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美脱钩

关于中美脱钩终于看到一篇明白人说的明白话了!
极致求真的 梁克刚 4天前

https://mp.weixin.qq.com/s/GEnwu_ryZkZT2m_IV7QpZA


原创: 极致求真的

来源:长江创创社区(ID:CKGSB_Chuang)

文章已获授权





10月2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江商学院兼职教授魏加宁教授在长江创创社群大课中分享了精华课程——《中国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课程内容兼顾深度与广度,兼顾理论与实践,引发了学员们的大量思考,我们节选了其中关于中美博弈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讲师介绍:魏加宁教授,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和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还兼任着西南财经大学博导,长江商学院兼职教授等多项职务,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还承担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课题《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研究》。下面就请魏老师介绍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对中美贸易战的一些看法。





1


有关中美贸易战

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中美关系回不去了?”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反思两点。



第一,中美关系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首先需要反思我们自己出了哪些问题。因为我们决定不了美国应该怎么做,但是却能够改进自己的不足。



第二,中美关系究竟是回不去了,还是不想回去?这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你根本就不想回去,那就怎么做也回不去了,就像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



误区二:“脱钩无所谓,中国有巨大的市场”



需要不等于需求,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官媒的论点都是:“脱钩无所谓”,“我们有14亿人的巨大市场,我们怕谁?”。但这种观点实际上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经济学讲的不是你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而是指“有效需求”,也就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如果中美真的脱钩了,出口下来了,生产下来了,收入下来了,老百姓都没钱了,那么“巨大的市场”从何而来?



误区三:“特朗普是个商人,是现实主义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们说,特朗普是商人,是现实主义者,并不是说就可以小看他。正因为他是商人,说明我们过去用来对付那些政治家出身的美国总统的办法不灵了。说他是现实主义者,就是说他已经转移阵地了,把以往的意识形态之上变成了国家利益之上,所谓“美国第一”、“美国优先”,就是要把美国的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提出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办?



这些年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竞争力的下降,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挑战,原来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了。那么,按照现实主义的逻辑,特朗普的做法就一定是来挖我们的墙角,强化它的阵营,以便重新达成新的“平衡”,实际上就是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所以特朗普首先就去拉北朝鲜,其次是拉台湾,最近又是香港。面对这种变化,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整战略,继续坚持意识形态至上,那么这些阵地就都会丢掉。



误区四:“特朗普是最难对付的美国总统”



其实,特朗普虽然是过去40年最难对付的美国总统,但很可能是今后40年最容易对付的美国总统。因为现在在美国,在对华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两党共识、政企共识和官民共识。尽管特朗普刚上来时,并没有想跟中国打贸易战,但是经过一番火力侦察后发现,只有在对中国经贸关系上,能够有所作为,能够得到美国国内各界的广泛支持。



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应对不当的原因。采取“硬碰硬”策略的结果,必然会刺激美国人民,而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没有民意的话,政府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



这是我想澄清的几个误区。








2


中美之间的三个层次博弈




中美博弈,表层是贸易之争,中层是老大之争,深层是体制之争。






表层博弈:贸易之争



中美贸易战直接影响到预期,影响到进出口贸易。日本专家曾经说过,打贸易战就是一种美国病,美国的慢性病。因为美国的竞争力在下降,但又要维持他的霸权地位,所以一定是谁露头就打谁。当年日本露头就打日本,现在日本缩下去了,中国露头了,所以就打中国。所以,在中美贸易战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好打持续战的思想准备,正确应对。其中有以下几个点值得参考:



(1)要拉美国的朋友来对付美国。



拉他的朋友毕竟还属于朋友之间的“内部矛盾”,拉他的敌人就变成“敌我矛盾”了,于是我们自己也成了他的敌人。中美之间打贸易战会严重影响到日本经济,因为我们的一部国产手机中有60%的零部件是从日本进口的。所以,如果我们拉日本、拉欧盟、拉加拿大等合作,他们也会有积极性,对美国影响也更大。



(2)要用美国的方式来对付美国。



案例一,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时,美国曾经向日本、西德等5个主要发达国家施压,要他们减少对美国的出口,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利率来扩大内需。



当美国压日本的时候,由于日本的中央银行没有独立性,所以美国一压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就压中央银行,日本中央银行不得不把利率下调到2.5%的历史最低水平,于是出现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等到1990年日本中央银行因物价开始上涨而不得不提高利率时,连续5次上调利率,结果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股市泡沫破裂,形成一大堆不良资产,金融机构纷纷倒闭,90年代末爆发金融危机,日本“失去了十年、二十年”。



但当美国用同样的方法压德国的时候,德国的政府官员对美国人说,不行,我德国中央银行是独立的,货币政策是由货币政策委员会投票表决,政府官员不能干预,最重要的是:这套做法是你美国教我的!结果用一个“软钉子”把美国人给顶回去了。德国中央银行于1988年果断上调利率。结果,虽然同样是本币大幅升值,但是德国就没有出现泡沫经济。



第二个案例就是日本的农产品市场



战后日本,连国防都交给了美国,但是农产品市场却寸步不让。每一轮日美贸易谈判,美国一定卡在汽车上,而日本一定卡在农产品市场上。



日本为了保护农产品市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神学、科学、政治学一起上,就是要保护日本的农产品市场。但是国际舆论压力太大时,他也要做做样子,于是就把各国的粮食参展商请来举办粮食博览会。但是,就在开幕式的头一天,在电视镜头下,日本卫生部门的政府官员就找到美国的2个参展商,跟他们说,你们的展品不符合我日本的卫生标准,迫使美国的2个参展商夹着展品气哼哼地走出展厅,据说回去就去找美国总统,但是,找谁也没有用,这是美国人认可的国际规则。



再有,竞争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对内可以推动改革,对外就可以用来对付美国人。你看欧洲人,从来都是用反垄断来对付美国人;日本当年在应对日美贸易战时,一边弱化产业政策,一边强化竞争政策;台湾80年代面临的情况跟我们现在一样,也是美国人要求他货币升值,减少对美出口,台湾人也是一边弱化产业政策,一边制定《公平交易法》,成立“公平交易委员会”,以此来对付美国人,并倒逼自己的产业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IT产业。



所以,一定要用美国人的办法来对付美国人。



(3)日本对美关系的经验教训。



战前教训:千万不要刺激美国人民



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没有民意什么事都做不了。二战时,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人要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就在罗斯福总统的桌上。但是为什么罗斯福总统按兵不动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美国国内盛行的是孤立主义情绪,美国人民既不想参加欧洲战场也不想参加亚洲战场,罗斯福总统看到了日本的威胁想对日本宣战但没有借口,于是就按兵不动,等着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等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之后,炸死那么多美国人,把美国人民彻底激怒了,于是罗斯福总统乘机对日宣战,一个一个法案在国会上迅速获得通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日本惨败。



战后经验:用“线”换“绳子”



70年代初,日本以牺牲整个纤维产业(“线”)为代价,换来了冲绳岛(“绳子”)的回归,所以称之为“用线换绳子”。因为当时日本的纤维产品物美价廉,出口到美国以后,美国的企业破产了,工人失业了,所以要求日本政府自主限制对美国的纤维产品出口。于是,日本放弃了整个纤维产业,不仅换来了冲绳岛的“回归”,而且还倒逼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倒逼出电子产业、汽车产业。现在,美国最害怕的就是开放汽车市场,如果放开汽车市场,美国的汽车根本没有办法和日本的汽车业抗衡。



(4)80年代台湾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台湾面临的情况和我们今天一模一样,也是美国要求台湾汇率升值,减少对美产品出口。台湾人的做法也是以退为进,顺势推进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制度化,汇率自由浮动,利率自由浮动,用市场化的办法来倒逼岛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业,倒逼出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IT产业。



所以,对美贸易战的正确对策应当是以退为进,倒逼自己产业结构升级,并把中美博弈尽可能地拖在贸易博弈的层面上。






中层博弈:老大之争



所谓“老大之争”,就是指中国的崛起是否会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如果我们在贸易之争层面上应对不利,就会过早地把“老大之争”提到美国的议事日程上来。美国就会想方设法来抑制中国的发展,这对我们会非常不利。



究竟应对如何对待中美关系,我认为,无论是左派,右派,还是中间派,我们都必须理性地思考问题,在对美关系上,无非是三种境界。



(1)保守境界



所谓“保守境界”就是指,1979年1月邓小平到美国访问时,在飞机上社科副院长李慎之问邓小平: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和美国的关系?邓小平的答复是:回顾一下二战后的历史,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都富起来了。



邓小平搞定了中美关系之后,我们得到了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比如香港能够不费一枪一弹顺利回归,就是得益于当时的中美关系。



(2)中间境界



有人说,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了,我们要和美国平起平坐。平起平坐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平起平坐?是对抗,还是合作?对抗的话,是打热战还是冷战?



打热战?当初美苏之间为什么要打冷战?就是因为有了核武器以后,热战打不起了。如果两个核大国之间爆发核战争,现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几遍,谁能够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打冷战?如果打冷战,那么新的冷战和上次冷战最大的区别就是中苏(俄)换位了,打冷战明显不合算。



热战打不起,冷战不划算,那么就只有合作。上一届政府时期,在美国,无论是学术理论界还是政府官员,都提出“G2”的概念,也就是所谓“中美共治”。



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政府状态,于是就会不断地打仗,弱肉强食。如果有两个大国愿意携手合作,共同维持世界秩序,而这两个大国的特点又是互补的,一阴一阳,一文一武。如果能实现这个构想,那恐怕将是世界的福音。可以少打多少仗?!少死多少人?!



(3)激进境界



所谓最激进的想法,无非是:美国在衰落,中国在崛起,我们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问题是,迄今为止,在世界历史上,老二取代老大成为世界霸主的,成功的有几个?——只有一例,就是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问题是美国是怎么做到的?



按照刘劲副院长的说法,早在1905年,美国的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英国,可是,美国人做了什么?美国人是帮着英国去打仗。等二战结束时,英国的工业一败涂地,美国的工业世界第一;英国的经济惨不忍睹,美国的经济世界第一;英国的国库都空了,黄金都跑到了美国的国库里;英国成为最大的债务国,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等到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在讨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时,最佳方案实际上是英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叫作“班克方案”,就是根据各国的贸易状况来决定国际货币。但是会议就是没有接受凯恩斯的最佳方案,而是接受了美国财政部的“怀特方案”,也就是以美元为霸权的不合理方案。为什么会是这样?就是因为到二战快结束时,英国已经没有话语权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在企业里是二把手,想要接一把手的班,你是挑战他的胜算大呢?还是跟他搞好关系的胜算大?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更何况,中国当前最需要的,不是什么争老大,而是如何确保国泰民安,实现民主法治。






深层博弈:体制之争



国家之间比拼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是体制之争,是体制效率之争。体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决策机制,决策效率,看谁的决策错误少。而决策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纠错机制,能否及时纠错;而纠错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信息机制,看信息渠道是否通畅,决策者能否听到真话,能否把握真实情况。



现在看来,特朗普有一个扁平化、短平快的决策团队,参加决策的人有很多都是出过书的,出过书就意味着他对中美关系的某一领域做过系统性研究,所以决策效率非常高。而我们中国则是纵向决策体制,决策链条非常长,最熟悉情况的往往是下面的处长,但是决策时这些处长根本说不上话。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快改革我们的体制,包括决策机制,纠错机制,信息机制,让参与决策的人,能够听到真话,掌握真实情况,否则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也不可能做到及时纠错。








3


反思与出路




对方的失误≠自己的实力



日本当年为什么敢偷袭珍珠港?主要是因为经过了前面两次侥幸胜利的之后出现了自我膨胀:一次是甲午海战意外地打败了大清的北洋水师;第二次是意外的打败了俄罗斯的舰队。于是,在许多高层军官明明知道跟美国开战是打不赢的,但在举国狂热的氛围下,只有去偷袭珍珠港,结果导致惨败。



90年代以来,日本和美国先后都发生了金融危机,于是我们一些人开始瞧不起日本,瞧不起美国,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认为中国不会爆发金融危机,等等。但是,对方的失误并不等于我们的实力,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其实,我们的财政风险、金融风险都不小,现在消费在降级、服务在降级,经济下行的风险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要认真吸取别人的教训,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反思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许多专家分析原因时,都认为是由于中美经济之间的“镜像关系”导致了这场危机,于是就提出所谓的“脱钩论”。记得有一位外国专家就提醒过,说中美脱钩的结果,很可能将会导致战争。当时没有人能够理解。现在看来这种风险在增大。






决策者首先要防止最恶情形——中美脱钩



作为决策者,首要任务不是追求最优,然后追求次优。而是应当首先防止最恶,防止最恶事态的发生。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讲,当前最要防止的就是中美脱钩。中美一旦脱钩,早晚都会打起来。一旦打起来,中国的“和平红利”就会消失。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不仅得益于“人口红利”,“改革红利”,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和平红利”——40年没有打仗,这是多大的“和平红利”啊!可是,如果我们把今天的和平生活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你就很容易失去它。一旦失去了和平红利,就意味着我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再次被战争中断。这才是我们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所在,也是老百姓的最大利益所在。





本文原标题:魏加宁:如何应对中美博弈?对抗,还是合作? | 创创大师说

关于作者:长江创创社区(ID:CKGSB_Chuang)是长江商学院旗下的创新创业平台,通过专业、聚焦、创新的创业课程和开放跨界的社群服务为创业者升级思维认知和管理框架,链接资本、产业、跨境资源,探索未来产业与商业发展边界,共同塑造新商业价值。转载请联系(ID:CKGSB_Chuang)授权。
评论(750)



金灿荣说,我们不是生产不出芯片,是不屑做,让美帝为我们打工。



@新华社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将访华#】7月21日晚,有记者向外交部发言人提问:美国国务院刚刚发布消息称,美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将于7月25日至26日访华。中方能否证实?外交部发言人说:美方提出希安排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近期访华,同中方就中美关系交换意见。经双方商定,舍曼将于7月25日至26日访问天津。届时,中国外交部主管中美关系的谢锋副部长将与舍曼会谈。之后,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将会见舍曼。中方将向美方表明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以及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定态度,要求美方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



@观察者网
1小时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外交部回应美国起诉中方猎狐人员#【美国起诉2名中方“猎狐”人员,外交部回应】据外交部网站7月23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当日例行记者会。会上法新社记者提问称,美国司法部起诉2名与“猎狐行动”有关联的中国公民。“猎狐行动”旨在遣返居住于美国的中国逃犯。美国官员称,在“猎狐行动”中,法外遣返行动队使用恐吓、甚至勒索的手段逼迫相关人员返回中国。中方对此有何回应?是否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指控?

赵立坚:打击跨国犯罪、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是维护和促进法治的正义事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国执法机关严格根据国际法开展对外执法合作,充分尊重外国法律和司法主权,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有关行动无可非议。美方无视基本事实,对中方追逃追赃工作进行污蔑抹黑,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美国是中国外逃腐败和经济犯罪嫌疑人最集中的国家。近年来美方一直消极对待中国提出的追逃等合作要求,违背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精神,也背离了美方在国际场合所做的公开承诺。我们敦促美方纠正错误,积极配合中方追逃追赃工作,切实履行国际义务和承诺,不要做犯罪分子的“避罪天堂”。

当地时间7月22日,美国司法部公布的起诉书称,纽约联邦大陪审团当天提起诉讼,指控9人作为“中国非法代理人”在美国“密谋行事”,其中新列入起诉的2人还被指控妨碍司法公正以及串谋妨碍司法公正。

起诉书透露,作为“中国非法代理人”在美国“密谋行事”罪名成立最高可判处5-10年监禁;“密谋”实施跨州和跨国跟踪罪名成立,则最高可判5年监禁。同时,上述新增2人被控的“妨碍司法公正”罪名若成立,将最高判处20年监禁。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专门追捕外逃经济犯罪者的“猎狐行动”自2014年以来,已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抓获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6000余名,其中缉捕“百名红通”外逃犯罪嫌疑人60名,追回赃款达100多亿元人民币。

去年10月28日,美司法部宣称有8人因参与中国“猎狐行动”被起诉,并指“猎狐行动”是非法的,还有5人被捕。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回应指出,打击跨国犯罪、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是正义事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国执法机关严格根据国际法开展对外执法合作,充分尊重外国法律和司法主权,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有关行动无可非议。美方无视基本事实,别有用心对中方追逃追赃工作进行污蔑抹黑,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观察者网
#中方已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中美天津会谈后谢锋副外长举行吹风会:已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中美天津会谈中,谢锋副外长表示,中方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

在纠错清单里,中方敦促美方无条件撤销对中方领导人、官员、政府部门的制裁,取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限制,停止打压中国企业,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等等。

在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里,中方主要就中国部分留学生赴美签证遭拒,中国公民在美遭受不公正待遇等个案向美方表达严重关切,要求美方尽快解决,切实尊重、保护中国公民和机构在美的合法权益。(澎湃)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
3小时
【美中天津会谈】
【中方第一项要求是解除对党员及其家属签证限制】
美中天津会谈于7月26日上午举行,参与会议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会后说,已在会上向美方提出美方的 “纠错清单”,包括敦促美方无条件撤销对中共党员及家属的签证限制,撤销对中方领导人、官员、政府部门的制裁等等。
#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mp ... ter_impression=true
中國外交官指責美國造成關係僵局 天津對話火藥味十足
2021年7月26日
美國之音
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2021年7月23日在南韓首爾會見南韓外交官員
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2021年7月23日在南韓首爾會見南韓外交官員

評論

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星期一在天津與中國外交官員舉行閉門會談之際,中國外交部主動放話,指責美國造成了雙邊關係的“僵局”。

中國外交部7月26日在官方網站上刊登多篇新聞稿,透露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在此次會談中對美方發出的多項指責。

謝爾曼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訪問中國級別最高的美國官員。據美聯社報導,謝爾曼在天津分別會見了謝鋒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

根據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謝鋒在天津同謝爾曼會談時表示,中美關係目前陷入僵局,面臨嚴重困難,根本原因是美國一些人把中國當作“假想敵”。新聞稿說,謝鋒敦促美方改變“這種極其錯誤的思維和極其危險的對華政策”。

謝鋒是中國外交部分管政策規劃、非洲、大洋洲和拉美地區、涉外安全事務以及翻譯工作的副部長。

2020年5月25日,時任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區公署特派員謝鋒在香港就港版國安法發表講話
2020年5月25日,時任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區公署特派員謝鋒在香港就港版國安法發表講話

美國政府官員在星期六表示,天津會談的目標不是就具體問題進行談判,而是保持高層溝通渠道暢通。美國官員說,謝爾曼將在會談中強調,美方不希望讓“激烈和持續的”美中競爭“轉變為衝突”,美國希望確保通過“護欄和界限”,“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

美國官員說,國際社會成員“都需要在公平的競爭場所遵守同樣的規則”。

不過,中國外交部星期一刊登的多篇新聞稿多是有關謝鋒在會談上的強硬指責。

謝鋒抨擊美國推行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稱其是美國“和少數西方國家的‘家法幫規’”,“用來規鎖打壓別國”。

在人權問題方面,謝鋒說,美方應該“首先解決好自己的人權問題……沒有資格在中方面前指手劃腳談民主人權”。他說,是“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才讓中國釋放出巨大的創造力和生產力、中國民眾對中國政府的滿意度超過90%。

謝鋒還指責美國“發明”了脅迫外交,稱美國對中國實行“競爭、合作、對抗”的三分法,對抗遏制是本質。

謝鋒說,中國願意與美方“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呼籲美國“改弦易轍”,選擇與中方“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公平競爭,和平共處”。

王毅星期六指責美國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利用自己的力量向別國施壓。

他在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說,中國“不會接受任何國家自詡高人一等”。他說:“如果美國直到今天還沒有學會如何以平等的態度跟其他國家相處的話,那麼,中國就有責任和國際社會一道,好好給美國補上這一課”。

今年3月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的美中外交官會晤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同王毅與楊潔篪也進行了激烈的交鋒。

謝爾曼星期天晚上從蒙古國抵達中國,她在推特上對上週在河南嚴重暴雨和洪災中失去親人的人表達“美國的由衷的哀悼”。中國官方說,河南暴雨洪災造成至少63人遇難,5人失踪。



據中國媒體報道,中方還在這次會談上對美國在新冠病毒溯源、台灣、■新▲疆■、香港和南中國海等問題上的反應向美方表達了不滿。

不過,中國外交官在話鋒強硬的同時,也向美方提出了一系列請求。

據澎湃新聞報道,謝鋒在會談結束後舉行的吹風會上透露了一份所謂“糾錯清單”內容。謝鋒說,中國敦促美方撤銷近年來對中國實體和個人施加的一系列限制,其中包括對中共黨員及家屬的簽證限制、對中方領導人、官員、政府部門的製裁、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將中國媒體登記為“外國代理人”或“外國使團”的規定。中方還要求美國撤銷對華為孟晚舟的引渡。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會在今年10月末在意大利羅馬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期間會晤,會議安排成為此次天津對話議程中受人關注的事項。



@观察者网
#中方向美方提出三点基本要求#【王毅:明确#中方对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2021年7月26日下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天津会见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

王毅指出,为管控好双方存在的分歧,防止中美关系进一步下滑乃至失控,中方向美方提出三点基本要求,也是中方坚守的三条底线:第一,美国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中国的道路和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事关14亿中国人民的长远福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中方必须坚守的核心利益。

第二,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人民当然也有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权利,中国也有实现现代化的权利,现代化不是美国的专权,这涉及人类的基本良知和国际公义。中方敦促美方尽快取消对华实施的所有单边制裁、高额关税、长臂管辖以及科技封锁。

第三,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涉疆、涉藏、涉港等问题从来不是什么人权、民主问题,而是反“疆独”、反“藏独”、反“港独”的大是大非问题,任何国家都不会允许国家主权安全受到损害。至于台湾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两岸虽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这一基本事实从来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如果“台独”胆敢挑衅,中国有权利采取任何需要的手段予以制止。我们奉劝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务必恪守承诺,务必慎重行事。

舍曼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中进行了多次接触,美方愿继续同中方进行开诚布公的接触对话。美方也希望两国实现和平共存。美方无意限制中国的发展,也不想遏制中国,乐见中国实现发展。双方可以开展良性竞争,在应对气候变化、禁毒以及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进行合作,增强危机管控能力,避免发生冲突。美中作为两个大国,即便有分歧也可以通过负责任方式进行沟通和讨论。希双方共同采取行动,推动两国关系改善。舍曼重申,美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



@港闻速递
7月2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天津会见来华访问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员会负责人巴拉达尔一行。

#王毅会见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员会负责人# ​​​



瞧,我也有朋友



@洪灏
美国证监会暂停中国公司上市审核(彭博社报道)酝酿了半天,终于要咬人了。

​​​/@深夜一只猫:好吧,中美的第一个共识,就是不要去美国上市 //@来去之间: 证监会白说了[汗]//@半夜期货:贸易战开打后竟然在限制中资赴美上市上两国政府达成共识[笑cry]//@xuuu1210:恰好中国政府也不希望他们去美国上市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 ... -07-29/5984535.html

众院通过法案禁止美政府中国地图含台湾 美议员:“共产中国是共产中国,台湾是台湾”
2021年7月30日 08:29
美国之音
美国国务院目前为旅行者显示使馆和领事服务的世界地图从文字体例来看并未把台湾列为从属于中国。
美国国务院目前为旅行者显示使馆和领事服务的世界地图从文字体例来看并未把台湾列为从属于中国。

评论

华盛顿 —
美国国会众议院周三(7月28日)通过了《2022财年国务院、对外行动及相关项目拨款法案》,其中包括一项修正案,禁止美国行政当局“花费拨款制作、采购或展示任何将台湾描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的地图”。

该拨款法案以217票赞成、212票反对在民主党人主控的众议院通过。根据众议院网站的声明,“这项立法为美国的外交、国际发展和外交政策机构和项目提供资金,包括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际发展署和美国驻联合国使团。” 该法案共拨款622.4亿美元,比2021财年增加了67.37亿美元。

加入这部外交开支法案的那项修正案是由五名共和党众议员提出的,并在众议院的口头表决中获无异议通过。这几名联邦众议员包括威斯康星州的蒂夫尼(Rep. Tom Tiffany, R-WI)、俄亥俄州的夏伯特(Rep. Steve Chabot, R-OH)、宾夕法尼亚州的佩里(Rep. Scott Perry, R-PA)、佛罗里达州的凯麦克(Rep. Kat Cammack, R-FL)和威斯康星州的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 R-WI)。

“这是一项常识性的措施。众所周知,台湾从来就不是共产中国的一部分,” 领衔发起这项修正案的蒂芙尼众议员在投票表决当天的院会发言中称,“台湾人民选举自己的领导人,组建自己的军队,执行自己的外交政策,维护自己的国际贸易协定。以任何标准衡量,台湾都是一个主权、民主、独立的国家…”

他还在发言中表示,美国该放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采纳的“一个中国”政策。他将该政策称为一项“不诚实的政策”。

他承认这项修正案并不能立刻终结“一个中国”政策,但是他说:“我们至少可以要求使用诚实的地图,不再延续’一个中国’的谎言,”

“共产中国是共产中国,台湾是台湾,” 他说。

据美国新闻网站《新闻周刊》(Newsweek)报道,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向该媒体表示,她对美国议员向台湾“继续以实际行动表示支持”表达了感谢。她对“新闻周刊”说,台湾将关注该法案的进展,保持与美国行政和立法部门的密切联系,继续深化积极正面的美台关系。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曾在上周六批评转播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中国队出场时展示了一副“不完整的”中国地图,但没有具体说明为何不完整。从转播画面上看,该示意地图只勾勒出中国地图的“雄鸡”形状,但没有包括台湾和南中国海的争议岛屿和海域。

“地图是国家版图的表达形式,象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NBC奥运频道上述行为影响十分恶劣,伤害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情感,” 该领事馆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敦促NBC方面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质,并采取措施纠正错误。”

NBC至今并未理会北京的指责。美联社的一则报道提到,NBC与中国政府接下来的关系值得关注,因为2022年北京冬奥将由NBC从北京转播该赛事。

美国政府曾谴责北京实行长臂审查,对美国民间公司进行骚扰和施压。

众议院刚刚通过的议案并不涵盖民间机构制作的地图。

按照美国国务院目前为旅行者显示使馆和领事服务的世界地图,从文字体例上看,台湾并没有被显示从属于中国。

据国会众议院的网站声明显示,对美国国务院和对外事务项目的这项拨款法案旨在加强美国对流离失所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对外人道主义援助、重建全球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妇女权利和促进世界民主事业。

众议院在最后一项有关促进世界民主事业的立法意图中特别点名中国。声明中称,该法案意在“推动民主,提供资金支持美国的盟友和合作伙伴,特别是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拜登总统已明确表示,美国回来了。《国务院、对外行动和相关项目拨款法案》将这句话付诸行动。它让美国在国内更强大,在世界上再次受到尊重。它通过应对全球健康威胁,包括仍在持续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病,恢复了美国的领导地位,” 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康涅狄格州民主党籍联邦众议员德劳罗(Rep. Rosa DeLauro, D-CT)说,“我期待着这项立法获得通过成为法律。”

该法案接下来将被送至国会参议院审理并投票。该法案必须由两院通过文本一致的版本并送交拜登总统签署,才能成为法律。这项有关台湾地图的修正案是否会保留在最后的开支法案中,目前还有待关注。

脸书论坛



zhang3
@idzhang3
· 4小时
据中国媒体曝料,当地时间7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秦刚抵达美国履新,当晚在华盛顿向中外媒体发表讲话。

这些中外媒体是:中国凤凰卫视,中国新华社,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

瑞典茉莉
@SwedenMoli2017
·
1小时
中国战狼秦刚抵美,美国国务院没像以往接待其前任崔天凯那样派官员迎接。前来听他讲话的媒体也只有自己人。这个开场有点冷。

最麻烦的是秦刚的任务:维护习近平的形象。

皮尤研究中心不久前公布民调显示,习近平在民主国家的形象很坏。秦刚该怎样为习辩护,使用外交官语言,还是使用战狼语言?



回复 463楼yingyinc 的帖子
一会儿是披着羊皮的狼,一会儿是披着狼皮的羊,还要频繁地变来变去,这角色有点难演



回复 464楼26311 的帖子
最主要的是,外面那些很傻很天真的人,经过几十年也看懂了,不管你摆什么姿态,本质是不变的



@HW前HR
所谓为了防止华为钻空子,美14名议员要求将荣耀列入黑名单,美国商务部已经回应!

美国人就是疯狗乱咬人,华为已经彻底剥离卖出荣耀,美国人还继续追杀,而OVM没有事,说明他们还是担心荣耀发展技术或者就是在按战争逻辑搞事。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共和党议员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领导的立法者在一封信中援引分析师看法称, 华为出售荣耀是为了逃避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此举使其能够获得所依赖的半导体芯片和软件。如果不对荣耀进行剥离,这些行为可能会被阻止。

华为在2019年5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中,自此华为在购买或使用美国公司的零部件、软件等技术都受到限制。去年11月,华为宣布将出售荣耀,今年正式独立的荣耀发布首款旗舰机型“荣耀50“系列。

美国议员声称,鉴于荣耀的国有企业背景,对于将技术出口给华为的担忧应该也适用于荣耀。
美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赞同这些议员的观点,并指出该部门“正在不断审查手边信息,以确定实体清单的潜在新增内容“。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荣耀、华为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Kevin在纽约
央视新闻「美国抗疫全球八个第一」
①全球第一抗疫失败国
②全球第一政治甩锅国
③全球第一疫情扩散国
④全球第一政治撕裂国
⑤全球第一货币滥发国
⑥全球第一疫期动荡国
⑦全球第一虚假信息国
⑧全球第一溯源恐怖主义国。http://t.cn/A6I5MqQT ​​​



吵架么也玩得高级一点好不好。头号官媒上,用起了这种喊口号骂街的招数,实在low得让人看不下去
引用:
原帖由 yingyinc 于 2021-8-10 13:03 发表
@Kevin在纽约
央视新闻「美国抗疫全球八个第一」
①全球第一抗疫失败国
②全球第一政治甩锅国
③全球第一疫情扩散国
④全球第一政治撕裂国
⑤全球第一货币滥发国
⑥全球第一疫期动荡国
⑦全球第一虚假信息国
⑧全球 ...




@胡锡进
中国外交部宣布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该国召回其驻中国大使。原因是立陶宛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
立陶宛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1940年苏德战争前夕被斯大林并入苏联版图,1990年独立,人口不到300万。它是欧洲最反俄的国家,经常带头举反俄旗帜,如今又成了在反华道路上走得最远的国家。这个小国的策略就是死抱美国大腿,做朝美国战略对手狂吠最凶的忠犬,换取美国的保护。
 
在该国首都维尔纽斯市政厅的外墙上写着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一句话:谁侵犯立陶宛,谁就是美国军队的敌人。几年前我去立陶宛采访,问该国一名国际政治教授:你们相信这句话吗?对方沉吟片刻,对我说:我们除了相信这句话,别无选择。
 
这个疯狂的小国内心充满了地缘政治恐惧,非常害怕某一天一个大浪打过来,它就又被灭掉了。它摆脱恐惧的做法就是瞎折腾,表现“无所畏惧”,美国恨谁它就咬谁。
 
哈哈,这可不是为国之道。中国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小国的策略多为在大国之间求平衡,瑞士是最成功的小国,连二战都没有烧到它的国土上。像立陶宛这样专与大国交恶的小国,可谓独一无二。老胡相信,立陶宛终将因为它破坏国际规则的恶行而付出代价。#V光深评#



@加拿大大使馆官方微博
加拿大外交部长马克·加诺阁下今天发表如下声明:
加拿大强烈谴责中国维持对罗伯特·谢伦伯格死刑判决的决定。
我们一再向中国表示坚决反对这一残酷且非人道的刑罚,并将继续与中国当局交涉,为谢伦伯格先生提供宽大处理。
无论任何案件,我们都反对死刑。我们谴责对谢伦伯格先生刑罚的任意性。
我们向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和美国表示感谢。这些国家的官员们与加拿大官员一起出席了审判。
加拿大全球事务部将继续为谢伦伯格先生及其家人提供领事服务。根据《加拿大隐私法》相关规定,详细信息暂时无法披露。



@纽太普同学
瑞士大使馆这是不懂大是大非啊//@PRND21:噗[挖鼻]……//@gokusen:[允悲]//@羊千娇:瑞士不能处//@雪顶君度:轻松一刻//@怒跑鲈鱼:比高中作文自己虚构名人名言被老师发现还要尴尬937284倍//@西岸辣妈娜娜子:哎哟哇啦 http://t.cn/A6ItI5xn


@瑞士驻华大使馆
分享图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凤凰网
【#加拿大人在华走私毒品二审维持死刑#】2021年8月10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加拿大籍被告人罗伯特·劳埃德·谢伦伯格走私毒品上诉一案,依法进行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罗伯特·劳埃德·谢伦伯格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伙同他人走私甲基苯丙胺222.035千克,其行为已构成走私毒品罪。根据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以走私毒品罪判处被告人罗伯特·劳埃德·谢伦伯格死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宣判后,原审被告人罗伯特·劳埃德·谢伦伯格不服,提出上诉。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此案,认为一审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遂作出上述裁定。

二审审理期间,法院依法保障了上诉人谢伦伯格的辩护、使用本国语言参与诉讼等各项权利,听取了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并为其聘请了2名翻译。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群众等旁听了宣判。http://t.cn/A6I51M3X



回复 471楼yingyinc 的帖子
@天津房产神童戴维
老王觉得参考消息和观察者网被西方给黑了。美国人故意注册了一个瑞士人的推特账号,然后说一些反美的话。然后参考消息和观察者网都拿他的话作为攻击美方的工具。结果瑞士大使馆今天发了声明说第一他们国家没有这个生物学家,第二这个账号就一个信息。
老王觉得这是美国人制造的阴谋,挖坑给中文媒体往里面跳。然后黑中文媒体。瓦解中文媒体的公信力,抹黑说中文官媒造谣。这是美国在打媒体战,在争取话语权。当然中文媒体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在有待提高,这么简单的漏洞都看不出来。这次被西方利用了。中美两个国家争霸,话语权很重要,如果没有公信力的媒体。我们很容易被西方的谣言牵着鼻子走。



引用:
原帖由 26311 于 2021-8-10 15:30 发表
吵架么也玩得高级一点好不好。头号官媒上,用起了这种喊口号骂街的招数,实在low得让人看不下去

不是事实吗?

某些群体自视甚高,其实是红漆马桶表面光。低智的人不少。



引用:
原帖由 嗲虫妈 于 2021-8-2 12:22 发表
最主要的是,外面那些很傻很天真的人,经过几十年也看懂了,不管你摆什么姿态,本质是不变的
没错,这句话送给老美

不管谁上台都一个样



@Kevin在纽约
纽时刚刚:加拿大商人迈克尔(Michael Spavor)涉嫌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案,辽宁省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早上一审宣判,裁定罪成,判处有期徒刑11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服刑完毕后,驱逐出境。
. ​​​



@老友记同学
25个国家的50名驻华外交官,到北京的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声援加拿大间谍迈克尔。
#加拿大籍被告人被判刑11年驱逐出境# ​​​



@周蓬安
#有期徒刑十一年和驱逐出境如何执行# #加拿大籍被告人迈克尔在华被判11年#【迈克尔·斯帕弗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一案公开宣判】2021年8月11日,辽宁省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加拿大籍被告人迈克尔·斯帕弗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一案公开宣判,认定迈克尔·斯帕弗犯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五万元,驱逐出境。

微评:昨天媒体热议“加拿大人在华走私毒品二审维持死刑”一事。说的是2021年8月10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加拿大籍被告人罗伯特·劳埃德·谢伦伯格走私毒品上诉一案,依法进行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笔者注:死刑),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谢伦伯格就只有最高法“死刑复核”这最后一线希望了。如果最高法核准死刑,那他的生命就结束了。

今天,又看到一个加拿大人被判有罪的案件。查了一下迈克尔·斯帕弗的资料,得知其2018年12月10,被辽宁省丹东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审查 。

在中国犯罪,当然要适用中国的相关法律。包括近期被刑事拘留的加拿大籍艺人吴亦凡,就是无视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干起违法的勾当,理所当然要接受中国法律的惩治。

有网友问我,吴亦凡是加拿大人,我国法律能给外国人判刑吗?当然可以(外交人员有特殊豁免权,这里不再介绍),只要是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中国司法机关就有管辖权,这叫属地原则。

顺带普及一个常识,那就是无论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的迈克尔·斯帕弗,还是在中国知名度非常高的艺人吴亦凡(如果被判有罪),都必须在中国境内服刑。刑满释放后驱逐出境,而不是服刑前就驱逐出境。

顺带也说一个大家十分关心的事。不久前,发生在浙江宁波某高校外教杀死中国女学生一事,网传外教将被直接驱逐出境了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尤其是宁波这样一个行政执行力强,法制环境比较不错的城市,绝不会干出这么有损于城市形象的事。



@胡锡进
瑞士驻华使馆星期二通过新浪微博发帖,表示瑞士没有任何登记姓名为“威尔逊·爱德华兹”(Wilson Edwards)的公民,在生物学界没有以该名字署名的学术文章。一个以“威尔逊·爱德华兹”名义注册的脸书账号不久前发文,讲述了美国如何围绕新冠病毒溯源问题向世卫组织和科学家施加压力,一些中国媒体转引了该文。瑞士使馆发这个声明后,一些人迅速得出结论:中国媒体援引了一个“虚假账号”。

乍一看,这种说法挺顺的,但老胡稍一琢磨,发现这当中的逻辑不对。
 
上述脸书文章说,世卫组织的消息人士和其他一些研究人员抱怨说,由于他们对第一阶段溯源工作的结论表示支持,他们承受了来自美方和某些媒体的巨大压力甚至恐吓。他还被告知,美国试图破坏参与第一阶段研究的科学家的声誉并推翻第一阶段报告的结论。科学家们担心,世卫组织的独立性将进一步被削弱。
 
那么这些情况是胡诌瞎编的,还是有依据的呢?各种迹象显然支持后一种判断。在武汉的溯源工作结束后,参加了调查的各国世卫专家纷纷公开表示对调查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并且肯定了中方的全力配合。当美方联合一些盟友极力要推翻溯源工作报告时,他们有些人还出面反对华盛顿的态度。然而到了现在,我们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吗?那么,又是谁让他们变得沉默了?再有,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突然变得极力顺从美国要求再查武汉实验室的蛮横主张,这又是如何发生的?有很多科学家不再坚持围绕溯源的科学态度,越来越倒向美国给出的“政治正确”,所有这一切,没有巨大压力甚至恐吓的操弄,会发生吗?
 
上述脸书账号讲述了高度敏感的内情,这样的发言在西方已经变得对个人来说非常危险,这种情况下他使用化名,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如果换一个人,或者说无论换成谁,是不是都有可能这样做呢?
 
老胡上网多年,我看到过网上有很多来源不很明确的信息,最后传得很广。老胡想说的是,那个账号使用化名,这远没有一些人所说的那么重要,这在互联网时代是披露内情者常用的自我保护方法之一。最重要的是,那篇文章讲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当然了,如果该文作者能够署上真名,文章的冲击力会更大,但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就是不敢署真名,传递给我们的额外信息就是:美国的打压太严厉了,围绕溯源问题上已经在西方形成了广泛的寒蝉效应,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敢使用真名说真话了。
 
老胡写这篇文章,是想让大家多动一动心思,增加一些思考,别被上述一个简单的使馆声明就带走了思路。互联网上如此复杂,哪里是一个署名真假就能够定义敏感信息真实与否的!美国在推动一些根本性的针对中国的虚假信息,很多都是以总统、国务卿、国安顾问名义发出的,真名下面包含了多少肮脏的假货!我们大家千万别被他们忽悠了。#V光深评#



方舟子
@fangshimin
·
8小时
25个国家外交官齐聚北京加拿大大使馆收看丹东法院对加拿大人质的判决,都是西方国家,还有日本。以后就是中、俄、朝、伊朗、塔利班对抗25国联军。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8E%A5%E5%8F%97.html

加拿大商人斯帕弗被判刑11年 加总理:绝不接受
2021-08-11 21:37
来源:
自由亚洲
作者: 陈妙玲

迈克尔·斯帕弗(Michael Spavor)被判有期徒刑11年

在中国的加拿大商人迈克尔涉“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案一审罪成,判有期徒刑11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并驱逐出境。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罕见地发出声明,指定罪及量刑都绝对不可接受。25个国家、50名驻华外交官,在判决后齐集北京的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声援迈克尔。学者认为,西方社会高调发声,是要警告中国不能再利用他国公民安全,作政治威胁。

辽宁省的法院连续两天,宣判与加拿大公民有关的案件。继谢伦伯格维持死刑判决后,加拿大商人迈克尔涉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案,在周三(8月11日)早上,也在辽宁省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迈克尔被判罪成,有期徒刑11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驱逐出境。

早上到看守所听取判决的加拿大驻华大使鲍达民,表示强烈谴责,强调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正在加国受审,与加拿大公民在华案件判刑并非巧合。

鲍达民:”我们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这个经由缺乏公平性和透明度的法律程序作出的决定,我们的心与迈克尔和他的家人同在,我不认为这两宗案件是巧合,我们在听取判决时,另一边的审讯正在进行,就我们所作的努力,我只想说,我们有密集地努力和讨论,我不想谈论相关细节,但我们会继续努力。”

鲍达民引述迈克尔表示,感谢各方支持,自己精神很好,盼望回家。

加总理罕有回应判决 绝不能接受定罪及量刑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发声明回应,以绝对不可接受及不公正,形容中国法院对案件的定罪及量刑,又表示,加拿大首要仍然希望确保迈克尔,以及仍在拘留的前外交官康明凯,能立即获释,加拿大政府会继续向两人及家属,提供领事协助。

在迈克尔案件宣判的同一时间,25个国家共50名驻华外交官在北京的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声援迈克尔。美国驻华大使馆也发表声明,谴责有关的判决,指责中方试图将两人当作谈判的筹码。

学者:西方社会高调回应是要向中国威胁手法说不

熟悉国际关系的政治学者郑宇硕表示,加拿大和西方多国的外交人员,高调回应判决,是要警告中国不能利用公民安全作威胁的手法。

郑宇硕:”在西方国家眼中,认为这宗案件是冤案,表达对中国政府一定程度上不满,主要包括对中国司法制度不公平,对中国好容易以间谍罪起诉西方国家的公民,感到威胁,今天可以对付加拿大人,明天对付的可以是其他西方国家的公民,整体而言,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司法制度,对中国的营商环境都表示不满意。”

郑宇硕表示,今次事件令已处于紧张的中加关系,更难找到契机改善,认为中国政府如选择较聪明的做法,应该不对事件作特别的回应,只是重申案件由法院作出合理的判决,中国司法制度公平公正等﹐以免进一步影响西方国家对在中国投资和营商的信心。

律师:迈克尔在华服刑期间,如有新罪证可能会被加控和加刑

至于迈克尔的判刑,相对谢伦伯格轻,是否属轻判。北京刑事律师张冬硕表示,两宗案件涉及的罪行和证据不同,难以作比较。他表示,非法提供国家秘密被判监禁11年,刑期不算轻,又说,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当事人需在先在中国完成服刑,期间如果当局有新证据,可以将案重审或增加刑罚。

张冬硕:”按照法律规定,他需要服刑期满,包括减刑假释的情况,在出狱后就会执行驱出境。在目前按迈克尔的案件来说,在检察院和检察机关已经指控的范围内,不能再加重他的刑罚,除非又发现他有新的犯罪是之前没有发现,对新的犯罪,重新提出指控,再判更重的刑罚,这才是可以。”

张冬硕表示,涉及国安的案件,与一般案件的上诉程序相同,在当事人接获判决书后的第二天,已可以提出上诉,再由法院审判,决定二审的结果。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8A%A5%E9%81%93.html

瑞士使馆发布寻人启事揭穿谎言后 中国官媒急撤有关瑞士生物学家的报道
2021-08-11 10:56
来源:
美国之音
作者: 莉雅

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少数党2021年8月发表的有关新冠病毒起源和武汉病毒所的调查报告封面(局部)。

最近一些天来,一位名叫威尔逊·爱德华兹(Wilson Edwards)的瑞士生物学家在中国出名了。他的大名接二连三的出现在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中国官方媒体和社交媒体上,批评世卫组织的新冠溯源工作在美国施压下可能被政治化。瑞士驻北京大使馆发表声明说,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位瑞士生物学家,随后,这些报道突然间就都消失了。

中国的《人民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和社交媒体上最近频频出现了有关一位瑞士生物学家的新闻,引起了瑞士驻北京大使馆的关注。这些报道援引这位名叫威尔逊·爱德华兹的生物学家在社交媒体上的贴文称,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成立的“新型病原体起源国际科学咨询小组”是美国施加政治压力的结果。但问题是,瑞士驻北京大使馆发现,查无此人。

瑞士大使馆先是在其官方推特账号上发布寻找Wilson Edwards的“寻人启事”。推文说,“如果你存在,我们很想认识你!”

8月10日,瑞士驻北京大使馆在推特上用英文和中文发表声明说,“过去几天内,多家媒体发布了有关一位瑞士生物学家的新闻。我们感谢大家对我们国家的关注,但瑞士驻华大使馆必须遗憾地指出,这是一条错误的新闻。”

声明指出,瑞士没有任何登记姓名为“Wilson Edwards”的公民;在生物学界没有以该名字署名的学术文章;发表评论的脸书账户在2021年7月24日刚刚开通,至今仅发帖一条,账户好友只有三位。该账户可能并非以网络社交而开设。

瑞士驻华大使馆恳请“或许是无意间转发了该新闻的媒体和网民”即刻删除并刊登更正声明。

随后,《环球时报》、《人民日报》和中国国际电视台这些官媒上有关这位生物学家的报道的页面就都消失了。

不过,英国广播公司(BBC)驻华记者麦迪文(Stephen McDonell)注意到,“瑞士最著名的生物学家威尔逊·爱德华兹”还存在于中国国际电视台的多种外国语言版本的报道中。他在推文中贴出了这篇报道的西班牙语和法语版。

美国之音注意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一篇有关这位“瑞士科学家”的英文报道已经从其网站上被删除了,但是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转载的这篇CGTN文章暂时还可以看到。

尽管最初的报道一一消失,但根据一位网民提供的截屏,人们可以看到中新网在7月30日发表了这样的一篇文章,部分内容是:

瑞士生物学家威尔逊·爱德华兹(Wilson Edwards)日前在其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有世界卫生组织消息人士和其他一些科学家向其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由于他们支持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的结论,而遭到美国方面的施压与恐吓。在美国持续施压下,世卫组织溯源工作恐沦为美国的政治工具。

世卫组织秘书处近期向成员国通报了第二阶段溯源工作计划。爱德华兹对此表示,在了解该项计划后,他对于世卫组织在中国进行研究得出的实验室泄露“极不可能”的结论“却步”感到相当担忧。“更重要的是,我担心世卫组织失去基于科学的独立判断。”

这篇文章接着引用这位生物学家的话说,他目睹了过去几个月新冠溯源工作是如何被政治化的等等。

CGTN网站在同一天也发表了英文报道。下面是这篇已从CGTN网站消失的这篇报道的中文翻译:

近日,一名欧洲生物学家站出来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言论,称世界卫生组织追踪病原体、包括导致COVID-19大流行病的病毒起源的咨询小组会成为一个“政治工具”。

7月24日,这个名叫威尔逊·爱德华兹的人在脸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上描述了他对“世卫组织独立性”的担忧。

7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成立“新型病原体起源国际科学咨询小组(SAGO)。”爱德华兹说,这是美国施加政治压力的结果。

爱德华兹还表示,他的一些同事在对中国-世卫组织武汉COVID-19联合研究结论表示支持后,受到美国和一些媒体的“巨大压力”和“恐吓”。

爱德华兹声称,美国试图诋毁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的资质。

爱德华兹援引世卫组织一位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在溯源问题上太过执着于攻击中国,以至于不愿睁开眼睛去看数据和发现。”

在中国媒体报道这个子虚乌有的瑞士生物学家的新闻的同时,英国一个独立的研究机构“信息还原中心”(CIR)日前披露说,一个由大量的虚假社交媒体账号组成的庞大矩阵正在推动支持中国的叙事,扭曲国际社会对重大问题的看法,提升中国在其支持者中的声誉,并抹黑批评中国政府的言论。

该机构说,这些在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和油管(YouTube)上进行的协同影响力运作使用人工和重新使用的账户,以推动有利于中国的叙事。这些账号放大的叙事与中国政府官员和中国国有媒体所宣扬的类似。

关键词: 瑞士生物学家造假新冠溯源
栏目: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80%A0%E5%81%87.html

哪儿来的瑞士生物学家?北京病毒溯源外宣被指造假
2021-08-11 10:46
来源:
美国之音
作者: 方冰
随着拜登总统对新冠病毒起源的情报审查90天期限即将到来,中国官方媒体正加大其溯源阴谋论叙事,攻击美国等其他国家的行动也愈演愈烈。

周二(8月10日),瑞士驻华大使馆发表声明,对中国官媒“有关一位所谓的瑞士生物学家的新闻”进行辟谣。

这篇8月6日发表在多家中国官媒、标注来源为“央视新闻客户端”,被指造假的新闻说,“瑞士伯尔尼的生物学家威尔逊·爱德华兹(Wilson Edwards)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世界卫生组织内部人士和一些科研同行抱怨说,只要他们支持第一阶段溯源工作的研究结论,就会受到来自美方以及某些媒体的巨大压力,甚至是恐吓。”

这篇新闻说: “7月16日,世卫组织向其成员国通报了第二阶段新冠溯源工作计划,爱德华兹认为这是美国施压的后果。”

瑞士驻华大使馆周二的声明说,“第一,瑞士没有任何登记姓名为‘Wilson Edwards’的公民。第二, 在生物学界没有以该名字署名的学术文章。第三,发表评论的脸书账户在2021年7月24日刚刚开通,至今仅发帖一条,账户好友只有三位。该账户可能并非为网络社交而开设。”

用中文“瑞士生物学家爆料:美国打压世卫组织专家欲推翻第一阶段溯源结论”的题目在谷歌上搜索,获66,400条相同文章链接,而其中中央电视台的该文链接点开显示,“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请稍后尝试”,但其它网页很多依然可以打开。

以“瑞士生物学家:新冠溯源成美攻击中国政治工具”题目在谷歌中国搜索,获8,170个结果,这些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的连接都能点开。所不同在于,这些内容相似的文章,均以“据美国南太平洋之声广播电台网站7月27日报道”开头,但这并不能推卸这些官媒传播假新闻的责任。

内容相似的英文报道发表日期较早。7月30日发表在《环球时报》和《人民日报》英文版上的这条假新闻现在已经打不开,显示“该网页找不到”。

但显然英文的《中国日报》对已酿成外交事件的假新闻并不很在乎。这篇署名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标题为《COVID-19 起源追踪:来自美国的“恐吓”声明》(COVID-19 origin tracing: Claim emerges of ‘intimidation’ from the US)的文章还在,更新时间为2021年7月30日下午两点四十二分。

“一位欧洲生物学家以惊人的说法脱颖而出,他称世界卫生组织 (WHO) 追踪包括导致 COVID-19 大流行病毒在内的病原体起源的咨询小组,会成为“政治工具”。”《中国日报》这篇共六段的新闻说。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7月15日宣布了第二阶段溯源计划,重点是“要求中国透明、开放与合作”,特别要求中国提供”大流行初期的信息和原始数据”。次日宣布宣布成立国际新型病原体起源科学咨询小组(SAGO)。

中国官媒发布的这则新闻借用并不存在的瑞士生物学家威尔逊·爱德华兹之口说,“这是迫于美国政治压力而成立的”。

这则新闻还借爱德华兹之口引述虚构的世卫组织消息人士的话说,“美国如此痴迷于在溯源问题上攻击中国,以至于不愿睁眼看数据和调查结果。”

瑞士驻华使馆周二在声明中呼吁,转发这则新闻的媒体和网民“即刻删除并刊登更正声明”。

华盛顿邮报周二报道,他们向爱德华兹的脸书账号发出寻求评论的要求,并没有得到答复。

《环时》要对美国北卡大学进行新冠源头调查

作为中国官方媒体搅浑全球溯源之水、转移世界公众视线努力的一部分,中国战狼小报《环球时报》8月9日在推特上转发一则视频,要求对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进行新冠源头的调查。

“北卡大学(UNC),你为什么不向公众说实话?为什么拒绝透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关键细节? COVID-19 与实验室安全事件有关吗? 北卡大学请回答有关问题。” 名为冰洁的女记者对着镜头责问。

视频特别针对北卡大学病毒学家拉尔夫·巴里克博士(Dr. Ralph Baric),指他的团队“很早就开发出合成和修改冠状病毒的能力。” 并说:“美国是冠状病毒研究的全球最大资助者和实施者。”

8月2日美国国会共和党人公布新冠病毒溯源报告更新版,报告引述了巴里克博士2020年接受意大利媒体访谈时的说法:“你可以在不留痕迹的情况下制造病毒。然而,你想寻找的答案只能在武汉实验室的档案中找到。”

今年5月,巴里克博士加入了另外17位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的行列,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封信中说,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是自然起源还是实验室意外泄漏引起了新冠病毒大流行,并呼吁 “在获得足够数据之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有关自然和实验室溢出的这两种假设”。

“他与石正丽合作最多”

“他(巴里克)是很关键的人物,因为他跟石正丽的合作是最多的。”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国务院前高级官员告诉美国之音。石正丽是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员,因研究蝙蝠冠状病毒而有“蝙蝠夫人”之称。

“石正丽需要做功能增益研究,但是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生物安全标准不够,所以她寻求美国的帮助。巴里克博士跟石正丽有长期的合作。”

这位前官员透露,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国务院进行新冠病毒溯源推演时,曾邀请巴里克博士作为“红方”提出反驳意见。

这位前官员认为,巴里克博士之所以受到《环时》点名要求被调查,就是因为他在《科学》杂志的公开信上签了名,“这使中共恼羞成怒,所以要抹黑他。”

北京针对世卫第二次溯源加大阴谋论宣传力度

自7月世卫组织宣布进行第二阶段溯源计划后,北京在过去一周里加大了自去年3月以来对溯源阴谋论的宣传力度。

配合北京的阴谋论,战狼小报《环球时报》发起签署致世卫组织公开信运动,要求对美国德特里克堡实验室进行调查。

“这封只需要在网上点击一下就可以’签名’的信宣布已收集了 2,500 万个’签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

“北京在寻找可供其指责者,” 评论人士、《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作者章家敦告诉美国之音。“他们先指责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的美军,现在他们要追杀巴里克博士。他们只是看看哪一种会奏效。”

章家敦认为,巴里克博士根本不必理会这种指责,“是的,他参与了冠状病毒研究,但显然他不是中国冠状病毒感染的源头。而那可能是在武汉病毒学研究所。”

记者致函北卡大学寻求巴里克博士或学校对此置评,学校回应称,“巴里克博士不想参与到这一故事中。”

90天后溯源回到原点?

最近,至少两家美国媒体引述美国政府官员透露的话说,美国情报界执行拜登总统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情报审查令的90天到期时,最后向总统递交的报告结果可能跟5月总统下令时的情况相差无几。

周二 (8月10日),美国报业出版公司麦克拉奇公司(The McClatchy Company)报道,审查开始时,情报机构就没有预期会以“高可信度评估”来结束这一审查。据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称,“距离总统的最后期限——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只有几周时间,这种观点并没有改变。”

今年5月,拜登总统在得知美国情报界拥有大量未经处理的基因数据,可能会对新冠病毒的发展产生新的见解后,下令进行这项情报审查。

不过报道引述熟悉审查的官员的话表示,虽然“不太可能得出与 5 月份截然不同的结论,”但是,“在过去7周内取得了进展”。

报道引述官员的话说,“只要有情报线索可跟进,他们的工作将在审查结束后继续进行——如有必要,将持续数年。”

可能进行第二次审查

8月6日,CNN报道引述多名知情人士的话说,“这份庞大的信息目录包含从中国武汉实验室研究的病毒样本中提取的基因蓝图”,“政府内外的调查人员一直在寻找武汉病毒研究所正在研究的 22,000 个病毒样本的基因数据。”

CNN报道说,90天时间显然无法将这么庞大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可用的信息。“为此,情报机构依靠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该实验室由 17 家精英政府研究机构组成。”

但报道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人手问题,“情报机构不仅需要足够熟练的政府科学家来解释复杂的基因测序数据并且拥有适当的安全许可,他们还需要会说普通话,因为信息是用专门的词汇用中文写的。”

目前各界对情报界从庞大的病毒样本的基因数据中究竟能得出什么结论看法不一。

“熟悉这项工作的消息人士称,填补缺失的遗传联系不足以明确证明该病毒是起源于武汉实验室还是自然出现的。” 报道说。

但“官员们仍需要拼凑其他背景线索,以确定大流行的真正起源。” 而这正是“拜登政府一直优先考虑的关键拼图”;“拜登政府90天的情报审查的预期是基于科学而非情报是关键,” 报道说。

CNN的报道认为,国会众院共和党人在其更新报告中称 “优势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是 2019 年从武汉的一个实验室‘ 意外’ 释放的——这一断言远远超出了情报界目前对这件事的看法。”

在拜登 90 天审查期限结束时,情报界可能无法对大流行的起源进行所谓的具“高可信度”的评估。因此,“可能会在 90 天结束时下令进行第二次审查,” 政府官员告诉 CNN。



哈哈,反复告诫墙内网民们“不信谣不传谣”。其实他们自己炮制的谣,巴不得大家传得越多越好。



引用:
原帖由 yingyinc 于 2021-8-10 13:03 发表
@Kevin在纽约
央视新闻「美国抗疫全球八个第一」
①全球第一抗疫失败国
②全球第一政治甩锅国
③全球第一疫情扩散国
④全球第一政治撕裂国
⑤全球第一货币滥发国
⑥全球第一疫期动荡国
⑦全球第一虚假信息国
⑧全球 ...
天津会谈第一条是什么?这么一个烂得像粪坑的国家,却哭着喊着要去呢。



回复 484楼26311 的帖子
跟隔壁金家一样,不靠遥言还能活得下去吗



https://mp.weixin.qq.com/s/f15htH2nVtptkzdVtvdjuQ

与胡锡进商榷一下新闻当事人化名的事
原创 李未熟擒话 李未熟擒话 今天
(如果您没关注我的公号,请按上行后一个李未熟擒话关注我。欢迎你成为我的网友!平台只让放出100条留言,后来留言的朋友,请原谅。)



我越来越喜欢胡锡进了,私下跟朋友也是这么说。

尽管他发言大多把读者搞残,有时候,也还有点人民性,比如有意用批判的态度,披露一些很难披露的信息,让信息处于荒漠状态的我们,也能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一点世界的动静。这应该是胡锡进的一点良苦用心,谢谢了,他真的不容易。

他这种忽左忽右的玩法,很有戏剧性。你想想看,中国如果没有胡主编,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的无味?

昨天关于瑞士驻华使馆的声明,一时引起舆论哗然。胡总编是引导意识形态的专家,这时候责无旁贷,写文章耐心引导舆论了。读了之后,感觉胡总编实在有些扯,想从新闻专业的角度,与胡总编商榷商榷,不商榷病毒溯源的问题,只商榷新闻当事人化名的问题。

胡总,老哥在这里向你学习了。我的行文力求保持平静与公允,我不想我们之间,因为这篇文章伤了和气,毕竟,我们还是同行,尽管想高攀你不容易。那我就做个拼图高攀一下。

图片



图片


除了我是胡锡进的同行,想在专业上与胡锡进讨论讨论,还有一点想说的是,关于瑞士驻华大使馆的声明,我也参与评论了,见拙作《从“多国渴望回归中国”到假瑞士专家,是哪些人在抹黑中国?》(已链接,点击可读),参与了讨论便更加关注,对于胡先生接下来的说辞,当然就比没有参与的人更为不认同。

胡先生说,第一批参加病毒溯源的专家们做出了结论,肯定了中方的全力配合,后来美国及其盟友要推翻这个结论,参加溯源的专家们肯定就不愿意了。从逻辑上说,这个结论是对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都在调查报告上签字画押了,你再推翻,说是再查一次,那些专家肯定心理上不能接受,换了我,也不能接受。

其实啊,这个好办,查一查瑞士在去年那次调查中派了专家没有,派了几个专家,这个胡总编最容易做到,你现在还没完全离岗,派一个环球的记者先查查资料,再到瑞士去暗访一下,写出一篇扎扎实实的调查报告来,把那位叫“威尔逊·爱德华兹”的专家用“化名”化一下,这事啊,做得天衣无缝,既昭告了世人,又保护了那位专家不被美帝及其盟友追杀暗害,比坐在家里空口驳斥人们的怀疑,要有公信力得多。胡总,你们的记者总是要环球的,不妨听老哥一句,立即派他们环去,花不了多少钱。

那位“瑞士专家”开个推特帐号只写了那么一篇文章,他既恼火于美帝的霸道,又怕美帝报复,既敢于仗义执言,又躲在家里装孙子,这么一个胆大又胆小的专家,我倒想看看他长什么面目,纯粹是好奇。

就新闻化名而言,我也算是一个内行,既有从业的经验,也有教学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后者,不知道是不是比胡总编要强一点点。

我知道,自有新闻媒体传入中国以来,副刊文章很多人用笔名,注意,那是文章,属文学类。

新闻评论呢,也用笔名,如皇甫平,如任平,都是编辑部评论。个人也用笔名,如李八折,就不是本名。

理论文章,也用笔名,如文化大时期的梁效、初澜、唐晓文等,不说破你还真猜不出来是哪个写作班子。

新闻当事人用化名的,是近一二十年的事。这是一个风向,是媒体疲软的一个明显指征——怕担责任,怕舆论监督,把跳楼说成坠楼,把塌桥说成垂直移位,从最初夸张的第四权力退缩到关门歇业为止。当然,也有文明进步的一面,就是新闻当事人是儿童时,是披露了就会受到伤害时,媒体为了保护他们,有意用化名处理。

但,一定要在名字之后打括号写上“化名”二字,以显示新闻的严谨性。

这位名叫“威尔逊·爱德华兹”的文章,发在哪个社交媒体,胡总也不给我们大家说清楚一点;他注册一个推特帐号为何只发了一篇文章,也不给个新闻背景交待;他的文章发表后,是否受到了美帝及其盟国的进一步骚扰,也应该是环球时报的好料。还有,下面截图的两篇新闻,现在都无法打开,是不是美帝远程控制了页面?网络得有一个交待,胡总比我的新闻资源多一万倍,也请你高敲贵指,再来一篇文章,说说这些我们未知欲知有权知的事情。

图片



上面截图中的新闻,现在都打不开。要么是404,要么是别的新闻链接。

人是真的,事是真的,就是不敢署真名,这是胡总的结论。老哥请教你一下,新闻的5个W如何保证?这么严重缺失关键要素,它还是一个新闻吗?如果学生问起我来,我如何向学生解释?不是为难你,是我很为难。

胡总说,假名不一定是假新闻,而“真名下面包含了多少肮脏的假货!”,这个我是真有阅读和观看体会,谢谢你实话实说,这也是我爱你的一个重要理由。胡总接着说,“老胡写这篇文章,是想让大家多动一动心思,增加一些思考,别被上述一个简单的使馆声明就带走了思路。”我更感谢你为我指明了阅读方向。

但是啊但是,我昨晚一夜没有睡好,大概是多动了一些心思,增加了一些思考,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源自于斐济国土上的一个中国办的媒体,首发了“威尔逊·爱德华兹”那个新闻,后来国内各媒体相互“转抄”,那个人,那个事,你胡总说是真的就是真的?你说保护他就不披露他?如果这样可以做新闻,我一天是不是可以做100篇出来,还要采访队伍干啥?

美帝叫嚣溯源,是溯源霸权主义。我也主张溯美帝的源,把它的那个啥里特实验室翻个底朝天,不能尽他们一方叫喊,那点小性子,不能由着它。

比病毒溯源更容易的事情,也搭着做一下,就是把“威尔逊·爱德华兹”也找找,是位英雄呢,别让美帝知道,让我们来好好膜拜一下,这也是他应该得到的尊敬。

胡总,是不是这个理?



@观察者网
【英国议会禁止中国大使赴英议会参加活动,中方回应】#中方回应英议会禁止中国大使参加活动#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网站消息,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英国议会禁止中国大使赴英国议会参加活动答记者问。

记者问:据报道,英国议会上下两院议长作出决定,不同意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于9月15日在议会大厦举办有中国大使参加的活动,禁止中国大使参加在英国议会举办的活动,原因是中方此前制裁了七名英国议员。你对此有何评论?

使馆发言人:英国议会这一决定反映了英方一些人的狭隘心理,是短视之举、鲁莽之举、懦夫之举。我们予以鄙视和强烈谴责。

中方今年3月对英国个别反华议员实施的制裁,是针对有关议员恶意传播涉疆谎言和虚假信息、英方借口涉疆问题单方面制裁中方人员和机构作出的必要反应,完全正当合理。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方从来坚决反制,绝不姑息。我们的立场坚定不移,岂是英方此类雕虫小技所能撼动?

英国议会不顾中英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国际礼仪,以禁止中国大使应邀赴议会参加活动作为报复,这一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我们奉劝英国议会一些人收起这套政治把戏,否则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王峻涛6688
美国再次出现“最爱国的叛国行动”:美军最高将领曾经在他认为川普要疯的时候致电中国军方:我们不会开战。

此外,大家是否记得,在川普败选后气急败坏的日子里,曾经有粉丝询问川普会不会急了启动他的那个核按钮,把美国带进战争状态?记得我说过:不会,因为一来那个小黑箱其实是个指令系统,真正动手发射的还得是军方。其次,美国战时仍然正常大选、没有中止或者宣布无效,罗斯福的时候也在正常大选,只是那时美国宪法还没有规定总统只能二届而已。

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爆出,有个人当时也想到了这个,她是佩洛西。

出自水门记者Bob Woodward老爷子的新书《Peril(大概应该翻译成“危局”吧)》,这是他的川普系列的第三部。

书中称,美军现役中的最高级别的将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将军认为选举结果出来后,“川普差不多疯了,对官员咆哮,用无尽的选举阴谋论来构建自己的另类事实。” 米利将军担心川普可能“出格”,对自己的高级幕僚表示:“你们没法知道川普的触发点在哪里。”

然后,在大选前4天的2020年10月30日,他偷偷致电向中国同行保证美国当局很稳定,万事ok,不会对中国进行攻击或任何造成冲击的行动,即便会攻击也会提前通知中方。

第二次电话是在美国2021年1月6日国会暴乱事件后,他向中国同行表示:“美国100%稳定,一切正常。虽然民主国家有时可能崴下脚。(But democracy can be sloppy sometimes.)”

之前在《华盛顿邮报》记者Carol Leonnig和Philip Rucker的书《I Alone Can Fix It(我自己能成)》中,米利将军一方面在16暴乱前抵制川普用美军对付反种族主义抗议者的要求,一方面又担心出现“(德国纳粹)国会纵火案”之类的事件。

米利将军还向美国议长佩奶奶保证,川普无法使用核武。

按这本书,佩奶奶对米利将军表示:“我想对你说的是,如果他们甚至无法阻止他(川普)袭击国会山,有谁能清楚他还会干什么?白宫里还有管事而不去拍他马屁的人吗?你清楚他疯了,他老早以前就疯了。” 米利将军回答说:“议长女士,你说的都对。”

当然,官员防止总统滥用核武在美国也不是没有先例,Woodward老爷子将米利将军的行动与1974年时任国防部长James Schlesinger采取行动防止因水门事件焦头烂额的时任总统尼克松滥用核武相比较。

1974年,由于担心焦头烂额的尼克松乱搞,当时的国防部长施莱辛格悍然违宪越权命令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没有他签名的情况下,不要理睬任何来自白宫的军事命令,包括发射核武。事后披露后,他不仅没有受到审判,反而被大家誉为“最爱国的叛国行动”--现在可能要和米利的壮举并列了。

此外,Woodward老爷子还提到其他安全高官的担忧,比如时任CIA局长Gina Haspel就曾对米利将军表示:“我们要面临右翼政变(We are on the way to a rightwing coup)。”

《纽约时报》记者Susan Glasser称明年将出新书,介绍米利将军如何行动阻止川普打击伊朗。



[cp]《华盛顿邮报》曝光了一个秘辛。说是去年特朗普选举失败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担心特朗普会孤注一掷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于是就给解放军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上将打了两次电话,时间是2020 年10月30日和2021年1月8日,即美国大选的前四天和国会大厦发生骚乱后两天。

米利给李作成将军的内容大概内容是特朗普比较激进,也许会下达攻击中国的命令。不过米利向李将军保证,美国国内情况稳定,绝对不会向中国发动袭击,如果发生袭击,他一定会提前通知。报道中称米利在电话中说“李将军,你我认识五年了。 如果我们要进攻,我会提前打电话给你。 ”  。

看到这个报道后,特朗普表示很愤怒。紧接着他就发表了一个声明,在声明中他表示这是一个捏造的故事,如果属实米利应该以叛国罪受审。他在声明中还说“根据记录,我从未想过攻击中国”……宝宝卧底这么多年,干了不少好事,怎么可能发动对中国的进攻?美国人太不了解他了!【转】[/cp]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B1%B3%E5%88%A9.html

美最高将领被曝秘通北京 卢比奥要求解雇米利
2021-09-15 11:17
来源:
大纪元
作者: 林燕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周二(9月14日)致信总统拜登,呼吁解雇美最高将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Mark Milley)将军。

《华盛顿邮报》周二爆料,米利在前总统川普(特朗普)2020年选举失利后,私下主动两次致电给中共将领,保证美国不会攻击中国。

“米利将军的这些行为表明,他明显缺乏健全的判断力,我敦促你立即解雇他,”卢比奥在致拜登的信中写道。

“我不必告诉你,高级军官泄露美国军事行动机密信息所带来的危险,但我要强调的是,这种颠覆行为破坏了总统在与外国交往中谈判和运筹这个国家的国家权力工具的能力。”他说。

卢比奥是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中排名第一的共和党参议员,能接触顶级机密情报。他说,米利不仅无视国家安全,“更令人震惊的是,报导显示米利将军干涉了文职总司令可以下令进行核打击的程序”。

根据《华邮》的报导,米利当时召集参谋部军官开会,他告诉与会军官,如果川普下令攻击,首先第一个应该被告知的人是他。

当与会军官双眼紧张地盯着米利时,米利要求所有与会军官逐个表态“发誓”。

卢比奥在信中写道:“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未来可能会被米利将军或其他人使用。这有可能破坏美国文官控制军队的既定原则。”

卢比奥重申拜登“必须立即解雇米利将军”,并警告“美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导世界的能力处于危险之中”。

川普回应:难以置信米利给中方提供攻击信息

前总统川普周二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回应对米利的爆料说:“如果这确实是真的,真是很难让人相信,他给中国打电话,做这些事情,并愿意向他们提供攻击信息,或在攻击之前(就提供信息),这是叛国罪。”

华邮专栏作者乔什·罗金(Josh Rogin)周二稍晚在推特上发文说,川普政府的国家安全高级官员就传米利将军与中方将军秘密通话一事表示,在不涉及当时与中方打交道的任何其他高级官员的情况下,米利进行跟中国相关的自由职业外交很危险。

“米利在打这些电话的时候,美国政府正处于与中国进行非常复杂的讨论和对其采取行动的阶段。他在没有任何机构间协调的情况下采取这种行动是令人吃惊的。

风险是(米利)可能导致中方误判,并采取某种后果深远的外交、经济或军事行动,因为他发出了错误的信号,对他打电话的(对象)背景没有了解。”

华邮爆料:美最高军方将领秘密致电北京两次

《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与罗伯特·科斯塔(Robert Costa)周二刊文,介绍其即将出版的新书《危险》(Peril)中的部分爆料内容。其中包括米利参谋长主动与中方将领打电话,保证美国不会攻击中国。

在确信川普11月3日总统大选失败后,米利向他的助手们承诺,如果川普作出极端命令,尤其是动用核弹,不要立即服从。

随着美国情报部门得出结论,中共认为美国的袭击迫在眉睫,米利两次给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打电话,一次是在总统大选前夕的10月30日,一次是国会暴力冲击事件两日后(1月8日)。

《华邮》记者根据两百多位美国匿名官员的证词还原说,米利在第一次电话中说:“李将军,我向您保证,美国是稳定的,一切都会顺利进行。”“我们不会对中国发动攻击和采取任何军事打击行动。”

两个月后,在发生国会暴力冲击事件后,米利将军再次与李作成通话,并告知:“一切正常,民主制度,有时候就是有点乱。”

米利当时还召集参谋部军官开会,并表示,如果川普下令攻击,首先应该第一个告知他。

米利还请求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吉娜·哈斯佩尔(Gina Haspel),以及美国网络司令部负责人保罗·纳卡索恩(Paul Nakasone)密切监视总统川普的行动。

书中说,哈斯佩尔与米利将军一样,都担心川普对中国或对伊朗发动袭击、从而制造危机,以试图继续担任总统。

书中还说,有些官员觉得米利的做法越权,但米利深信他做的是应该做的,“为的是国际秩序不要出现历史性断裂,不要与中国发生事故性战争。不要动用核武器”。

米利第二次跟李作成打电话是在他与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通话后进行的。

书中公布了佩洛西与米利电话交谈的记录。佩洛西问:“防止失控的总统发起军事敌对行动或阻止其使用核密码启动核战的可能措施是什么?”

她还补充说:“如果他们甚至不能阻止他攻击国会大厦,谁知道他还能做什么呢?”“他疯了。你知道他疯了……他昨天的所作所为进一步证明了他的疯狂。”

米利回答:“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但是,他向她保证,要启动核指挥系统须经过“一系列控制程序”以避免总统滥用核弹。

到目前为止,五角大楼、白宫以及米利本人都没有对爆料做出回应。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BC%9A%E8%B0%88.html

习近平拒绝与拜登面对面会谈
2021-09-15 11:45
来源:
法广
作者: 安德烈
上周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刚刚披露出来,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拜登提议举行二人峰会,与习近平面对面会晤,但遭到习近平拒绝。

美中领导人上周四举行七个月以来首次通话,中方报道特意强调电话是拜登主动打去的。

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习近平不接受拜登的提议,并强调华盛顿对北京不应采取那么强硬的语气。

路透社就上述报道询问白宫,后者没有立即予以置评,但一个消息来源证实,金融时报的消息是准确的。

消息来源说,“习近平好像暗示,美国首先应该改善讲话的语气和两国关系的气氛”。

中国驻美大使馆没有立即对此报道作出评论。

根据金融时报上周报道,上次通话是拜登主动要求通话,因为美国官员认为“中国底层级的官员不打算进行严肃实质的对话”,他们只生硬读稿,只为了大内宣。

白宫一名官员对法新社表示,“美中外交僵局已到了难以支撑,潜在危险很大的地步。”“我们支持激烈的竞争,但我们不希望这一竞争蜕变为冲突。”

因此,拜登打电话的目的是建立预防机制,强化管控。使得“负责任地处理”双边关系,“竞争而不寻求冲突”,“使得美中之间达致真正稳定的处境。”其实,这与拜登上台以来表达的对华战略并无二致。

中国官媒报道那次通话时称,习近平在与拜登通话时表示:“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根据中方通稿,习近平还补充,“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官媒解释习近平这是在表达不满,暗示拜登没有在搞好双边关系上迈出大步?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B2%9F%E9%80%9A.html


华邮爆料:美军最高将领曾私下与北京秘密沟通
2021-09-15 09:33
来源:
法广
作者: 安德烈


五角大楼最高军事将领米利将军,因对特朗普精神状态十分担心,恐其在任期最后几日对中国发动战争,以至于自己私下打电话与中方秘密沟通。

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与罗伯特·科斯塔(Robert Costa)在其即将出版的新书‘危险’(Péril)宣称,美国陆军上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参谋长(Mark Milley)主动与中方将领打电话,保证美国不会攻击中国。

根据‘华盛顿邮报’和CNN摘选片段,在特朗普11月3日总统大选失败后,米利上将还向他的助手们承诺,如果特朗普作出极端命令,尤其是动用核弹,不要立即服从。

随着美国情报部门得出结论,中国认为美国的袭击迫在眉睫,米利参谋长两次给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打电话,一次是在总统大选前夕的10月30日,一次是在发生国会山事件两日之后的1月8日。

华盛顿邮报记者采集了200多位美国匿名官员的见证,根据书中描写,米利在第一次电话中说:“李将军,我向您保证,美国是稳定的,一切都会顺利进行。”“我们不会对中国发动攻击和采取任何军事打击行动”。

在发生国会山流血事件后,米利将军两个月以后再次与李将军通话:“一切正常,民主制度,有时候就是有点乱。”

据指出,米利当时还召集参谋部军官开会,他表示,如果特朗普下令攻击,他首先应该被第一个告知。

与会的军官双眼紧张地盯着米利,米利要求所有与会军官表态,根据两位华邮记者,米利简直是在要求各位军官“发誓”。

米利还请求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吉娜·哈斯佩尔(Gina Haspel),以及美国网络司令部负责人保罗·纳卡索恩(Paul Nakasone),严密监视特朗普的行为举止。

‘危险’作者表示,“一些人可能认为米利超越了权限,自己赋予自己过分的权力。”但是米利深信他所做的是应该做的,“为的是国际秩序不要出现历史性断裂,不要与中国发生事故性战争。不要动用核武器。”

美国参谋部时对媒体的询问不予置评。

关键词: 美军米利
栏目:
要闻



东方
@DongFang_USA
·
12小时
據媒體報導,前美國總統川普在獲悉有關報導之後,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川普稱如果報導屬實,那麼這無異於“叛國”。
引用推文
东方
@DongFang_USA
· 12小时
美国媒体今天广泛报导了伍德沃德的一本关于川普的新书,其中谈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麦利将军在川普当政的最后几天,偷偷打电话给中国国防部长说,美国很稳定,美军不会打中国。“如果美军进攻中国,我会提前通知你,美军将不会发动突然袭击。“



https://www.voachinese.com/amp/B ... ter_impression=true

拜登否认提议美中峰会遭习近平拒绝
2021年9月15日 13:20
松仁
资料照:美国总统拜登
资料照:美国总统拜登

评论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星期二(9月14日)否认他上星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时提议双方举行面对面峰会遭到习近平拒绝的媒体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引述七、八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在拜登与习近平9月10日长达90分钟的电话交谈中,拜登曾建议双方举行一次面对面的高峰会。但是习近平对此没有反应,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据中国官媒报导,习近平在通话时指责美方的对华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习近平还要求在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妥善管控分歧基础上,让两国有关部门继续接触对话。

拜登星期二在被记者问及习近平拒绝他的峰会提议是否让他失望的问题时回应说, “这不真实。”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星期二稍早也发表声明表示,金融时报的报道“没有准确反映这次通话”。

不过路透社引述一位接受过有关这次通话简报的消息人士的话说,金融时报的报道是准确的。

“习显然在暗示,(双边)关系的调门和气氛需要先有所改善,”这位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

路透社曾寻求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评论,但是未获回应。

金融时报在报道中引述的一位消息人士的话说,拜登提到双边峰会作为他与习后续沟通的好几个可能性之一,而且他也没有预期习会立即作出回应。

报道引述另一位官员的话说,白宫认为习没有接高峰会的话茬部分原因可能是对于新冠疫情的关切。

拜登与习近平上星期的电话交谈是两人7个月来的第一次,也是拜登入主白宫以来的第二次。虽然两人过去有过多次面对面的交流,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两人还没有见过面。

20国集团(G20)下个月将在意大利举行峰会,而此前有媒体报道说拜习有可能利用意大利20国集团峰会的机会举行双边高峰会。但是习近平自从去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直没有出过国,而有媒体报道说,习近平有可能不去意大利,而是通过视频远距离出席20国集团峰会。

沙利文在他就此事发表的声明中表示,“正如我们说过的,两位(元首)讨论了两人私下沟通的重要性,我们也会尊重这一点。”

一位美国官员在拜习通话前向媒体吹风时表示,这次最高领导人之间的直接沟通也是想测试一下能否打破两国关系目前所处的僵局。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主政时开始,美中关系急转直下,目前处于几十年来的最低谷。拜登总统上任后,双方关系也未出现任何改善的迹象。

拜习通话后,白宫表示这次通话意在保持两国联络畅通,但是并未宣布任何后续的接触计划。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星期三的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习近平是否拒绝与拜登举行高峰会的问题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说,习近平应约与拜登通电话,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



Cai Chu
@caichu88
·
1小时
一次面对面的高峰会。但是习近平对此没有反应,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拜登星期二在被记者问及习近平拒绝他的峰会提议是否让他失望的问题时回应说, “这不真实。”
不过路透社引述一位接受过有关这次通话简报的消息人士的话说,金融时报的报道是准确的。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85%B3%E7%B3%BB.html
无限抵近中共底线的美台关系
2021-09-14 22:23
来源:
脸书
作者: 颜纯钩

这个标题我曾经在苹果日报的社论中用过,当时拜登仍未上台,我估计拜登的对华政策,大概会用这一招。

拜习近日第二次通话,习近平再次强调中方的“核心关切”是台湾问题,拜登亦重申美国“一个中国政策”未变。可是几乎同时,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白宫正在认真考虑台湾的请求,将其驻美机构“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

自美中关系交恶起,特朗普手上已订立有关台湾的法案,拜登上台后,美国国会又不断推出新法案,这些法案之多,简直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我自己能查到的,就有“美国友台法案”﹑“台美法案”﹑“台北法案”﹑“老鹰法案”﹑“台湾保证法”﹑“台湾旅行法”等等,我无法记清楚各自的内容,也搞不通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

所有新规定,用意都在提升美国与台湾的政府关系,包括美国政府部门首长访台不再有限制,美国政府部门不应制作将台湾包括在中共国地域内的地图﹑美国政府部门允许升起中华民国国旗等等。简单一点说,便是中共不喜欢什么,美国就做什么。

到目前为止,美国做的,都没有触及中共的底线,便是台湾独立。在这条底线之上,美国做完一件又做一件,越来越抵近底线,但永远不触及底线。这就是拜登政府美台关系政策的真谛。

美国将“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要害在于,由称台北改为称台湾,意味着为台湾正名,视台湾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没有国家之名,有国家之实,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成为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代表处要处理的,不再局限于经济与文化,更包括政治﹑外交﹑军事等等,不是民间的事,是政府层面的事。美国升格台湾的国际地位,在外交层面处理双边关系,中共看在眼里,不吐血就怪了。

美国此举又是向台独底线更抵近一步的举措。美国每往前走一步,就在中共心窝里戳一刀,一刀比一刀深,中共一次比一次痛,但因美国没有触及台独,因此中共想翻脸也不是,不想翻脸又恨得牙痒痒。中共自建政以来,从未受过如此羞辱与侵犯,但他又束手无策,即管胡锡进一天到晚捶胸顿足,但中共还是乾瞪眼。

早前谢尔曼﹑克里访华吃中共闷棍﹑近日拜习通话又无寸进,证明拜登的美中合作之说根本是一厢情愿。拜登在阿富汗撤军后灰头土脸,急于挽回声望;此外捷克﹑立陶宛与中共闹翻,欧盟不但没有腿软,还坚定站在两个小国背后,此时拜登提升美台关系,盟国必定乐观其成;再加上局势瞬息万变,最近日本军舰与中共海警船在钓鱼岛发生碰撞,擦枪走火之事随时会发生,如此等等,拜登在友台的路上走得更远,条件已经成熟。

美国在对台关系上以逸待劳,中共每日提心吊胆,不知美国又要搞什么花样,而美国懒懒闲,不高兴了就拿香肠切一段,香肠永远不切完,中共永远痛着,现实处境便是如此。

中共有一天会不会忍无可忍,直接就在台湾开战?当然有可能。美国早就看穿习近平志大才疏,全无战略眼光,喜欢摆阔胡搞,每天两手舞大刀乱砍,不时砍伤自己。美国立足于打,免得过就不打,借助盟国实力围堵中共,把中共慢慢阴乾。中共不发作,阴乾便是结果,中共发作,美国就决一死战。

美国军事上作足准备,日本﹑印度﹑澳洲等磨刀霍霍,英德法也坚持南海权益,战争一打起来,就是中共对付全世界,就是世界大战﹑世纪大战,就会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时与势已背中共而去。美中之局是你死我活,和平共存的机会已经没有了,问题只是时间长短与规模大小的分别,斗争规模小,时间便长,斗争规模大,时间便短。

若“台湾代表处”更名落实,那是美中关系到了一个初步的临界点,军事对峙的态势会快速加剧。中日军舰已在海上碰撞,难保下一次碰撞会不会开火,美舰与美机在台湾的活动越发频繁,与共军遭遇的机会更多。海峡两岸舰机会不会发生擦枪走火,开火后美国会不会卷入,卷入后会不会失控,这都令人不敢想。

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局势正加速恶化,是好是歹,水落石出,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快来到。

关键词: 美台关系
栏目:
新颖视角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58596046.amp

中国申请加入CPTPP 北京为何要“偏向虎山行”
2021年9月17日
A container ship navigates the Jiaozhou Bay in Qingdao, 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周四(9月16日)表示,该国已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彰显着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上雄心。 然而有分析认为, 北京将面临重重阻力,包括所需国内改革带来的阵痛。

在中国宣布此消息前一天,美国刚宣布与英国和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建立新的安全联盟,共享先进的防御技术及情报。

该协定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任内为制衡中国影响力而力推该协定,其对贸易自由化有着很高的门槛。但继任者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在2017年宣布退出该协定。

中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说,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向新西兰贸易与出口增长部长达米安·奥康纳(Damien O'Connor)提交了申请加入CPTPP的书面信函。新西兰是这个由11个国家组成的协定的保存方,负责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如加入请求。

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的新闻稿称,中国和新西兰两国部长还举行了电话会议,就中方正式申请加入的有关后续工作进行了沟通。

英国申请加入CPTPP 没有美国的自贸区有什么吸引力
拜登:不会取消针对华关税,将与盟友共同制衡中国
特朗普着手退出TPP 贸易战一触即发?
为何要加入?
此前,中国一直在游说各国,希望将其纳入该协定。北京强调,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尽管两国的关系在近年迅速恶化。

在2017年美国宣布退出TPP后,日本领导改组CPTPP的谈判。2018年,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日本、墨西哥和新西兰等11个国家在智利圣地亚哥签署了CPTPP。

在拜登政府上台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首度表态,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今年2月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称,已对CPTPP条款评估做"内部作业",与部分成员国进行了非正式接触。

今年6月,英国正式启动了加入CPTPP的谈判,而泰国也表示有兴趣加入该协定。

Representatives from CPTPP countries signed the rebranded Pacific trade pact in March 2018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奥巴马时代曾力推围绕美国构建的TPP,其中有部分为美国量身定制的条款。整个协定也被视为对抗中国经济崛起的产物。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主席、美国前高级贸易谈判代表卡特勒(Wendy Cutler)对《华尔街日报》说:"这凸显出美国和中国都在积极争取合作伙伴,为促进自身利益而寻求加入现有联盟或创建新的联盟。"

加入CPTPP对于中国来说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其与14国在去年还签署了另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RCEP的成员国涵盖东盟十国,以及韩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签署后让其超越欧盟自由贸易区, 成为世界上最大自由贸易经济体系。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CPTPP的体量并没有RCEP大,但比后者拥有更低的关税和更高的贸易自由度,还涵盖了加拿大、秘鲁等美洲国家,这可以提升中国参与主导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当CPTPP生效、成员国之间开始实行零关税,若中国被排除在外,可能直接影响中国商品在亚太市场上的竞争力。

Hands holding Yuan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社科院的苏庆义曾在一篇经济评论中进行分析,在不同情景下,中国加入CPTPP将会拉动GDP增长0.74%至2.27%、出口增长4.69%至10.25%。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员彼得·佩特里(Peter Petri)和迈克尔·普拉默(Michael Plummer)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如果中国不加入CPTPP,中国的总收入将因为CPTPP的贸易转移效应损失100亿美元,而加入则能获得2980亿美元的收益。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官方媒体《环球时报》说,申请加入CPTPP是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协议制定的重大进展,这将推动中国在决定未来贸易规则时"处于更好的地位"。

他还表示,该协定也有助于国内深化改革开放的现有努力,特别是在放松贸易和投资管制方面。

难点在哪?
不过,分析人士对于中国能否最终顺利加入CPTPP仍大有问号。作为全球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CPTPP在劳工问题、环境保护和争端解决方面有众多条条框框,这意味着北京必须进行国内改革才可以达到门槛,并进行长时间的谈判。

《日经新闻》(Nikkei)分析称,CPTPP禁止向国有企业提供损害竞争的补贴等做法,但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近年一直在加强其国有部门,所以谈判可以从一开始就会艰难。

此外,CPTPP对于跨境数据传输有着明确规定,要求各方应允许为开展业务而"通过电子手段进行跨境信息传输",并禁止"数据本地化"的要求。这显然与中国本月生效的《数据安全法》严格限制企业将数据带出中国的做法向左。

CPTPP还呼吁结束在政府采购中对国内外公司的歧视,但据路透社今年8月报道,中国政府在5月发布了新的采购指引,要求包括X光机和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内的数百个项目的国产化率最高达到100%,为外国供应商设置了新的障碍。

这种巨大差异甚至让一些中国国内的学者也不抱乐观态度。在本月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学者彭磊所撰写的一篇分析中,他强调,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与CPTPP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某些部门市场准入限制水平较高,比如电信行业、广播电视等"。

此外,中国对自然人流动(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态度十分谨慎,开放程度普遍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An employee works on the production line of gear wheel at a factory of Zhejiang Shuanghuan Driveline.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除了体制和规则方面的问题,观察人士认为,美国及其盟友的压力以及其他地缘政治问题将是阻碍北京加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规定,中国若加入CPTPP必须得到所有11个成员的同意,但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不断恶化,以及与另一个成员国越南存在领土争端。

周四(9月16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突然宣布了一项新的安全协议,在此协议下,三国将大大加强在印太地区的防务合作。澳大利亚将在美、英帮助下获得"建造核潜艇能力"。此前一段时间,中澳关系由于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渗透指控以及呼吁独立调查新冠疫情源头而降至冰点。

但中国和越南关系似乎有所转机。上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访越南,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总理范明政等高官会面。王毅呼吁两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矛盾分歧,并加快推进海上合作,探讨共同开发路径。

美国反对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TPP)的民众抗议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美国反对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TPP)的民众抗议

美国态度如何?
尽管拜登上台后,在外交政策上没有沿用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做法,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重返世界卫生组织,但在一些主要贸易政策上并未有明显改变。

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拜登政府试图重启该贸易协定。白宫新闻秘书珍·普萨基(Jen Psaki)周四(9月16日)回应中国申请加入CPTPP时表示:"申请加入CPTPP是中国自己的事情,我们把这个问题交给成员国来决定。"

"我们将继续与该地区其他国家就经济伙伴关系和其他关系展开合作,如果有机会谈判,我们可以参与讨论,"她说道。



睡王比懂王更狠,懂王侮辱性极强,伤害性不大,睡王侮辱性不强,伤害性极大



LT 視界
@LifetimeUSCN
·
17分钟
兩岸幾乎同時申請加入CPTPP,中國的申請立即遭到兩個成員國的質疑,而台灣受到公開歡迎。這是對中共的外交的一次公開羞辱。



LT 視界
@LifetimeUSCN
·
21分钟
被中共認為是「鐵票」的馬來西亞、汶萊被爆雖然取得CPTPP成員資格,但是目前並沒有投票權。而其他成員國並沒有反對台灣加入。中國面臨台灣有可能先加入CPTPP的尷尬。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