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9514.html

【404文库】柿油|上海逝者
04/13/2022

中国数字空间词条:
新冠疫情原文
上海疫情逝者名单

文章总汇:上海疫情

作者:王吉陆

一整天都在下雨,就像这个城市在哭泣。

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我想起鲁迅的一首诗: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最近一个多月的上海,魔幻到让人不敢相信。

魔幻太多,先记录一下那些逝者吧。

信息太多,也只能做一个不完全记录。

现有条件下,能做到每一个信息都有来源,但不是每一个都能有交叉验证。

3月23日,周盛妮,东方医院护士
3月23日在家中哮喘发作,用药后无法缓解。19时,家属驾车送其就诊,被医院拒收。她所工作的东方医院公告说:我院南院急诊部因疫情防控需要,正暂时关闭,进行环境采样和消毒,家属遂将病人送到仁济医院东院救治。23时许,周盛妮去世。

image

3月30日,浦东航昌路一位哮喘病人
根据患者女儿公布的时间线,早上 8 点,其父哮喘发作、晕倒。随后,小区 2 名做核酸的医生赶到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告知其家人需要 AED。

8:45,一辆救护车到楼下,但这是邻居叫的,求助借 AED,未果。

该女和邻居们反复沟通是否可以用私家车或是警察协助的方式送其父亲就医。但由于小区封控,这些方法并没有成功。

9:18,派出所送来一台 AED。9:29,第二辆救护车到达。10:00,救护车抬着空担架下楼。老人离世。

image

image

3月31日 患者女儿微博截图
4月4日,一位癌症患者
4月3日突感不适,晚上19:30叫了120急救。当时面临全员核酸,三甲医院门急诊暂停,去了急救定点医院。据家属的微博:病人急需去急诊进行针对性的急救,可是要进急诊,必须要有核酸。等待报告过程中,病人在发热门诊逐渐失去了心跳,4月4日凌晨,永远离开了妻子和5岁的女儿,离开了年迈的母亲。

imagev

一位透析病人
4月6日的一个视频,一位女性在撕心裂肺地哭泣。据视频描述,她的亲人要做透析,出不去,在家中去世。目前视频已经打不开。

imagev



4月8日,陈伟,55岁
因没有出门证无法及时前往就医。去世。

imagev

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母亲,98岁
据郎咸平微博的讲述:老人有点肾衰竭,按照过去的诊断,只要打一针就好了。只是因为上海严格规定必须要做核酸后才能就医,老人在三甲医院当场做的核酸竟然4个小时都没出结果,在急诊室门口等待了4个小时后,去世。

imagev

4月10日,蔡云涛,坠楼
imagev

4月11日,宜昌路一位居民
据他女儿微博讲述:下午4点45 分,因咳嗽严重,打了120,120来了说没有医院收,居委会也说没地方送,搞了1个多小时还是让病人回家,他走不动,到了5楼直接晕倒了。晚上7点01分又打了120,7点32分120到了,说病人已无生命体征,随即送去同济医院抢救,9点16分抢救无效死亡。

imagev

4月11日,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女子
断药,病情加重,未能及时送医,跳楼。

image

网信证券副总裁韦桂国

4月12日传出消息,韦桂国因脑溢血、封控期间联系救治未果,于家中病逝。

imagev

一位老人
高烧昏迷,核酸阴,120来了说发热门诊关了。无奈在家中降温,在昏迷中离世。

imagev

4月12日,天平路街道永康居民区一位老人
一段居民和居委工作人员的通话录音中(通话时间为4月12日),工作人员提到,今天在处置一位过世的老人。死因不明。

image

4月12日,虹口区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钱文雄
传言他在办公室自杀,未证实。

相关阅读:联合早报|胡锡进发文称上海虹口卫健委官员钱文雄已离世

image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附:@简中赛博坟场 提供了原文评论区截图:截图1 截图2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9546.html?amp

【404文库】上海老污龟|30年了,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上海这么惨
文章总汇:上海疫情

饿久了,写不出相机文章了。


file

我想先说明一下为什么删除了前一篇,又写一篇。

后台有压力是肯定的,不堪入耳的话自然是有的,几个小时就有十几万阅读,不可能说意见统一。我删除主要是许多人给我打赏太多,我不缺钱,我也不知道怎么退给你们,总之我感谢你们,我愤怒的原因是这样的:

我们小区分南北两个部分,相互隔离,对面有阳性,但是把我们小区也算进去了,开始封控。封控前就开始团购,结果团购被志愿者举报了,警察上门警告团长,封控区是不能出门的。好吧,那让志愿者送一下吧?不行,志愿者说志愿者不能送团购,就是有这样的规定。

能不能团?能,政府都说能。

能不能送?不能,因为志愿者不能送。

那我们能不能自己出去拿?不能,封控区不能出门。

这,只是上海无数个小区乱象中的其中一个。

说句实话,我也不知道后面要怎么办,还好普陀区政府上次的大礼包里有一袋大米,至少这个礼拜是饿不死了。

我觉得我用比较感性的角度写,大家其实听得不太明白。在国内传递得非常多的文字容易传到外网,那就要被人说“递刀子”了。

所以我决定还是直白一点,让大家能够看到一些现实的问题。我这里要澄清两件事情:

1.上次的文章我不是讽刺吴凡反对封城,我是主张及时封的,你主张不封是你的自由。但你这个身份,说话要算话的,你说不封,误导了上海许多家庭没有囤积基本物资。此外,张文宏还是坚持他自己的声音,张医生被人骂的头都炸了,还是虚弱地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但吴凡变卦了,开始高唱清零了,这是我最看不惯的地方。

2.我绝对爱国,谁要递刀子给外国势力,你就是我的应急粮食,虽然畜牧业目录上没有列你这种卖国野兽,你属于野味,吃了是违法的,但是我太饿了,没办法了,不好意思了。


image

问题1:上海究竟有多惨?

上海的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是不断出现非正常死亡,或是将要死亡,而原因都指向封城导致的城市功能失灵。

大家都听到昨天徐汇区的录音了,居民和居委会都崩溃了。虽然电话里的老人得到了救治,但这是因为他获得了关注力,上海有2500万人,60岁以上老人占城市1/3以上。你不要以为60岁就年富力强,很多60岁的人都有慢性病的,如果不及时诊治是说死就死。现在上海究竟有多少独居老人已经死了还没人知道,或者是不让你知道,在封城的情况下根本不知道。

第二是日常生活难以维持,饿肚子。并不是所有人都被封在家里,还有被封在单位里的,这些地方连居委会都没有,而即使被封在家里,由于封城并没有匹配供应,非常仓促,而事前完全没有打招呼让民众储备。不仅没有打招呼就算了,3月22日官方辟谣上海不会封城,3月25日吴凡又说上海不能封城,更是让上海许多居民不知道封城以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上海人现在买菜,都是用抢这个字,什么情况下才要抢?如果你不是盗匪,那你真的是活不下去了才会去抢。但问题是,没抢到的人呢?等着饿死吗?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建国以来GDP就一直是第一,这样物资丰富的城市,老百姓却要像非洲饥民一样担心饿肚子,你说惨不惨?


image

问题2:常规医疗系统为什么会瘫痪?

如果你去看过病,就知道上海的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满为患的,这里不仅仅有上海的病人还有全国各地的求医者。

医院是最容易交叉感染的地方,如果继续保持门诊这种量,无疑是在散播病毒,病毒是会死人的,特别是医院里的病人更是受不了。

但问题是你把门诊量削减,原本有求医需求的人怎么办?他们不是更活不下去了吗?

封城后人不能乱走,原本这些人都是自己去医院的,你现在城一封,不给他们去医院的办法,什么事情都要找120,120怎么可能忙得过来?

由于120运转效率大大降低,原本能救活的人都救不活了。

这个问题在武汉,西安都出现过,都提出要保障基础医疗,但你要保障基础医疗就会和封城冲突,因为每天就是有这么多人要跑医院看病。

这就成了死结,也是大家看到各种医疗类纠纷问题的源头。实际上医院里因为常规运作不足,里面也是人满为患。

究竟有多少人是因为封城和常规医疗瘫痪死亡的?难道只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得新冠,就不统计了?

一般人都喜欢揪着美国死100万人来说,但问题是中国究竟产生了多少边缘性死亡?这个难道不需要统计的吗?

现在郎咸平的妈妈都死了,小老百姓呢?

死了倒算了,还有多少人因为搞不到药,不死不活?


image

问题3:封城后为什么毫无章法?

上海市民现在最绝望的是面对每天2万+的新病例,根本不知道该封到什么时候,因为中国大陆还从来没有爆发过量级这么大的疫情。

但背后,封城的混乱,突然,无计划,没有尽头,才是让市民真正绝望的原因。

关于封城的混乱有如下问题

(1)封城非常突然,完全没有征兆,采取的是一刀切模式。

(2)但是一刀切模式却没有投入大量人员力量,几乎全靠志愿者自觉维持封城,导致社区传播在封闭后依然反复爆发。

(3)没有任何系统性的保障措施,各种所谓大礼包几乎都是心血来潮,不仅不统一,量不足,而且几乎没有考虑实际需求。

(4)对所有商家和商铺也都采取了一刀切模式,彻底瘫痪了商业系统和基本瘫痪物流系统,可却没有拿出任何替代方案。所以你就算疯了冲出去,你也没东西吃,都关门了。

(5)封城完全没有时限,也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本来大家都以为4月5日就解封了,但如果以清零为目标,几乎是遥遥无期。

上面有一些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人员。你要把2500万人封在家里,你就是一个人服务100个人都需要25万人,1个人服务1000人都需要2.5万,你去哪里找这么多人?封控人员大概率会和阳性接触,那这些人也阳性了怎么办?再封再找一批?

又比如系统性保障,你怎么可能算出2500万人的需求?2500万人一天消耗的物资光统计都要统计半天,计划和统筹根本解决不了2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上海从局部性封城到现在已经1个多月了,全面封城已经半个月,但至今依然没有给出什么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案,面对不断高涨的数字,各级都在踢皮球摆烂。

现在能看到的唯一举措就是封了再说,然后放了一点外卖员,发一点所谓礼包,然后没了。


image

问题4:政策为什么摇摆不定?

上海政策的摇摆不定,可以从一会儿辟谣封,一会儿鸳鸯封,一会儿全部封,一会儿三区封,然而没有执行,还是全部封,狂测3轮核酸,再三区封,今天已经有不少防范区直接变回封锁区。

上海这轮疫情和东北的最大不同是吉林省在确诊增加到1000/天级别是就果断封省,抓住了封城清零的先机,而上海迷信动态清零,硬要不走寻常路,错过了这个封城的窗口,已经被O变种占据了先机。

上海在经济和封控间摇摆不定,从本质看,封控是政治任务,要优先执行。但上海经济太发达了,上海的经济也是政治任务,政治肯定优先但两个政治任务放在一起,你让谁来都头疼,所以上海才会出现这种摇摆,这种摇摆导致错失了封城的最佳时机。

在措施封城最佳时机后,政策还是坚定不下来,还是在摇摆,还是想保经济。

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经济停滞了,疫情却扩散了。陷入了清零清零,一定清零,爆发爆发,不断爆发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中国这2年的防疫经验已经表明要清零就一定要牺牲经济。

经济和清零,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


image

问题5:马上要高考,中考的学生怎么办?

由于我的本职工作是机构老师,从双减政策的业火中存活下来,所以另一个头疼的问题,中高考怎么办?

现在上海的疫情已经严重到教育考试院都不知道该把中高考推迟多久,2020年上海疫情并不严重,但重启特别慢,当时是推迟了1个月,中考推迟了大约2周。

现在的疫情远远超过当时,从目前来看,即使推迟一个月也够呛,难道高考要放在8月考?9月考?但如果按现在的模式走下去,反复恶性循环,无法清零,那么中高考就成了问题了。

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谁来保障?有没有中考生,高考生饿肚子的?谁来关心一下学生?


image

问题6:O变种在扩散到这种程度究竟能不能清零?

科学防疫首先要考虑的是你这件事能不能,而不是什么都不管,先给你来个“坚持不动摇”。

O变种病毒是一种传播力非常强的病毒,相应的威力和毒性也降低了。撇开威力和毒性,就其7-8的R0值,几乎是2020年病毒的2-3倍,当这种病毒已经扩散到每天新增2万-2.5万级别的时候,还能否清零防住?

还是说,实际上我们传统的方法,我们过去对付原始新冠的方法, 我们2021年对付DELTA的方法基本都失效了?需要考虑新的方法?

今天官媒说,我们对付DELTA大获全胜,彻底清零,对付O变种也必定全胜,我看了都笑了。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武松能打虎,那他也能打猫吧?但100只猫一起挠武松,你觉得武松还有命吗?你和老虎当然不能共存,你和猫难道也不能共存吗?一定要把100只全都打死,留几只也不行?


image

问题7:真的没有中间路线吗?

上到官媒,都天天嚷嚷坚持清零,没有中间路线。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二极管的原始思维。由于对新冠病毒妖魔化的处理,美国,欧洲,印度地狱般的描写,现在中国人对世界各国处理新冠的方法,已经简单到中国清零世界最好,其他地方统统躺平等死,今年美国死50万,明年再死50万,病毒流行半个世纪,美国人死光了。

事实上欧美国家真正像美国这样直挺挺躺平的并不多,德国,日本,都有比较严格的防疫措施,东南亚也是最近才逐渐解封。他们基本使用的都是类似中间路线,特别是O变种出现后,要把其彻底歼灭不是说不可以,但是代价非常大。

O变种的危害也在报道上出现了矛盾,官媒报道这个病毒毒性低,但传播快同样杀人如麻,但上海已经累积20多万例了,重症才1例,显然不符合O变种杀人如麻的属性。

由于O变种传播性强,你要完成和处理DELTA一样的成果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然而这种病毒防不胜防。这次防住了,付出沉重的代价,那谁能保证下一次呢?难道每一次O变种入侵,都要付出暂停一个直辖市的代价?

国家嚷嚷了半天“动态清零”,实际上整个社会根本没有动起来,只有患者动起来了,事实上这种防疫方法是极其被动的。

再说得难听了,这根本就是古代人防治天花,肺结核的方法,并没有以来科学的手段。

现在全国各地的人都像躲瘟神一样躲上海人,都觉得上海人乌龟王八蛋,但实际上全国各地的人更多不是怕被新冠毒死,而是封城破坏正常生活。光这点就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image

问题8:如果手机坏了怎么办?

这种封法还会带来一些看起来奇怪,但却相当要命的问题。

如果手机突然坏了怎么办?

现在如果没有手机,那就全完蛋了,如果遇到一个人隔离的,手机突然坏了,你要怎么买菜?怎么求救?

其实问题还有很多,但我也不想再问了。

最后我还是想说说带节奏的事情。

这几年,有人拿着大声公带节奏,有人应和,几乎抛弃了实事求是的法宝。

言论封锁,不给人讲真话,讲实话也越来越严重,完全不顾及历史上防民之口的严重后果。

我还是用上一篇的结尾来收尾:

上海的未来会怎么样?不知道。

这篇文章会怎么样?一定会被删除。

最后我想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辉煌的法宝,是实事求是,是踏实实干,是那种敢于突破的胆量,不是喊口号带节奏。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就是天,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连天都敢破,硬是开辟了这样一个辉煌时代,现在放之神器不用,固步自封,难道你们以为最后能逃得掉兔死狗烹的命运吗?

如若以往,更大的灾难还会源源不断而来。



@财经网
[cp]【防疫生产并重 #上海万人工厂有序复工复产#】防疫生产两手抓,15日,位于上海松江的广达上海制造城在严格防疫的前提下,申请复工复产,厂区实行闭环管理。广达上海制造城共有8个厂房,超过40000名员工,率先复工的是F1和F3工厂,约2000名员工有序开展复工复产。 (新华社) ​​​[/cp]



@丁香医生
#不要吃连花清瘟预防新冠#连花清瘟,伴随着物资被广泛发放到上海居民的手中。

4 月 3 日的报道显示,有 800 万盒连花清瘟运抵上海,同一天,以岭药业又捐出了价值 5000 万的连花清瘟从河北发往上海。

不少上海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家已经收到的很多盒连花清瘟。

还有很多人表示,收到连花清瘟就安心了,先干为敬。

抗疫发放药物,看起来是一件有益于民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认为「不应该这样」?

因为很遗憾,连花清瘟不能预防新冠。给健康市民发放连花清瘟,真的没有必要。

1️⃣从医学上看,怎么才算预防病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1],疾病预防主要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种。

简单来说就是,一级预防是避免疾病发生,例如接种疫苗;二级预防是早点发现,例如癌症筛查。

根据疾病预防的定义,在目前的科学条件下,我们可以用下列三种措施来预防新冠。

第一种,物理阻断。就是常规采用的新冠病毒预防方法。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规范咳嗽礼仪、勤洗手,以及隔离等。

这种,除了靠自己谁也靠不住,连花清瘟根本使不上劲。

第二种:诱导免疫反应,降低所释放病毒的传染性。这种方式就是疫苗的工作原理。

显然连花清瘟不是一款口服疫苗,目前暂时也没有口服药物可以完成疫苗的工作。

第三种, 暴露前预防(PrEP)全称 Pre-Exposure Prophylaxis,是指目前未感染病毒,没有暴露于高危险环境,提前用药以预防感染。

目前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唯一批准用于新冠病毒感染暴露前预防的药物,是一款长效抗体组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注射现成的抗体,直接抑制或清除病毒,避免感染。

还没有发现其他的药物和机制,能有如此重要的效果。

在目前已知的三种方式中,连花清瘟都不成立,无法达成预防新冠病毒的效果。

2️⃣连花清瘟,有没有可能是预防的意外

我们分别从官方、临床、药物研发,三个维度来看连花清瘟是否可以预防新冠。

首先,官方资料中,我们没有找到「可以预防」的推荐。

今年 3 月 15 日,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表明,处于医学观察期,或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的轻型和普通型病人,推荐服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作为治疗药物,其中并没有提到「连花清瘟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相关表述。

4 月,解放日报的报道中表示,连花清瘟非预防用药,提前口服不能预防新冠,若没有症状不推荐服用。

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下,网上广泛传播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连花清瘟」的说法并不正确。类似推荐和表述,请大家要谨慎采纳,理性分析。

临床医生:不推荐使用连花清瘟作为新冠预防药物。

我们联系并询问了呼吸科、感染科相关的临床医生。

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科王小燕医生告诉我们,无论是从药品说明书,还是从连花清瘟的药物机理上看,连花清瘟都不能预防新冠。更何况连花清瘟作为一种口服药物,存在口服疗程不确定问题。也就是说任何药物在人体内都有代谢时间,口服一次后药物就代谢了,很难通过口服做疾病预防。

来自西京医院感染科王素娜医生提供了自己学科的角度:「想要推荐某个药物预防新冠,需要进行深入的药理学研究,并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在看到公认的效果前,无法进行推荐。目前并没有看到连花清瘟开展这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它可以有效的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最后,从一款药物的验证机制上看,连花清瘟也的确没有满足证明自己可以预防的流程。

如果要验证一款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有一个严谨的临床试验流程和临床终点设计,并且至少要这有几步:

第一步,动物实验

第二步,一期临床试验

第三步,二期临床试验

第四步,三期临床试验

一般来说,完成前两步,才能证明「安全」;完成后两步,才能证明「有效」。

那连花清瘟进展到哪里了?

我们查找了关于连花清瘟已发表的文献和数据,暂时缺少其可预防新冠肺炎的依据。

针对暴露后的预防效果,2021 年的一项对照研究[6],显示连花清瘟可以降低核酸检测阳性率。但整个研究样本少(1976 例),没有盲法对照(连花清瘟治疗组和仅提供医学观察的对照组),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2020 年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0]指出连花清瘟胶囊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发烧、咳嗽和疲劳),并缩短病毒脱落的持续时间。但这篇文章同样缺乏盲法对照,同时因为参与人员的背景和资金来源问题,发表后颇具争议。

文章最后还提到:没有实施盲法是因为疾病爆发的迫切性,采取安慰剂对照伦理上不道德,但如此多的局限性研究都说明,我们在验证药物有效性的顶层实验设计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连花清瘟是否真的有效,还需要更可靠的数据来佐证。

总之,从官方到临床,以及药物研发三个维度,目前都无法找到有效证据支持「连花清瘟可以预防新冠」。

但面对令人焦虑的疫情,很多人可能会存在「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有药物,吃了总比不吃好吧?

那还真不一定。

3️⃣没病不要乱吃药,连花清瘟也一样

药物之所以要有「使用范围」「服用禁忌」「适用人群」等限制,是因为要权衡利弊。

药物的使用,是治疗收益与副作用风险之间的较量。

连花清瘟不能预防新冠,那对于想要预防新冠的普通健康人来说,服用的收益可以说为零。

那么风险呢?

从成分表看,连花清瘟由 13 味中药组成: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由于含有受管控药物成分,连花清瘟在新西兰是禁药,瑞典、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也禁止连花清瘟入境。

而对于国内患者,也不是人人都可以使用连花清瘟。

虽然连花清瘟的药物说明书上仍然标注副作用尚不明确,但一项发表于《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的研究指出,连花清瘟中至少含 61 种化合物,成分极其复杂。有一些副作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反胃,以及皮疹、瘙痒、口干、头晕等。

在连花清瘟的说明书上,标注了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慎用;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等也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综上,连花清瘟不能预防新冠,还可能带来副作用。

一种不能预防新冠的药物,被大批量的发放给没有感染的健康人,这本身就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如果真的如一些报道中所说,为了这些药物的运输发放,还占用了其他物资的运力,那更不合理。

我们认为不应该这样。

参考文献:
1.http://www.emro.who.int/about-wh ... ase-prevention.html

2. Harrison AG, Lin T, Wang P. Mechanisms of SARS-CoV-2 transmission and pathogenesis. Trends Immunol. 2020;41(12):1100-1115. doi:10.1016/j.it.2020.10.004

3.  http://t.cn/A66BnaQg

4.     Mostaghimi D, Valdez CN, Larson HT, Kalinich CC, Iwasaki A. Prevention of host-to-host transmission by SARS-CoV-2 vaccines. Lancet Infect Dis. 2022;22(2):e52-e58. doi:10.1016/s1473-3099(21)00472-2

5.      Lamb YN. Nirmatrelvir Plus Ritonavir: First Approval. Drugs. Published online 2022:1-7. doi:10.1007/s40265-022-01692-5

6.     Gong X, Yuan B, Yuan Y, Li 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anhuaqingwen Capsul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 Prospective Open-Label Controlled Trial.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ltern Medicine Ecam. 2021;2021:7962630. doi:10.1155/2021/7962630

7.      Bo Li,Qing Ren. Systematic re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hua Qingwen in the treatment of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Med Case Rep Rev 3. DOI: 10.15761/MCRR.1000147

8.     Zeng M, Li L, Wu Z.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hua Qingwen treating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los One. 2020;15(9):e0238828. doi:10.1371/journal.pone.0238828

9.     Fan Z, Guo G, Che X,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anhuaqingwen for mild or moderat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Medicine. 2021;100(21):e26059. doi:10.1097/md.0000000000026059

10.   Hu K, Guan W jie, Bi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anhuaqingwen capsules, a repurposed Chinese herb,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hytomedicine. 2021;85:153242-153242. doi:10.1016/j.phymed.2020.153242

11.  Hu C, He B, Gong F, Liang M, Zhao D, Zhang G.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Lianhua Qingwen Capsule/Granul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 Meta-Analysis. Front Pharmacol. 2022;13:764774. doi:10.3389/fphar.2022.764774



@卢湾伯爵
开始封控在家后,能买到东西的只有每日优鲜,美团和叮咚买菜,封控后需求量激增,叮咚买菜就需要抢,他们能满足的只是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很难抢,抢不到的有意见,但肯定不能怪叮咚,叮咚还是在平价供应市场的。

封控后我家遇到第一件麻烦事,到了4号发觉,家里的米只能吃一个礼拜了,其他东西备足了,米给疏忽了,开始焦虑,只能在叮咚上抢,自己抢到了,朋友也在叮咚帮我抢到了,第二天就送到家了,叮咚有一点好,抢不到就是抢不到,但抢到了肯定马上送到。

4月6号深夜,朋友告诉我好消息,京东开通了,可以买东西,不用抢,东西还非常丰富,我马上打开京东下单,琳琅满目啥多有,我开心的跟老婆说,京东来了不用担心了。

结果让人很失望,大部分东西到今天仍然“正在出库”,能送的开始是8号,后来延迟到12号,又延迟到24号。抢到就能送到的叮咚和不用抢但等于画大饼的京东,什么感觉不用我说了。

不断的延迟,网上不少微词出现,极端点的连“诈骗,吸单”的话也出来了,京东企业形象受损,这个时候,各种传言出来了,一致指向上海某些势力阻挠京东入沪为上海市民服务,京东来了,动了发国难财的人的蛋糕了,目前这种耳语是最对老百姓胃口的,但也是极其有害的。

对传言,京东方面不肯定也不否认,说的那些含糊其辞的话,等于是有人问:是不是受阻扰了,你不方便回答,就眨眨眼,京东就眨了眨眼。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来上海支援的都是敢死队,都是自杀模式,饿了么,美团,叮咚已经奋战好多天了,结果,京东变成了大救星一样,各种溢美之词,我不是对京东有意见,只是京东仅仅是十多万援助大军里的一小部分,同样的溢美之词也要给饿了么,美团,尤其是叮咚。



https://mp.weixin.qq.com/s/ZT3X-nGVvsxzCAja9rRr4g

做好上海“无法清零”的最坏准备
原创 春田啊 春风 2022-04-16 20:50
图片





为大局着想,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写今天这篇。毕竟,有些话,总要有人说。



上海已经吃了大亏:对最坏情况准备不足。本轮疫情3月开始,已经32万阳性,预计最快也要5月才可能结束,并且波及诸多省市,损失十分惨重。现在可以看的十分清楚,上海事先完全没有去预计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更别提准备充分了。上海这次同样的亏,我们不能再吃第二次。



如果本轮疫情超出预期,上海能坚持目前封控状态多久?2个月?3个月?6个月?忍耐极限的临界点是多长时间?



说坏消息的人并非坏人,说坏消息的人也并非希望坏消息成真。讨论上海万一无法清零的最坏情况,并不是不支持动态清零工作,也不是希望上海不清零。



现在思考万一上海无法清零的最坏情况,就和2个月前讨论上海爆发30万人感染的疫情,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防止小概率“黑天鹅事件”的巨大损失,可惜的是,2个月前没有人思考上海疫情会大爆发,但是我们现在却还有时间思考:要不要做好上海“无法清零”的最坏准备。



下面纯粹基于客观事实推演,理性分析:



1
控制趋势下降缓慢


上海疫情阳性总和趋势,4月7日至今,每天新增2万+,一直处于高位平台期,从数据上来看只能说是控制住了增长速度,但并没有明显的缓解下降趋势:

图片

控制情况,更可靠的是看管控外的发展趋势,也就是管控外确诊、无症状人数及占比:

图片

上图可见管控外阳性(确诊+无症状)总数,从3月29日的816例到4月15日的852例,有下降趋势,但是下降速度非常缓慢。此外,鉴于之前的2次高峰下降后又随之增加,现在很难说到底是不是真的下降趋势,还是“假摔”?难下定论。

直至今日,隔离管控外每天仍新增800阳性,是很大的一个传染源。管控外数据没有明显、快速、稳定地下降,就不能说明疫情已经控制,也难以判断何时能够完全控制做到“清零”。

看的更清楚的是管控外阳性占比的发展趋势:

图片

上图,管控外阳性(确诊+无症状)占总阳性新增的比例(1000阳性里有几个在管控外),4.5-10日一直是40多人,11-15日降低到30多人区间,下了一个台阶,但是下降速度仍然非常缓慢。



2
上海社会面清零时间预估:偏乐观5月5日,也可能5月中下旬


按照现在的趋势,多久能控制住疫情?

下面简单拟合2个趋势线:

最乐观趋势(4月10日最高峰开始),大约12天后4月27日管控外阳性(社会面)清零:

图片

更符合实际趋势的或许是下面这个通过管控外总阳性占比拟合趋势:

图片

从4月5日开始算数据,因为这个时间管控措施已经全面落实,5-15日的管控强度已经基本稳定,得出的结果是5月5日管控外阳性(社会面)清零。

这个趋势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一直保持最高强度的管控状态到5.5日,中间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放松。

悲观趋势线就不放了,要到6-7月,时间太长,变化太多,已经没啥参考意义,放出来徒惹麻烦。

兰州大学有个以前相对准确的预测系统,预测上海疫情累计总感染人数为30万,4月19得到控制,5月初清零。但是4.15日上海总感染人数已经32万,远比兰大预测的要悲观。估计至少要延后1-2周或以上,那也是5月中下旬才能实现社会面清零了。

另一个参照标准是吉林控制疫情的趋势与时间。长春3月11日开始全面管控,一直到4月13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用了34天。如果上海也是34天,那就是到5月1日社会面清零。

但不同的是,上海常住人口是长春的6倍,而最高峰的阳性人数是长春的10倍,比长春更严重。长春尚且34天,上海34天能搞定不?如果搞不定,那就至少要到5月中下旬才能实现社会面清零了。


3
上海独有特点,极大增加清零难度(代价)


第一,少数民众不够配合。虽然说绝大多数上海人都非常配合防控,但仍有少数不配合,比如视频显示:有个保利14号楼全体住户不下楼做核酸,居委会广播说有人不守规矩的团购持续增加阳性等等,很多。这在其他地方是从未出现过的。

第二,阳性或密接居家隔离。因为方舱医院有限,难以应收尽收,存在很多阳性或密接居家隔离的情况。如果做不到阳性、密接应收尽收,怎么实现社会面清零?

第三,上海产业太重要,难以长时间封控。其他城市,封了就封了,可以替代,但上海太大、太独特,根本替代不了。小鹏汽车何小鹏、华为余承东等说,如果上海和周边供应链企业无法动态复工复产,5月可能全国所有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目前一些部门正在协调。比如4.18日特斯拉上海工厂能够部分复工。

从目前感染范围看,只要复工复产,厂内甚至厂外传播的概率并不低。如果动态复工复产后,出现工厂内传播怎么办?是继续坚持生产,厂内隔离,放任厂内传播、直到全部阳性?还是立刻停工去隔离?这个选择仍然非常艰难。

如果上海企业部分复工复产,必然增加人员流动,这就开了厂外传染的口子,增加传染源,社会面传播更难控制,以至于反反复复、持续拉长社会面清零时间,管控时间也会变得更久。

而奥密克戎R0是10,倍增时间是2天,从长春前例看,只有全面严格封控毫不放松34天以上,才可能实现社会面清零。




4
上海(乃至全国)的承受极限在哪里


综上分析可见,偏乐观预计,上海疫情在坚持最严格管控的情况下,也要到5月中下旬才可能实现社会面清零。

所以,这里的情况就是,上海现在的状态能不能再坚持1个月、一直保持到5月中下旬?代价是多大?能不能承受?

如果出现意外,真的到5月底才能清零,上海能不能承受这个代价?

如果部分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反反复复,一直不能实现社会面清零,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封控措施?

如果持续到6、7月呢?又应该怎么办?

上面这些可能的情况,有人考虑过没有?有没有做好万一发生、如何应对的预案?


5
做好上海“无法清零”的最坏准备


凡是做投资的人,都知道决策之前,要算最好、中等、最差可能的情况,并事先做好应对方案,看能不能承受。例如,要算下最差可能亏多少钱,可能性有多大,自己能不能承受?如果承受不了,就不要投资。如果能承受,最大亏损发生了,应该怎么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抗击新冠和带兵打仗、投资等决策都是一个道理,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各种情况都要预料到,并且提前做好准备。

现在看,上海之前没有做过大规模爆发疫情的准备,至少是准备非常不足。3月之前应该是极少或者根本没有人提到这个可能。也没有根据奥密克戎R0高达10的传染性急剧增加,来快速转变应对方法,还是坚持之前R0才2-3的精准防控老一套,以至于吃了个大亏。

上海一年GDP4万多亿,静态管理一天就是损失100多亿,1个月就是3000亿,还没算波及其他地方的损失。如果之前有过充分的准备,哪怕花了100亿,也才是1天的GDP,值不值得?之前上海大爆发的概率肯定远远高于1%,对吧?

此外,从全国看,如果短时间内上海无法做到“清零”,必然会波及其他地方。而因为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太强,一些城市可能迅速采取封城措施,比如现在苏州、西安、太原、西宁等省市都处于接近封城的状态。

统计显示,4月11日,全国45个城市处于不同程度的封控状态中,占全国总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经济产值占全国GDP的40%。

因为万一短时间内上海无法做到清零的影响过于巨大,哪怕只有1%的概率,可能损失也太巨大了,巨大到现在比如充分评估这种可能性,并做好准备。

所以,现在必须充分评估上海清零的各种可能时间长度,并做好相对预案,简单抛砖引玉,举几个例子:

如果20天内社会面清零,应该怎么办
如果30天内社会面清零,应该怎么办
如果60天内社会面清零,应该怎么办
如果60天以上,应该怎么办
如果真的压力太大,要不要考虑放开?什么时间放开?
尽快提高老年人疫苗覆盖率,提高加强针接种覆盖率
各地做好大规模感染冲击的准备,比如要不要建专门的医院,多大规模,要不要加强配备呼吸机,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即使现在,上海有的三甲医院医护人员都不会标准地穿脱防护服,导致增加医源性传染,因为之前真的没过培训)
……

专业方案肯定要专业团队来做。但前提是,要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才可能去做预案。

很多事,并不是你不去提,不去想,它就不会发生。因为如果真发生了,就会迫使你仓促改变,到时候因为准备不足,损失会更大。

2个月前,上海没有做好大规模爆发准备的原因是什么?是没有人提吗?还是提了上不去?还是不愿意相信会发生,所以不准备?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而现在,上海面临的“两难选择”:一是如果坚持高强度管控40天,损失太大,影响太大,企业受不了;二是如果敢放松管控,动态复工复产,很可能大大拉长社会面清零时间,部分人、企业很难说能不能受得了。怎么选,都是难。

最后会和奥密克戎博弈出来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真的很难讲。

所以,现在十分有必要先做好上海“无法清零”的最坏准备。

毕竟,上海吃的亏已经够大了。同样的亏,我们不能再吃第二次。



@每日经济新闻
【上海梅陇镇就发放变质猪肉启动问责 供货公司法定代表人:事前不知公司成为供应商】4月16日,“今日闵行”微信公众号发布名为《关于梅陇镇保障物资中发现问题猪肉的情况说明》的文章,该文落款为“梅陇镇防控办”。《说明》显示,“4月14日至15日,有居民陆续反映我镇发放的第四批生活保障物资中,部分猪肉存在质量问题。经初步核查,情况基本属实,我镇立即叫停了该批物资的发放,并启动相关调查问责程序”。
《说明》中称,此次保障物资中的猪肉由上海咨谕实业有限公司(具有相关资质)(以下简称上海咨谕)提供,协议约定为五花肉(2斤)、蹄髈(1斤)。但部分居民收到的商品实物确实存在肥肉过多、品相不佳、多为边角料且变质变味等问题,与协议约定及企业样品存在明显质量差异。我镇已终止与该批次生活保障物资供应商的合作,相关企业已被列入黑名单,并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后续事宜。同时,积极开拓货源,联系新的供应商,在确保物资品质的前提下,将重新给居民朋友发放生活保障物资”。
启信宝显示,上海咨谕成立于2017年6月22日,注册资本500万元,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金霞,王金霞与马涛各持股50%。
4月16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拨通了王金霞的电话。王金霞称,她本人对此事并不知情,对相关猪肉的来源和质量等情况也并不清楚。“如果今天官方不打电话的话,我都不知道这个事情。”王金霞称。王金霞告诉记者,她已经就此事报案,事情是其朋友用上海咨谕的公章做的。
但是,王金霞的朋友为何会有上海咨谕的公章呢?“因为他(她)自己没有公司,做不了这个,他(她)和政府对接的,我不知道,我和政府没对接过,我也没有签字。”“疫情的时候,他们在我们厂房配送蔬菜什么的,我的公章一直在台面上丢着,也没人动,因为我们主管每天要用这个,就大意了。”王金霞表示。
王金霞称,上海咨谕的另一位股东马涛为其丈夫,昨晚知道消息后已从外地连夜赶回上海。同时,王金霞表示,前述其朋友的电话已经打不通,她自己也已聘请律师拟定相关律师函及声明,随后可能会公布。
对于王金霞的说法,记者暂未联系上王金霞的朋友予以证实。(每经,希隆)http://t.cn/A66B0uKE


@水木丁
总结一下,就是给梅陇人民发变质猪肉的这个公司的老板说,她一个朋友,连个公司都没有,搞定了政府方面,拿下了梅陇的猪肉供应,然后偷她的公章,去和政府签了协议,她不知情。……以上海政府现在这风格,等着吧,还不得给个行政处罚,自罚一杯啊。



@寰亚SYHP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3238例无症状21582例#健康上海12320通报:2022年4月16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3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1582例,其中1177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754例确诊病例和21167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回复 7558楼yingyinc 的帖子
@sven_shi
整件事目前看不复杂,就是上海梅陇当地有管理权限的干部找自己人用皮包公司采购变质猪肉作为供应物资发放给本地民众,事发后集体甩锅。这个事情肯定是要记下来的,最后看看是不是可能会给民众一个说法。



@荐见
上海纪事。4月8日,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委员、北蔡镇党委书记蔡永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职不力,造成疫情外溢被免职;

4月10日,一个姓柳的51岁男受到蔡被免职的消息“启发”,编造了一条“新闻”,说蔡永强倒卖新区提供的四批保供物资,获利上百万元。假新闻引起广泛传播,柳被抓。

4月13号,关于蔡永强的又一条消息在朋友圈疯传。消息称,蔡永强已经跳楼自杀。“警民直通车上海”通报:经警方核实,这是谣言。当天,上海虹口区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钱文雄在办公室自尽。钱文雄夫人同时也被传自杀,后被证实也是谣言。

4月16日,北蔡镇发布通告:全镇连夜搬离。集中消杀后再搬回。

北蔡镇,西界杨高南路和南江苑小区外围,南界康桥开发区,东连张江科学城,北连浦东首善之区——花木副中心,中环线和罗山快速路、沪南路、锦绣路等干道及数条地铁贯穿镇域,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南片的黄金宝地。人口超过30万。年纳税40亿



上海疫情,苏州想哭
原创 凤来仪 功夫财经 2022-04-16 08:53
图片图片
https://mp.weixin.qq.com/s/ylpNyqFN9ihRgmNntmar0A


给凤来仪老师打 call

苏州,不仅是中国制造业第一重镇,也是世界制造业第一重镇。

苏州的GDP或许没有四大一线城市高,但也突破了2万亿大关,位居全国第六,把名气更大的杭州、成都、南京都甩在了后面。
制造业一旦流失订单,复工后还有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真难说了,特别对于苏州这样的制造业巨城,短期直接损失能弥补,长远的伤害呢?
说起中国最重要的城市,很多人马上想到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但实际上中国还有一个行政级别不高,但极度重要的地级市——苏州。这里不仅是中国制造业第一重镇,也是世界制造业第一重镇。
1

只有冰冷的数据,才能证明火热的事实。
苏州的GDP或许没有以上四个城市高,但也突破了2万亿大关,位居全国第六,把名气更大的杭州成都南京都甩在了后面。而要谈制造业,北上广深都比不上苏州。2021年,苏州市工业全年总产值正式突破40000亿,全年规模也正式超越上海、深圳,登顶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
图片
全国民营制造500强榜单上,苏州占有23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除了这些硬制造业,高科技大厂们也纷纷在这里布局。
华为就要在苏州打造桑田岛基地,建设中国区政企总部、中国区云与计算总部、EBG全球OpenLab总部、WLAN全球研发总部“四总部”以及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中心、数字产业链协同中心、数字化治理与服务示范中心、ICT人才培养中心“六中心”。
其他诸如微软、阿里、腾讯、京东等都在苏州投了巨资,有非常重要的布局 。全国在芯片热中到处搞芯片产业,也爆出不少冷笑话,苏州则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芯片业产值已经突破了4000亿。
综上,苏州这个制造业巨城,也是科技含量极高的制造业巨城。然而,这一轮从魔都开始的疫情防控,也给这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别的不说,就前两天苏州也开始抢菜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能感受到这里面的情绪吗?苏州是GDP大城、制造业大城,苏州人民的消费力那是刚刚的,因此一天之内,就这样了:
图片
超市赶紧出告示告诉大家货源很足,有关部门也提示不要抢菜囤货:
图片
然而,有用么,你可以说人民不理性,但你不能否认人民的不理性是有缘故的,别说苏州的有关部门,央视还说过不要囤货呢!
但现在魔都人民的情况,我相信只要不瞎的都知道了:那些没有上网技能的老人,那些没有开伙习惯的外来年轻人,他们遇到了怎样的困境?因此苏州人民的行为看上去不理性,深层却是绝对理性的思考结果。
那么,魔都静态管理了,苏州也风声鹤唳,这一切对苏州的工业制造有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呢?
2

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链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企业的三条生产线已经停了两条,一条线停产是因为某款螺丝供应商在昆山,但昆山已经“静止”,而另一条线停产的原因则是因为原料在太仓,太仓同样处于“静止”状况。“还在运营的一条线,但有原材料在上海,库存只能撑到4月底,基本逃不脱停产命运。”
昆山和太仓,是苏州制造业重镇中的明珠,看下2021中国10强县级市排名:
图片
昆山,张家港和常熟,这三个县级市加起来的GDP就有1万亿,是苏州的半壁江山。这些地方哪怕部分停摆,损失之大也难以估量。
微信公众号《探索科技》的报道中更是显示,苏州某芯片设计公司总经理秦中就非常急,他的存货大部分位于昆山,如今昆山“静止”两个星期,对其业务影响极大。“我只能把货多处存放,昆山、镇江、成都和长沙都放,但这样怎么TM做运营?”
秦中爆了粗口,他无奈表示,不这样多地设库存,就有可能会断货,而供应端也给他极大压力,他说:“我现在天天担心中芯国际发生疫情,(如果发生疫情)那就完了。”
目前苏州不少工厂依然在封闭生产,苏州市的工业园区也基本没有停工,但物流却出了大问题。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依赖物流保障,而长三角的物流,目前的困难是最大的。
据长三角各地交通部门统计,目前长三角共有运输机场24个,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等机场为重点的长三角机场群初具规模,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在全国占比分别达到19%和36%。
在海运港口建设方面,长三角地区现拥有17个亿吨大港,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超1000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比重高达42%。长三角高速铁路里程超6500公里,占全国16%;高速公路网规模约1.6万公里,陆域实现县县通。
而这些日常最繁忙的交通干道,经济血脉,目前的情况是路上无车,江面无船。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原料需要运进,货物需要运出,没有原料则无法生产,没有销售则不存在回款。但场地租金、人员工资和银行贷款都是刚性支出,无论你是否开工,是否销售都是必须发生的。
图片
大型企业或许还有点办法,比如用外地的生产基地转接本地订单,从广东或者大连出关交货,而很多生产只有一个生产基地的中小型企业,甚至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在这样的物流背景下都面临生死存亡。
3

好几个苏州企业家朋友也告诉我,人员和物流是苏州目下最大的问题。工人的通行证难办,车辆的通行证难办。来料涉及太多供应商,只要有一家断供,整个企业就要停工,而现在因为物流无法出货的企业有多少?
还有一位苏州的企业家吐槽,他最担心客户会转单到海外工厂,当前已经有不少海外客户在“疯狂咨询”将国内订单转到海外工厂的可能性。他说:“一般转出去了就不太会愿意回来,这对国内产业链将是长期影响。”
这是工业遇到的困境,商业方面受到的冲击更大,从3月中旬开始,苏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观前街就已进入半植物人状态,除了那些保障民生的商家,一般商户基本都关门落锁,而到魔都疫情每日都有2万新增的今天,苏州更是战战兢兢。
刚问了一个苏州的朋友,他告诉我4月13号那天他坐车来上海,平日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寥寥无几,而发到上海的列车,一天只有一班。
图片
经济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如果人和人之间没有互动,经济活动就会减慢,直到停滞。昔日的“包邮区”,已经成了“行路难”。
听说他离开苏州的第二天也就是14号,上海去往苏州的火车上发现了阳性,苏州北站目前进入更加紧张的管控状态。
须知,无论我们说魔都疫情,还是苏州工业,都不能忘记现代经济是一个整体,苏州反复强调要做好上海的后院,承接上海移出的工业,用好上海的金融服务业和港口,成为金融上海的制造业腹地。
也就是说,上海也好,苏州也罢,长三角​乃至全中国都是一个经济整体,断无魔都封控对苏州没有影响的说法,也没有苏州封控对长三角没有影响的说法。
华为的老总余承东在朋友圈发贴,说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之后所有涉及上海供应链的科技和工业产业都会全面停产:
图片
而多家汽车企业老板也证实了这一点:
图片
4月9日,在蔚来汽车发布停产消息后,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表示,受疫情影响,3月中旬蔚来已有零部件断供,靠着库存支持到上周,近期上海、江苏等地的疫情导致更多合作伙伴无法供货,只能暂停生产。李斌直言:“这个情况也不是我们一家,很多厂商都暂停生产了。”
就连特斯拉也告诉他们在美国的投资人,或许最早五月上旬才能复工。特斯拉不要高兴太早,供应链的恢复,要比供应链的打断难得多。
这些汽车企业的供应链,有多半都涉及到苏州,苏州的许多企业,位于上下游的中间段,上面承接原料和粗加工,下面供应整车行业。
说到魔都疫情后苏州对上海人的防控,看看下边这张图片就知道力度有多大了​:
图片​

是不是有点当年鬼子炮楼的既视感?
这两天网上还热传苏州人发起了“24.5活动”,也就是把从上海到苏州的火车票全部买光,让上海和苏州的交通从票上断绝。
说起来老百姓的行动是发自本能的朴素感情,但这样真的好吗?苏州是上海的后花园呀,是一家人啊。
这一轮疫情防控,对长三角的影响要远大于2020年,写到这里,也只能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让魔都和苏州都尽早恢复了。
要知道制造业一旦流失订单,复工后还有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真的很难说,特别是对于苏州这样的制造业巨城,短期直接损失能弥补,长远的伤害呢?我很担心,但无能为力。​
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功夫财经无关。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功夫财经联系。
功夫财经视频号上线!


了解最新、最全的财经热点新闻,
看懂事件背后的关键信息。
财经大咖汇聚,
把最有价值的内容讲给你听!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功夫财经视频号】

图片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上海疫情爆发后,郭敬明和小时代莫名登上热搜!...
功夫财经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国务院关注!白岩松发声!他们的苦难终于被看到……...
功夫财经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儿童感染者怎样陪护?上海回应;5000元房贷还不上,银行咋说?用研报炸吐客户!券商首席狼性训话 || 大件事...
无冕财经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84nTDq7J8uWmWi0M15Lbxg
浦东北蔡镇联勤村人员连夜转运!志愿者:将开展彻底的环境消毒
新闻坊 2022-04-17 11:49
图片



4月16日晚上,

在上海浦东新区北蔡镇联勤村,

公交车将一批批村民转运出去。

人员搬离后,

村宅将开展全面彻底的环境消毒。

澎湃新闻记者昨晚现场直击转运的情况



图片
4月16日晚,停靠在锦绣路边的公交车上坐着联勤村村民。



晚上22时左右,记者在联勤村麦家宅附近锦绣路上看到,路边停靠着十余辆公交车,车内坐着刚刚从村里出来的村民。民警等工作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



图片

图片
西麦家宅村民上车后,志愿者钟先生在各个车辆间协调沟通情况。



每当一个车队坐满村民以后,引导车在前方开道,专用的公交车辆载着人员离开。随着一辆辆公交车驶来,剩余的村民也被陆续转运。

图片
(截图来自网友Eric1的视频号)



以锦绣路为界,

联勤村麦家宅分为东西两个村宅。



22时左右,西麦家宅志愿者钟先生背着黑色背包在公交车之间来回跑动,清点每辆车上的人数。他不断拨打和接听电话,报告现场情况,并和电话另一头确认、更新转运的目的地,再告知每辆车上的司机。



钟先生告诉记者,

他是西麦家宅村民,

当晚,西麦家宅共有189人已全部上车,

他们将转移到惠南镇等地的隔离酒店,

作为密接人员进行14天集中隔离。



在此之前,当天早些时候,西麦家宅有2名阳性病例已被转运至方舱医院。钟先生说,16日中午他接到北蔡镇防疫办下发的一份告村民书,其中提到,由于近期村宅内阳性病例仍在不断增加,环境可能受到污染,继续留在村里存在感染风险,因此需要村民暂时搬离家中。据他了解,搬离人员涉及的范围至少包括联勤村。



16日下午,钟先生和联勤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挨家逐户上门通知村民,提醒带好身份证和贵重物品,以及手机、充电器、常用药、换洗衣物等,晚上将统一转运。“我们附近防疫形势仍然很严峻。”钟先生说,按照上级部门安排,村民全部搬离后,当地将进行全面彻底的环境消毒。截至16日23时,西麦家宅已全部搬空。



图片
坐满以后,车辆将村民转移到隔离酒店。



与西麦家宅相比

东麦家宅人口更多

记者看到

23时左右仍有村民陆续从村宅走出

一批批登上转运公交车

截至24时还仍在转移中



村民冯先生告诉记者,东麦家宅常住人口大约1000多人,晚上八九点开始搬离。出门前,他准备了口粮,一些洗漱用品、换洗衣服等。“能带的尽量多带一点,毕竟我家有一岁的宝宝。”冯先生说,北蔡镇疫情较为严重,此前他和家人一直足不出户,戴好口罩,也在家里经常做消杀。他希望通过这次人员转移和环境消杀,能够尽快让情况好转起来。“作为市民,我是愿意配合各项防疫措施的,同时也希望防疫措施落地过程中更加完善,彼此沟通更加透明,防控效率更高。”他说。



图片
东麦家宅村民冯先生。



图片




来源:澎湃新闻(李佳蔚)

编辑:小土方



@稀豹聊财经
1分钟前
以岭药业的领导嘴上逞强,身体是诚实的!

深交所数据显示,2月至今,吴以岭的亲属吴以红减持744万股,成交均价19.66元,套现1.46亿元。

同时,吴以岭的其他兄弟姐妹吴以成、吴以池分别减持9.3万股、0.02万股,套现186万元、3.3万元。

高管高秀强减持19.31万股,套现329万元,高管王蔚的配偶任跃民减持11.66万股,套现227万元。

以岭药业此前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田书彦在2月26日至3月17日期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以集中竞价的方式,累计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8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4%,其减持计划已全部实施完毕。减持后,田书彦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



@冈瓦纳
2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上海发布的消息:

年龄最轻的33岁,患有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透析状态,入院时CT显示患者肺部病灶广泛并伴有心包积液,经过积极的抗病毒对症支持,联合中医药治疗,目前患者肺部影像学有改善,相关基础疾病还在积极治疗中。

其他老年重症患者均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肺、严重肺部细菌感染、肺栓塞等。我们按照一人一方案原则,增配救治力量,开展多学科专家会诊,针对重型患者伴随严重基础性疾病的特点,在积极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体外模肺(ECMO)、抗病毒、抗感染、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协同优势互补,继续严密观测病情变化,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在此,提醒一下,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还是需要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
同样的病,如果没有得新冠可就麻烦了。



@涨了叫我哈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俞惠中教授昨日不幸去世。下面转发的是外文学院离任院长曲卫国老师的朋友圈:

这些天网上不时看到因防疫而造成的悲剧。今天一早看到了朋友转发的这个帖子,悲剧终于发生在了我认识的人身上。俞惠中教授因无法得到医治撒手人寰。整整四个小时的全城求医啊!这对俞老师和他的亲属来说是怎么样的一种煎熬!前些天有领导说感同身受!这她能感同身受吗?每次新闻发布,有关部门都对就医难问题的解决做了承诺,说畅通就医渠道。这保证有措施吗?可以追责吗?不把大多数医护人员调回到自己的岗位,就医渠道能畅通吗?堵塞渠道部不是医院或医护人员或保安,而是有关部门的政策!

我去复旦时他已经退休了,但在好几次活动和会议上见过他,有过交谈。俞老师是一位非常儒雅、低调的老师。就这么因为政为的因素走了,太让人伤心了。我没他的照片,匆匆写下几句,算是送他去没有封控的天国。俞老师走好!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17分钟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直接连连花清瘟的治疗作用也否了//@刘昕RUC:多听听医疗卫生领域中大多数专业人士的声音才是明智的选择。力挺莲花清瘟的专业人士似乎明显是少数嘛。
@成都下水道
家里有两盒莲花清瘟颗粒,是前年2月武汉疫情高峰时医院发给职工的。

有天心血来潮地拆封了,仔细阅读说明书,体外试验表明:本品对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HVJ-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型和7型(ADV3和ADNT)、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2型(HSV-2)、SARS病毒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生产商以岭药业信誓旦旦:新的实验证明连花清瘟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于是连花清瘟被作为医学观察期和轻症、普通型患者的推荐用药。

体外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的东西太多了,包括酒精、碘伏、消毒液甚至白开水等。从2019年底开始,延绵至今的全球抗疫,曾经寄予厚望的阿比朵尔、达芦那韦、磷酸氯喹、瑞得西韦,在体外对新冠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真正用于人体试验,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全部铩羽而归。

前年复方板蓝根也炒作了两波,惹来网友们的口诛笔伐——

1、我莲花清瘟和藿香正气水不服。

2、最委屈的是复方金银花颗粒,药物成分几乎相同,为什么得不到有关部门垂青?

3、还好有关部门没说吃屎有效,不然开塞露都得脱销。

体外有效,是实验室在体外细胞做出来的结果,距离临床有效还有地球到火星的距离,前年的几种药物临危受命,直接越过了动物实验阶段进入人体临床研究。现在病人足够多了,连花清瘟是不是应该耐心一些,逐级完成严谨的医学试验。

都什么年代了,有关部门依然不改游资炒作的手段,想让中药股全面飘红?

以岭药业的股价也跌宕起伏,4月14日稇载而归一个涨停,4月15日宝山空回一个跌停。

危如累卵的上海疫情,上海市民啥都可以短缺,唯独连花清瘟不缺。这是怎么样的骚操作?还得动用大量的最宝贵的物流力量。

除了全程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的良好习惯,大家必须明白三个事实——

1、连花清瘟不是治疗新冠的特效药。

2、不吃药硬扛也能靠自身免疫力抑制病毒。

3、良好的心态可以促进新冠患者的康复。

再来看看连花清瘟的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譬如恶心、腹泻、呕吐、腹痛、腹胀、口干以及皮疹、瘙痒、头晕等。

所以,千万不要把连花清瘟当成新冠的预防药,别乱吃。

哎约喂,诸如此类的炒作次数多了,更会导致公信力缺乏,或万民寒蝉或呆若木鸡,那才是得不偿失,何必呢?



https://mp.weixin.qq.com/s/Cd6XcZQ1UDGQRS9QfIqc1w
【专家详解】为什么高频次重复检测?带疫送单引发传播风险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七彩共和新 2022-04-17 15:19
4月17日上午10:00,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156场)在线上举行,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陆峥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检测实验中心主任高春芳介绍了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图片


图片



昨天全市本土病例出院373例

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0337例
本市将依据阶段性筛查结果
动态调整“三区”划定


据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4月16日,我市新增3238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158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详细情况↓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3238+21582例,居住地信息汇总!



邬惊雷说道,大家可以发现,在风险人群中发现的阳性感染者比例在下降。这两天发现的阳性感染者人数依然处于高位,但相对维持稳定。



截至4月17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340106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286683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373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0337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



邬惊雷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力推进疫情社会面清零攻坚。我们聚焦重点、分区分级,实施核酸筛查为主、辅以抗原筛查的方式,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人员实施全员检测筛查,并将依据阶段性筛查结果,动态调整“三区”划定,努力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目前本市有重型病例16例

最小33岁,其他为70岁以上老人



刚刚在通报中看到目前在医院治疗的重型病例还有16例,能否介绍一下他们的救治情况?我注意到上次提到过一位比较年轻的患者,目前他的病情如何?



邬惊雷介绍道,目前有重型病例16例,这16例当中最小一例是33岁,其他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16例当中,只有一例是全程接种疫苗,其他都没有接种过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这类疾病的人有一个特点,本身免疫功能下降非常明显,同时,因为肾脏功能不好,需要血液透析维持。这个患者入院时显示,肺部病灶广泛并伴有心包积液,经过积极的抗病毒对症支持,联合中医药治疗,目前患者肺部影像学有改善,相关基础疾病还在积极治疗中。



其他老年重症患者,都合并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栓塞、慢阻肺等等。我们按照一人一方案原则,增配救治力量,开展多学科专家会诊,针对重型患者伴随严重基础性疾病的特点,在积极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抗病毒、抗感染、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



特别注重中医药在对这些危重症患者当中,它跟传统的一般的现代医学西医共同形成优势互补,来共同治疗,特别注意观察他的病情变化,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邬惊雷特别要提醒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还是要尽快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这样对于他整体抵抗新冠肺炎的疾病或者防治重症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未接种疫苗

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危害非常大



刚才公布的一些重症病例中,老年人好像都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怎么样进一步推进老年群体的总体接种?下一步会有什么安排?



邬惊雷介绍,截至4月15日,本市60岁及以上人群的新冠疫苗完成全程接种的近360万人,接种率6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218万人,接种率38%。



根据研究和监测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没有接种疫苗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带来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接种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阻断病毒传播,但是对防止重症和死亡的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通常来说,如果常规服药的慢性病人群,不是在急性发作期,或者病情控制良好,处于稳定期,可以疫苗接种。



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在小区解封、附近的接种点开放后尽快接种疫苗,全程接种满6个月后尽快加强接种,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老年人在接种疫苗时,请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主动与接种点医生沟通健康状况。接种完成后现场留观30分钟后再离开。



孩子常规疫苗接种时间到了咋办?

邬惊雷:推迟接种并不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应答效果



关于儿童疫苗接种,家长询问孩子预约接种时间到了,但是在封控中没有办法去怎么办?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门诊正常开放吗?



在疫苗接种的问题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该按时接种,这是最佳状况。有些疫苗是不能延迟接种的,例如犬咬伤患者,应立即前往本市犬伤处置门诊规范处置,不建议延迟。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服务也由各医院产科确保按时接种。



有些市民看到接种门诊医生提供的小孩疫苗的预约日期要到了,比较担心。这个预约日期一般是基于接种程序、接种间隔要求以及门诊的开诊时间,由免疫接种门诊预约的最早接种日期。即便晚于这个日期,通常属于推荐接种年龄的范围,不会影响疫苗效果,不必过于担心。



推迟接种疫苗并不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应答效果,但在这期间请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做好宝宝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如家人有不适症状,尽量少接触。



继续高频次地做核酸检测到底有没有必要?

为什么要反复筛查?专家解读



上海市民进行比较高频率的核酸检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继续高频次地做核酸检测到底有没有必要?为什么要高频次地反复筛查?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检验实验中心主任高春芳回应道,高频次地重复多次地检测非常有必要。



核酸检测是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检测鉴定高精准有效的方法。临床病原体检测有经典的形态学染色、传统的生化反应、免疫反应(检测抗原抗体)和病原体核酸检测这四大类。



核酸检测是目前疫情防控当中非常有效、非常重要的手段。



为什么要高频次地、重复地检测?高春芳指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来说,任何病原体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新冠也不例外,且潜伏期长短存在一定个体差异。



第二,从检测技术来说,有检测窗口期的概念。病毒感染后在体内有一个增长复制过程,感染初期病毒载量太低,低于检测下限,阳性是无法发现的,这个时间段就是检测窗口期。以上感染潜伏期+检测窗口期,使得在感染初期不一定能够检测到阳性结果,反复多次检测,可以增加阳性发现几率,及时发现阳性。



第三,由于呼吸道病原体的采样主要采用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几种形式, 取样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取样差异。这种差异包括采样部位、深浅、采集的分泌物量的多少等。因此重复多次采样检测可弥补采样误差可能带来的假阴性影响。



鉴于以上三个原因,重复检测对于发现阳性感染者非常必要。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通过重复检测,监测载量变化,为预测感染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状态提供了很好的指标。



另外,反复多次检测是临床病原体确认的常规做法,例如临床对于尿路感染、血路感染等其他感染性疾病,也通常需要多次培养(三次以上)监测,以确认阳性病原体,实现精准治疗。



所以,总的来说,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通过人群核酸检测,可以尽早发现病例,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查明并锁定风险区域和重点人群,及时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阻断疫情扩散。



全市已抢种蔬菜8万多亩

667家蔬菜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现在为了保障蔬菜供应,上海已经多方筹措了外地资源,如何进一步加强本地蔬菜的供应,以及怎样解决菜农销售难的问题?



据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陆峥嵘介绍,最近一个月来,受到疫情的影响,本市蔬菜生产,特别是劳动力非常短缺,同时流通环节不畅,导致前一阶段地产采农产品产收和上市比往年要减少。



上海市民非常喜爱绿叶菜,但最近绿叶菜已经成为“稀缺产品”,市农业农村委正在千方百计采取一些措施,力争加大本地蔬菜供应量。



一是加强蔬菜抢种力度。市、区两级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鼓励和指导蔬菜生产合作社、蔬菜生产企业,能够种足种好地产绿叶菜。根据统计,最近一个月来,全市已经抢种蔬菜面积8万多亩,其中绿叶菜面积5.8万亩。到目前为止,全市在田蔬菜量达到26.4万亩,其中绿叶菜在田面积量已达15万亩,这个量基本与往年持平。



二是加强蔬菜抢收力度。在确保疫情防控基础上,尽力提高蔬菜企业的复工复产率,释放采收劳动力。目前全市849家有规模的蔬菜生产企业当中已经有667家开始复工复产,复产率达到78.6%,复工率达到75%。4月15日以来,地产绿叶菜的日均上市量已恢复到2000吨以上,比较稳定。



三是加大蔬菜配送力度。为了畅通地产蔬菜销售渠道,首先是增强运力,在全市发放了2900多张蔬菜保供通行证,尽可能把蔬菜从郊区田头运出来。同时,对规模企业,我们加强产销对接,通过集采、集配、集送等模式对接社区、保供单位、新零售企业等,扩大销售量。对中小散户,我们扩大点对点供给,通过动员重点保供企业、合作社等对接,帮助基地解决销售难问题,又能增加蔬菜上市量。



陆峥嵘表示,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委将继续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夯实蔬菜生产的保供基础。



保供人员检测阳性不如实上报

带疫送单引发传播风险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传昨天突击检查发现,在上海街头送货的外卖员和配送员抗原阳性特别多,一下子发现了20几个。有这回事吗?怎么防止带疫送单?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回应道,昨天上海网络辟谣平台对这个传闻进行了澄清。(☞点击查看相关辟谣信息)



快递员、配送员是城市保供的重要力量,很辛苦。同时,因为流动性大,也是高风险岗位人群。



市防控办已经下发工作方案,明确对相关城市保供人员的检测要求,实行2+2核酸检测及抗原检测,即两日内第一日开展2次抗原检测,第二日开展一次抗原检测和一次核酸检测,这样循环下去。



如果检测阳性,不如实上报,还带疫送单,破坏疫情防控管理,引发传播风险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尹欣再次提醒相关企业,要承担主体责任,落实相关检测要求;快递员、配送员也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为他人健康负责。



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责做好监督指导,也请社会各界监督,发现问题线索请及时反映。



@财经网
【#上汽集团18日开始进行复工复产压力测试#】受到疫情的影响,上汽集团在3月中下旬在上海的工厂进行了闭环生产,4月份部分工厂陆续停工。从上汽集团了解到,明天开始,也就是4月18日将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央视) ​​​



@新闻晨报

9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两男子伪造防疫车辆通行证及公文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据警民直通车-上海 ,疫情防控时期,两男子竟借疫情防控封控之机打起了如意算盘,为了一己私欲,伪造防疫车辆通行证获取通行便利在外送货赚取不义之财。近日,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细致梳理、精准研判,成功抓获2名伪造防疫车辆通行证的犯罪嫌疑人,并依法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搜狐新闻
14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央视报道上海超市画面被质疑“摆拍” 上海市委宣传部:是真实情况】央视昨晚新闻联播的画面今天上午被网络质疑“群演”“摆拍”等。经上海市委宣传部了解,该画面由金山区融媒体中心提供,反映的是4月15日金山区超市的真实情况。金山社会面已接近清零,目前正按照三区管理要求保障市民生活供应。



https://mp.weixin.qq.com/s/E4_Ga7WBdaQRzqKgrnRTfg
就医保障巡游出租汽车明日起可预约,仅供市民普通就医和出院使用
上海交通 上海发布 2022-04-17 15:31
图片

为缓解当前市民普通就医交通需求,确保就医市民“出得来、回得去”,市交通委组织各相关巡游出租汽车运营企业,根据各街镇需求,提供相应运力,由区或街镇统一调度、管理和使用。就医保障巡游出租汽车仅供市民普通就医使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实行点到点运输,详见↓



目前,根据各区报送的街镇用车需求,保障就医的巡游出租汽车已和各区完成对接,作为各区所属街镇的运力补充。有普通就医用车需求的市民,明日起可预约,具体申请预约方式以各街镇通知为准。



另外,明日起中心城区各医院出院市民返家,可拨打巡游出租汽车预约电话进行预约,乘车的出院市民需持有医院开具的出院证明和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



宝山、闵行、青浦、松江、奉贤、嘉定、金山、崇明等区市民就医出行参照中心城区,涉及巡游车保障的由各区域巡游车企业根据街镇需求提供运力保障。





出院返家如何预约出租车?



1、明日起,中心城区各医院出院市民(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除外)返家,可拨打巡游出租汽车预约电话62580000,进行预约。(预约请至少提前24小时)



2、出院返家的市民需持有医院开具的出院证明和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



@阑夕
17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也别说什么不被删文就感天谢地很卑微了,就像留几手说的,大家对于连花清韵的容忍度已经非常高了,平时你爱怎么吹就怎么吹,只要吃不死人就行,犯不着挡他们的财路。

而这次实在让人如同吃了苍蝇咽不下去的主要还是抢占上海救援物资份额,别人都饥肠辘辘了,你还硬要严格按照比例保供,这都不是有没有效救不救人的问题了,而是挤兑生命通道,纯粹的是在做恶。

对于有些企业来说,疫情当道的时节,你少做事甚至不做事,对于苍生来说反而是无量功德。



@凯雷
32分钟前
来自 iPhone 7 Plus(亮黑色)
已编辑
#谁有蚌埠午餐肉购买小店,支持下#上海傲娇名媛赵骁雯,把安徽蚌埠援助的午餐肉给扔了!嫌弃没有品牌,嫌弃配不上她傲娇的大小姐的胃,让人止不感慨,嫌弃是这个上海网红的自由,但当下的上海买菜难人尽皆知,这种情形下,就不能送给邻居,再不行就退回给居委会,扔到垃圾桶算什么?

今天的上海,不止是买菜难更是买菜贵,有很多困难的家属吃不起菜,而安徽等地方星夜兼程驰援送来菜肉蛋,这更是一片情谊!如果嫌弃不是大品牌,或者吃不惯,再不行扔就了算了,其实送到手里,就是上海市民个人的自由。扔到垃圾桶还真是大小姐的权利,但扔了后,专门发一条微博,嘲讽没有牌子的蚌埠午餐肉,这真不知道算什么?

更让人难受的是,看到好多安徽的朋友留言,原来千里迢迢送来的午餐肉,并不是没品牌子劣质货,是大厂生产,代工原装!一位当地的网友相当痛心的说:“午餐肉是蚌埠宏业集团的,国内最好的几个品牌的午餐肉都是它家代工的,人家开大车,自备食物,送了120吨罐头去上海,回去还要被隔离,就这么被它傲娇的糟蹋了,上海大小姐真的让人看不懂!”

另一位蚌埠的网友留言更让人难受:“我没猜错的话,赵小姐所说的没有牌子的午餐肉就是我妈妈单位生产的,物资缺乏的时候我妈妈几乎天天加班盯发货,拉货司机回来也得隔离,所以你傲娇不吃没有关系,请你不要浪费可以给其他人,请你不要拉上我的家乡,更不要打着抵制网络暴力的幌子掩盖自己的错误,谢谢,毕竟浪费食物就是错。”

现在,真相大白!这里有大小姐平日里养尊处优的作派,更有误解,如果赵小姐知道这不是小厂杂牌,或许也不会在社交媒体上如此优雅的喷一番。正如这个小姐姐说的,毕竟浪费食 物就是错,错了就是错了,再加上误解是杂牌,那就再发一条好了,向安徽蚌埠说声抱歉,而且看了下赵小姐还是一个大网红,其实也同时帮助介绍下蚌埠午餐肉,推介、感谢粉丝们来购买,这不是最好的表达吗,希望赵小姐能采纳!不让蚌埠的朋友们伤心,不让支援上海的朋友们伤心!

//@氷氷huanyiart:凯雷,同样是上海人,我们很感谢安徽!第一批来我们小区援助的是来自安徽巢湖的白衣天使。她们走的时候我们集体默默在窗口目视远送。年轻的女孩在小区门口还逗了逗流浪猫,好可爱的天使!下次我们约好组团去巢湖

//@健康平安幸福美满999:不是所有上海人都是她那样,我就吃了,很好吃,谢谢援助!



@伊洛牧
9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这幅图从群里看到,原作已不可考,对于作为疫情定性判断趋势还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前期系列匪夷所思操作,病毒快速传播,导致存量患者数量庞大。全域足部住户后,虽然传播系数会陡然大幅下降,但传染基数较大情况下,导致日增绝对数量仍然会有一段时间保持在较高位置。

在保持足不出户前提下(传播力下降),把阳性感染者陆续转移至方仓(传播基数大幅下降),会快速压低新增人数。

那么此过程真实世界中状况就是绿色尖顶,总感染人数即为绿线下面积。

而现实中实际情况,核酸复核能力、转运隔离均有非常大的资源瓶颈,也在各省陆续援助下逐步提升。所以自4月4日开始维持日增在1万以上,7日开始日增在2万以上。

这种看不到下降的胶着局面确实考验市民的耐心。但从曲线也可看出,阳性隔离速度足够快,传播系数维持低位,后续下降速度也会极快。

特别是近两日已有两万人走出方仓,挺过去最高峰后,为顶峰准备的巨量复核、转运、隔离资源就会越来越快的发挥作用,从而让后续数据下降速度更快。

近两日浦东新增数字有所下滑,期待我们已经看到滚滚乌云的金边,曙光乍现。



https://mp.weixin.qq.com/s/ovgQ1ONgw1ZbIoRzf5gB8g
教育人的担当,全社会的责任
上海浦东教育 2022-04-16 23:11
图片

图片



社区不净,何以安身
战疫不胜,学校何用
教育人的担当,全社会的责任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极为严峻,抗疫这场战斗进入了最紧要的时刻,加快阳性感染者的转运速度,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链,实现阳性感染者社会面清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浦东新区教育系统全体同志在这一特殊时刻,勇于担当,克服困难,在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在相关部门和街镇的支持配合下,以学校为单位建立起了“家门口的中转平台”,及时让感染者从社区出来,减少社区传播的风险,坚决遏制住病毒在社区蔓延的势头,为社会面清零付出我们最大的努力。

工作中,我们的校长、老师、后勤工作人员义无反顾、冲在抗击第一线,通宵奋战、彻夜不眠,用行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抗疫的决战中充分体现了我们教育人的同心同德、责任担当。

今天,我们8位校长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向全社会发起倡议,让我们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团结一致,守望相助、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迎接阳光灿烂的日子!





华师大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部长、华师大二附中校长、华师大二附中前滩学校校长李志聪

厚植家国情怀、肩负社会责任是华东师大二附中人的底色,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接受这个特殊的任务,我们感到十分光荣,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报名成为中转站的志愿者,为决战决胜尽一份心力。请家长放心,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任务完成后,我们一定会以对孩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专业消杀,邀请家长监督,还孩子们一个平安的校园环境。
图片


龚路中心小学校长、曹路打一小学校长、龚丰小学校长蔡忠铭
我们是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我觉得“对未来的真正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家门口中转站”已运行5天,社区居民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如今的包容、理解与支持,在此,我要感谢教师、感谢学生、感谢家长、感谢社区!在这抗疫防疫的艰难时刻,大家上下一心,终将战胜疫情。相信书声琅琅的校园,温暖快乐的家庭,和谐美好的社区,一切美好的生活终将到来。
图片




建平实验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沈伟栋
建平实验小学全情投入,努力营造舒心、和谐、温暖的居住环境。整理后的病房焕然一新,安静整洁、舒适美观,有助于患者安心养病,早日康复。精细化的管理始终是建平实验的工作标准,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我们一如既往彰显坚韧顽强的工作作风,优质温馨的服务品质,倾力奉献的责任担当。
图片

万科实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胡春华
万科实验小学自建校以来,就立志于做有温度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这次成为“家门口的中转平台”,我们也想体现这一点,在窗明几净的临时客房里,我们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三句话。愿入住者能感受到温暖,在熟悉的家门口提振战胜疫情的信心。



@任泽平
当下这个形势,建议经济学者、科学家、媒体人等,尽可能实事求是,尽可能建设性,尽可能为稳增长、科学防疫、复产复工和民生建言或实际做点什么。如果不能,有所担心,可以不说,可以沉默,但是请不要粉饰,不要说违心话,不要睁眼说瞎话。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观离合。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定能共渡难关



https://feeds-drcn.cloud.huawei. ... p;cpid=666&r=CN

丈夫阳性,父母妻儿零感染!来看上海这家人的“教科书级”操作!
沈阳晚报
2022/04/17 00:02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家中出现阳性患者,

相处期间该怎么防护?

来看这个上海家庭的成功经验。

丈夫出现咳嗽、发烧的症状,随后抗原自测异常、核酸检测阳性……从身体不适到转运隔离的几天里,这家人采取了一系列堪称“教科书般”的自我防护,成功地避免了家庭内部传染。

近日,上海市民小施想把自己一家对抗新冠病毒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方法和心态都很重要,最要紧的是快速行动,不要慌乱。”


居家隔离时轻微咳嗽?内部再隔离!

“喉咙有点不舒服,大概是这两天电话会议多,说话累了。”3月25日晚,丈夫小李身体上的轻微异常,引起了妻子小施的警觉。由于公司同楼层有人核酸异常,小李已自发做了核酸检测,还接到通知要开始2+12居家隔离观察。出现偶然咳嗽的情况,正发生在居家的第一天。

虽然只是丈夫随口的一句话,在小施听来却是大事一件,不得不警觉。她赶紧让丈夫戴上N95口罩,与家人保持距离。随后小施上网查询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症状:喉咙有异物感,好像“有痰吐不出来”、咳嗽……不少与丈夫的情况相符!

“第一反应当然是焦虑,甚至心生怀疑,没这么容易就感染吧!”但稳定下心神,小施决定要以最严重的情况来对待,容不得侥幸。夫妻二人与公婆同住,此外还有不满一岁的宝宝。小施因产后原因尚未接种疫苗,她和孩子感染的风险更高。

家人们商议后,大家决定:小李全天戴好口罩,单独住一间房;另一边,家人也全时段佩戴上了口罩,除了吃饭和洗漱,即使是睡觉时也不摘下。


次日白天,小施开始想办法采购连花清瘟胶囊、西瓜霜含片、泡腾片、酒精片等。一方面帮助丈夫缓解症状,一方面提高家人的免疫力。彼时,药品已经开始抢手起来,这个决定非常果断,下单和派送幸好未受影响。


“杜绝感染者的传播,和其它人做好防护同样重要。”小施回想起当时的决定,认为在怀疑期就开展家庭内部的隔离,是尤其重要且关键的一步。

3月26日晚,上海市进行了首次全员抗原自测。侥幸并未发生,小李的测试结果是“两条杠”。

“看检测盒,T那根线特别明显,比C还要深。(对感染)已经不怀疑了。”小施说,当时是家里最紧张的时候,病毒存在潜伏期,会不会家人已经感染?之后,小李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确认为阳性。

小施说,也许是出于作为母亲的本能,她告诉自己一定要镇定,要考虑更多事情,保护好家人。

也是这一天,小李出现了发热症状,吃上了连花清瘟。家中的防范措施随之升级:一日三餐全由小李的父亲送到门口,送餐后必须更换口罩;小李用完厕所,自行对卫生间进行喷洒消毒并快速回屋,半小时内其它家人不能使用;家庭内所有空间每天都要进行消毒……


每一项防范措施,家中都做了细致而严格的要求,甚至到了“微操”的层面。例如在消毒剂的配制上,小施使用的是滴露,瓶身的指导是20毫升消毒液和416毫升水(1:20),她把消毒液提升到22毫升,更浓一些。

小施也将家中的通风情况考虑在内。丈夫因咳嗽而单独居住的时候,她就已关闭了家中的内循环设施。

此外,他们在征询了居委的意见后,把家里的垃圾当做医用废弃物来处理。“我老公的生活垃圾一天一收,单独用垃圾袋装好扎紧,随我们的垃圾袋一起放入纸箱,用封箱带封好,确认没有缝隙后,放在门口交给志愿者回收。”

小施怀孕期间自考了高级营养师,根据相关知识,她安排家人每天至少吃两个鸡蛋,喝两袋牛奶,保障蛋白质摄入充足。每人每天也要补充一粒泡腾片,供应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即使常规的感冒,也是在初期大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一样是呼吸道疾病,我想在营养上两者是相通的。”


“这种严格的防范措施,坚持一天可能容易,时间久了就需要家人高度的依从性、纪律性。规则说好了,每个人就一定要做到。”小施说,公公本人也是医生,家人将防护这根弦绷得很紧。从发现异常、核酸确认阳性到转运隔离的这几天里,虽然大家情绪一直是紧张的,但好在并没有慌乱,而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一步一步走了过去。

4月9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方舱隔离,小李痊愈并核酸转阴,终于回到家中。至今,包括宝宝在内的所有家人,抗原与核酸的检测一直正常。


对这一家子而言,自我防护的这段过程虽然只有几天,却充满了“超大未知”。各种不确定性仍会带来紧张感,甚至会导致生理上的不适。例如,在得知丈夫发烧后,小施因为焦虑导致肠胃紊乱,一天里都在拉肚子;婆婆总是感觉自己的喉咙非常干……这种心情会深度影响身体,甚至出现肌肉酸疼等疲惫感。

如今在事后想来,被恐惧支配是解决不了任何事情的。唯有冷静,再冷静,才能好好思考如何对家人有益。

“我们想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是为了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护方法,也是想提醒大家在遇到相同的事时千万不要慌。打电话给居委等只能解决一部分事,更多的事发生在家庭内部,是一定要靠自己的。”小施说,在自我防护的过程中,她会查阅许多科学知识和病例经验,这也不失为调整心态平和对待的一个方法。“总是等别人解决,会加剧自身的焦虑和孤立,我们要学会内源性的处理方式。”

这种自我防护仍在进行,小李归家后的7天观察期内仍独自居住,所有接触物品进行消毒和晾晒……

小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看了这么多资料,最终只有实际行动才能把一个个不确定性消除。“我现在真的相信,奇迹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努力”。”



https://mp.weixin.qq.com/s/A0VFeNyFqv5bIqZbXhg5Ig
“请抽空解释”
原创 灰鸽叔叔 灰鸽叔叔 2022-04-16 07:54
1
不少小区在号召下楼集采的时候,已经有居民拒绝了。按照动不动就“严格”“禁止”“必须”的决定,感觉应该由警察上门带出去,赋黄码,甚至记入征信……

但是,相比一个月前,你会发现大家对“拒绝者”的反感越来越低了。当时大家会骂“这个人怎么那么拎不清,那么自私”,现在就会混杂着“唉,我也不想做了”。

至于“赋黄码”,已经没有了威慑力。现在大家的生活,岂止是黄码状态,简直是红码状态,甚至红得发黑,是黑码状态。健康码的颜色已经不具备任何出行参考价值,你说我有码,没用,你就是无码。在全国人民的眼里,上海就是病毒码。

一直到今天,遇到核酸检测或者是抗原检测,我还是会积极提醒大家说服大家,但确实有些操作,相当难解释。居委干部肯定也没法解释。

比如,短短一个白天,一次全员核酸检测,两次抗原检测。大家肯定会问,哎呀,为什么要那么多次啊,难道饭前饭后病毒载量会不一样吗?我们去医院验血也不至于上午抽一管,下午抽一管,半夜里还要抽大一管啊?难道这是什么计算题,要反复验算吗?

问了医生。问了社区。没人能回答。那大家只能猜。

比如,是不是有哪个领导,意气风发说了句,一定要在截止日之前,完成多少多少人次的检测——这样去猜肯定是冒犯的,但它在逻辑上好像又是合理的。

要想避免这种冒犯,总得去科学去破除它。

不然就没法解释。

又比如,持续到凌晨甚至通宵的检测。看着老人捧着保心丸、妈妈抱着孩子站在队伍里,我是又心疼大白又心疼居民。反正都特么封成这样了,早一天晚一天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没必要这么军训医生和老百姓。

对有些健康状况一般的居民来说,这种“应激检查”,反而把身体搞垮了。

看到新闻里各个小区凌晨排队的“感人故事”,有孩子问,这样不是更容易感冒吗?如果拖到上午,病毒就更可怕吗?

也没法解释。

又比如,检查是很积极的,但转运又是迟滞的。这次检查,哎呀,三个阳性。来不及转运,贴张封条,被封的住户也没有物资保障,全靠同楼冒险接济;然后下次检查,哎呀,八个阳性,来不及转运;然后再下去检查,哎呀,十个阳性,来不及转运……最后来转运了,转运的是第一批——人家早就阴性了。

都说要避免聚集接触,但检查也难免会聚集接触。大家肯定会说,如果检查之后是有处置的,那接触就是必须的,但来不及处置,那接触个毛线球呢?

还是没法解释。

2
这还只是检测领域的疑惑。

还有很多很费解的逻辑。比如,大家还是搞不太懂,这个疾病到底是吓人还是不吓人。

你说不吓人吧,大家严阵以待,待到老年人天天在群里求药求菜,待到各行各业都处在高度疲惫的边缘,待到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清算,待到防范区因为周边有病例也提级成为管控区……

但你说吓人吧,确实小区里阳性病例的状态要比等药老人的状态要好很多,大家传“快递小哥很多阳性不要收快递”,但仔细一想,“阳性居然还能生龙活虎骑车发快递”;离小区几十米的学校开始改建方舱,好像也不太担心居民区传播……

一边说附近有阳性病例要提级,一边把阳性病例安置在小区边希望大家不要恐慌,肯定有矛盾。但另一方面,大家越反对,能安置感染者的地方就越不够,转运就越慢。

管检查的、管转运的、管物资的,就像分别来自火星、那美克星和巴尔坦星,你搞不太懂他们如何协同,甚至也搞不太懂他们如何沟通。

新闻里依然是四个字四个字地蹦,依然在说成语大全,但这个成语怎么解释,说实话,挺难弄明白。

单单“涉阳楼栋如何检测”“异常楼栋要不要公示”,一直到今天,你会发现依然五个街道五个答案。一层一层,都在拿成语去压,一层楼对二层楼说“加快落实”,二层楼对三层楼说“加快落实”,三层楼对四层楼说“加快落实”……

但怎么加快?怎么落实?今天发不发菜?明天做不做核酸?配药怎么配?感染者怎么转?同屋密接什么时候复核?特殊垃圾清运车什么时候来?等到最后一层,直接两眼一黑。

我倒是不反对有表彰。

但只会说四字短语的请滚开。哪怕这些短语说了个通宵。

这事儿,小学生都会干。

3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应该会有所好转。一部分是因为抗疫工作,还有一部分是它既有的病程特点。

但和两年前不同的是,这次的疫情带来了更大的割裂。

疫情外溢导致的地域割裂,共存清零导致的认知割裂,公众与媒体的割裂,与管理的割裂——靠着一个个“好人”的努力固然能弥合一些,但如果把信息全部寄托在这些“好人”的身上,那就好比指望萤火虫能点亮八万人体育场。

萤火虫是会累的。

还是得靠灯。

如果始终不去把灯打开,大家还是会在黑暗中奔跑。靠着微光摸索下的一脚射门,很难瞄准球门的方向。

这只是一些很温和的疑问。

抽空回答它们吧。



https://iflow.uc.cn/webview/news ... amp;commentSwitch=0

断药危机笼罩上海抑郁症患者
新闻资讯
04-13 21:00:08
谁能打通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电话?

“精神类疾病”。接过保安送来的通行证,小董觉得,自己的脸被证件上这五个字抽得火辣辣的。但家里的氟伏沙明只剩下2片了,她必须靠这张通行证才能出门买药。

小董是上海众多抑郁症患者中的一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高达5400万。保守估算,上海抑郁症患者数目在十万人以上。随着封城的持续,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即将或者正在遭遇断药。据《新京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硕士生导师林钗华表示,突然停止服用抗抑郁药物,很多患者会出现非常明显的焦虑症状,包括失眠、恐慌、噩梦等,甚至可能产生自杀意念。

沈朴宜断药后,每天都打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电话,但始终没打通过,下午6点准时关机,经测试,字母榜&直面派于4月13日傍晚4次致电上海精卫,均无法接通。官网也无法登录,找居委会,他们也没办法,她男朋友在网上求助,消息石沉大海。断药后,她每天看着上海确诊人数新增,失眠加剧,“像掉进大海一直往下沉,感觉活着很没意思”的想法又变得强烈。

周心心还没断药,但她已经尝过断药的滋味。2019年,她觉得自己的状态好转,主动停药,没想到头顶慢慢出现鸡蛋大小的几块斑秃。那之后,她不敢再掉以轻心,每天乖乖吃药。只是目前,她服用的百忧解只剩下10粒,而解封看起来还遥遥无期。

与亟需肾透析维持生命的尿毒症患者、病情不可控的心脏病患者相比,抑郁症隐秘、边缘、还要跟病耻感作斗争,求助面临层层阻力。字母榜&直面派与4位上海的抑郁症患者聊了聊目前的困境,并在文末附上一些求助通道。以下是他们的口述实录:

01

一片药掰成两半吃,还好朋友圈帮我买到了药

小黎,女,媒体人,26岁,病史1年多,现居静安

去年年初,我状态特别差,每晚都睡不着,很容易哭,有时会用笔尖把手划出血痕,还想过跳楼,同事都让我去医院看看。这一看,我就确诊了中度抑郁和中度焦虑症。

今年3月,我想换个城市换种生活,辞掉工作搬到上海。结果到上海朋友家的第二天,刚好赶上被隔离。

面临断药那几天,我特别焦虑,有天晚上11点,我偷偷跑到楼下来回踱步,最后憋不住了蹲在路边哭,不远处有个男生大白坐在蓝色棚子里呜咽地哭,没有理我。一会儿,一栋楼里一个大姐也崩溃大哭。我当时心想,这个世界完蛋了。


4月6日,只剩下5颗药,我不好意思麻烦别人,只好一片掰成两片吃,心想过几天可能就解封了。在朋友敦促下,我也觉得不能再拖下去,开始求助。

我先打上海静安精神卫生中心的电话,医生跟我说,可以联系居委会代跑,让居委会带着我的病历和处方去医院开药。

我打电话给居委会,对方说,我现在手上已经有300个病历,你5天之后再打电话给我,说不定到时就解封了。其实他们可以开通行证让你出去看病,我们隔壁就有一个大爷每周都去医院做透析,但也许是控制风险,我没能开成。

我再打电话给我们小区辖区的民警,民警小哥跟我说,要去找居委会开通行证;我还试过在京东买药,但是快递一直发不过来,今天告诉你过两天到,明天告诉你后天到;外卖平台有紧急求助的通道,我做就医登记后,确实有人给我电话,但是他们没办法开抑郁症药;上海有一个互联网医院,但是必须得有两个月内的就诊记录,我刚来上海,这条路还是行不通。

我又到微博求助。有个热心网友说要寄药给我,他不知道上海发不了快递,还说,“如果你实在没有药吃你可以喝酒,我每次都这样”。我苦笑,我们家别说酒了,料酒都快没了。还有个人加我,说他连靶向药都能搞到,问我要处方,我怕他拿我的处方乱开药,就没敢再联系。

一番尝试无果,我觉得找病友可能成功概率更高。7号发了一条求助朋友圈,一起追星的姐妹、高中同学、前同事都热心地帮我转发扩散,最后找到一个互助群,谁缺什么药里面可以互通有无。

几个小时后,一位好心人联系我说她有药,而且离我只有7公里。我大喜过望,火速叫了闪送,那个姐姐人很好,还用低于电商平台很多的医院原价转给我。我就顺利续上了药,在朋友圈答谢朋友。之后几天还是陆续有人来加我,问我需不需要发快递。


通过闪送拿到的药

现在我买到了一盒药,可以再吃12天左右,到时可能就真的解封了吧?

02

下单买药发现一直无法发货

小董,女,设计师,25岁,病史3年多,现居长宁

两三年前,我上大学时,开始出现躯体化症状,胸闷气短,早醒多梦,颈椎腰椎疼,不过我一直以为是我久坐多思导致的。后来出现惊恐,关灯睡觉看到黑影会有联想,比别人更容易愤怒,因为害怕吃药就忍着,每天看书看电影听历史,把时间填满。

今年1月,情况加重。一个非常小的工作烦恼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觉得一切都没意义。从那天开始,我关掉了所有社交方式,什么也不想吃,什么都不想做,没办法出门,出门则必须戴帽子,把自己裹严实,避免和别人眼神接触。

但我还是不想吃药,我有个病史七八年的朋友告诉我,吃药确实可以缓解痛苦,但断药的戒断反应会让他无法忍受,他会走在路上,就突然感觉被电击,让我非常恐惧断药。但我医生告诉我,我已经是重度抑郁症和重度焦虑症,必须药物介入。

今年2月,我开始吃药,情况有所好转。3月21号,知道即将隔离,我在线上药房买了一盒氟伏沙明,能吃半个月左右。

4月1日,浦西开始封禁,一开始说封到5号,我就没担心。直到过了5号还没解封,我开始慌了,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要买药。我去看网上药房,没法配送,我就匿名在去豆瓣抑郁症小组、闲鱼、微博上求助,发现很多人都在求药,一直找到第二天早上六点。

我也尝试过瑞金医院互联网医院,发现精神科药物无法在线配药;在网友的帮助下在电商平台上做了断药登记,但是一直没有消息;后来还在电商平台找到药房可以买到氟伏沙明,下单以后发现一直处于无法发货的状态。

万念俱灰下,我想过断药,去问了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她给我做了一些测试,给出的建议是不可以断药。7号,只剩下最后2片,我又继续寻找办法。

网友告诉我找居委会很管用,但我一直把这当成最后的办法,因为我们小区是公寓,只有两栋楼,和大多数人都互相认识,我特别怕暴露自己的隐私,在微博求助,都是把性别改成男生,但现在我更怕断药。中午给居委会打电话,晚上通行证就到了。

通行证是保安送上来的,那张单子没有信封,所有信息暴露在外面,写着:精神类疾病,我看了觉得刺眼,但无能为力。第二天,我把通行证给保安看,把头压得低低的,顺利出门,骑共享单车到附近的瑞金开药,我药量小,三盒能吃一个半月。


后来,我看小区群里说,居委开始摆烂,也不给开通行证了,想想我还是很幸运的。

03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电话永远打不通

沈朴宜,女,25岁,病史1年,现居闵行

我在闵行区,和男朋友封在家里已经两周多,我是中度抑郁,轻微焦虑,还有强迫症,疫情之前,我是两周去一次医院复诊,医院开药,小区被封到现在,距离我上一次复诊治疗已经过去5周左右。

得不到复诊,我的药也已经断了。我平时吃的是三种药,一舒是抗焦虑一天三次一次2片,伊坦宁是安眠药睡前一片,来士普是抗抑郁的,中午饭后1.5片,其中两种药已经断了,一舒和伊坦宁。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打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电话,但一直是正在通话中,而且六点准时关机,怎么打都没人接,互联网医院官网也没法登录,我又去找居委,但居委会连2月交上去的医保卡还没有配下来,也帮不了我。此外,我还让男朋友到处在网上求助,但一直没什么消息。

好在来士普还没有断,来士普其实在3月16日就吃完了,那时上海的物流还可以进来闵行,但是比较慢,我从京东先买了四盒,但是一直在路上,等不到货送来。

幸运的是,我找到松江区的一位病友,同城快递送来整整八盒药,才让我现在没有断掉来士普,但解封遥遥无期,来士普眼看要吃完,我很有可能要面临彻底断药的局面。

为了自救,让来士普吃的时间能更长些,我改成了一天1片。没有伊坦宁,我最近一直失眠,白天也没有精神,现在能明显感觉自己的电量被耗尽,像掉进大海一直往下沉,自己也没有力气挣扎。断药的副作用开始显现,每天看到上海确诊病例增多的新闻,又产生了“活着很没意思”的念头。

我上一次产生这个念头还是在刚毕业,我最初毕业去了杭州,找了一份平面设计工作,但我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后来在社交上遇到一些问题,有了自杀的念头,辞职后,我去医院看得知自己患上了抑郁症。

后来我选择换了一个环境,就在去年年底来了上海,转行做了营销策划,在药物的治疗下我的病情还算稳定。上个月我辞掉工作,雪上加霜的是,上海又发生了疫情,如果这次疫情过去,我打算重新找工作,还是回到设计老本行。

04

药只剩下10粒,我会再度斑秃吗?

周心心,女,传媒行业,29岁,病史4年,现居浦东

我原本是需要每天服用盐酸氟西汀——也就是百忧解——40mg的,两粒白色的药丸。但是这几周,我都给自己的药量减半了,怕不够吃断顿,现在一天只吃一粒。减半总比断顿好吧。

断顿的坏处我是尝试过的,2019年我刚来上海,这边的医保卡还没有办下来,自费买一盒药得三百多块,再加上工作很忙不想请假,总就觉得自己好得差不多了,我就自己断药了。

我2018年还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开始服药,当时的诊断是神经性贪食症和焦虑,再加上家里破产,房子变卖父母离婚,受到了比较大的打击。

那会儿症状比较明显,已经影响到我的生活。每天夜里,我会在三点半准时惊醒,并且觉得客厅有人,浑身出冷汗,不敢动甚至不敢看手机,就这样躺一两个小时再睡着。此外我还会在电影院、商场等热闹的公共场所突然心跳加快,自觉非常恐慌和害怕。进食也越来越不受控制,经常一个人吃一两百块的麦当劳,边吃边哭,吃到最后牙龈都麻了,还是停不下来。

开始服用百忧解之后,我的症状就慢慢好转了,可以正常睡觉,饮食问题也有缓解的趋势。到了那年年底,我最亲近的奶奶去世,我的情况也有反复,在和医生商量之后,服药量从每天一粒增加到两粒。


但有这类问题的人大概都有点不愿意接受吧,我就总觉得自己的症状不重,那百忧解这个药呢,我也查过,是精神类药物里比较“温和”的,至少我自己从网上读来就这个感觉。

到了2019年我自己停药,就明显是掉以轻心了。结果停药之后,慢慢我的症状又开始回来:半夜惊醒、进食问题……最要命的是,在那年十月,我斑秃了,头顶和右侧各有鸡蛋大一块没头发了。

刚开始我没有把斑秃和我的停药联系起来,还是去看皮肤科医生的时候,医生询问病史,提醒我的。我这才第一次去看上海这边的三甲医院心理医学科,那位医生也说我的斑秃有可能和突然停药之后的心理状态有关。

后来有整整一年多,我冬天戴帽子,夏天就在头顶扎个小辫子,来掩盖自己的斑秃,并且乖乖吃回了百忧解。

现在我想得比较开,好好吃药,好好锻炼身体,调整身心,然后到合适的时候和医生商量着慢慢减量。

所以这次上海封禁,我第一反应就是我的药怎么办,医院肯定是去不了,本来有网络医药平台是可以凭我的病历买到百忧解的,但是快递停了这条路也走不通了。

好在减药量,目前看来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不适感,但是我今天数了数,我的百忧解只剩下十粒。而我住的这个小区有八千多人,一直阳性不断,始终处于“14+7”当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封。

(小董、小黎、沈朴宜、周心心为化名)



@冈瓦纳
7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关于缺食物的问题
看到有人在说绝大部分人不缺食物
其实这种客观话没太多的必要说
如果真有很多人挨饿,不要说防疫规定,任何条款都没用的

挨饿这种事情,不管多少人吃饱了,饿的那个人都还是饿的
所以,真有人缺食物,帮忙喊一声,解决一下,是必要的

另外,我观察下来,最近几天食物问题缓解,也不是居委配送的功劳
浦东已经二十天了,浦西也17天了,政府礼包是不够的
我观察下来,还是形成了另一条生态链
就是团购。有人打通了组织货源,获得运输许可等关节,小区有人熟练组团,接受和分配物资。
其实就是形成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有人能从容利用目前的状态盈利了
一旦商业化了,效率就高了

但这个商业模式是比较凶猛的。上海的零售业本来是充分竞争的,现在切换到这个模式,买家选择权被削弱,价格就很凶了

现在就看封闭多长时间,还有就是封闭期间,是否允许非团购零售营业。



@热情淘沙漠
浦东新区金杨街道东方知音苑小区自从2022年3月14日开始进行封闭管理以来,生活物资一直短缺,基本靠民间团购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近日居委会开始严格限制民间团购,并出面组织订购五花肉和小排(含肋排),各两斤120元一份。居民们基于对居委会的信任纷纷订购,谁知收到肉后却大跌眼镜,疑似病母猪肉,纷纷要求居委会及供应商提供资质证明,至今未获任何正面回应,只是启动退货退款程序。
在全市抗疫形式如此严峻的形式下,竟然会出现不法厂商售卖劣质肉制品的情况,罔顾人民群众的健康,希望有关部门严肃追究,并处理相关责任人。



荐见
2小时前
来自 华为Mate30E Pro 5G
这就是“不瞎说”的话。任何政策都要想到对面坐的是人,不是机器//@皓伦王明川:中肯!
@沈奕斐
被封了一个月了之后,我想聊聊:为什么我没有做到遵守规则?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荐见
2小时前
来自 华为Mate30E Pro 5G
这就是“不瞎说”的话。任何政策都要想到对面坐的是人,不是机器//@皓伦王明川:中肯!
@沈奕斐
被封了一个月了之后,我想聊聊:为什么我没有做到遵守规则? ​​​



//@菜菜_M3:葱姜蒜也可以考虑一下脱水葱碎、生姜粉和大蒜粉,胜于无。附一个我的囤货给大家看看样子,这些在淘宝上都有,淘宝还有葱粉。 查看图片 //@夏小嫣:看着有点心酸。。。
@歪克思
疫情封控时间长了。会发现很多物资需求是超出未经历的想象和计划之外的。一般人知道要囤米面、蔬菜、冻肉、水饺等速冻食品、药品、卫生纸。但时间一长,就会遇到没经历过的计划外的准备不周。这里先不谈矿泉水、酒饮、零食等优化品。
       首先是速冻食品会很快吃完,大部分人家冰箱规模有限。必须留给单位体积价值更大的肉类。包装速冻馄饨饺子等很占地方会被优先吃掉:你准备的速冻食品往往坚持不了预想的那么久。      
       其次,不到一周,就会发现为菜蔬处理配套的葱姜蒜逐渐耗尽。这些配菜在日常采购往往都是顺便购买,很少有人大量囤积。而在家持续做菜会对这些辅材的使用远超日常。
        然后,有抽烟习惯的很快发现在封闭生活中烟的消耗量增大,烟作为成瘾者不可少的消耗品很快用尽。其它如咖啡、茶叶等嗜好同理
        接下来第二周起,你开始发现酱料的短缺(不是油,一般米面油会有社区发放)。大城市青年家庭由于平时做菜少,往往只备有小容积的各种酱料,若不是满瓶,基本不能持续供应超过半个月。食材面临只有简单调味甚至水煮,胃口减弱的单调封控生活更加缺乏鲜香刺激。
       第三周,发现酒精等家庭消杀用品面临枯竭。虽然名义上足不出户,但实际上领取物资、抗原试剂、集体核酸、补充团购快递、倒垃圾都必须出门,按规程每次出入都要进行大面积喷涂,特别是地板、外包装,耗用酒精量非常大。按经常需要核酸、偶尔收揽物品的三口普通家庭算,500ml一瓶的75%酒精节非常省着用也只能坚持不到2周(但此用量基本无法真正做到消毒)。
       第四周开始,洗发水或沐浴液等日常生活用品面临枯竭。比如我目前马上就只能用肥皂和沐浴液洗头。 由于天天三餐做饭,洗洁精、洗碗盐(如果用洗碗机)等的用量也巨增。同时一些家庭的婴儿尿布、女性卫生用品等也开始出现紧张。
        以上这些,许多并不被列入必需品,哪怕在社区团购,都有可能不能成团或被否决。得自己筹划。
       此外,你会发现偶尔做饭做菜的量比平时还要大,朋友圈也会出现不少人发大量做菜做饭的照片视频——并不是因为物资超丰裕,而是因为物资到达时间不可控,造成家庭食品计划失灵:
        ——封控期间不管是社区发放还是市场购买,送货时间普遍无法准时;货物紧张让家庭外购一旦获得机会就大量买入;这样会出现家庭在下一批物资到达时需要尽快清空冰箱此前节省存下的旧货、腾地方安放新物资的情况。用餐丰俭程度波峰波谷变化很大。而这点和第一点的存储容量有直接关系。
        最后一个小帖士:除非是北方冬天,封控期肉类选择买冻肉比鲜肉保险的多——这同样是因为不可控的送货时间。鲜肉在南方春夏户外保存时间短,不但受制于刚才说的送货分发时间;更受制于货品调配时间:如各地保障支援物资会有中转接收、清点、根据不同社区情况、苦难程度统筹调剂分配的行政时间,大大增加了周转周期;而接收部门如街道居委会又是完全不具备生鲜保存条件的。大家看到上海出现大量援助肉类被遗弃的,很多就是这种情况。终于收到或买到肉和菜,却已经烂了。
         
         所以,给大家封控经验的总结:
1.要有小冰柜,放置足量冷冻品。
2.消杀药品要远超计划的量去购买(至少要数箱),酒精至少按500ml/周准备。
3.葱姜蒜有大阳台院子的家庭可自我种植,没有的话可以参考日本主妇,大量购买,再一次性洗净切配好冰冻层保存(主要是葱姜)。
4.不能保障半日达的,买冻肉,不要买鲜肉
5.生活常备日用品,特别是清洁用品采购、婴儿用品,妇女用品和食品药品一样重要
6.有吸烟咖啡茶叶等习惯的,还需要预购一定会量香烟,其它同样。
      以上物资都要按两个月的量才可以比较安心。
      
        ———希望大家用不到这些参考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91%BD%E7%BA%BF.html
哪个昏官掐断了上海的生命线
2022-04-17 11:52
来源:
法广
作者: 安德烈
清零清得上海人的怒火越来越大,有人在骂:哪个昏官,把上海整成这样,有人诘问:是谁?掐断了上海的生命线?也有人犯疑,习主席为什么去海南,不来上海看看呢?

原来习主席在海南视察,12号他说,领导干部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这句话好像与上海人的现实有点关系?

但是,更上海更直接的是他稍后在海南说的另外一句话,“坚持动态清零,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上海人明白了,习主席虽然来不了上海,清零还是要清的。

4月13日,‘财新’网发出题为“上海、广州等八市成为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城市探索缩短重点人群隔离时间”,还可考虑对封控区和管控区的解封标准放宽,这篇文章很快被删除了。大约是与习主席前面的表态有所抵触的。

于是,上海人继续水深火热……

复旦大学罗书华教授看来也是深陷上海疫情,对清零措施颇有感触的人,他在‘上海的生命线是怎么被掐断的?’一文开首便问:

“上海现在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封锁/清零“与”躺平/共存“的矛盾,而是市民要吃饭、看病与有人吃不上饭、看不上病的矛盾。”

“告急声、求助声、求救声,声声入耳 抱怨声、委屈声、悲鸣声,阵阵惊心

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此城之外皆为乡下的上海,怎么会一夜之间如此不堪;长三角、华东区乃至全国纷纷驰援,食物遍地,却可望不可及;医院仍在,哀鸣待救者却只能是望穿秋水。上海的生命线仿佛突然间被人掐断。”

他质疑:“上海的生命线是怎么被掐断的?一只怎样的手掐断的?上海的生命线怎样才能恢复?什么时候恢复?”

上海著名作家陈村发了一个帖子,现年70岁的哮喘病患者讲述自己“昨晚差点死于封控”的经历:急性哮喘发作,打了几个医院的电话,都没有急诊接诊,唯一一家有急诊的肺科医院,要求病人须有核酸阴性证明才能接诊,当时他气都上不来了,叫来救护车,救护人员说,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是不能上车的,最后志愿者小石开车送他到肺科医院,门卫告知没有核酸报告不能进去,小石见状危险,提出送他到新华医院试试,“命不该绝竟然在这个漆黑的医院实现了”,这家医院允许先接诊再检测,给他插上氧气管,“一条命算保住了”。

想起整个过程的匪夷所思,作者愤怒地质问:

“也不知道是哪个昏官制定了这样一个丧尽天良、草菅人命的规则?这完全就是一个无解的连环套,现实就是当一个人有病急性发作需要得到救助时,在这样的规则面前说不可能得到医治的。上救护车需要有核酸阴性证明、进医院同样需要核酸阴性证明。那么请哪个大老爷告诉我到哪里去做核酸检测呢?医院,显然只有医院才具备核酸检测的能力,可医院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进不去的呀!哪个昏官制定了这样的政策,必须出来向全上海人民谢罪!!!”

哪个昏官干的?传染病专家、退休前为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副院长的缪晓辉则要求决定这件事的“不要继续误导人民!”

缪晓辉在社交媒体发文质疑“清零”政策,他说,上海市近3天每天新增本土病例都超过2万例,完全突破传染病传播和严控下的时空规律;而在重症比例极低的情况下,最近传来的额外死亡消息却不断增加。

他表示抗击疫情必须政治、科学、民生、政治、经济和国际影响通盘考虑,“科学第一,没有这个就没有其他,没有科学,何谈民生?”

缪晓辉抨击不赞成“清零”就被说成“躺平”的情况,“我们为什么从上而下的领导和自媒体都逮着‘躺平’说事?哪个专业人士建议过‘躺平’…我是一位极端爱党爱祖国者,可每当我发出一点科学的声音,即使有一些瑕疵,立即就被通知‘违规’而删除了”。

他公开质疑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以及中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长梁万年,:“你们俩有本事‘清零’了,我对著14亿人割腕谢罪……请不要继续误导从第一到最后一个的14亿人了!”

“Omicron还在,倘若它滚了,youcron或niancron还会再来”。

有网民赞叹缪晓辉穷追不舍责任人的勇气,但觉得他只怪吴尊友和梁万年也远远不够,因为这两位并不是决策者。

上海的问题严重到荒腔走板的地步,杨海,原航天厂党委书记,闵行区人大代表、常委也对检测“越做越多”提出质疑:1-13日,“在严格封控的情况下,本小区一共进行了6次核酸、8次抗原,阳性感染者从14人增加到了49人,涉阳楼道从10个增加到了22个”,很多人认为是一次次检测产生的交叉感染。但是问题反馈上去没有任何回应。

杨海愤怒地表示:“大家感觉自己就像被卷入了一种任性的、固执的、碾压式的、不顾一切的、强行推进的漩涡之中,这种置整座城市的生机于不顾,置百姓之生息与不顾的做法,是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作者声明,从此将不在配合做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工作。

这又回到了前面的问题,上海,这样一座现代化的,拥有2700万人口的国际都市,为什么会被折腾得如此悲惨兮兮,民不聊生?是谁让上海,不仅仅是上海,卷入这样一场任性的、碾压式的,终究没有多少效用的,疯狂的漩涡之中?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80%81%E4%BA%BA.html

51户独居老人
2022-04-17 21:09
来源:
正面连接

有的小区从3月13日至今封控超过一个月。越来越多人在社交网络上求助与互助,但至今没有公开渠道能知道上海被屏蔽在互联网世界外的独居老人到底有多少户,他们最着急什么问题,最需要什么帮助。

我们用最基础的办法寻找独居老人,打电话、发私信,请志愿者和同楼的年轻人帮忙,逐一统计了51户独居老人的情况,他们分别住在上海6个行政区的11个居民区里。在其中4个居民区,我们锁定一栋楼或一个弄堂,挨家挨户、没有遗漏地做完了统计。

他们是普通的上海老年市民,多数面临食品不足、药品补给困难,没有生命安危问题。他们努力维持体面,不给子女、居委会、志愿者添麻烦,尽量降低自己的需求。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10天没有蔬菜,直到志愿者来询问才说明。一位86岁的爷爷,自己到居委会开证明,步行半个小时到社区医院,排队6个小时开药,再步行回来。出发前没有告诉在上海另一小区隔离的女儿。

我们还得知,许多老人是因为封控‌‌“被独居‌‌”的,有人的子女就住在500米外,爱莫能助;一些老人会刻意讨好年轻志愿者——在核酸排队时主动让他们插队——因为只有年轻人能弄到食物。老龄化社区现状更严峻,居委会和志愿者无力上门排查,老人不会网络求助,被发现时往往已经情况危急。

一位自发帮助楼内老人的年轻人开始担忧自己老去后的处境,‌‌“我不敢笃定地说我可以顺遂老去,也不敢奢求出了这样的事情我有这个运气,有年轻人帮我。‌‌”她希望年轻人在报道里是隐形的,‌‌“你对年轻人报道的事情越多,掩盖的真实情况也会变得越多。‌‌”

希望这个很不完善的统计能抛砖引玉,带来更多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的声音,带来更多倾听他们声音的人,共同拼图出真正能帮到独居老人的信息网络。恳请大家在评论区帮助完善统计。

以下是这51户独居老年人截止到2022年4月14日的现状、困难和需求。

坐标: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

小区类型:没有电梯的拆迁安置房

独居老人比例:10/25



小区总共40多栋楼,我们锁定了其中的一栋,共5层,25户,其中有10户是独居老人。

10户老人,至今没有1户自己完成过一次团购。604的包奶奶是唯一尝试过团购的老人。她被志愿者小王拉进了团购群,5分钟后就因不会改群昵称被踢了出来。小王试着教她,但没成功。

202住着67岁的杨爷爷,因为脑梗住过两次院,身体虚弱,每天需要鸡蛋牛奶,封控后家里没有这些。遇到小王前,他一周没吃肉了。

202的杨爷爷高度近视,有残疾证,60岁的老伴眼睛也做过手术,因此两人都不能用手机。两位老人了解疫情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爷爷每天上午10点看一次上海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

504住着73岁的卢爷爷和他68岁的老伴。封控后第10天,儿子远程帮他们抢到过一次菜,够吃一周。那之后,儿子就连自己家的菜也抢不到了。

卢爷爷和老伴现在午饭就吃卷心菜拌面,晚饭再炒菜吃米饭,量也只有平时的一半,这样‌‌“最好不要麻烦到别人‌‌”。我们问只吃一半的量会不会饿。电话那头,奶奶抢答:‌‌“饿。我肚子咕噜咕噜里面又在叫了。不吃,等了明天再吃,今天不吃了,叫也不吃了。‌‌”

卢爷爷在小区当了一个礼拜志愿者,在楼下维持秩序,组织大家做核酸。一天他跑了4栋楼,还赶上下雨,这下肾疼了(他有肾结石),要吃枸杞子,买不到。他在本楼微信群里发了求助,一个3楼的小伙子送了他一瓶。

‌‌“这个真的我很感动‌‌”,‌‌“我以后真的,解封以后,我都要去买点东西,我(会)回报的。真的,我这个时刻铭记在心里了‌‌”,卢爷爷在电话里说。随后他专门拍了枸杞子的图片发给我们。

几天后,卢爷爷的肾疼缓解了,还要去做志愿者。组织者说可不敢再让他去,他这才居家休息了。

志愿者小王讲老人参加团购的难度:a.团购比网购复杂,不只需要下单,还要实时跟进;b.群聊消息不停通知,老人就关静音,然后什么消息都看不到;c.老人不明白团购规则,更容易焦虑催问,会影响团购效率。

小王能感到老人们很需要物资,但又不好意思讲。他给楼里人家送东西,2楼和4楼的老人们听到动静,就会开门看看送的是什么,流露出特别想要的眼神。老人们还会刻意维护和小王的关系,做核酸时要让他插队,‌‌“就是硬要我们到前面去,跟我们说上次送的水果真的很好吃‌‌”。

坐标:徐汇区,岳阳路

小区类型:弄堂

独居老人比例:约19/360



19户独居老人的信息是‌‌“团长‌‌”们逐渐排查出来的,通过:a.在弄堂里用大喇叭喊人参加微信团购,有独居老人开窗询问;b.楼长挨家敲门;c.老人的子女在微信上联系团长。

19户独居老人里,8户身体不便,11户能够自理,但缺少物资。

4号楼X爷爷的女儿在一篇媒体报道中发现了自己父亲的残疾人车,于是找到‌‌“团长‌‌”寻求帮助。

11号楼K爷爷喜欢喝M品牌的酸奶,‌‌“团长‌‌”很为难,说现在有酸奶就不错了。

K爷爷有时也会隐藏自己的需求。他说自己还有吃的,但后来‌‌“团长‌‌”发现他只有一顿剩饭了,用盖子扣在桌上。面包也没送到,他说没关系,明天送到也可以,我没问题,你们不用为我担心。

4号楼的三位老人,直到‌‌“团长‌‌”打电话再三询问,才很不好意思地说没有牛奶了。

老人们普遍爱吃软面包、喝牛奶,早饭就吃这两样。物资缺乏时吃不上早饭。年轻的‌‌“团长‌‌”第一次意识到,软面包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是和米面油一样重要的食物。

4月14日,待查的三位老人情况落实了,除了一位奶奶行动不便,都没有大问题。‌‌“团长‌‌”们实行一对一帮扶,送去了物资。又发现两位待排查的独居老人,分别住16号楼和19号楼。

坐标:黄埔、徐汇、静安三区交界处

小区类型:百年老弄堂

独居老人比例:7/24



这是一个由联排楼组成的老弄堂,每栋楼3层,我们把统计范围锁定在其中的前两排楼,总共24户,其中7户是独居老人。

最叫人担心的是一位盲人爷爷,他独自一人住在阁楼上,封控后就失联了。

盲人爷爷的生活是很规律的。每周会有一个人上门帮他打扫两次卫生,做好三四天的饭。白天他很少出门,在家睡觉。每晚10点,他会下楼走一条熟悉的路线,走到便利店买点吃的,然后就在店门口坐着,坐到凌晨三四点,再慢慢走回家。

志愿者担心盲人爷爷的情况,去敲他楼下的门,但其他两户人只说‌‌“不知道‌‌”,也不给开门。志愿者去居委会,发现只有一个工作人员,那人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不出来,对外面的求助没反应。

4月12日下午,盲人爷爷终于找到了,志愿者在做核酸的队伍中发现了他。原来这些天,是同小区另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帮助他,那位老人也在做志愿者。

坐标:普陀区,隆德小区

小区类型:带电梯的大楼

独居老人比例:1/60

朝阳大楼4月11号被划为防控区(但楼门一直未开,与社区沟通无果)。

朝阳大楼共14层,总共60户,只有一户独居老人,是住在1403的J爷爷,88岁,听力不好,走不动路,出门要坐轮椅。

现在社区给老人送饭,每天送一顿,能吃一天。

最初有志愿者推J爷爷下楼做核酸,他有一次忘了戴口罩,在电梯里被邻居指责。后来社区认为,爷爷一直是阴性,足不出户更安全,拉下楼反而可能被感染,就不让他再下楼做核酸了。

J爷爷从来不出门,就待在家里,窗帘也拉得死死的。每次志愿者敲门要敲10分钟才会有回应,不行还得去敲窗户。

J爷爷只接儿子的电话。每次做核酸,社区打电话给他儿子,让后者叮嘱老人第二天守侯在厕所门口(厕所靠近家门),这样能听见人敲门。

1403的门口有一排花,J爷爷种的。做完核酸,被志愿者推上楼,这位独居老人不忘先浇花,再进屋。

另外七个小区



我们访谈了这些小区里的志愿者、老人、老人子女,了解到以下的情况:

独居老人大都不愿麻烦别人,宁可自己忍耐。普陀区长风三村的70多岁夫妇,对女儿说家里还有蔬菜,其实只剩一根胡萝卜了。徐汇区田林街道的80多岁夫妇,一直说什么都不缺,等志愿者买到青菜了去问,才知道他们10天没吃过绿叶菜了。

配药是比物资更复杂和难以解决的事。在我们联系到的绝大部分居民区,配药都需要经过居委会。但有些居委会已经瘫痪,闵行区梅陇镇普乐二村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全部被隔离,无法工作,整个小区由志愿者管理。有的社区居民只能在微信群里互相拆借药物。

老龄化小区的情况往往更加严峻。普陀区长风三村的志愿者收到一份居委会统计的老人名单,结合她实际了解,小区78栋楼里,有约4栋楼,几乎全部居民都是老年人,平均年龄60岁以上。整个小区独居老人超过100户。现在小区一半楼栋阳性(民间消息),具体的楼号、户号未知,这种情况下,上门排查独居老人的情况成为奢望。小区群里几乎看不到老人的求助,一旦出现,往往已经情况危急。

一些独居老人在封控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居。徐汇区田林街道的八十多岁的老夫妇,孩子就在上海,此前经常来看望。小区里的另一位快90岁的老人,女儿就住在几百米外的小区,也常来。自发帮助楼内老人的年轻人Y说,‌‌“上海现在的很多独居老人是人为制造的独居老人,不是天然的独居无助。‌‌”

Y对自己老去后的处境感到忧虑,‌‌“我这次疫情里最大的体会就是安稳的老年生活靠的是合理的社会结构和机制的保障,个人能力非常有限‌‌”,‌‌“我其实非常难过,我不敢笃定地说我可以顺遂老去,也不敢奢求出了这样的事情我有这个运气,有年轻人帮我。反正最近难过的事情太多,但是事情也很多也来不及太难过。‌‌”

采写:洪蔚琳、于蒙、林炜鑫、王雯清、张晓畅、于友嘤

编辑:于蒙

插画:陈禹、曾杏



@上海发布
【4月17日(0-24时)上海新增241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983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新增3例境外输入病例】#最新#市卫健委今早(18日)通报:2022年4月17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1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831例,其中85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409例确诊病例和1942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阳性感染者居住地信息按区划分进行统计,您可关注所在区的官方微信,第一时间了解本区阳性感染者的居住信息,稍后小布也将汇总各区信息。#上海战疫##上海加油#



https://mp.weixin.qq.com/s/QavLGWO6dSmeglcgljL13Q

今起至21日,封控区每天1次核酸检测
新闻晨报 2022-04-18 10:59
4月18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7场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市疫情防控工作消杀专班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医师田靓介绍本市疫情最新情况。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主持发布会。

从4月15日开始,很多小区都在连续进行检测,请问具体怎么安排?

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根据市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从15日开始对封控区、管控区内所有人员进行“抗原+核酸”组合检测筛查,对防范区内所有人员进行抗原检测筛查。

后面几天的安排为:

封控区内,今天起到21日,每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4月15日前5天内有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宅),上门采样;5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宅),错峰下楼采样。

对管控区内所有人员,18日、19日、21日各进行1次抗原检测;20日进行1次核酸检测,错峰下楼采样。

对防范区内所有人员,7天进行2次抗原检测,这几天我们已做过一次,21日再做1次。

这是整个安排的情况,目前推进比较有序平稳,也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再次提醒,整个过程中要做好防护。

图片
来源 | 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 潘文

编辑 | 芦李娜



https://mp.weixin.qq.com/s/p6ULyQ4YqQZcD_AqW4JVIA
我买了3000斤蔬菜,送到上海9家养老院……
原创 fanggong 晏秋秋 2022-04-17 19:12




文/晏秋秋
过去三天,我买了3000斤的蔬菜,送到9个养老院。而这一切,是我在封禁中,靠打电话完成的。
今天上午,当跑了700多公里的司机小华,给我打来电话告知,已基本将蔬菜送到时,我不禁松了一口气。一股疲倦感,涌了上来。这3天,我搞清楚了保供背后的一些逻辑,感受颇为丰富。只能说,疫情之下,很多事情其来有自,都是合理的,但综合在一起,有时又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图片

A、
上个月,我基本封禁在家,没上几天班。到了发工资的日子,一看短信,分文未少。感恩单位,又有点不安。因为,很多上海人,尤其是老人,在疫情之下,日子难过。
于是,在与家人商量之后,我们决定一起将上个月的收入,捐作防疫用途。4月5日,得知自家小区的保安、保洁有人“中招”,而街道的防护服还要几天才能到位时,我就打电话给嘉定的朋友,联络到一批防护服,每套出厂价仅50元。随后,我又找了一个有资质的跑腿,直接将这批防护服,送到了小区门岗。
过了3天,再次询问物业经理,得知街道已补上防护装备,可用很长一段时间。显然,防护用品,已不再是最短缺的了。
我又把眼光放在了蔬菜上。
图片
疫情以来,我家倒是没缺过菜。3月30日下午5时,我在家门口菜市场一顿“扫购”。随后,又在4日、8日,得到朋友的“投喂”,10日抢菜成功,12日团购成功。
但是,社交网络上很多细节,都告诉我,很多上海人买不到蔬菜。每天上午,我都能在朋友圈看到,那些朋友,那些活生生的人,那些真实的人,那些我熟悉的人,在抱怨抢菜失败。
更让我揪心的是,一些不会团购、不用智能手机的老人,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我看到一篇文章,有老人家中蔬菜断顿了,只好将仅有的两只馄饨切开,弄一点菜叶时,不禁潸然泪下……
买点蔬菜,送给老人!我萌生了这个简单的想法。
图片

B、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真的是太简单了。“找蔬菜”这一块,用了我足足半天时间。
我先找的,是外地的政府朋友,其中还有一两个书记、市长。按照我非常简单的想法,请当地筹备一点绿叶菜,我买下后,配送至上海。
外地的朋友告诉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外地物资运到上海,就回不去了。车也好,司机也好。不是上海不让回,而是当地对上海来的车和人,有着严格的管控措施。还有朋友告诉我,甚至当地派来援建上海的医护人员,回去都要隔离14天。
我灵机一动,对外地朋友说,我买菜,你派一个司机、一辆货车过来,准备好在上海呆一段时间。在上海期间,我把一人、一车介绍运输企业,专门在市内跑。这样,既解决上海市内运力不足的问题,司机也能有高收入。
然而,现实依旧很骨感。随后我了解到,这辆开进上海的货车,将很难申请到通行证。没有通行证,哪怕有车、有人,也没法运货。我知道,在通行证的管理上,曾经是存在漏洞的,如今已全面收紧……
图片


C、
无奈之下,我只好把目光,转移到了上海市内。我知道,上海不缺菜。
但是,那些保供企业已经忙不过来了。
我联系过好几家还蛮熟悉的企业,看了他们提供的保供套餐。便宜的,一份120元。贵的就没边了。而且,只能帮忙送到一个地址。
以我相对挑剔的眼光,我觉得很多套餐,都不太适合老人。老人现在需要的是蔬菜,而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海鲜、对虾、咸肉或甜橙等……
图片
我又去找了很多家餐饮企业,他们有进货渠道。无一例外,企业都是同一个反应。要是我在3月底找他们的话,原有的供货渠道还有效。如今,饭店从28日起陆续关掉,渠道商早就“掉头”了。
“送菜给老人”这个初衷,一开头就面临着夭折的危险。
所幸,有一个朋友,给我提供了线索。在祝桥镇,有一片菜地,还未收割。蔬菜原本是提供给餐馆、菜场的,如今疫情原因,供货渠道断了。菜农又不懂电商,所以面临“菜卖不掉”的风险。
我顿时眼睛一亮。连忙托朋友,联系到菜农。菜农说,只有韭菜、莴笋、芹菜、黄瓜4种蔬菜。菜都在地里,马上就能收割。
图片
图片
更让我惊讶的是,菜价不贵。菜农开价,每斤也就4元到4.5元之间。只是无人分拣,无人运输。
机会难得。我连忙预定了3000斤蔬菜。菜农很淳朴,一听我要订3000斤,表示菜价可以降到3.5元一斤。只要我这里一声令下,他马上收割。
图片

D、
菜搞定了,我松了一口气。但接踵而至的,是两个问题。1、谁来运?2、运给哪里的老人?
先说谁来运。
有通行证、可以在马路上开的小货车,本来就稀缺。如果要租借的话,我打听了一下市场价,一天的价格是8000元到10000元,高的甚至12000元。此外,如果要雇工人分拣的话。那么,一天的工钱,大概是每人1000元左右,包食宿。
图片
这方面,没有友情价。我不可能给司机或工人讲大道理,要他们“奉献”,那变成道德绑架了。
其次,蔬菜“运到哪里”。
我看到过一些新闻,有几家企业做公益,让几辆货车在上海各地流动,有独居老人需要蔬菜的话,就立刻根据附近地址送去。
但我计算了一下,且不说货车覆盖率的问题,单靠这样转,一辆货车一天12小时,能送几份?肯定送不到50份。那效率也太低了。
图片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如果根据地址运送的话,那么一般只能放在门口,由志愿者或物业人员完成“最后100米”。但不少居委或物业,已经明确向业主表示,除了官方保供的物品,一般不能卸货,不帮运送,理由是,来路不明的货物,容易带入病毒。
很难说,居委的考虑不对。而且,物业和志愿者,也确实是太辛苦了。但最后100米出的问题,也导致“给老人送菜”比较困难。
图片

E、
要把这件事做到底,“倔强”起到了作用。
我给认识的所有朋友打电话,寻求解决运输问题。几位企业家朋友都明确表示,公司没有配备通行证的车辆,但是,如果找到运送的车辆,可以承担全部费用。
“骚扰”了大概十多个朋友后,我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个92年的朋友小华,说他有一辆轿车,有通行证,可以帮助运输。虽说是轿车,每次也可以装大概800斤左右的蔬菜。我问小华,一天多少钱,小华说:每天2000元。这个钱包括汽油费、司机的三餐,以及搬运费。
我非常惊讶。因为这个价格,是绝对的良心价。我有点迟疑,不明白小华为什么能牺牲那么大的利益。小华一口川沙本地话。笑了笑说,你也是送菜,这个时候还赚什么钱?
小华这个人,能处!
那么,菜送给谁呢?此时,我的同事、优秀的记者李一能,给我出了个主意,可以考虑统一送到各养老院。
李一能介绍说,因为疫情的缘故,不少养老院在勉强维持。有的院内有阳性病例,楼被封禁,民生保障有困难。而且,他可以询问政府部门,哪些养老院最困难,届时直送即可。
图片
这番话把我的思路打开了。如果是直送,有几点好处。一是不用分拆。二是“点对点”运送方便。三是需求可提前沟通。
于是,对接这样的麻烦活,就交给李一能了。他也封禁在家,但沟通效率极高。而且,考虑到只有一台轿车的运力,他和相关部门沟通,把送菜范围放在虹口区以内。随后,按照3000斤蔬菜的总量,每一家养老院的需求,都送了过来。
图片

F、
最繁忙的时刻来了。小华做好核酸,备好通行证,连夜开始了田头—养老院—田头—养老院的奔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困扰我们的,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
1、蔬菜收割上来,要装袋,要消毒。
图片
2、轿车装货有限,一次只能装800斤。
3、有的养老院位于小区内,车辆开不进去。
4、小华作为司机,出小区后,不在48小时做两次核酸,就回不去。所以,他晚上要睡在车子里。
当然,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无非是多跑几趟,多出点力,多忍耐一下。我封禁在家,无能为力,有点焦虑。幸好小华是个非常负责任的男人,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
一家、两家、三家……一天半的时间,小华来回四趟。把2800多斤菜,送到了9家养老院。养老院一律不能进。有的地方,把菜卸在小区门口。有的地方,卸在马路对面。要经过充分消毒后,方可入院。
图片
晚上,我想给小华结算车费,他说什么都不收了。他说,不缺这点钱。我询问了朋友才知道,小华是好几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之前说收2000元,也是怕说自己不收钱,我会疑惑犹豫。
你瞧,就是有这样的上海好人!
图片

G、
今天上午,小华没送成菜。一大早他被通知,根据新的规定,通行证今天失效了。
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一家需要1000斤菜的养老院,只送了800多斤。心怀内疚。既是对小华的,也是对养老院的。
最后谈一点感受。
1、地头的菜,不贵。
2、上海的菜地里,会不会还有菜农,因为不懂电商,而面临“卖不掉菜”的窘境?
3、保供产品,要设计一点老年人的套餐。
4、没有像李一能、小华这样的上海好人,要把菜送给养老院,难度不小。
5、有部分养老院是缺菜的,很缺。
6、这种送菜模式,也很适合某些老年人特别多的社区。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一个小区的“求助信”,谈及该小区老年人众多,物资缺乏。我拨打上面的联系电话,却关了机。我请朋友帮忙联系,也联系不上。
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经历了保供背后的一些症结点,能够做成这件事,偶然大于必然。只不过我想,上海这座城市,就是能让人做成好事的地方。
只要我们都犟一点。
希望能有更多的菜,送给更多的上海老人。




编辑:小黑炭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4-18 13:58 编辑 ]



@扫地和洗地的咚咚
马上4.30的大限就到了,届时会有一批企业停工停产满月,选择开始发最低工资2590元(即使企业里有员工提供了劳务也可以只发最低工资)。我现在有个小企业主比较多的群就在讨论这个。另外注意即使发最低工资2590,社保也是按最低基数5975来交的[摊手],这里边员工自付部分是627.4,所以拿到手只有1962.6[黑线],企业额外还要再交1739十分不划算。所以有的比较良心老板是打算发5975,这样拿到手5337(还要交10元个税)上海到现在没有任何缓交社保的政策实在是太离谱了……最搞笑的是上海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费率截止4月30日到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蘸盐


48分钟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翻译:“没有人力统计老人信息了,相信团长们的自觉性” 希望团长们不要给“桑海宁”三个字拉胯//@盒马:当下我们已没有人力收集精确信息、精准追踪每一个包裹的去向。物资先加上了,相信各位团长一定可以用好。这项投入不设上限,希望可以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老人们,谢谢盒马团长们
@盒马
【一起为上海老人尽份心,拜托了】

老年人,不应该成为网络中难以“被看见”的群体。许多人在关心,很多社区居民在努力,我们也希望能够尽份心出份力。

明天起,盒马上海所有团购订单,都会由盒马出资增加3份物资。我们会选择适合老人的食品,辛苦各位“盒马团长”将它们接力送给小区里有需要的老人。这并非完美方案,我们相信各位爱心接力者,一定可以把他们交到真正有需要的老人手中,也拜托大家关注和随时建议。

同时,我们也正与供应商伙伴一起紧密协作,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居委街道的配合下,为上海75岁以上独居老人免费提供生活物资。感谢所有合作伙伴的信任!

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一位老人都值得善待,愿每位阿爷,阿娘,阿婆,阿公都健康、平安、长寿



@深夜一只猫
58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40 Pro
物流业【横行码】来啦!!!! 查看图片 //@深夜一只猫:那就让卫生部,商务部和物流和采购联合会推出【横行码】将这些劳什子全部废了!//@zxjia_2002:看看京东CEO徐雷的聊天记录就明白了,现在全国的物流都被各自为政的地方阻断了,然后各地不论疫情与否开始抢购,发展下去天下大乱了!
@深夜一只猫
搞不懂了,一开始问题是新冠治疗挤占了癌症,肾透析等基础疾病,这样的求助最近开始减少了,结果现在居然因为买不到菜闹得上海哀鸿遍野。

是物资总量不足的话就调动物资,是快递小哥不足就江浙沪包邮区每个城市送2000个小哥,保证对物资和人员的检疫,无接触送达快递柜,潮水式取菜,取完后每天消杀快递柜3次,难道比光刻机都难做出来?



@上海滩小律师
1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封城也不是第一次了,其他地方封城,好像都没大范围出过像上海天价买菜之类的事,所以我只能理解上海人民比较有钱,同时相对来说又比较好说话,相比其他地方的人民,血槽更厚一点。
@sunwear
我怕以偏概全,但还是说一下吧,可能是个例,没有什么代表性。就是有公益组织前几天要支援上海保供消杀缺面包车皮卡,我说我出钱直接买一辆吧。然后说需要8-10台,那我还是去联系租吧。找了一圈从出发地浙江找到了,我也联系好了,最后一步就是通行证,结果被拒绝了,自带干粮出钱出力出人还被拒了,那就别自作多情了。另外听说了一些相关的事,我都不想说,很恶心的一些操作,我也怕可能有些误会,就不提了。祝福吧,加油,喊喊口号就得了。



//@午后狂睡:今天网传上海不少医院急诊不用核酸,只需要门口抗原了,我问了下,还是建议各位去的时候最好带上48h核酸的结果,抗原只是留给最紧急的情况,长中心和六院都拒的话,试试去十院。。//@碎叫: 志愿者摔断腿了,急需就医
@林枫雪哟
抗疫求助超话
【现居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西路450弄3号
【联系方式】:王女士 17701651577
【求助描述】: 本人已证实王女士在本人小区主动报名志愿者 在服务百姓期间搬货摔倒导致小腿骨折 现急需手术 长中心和六院都接待了 媒体也求助过了 但依旧无果 现只能靠吃止痛药度日 望有心人能够给予帮助!也希望看到的能够帮忙转发一下!
为众人抱薪者 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不要让好人有苦说不出[悲傷][悲傷



@冈瓦纳
21分钟前
来自 三星Galaxy S10
也就是个样子而已,那么多人在叫产业产业的。部分企业复工,原材料呢? 生产出来的东西怎么办? //@荐见:天佑上海,天佑中华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覆盆子的歌声
#上海抗疫求助# SOS请打开双眼救救普陀区甘泉街道新灵小区的的居民吧!!!!!!尽管到现在只收到过一次物资,大家依然努力自救,但直到今天,小区开始禁止团购,让新灵小区每一位弹尽粮绝的居民感到深深的无奈和绝望!只希望我们的政府可以救救我们!!!这是2022年的上海啊,我们相信政府一定会给予我们需要的帮助的!!



@查微微···
上海老人普遍内向而自尊,他们陷入这种前所未有的困境后,往往羞于求助,习惯自己悄悄想办法。世道一不好,所有人性的优点都成了弱点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上海滩小律师
50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关于疫情封控的特别条款:

就在武汉封城之后,我记得上海也有不少律师提议公司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多增加一个疫情防控的特别条款,比如承租房子,假如遇到封控了,这租金该如何计算。因为疫情封控,发不了货,付不了款,这违约责任如何认定。

但很多小老板都没当回事情,有一个普遍的信仰,就是上海应该不会长期封控,理由多半也是经济层面的考虑,就和吴凡说的那个意思差不多,上海不单单是上海人民的上海,上海在全国和全球产业链的位置。

可信仰这玩意,就像皇后的贞操和太子的血脉,只要光环没了,剩下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了,估计这次疫情之后,很多大公司会考虑重新布局产业链了,上海也就一个普通的中国城市,那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普通小老板们也会考虑必须在合同中增加疫情封控的特别条款,约定清楚出现封控的损失到底谁来承担。
甚至劳动合同中都会想法设法约定,如果出现疫情,劳动者就拿最低工资。

总之这场疫情之后,每个人都在假设,万一明天再封一个月该如何生活...



@很好看的第5个号
54分钟前
来自 Android
二十大啥时候开呀?//@要有光_2020:病毒正在瑟瑟发抖//@老猪中啃://@大猫在溪润园:旗帜鲜明。
@修罗陛下
按这说法,20大之前,是要坚决清零了。。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 ... 7D&_refluxos=a2
上海疫情防控,来自一个亲历者的声音

2022-04-14 22:01三农领域创作者
首先我告诉大家一个不是太好的消息,今天下午张江镇香楠路社区居民走出了小区,和警察武警发生了对峙,现场群众唱起了国际歌,发出了民生基本保障要求满足的声音。另一个消息是我们同济大学三门校区今天早上发出了求助信,该小区其中有200多位退休教职工,不乏教授、特殊贡献专家及多年爱党爱国勤勤恳恳教学的老师。

这两个例子,一个在早上,一个在下午,两种群体,两种表达方式。我没有信心说,这种情形在上海是唯一,也没有信心说后面不会再发生或燎原。我是上海城市建设与运营的参与者,也算一个专家成员,但今天上海疫情防控出现那么多问题,我也一直想去寻找或回答:上海怎么了?上海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个人觉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大家首先必须是理性地去认知和探究,也就是说大家分析解剖必须有公共认知。简单地说,大家必须共同认同一些公理,例如大家都认为1+1等于2。如果你认为1+1等于3,这就不是我们对话的对象了,失去了对话的基础。

一、上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上海

我在相关文章已说过,上海与其它城市不同,包括与武汉、西安、长春等。这些城市与上海有很多方面情况是不同的,上海有自己的特质和现实。上海是个老龄化城市,70岁以上老人有300多万。上海是全国医疗中心,是较高医疗水平的城市之一,平时就保障服务长三角等周边城市,每年外省市重特大疾病就医者在50万人次以上,在疫情前,医疗资源就比较饱和和短缺,医患矛盾突出。上海是低收入人群就业中心,在上海打工就有建筑、家政、餐饮、出行等服务的人数达400多万,这些人群在上海基本是租房合租,以日计薪,没有稳定保障,也有极大部分没有纳入城市社区的日常常态规范管理。上海是青年创业地方,大批年轻人在上海就业和创业,而这些人的最大特点和生活方式是租房与外卖生活,我们也常称为外卖一族。这些年轻人大约为250万。上海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大量外国企业和总部在上海,大批外国人在上海商务、工作等。大约在15万以上。

综上所述,简单相加,上海老人、外地在沪就医者、外地在沪谋生者、外地在沪年轻人、外国人等加起来约有1000万以上。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好形成两极分化,老龄群体生活方式复杂化,就医、出行等需要帮助,而且有好多老人不会互联网,而年轻人生活方式则简单化,互联网化。上述两大群体,都严重依赖外部保障。所以当外部保障因突发事件(如本次疫情)全域静默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他们生活的确出现问题了,他们生活出现问题也是肯定的了。

这些情况西安、武汉等也有,但与他们对标,由于城市人员机构基数情况不同,群体数量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了。我们共同认知,不同数量级人群,保障难度是不一样的,而且不是同比例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保障100万老人,可能投入和方法大家是一样的。但如果我们保障150万老人,我们的投入需要的是你2倍,他们不是等比例的关系。方法可能也要改变。

二、简单了解了上海城市自身特质以后,我们再来说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无论是采用“动态清零”策略还是采用“共存”策略与做法,本身都没有问题,因为这两种模式世界上都存在,优缺点都有,国家意志也不一样,国情情况不同。问题是我们采用“动态清零”做法,国家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国力),如果评估下来,具备这个能力,或者是因国家发展、国家意志需要,必须“动态清零“,那么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具体做好的执行层面了。

所以我们讨论的问题就转化为我们有否能力做到“动态清零”,有否具体可行做法,以较小或能承受的代价做到、做好“动态清零”。

我的结论是我们国家目前尚没有承受能力或者说国力做到长时间、全国全面动态清零,也可以说:动态清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一个综合性、性价比评估、及国力价值最大化问题。

这个问题也可以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国家有否国力给全民福利,如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老人赡养等。如果有这个国力,上面三项福利就是极大的福祉。事实是我们国家目前没有这样做,因为尚做不到。我去过丹麦、瑞士等地,他们这些在20年前就实施了。

那么,新冠疫情防控是一个百米冲刺事件吗?我看了很多专家文章和国家官方说法,好像不是,这是一个长期需要防控和搏斗的事情。这就问题出来了,我们国力是否到了能打一个长期战的国力,性价比如何?我们有太多生活例子体验了,一根扁担挑百斤。挑二百斤,可能也不断,但断是必然,不断是偶然,至少影响扁担的使用寿命。

我们没有资格去评估这个国力,这是国家层面全局评估的问题。我们不管国家作出如何评估,我们都是接受也理应这样的评估结论,也坚信这样的评估结论,上下一致。所以动态清零也好,共存也好,都是能理解和坦然面对的。这不是我们纠结讨论的重点,讨论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具体有效的高质量高水平实施好。

三,上海疫情防控问题百出,我的观点是我们执行出问题了。那么为啥执行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按道理讲,上海不应该啊,人才、科技、管理思想等等,都不缺啊,但事实反映出来的结果相差甚远。我们发现,上海的底是漏的。原因何在呢?这恐怕也是上海疫情迟迟未能见效的根源所在。

(一)干部素质与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大批市级层面、区级层面、社区街道层面等干部,与以前不一样,特别是来源和来源方式。我只简单的说两个方面。一个其它能级地方来的官员到上海工作,他所遇到的事情是不一样的,管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他如果采用小地方经验来套特大城市管理,问题出现是可想而知的。和工程建设上道理一样,如果你只造过七层楼房屋,你能建四十层大楼吗?那些造七层楼的经验如果用在摩天大楼建造上,那就是业余。如果又不主动学习,盲目自信,刚愎自用,那结果是可想而知,超高大楼建得好吗?另一个方面,社区街道居委干部是城市管理的细胞单元,也与以前不同了,公务员考试等机制进入,办公室呆着,互联网办公,统计报表报告为日常工作主要方式和成果,与基层脱离,我遇到的好多社区干部,也社区都没有认识全,走基层不够,好多干部都没有我知道的多,更不要说他管的社区里到底有多少人,住了哪些人,住了什么人了。

所以这次上海疫情防控,中央说动态清零,一打硬仗,全拉稀了。干部经验没有,再加上情况不明,没有解决思路,机械套用,疲于奔命,这就不是喊口号插红旗使蛮力能解决的了。好多人说这是中央动态清零政策大政方针出问题,而我要说我们即使是不搞“动态清零”,搞“精准共存”,一样搞不好。拉不出屎说茅坑不好而已。

(二)错误一级一级累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白兔变成了大象。

这次上海疫情防控,问题暴露出来方方面面,蔬菜保障、医疗、物流、核酸检测、转运、媒体报道、舆情管控等等,都是敏感性不够,看问题不深,不知道小问题会演变成大问题,当它是小白兔的时候不防控,成为大象了难度就大了,甚至无法解决。这又讲到干部水平问题、预见性能力了。我们专家组提出了好多需要防范的问题,但领导听不懂啊,甚至不愿去听懂,认为都是小儿科,小问题。现在都变成了大象,如何办呢?要付出的代价更大了,甚至都没有解决答案了。

毫不讳言,上海这次防控,问题不是出在是否动态清零还是共存之争上,而是我们的底层逻辑和干部素质能力与培养路径上出问题了,特别是有办法、有解决问题能力、有担当、有认别危险源的干部越来越少了,互联网干部、脱离基层实际的干部越来越多了,当然,能虚心听懂专家语言的领导则更是少之又少。各级干部辛苦,大家有目共睹,他们主观上也是想做好事情,为民为城市多办实事,我们也心疼,但苦劳不能代替结果啊。

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不会抛弃上海,国家也不会抛弃上海,上海也不会抛弃我们,相信相信的力量。我们共克时艰,齐心守“沪”,大家多一些善意,多做一些事实,少一些批评吧! #疫情#

上海某社区核酸检测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