他们想继续进行另一个项目。但是,他们想要面对面,而不是在Zoom上见面。 他们想要亲自面对面谈,敲定工作范围并启动项目。他们远在浦东。我们去不了,所以现在已经推迟了几个月。”

沃德这样的情况在外籍商人圈中并不少见。

上海美国商会近期做的调查显示,商会大多数受访者对上海封城的做法不满。

沃德是上海美国商会的成员。他说:“我知道有很多不满的外国人想离开,或者他们的家人想离开。尽管从某些方面说,我是华人社区的一部分,那些和我每天交流的人,他们表达了对封城的不满。但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表达出反叛的意见。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接受,没有人喜欢,但他们只是接受。”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欧盟商会4月11日表示,已致函中国政府,详细说明中国对新冠的控制措施如何扰乱欧洲公司运作,并敦促中国修改政策,例如允许一些新冠患者居家隔离。

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签署的这封信说:“目前为遏制最近在中国爆发的新冠疫情而采取的措施正在造成重大破坏,从物流和生产一直延伸到中国境内的供应链。”

美国之音试图联系中国欧盟商会,但在本文发表前未得到回复。

上海静安区居民排队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路上有人打着中共与中国的旗帜走过。(2022年4月1日)
上海静安区居民排队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路上有人打着中共与中国的旗帜走过。(2022年4月1日)
封城值得吗?上海的未来在哪里?

科学数据显示,奥密克戎、BA.2等新的病毒变体虽然传播性强,但重症率死亡率大大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人质疑封城的必要。

布鲁斯说:“绝对不值得封城。 为了在上海甚至没有造成一人死亡的事情而封城,对经济和公民福祉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另一些人认为,香港今年二月以来疫情急剧恶化给了上海封城一个合理的理由。

同样被困浦东区的上海纽约大学访问教授、历史学家杰奎琳·阿密约(Jacqueline Armijo)说:“香港老人的死亡率很高。 人们已经计算过这在中国,特别是在上海可能意味着什么,我认为这是主要的担忧,这是一个合理的担忧。”

封城使上海经济停滞,许多人认为这有损东方明珠的声誉。

布鲁斯说,这次上海封城“显示一切自由都可能随时失去,严厉的措施可以落实到位。我认为,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外国人选择住在这里之前会三思而后行。”

但一些人对上海的未来充满信心。

沃德说:“这是一个坚强有活力的社区,它会恢复。。。但在完全恢复之前,要经历痛苦。”

小马说,上海这次封城能给中国其它地方提供的经验是,“如果你做一件事不起作用,与其更加努力地重复相同的操作,不如反思这个政策并尝试其他方法才是更明智的。”



@凯雷
刚要睡!看到弹窗,上海警方深夜出击,依法查办抓获劣质变质肉贩一串!什么公章前台失窃,假的,这是一个黑心团伙!这个咨谕实业,有上海市民发给我一个新查到的注册登记,这个公司一干人等问题很大!———想知道,差额400万是什意思?

【上海闵行区猪肉问题系明知劣质以次充好 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查处 】近日,上海闵行区梅陇镇有疫情防控社区居民反映,该镇发放的第四批生活保障物资中,部分猪肉存在质量问题。上海警方第一时间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调查。

警方通报:2022年4月9日,梅陇镇镇政府与上海咨谕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保供协议》,约定由该公司于4月15日前提供猪肉产品11万份,每份规格为五花肉(2斤)和蹄髈(1斤),涉及采购金额人民币760万余元。其间,犯罪嫌疑人张某(男,38岁)、王某霞(女,37岁)、张某科(男,30岁)通过许某洁(女,34岁)采购人民币300余万元的猪肉后陆续运抵闵行区梅陇镇。在统一发放给辖区居民过程中发现冻猪肉产品中存在肥肉过多、品相不佳、多为边角料且变质变味等问题。发现该情况后,梅陇镇镇政府立即叫停了该批物资的发放,并通报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调查。

经公安机关查明,犯罪嫌疑人张某、许某洁、张某科等人在明知提供的保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仍以次充好,以正常市场价格销售,且数额较大。王某霞则在明知上述人员销售伪劣产品的情况下,仍为其提供资金支持,起到帮助作用。

目前,相关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已被上海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上海梅陇镇猪肉问题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查处#
#上海闵行区猪肉问题系明知劣质以次充好#



@我的上海怎么了
举报大场镇副镇长俞忠华急功好利,野蛮执行致73岁老人猝死
#上海新增2417例本土确诊19831例本土无症状#
家住聚丰园路628弄184号徐老人73岁,心梗脑梗偏瘫病人,同时伴有心衰,心室壁瘤,心功能二级,高血压三级。日常生活由家人照顾,用药状态平稳。4月3日,核酸有异常,无症状在家隔离静养。有官方来电也说明病人情况,居委会也帮助说明情况,但是副镇长俞忠华不顾病人具体情况强制执行,4月18日早晨四点多,大白粗暴敲门强行接人,病人在楼下冷风中等待半小时多上车后即昏迷,整个过程大巴上所有人员亲眼目睹,后经抢救无效,投诉大场镇副镇长俞忠华,不顾病人的实际情况,强行转运,造成病人猝死,要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野蛮行径。@上海发布 @上海宝山发布 @警民直通车-上海 @宣克炅 @新民晚报新民网 @光明日报 @新闻晨报 @我要投诉-周到上海收起



回复 7612楼yingyinc 的帖子
@蘸盐
所以镇政府是怎么找到这家只有两人的公司做保供单位的呢?观音托梦吗?[思考][思考]

镇政府不会这么做的,一定不会[哇]//@青青虫的微博:也就是说,如果许某洁供的肉不那么拉胯,这一单“咨谕实业”轻轻松松闷声发大财460万。梅陇镇既然能独具慧眼一下相中这个皮包公司,这时候如果有外地哪里不识相的捐上几吨猪肉的话,当地恐怕也得找地方不小心放臭了扔吧?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4-19 06:56 编辑 ]



@有志青年Ben
我外婆91岁的独居老人,招远路19弄居民,属于陆家嘴街道,自疫情以来,配合防疫,足不出户,因为不会抢菜不会团购,我们家人帮她订了社区的老年餐,招远居委会登记过后老年餐一直迟送造成餐品变质,最离谱的是,最近三天居然都没有送过,我们封城前给她备的吃的所剩无几,我外婆最近两天都饿着肚子,居委会现在电话不接,你们对待独居老年人就这样的?!
地址:浦东新区招远路19弄30号
本人对所述事情真实性负责,你们这时候对待老人这样,真的太寒心了#上海抗疫求助[超话]##上海抗疫求助超话# @陆家嘴在线 @浦东发布 @鋼筆様子


麻烦大家转发下,万分感谢!因为我居住在浦西,不然我肯定个人把我外婆的饮食照顾到位,也不会求于政府了,这次真的是太寒心了!

真的太寒心了,我自己最近送药送病人,都是义务劳动,没收过任何费用,想着疫情期间自己力所能及的帮衬着做点实事,今天听到我外婆饿着肚子,真的眼泪都流的出来

​​​@有志青年Ben: 万分感谢,老人家维持着最后的体面,今天才和我们说了这个事,之前天天电话问缺什么都说不缺的,今天估计实在无奈才和我们说了这个事情,菜的事情我已经想办法解决了,现在就等官方着盒饭的事情,太欺负人了

感谢各位!此时此刻我作为志愿者在外面送药,晚点回复。因为我也是前面刚知道盒饭几天没送这事,所以发帖的。菜的事情我已经想办法解决了,再次感谢各位!前面刚接到陆家嘴街道的电话,解释因为盒饭送的时间不准时导致变质,老人家说如果再这样就不要了,所以默认老人家不要了,我说你如果默认因为两天送一次老人家吃馊的是可以接受的,把责任推给老人的,这逻辑就别沟通了,在这里,再次感谢各位!



@猪小壕
Science 官网前两天发了一篇新闻评论(http://t.cn/A66dYnaV),标题是:“不容辩驳的政治决定”:中国为何拒绝结束严厉的封城。

文章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中国政府没做好准备,现在放开将造成大量病亡。

所谓的“准备”包括疫苗接种和医疗资源的建设储备等。单说疫苗,虽然中国整体接种完成率达到88%,但60岁以上未完成接种的将近19%,80岁以上两剂接种率刚超过50%。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早期也采取清零措施,在60岁以上接种率分别达到98.8%、99.4%和99.6%时开始退出清零措施,并将病亡数控制在了较低水平。

那么中国为什么还没做好准备?文章认为,中国前两年的清零政策是成功的,以至于形成了路径依赖。既然清零政策不变,疫苗接种的收益就不大,民众也就没有接种积极性。而且,许多民众还担心疫苗的“副作用”——文章没有展开说,但我相信这几年媒体对国外疫苗副作用的渲染起了反噬作用。

最近许多地方都在补课,鼓励老年人接种。那么,如果疫苗接种率足够高,中国就会放开吗?文章最后援引了一位学者的观点:中国可能长期坚持清零政策。

我的观点类似。一方面,灭活疫苗的效力不够高,即便100%接种也未必筑牢免疫屏障,决策者应该是知道的。另一方面,路径依赖是我国重大决策的关键特色——远到家庭联产承包,近到全面放开生育,都呈现出“后知后觉”、“亡羊补牢”的特征。除非清零造成不得不缓解的巨大困难,否则我不认为决策者会主动地、根本地调整现行政策。



@甜酱辣
#上海抗疫求助[超话]##疫情[超话]##上海疫情# #长宁疫情# #长宁方舱# @上海发布 @长宁发布 @人民日报 @澎湃新闻 @凤凰网 @人民网 @环球时报 @梨视频
坐标上海长宁建滔中心,也就是上海临空方舱。
这里条件十分差,没有隔板,没有家具,人员密集,空间密闭
这里的大白和医护很好很温柔,定时发饭,还会生怕大家吃不饱问要不要加饭,一天量三次体温,一天一次核酸,基本能力范围内都会帮忙。
今天下午开始转来一批又一批的人,其中有老年人,还有许多小孩子。看得十分心痛,我们年轻人,打过三针疫苗,尚且承受不了,又何况这些免疫能力低下甚至没有疫苗保护的老幼群体呢?这里的条件如何能修养的好身体?这里是否达到方舱的使用标准?
我真的很心疼这里的大白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经常忙碌到深夜,没有地方休息,甚至只能坐着睡着。我也心疼这里的患者,他们面临着恐慌与未知,惶惶不可终日。
我想求助,不知向谁求助。
请求不要让我们的父母,不要让我们的儿童遭受这一切。
让苦难止于今天,此后都是光明。
希望这一切可以改变,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爱人都能健康平安。

4.19日更新,我是4.10日入住的,4.17日出院,我弟弟是安排今天4.19日出院。感谢医护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我已经报名了社区志愿者,向他们学习,等居家7天后可以上岗啦。
这里的条件确实很差,昨天这里转运来了一批老年人,其中甚至有坐轮椅的老年人。
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http://t.cn/A66nS6qB


@洛之秋
以前嫌方舱没有隔板、不能洗澡,后来嫌方舱床距太近、没有柜子,再后来方舱连床都没有了....//@老徐快别打星际了: //@宝玉xp:是不是居家隔离更好点? //@神樂坂千鶴丶:这个是方舱?



@烧伤超人阿宝
吉林出院和无感染解除隔离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新增确诊和无感染,医疗资源压力持续缓解,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上海经过努力,虽然新增数字依然维持在高位,但今天有个重大变化,就是新增无症状感染数量,和新增无症状解除隔离数量,达到了平衡。

这意味着,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方舱床位需求量已经见顶,上海和周边兄弟省市可以喘口气了。

但是,上海新增确诊数量,在以每天四位数的水平持续飙升了。每天新增两千住院患者,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些感染者中有相当部分会转化为重症,疫情对上海医疗体系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目前,多省市重症团队驰援上海,这是个很不好的征兆。上海医疗体系的压力,尤其重症压力,可能比预期的严重的多。

这种情况下,上海进口了两万盒辉瑞新冠治疗药物,足够两万患者使用。

辉瑞药物不仅能降低患者近九成的发展成重症和死亡几率,更能大大缩短确诊患者住院时间,对于缓解医疗压力,避免医疗体系崩溃有重要意义。

希望上海每日确诊患者出院数量和新增数量尽快达到平衡。等这个数字达到平衡,上海才算真正熬过最困难的时刻。



@天天长假的伪知识分子
动态清零不等于没有病例,不等于全员检测,不等于全城封控,不等于条件极差的方舱,它只是把疫情掐死在苗头的一种理念和政策。上海的精准防控本来与它也是匹配的。现在是疫情蔓延得不可收拾,代价太大,不是“想阻断疫情传播”这一想法的错,而是疫情没法控制的错。那面对疫情没法控制怎么办?
取消封控,改测核酸为不测或抗原,方舱的人都住回自己家里,只有重症收往定点医院,其他一切如往常那样,医生正常看病,不管病人或医护自己的阴阳,这样可以吗?
也许真这样做了,的确没有大问题了,大家也都说早该这么做了,但其实还是大量阳性的传播已经被阻断了,所有粗暴的做法所取得的一点点效果都因为粗暴本身被遗忘被否定了。
在各种呼救各种不忿的同时,我们能不能也同时开动脑筋,面对传播力度这么强的病毒,或面对疫情扩散的局面,我们有没有什么其他更可行更人性的办法?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啊,想办法不让以后还有现在的各种呼救啊。
我能想到的,就是大力推广抗原,每人每天都自测,若两条杠,就自觉隔离一周不出门,这无法阻断病毒,但至少让它传播的人少一些,只要感染者少,一切都好办。



@深夜一只猫
55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上海有关领导是真不怕啊,我是真怕啊,这样搞法,很多原来很喜欢上海的人都和我说,这TM怎么会是上海呢?上海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他们走了怎么办,你们上海是长三角珠三角的人才高地,是金融中心,是钱库,上海的人才和资金走了,长三角和珠三角有很多人要失业挨饿的,制造业的根基怎么巩固?现代服务业要怎么维持?上海人跑去新加坡跟玩一样。

你们让70多90多岁的老人半夜从被窝里拉下床送去只有枕头没有被子的老人院,这是要干嘛啊?

条件不具备可以请求大家谅解,封控久一点,尽量解决民生困顿,大家没有不谅解的,没有不配合的,做事情能不能起码人性化一点,尊重人家是一个人啊,人家不是罪犯,不是物体,人家转阴了,你们不改码,还要整栋楼封起来,这都是怎么搞的啊?

武汉的时候最令人担忧的,居家隔离导致群聚式感染,重症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导致对各大医院的呼吸重症科医疗资源挤兑,现在没有发生,现在都是一些基础病导致死亡,说明封控措施本身造成了医疗资源挤兑,将其他的基础病的医疗资源占用了,赶紧将医生护士回撤到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行不行?

之前确诊阳性,因方舱不足已经居家隔离转阴的,你连续测三天核酸如果都是阴就还人家自由行不行?

别砸上海招牌了,你们不心疼,我广州人心疼啊!



@六个噗
上海抗疫求助超话抗疫求助超话抗疫求助超话
恳请大家帮帮转发:我们是襄阳北路44弄居民,现在我们弄堂一位产妇和刚出生20天的婴儿被接去方舱隔离,产妇家人多次和方舱负责人联系无果,和社区街道联系无果,弄堂里的邻居发起接龙被封,希望大家关注她们,她们所在的方舱是毛胚房全是石灰,方舱内24小时戴口罩,以下文字图片经产妇以及产妇家人授权!保障真实!希望大家救救她们!救救刚出生的婴儿!
【所在城市】:上海市静安区
【现居地址】:襄阳北路44弄,目前隔离放舱位于虬江路北方方舱
【求助类型】:产妇婴幼儿隔离点优化调整
【求助描述】:未出月子的产妇和刚出生20天的婴儿目前收治在毛坯方舱,条件过于恶劣无法应对产妇和婴儿的生活所需,恳请领导帮助调整至其他隔离地点
【联系电话】:颜世波13585554445  李叶美15900885148



@上海滩小律师
18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区别对待:

非常时期,菜价贵点,市民也是能忍受的,对商家来说,非常时期,想多赚点钱也能理解,发财总要趁一个风口,这风口来了,哪有不抓的道理,还有些事,国人也不是外宾,也懂为何这个团购不能进,那个团购能进。

但起码要注意吃相和分寸,政府要保证所有老百姓最基本粮油米蛋的供应,非常时期不求吃好,不饿就行了。
上海有钱人多如牛毛,总想吃一些好的M9牛排,各种新鲜水果,这方面可以多动动脑静,这玩意只要懂点经济学的价格弹性理论就可以做到,富人并不在乎那么点食品价格,也懂契约精神,自己愿意买,再叫价格贵就不体面了。
这就像新加坡玩房子,穷人有便宜的公屋廉租房,富人住豪宅商品房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回应学生因家长返乡未报备被开除#:该文件没有效力,不会开除,会批评教育】#学生因家长返乡未报备被开除学籍#4月19日,网上流传一张落款为“绥化市教育局”的通报。通报称,4月11日,绥化市直属一学校高一学生,因其家长从外地返绥未按要求向学校报备,对该生做出开除学籍的处理决定。该通报立即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对此,绥化市市长表示,该事属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事情,不属于教育局处置,疫情防控指挥部并没有同意该处置方案。他还表示,该文件“没有效力的”。对于该学生,不会采取开除这样的处置,只会进行批评教育。



@IIIoykotwenninoom
3小时前
来自 iPhone
“社会面清零”//@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然后据说这么搞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老人”。//@顾不厌://@徐大脸:转发微博
@小老虎jfever
一些图片而已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港闻速递
2小时前
来自 中国超话
港大医学院教授孔繁毅表示,要完全清零是非常困难,即使花很多人力物力,亦未必可以长时间维持清零,认为单日确诊数字维持在双位数很合理,但不代表是「与病毒共存」。

他又指,大部份上呼吸道病毒是透过接种疫苗或重复感染达致自然免疫,相信新冠病毒早晚会演变成为「风土病」,并预料市民日后在每年冬季前,需同时接种流感及新冠疫苗。



@湛泸剑
#哈尔滨疫情# 【#4月18日哈尔滨市新增64例本土确诊和31例无症状# 详细公布】4月18日0-24时,哈尔滨市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4例,其中双城区29例、南岗区15例、平房区11例、香坊区5例、道里区3例、松北区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1例,其中双城区18例、南岗区6例、平房区3例、香坊区2例、道外区1例、道里区1例。上述病例均为隔离管控期间核酸检测或对重点人群主动筛查发现。新增阳性感染者均已闭环转入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专家组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流调溯源、密接排查、核酸检测、环境消毒和基因测序等工作正在进行中。详细公布↓(哈尔滨发布)



@无心简影
2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王思聪被禁言了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冈瓦纳
3小时前
来自 三星Galaxy S10
我看我微博下的评论,一些人是因为我住上海,他们是带着炫耀来的
炫耀的是他们城市管得严
几乎没疫情,还人人保持48小时核酸在手

我真的很担心上海清零后这样保持无疫情状态

最近两件事,本来都是坏事,但也有了点好处

一个是普京,总算让一些人知道不是有想法就能赢的,知道经济不行啥都不是
还有就是奥密克戎,让最近二三十年长大的人知道我们是怎么样子地被管理的。


@雄狮亨利
42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1
我早就说,为了公平、为了公道、为了别人的尊严,你愿意付出什么?这才是决定一个人底线有多高的东西。领导让你打狗你牵着狗出去,一下马失前蹄狗跑了,你摔个跟头,损失大么?跟努力完成任务比,你损失很大。但如果摔个跟头就能把自己从这么脏的事里给择出来,反正我觉得是赚了!
@有杯榛果拿铁
我现在逐渐对螺丝钉丧失同情心了,少来给我说他们也只是在工作,我就想问,不转运 94 岁老人、产后妈妈和 20 天婴儿,他们会受到的处罚是?扣工资?写检讨?延缓晋升?还是说上级会把他们杀了?可是把这些老弱病残转运去毛坯方舱却是真的在害人,我不知道这种情形下螺丝钉还有什么可自辩的,大象有大象的错,你有你的,去你妈的吧。



@曲卫国
3小时前
来自 HUAWEI Mate30 Pro 5G
上午发的有关94岁阿婆被送方舱的微博的阅读量已经超过135万了。深知这打动不了某些人,还是有点不切实际地幻想能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希望阿婆能平安、早点离开方舱。

目前​讨论如何防疫问题基本在科学层面,其实有一个层面,这次讨论得相当少,有朋友和我私下提到过,那就是依法防疫的问题。防疫至少涉及三个问题,首先是病毒,如何阻断病毒的传播,这需要科学。其次,感染病毒的是人,人不仅有生命,更有尊严。人是受法律保护的。如何对待病毒感染者或未感染者,在强迫他们服从医学安排的同时,又依法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尊严,这是法律问题。最后,落实防疫政策和措施的是基层政府组织,如何在实施各种措施时不践踏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或者说如何监督基层政府组织依法执行有关政策和措施,这也是法律问题。

科学保护人的生物生命,法律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或者说人的社会生命。维护现代社会的底线​是法律。抗疫显然不是仅仅追求生物意义上的胜利。如果公民依法服从政府的相关安排,政府组织依法行政,上海这次就不会有这么多乱像和悲剧。中国在体制上是有相关机制的。不由又想起了各级人大和政协。可他们人呢?



@就叫熊太行也行
39分钟前
显然不是那个药,而是对抗核酸检验的那一条。
@吴铭
#王思聪被禁言# 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


@冈瓦纳
3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这波疫情前,上海只有极少的人做过核酸,核酸试剂厂从上海基本上没赚过什么钱 //@圣翼小黑:这波疫情前我也没做过核酸,好想回到以前的日子可是回不去了



@冈瓦纳
3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这波疫情之前,上海做过核酸的人只有80万 //@嘿嘿嘿嘿嘿鼽:我也很害怕,以后48小时核酸是常态。其实我在22年之前,20,21年核酸记录都为零,避免了一切需要核酸的事情。没想到22年就每天一次了



https://mp.weixin.qq.com/s/uRnD8zF_uExM2wapdNYP5A

送一个老人回家
维舟 维舟的方舟 2022-04-19 19:00




3月22日黄昏,老林乘坐的飞机落地上海浦东机场。那一天,上海疫情已山雨欲来,这一点他也不是不知道,但还是非回来不可,因为前些天老家来电,告诉他老母亲病危,临终前想最后看他一眼。



回国之前,他在莫桑比克帮儿子看店,近几年来,国内赚钱太难,他老家福建福清有不少人远赴非洲,做点小本生意。莫桑比克没有直飞国内的航班,这次父子俩不得不先飞到亚的斯亚贝巴,在那隔离7天。



那几天,他对埃塞俄比亚的食物很不习惯,远在老家的女儿月琴在视频通话时宽慰他:“回国了就好,只要踏上中国的土地,啥都不用担心。”



检测正常之后,父子俩飞了12小时,终于踏上久违的中国土地。入境后,他们当晚入住上海天目西路的城市广场丽柏酒店,躺下来已经半夜,旅途劳顿,倒头就睡。按国内的防疫规定,他们还得在上海隔离14天。



隔离的日子度日如年。每天看着视频那一头垂危的老母亲,而自己在这一头却困在酒店里动弹不得。他知道,老母亲只是靠“还要见儿子最后一面”这口气撑着,但能不能撑到隔离结束,谁也不知道。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煎熬。



那些天他们每天都盯着上海节节攀升的疫情感染人数,不过,上海仍然坚持不封城,看来至少能如期回家。3月27日晚间,坏消息来了:上海划江封城,防疫措施骤然升级到无法理解的地步。



4月6日,他们隔离终于满14天了,然而,更坏的消息来了:就在这一天,他核酸检测阳性。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按规定他必须即刻被转去隔离医院进一步观察。儿子的核酸结果倒是没事,只是很不放心他一个人,想留下来陪他,但隔离酒店说,你必须走,不然就得到上海解封了才能走。



就这样,他4月7日被转到静安区闸北医院复诊,发现那是假阳,又被查了一个星期,什么都没查出来,只是日子更难熬了。他在国外已久,原本手机也没有国内的卡,酒店隔离时,儿子帮忙设法连上了wifi,但在隔离医院,wifi信号很差,甚至连和家人视频都难。



他61岁了,本来就对手机功能用得不熟,平日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用微信这样,而现在骤然之间要靠这部手机来生存。



还好,医院里有个医患群,女儿月琴也加进来,问群里的医生怎么买生活物资,医生说只能联系美团、饿了么试试,月琴加了饿了么跑腿小哥的微信,帮老爸下订单,买纸巾、苹果、香蕉等等送去医院。在这关头,只有这些跑腿小哥才知道哪里能买到物资。



4月15日,医院通知他出院,再转运至上海宾馆,但到那边后,由于他核酸报告一切正常,甚至都没入住,当场就被直接办理“解除隔离通知书”并要求自行离开、不许逗留。



他离奇的厄运,到这时才刚刚开始:还没走出酒店,他忽然惊恐地发现,虽然解除隔离了,但自己的健康码仍然是红的。他哪里都去不了。



图片



像他这样一起从隔离医院出来到上海宾馆的有四个人,其中一位在解除隔离后转绿码,就先走了,剩下他们三个,就好像被卡在旋转门里。



去找隔离酒店的医生,但医生也表示无能为力,说只能点红码下方的“我要申诉”。老林不太会操作这些,同行的一位香港年轻人阿天和他一样的处境,都申诉好几次了,都没用。



隔离酒店已经不能住了,因为它是只接受境外回来隔离的定点酒店,你隔离期满就赶你走——理论上,你“自由”了。



从酒店“解除隔离”出来,他们打电话找过警察,也确实来了三个警察,但健康码红码他们也没办法,更不能进警局,只能等待转绿,但给了几个建议:打文化旅游局电话看看,能不能收留一晚上;现在公交已停,出租车也叫不到,核酸报告出来后,尽可能往机场或火车站方向走。然而,联系了文旅局那边,像他们这种特殊情况,既不能隔离也不能正常入住,没地方可以接收。



没任何办法,他们只能一起走到附近的华山医院,再做一轮核酸检测。在结果出来之前,他们因为红码,无任何场所接收,只能流落街头。从医院出来已经5点多,上海早春的黄昏还有几分寒意,街市萧条,所有店铺都关门闭户,马路上几乎空无一人。



他在上海没有亲友,就算有,在封城之下也不知如何才能投靠。更糟糕的是,手机也快没电了,一旦和家人断绝联系,兜里又没有人民币,势将陷入彻底孤绝的境地,甚至健康码是不是转绿都不知道,就算转绿了也难以离开上海。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竟然可能会无声无息地饿死在上海街头。谁会相信,在2022年的上海会出现这种事。



阿天担心他一个人难以过活,一直陪在他左右。两人的普通话都讲得不太好,好在沟通总没大碍。所幸,阿天还有一份自热米饭,总还能支撑着解决一顿晚饭。但吃了上顿没下顿,在这大上海荒凉的街头,谁也不知道能捱多久。



远在老家的女儿月琴别无他法,只能继续夺命连环call跑腿小哥,求求他好心帮个忙,盒饭买不到,那至少买三个充电宝,再加一床被子。莫桑比克不冷,更没料到在上海会发生这种事,老林的行李里没有任何衣物能御寒。幸好,在他手机的电力耗尽之前,跑腿小哥赶到了,带来了充电宝和被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刚送到充电宝,阿天就发现了路边有一个充电桩。



他和阿天两人,饥肠辘辘地徘徊在这座繁华都市冷清的街头,夜深时分在街边找了个避风的角落,裹着被子,蜷缩着睡了一晚。虽然身心俱疲,但那毕竟不像家里的床铺,非常不舒服不说,他们也害怕夜寒料峭,别睡下去再也醒不来,朦朦胧胧中还是绷紧着神经,一整个晚上醒来了无数次,确认自己和同伴还活着。



睁开眼,天亮了,他们还活着,但整座城市像是死了一样。他们困在这空城里,手脚冰凉,寸步难行。捱到中午,一位好心的大姐过来问了几句,给他们一人送了一份饭,她说,已经看到你们在街头徘徊一整天了。饭菜的热气熏得人落泪。



4月16日下午5点,满24小时,他们再去华山医院做核酸检测。前一天的报告是阴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健康码仍然是红的。整件事让人无法理解,不知道到底哪里不对,更没地方讲道理,但你就是动弹不得。



做完核酸出来,他们蓬头垢面拖着行李,正遇到巡逻警察路过,刚想寻求帮助,没想到的是,警察呵斥他们不得在此停留,否则将用警棍驱离,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好久没照镜子,自己已经成了对方眼里的流浪汉。



图片

两人流浪的街角



在等待的时间里,他们、月琴、小林已经找各个渠道都申诉过了,都石沉大海;24小时市民求助热线,也都挨个试过了,全无效用。也找了所有的人际关系网络,甚至辗转找到了上海福清商会的会长,但在当下严格的封城措施之下,连会长也束手无策。本来月琴好不容易订到个酒店,只要核酸阴性就可以入住,但等他们走过去时,发现酒店也被封了,钱还不给退,最后又不得不再叫携程处理。



在他们快绝望的时候,又一位警察看到,给他们每人送了一份饭、两瓶水。警察也知道,这只能解一时危困,但现在无处可去,给他们推荐了一个流浪汉收容所,但是,“里面可能有阳性,你们敢不敢去?”



他们不敢。万一真感染了阳性,那就更难脱困了。有医生告诉阿天,多做几次核酸,但不清楚到底做几次核酸才会转绿,而且没吃没住,能熬几天?拖着行李,体力正在以触手可及的速度流失,这样下去,冻都冻死了。



被逼无奈,月琴只能在微信的各个群里求助。4月16日晚间19点,她写了一段父亲和阿天处境的说明,末尾说“恳请政府给予帮助”。让她没想到的是,本来没抱多大希望,居然收到了排山倒海的热情,瞬间就成了群里热议的话题,连平日里潜水的也都冒出来帮忙出主意。



有人说,是不是买个帐篷露营一下?又或者,宾馆被封,试试有没有民宿愿意好心冒风险接收的?有一位说:“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公厕有干净的水,也算有地方睡。”这乍一看令人震惊,但细想倒好像也对,至少可以遮风挡雨。


也有人说,让那个香港人用英语打电话申诉,或许有用?但12345热线直接打不通,让你去小程序留言,根本没有英文选项。又有人说,可以试试国务院客户端,据说级别高响应快。然而,求助发布里极紧急的无数,紧急的肯定没人顾上了。



还有人说,继续找警察,想办法把事情闹大,又或者,干脆逆向思维一下,“去银行门口喊抢劫,拘留所至少有吃有喝的。我是认真的,并没有开玩笑,要找不到武器的话就捡个酒瓶,或者板砖,威胁吓唬防疫人员,警察很快就能把你带走,这几天吃喝真没问题。”月琴说:“唉,我爸木讷内向,让他做这种事难度很大,一辈子良民做惯了。”



我一位朋友阿梅也在那个群里。晚上8点,她找到我,问我在上海有没有什么办法。很惭愧,我自己也困守家中,除了帮忙转发之外别无他法。



转到上海朋友的群里,有一位出了个主意:“找可靠的人把核酸码截图给他,虽然可能犯法。”有人觉得做核酸已经没用了,只能继续拼命打电话申诉。但也有一位曾被莫名赋黄码的朋友说:“现在没有一家店会接收红码的人,你说破嘴皮都没用。我的经验是只能去做核酸,等候走程序变绿码,我打了两天12345投诉电话,都没有用的,我现在就顶着黄码坚强地活着,顽强地到处跑。”



说到最后,另一位朋友感叹了一声:“要是在我们这小地方就好了,还能靠关系网开一面。”这是一个讽刺的事实:平日里被人痛恨的“关系网”,在这时候说不定是救命稻草。



阿梅几乎调动起了她在上海认识的所有亲友,最后,她的老同学不知通过什么路子,居然辗转联系到了一家酒店式公寓,可以晚上过来接两个人去入住,还帮他们买好了泡面,连车送来。



在等车来的时候,深夜11点半,老林的健康码转绿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我才听懂行的朋友说,这可能是因为隔离点的核酸检测数据和身份行程信息没及时匹配,显示你还是在隔离医院,就仍是红码,“大数据都崩了好几次了,这也不是没可能发生”。



半夜1点,他们被接到酒店式公寓,然而,这一公寓按规定12点实施管控,保安不让进,威胁说进去就打110报警。僵持了一个多小时,老林放弃了,健康码转绿后,儿子已帮忙抢到了次日一早9点的高铁票,他害怕再被关在上海。阿梅的朋友又找到一位同乡帮忙,搞到一辆车,帮忙把老人送去虹桥高铁站。2点到那边,在站前广场地面上露宿三个小时,5点多开门就可以进去了。



在和老林洒泪告别后,3点,阿天的健康码也转绿了。他趁保安不注意,翻墙进入酒店式公寓,终于设法住了进去。月琴和阿梅还担心他的安危,但第二天一早却发现他失联了,微信不回、电话也不接。到午间,终于收到他的消息,只是太疲惫了,昨晚抢票也没抢到,一有票就逃离上海。



这件事平静下来后,阿梅和我说起,我才得知,她和月琴其实都根本没见过面,只是碰巧同在那个群里,她的同学、同学的老乡跟老林一家自然更素不相识。她说,实在是觉得老人太惨了,不忍心,“我昨晚因为这件事情都激动得没睡好,能够帮到别人,真的很幸福。”



我问月琴,你爸历尽千难万险回家,最后有没有赶上见老母亲最后一面?她哽咽着说,没有,我奶奶昨天在福清出殡了,就在我爸流落上海街头的时候,“奶奶生他的气,去世前两天,我爸发视频,她都不肯张开眼睛看他,说:‘我都要死了,他也没办法回来看我。’”



请原谅他。那真的不是他的错。他和我们所有人,都尽力了。



@凯雷
1小时前
来自 iPhone 7 Plus(亮黑色)
如果按这个规则计算,利润率85.%//@清咖好苦:在欧亚公司干的时候,我们申总可不是这么计算利润率的,他是175-25=150,150/175=0.85714,利润率=85.71%,怎么样啊,上海人是不是特别的聪明?!按销售额做分母的利润率,永远也达不到100%!所以也不算是暴利了!
@凯雷
短短一周,这个42岁的上海小伙子,25万的菜肉蛋销售175万,赢利150万,几乎日进斗金,一天10万。非法经营、哄抬物价,这是多少倍的暴利,是不是马克思说的百分之三百,谁给算算!

如果控制在300%,应该卖多少钱?//@蜀风和畅:利润率=(175-25)/25=6,即600%,上两次绞刑架也不怕。注:马克思说过:超过300%,上绞刑架也不怕。

【#上海警方通报男子囤菜赚百万#: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月19日,上海,静安警方发布通报称,根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移交的相关线索,破获一起哄抬物价非法经营案。#上海男子花25万囤菜非法获利150万#,

经查,4月10日以来,犯罪嫌疑人高某非法租用他人食品经营营业执照在网络平台开店,大量囤积青菜、鸡蛋、鸡、鸭等食品,并大幅抬高价格对外销售,累计销售175余万元,非法获利150余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高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静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沸点视频 沸点视频的微博视频收起



@Imyours大仁哥
昨天上海发布写的清清楚楚:4月15日前5天内有阳性患者的楼栋,医生上门核酸。
我所在的浦东北蔡某小区的情况是:医生拒绝上楼!原因就是认为楼栋环境有阳性存在风险。
所以我们90%的住户拒绝核酸,理由很简单,封楼十几天了,还是陆续爆出确诊,楼里的两部电梯风险很高,并且最近1楼也有确诊,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核酸环节出的问题[微笑]
如果不是身处其中,我也不会相信新闻和实际是截然相反!
所以,每天少了这么多核酸样本,是不是正和他们的意思,少检测,所以少阳性?



@Audrey李佳佳
18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3
有的时候觉得很多政策和口号都是很好的,可到了具体执行层面就…… 一言难尽……

比如“应检尽检”,这很好。但是不是真的有必要让没有行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人、自闭症儿童等也一定要检测呢?比如“应收尽收”,这也很好。但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在90多岁老人熟睡的凌晨两点敲门,敲不开还要让锁匠撬门把老人强制带走呢?这折腾真的利于老人的康复吗?



//@刘昕RUC:真希望被辟谣。//@尼克安闲:[晕][疑问][费解][吃惊][汗][衰]//@爱我美丽的天空:人性,兽性[泪][泪][泪]
@经济行为与决策
分享图片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鱼尔格松
吴凡那句话说得挺对,上海之于世界的确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地方基本上就是西方人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想象,对于一个普通白人而言,你跟他讲中国今天发达了,他唯一想象到的就是上海。过去两三年里的整个zero tolerance政策,虽然外媒也有报道,但是他听到那些地方基本上没概念,你对他讲哪哪封城了他听着就跟东南亚那些国家差不太多,所以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能惨到什么程度。结果现在一到上海,乌泱泱全是歪果仁,境外势力在中国的总部都在上海,都不用大翻译运动,随便找个白人采访讲出他的真实情况,再做个报道就能拿出来。所以这一次真的是属于家喻户晓,你要是这两天出门随便拉个人跟人讲你是中国人,白人第一反应就是:我听说最近上海很恐怖……

当然,你也可以讲,我关心世界,世界又不是只有西方,我关心第三世界,以后不要白人的钱,不需要跟白人打交道,那也可以,这么认为也没什么话讲,那是你的自由。

但是你可以问问买办资本同不同意,或者说你可以选择干掉买办资本,也不用洋人的脏钱,然后看看会不会过得更好,都行,都可以实验。



@洛之秋
40分钟前
来自 微博国际版
半夜两点,锁匠撬锁。你们感受一下。
@澎湃新闻
【94岁阿婆被拉去方舱?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回应】2022年4月18日,一则《请大家帮我转发!求不要把我94岁的外婆拉去方舱!》的帖文在网上传播,引发社会关注。

4月19日晚,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办事处就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4月14日,家住宜川四村的靳阿婆(1929年10月生,即帖文中的外婆)及其子张先生(即帖文中的舅舅)两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街道一方面对两人实施居家隔离管控,一方面积极协调定点医院收治床位。

4月18日,桃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院作为新改建的定点隔离医院投入使用。我们立即为其联系床位,并告知按照防控办“应转尽转”的要求,将要转运隔离。继18日下午17时通知其转运要求后,晚22时,居委会工作人员再次联系张先生,告知其转运安排,希望做好准备。

19日凌晨2时,社区民警及居委会工作人员一同上门,长时间敲其房门均无反应。因担心发生意外,安排锁匠打开第一道门锁(此门系楼道内两户人家共用的隔断门)。工作人员到其门口反复敲门后,张先生自行打开房门。民警进入室内告知靳阿婆、张先生配合防疫的义务和集中转运的安排。经沟通,两人表示同意并自行下楼乘坐转运车辆。

19日凌晨3时,两人被转运至桃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住2楼加51、52床,随后配发了被褥等生活物品,医护人员对两人身体状况作了巡检,确定身体情况正常。目前,护理院床位比较紧张,医护人员表示将加强高龄老人及有基础疾病人员的身体巡检和生活照护,尽量为隔离人员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回复 7638楼yingyinc 的帖子
@深夜一只猫
53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40 Pro
凌晨两点请锁匠开锁,然后请老人【自愿】从被窝里去隔离?为啥要凌晨两点去,为啥要让锁匠开门,你凌晨两点家里被开锁了,能不自愿吗?万一凌晨四点再问候一下,凌晨五点再说句早上好怎么办



@纽太普同学
3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1 Pro Max
这可太要脸了。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深夜一只猫
55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40 Pro
#上海疫情# 上海能否下严令,老人不允许送去条件恶劣的方舱!!!!//@靜水涵深:这是朋友的亲戚,两个90多岁的老人家,被送到了条件特别恶劣的方舱,本来防疫的人说是送到定点医院的。 【求助人】吕健  【现居地】华师大一村  【联系方式】13601710545
@LV205603
我父亲吕世杰93岁;母亲徐惠安90岁,卧病在床多年,无生活自理能力。13日被测出阳性后,于今天凌晨被强制执行运至方舱,由于走得太急老人家抗抑郁的药都没有带上!令我绝望的是,方舱条件恶劣老人家支气管严重,需要及时吸氧,不然一次发作就会要了他的性命。我恳请我呼吁,让我年迈父母尽快转入条件规范的定点医院!
吕健13601710545



伊洛牧
2小时前
已编辑
上海的核酸能力似乎还是迷,2500万人到4月15日以来(可能到18日为止)总共采样了3700万人次,平均每天900多万人次…

为什么到现在采样能力还是如此拉胯…[允悲]昨天看那个流传甚广的采访快递小哥视频,每天还要排两小时队去做核酸?

后边方舱位置充裕后,希望效率能高一些吧。

有一个静安的朋友,身处防范区,4月12日至今没有做过核酸,安排似乎是一周两次抗原。随申码至今也没变黄。所谓两天不做核酸就黄码,看起来是传说。我所在楼宇有阳,没拉走,至今随申码是绿。



财经网
55分钟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上海各区至少有1家综合医院承担封控管控区医疗服务#【上海:各区确定至少有1家综合性医院 承担封控区管控区医疗服务】上海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就医流程通知,要求全市各街镇、居村、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等单位均不得以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作为进出小区就医、转送病人和接诊的限制。要求各区确定至少有1家临床专科齐全、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综合性医院,承担封控区管控区基本医疗服务职责,全力保障正常医疗服务不中断;全市市级医院要做到"应开尽开"。



@新闻晨报
[cp]【晨报时间丨坚持就是胜利】·出院出舱人数超过新增阳性感染者人数

昨天上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通报:4月18日,本市新增3084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其中包含此前通报过的974例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新增1733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因此,18日新增的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计19442例。

4月18日,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121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2075例。

可以发现,4月18日出院出舱人数23286例,超过了新增阳性感染者人数。

·“一企一方案”分批推动复工复产

在19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指出,本市开始分类分批推动部分领域,尤其是具备封闭生产条件和疫情防控条件的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企业要制定“一企一方案”,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也要创造条件,既要支持一家一户企业个体,也要关注企业群体,解决共性问题。

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不同行业和企业遇到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复工复产工作要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市区各级部门会根据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发现的问题,做出一些制度性安排。

·进一步加强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

据市绿化市容局介绍,这两天正全力开展城市公共环境大冲洗行动,已发动全市16个区,组织力量清洁冲洗道路路面,清理道路两侧垃圾,对沿街废物箱开展清洗消杀。

同时,进一步加强公园、公共厕所等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本次预防性消毒主要分为两大阶段:

重点消毒时段:4月16日-4月20日,对行业相关场所开展全面消毒,重点加强道路两侧废物箱、环卫工人作业休息场所(道班房)、口袋公园(街心花园)、街头绿地、绿道等人员流动场所的消毒,适当增加预防性消杀频次,做到全覆盖、有重点、无死角。

持续消毒时段:4月21日-4月29日。http://t.cn/A66eP5l7[/cp]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4-20 08:37 编辑 ]



@故园弯里
1 宝山月浦镇物资变成松江团购盲盒:供应商贴错标签
2 松江团购菜盒贴着建湖捐赠:供应商小部分捐赠大部分售卖
3 宝山物资出现在虹口:供应商贴错标签
4 闵行团购盒马为辽宁捐赠物资:居委会弄错物资性质
5 江苏盐城顺丰发菜被扔垃圾箱:运送时间长部分蔬菜已腐烂
6 奉贤南桥将辽宁捐赠物资扔垃圾箱:运送时间长部分蔬菜腐烂;辽沈晚报:辽宁援沪蔬菜泡沫箱+冷藏车、警车押运、34小时星夜兼程、4月13日送达。(图14)
7 梅陇镇发放的肉有不少奶头:供应商以次充好劲赚460万;梅陇副镇长及经发办主任被政纪党务立案调查并免职(图13)

8 坏掉的肉堆在路边
9 坏掉的白菜堆在路边 路人剥开外层后内层完好可食
10 坏掉的蔬菜进垃圾箱,同时居民到处团购菜
11 桔子腐烂西蓝花腐烂白菜外层腐烂 疑似团长发言:超过100人不满考虑取消团购
12 绵阳援助物资盒堆在街道办 头天晚上发放的居民收到绵阳礼盒 第二天白天后发的居民仅收到蔬菜



@深夜一只猫
现在有人将京东和盒马进上海难,和上海的各种团长对立起来,看到有评论说,团长你们赚够了,应该让物流集团进来了。

我就纳闷了,将上海围起来不让物流集团进驻,是团长决定的吗?

这就好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敌后的游击队,怎么能和神勇的八路军与新四军这些正规武装对立起来呢?

真正妨碍上海人民获得高质量,低价格商品的,不是那张防疫证吗?

第一、团长正是因为京东盒马美团饿了吗这些集团进不来,才形成的民间自组织。

第二、并不是因为外卖打赏一单过万,才导致不要这么高打赏的外卖小哥(还有外卖大姐)进不了上海,恰恰是因为获得防疫通行证的小哥(还有大姐)太少,所以导致一单过万都找不到小哥(还有大姐)!

团长赚多少,小哥(还有大姐)获得多少打赏,都是他(还有她)们应得的!不要倒果为因,他们的出现,是防疫政策出现堵点、痛点的结果,但他们的出现本身缓解了居民的困顿,他们并不是阻碍物流流通的既得利益者,更不是物流困境的原因。

[cp]我相信//@sksbbrduw:对呀,我们小区大部分团长都没赚钱,有时候不让下楼或者下大雨就开车一家家的送,没有他们真的早就饿死了//@不知道说什么好_sh:团长不想在家里躺着买东西吗?还不是自己买不到才凑人拼团的?[/cp]



@_谷小泉_
这些天,流传着许多暴富的故事。

快递小哥日赚一万,

团购团长一个月赚上海一套房……

与此同时,外地来沪的大货车,运费暴涨10倍。原来从江苏到上海,1400元的行程,涨到14500元也没人接单。

司机说,我不赚钱。

为什么价格涨10倍,竟然不赚钱?

钱去了哪里?

答案是,钱被消耗掉了。

原本2-300公里的路程,重重关卡,每个关卡都需要通行证,某种意义上就是层层过路费。

到了上海,行程码带星,可能就回不去了。或者干脆不放行,住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或者下高速被隔离14天。

1天赚了10天的钱,实际上却搭上了14天,甚至可能更长。

热爱劳动的人民,并不在乎小时费率,一小时赚多少钱?一天赚多少钱?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月一共赚了多少钱?

平时可以30天做满,赚4.2万。

跑了上海,一个月只能做2单,3万不到。

价格提高了,利润却变薄了。

司机宁可不赚这10倍的钱,宁可老老实实干足30天。

钱被消耗掉了,消失在熵增中。

这种消耗,没有人获益,就是眼睁睁看着财富消失不见。

利润=收入-成本

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成本”可以无限地提高。



引用:
原帖由 yingyinc 于 2022-4-19 22:50 发表
//@刘昕RUC:真希望被辟谣。//@尼克安闲:[晕][疑问][费解][吃惊][汗][衰]//@爱我美丽的天空:人性,兽性[泪][泪][泪]
@经济行为与决策
分享图片 ​​​
这个存疑,我经常徒步15km,至少需要3小时,而且轻装,那么个小孩子,体力不会比我好,三倍于我的行程,还拖个行李箱。要么距离夸大了。



https://mp.weixin.qq.com/s/0IB7fWBninRuPsHLZyIt8w
我们是小小小小小的代价 | 新世界
原创 孔苏 先生制造 2022-04-20 09:44
图片
图片




“有时候我会觉得,2020年是妈妈,2021年轮到爸爸被封一个夏天,今年又是我,真是一网打尽啊。似乎到了现在,已经没有谁可以凭运气幸存。我们迟早要接受一些突如其来的命运,被裹挟进一些宏大的叙事里,成为背景板上一例小小的代价。”





文  孔苏   











2020



2020年初新冠突然炸开的时候,我在香港。在此之前的每年春节,由于父母离异的原因,为了让事情变得简单,我会选择一个人在外地过年。那时我还没想到,2020之后,我就再也不用有这些顾虑了。



我在油麻地找了一间不到10平米的民宿住着,比我早两天到的朋友,武汉人小赵就住在不远处,我们一起去坐渡轮,一起去序言书店看书,他请我喝五块钱一杯的咖啡。那时候气氛已经开始有些紧张,我们想买些口罩、消毒水,但是看见价格望而却步。接下来的每一天,防护用品的价格都在翻倍,而且越来越难买,很多药店门口贴着已卖空的纸条。



但同时,路上的人并没有都戴口罩,甚至在苏豪区附近,人们似乎完全没有受到影响,还拥挤在酒吧里,气氛欢乐。现实多多少少和它自己本身形成了一些矛盾,让我们很难认清。



大年夜,我和几个朋友打算一起去一家茶餐厅吃顿简单的年夜饭。我们之中没有香港人,倒有一位中文不错的亚美尼亚朋友,所以大家普通话和英文夹杂着边走边聊;突然,走在我们前面不远处的一位年轻男性转过头来,又是恐惧又是愤怒,用一种不标准的普通话对我们大声说:“你们不要跟着我走!你们不要命我还要呢!”我愣住了,小赵则试图跟他解释我们并没有跟着他,但是对方只是反复重复这两句话。



这件事把我从同温层的迷梦里拉出来,不得不直面现实中的瘟疫,还有裂痕。那天晚上,虽然我们吃到了一餐实惠的点心,夜晚维港的风也很温柔,但是我和小赵已经开始担心:难道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只要买张机票就可以飞回去吗?



1月29日,我按照约定计划飞回上海。飞机上,我一直担心自己会体温突然升高,导致出关时被扣下。那个时候,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尚未被发明出来,也还没有红黄绿码及一系列隔离政策,所能依凭的只是体温。我怀揣着惴惴不安,就这样一路顺利地回到了上海的出租屋,甚至还搭乘了地铁。



这一切在此刻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   



回到上海,一人一猫地住着,每日的当务之急就是抢菜。和现在不同,那时候线上抢菜是一种主动选择,是因为担心自己去菜场会被感染;和现在也不同的是,那时候我每次准点抢菜都能买到东西,有一次甚至抢到了共计三百上下的食物。吃,是不愁的。



除了抢菜,就是24小时地刷手机,不断地接收新闻的冲击。我能做的,除了参与策划这一系列的推文,就只剩下去给因为长途车停摆等种种原因滞留在父母家的朋友们喂猫。那时候天气还很冷,我骑一辆共享单车,四下里都没有人,城市空旷得像《红楼梦》的结尾。全家便利店仍然开着,我进去买了些零食,店员小哥很闲适的样子。



大家就在这种自觉闭门不出的情绪里,渐渐过渡到公司要求每天有一个人去值班,帮助大家发快递,再到把人分成一半一半隔周通勤,再到恢复“正常”。只是楼下增设了查体温和绿码的保安,每周三的零食福利也取消了。我曾问HR什么时候恢复,HR说:等上地铁不用戴口罩的时候。



二月中旬,我接到母亲学院领导的电话,要我赶紧回一趟家,说她病得很严重。那时候,上海到家里的高铁尚未开通,每一次我都先坐到隔壁城市,再搭城际大巴回家。但城际大巴仍未恢复。好在,爸爸找了他的朋友开车去接我,我们提心吊胆,生怕我这个从上海过去的人被拦住。



总有地方会被拦住。同事们本来想把母亲送去市里唯一一家三甲医院,但我妈妈有发热的症状,医院不接收。那时候,发热病人无法自证“清白”。而当我想要进母亲居住的房子寻找病历等物品时,也差点因为没有“出入证”而被限制。满大街的餐饮店,被要求只能做外卖不能堂食,我再三央求下店主在门口露天支起一张小桌子,我得以在冷风中吃完了一碗烫烫的焗饭。



一夜陪护之后,母亲还是去世了。打电话叫来殡仪馆的人,对方反复确认死亡原因不是肺炎。这让我想起我在赶去火车站的的士上曾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本以为医生要通知我病情进展,没想到一接通,听筒传来的对方的质问:“是不是有湖北来的人之前去看过你妈妈?”



没有核酸检测的时候,发烧就是证明,跟湖北扯上关系更是铁证。妈妈被医院拒收,和她身份证号中代表湖北的那几个数字也颇有关联,即使所有的随行同事都向医院证明,她已经离开湖北超过三十年。



   .   



办后事,并不比生前事容易。葬礼不允许有任何仪式,墓园本来可以存放骨灰,但是如今已满员,我只能临时买下一块墓地。更不必提整个过程中,随处都要求扫码、登记,种种盘问,几番质询。



葬礼后,我在男友的陪伴下跑遍全城的银行,给母亲生前的卡办销户。由于什么情况也不知道,我只能一张一张卡地试,一个密码一个密码地猜,而柜台需要本人到场,否则需要一些关系证明。我一向害怕这些,证明们相互套娃,一环扣着一环,连缀起来就建成了卡夫卡的城堡。



在其中一家银行里,我填好几个表格、扫好几个码后终于可以进去排队,等到轮到我,递上身份证时,柜员端详几秒突然对我说:“我认识她,她经常来办业务呢!”我什么也说不出来了,眼泪流进口罩里,只是嗫嚅地谢谢她。



母亲是佛教徒,她曾帮多个朋友的父母筹划过去世后的仪式,会有居士们整夜守在床边诵念经文。但我连这一点也为她做不了。遗体从医院就须直接运往殡仪馆,朋友们只能在各自的家里为她念经。下葬的时候,我甚至来不及准备任何东西放进去陪她,封水泥的大叔说要放硬币我也没有。好在他对我解释说,放硬币是让亡者保佑后代的意思。那么,我也不必了。



下葬后一个月,清明节将至,我四处打电话,查询各种官方网站,想找出我可以回家扫墓的铁证。可到处都是语焉不详。那时候,好像各地政府都渐渐不再是被动地陷在新冠的影响里,而是开始主动出击,制定各种限制性的政策,从常规生活中拿下一块块“非必须”的拼图。









2022



这两年里面,拼图被拿掉得越来越多,这一点我平时在上海感受还不强烈,但是只要一回家看望爸爸,感觉就无比清晰。



爸爸教了一辈子书,平生最爱的事情就是讲课,和学生面对面的那种。如今一有风吹草动,学校便改成线上课,缺乏互动和反馈,他讲得感到很别扭。家里的台式机太老,变得不好用了,可是学校几天就发一次“是否打疫苗”的表格来让他填写,他有严重的慢性病不能打,一次一次地反复填“否”。去年夏天,他所在的城市封锁了一个多月,他无法去医院取药,面临着断药的风险,而我在上海无能为力,只能在豆瓣发帖。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愤怒不解,又投诉无门。我想,大约是小城市的弊病吧。



毕竟,当我从上海回去,总要先做好核酸、拿到结果才能被允许进入城市,上了出租车也被要求扫当地一种健康码,如果是过年期间,还会有网格员联系你——在此之前我从未听过“网格员”这个词。我还因为核酸时间不够切近被拒绝过进入餐馆和公园,听闻许多被强迫打疫苗的故事,以及因为家里的车是湖北牌照而被邻居举报的事情。而当我回到上海,走出上海火车站或虹桥火车站的那一刻,我甚至不需要出示健康码。这给了我极大安全感。



在上海,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强迫过我打疫苗,平日里我和朋友满街乱逛,进出地铁也不需要绿码。北京朋友来出差约我们喝酒,恨恨地点着我和另一个朋友小万的头:“你们这种人,也就只有在上海才能兴风作浪了!”



在上海,兴风作浪。



这种安全感到达顶点的时刻,应该是上海奶茶店成为最小封控区,而小万去采写了这件事。透过她的采访,我觉得自己理解了“精准防疫”的具体操作形式,并且发现它真的在尽量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这一切跟我的体验也吻合。



然后,突然有一天,我就被封在了家里,足不出户。



   .   



3月13日,妇女节没过去几天,我所在的小区因为出现一例阳性被封。小区离后来被证明是“扩散关键”的华亭宾馆距离不远,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老小区(我所住的楼栋是九十年代修建),如今住在里面的有很多都是老人,甚至独居老人。平日里,我和他们并没有交集,但是去年我加入了一个附近居民的买菜团购群,群里有不少“双胞胎奶奶”“妮妮外婆”之类的名字,还有一些戴着太阳镜系着橙丝巾的头像,一看就是老年人。



这个群是楼下一家商店在运营的。每一天,群里会贴出第二天到货的商品,大家自行在群里接龙,第二天排队在店里领取,收款也是在线下。老人家如果搬不动米,多买一些,店员就可以给送到家。我第一次感觉到“社区联结”,就是前一天在店里团购了蚕豆,第二天在邻居门口,看见和我手中一模一样的一袋蚕豆壳湿垃圾。



群里的阿姨爷叔讲话总是很客气,有旧日风范,一点小事都要解释得清清楚楚。虽然或许是用笔画输入法打的字,有时夹杂着错字,前一个人还是“日本豆腐一份”,下一个就成了“曰木豆腐一份”。小区封控前几天,有一位叫“一江东去浪淘尽”、没有头像的群友跟店长解释要退订鸽蛋,理由是本来要拿去送的朋友小区被封,“朋友也劝我别去来日方长”。



封控开始后,这家店自然也不能运营了,店长在群里告诉大家这个消息。有人开始议论到底是出现了密接还是阳性,店长赶紧@对方说:“以政府公布消息为准,本群不再讨论这个事情。”因为不能买东西了,群里沉寂了一阵子。



然而,封控的时间超过了一开始所说的4月5日,大家手里的粮草也都在告急,也许是病笃乱投医,这个不运营已久的群突然开始有了生机。一位阿姨邀请了朋友进群,并向店主打招呼:“老板我介绍胡晓云,郁培珍入群,请予以方便。”宛若旧时代的介绍信。只是,老板仍然不能开门,“予以方便”有什么用呢?



一天深夜,我依然焦虑得睡不着,忽然看见群里有人发了一个二维码,是我们小区的团购群!在那之前,我已经看其他小区的朋友成功地团购到了食品,可是我们小区还是毫无动静。我想,可能是老人太多的缘故吧。我立刻激动地扫码入群,下单了一份288元的菜肉包,包括七种蔬菜和五斤肉。那天白天,到处都在传说团购要被管制,我的几个朋友下单的食品也确实收到了退款通知,于是,本来第二天才送的菜肉包,老板决定今夜无论如何也送过来。



菜肉包解了燃眉之急,在此之前全城封控的九天当中,街道只发过一次菜,根本不够两个人吃几天的。菜肉包里的肉是一大块,我称了称实际只有4.4斤,还包括很大一块骨头,但是已经觉得满足。午夜两点,我打开B站搜了一个解猪视频学了许久,最后还是胡乱切了用锡纸包成九份。



原来的买菜群的老板显然也在筹备团购。由于群里有周围各个小区的居民,老板一鼓作气给每个小区都建了一个单独的群,一时之间,原群里二维码纷飞。大家纷纷应声加入,不一会儿新群里就超过了200人,于是到处是“XXXX小区拉我一下”的声音。



热热闹闹张罗了两天,还没有买成一单东西,老板突然在原群里宣布:团了的几百单全取消,所有新群就地解散。老板说:“我们也是被管控,实属无奈,抱歉。”立刻有阿姨在群里回复“理解”,但也有人抱怨:“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没办法我今天白订了。”还有一个阿姨发了两条语音,迷惑不解地问:“你们还帮助我们吗?”



老板说,店门还是可以开的,只是没有店员可以给大家送,请大家自行叫跑腿。另外,他本人也被封控在家里,无法出门,仅能通过店内监控了解有些什么东西,连关于价码的问题也回答不了,说着发来几张监控截图。熟悉的店面颜色灰暗,从一个陌生的角度居高临下地展示着。



别说群里的老人了,可能谁都一时理解不了这样的变故,无怪乎爷叔阿姨们还在那边碎碎地问:“鸭蛋有吗?若是9元以下一斤,可买两斤,麻烦你送到小区门卫。若现在鸭蛋涨价那就不麻烦了,谢谢!”“绿豆有吗?我特别想买绿豆”“你可以帮我们送到大门口吗?我多买点”,我忽然想起从前买两袋米就可以送上楼的日子,有点想哭。



普通人永远搞不清,为什么有的渠道就能顺利买到东西,有的就不行,昨天还能买到的为什么今天就不行了,只能一切都去试试看。进行第一次团购的当天我还付款了一箱燕麦奶,但我没指望能团成功,毕竟小区老人比较多,他们未必接受这种植物奶。几天过去,因为每天接触大量信息,我已经完全把这件事抛在脑后,直到“团长”打电话告诉我,我的一箱奶她放在楼下了。



好像从上个冬天的衣服口袋里翻出了钱,我把正在洗澡的室友从浴室抓出来,兴奋地告诉他这个消息,他二话不说往楼下跑,过了许久才上楼,满脸失落地告诉我楼下什么也没有。没拿到奶,还损失了一个口罩,给室友消毒的时候我甚至都不舍得多喷消毒水。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像是莫名其妙被打了两个耳光。



没过多久,楼栋群里一位老人发现燕麦奶多了一箱,问是谁的。自从他测出阳性以来,一直是同楼层的大哥帮他把东西拿到门口,所以出现了不小心拿错的情况。既然进了阳性邻居的门,我们也不好把东西拿回来了,老人住在别处的女儿一定要把钱退给我们,怎么推辞也没有用。大哥也特别来给我们道歉,室友劝了好一会儿才让他相信这不是他的责任。



“团长”也来关怀我,为了我重开一个团购,但是因为之前小区已经团过两轮,她需要我自己去发发链接凑凑人头,我学习菜肉包的“团长”,把链接发进了楼下商店的群。不一会儿,我发现自己被群主踢出了群。



我一时感觉到无法呼吸,只觉得胸口被打了一闷拳,整个人想往下缩。我疯狂地添加老板微信,在验证信息里长长地写自己的故事:在他们家买了多少东西、是效仿之前的“团长”才发了链接、奶被陌生邻居错拿的事情、我帮陌生老人想办法买药的事情……写到最后,已经和我被踢的事情似乎没什么关联,也没什么理性。写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自己诉说的对象究竟是谁。



店长稍加解释几句,把我重新拉了回去。



   .   



今天是我连续被封控的第22天,累积被封控的第29天。



这些天,我经历了从坚持做菜拍照、每天锻炼,到每天只是看着网上的信息骂街、豆瓣被禁言两次,再到楼道里传染愈演愈烈、掰指头计算哪一天轮到自己,再到现在蹲坐囚牢中接收求救信息、为老人和病人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在我的窗外,荒唐的事情仍然每一刻都在发生,有人被迫家门、衣柜大敞地离开自己的家,有人在街头试图保卫自己的家园被压制。在我的手机里,几个精神类药物互助群里,有人说实在撑不下去了,想自杀。



病毒在我们小区传播得很快。在长达22天的封控时间里,绝大多数人除了做核酸连家门都不出、楼都不下,但是阳性病例却一直越来越多,直到大家再也不敢下去做核酸。室友加入了信息志愿者,好几个加完了班的深夜还在埋头做表,然而表格提供到居委那里,他们仍然分不清封控楼和全员阴性的楼栋,混在一起一股脑儿叫下去做核酸。今天早上,我们也是被“现在可以下来做核酸了”的大喇叭声吵醒的。“可以”——听起来像是一项权利,类似“购买新品可以享受第二杯半价”。“第二杯半价”,商业社会创造的词汇,如今听起来已是多么遥远。



三月末刚开始封禁的时候,由于浦西还有很多小区不在封控范围内,叮咚还偶尔能叫到,我买了一束桃花枝。养在清水中,每两天换一次水,早上有阳光的短暂时间里,争取让小猫和它都能晒到太阳。或许是因为密不透风的原因——我不敢开窗,楼道病毒浓度太高了——它至今没开出一朵花,只有两根枝条长了些叶子,我想它跟这个春天一样,莫名其妙地就被错过了。



有时候我会觉得,2020年是妈妈,2021年轮到爸爸被封一个夏天,今年又是我,真是一网打尽啊。似乎到了现在,已经没有谁可以凭运气幸存。我们迟早要接受一些突如其来的命运,被裹挟进一些宏大的胜利的叙事里,成为背景板上一例小小的代价。



昨天,爸爸发给我一首他写的短诗,近三十年来我都没见他再写过诗了。那首诗是这样说的:



在那里

一个弗拉基米尔去了另一个弗拉基米尔的家

自驾,坦克

——哭声骤起


在这里

无数楼房的大门外

上了,铁锁

——锁住哭声


这是2022年

这是春天



我说,我把这首诗发上我的个人公号吧,你希望用一张什么样的头图。他说,就是一把锁吧,也可以就用真实的上海门洞上锁的照片,将锁放大。那是4月11日,领导来我们附近视察时,每一栋楼,每一个居民,所得到的唯一的礼物。



引用:
原帖由 虫虫妈妈 于 2022-4-20 09:53 发表

这个存疑,我经常徒步15km,至少需要3小时,而且轻装,那么个小孩子,体力不会比我好,三倍于我的行程,还拖个行李箱。要么距离夸大了。
大人体力不可能跟体力正常的小孩子比.小孩子只要不缺食物,体力那是源源不断的.



//@UncleT0M:林诗人红颜一怒 //@守候幸福4730: //@徐小狙:?//@林岳芳: 我们在网上为你们攻打乌克兰摇旗呐喊,你们却在网上揭我们的短,太不仗义了![怒][怒][偷笑]
@今日俄罗斯RT
【#上海方舱医院房顶漏水#】近日,有多段视频显示在上海临时搭建的隔离房屋内出现漏水现象。很显然,当地政府需要应付的不仅仅是病毒。这段在上海方舱医院内拍摄的视频画面显示,有雨水从隔离舱的墙壁上倾泻而下,屋内拥挤不堪,地面浸湿。这些用于临时隔离的设施是由预制板块快速建造而成。由于下雨,窗外泥浆遍地,还有垃圾堆放。
据悉,此处方舱医院是上海数千名新冠检测呈阳性患者的临时住所,而这还只是上海众多隔离医院之一。目前,中国的上海正遭受着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最严重的爆发期,已报告的确诊病例超过20万。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