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钢丝之上

很久没有写比较长的文章,思维都碎片化了。在几年前的行文中,多写的是教育的框架,也就是最初的构建的设想。相信会给人以“理想很丰满”的感觉,也相信我会碰到“现实很骨感”的情况。的确如此,任何构想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行走一遭,才知道它是否有其现实意义。随着孩子的成长,我第一次和升学的现实狭路相逢。结局虽不出意料,但整个过程倍感煎熬。因为必须要对现实做出妥协,什么时候开始妥协、妥协多长时间、妥协到什么程度、如何减少后遗症等等,都是在跟现实的斗争中取得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平衡点。这是一个激烈争斗的过程。

通过对自身的成长的总结,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素质教育持续到一定程度,是能够超越应试教育的,也就是能够涵盖阶段性应试目标的。但这有个前提:需要足够量的时间的积累,让孩子充分地发育。但是幼升小是给予孩子积累的时间太少,小升初也存在这个问题。但幼升小是最明显的,在这个阶段,即使是学习很主动的孩子,没有应试的一些经验的积累,仍旧是难以胜出。

对于幼升小,我认为有两点是难以考察的:第一、学习的热诚;第二、长时间的自律能力。恰恰这是一个人能否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无论我的孩子参与这次应试结果是否理想,这种考察都是很片面的。这种考察,最多能够看出孩子的学前阶段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一定的量。

不过既然生在这样的环境,既然进行了一次争斗,有得有失,值得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长期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跟短期的应试目标是剧烈冲突的——很简单,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长、短期目标之间分配时间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也能感受到即使前期积累的素质教育虽然还不够,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临时抱佛脚”的短期应试提供了支撑。两者之间的冲突和支撑,如同行走在钢丝之上。本文就是总结走钢丝的体验。.
评论(764)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30 12:58 发表
灵气的消失,我能看到的是两种途径:
1、过度训练
2、积累不够

离开积累的灵气,如流星。
说得好。 孩子班里的一些好孩子, 眼里的光芒在消失。 留下的是对应试题海的无奈接受和麻木。 我的孩子还能和我有理念的冲突, 有时我想着不是坏事。.



回复 554楼hxy007 的帖子
说得好。 我们有才气的孩子能做得是紧跟这些“ 好学生”, 不要急于去超越他们, 但不能差距太大。 就像长跑三千米一样。 那些平庸的应试型孩子可定会在终点前倒下的。.



回复 569楼rainbow123 的帖子
各跑各的,不行么?.



回复 570楼ccpaging 的帖子
在应试的环境下家长和孩子的选择很小。 跑在前面的许多孩子会在身体,工作,高等学习, 素质, 婚姻生活中倒下一大片的。 素质教育部脱离应试成功者是可以笑到最后的。.



回复 571楼rainbow123 的帖子
同意。这里有一个安全的问题。教育也有安全问题,我原来真是不知道。.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574楼油条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怎么讨论格调一下子变了......这对话方式...-_-!.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30 12:58 发表
灵气的消失,我能看到的是两种途径:
1、过度训练
2、积累不够

离开积累的灵气,如流星。
被你这么一总结,我又想到包子的画画了,她在绘画方面真的很有灵气,但我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她的积累,我怎么感觉她现在画得没有以前好了....



回复 581楼smartzoe 的帖子
说到积累,可能会有人认为积累就是无聊的练习。积累包含了很多:素材、视角、审美。就跟数学的积累中,不能把错误的尝试的积累排除在外,否则思考能力得不到积累。

说到绘画,我也是门外汉,我只是喜欢看,有自己的选择。我认为保持绘画的灵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对她绘画的对象有独特的理解或者说感受。所以,让孩子多看,无论是景物、人的表情还有就是画作,都是有利的。吴冠中谈过,西方的绘画更有建筑的意味,而中国的绘画则更有文学的意味。对于前半句,因为我本人对于建筑的了解不深,所以感触不深;而后半句,我觉得老头表达得绝了。出于对老头的眼光和人品的信任,虽然我不能很深地理解前一句,我也暂时认为是自己理解不了,而不是老头表达有误。因此,多欣赏建筑、文学,对绘画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31 09:58 编辑 ].



回复 578楼油条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582楼水之形 的帖子
可能家里面的书的组成有一定问题,基本是绘本加桥梁书加章节书加一些百科类的大书,虽然尽量选择名家绘本,不过其实还是一种比较单一的风格。有一本毕加索画展时买的画册,还有一本太阳马戏团来的时候买的纪念册,其他方面的画册的确缺乏。有一段时间忙得没空管她了,连中文亲子阅读都停了一段时间了(这有个副作用好处,逼得她自己看书了),除了每天晚上半小时的钢琴,其他的时间基本都是她自己在儿童房里看书玩玩具画画,就像你说的输入积累不够。我对绘画在童年时候有过朦胧的爱好,但从来没有学过也没有这方面的环境,所以在这个领域可谓百事不晓。

你说的积累其实我深有感受,有碰到过实例,就是有一次带包子去看了太阳马戏团的表演,他们家的舞美一直是很赞的,在上海的舞台虽然没有拉斯维加斯的那么绚丽,但对第一次看到这些的包子来说的视觉冲击还是巨大的。那次演出看完后一天,包子忽然画出了不同风格的画,那个色彩使用的方法与以前截然不同,她还自己给这种涂色起了个名字叫做“隐色”。.



回复 584楼smartzoe 的帖子


你去看http://ww123.net/thread-4816460-2-1.html里面的那幅飞机,那个螺旋桨,据我家胖子说是宝格丽的镶嵌风格的。
你应该知道她去看了什么展览。

你知道胖子的规则感很强,上个楼梯,第一要务先搞定楼梯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她完全了解螺旋桨的叶片规律,以她的性格,非得给螺旋桨叶片留出正确的旋转空间。但是这一次她不,她嫌其中的一个叶片阻碍她画飞机右翼上的花环了(她解释了我才知道是花环 ),就把那个叶片扭过来画。这是让我极其欣喜的地方——讲规则的孩子终于可以冲破规则了。勇气来自哪里?我的鼓励?葛饰北斋不对称的长臂猿?宝格丽在设计时对材质的大胆突破?她自己长大了?

不知道,反正,各种风格的素材帮她准备着,积累着,等待成长。.



引用:
原帖由 smartzoe 于 2012-5-31 09:35 发表
怎么讨论格调一下子变了......这对话方式...-_-!
不知道會不會蹦出來油漆、油渣什麽的.



回复 586楼混凝土 的帖子
不会吧,油漆貌似对应油桶、油刷吧。.



回复 581楼smartzoe 的帖子
藝術的累積來自觀察和思考,即使孩子本身已經善於觀察和思考,父母還需適時給予她新的角度和層面,活躍思維和提高悟性。.



回复 587楼ccpaging 的帖子
瞧,這就是理科生的邏輯思維.



回复 585楼水之形 的帖子
你不说我还不知道有这么个“豁胖”贴阿,我也去搜一搜有什么东东可以豁的.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2-5-31 10:55 发表

不知道會不會蹦出來油漆、油渣什麽的
这个是辩论还是劈情操,如此深情款款的声声呼唤......

要再来个油氏兵团,我就不敢进来了:-D.



回复 591楼smartzoe 的帖子
貌似走过场。等主角登场吧。.



回复 590楼smartzoe 的帖子
孩子们都很有特色,小学版的还要精彩呢。说实话,这次活动让我感觉真精彩,孩子在家长的呵护下,在老师的引导下,个性精彩纷呈。我的孩子有幸生在这个时代。

个人意见,支持光明正大地“豁胖”。没事就要“豁”两下,家长更有信心,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有特色的,在某个领域,哪怕这个领域在升学中不被考察的,TA是独特的。对孩子也是一种肯定。.



回复 591楼smartzoe 的帖子
感情就是這麼累積起來的呀。。。.



引用:
原帖由 smartzoe 于 2012-5-31 09:37 发表


被你这么一总结,我又想到包子的画画了,她在绘画方面真的很有灵气,但我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她的积累,我怎么感觉她现在画得没有以前好了...
你好,握手,掺和在这么好的帖子里,有点不好意思,我和你一样的困惑,宝以上幼儿园在一个混龄班,很快老师就找我了,开始以为我们宝不吭声的问题,结果说:希望我不要耽误她,说宝在绘画上有天赋,她老师把她一张涂鸦寄出,搞了个银奖。那是才3岁,经过4个老师,每个都是这样对我说;我不得不寻班了---宝拒绝上,我由了她(家里一位我敬重的人,来沪看过宝后说:这个孩子6岁前,一定不要禁锢她的思想)2年飘过,没见宝多少进步,不知道如何做,她依然每天涂鸦,特别是出恭的时候一定要带画板。看了日本人写的书。豁然:孩子幼时涂鸦的展现很多和她发育有关,不一定是绘画天赋---
对不对不知道了,就这么认知了.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2-5-31 11:11 发表
貌似走过场。等主角登场吧。
让我猜猜主角叫什么...油墩子...?.



引用:
原帖由 smartzoe 于 2012-5-31 10:18 发表
可能家里面的书的组成有一定问题,基本是绘本加桥梁书加章节书加一些百科类的大书,虽然尽量选择名家绘本,不过其实还是一种比较单一的风格。有一本毕加索画展时买的画册,还有一本太阳马戏团来的时候买的纪念册,其 ...
用毕加索来撞击孩子的视觉还不如用VELAZQUEZ/GOYA和油腔滑调的达利来的合适。亨利。马蒂斯的多美啊
真的想知道,多少人真的喜欢毕加索,看得懂20世纪这个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画我看得不可谓不多,每次都逃离了。.



回复 595楼小土豆07 的帖子
我们外面倒是上了一个创意绘画的班,老师是启发式教育的那种,因为老师的理念还比较好,不是教涂色教一笔一划怎么画的那种,包子很喜欢上,一次不去都不行,大冬天都一早起来要去上课,所以大人只能奉陪,可怜早上8点半的课哦,从此我周六再没睡过懒觉

不过我个人觉得也没啥很大帮助阿,也可能是在日积月累中吧。在家里是每天都要画画,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摆一些画具在她随手可及的地方,然后提供无穷无尽的纸。。。.



回复 597楼小土豆07 的帖子
me too

有一次,有朋友知道我喜欢绘画,让我去给孩子们做毕加索画展的讲解。我晕啊,怎么挑我看不懂的让我说呢?从小看到大,还是看不懂。.



回复 598楼smartzoe 的帖子
宜家有個畫架很好用的, 上面有一卷紙,拉下來就可以畫,還有白板和黑板兩面可以畫和寫。.



回复 598楼smartzoe 的帖子
画画是低年龄段的孩子几乎唯一的表达方式。不管有没有帮助,他喜欢去就让他去。

老师开始讲一下,后面就真可以不管了,只是提供一个环境、场所,等孩子画完了,试图理解孩子的意思,说点鼓励的话。这样的老师就很好。.



引用:
原帖由 smartzoe 于 2012-5-31 11:37 发表
我们外面倒是上了一个创意绘画的班,老师是启发式教育的那种,因为老师的理念还比较好,不是教涂色教一笔一划怎么画的那种,包子很喜欢上,一次不去都不行,大冬天都一早起来要去上课,所以大人只能奉陪,可怜早上8点 ...
真是好孩子,我那个很强的个性,我们去试过一个这样的班,出来的时候,画纸干净的,她拿笔涂了10个红指甲。就出来了---她的事情她做主,小班下开学时她在一个青年画家画室一个培训班和清华少儿小小建筑师中做选择,她自己选了后者。我也很可怜周六8点半,她爹到现在很埋怨我的纵容。我真的知道她的,她要超越她“姑姑”。她这个“姑姑”是她爹的老乡,我的闺密。一个工科的博士后。
家里有人学画,她的建议就是你目前干的,加一个多看就好了。
你包子,我家土豆,真是什么妈啊哈
这是好帖子
我把话题带给我宝的姑姑,看看这个翘楚的回复(她的宝今年幼升小)
先说:灵气:我认为灵气是对某个事物痴迷到一定程度所激发出来的,爱它就能保持,厌它就会抵触。
还有我忘记如何问和数学逻辑有关
回答:以我为例,数学可以靠100分,逻辑只能50,因为不喜欢绕来绕去,喜欢直来直去。人的性格决定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所以我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把孩子扔在养鸡场吧,我们围个栅栏,让她们自己学会找食,可能成为天鹅飞走了,也可能留在身边了,做父母的尽心尽力就够了。
目前这个人在和她宝同步学钢琴,也是我们妞的陪练。

[ 本帖最后由 小土豆07 于 2012-5-31 12:09 编辑 ].



回复 597楼小土豆07 的帖子
只是正好上海有画展就去看了,我们家的习惯是有什么展览演出的就会买本纪念册子的,以供包子日后回味之用。

我对绘画是从养了这么个爱画画的女儿才开始东学一点儿西学一点儿的,比如要看画展了,临时抱佛脚搜点资料来看看,可以给女儿讲讲。不过主要是孩子自己看。

包子对毕加索的第一印象是画展门口的照片,包子看着他就说了一句话:妈妈,他的眼睛好像把我看透了。
然后以包子的认知水平,对他初期的学院派不感兴趣,对他的解构主义感到不舒服但充满好奇,感觉那些画和雕塑驱动她思考,让她喜欢的是后期返璞归真的画,她最喜欢的是玩卡车的小孩,草地上的野餐,还有最后的那幅自画像等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另外一些充满爱意的柔软的作品,比如扮丑角的保罗,也是她喜欢的。

你说的一些画家我还没怎么了解过呢,准备去一一了解,多谢指点,达利知道一些,估计给包子的感觉和毕加索的解构主义一样,不会太舒服但会好奇。.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2-5-31 11:44 发表
宜家有個畫架很好用的, 上面有一卷紙,拉下來就可以畫,還有白板和黑板兩面可以畫和寫。
嗬嗬,我们家就是买的这个,又撞车了!.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31 11:41 发表
me too

有一次,有朋友知道我喜欢绘画,让我去给孩子们做毕加索画展的讲解。我晕啊,怎么挑我看不懂的让我说呢?从小看到大,还是看不懂。
看来我是找到两位行家里手了,可以找你们讨教了,太好了。.



回复 599楼水之形 的帖子
我只看懂了戰爭那個系列。.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2-5-31 11:45 发表
画画是低年龄段的孩子几乎唯一的表达方式。不管有没有帮助,他喜欢去就让他去。

老师开始讲一下,后面就真可以不管了,只是提供一个环境、场所,等孩子画完了,试图理解孩子的意思,说点鼓励的话。这样的老师就很 ...
是的是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当时想至少能够让她接触不同的画具。家里实在没地方让她折腾这些丙烯颜料什么的。.



回复 601楼ccpaging 的帖子
其實畫畫不是唯一的方式,還有很多其他方式,只是。。。畫畫最讓父母覺得靠譜.



回复 604楼smartzoe 的帖子
我離開上海前,送給了朋友。
當年小混從幼兒園回家,就用它來給我上課.



回复 603楼smartzoe 的帖子
小混一直鍾情于設計,所以我在微博或其他地方看到有意思的東西(各種東西,不限題材),我都會收了,她有空就拿來看看。尤其是藝術的表現方式,包羅萬象,所以不應該局限於某種媒介。就像音樂創作人,除了不斷地聽各種音樂,還要旅行採風,閱讀,感悟。。。缺一不可。.



回复 602楼小土豆07 的帖子
都是頭腦清醒的務實的媽媽!.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2-5-31 12:11 发表
小混一直鍾情于設計,所以我在微博或其他地方看到有意思的東西(各種東西,不限題材),我都會收了,她有空就拿來看看。尤其是藝術的表現方式,包羅萬象,所以不應該局限於某種媒介。就像音樂創作人,除了不斷地聽各 ...
哈哈,又撞车了,我感觉包子钟爱的其实不是像这些大师们那样的绘画方面的,看她的画超多细节设计,包子也一直说她要做个设计师,她甚至和我讨论设计超级变变变的演出。要向你学习,搜集多一些素材给她。.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引用:
原帖由 smartzoe 于 2012-5-31 11:52 发表
只是正好上海有画展就去看了,我们家的习惯是有什么展览演出的就会买本纪念册子的,以供包子日后回味之用。

我对绘画是从养了这么个爱画画的女儿才开始东学一点儿西学一点儿的,比如要看画展了,临时抱佛脚搜点资 ...
好,奈良美智笔下的小孩,我同事说就是我宝的表情翻版,就不用多介绍了,字里行间和你家包子的性格差多了,羡慕。
我有不少画册,在欧洲工作的时候,慢慢买的,加了不少个人的爱好,喜欢的的多是宗教派画匠,我自己这么叫,不是狂妄,是那时画家阶级地位和社会地位决定的。宗教题材,不少血腥和暴力,背景我解读吃力的不是一点点。孩子非常不喜欢,后来找些色彩艳丽的给她看了。逐渐自己也开始喜欢。目前在耐心等她大大,再游走.



回复 612楼smartzoe 的帖子
我女兒有個死黨,跟她外形非常相似(老師經常交錯名字),以至於,她的死黨有一次問她:我們這麼像,你爸爸是不是我爸爸?

設計是個非常內涵的領域,要從小累積,刻意地去累積點點滴滴,家長要盡可能打開N扇窗子,讓孩子知道有N種可能性,然後舉一反三。旅行是個非常高效的方式,而且最好是自由行。每一次都能有質的飛躍。.



回复 605楼smartzoe 的帖子
八四啥个行家,是一个爱好者。

在绘画中,我经常跟女儿说的就是,画画无所谓好不好,但要真诚地表达。你怎么想,就怎么干。真诚是打动他人的第一要素。

同样,感受一幅画,也要真诚。名家的画,可以说看不懂,更可以说看懂一些,但不喜欢。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31 12:38 编辑 ].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