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冬亚

8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不知道那位作家感怀了那么多
有没有想过自己足不出户的父亲是从哪里感染上新冠的
有没有想过,就是这些天怎么说都不去方舱
有没有导致别人也同样因此被感染
想到那两个投票
当你自己和家人阳的时候,你希望去哪隔离,全都选家里
当你楼上下邻居有阳的时候,你希望他们去哪隔离,全都选方舱
承认自己自利没什么丢人的,人性本如此
能超越自利,利他的本就是少数,可赞扬但不可强制人人皆如此
所以有什么不好意思直说的呢
非要攻讦这里,嘲讽那里,来掩盖自己的人性
反而显得虚伪和下作。



@晴天猪猪88
来世博方舱H1已经15天了,要是从核酸检测异常开始算应该有20天了,现在核酸检测报告一会儿阴一会儿阳,很多人都已处于奔溃的边缘。
这15天的时间,世博方舱先后换了三波医护团队,每换一次都需要两天的时间交接熟悉工作,从而暂停核酸检测,大大增加出舱时间。而这些医护人员,与其说是医护人员,不如说成是看护人员,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虽然我知道他们也很辛苦,但是当问到“现在出舱标准是什么”、“检测报告为什么一会儿阴一会儿阳”、“会不会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方舱里面为什么不消毒”、“什么时候做核酸”等等,都是不知道。可见上海现在从上到下的管理已经烂到骨髓了,也知道为什么上海奥密克戎感染病例那么多了,大概归结为以下几点:
1、核酸报告不准确准确同时不能及时公布,导致一人感染全家感染,甚至楼栋感染;
2、信息渠道不畅通,从市防疫办到区防疫办到街道再到居委,消息都是不互通的;
3、管理组织能力差,可以说不管是小区还是方舱医院,或者其他防疫管理部门,组织架构一片混乱,没有管理可言;
4、政策上传下达有障碍,就拿最新版的新冠诊疗指南来说,到现在上海各个地方出院标准还不一样,有些还拿老标准来执行,有些方舱隔离人员4次阴了还不放行;
5、后勤保障不稳固,从现在上海市民的现状来看,小区居民整天在为吃饭发愁,买不到菜,吃不到饭是常有的事,甚至为此出现“聚集行为”。
作为上海市民的我只希望自己早日出院,疫情早日过去,山河无恙,对于渎职人员严查严办,还上海往日的清净。

视频是一位大姐核酸检测结果前四次阴,最后一次阳,得知结果后嚎啕大哭,奔溃了。



@宝树
2小时前
来自 HUAWEI Mate 40 Pro
如果每天几百例的水平,我也觉得为了稳妥可以多关几天,现在每天几万几万的,方舱都循环不过来了,还是放宽点出院标准吧//@李天飞大话西游:帮忙转发。
@晴天猪猪88
不知道为什么,视频就这么被删了,再发一次。

视频是一群已具备出院条件的人出不去,找护士、警察理论。我知道他们也是受害者,也很同情他们,但是大家找不到上诉的渠道,没有相应的负责人,大家只能找医护找警察,对他们发火。其实大家真正是想通过他们——这群抗疫逆行者们,帮忙向上反应,解决问题。



@上海滩小律师
10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没必要去讽刺六六,人性就是如此,自己没遇到事情的时候,那一切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真遇到事了,那立刻就哭爹喊娘,鬼哭狼嚎的,其实在平时,各种声音各有各的生态位,各自赚各自的钱,揣着明白装糊涂,睁眼说瞎话也能理解,但现在真的要警惕一些声音了,非常时期,再不停唱高调,那弄得不好是会死人的。



回复 7359楼yingyinc 的帖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7zE&wx_header=3

拆解爆文《上海防疫,背后的国本之争》:我为何更关注民本思维和人性之战
原创 将爷 人格志 2022-04-10 23:02
图片





文丨将爷






今天那篇《上海防疫,背后的国本之争》,火到一塌糊涂,有好几千人在打赏,刚才我想截屏,才发现被删了。

图片

我拆解文章,从来不会说别人是在“带节奏”“贬卖情绪”,酸柠檬心理最要不得。就事说事,把是非、利害和价值的问题说透,这也就够了。

今天这篇文章能火,是有一定道理的——信息是丰富的,态度是鲜明的,用户是下沉的。

更何况,其中一些观点碎片,也有普适价值,能得到“清零派”“共存派”以及“迷茫派”的多方认同。

比如,在谈具体怎么做的时候,作者有这样的强调:

7、禁止任何抗疫形式主义,比如大规模核酸筛查,不是让你们在最短时间内比拼谁筛查的数量更多,却导致排队聚集时造成大规模传染;比如上面要求落地隔离14天,下面层层加码,隔离时间加倍,然后居委会的隔离时间又超级加倍,好像在玩斗地主一样。

11、禁止任何瞒报屏蔽行为,为什么会有人吐槽评论区是管控得最好的区,连抢不到菜的吐槽都不能说?如果你做得好,为什么会害怕民意?如果是担心境外势力误导舆论,请相信群众的火眼金睛可以掀出任何妖魔鬼怪,永远记住,民意宜疏不能堵,全国人民都在盯着。

很显然,这些观点碎片,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正义的。

或许正因为夹带了一些真言或批评,尽管这篇文章主体属于“野生国师”的“舔文”,很有技术、很会传播、极具说服力,但还是没活下来。

估计作者内心也很唏嘘,明明也是想全力助攻的,偏偏被当作是搞乌龙的。

这也是野生国师们的尴尬——舔就必须要舔它个彻彻底底。问题是,有的屁沟太深,他们也下不了嘴呀。

毕竟,不是谁都能练出胡锡进那种叼盘神功的。更何况,人家老胡那忍受打脸的功夫,堪称“脸部金钟罩”。

总之,《上海防疫,背后的国本之争》这篇文章,既有爱国粉红思维,又有理中客话术,还有批判公知视角,属于全方位无死角三重门全覆盖的联合收割机。

当然,这篇文章也如卢氏胡氏周氏等文一样,在观点框架和学术逻辑上,存在诸多硬伤。


这方面,网上有不少针对性批评,很多也是从专业细节层面,点出了问题要害:

图片图片


我无意于过多梳理类似上述的信息错误、逻辑混乱以及价值误导,这里只想说自己三点最基本的看法。


一、“国本之争”的说法,不止是不说人话,而且属于谬种流传。


众所周知,当代野生国师有两类:

一类是太低级肮脏型的,最极致的例子是“至道学宫”,说的多是美国做“人肉汉堡”的下作观点,内容下沉的用户,是专门给脑残愚昧也到极致的群体。

另一类是扛着一些大词概念,宏大铺陈到让人不明觉厉的。这一点,把“国运”挂在嘴上的卢克文算是经典代表。这类文章用户也很下沉,主要是关心时事的知识低层,但又找不到权威信息管道,缺乏理性思维模式。

今天传播甚广的《上海防疫,背后的国本之争》,就属于第二类文章的范式,算是巅峰之作。

这个文章里面也有大量概念和理论的错误,问题极其严重。

兹事体大,我不便细究,免得被说是落井下石,故而,只说点基础常识。

仅举标题中“国本之争”四字来说吧。

只要有起码常识,都知道“国本之争”意思,那就是指中国古代的太子之争。

不论是哪种史料还是注解,都把“国本之争”具体到明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事情上来解释的。

图片


关于这段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皇储争议政治事件,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反正,那一场党争,直接逼退内阁首辅四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有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整治。

真正懂历史判断的,都知道“国本之争”就是晚明最残酷的政治事件,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你们可以去查查,在今天这篇文章之前,有没有正规出版物或主流媒体这样用“国本之争”的?

绝对没有!原因很简单,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字面歧义问题,而是重大的内容错误和价值观错误。

说得直白点,这词不可乱用的词,如果用在主流话语体系里,那是犯某种大忌的。

这一点,其实也是野生国师们普遍的风险,因为缺乏足够智识——拍马屁经常拍到马腿,舔屁沟时舌头上不小心带钉子。

其实,仅就“国本”二字,也不妨也去查查,也都没有这种用法。某种话语体系,其实也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学问。

更何况,从逻辑上,把这个错误概念用在具有普遍的民意判断上,也是非愚即坏,那就是阶级斗争思维。

这方面,我就不展开了。你们可以结合内容,仔细品。

要知道,谈“清零”和“共存”的,很多都是数以亿计的普通人。而此文中,却常常以“敌人”的进行归类。比如,作者这样说:

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掀出群众里的真正敌人,严打造谣传谣挑拨矛盾煽动网暴;


如此杀气腾腾,过了!

正因如此,这里我想引用一句加缪《鼠疫》里的话来总结:

人有无知和更无知的区别,这就叫道德或不道德,最令人厌恶的不道德是愚昧无知,无知的人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因而自认有权杀人。杀人凶手的心灵是盲目的,而没有远见卓识就不会有真正的善和高尚的爱。



二、大疫之前,警惕那些空谈“国本”大词,没有民本思想的人。


在大疫面前,在民生难题已经成为强烈的SOS面前,空谈“国本”的“太子之争”,这是缺乏公共伦理的行为。

哪怕是退回到中国古代,在这种关口,多谈点《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不失为一种正当。

我很少愿意谈防疫政策和模式。不过,在之前写的《“清零”还是“躺平”,有时承认无知比着急表态更加理性》,我明确呼唤,不能只站自己利益立场来看待,而要有最大公约数意识:

  特别是在这个很多脑残连脑瘫都不如的社会,我笃定地深信,惟有政府善治,依法保护最大公约数的利益,才是解决一切公共管理危机的必由之路。



作为国家公民,我会积极履行防疫应尽的义务责任,一边配合防疫政策举措,一边行使监督的权利,来推动防疫走向更加科学文明。

我意思很明白,围绕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基于乌合之众的冲击,基于现代公共社会尚未形成,政府善治仍是当下防疫最重要的支撑。

其实,很多人最关心的,根本就不是“清零”还是“共存”的模式之争。

一方面,人微言轻,这些话题普通人够不着;另一方面,不论是疫情本身还是防疫力量,大数据都是由政府掌握的,期待政府善治出效果才是根本。

绝大多数对防疫提出的问题,包括一些所谓负能量,也都不是在否认“动态清零”的政策。

而是希望能够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综合考虑。

这是因为,损害老百姓利益的,很多时候,并不是相关政策本身,而是政策执行层面。

疫情中一些失范甚至作恶的小权力。吃不上菜,挨打挨骂现象频发,甚至到田间地头去粗暴对待没戴口罩的农民,这个都是没有民本思想的表现。

比起古代受限于王权天下的民本意识,现在国家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本身是民本思想的迭代升级。

这不仅要体现在立场理念上,更应展现在实践能力之上。

《上海防疫,背后的国本之争》这篇文章,大谈异解的“国本”,却不讲具体的民本,这个才是最可怕的。

以民本思想为准绳,来看待上海防疫,才不会停留在口头上,才不会止步于观念环节,而会考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之所以要警惕那些空谈“国本”大词的人,他们媚权思维,往往正是建立在踩踏老百姓利益这个根本之上的。


三、是时候抛开“模式之争”,眼下最应正视的是疫情中“人性之争”。


一将功成万骨枯。很多人看待历史和现象,眼里永远只有那“一将之功”。但我不,我永远无法绕开“万骨之枯”。

是的,我受陀氏影响至深,一直把写作视为是在“人性的沙场”搏斗。

这些年,野生国师给国家社会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人性之殇”。他们的文章中,永远只有宏大的颂歌铺陈,而没有具体而微的人间悲欢。

看待疫情,基于当下的舆论场生态,我认为对普通人来说,更应该回归平民视角,以人性价值来进行尺量评判。

前两天,有一篇题为《求救》的刷屏文章,就因恶意举报被删。

图片


而那名叫“职场人打卡日历”的微博博主,还为自己的罪恶丑行沾沾自喜,晒出了自己的战利品进行炫耀:
图片

“反手就是一个举报”,面对这几个字,我眼前浮现的就是一个既猥琐又狰狞的邪恶面孔。

各位,他扼住的,其实就是很多人求生的喉咙呀!

只要有起码理性,都知道政府不是万能的,民间社会自救在当前,是极其重要的。

事实上,上海防疫,最不可低估的,就是上海社会互助和社区自救。

而“职场人打卡日历”,则以人性之恶,在毁拆着这样自救的堤坝。这种垃圾的存在,才是当前防疫面临的大敌。

几天前,我曾写过一篇《一只柯基被杀死在上海街头》,那个以防疫为旗号拍死柯基的,同样是需要先“做个人吧”的恶者。

政策再好,人性向恶,最终也还是一道无解命题。

从这个意义讲,比谈什么虚浮“国本之争”更重要的是,呼唤一场“人性之战”,以善良人性战争邪恶人性,才是当务之急。

图片

疫情三年,我看过三次加缪《鼠疫》。不论是武汉,还是上海,很多人性问题,在我看来,也都在《鼠疫》中那座叫奥兰的城市上演过。

同样是在封闭的城市,同样是出行被突然限制,食物瞬间紧张,贸易旅游等各行业停转,各种谣言死起,城市陷入了无尽的恐慌和绝望。

小说的里厄医生、塔鲁、帕纳卢神父、格朗、科塔尔、记者朗贝尔,都在经受着一场人性的考验。

也许因为我自己也是比较怯弱有些自私的写作者缘故,这部书中的那个完成灵魂转身的记者朗贝尔,对我的触动最大。

鼠疫来临,朗贝尔是想出逃的,去见自己的爱人。只不过,老天与他开起了玩笑,他一直走不脱。

后来,看多了鼠疫中的各种黑暗与阴谋,他在爱情和博爱中,在人性善的力量驱动下,留在了奥兰,和大家一起战斗。

经过了“逃跑”“观望”“迎战”这三种状态的朗贝尔,最终活成一束光,照亮了别人。

所以,面对疫情,真心希望所有公共表达者的文章,也都能有一道人性之光。

在《鼠疫》里,也有大量荒谬、愚蠢、恐惧的社会现象,以及推卸责任、吃相难看、疯狂贪婪的罪恶者,包括卖假药的带货者。

疫情三年,很多人和事,在《鼠疫》里都能找到原型。如果表达自由,我真想写篇《对照记》,来进行一一比对,来预判他们的未来。

比如,其中人性极恶的科塔尔,就利用喝纯葡萄酒、含薄荷片之害的谣言,大捞黑心钱。这一点,是不是像当初那些贩卖或带货“双黄连”等之类的坏逼?

不论是加缪的《鼠疫》,还是现实的防疫,很多时候,也恰恰就是让人面对权力管理感到绝望的时候,人性成为把人拖上岸的最后那根稻草。

正如汉娜·阿伦特在评价加缪《鼠疫》时所说:

有一种加缪式的英雄主义,就是平凡人因为朴素的善良,而做出非凡的事情。


不得不说,现实中有一种最悲哀的是,很多人宁愿迷醉于莫名其妙的“国本之争”,也不会去思考什么才是“民本问题”,不愿意去投入“人性之战”。






图片

PS:全文完,共4100字。今天是一篇拆解文章,因为没有截屏,只拷了文字版,故不好一一对应进行拆解,只说了自己的三点看法,如果认同,欢迎转发。
大家需要交流,欢迎或扫下面二维码交流。恳请微商勿扰,加过号勿重复。



图片



图片





图片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4-11 14:55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港闻速递
37分钟前
来自 超话
受上海、江苏、长春等地疫情影响,多家新能源车企停产,一汽、上汽、特斯拉、蔚来等已经停产多日。
交银发布研报指,上海是供应汽车零部件的主要港口和城市,疫情不仅影响上海,还冲击整个长三角甚至全国的汽车产业链。

受此影响,港股A股汽车类股票集体大跌!



回复 7383楼yingyinc 的帖子
@sven_shi

6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2 Pro Max
像无症状去方舱主要是为了防止居家传染他人。而且很多时候一些人错误的把并不准确的抗原快筛阴性当作了“转阴自愈”。//@找病犯:在家隔离就不行吗,按每天这个速度方舱也不够,方舱够了医护后勤也不够。



@柿油dang人文集
20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上海疫情后,已经有各式各样的博主分享囤粮囤物资指南。
但是,很遗憾地说,在上海,这类指南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个屠龙技。
有多少家庭拥有足够的住房空间,储藏货物?

真不知道,微博各类囤粮指南到底是给哪些人看的。
三四线小县城的亲戚老长辈,他们从计划经济年代过来的,囤积物资的本事强着呢,用不着KOL来教。
北上广深的社畜,大部分人又不具备条件。一线城市,多家合住是常态,一套八九十平方的两室两厅,分割成三四间房出租,给不同的人住。

五六年前我刚到北京上班,住的就是这种合租房,我住了两个地方,一个有冰箱没厨房,另一个,冰箱厨房都没有。
有冰箱也挺麻烦的,因为冰箱是公用的,每户人的牛奶饮料菜肉挤在一起,大家有意无意会拿错。有的人会在餐盒贴上纸条,标明是哪家的。

当我在网上看到囤粮指南,说建议买大冰柜,饭店杂货铺那种放肉菜的那种冰柜。我第一反应,就想起了以前在北京工作生活时候的公用冰箱。

最近,上海很多求助帖,说自己挨饿,平日没做饭习惯的,吃饭吃外卖,估计不少是来自这种租房。
这还不涉及到那种十几号人住一大客厅的群租房,大家伙睡觉睡上下铺。那种住房,更加不可能囤粮囤物资了,我知道北京清理了这种群租房,不知道其他城市是啥情况,应该比例不低。

然而,沉默的大多数的声音是不被听到的。
疫情两年来,几乎很少听到刚从大学出来北上广打拼的毕业生,这些年轻人的声音。更不用说,沉默的体力劳动者农民工群体了。

这几天,各派在撕上海好不好。
上海人喝咖啡洋气高大上/上海被买办文化殖人文化操控,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断强化上海“优雅精致”的刻板印象。
人们喜欢把上海描绘得光鲜亮丽,选择性忽略底层草根。
哪个地方的草根都是一样的,上海的草根跟北京的草根有区别吗?都是蜗居租房,跟住户合用冰箱厨房,苦逼过日子。

舆论也存在马太效应,越是悬浮缥缈的话题,热度越高,越是务实的话题,越是无人问津。



@齐都督
22分钟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已编辑
从奉贤步行到浦东,打车到浦东机场,为了回到香港。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Audrey李佳佳
49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3
幽默感永远珍贵。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深夜一只猫
7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有时候,说点人话比什么都强。

危机之下第一步要做的,是客观描述当前的危机,其规模,成因,未来发展态势,以及可能的最糟糕的情况。让大家清楚整个危机的全貌,并且知道管理危机的人,能客观判断局势,这是最基本的一点。

然后是要给出解决方案,方案一如何,方案二如何,为什么我们选择了方案二,如果选择方案一的话将有什么后果。

最后是给出时间进度,今天做到什么,三天内做到什么,10天内做到什么,紧急需求有什么救济渠道。

最最最最后才是鼓劲的话。



@郎咸平
网上流传我母亲过世的信息是我的哥哥Allen(郎咸白)发的,由于好多平台都在转发,都在猜测我母亲过世的事,我本来不想占用公共资源谈论自己家的私事,但是既然网上流传开了,我也必须说明情况。是的,和我哥哥郎咸白一样,我们都很悲痛,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我妈妈年纪很大了,98岁,老年人身体器官都不会太健康,这次我妈妈的肾脏有一点点衰竭,按照过去的诊断,只要打一针就好了。只是因为上海严格规定必须要做核酸后才能就医,我妈妈在三甲医院当场做的核酸竟然4个小时都没出结果,我深感震惊。我妈妈在医院急诊室门口等待了四个小时后,永远离我而去了。我想去见妈妈最后一面,但由于小区封闭,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有关部门沟通才允许我去医院,站在马路上,叫不到滴滴,因为封城了,所以我也没有见到我妈妈最后一面。我希望这个悲剧不要再发生,也谢谢大家的关心和问候



@handanlu
@凯雷 @上海发布 @复旦大学 @杨浦发布 #上海抗疫# 母校呀 上海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2小时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有意思的反转。六六可是当时邀请去武汉参观并正面宣传疫情防控的人。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2小时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精疲力尽的、配备不足的医护,如何应对这些如狼似虎的“患者”大爷,确实是个问题。各地和部队的医疗队成建制接管后,很快都会理顺,武汉时就这样过来的。不同的是,那时的病人,需抢救的重病居多,呼吸机很紧张,现在的方舱,无症状居多。
@赫本的蓝猫
世博方舱的管理可以有多乱?

没有明确的出院标准,没有组织没有计划的随机核酸,4.3当天大多数人核酸样本丢失,核酸结果查不到,ct值35~40被认定为阳性,有盗窃手机事件发生抓住小偷却不惩罚,医疗队交接期间核酸数据作废,交接期间患者出院数据丢失,交接期间两三天不组织做核酸,安排新的病人进来并随机分配床位不考虑转阴患者的意愿,已经连续阴性病人不安排出院导致其复阳崩溃。

每天都有打架斗殴事件,有压力大崩溃大哭的叔叔阿姨,有伤害自己的年轻人,有单独隔离的老头老太太,有下跪求放人的大娘(家里的孩子没人照顾,刚从金山隔离回来),大家的心理多多少少都有问题了,但是没有人在乎。造成这些悲剧的不是奥密克戎本身,是混乱的管理和遥遥无期的等待。

我周围几百人都是3.26来的,7号8号9号都是阴性,今天是11号,没有人安排我们出院,出院还是遥遥无期,没有尽头,问就是“等通知”,这三个字,让人反胃。
(以上内容每天都在发生,均可求证)



https://mp.weixin.qq.com/s/gTfqdunkET22K6BCbyHjEQ
上海第一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已划分,金山公布首批名单!防范区居民可以走出小区大门,但别走远了......
人民网上海 2022-04-11 14:32
图片



4月11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介绍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上海根据核酸筛查结果
今公布首批“三区”名单:
封控区7624个
管控区2460个
防范区7565个



顾洪辉对本轮全市核酸筛查和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划分情况进行了通报。


近日,本市启动了一次全市核酸筛查
截至4月11日上午8时,
共采样2512万人,
已完成检测2152万人,
其中结果异常25996人
目前还有一部分混管阳性人员
的复检工作正在进行中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结合上海实际,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全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

封控区是指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封闭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封闭管理期间,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如7天封闭管理期间无新增阳性感染者,则后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实行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7天封闭管理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无新增阳性感染者,且第13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解除封控,调整为防范区。

如7天封闭管理期间出现阳性感染者,则对所涉楼栋实施封闭管理至14天期满;所涉楼栋之外的其他区域后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如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出现阳性感染者,根据流调结果和综合研判后,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管控区是指近7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原则上居家,每户每天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分时有序、分区限流,至小区指定区域无接触式地领取配送物资。

如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如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无新增阳性感染者,且第6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则解除管控,调整为防范区。

对封控区、管控区内,因病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社区同意,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无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人员要减少流动,避免聚集。鉴于当前我市疫情形势,防范区内人员原则上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

如防范区内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所以,大家都要积极配合疫情防控,避免因为个人违反三区防疫规定,影响整个小区。一人感染,全小区又被封控。

目前,根据初步筛查结果和风险研判情况,各区划定了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7624个、管控区2460个、防范区7565个。今天新闻发布会后,各区会陆续公布第一批三区划分的具体名单,后续三区名单还将及时划定并公布。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正处在最紧要的关键阶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疫情分析研判,强化分区分级分类管理,对三区实施动态调整,努力把疫情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区”名单正在陆续公布
请市民们关注各区的官方微信号

刚刚消息
金山区公布了首批“三区”名单



金山区按照市防控办“三区”划分管控工作要求,分批次实施“三区”划分管控。现将第一批“三区”划分管控的区域公告如下:


一、枫泾镇
封控区:河沿街83号,中建三局工地生活区,敷荣健康观测点
管控区:泖桥村1组
除以上封控区、管控区外,其余区域为防范区

二、张堰镇
封控区:建农村12组
管控区:秦阳村12组,建农村1-11组、13-17组,新华中路173弄
除以上封控区、管控区外,其余区域为防范区

三、廊下镇
封控区:中联村2105-10号
除以上封控区外,其余区域为防范区

四、吕巷镇
封控区:龙跃村光辉10组
管控区:和平村三星5组
除以上封控区、管控区外,其余区域为防范区

后续将按照市防控办要求,及时发布其他批次“三区”划分区域。
注:为了避免人员拥堵聚集,封控区、管控区原有管控措施不变,防范区按错峰、分时的原则逐步解封,具体解封时间和防疫措施,以所在村居、场所、单位的公告为准。

金山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4月11日



防范区居民可以走出小区大门
但别走远了


记者询问,三区划分之后,对于能出家门的管控区、防范区居民,有什么具体要求和提示?

顾洪辉表示,虽然管控区居民可以走出家门,防范区居民可以走出小区大门,但考虑到当前本市阳性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大家还是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松懈,不聚集,减少流动,倡导居家办公,非必要不外出,活动范围不要超出所在街道或乡镇;确需外出的,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切实做到三件套、五还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筑牢织密疫情防护网。



@我想我正在沉入一代人的海
不要再吹嘘团购了,一大早起来就有几百条信息,一个人恨不得面对十个团购群。

全在吵架:起哄的,买了不肯送的,送了资质不够送不到的,嫌贵的,不让买的,缴费不清晰的,买了又退的,打成一片,还有卷款退群的,根本让人四分五裂。

又不能不跟,不跟啥都买不到,跟了说不定能有点啥。

外面的小商贩坐地起价,一箱已经有烂掉的苹果,明确说不保证质量,八斤一百六,还没抢到;昨天买了街对面水果店的小番茄,三斤半七十八,已经自发地形成了某种黑市。然而不买就完全没吃的,只能跟着。

我到可以接受价格,据说运输费用已经是任何食物的一半,爱买不买,而运输的人要克服各种难关拿到各种证件才能运输,懂得都懂,这是什么市场?

结果有邻居说分我一半苹果,高兴死了,一直等了三天。今天说,不送了,作废了。

谁造成的团购?谁停了物流?超市?都停了这些团购又在哪里买到的?他们拿的许可证谁发的?一个本来正常流动的市场体系,被堵塞成一处死水,大家都在门口等着舔流出来的水滴。



@赫本的蓝猫
凌晨4点,持续失眠好些天,快熬死了。

入住方舱的第14天,这几天睡眠越来越差了。白天周围太吵了很难入睡,晚上的方舱就像视频里的样子,几千瓦的白炽灯仿佛一直在审判我们这些患者,太折磨人了。

昨天又没有做核酸,以前的核酸也全部作废。到底什么时候做核酸?多久做一次?最新的出院标准是什么?在哪里能查到核酸报告?什么时候能出院?出院后安排去哪里?要多久才能解除隔离?

全都不知道,每次问就是等通知。我想问问相关的领导,这么做是想熬死我们吗?信息能否公开透明?我们老老实实配合防疫工作,支持清零,换来的就是这个结局,还没出院,已经产生其他疾病。

精神紧张,心悸,低血糖,晕倒2次,日常头晕眼花耳鸣。十几天没有洗澡换衣服,作为女生没有得到一点尊严。真实的方舱生活,其实是一场噩梦。



@hayashi0620
你好、我是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四村的居民。上周我们小区某个团购群团购了400斤草莓,根据规定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也进行了报备。居委会书记却以草莓不是必须物资为理由,当草莓到达小区门口时将400斤草莓全部销毁了。事后居民在群里要去给出销毁的照片或者证据,居委会书记张骏却突然退群没有任何说法。先不论团购草莓是否合理,一个居委会主任凭什么有资格擅自处理居民个人财产?现在更过分的是居然要禁止居民团购。如果志愿者不足,居民同意去做志愿者而且为了防疫可以每次限定人数进行轮流制。现在问题是他们不和居民商量也不问居民意见,上来就这么一个通知。把我们当人看了么?我们从3/23关到现在了,这些群里有居委会的人来过,从来没问过情况和意见。之前草莓事件没人去说事情,换来的就是权力无休止的扩增,现在不觉得已经影响到居民的生存权了么?其他小区不管什么随便团,我们连基本物资都要审批,像话吗



@财经网
5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已编辑
#广州新增阳性感染者38例# 【#广州海珠区部分区域实施分级分类防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快速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海珠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2022年4月10日起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范围如下:
一、封控区:南洲街海珠景业创意园1号楼;南洲街池滘南大街8号、10-13号、15号之一;南洲街后滘南边街九巷19-28号;江海街新村西安大街36号。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措施。
二、管控区:南洲街池滘南大街6号、7号、9号、14-19号、19号之一、21-29号、31号、33号、34号;北至洋湾大道和后滘涌,西至广州大道和西碌涌支涌,南至西碌涌和环城高速,东至景旺街;江海街新村西安大街31、34、38号,新村西华八巷7号、西华九巷8号;江海街新村西安大街31、34、38号,新村西华八巷7号、西华九巷8号。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管理措施。
三、防范区:南洲街全域;江海街新村西安大街31号至西华大街11号、20号,西华大街14巷1号至西安大街44号、西华15巷12号。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管理措施。(广州海珠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CWf-zZK3TkT3ldLk3o8WsA

呼救!华师大二村呼救!
孤独图书馆 2022-04-12 00:01






呼救!华师大二村呼救!



今天已经是4月10日了,上海的疫情还是没有转好的迹象。我所在的小区——师大二村,响应上海市浦西封控的政策,从4月1日开始足不出户,一直到现在。面对疫情下紧张的医疗资源、物资保障、运力资源,小区本想挖掘内在力量自力更生,但鉴于小区的人口结构、感染人数、消杀情况和居委现状,现在发出呼救,请求外界给与我们关注。

一、小区独居老人多,缺吃少喝,生活困难。目前的上海,绝大部分的小区物资靠居民团购,成团的最低份额也得30份,这个条件在小区内难实现。因为师大二村很小,居民户数仅有354户,而且作为一个老小区,老年人占据八成以上。他们不会网购、不会接龙。有一些9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已经到了饥饿边缘,也不知道如何求救,只能靠国外的子女发布朋友圈寻求帮助。同时,小区内消息不透明,所以导致连自己小区内部的人都不知道有高龄独居老人饮食没有保障。

二、一屋群租户全阳,无法转运。小区虽不大,但已有9例阳性居民。其中有一位老阿姨咳嗽许久,症状严重;还有群租户有6人全是阳性,也没安排转运。小区是50年代的房子,房屋结构设计比较老旧,一个楼道里联排有好几户居民,通风不好、人口密集,住在阳性夹层中的住户,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不敢在家摘口罩。目前小区还有很多高龄的教授居住,有基础疾病的他们生命安全也受到了严峻考验。

三、居委瘫痪,居民都是后妈养的不讨喜。2020年,小区所在街道(长风街道)撤销了师大二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建制,合并到了隔壁小区(长风三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这波疫情下,留在师大二村防疫的工作人员只有一位!也就是说,居委会只有一位条线人员在忙活,虽然他很忙很累,但缺乏领导、缺乏组织也是不容忽视的弊端,小区目前很涣散!甚至外省送来的蔬菜水果都没有被妥善配送,在小区门口放了三天招了绿苍蝇,这和缺吃少喝的居民现状形成了极大讽刺。通俗来讲,二村居民就像三村居委会的庶出一样,三村居委的工作人员上下也就十人左右,照顾自己小区已经自顾不暇(他们小区的阳性病例也很多),后妈养的凑过去真是不讨喜。客观来讲呢,让10个人去做好将近6000人居民的工作也确实难以完成。

四、无防疫消杀、无物资转运,甚至全市统一规定的核酸检测也无条件实现。4月9日,上海市统一要求市民做核酸检测,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在小区内实施,居民人心惶惶,被抛弃的感觉越来越深。居委也无法提供大白衣服和其他防护装备,导致第一批当志愿者的人在接触了阳性楼后,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无法再出去继续支援,只能居家自我隔离。小区有阳性病例以来,也从来没有来过专业的消杀人员对整个小区和楼栋消杀。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却得一次次配合居委下楼去做核酸检测,一次次把自己暴露在风险当中。



目前,我们希望政府为我们提供帮助:



1. 为高龄老人提供物资保障,封控以来,小区只收到了一次物资配送,就算节约着吃,也最多能吃两天。

2. 为小区提供防疫物资。包括大白衣服、面屏、手套、N95口罩、消毒液。

3. 即刻为小区整体环境和每个楼栋进行消杀,并做好工作对接,持续性为小区提供消杀直到阳性病例全部转运。

4. 上级为居委拨调一批人力,增援居委,统一规划安排小区的防疫举措、物资转运和核酸检测。坚决不允许阳性居民下楼做核酸。

5. 居委公开小区的疫情进展,目前居民对小区内的疫情知之甚少,全凭猜疑,增加了焦虑情绪,不利于防疫开展。



这里曾经是中国文学界泰斗徐中玉先生生前居住的小区,他主编的《大学语文》不知道影响了几代学子。如今,小区里还居住着不少退休的老教授们,他们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不应该就这样被边缘,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他们也不应该这样身陷囹圄,居住的小区连基本的消杀都没有。     



图片

图片



孤独图书馆:一个人的图书馆,你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我的孤独是一座天堂。

关注公众号:孤独图书馆(gudutushuguan) | 欢迎转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

图片

阅读 4.3万



@胡锡进
[cp]郎咸平的98岁老母亲因在上海医院里等核酸结果救治不及时而过世,这个悲剧让人难过。出核酸结果再治疗,这个规定针对了一般病人。但遇到特别衰弱的病人,如何变通?这个问题不仅需要规定的细化,更需要现场人员在危急时刻的机敏和担当,需要社会对这种担当的鼓励。防疫规定与复杂的实际情况肯定有冲突的地方,我相信大多数防疫规定都有其道理,当悲剧发生时,多半是各种因素叠加导致了利弊的颠倒,而人的主动性就是去发现并阻止这样的颠覆性逆转。

最近上海不断有极端例子出现,非常令人遗憾。讨论这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释放情绪,这就是现代社会原生态的一部分。假如这些事情都瞒着,那才是更大悲剧。

同时我相信,上海的实际情况不会等同于那些极端事件带给我们的冲击性印象,无论上海人,还是上海之外的公众,都不应对全局失去信心。

灾难落到谁的头上,都是百分之一百的不幸。让我们倾听那些呼喊和哭泣,对之报以最大同情心。同时让我们希冀这样的不幸面将变得越来越小,祝愿更多人永远不会经历同样遭遇。

说心里话,看到悲剧性的例子,我既为当事人难过,也为上海难过。像大多数公众一样,我就是希望上海快点好起来。#V光深评#[/cp]



@冈瓦纳
[cp]昨天,上海各区都发布了三区名单
我所在的松江是发布了两批名单
清单非常长
清单上的防范区按明文说是可以走出门上街的,但不可以出本行政街道

居民区基本上是按院墙来划定的,一个小区一起考核。
但有大量的是单位和场所名单
这个是我前两天就在猜的问题:小区是好办的,那些临街的场所怎么弄?是一条街考核还是一栋楼考核?

现在看来非常细,是按楼考核的。很小的房子也是单列的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一个是要缩小居民区考核标准,可以改为一楼一考核。既然临街单位都是一楼一评,小区里面也可以一楼一评
另一个,应该逐步恢复生产生活。那些防范区的单位,应该开始逐步复工复产,哪怕有限制的复工复产也好。哪怕不生产新产品,能把存货卖掉,能把已有的订单发货,这都是好事情。

通过一楼一评让大部分居民可以上街,让合条件的商店和工作场所开门,这样,大部分人就能维持一个稍微有序的生活了,不再需要社区照顾日常生活了,社区就能集中力量来保证那些封控区的生活,能更好地执行动态清零。

一边坚决执行动态清零策略,已经完成清零的小区和场所则努力生产,尽量正常生活

如果我们的城市里有一个病毒,就要把工厂停掉小区关掉医院不接病人,缺乏在奥密克戎这样的病毒面前去生产去救病人的勇气,缺乏在隔壁小区有病毒的情况下正常生活的勇气,那么,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陷入完全被动的局面

要以动态清零为基本策略,坚定执行,同时,已经十四天没病毒的地方,要生产,要生活。[/cp]



@寰亚SYHP
[cp]#上海新增本土确诊944例无症状22348例#健康上海12320通报:2022年4月11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9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348例,其中27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439例确诊病例和21844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cp]



https://mp.weixin.qq.com/s/YYP1p0EXny1Be9RM0RjhYA
美国驻华使团关于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命令撤离的声明
美国驻华大使馆 2022-04-12 18:30
图片



美国驻华使团关于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命令撤离的声明



美国的首要任务莫过于海外美国公民的安全与保障,其包括驻华使团人员和他们的家属。



2022年4月11日,国务院下令非紧急美国政府雇员和其家属自上海总领事馆撤离。从“授权”到“命令”撤离的改变意味着,我们现在强制某些雇员撤离上海,而不是任其自行决定。我们的态势改变反映出我们所做的评估,为了因应当地不断变化的情势,减少人数和缩小运作规模,对我们的员工和家属而言,是最好的决定。雇员和家属将搭乘商业航班离境。因为新冠疫情目前爆发的情势,国务院下达撤离命令。



伯恩斯大使和其他国务院和使馆的官员,持续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提出我们对美国公民安全和福祉的关切。我们已告知中国政府命令撤离的决定。



美国使团的人员将全天候向在中国的美国公民提供紧急服务。使团内部已调整人员配置,来因应激增的紧急公民服务需求,包括由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一支团队来增援上海总领事馆。在条件允许的地方,照常向公众提供一般的美国公民和签证服务,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则将尽快恢复向公众开放。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命令撤离将每30天审视一次。我们对人员调整的细节虽不加以详述,但会持续调整人员配置态势,以因应需求和情况。



在上海的美国公民如果希望离开中国,商业航班仍有机位但数量有限。我们现在正着手处理持有确认机票的美国公民前往机场之事宜。



随着情况的变化,使团已向美国公民发送多个信息,包括4月6日和4月9日的对外声明。如果您是美国公民,我们建议注意或考虑下列几点:



您可在https://step.state.gov/注册“智行者登记计划”。

有关在当地健康防疫措施下,如何前往搭乘确认航班的问题—发送电邮至ShanghaiACS state.gov或拨打+86 10 8531-4000(按“0”接通总机)。

有关如何在上海取得食物、饮用水、医药、供应物资或其他紧急协助需求--发送电邮至ShanghaiACS  state.gov或拨打+86 10 8531-4000(按“0”接通总机)。

联系您当地的居民委员会或雇主,要求协助食物递送或大量订购。食物递送可能所有延迟,某些物资的供应可能有限。

关于中国其他地区的问题—利用下列联系信息,与大使馆或您所在地区内的总领事馆取得联系。

检查个人准备情况,确保如果突然受到限制或隔离,您的家人有足够的金钱、医药、食物和其他必需品。

确保可取得包括旅行和身份在内的所有必要文件,且内容信息正确。

立即联系您的亲友,并定期告知最新情况。他们会担心您的安危,因此尽可能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等和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知道您平安无事。当无法接通语音服务时,可能仍可使用短信和数据服务。

关注驻华使馆主要社交媒体渠道:推特(@USAmbChina: https://twitter.com/USAmbChina和@USA_China_Talk:  https://twitter.com/USA_China_Talk), 微博 (@美国驻华大使馆 https://weibo.com/usembassy/ ), 和微信 (@美国驻华大使馆  ).



如遇紧急情况,请拨打+(86)(10) 8531-4000。如欲获得更多信息,请见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contact/或发电邮至:





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 ... e-general-shanghai/



@虫二姑娘
扫码系统崩了又崩。
我们这个游击队,支援了那么多地方,第一次遇到这种事。
是不是PDA的报复啊?
我们不得不让排好队的居民先回去,这个小区老人多,30度的天气,万一中暑咋办。
刚才一个志愿者在我后面和人打电话。
她说她怎么都想不明白上海为什么会这样,在家蹲了一个月都想不通。
谁能想通呢,我遇到的居民居委志愿者都很好,为什么会这样。



@庄时利和
17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我猜以后投简历,「做过小区团长」绝对是超级加分项目,因为它意味着你在困难时期有着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
@xxxipeace
我们楼因为有位热心阿姨的存在
现在已经快高度自治了
从来没见过这么fancy又清晰的共享文档
不仅如此还负责了核酸路线安排/楼道电梯定时消毒/统计抗原核酸结果等等等等
这两天居然都开始帮大家团购海鲜蔬菜水果了
咋这么牛啊[泪][泪][泪]虽然小区天天有确诊但是真的让人安心很多



@知书少年果麦麦
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是很难体会什么叫“远亲不如近邻”的。

尤其是我们这些在北上广租房,一年一换的人。你要问他,隔壁住的是什么样的人,多半是答不上来的。

但这半个月下来,突然就感受到了。

进了五六个楼里的群,原意只是怕错过核酸的提前通知。从不在群里说话。
那天实在没有调料了,怯怯在群里问了句:
“谁家还有多余的油和盐吗?”
没想到五分钟不到,收到了一堆回应。

“我家还有,放门口你等会儿来取?”
“我们还有一包没拆的”
“已经开过家庭会议啦!这半瓶油给你们吧。”

还有热心加微来问我们缺什么的姐姐。

对面住着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妻,每天做饭的时候都会看到对面厨房忙碌的奶奶,想起网上的那些求助信息,今天鼓起勇气问了她:“您家里还有菜吗?”
她说:有是有,不多了,你要什么?
误会了我的意思。

向她解释了如果菜吃完了不会团购的话可以找我,就在窗口叫我就行。她很可爱地笑了。

原来看项飙的采访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附近”是消失的,只有“自己”和遥远宏大的“世界”。
确实如此,有很多细微的交流和“小生活”都在我们日复一日的宏大的生活动态里被省略了。

如果不是这波疫情,有些事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对面的奶奶,看起来很严肃,但说起话很和蔼;
楼下的阿姨唱歌原来很好听;
楼上住的是位退休老师,总是很热心地参与志愿者工作…

这次仿佛突然看到了很多具体的附近,很具体的生活。
他们不是电梯里偶尔见到的一张张空白冷漠的脸,是具体而鲜活的人。

——只是如果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好了。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楼下的阿姨刚好正在唱歌,今天唱的是:

“这世上有那么多人,人群里,敞着一扇门。”



@理白理白
就目前获得的信息来看,魔都各个方舱的条件差距非常大,有些方舱条件比较好,里面的感染者整体心理、生理情况比较正常,但某些方舱或隔离点的条件就很差了,居住环境和管理非常糟糕,我担心可能有加重感染者病情的风险。但问题在于你如果阳性被拉走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你会去哪个方舱,好还是差,完全随缘............也不是你能决定的



@凯雷
28分钟前
来自 iPhone 7 Plus(亮黑色)
已编辑
#上海误判阳性夫妻音频事件真相#上海误判阳性夫妻音频事件,面对轰动全网,要害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面对chanllenge给出怎样的一个response。负责任的地方政府是立即调查,查明事实,如果做错了就改正道歉就完了;如果是上海夫妇胡说八道,即还原事实细节直接打脸,可参考江宁发布与平安北京。不负责的地方政府,最好的也见过是错了立即整改但保持沉默等待时间淡化遗忘;最不负责的,就像今天的浦东,政府不出面,当事街道不出面,突然出来一个“也了解事件”的浦东政协委员,辟谣不像辟谣,针对热点事件的G点12345回答的是45678;身份也是让人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不是街道不是政府,甚至不是江宁公安平安北京,而是自2020年武汉疫情西安疫情到上海疫情数十个城市应对热点事件与谣言,创了一个独一无二之最,一个浦东新区政协委员王国宝出面辟谣,如此新奇的爆点,一早就冲上了全网热搜第一。

本来,浦东录音门事件当晚听得人血压飙升——
事件经过,保存的音频已经被删除了,用一个网友的大差不差的记叙简而言之是这样:“#上海误判阳性夫妻#我听过这个录音,在这我只是把录音上的话大致叙述一下:(夫妻两个人表示自己的阴性报告有问题,并且多方电话确认后,公立医院给他们的回馈说,确定是报告出现问题,再通话期间这位女士表明,她的通话都有录音,上门处理事情的居委领导,一直强调他们是接到疾控中心的通知,来带他们去方舱,如果是误判可以打电话投诉,不服从就会强制执行,且拿孩子的前途来说话,不服从就会上征信名单对孩子日后也不好(是录音上的话)夫妻两个表示他们可以做个单管检测一下,确定是阳性马上就走,这位领导说大巴车就在楼下给你们半个小时,不上车就强制执行,基本上是不理会夫妻二人的诉求的,只强调上面规定、疾控中心安排,有疑问可以投诉,后面这对夫妻没办法,只能说等一个小时洗个澡,同意了..后面录音就没了”。

另一个网友的记叙是更简洁准确些:“#上海误判阳性夫妻音频事件真相#我听到的录音是……
执法人员:你们俩(俩夫妻)都是阳性,要带走。
夫妻二人当场反映的“真实情况“:夫妻阴性,孩子是假阳性(跟别人数据弄错了),父母跟疾控中心反映,并得到公立医院阴性报告+语音证明。所以一家三口全是阴性。

执法人员做法:不听你解释,不看你证明,不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并用孩子前途威胁,强制带走。”


还有一个网友记叙下当时对话原音情形:“
四分二十秒:女方说把他们误诊的报告和录音给他看,执法者说我不看,我只执行命令
五分十二秒:执法者说他们女儿是阳性,可他们有多次强调了女儿的报告和一个62岁的人搞错了。而且开头执法者说的是“你们两个阳性”,总是在变卦。”

简而言之,上海夫妇是讲道理的,他们也明白,健康云阴性不准,是以疾控为准。他们只是讲,被误诊了,他们夫妇并不是阳性,找到了公立医院确诊二人是阴性,并有语音证明。但让人们愤怒的是执法者的粗暴威胁,毫不讲一点道理。


人们愤怒是无脑的吗?不,【事实,报道,舆论】,人们的情绪集中在第二象限,只是对这对夫妻讲道理换来的是浦东执法人员毫无道理的粗暴对待感同身受般的愤怒,只是希望执法人员能好好说话讲道理。人们是理智的,夫妻俩所言,“医院复核二人是阴性”,有报告吗,录音在哪里,是不是二人为逃避去方舱现场随口编造,只是一说来应付带走?

今天上午,迎来了浦东政协委员赵国宝的辟谣,其实昨晚血压飙升,真的希望这只是一场夫妻两人为了拖延去方舱的闹剧。辟谣的大标题上了热搜第一,以为会看到以下事实至少一种:1二人是确诊的阳性,夫妻二人现场在“演戏”。2所谓医院复核阴性是假的。3所谓医院开出证明二人是阴性是假的,医院并没有出具这个报告。4所谓和医院通电话,所谓有录音证明二人是阴性而非阳性,这个录音根本就是子虚乌有。5这对夫妻暴力抗拒执法被依法拿下。

但让人震惊的是,浦东政协委员赵国宝上了全网热搜第一的辟谣里,以上五点一个都没有!
执法人员录音中声称“夫妻二人(或一人)是阳性”,居然辟谣中根本就没有说,简直是间接证明,夫妻二人根本就不是阳性。

获得3.6万人点赞的热评第三的网友@那要不就做个厨子吧 : “意思就是①录音是真的②认为当事人也有错③事情已经以当事人妥协解决了,要求理解工作人员。那么,听完双方的声音觉得工作人员的做法和言行依旧无法理解。而且疾控、健康云、检测机构关于阴性阳性结论不一致的后果为什么要居民承担?”

而4月11日上午,浦东新区政协委员赵国宝向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讲述的和录音事件不同的另一个版本:“当事人是浦东大道某弄一居民沙某,女性,13岁,核酸检测为阳性。此前,居委干部已多次上门劝说沙某前往方舱隔离治疗,并同意其母亲作为家长陪同前往隔离。但是该户居民坚决不同意前往方舱隔离。”沙某的父母始终以区疾控中心检测可能错误为由拒绝前往隔离治疗。在劝说过程中,工作小组当场告知区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解释了疾控下发结果和健康云显示情况可能不同的原因。

赵国宝的版本完全回避了录音事件的真实过程,虽然录音不是被赵国宝删了但全网找不到了,但看看热评,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现实的冲突,1并不是以13岁沙某为焦点;2现场执法人员声称疾控其母亲甚至父亲都是阳性(但赵国宝版本几乎是默认相反的事实,二人是阴性);3工作小组解释疾控结果与健康云不同。


赵国宝的第三点解释引发全网愤怒,这最让人震惊,人们的愤怒正在于此:夫妻二人是讲道理的上海人,录音显示,二人是认可疾控与健康云不同这个事实,他们的诉求是,第三方,找了第三方医院,医院复核说弄错了。这才是引发冲突的核心。这相当于热点事件的G点是12345,王国宝回应的是45678。本来极简单的事,本来辟谣,人们期待的最底的底线是:官方讲明,工作小组查清,并没有公立医院,并没有第三方复核这件事,这就足够!

但赵国宝,把群众最关注的10个点,本来都很简单、很专业说清的事实,不是回避了,就是更说不清。而,他的“浦东政协委员”,只是“了解这个事情”的措词,让全网啧啧称奇,直至上了热搜。

网络音频不见了,但再说一遍,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这10个点,看截图,看前10个热评,看以下评论,就看到这件事到底有多热,音频没有了,但在人们心里刻下深深的印痕。篇幅有限,列出五个网友的评论,这本身辟谣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疑问,本来实事求是做好功课说清楚,结果浦东一不派网信,二不派公安,三不派当地有关部门,专门找出一个政协委员,极不专业的辟谣,脱离录音事件本身来辟谣,创下被骂上热搜第一的丑闻。收到种种乱象投诉,最乱莫过浦东,以今天浦东委员辟谣创下物资、物流、看病难、买菜难之外的一个匪夷所思的之最,可见这个地方有多乱有多荒唐 ,亟需专业人员、接地气的一线队伍来接管,
上海市领导,上海市长当看看,真应该派市级领导坐镇浦东整饬接管!

真希望,浦东不管是解决买菜难、解决疫漶患种种,请专业些,请派专业队伍出手,再不要一个正常的辟谣找来了一个看上去八干子打不着的政协委员来发声!浦东录音门事件,如果赵国宝委员要再说明,请看下以下自己上热搜后的评论区和热评截图,实事求是,针对社会关注的问题做出真切的回应!

1//@星星钢板:人家问了疾控,疾控说归医院管,他们也去问了医院,得到说是阴性,他们的数据错误的通知,并不是没有理由的认为自己是阴性不想隔离。而你们的工作人员在向上级汇报的时候都只会说对方自认为阴性,个人偏向极重,全程都在表达我不管这些你今天必须要和我走,请问这种情况复核一下很困难是吗?

2//@在下阿潘有何贵干:请给出证据,录音中人家夫妻是有证据,有报告的,要求执法人员给出证明是合理诉求,执法人员的态度呢?直接吼起来了,快别洗了,要洗给出证据啊,编写些文字谁不会

3//@嗯51244:人家有阴性报告,上门的人一直说他们接到疾控中心的通知就是要把两口子带走,两口给12345打过电话,给医院打过电话,有录音都说是误判,一直申请复核但是来的人让他们去方仓复核,还说如果不去以后会对她们的生活,对他们的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最后强制执行,女的去了//@何芳敏啦啦啦:

4//@爱占坑的萝卜精_187:你没听仔细吧,那个女的说的是她女儿前两天被判断为阳性所以拉走了,但她去公立医院查,她女儿报告和52岁男性报告搞混了(大概是这样),所以她女儿是误判,然后她和她老公也是搞错了全是阴性的,坚决不肯去方舱,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又去了//@迟来的墨迹:录音中明明是说夫妻阳性,怎么这个辟谣中说孩子?? 牛头不对马嘴!

5//@森林小花321:录音里说孩子之前已经被带走了,但是母亲怀疑孩子报告搞错了。现在他们又要把小夫妻带走,说他们俩也是阳,母亲有前车之鉴了才不愿跟着走。现在看辟谣情况小夫妻应该是阴,搞错的情况确实有。孩子已经阳了,说不定有可能是进方舱之后感染的//@Edward-qc:录音不是说夫妻二人是阳性吗?怎么又变成母亲陪孩子了???

【#上海误判阳性夫妻音频事件真相#如何?属地政协委员澄清!】#上海误判阳性夫妻实为女儿阳性父母拒绝隔离# 4月10日晚,“一对被‘误判’阳性的上海夫妻的崩溃”音频在网上流传。音频中,围绕“阳性”隔离转运,一方是上海夫妻的苦苦哀求,一方是工作人员的坚定执法。



@宝树
37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40 Pro
所以清零和共存的坏处都尝到了,好处一点没碰着....
@无边桃炎
清零派:上海哪有在好好清零啊,早点清零不会这样
共存派:上海哪有在好好共存啊,明明因为清零才这样
结论:共存地球的唯一一个清零国度里的早期共存但失败后试图转清零目前结果未知的试验区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9373.html?amp

冰川思享号|此时此刻,我非常担心上海和长三角的企业
文章总汇:上海疫情
作者:老凤1974

上海进入“静态管理”也有一阵子了,目前正在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进行阶梯式管理,有些未出现舆情的小区已经可以在局部范围内活动了。

这些天来,大家的视线焦点都在民生上,我想也该到关注一下企业状况的时候了。

01

笔者人在上海,企业界的朋友非常多,最近听他们叫苦不迭,也快把耳朵磨出老茧了。

疫情总会结束,生活还要继续。关注民生是百分百正确的,但如果疫情后,企业关停,失业增加,那么不仅民生会受影响,显然经济也会受到影响,后者也是不亚于疫情防控的大事。


filev

▲上海最大家用氧企业停产冲上热搜(图/网络)
我问了好几家上海和周边地区企业里的朋友,选择几种企业类型,讲讲他们的难处。

先说金融类企业。

要说还是金融类企业的老总觉悟高,一般不叫苦,就算说也是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这位朋友对我说,在疫情期间,人员工资和管理成本刚性,不能出差影响交易达成,信心转弱影响未来交易预期。地域性指令叠加,影响长三角一体化乃至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而另外一位朋友则说,他们是搞投资的,最多降低交易频率问题还不大,但银行就麻烦了,因为许多企业无法付款。

没法付款的原因是,所有企业付款都需要同时见到财务章和法人章,而规模较大的企业这两个章都不在一处,疫情防控措施使得两章不能同时出现,导致付款困难。

如果是一般性货款还好,反正我收不到,也付不出。有些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如果不能按时给付就会形成违约,债券违约的后果类似买房人断供,是极其严重的。

有些企业只能恳求银行用录音来代替法人章或财务章,而银行一般面对这种需要履行债券义务的也会网开一面。但各种风控措施的成本急剧上升。业务量减少的银行,也面对很大的KPI压力。

但我整个听下来,相对而言金融类企业所遇到的困难,还谈不上致命,而软件企业就相对困难得多。

02

有位拥有数家软件公司的老板跟我说,他现在经营就是靠烧投资人的钱,是典型的坐吃山空。

我就问他,软件企业不是可以在家办公吗?

软件公司老板是这样回复我的:虽然名义上可以居家办公,但开发和产品经理一旦分开,效率降低的不是一点半点,毕竟在家办公需要强大的自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自律。而营销部门则完全无法进行商务洽谈,除了已经接到的项目,新项目一个都没有,如果这样持续到5月份,他只能选择关闭一家不盈利的公司,解雇那家公司的人了。


file

▲疫情前的上海洋山深水港集装箱货运码头(图/图虫创意)
另外一个朋友是做供应链生意的,所谓的供应链就是那种智能仓库,他们的技术非常好,也拿到了投资。结果今年也傻了,本来过年就是淡季,原想三四月份可以大干一场,结果他的客户不能发货,他们也只能干看着。

幸好年初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优化了一下营销队伍,精简了部门,当时还觉得有点可惜,现在想想实在算幸运,至少在人工成本这一块,节约了一半以上。

用他的话说,客户肯定要流失一部分,不是因为他服务不好,而是客户要倒闭一部分。倒闭后形成仓库空缺,又要花大力气去开拓市场,一方面是收入降低,一方面成本增加,此消彼长,今年的效益完全不值得期待了。

以上这些企业,还算是相对能扛的企业,而下面的实体公司和贸易公司,就更加困难了。

03

先说一家外资企业。

有位朋友在法资汽车配件公司工作,他们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行销世界。结果疫情一来,工厂处于半停工状态,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

原先能直接出港的货物,要从广州出,成本和时间消耗巨大,而且不能保证交货。供应链上的下游企业已经在全力开发其他供货商。他说有三个国家目前获益最多,分别是印度、南非和巴西。许多订单转到了那里。

他们本来在中国市场做得非常大,2019年的销售额就破了百亿,之后却越来越不敢追加投资,今年他们定的目标,已经不到50亿了。

大型外向型出口企业如此,那么小型制造企业呢?就更难了。

这位法企朋友的一个亲戚也是做制造业的,主管一家小型制造型企业,出于人工成本考量,已经把工厂从上海搬迁到了浙江,但疫情一来,他们更是焦头烂额。

原因还是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国内市场环境,特别是付款环境对于外贸型企业更加不好,购买原料要付现款,而产品售出后账期都在3个月以上。

本身就有财务成本方面的压力。目前收的款,都是过去的,而现在交不了货,未来的几个月才是最难熬的,会没有收入,但支出却不能少。场租或许还能拖一拖,工资你敢拖,技术工人立刻离职,甚至会申请仲裁,而一旦仲裁企业必输,因此他预计会有不少制造业企业撑不住。

我问他有什么政策能帮助这些深陷困局的小企业,减税是否有帮助?他苦笑说,没有收入利润哪还有税交,没有税交又谈何减税?只有无息贷款之类直接的援助,才能缓解他们的压力和困难。

04

我还认识一位在南通搞纺织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她跟我整整倒了一晚上苦水。

她的工厂在远郊,目前还在正常生产,客户主要在日本,货到付款很及时,一般15天就能收到钱,目前的困难是有共性的,那就是物流问题。

她告诉我,外贸人没有人想躺平,有一点可能都要奋发——前提是至少要保证50%以上的物流水平,现在可能只有10%。50%的物流水平她说叫做困难,只剩10%的物流水平,那不叫困难,那叫生死一线。

这位负责人还给我看她们区域的诸多规定,比如这个:


filev

filev

图/作者供图
以及前几天收到的,停止国际快运的通知:


filev

图/网络
国际快递都停了,为了给客户及时交货,她的很多货只能先运到大连或者宁波再出运。她还有一批货物是日本客户电视购物的商品,如果不能及时交,那么对方也只能取消了。

她给我看了她的物流群,我看到这样的信息:

1、太仓港虽然正常运行,也不阻止外来车辆送仓库,但需要办理的证很多,并且基本通不过,虽然实际上没有明讲不欢迎外来车辆;

2、包括生产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是防疫的责任主体,不能临时以企业名义去申请通行证;

3、南通至无锡,下高速基本堵48小时以上,那么下高速核酸报告必然过期,可能要面对在当地隔离14天乃至暂时回不来的风险。现在南通-无锡5000元一车,有异常都找不到驾驶员愿意去,太仓港的车子前几天有效运行还能有40%,目前可能20%都不到。

她还告诉我,目前4月5日-4月20日出货受影响,5月1日开始是日本的黄金周,这些等着上柜的产品,4月25日必须到日本,意味着4月20日之前国际航运必须解封并且要有足够的运输能力(中国到日本快船3天,慢船5天到)。

据说,4月15日往后通往上海港、太仓港、宁波港的陆运码头仓库要解封,航运班次一定要恢复正常,否则会影响到贸易,极限deadline就在这个节点。

如果通往仓库码头的物流因为人为障碍导致不能出货,客户取消订单是大概率的结果。这会直接影响企业15天后,就是5月份的资金回收和正常流转,还有取消订单等风险。


file

图/网络
她最后给出了几条建议,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她说长三角集聚太多的实体企业,身在其中的老板们深深感到要想保住实体企业不受损,以下四点是必不可少的:

1、国内物流要保证,陆运为主维持50%-60%流动性;

2、国际货运要保证,海空频率维持原来的70%以上;

3、企业运转要保证,不能重蹈限能限产覆辙,无缘无故被动停产;

4、国内快递要保证,也就是要保证原有的速度。

这四点建议,也是非常中肯了。

05

我把以上问过的企业,按照最耐打的程度排了个序,大致是这样的:

金融企业>纯外资企业>软件公司>供应链公司>外贸企业>内资内贸制造企业

也就是说,最危险的是后两者,但他们能够吸纳的劳动人口又是最多的。而他们遇到的共性问题,是物流和现金流。下面这段大货车司机的视频,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昨天在小区群里,看到一群年轻人在欢呼即将解封,有一个说能复工就更好了。我心里暗暗苦笑,就算明天全解封,这些欢呼的年轻人恐怕不知道,他们中的有些人恐怕很快就要面对失业了吧。

到时候买菜是随处能买了,兜里的钱却不够了。



居委会的人阳了,97岁老年人怎么办
https://mp.weixin.qq.com/s/bKS8FzwQeLnie-jcOoLj3w


原创 职烨 苏格拉底很闲 2022-04-12 19:10

这篇文章对我外婆非常重要,对上海82.5万80岁以上我外婆这样的老年人、对53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非常重要!

请帮忙转发到你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感谢您!


  突然封锁  

普陀区宜川街道宜川四村居委会里有人阳性了,于是这个居委会里的十个工作人员都被隔离了起来。街道办派了新的人下来对接。新来的人用他的手机给我的舅舅打过一次电话,告知了这个情况。

我外婆今年94岁,有五个子女,外公已去世,她平时一个人生活,五个子女轮流照顾。这是如今很多上海老人的生活状况。我大舅舅今年74岁,今年春节前因为前列腺癌刚做过手术。宜川四村在3月27日接到上级通知因疫情原因被临时封闭,所有居民足不出户。我舅舅当天刚好去看望外婆,他就这样和外婆被隔离在了一起。

宜川新村是普陀著名的老龄化小区,以沪太路为界,被延长路、中山北路、泾惠南一起围拢,是1952年就开始建造的解放后第一批工人新村。

图片

这是宜川四村的丢垃圾示意图,

这个小区已经非常老旧了。



图片
宜川四村是上海最早一批公房,

老龄化相当严重



我外婆住的四村,1953年建成,他们也是在那个时候搬到这里的第一批居民。我妈就在这里出生,我小时候常常跟着妈妈去外婆家玩。这个20多平米的小房子住过一家7口。这些年生活条件改善,子女们各自成家立业离开这里,留下老年人。我外婆是新村原住民里年纪最大的一批之一,她的许多同龄人都陆续离世了。





图片

破旧不堪的走廊


图片

一些原始装修的卫生间状况


图片

现在还有不少户是合用厨房的


我成年后回外婆家看她,幽暗破旧的楼道常年无人修整打理,老鼠乱窜,每次走进都要提着一口气跑进外婆家。这个楼早就已经不合适住人,但外婆说一个人住惯了,把20平米的小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知道这个居委会的情况后,大舅舅不停给这个人的手机打电话,只有两次接通过。接电话的人说他不知道情况,他也是刚派来的。他只能把情况反映上去。

3月27日晚上,也就是我外婆小区被封锁的这天晚上,上海市政府宣布了要“压茬推进”分别将上海各区域封闭管理,3月27日全面封闭浦东等地,4月1日开始封闭浦西。我表哥得知消息后,在3月30日这天还能出门时往外婆家送了点儿吃的。大家都想着,不管怎么样,配合政府工作,捱到5日,总是可以。

就这么一直捱到了现在。


  4日核酸,隔壁97岁老太阳性  

中间所有人在4日做过一次核酸。我外婆没有手机,大舅舅的手机也基本不用。工作人员上门给他们做的。他们隔壁还住着一位97岁的老太太,从不出门,房门常年紧闭。大家可能没有见过这种老式的工人新村房的结构,一层分三个门洞(户门),每户里再开出两套单独的小套间,一家也就20多平米的面积。我外婆与这位老太太共用一个户门。足不出户后,大家的垃圾都堆在走道里,由志愿者统一收走。

核酸结果第二天由居委会的人告知。舅舅说,“他们说我们隔壁的老太阳性了,我们这栋楼有好多阳性。”

大概就从这天起,楼下出现两个大白,支了个帐篷。

用目前政策用语,他们这里成为了“封控楼”。我妈妈7日下午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外婆的情况,她说,“外婆家隔壁那个97岁的老太阳了。居委会的人也都阳性了。那栋楼里据说好多个阳性。现在垃圾没有人收,这栋楼要惨了。”

这话是大舅舅传出来的。我又给他打电话,他给了我那个接替居委会工作的街道人的181开头的手机号码。我打了又打,始终无法接通。

我舅舅说,居委会在刚封锁前的几天发过一次物资,一个纸盒子里有两根黄瓜、两盒香菇、两个番茄……之后就再也没有送过食物。

”那现在那个97岁的阳性老太呢?”
“不知道,门没有开过。”
“人有没有接走?”
“没有人来过。”
“那那个老太吃东西怎么办?”
“不知道。”
“垃圾扔在楼道里,没有人消毒?”
“没有来收垃圾的人。”
“那你去敲门看看?那个老太怎么回事?”
“我们不敢。”
……
”外婆好吗?你好吗?”
“外婆有点咳嗽,我也有点咳嗽。”
“没有发烧吧?”
“没有。”
“药还有吗?”
“没有药了。居委会的人找不到。”
“吃的还有吗?”
“还有的。”

这栋楼里住着许多老年人是真的。整个宜川四村,乃至整个宜川新村、宜川街道,都是普陀著名的老龄化小区。我在网上查到2019年12月10日来自中国小康网的一则新闻,“宜川街道的户籍人口有8.7万人,60周岁以上老人有3.7万人,空巢老人达到7595人,老龄化程度严重。”

这几年外婆年纪大了,有时候脑子有点糊涂。她常常出去买鸡蛋买面条和大饼,买了一次又一次,拿回来就堆在家里。我大舅舅说的“够吃”不知道是不是指的这个。

我非常担心。


  居委会干部阳性被隔离,
  无人照看老人  

从7日下午,我妈告诉我外婆的情况,我就开始尝试给各个有关部门打电话。12345的投诉热线,受理但没有说反馈时间;除了打舅舅给我的那个街道对接人的联系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以外,我在网上找到宜川街道社区政务机构职能部门的列表(http://www.shpt.gov.cn/ycjd/jgzn/20171106/271952.html)。挨个将上面各个居委会的电话都打了一遍,没有一个有人接听。

11日下午,我终于打通了宜川街道生活服务处的热线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好,听起来嗓音沙哑。他说他已经在办公室待了14天了,因为如果回家就不能再来办公,索性就住在单位里帮大家处理问题。

我将与这位街道生活服务处的工作人员的对话做了整理,大致如下:

——

问:“我舅舅说隔壁97岁的老太太阳了,但是没有被转移走。请问您了解情况吗?”
答:我们没有确定的数字,这是疾控中心掌握的。

问:那个居委会的人都阳性了,是真的吗?
答:据我所知,这个新村的情况是比较严重。居委会原本有十位工作人员,中间有人阳性,所以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被隔离了。

问:我外婆从4日做过测试之后就再也没有接受过其他的测试,没有抗原试剂,没有物资补充,居委会的人也联系不上。怎么办?
答:抗原试剂是由疾控的人统一安排居委会的人分发的,但这个小区现在没有工作人员了。街道派了其他部门的人去支援,但他应该也忙不过来。所有关于防疫的事情,你们都要联系对口的居委会人员,我这里要联系他,也是打他的这个电话。

问:我们能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阳性?
答:你基本是问不到的。你可以打疾控中心问你的核酸报告情况,但具体到哪一户,我想他们不会告诉你,你可以打着试试看。(给了我普陀疾控和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电话)

问:现在楼道里的垃圾都没有处理,也没有人消杀。您知道这个小区的情况,卫生环境是非常糟糕的。现在有什么办法吗?
答:我们没有办法。这个楼有阳性,底下有大白,这就是封控楼了。封控楼里的垃圾是污染的,是由疾控中心来统一安排处理的。我们这里只能派出志愿者,但志愿者没有防护服,可能他们也不愿意进去。

问: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外婆这栋楼里,没有人分物资、药品以及任何补给的原因吗?
答:我们是生活服务部,您反应的食物不够的问题,我可以帮您记录下来。尽快安排人上门去送物资。

问:我外婆现在年纪很大,舅舅也身体不好。如果他们做过抗原测试是阴性,能不能想办法把他们接出来?安排在我们自己家里自我隔离,方便照顾?
答: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封控区的人如果要出门,必须持有24小时核酸报告。但是他们是封控区,所以不再做核酸测试了,他们拿不到这个报告。

问:所以这是一个死循环?抗原试剂测出来是阴也不行吗?
答:是死循环。据我所知阴也不行。之前网上有一个很厉害的哪里的教授,也是九十多岁,家人不放心想要接他出来,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问:那现在怎么才能保证我外婆的安全?
答:我会帮你尽快送物资进去。我建议你继续打那位居委的人联系电话。我能做的也只有帮你一起打电话。

——

这个电话挂了之后,我因为没有办法联络到这个新村能讲清楚情况的人,于是去微博上找线索。我在“上海抗议求助超话”的帖子下面,看到有人贴宜川三村88号有几例阳性案例,也是同样没有被隔离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有一位住在宜川路413弄的孕妇孕期37周,距离预产期15天,家中两人核酸复核异常,居委会电话打不通,没有人处理。除此以外,我找到有一位宜川四村的居民发帖求助,说没有人上门送抗原试剂。

我给这位居民留言,之后她把我拉入“宜川四村互助群”。这个群在我进入时有384位(12日早上8点)群友,主要用来组织居民之间的团购。

我从这位加我入群的网友处了解到的情况是,这个新村是在27日突然被封的(与我舅舅说的一样),31日前快递正常运行,他们可以通过快递来买盒马等补充物资。4月1日以来到现在,居民基本靠团购买吃的补给。

“那如果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团购怎么办?”

“那就没有办法。那真的很糟糕。”她说。

她传给我一张之前群里的志愿者发过的我外婆这栋楼的情况表格。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个这么破旧的房子里,竟然每层住着8户人家,一共5层。整栋楼里,已经确诊为阳性的有9位,有6户人家是“是否有人不详”,我外婆的那户被列在”不详“中间。怪不得我外婆从4日开始就再也没有人上门做过任何调查,没有送过物资,没有人来给他们做测试。



图片



这张表格看得我触目惊心:

标题为宜川四村*号4月9日抗原测试结果,

但是在这张表格上,

我外婆家和其他几户的备注被列为”是否有人不详“。



像我外婆这样的情况,在这个小区,在这个街道绝对不是少数。平时社区工作人员就很难兼顾老人们的情况,别提现在。

这个小区在今年2月8日就发生过一次特大火灾,一位快递小哥的电瓶车电池在充电时发生爆炸,和同屋的另两个快递一起被烧死。但因为是过年,后来又忙着疫情工作,被熏黑的楼道至今没有人处理和刷白,就那样触目惊心留在那里。可见他们的人手的确严重不足。

如今的封控政策决定了外面的物资送不进去;老人们很多连手机都没有,更别说使用网络,加入微信群团购。他们又是那么脆弱的群体,感染的和没有感染的都一样有非常大的风险。

上海是中国最早迈入老龄化城市之一。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3.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1%;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82.5万人,占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15.5%。

一直以来,我们的城市是一座由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自主运转的超大型城市。我在网上查到,2018年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上海日常从事批发、零售、交通、物流、餐饮等各类商业和服务的人员有389.9万人。这些人多年来通过市场竞争等机制自成一个智慧的体系,维持运转。在疫情前,我外婆,可以在家附近轻松买到各种比其他区域便宜得多的食物,在街道医院配到自己需要的药,找到熟悉她生活习惯的护工……这一切现在被完全地突然地切断了。

而全上海”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这一项下的人员,也就是基层工作人员,仅有29.1万人,仅仅是前者的7.4%。疫情发生后,这些工作人员不堪重负,连轴工作,早就处在崩溃边缘,只要有一点差错就完全停摆。我外婆所处的小区现在就处于这个混乱的局面,居委会人因为阳性而被全部隔离,别的地方也抽调不出人手来支援。

能办事的人隔离着,即便想帮忙,也无计可施。

那么我的外婆要怎么办?这些老年人要怎么办?我们能做些什么?


  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如果你们能看到这篇文章:

1.基层能尽快落实每家每户的情况,很多老人是不会主动来求助的。希望表格里不要再出现“不详”这样的说明。

2.希望能够给老人及时送入物资,帮他们补充常用的平时在服用的药。这样的老人肯定或多或少都有基础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这些药品不能中断。

非常时期,他们的营养更要确保。果蔬、奶蛋,要及时送到他们手上。

3.已经感染的居民,希望能打通医疗环节,一旦发生重症,能及时就医得到救治,不要将医疗通道切断。许多老年人没有手机,一些独居老人甚至连电话都不会打。(我外婆从4号开始就再也联系不上居委,打不通电话的这种情况我希望不要再发生了。)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易感染易转为重症的人群),尽快落实他们的药物配给。

4.假如没有理想的隔离环境,允许他们在家里隔离。这样亲人至少可以照顾,可以充分休息,也可以尽快恢复。
同时可以确保至少能在一个片区内有一个可以对接或者帮忙的医务人员,指导病人在家处理应对紧急状况,在心理和身体上指导、帮助他们。

5.请相关专业人员来做好传染疾病所需要的隔离、消毒等工作,防止更多的人被感染。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呼吁大家,希望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儿童和老年人是最脆弱的群体,我希望我的外婆能平安,希望像我外婆这样的上海的530多万60岁以上老人,82.5万80岁以上老年人能平安度过这次难关。

愿上海平安!



@钢笔样子
[cp]本不想说,还是说吧。

封控在家20天顾两边父母和孩子吃喝 ,包进团购,消费2万多元。生活物资 蔬菜 肉类 物价都涨的离谱。

底层百姓 再继续下去 很难承受。尤其家里还有重病老人的,原本收入低的。很多公司三月工资都延后发放。

80 90后独生子女这一代在承担,对一些收入低 无存款更是煎熬,对有房贷 车贷的是难上加难。

有存款还可以拼一下,没存款等物资等发放救助,是在干等。

疫情期 物价局消失了,说保障2500万百姓的新闻如空谈。

我们羡慕广州10元的蔬菜礼包,因为我们的礼包99元起,拿到手的很多和湿垃圾一样。

打开叮咚盒马 空空如也,就算有东西也是运力不足。

物资保障是民生基础中的基础,请领导们先做好基础。[/cp]



[cp]真实!京东忽悠!//@风的太息20:上海买菜难不难,在各区域用手机试一下就知道了。比听汇报真实的多。(浦东)3月网上还能买到菜。4月初至今,在网上只抢到过2次菜。现在,美团东西很少,没蔬菜;叮咚停了;盒马停了。京东更可笑,3月的订单,延迟了无数次,现在说4/24到。4月的订单,到货日期未知。[/cp]



@财经网
[cp]【#全国目前有1.1万个公路防疫检测点#,比前一日减少了73个】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 蔡团结:从昨天的情况看,全国公路防疫检测点还是偏多,同时还存在着设置不合理的问题。①高速公路防疫检测点不是要撤消,而是要全面规范科学设置,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运输保障。检测点应该设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外的广场以外区域,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货车专用通道和休息区。②防疫检测点设置要遵守四个严禁的部署要求,严禁在普通公路同一路段同一方向设置两个以上(含两个)的防疫检测点;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测点;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严禁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③要创造条件在服务区设置核酸检测点,原则上防疫检测点都要就近配置充足的核酸检测点,同时在车流量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核酸检测点,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货车司机提供免费的核酸检测服务。@新闻一加一  http://t.cn/A66nNs9r[/cp]



@东方卫视番茄台
[cp]感谢大家对东方卫视节目的关心。以云录制方式制作的公益性专题节目《众志成城 同心守沪——东方卫视抗疫特别节目》明晚(4月13日)暂缓播出。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东方卫视
2022年4月12日 ​​​[/cp]



@冈瓦纳
[cp]截至4月12日上午,各区划定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11135个,涉及人口数1501万人;管控区2682个,涉及人口178万人;防范区10323个,涉及人口480万人。后续各区还将陆续公布下一批“三区”划分具体名单。

防范区虽然所涉小区数量多,但人口相对较少。90%的小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仅占10%左右;所涉及的480万人中,430万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共50万人。

郊区也有好处的[/cp]



@财经网
[cp]【#上海新增本土确诊1189例无症状25141例#】4月12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89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5141例,其中2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867例确诊病例和24500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央视新闻 ​​​[/cp]



@搜狐新闻
[cp]【基本生活物资已有保障仍煽动“敲盆行动” 长春女子被行拘7日】网传长春蓉桥壹号住户王某,在政府保障基本生活物资的情况下,在业主群内煽动“敲盆行动”,意图向政府施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西安广场派出所民警将其口头传唤至公安机关,对其给予治安拘留7日,并处300元罚款。4月12日,警方向记者证实了此消息。小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小区封控管理至今已有30多天了,居民申报的生活物资,一般来说是必需品,非必需品肯定无法得到满足。
此外,根据长春公安发布的消息,最近该市通报了多起违反防疫规定的案件。如4月6日,居民刘某晶贩卖非生活必需品“麻辣烫”,并利用志愿者身份送货上门,被行政拘留。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http://t.cn/A66mdqQW[/cp]



@上海滩小律师
27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不知道刑期的囚徒: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1189例无症状25141例#】
还记得月初说浦东封到清明节,浦东封倒愚人节的时候,虽然封控,气氛整体还是乐观的,有鸳鸯锅,九宫格之类的段子,哪怕那个时候真说封半个月或一个月,起码市民能多买一点东西,情况也会比现在好。

因为对人而言,相比苦难,更恐惧不确定本身,现在上海做生意的人,客户问能不能发货,是没办法回答的,一个大概的答案都没有,要到五月,还是六月,真的不知道。
普通人在家里,即便今天抢到菜了,也不知道明天能不能抢到菜,今天物流能送,但明天说不定就停了,哪怕通过社区团购团到了,能不能送到也不知道。

疫情依然在高位运行,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感觉越来越强了,这样的封控之下,依然高位运行,今天你是阴的,明天还是不是阴,就不知道了。
如果阳了,不同的方舱,那环境简直天差地别,你买的蔬菜是盲盒,你去的方舱也是盲盒,你到底去不去也有点像开盲盒。

越发能理解老一辈的人感慨,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运气,其他都是虚的,而当下的日子就像一个不知道刑期的囚徒。



@信使一号
长春一男子因组织“敲盆行动”,被拘留七天!这几天由于个别的小区未能及时买到蔬菜包,很多人都开始抱怨吃不上饭,从而引发了过激行为。
王某家住长春市绿园区蓉桥壹号,在政府保障基本物资的情况下在业主群内煽动“敲盆行动”意图向政府施压,性质严重恶劣,引发大面积小区敲盆,引起恐慌,对王某处以拘留7日罚款300元的处罚。
图文无关



@宝树
7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40 Pro
这个不叫奶头乐,不具备娱乐功能//@鄧嘉宛://@巴尔巴格沙: 平时奶头乐没啥,现在有人饭都吃不上了,还要往人嘴里强塞安慰奶嘴就很魔幻~不过我倾向认为这不是一家媒体的问题,显然是上头摊派的任务嘛,事到如今还有人对魔都这帮子大老爷的行事作风有啥幻想么
@简木生--撰稿者
直到深夜在看到东方卫视宣布暂缓举办所谓抗疫晚会的通告后,我仍旧不理解为什么东方卫视以及背后的相关部门领导选择在这时候举办所谓抗疫晚会。

这个事情超乎了包括我在内大多数人的认知。对我来说更具冲击力的是,除去在这样一个节点搞这样一个晚会这事本身外,这事情居然发生在了东方卫视身上,就着实非常难以接受。

我可以说是看着东方卫视的新闻长大,并一直以来都对东方卫视向世人展现出的专业的新闻素养以及人文情怀感到骄傲。

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东方卫视当即拿掉了所有文娱节目二十四小时第一时间进行追踪与专题报道。

除此之外,10年的玉树地震,11年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2014年的马航370失踪,都是如此。但凡有重大突发事件,东方卫视几乎都是第一时间报道到现场。

例如2012年,中国与菲律宾就黄岩岛发生对峙,东方卫视记者张帆登上黄岩岛主礁,在曾经有过主权碑和国旗的地方,再次插上一面五星红旗。

甚至国外的叙利亚战争,乌克兰内战,日本福岛地震也都有东方卫视记者们的身影。

除及时到场外,东方卫视做新闻另外一个特点是深入挖掘。

就我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有两件事,一件是2014年,东方卫视的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记者们在上海工厂卧底两个月把这个新闻报道出来的当晚还跟着上海工商局在查封查封做了现场报道。

正是这一起新闻调查让还在读书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新闻调查是能够改变社会,可以帮助他人,打击社会罪恶。

第二件是2018年东方卫视记者卧底探查国内网络游戏小花仙恋童癖躲藏网络游戏猥亵和引诱未成年的新闻新闻。这是我自己印象中为数不多国内直面恋童癖对未成年人侵害的调查。

可以说无论是驻内外记者采访,新闻评述,还是新闻调查本身,东方卫视都向世人展现了自己极高的新闻专业素养。

因此我对东方卫视始终有着天然好感,并以为傲,更因此时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的电视台,告诉他们,东方卫视在做着能够改变我们社会的新闻报道。

然而这个在此之前对突发新闻社会事件有着极为敏锐的以及极其专业新闻素养的电视台,在上海被疫情困扰,上海群众面临诸多民生问题需要解决的节点去选择办这样一个晚会。就我个人而言真的非常失望。而这种失望并非只源自于这样一台晚会本身,更在于熟悉的那个东方卫视在上海处于这样一个情况下居然把自己的新闻传统给丢了。

现在晚会已经被叫停了,我也看到许多网友说,其实应该把晚会的直播,变为直面目前上海的大小民生予以专题报道和关注,以及通过直播连线,建立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帮着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建议我个人认为说的非常对,也建议东方卫视采纳。

因为这才是上海电视台,尤其是东方卫视的传统。



@西西弗评论
3分钟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叙事?同样的事实,可以被解释成截然相反的叙事。

比如:上海抗疫非常拉胯,这是一个事实。至少一部分上海人民现在的生活过得比较糟糕,这也是事实。

疫情前的上海是中国比较西方化,相对比较自由化,比较少“政治味道”的城市。这也是一个事实。

很多上海人以此为豪,觉得正因为上海因为比较西方化自由化,是中国“最靠谱”的城市。

这两个事实,自由化西方化的上海 + 抗疫拉胯不靠谱的上海。不同的人,就可以解释成截然相反的叙事。具体能解释成什么样的叙事,我就不明说了,大家脑补吧。



https://mp.weixin.qq.com/s/ZMd53-Y9LdRKpVfnp7tGgQ
上海,还在奔跑的1.1万人
原创 每人作者 每日人物 2022-04-13 09:00
图片


图片


曾召兵接到队长的信息,让他去配送一个特殊的单子。“我一看这买的东西就明白了。这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家属的单子,买的东西是排骨、西红柿、茄子、小米。我知道化疗的人什么都吃不进,就靠破壁机把所有的营养的东西打得很碎,所以我特别理解他买的这些东西。”









文 | 临安

编辑 | 金匝

运营 | 绘萤






图片
一线
图片

在上海,34岁的外卖员曾召兵一度很想回家。



那一天是3月11日,上海市卫健委通报当天的疫情,5人确诊,78人无症状。增长的数字,意味着疫情正在悄然蔓延。曾召兵过年的时候留在上海跑外卖,他很想念家里13岁的儿子,但他打开手机上的购票软件,看了又看,就是下不了决心。从上海去四川遂宁市射洪县,先坐飞机,再倒长途汽车,路费其实一共才几百块,但如果回去,不仅收入中断了,还得让孩子跟着一起隔离。犹豫再三,他还是没能按下购票键。



当时的曾召兵不会想到,这可能是2022年春天他能回家的最后一个窗口期。因为24天后,官方宣布的感染人数从几十人增长到13354人,上海也将进入全域静态管理状态。跟他一起卷入这场疫情的,还有2500多万在上海生活的人。某种意义上,当他选择留在这座城市,就注定要和这座城市共同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许多人在默默贡献着力量。人们或许会注意到做核酸筛查的医疗工作者,注意到维持秩序的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但少有人想到,在静态管理状态下的上海,是曾召兵这样的外卖小哥们,在维持着这座城市相当一部分的运转。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也在发布会上肯定:“外卖平台骑手是本次全市生活物资保供的重要力量,在保障市民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像血液运送氧气那样,运送人们维持生活的必需品。



但曾召兵还是低估了疫情。很快他就发现,他将要面对的敌人,并不只是奥密克戎。



疲劳是最直接的敌人。疫情之后,曾召兵的工作强度成倍增加了。疫情之前,他通常是送一些餐食,餐厅都是打包好的,他提了就可以走。但现在几乎所有的餐厅都关门了,外卖单子全是去超市买各种生活必需品。



现在的上海,许多大型超市已经不允许除了医护人员和外卖员之外的人进入。“但跑超市比之前累太多了,以前一天能跑四五十单,现在去超市取一些米、面、油之类的东西,一天能送十几单就算不错了,这十几单比之前送上百单还累,因为大米动不动就是5斤、10斤,一直要装到摩托车装不下为止。以前可以睡到10点,中午再接单,现在7点就要起床,因为很多人家里没吃的。”他有时候跟同事吐槽:“以后谁也不要叫我逛超市了,我已经逛吐了。”还有一次,到了下午四五点,曾召兵连骑车都在打瞌睡,还好找了个好心的全家便利店店员,给他冲了一杯咖啡。



除了劳累,曾召兵需要面对的还有心理上的恐惧。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4月1号的时候,他发现有一单跑腿订单加了不少钱,但是好半天都没人接,他接了之后发现,这一单是要送到确诊的隔离区里去。



隔离区在上海耀华路,是新建成的房子,急缺生活用品。“客户给他妈妈买了一个电水壶,两个碗,两双筷子,一个勺子,还有一些卫生纸。”



曾召兵进不去,也不敢进去。按照客户的要求,他隔着两米高的围墙把袋子抛到了里面草坪上。成功送到后,客户发来消息:“谢谢你,逆行者,希望你自己也注意防护。”又过了两个小时,客户的妈妈打电话过来,说能不能再帮他们送一点,隔离区里需要生活用品的人还有很多。但是没办法,他不能私下接单。



而这些被隔离的人,还是只能通过外卖软件,继续等待下一个接单的骑手。



图片
▲ 疫情防控要求下,外卖员只能将餐食放在置物架上等候居民自取。图 / 人民视觉


图片
被困
图片

疫情里,需求量最大、买得最多的东西还是米、菜、方便面。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抢购物资,老坛酸菜牛肉面是不买的,货架上还剩很多,但现在,就连老坛酸菜方便面都被抢完了。超市里剩的比较多的是饮料、洗发水之类,一切跟吃有关的东西都很紧缺,比如方便面、自热锅、火腿肠,特别是鸡蛋和菜,很难买得到。



菜价也大幅上涨。以前三根黄瓜几块钱,现在翻了十倍,要二三十块钱。生菜也是一样,两颗,现在也要二十多块。“我是吃不起,所以我很久都没吃到蔬菜了。”



某种意义上,现在的上海,能被骑手接上单的都是幸运的人,许多骑手被隔离,真正能上路跑的只是极少数,曾召兵估计,能有以前的20%就不错了。



在4月6号的一次发布会上,上海官方给出数据,疫情封控期间,每天一共约有1.1万名外卖小哥奔跑在路上。而他们需要服务的对象,是超过2500万生活在上海的人。外部估计,上海日常外卖小哥在8万人左右。订单增加、运力减少,由此可见,人力的紧张到了何种程度。



事实也正是如此。很多时候,曾召兵接单都会看轻重缓急。疫情期间,下订单时写备注的人变多了,大都显得很急迫,有的是“小哥,家里断粮了,帮帮忙”,有的是“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缺吃的”,还有的是生病了,需要某些药品。



疫情面前,人们发现自己的无力和渺小。有一次,曾召兵看到一个单子过了很久都没人接,后来才知道,下单的是个病人,需要黑鱼补身体,但是现在根本买不到黑鱼。“现在上海的超市,别说鱼了,我连鱼鳞都见不到一片。”



图片
▲ 外卖员们在药房为客人买药。图 / 受访者提供


相比普通的物资需求,还有一部分特殊的群体也被围困在疫情之中,比如重大疾病患者,或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



心如今年19岁,她是山西晋中人,正在念大学。她的母亲44岁,身患口腔癌,已是晚期,在3月中旬去了上海治病。这原本是一件令全家人都充满希望的事,因为这两年,他们家辗转过几个大城市的医院,只有上海这家愿意收治母亲,没想到,却赶上封控。



她的父母被安排隔离在如家酒店里,母亲的癌症已经转移到颈部淋巴,在颈部上开了一个口子,然后每天往外排脓。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现在还无法住院。心如说,母亲一生受了很多苦,正是因为自己才坚持了下来。后来好不容易又遇到现在的丈夫,现在的丈夫对她很好,一家人的日子眼看着越来越有起色,没想到确诊了癌症。母亲是个善良的人,平时哪家亲戚有困难,她都第一个帮助。



心如的母亲一直配合化疗,积极治病,很少喊疼。“我就想的是,能够多守着母亲一天是一天。”母亲需要补充营养,吃东西又只能搅碎食物,再通过管子输送到胃里,但现在他们困在上海,买不到东西,她太想给母亲买点排骨和西红柿了。



上海律师薛龙是另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外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而外公腿脚不太方便,本来就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结果遭遇疫情,外婆又断药了。



对很多病人来说,平日里不会想到去囤积处方药,在医院,医生一般也只会开一两个疗程,不会开得太多。现在,薛龙的外婆面临断药的困境。“我妈特别着急,让我赶紧想办法给外婆买药,我先是试了一个叫互联网医院的网上平台,结果发现因为外婆的身份证跟医保卡等问题无法正常开药,那后来就又找了京东大药房,上传了也没什么效果,最后没办法,我找到了一个在浦西的医生开了这个药,但开药是一个问题,送是另外一个问题,我外婆住在浦东,但是药在浦西,隔了一条江。”



“那一刻我的无力感很强。”薛龙说。




图片
奔跑
图片

在山西念大学的心如,跟在上海治病的父母远隔1300多公里,父母不会用手机,更不会抢菜,只能靠她,但她也好几天没抢到,身患癌症的母亲已经喝了好多天的粥了。



那几天她无心学习,搜的全是上海疫情中怎么能买到菜的信息,最后她看到饿了么的“应急特需”服务,是面向最最要帮助的群体,抱着试试的心态,她发出了信息。



“应急特需”是上海疫情后,考虑到独居老人、孕妇、婴幼儿、残障人士等重点人群的物资、用药急需,饿了么单独辟出一条通道,第一优先级去努力帮到最紧要的需求。每一条紧急需求的响应背后,是客服、商超医药业务、核对审单、配送经理、外卖小哥等平均5人多轮的持续接力。



图片
▲ 饿了么开通“应急特需”通道。图 / 饿了么截图


那一天是3月31号下午,小哥曾召兵接到队长的信息,让他去配送一个特殊的单子。“我一看这买的东西就明白了。这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家属的单子,买的东西是排骨、西红柿、茄子、小米。我知道化疗的人什么都吃不进,就靠破壁机把所有的营养的东西打得很碎,所以我特别理解他买的这些东西。”



队长不知道,曾召兵的父亲就是2018年因为癌症离世的。



他最后悔的事,是在2018年12月,父亲最后的时光,曾问过母亲:“儿子回去没有?”但曾召兵的母亲没有把这话转告给他。按照计划,他打算12月31号回家,因为父亲病了需要钱,他想干到月底,哪知道12月25号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25号早上7点多,我妈给我打电话说我爸走了,当时我人都快疯掉了。”所以现在,他想尽全力帮助这个陌生人把排骨和西红柿买到,但他找了很多地方,这些东西都断货了。



当时上海正在下雨,他实在没办法,后来听说有个同事在另一家超市里见到了,就让这个同事帮忙代买,他赶紧骑车过去取。



那个超市离他将近7公里,取了单子,再送到客户手里,一来二去一共接近20公里的路。这些菜需要212块钱,他连钱都不愿意收。“我当时想就当做好事了,我回来跟队长一说,队长说那再算他一份,最后我两一人出一半。”饿了么平台知道后,垫付了这笔钱。



图片
▲ 曾召兵辗转于多个超市购买物资。图 / 受访者提供


有的时候曾召兵觉得,是上海改变了他。来上海之前,他是个只顾自己玩得开心的人,“喜欢跟朋友们出去乱玩,攒不下来钱”。但在上海,当了外卖员,他渐渐改变了。他还帮忙灭过火。那是2017年,他送外卖送到上海德州一村,看到一家人晾的棉被着火了。当时现场已经围了十多人,已经有人找来了灭火器,但没人动手。他拿起灭火器就去敲门,门开了,房主是个老奶奶,刚睡醒。他直接冲去阳台。灭完了火,身上全是黄色的干粉。他甚至来不及等别人道谢,就赶紧去送下一单了。



上海比起老家县城有一个好处,机会多。那是2013年,“上海到处都是工地”。对他来说,这就等同于遍地是就业岗位,“只要肯吃苦,就能挣到钱”。干外卖之前,他开过塔吊,夏天早上6点上塔吊车,从早上晒到晚上,到了冬天,塔吊上能结冰。有时候赶工期,一天24小时待在塔吊上的也有。但他觉得不自由,2016年时,喜欢骑摩托车的他跑起了外卖,他很喜欢这种“想干就干,想休息就休息”的感觉,一直干到现在。



张峰是饿了么的另一个小哥,他接到的,正是薛龙给患了阿尔茨海默的外婆送的药。



在过去,这盒200元左右的药在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能买到,但在封控状态下的上海,要取药,就得跨过黄浦江。“结果当时有一个好心人,他自己在熟悉的医院下的订单,然后浦西的外卖小哥郭富强取了这一单,送到志愿者手里。最后几番周折,跨江交给我,我接力送到了小区。小区只能送到门口,还是委托保安帮忙递了上去。因为担心老人收不到药,我在小区门口等保安送完药返回才离开。”



在薛龙这里,听到的这个送药的过程更加坎坷。“这是一个爱心的接力,有一个志愿者帮我外婆买到药,然后另一个志愿者要从浦西过江到浦东,把药给外卖小哥,再从这个地方到小区门口,时间很晚了,保安已经不在办公室休息了,听说是送药,又赶紧出来帮忙送药,这才最后送到。”



这些,只不过是外卖员曾召兵、张峰、郭富强等人这些天来奔跑的日常。



图片
等待
图片


只不过,奔跑中的外卖小哥也是人,他们自己也需要吃饭、睡觉、休息,他们也有恐惧和焦虑,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一点。



吃饭这件事,从没有哪个时期像现在这样重要和急迫,无论对普通人还是外卖小哥来说都一样。上海文峰广场的外卖站点里,饿了么小哥倪志虎已经吃了二十多天方便面了。起初还有榨菜,大家就着泡面吃,后来吃吐了,就把汤倒掉,做成拌面吃,再到后来,连拌面也吃不下去了,就直接啃着面饼吃,干嚼。到了现在,方面便也吃得差不多了,开始喝白粥,没有菜,就把方便面的调料加到粥里。



4月2日,他路过上海的一家超市,看到两颗卷心菜73块钱,两个白萝卜58块,看了半天,他也没有下定决心买。



某种意义上,在现在的上海能不被隔离,正常出来奔跑的外卖员是幸运的,起码他们还能有收入,但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图片
▲ 外卖员们在空旷的道路街头奔驰。图 / 受访者提供


倪志虎印象最深的,是手底下一个骑手的故事,当时在十人的混检里面出了个阳性,医院给他打电话,让他去医院重新做核酸。医院没让他进去,就在医院外面,医生开了一个车出来,大概离医院20米远的马路上,让他做了三次核酸,然后就走了。“但是到了晚上,这个骑手没有地方住了。”



核酸结果还没出来,小区不让进,医院也不接收,打110也没用。最后,倪志虎想出了办法。“我不可能看着骑手没地方住,晚上我让在外面的兄弟到我家里拿了两床被子给他,然后让他在我们的充电站里睡了一夜。这段时间我也有一种感觉,虽说我们是跑单挣钱的,跟医务人员没法比,但至少我们也是在为上海的生活保障做贡献。”



对这些从小镇来的骑手说,在上海当外卖员,有时候也会陷入一种身份上的纠结。



比如曾召兵,这些年,他始终觉得对儿子有亏欠。2010年,他离婚了,当时儿子才1岁。后来这12年,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上海打工。尤其是最近这几年,他发现他只要努力跑,每个月收入过万不是问题。他把自己的微信支付绑在了帮他带儿子的奶奶的手机上,家里开支都算在他头上。他总想给儿子买点好的东西,但儿子性格内向、含蓄,总说“不用了,再说吧”。



他还一度犹豫,怎么对13岁的儿子说自己的工作。“我想了很久,跟我儿子说,如果你们同学问你,你爸是做什么的,你就说是你爸是上班的,别的啥都别说。”他怕同学笑话儿子。



反倒是儿子不以为然,说:“爸你想多了,我早就告诉我同学了。”



现在,努力奔跑在上海空旷的马路上,曾召兵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他在内心达成了对自己的认可。



另一个外卖员倪志虎记得,他第一次来上海时才二十出头,夜晚沿着外滩一直走,看到对岸的东方明珠塔,他就有一个想法:“上海好大,好有钱。”最开始他租的是平房,一个月180块钱,后来城中村拆掉了,接下来的9年时间里,他搬过十几次家,但他还是喜欢这里。因为上海给了他这样的小镇青年生存的可能性。他用9年时间,成长为一个站长,管理着104名外卖员,并且每天还在学习新东西。他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在众多外卖站站长里,倪志虎属于比较暖的那一类。刮风下雨的时候,他会在站点里烧一大锅方便面,等骑手来吃。今年过年的时候也是,十几个留在上海的骑手聚在一起,除夕当晚送完外卖,他把大家叫在一起吃饭,相当于吃年夜饭了。吃饭的时候,大家举起酒杯喝酒,他让每个人把手机拿出来跟家里人视频,许多人聊着聊着就掉眼泪了,他是眼泪流得最多的那个,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还没回来?”



现在,无论是倪志虎还是曾召兵,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他们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家。但乌云总有散去的一天。上海这座城市,还有2500多万人,他们已经成为了命运共同体,这座静默中的城市,依然有人坚持在奔跑。甚至,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也能够感受到这种奔跑的力量。



这几天,心如身患癌症的母亲,终于能够喝上排骨和西红柿打成的糊糊了。作为一个19岁的山西女生,父母被隔离在上海,家里还有一个念中学的妹妹要她照顾,她需要背负的东西太多了。但她真切地感觉到,出现在上海的外卖员曾召兵,就是她“那一刻出现的光”。



后来,她给曾召兵发去一条短信:“非常感谢您,我们是陌生人,您还愿意伸出援手帮我,我也会像您一样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她也不忘嘱咐曾召兵注意安全,“您也要注意防护,注意身体,希望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非常感谢。”



图片
▲ 图 / 受访者提供



图片

每人互动

你怎么看待这些还在坚持的外卖员?





图片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



@雷斯林Raist
1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2 Pro Max
已编辑
大家在家里封了三周了。
三周时间里每天5点半起来抢菜,时时刻刻盯着8个团购群生怕错过团购,每2个小时就要刷一刷买菜软件,看能不能捡漏。就这样,还看到团购的菜价越来越高,运费越来越夸张,现在已经基本都翻倍了。

然后在4月13号这天,他们说阳性病例又创新高了,现在每天新增25000例。

你说我们这些一直听话一直配合,从最开始就不乱跑,老老实实在家里封着不出门的人气不气,需不需要一个解释?



@凯雷
25分钟前
来自 iPhone 7 Plus(亮黑色)
93岁的老人,上海中科院某所,老龄社会一角。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我苏特稿
【紧急寻人】#南京紧急寻找G10次动车乘客#4月11日一名旅客从上海虹桥站出发乘坐G10次动车,于当日10:59抵达南京南站。原计划中转换乘,因未购买到换乘车票,遂闭环转运至建邺区隔离酒店隔离并进行核酸采样,结果为阳性。

请乘坐过4月11日G10次动车02车的人员立即主动与属地疾控中心、街道、社区联系,并积极配合疾控等相关部门落实后续防控措施。

请广大市民关注官方发布信息,强化个人防护意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共同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南京市建邺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年4月13日



https://mp.weixin.qq.com/s/XJX4aB2w5AfyYiHIEKgiyw
日增 2 万例,上海院感告急
原创 丁香园 DXY 丁香园 2022-04-13 16:10
本文作者:z_popeye

2022 年 4 月 12 日,上海新增 1189 例本土确诊和 25141 例本土无症状。

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介绍,上海疫情仍处于快速上升期,社区传播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预计未来几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仍将处于高位。


而在日增的庞大确诊数字下,上海医疗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院感压力。




防护服穿脱靠自学:很多人都是乱穿的


陈铭(化名)是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的医生,截至目前,他已经在医院闭环值班了近一周。


「门诊之前已经停了,后来外科楼出现了阳性病例,所有的手术也已经停了。」陈铭告诉丁香园,医院目前依然维持急诊的运转,「附近只有我们一家,完全停诊是不可能。」


3 月 31 日起,陈铭所在急诊升级为二级防护。


「在这之前,我们急诊一直是一级+防护,也就是 N95 口罩、工作帽加隔离衣。」而根据二级防护的要求,则需要医务人员佩戴 N95 口罩、工作帽、手套、鞋套、隔离衣及防护服(大白),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面罩。


重重防护下,尽管患者数量减少了,但接诊的压力却不减平时。


由于医院内多栋住院楼因出现阳性闭环,医院给闭环职工提供的隔离住所在两个路口之外的酒店。当值班 call 机响起,陈铭需要从酒店步行二十分钟前往医院,在穿衣区穿戴防护设备后,才进入「污染区」——急诊。


结束了接诊后,陈铭需要再次经过「一脱区」、「二脱区」。「一脱区先把防护服和外层手套脱掉,然后二脱区把里面的隔离衣、帽子口罩脱掉。」


这些防护服的穿脱,是陈铭自己在网上找视频学习的。「医院在决定急诊闭环前临时组织过一次线下培训,但也就是一起看视频,老师带着穿脱走一次流程。」陈铭说,当时有很多医生仍在居家隔离中,只能自己找资料自学。


而自学的结果,显然良莠不齐。


「护目镜应该要在防护服里面的,但有人戴在外面,还上了医院的宣传照。甚至还有医生把防护服拿进污染区,在污染区里穿。」


图片

图片
一脱区和二脱区:陈铭提供


同时,依然在急诊工作的护工和保洁人员,几乎不具备任何的院感防护意识。「防护服都是乱穿的,有不拉拉链的,也有不戴帽子的,你甚至很难给他们讲明白什么是院感。」


在这样不算严密的防护下,陈铭和其他医生需要面对的,是急诊不得不收治的患者和送不出去的阳性病人。


「收进来的每个患者我们都会做快速核酸,已经有很多阳了,但医院从来没有官方通报,都靠我们自己打听。」陈铭说,对于目前来院就诊的患者,预检会直言提醒:急诊目前已有阳性,你进去也有可能阳性。

「但大多数人几乎是没有什么选择的,有些疾病比新冠更严重。」


在上海小区普遍封控管理的情况下,还有不少患者是由 120 送来医院。「但 120 和我们之间信息也不互通。他们没有别的地方可以送,放下就走了,是不是阳性也不会跟我们说。」


而已经出现的阳性病例,陈铭和同事曾试图联系方舱和定点医院尝试转运,但都失败了。「不知道是收满了还是什么情况,就是不接收我们医院单独报告的,只能上面安排好了,用大巴车来一车一车运。」



楼层封了,我们还在支援社区核酸


王颖(化名)所在的某二乙医院,最早在 4 月 5 日出现了阳性。「当时阳性的有患者也有职工,密接的职工被送往隔离酒店,但是阳性患者没有转移到定点医院」


据王颖介绍,她所在的医院没有改造隔离病房的条件,只能把阳性的患者和阳性的患者放在一起,和其他目前阴性的患者隔离开。


随后,医院通知,对出现阳性的个别楼层进行封闭管理。「但实际上,在封闭之前,我们很多其他楼层的医务人员也和他们有过接触的,很有可能是密接或者次密接。」


此后的几天时间里,医院其他楼层仍然正常运行,门诊正常开放,医院的核酸检测队也依然在支持当地某社区的全员核酸筛查工作。


「但这些外派出去的大白也有很多是密接,甚至有人现在已经确认阳性了。」王颖说。


4 月 10 日,王颖所在医院正式宣布闭环管理,只进不出。但与此同时,院内阳性的病例依然在不断增加。「几乎是爆发式的增长,但医院一直到 4 月 10 日才升级二级防护。」


尽管有部分阳性医务人员被转移至隔离酒店,但密接和次密接依然与其他阴性人员封闭在同层楼中管理。「原来我们一栋楼有 100 多名护士,现在只剩下 30 多个人,这些里面甚至还有已经出现了发热的。」


图片
出现发热人员后,王颖所在医院某病区医护人员抗原自测(图源:王颖提供)


据王颖介绍,她所在医院目前住院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大多是中风患者,一些人存在认知障碍和吞咽障碍,还有部分气切患者。


「在已经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下,我们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来保护这些患者的。」王颖说,目前住院患者中仍不断出现新的阳性。「我们现在的诉求就是尽快把阳性患者转移到定点医院,保障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上海一院长因防控不力被免职

4 月 7 日,上海市纪委监委通报 2 起疫情防控不力典型问题,其中,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周宝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管理不严、处置不力,导致该中心浦东分中心多名病人、员工感染,造成不良影响,被免去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接受进一步调查处理。


这也是这次上海疫情中,首个因院感被公开处理的医院机构领导。除此之外,暂时未有其他院感情况通报。


陈铭告诉丁香园,他所在医院也已经有部分同事出现阳性。「我们闭环住的隔离酒店也有几个房间阳了,就地隔离,等转运。」



在某一天凌晨,累到精神恍惚的陈铭在一脱区失误脱下了自己的内层手套。



「当时差点崩溃了,但也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应该跟谁汇报,不知道汇报了有没有人管。」陈铭说,「可能这样干下去,我们迟早都会阳吧。」



这一通报过后,王颖所在医院的情况也依然没有丝毫改善。


随后,她在微博发布长文求助。「我后来收到了很多患者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的私信,像我们这样情况的,绝对不止一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颖收到的部分患者和同行求助

王颖向我们展示了一段群聊记录,群聊中,备注为该院某领导的人发长文,呼吁在院医务人员包容理解,团结抗疫:「但切记一条底线,千万不能造成不良舆情。」

图片
聊天截图:王颖提供


「不知道怎么包容怎么理解,」王颖说,「底线难道不是应该控制疫情,保障医护和患者吗?」(策划:z_popeye、gyouza)

题图来源:陈铭提供



回复 7450楼yingyinc 的帖子
@西西弗评论
11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2
已编辑
看完这篇,还相信上海只有一个重症吗?还会相信放开就能“岁月静好”吗?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