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北京人捍卫北京城
【#女子疫情抢购千元食物被大妈顺走#:解封后会报警】 4月3日,上海。一大妈下楼扔垃圾时,顺手将放在桌上3大袋食物全部拎走。随后失主上门理论,该大妈仍称是保安让自己拿的。徐女士表示,三袋一共1000元左右,她们赔偿后又过来理论说是少菜。自己辛苦抢的菜被偷走没有获得赔偿还倒打一耙。等解封后会继续报警立案。



@大道有形
还有一件事儿,我憋了好多天没说,今天干脆也骂出来痛快一下。

浦东某街道社区招募组织志愿者,疫情前一直在社区一线忙碌的年近80岁的老党员志愿者实在干不动了,就招募年近70岁的志愿者,带着一群年近60岁的志愿者,领着一群年近50的志愿者,去服务社区里40岁,30岁,20岁的年轻人。你们当领导的知道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组织的?都是宝妈宝爸是吗?天天伺候一群巨婴吗?伺候得好吗?年轻人都断手断脚残废了吗?你们动员他们了吗?给他们机会了吗?

自疫情以来,浦东有几个街道社区总是出问题、老是上热搜,是偶然的吗?



https://mp.weixin.qq.com/s/RzOwzNs3-k2LbPynCbvIFQ
他们已经压抑了太长时间
原创 维舟 维舟 2022-04-07 12:00
图片



昨天,上海一位32岁的女性在给家人烧好菜后跳楼自尽,原因是她无法承受连日来的网暴,留下身后一个年幼的孩子。



这件事原本有一个温情的开头:她家住虹口彩虹湾,而患有听障的父亲独居在西郊的青浦,在封城后她无法给父亲送菜,也无人接单,4月3日晚,她情急中找到一直为她送菜的小哥。



那位骑手王棋(化名)听到她焦急、带着哭腔的声音,立刻心软了,当晚7点就出发,穿过重重关卡,行程27公里,最后2公里还是不得不步行的,终于在半夜11点将这一单送达。



事后,她非常感谢,说“发自内心真的感动到要哭了”,要给骑手报酬,但他坚持不收,她实在过意不去,就给他的手机充值了200元答谢。



王棋事后在自述中解释:“人心都是肉长的,我觉得她这么善良,还是这么孝顺的女儿,再难我也给她送过去。”他说:“我本来就没有要她的钱,根本不是钱的事。”



4月4日晚,微博大V“脊梁in上海SH”披露了此事,原本是作为一个“暖心”的故事,但谁也没想到,事件的发展在此之后急转直下:一大堆人指责谩骂她“小家败气”、“尖酸刻薄精明”,人家如此历尽千难万险,才给200打发人,至少要给500。后续就失控了,各种难听的话喷涌而出,她俨然就是不知报恩的无德之人,承受千夫所指,终于被压垮。



图片



一个原本“正能量”的故事,竟然会演绎出这样的结局。那位骑手王棋说,他本来就只是想帮个忙,何况顾客也已经给自己充了话费,他无法理解网上居然有人还指责她给少了,事情演变至此,他都难过得睡不着觉。



别说他无法理解,可能大多数人也无法理解。没经历过网暴的人可能也难以想象那会造成多么深的心理伤害,而对那位女性来说,那或许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从她自己的申辩来看,也许她这段时间以来原本就已很脆弱了:

之前因为带孩子,一直失业,没有工作,收入为0,孩子七岁,全家靠老公一个人工作维持。最近刚工作了不到一个月,但是疫情的关系不发工资,家里还有房贷。住的是经适房,要补贴老人。如果你们觉得200元太过小气,我也只能说量力而为。

但在一个匿名的网络空间里,没人能知道你的为人和处境,甚至就算知道了也仍然不依不饶,因为那些人看到的并不是具体的人,而只在乎用抽象的教条进行道德审判。



正如有人指出的,在此关键的一点是,行为的道德标准究竟谁说了算:



图片



在不久前的东航梧州空难后,也有家属在网上述说遇难者生前经历,希望他们能被世人记住。然而,有一大堆人拥上去谩骂这是“吃人血馒头”,乃至是靠炒作死者借机成名,“猪狗不如”,最终,这位家属被迫公开道歉。



一个社会的道德苛求发展到这种地步,已变得让人感觉既滑稽又恐怖:事件中利益相关的各方都没问题的安排,竟然要毫不相干的人站出来教你怎么做人,而你甚至没办法跟他们讲道理。



社会是由无数不同的个体组成的,某个人的做法哪怕在他本人看来完全合情合理,但换一个人用另外的角度去衡量,就很有可能显得道德可疑乃至道德败坏。



正因此,我们才需要法律界定的规范和有保障的个体权利,否则每个人都用自己非黑即白的严苛善恶标准去要求他人,就会出现一个吊诡的结果:这样一个人人最讲道德的社会,恰恰是最不道德的。



悲剧发生之后,许多人都在谴责网暴,希望每个人在这艰难时刻都善良一点,但我们已经看了,这样的道德呼吁根本无济于事,同样的事反复上演,看不到改变的迹象,下一次有类似的事,立刻又有一群人高举道德的大棒冲上去。



图片



看多了这些事,我有一个感觉:别看我们经历了高歌猛进的城市化,但无数人的心灵仍然停留在狭隘的农耕时代。



对这些人来说,多元化意味着混乱,意味着自己向来固守的道德标准遭受冲击,这个世界他们不仅看不懂,更看不惯,恨不能把所有跟自己不一样的人都敲打一遍。容忍、接受更是稀罕的品质,何必呢?看不惯就直接开骂岂不更爽?



社会学家应星在研究了1951-1976年间一个西南山村后,写下《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一书,他笔下那个两三代人之前的偏远乡村社会,和现在的网络社区气氛何其相似:

公社不仅把农民之间的这种彼此凝视从自发状态变成了自觉状态,把这种凝视与德治标准的贯通紧连在一起,而且,使那种以往常常是无声的凝视变成了发声的凝视。

他发现,“中国当代社会的一个最大不同在于,它是力图把德治的原则烙在人的身体上”,那不仅仅是控制人、利用人,人们还自觉地用道德标准去衡量人、改造人,而这一过程还伴随着毫不留情的“斗争精神”,使得人们理直气壮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把自以为是的那一套强加给别人。



图片



当然,有所不同的是,乡村社会毕竟不至于像当下这样压抑。当我们为“中国40年就走过了西方200年的发展道路”时,常常忽视了一点:狂飙突进是有代价的,那总是伴随着肉身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



当你被严密禁锢时,心理是很难不受影响的。有心理学实验证明,把人单独关在狭小的空间里,超出四五天就能把人逼疯。当然,网暴的那些人未必都是被封在家里的上海人,但问题是,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的气氛就是如此:从开放一点点转向封闭,所有人都看不到出路,甚至已经好久没有勇气谈论未来,在这种笼罩一切的压抑之下,人们就更容易看不惯别人。



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景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经历了数十年的繁荣与进步,但人们感受到的却是普遍的烦躁不安:每个阶层都寻求伸张自己的权利,社会撕裂加剧,充满着无法调和的尖锐对立,没有人感到满足。



在被德雷福斯事件撕裂的法国,全社会都深感挫败、愤怒,以至于英国《笨拙》杂志担心,1900年世界博览会一结束,法国的第一个举动就会向英国宣战,“因为他们已经压抑了太长时间,势必要马上做出极端的事来”。



在当时所有各国,原有的秩序已越来越像一件紧身衣,严防死守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压抑而无处宣泄,在平静的狂躁之下,非理性的力量正要脱匣而出,以至于最后战争爆发时,大部分人反而松了口气,因为终于可以将自己的攻击欲无所顾忌地发泄出来了——然而,我们现在都知道,那迎来的不是解放,而是毁灭。



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但当下隐约可见的是:无数人也都压抑已久,只是看什么时候、找到什么出口了,任何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因为一个细小的问题被人讨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感到社会“充满戾气”。只不过善良者在无法承受之后放弃自我,而横暴者则肆意而为。



确切地说,那种横暴背后所隐藏的,其实是懦弱。有句话说:“当你在负重前行的时候,一定是有人在骑着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觉察到这一点,又或觉察到了,仍然说不清楚骑着自己的究竟是谁、知道是谁也敢怒不敢言。“弱者拔刀向更弱者”的底层互害之所以如此普遍,大抵如此,但对攻击者来说,到处骂人并不能缓解这种烦闷,常常反倒是变得更难得到平静。



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呼吁施暴者良心发现是无济于事的,甚至压制也仍无法消除那种攻击欲,那有赖于社会转型的完成。对身在其中煎熬的个体来说,很难指望它即刻改变,但至少可以保留善意,在不违反法律和公德的前提下坚守自我——做自己,不仅是一个道德律令,有时甚至可以支撑我们活下去。



我很想对那位跳楼的女性说:好好活着,必要时卸载微博,眼不见为净,你没做错什么,为什么不对那些网暴者祭出上海人那句至高无上的反诘语:“跟你搭界伐?”



她已经听不见了。但你们可以。



往期相关文章:



@伊利达雷之怒
前两天广为流传的“豆瓣某网友招募旅游博主网红景点打卡传播新冠病毒”的消息,根据我的观察,大概率是个乌龙。
起因是图1,有一个知乎网友提出假设:一个穷疯了的人为了几百万报酬接受招募跑遍某个城市让一座大都市陷入崩溃。
然后是图2,另一个知乎网友在该回答的评论区优化了一下这个方案:旅游博主接受网红景点打卡任务,用不着几百万那么高昂代价,几万足矣。
接着是图3,好事者把这位答主优化过后的方案全文复制粘贴发到了豆瓣。大家仔细看,即便是豆瓣版本,其实也是一个“方案”,一个“假设”。而不是正儿八经的“招募”和“行动”。
随后是图4,豆瓣的再传版本被转载到微博,顺便增加了新内容,四个显示红码的手机,并配上“已经有四个网红到达成都晒出红码发到ins上”的文案,甚至还贴出了其中一个“网红的照片”,你看,有时间地点人物,于是一个“假设”成了“现实”。
再后来是图5,微博出口推特,再出口转内销微博,虽然新内容没有任何确凿证据,成都方面也没有任何相关公告,但是看起来像真的了。
最后经过正能量博主们的大力宣传,应该有很多人相信这件事确实是真的了。甚至我这条微博很可能还会被视作洗地。
很好玩的一次舆论事件。



@上海滩小律师
1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随记:

让我恐惧的并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因为恐惧,文明的面纱正在消解。

越来越多以邻为壑,现在看全国人民都在谩骂上海千里投毒,其实类似像杭州来福士母女这样违反政策逃离的极少,很多不过是在上海未封城期间正常的外出,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始鼓励举报,有奖举报,这不是好兆头。

一个小区或者一栋楼,出现了阳性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快点把那个人拖走,然后咒骂为何志愿者拖的这么慢,邻居们恨不得那个小阳人立刻化为灰烬,再被抽水马桶收走。
也不想想万一自己也被感染了呢,将心比心,有同情心,是文明存在的基础。
奥密克戎不是埃博拉病毒,上海到目前为止,听说过重症而死的吗?但我们对它的恐惧,并不比埃博拉少。

看着网上各种求助和求医的帖子,每家每户都开始考虑自己家的存粮能支撑多少天,每天不断增长又看不到拐点的疫情数据,意味着这是一场持久战。
市民也知道物资配给是充足的,但物资能不能到自己手里就不知道了,昨天看了一个帖子,说的是某市民家里没吃的了,小区一直不发,家里囤货不足,APP上又抢不到,有人提议去邻居家化缘,100元买一个馒头,总有人肯卖的。市民叹了一口气,是啊,现在这个时间点,饿死是不可能的,就是自己不舍得,穷而已。

市民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有些该打的电话都打了,还是得不到帮助,我知道疫情之下,忙不过来是正常的,但那种情绪会慢慢消解对市民和政府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一旦破坏,就很难再恢复,还有的就是城市的形象,上海不是工业城市,商贸城市的面子和里子是一回事,没了面子,里子也就没了。
2022或许会成为上海的一个转折点,我做律师时间久了,在处理案子的时候,很怕一个事,那就是彻底撕破脸,一切都难办了。

城市不只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城市的意义在于无数人的连接,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网络结构,当人与人的链接被破坏,人与人的信任被消解,那城市就不再是一个网状结构,而回到了类似农村的点状结构或者垂直线性结构以后,城市存在的意义还剩下多少?



@京吃
#上海疫情# #上海核酸# #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建议上海市民都来看看】江苏援沪的核酸医护给我投稿,分享给大家看看,也能说明一些核酸疑惑:

1. 我是江苏这边支援上海的医务人员,住在江苏,每天来回通勤就得7个小时,第一天,本来应该上午8点出发,结果因为住宿办不下来,一直待命到晚上10点,到住的地方已经4点多了,收拾了一下物资,很多人基本就没睡,第二天早上6点就起床,就得出发去上海。

2. 到上海的时候已经快10点,他们跟社区说的时间是8点半,所以有不少居民和志愿者都等了很久了。住宿上海没有安排下来,不是不敢住,之前支援武汉,其他地方都是住在当地,只要消杀做好,都没问题,但是上海没有安排,关键防疫物资都算我们自己带过去的。

3. 志愿者那边防疫物资比我们还少。很多志愿者大白都算很早就穿好,我们到的时候陪我们录数据,结束的时候才脱,大白时间一般是4-6个小时,我们努力加班加点顶多6个小时,志愿者穿的时间比我们长,其实起不到防护效果,想说什么但是还是不说了,因为基层的物资真的很少,我去的那个小区大概是均价6万左右的。

4. 关于做核酸这事,我说一下,我们外地支援大白收到的指令是不做阳性病人及同屋密接病人。只要你把病人叫下来,我们都可以做,但是在浦东这边完全不一样。首先居委会完全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居民应该做核酸,导致人员估计不足;阳性病人及同屋密接者理论上是有专人采核酸的,并不是和普通阴性病人一起采的;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就是,阳性病历没有及时转运出去,甚至还和普通病人一起采核酸,只有当我们询问后才知道。

5. 现在这边对我们言论管理很严格,之前有人在微博上吐槽,就被要求删除。反正要求就是“不能产生矛盾”,但是我觉得还是要说一下,毕竟上海人一直都不清楚为什么有的人能采,有些人不能采。医务人员知道,但是感觉居委会不知道,有时候居然还把密切接触的放下来采核酸,环境消杀都没有,私下都在吐槽,这样管理,你不阳性谁阳性!?

6. 我是真心希望上海能跟早点解封,一方面,当地医院大量的医生护士被抽调到上海,本地医疗资源严重影响,当地有些科室已经选择关闭病区,减少病人收治来应对,另一方面,很多进口药品也是堵在了上海,有些药品已经断货了。



@雷斯林Raist
22-4-7 13:31
来自 iPhone 12 Pro Max
原来大家都买不到面包和牛奶。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央视新闻
【上海回应生活物资问题】今天,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上海市米、面、粮、油、肉的储备比较充足,因疫情防控,出现生活物资难以抵达家门的现象,正全力以赴推进保障工作:①努力解决采配效率不高的问题。各区发放的蔬菜包将努力做到全覆盖,如果还有遗漏的,请市民朋友致电当地居委会或者区、街镇保供服务热线,我们将及时补上。②建立保供“白名单”,将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电商大仓、中央厨房等网点解封出来。防范区严格落实防疫措施,有限允许商业网点恢复经营。③允许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区的快递小哥等保供人员走出封控区,回到保供岗位。④全力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总台记者魏然 张倩 周力)



//@_Reno_挚爱FF: 穿的那么严实,加上疲劳,很容易中暑的//@龙猫自在:都到了患者抢救医生的地步了,还不合理安排吗?//@一两二米:[裂开]//@一颗阿仙仙仙:真的要合理安排,直接点到点,不要耗费医务人员的体力,他们不是机器,也会累的!注意!等待安排的时间也会耗费体力!!!
@胥框框
#上海现有本土感染者超10万例# “方舱里照顾阳性的医生累晕好几个,阳性患者赶紧送他们去救治。 ”原来这不是段子,这是真的。方舱医院患者又抢救了一名医生。患者既然大多数都是轻症,那应该都有自理能力,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应该有保障才对



回复 7308楼yingyinc 的帖子
//@蘸盐:说是她儿子邀请了一堆小伙伴来家里玩,都被封在里面了,现在家里有十二口人[允悲](这要全是男生……光想一想都觉得鼓膜和脑子要炸了[允悲])//@专业戳轮胎熊律师:我不信……我们小区有个大佬,他们单位给他发了几大袋吃的……//@兲虎: 这次的事儿充分说明了众生平等[允悲]



@美国癌症医生张玉蛟教授
今日(4月7日),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在facebook发表长文,谈了她对上海全民检测和动态清零的看法。

以下为全文翻译:

全民检测只是一次突击检查,这种做法不能保证那些没有被感染的人在第二天、一周后或一个月后不会被感染。当然,我们可以进行全面封锁以试图遏制新出现的疫情。但是,当新冠病毒大流行时,我们不能永远封锁。

封锁从来都不是完美的。

我们需要吃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来自陆地、海洋和空中的粮食供应。我们需要医疗服务,来运送医疗物资,来接生新生儿婴儿......我们需要基本服务,来保障发电,清理垃圾.....我们需要紧急服务,从消防部门到医院和诊所.....由于Omicron病毒导致更多的无症状病例,并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原来的测试、追踪、治疗,以及对针对武汉和早前病毒变体有效的密接者的隔离措施将过于缓慢和繁琐。

然而,我们不能永远封锁。
但是Omicron的传播速度很快,潜伏时间更短。所以我们也许可以做一系列短暂的封锁来降低传播速度,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比如周末宵禁,类似于轻踩刹车让汽车减速。目的是为了把疫情减缓到可控制的水平。但如果我们这样做,那就是浪费时间、金钱、资源和机会。

我们将使用无效的策略来打最后一场战争。

然而,与2020年初冠病大流行爆发的前6个月不同,新加坡对Omicron并非束手无策。现在,我们有冠病口服药。这将有助于降低高度脆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年轻人)患重病的风险。

现在,我们有了疫苗。上海需要做好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工作,以降低他们的死亡率。这件事的紧迫性和全民检测一样重要。一次核酸检测的成本高于一次疫苗注射。核酸检测并不能降低个体的感染风险,但疫苗注射可以帮助挽救生命。2针科兴或国药疫苗还不足够,还需要打第3针、第4针加强针。

若辉瑞mRNA疫苗能获准在上海试点使用就更好了。对于作已经打过2针疫苗的老年人,可以选择辉瑞作为第3针加强剂,或者用于尚未接种老年人;也可以作为免疫功能低下者的第2针加强剂。

对于具有高度传染性的Omicron病毒,我们需要管理它,而不是控制它。

控制和遏制措施是减慢传播速度,以争取时间,通过疫苗接种加强个人和群体的免疫能力,扩大医疗保健支持设施,同时逐步让完成接种和低风险人群转向居家康复和治疗。

是的,像大多数地方一样,我们试图在冠病大流行期间鼓励积极的思想和行动,以保持精神振奋,在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保持目标统一。但在与Omicron的斗争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工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毕竟,我们并不认为流感很可怕,对吧?

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尽我们所能,因为我们已掌握了降低 Omicron感染风险的工具。通过接种疫苗,我们可以将关闭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从流感的20倍降低到两倍。这不仅可以挽救生命,并使经济重新开放并复苏。Omicron的传染性是流感的许多倍。虽然症状更温和,但Omicron的感染人数足以让医院不堪重负。

如果我们不进行管理,那么即使是重症病例中的一小部分比例仍然会对严重挤兑医疗资源。因此,新冠病毒控制措施需要重新定位,以达到不同的目的。这包括减缓传播速度,为更全面的疫苗接种争取时间,尤其是老年人和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以及十几岁的弱势群体。只要疫苗准备好并获得授权,孩子们就可以接种。

冠病总体应对战略应旨在保护生命和生计,将死亡和严重疾病的风险降低到可控制的水平,类似于流感或其他一般感染,同时使完全接种疫苗的人能够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寻找战术措施来推动子女说服家中的老人接种疫苗以及加强针。

这样,我们才能挽救生命,并逐步过渡到正常生活,期待阳光普照的那一天。李显龙夫人谈上海疫情:“封锁从来都不是完美的”

#微博健康公开课#收起



@澎湃新闻
【上海目前阳性感染者超13万例:含1例重型,年龄最小10天】4月8日,上海市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目前本市确诊病例有1例重型。从年龄结构来看,所有确诊病例中,18岁及以下占15%,18岁至60岁占69%,60岁及以上占16%。所有感染者中,年龄最小10天,最大98岁。



@深蓝财经
【外卖员27公里送菜 #下单女顾客疑因网暴跳楼# ,警方:人已经不在了】4月3日,上海虹口区一市民求助买菜平台外卖员余先生,为家住27公里外青浦区听障父亲送菜引发网友关注。为表达感谢,该市民转账给余先生被婉拒,之后为余先生充了200元话费。之后女顾客遭到网暴,4月6日,网传该市民不堪网暴跳楼。7日,当地一名派出所工作人员确认了该市民“人已经不在了”。他还表示由于取证困难,案件还需进一步调查。(九派新闻)



@蘸盐

41分钟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已编辑
工作失误/装错了箱/发错了货/纸箱回收再利用/工作不细致/向区政府道歉[微笑][微笑]
@鋼筆様子
帮宝山的大场居民们问一下@上海宝山发布

■新▲疆■同胞们辛辛苦苦 开了五天四夜的车
送来的捐助物资羊肉 给上海市民

非免费 也请公示下, 不然和新闻报道完全不符

为啥 居委 还特地打印 让居民们

《请付款128 》《个人二维码付款》

钱去哪了 进了谁(公司、居委)口袋?

别急着给我电话,处理好了想好了 给我电话
这种事 我会录音的



//@北京零下二七三点一五度:3200万,哪怕是万一有人没饭吃,也是3200人啊。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一弯新月曲如眉:让每个人都吃饱饭才是正能量[耶]//@Free海马:这次全员核酸的数据最权威,3200多万!
@京虹领
一篇今天朋友圈里转发量很高的文章
“上海2500w常驻人口,即便目前99%的上海人民物资丰富,生活无忧,只有1%的吃饭遇到问题,也是25w人啊,25w人在国际大都市没饭吃,这难道不是灾难么?”
“在任何灾难发生时,请停止你的正能量,给求救信号让路”



@澎湃新闻
2分钟前
来自 360安全浏览器
【吉林省:#吉林市已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4月8日下午,记者从吉林省政府召开的本轮疫情防控工作第29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3月2日吉林市突发疫情,经过37天的连续作战,4月7日8时—8日8时开展的最新一轮覆盖社会面全员核酸检测已经完成。按照国家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经过对检测结果的综合研判,吉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判定,吉林市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深圳今天又有病例了。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封闭一周以上,各种东西都可能缺。面包保质期一周,酸奶保值质期四周,蔬菜几天就开始烂。在大城市还有一批人不开伙//@大拇哥-ZYQ:有些人家里搞零库存,啥都外卖,物流一断立马嗝屁。还有说孩子没奶粉,真是的,孩子是突然冒出来的,不知道提前备点,那万一又不怕放,和平时期生活久了,没有危机意识

[cp]上海吴凡在面对提问“上海能否封城”时,简单明了地回复了2字“不行”,她的理由是上海对全国人民的重要。现在回头看,全国人民可以离开上海几周,但上海封城几周,很多人就受不了啦,没菜吃了,没药了,没钱还贷了,有的打工者,从来没想过开火,记得有段时间我也是。现在想想很怕人的,一封闭了不让什么都没有准备。前段时间,老家太谷出现疫情,老爸老妈说不让出门了,没影响,什么都有。现在他们总担心我,多备上点,以免出现意外。另:一帮傻B们说那话是吴凡说的,专家误国,想想就知道,那根本不是她的专业范围,她只是一个传声筒。http://t.cn/A66QBqcv #流程审计[超话]#[/cp]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9214.html?amp


【404文库】stormzhang|求救!!!
文章总汇:上海疫情
大家好,我是 stormzhang,人在上海浦东,今天是被封的第 22 天,本是一位互联网博主,但是今天我想借这篇文章,让所有人看到,疫情之下,上海人民的真实生存现状,也在这里向大家求救,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今天最新的上海疫情数据是,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824 例,无症状感染者 20398 例,累计感染者超 10 万,这个数据已经超过当初武汉疫情了。

我不谈造成上海现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也不问责,也没那个权力,我今天只想说一点所有人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上海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我相信你们陆续在网上看到各种上海人民抢菜的新闻,有的甚至自己培育蔬菜,很多人可能当成段子看下,但是大部分人没意识到现在问题的严重性。

一个现实,我自己也好,我身边的朋友也好,以及我所统计到的,观察到的,很多网上求助帖子,绝大部分都是围绕生活物资问题。

我知道有人会问,不是看到说会发放物资么?不是有全国各地送来的救援物资么?

发放物资是真,全国各地支援的救助物资也是真,这里必须得感谢政府的努力,感谢全国各地对上海人民的支持。

然而问题是,物资还是稀缺,我被封 22 天,期间一共收到小区发放的 3 次物资,大概每次可以解决两天的温饱,只是杯水车薪。

我知道可能又会有人继续问,我看有些小区发放的物资很丰盛啊。

是的,这个也是事实,由于各种小区居委的管理调度能力参差不齐,每个小区收到的物资都不一样,但是很多小区收到的物资很少,甚至有人没收到过物资也是事实。

绝大部分人靠自己自救,要么小区团购,要么叮咚、盒马、美团自己抢菜。

然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买菜越来越难,外省快递全部发不进来,周边外卖商家超市全部关门,只能靠叮咚、盒马、美团整点守着抢菜,完全靠运气,拼手速,能抢到几颗大白菜都能高兴一整天。

你们根本体会不到早上 6 点叮咚,8:30 盒马抢菜的那种艰辛,以及努力一整天抢不到一根胡萝卜的落差与焦虑。

小区的团购都是靠自己外部联系,这个方式在被封前期解决了很大问题,然而现在小区团购买菜也越来越难,而且很多居委担心外部团购带来感染风险,不少居委小区都不让团购了。

也就是说,现在上海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遇到了极大的问题,绝大部分上海人民每天全部的生活就是到处寻找抢菜渠道。

我身边很多人每天靠喝粥,吃泡面度日很久了。

我知道说出来很多人不信,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者,说实话你告诉我,在 2022 年的今天,国际性大都市的人民每天买不到菜,吃饭是问题,我也是不信的,然而它就是真实的发生了。

年轻人还好些,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去折腾,然而很多老人手机都玩不明白,指望他们线上抢菜更不可能了。

我现在真的觉得,目前上海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甚至说是灾难都不为过,真的不能再被忽视了。

说到这里,可能还会有人问,你说的是不是个例?我怎么看到网上很多人过的挺好的。

疫情之下,有人过的很好是现实,另外一部人的过的不好,基本的生活保障遇到问题也是现实。

我们退一万步讲,上海 2500w 常驻人口,即便目前 99% 的上海人民物资丰富,生活无忧,只有 1% 的吃饭遇到问题,也是 25w 人啊,25w 人在国际大都市没饭吃,这难道不是灾难么?

更何况真实比例肯定远不止于此。

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下微博#上海疫情#话题下,那些上不了热搜,或者不被关注到的老百姓的求助信息,看了真的心寒。

疫情很可怕,然而现在上海人民的恐惧和焦虑都是在生活保障上,现在虽然还有饭吃,但是持续不了几天了,大家每天生活在焦虑中,焦虑的是我们不知道明天没抢到菜,后天还有没有饭吃,这个远比确诊带来的焦虑要大的多。

现在很多人还没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很多人家里的口粮可以应对接下来的几天,然而同样有不少人当下就遇到生存的问题。

目前每天上海疫情的数据,大家心里很清楚,拐点远没到,疫情至少还会持续蛮久的时间,但是真到了弹尽粮绝,所有人才关注到上海人民遇到的生存困难,就晚了,万一真有人因为生存饿死在国际大都市,发生了人道主义灾难,到时候真成了一个国际笑话。

我是一个在上海打拼的普通人,我觉得现在问题很严重,防控疫情的同时,上海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不能再被忽视了,我没别的能力,恰好是一位互联网博主,有发声的能力,不管这篇文章会不会被和谐,我今天也要发声,替我自己也好,替生活在上海的人民也好,向全国人民求救。

在还没到那种绝境的地步,在我们可以有时间做出改变与应对的时候,希望所有中国同胞关注到现在上海人民面临的困难,希望这篇文章可以扩散下,希望可以被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或者相关部门看到,希望明天的上海人民,人人都可以顺利抢到菜,人人都可以有肉吃。

最后,我想说,在任何灾难发生时,请停止你的正能量,给求救信号让路,谢谢。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9246.html
恰帕斯东风电钻|工人感染,患者求助,谁来为方舱解困?
04/08/2022

中国数字空间词条:
CDS专页:新冠时期“时代的一粒沙”原文
文章总汇:上海疫情
作者:堪察加、小葵、Lyre
今年3月以来,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的新一轮疫情,引发了全国方舱医院的建设高潮。4月3日,话题#上海184小时建造沪上最大方舱#登上微博热搜。然而,官方展示方舱建设速度的宣传策略在这一次却没有奏效。相反,外地援建方舱工人得不到安置、用消防栓里的水冲泡面、睡水泥地板乃至睡大街、施工过程中受感染的信息在网上四处传播。许多网友质问:工人的工资发了吗?有什么好得瑟的?盖方舱的工人住进了方舱,堪称魔幻现实之一种。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与此同时,一些被隔离的患者表达了对抢建方舱医院内环境和管理的不满。4月7日,一个拍摄上海某方舱内患者抢物资的视频被大量传播。半个月内,各地方舱医院一次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工人感染,患者求助,到底谁来为方舱解困?

01 从雷神山到兴隆山 方舱建筑工人何处去
这次疫情中,最早引起网络关注的工人求助信息其实来自吉林市高新北区方舱。3月24日,工人在微博上发文,曝光参加方舱医院建设的大量工人感染了新冠,并要求获得合理安置以及承诺的隔离补助。随着热心人士以及媒体的介入,发生在高新北区方舱工地的工人群体性感染事件逐渐明晰起来。

Image

综合财新媒体报道以及工人求助信息,我们得知,3月15日,有160位来自黑龙江各地的工人在赤峰宏禹建筑劳务公司的派遣下到达吉林市援建高新北区方舱医院。3月19日,工人被转运至一处无水电无床铺的废弃培训学校居住。3月20日至27日,工人中陆续出现阳性病例,160名工人中超过半数感染。而方舱医院施工过程中存在未实现闭环管理和每日核酸检测等管理疏漏。在工人进行抗原检测出现阳性后,用工单位也未对160名工人进行及时处置。

Image

高新北区方舱工人群体感染事件时间线
而在施工时间与高新北区方舱几乎一致的长春市兴隆山方舱医院,类似的事情几乎重演了一遍。这家方舱医院在中铁集团的援建下于3月13日开工,3月18日由于出现疑似病例而经历短暂停工。但3月19日晚工地又迅速复工,直到3月24日竣工。3月23日起,陆续有工人发微博称项目完工后工人没有得到安置,只能露宿街头或在车里休息,也未获得承诺的2000元隔离补助。

Image

3月25日,有工人确诊,直到27日确诊工人才被带去隔离,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环境未进行消杀。3月25日至26日,网传来自哈尔滨和河南的农民工开始讨要工资,工地负责人不但不给工资且动手打人。3月30日至31日由于密接者中陆续又出现新增病例,在明知工人中可能存在感染者的情况下,政府安排五十多位工人乘同一辆大巴车转运至延边市的宾馆隔离,两人一个房间。根据微博上一名工友的消息,这批工人直中到4月6日还有新增感染者。

Image

Image

Image

实际上,至少在3月22日施工期,兴隆山方舱工地中可能已经再次检出病例。长春市在3月24日更新的疫情封控管控防范区名单中就提及了兴隆山方舱工地,且显示工地自3月22日起进行管控。那么,在确定工人中存在感染者的情况下,用工单位仍然要求工人返工,且向工人隐瞒实情,不知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到底是工人的生命健康和知情权更重要呢,还是方舱建设的任务更重要?

Image

从网络上的求助信息来看,建筑工人权益受损的事件至少还发生在长春市农博园方舱以及廊坊市方舱。其中3月12日开工的农博园方舱工地不仅被工人爆料有人确诊,且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而廊坊市方舱自3月17日完工之后,根据当地防疫政策工人们不被允许回家,市政府没有安排临时居住地点,当地酒店也不愿意接受,于是部分工人只能住在车里或露宿街头。直到4月2日,工人才表示已被安排在户外住帐篷接受隔离。

Image

Image

实际上,方舱工人的困境最早可追溯至2020年2月,《农民日报》一篇报道指出当时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被拖欠工资。同年3月,377名武汉雷神山方舱的建筑工人在14天隔离期满后无法回家,只能继续滞留在隔离点,同时失去了隔离补助和收入。 而今年3月中旬以来多地方舱出现的建筑工人权益受损事件,则以新一轮的方舱建设高潮为背景。3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要保证每个省至少有两三家方舱医院。到4月份,由于部分地区一直无法实现“清零”,实际建成或在建的方舱医院数量已经超过之前的预设。根据卫健委的消息,4月3日上海市已启用方舱10余家。为收纳猛增的感染者,上海目前仍在“超常规加速方舱医院建设,工人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千方百计抢工期、抢进度”。 尽管在上海这波疫情的舆论当中,呼吁调整防疫政策、允许无症状和轻症选择居家隔离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这些建议并没有被采纳。短期内,“封控+隔离+方舱医院”的防疫模式仍然看不到调整的迹象。而如果方舱医院的功能仍然定位在收治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上,这就意味着上海方舱医院的床位数量将处于持续紧张状态,方舱还要扩建下去,直到出现拐点。

02 三座大山:分包制、黑中介和踢皮球
从知情权和健康权受损,到无法获得规定的劳动保障,再到被拖欠工资和隔离补助,是什么导致从外地前来援建的方舱工人一次又一次陷入相同的窘境?

究其缘由,我们需要到建筑行业一贯以来的建筑包工制度当中去找。但毋庸置疑的是,病毒新变异株传染性强的特点以及清零政策下日益加速的方舱建设任务放大了包工制的种种弊端。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将不同施工任务层层分包,能够减少正式雇佣,从而降低用工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这有利于建筑企业将节省下来的资金和人力迅速投入到下一个项目的开发建设当中。这种快速简捷、没有“包袱”的分包制正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大规模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进程中逐渐“成熟”的。但是,包工制显然无法允许总承包单位实现对工地安全的精细管控,从而导致了建筑工地的事故频发。而多层级的分包负责制度,也使得位于层级最底部的一线工人很容易被拖欠工资。很大程度上,方舱工人面临的种种困境实在是他们平日所面临困境的延续。只是,由于人们没有对建筑工人日常的劳动困境给予充分关注,我们才会在方舱工人被曝出不公待遇时显得尤其错愕和惊诧。

Image

因而,在不取消建筑包工制的前提下,要求方舱建设项目做到严格的闭环管理,做到及时的疫情上报,并做好各种情况下工人安置的预案和准备,其实是很难的事。于是,我们会看到,“基建狂魔”可以做到五天建好一座方舱,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场“战疫”会战,却很难做到让工人体面劳动。谁又能料想得到,号称由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从各地驰援、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优势的方舱建设背后,仍然依赖于在自由市场中才普遍推广开来的建筑分包制呢?

造成方舱工人困境的还有“黑中介”的存在。当然,分包制的链条往往少不了劳务公司这一环。但是,在方舱任务的紧急分包下,部分劳务公司很可能为了在尽快短的时间内完成招人指标,对方舱项目所在地的防疫条件只字不提,并谎称“不会感染”。而对工人结束工作后返乡可能存在的困难、感染后应获得的赔付也不置一词。这些中介在招工阶段就显露出一副没必要做好工人安置方案的阵势。因而,当他们将工人安置在废弃学校、帐篷里,甚至让工人睡大街、睡施工车辆时,我们也许真的就没有必要显得过于惊讶了。至于对工人的工资(包括隔离补助)进行抽成、克扣和拖欠,这实在是中介的老毛病。很难替他们找到一个拒绝在方舱项目中这样做的充分理由,因为抽成正是他们的主要利润来源。

在这波方舱建设中,劳务中介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由各路中介引入不同来源地的工人在同一个工地工作,外地工人与本地工人很容易产生交叉感染。吉林高新北区以及长春兴隆山的方舱工地发生了群体性感染,有没有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值得去调查。与此同时,新增的方舱医院产生了许多用工缺口,方舱急需后勤工、清洁工和安保人员。这些用工信息同样是借助劳务中介的招募渠道扩散出去。应召的工人不乏外地工人,且大多没有被明确告知工作可能面临的风险。而对于招募后勤工人的上海方舱来说,由于上海一直以来吸纳附近省份的外来劳动力,周边地市的劳务中介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介绍渠道,再加上方舱高工资给中介预留的丰厚抽成,许多外地中介也卷入到这场招人大战当中,力图分一杯羹。但是,这些中介完全没有替应召的工人考虑他们去上海以后需要多久才能回来。在现有的清零防疫政策下,跨省市的往返流动有没有可能会给这些工人带来更大的麻烦,这似乎不在中介的考虑范围之内。

Image

Image

Image

除此以外,方舱工人还容易被夹在不同地方政府的推诿之间,进退两难。实际上,从3月底一直到现在,吉林、长春、廊坊和上海均出现了外地援建工人在方舱完工后,回到老家确诊的情况。对于老家的地方政府来说,返乡方舱工人所带来的疫情输入绝对是一个不愿承担的后果。而对于方舱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来说,如果工地没有报告确诊病例,那么工人尽快返回原籍是他们最乐于见到的情形。如果工地出现感染,那么有关部门不仅要对受感染的工人负责,而且要隔离工地上所有密接人员。隔离结束后,这些工人也应当是越早返乡越好。但是,高新北区方舱的建筑工人称,他们在14天隔离期结束后,即便核酸检测为阴性,黑龙江的老家县市一级政府仍然不愿接收他们。因而,他们不得不在统一安排下前往黑龙江的某集中地点继续接受隔离。这种情况也许并不是孤例。方舱工地疫情外溢的趋势(见下图)已经造成了许多地方政府的紧张。这进一步增加了方舱工人的返乡难度。

Image

方舱工地疫情跨区域外溢示意图
而在跨省市的转运过程中,由于常常是数十人乘坐一辆大巴进行长途运输,工人们仍然有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对于工人自己来说,许多人虽然愿意回到老家继续接受隔离,但是这也意味着日后维护权益的难度相应增加了。因为他们如果没有获得隔离补助以及受感染者的赔偿,以后将可能面临异地申诉。而回到老家继续隔离的工人也并不能高枕无忧。隔离过程中能否享有隔离补助,如果又出现阳性怎么办,老家今年的春耕是不是泡汤了,这些都是工人所担心的。

03 患者与工人本不应双输
3月19日,微博一段关于河北廊坊方舱医院的视频显示,方舱中的卫生间和洗手台卫生环境极差,令患者担心是否可能引发其它疾病的传播。另一段视频表明,新投入使用的廊坊方舱缺乏后勤人员分配物资。拍摄者说,物资基本靠“抢”。这些问题实际上在4月上海南汇方舱隔离点再次出现,但是引起大得多的轰动。

Image

Image

4月7日,有网友更新信息称现在的南汇方舱隔离点吃喝基本有保障,不再需要靠抢,但是保洁和基本的消杀工作并没有做好,阳性病人和已经转阴的人也没有隔离开来,更没有定期安排做核酸。此外,有网友称上海三甲港方舱的情况和南汇差不多。

我们这里想说的是方舱困局折射出的另一个问题——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所引起的关注度不均。上海、吉林、廊坊都在3月爆发疫情,但是其它地区的疫情所获得的舆论关注却远远不如上海疫情。4月4日,微博#廊坊疫情#的阅读量只有239.3万,#吉林疫情#的阅读量是1093.3万,#长春疫情#阅读量是1268.2万,而#上海疫情#的阅读量是3.4亿。3月26日的微博热搜#帮助吉林援建方舱医院的工人求助#仅在10分钟内就从热搜榜第11位降至第40位,不久消失于热搜排行榜中。可以看出,相对较低的关注度与疑似被“压热搜”使得廊坊、吉林和长春方舱工人的困境难以得到更多关注。而一地方舱发生此类事件后,其他地方的方舱项目原本应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但是相同的事情仍在不同地方上演。如果更早曝光的吉林、廊坊等地问题得到更多讨论,上海方舱的一些问题是否更容易被避免?

另一种关注度不均产生于方舱患者与方舱工人之间。方舱患者对方舱管理和环境提出意见,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患者也许很容易注意到医护人员,却难以注意到方舱中同样不可或缺的后勤工人。他们的权益与方舱建筑工人一样容易受到损害。在廊坊市杨税务乡方舱,后勤工人以短期工或志愿者的身份被不同的劳务公司招募,进入方舱从事清理卫生、运输生活垃圾和消毒等工作。但工人抱怨他们所居住的集体宿舍很容易导致群体性感染,且由于是男女混住,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工人还表示,由于出现了感染者,从3月26日到4月6日,他们已在方舱中隔离了11天。3月28日,他们向廊坊仟仁人力公司要求隔离补助和隔离证明,也没有得到回应。

Image

廊坊方舱志愿者(后勤工人)收到的中介信息
患者也许很难意识到,对新冠变异株的恐惧以及劳动中介的欺骗,是方舱用工缺口的主要原因,而这也导致方舱环境迟迟无法得到改善,尽管已经有一部分专家进行发声,希望更多人认识到流行毒株的毒性已大为减弱。当然,一部分患者愿意支持这些专家的观点,但他们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如果大部分人认识到病毒毒性的减弱,那么无症状和轻症患者的居家隔离也许会成为一种现实,这样他们就无需进入条件简陋的方舱进行隔离了。但是,有一个残酷的现实需要指出:在未出现疫情的日常状态里,许多进入到城市工作的建筑工、清洁工和护理工就是生活在类似方舱这样的集体宿舍里。他们长久以来的居住条件并不比方舱好太多。我们一直以来是不是对他/她们的处境不闻不问呢?

这里并不是有意挑拨患者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相信两者的关系绝不是对立的,但是,也不应该是服务者/被服务者这样已经被社会体制锚定的二元分立。这次疫情期间,在老人缺乏护理的上海东海老年护理医院,一些家政女工被中介欺骗进院工作,抵达工作地后才发现那里存在确诊病例。但是,面对需要护理的老人,她们中的一部分仍然选择留下来,这说明工人拥有在市场经济关系以外为社会工作做贡献的意愿。而这与她们声讨黑中介、维护自身权益的行动并不矛盾。这些观点放在方舱中也是适用的。在一个工人权益无法得到维护的环境里,患者权益也不会有很好的保障。但是,在层层加码的清零政策以及现有的防疫宣传导向下,为了招到足够的方舱工人,许多劳务中介利用带有欺骗性的信息,这反过来加剧了受害者对病毒的恐慌,从而使得中介即便开出更高的工资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患者和工人其实都是受害者。

04 对防疫策略的再讨论
种种迹象表明,相比于受感染,越来越多人更害怕成为坚持防疫策略所付出的代价。而各地方舱出现的问题,也应当让我们重新审视现有防疫策略的利弊。

如果说武汉方舱对于防止医疗挤兑和危及大部分人生命的疫情扩散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两月来新建的方舱起到的是什么作用呢?在这次疫情中,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是轻症和无症状患者——这是方舱始终在扩建的主要原因。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人而言,他们感染后无需用药,很快可以自愈。甚至,网络上流传着方舱患者抬起晕倒医护人员健步如飞的视频。这些患者只是由于具有传染性而被送入方舱隔离,以期减少整体的危重症患者数量。但因为只是从一贯的防疫宣传口径中获知信息,一些患者对新变异株的特点并不了解,导致在患病尤其是被送往方舱后感到非常恐慌,并为没有专人专治的医生以及特效药而疑惑。吉林、长春和上海的疫情数据应该都已经出来。是否应当对方舱患者以及全社会进行更为科学客观的宣传呢?

随着危重症比例的下降,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将投入到方舱建设和运营中的大量资源,转移到修建和改造一批条件更好、专门用于收治难以自愈的重症患者以及缺乏照料的其他患者的医院上?这些医院的建设并不像方舱医院那样,可以在短短四五天时间内就完工,而是需要被纳入到按部就班的计划方案中去的。现在的防疫路径依赖,是否也表明政府其实并没有提早做好病毒毒性减弱的应对方案?(一个关联讨论是,不同地域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使得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边缘地带在疫情冲击下更为脆弱,更容易发生医疗挤兑。这个问题在武汉疫情爆发初期就被指出,不知两年来这些脆弱地区有没有下苦功新增医疗资源?这些工作不仅有助于防疫,而且可以增加长期的社会福利。)

Image

方舱患者救治医护人员的视频截图
我们也应当开始认真讨论居家隔离的可行性,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提议。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可能倾向于将居家隔离视为一种个人独处的隔离模式。但是,只有通过抗原检测、给予隔离指导、发放纾困补贴、提供邻里互助等配套措施,居家隔离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居家隔离也对社区居民的自我组织能力提出了要求。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在许多社区看到团购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极短的速度之内通过互助试图解决物资短缺的问题,本来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一下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居家隔离,同样需要邻里间的体谅和互助,让隔离者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社区的帮助获得足够的信息和资源,避免生活的不便。

虽然我们相信居民自治的潜力,但有着良好自组织能力的社区,也并非一蹴而就。在日常生活中,政府和市场接管了大量社区和家庭工作,使得居民习惯于被管理者和购买服务者的身份。而要转变现有的防疫策略,就应当注意到不仅仅是用居家隔离取代方舱隔离这么简单,而是要充分给予居民自治权,使防疫逐渐转变为“重症收治+居家隔离+社区自组织”的模式。否则,即便将来采取居家隔离的防疫措施,患者也很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的照顾。防疫可能从有组织的强制转向无组织的真空。

我们也再一次呼吁朋友们关注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权益问题。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政策,社会都需要工人的劳动。他们可以是建设方舱的建筑工人,也可以是为居家隔离的居民运输食物的外卖员。他们可以是方舱里的医护和大白,也可以是在家中护理老人的家政阿姨。他们可以是方舱里清理垃圾和进行消杀的后勤工人,也可以是小区物业管理下的保安和清洁工。而缺乏大多数人对劳动权益的日常关注,缺乏劳动权益的维护机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政策,工人们都将付出本不应付出的代价。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再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有助于方舱困局的解决:

既然方舱建设和运作已经成为一种政治任务,且至少在这波疫情中难以调整其定位,那么应当尤其注意规范劳务中介的招募。保证招工信息准确,向工人说明感染风险以及用工单位应承担的责任,用书面协议确定责任和义务。如果无法规范,建议设立方舱的官方直招渠道。对异地招募的风险进行认真评估。调整方舱工人招募的宣传导向,在保证足够工资和补助的同时,减少人们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过度恐慌,进行科学宣传。

保障方舱各工种工人的权益,对本文中出现的工人曝光的方舱医院项目进行调查。对承包单位和劳务中介的违法违法行为进行追责。对于在工作中受感染的工人,支持工人与用工单位协商赔付方案。在之后的方舱和防疫建筑项目的建设任务中,建筑公司应当建立自有的建筑工人队伍,为工人提供劳动保障,而不是依赖劳务派遣和中介。

向社会公开征求应对病毒毒性进一步减弱的防疫策略,听取防疫专家意见,着手准备朝居家隔离模式转变的过渡方案。

FacebookTwitterTelegram



@新闻晨报
[cp]【上海新增1015例本土确诊和2260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上海市卫健委通报:4月8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1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609例,其中420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301例确诊病例和2185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健康上海12320)[/cp]



@考拉cora顾小姐
朋友寻求帮助,
各位能看到此贴的网友们:

本人谭海玲,现住上海市徐汇区建国西路307弄3号,手机:15821969535,现患有严重的血液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严重贫血、血小板极低),需平均每隔两周到医院去输血(最好输洗涤红细胞,实在不行输普通红细胞救救急),现因我的家人3位老人于(爸爸85岁、妈妈75岁、叔叔84岁,他是孤老,靠我们家照顾)4月5日采样,4月6日核酸检测均成阳性,本人4月5日核酸暂时为阴性(因没人上门复测)现不知是否已感染,4月9日我又到了输血的日子,可是因为是密接者,按国家防控要求阳性及密接者必须隔离,现自我隔离在家中。

本人于4月6日得知是密接者后第二日与居委联系说我是需要外出就诊的,去医院开单子预约输血的,可居委就先给了一句话:你和你的家人现在必须足不出户。

本人又于4月8日一早致电居委会,领导说立即将我的情况上报,后有地段医院的医生来电说我们这片的对口医院是徐汇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但那里没有输血,让自行联系其他医院。于是我致电华山医院总院(华山路乌鲁木齐路)急诊,急诊说我们这出现阳性患者,现急诊和发热门诊都封闭了。

我又联系了徐汇区中心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第八人民医院等均不接受我这样的病人,当然现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有的医院忙音还没人接电话,总之现在什么居委开出门单、联系医院、哪个医院肯接收我这样的密接者都需要我一个患严重疾病的人全部自己去联系,没人能帮我,我连出门的交通工具都没有,我已经打了无数医院的电话、居委电话、12345、58910910的热线电话,回复暂时是我们已经将您的情况提交上去,请等消息会有人跟您联系的。

我自己家中还有3个老人(爸爸、妈妈、叔叔 - 他是孤老,靠我们家照顾,都是奔90岁的人),3位老人核酸均为阳性,居委领导说会有人上门给你们全家采核酸的,可是自4月5日后就没有任何人上门询问过情况,我有致电居委,那里领导说医生太忙了,他们也有他们的安排,你们等着会上门的。现3位老人的情况也不太好,爸爸咳嗽有痰、全身无力;妈妈发热咳嗽、走楼梯气喘脚发抖、出虚汗(妈妈的情况最严重);叔叔咳嗽有痰、全身无力。3位老人本来都患有严重的慢性基础疾病,我一个重大疾病患者也没有能力照顾他们3位高龄老人。

我现在实在无计可施了,在现在这种疫情情况下,我又是密接者不能出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输到血(洗涤红细胞),现只能求助政府、社会及相关领导恳求你们救救我们全家,否则真的只有等死了。#上海抗疫求助[超话]# @上海发布 @警民直通车-上海 @上海徐汇发布



@声声不息的一天
[cp]上海疫情下的医务人员你们还好么?

8 小时前
真的没有想到,3天我们科室就几乎全军覆没,团灭。。。。。。

我们医务人员每周常规3次核酸,病人及陪护家属每周常规2次核酸。之前所有人一切正常。

4月4日最新一次核酸报告出来,医护和护工阿姨一共阳性12个人。大家无法相信,恐惧笼罩整个科室。12个人当天立即被拉走方舱医院隔离。

科室开始封控,每天所有人做核酸。

4月5日,病人43人,陪护家属10人,核酸报告28个阳。

然后接下来每天几个阳,第三天差不多团灭。

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新冠病毒已经在科室快速传播了。

从三月初以来大家差不多都在加班,每天正常上班以外,休息的人都会外出采样,去医院发热门诊帮班,去小区采样。上海浦东浦西全市核酸,科室几乎一半的同事都会派去采样,留下几个上班。

可能大家都太累了吧。

但是医院对我们的态度是最让人寒心的。有时候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是人心。

心疼大家。

当天12个医务人员阳性,她们被拉走以后,科室就剩6个护士,我们立即给所有人做核酸。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全部被转移隔离,应该还会有同事不会感染吧。

当天早上4:15分科室6个护士外出采样,但是她们晚上还是回来了。她们如果不回来,应该会有人逃过这一劫的吧。

当天夜里我们自己给病房消毒,弄到凌晨三点多,没有专业人士过来消杀,应该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吧。

第二天所有核酸结果出来,病人及家属28阳,护士2个阳。护士被拉走方舱。晚上又2个护士阳,被拉走。

病人及家属还在病房。我们整整等了一天,夜里12点左右终于来人把阳性28个人拉走隔离点。我们又开始自己消杀到3点多,只消毒了值班房楼道这些地方。

28个病人的床铺还在,因为我们只有几个人了,根本做不到把整个环境消杀,还有17个病人,第二天还要正常上班。

晚上又2个病人阳,因为隔离病房没有床了,他们就一直留在病房里。我们与他们密切接触。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已经都逃不掉了,因为整个科室全部是新冠病毒 。我们只是普通病房,穿脱防护服根本不能保证不污染。

4月6日,又4个护士阳,陪护家属10个阳,护工阿姨全部阳,大家晚上被拉走入住方舱医院。

这个时候10个家属,7个护工阿姨,2个开饭阿姨已经全军覆没。只有4个护士,1个医生了。4个护士3个已经出现症状。想想我们都是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的。还要正常上班,走在各个病房。

我们剩下的人真的是自己看着自己慢慢变阳。又要正常上班,充满痛苦和煎熬。

有2个同事回过家,她们父母全部阳性。

我幸好是上海封城以后一直住在单位,已经住了10天左右。没有和家人接触。

如果一开始就全部转运隔离,我们是不是不至于团灭?

心疼我们自己,都是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如果她们那天外出采样晚上直接不回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反抗,就罢工,会不会好一点?

心疼病人,28个阳性转运第二天,我竟然接到好几个病人家属电话,说他们小区封控出不来,让我去看看病人情况怎么样,就看一眼告诉他们就行,其实这个时候病人已经不在我们科室,医院竟然没有告知家属?我的内心惭愧不已。。。

心疼家属,他们有的是孝子孝女在这陪着父母,有的是夫妻伉俪情深在这互相陪伴,有的是在这陪着自己的宝贝孩子。他们也都是老实人,如果当天他们也反抗呢?

昨晚我们科室一共10人坐车到方舱医院,这个时候发现不仅仅是我们科室,车上竟然30多个人。而且我们这已经是好几批了。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已经好几个科室出现阳性患者或者医护人员,她们正在经历我们科室的情况,有在其他科室的同事说她们昨晚一起抱头痛哭,因为没人管他们。越是后面阳性的人越可怜,因为还要正常上班。

这次上海疫情真的太严重,希望所有人都能保护好自己。我们所在一线,现在全部倒下,大家喜忧掺半,开心的是终于可以休息了,可以好好睡一觉了。伤感的是我们不能继续抗疫了,我们也是患者了。

希望所有人保护好自己,疫情早点结束。

续跟。

今天是4月8日,昨天7号结果出来,科室只有2个护士,2个病人阴性。

有朋友在另一个科室,她们科室昨天也是3个护士阳,14个病人阳,她也感染了。她哭了,因为她还在哺乳期,回家喂过宝宝。

他们科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也会和我们科室一样团灭。

就这种情况了,医院还是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因为感染科隔离病房已经满了,确诊的病人还在科室。

其他科室很多医生护士还在外采,有的护士知道我们医院的情况,不敢来上班,医院领导一直打电话,说不过来上班扣绩效扣你公休。

还有领导打电话给我们已经确诊的同事,说我们已经确诊了,问我们可不可以去方舱上班?这是人说的话么?大家都是没日没夜的加班了一个多月,我们也是病人了,我们到死就不配休息一下么?

凌晨另一个科室朋友打电话给我,他们科也是1个护工阳,3个病人阳,这种情况她们领导一直打电话让她回科室上班。她其实已经是密接了,不过还好她自己一个人住,我劝她在家自我隔离,虽然居家隔离阳的可能性也差不多了,但是回科室百分之百阳。

入住方舱第三天现在想哭。最可怕的是只要回过家的同事,他们爸爸妈妈,孩子全部感染了。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没办法,但是感觉对不起家人。爸爸妈妈年龄大了。

我们都在发烧,我反反复复38度-38.5度,有一个同事味觉已经没有了。[/cp]



@矮矮的高冷
[cp]#上海疫情求助# 家父在酒店隔离期间去世
我尝试克制悲痛的情绪,尽量说清来龙去脉。
可我人微言轻,只望蝴蝶振翅能引来台风,刮去阴霾,让我父亲的死水落石出、还他一个公道。这是一篇问责,我想问清楚,究竟谁来为我父亲的死负责。

三月二十七日,家父因与阳性密接,被收容于曹阳路1518号大都会海逸酒店隔离点。家父心脏一直不太好,常备保心丸。我和姐姐虽然担心,但家父总说在隔离点一切安好,我们悬起来的心才放下。

四月四日当天具体发生什么,我们只能努力拼凑,但我愿意以承担一切法律责任为前提,将我所知道的经过陈述出来。

17:20分
家父在服完药后,心脏却突感不适。由于没有【隔离点值班医生】的联系方式,家父用私人手机,尝试拨打【隔离点值班民警】电话,让【隔离点值班民警】呼叫【隔离点值班医生】,试图自救。(此信息来源于【家父手机通话记录】、【隔离点值班民警】以及【隔离点值班医护】)
无人应答。

17:21分
家父用私人手机拨打120以求救治,接通。
120接线员告知,私人拨打120并不能派救护车进行急救,必须走程序,即:先联系【隔离点值班医生】,由【隔离点值班医生】联系120,才能派救护车。
无果。(此信息来源于【120接线记录】)

17:29分
家父用私人手机拨打110,接通。110总线几经周转,最终联系到【隔离点值班民警】。(此消息来源于【110接线记录】以及【隔离点值班民警】)

17:38分
【隔离点值班民警】联系到【隔离点值班医生】,【隔离点值班医生】得知情况。

17:40分~19:35分

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何种事实,哪怕是现在,我们也无从知晓。

【隔离点】单方面给出了当时的经过:
第一,【隔离点】在18:20分联系到【隔离点专派救护车】。
第二,【隔离点值班医护】通过客房电话,不停地询问家父身体情况,并给予自救指导。

不过,他们口径一致地给出了一个事实:17:40分~19:35分,确确实实没有任何【隔离点值班医生、护士】来客房询问家父情况、看护家父。
并且,家父的同事就在客房对面,18:02时,同事叫家父,无人应答。同事便自行去吃饭了。

19:35分
救护车致电【隔离点】,表示已经快到了,并让【隔离点值班医护】做好准备,收拾家父的行李。此时,一位【隔离点值班医生】来到家父客房门口,敲门无果,并借用房卡打开房门,然后关紧了客房房门。不久,又一位【隔离点值班医生】来到客房,进入房门后,关闭客房房门。(此消息来源于【家父十几位同事】)

19:50分
救护车到来,【救护车的急救人员】带担架、心电设备来到客房,而此时的心电图已经是一条直线了。接着,【急救人员】用担架将家父抬进急救车,赶往普陀区桃浦路的利群医院。(此消息来源于【利群医院的记录】)

20:42分

姐姐接到值班民警电话,说家父被送去医院抢救。

20:49分

我也得知此事,安慰姐姐后,偷偷地给家父打了电话,未接。

20:50分

家父回电了,电话那头是【利群医院的医生】。
他说,家父走了。

当天晚上,我们来到医院,办好了死亡证明。
我们一无所知,我们想知道真相,所以我们想见家父,想拿到家父的遗物,搞清楚家父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得到的回复是,尸体由于曾是密接者,不让见。
遗物由于曾属于密接者,暂时不让拿。

由于太过蹊跷,我们多次报警,最后来了四五辆警车,终于得到一个答复:明天见遗体,明天拿遗物。这已是我们最大的争取,至少有个准信了。

到了次日,我们穿着防护服,见到了家父,也看见家父身上的抢救痕迹。接着,利群医院开始告知我们,这里尸体不能存放48小时以上,必须尽早火化。

我们想做尸检,我们想要个明白。
当天,利群医院的领导要见我们,并语重心长地说了许多,比如现在环境下没有机构可做尸检之类的。我也确实不忍家父开膛破肚,最后就答应了火化。

殡仪馆来了以后,因为尸体曾是密接者,不愿意来太平间接家父。在他们的拜托下,我推着家父,来到殡仪车前。

因为尸体曾是密接者,没有设置尸牌。我至今也忘不了工作人员的那句话:“你确认这是你父亲吗?确认我们才能带走。”随后我打开了裹尸袋确认遗体。

呵呵。

后来,我们设法联系各单位、部门,我们想要得知实情,换来的却是互相推诿。只有民政局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让我们联系到桃浦街道,开了一次线上会议。

隔离点说:人必不是在隔离点死的,因为救护车不拉死人。
医方解释:国际上来说,人停止心跳后的30分钟都是抢救时间,只有30分钟后才能正式宣告死亡。当时急救人员在酒店用过心电图,已经是一条直线了,但考虑到还有救援的可能,所以才抬上救护车,赶往医院。

而现在,已经没有有关部门再联系我们了。我们去联系他们,也只有一个答复:很同情、等流程。

写到这里,我终于能带一些情绪了。

家父从不让人担心,什么事都自己抗着,留给我们姐弟的只有乐观爽朗的笑容。所以姐姐来电时,我说:“没事,这不有急救人员嘛,肯定好好的。”我没想到他在生死关头,都不愿给我和姐姐打一通电话,他一定是想扛过这关,把这次小小的风波瞒住、不让我们担心吧......

可是爸,你要我们怎么接受这样的结果?它不尽人事啊...倘若有【隔离点值班医护】在17:40~19:35之间上门看护你呢?倘若【隔离点专派救护车】在18:20指派,18:50到达呢?我不敢想啊!因为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你可能还能站在我面前啊!

说等流程,那是不切实际的,真相只会慢慢积灰,取证只会越来越难。而且这已经暴露出隔离点救护上的弊病了,我们家属怎么能接受不了了之?怎么能接受这弊病不除?

我的诉求只有一个:

请与本案无关、且具有调查力度的机关部门告诉我、亲口告诉我,家父究竟因为什么疏漏而死!谁来承担这个责任![/cp]



@Lu在路上的lu
[cp]#上海疫情##上海抗疫求助[超话]##上海发菜#
我真的很难过,但是我下面所说的话,不加任何情绪,我只是希望能被人关注到这个情况。

由于我家里没吃的了,于是找到了一个能买鸡蛋鸡肉的渠道,又因为人家只能几箱几箱发,于是我就喊了我们这栋楼好多人一起买,昨天下单今天送到了,我今天在楼下给大家分东西。

这是背景。

过程中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右腿一瘸一拐,说话也不是很清楚听不太懂,但是他过来问我这些东西能不能卖给他,我就和他沟通了好一会儿,才听明白这几个信息:
1.62岁
2.没结婚,没子女
3.家里什么菜都没有了
4.打不通居委电话,打不通110电话,找不到任何人帮忙
5.现在下楼是准备去小区门口找找人,看看能有啥吃的弄一点吃

我听完把我自己买的鸡蛋和鸡肉都转卖给了他。

过了一会儿又过来一对老夫妻,不是我们这栋楼的,老爷爷推着老奶奶坐着轮椅,也以为我是卖菜的要买,我告知了情况,又聊了几句,了解到这些信息:
1.子女同在上海但是没办法送菜过来
2.自己在叮咚买菜抢菜,没有抢到

于是我加了微信,留了电话(因为老年人不太会微信),我说正好我今天在和大家一起买蔬菜的团购,给你们也买一份,到时候送过去。

我在楼下分东西,停留了两个小时,这个过程中,有大概几十个人问我是不是买菜的,这些能不能卖。
其中有70%以上都是老年人,我说明了这些是别人已经定好的我无权销售,他们很失望走了,好几个老人一边走一边骂,没人管他们,各个公共服务电话都打不通,我不确定他们是不是知道所有的公共服务电话,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打不通。

我在楼下有一会儿很无助,没忍住就哭了,男朋友问我为什么哭,我说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可怜,也可能那个时候我想到自己家里的老人,幸亏我家那边没有发生买不到东西的情况。
我又想到,这个小区老人居住率高于年轻人,那我今天遇到的是不是缩影呢?

我不知道上海这次什么时候痊愈,什么时候能正常有吃喝,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老人能够都被关注到。
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也没办法做什么,我只能给遇到的老人说,你们有需要可以联系我,我买菜的时候一起买给你们。
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也只能做到这些了。毕竟我自己也是在各种平台天天抢不到菜的。

我真心希望,早日恢复正常生活,让这些独居老人能够不为吃喝发愁。[/cp]



https://mp.weixin.qq.com/s/gDa7m6-B0HDmmV8g7iY8VA
我在中国三个月的魔幻之旅
原创 薛良权律师 美国薛律师 2022-04-06 09:56
从2022年1月1日到4月1日,从美国到中国,再回到美国,整整三个月的旅程可谓是百年不遇。考虑再三,决定还是记录一下,但也只是记录,客观的记录,没有任何观点和意见,也不发表任何观点和意见。



机票欺诈



2021年9月份就计划过年回国,安排助理预定机票,助理找的是一家叫沃特行程的票务代理,通过微信支付了人民币19140元的费用,预定了2022年1月2日洛杉矶飞广州的机票。但是直到2022年1月1日晚上,票务代理都没有成功出票并把行程单发给我,最后才告知已经没有票了,出不了票。当时我已经根据洛杉矶总领馆的要求做完了新冠检测,拿到了阴性报告,万事俱备,只欠机票。实在没有想到提前近三个月预订的机票最后居然出不了。1月1日当晚,这家叫沃特行程的票务代理让我自己去找别的渠道购买机票,承诺说会报销我所购买机票的费用,于是我通过另外一家票务公司抢到了一张同一个航班的机票,又支付了人民币29500元。最后我是拿着这张机票登上了从美国洛杉矶飞往广州的南航飞机。



图片

图片

后来这家票务代理并没有按照之前的承诺报销我后来支付的费用,并拖延和拒绝全额报销,最后只肯退还此前支付的19140元,而不是报销后来因为他们违约无法出票,我又订购机票花费的29500元。我通过中国的天眼查平台查询了这家票务代理,是一家注册在天津的小公司,而且已经有很多票务代理的纠纷和诉讼: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一定不会放过这家叫沃特行程的天津公司及其背后的股东,在此我也特别敬告和总结如下:



1、通过大平台和公司订购机票,可以直接通过航空公司订购机票的就尽量通过电话或网站直接订购;

2、不要轻信网上、微信上的各种票务代理和票贩子,他们可能价格有优势,但是也可能是通过积分以及其它手段获得的机票,不靠谱和安全;

3、对于无法核实身份的个人和公司,都不要交易金钱,你要无时无刻都要想到如果发生纠纷,你的维权途径、成本和代价;

4、重要的事情,事必亲躬,不要丢给别人。



图片



图片

图为在洛杉矶机场办理值机手续



确诊阳性



2022年1月4日来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落地广州的那一刻我就发现情况不太对,与我来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样。来之前在洛杉矶国际机场,除了口罩之外,没有感觉到什么异样,大家甚至都没有社交距离,依旧是人来人往,非常繁忙和热闹。但是来到白云机场就不一样了,感觉非常荒凉,整个机场里面好像只有我们这一个国际航班,地面蒙了一层灰土看来是很久没人打扫了。我们被安排在一个候机大厅,远出是一排办理登记手续的大白。



各种登记、填表格、做核酸,然后被安排去做大巴到隔离酒店,这个过程大概搞了有七八个小时。我们都不知道下一站去哪里,在什么酒店隔离。后来上了大巴车,来到了广州从化的一家亨来斯登酒店。大巴上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车厢内都是消毒残留下的痕迹。来到酒店后,一个一个下车消毒、登记和入住。当时感觉恍如隔世,好像自己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预感不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为在隔离酒店门口消杀登记



入住酒店后,身心疲惫,心里想着总算是安定下来可以好好休息了。看了一下酒店房间环境,还是很不错。是一个温泉酒店,房间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浴缸,可以泡温泉。酒店价格还可以,心里想着这十四天可以好好休息,结束后就可以回到山东老家,还能赶上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这就是希望,人总归是要有点希望的,大的小的,远的近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但是当我洗好澡,吃了晚饭,正要躺下休息的时候,一通电话改变了所有的一切。我被通知在机场的核酸检测是阳性,会在当晚被转移至医院确诊。也就是说现在的检测是阳性,但还要去医院确诊后才行。被告知会送一套防护服过来,等一下有人接我去医院,是120的急救车,要带好N95口罩和防护面罩。等到大约晚上11点左右,才通知我下楼去医院。我从未穿过防护服,整个装备上身后,感觉透不过起来,我本人又要戴个眼镜,所以会有雾气,只看到防护面罩上的水珠不断流下来。我坐在急救车里面,再一次感觉恍如隔世。



图片

图为我身穿防护服在120急救车里



八院治疗



2022年1月5日我被送进了广州第八人民医院,后来才知道这是广州最好的专门收治传染病的医院。凌晨,我被采了核酸,咽拭子和鼻拭子,还被抽了血,抽了大概有十几管血,是我平生被抽最多的一次,后来还验了大小便,做了CT,反正就是平生最彻底的一次体检,后来报告出来,通知我确诊新冠。然后就开始了我在广州八院的治疗日子,本来以为几天就结束了,但没想到,这一待就是近一个月。治疗期间,不可以出病房一步,我所住的是三人一个房间的病房,同住的前后有从澳大利亚过来的山东大哥、法国过来的温州大叔,南美过来的兄弟。基本上没有什么治疗,本来我们也没什么症状,就等着体内的病毒慢慢减少和消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图片

      图为我所住病房唯一可以看到外面的玻璃



图片

图片

图为我在广州八院的餐食



由于我的确诊后的CT值比较低,医生说病毒含量比较多,而当时中国阴性的标准还是40,所以我的检测结果很久都无法达到转阴的标准。出院的标准是,连续两天双阴。最后我是每天都做核酸检测,每天都像等着开奖一样查询结果。有时候今天是阴性,以为明天也是阴性,后天就可以出院了,但是好几次都事与愿违,今天是阴性,明天是阳性,循环往复了多次,持续了两周多,最后整个人都被搞崩溃了。我的CT值在最后这样循环往复大多都徘徊在38、39左右,但因为达不到40,所以转不了阴性,也就无法出院。最后我的整个治疗周期是4周,27天,在那个医院里属于中等水平,有的听说是两个月都出不去,有的两周就出去了。现在中国第九版的政策调低了这个数值,调到了35,大大缩短了住院治疗的周期。



图片

图为我在广州八院的第一次核酸检测报告





图片



这是我在广州八院的最后一次检测报告



图片

我1月14日就已经超过了现在的标准35





图片

我在1月18日之后就一直在39左右徘徊



2022年的春节是在广州八院度过的,年三十那天,我的两个同房的病友都已经先我出院了,病房里面只剩下我。我很久没有看春晚了,那天晚上我几乎完整看完了整个春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为在广州八院的隔离生活



南沙隔离



2022年2月1日,从广州八院顺利毕业后,被转移到广州南沙医院继续医学观察14天。南沙医院是专门接收治愈后的新冠患者,继续隔离观察。南沙医院的病房,我所住的是两人一个房间。同住的一开始是一位号称广州奥密克戎第一人首例患者的大叔,是从美国德州来中国探亲的,从2021年11月份落地上海被隔离结束后来到广州,居家隔离期间被确诊阳性,同样在广州八院治疗近一个月后被送到南沙医院继续观察14天,出去后被送至方舱医院继续隔离,第14天被通知复阳,然后又被送回到了南沙这边。这位大叔声如洪钟,已经被折腾了三个月了,家人一个也没见到,跟我说还是在美国的老婆好,他老婆对他说赶快回来吧,要得病跟他一起得。后来这个大叔出院,来了一个英国的小伙子,是一个空乘,护士说我英文好,可以跟他沟通聊聊。但是这位兄弟好像已经严重抑郁了,每天走来走去,心情不太好。



图片

图片

图为南沙医院病房和病床



图片

图为英国哥们来回溜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为在南沙的隔离生活



2022年2月16日,我终于达到了解除隔离的标准即最后连续三天双采都是阴性。这里的双采指的是两个鼻孔都要采,然后分两个样本,送两个机构进行检测,然后比对后没有问题,都是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解除隔离当天本以为是自由的开始,没想到是另外一场噩梦的开始。与我一起出院的是一个从阿联酋回来的江西上饶的大哥,我们在院外等车的时候,他说他已经在广州八院和南沙医院待了三个月了。他去广州南站坐高铁回江西,我去白云坐飞机去上海。来接我们的是一辆大型的巴士,就我们两个人,他坐后面,我坐前面。先送他去广州南站坐火车,再送我去机场坐飞机。为了迁就这位大哥,我昨晚还特意配合改签了晚一点的飞机。但是无巧不成书,我的另一场上海的噩梦就此埋下了伏笔。



上海密接



2022年2月16日晚上我来到上海,第二天即2月17日上午按照规定去居委会报备,居委会说让我去做一次核酸,如果没问题即自由。



2022年2月17日下午我去上海松江中心医院做了核酸检测,晚上结果出来没有问题,是阴性,通知居委会,居委会说没有问题了。



2022年2月19日下午接到广州从化疾控的电话说我被判为密接,已经通知上海这边。因为上次跟我一起出院的那个江西上饶的大哥回家后复阳,而我与他在同一个密闭空间,所以妥妥的密接。



2022年2月20日下午我被松江疾控中心用120救护车接到隔离点是松江维也纳酒店,正式开始了又一个14天的隔离生活。这次的酒店房间是一个商务套间,20楼的天字一号房,鸟瞰松江的中央公园。第1、4、7、14天做核酸检测,最后没有问题才能解除隔离。



图片

图片

图为维也纳酒店房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为维也纳酒店餐食



2022年3月6日是我隔离的最后一天,当天凌晨采集核酸,双采,就是两个鼻孔,喉咙,物理表面包括桌子、枕头、洗手台、淋浴室等,分两个样本,分别送医院和疾控,两边结果都是阴性没有问题才可解除隔离。



松江复阳



2022年3月6日下午,我从微信健康云上查询我在松江区中心医院的检测没有问题,是阴性,一如既往的阴性。心中大喜,看到了曙光。我昨晚对着酒店一扇玻璃的十字架(估计有个基督徒被隔离至此做的十字架)祈祷了很久,看来是上帝保佑,要自由了。



图片

图为酒店窗户上的十字架



2022年3月6日晚上八点左右,隔离点的人电话通知说我在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是阳性,我属于复阳,要送到医院治疗和观察。这个情形与最近网上疯传的那个录音里面的情况一模一样:健康云上没有问题是阴性,疾控说你是阳性,但疾控就是不给你报告,就是说有问题,要送到医院,不能解除隔离。我索要疾控的报告,但是他们说没有报告,他们都是听上面的通知,说你有问题就有问题,就不能解除隔离。至于下面要送到上面地方,他们也不知道,还要继续等上面通知,说现在医院都满了,没有床位,让我继续住着等着。



公卫隔离



2022年3月10日,我被通知说要送我到公卫,就是位于金山的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也是最大的收治传染病的医疗机构。熟悉的120,同样的待遇,我被送到了金山公卫,开始了我莫名其妙的复阳隔离。



图片

图片

图为金山公卫的病房



来到金山公卫的病房,一片狼藉,估计是上一波病人刚离开,桌子、地上和床上都没有收拾和换洗,现在想想,看看现在的方舱医院,我所住的病房已经是高级的了。我在这个两人病房开始了8天的隔离观察。没有药物没有治疗,没有查房没有检查,最后连续两天检测没问题就可以出院。



2022年3月16日,我连续两天检测没有问题,通知我可以出院,但是要去酒店另外再隔离十四天。



美居隔离



2022年3月18日,我被120接送出去,来到了松江美居酒店,开始了又一个14天的隔离生活。被通知,只要最后一天检测结果没有问题,就可以解除隔离,赋予绿码。



图片

图片

图为松江美居酒店的隔离生活



2022年3月27日晚上,上海发布鸳鸯封城大法,我也了解到上海疫情已经全面爆发,并流窜各地,各地是严防死守,形势非常紧张。





图片

酒店

2022年3月31日凌晨,大白如期而至,双采核酸,并采集了物理表面。我本以为像上次那样会采集桌面和洗手台,所以提前用消毒纸巾擦拭了一遍。但万万没想到,人家这次没有采集那些台面,而是采集的是手机表面,真是高啊!



2022年3月31日下午6点,健康云结果出来,中心医院检测结果是阴性,没有问题。晚上8点左右,被通知疾控那边也没有问题,是阴性。被通知9点左右正式解除对我的隔离,赋予绿码,赐沪上自由行走。



返回美国



2022年3月31日晚上9点,我终于拿到了解除隔离通知书,随即离开酒店,趁当时浦西还没有封之前,打出租车去虹桥枢纽,因为只有那里的机场一线才能到浦东机场,浦东已经封城,不能正常通行。我已经预定了4月1日从浦东飞往洛杉矶的机票。



图片图片

图为终于来到浦东机场



2022年4月1日早晨6点,东航值机,被告知我的报告是中文的,无法登记,现场翻译成英文,并跑遍了浦东机场,打印出来,才算给办理了值机。但是他们说如果中转地韩国首尔的仁川机场不认可我的检测报告,我还是会被遣返到上海,并进行14天的隔离。



图片



2022年4月1日上午11点,来到韩国首尔的仁川机场,去韩亚航空值机柜台办理手续,韩亚的老姐姐看了半天,最后还是给我办理了值机手续。



图片



2022年4月1日上午9点,平安到达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



图片



三个月整的魔幻之旅正式宣告结束。



这三个月的魔幻之旅,我好像从孩童来到了暮年。人活着就是要有希望的,大的小的远的近的。如果一个个希望不断破碎,然后又有新的希望升起,然后又破碎,循环往复,这才是最折磨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打了无数的电话,医院、疾控办、卫健委、12345、街道办、居委会、市政府等,跟不同的工作人员都接触和沟通过,主任、医生、护士、保洁、官员、警察、隔离点工作人员等,深切感受到在大时代、大事件下,每一个人都是脆弱和渺小的,也很多时候都是无奈和纠结的,我感谢每一个与我在这段旅程中有交集的人,并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工作、观点和立场。



虽然我这次未能见到所有家人、亲戚和朋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我永远爱他们。



愿疫情早日过去、春回大地。



薛良权



2022年4月5日



@冬亚
[cp]听说沪上最近出了两个应对
一是只要快递员有阳就停他那所有快递
结果快递断了
一是要求社区团购团长签,只要因为团购导致阳,自己要承担法律责任。
结果团长都散了

这是打算逼着所有人活不下去么 ​​​[/cp]



@雷斯林Raist
[cp]我在上海。

如果你看新闻,应该知道上海居民这些天过得不好。

有人好多天没吃过肉了,有人家里大米已经见底,有人没有卫生巾可用,有人已经没有厕纸用了。

如果你觉得你的城市管理很好,以后绝对不会发生上海这样的事情,那你可以不看这一篇,但如果你想未雨绸缪囤一些东西,我这里有一些建议。

首先是食物:

1,家里没有灶台的人一定要买电磁炉,没有锅的人一定要买锅。

因为到时候无论社区发的物资还是大家团购回来的物资都是生的,如果你没有设备加工这些生食,就只能指望邻居接济你或者用食材和邻居换东西吃了,那会非常被动,生活质量很差。

别担心自己不会做饭,现在视频很发达,照着视频做不会差到哪去的。

2,一定要买调料

现在在上海,米面油、肉蛋奶、蔬菜很难买,但社区偶尔会发,通过各种团购也总能买到一些。

但生抽、老抽、料酒、醋、葱姜蒜等常用调料我基本没看到有人团购的,我们社区也从来没发过,基本是用一点少一点。

所以如果你要自己做饭,记得一定要买一些调料在家里备用。

3,买一些常温可以摆放的食品

蔬菜就不用囤了,很容易坏。

肉和海鲜可以买一些,放在冷冻层很久也不会坏。

但是大部分人家里都不会有冰柜,很多人家里冰箱也不会是双开门的,而普通冰箱的容量是有限的,装不下太多食材。所以一定要买一些常温下可以摆放的食物。

比如方便面、燕麦、水果蔬菜罐头、你爱吃的零食。还有一些人爱喝酒爱抽烟爱喝饮料的,也可以提前买好,因为封城以后没有途径买这些东西。

有朋友特别爱喝可乐,这些天想尽了办法也搞不到。

还有朋友每天必须要喝咖啡,现在也是在家里抓狂。

这些记得要囤。

另外,封在家里补充蛋白质很重要。如果你不在乎味道的话,性价比最高也最能放的东西是蛋白粉,它的蛋白质含量可以高达80%以上,是鸡蛋的5-6倍。

现在我们家如果实在没吃的了,还可以每天吃燕麦+大米+蛋白粉+维生素片,算了算至少可以撑两个月。

4,药品/补剂。

绿叶菜很容易坏,到后面如果买不到绿叶菜的话容易便秘、口腔溃疡。这时候如果囤一些维生素片、益生菌、纤维素可能会好一点。

另外封控的时候买药不太容易,家里常备药可以囤一些。特别是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的人,先在家里把药多准备一些,免得到时候医院停诊买不到药。

5,日用品。

从上海的经验来看,封控以后全城的运力可能都在运吃的,这些日用品完全没有运力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买到。

而且卫生纸卫生巾之类的东西没有任何替代品。

趁现在还能买到,可以囤一点,以防万一。

这里有一份不完全清单,可以按照你们的需求自行增加:

卷纸、抽纸、厨房纸、卫生巾、消毒纸巾、垃圾袋、洗洁精、洗碗机洗碗块、洗手液、洗衣液、沐浴露、洗发水、牙膏、保鲜袋、保鲜膜、烤箱纸、锡箔纸、通下水道的工具,溶剂、打扫厕所的喷剂、抹布。

但愿不要再有任何城市经历这一切,希望你永远别像我们一样深陷囹圄。
但也希望你们做一些准备,免得到时候真的经历时手足无措。[/cp]



@赏味不足
今天那篇“求救”被删除了,我思考了下,我也写(zao)下(yao)吧 。

首先我觉得上海的问题不是向外求救的问题,中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问题需要处理,也都有自己的规划,综合原因向外求救是可以的,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上海现在的根本问题在于自救。那我们来谈谈自救。

通过这次疫情,不仅仅是上海的居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民看到了上海的“真实样貌“,我前几天和我一个发小聊天的时候,我说私下讲,上海这个情况我一点都不惊讶(我毕竟是绝版区上海人310103)。

先说健康码和地点二维码吧,之前我发过一条单独的微博说过这个问题。由于我一直在出差,我会发现其他几乎所有地方去商场,超市,饭店都是需要支付宝或者微信扫码的。但上海的确没有,上海只有医院啊等地方是需要扫码的(但管理其实也不严格),其他地方几乎就是直接打开随申码就可以了。我毕竟做开发那么年了,我其实是很骄傲的,我认为是上海的随申码比较特殊,能实时的上传地点啥的,我一度很骄傲。但直到上海慢慢严重了,然后我去曾经的一些商超的时候,他们竟然也让我打开扫码了,我发现情况不太对。难道以前是我想多了?如果我想的是对的话,那么这码打开和不打开有啥区别?真的 有问题的时候,流调又应该怎么做呢?口头阐述?所以其实从一开始,上海就不是那么的严格,这其实是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接着说健康云的事儿,健康云在这次疫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一开始排队做核酸开始就频频出问题。我所在的黄浦区第九人民医院这附近老龄化很严重。我看到很多老人根本不会用手机,很多人老人排队也站不了那么久,还有很多是轮椅在旁边的。然后排队排到了之后没有健康云的,健康云刷不出来的,二维码刷不出来的比比皆是。志愿者其实真的非常辛苦,往往我看到的时候都是满头大汗,嗓音沙哑的。我不知道全中国有多少城市用健康云的。健康云让我很迷惑的就是每次做核酸,都要申请一次二维码,而且这个二维码很容易网络拥挤,甚至整个健康云就很容易网络忙。这也间接的造成了很多时候大家做核酸的进度。据说这玩意儿5个亿,大家自己去搜搜看用用看这5个亿的玩意儿吧(数据不保证真实性,自己判断)

然后说最重要的点,也是现在最匪夷所思的情况,就是全国人民都很奇怪为什么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到了人吃不饱饭的地步。这里我统一说下(当然,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都对)。首先上海很大,每个地区发展的情况也都不同,上海依然还有很多老房子,他们没有电梯,他们甚至没有抽水马桶,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地方发痰盂罐(不知道痰盂罐的可以百度下),其实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是又好气又好笑。为什么一开始我就说上海的本质并不在于求助在于自救。核心点在于管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现在结果来看,我可以说压根就不存在管理,或者说上面负责传达命令,然后就不管了。在我看来,外卖也好,囤物资也罢(尼玛,上海甚至还辟谣让大家不要囤物资,我信他个伏地魔)其实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事儿,但你政府不能不管啊。我现在看到情况,封闭时间从10天到30天左右不等,正常的物资政府你要负责吧。你哪怕按照人头(别说什么本地户口不本地户口的)发压缩饼干也可以啊。外卖人员不是人?志愿者不是人?居委会和保安不是人?大家将心比心,谁都不想阳,谁都想快点结束这场疫情。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骚操作开始了。(此处不封城,逃离上海的事儿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从我自己以及多方得到的信息来看就是,居委要么就是失联,要么就是说和他们无关,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居民团结在自救。

骚操作就是每天抗原,然后大白核酸。当然正常的情况,你一天做四次也没有问题,老百姓都配合。但是呢,做完核酸,阳性不拉走,(我们是密接先拉走,我不知道其他小区啥情况),也不做专业消杀。然后依然是每天不停让我们下楼核酸。那岂不是明摆着让我们阳么?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而且居委传达的话术就是”不做可能别人解封,我们就不解封,到时候自己要承担责任的”,我就觉得很奇怪,那我做了,阳了就能解封?也许阳了我被隔离对他们来讲叫解封吧。然后今天,也就是我刚刚发的一条微博,疾控发现我们有阳性,也不告诉居委,就只打电话给阳性患者,然后患者也有不自觉上报的现象,然后还有下楼拿快递拿东西的。这种情况快递再充足,人力物力再充足又如何?我们作为居民能拿得到么?

我请问上海政府,就这样的情况,怎么清零?怎么能好?什么时候是个头?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要说我抱怨,我怎么不去做志愿者,今天还有人说我不是中国人。不好意思,我现在觉得我不是人。从我来讲,我底线就是你阳性不拉走,不消杀我都能接受,大家都要相互理解,但你给个时间啊,没有任何时间和说法,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等待。从我内心的感受来讲,我真的觉得我早晚都会阳,而且粮食也早晚都有吃完的一天,现在我们有选择么?我们要么就是无尽的等着,要么就是等断粮的一天,要么就是冒着阳的风险出去拿东西。还有别的选择么?(截止到我发这条微博为止,阳性还是没有拉走,还是没有专业消杀)

还需要多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独居老人,养老院,刚出生不久的婴幼儿,很多需要透析的患者,包括在上海的租客等等,这样下去,他们肯定是撑不住的。难道除了新冠以外导致的坏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么?难道我们防疫的目的就是没有章法的封锁?我们防疫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饿死么?清零?那我觉得像浣熊市一样直接核平更快点。

好了,就先说那么多吧。我想呼吁大家,对志愿者一定要态度好,这次感谢所有的 志愿者,尤其是外省市来支援的,他们真的非常用心和热情(很多隔离的人都和我这样说)

PS:我不是说上海不好 ,上海病了,隐形的病症很严重,这次通过疫情都展现出来了,我们都希望上海都快点痊愈,我相信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我相信我们能够速战速决。就首先要解决自身的问题,一定要记住,我们的问题根本不是新冠,我们需要的是自救。



@珠宝君Yu东森
分享一个方法希望能帮到上海的小伙伴,如果你买不到吃的 希望这个方法对你有用。我人在深圳也是通过这个方法帮我爸买到了吃喝的物资,我爸在上海宝山断粮了 ,我定了闹钟早上六点半起来抢菜,根本抢不过人家甚至连付款都点击不了,总不能看着我爸被饿死吧?

手机打开所有外卖平台 看看你身边有没有营业的店铺,首先不要管他是否是饭店还是鲜花店铺 还是别的店铺,只要他营业着就行 随意先下一单不管买什么只要有人接单就行,接单后在线跟外卖小哥联系要下他的V[心],顺便说明下需要帮忙采购物资然后给予红包跑腿费。小哥听了你的情况后都会帮你买的 何况还有红包拿 当然这个要跟小哥沟通跑腿费多少。



@tombkeeper
2020-11-29,《“不讲武德”的互联网巨头正在用资本夺走无数卖菜小商贩的生计,这是不道德的,必须反垄断》

2020-12-03,“互联网公司抢菜贩生意,但你买菜更便宜了吗?”

2020-12-12,“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不要痴迷于急功近利、不热衷于短期变现”

2020-12-18,“互联网盯上"几棵白菜"要干嘛? 垄断的代价该由谁承受?”

2020-12-22,《社区团购九不得新规出台》

……

2022-03-10,《收缩、裁员、提速、融资,生鲜零售2022年往哪走?》

2022-03-14,“疫情之下的买菜难、抢菜热这一次轮到了上海……平台抢菜遭“秒光”,电商配送至深夜……头部生鲜电商的战略重心有所调整。以往追求业绩的高速增长,注重营收增速、拓城速度;现在更为看重盈利能力的提升,注重利润率。”

2022-04-08,《骑手快递员返岗!多家平台增调3000一线人员保供上海》



https://mp.weixin.qq.com/s/kxXZ3vicbInYAc3SOhmlFg

疫情防控:不要相信人,要相信社会
原创 刘远举 南都观察家 2022-01-11 18:00
图片



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全文3200余字,读完约需6分钟



用一个临时组建的、松散的体系,去替代社会、市场中高度分工、种类繁多、锱铢必较、分秒必争的体系,那一定会崩溃的。



西安封城后,各种乱象频现。我并不认为西安是一个特例。在全球疫情感染数仍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类似封城情况还可能出现,只有找到深层次、普遍性的原因与动机,才能避免再次陷入类似乱象。





▌不要太相信人


防疫抗疫中的志愿者,和一般救灾中的志愿者不一样,因为他们一定程度上具备权力,很多时候,权力还很大,可以不让人回家,不让人进医院,不让人出门。这里说的志愿者,不仅仅是社区中的志愿者,还包括医院、车站、高速公路、小区等等所有被纳入防疫体系、承担一定责任、并拥有一定权力的人。比如,有居民翻越围墙出去买菜被抓住,被志愿者强制出镜检讨;有小伙子溜出小区买馒头,返回时被志愿者打了;8个月孕妇因被拒绝而流产痛失孩子;父亲心梗不能及时就医去世。这都是权力的体现。



要干活就必然要授权,一个好的系统,有授权就有义务,责权、奖惩都要明确。没有奖励、报酬,就自然不用负责。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志愿者做得不好,是没有一个制度和方法去让他们负责的,道理很简单:“我都没拿钱,凭什么要我负责?”



负责的人既无动机、又无手段对志愿者工作中的问题强力纠正。做错了、没做好,没有惩罚、无需负责,上级也没办法管,那么,发现什么薄弱的环节,自然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会向更上一级反馈。所有的反馈,就都集中到微博上去了。志愿者只有严重违法、或过失被舆论关注到之后,才会被处理。比如,打买馒头的小伙子,要求居民当众做检讨,都是在网上引发舆论之后,才做了相应处理。



一般来说,系统中的临时人员不会太多。比如辅警和警察的关系,辅警不能单独行事,没有执法权,一定要警察来执行,警察对辅警的行为负责。我们所见到的辅警和警察的比例关系,通常也不会很大,不会一个警察管几十个辅警。但在志愿者体系中,基层工作的量,决定了志愿者数量是非常大的,负责人管不过来,很多时候是失控的,全凭志愿者的个人自觉与判断。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权力本身被当作了报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人有被认同的社会需求,有被尊重的需求,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他人的基础上。那么,报酬不足,就会形成一种淘汰机制:只有那些渴望权力、能从权力欲中得到满足的人,才愿意在这个体系中留下来。志愿者让人当众宣读检讨,并录视频;两个志愿者打买馒头的小伙子,都是一种权力的满足。



权力与方便,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现在很多人就是因为疫情之中当志愿者可以有方便。在西安考研的外地研究生自愿加入志愿者,很可能的一个原因是,外地人滞留西安,住没地方住,吃没地方吃,但又想活下去,怎么办?只能是做志愿者,做了志愿者管饭有住。上海也有这样的事,临时封小区,误入小区的人被封在里面了,也做了志愿者。有人说,如果自己的城市哪天宣布封城,那么请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不仅自己能活,全家还都有的吃。志愿者名额可没那么多,所以动作要快。



图片

▲ 12月30日,陕西省教育考试院给滞留西安的2022年研考生写了一封信  ©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绝大多数志愿者都是好的,但设计任何系统的时候,都要把人想成坏的。只有这样,体系才能被设计得更好。制订制度,要以“人性恶”作为基础,要想到每个人都有官僚、麻木的一面,也有权力欲望,提前想到这些问题,才能用制度兜底。



这不是对志愿者的不尊重,任何体系都是这么设置的,不管是纪委、监察委,都是起这个作用。把志愿者放到一个道德高位上,很多问题就会看不清楚,也没办法去做。当然,把志愿者从道德高位上放下来,自然就要给足报酬。报酬足够了,相应的管理手段也就有了。





▌要相信社会



中国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由4G、智能手机、卫星定位、大数据、人工智能构成的出行调配系统,完全可以高效完成非常时期的出行调度。比如,网约车给医护人员更高的优先权;某地区需要禁行、禁乘,只需程序员调度即可高效完成。我之前也说过,社区团购在平时是商业设施,在紧急时期是一种高效、现代化的配给体系。实际上,盒马就受到了西安市民的高度评价。我们应充分利用社会与市场本身的力量,去解决物资供应问题。



很遗憾,这些都没有,就靠志愿者送。虽然我们时刻叫着创新,但一到关键时刻,仍然不相信市场、不相信技术,仍然相信最好的办法是:把路封了,把交通断了,让街道干部、社区志愿者来完成一切。



计划经济下,国家占据了生活、生产的全部,社会与单位,是泾渭分明的体系。市场经济下,这种区分其实没意义了,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达到2亿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七分之一。但市场的东西,或说社会的东西,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仍然是一种异质、破坏性的力量。比如社会人士,在现在的语境下,就是指没有单位、游手好闲的人。



疫情一来,就停掉市场、停掉社会功能,只留下政府的功能,比如,禁止社会车辆出行。很多人心中想的是,停掉了社会功能,才能更大力度地办事。但这个想法是错的,现在已经分不开了。社会车辆再怎么也比马帮好吧?



比如,西安除了药店和超市,几乎所有商铺都关门了。留着超市,是觉得超市是保障生活的,但超市需要供货、需要批发市场、需要物流、甚至需要修车店,需要有人上班。这些东西没了,超市开着,货架上也是空的。那就只有市场也不要了,蔬菜等等改为志愿者配给,既然是配的、不能选,那就只有白送,政府还多出了菜钱。



图片

▲ 封城之后,如何将物资按时送至每人手中成了基层防疫人员的重担。  © Unsplash


其实,居民又不是没钱,完全没必要花这个钱。这个钱,本应该用来做报酬,激励志愿者与市场机制,更好地服务市民。



更重要的是,用一个临时组建的、松散的体系,去替代社会、市场中高度分工、种类繁多、锱铢必较、分秒必争的体系,那一定会崩溃的。这一点,不管是武汉、西安,还是上海、深圳,只要这样做,结果其实都差不多。武汉当初是被突袭了,但西安这一次,并没有到必须放弃社会与市场的程度。这是自乱阵脚。



即便在平时,快递小哥、骑手要把东西、外卖安全地送到我们手中,背后都有一套严格制度在管理、保障运行效果。这也就是被声讨的“算法”。那篇著名的《困在系统里》让人觉得系统要求骑手人脸识别,而且要在5分钟内完成,是没事找事、故意为难人。其实,送食品与安全相关,不能冒名顶替。某种程度上,封城之中的配送体系,体现了没有管理、没有算法、相信个体自觉的世界。





▌更开放、大胆地相信社会与市场


社会、市场已经不是单个的人了,而是有组织的。市场与社会,有能力、有技术。数字化的管理体系、配送体系,其实弹性相当大,管3000个人的体系,可以扩展到1万人。街道那几十个干部,管不了那么多。当初武汉红十字会的仓库,也是专业的医疗物资物流公司来做好的。



市场与社会,有自己的管理体系、责权体系。他们也有自己的声誉、商誉,所以可以信任他们。起码,比单独的志愿者,更稳定、更可靠、更值得信任。



遗憾的是,现在是反的,第一时间停掉市场、停掉社会功能,转向志愿者体系,那自然鸡飞狗跳。甚至在停掉大部分社会与市场功能后,各种监督机构,都是高标准要求市场组织,低标准要求志愿者体系,比如此次盒马以及诸多超市被罚,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也引来了较大的舆论反弹。其实此次西安疫情中,出于某些原因,社会与市场组织本来已经很低调了,此次被罚,会不会导致在以后类似情况中,更加低调,甚至主动关闭、以避免麻烦?



当然,放弃社会与市场,或许还有一些深层次的思维动机。



首先,一个松散的体系,有意无意之间,很可能本身就是各层级为了卸责造成的一个局面。一个体系中全是临时工,显然、当然就不用负责了。



其次,某种角度来说,没人想要混乱、低效,却想要“超出常规”。因为一切井然有序、一切如常、外松内紧会被认为“没有努力干活”、“没有全力以赴”。志愿者放弃推车、用人力传递,乃至放弃市场与社会,改用志愿者,本质上都是这种潜在的思维在不同层级的表现。但轻易地放弃市场与社会,往往意味着将面对没有必要、本可避免的混乱与低效。



这当然是一种系统性不负责,即各层级在自己这个层面,形式上做到极致,并不管最终效果如何——就像用人力传递物品,效率反而降低。这种思维并不是稀罕之物,而是广泛存在每个人做事的动机之中。所谓“不相信人”,就是在设计制度的时候,要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措施,减少、杜绝这种动机。



而到底是最大程度地维持日常,还是立刻抛弃日常,就成了防疫举措中本质性、基础性的思维差异,同时,导向不同的结局。




*欢迎给南都观察投稿,投稿邮箱 guancha  nandu.org.cn;*本文已加入“留言赠书计划”,优秀留言将有机会获得《我在中国当医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图书一本。



点击图片,阅读推荐文章












图片



@烧伤超人阿宝
[cp]上海新增感染中,未管控群体中发现的感染者始终处在高位不见回落。

这就意味着,上海尚未做到应隔尽隔,无法做到社会面清零,疫情社会面传播无法打断,短期内疫情增速不会有明显下降。 ​​​[/cp]



@咪了个喵呀
发烧感冒十几天之后,抗原自测已转阴,但居委说要我们去方舱,不然我们家摘不掉“阳性”的标签,并且说现在方舱医院有条件接受儿童,有专门的儿童医护人员,还有亲子舱…

我们信了,也愿意支持国家决定,配合居委工作,在我们一家三口已经痊愈,自测转阴的情况下,还是同意被转运至方舱…

4/8凌晨0:30到达浦东北路高桥方舱,还在建的方舱医院,没错,是在建,因为这里就是工地…
@上海发布 @宣克炅 @东方网 @上海交通广播 @健康上海12320 @浦东发布
(接下条……  http://t.cn/A66Qo4VE


[cp](接上条…

今天4/8凌晨0:30到达这里,等了一整夜,天亮了才放进方舱医院大门,这里从里到外全是工地,所有人都睡在一个大间里面,条件好些的有床,抢不到床的就只能睡睡床板,床板也没有的只有躺椅…

总共只有几个公共厕所(大部分马桶已堵),没有大白可以回答我这里什么时候造好…

我感到很绝望,我#上海[超话]# 带着三岁的已经痊愈转阴的孩子来到这里,这个极容易交叉感染,再次感染的地方… 我感觉我们跳进了火坑里…

我该怎么办?!!!
#这波新冠疫情还要持续多久##上海疫情##上海疫情求助##上海北蔡疫情#
@国务院 @上海交通广播 @宣克炅 @上海发布 @东方早报第1现场 @东方网 @浦东发布  http://t.cn/A66QoOVT[/cp]



[cp]回复@佳佳轶轶:确实… 之前看了各个方舱,我们做了比较坏的打算,但也仍抱有一丝幸运的希望,但没想到这个境况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不过现在我们一家在这里勉强安顿下来了,虽然条件很简陋,所幸我们带的东西还算全面… 我等会再更新下微博…//@佳佳轶轶:去方舱的恐惧已经超过得阳的恐惧了[/cp]



@于三羊开泰
[cp]完全不同意最近的最近这些关于政府基层管理和市场关系是“此消彼长”的看法。

这些看法认为,某些城市因为长期把服务交给市场,所以是小政府、弱政府。这种观察是错的。这是对美国里根主义的结果,生搬硬套到理解我国基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来。

1、实际上,在我国,市场越强,政府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越强——无论从资源能力到技术能力,这是我国无论在平时还是应急管理时,都体现出来的。特别是我国平台经济发达以后,更是如此。

比如杭州和阿里的合作,在智慧城市服务上,既赋能了政府,也做大了市场,更提供了服务。比如上海,就可以调动市场力量,用联邦学习来完成防疫。

相反,黑河、瑞丽、满洲里这样的基层、偏远、弱市场的基层,却在公共服务、应急服务中有弱能力政府——只能采用最笨办法进行应急的政府。

2、我国在应急期间,并不仅依靠市场、也不仅依靠基层,而是依靠市场和政府在决策层和基层的复杂网络组成的合作组织。甚至应急期间,是政府总有能力选择“只依靠基层”,还是组织更多主体参与的共同管理。

因此,越是市场力量强的地方,政府越有选择空间、应急时的帮手越多。同时,政府越强的地方,市场越会在应急中有动力来贡献力量、获得正当性。

3、任何一个城市,它的基层在平时都不可能维持大规模、高收入水平的体量。

4、因此,把责任归咎于“平常太依靠市场”,是错误的归因。不能把特殊时期、特殊问题导致的特殊现象,归结于市场和政府的此消彼长。

在中国,政府和市场从来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政府主导、选择让不让市场发挥力量的关系——所以市场越强,政府能力越强。上海,没有那么弱、也没有那么里根主义。[/cp]



@凯雷
[cp]#随申办崩了#刚刚,上海核酸码宕机。
昨天那个复旦博士当再出马,正如黑格尔·马克思所说,理论是一个历史生活过程与运动,复旦真是需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小问题。 ​​​[/cp]



@学术大观察
[cp]转发辟谣!!没有倒卖!请不要抹黑上海!

转发1.5万、点赞10万,预计阅读量近千万的微博,造谣抹黑上海!看着就来气

事情来龙去脉如下。

上海疫情严重,蔬菜等物质紧缺。上海松江泗泾镇,为满足居民生活物资需求,组织一批超市加入“保供队伍”,提供套餐服务,供居民购买。(图8)

套餐供应商中,就包括这家来自安徽黄山的企业“田园徽州”。田园徽州第一时间组织并运输大量蔬菜到上海。

有居民团购到田园徽州的套餐后,看到里面一张卡片有写“驰援”,误以为是“捐赠”。

还声称“附近另一家公寓免费发的”(待求证)

于是发布题为《每日魔幻,安徽免费捐赠的物资被我们团购到了》帖子。

帖子被好事的微博博主,于4月8日晚19:33搬运到微博。一天时间不到,引发数千人评论,上万人转发,10万人点赞。评论区各种谩骂攻击。

此次疫情,上海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可以吐槽,可以骂。但是,无中生有,抹黑上海者,我们也不能容忍。

希望大家多多转发,以正视听。

@凯雷 @严锋 @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脊梁in上海SH @来去之间 @王君超 @卢湾伯爵 @顾惜之 @胜利主义章北海 @陆浑戎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 @他回精神病院了 @云无心45[/cp]



@冈瓦纳
[cp]有明确信息就好
最近好多麻烦就是居委和居民都没明确信息

刚才上海发布的政策不错,明确了
马上来一轮全市核酸

14天无羊的小区,解封,只能在本行政区活动。我就是只在松江区活动,这范围够了
7天内无羊,小区内活动
小区7天内有羊,继续足不出户 ​​​[/cp]



@上海发布
[cp]【拟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将依据风险程度大小,按照“三区划分”原则,进行阶梯式管理】#最新#今天(4月9日)上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宗明就新冠疫情区域防控和核酸筛查情况向大家作通报:

3月份以来的这次疫情来势汹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这次疫情发生以来,经过多轮筛查,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阳性感染者,防控形势极其严峻。我们按照国家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全力抓好疫情处置工作。

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目标,根据国家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的有关规定,结合之前多轮筛查的情况,拟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研判,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依据风险程度的大小,按照“三区划分”原则,进行阶梯式管理。

所谓“三区”是指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防控策略是减少流动、避免聚集,可以在行政区域内适当活动,但要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管控区是指近7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防控策略是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足不出小区、严禁聚集、错峰取物,原则上居家,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大家可以下楼走走,分开时间到指定区域无接触式取用物资,同时大家也要加强对取用物品的消毒。

封控区是指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防控策略是实施7天封闭管理,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封控区与管控区之间,根据疫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封控管控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居民基本生活和应急就医服务保障,要保持各医疗机构急诊正常开放,尤其要加强社区和医疗机构联系,及时救治急诊患者和特殊群体。

3月份以来,广大市民朋友以高度的自觉自律,支持配合我们的防控工作。对于大家反映的问题,发出的呼声,我们感同身受,很多工作我们做得还很不够,离大家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一定尽全力改进。

当看到广大市民朋友和一线防疫人员不分昼夜的坚守,我们非常感动。感谢广大市民朋友克服困难,全力支持和配合,感谢广大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城市运行保障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连续奋战,坚定守护着这座城市和我们的家园。还有各兄弟省市、部队和全国人民,在我们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份情谊,令我们深深感激,我们铭记在心。

疫情防控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松劲,我们继续要少流动、严管控,以最快的速度阻断疫情传播,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能胜利。[/cp]



@琉璃厂人
[cp]不知是哪个医院门口,老人摔倒那一刻真有点破防…希望视频里的人得到应有的救治,我们的敌人是病毒,不是病患。后续:有接诊该病患的急诊医生私信说,患者患的是脊柱肿瘤,医院没有拒诊做了止痛治疗,但当时门诊确实不开放,建议去别的医院门诊看肿瘤,不知道患者为什么要滞留急诊。 http://t.cn/A668bbyf http://mapi/005NNdjGly1h134wxttpbj305t1bwtbe[/cp]

[cp]//@鸟漾漾漾漾: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患者出院后,所在街道居委不让他们回家,无奈只能返回医院,医院说,病也帮你治了,你现在回不去,我们能怎么帮呢,不要盯着我们。[/cp]



https://news.ifeng.com/c/8F45EVlqK1j

梁建章:生命损失最小化的防疫策略
梁建章
04-09 08:08


抗疫已经两年多了,在生命至上的理念指导下,政府在疫情初期果断执行了武汉封城等政策,短时间把感染数和死亡数降到最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防疫成就。但是两年以后,病毒已经从Alpha 演化到了Omicron 版。和以前的毒株比较,一方面病毒毒性降低,死亡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传播力却增强了很多,这使得我们的“防感染策略”的代价越来越大。本文通过不同防疫策略对于人均寿命的影响,分析如何平衡收益和代价,进而选择最小生命损失的策略。

两种防疫策略

防感染策略:以隔离政策为主,其中包括大量的核酸检测和流调,以及局部甚至全部城市的风控。目的是阻断感染链条,最大限度消灭感染。

防死亡策略:把医疗资源集中用于救治重病症者。对于高死亡率的人群如老年人加强疫苗接种,同时引入有效的特效药,最大限度降低死亡人数。

防疫策略的模型图:



以上的示意图展示了模型的逻辑,对于死亡率高,传播力强的毒株,防感染的策略更优,因为防感染的代价低、收益高。反之,对于死亡率低、传染力弱的毒株,防死亡的策略更优。

从以上的模型看出,最佳策略的选择关键是,量化分析比较“防感染策略”相对于“防死亡策略”所多付出的代价和寿命损失。

1)防感染策略的寿命损失 = 隔离风控的经济损失引起的人均寿命的损失。

这个损失随着病毒的传播力的上升而上升。

2)防死亡策略的寿命损失 = 因感染而死亡所带来的人均寿命的损失。

这个收益随着病毒的毒性降低而降低。

人均GDP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各国历史数据的研究,来分析平均预期寿命和人均GDP的关系。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均收入越高的国家,其人均寿命就会越长。因为富国更有能力和意愿在医疗、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投入,从而降低死亡率和提高人均寿命。

图1 2019年部分国家人均GDP(美元)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注:横坐标已log处理,部分国家名称后标注了实际人均GDP值

可以看出,人均收入减半,人均寿命减少1-3年;中国2010年的人均GDP是2020年的45%左右,预期寿命相比减少了2.5年。

图2 中国各省人均GDP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国家统计局

注:横坐标已log处理,图上同时展示了中国历史年份数据及对应人均GDP

通过上图,也可以看出中国各个地区人均GDP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越是富裕的省份,预期寿命越长。在现代的和平时期,的确也出现过人均收入大幅下降的阶段(即使不常发生),如苏联解体时,在1991-1993期间,人均收入下降了20%,预期寿命下降了4年。所以面对收入减50%的变化,即使按照非常保守的估计,也会导致人均收入减少1年。换算一下,人均GDP每减少1%,人均寿命就会减少5天左右。

统计生命价值

我们也可以通过经济学中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统计生命价值”的理论来验证这个假设。在经济学界,“统计生命价值”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概念,指一个社会愿意花多少成本来降低死亡率。或许有人会对这个概念心存反感,认为没必要去计算生命的价值,因为生命理应是无价的。仅从伦理道德角度来说,上述观点当然没有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工作生活、企业经营还是社会管理,都必须在减少死亡风险和投入成本之间追求一种平衡。至于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就需要看似有些无情但实则科学理性地去计算“统计生命价值”。

举个例子,企业和政府在提供各种交通工具和交通基础设施时,也需要在风险与成本之间实现平衡。比如说政府在设计一条路时,如果造的车道更多一些,或者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又或者人行道更宽一些等等,都有可能降低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但是很明显,并非所有道路都有这样的设置。这说明设计者罔顾生命安全吗?并非如此。作为设计者,如果在设计时不顾成本,一条看似绝对安全的道路要花100亿来建造的话,很可能这条路根本就造不出来,让老百姓们无路可走。所以对于此类建设工程来说,究竟值得花多少代价来减少多少死亡率呢?这里面,同样存在隐性的平衡生命价值的计算。其实,经济学家们早就根据各国数据,从经济学意义上计算了生命的价值。中国的学者也对此做了一些研究【1 】【2】,得出中国生命统计价值范围大体在100万到720万,我们就姑且取500万的数值。

防感染策略的代价

假设由于大面积隔离风控造成经济的损失1%GDP,那么就是一万亿。按照“统计生命价值”500万的计算,可能会增加二十万(人)意外死亡的风险。如果按照每个意外死亡减少20000天的人均寿命的话,二十万人就是40亿天,总体来看就会造成中国人均寿命减少大约3天。这种人均寿命的损失的计算,还没有算上由于大量医疗资源被核酸检测等任务占用,导致其他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所造成的次生死亡对于减少寿命的影响。

所以综合前面两种计算生命代价的方法,1%的GDP的损失会减少3-5天的人均寿命,这是防感染策略所需的隔离风控的代价。

接下来的问题是,Omicron究竟会造成多少GDP的损失呢?这个当然很难计算,但是我们有一个初步的分析,就是传播力越强,风控措施必然会需要更加严格,造成的GDP的损失越大。传播力的强度可以用R0(基本传染数)来表示,简单地理解R0的值就是“一个人得病,他能传染给多少其他人”。初期的Alpha是R0=2-4(流感的R0也在2左右),Delta的R0大约是4,Omicron的传播力非常强,R0大约是10,比之前的任何毒株都要强很多,所以对其采取防感染策略所需要付出的GDP代价也高很多。

过去两年我们采用防感染的政策,比较成功地阻断了Alpha和Delta,并且仅仅付出比较少的GDP损失作为代价。但是Omicron的传播力要几倍于Alpha和Delta,经常需要大范围的进行隔离,那么防控Omicron的经济损失可能就要远远大于GDP的1%。比如不久以前,仅仅风控了深圳一周时间,就造成了600-700亿的损失。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宋铮等【3】研究估计,风控一个月像上海一样的一线城市,会使得整个中国的实际GDP减少4%。实际上,随着病毒的传播性加强,精准防疫已经几乎不可能,封城的频率不得不大幅度增加了。据统计,仅仅是一季度,上海、长春、哈尔滨、西安、深圳等就进行过或者正在进行全城风控,还有十几个一二线城市有过大面积的局部风控。仅仅是这些城市的风控,就会对一季度整个中国的GDP造成大于4%的损失。而且现在整体经济本来就有很大的下行压力,如果长期大面积风控,会造成失业率上升、返贫人口增加等负面效应。更不用说医疗资源的占用所造成的次生生命损失。

算过了防感染策略的代价,我们再来计算防感染策略的相对收益,即由此避免了多少死亡和人均寿命的减少,那就要估计不同变种的病死率。根据英国学者在2021年下半年对不同变种的确诊病例做的一项研究,其中Alpha的病死率大约是1.1%【4】;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对感染 Omicron 和 Delta 变体病毒的患者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的全人群匹配队列研究【5】,得到Delta的病死率是0.3%;根据美国CDC公布的2018流感季的统计数据【6】,流感的病死率大约是0.1%。主要初步的研究和数据表明,Omicron和以前的毒株不同,一般并不会侵入肺部,所以Omicron的病死率远低于之前的毒株,甚至有可能低于流感,我们后面会详细分析Omicron的病死率。

流感的防疫策略

我们用这个模型来计算对付流感的防疫策略。由于流感的病死率大概是0.1%,如果非常悲观地估计,有50%的人群会感染(实际的感染率会比50%低不少),就会造成万分之五的死亡率。假设病死的患者的平均寿命是70岁(假设患者正常的平均寿命是80岁),那么平均每个病死的患者会被缩短10年的寿命。那么以万分之五的死亡率来计算,人均寿命减少了差不多1.8天(10年 x万分之5)。所以平均来说,一次大面积的流感爆发,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相当于人均寿命减少1.8天左右。对预防感染的策略来说,收益只是避免了1.8天的寿命损失。但是如我们前面计算的,如果采取大范围风控的防感染策略,仅仅是GDP1%的损失影响,就会减少3-5天人均寿命,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用防感染的大面积隔离风控的策略来防流感。

对付新冠初期毒株的最佳策略

我们可以对疫情初期最早的变异病毒Alpha进行计算。如果Alpha的病死率是1%的话,大约是流感的20多倍,那么人均寿命的损失不是1.8天而是40天。那么大范围隔离的防感染策略的相对收益就是40天。远大于GDP1%的3-5天的生命代价。所以对于Alpha病毒来说,防感染的策略是优预防死亡的策略,当初果断地对武汉进行封城是很正确的选择。

对付Omicron的最佳策略

下面来分析如何对付Omicron。首先从逻辑上,如果Omicron的病死率高于Alpha,而且传播力弱于Alpha,那么肯定应该采取防感染策略;反之,如果Omicron的病死率低于流感,而且传播力强于流感,那么就应该采取防死亡策略。详细来算,如果大面积的隔离,由此造成的人均寿命的损失是:GDP的百分比损失*(3-5)天(简单起见后面按照4天来计算);防感染能够避免死亡从而得到的人均寿命的收益是:(病死率)S*10年*50%(假设全民最终有50%感染),即S*3652*50%天。

比较两种策略所带来的的寿命损失,即当GDP的百分比损失*4天 < S*3652天*50% 时,应该采取防感染策略,否则应该采取防死亡策略。

由此,可以计算出不同GDP损失的假设下,防死亡策略的病死率S的阈值:当GDP损失0.5% 时,S的阈值=0.12%,也即当病死率小于0.12%,应该采取防死亡策略;当GDP损失1% 时,S的阈值=0.22%;当GDP损失2% 时,S的阈值=0.44%,当GDP损失4% 时,S的阈值=0.88%。按照现在对于Omicron所需要的风控力度,对于GDP的损失至少在4%。可以看出,即使Omicron的病死率略高于流感,但是因为Omicron的传播力强,防感染代价有可能远大于流感,也应该采取防死亡策略。我们可以肯定Omicron的传播力远强于流感。那么Omicron的病死率究竟如何呢?

Omicron的病死率

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公布的研究数据, Omicron的病死率约0.03%左右。不过欧美国家由于已经不再要求核酸测试,已经不再有精确统计感染人数,所以造成病死率的计算不太准确。但是亚洲国家还是在比较精确统计感染人数,所以可以来看和我们比较接近的一些亚洲国家的病死率统计。

据报道称,依照日本厚生省2022年1月到2月21日的累计死亡人数和阳性病例数计算,Omicron的确诊病死率估计为0.13%【7】。韩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机构(KDCA)统计去年12月以来,韩国Omicron变体的病死率大概是0.18%【8】。而通过近两周的数据我们发现,近期的确诊病死率已经降低到0.1%【9】。根据新加坡卫生部对过去28天病死率的统计数据,这一数值只有0.05%【10】。而通过近两周的数据,我们发现,新加坡近两周的确诊病死率仅有0.03%。同样,根据越南过去28天的确诊和死亡病例分析,病死率大约是0.03%【11】。

再看看中国香港。若以香港政府公布的疫情数据【12】,第五波疫情的死亡病例7732例,累计确诊上报病例是1,150,607,(2021.12.31-2022.4.1),计算出病死率是0.67%。但是,由于香港始终没有一次完整的全民核酸,所以很可能有许多未纳入统计的确诊病例。香港大学医学院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认为,实际感染人数远超过官方报道或者统计的数字,这个估计已经达到了4百万【13】,按照这个估计实际病死率在0.2% 以下,但仍然是比较高的。

亚洲部分国家病死率、高龄人群接种情况和死亡病例占比、80岁以上人口比例



备注:接种率和高龄人群死亡占比分别来自各国/地区政府网站或公开资料、人口比例来自联合国数据库

确诊病死率说明:韩国:数据来源国家统计数据库,数据时间为2022.3.17-3.31;新加坡:数据来源新加坡卫生部,数据计算时间为2022.3.17-3.31;日本:数据来源日本每日新闻,计算时间2022年1-2月;中国香港:数据来源香港卫生署和香港大学,计算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4月4日;越南:数据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时间为2022.3.8-4.6;中国大陆数据来自国家卫健委,计算时间为2022年1-3月。

由此可见, Omicron的普遍死亡率已经接近甚至远低于流感,只有中国香港是个例外。

香港的病死率为什么偏高?

要解释香港的死亡率为什么偏高,就要看看死亡患者的年龄分布。按照上表第三列的数字不难看出,老年人是死亡的主要人群。而香港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两针接种率只有43%,而其他国家的高龄老人接种率都超过了90%。根据数据表明,无论是国产疫苗和MRNA疫苗,对预防止重症和死亡都有很高的有效性。所以不难得出结论,香港的老人接种率远远低于新加坡是香港的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如果中国香港能够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提高到其他国家的水平,就能把病死率也降到0.1%左右,也就是和流感差不多的水平。

中国整体的疫苗接种率是比较高的,60岁以上的老人的全程接种率已经达到80%。中国的整体80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只是香港的一半,但80岁以上老年人的接种率还比较低,没有达到新加坡和日本那么高的水平。我们最近观察的中国Omicron的病死率已经非常低,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的新冠病毒病死率仅有0.004%,比新加坡还低了一个数量级,疫情较为严重的吉林的同期病死率为0.007%,上海为0【14】。如果我们继续提高老人的接种率,就能够把Omicron的病死率维持在越南、新加坡的水平即万分之五,那么防死亡策略对于寿命代价的减少就会不到1天,而现在估计防感染策略造成的GDP的损失会超过4%,对人均寿命的减少是16天,远远高预防死亡策略的影响的。如果病死率维持在万分之五(感染率50%),每年死亡人数为30多万。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300万,而中国的癌症的五年存活率比日本和韩国低20%,如果我们把GDP1%用于提升整体医疗水平,那么光癌症一项可能就有多救60万人的提升空间。

我们再回顾一下防疫模型图:



结论

对当前传播率高但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的新冠病毒变异体来说,如果要采用防死亡策略,就要重点放在提升高死亡风险人群如80岁以上老人的接种率。而国产疫苗在防死亡方面也同样有效。因此,我们要尽快提高老人的接种率,如果死亡率持续继续维持在很低水平,就应该主动切换到防死亡策略。防死亡策略并非完全不管的“躺平”政策,而是要让有感冒症状的人自我隔离和测试,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省出来,用于重症和老年人的救助和观测,从而把死亡率降到最低。未来采取不同防疫策略,也并不意味着中国之前的防控是白费的,相反根据我们的模型,以前的防感染风控策略是非常正确的,并且赢得了两年多的宝贵时间,在疫苗接种率还比较低、病毒毒性比较高的阶段,用比较小的代价避免了大量的死亡。

总结

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和比较不同防疫策略针对不同病毒对人均寿命的影响。得出对于Alpha和Delta等疫情的最佳策略是防感染策略;但是Omicron和以前的毒株完全不同,Omicron的死亡率要低很多,传播力又强很多,造成防感染策略的代价大幅度增加。按照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Omicron的病死率统计,如果Omicron病死率接近流感,防死亡策略的生命代价更低。香港的偏高死亡率,很可能源自于老年人疫苗普及率偏低的原因。未来的策略究竟是防感染还是防死亡,取决于我们何时能够普及老人的疫苗接种率。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兼顾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秩序,科学理性地采用最优的防疫策略,高效地配置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来应对包括Omicron在内的各种疾病,就能把综合生命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曾贤刚、蒋妍,2010: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统计生命价值评估研究,中国环境科学

[2] ZhaoYang,PanLiu,XinXu: Estimation of social 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 using willingness-to-pay method in Nanjing, China

[3] Jingjing Chen, Wei Chen, Ernest Liu, Jie Luo, and Zheng (Michael) Song:The Economic Cost of Lockdow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City-to-City Truck Flows.

https://www.econ.cuhk.edu.hk/eco ... _COVID19_220315.pdf

[4]medRxiv: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 ... .22271084v1.full#F1

[5]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 ... hospitalizations%20(0.6,%25)%20among%20matched%20Delta%20cases

[6]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flu/about/burden/2018-2019.html

[7]日本厚生劳动省:https://covid19.mhlw.go.jp/en/

[8]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skorea-says-omicron-covid-variant-75-less-likely-kill-than-delta-strain-2022-02-22/

[9]韩国统计厅:https://kosis.kr/covid_eng/covid_index.do

[10]新加坡卫生部:https://www.moh.gov.sg/covid-19/statistics

[11]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2]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和醫院管理局:

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 ... istics_20220401.pdf

[13]香港大学医学院孔繁毅等:

http://www.med.hku.hk/en/news/pr ... 22_03_14_final.ashx

[1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http://www.nhc.gov.cn/



@胡锡进
[cp]看到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上海某个小区大概是保供做的不到位,居民愤怒抗议。还有某个小区的一些居民晚上从窗户高声喊叫,展示情绪。另外,其他城市也有唱国际歌表达不满的视频流到网上。
抗疫的时间长了,人们会烦躁,基层工作有漏洞或不尽人意的地方,就会成为情绪的引爆点。全力做好基层的保供和安抚工作因此非常重要,封控中的小区生活物资不能断供,一时跟不上要向居民做好解释工作,确保政府与居民之间交流的通畅。

另外,封控是相当极端的临时治理状态,我们的城市不是为这种状态设计的,封控期间有一些漏洞肯定避免不了。这期间的物资供应也不太可能达到城市正常运转时的水平。对这一切应该多讲,别光讲好的,要引导人们的预期对接现实情况。

我认为,面对汹涌疫情,坚强、集体主义精神还是应当倡导和弘扬。因为抗疫就是需要社会共同努力,需要个人做一些短时间里的牺牲和将就,否则抗疫就搞不下去。这样的倡导与政府要统筹好抗疫与其他、要努力减少次生问题、加强人性化并不矛盾。

众志成城需要封控区政府和民众的相向而行。互联网上的一些视频揭示了问题,对解决那些问题有正面意义。但那些视频不应在此时被一些人用来宣扬“个人利益优先”以及“个人意愿优先”,这不是抗疫所能做到的。抗疫致力于维护所有人的利益,它要做的是平衡。最后我想说,国家应建立起对疫情经济受损者的补偿机制,这是大平衡应有的一份题中之意。#V光深评#[/cp]



@环球时报
【上海有人追120车摔倒?医院:患者出院未落实交通工具,已解决】
@澎湃新闻 :4月9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有患者出院后,滞留在医院。同时根据网友拍摄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名患者家属因追120车辆摔倒在地。

对此,记者向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求证。院方表示,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经核实,是一名患者于4月7日凌晨4:30左右,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一月余”来该院就诊,医院按照流程及时进行诊疗,初步考虑为肿瘤转移所致,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同意回家,因交通工具未能及时落实,患者要强行把医院治疗床拖回家,联防队员上前与其解释、沟通、安抚。在这个过程中,患者情绪较激动,追赶一辆入院的120救护车,随后摔倒。

医院方面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困难,答应借给他治疗床,以方便患者回家,患者及家属表示认可后自愿离去。



@嚯嚯哈嘿大魔头
#上海疫情##抗疫行动# 本来不想写的,但是今天,我怀着愤恨的心情,开始记录我与我父亲在疫情生活中的每一天,希望我父亲能够撑下去,在疫情后活下来!
先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我家住浦东金杨街道 是一个残疾人,工作中脑干出血,失去了自理能力。母亲早亡,我父亲退休在家,平日里由他照顾我的日常生活。还有我妈妈的姐姐,住在浦西江湾五角场,每周也都会来照看我的日常生活,生活单调却充满了平静。
我也是在新闻联播里了解着这个社会,看到消防队员们舍生忘死而热泪盈眶,我一直觉得,是政府与社会替我们负重前行着,我们的生活安逸而又美好。殊不知未来,我们将要面对什么?

3月末的那天是上海开始统一派发抗原检测的那天,前一天做核酸,也没有看到有工作人员上门做核酸检测,我还和我父亲说到这里不会感染的,我们相信政府,于是我们打电话问社区街道居委,把我行动不便的情况告知了居委。街居委反馈是医生不愿意上门,想想没所谓就过去了。过几天从新闻得知,凡是没有做过新冠核酸的健康码变黄,当晚,我父亲出现情况,身体虚弱,人无力 。我拨打了120,120很快把我爸送至东方医院总院门口,同时还很自豪的把我父亲的担架和我的轮椅一起塞进了救护车,开始还顺利的 直到医院前台看了我和我父亲的健康码,立马不淡定了。我马上和医生医生说明情况,但是医生死活不接,120的随车医生也开始在电话里向居委会主任疯狂输出,说主任如何如何不负责,如此特殊的家庭,不上门做核酸,是怎么想的,如此种种说了十来分钟,我写的很淡定,但是当时我心里骂着比什么都难听的话,然而有用吗?第一次拒诊就此结束,我随着120回到家里,120也很不好意思的不收钱了。
当然社会的爱心还是来源于社会底层群众,我们大楼知道我的事情后,他们圆踊跃地帮助了我,使我先如今不至于挨饿。
但是我一直想不通,不管理好手下的医生而责罚老百姓,政府是怎么想的。
4月4日全市核酸,我和我爸终于顺利的健康码绿色了,当我兴高采烈的准备好所有的东西准备再带我爸去医院,注意,此时我爸已经十多天不吃东西,没有大便了,而我作为一个2级残疾人,能照顾我爸也感觉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现在 我家垃圾遍布,但是最干净的路是从我的床边到我爸床边的路,因为都已经被我,用自己的裤子挪干净了。终于随着呼叫忙请不要挂机的声音120通了,告知情况后一小时,120终于来了,我向医生展示了我与父亲的健康码,核酸报告,抗体报告。医生和我来了一句,你们小区是封控小区,对口医院是哪个?我当时好闷,我又不是医生,我怎么知道,全上海的医院都要背下来吗?没办法,只能又打电话给居委会反映,居委会就问他们,如果现在路上出车祸,120把病人拉去哪?“现在路上没车”医生淡淡说了一句。的确我们这里没有麦德龙。然后居委会说了一大批医院名字 不是不收封控小区病人就是彻底关门了。第二次拒诊结束,当然,120医生好心地帮我留下了一份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靠喝的,当然没收钱。而换来的是我父亲颤颤巍巍的向我交代了他的工资卡和值钱的东西放在哪,然后转头就不说话了,那天晚上,我哭了。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人说起过狼来了的故事,一个小孩第一次喊狼来了的时候,大家撒腿就跑,最后只留下了蹲在地上笑抽的熊孩子,第二次大家将信将疑但还是跑了,熊孩子继续大笑,第三次,熊孩子遇到了大灰狼,但是……
今天早上,120继续来,目标。仁济医院东院急救中心,其实对我和我爸来说,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他死死握着床架怎么也不松手了,或许,人是真的想开了,以此开始,我也想开了,这个社会在慢慢变好,但是很不幸,不是我想要的 http://t.cn/A66RZ5bI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 ... rce=wechat_timeline

到 4 月 10 号上海可以解封吗?
关注问题写回答
Dr.Rong
Dr.Rong
专业
已有 1 人赠与了专业徽章
一直不太敢写这个回答,现在鼓足勇气还是写点什么吧。如果觉得有问题请通知我删掉。

先发一张图,后面的回答都会围绕这图展开,如果你不认可这图片的内容,那后面的内容就没啥意义了。


这沈先生的话说的十分十分的好。极其到位。虽然这几十个字里既没有提到人民,生命或者医学,但字字玑珠,说出了防疫的本意,争。点明了中心,如果把则这个字改成就,那就是满分。

现在两个派别的阵营很清晰,共存或者清零。而且基本上媒体导向都在已清零为主。那么我们回到上海这个数据来看下,猜测下走向。请记住,整个的推断过程我们会围绕这个图片表达的中心含义出发,在大是大非面前讲任何科学都是没必要的。

到5号为止,上海发布报道7.3万+5号当日1.7万,差不多已经是9万病例。这9万病例都需要集中隔离在方舱(请别纠结于这个叫法到底该不该叫方舱,姑且这样叫)。其次,密接也是需要隔离的,按照常见三口之家的话,那密接需要隔离的就是18万,总数已经是25万了。在上海及周边城市准备30-50万的隔离区域,已经一半左右被占用。而且伴随的就是往周边地区扩散的巨大风险。然后那些隔离中心需堆入大量的医务人员,周边的城市援助下去就代表自己地区的医务力量下降,伴生自己地区的医务次生问题,这就很严重了。

如果往后三天内的时间里,每天还是这么多新增的话,可以预见的是,非但隔离场地占满,连检测的工作量都会跟不上。因为密接需要来回复测确定是否转羊,次密接也需要单人单管复测两次。你算下工作量。这还是仅仅按照数字不变的来,如果真按照RO=9那将是天文数字,即便是2,都将是不可完成的任务。肯定有人会说数字少了怎么说,下面就来说这个。

对于两大阵营来说,魔幻的事情才刚刚开始。清零派如果面对一个场地,工作,人员都跟不上的情况应该怎么做才是最佳选择?如果你看过纸牌屋,你就应该明白,尽量压低数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宣布防疫胜利,然后开表彰会,歌颂先进事迹。这就是贵乎上说的打左灯往右转。问题来了,数字真的减少了,该信还是信呢?现在谣言说核酸检测的CT值都降低了,那么这个降低的事如果是真实的,这个做法会是哪一派提出的?这套方法某市就应用的相当熟练,先是高调封城,大喊清零口号,封没几天,宣布胜利,高层都还没反应过来了,已经清零了,你品品这种超优秀的政治敏感性,简直不能再完美,所以上图也只有这样的城才会说出来。忠心度100,经济民生也没影响,完全不愧为那个圈。

反过来说共存的,更魔幻,他们需要做什么,他们居然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等着数字静静的上升到一个临界点即可,然后就可以大张旗鼓的跳出来指责防疫失败,浪费海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金钱。封城造成的经济下滑后果肉眼可见,这种巨大损失说明了图上说的什么?路线错误!那真是绝对要命的。而且共存派甚至可以做到更激进,他们可以主动加强防控,更绝对的封控,然后一遍又一遍的测核酸,保证数字稳步上升,直到爆仓为止。有人说绝对的封控数字就会早晚零了,呃,从身边案例来看,多少还是会有,就是数量区别,流调完全没有接触史的核酸阳性的真不少。到底怎么得的已经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只要说确实有这样的人群,而且也不少,封控过程中这些都是潜水炸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数会越来越大,封控积压的民怨沸腾,需要集中隔离的人数巨大,而他们完全可以靠清零的要求,甚至是比清零更严格的要求执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制造群体性事件,所谓扛着红旗反红旗。神奇的事情就在时间居然会给共存派带来好处,因为即便是个密接病人也会需要至少14天的隔离期,而还没等他出去,新的又要进来。并且还有交叉感染的可能。

所以一直有句老话,叫不要听他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为达到目的,清零的可能正准备解封,而共存的反而在更严格的执行清零。有的会说那有没有喊清零干清零的,就上海来说,也会有,但这相当于助纣为孽了,只要数字在节节攀升,共存的当然希望这样做,甚至还更好的配合工作,只要数字够高,就能倒逼高层,直指路线错误,代价巨大。所以脑子不够灵活的话,必然会有这样的人物。至于喊共存干躺平的,那就是纯属屁股坐歪了,上海这边不缺这种死心眼的纯人,但这样的纯臣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和大势所趋完全背道而驰。

最后要说的不论相对的两方面想达到他们什么目的,都会要付出一点代价,清零的宣布胜利后可能没多久病毒就会卷土重来,共存的把封的更牢固,直到断粮。我们?那只是道路上付出那么一点点代价,走过的一小段弯路。这篇文字得罪的是两个派系,但防疫本身就是这样的魔幻。

题外话,去杭州的那对母女,在全上海都禁足室外的情况下,居然还能上火车跑路去杭州,实在是个十分魔幻的事情,如果仔细调查一定能发现一些神奇的事情我相信。

更新在7号,昨天又是两万阳性病例,从防疫开始至今已经超过11万了。坊间戏言,需要隔离的人口已经足够重新成立一个城市。诚然如此,11万阳性连密接至少30多万了已经。完全足够建立一个奥密克戎市了。

防疫开展到现在,为何清零越请越多,看看下面两个事情,第一,核酸检测,天天做,日日做,阴性的话不间断的连续做几十天,直到阳性为止。每次的核酸检测都是一次高密度的人群聚集,多人一管的检测方法如果一个阳,整管的参与者全是密接,连阳性家人在一起,至少要隔离十几人。这样需要隔离的人群都是呈几何倍数增长,而且每次的核酸检测都是次风险,来检测的人员,带来的物品,车辆都可能携带病毒,而且每次都是人员密集地,这样的风险一天一次,直到变阳,直到一大群人隔离。第二,患儿阳性的,父母阴性的,一定要单独隔离,只有阳性的父母可以一起隔离,父母的选择是啥,和患儿亲密接触,三个一起阳。请问这种防疫政策真的是在减少阳性还是在制造阳性?依靠这样的防疫方法,清零无异于缘木求鱼。

那么这些防疫工作的开展者他们是真的不知道呢还是在刻意制造隔离人数直到不可控为止呢?他们真的是为了清零还是为了共存?还是这话,希望共存的可以通过变本加厉的执行一些防疫措施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2000赞了,我的天呐,何德何能收获这么多赞。唯有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三更一下吧,明天就是10号,解封遥遥无期,消息满天飞,难辨真假。三更说下形式吧。

在连续三天更加严格的封控和排查后,每日新增2万,天天新高,截止今日8点,集中隔离的包括差不多5000病人和14万余无症状,密接的数字没有官方来源,按照常见三口一家算,至少也有30万。集中隔离数字直逼50万。奥密克戎市已经不限于县级市了。这两天已经没有报道说还往周边城市转移了,按照通报的周边准备30-50万的隔离舱位应该也已经爆满。周边城市也撑不起这么多量的隔离人群。上海说新建5万人的方舱也落地了,市内可隔离的场地达到10万,排除原来的5万左右,还能撑多一天……

目前已经开始把部分大型综合医院改成方舱了,原来医院的病人要分流,包括高干病房的离退休老干部。这点上,嗯……有点戳肺管子。这造成的压力比分流重危病人的风险还大一点。毕竟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身的老同志了,晚年就住个院的还要为疫情做贡献,不容易啊。但上海也没有宇宙第一医院一万五床位这么大的医院,5000以上的也不多,现在看来最多也就能多隔离个一两万。

感恩来支援的子弟兵,全国支援上海差不多十万医护人员,确实就是集中精力办大事的样子了。现在上海差不多千分之六的感染率,这些冒巨大风险的医护人员中估计还有600个会感染,并且这些医护人员都是集体居住的,那么至少还有6000个密接可能需要隔离。这数量差不多占去三甲医院改建的方舱数量的一半。

今早看见最可怕的消息莫过于胡焕庸线以南的快递下跌了一半的数量,上海封控对经济的影响可见一斑。

有评论问在下对形势的看法,我只能说现在是真的骑虎难下,两派之争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时间站在共存的那边,每天新增2万多,一天高过一天,完全看不见任何下降的迹象,并且完全的物理隔绝已避免传染机会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现在隔离场地跟不上,医护人员也跟不上,大量的辅助防疫工作人员也都在崩溃边缘……这还仅仅是单纯防疫这块上。

清零的优势在于几乎无尽的人力物力支援可以扔进这个黑洞一样的消耗。全国的人力物力源源不断的跟上支援,只等数字有反折的这天。那么在新增数字反折这天来到前,能承受多少的压力?这压力包括但不限于人力,物力,运输,ZZ压力,经济下行。到底是承受不住压力击穿成功下克上还是顶住压力直到新增反折,上海已经错过了最早最好的时机,一个折中和解的时机。以上。

编辑于 2022-04-09 18:54



@哈勃观察员
[cp]今日香港:疫情继续向好,街市人头攒动!

       今天周六休息日,香港街头人声鼎沸。本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指出,基于第5波疫情的经验,60岁以上新冠死亡个案超过9成,故建议有关年龄层人士接种加强剂疫苗。她说,特区政府正在密切留意下一代疫苗的科学效用,会研究是否采购。
#热门微博# #微博科普# #医学科普# #香港疫情# http://t.cn/A66RVIz9[/cp]



@舒明月2012
[cp]昨天早上听说要禁团购,以后物资由政府统一配发,浦东宝山这几天挨饿的惨状,以及从前读过的计划经济下的饥饿文学的片段急速在大脑中播放;立即起床查看厨房,发现大米所剩无多,一下子慌到惊恐发作了。幸好平素深知自己是弱鸡废柴,什么症状都备了药物应对,赶紧吃了颗阿普唑仑下去。情绪平复后,开始想办法。

先问隔壁邻居家里米多不多。小区有位大姐,封控前扛了50斤大米和20斤面条回家,路上的年轻人瞅着她乐,她心想毛头小伙懂个屁。真是一位富有前瞻力的生存主义者,这一回她完胜。我盼望隔壁大哥也是这样的一位生存主义者,然而落空了。但他还是从珍贵的口粮里分了一小碗给我。

我所住的小区是一个老小区,在疫情开始时我跑到各楼楼下贴二维码,才把群建起来了。因为总共才一百多人,封控得又晚,物资还不算匮乏,大家试了几次团购没团成,也就作罢。想着等缺了自然就能成团了,到时再说。哪料到晴天一个霹雳要取消团购了。组织众人已来不及,我就自己到拼某某上分别团了人主粮和猫主粮,数量很大,花费了几千块。但物资未必跑得过突变的政策,很有可能中途就给拦截折返了。东西不到手都不作数。

此时又经人提醒到去南大HNC的校友群里求助。问问谁也住浦西,物资比较充足,可否分我一些(浦东的校友爱莫能助,现在东西无交通)。老脸也顾不上了,把自己多惨多害怕一股脑说了出来,引得众人围观叹息。

校友的情谊还是很深厚的,很快就有一位学长响应了。私信加上,他告诉我此前研判局势,迅速行动,为家里囤了充足的物资;询问我除了主粮外还需不需要这个那个,我统统回答“好的好的,多的话就给我”。一面感激不尽,一面钦佩惭愧(同为HNC人,咋我就那么废),一面也惴惴不安。不知道这些金子般的物资还能否送得过来。既然商业团购要禁,那是不是闪送、跑腿也要禁呢?就算没禁,听说很多物流小哥都阳了,人员严重不足。

学长装好了物资就开始叫闪送,加了50元小费,一直无人接单。又同时叫了其他平台的跑腿,也还无人响应。我因为无着无落,忧虑未减,又想起一位身兼富二代和厨师双重身份的朋友,之前还向我展示他家中丰盛的水果和海鲜。地主家一定有余粮哇,向他讨点去。

朋友很爽快,给了米和一堆零食,甚至还有十几颗芬必得!要知道上海的芬必得早就不能买了,我在封控前分别请南京无锡杭州成都的朋友帮买,全都无货;好不容易佛山的朋友买到了,寄出后半路还给退回了。只剩几颗芬必得的我,睡觉都戴着帽子,生怕寒气诱发了头疼不得不消耗它们。这珍贵的止疼药,尽量得留到万一感染被拉去方舱后用。视频里看到有些方舱环境嘈杂、通宵不闭灯、又冷又脏、吃饭靠抢,到时头一定疼得炸裂。

疫情最开始时我怕的是宠物小命不保,过了几天开始担心隔离丢我半条老命,又过了几天,竟然为没有大米而恐慌了!这种不断陷落的感觉,令我想起了小时候外婆讲的跑反和逃荒故事,但我们现在是一动不动,静止在家体验陷落。算是一种新时代的幸运么[二哈]

富二代兼厨师朋友叫闪送时也阔绰,把小费加到顶(小费加闪送费共计二百多),没一小会就有人接单了。他告诉我没有塑料袋了,拿垃圾袋装的。我赶紧回:“用裹尸袋都可以!”

忙活了一上午,终于有主食在向我接近了,心下稍安。再转头告诉学长也把小费加到顶,果然也叫上了。半小时后两份都送到了。学长给的那包沉甸甸,因为里头竟有一整箱特仑苏,没白糖,但有一大罐红糖。昨天微博里说自己缺芬必得、大米、白糖、卫生巾,前面三项算是补足了;卫生巾虽无,但到时向邻居姐妹们讨吧,不行还有卷纸……

喷了酒精,拆了封,满腔喜悦地将食物堆放在地毯正中。看着这一堆,心态就稳了。到小区群里继续组织团购。不用说,所有人也都以各自的渠道听闻了团购要禁,于是接龙飕飕飕。小区里有一位“老陈”颇似《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瑞德,身段灵活地为大家搞物资,到下午,大米就来了。我买了两袋十斤的——这辈子没买过如此多米。封控据说要到五一,二十来天当然吃不了这么多米。但谁又能保证五一能解封呢?毕竟这一个月来事态一直变得更坏再更坏,一次次突破预想。

小区里有两口子是开超市的。此前几次向街道书记申请去自己家超市运物资给大家,书记都没允许。这个下午,大概书记也真正忧虑了,竟然松了口。两口子很快去塞了满满一车回来。于是,我的卫生巾也有了,甚至是卫生巾的升级版——安睡裤。

阿弥陀佛,都解决了。

现在各地的疫情也在进展中,我的文章里有一些要点,给大家提炼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但更希望你们根本用不着!

1. 一定要加入小区的群,没群自己建一个,抱团总归生存概率大些。
2. 兵荒马乱时拥有平稳的情绪太重要了,否则不能集中精力定策略,找资源,求助呼救。哪怕只是忍耐,也得有好的情绪才耐得久。所以推荐备一些镇定和安眠的药。此外,日常服用的药品和膳食补充剂一定在封控前检查一遍,备足量。
3. 担心挨饿时,最最渴求的东西就是主食。对我来说是大米,对很多北方人来说是面粉和面条吧。扛个几十斤在家不过分。
4. 厚起脸皮求助吧,病毒无情,政策无情,但人是有情的。

@Miss余点 @邵艺辉 @北京夜厨 @炎热的瘦虎 @铁塔同志 @卡卡荷光 @我是落生[/cp]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9273.html?amp

恰帕斯东风电钻|上海疫情实录:东海养老院护工逃难记
文章总汇:上海疫情
作者:陈晃 / 恰帕斯东风电钻(Weixin ID:xainzi0077)

他们被扔到这里来之后,医院就再没有管过他们,连做核酸都需要自己掏40块钱。“每天晚上都听到隔壁楼的老人在哭,从天黑到天亮”。许多护工,尤其是中年人都对疫情充满了恐惧,觉得自己是被骗来这里等死了。而护理医院只说,如果要出去,就拿不到一分钱——即便他们此前已经日夜不断工作了几天。

“我们在这里早餐都还没吃!水都喝不上一口!”

这是我在被拉入一个东海养老院护工小群之后看到的第一句消息,发送时间是下午一点多。信息发送者是因核酸检测阳性而被隔离的一位护工许叔,他并不清楚自己所在的究竟是什么地方,也找不到一个可以问的人。“出来打工真难啊,如果有一天活着回去的话,再也不要出来打工了。”几个小时后,他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条语音。


image

许叔所在的隔离点——南汇方舱医院
根据微博网友在4月3日曝出的信息,位于上海浦东的东海老年护理医院至少已经有十几位护工查出阳性被带去隔离,且院内存在严重的交叉感染问题。这些护工几乎都是这段时间通过劳务中介临时被招到护理医院的,在来之前,他们也并不知道护理院里有阳性病人。而直到目前,院方给到临时护工的唯一说法,是如果不工作,最后一分钱也拿不到。

01    从医院到隔离点,一路抢水抢饭
4月5号晚上,东海养老院又从深圳招来了七十多名护工。除去这批,原本还留在护理医院做工的大概只有二三十人,其他人都因为被检测出阳性、有发热症状或是表示不想再干而分别被送到了不同的隔离点。这些护工中,有中年的阿姨和叔叔、有刚成年不久的打工妹、甚至还有为了还贷款而外出务工的年轻夫妻。第一批护工是在3月25日就被送进护理医院的,许叔就是其中之一。他最开始是在9病区工作,27日上午,6个老人检测出阳性,当天晚上3点多转走4个,剩下两个,医院称家属不同意转。31号晚上,9病区剩下的的10个老人全部被转到了12病区。到了4月1号,9病区被医院封锁,许叔说是因为“他们害怕有记者来”,护工也都转走。许叔和另一个阿姨到了12病区,两个人负责11个老人。当天上午,另一个阿姨出现了发热症状,还被封闭到一个病房护理3个老人,剩下许叔一个人负责8个老人,而这几个老人当天就有5个发烧,“按铃叫护士也没人来,只叫我给他们量体温,我连体温计都找不到”,许叔抱怨道,“结果4号检测,就有五个老人阳性了。护士见到我们都像见到瘟神,躲得老远。”


image

一些护工被迫住在感染病区的走廊上
被检测出阳性的护工,都零零散散被送到了不同的隔离点。由于基本上都是凌晨离开,很多护工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根据许叔发出的定位,他在浦东观海路的一个建筑群,周围都有两米高的围墙,大门口还有保安把守。同样的,护理医院没有给他们任何具体回应,每天也只能吃上一顿饭。好不容易送来一车矿泉水和热水壶,各个小楼的门都被撞开,上千人跑出去,几分钟之内就被哄抢一空。

只是有发热症状的护工被集中安排到了护理医院的一栋楼,大概十几个人,距离安置阳性老人的地方只有不到一百米。一位护工阿姨说,他们被扔到这里来之后,医院就再没有管过他们,连做核酸都需要自己掏40块钱。“每天晚上都听到隔壁楼的老人在哭,从天黑到天亮”。许多护工,尤其是中年人都对疫情充满了恐惧,觉得自己是被骗来这里等死了。而护理医院只说,如果要出去,就拿不到一分钱——即便他们此前已经日夜不断工作了几天。

张阿姨是3月28号被送到护理医院的护工之一,抵达的时候已经很晚,她和其他人一起领了自己的被子、折叠床以及一份凉掉的盒饭,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排队。她试图找管理人员问情况,但所有人都在踢皮球,说不出任何准确的信息。“也没有护士之类的来给我们安排工作,只有一个人在给我们发隔离服,还让我们和阳性的老人睡在一个房间,太寒心了。”阿姨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那地方很脏,根本不像医院,垃圾到处都是,跟牛棚一样。”因为害怕病毒,她甚至不敢上厕所。到了4月1号网络舆论发酵,卫生状况才得到改善。


image

护工换下来的防护服被随意丢弃在垃圾桶外
护工们并不是没有试图进行过抗争。3月31号,他们就联合起来写了一份需求书去跟医院谈判,内容包括:每天上班时间不超过6小时;必须有到位的防护设备和措施,以及为护工准备药品、一线护工每天进行核酸检测;保证工作环境卫生,不能有垃圾堆、保持消毒设备充足、病区内每6小时消杀一次;护工住宿房间每天消毒、保证有热水洗澡;直接与医院签订合同,日薪800,工作结束后隔离补贴每天200。

面对这些诉求,院方的态度仍然是打太极、踢皮球。一会儿说答应,一会儿又说每天只能有500或600,一会儿又说每天干12小时才有800。阿姨们一边谈工资,一边还在国务院app和浦东发布两个平台上投诉医院的防疫管理问题。4月1日政府通知之后,下午医院同意不愿意再做工的护工离开,但不负责隔离。护工们就继续谈判,耗费了了三天时间。直至4日凌晨,包括张阿姨在内的三四十名护工才被送走。

“我们个个吓得要命,只想逃命啊,不管给钱不给钱,只想逃出去再说”。到达隔离酒店时又是凌晨,尽管环境好了很多,可以一个人单独住一个房间,但基本的食物和水仍然没有保障。至于隔离时间,阿姨自己也说不清,“有人说是半个月,也有人说是十天。我还在担心,出去的时候这个隔离酒店的钱是不是还需要我们自己给。”


image

护工与院方谈判
后来护理公司的人告诉护工,其实政府早就说了他们能走,是他们手下联系隔离酒店的人不靠谱,一会说联系上了,一会说没有。但对此护工们也都半信半疑。张阿姨说,还有护工试过报警,但警察也只是声称自己管不了。“第一天晚上死了六个人,第二天又死了两个人”,张阿姨刚来那几天就遇上了这样的情况,这也是她决定离开医院的重要原因之一,“几乎所有老人都是阳性!那么多人,我觉得医院肯定没有上报的。”

至于仍然留在护理医院的护工,他们的境况与张阿姨那短暂的几天工作经历并没有太大不同。大家都同样都是看到私人中介发的招工信息、通过护理公司再进来的。一开始他们以为只是来打扫卫生、照顾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没想到医院里有那么多核酸阳性的老人。“有天晚上他们给我安排了四个病号,我一晚上都没合眼,有两个老人还能讲话,都在一直喊救命。”一位留在医院的护工阿姨这样说道。他们几乎都要工作至少30小时之后才能轮班,护工们睡觉也不敢脱防护服,只能在走廊的折叠床上躺一躺。

02   层层分包,到底是谁雇了我
据知情人士透露,医院会“策反”那些留下来的护工,让他们做说客去劝那些不想再做工的人,甚至用“你想要拿到工资就得帮我们”、“帮我们找出去网上爆料的人就能马上结工资离开”之类的话来对他们施压。这也极大地促成了护工内部的矛盾。在护工们的群里,也有院方安插的“眼线”,监视大家是否有外传消息的意图。

但事实上,医院只是用工方,真正发工资、安置隔离的应当是护理公司,医院根本没有权力用“帮我们才能拿工资”这种话来要挟劳动者。但对于护工来说,他们也不清楚医院和护理公司、家政公司三者之间复杂的层层外包关系,在本就焦灼的情况下,便会被这些话挑起矛盾。对于这些护工来说,仅仅进入医院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们都是给家政公司交了中介费才能来的。中介在招工时,会使用护工、保洁员、志愿者等不同说法,也不会给出具体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不同的中介给出的日薪标准都从400元到280元不等。相同的是疫苗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的要求,以及“月结”的发薪方式。


image

实际上,最终与留院护工们签订协议的既非医院,也非家政中介和护理公司,而是一家人力资源公司

张阿姨给我看了她交中介费的截图,1400元,收款方是“家政公司”,除此外没有任何正式合同。对于许多临时工,没有正规合同,甚至没有任何能够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的纸质材料都是常见的。她听说有人还交了两三千,最少的也有700元。但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一个护工拿到或是听说到有关工资的任何消息——包括那些已经被隔离起来的护工,尽管已经工作过若干天并且也不会再回医院,也没有获得任何报酬,更不用说赔偿。

而护工接下这份工作时,并不知道医院已经疫情肆虐,我们也不能确定是中介方还是医院隐瞒了这一信息。有些护工第一天进去就被分到了阳性病区工作,而他们对此一无所知。有护工阿姨说,医院对外宣称是没有阳性的,进来了听医护人员说才知道,“他们前几天都把医护人员换下来了,就让我们这些护工进去,这几天舆论太厉害,才让医护人员又进去”。

据张阿姨说,与他们接洽的一直都是护理公司的人,而每当提起工资,对方只会一直说等领导来了就好好解决,但这样的承诺显然是一张空头支票。东海护理医院隶属于光明集团,护工们则分别与锦西、翔光和光明三家护理公司联系。目前还留在医院里工作的某些阿姨则是与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签订的合同。而具体到联系人,由于复杂的层层外包,像张阿姨这样上了一些年纪的护工,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归哪一家公司管理。

“一直有人来问我,是不是我发的微博,是不是我联系了记者,我哪会用微博呀,我都搞不清是谁雇的我。”张阿姨抱怨道,“养老院的人还特别凶神恶煞,像训犯人一样。如果知道这么大风险谁会来,怎么会愿意赚这个钱。”

唯一一批拿到钱的护工,是4月3日晚上因为拒绝再工作而送出去隔离的。在此前与医院的谈判之后,他们又和中介方大闹一场,终于,锦西同意给出隔离安置费,按200一天的标准算,隔离十四天的他们应当每人拿到2800元,但当时在场的公司的人声称自己暂时只能给出每人2000,在护工们的不满之下,ta才写了一份剩下每人800元的欠条。但其他已经在隔离的护工都没有拿到这笔钱。而即便是这2000元,也是“隔离安置费”,与工资是完全两回事。


image

得知招来的护工们被困在疫区,某中介老板做出以上回应
不少护工都去找自己一开始联系的个人中介表达不满,工资和工作环境都与一开始所说的不符,一位中介人在他们的联系群里直接回答,“你们自己有没有看招聘信息,我们又没有逼任何一个人,都是你情我愿的。这个时候埋怨有什么用,我要是能把你们搞出来还巴不得”。

03  无家可归的逃难者
东海护理医院引发广泛关注,是从微博上大量老人家属的求助开始的。首先是上海封控之后,家属无法探望,与医院内老护工联系得知院内目前环境恶劣,不仅缺乏人手还疫情泛滥,许多家属担心亲人的身体状况,只能在微博发帖希望引起关注。

后来陆续出现更多家属的发帖,还有人表示,自己在两天后才被医院通知亲人离世的消息,打电话给副院长,却只得到“目前管理混乱,能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的答复。家属不仅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甚至至今没有见到遗体。而关于死亡原因,院方的回答更是反复变化。张阿姨也提到,她刚到医院那天晚上,就看到几辆大巴车包得严严实实往外走,后来有人告诉她,那是运死人的,她当时半信半疑。

事实上,东海护理医院存在的严重问题不仅在于老人,还在于劳动者,尤其是疫情期间招来的临时工,他们与医院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雇佣关系,许多应有的劳动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并且许多护工都是从外地被招来上海,为了省下高额的房租,他们通常都更愿意选择包吃包住的工作。代价是他们不得不不停地在各个工作场所之间辗转。否则一旦隔离结束,面临的就是无家可归的窘境。


image

某家政群发布的方舱医院招募信息
对于底层劳动者来说,疫情期间的停工,就是致命的打击。“今年肯定赚不到钱了,就算去其他地方,别人一听是上海过来的,肯定也不敢要了。”张阿姨感叹道,“就像第一年的时候,一说是湖北打工的,人家都不要。这几年的钱都太难赚了。”从三月上旬开始,各种临时工、家政工的招聘微信群里陆续出现一些方舱医院、隔离酒店和护理医院的招工信息,即便存在被感染的风险,“包吃包住”的待遇也足以令许多人铤而走险。

即便是长期待在上海本地的劳动者,也不得不面对这种可能性。对此,微博上也已经有许多关于疫情期间底层劳动者被驱逐导致无家可归的信息,张阿姨也是其中之一,在她的讲述里,“早知道怎么会来这里”是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此前,她隶属于一个家政公司,有时被派出去做月嫂或保姆,就可以住在雇主家,没有这种好机会的时候,便只能花每天五十块的价钱住在家政公司的员工宿舍。说是宿舍,其实也只是大通铺的一个床位而已。封控之后,员工宿舍的房东拒绝再把房子租给家政公司,张阿姨熟识的几个姐妹在公司附近的小旅馆租了一个房间一起住,摊下来一个人几十块钱,张阿姨舍不得,“想着出来做工还能赚一点钱,看到中介说可以包吃包住就来了,谁能想到会是这个样子。”


image

按照防疫政策,张阿姨和其他已经离开医院的护工作为密接此时应该居家隔离。打开网络平台,我们能看到无数上海市民抱怨居家隔离、物资匮乏的苦闷,但对于张阿姨这样的底层劳动者来说,“居家隔离”是他们的奢望:“出来时护理公司说不去隔离点的话也可以居家隔离,我们好几个姐妹都哭,说,我们哪有家啊。”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9270.html?amp

慕容雪村|上海人为什么会饥饿
文章总汇:上海疫情
根据2016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吃谷物250-4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50-350克,此外还需要一定量的肉蛋奶,统算下来,大约每人每天需消耗一公斤左右的各类食物,才能保持营养均衡。

上海是一座拥有超过25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每天消耗的食物是个惊人的数字,保守估计也要雨万吨。每天两万吨。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可以这么想:用载重10吨的卡车来运,可以装满2000辆,假设每辆车的长度是5米,把它们首尾相连排在一起,可以排10公里长。

在平常的日子,因为商业及物流的有序运转,城市居民看到超市商场的货架上货品琳琅,很容易生出“供应充足、吃饭不愁”的感觉。但事实上,这一切都很脆弱。一场中型的灾难(比如地震或洪水)就可以让供应链断裂,从而导致食物短缺、物价飞涨。

而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人祸之烈更甚于天灾,一道鲁莽的行政命令就可以让整个城市的供应系统陷入瘫痪。这就是上海正在发生的事。因为这种“防疫压倒一切”的政治选择,商业和物流系统陷入停顿,大量的货物运不出、送不到、买不成,这不仅造成了惊人的积压和浪费,也让无数人处于匮乏和饥饿之中。那些为“防疫压倒一切”欢呼的人也需要知道,如果这样的政策持续下去,你也将是被压倒的那一个。

这是最简单的算术:如果上海持续封城,一个月就将吃掉大约60万吨食物,就算饥馑时期人人少吃,那至少也要30-40万吨。把这些食物垒在一起,将比珠峰还要高出几倍。在现在的上海,政府已经接管一切,我不知道这个政府将怎样把如此多的食物运进上海,并派发到每个居民手中,但如果做不到,就一定会有人饿死。而根据阿马蒂亚·森等人的研究,饥荒的发生常常不是因为食物不足,而是分配不公。这种不公在中国尤其严重,所以大致可以说,只要出现食物短缺,就会有人饿死,也许这已经发生了。

从微博微信上的各种信息可以看出,现在上海的物资匮乏程度比2020年的武汉更加严重,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的人口更多,供应链条也会更长更复杂。镶2500万人吃饱肚子,比为1100万人提供食物要难得多。这是一项极为精细和复杂的社会工程,在平常的日子,因为基于商业避辑的自发秩序,供应还不致出现严重问题,但在这种“政治性封城”之下,政府接管一切、垄断一切,自发秩序不复存在,城市居民就会自然而然地陷入匮乏之中。我不认为这个政府对封城一事有什么周密的计划或安排,事实上,它的许多决定都是鲁莽的、任性的,都是“脑门一热、胸口一拍”的产物,它从来没认真考虑过这2500万人的生活,北京的大官想的自己的颜面,上海的中官想的自己的政治前途,社区的小官想的是如何不被惩罚,平民的生或死根本就无关宏旨,那些都是代价,“不惜一切代价”的代价。

从微博微信上的各种信息可以看出,现在上海的物资匮乏程度比2020年的武汉更加严重,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的人口更多,供应链条也会更长更复杂。让2500万人吃饱肚子,比为1100万人提供食物要难得多。这是一项极为精细和复杂的社会工程,在平常的日子,因为基于商业逻辑的自发秩序,供应还不致出现严重问题,但在这种“政治性封城”之下,政府接管一切、垄断一切,自发秩序不复存在,城市居民就会自然而然地陷入匮乏之中。我不认为这个政府对封城一事有什么周密的计划或安排,事实上,它的许多决定都是鲁莽的、任性的、都是“脑门一热、胸口一拍”的产物,它从来没认真考虑过这2500万人的生活,北京的大官想的自己的颜面,上海的中官想的自己的政治前途,社区的小官想的是如何不被惩罚,平民的生或死

即使是这个政府真心想解决封城之后的供应问题它也不可能做得到。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市场如此重要,而计划经济总是会造成短缺和饥饿。而那些被病毒吓坏的国人也应该知道:不仅病毒会杀人,坏政府的坏决定也会杀人。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