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全面放开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https://mp.weixin.qq.com/s/aRzozIVbMyuOKEqq14-t7w

武汉疾控证实:当地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发病数在统计
新京报  今天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

全文685字,阅读约需1.5分钟

昨日晚间起,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在网络流传。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记者今日(12月31日)从武汉市疾控中心证实,该文件确实为真,目前发病人数尚在统计中,国家卫健委已派专家抵达武汉。



根据网传《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文件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强化门急诊管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积极调动力量就地救治,不得出现拒诊推诿情况。各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呼吸、感染科、重症医学等多学科专业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做好门诊和急诊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两份文件是真的,但没有网上所传那么严重,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有成熟的处置流程。不明原因肺炎为何种类型肺炎尚未确定,国家卫健委也已派专家到达武汉。目前发现多少病例不方便透露,还在统计。





▲网传文件。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丁天 校对 李项玲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12-29 14:09 编辑 ]
评论(11671)



@新闻晨报

9分钟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奥密克戎有200多种后遗症?专家在线辟谣】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有200多种后遗症?奥密克戎会死人吗?得了奥密克戎,可以用什么药物治疗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与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在线辟谣科普,表示只要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或者肺部没有非常严重的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后遗症很小。(看看新闻)



@虫二姑娘
超级感谢每一个在为我担心的互联网亲戚。
浙江省里这边也很重视,支援核酸的医护吃住都在嘉兴和湖州,坐自己的大巴全副武装进入上海,容易破的比如手套鞋套全部穿戴双层随时更换。
也要解释一下,不是上海不给我们吃住的,没有的!
虽然因为人数过多,经验不足有点混乱,但本就紧缺的防护物资也都尽量供应我们,志愿者和社区也在努力维持秩序,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是考虑到情况还不明朗,以及环境阳性的可能,所以统一回到本省,采取闭环管理。
不吃不喝不去厕所是我们自己为了尽早完成尽早回去,节省时间也节省物资。
毕竟穿脱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我是非常幸运的一个人。
没有多少优点,却比很多优秀的同行们,多得到了很多很多很多的爱和善意。
所以尽管我又懒又矫情,怕苦怕累。
但不能只得到不付出。
起码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出一分力便出一分力。

这一次的形势的确比较严峻,浙江也在筹备下一批支援了。
疫情时代本来就需要守望相助。
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了,但可以争取尽量好的现在。
中国人在多么艰难的时候,也从来都不是孤独的。



@ieaber
58分钟前
这就是我为什么恨一味鼓吹A, 渲染B的可怕的人,只吸收一种信息,只放大最安全的声音,用最保守的姿势给所有人掘墓
@微路
如果实际出路只能从B1、B2选
而太多人执着相信还可以从A、B之间选A,铆足劲儿执行A方案,不尽早做任何B预案,
想象一下,某天不得不 没有任何缓冲垫、硬着陆式地冲向B,多么恐怖。



@急诊科橙子
西安现在的抗疫已经严格和淡定了不少,很多事情是上次疫情期间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现在让做核酸就做核酸,让封门封小区就封,要去隔离点就去。痛苦还是有的,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不得病,家人都好好的,还能逛个公园踏个青,看个电影,在外头吃个饭都很满足!



@乔晓韵
身处浦东重灾区,简单说明下目前上海存在的一些魔幻情况:
1. 居委、居民、志愿者是联合互助的?
不一定。居委可能是装死不干活直接拔掉电话线的,志愿者可能是地痞流氓(注:大部分是好的,只是小部分,有恶劣视频流出),居民可能完全不信任居委和志愿者,完全不配合,每天不同小区里这三者都在起激烈冲突。

2. 疫情越严重的街区会越优先获得政府物资?
恰恰相反。越严重的街道越难获得物资,即便收到物资水平也很差。比如浦西刚封2天就收到了丰厚物资(注:浦西也没有都拿到物资,只是情况比浦东好一些),而浦东被封20天的小区才第一次拿到残根烂叶。所以你很容易在上海看到浦西人称“过年”,晒自己做的丰富大餐;浦东很多不会使用手机的独居老人已经断粮好几天,在居委求救无人管。

3. 外地捐助的蔬菜都送到市民手里了吗?
不一定。有些地方基层签收和发放工作没做好,导致司机把蔬菜拉过来无人接收,只能放任物资全烂掉。也有地方基层把爱心菜拿来自己谋利,高价卖出。

4. 得不到物资,居委至少会支持业主自救?
不一定。业主自己组团买菜,团长可能会被居委警告,说他非法组织群众聚集,不报备就要负法律责任。

5. 大家都高度配合应检尽检,尽快解封?
不一定。一直有人躲避做核酸,赋黄码也没用,不管封多久阳性还是层出不穷。居委不一定会清点名单,但一定会组织好几栋楼一起下楼排队,根本无法保证两米距离,再严重也仍然十人混管,可以说核酸检测就是最危险的时候。

6. 大家都很清楚现状?
完全不清楚。即便政府公告说了明天要做核酸,也可能会突然取消,你永远不知道今天要不要做核酸,要不要做抗原,会不会有物资要接收,甚至不清楚小区里哪几栋有阳性,具体几个,什么条件可以解封,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多久。



@纽太普同学
2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其实我对于上海之前的精准防控一直是认可的。具体怎么精准我说不上来,但是可以看到,在超过10轮各地的疫情之后,上海每次都扛住了。
一次可能是运气,两次可能也是运气,但上海作为承载最多人员进出的城市,能扛住十多轮,那说明精准防控的做法本身没有错。算笔简单的账,哪怕单次防控的成功率是90%,能扛10轮不出事的几率只有34%。
但精准防控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容错率相当低。精准防控是在行政力量充足、医务人员水平高、能够快速响应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的。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有点像是打RPG游戏的时候全点了敏捷。这种做法在操作得当的情况下的确能够实现无伤通关,但问题是,人不是机器,总有可能出现失误的。
而一旦失误了,由于长期“精准防控”导致的防御力不足问题就出现了。你之前把所有资源用在精准防控和社会正常运转上,根本没想过有一天万一疫情炸了,操作失误了要怎么办。于是,当出现了一个或者多个操作失误(比如把马上就要重新装修的华亭宾馆拿出来做病人隔离点,结果老酒店空调系统不行,一感染就是一酒店)之后,直接被病毒一套浮空无限连打到空血。
这时候你会发现,上海对于“如何不让疫情发生”有充足的准备,但对于“疫情发生了之后要怎么处理”完全没有准备——确切地说,哪怕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上海的各级行政力量都没有做过“最差局面”的演练,因为没必要。
但结果就是,当奥密克戎出手,真的出现了日增几千病例的时候,上海原本引以为傲的什么基层工作体系、大数据、医疗资源,全特么慌了。什么护士哮喘了却得不到救治,什么婴儿被带离父母单独隔离,什么一栋楼才一点点菜要分12份,这种事情是缺资源吗?是缺钱吗?不是的,就是管理混乱,措手不及。
说白了,就是给精准防控惯坏了,觉得只要全加敏捷,甲什么的要不要根本不重要。
所以我现在特别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因为上海的这次疫情,精准防控整个给扔掉了,就剩下“躺平放开”和“全面清零”两条路线可以选择。
问题是,以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我真不觉得这两种方法能有用。吉林不封了快一个月了么,现在还是一天四位数往上走。至于放开,最大的问题则在于哪怕全都是轻症,发烧症状还是很明显的,我家里人要是烧到39度,我肯定慌得一逼赶紧送医院。

另外再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今天发了试剂盒,我做完之后结果出得比咪咪晚,我立刻就开始紧张胡思乱想了,万一阳了怎么办?我会不会被隔离到方舱,或者隔离到我根本不知道会在哪里的地方?那里适合人类居住吗?咪咪会不会也被拉去隔离?目前对有症状、阳性、密接到底怎么处理,我是真不清楚,对了还有我的狗子,生煎会不会被拉去无害化?会不会有人说“现在人命关天管不了狗了”,等等。
总之有那么一瞬间我在想,要是真的阳了,反正也就是个试剂盒,大不了用咪咪的试剂盒拍两次上传呗。当然这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我的道德标准不允许我这么干,而且这么干要是被发现了那是要吃官司的。

好在最后是阴性。但我蛮害怕的一点是,刚刚我竟然有过要隐藏的想法。



@凯雷
4分钟前
来自 iPhone 7 Plus(亮黑色)
感谢吉林志愿者帮助不会订菜哇哇大哭的独居老人!

【独居老人不会线上订菜崩溃大哭 志愿者送去自家菜暖心安慰】4月1日,吉林省吉林市。一名七旬老人因不会使用手机线上订菜,晚上打电话给志愿者嚎啕大哭,志愿者安慰“有我在你啥也别怕”,随后将自己的菜送给了老人。据志愿者李先生介绍,小区每栋楼都有一个群,群里订菜是用接龙的方式,然后再将数据汇总给他。“老人独居孩子不在身边,她不会弄这些,当时可能很无助,所以情绪有些崩溃。我觉得也不全是因为订菜,可能也是很久没见到亲人了。”李先生表示,当前街道、社区、志愿者都忙得不可开交,他呼吁左邻右舍能够对老年群体伸出援助之手。



@甜海胆
上海这破事,不由得我不多想。前段时间我真以为上海在探索新方式,现在看来恐怕没那么简单。不藏着掖着了,我就直说了(反正我也不怕禁言)。即便说我阴谋论,我也不会反驳。

某地这次的事件,我不认为是单纯的防疫失控事件,已经转变为了政治事件。某地内部大概率很分裂,“共存党”占主流或者掌握话语权。

昨天流露出来的某段录音,疾控中心的领导说:“健康云不可靠,健康云是阴性,医生通知是阳性”“我们专业机构也要被逼疯了,专业人员说的话根本就没人听。”

这几句已经把某地的班子内部掰碎了给我们看:某地把这个病变成了政治性的疾病。上海究竟是想要基于立场的专业还是基于专业的立场?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出了问题,上海有关方面要负责任的。

所以请上海好好遵循中央的精神,不要瞎搞乱搞。另外,抗疫方面,网上应该限制或者封掉一些跟中央唱反调的煽动性媒体与自媒体。抗疫本就是全国一盘棋,实践证明,一直以来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怎么到了你上海就不好使了?

不多说了。孙总理已经抵达上海。上海现在由中央接手,相信接下来的日子会好转的。



@西西弗评论
51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2
已编辑
最功利最无情最社会达尔文的办法,就是某些上海人希望的办法。

上海放弃一切防疫措施,走香港模式,全民感染一轮。

然后把上海划成共存试验特区,封锁上海边境,出入一律按出入境隔离处理。也不需要太长时间,封6个月就差不多了。

这个不是做不到,2020年就把湖北给隔离了。

然后用上海做试点,为未来中国如何抗疫积累宝贵经验。看看未来我们怎么放开。

如果上海真控制不住,采用这个方案的可能性远大于全国都彻底放开。

但是上海会为此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

当然有些富人会开心,觉得上海变成香港了。

有些人真的是蠢呀。



@sven_shi

6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2 Pro Max
这个量级基本可以看出问题严重程度了。
@江宁婆婆
截止目前,#全国已有上万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 。

以官方媒体数据显示,仅今天一天,共有包括但不限于:

天津市1500名。
海南省900名。
湖北省武汉市1000名。
河南省1500名。
山东省1100名。
江西省1100名。
安徽省数字暂未知。
江苏省数字暂未知。

今天之前已经抵达上海开展工作的,包括但不限于:

江苏省5000名。
浙江省1500名。
安徽省1000名。
北京市数字暂未知。
陕西省数字暂未知。
四川省数字暂未知。

(如有官方报道跟进的可以在评论贴出我会补上)



财经真相
@caijingxiang
·
9小时
现在的吉林有点灯下黑的意思,封城已经一个月了,每日还是千例新增,所有的关注度前期给了深圳,现在有给了上海,吉林封控下难道就一点事都没有吗?



@烧伤超人阿宝
10分钟前
来自 华为Mate30保时捷设计
已编辑
路边社消息:

大量上海密接次密接人员已经开始陆续向周边兄弟省市转移。

全国各路援军已经陆续抵达淞沪战场。

淞沪会战明日决战开始,全员核酸,一个不漏。 ​​​



https://mp.weixin.qq.com/s/wlkRtmRAyrEfLKQ433pw0w
疫情封控下的上海港:船未见堵,但货难运
原创 牛荷 中国新闻周刊 2022-04-03 21:00
图片

封控对航运贸易的影响,主要在陆路

图片



图片

上海洋山港码头。图/图虫创意



上海近期疫情形势严峻。作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港)所在地,上海的集装箱货物运转也因此受到直接影响。



据上海道路运输管理局发布的通知,3月29日起,涉及上海港进港运输的集装箱车辆,需持有上港集团发放的电子防疫通行证,而获得通行证的条件是,集装箱卡车司机(以下简称集卡司机)同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



多名货运物流公司从业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上海封控期内,集装箱卡车货运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车辆很难进入上海,即使进去了,也很难出来。



林昊(化名)是一名大型国际航运公司的工作人员,他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他所在的公司大部分业务都已停滞,“很多集装箱堆场(用于交接和保管集装箱的场所)人员、集卡司机都被封控在居住地,导致缺乏运输空箱的车辆,堆场只能完成提箱、还箱等基础业务”。



集卡跨省货运受阻



据了解,率先封控的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是上海仓库、物流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浦东是上海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核心区,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外高桥港区(上海港以接纳第三、第四代国际集装箱为主体的内、外贸相结合的深水港区)、洋山港区等重要物流枢纽都位于浦东。



上海港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准箱,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据上港集团通知,除受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外,全港各生产单位保持24小时作业。



上港集团4月2日公告称,根据内部数据监测,目前上海港作业平稳有序,上海港的靠泊效率大幅优于2021年的整体水平。自3月28日以来,上海港集装箱船平均等泊时间小于24小时,平均等泊船舶小于10艘次。上港集团强调,码头生产运营正常,集装箱船未见拥堵。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虽然此次封控不关闭港口,但货运效率仍受到较大影响。多名航运从业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反映,疫情原因使港口工人、集卡司机出入不如以往顺畅,导致货运时效延迟。同时,上海港的绝大部分货源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并非上海本地工厂,上海本地很少有货运司机,因此集卡的跨省货运受到了直接影响。



上港集团旗下江苏片区公司负责人张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集团目前实施人员闭环管理,港口船舶停靠、驳接作业仍正常进行。不过,由于受疫情影响,集卡运输会受到一定拖累。



林昊所在的公司就位于浦东。4月1日下午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接到解封通知,公司大部分检验集装箱的人员、集卡司机还被封控在居住地,很多工作仍处于停滞状态。



“堆场的很多工作需要现场操作,比如开堆高车(各种轮式搬运车辆)、集卡拖车等。”林昊说,现在堆场缺少拖车人员,导致很多进口的空集装箱陷在码头里,不能及时拖到堆场,或者即使拖到堆场,也无法进行验修。



“公司现在堆场的集装箱库存量和人力还能勉强支撑出口需求,但要继续封控下去的话,可能会缺箱。另外,验修时需要提前从其他地方(国内)采购材料,现在有些堆场已经缺少焊接的材料了,即使有人力也验修不了。”他说。



随着上海疫情持续严峻,交通管控也进一步收紧。上港集团发放的防疫通行证,目前需要同时持有48小时内电子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才行(如能提供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则无需提供抗原检测证明)。



上海浦东一名货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事实上,并不是集卡司机有核酸阴性证明就可以了,有很多小区现在被封控,居民无法出行,这其中也包括集卡司机。另一名居住在浦西的海运货代企业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3月28日之后他就一直居家隔离,无法接货。



不过,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龚建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上海市内的集卡运输受影响不大。现在更多的问题是出了上海之后,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很多地方对上海来的车辆采取直接劝返。



据了解,从3月28日开始,江苏、浙江、安徽3省的多个地区的高速出口对上海车辆管控措施再升级,铜陵、诸暨、镇江、丹阳等地直接劝返,仙居则对来自上海的集卡司机实施下高速后直接隔离。  



林昊所在的公司有集装箱在太仓,据他了解,3月28-29日集卡司机还能往返上海,到上海后,先交付箱子,然后做1次核酸检测,只要检测结果是阴性,就可以返回太仓。但现在太仓的集卡司机已不能前往上海。



航运界网主编、航运行业分析师王海表示,疫情封控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对集卡运输、集装箱周转等产生一定影响,部分集装箱船公司也采取措施,减少船舶挂靠上海港,暂停市区内仓库运行等。



效率降低,可能会导致港口有所拥堵,集装箱吞吐量下降。他说,“上港集团目前正在全力保障24小时作业,集卡司机通过核酸检测等方式仍继续保持工作。”



张扬预计,目前距离集装箱作业的解封还要一段时间,“至少需要3-4周”。



陆改水、铁减缓公路货运压力



“此次封控对上海港口和物流方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陆上集疏运方面,尤其是集卡运输,在上海市和上港集团为集卡司机开通绿色通道之后,我认为这种影响是有限和可控的。”龚建伟说。



他介绍说,整个港口的集疏运体系一般分为陆侧和水侧,陆侧主要包括公路和铁路,目前上海港船舶“跳港”(即不停靠上海,在周边港口上下)的情况并不多见,封控对公路运输的影响是最大的。



据悉,1名运货人员在上海港提箱排队需要几个小时;排队结束后去工厂装箱,安装1个集装箱又需要几个小时。这一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即便装箱成功,在公路运输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关卡,每个关卡都会有相关人员进行抗原筛检,而1次抗原检测最快也要十几分钟。每个司机都需要十几分钟,就会导致集卡车辆的堵塞。



另外,工人进入工厂装卸货物,货源和集卡司机都需要进行抗原检测,这些都可能导致公路运货效率大幅下降。



“随着各地防疫政策收紧,集卡运输耗费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张扬表示,例如,传统集卡运输车辆从上海“背”空集装箱,到南京、镇江等地装箱再运输,这中间必定要过无锡、苏州、常州等地,由于各地疫情状况不一,货运车辆可能因此而受阻。



为缓解因疫情影响造成的上海港公路运输资源紧缺压力,上港集团推出集装箱“陆改水”服务,覆盖上海港洋山片区、外高桥片区各码头至长江及长三角区域相关港口。



除了陆运,到上海港的集卡运货方式还有铁路运输和水(船)运,后者包括长江航道、苏南和苏北一些河道运输。张扬说,因为目前公路卡车运输相对比较困难,上港集团推出的“陆改水”、“陆改铁”运货模式,可以减缓货物运输的压力。



水运的优势在于,属于闭环体系作业,运货人将集装箱运送至码头时无需下船,而且1条船1次可以运输两三百个集装箱。



龚建伟表示,“陆改水”、“陆改铁”是在尽量弥补第三方集卡运输的不足。此外,上港集团同时推进海铁联运,通过铁路运输方式到达上海港的集装箱堆场(主要是芦潮港),然后由上港集团内部的集卡来运输货物,不需要外部司机介入。



解封后,影响短期内仍会持续



“尽管实行了封控,但为了保障供应链稳定,上海港保持24小时作业,目前整体上船运正常,上海港近期集装箱日均吞吐量保持在14万标准箱。”航运行业分析师王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林昊看来,这次封控对整个航运行业的影响是肯定的,但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现在还不好判断。他说,从上海港出口的货物应该有五分之一是从国内其他地方运进来的,上海封控后这些货物就很难从上海港出口,需要从其他港口出口。



“通知封控的时候比较匆忙,通知完,第二天就实施封控了,没有给集装箱堆场这边预留时间准备,比如运送一些生活物资、准备床铺、洗浴的地方等。”林昊说,他所在的航运公司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被封控在上海各地的居住地,一些留守在单位和堆场的同事,生活物资和洗漱都成问题,有的人连休息的床铺也没有。



林昊说,现在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没有能替班的工作人员。之前堆场的工作一般是24小时不停歇,现在一天只能工作一半时间。



张扬表示,目前上港集团是完全闭环管理,实行专班制,有的工作人员在码头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二十天,住在码头的公司宿舍。其实从2020年疫情开始就已经是这种生活状态了,很多码头工人都是2-3个月才回一次家,下船后需要做核酸检测,居家隔离,休息一小段时间,1个月之后再上船。“现在上海封控期间,船员的替换率很低。”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马士基、中远海、赫伯罗特、长荣和美森等多家船公司相继发布业务调整通知。马士基表示,由于上海浦东和浦西地区在4月5日前全面封控,进出上海的卡车运输服务将受到30%的影响。该公司认为,封控管理“将会导致运输时间拉长,绕道和使用高速公路的费用等运输成本有可能会上升”。



“不止马士基,很多其他的船公司都会受到影响。”张扬说,上海相当于一个大的基站,里面积攒了很多货物需要进出,只靠水运或者陆运,都不可能100%完成。现在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公路运输出现堵塞和停滞,这势必会影响很多货物的进出。



据财新报道,一位货运行业人士指出,近期外地发到上海的货物运价上涨明显,涨幅接近50%,甚至也出现了上涨100%的情况。“货运费用相对之前肯定是有上涨的,涨价属于正常现象。”前述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



实际上,疫情以来,集卡货运的费用一直都在高位,这可从海运龙头企业中远海控(601919.SH)去年的财报中窥得一二。3月30日,中远海控发布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公司总体经营业绩、集装箱航运业务收入和货运量均创历史新高。公司实现息税前利润1315亿元,其中集装箱航运业务息税前利润达到1277 亿元。



“从巨额利润也能看出,这个市场过去一段时间有多疯狂。”龚建伟说,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整个物流供应链不顺畅。其实整个集卡运输费用的高点已经在慢慢往下走了,但相较历史价格而言,仍在高位。他认为,这轮封控可能会小幅抬高运价,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此前通告显示,4月5日3时,浦西会解封。不过有分析认为,不太可能一下子全部打开,应该是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病例数目,分级分区域逐步解封。在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之后,还需要一个缓慢的解封过程,个别区域或许还会出现零星反弹。



“上海的很多集卡是往来长三角的,目前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由于上海疫情影响也相应提升了防控力度,对集卡在高速公路等处的通行政策尚不统一,缺乏统筹。”王海建议,长三角地区在应对疫情中的货运通畅方面可以多沟通协调,争取探索核酸检测报告和通行证明互认,政策统一起来。



欢迎提供线索

作者邮箱:niuhe chinanews.com.cn

值班编辑:肖冉



西西弗评论
18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2
目前最新的信息是,要用当年支援武汉的力度,用巨大的代价,来帮助上海解决问题了。

武汉抗疫成功后,被称为英雄城市。上海呢? ​​​



//@翟小川zacin:作为一个作家,或者说能发声的上海人,是不是也要看看为什么是这样?是不是符合防疫标准和诊治手册?情绪重要还是让孩子更好的诊治更重要呢
@朱家的猪猪猪
今天下午原本满心欢喜的等着金卫可以把小朋友送回来,中午时分金卫和同仁都已经同意了接收孩子。没想到5点多,金卫再次来电反馈又不能送了,给出的原因同仁不符合卫健委的要求,与此同时孩子的第一核酸结果也出来了,仍然是阳,医生说这个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有关。

我无法理解的点是:
1,我之前和孩子一起在同仁医院接收了4天的治疗,咋一下不符合了呢,早上也是金卫说只要同仁可以接收,我们就送的,现在咋又变卦了呢?
2,我女儿现在没有母亲在身边,如何吃好饭睡好觉,增加抵抗力,早日康复?

我希望通过媒体平台再次向卫健委的领导们反应我们的诉求:
1, 让母亲和孩子在一起,不管是医院,酒店,方仓,母亲是最好的保障,我们都可以接受,只要孩子可以和母亲在一起
2,希望可以快点解决,不要在讨论去讨论来了,我们想花更多的时间照顾我们自己的孩子

我真的不想一直在热搜,但我们真的无路可走了,求求你们,求求你们,求求你们!
好人会有好报的,求求你们求求你们!我想让我的孩子准时吃饭,早点康复。



//@iCoA第二特工:刚后台看到一个客户退款,客户收货地是太原的,说你们是河北发货,我们不敢要,退了吧……都什么跟什么啊?//@_啊D_: 恐慌的伤害比新冠自身的伤害还要大,草木皆兵//@金线胡同:闻风而动,草木皆兵啊![傻眼]
@态度岛
【山西太原小店区,4例核酸阳性,传要封控,开始抢购了】4月3日,太原市小店区发现4例核酸初筛阳性感染者,为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返并人员,现已转运至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做进一步诊断治疗。
自4月3日10时起,离开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山西健康码绿码。同时,实施离并审批报备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由单位或街(镇)审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职工要带头落实非必要不离并要求。小店区全体居民不出区,等待核酸检测。



@深海居民派大星 :因为上海把行程码,健康码的信用体系打垮了,只要不是本地的一律不信,只看24小时核酸。以后只会越来越严。只怕回去也要被隔离了。//@豆豆龙豆豆龙 :这明明是送到江苏,江苏不让沪牌进,为啥都骂上海呢
@台腻high
#杏园雅集#  网友“做个俗人,贪财好色”爆料,自己3.26从广西南宁拉了17吨白菜到昆山,28日凌晨两点左右到昆山高速排队5个小时下去了,然后等到下午市场不让沪牌进,司机全绿码、行程没星有核酸,就因为是沪牌就是不让进。最后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白菜起热腐烂!全部被扔到了垃圾站!一颗没留[泪][泪][泪][泪]

就因为有一些刻板的破规定,整整17吨白菜就这么没了,17吨白菜,能解决多少买菜难问题。现在也终于明白为何一颗白菜会涨到80块,这一车车的白菜进不来,进来的白菜能不涨价吗?



@兔主席
16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2 Pro Max
已编辑
关于上海疫情

兔主席 20220403

1、 防疫从来就是政治问题,而且因为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所以是最大的政治问题,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政治问题了,这个是基本的政治站位,是底线思维;
2、 防疫是公共卫生,公共卫生不是简单的“医疗问题”,而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也是政治;

3、 中国政府及民间社会从政治上和文化上都不可能允许以大规模人命代价为成本进行放开。以上海为例,对位香港的人口,那就是三个月死数万人,对应上万、数万个家庭。这种事情是不能被允许在中国发生的。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放到全国,就是数十万人,数百万人,甚至更多。这是不是一个政治问题? 这是最大的政治。中国政府不可能在没有进行最充分的、最全面的的论证情况下仓促、被动地放开。这,不是政治化,这,才是讲科学;

4、 基于各种考虑,中央已经明确了目前防疫思路不变,疫情防控既定的方针政策不变,社会全面动态清零不变的方向。这是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政治决断;

5、 国之大者。全国一盘棋,十四亿人统一部署。中国对新冠病毒真的动态调整“放开”,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失败,那就是前功尽弃,后果不堪设想;

6、 中国内地所有省份城市都是联通的,在防疫政策调整之前,各地都必须既定方针进行防疫,成为联防联控的一部分,同时,也必须按照既有的规则和标准,去评判公共政策的执行。任何地方都无权自行探索所谓“共存”模式。防疫政策的调整,必须在中央,在全国统一部署下进行;

8、从这个角度讲,上海的防疫并不仅仅关乎上海市本身,并不仅仅关乎上海市民,而是关乎全国。上海不是上海的上海,而是全国的上海。中国最发达的一线城市也不能“抢跑”,必须跟随和配合全国的节奏。

9、即便是探讨放开试点,试点省市首先也要达到一定的硬性前提条件。这次暴露出来,上海在防疫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短板(健康云问题)方舱/留观场所不足,轻症居家隔离也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持(从应用电子锁到有执行力的网格化基层治理能力),同时还要有大量前置的教育宣传工作。三针疫苗接种率指标也是重要前提。这些条件,上海达到了吗?达不到,就不能放开;自认为达到了,也不能擅自放开,必须听从中央统一部署;

10、实际情况是,上海前期探索的“精准防控”在omicron前一破防,社区层面爆发,就陷入巨大被动,由于上述很多硬软件条件不具备,甚至不得不主动动用和挤兑公立医院资源,影响其他医患的需求。而能否避免医疗资源挤兑,正是调整放开的基本前提!这更进一步说明:在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不能贸然探索放开。社区爆发后硬清,代价更大;

11、每次都封城是没有人受得了的(包括中国),而这也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得不选择“共存”的原因,但很多人忘记了,我们用数字化手段和360度网格化社区治理追求“动态清零”,其初心与目的就是要避免大规模封城,就是要建少经济代价,就是要从绝对意义上防止医疗资源出现挤兑,就是要使得“清零”在经济上可持续。避免封城,才是这是我国covid-19防疫公共政策的核心要义。所以这套体制的核心,也是不能允许社区层面大爆发——如同灭火,在一开始,就要扑灭火种,而不是等到火势蔓延再扑,那样代价就大了。上海防疫体系首先就失误了,或说大意了,破防了,这是根本,也正由于它扩大了,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在中国联防联控动态清零的体制下完成防疫战疫目标,才需要后面的八方驰援。如果要复盘,首先就应该避免社区爆发,这是一切的根本。教训十分深刻啊!

12、破防之后,基层医护及治理组织疲于应对,民众也十分痛苦,同时,还伴以执行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更增加了困难和挑战。这一切本不该发生,本可以避免,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13、我们还是要在战疫中找到正能量:要感激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也要鼓励千百万的上海人民群众。一个数千万人大城市的集中抗疫一定能够带来可贵的经验,要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上海这次抗疫战疫新的经验教训补充进来,帮助我们未来更好的应对新冠;

14、可以看出来,中国选择的防疫道路是人类社会仅有的,既是中国特殊国情的需要,也是中国制度能力的体现。中国一定会众志成城,拿出定力,利用数年的时间,动态调整防疫政策,夯实我们迈出的每一步,最终完成防疫战疫的全程,中国最终希冀的目标,是成为人类社会里唯一真正避免因为新冠遭遇大规模人命损失的国家;中国所要探索的数字化治理 加 网格化基层治理 加 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公共卫生模式,不仅仅要用来应对新冠,还可以应对人类在未来遇见的更可怖的病毒与超级细菌。走出这条路,就是中国的成功,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麻醉医生凌楚眠
21分钟前
来自 HUAWEI Mate 30 Pro
#全国已有上万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
两个事:1.目前全国援沪的阵仗,和当年全国援鄂的情形几乎一致——掉了个个,当年上海援鄂,现在湖北援沪。国家机器开始动员了,按我同事的一句话说「总攻即将打响,成败在此一举」。

2.这段时间网络上口水仗太多,我发表的观点「目前绝不是共存开放的时候,清零严格防疫是当下必须手段」被很多人反对质疑——没关系,各有看法各有见解很正常,我尊重你的意见,保留我的看法;

但评论区那些骂人的阴阳怪气的甚至延伸贬低嘲讽目前一线抗疫同袍工作的,请你记住:你能在我们这个医疗底子薄、人口多、聚集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国家全须全尾安安稳稳上网敲键盘,靠的是闷在防护服里的医护拼命超负荷工作维持医系统正常运转。

你骂ZC、骂ZF,我管不着,你TM骂给你拼命的人,你TM就不是个人。



石扉客
@shifeike
·
7小时
担任小区志愿者第四天,个人评估上海未来防疫局势:
1、社会面清零目标不会改,这是政治任务,但时段目标可能会有调整;
2、核酸肯定要继续全员普测,但如何做可能会有微调;
3、无症状和轻症居家隔离有可能会逐渐铺开,目前似乎已经出现了自发或者组织的试点小区;
4、至少五一之前不要想全城解封。



@孟常
现代都市的内核是专业和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上海之所为成为上海就是有大量的专业人士聚集、专业的判断得到接受和尊重,人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和协作。

上海的专业人士应该感到“委屈”,因为上海此时的乱象,并非已被疫情逼到极限所导致。从疾控中心的那份录音来看,医疗资源的挤兑,的确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选择和组织混乱造成的。数字政治学里的最高优先级不是科学。而嘲笑上海的心理就不要有了,现实里最“讲科学”的地方都破防了,你对自己的城市有信心吗?

新冠的复杂和多变,会把任何一个社会的治理水平都逼到死角,露出本色和底牌。最大的考验,就是一个体系是否有足够的灵活度,在病毒和局势的变化下闪转腾挪。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260例无症状6051例# #浦东新区全区均为封控区或管控区#



@搜狐新闻
[cp]【媒体:为接20分钟群众投诉电话的女科长点赞】近日,上海一则20分钟的投诉电话引发热议:一名男子的父亲核酸检测结果在健康云查询是阴性,但被浦东疾控中心告知,检测结果为阳性,要做好集中隔离的准备。男子觉得其母亲前几日被拉走隔离,寒风中等了几个小时,最后因为有人砸开门,才住进临时医院。他担心父亲又要遭罪,于是打电话到疾控,录下了这段对话。

“你这样,你把我的录音放出去,可以的!”女科长的诚意和信息量让双方取得互相理解和信任,令人感动之处,不仅在于双方从初期对峙中仍然保留沟通和共情,最终共同直面疫情的那份理性的价值。更在于对当下而言,这种直面而非回避,坦诚合作而非猜忌撕裂,对处于巨大不确定中的人们来说,是一种温暖的力量。(来源:经济观察报)具体录音内容>>http://t.cn/A66lHaIg[/cp]



@新闻晨报
【4月3日(0-24时)上海新增425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858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新增8例境外输入病例】上海市卫健委今早(4日)通报:2022年4月3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2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8581例,其中71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7例确诊病例和7920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上海发布)



@深圳Jacky
[cp]这些天,不经意间接触到的,或来自朋友、或来自网友,他们在不同场合有感而发的一声长叹,让我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了警惕:

一、“开始以为房住不炒是为了房子降价,老百姓就能买得起。再后来,越看越不对劲。”(其实这个感叹用在互联网和教培行业同样适用)

二、“基层政府(区,街道)已经两个月没做本职工作了。”(深圳封城后3月28日的感触)

三、“(疫情)再这样不结束的话,今年下半年的订单估计是不会下给中国了……”

四、“去年就预料到了外贸订单会流失。我和前同事聊天(他们都是采购)告诉我,订单逐步会转移到印度、墨西哥、东欧等国家。因为他们长时间无法来中国出差讨论技术细节,无法来中国验厂,无法来中国质量检查……”

五、“谁愿意把订单交给一家随时可以被管控的工厂?谁愿意和一个随时可能失踪、被关在家里、酒店里,或者办公室里的人谈生意?”

六、“不敢相信,这是南山外贸”(4月3日逛外贸市场,面对空无一人的场景有感而发)

引发我警惕的,不只是因为以上这几个信息。

一段时间以来,种种迹象都交叉验证着以上的说法。其中最让我震惊的是去年恢复的线下广交会,几乎就是展商之间的互看。就我们公司而言,展会的效果为零。而今年上海展和深圳展,又因为这一轮的疫情全部取消。

我不禁怀疑,国内的大萧条也许就在未来的不远处等着我们,又或许已经降临,只是我们大多数人还不容易察觉到而已。

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不断的告诫自己:

我们这代人习以为常的好时代可能结束了。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相比于追求赚大钱,不亏钱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cp]



@凯雷
[cp]上海市:425+8581突破九千,今全市核酸中
第七日:438+7788突破八千,冷静先观察下
第六日:260+6051 首破六千,看来是在震荡
第五日:358+4144 跌破一千,这是不是拐点
第四日:355+5298 首次下降,看明浦西核酸
第三日:326+5656 暴升千五
第二日:96+4381 骤升一千
第一日:50+3450 突破三千
#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上海市全市全民全员核酸检测进在进行中,全市动员、八方支援,2500万人相信1日内即可完成釆样、送检甚至出片。

其中,浦东新区新增140+3514,浦东仍很严重!赶上3月28日熔断黄浦江当天全上海市的新增量!形势严峻!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425例无症状8581例#】上海市卫健委今早(4日)通报:2022年4月3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2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8581例,其中71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7例确诊病例和7920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央视新闻)
# 解放军派出卫勤力量支援上海##上海新增425例本土确诊病例和858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cp]



@烧伤超人阿宝
[cp]无论中国现在执行清零政策,还是将来做政策调整,辉瑞的新冠特效药都是非常重要的武器。

这药最大的作用,就是减轻医疗体系的压力。

中国继续执行清零,那如果出现吉林上海这样的疫情反弹,该药能大大降低感染者住院时间,减少床位需求,减轻医疗压力。

如果中国哪天不清零了,医院只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有感染症状后自己在家口服一盒,能减少88%重症机会,减少88%住院患者,大大减轻医疗系统压力。

无论中国将来执行哪种防疫政策,该药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快速批准其在中国上市的原因。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价格偏贵,供应也不充分。这需要有关部门和辉瑞谈判,降低价格并解决本土生产问题。辉瑞在中国有巨大商业利益,中国是有办法让他让步的。

鲁迅先生多年前就提出过拿来主义。

一切好的,科学的,对中国人民有益的人类文明成果,都应该毫不犹豫的拿来为我所用。

一群当年偷偷跑去喝红毛的大V,现在义正辞严的指责进口美国特效药是利益驱动,也是蛮搞笑的。[/cp]



@几个子安
#长春疫情##长春买菜##长春将利用5天时间全面实施清零攻坚行动#

长春疫情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令人五味杂陈又荒谬绝伦的故事。

三月八号,我们小区因发生疫情,紧急封闭。因为没人提前通知,没人事先预警,大家起床后措手不及,也来不及囤集物资。得知的时候,一切已经尘埃落定。当天早上,我爸同住一个小区的同事起早出门上班,又被赶了回来。于是我爸那天早上睁眼后,收到的第一条消息就是:咱们小区封了。

起初我们以为小区里只是存在密接,经打探才得知有人确诊,封了一栋楼。而没过几天,疫情开始爆发,周围的几个小区也陆续封闭了。

对于疫情管控,长春市人民大多接受并服从安排。起初新闻上说七天之内控制,可现在已经到了四月。而不久之前,长春买菜才艰难地登上热搜,可直到现在问题也没能彻底解决。

好几个小区都是突然被封的,在这种前提下,对于封闭的防控生活显然不可能准备充分,尤其对于家里有老人、小孩或病人的家庭,无异于当头一棒。买菜难则成了老中青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道坎儿。尽管新闻上播报各大商超开放,为市民提供生活物资,可实际上,无论购买还是配送都困难重重——比如永辉超市的范围是三公里以内,仅接受线上购物,且因配送人手不够,据说每天只开放200单。几个居民区每天同时盯着表数秒,真正抢购到的寥寥无几。

目前市民所依赖的蔬菜水果和米面油,很多都是由志愿者联系愿意供货的超市,在微信群里组织。

因为缺乏管控,价格照一概照以往翻倍,有的翻了三番,有的三番不止。如今似乎真应验了那句“凭良心做事”。买菜活像开盲盒,能不能送到,送来的到底是什么纯属未知;倘若足够幸运,买来的东西尚且过得去,而倒霉一些的,钱包出血却收到已经开始腐兰或虫蛀过的果蔬,只能处理掉不能吃的地方再食用。一斤最普通的原本十块钱出头的草莓要三四十块,一箱放久了的苹果二三百,而且一定要态度好、买得多;也有人不吝腰包里的一百五,最后收到一堆葱姜蒜,一点叶子,几个西红柿,几个萝卜土豆。大家整天为了吃饭问题绞尽脑汁,一些要和社区和物业商量,允许配送的人过来,一些因为小区既不让从外面买菜,也不送菜,只能趁天黑偷偷摸摸地下楼。

生活当然过得去。二十一世纪,人怎么会饿死?

但似乎又只剩两个选择:要么饥肠辘辘没东西吃,要么高高兴兴做冤大头。

今天一大早,发布了长春要五日内清零的消息,市里再一次进入静默期。之前也曾扬言七日内控制住疫情,结果毫无成效,疫情的严重性不减反增。昨天我们小区的网格长,终于完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社区组织性买菜,微信群里火速截了单,今早便送到了。那些没能及时看到消息,参与到这次团购里的人,在接下来的五天里要依靠邻居的捐助生活。

几天前,很多地方因为没有社区组织,封在小区里的人只能自己找地方买菜,而部分“来路不明”的蔬菜水果消杀不合格,导致了社区感染。长春封了二十多天,却依旧处于爆发状态,或许一部分原因就在此。

可人总得吃饭,民以食为天,对于能安稳吃上饭的渴求太迫切了。

早上防疫人员给每家发了核酸自测盒,下午,防疫人员又开始举着大喇叭,让我们下楼排队做核酸。于是我们一天之内做了两次核酸。也不知这到底是管控严格,为了尽快清零,还是对人力物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被封在小区里的人很无奈,负责防疫的志愿者、医护人员又累又忙,也很无奈。

城市里,有太多没解决的问题,太多需要被注意的“听说”。

听说许多独居老人依旧不知道怎么在网上买菜,家人担心不已;听说很多确诊病人隔了好几天才被救护车拉走,得到医治;听说长春许多大学的学生被隔离在寝室,二十多天没能洗上澡,也失去卫生间自由;听说许多家庭的盐和酱油醋已经见底,许多家庭没有卫生纸,但这些都不算必要物资;听说无数女性家里已经没有卫生巾了,来了月经,没有任何购买卫生巾的渠道,且至今没有人关注这个问题;听说许多人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婴儿,父母焦急地在各种买菜群里问商超能不能卖奶粉、纸尿裤,却迟迟得不到应答……

我被封在小区里,已经是第二十七天。我很无能,也很无力,只能依靠本地群里的各种“听说”看世界一眼。可这个世界太大了,大到稍不留意就会有许多痕迹看不见。就连身在其中的许多人,也有着不同背景,体味着天差地别的境遇。

我不知道还能怎么办。我不知道这些人要怎么办。



@旧影社
疫情当前,上海莱顿小城小区和保利叶小区的居委会让业主唱歌作秀,搞形式主义,万万没想到业主们不配合,到了通知唱歌的时间业主一起高喊:“傻逼居委会”,令人哭笑不得,形式主义不得人心,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http://t.cn/A66jiL5Q ​​​



@搜狐新闻
【上海: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 可同住在儿童区域陪护】4月4日,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防控工作要求等,感染者应当与非感染者隔离。“按照分类收治的原则,我们已经明确,如果儿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同住在儿童区域陪护照顾,一起接受观察治疗。”对于儿童感染者,如果家人不符合陪同条件,且患儿小于7岁,将在公卫中心接受治疗;其他大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家长符合陪同条件的低龄儿童感染者,将主要在集中收治点隔离治疗,并配置专业的儿科医疗团队,保障患儿得到规范专业的治疗和生活照料。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http://t.cn/A66jYuC4



@雷斯林Raist
有一说一,虽然微博上说上海应该共存的人很多,但在我们小区几百人的防疫群里还真没几个。

大家每天都是“那个谁又跑出来在小区遛狗了,没有在家好好待着”,然后发一个文件,文件上写着要求居民“足不出户”。
要么就是督促物业“赶紧消毒赶紧消毒,消毒完了拍个视频发群里让大家安心。”
或者是“之前那个自测阳性的人啥时候拉走啊,再不拉走她通过下水道传染到我们家怎么办啊。”
“我家孩子还小,得病了就完了。”

实话说,根本没网上很多人表现得那么淡定。

这当然是两年多来,对新冠刻入骨子里的恐惧,但也确实是民意基础的很大一部分。
硬要把新冠清零说成领导意志,把共存说成是群众民意,然后把两者对立起来其实是很偏颇的。



@庄时利和
26分钟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Emerg Microbes Infect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港大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在Omicron BA.2疫情下中国香港获得的六点重要教训。

先说一下香港的第五波疫情的一些数字。

截至3月12日,香港的每10万人的新冠死亡数达到了3.73(7天滚动平均值),为全球最高(甚至远超美国的0.38);截至3月23日,香港累计报告107万例,占到人口总数的14.5%,考虑到未检测和未报告的病例,可能有30%~40%的香港居民受到了BA.2影响。

总结下来,香港这一波疫情一共有六点来之不易的经验教训,我们简单说一下。

1. 罪魁祸首BA.2是目前传染性最强但致病力最低的变异体。

由于BA.2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第五波感染很多都是突破性感染。香港居民81.3%已注射了两针疫苗,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已经接种了第三针,在这波疫情中,有500人属于二次感染。

与原始毒株相比,感染BA.2的的抗体生成过程、病程、病毒脱落窗口都至少缩短了2天,因此在第5波疫情中,香港有99.9%的BA.2感染病例为无症状或轻症,在这些人当中,疾病至少不比普通感冒或流感更严重。由于疫苗的保护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BA.2的严重程度要低得多。

在任何时间节点,香港只有不到150例重症病例以及不到150例需要使用ICU的病例。许多感染者并不知道感染了,因为他们要么无症状,要么症状轻微,这也使得识别感染者和执行Zero COVID-19策略困难得多。

2. 香港第五波疫情极高的死亡率归因为未(完全)接种疫苗的老年人。

我们只看三个年龄段: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

-香港人口占比:4.5%、7.6% 和5.4%;
-住院病例占比:13.5%、20.9% 和51.4%;
-死亡病例占比:8.4%、16.6%和70.8%。

也就是说,全香港这波疫情85.5%的住院病例和95.8%死亡病例来自于60岁以上老年人,而大约90%的死者没有完整接种过两针复必泰或科兴疫苗,在接种了三针复必泰或者两针科兴+一针复必泰的老年人中无一死亡。在下一代Omicron专属疫苗上市之前,使用mRNA加强针是预防老年人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最佳方法。

在2月疫情爆发之初,不到20%的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过新冠疫苗,这与往年同一年龄段超过60%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形成了鲜明对比。

香港采取了多种紧急措施预防老年人死亡,比如紧急疫苗接种、养老院闭环管理、对感染后的高危患者开具Paxlovid 和 molnupiravir、定期进行快速抗原检测、对部分未感染者进行反向隔离等。

香港老年人对疫苗的犹豫不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老年人及家人的错误判断、过去两年香港在疫情方面的成功防控导致缺乏面对BA.2的策略和计划,再者就是各种关于新冠疫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假消息。

香港在第五波疫情中死亡的老年人,给全世界带来了最惨烈的教训。

3. 香港儿童的感染很常见,但是大都症状轻微。

在这波疫情中,由于儿童的疫苗接种计划刚刚开始,香港0~19岁年龄段的感染占了所有感染的8%。儿童感染率并不高于其他年龄段。

儿童死亡方面,每10万人的死亡人数分别为:
-1~19岁:0.81
-20~29岁:0.87
-30~39岁:1.24
-40~49岁:3.06

尽管有几例儿童死亡病例引起了香港民众的广泛关注和恐慌,但实际上BA.2的儿童感染并不特别严重或者致命,并且这几例儿童死亡病例本身都有潜在疾病。

因此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香港儿童的BA.2感染大都是轻微症状或者无症状,而疫苗接种是保护儿童免遭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方法。

4.  快速抗原检测(rapid antigen tests, RAT)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核酸检测(RT-qPCR)Ct值低于25的人群,高品质的快速抗原检测具有接近100%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因此在感染较多的环境下特别重要。由于BA.2的病毒载量在感染初期就会上升到很高水平,因此核酸检测和快速抗原检测在这个阶段都很有用;而到了恢复期,病毒载量下降,核酸检测可以检测到更多Ct值高于25的人,但是这些人的传染性已经大大降低了。

因此快速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被感染的个体,尤其是那些潜在的超级传播者。与同期进行的单次或双次核酸检测相比,5天内每日快速抗原检测在发现早期感染方面更加敏感可靠。因为混检是目前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常见策略,但当10混1或者20混1时,灵敏度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当香港已经有大量感染者时,混检并不可行。

在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早期阶段,成千上万的人排队接受核酸检测,这给BA.2的传播提供了充足的机会。由于快速抗原检测可以在20分钟内获得结果,因此对快速诊断及隔离感染者至关重要。

5. 香港医疗体系在这波疫情当中承载了巨大的压力,但是没有崩溃,也不应该崩溃。

关于香港医疗系统是否崩溃或者濒临崩溃的讨论一直很热烈。一些人认为民众应当保护医疗系统,避免崩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医疗系统的建立应该是为了保护民众,而不是相反。

其实这些应该是相辅相成。医疗系统只有在没有崩溃的情况下才能保护民众。

如上面提到的,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香港重症或者危重症(ICU)的人数都在300以下,绝大多数感染者病情较轻,不需要特殊治疗,许多人只是为了预防转为重症而住院。但是每一位利益相关者都清楚,让所有想住院的人都能住院是不可能的。

在香港疫情初期,香港让Ct值高达45(传染概率极低)的感染者也住进医院,这导致很多实际上并没有医疗需求的感染者占用了大量床位,后来为了应对确诊病例的快速增加,香港进行了修改, 让Ct值33 (后来改为30)的感染者出院,以让真正有需求的患者可以入院。

香港优先考虑入院治疗的是老年人、孕妇、基础疾病患者和儿童,后来又进行了修改,根据这些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分类。

6. 居家隔离是一个可选项。

随着感染控制措施的加强,在爆发初期更常见的家庭聚集现象只在报告病例的1/3~1/2中观察到,由于BA.2突破性感染的病毒脱落窗口缩短,居家隔离所需的时间要相应缩短。

由于香港的第五波疫情中感染者和密接者数量非常多,香港隔离设施是一直不够用的,对香港来说居家隔离是唯一的可选项,并将隔离设施留给那些在家中没有条件居家隔离的民众,

总的来说,在疫情防控方面,香港有其优势,也有一些特有的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极高的人口密度、高度老龄化的社会、狭窄的居住环境以及高频的国际交流等。

如何有效检测、隔离和治疗感染者,如何大力推动人群中疫苗和加强针的接种,保护那些最脆弱的群体,对于尚未爆发BA.2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来说,香港这些惨烈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将来的防控也是一个重要参考。



@烧伤超人阿宝
19分钟前
来自 华为Mate30保时捷设计
已编辑
清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中国是在以清零换时间,等待合适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恢复社会常态。

欧美首先尝试在没有疫苗没有药物的情况下群体免疫,最终惨遭失败。

然后又尝试在有疫苗无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放开管控,最终也是代价惨重。

现在,全世界在尝试疫苗+特效药情况下放开管控,结果如何有待观察。

中国通过坚持清零,等来了疫苗和特效药,这是中国以清零换时间赢得的抗疫形势好转和变化。

顺便说一句,当初说中国疫苗不行的,和现在说打了三针疫苗新冠相当于感冒的,重合度很高。

中国早晚是要恢复正常的,但现在还不行。

我们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药物价格还太高,供应还不充足。

在时机合适,准备充分,确保中国人民健康安全的时候,中国会逐渐让社会恢复正常。

但绝不是现在。

现在,必须毫不犹豫的坚持清零,争取更多的时间。



@齐都督
3分钟前
来自 iPhone客户端
#上海疫情#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上海近期疫情形势严峻,作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港)所在地,上海的集装箱货物运转也因此受到直接影响。

据上海道路运输管理局发布的通知,3月29日起,涉及上海港进港运输的集装箱车辆,需持有上港集团发放的电子防疫通行证,而获得通行证的条件是,集装箱卡车司机(以下简称集卡司机)同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

多名货运物流公司从业人员表示,在上海封控期内,集装箱卡车货运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车辆很难进入上海,即使进去了,也很难出来。

林昊(化名)是一名大型国际航运公司的工作人员,他透露,他所在的公司大部分业务都已停滞,“很多集装箱堆场(用于交接和保管集装箱的场所)人员、集卡司机都被封控在居住地,导致缺乏运输空箱的车辆,堆场只能完成提箱、还箱等基础业务”



@织绮浣纱人
昨天白天我还说我们楼群里一片祥和,邻居温良恭俭让,晚上听到小区抗原试剂五例阳性后,群里开始骚动起来,各种手段推理探案,要查一下我们楼有没有阳性。今天上午有人要求每户居民接龙汇报有没有下楼核测。两次总计长达7、8小时的推理,基本锁定一户人家。然后有人表示不做志愿者了免得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没有装备确实有点危险。我觉得我们居民的做法没啥错,我感叹的是,在平时和在战时,人的选择和决策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回复 7235楼yingyinc 的帖子
@出版人周筠
13分钟前
来自 iPhone XR
分享一下武汉疫情期间的类似推理故事:微博正文  查看图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寰亚SYHP
1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孙副总到浦东北蔡镇视察 寰亚SYHP的微博视频 ​​​

@用户7079686456
我妹妹六十多岁,一个人在浦东发病一个礼拜了,高烧咳嗽咯血,抗原检测阳性,现在人已经半昏迷躺在床上,政府没人来收治!在此紧急救助,救救我妹妹!!!
住址:上海浦东新区金杨街道罗山五村50弄4号101室
电话:158 0198 0820 ​​​

//@烧伤超人阿宝 :很简单:把隔离者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临时党支部,以此为框架组织隔离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维持秩序,降低管理成本。
@脊梁in上海SH
粉丝投稿求助:南汇方舱的视频
物资要靠自己去抢,管理混乱
封城之后人手不足是上海目前最大的困境
希望外省市支援落实之后能抓紧落实管理

@开花富贵老娘发飙
看到上海人民讨论,为啥自己小区隔离了三个星期,突然出现了阳性。
然后大家开始讨论是不是快递。
说不对啊,快递消毒了。
说,呃,那就是流浪的猫和狗。
(以上讨论步骤,吉林也有)

可怜的宠物主人们,做好准备吧。 ​​​



@烧伤超人阿宝
1小时前
来自 华为Mate30保时捷设计
这是另一个不能居家隔离的原因:即使具备隔离条件,老百姓也不知道该怎么具体操作才能避免传播。//@金融炼金师:实践证明不可行。我家200平方,上下复式,三个卫生间。一人阳性,居家隔离一周,现在五人阳性,就剩我一个了。
@烧伤超人阿宝
居家隔离适合啥情况呢?

适合有钱人。

你家住别墅,家里有人感染,让他一个人住一层,居家隔离。

你家五十平米住六口人,居家隔离?

新加坡宣布共存后,对居家隔离的建议是:居家隔离期间单独住在有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内。

在人口密度极高的印度贫民窟搞居家隔离,那纯粹就是居家放毒。

那些呼吁居家隔离的中国专家,大概都是有大房子住的 。

至于普通老百姓,你家几个卫生间啊?



//@凶狐狸猫换太子:浦东几乎所有的医院我都跑过了,大部分都在封控管理,要么就是没有血液科。我们方案已经沟通好了,只要打一针就行,剩下的我们自己拿药回家吃都行[泪][泪] 12345 110 120都让找居委,居委说他们也无法帮我们找医院,只能自求多福
@凶狐狸猫换太子
我老婆是一名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之前都在瑞金医院治疗,原定25号进行化疗,但是由于上海疫情政策,迟迟不能化疗,现在我们的白细胞已经超高了,如果持续不能治疗,随时可能复阳。孩子才六个月大,希望能帮帮我们,联系任意医院住院化疗都行。救救我们
电话 18521567526地址 浦东新区民雪路918弄29号 ​​​



@态度岛
【河北一女子微信发布“小孩做核酸被捅死”虚假信息,唐山警方:已依法传唤】4月1日晚,一网民在微信群中发布视频及言论:“一周半的小孩做核酸,被志愿者给捅死了”。经核实,该信息属编造的谣言,实际情况为3月31日,我市路南某小区一婴儿因不慎被棉被遮盖口鼻窒息,家长发现后连忙将婴儿抱到楼下,寻求现场核酸采集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医护人员立即对婴儿实施徒手心肺复苏,随后陪同婴儿及其家属前往市妇幼保健院救治。
经丰润警方查证,该谣言发布者系刘某华,女,丰润左家坞镇居民。因其行为已涉嫌触犯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规定,丰润警方依法将其传唤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刘某华对其传播虚假信息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警方提醒广大网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遵守法律法规,对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要轻信,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对故意散布谣言的,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绝不姑息。
唐山市丰润区公安局
2022年4月3日



@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8分钟前
来自 iQOO 9 Pro 赛道传奇
说的很清楚了,其实如果能加上死亡数据/年龄段以及疫苗接种率就更加直观了。之前还有澳新加等国家跟中国一样努力清零,但奥密克戎爆发几个月后只剩我们了,奥密克戎的特性使得防控极其不易。但即便最后真的不得不放,也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当前仍不具备
@三思逍遥
聊聊各国防疫策略和演变

第一阶段:中国实现清零
但国外疫情爆发,中国进入动态清零阶段,持续至今

第二阶段:国外防疫策略
1、压平曲线策略(大多数国家)
既通过一些(强制/半强制)防疫措施,降低疫情高峰,避免疫情压垮医疗体系,平稳渡过疫情,等待疫情自我缓解

2、清零策略(少数国家),如新加坡、越南、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3、群体免疫策略(一个国家),瑞典
这一策略招致世界性的批评,2020年12月19日,瑞典国王亲自出面承认瑞典的群体免疫策略失败。

第三阶段:疫苗实验阶段(以色列)
以色列首先成为用高疫苗接种率对抗新冠的实验国家,成果喜人。此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能实现高疫苗接种率,就能让新冠大流行终止

第四阶段:疫苗能防重症和死亡但不能阻断传染阶段,共存论前期
这真是最糟糕的消息,同时伴随而来的德尔塔毒株的快速上位。但欧美社会已经进入抗疫疲劳阶段,连压平曲线策略都难以坚持。不过只要死亡降低,那疫苗也是有用的。由于德尔塔毒株的毒性增强,导致一波大疫情和高死亡,此时虽然有人在说共存论,但还没有成为主流,但实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在德尔塔疫情中悄悄共存了(如印度),但只做不说。

第五阶段:奥密克戎阶段,共存论最终出台
去年年底南非报告新变异株奥密克戎,在南非引发一波汹涌的浪潮。当时欧美国家关闭南非对外的通道,拒绝南非人入境。但随着对奥密克戎更多的了解,比如传染快重症低死亡少。一些知名专家开始转变观点,转而认为奥密克戎可能是“上帝的礼物”是“天然疫苗”,这为共存论的出台和上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六阶段:坚持清零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放弃清零,如今只剩中国还在坚持
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纷纷放弃清零策略,但因此造成的后果并不相同,目前看来新加坡是过渡得最好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是最小的。但其它国家,尤其是韩国的状态实在让人不安。

第七阶段:两个悬念
1、共存或者躺平的国家,能坚持躺平多久?
当新冠再次变异后,这些国家是继续躺还是重新捡起压平曲线策略,开始进行强制或半强制的公卫措施?

2、中国是坚持动态清零,或者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向压平曲线策略过渡,更好的时机会会出现吗?



@jeaniebear
北蔡政府昨天晚上10点将一批核酸异常患者(很多都居家隔离5天以上)从家中转出,号称去方舱医院,但实际晚上11点到中转站一直等待(空旷大厅,温度6度),直到早上4点半才有大巴,问题是大巴将大家运到观海路999目的地,号称南汇方舱隔离点,但实际的隔离点是南汇拱北路168号一个学校内,没有方舱医院,没有医护,没有药,没有食物,从昨晚到今早都没有热水,没有电,大家也还在大巴上等待!!!大家一晚都没睡。里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一两岁的孩子。实际情况估计比这还要糟糕,请问这还是上海吗?希望有关部门看到能够帮助我们,起码日常生活的三餐,有热水,有电,有干净的饮用水和基础的医疗资源可以提供!这些病人很多都还发着高烧!#上海疫情##上海疫情求助# @烧伤超人阿宝 @宣克炅 @脊梁in上海SH



//@蔷薇骑士BD4AHD:这是个网民“斗智斗勇”,发源于KDS,最早外地人,禁!WDR,禁!VVDR,禁!西数人(WD=西部数据,简称西数,著名存储品牌),最终然后进化到了硬盘,另外进行引申,好的叫U盘,至于洋盘,那是另外一种意思。KDS貌似对非沪,哪怕老外一视同仁,诸如此类的还有什么“大写的人”
@杰尼龟厨
我虽然不是上海人,有亲戚在上海但是没常驻过。
但是最近在群里,看纯血上海人,和全自动上海人(指长年在上海工作,肉体已经是上海的形状,但是户口不是上海的。)天天24小时高强度交流上海情报,包括不限于疫情,买菜,封区等。
期间我学习了,比如

1.浦西好女不嫁浦东男。

2.闵行有一部分是浦东,所以是垃圾。

3.上海正统在乡下,徐汇都是硬盘刚波宁。

4.上海话比日语难学,建议先学日语再学上海话,通过日语假名能学到上海话纯正发音。

5.上海乡下人说自己是乡下人,上海城里人是精确到哪个区的。

6.只有住黄浦和静安才敢直接说自己住上海城里。

7.星河湾小区学别的小区团购一万块钱的shakeshack,以后房价是要跌5000块的。

8.一个外地人什么时候能被叫做上海大爷。
答:只有援沪志愿者做核酸的时候,才会称为上海大爷。

9.封小区最大的优点是,解封就能听懂上海老太太骂人了。弊端是,解封后就能听懂上海老太太骂人了。

10.浦东方言比城里的更土一点,浦东话属于上海话的上级。听得懂浦东的基本就毕业了。

11.希望微信增加上海话翻译系统。

以下为网友补充
12卢湾人想反黄复卢

13.老上海人出了老静安黄浦要过敏的。新静安不算静安。

14.有没有发现地域里少了宝山?因为除了宝山人没人觉得他们是上海。

15.在崇明拼车去启东。车上都是南通人。只有司机才有上海户口。

16.来自浦东网友:浦东越来越不行就是因为有些又穷又抠的浦西人拆迁还来了浦东乡下。浦东本地好女不嫁浦西抠搜男

17.在上海租房子是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办法进小区情报业主群的。疫情封小区很多群都“破例”让租户进群共享情报。并且让租户承诺结束后自己退群。

以上的均不代表本人观点,纯属分享。
以下待大家补充讨论真假。

补充说明:

其实我最好的一帮朋友,还有亲戚都在上海。
虽然今天有很多上海人来骂我,
但是没关系。我依旧觉得上海挺好的,
能解释的我也一一解释了,实在不听的我才拉黑了。
其实那些都是大家隔离苦闷时期的玩笑话居多,
我作为外地人也听一乐而已,
发微博上也只是为了博君一笑大家讨论讨论而已。
大家纠正我也没觉得算打脸。
直到有网友说觉得我是收钱带节奏,挑拨离间人民,破坏防疫成果。
我郑重声明,我坚定的表示支持上海抗疫到底。
大家再努力努力。
大道理我也说不出来,我就是个在日本上班臭老九搞艺术的。
我只能说,
如果大家不想像我一样,公司没事就缺人少人加班一周7天休2天。那就真的不要谈共存。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79018.html?amp
【404文库】财新|新冠侵袭东海养老院
文章总汇:上海疫情
作者:赵今朝、包志明,尹玉双、唐佳燕

养老护理院,新冠疫情防控最薄弱的环节,在此轮上海疫情中被新冠病毒击中。

在1600万人口的浦西启动封控筛查后,4月2日,上海市卫健委通报:4月1日新增本士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60例和无症状感染者6051例。再创本轮疫情新高。综合通报信息,上海感染者仅3月一个月已达3.6万余人,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多家养老机构不幸深陷疫情。综合上海卫健委通报信息,浦东新区市南养老院和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曾先后出现新冠疫情。财新从多个信源获悉,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的阳性感染者已达上百人,其中包括老人、医院医护以及护工。近期养老院已有老人去世,是否与新冠有关暂未能确定。

财新获悉,目前紧邻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南部的空地上,正在建造一座临时隔离收治点,已建完的箱式房间有200多间。有现场工作人员称,该隔离点主要用于收治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及周边地区的轻症患者。

财新此前陆续获知这家养老院的一些信息。3月27日下午,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工作人员称,院内确有感染者,包括护工和病人,但人数不多,且多为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已有族控机构人员参与院内防疫。3月28日,有家属表示,他家的老人检测呈阳性,已被送至周浦医院救治。4月1日上午,医院工作人员称,近几日正陆续将阳性病人转移,目前尚未转移完毕。

养老机构人员密集,老年人更是新冠肺炎的高危易感人群,“武汉”疫情期间养老院防疫问题频发,距新冠疫情暴发已有两年多,病毒再次造访这一“脆弱角落”

"到底感染从什么时候开始,感染了多少人,我们也不清楚。”财新联系多位病人家属了解到,院内工作人员电话多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沟通不畅,家属很难知晓院内准确情况。而对一些无法自行与家人沟通的老人来说,家屈获悉院内出现疫情是在“上海发布〞通告医院地址之后。面对信息空白、深陷焦虑的院外家属、院内陪护纷纷在微博上爆料“东海医院发生聚集性感染”,一度引发舆论热议。

财新访问数位院内护工了解到,目前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院内一些医护人员、护工已被转移、隔离,但院中病患或老人大多难以自理,生活保障不足,临时招募的护工管理散乱,正常照护秩序正遭受冲击。

“上海最大规模的老年护理院”
3月16日,上海通报“浦东新区三三公路5020弄”出现感染者,随后该地址接连出现在3月18日,20日-22日,24日-25日,以及3月30日的通报病例居住地中。该通报地址与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相匹配。

看到这一熟悉的地址,家属刘雪开始频繁给护理院打电话,但一直无法接通。早在3月6日,上海市再次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之初,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就对外发布公告称:“医院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严格落实人员管理。即日起,暂停家属入院探视,暂停门诊医疗服务”。加之所在小区封闭,刘雪彻底与在院内患有脑梗的家中老人失去联系。

刘雪在微博上四处发帖、留言,希望联系上老人。直到3月27日,她告诉财新,老人说不清话,但是能写字,“现在就是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况,只想让他安心,别害怕,别乱发脾气,乖乖听话”

老人所在的东海老年护理医院曾被本地媒体称为“上海最大规模的老年护理院”该院创立近二十年,是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家集“老年护理、老年医疗、老年康复以及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护理医院,目前实际床位数1800张,2015年住院人员与服务人员之比达1:0.8。有院内家属提到,入院当天曾听说住院人数约1200人,院内住院的老人多有基础性疾病、甚至为失能失智、瘫痪者。

院方表示,院感或始于一名外包公司的护工。3月27日,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工作人员解释称,3月11日,院内核酸检测出一名护工阳性,立即将其隔离。事后分析,该名护工可能早在3月8日于小区封闭管理中感染。

当3月16日感染病例发布之时,刚来医院19病区陪护父亲的张静被困养老院已4天,期间,她不敢打开窗户,也不敢开中央空调,只能通过一扇窗户窥视外界。3月11日晚,张静接替母亲,入院陪护因老年痴呆摔跤而伤口溃烂的父亲,12日凌晨,医院突然宣布封闭。与此同时,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发布通告称,接到上级协查通知,根据国家和本市疫情防控要求,医院严格落实相关人员及环境筛查措施,即刻起暂停收治新患者入院。看到公开的确诊信息后,张静向医护求证,上海发布上所说的“三三公路5020弄”是否为医院时,对方予以否定,并称“这个地址有好多门牌号的”。张静所在的楼栋共有6层,每层约200人,3月24日晚开始陆续分批拉走了一批老人。

3月24日,有老人的家属被医院电话通知,老人确诊为阳性,但查看其网上最近一次的核酸纪录,仍为阴性。这一情形也发生在一些被通知老人阳性的家属身上。

据某病区家属沟通群信息,有护士长通知,养老院所属的光明食品集团和浦东新区成立联合指挥部,市痪控中心专家来院督查指导,上海市卫健委驻院专家组继续就分区分级、人员、医废、核酸采样、院感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浦东医院组建医疗队进驻医院对老年病人进行评估,为接管一个病区做准备。

3月29日,有家属联系院内老人,老人情绪异常紧张。他的最近一次核酸检测为阴性,但因照顾他的护工有阳性者,老人属于密接人员,目前已经转移至院内其他病区隔离。

艰难时刻
3月29日,患者王刚被所在病区的主任医生告知自己于4天前做的核酸检测呈阳性。其间,他仍与部分核酸检测阴性者同住,其所在的病房共有6个病人和3个陪护家属。

被告知检测阳性三天后,王刚仍未等到转移通知。“听护士长说,接到痪控中心电话的患者转移,没有接到的继续等待。”他说,自从3月25日医院最后一次实行核酸采样,此后六天,医院未组织该病区患者做核酸检测,目前阳性人数未知。4月1日,王刚核酸信息终于入网,结果显示为阴性,直到现在王刚仍不确定自己是否感染。

核酸阳性者和阴性者隔离管理混乱。一位88岁老人的家属告诉财新,与他母亲同住的四人中,已经有两名老人确诊为阳性,其中一名感染者就住在母亲隔壁床,中间并无物理遮挡。截至3月30日,其母亲最近一次核酸结果仍为阴性,近三天没有安排过新一轮的核酸检测。

一位80岁以上的老人告诉财新,她所知疫情较早从其他病区传出,但是当时医院并未把受污染的阳性病区和非污染病区隔离。病毒开始在更多病区迅速传播,后来她所在病区也有阳性病例。

该名老人住在9病区一个四人间中,四位老人中已有一名阳性老人被转走,老人自己最新一轮核酸结果已成阳性,有工作人员告知她,“你是轻症,先不用转走”。"每天都有阳性病例拉走,搞得我们剩下的人现在人心惶惶的。”该名老人说。3月12日“封院”后,王刚时常在晚上10点后看到数十辆救护车在医院门口转移病人,楼上的老年病人差不多都转移完了,他所在的一楼病区里也人心浮动。

19病区的张静也看到了这一景象。3月14日、15日两天深夜,张静透过窗户看见,陆续有部分老人被身着防护服的医护或推着轮椅、或搀扶,带着大包小包登上正在闪烁灯光的120急救车。她拍摄下当时的场景,三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就有十几名老人被送出医院大门。

王刚告诉财新,目前他所在病区患者和陪护家属大约有一百多名,大约一周前开始实行“相对静态管理”。患者、家属和护工都不出病房,仅有三名护士每日送饭、送药、打水、环境消杀。有患者询问护士长为何没有人前来该病区支援护士长 快可,再等等。

目前,20病区南楼整栋楼已经封锁,其所在层的护士长、护工多已隔离,陆续还有老人被转走。

缺少照护
医护相继隔离,院内人力资源短缺。一则中介公司在社交群里发布的“高薪”招聘帖将晓洁招入东海老年护理院。

此份招聘贴称,上海隔离医院招保洁200名,每天只用工作6小时,工资300元/。向中介支付1000-3000元不等的介绍费后,凭借48小时核酸和三针疫苗接种证明,包括晓洁在内四十余名工人3月28日进入院内,前前后后还有其他批次工人以相同路径入院。

在进入病区前,晓洁仅接受过简单的防护培训,并未有人交代老人照护的注意事项,老人身上也无医嘱卡。晓洁说:“我们都不知道老人的需求是什么,也不懂如何照顾”。

不同病区境况不一。晓洁最初在的21病区“起码像个病房”,多名医护人员在岗,不时有防控人员做环境消杀。第二天她就被分到6病区。

6病区有超过10个房间,一间套房约有5-6个病人,病患年龄几乎在七十岁以上,瘫痪在床者占绝大多数。“这个病区很少见到医护,很多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的状态,我刚到时,有老人向护工‘要饭吃’,也有老人“屎尿都干在屁股上。"晓洁对此情此景非常心疼。

晓洁表示,临时招工的护工多没有护理经验,大部分老人需要胃管打流,一些护工不会,老人便只能饿着。

前述9病区老人也提到,原有病区的医护人员已经撤离,病区已有一段时间缺人照料,后来又增派一批新护工,但是没有做好交接,院内老人和这些来自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护工交流沟通非常困难,病区内形势混乱。

首次进入病区,晓洁提到,除了正常穿戴防护服外,护工毫无防护意识,多与病人同住一个房间,晚上休息时或坐在凳子上,或睡在被转移走的病人床上。到病区之后,多名护工才相继从工作人员、病人以及保洁员了解到,房间内很多病人为性,一部分已经被拉走隔离,另一部分仍留在房间里。两个护工被要求轮班照顾同一个套间的老人,同吃同住。

3月31日是晓洁到病区的第三天,病区走廊垃圾成堆,无人运走。据其提供视频,黄色垃圾袋挤满走廊一侧,房间内的空地上也叠放着三四袋垃圾,内装有尿垫、纸巾以及病人病服等废物。3月31日,9病区老人告诉财新,“情况越来越不好”。

晓洁说,3月31日早晨,6病区有一名老人去世,“走得很不体面,直接黄袋子一套写上名字就拉走了"。一名9病区护工告诉财新,她曾凌晨3点将一名87岁的死者抬出病区,注意到停尸房还存放着近十具尸体。

老人遗体被分散送往浦东不同的殡仪馆。4月1日上午,浦东殡仪馆称,已有十几具来自东海养老院的遗体,另有遗体放在南汇殡仪馆。有去世老人家属向财新确认,他被通知其父亲已在东海老年护理医院内死亡,但尚未见到遗体。老人们去世是否与新冠有关,目前未能确认。

晓洁说,目前临时招募的护工管理也很散乱,处于无固定领导状态。多名护工向财新表示,“稀里糊涂”被带入,希望尽快离开医院,如果因封控无法离开,也希望能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和隔离保障。3月31日,有护工称,院方已经同意将部分护工送出院外。

疫苗短板待补
养老院极易成为疫情发展的重灾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接种(情况)就像‘风暴眼’,虽然平静,但是风险最大,这是免疫屏障最大短板、也是最薄弱环节。”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曾在近期北京市新冠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以北京市为例,李红兵介绍,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老年人共有48000多名,第一剂新冠疫苗接种率为40%,这一比例相比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第一剂接种率74%还有很大差距,更落后于全市90%以上的总体接种率。

据财新了解,东海医院院内很多老人并未接种疫苗。有院内家属称,因为母亲患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他们迟迟未同意给老人接种疫苗,现在非常担心。

较低的疫苗接种率或为疫情暴发后养老机构遭受重创埋下伏笔。香港本轮疫情发生后,养老院成为漩涡中心,截至3月26日,香港疫情本轮疫情的死亡病例中,共有3737宗为养老院院友,占比达54.2%。香港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并不够理想,香港接种一针的整体接种率仅为85%,80岁以上老年人的接种率只有42%,且老年人第二针接种率更低。

基于香港疫情教训,特区政府提出要为尚未出现疫情的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提供“闭环管理",保护未感染新冠的院友。而对于住在已经暴发疫情的养老院的老人,特区政府将启用两间全新的养老院,让他们“逆隔离〞,指将没有感染的老人隔离起来,以免受感染。

与此同时,港府正在全力推进为养老院老人接种疫苗,负责疫苗接种事务的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表示,现有15支医疗队计划在末来4周内再一次上门为养老院院友接种第二针疫苗,以及为感染并康复的长者打第一针。(参见财新网报道《香港日增病例下跌至四位数 累计死亡逾7000宗》)

截至2月15日,中国31省(区、市)有12.31亿人完成全程接种,占总人口的87.4%,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较低,12个省份接种率不高于80%。2021年10月3日启动加强免疫接种,截至2022年2月15日,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中40.1%的人完成加强,总人数约5.02亿,但60岁以上人群不足30%。高年龄人群疫苗接种情况仍不理想。

疫苗从接种到人体中到真正起效,至少需要等待数周时间,加强针接种更是需要间隔数月时间,如果按照原始免疫程序,或将拉长疫情防控战线。为了加快筑牢老年人新冠防线,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分子病毒学教授金冬雁建议,对于末接种疫苗的老人,一方面可以用特事特办的方式由医师指导老人接种,视身体具体状况调整接种间隔时间;另一方面建议尽早投入使用更有效的疫苗。

此外,多名专家强调,养老院从业人员一定要接种加强针,在保护自身情况下,还能显著降低感染后传播的风险,保护老人免受感染。

刘雪、张静、王刚、晓洁均为化名



@庄时利和
居家隔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居家隔离需要在疫情曲线、医疗系统承载能力、基层管理能力和民众意愿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当一座城市的病例数量很有限时,将所有感染者都收到定点医院隔离,并根据病情轻重予以相应治疗,同时集中隔离密接者,这是避免疫情扩散的最有效方法;

-当病例数上升,存在大量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到了一定的临界点就会突破定点医院床位数的上限,这时候需要将轻症及以下的感染者送到集中隔离点(方舱医院),否则会直接击穿原来的医疗系统,影响其他患者的就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在今年3月第九版诊疗指南中做出这一修改的重要原因;

-而当病例数继续上升,超过了方舱医院的隔离数量上限,这个时候需要进一步调整,让新增的轻症患者居家隔离,这对于防止疫情扩散的效果不如集中隔离,但这是这个阶段唯一的选择。

有人问方舱医院的上限是什么,这个我在昨天发的几条微博里有提到。方舱医院的建立并不难,难点在于医护人员的数量。按照现行要求,100张床位配备25名医护人员(5名医生+20名护士),每天新增的万名感染者就减少普通医院里两千多名医护人员,并且这里还没有算轮换(因为医护也需要休息,现行规定是四班倒)。

仅凭一座城市的医疗资源是不可能提供如此庞大的医疗队伍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异地方舱或者兄弟省市大规模支援的原因。而支援方舱时需要考虑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其他非新冠患者的救治,因为有些医生平时在医院里通常需要管床10张以上。

如何合理分配医护人员是一个重要问题。



所以对于医疗口来说,居家隔离既可以大大减轻工作压力,又能将工作重点恢复到原来的患者救治上。

但这对于基层的管理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吃饭问题。在全域静态管理下,统一配送代替了原有的个人自行买菜,但本质上相当于原有正常运行的生鲜供应链、快递配送和互联网的智能调度通通受阻,在此刻这个高度分工、种类繁多的体系被一个临时组建的志愿者体系取代了。

所以你搜#上海买菜#、#吉林买菜#,每天都会发现有市民们遇到的诸多问题。集中隔离尚能通过统一供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吃饭问题,而居家隔离的话,感染者吃饭和用药都会遇到比普通市民更大的困难。

此外,并非所有感染者都愿意居家隔离,一方面有些市民的住宅并不具有居家隔离的条件,比如有些一家三口人住在一室一厅甚至没有物理隔间的房子里,没有条件单独隔离感染的家庭成员,感染者为保护家人,通常更愿意到方舱医院隔离;

再者,对于小区的其他居民来说,也并非所有人都赞成居家隔离,特别是当绝大多数家庭没有感染者的时候,投票一定是一边倒的,一些老旧小区的排污设计、通风管道设计,对于新冠病毒的楼宇扩散是个很大的促进因素。

所以,如何统筹规划好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的关系,目前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方案(包括没有疫情爆发的地区)。两种隔离方式都有优点和缺点,简单粗暴地肯定一个否定一个,这是不可取的。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



@隔壁车间王主任
东海养老院事件中,有朋友了解到目前里面的阿姨应该已经出现交叉感染,有一部分仍没有获得免费核酸检测。而更严重的是她们都被各方推诿责任,甚至受到各种威胁!

上海浦东东海养老院很多老人感染新冠,无良中介以欺骗手段招募很多护工,护工在不知情情况下交了1.5~2k元不等的中介费去工作,现在很多人已经感染,有部分护工已被隔离,但没人归还中介费、发放隔离补助,护工还曾被强迫劳动。老人状况也不容乐观,每天都有人去世(未必是新冠)​​​



https://m.weibo.cn/status/475454 ... p;sourcetype=weixin
RexG
4小时前
求助! 我代表医护家属,就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张家浜院区现状,向社会各界求助,如下情况皆为事实:
3.28号所有该院员工由于院区有感染被告知召回,由于早期没有得到专业有效的消毒和防护物资,病毒持续扩散。在一位同事微博求助上热搜(附图)也就是事发三天后,区疾控入驻。可即使区疾控提供再专业的消杀工具和物资,也没阻止疫情在封闭的环境内持续蔓延(附图医护工作环境)。显而易见,精神病院不是方舱,不具备隔离条件!至今为止,已有50隔医护阳性,病人更是几乎团灭。(附图4.4的抗原自检数据)
现在还未感染的只剩少数医护,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临近崩溃,我能理解医护人员的职业使命感,上一线抗疫是指责所在,不戎推辞,但他们同时也是父母的女儿,孩子的妈妈,连续工作168个小时之后,还是什么援助都没等到!
另一方面,我不知道病人家属是否知情,换位思考,大部分住院患者都是长期住院、未接种过疫苗,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精神病患者也该得到最基本的健康保障!
医护人员身居抗疫一线,他们的健康安危更是抗疫基石!昨晚,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支支医疗队带着一股股温暖心底的力量,紧急驰援,我也希望在此呼吁,包括我老婆在内的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张家浜院的所有医护及病人,得到即时的援助!谢谢!!!



@些垃圾待富裕版
【投稿】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

整个对话过程太过于震撼,建议先保存再观看。

“我如果现在站起来和领导去说,明天我就拜拜了”
“你如果对镇政府做法有意见可以疫情结束以后来信访”
“你如果有生命危险了我可以帮你联系领导,因为是关心老百姓嘛,但现在物资发放问题不行”
“反馈我可能,后面碰到他我可能帮你反馈一下”



@IIIoykotwenninoom
2小时前
来自 iPhone
Initium登了一篇上海医生的采访,医生护士都去做核酸采样,一天两百块补贴,工作时间经常超过12小时,“没有做死就继续干。” ​​​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22-4-4 22:58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凉暖柠檬
#上海核酸##上海抗疫求助[超话]#
浦东祝桥镇一隔离点求助!!!
视频里的事情是发生在4月4号今天早上的真实事情。(我哥昨天晚上3号被公交车拉到这个隔离点,视频是我哥哥今天拍发给我们看到的)
隔离点地址:浦东新区祝桥镇川南奉公路(三灶码头)

昨天晚上10点多一辆公交车把千汇苑四村的4位阳性确诊者接走后,公交车又开到旁边的千汇苑三村等其他小区,把所有确诊者装满公交车后,开到了川南奉公路的这个隔离点。
有些患者是已经有严重的嗓子疼、咳嗽、发烧等症状了,然而隔离点里没有热水供应,到那儿后只给了一瓶矿泉水后面就没有人管了。
视频里的内容是4月4号今天早上我哥拍的,里面隔离人员蜂蛹殴打抢东西画面。可以看到穿着白色隔离服的工作者在旁边站着看也不管理!(里面有人报警了,然而也没有警车过去)
希望大家都能看到上海一些隔离点的这些混乱无人管理状况,把人拉到隔离点后无热水提供、无食物提供!所有居民都配合各种措施抗议服从安排,然而这就是对待老百姓的结果吗?
真的是太让人失望了!希望大家都能帮忙转发一下,让更多人知道希望借助网络这些被隔离的人才会被正常对待,才能被妥善安置!现在觉得能不能接受治疗都已经是渴望了!
(隔离点也不能点外卖,这些被拉过去隔离人脸吃饭都是问题)  http://t.cn/A66j1zPl



@冈瓦纳
哪些人群会希望调整防疫政策?

(防杠:我下面的话题,基本上都是指人群,同属一个人群而意见不一致的是正常的,一群人意见一致是不正常的)

现在大家在讨论防疫政策调整
疫情本身的数据(感染率,疫苗接种率,重症率,死亡率等等)被讨论最多,但我不认为这是决定性的参数。
或者这样说,这些参数肯定不是触发调整政策出台的参数,不会因为这些参数达到某个值就调整政策了。当然,出台的文件肯定这么说,基于什么什么情况,决定....

真正能触发这个调整出台的,其实会是钱袋子
政府的钱袋子
百姓的钱袋子

搞防疫是要钱的

很多人说清零是综合成本最低的防疫措施
我倾向于认可这个观点
但是,我们做事的时候,并非是按综合成本最低的方式做
一般地,我们没那么大的自由
我们会被手头的现金流限制
不管你综合成本多低,现在手头有多少钱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政府没钱了,政府就会有意愿调整防疫策略,往即时支付少的方向调整

对于个人也一样,哪个群体没钱了,哪个群体就会倾向调整防疫策略。

就我自己的接触,我第一次接触到有人希望政策调整的时间,远比现在早得多。那个时候,还在防德尔塔。那种受雇于家政公司的清洁服务人员,公司按工作天数付给她们报酬的。我听到一个这样的服务员,因为一个月大半时间不能工作,而有怨言 (实际上她原话非常难听)。她是愿意冒着疫情危险工作的。其实,她这种走家串户的应该是防疫最大的隐患。

然后呢,我有做会展的朋友,有房贷的...
还有一个朋友是专门组织那种场地演出的。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就是组织一些完全没名气的人参加单位啊社区啊之类的各种活动的
总之,就是过去这两年直接失业了的人。他们应该是希望调整的
这部分人,他们的工作要么和人群聚集相关(会展之类),要么和人员流动相关 (旅行之类)

因为这部分人总的来说,还不能占到社会多数,所以啊,政策不因为他们的意见调整是正常的。

但是,最近,希望政策调整的声音大起来了
那也就是说,希望调整的人越来越多了

哪些人会变得希望调整政策?

这个春天的话,有些春夏季水果的果农会希望调整。樱桃,草莓,接下来的荔枝。他们会希望即使有疫情发生,也要让物流跑
高频率的疫情,会让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希望疫情期间也让饭店营业
还有,虽然没有歇业,但公司效益下降的或者失业的人,特别是有房贷的人

政策是否调整,就看接下来,就业形势怎么样。如果有更多的人生意下降到愿意冒着疫情工作,那么希望调整的声音就会更多。

不过,最近,事情又有了些变化
就是虽然收入还稳定,但因为工作实在疲惫而希望调整的人多了起来,包括医护啊社区基层工作人员。

是否调整,什么时候调整,最终还是由钱袋子决定。
钱袋子不会说话,最终的表达由钱袋子的主人来进行。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