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关于唐诗

关于唐诗

1、野望(王绩)

东泉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童驱犊返⑶,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⑷。

【题解】

此诗作于隐居东皋之时。抒发了诗人彷徨无依的苦闷,以及面对秋日山村薄暮时分静谧安恬景色,油然而生的隐居之情。

【注释】

⑴皋,水边。 薄暮:傍晚。 ⑵徙倚(Xǐ yǐ):徘徊,彷徨。 依:归依。 ⑶犊(dǔ):小牛。 ⑷采薇:《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载,伯夷、叔齐因殷商被周所灭,故不食周粟,隐居入山,采薇而食。后世以”采薇”指代隐居。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末曾任秘书省正字、六合县丞,因嗜酒而被解职。.唐初任太乐丞,自认为不得志,不久即归隐。王绩性纵浪嗜酒,常自比阮籍、陶潜,所作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借以表达对世.俗社会的不满和厌弃,以及放旷自逸的旨趣。气格遒健,诗风清新,对五言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有《东皋子集》。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⑴(王勃)

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⑸。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⑹。

【题解】

此诗为送别杜姓友人去蜀川赴任而作。作品一反以往送别诗的缠绵感伤,以豁达爽朗的感情、质朴而警策的语言,表达了惜别的情怀和开朗的胸襟,是唐前期时代精神的折光。

【注释】

⑴杜少府:名不详。少府,唐人对县尉的通称。 之任:赴任。 蜀川:一作”蜀州”,泛指蜀地。 ⑵城阙(què):城门上的望楼,此处指长安。 辅三秦:以三秦为辅。三秦,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一带。项羽灭秦后,曾将关中分为雍、塞、翟三国,故称。 ⑶五津:蜀中长江自湔堰至犍为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指蜀中一带。 ⑷宦游:为做官而离家在外。 ⑸比邻:紧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⑹”无为”二句: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时候,像小儿女一样哀伤哭泣。无为,不要。歧路:岔路口。沾巾:沾湿衣巾。

王勃(650一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祖父王通是隋代学者,叔祖王绩是唐初诗人。十四岁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召为王府修撰。后补虢州参军,不久因罪免官。高宗上元三年676),王勃往交趾省亲途中渡海溺水而死。王勃是高宗和武后时期的著名诗文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在诗文创作上,王勃明确反对“骨气都尽,刚健不闻”,以“绮错婉媚为本”的诗风,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清新流畅,朴质自然,对促进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贡献。有《王子安集》。

3、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赏析】
  本诗写长安一少妇对丈夫久戍辽阳不归的思念。首联以“海燕双栖”起兴,反衬少妇孤栖生活之苦,使她触景而伤情。中间两联则从秋景触动她的相思作具体的刻画,不明说离愁,而离愁自在其中。末联明说离愁,而以“独不见”点题照应首联的“双栖”,更以“明月照流黄”这一美丽动人而又令少妇更加感伤的景色使离愁升华而结束。此诗从古乐府脱化,既是古题乐府诗,又是完整的七言律诗。
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本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卢家少妇,名莫愁,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代称。郁金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多么芬芳,多么华丽啊!连海燕也飞到梁上来安栖了。“双栖”两字,暗用比兴。看到梁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这位“莫愁”女也许有所感触吧?此时,又听到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的砧杵之声。秋深了,天凉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紧啊!这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之愁。“寒砧催木叶”,造句十分奇警。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年了!
  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十年了,夫婿音讯断绝,他现在处境怎样?命运是吉是凶?几时才能归来?还有无归来之日?……一切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准着落。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上联的“忆”字,在这里有了更深一层的表现。
  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卢家少妇如何入眠呢!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前六句是诗人充满同情的描述,到这结尾两句则转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诗句构思新巧,比之前人写望月怀远的意境大大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情色彩。
  这首诗,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郁金堂”的孤独寂寞,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尾联“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论手法,则有反面的映照(“海燕双栖”),有正面的衬托(“木叶”、“秋夜长”),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
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
沈佺期的诗多宫廷应制之作,内容空洞,形式华丽。但他在流放期间诸作,多抒写凄凉境遇,诗风为之一变:思念京华和家室,情调凄苦,感情真实,与应制之作迥异。代表作《杂诗》三首,写思妇与边塞征人的两地相思,有反对穷兵黩武的意义。他还创制七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七律之冠(《诗薮·内编》卷四)。其中《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名《独不见》)一首,语言流畅,气势充沛。
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中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说:“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钱良择《唐音审体》说:“律诗始于初唐,至沈、宋而其格始备。”

4、度大庾岭⑴(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⑵,停轺一望家⑶。魂飞南翥鸟⑷,泪尽北枝花⑸。山雨初含霁⑹,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⑺。

【题解】

此诗作于南流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东)途中,抒发了作者依恋故里、渴望生还的心情。用笔深曲,情景交融,韵律严谨,对仗工稳,是初唐律诗中的名篇。

【注释】

⑴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南,广东省南雄县北,为五岭之一。 ⑵辞国:辞别京城。 ⑶轺(yoo):轻便简易的车马。 ⑷南翥(zhù)鸟:向南飞的鸟,指雁。 ⑸北枝花:大庾岭多梅花,由于岭上南北气候差异,岭南梅花已落,而岭北梅花正开。宋之问度大庾岭,时当十月,因家在北方,故岭北的梅花触动思乡之情。 〔⑹〕霁(jì)雨停天晴。 〔⑺〕”但令”二句:意思是只要有朝一日回到北方,就心满意足了。恨长沙:指被贬而产生的怨恨之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听说长沙卑湿荒员心中忧怨,作《吊屈原赋》以抒懑。
5、渡汉江⑴(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⑵,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题解】

此诗是作者由泷州北归,渡过汉江时所作。真切表达了对亲人的强烈思念和将到家时忐忑不安的复杂心情。

【注释】

⑴汉江:汉水中游的襄河。 ⑵岭外:五岭之外,此指作者被贬之所。
宋之问(656?一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上元二年(675)进士。曾任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后因谄事张易之,被贬为泷州参军。中宗时为修文馆学士,再因受贿被贬为越州长史。睿宗时流放至钦州,被赐死。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其诗讲求技巧,音韵和谐,属对工整,尤擅五言排律,对近体诗发展有较大贡献。流放期间的作品较有生活感受。《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6、感遇(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⑴,芊蔚何青青⑵。幽独空林色⑶,朱蕤冒紫茎⑷。迟迟白日晚⑸,袅袅秋风生⑹。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⑺?

【题解】

《感遇》是陈子昂的一组咏怀诗,共38首,非一时一地之作。此首原列第二。通篇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借冠绝群芳的香兰、杜若,寄托了自己的美好理想以及抱负无由实现的深沉苦闷。

【注释】

⑴兰若:兰花和杜社若,均为香草。 ⑵芊〈qiān〉蔚:花叶繁茂的样子。 ⑶ “幽独”句:意思是兰若幽雅孤独地生长在林中,秀色冠绝群芳。空林色,使林色为之一空,意即其他草木都相形失色。 ⑷ “朱蕤(ruǐ)”句:红花盛开在紫茎上。蕤,花下垂的样子,这里指下垂的花。 ⑸迟迟:缓缓地。 ⑹袅袅:微弱细长的样子。《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⑺ “岁华”二句:兰若一年一度的开花都飘摇零落了,它们所散发的芳香又如何能够保持呢?
7、登幽州台歌⑴(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⑵,后不见来者⑶。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⑷!

【题解】

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远征契丹,军事失利,他屡谏不用,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这是其中之一。诗在极其广阔的时空背景上深刻表现了诗人知音难遇的孤独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极大悲愤。

【注释】

⑴幽州台:又称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市西南。 ⑵古人:指前代的明君贤士。 ⑶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 ⑷怆(chuànɡ)然:伤感的样子。
陈子昂(659?一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出身于富豪之家,早年有慕侠之心,怀济世之志,睿宗文明年间进士,授麟台正字、右拾遗。直言敢谏,所陈多切中时弊。先后两次从军边塞,谏言不但不被执政者采纳,反而屡遭打击。圣历元年(698),以父老辞官隐居。长安二年(702),为武三思指使的射洪县令段简诬陷,冤死于狱中。陈子昂为文反对齐梁的颓靡诗风,倡导“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在初唐诗歌革新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诗作基本反映了自己的诗歌主张,题材宽广丰富,风格刚健质朴。有《陈伯玉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历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感叹,为之沉思,为之研究;虽短短的二十二字,却字字珠玑,透出了人生的许多感悟和哲理,可谓千古绝唱!
牐牰杂谡馐资的研究历来有数不胜数的作品或论文。纵观这些作品或论文,很多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去研究陈子昂的,比如有从艺术魅力去研究的、有从时空概念去研究的,更多是从陈子昂当时的政治遭遇去研究的。而我每每解读,与陈子昂似有感同身受。陈子昂当时写这首诗其实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几多忧患几多愁的复杂心情和叹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百感聚集。因此,笔者一方面综合历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感受,对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究竟有几重感慨进行解读。
牐犚弧⒊伦影捍醋鳌兜怯闹萏ǜ琛返脑因
牐牫伦影海ü元659年-公元700年)[1],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谏《答制问事八条》,主张减轻刑罚,任用贤才,延纳谏士,劝功赏勇,减轻徭役等,但因“言多直切”,不讨武则天喜欢,因而罢职。几年后,又因牵连“逆党”之事,被捕入狱。695年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696年,东北边地契丹族乘李尽忠叛变之机,起兵南侵,攻陷幽州、冀州和营州。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然武攸宜不谙军事,屡战屡败。陈子昂时任军中参谋,多次向武攸宜进言,不纳;又主动请军万人为前锋,以遏敌势,武不但不听,反而将陈子昂降为军曹。陈子昂就是在这种满腔抱负和爱国热情受到严重打击的情况下,遂登上幽州台“怆然而涕下”!这是创作的直接原因。
牐牫伦影涸凇队攵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指出:“……文章道敝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窃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2]陈子昂就是在这篇《序》中,吹响了反斥当朝淫艳颓糜的“宫体诗”、恢复“汉魏风骨”的号角,成为中国古代打起复古旗帜的第一人。陈子昂写下这篇《序》时,当时的文坛又是怎样的形势呢?较陈子昂稍前以王勃为代表的“初唐四杰”也进行了文风革新,但两者在“骨气”、“文章之道”以及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等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3],而且在陈子昂提倡文风运动时,“初唐四杰”基本作古了。与陈子昂同时代的占文坛统治地位的沈佺期、宋之问以及“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却是“……绝大多数诗篇,都是应制,奉和诗作……这些作品显然远远地离开了人民,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状况,他们极少关心,甚至漠不关心的。”[4]又如《新唐书.宋之问传》说:“于是张易之等蒸呢宠甚,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这些反映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文坛代表们贪图富贵、谄媚权威的心态,因而其作品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和积极健康的内容,他们主要对律诗的定型有着重要的贡献。沈宋虽曾有过超出应制、奉和的圈子的作品,但基本是他们被流放岭南时所作。如沈佺期的《渡汉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宋之问的《度大庾岭》,等等。陈子昂大声疾呼、力主革新,而应者廖廖,此时登上幽州台,能不“独怆然而涕下”?这是创作的间接原因。
牐牰、解读陈子昂独登幽州台时的感慨
牐犑人走向幽州台,想到国家的命运危岌、前途暗淡,感叹世道沧桑,乃悲痛万分,当歌以哭:“过去的和将来的明主,你在哪里?我何时才能见到你们,何时能给我一个施展才华、力挽狂澜的舞台?幽州台啊幽州台,你曾凝结了多少悲壮的故事,融铸了多少英豪的血泪!枉我陈子昂空怀宝剑,报国无门。面对着你,纵有千言万语,我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化作千行热泪,蹒跚着踏上你的台阶,请你慢慢抚慰我心灵的悲痛,听我细诉衷肠!”这就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时的第一重感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失意感。陈子昂现存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对他的这种悲痛的失意感也有很好的印证。“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牐牫伦影涸谖奶成系母镄略硕,无论愤慨也罢,大声疾呼也罢,然与他同调者廖廖无几。与他志向相同的“初唐四杰”已早早地辞世;而王维、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这些盛唐诗坛上的璀璨的巨星却还不曾出生,这种“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滋味不得不使他感到异常的孤独。继而,诗人又想到与他同时代的“沈宋”和“文章四友”的淫艳浮藻之文风、应制取宠之媚态,一种陡兀孤寂感如暴雨骤袭,瞬间将无奈的“我”置于空旷无依的“悠悠”的苍穹之中。“独怆然而涕下”,一个“独”字妙不可言,有如柳宗元的“独钓”之意境,刹那间万籁俱寂,百川滞流,无不为展现于面前的这样一位壮志满怀、爱国忧民的伟大诗人而“涕下”!这就是陈子昂的第二重感慨——知音难觅、独立苍穹的孤悲感。
牐牫て历史小说《陈子昂》虽不能作为史实资料,但从某些侧面对陈子昂四十二年历程的起落荣辱有过系统而深刻的描绘。解读中国的历史,“从孔夫子弃鲁周游列国开始,文人的生存更多地依附他人,更不用说实现人生的抱负了;……于是乎他们的命运便与渴望权力与拒绝权力连在一起,成为文人们难以摆脱的人生情绪和命运锁链。”[5]像陈子昂这种刚直不阿、率真坦诚、忧国忧民的文人又何尝不是呢?陈子昂与武周王朝的隔阂,在仕途上的失意惆怅,在文坛上的孤掌难鸣,使年近四十的他逐渐“念”时光之“悠悠”流逝,叹生命是如此的短暂和无奈。“前不见古人”,不是前无古人,而是“我”既不见古人,古人亦不及见“我”。“后不见来者”,也不是后无来者,而是后人“我”不及见,后人也不及见“我”。见“我”和“我”见的,只是这个时代;而偏偏在这个时代,既无古代英雄,亦无将来俊杰。人生之苦短,过客之匆匆,生不逢时的“我”啊,几时才能见到“我”想见的人呢?这是陈子昂的第三重感慨——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忧生感。
牐犆鞒诗人李于鳞曾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而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以“古人”和“来者”为纬线,以“天地”为经线,以他那颗独一无二的心灵,穿梭时空,超然物外,与“古人”和“来者”进行着无限的交流。这首诗本是登临之作,而全篇没有一字描写所见所闻的。难道诗人没有看到听到周围的一切吗?不是的。此刻,诗人已穷通古今之变、尽阅人世沧桑,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眼前的景物和个人的荣辱在浩博的宇宙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唯有这宇宙,这时空是永恒的!这是陈子昂的第四重感慨——物我一体,超越有限的时空感。
牐牷赝吩俣琳馐资,看诗人那种百感茫茫的复杂心情,那种感时伤怀的忧郁情调,那种俯视旷野的孤高抱负,都从简短四句中崩发出来;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述“两句五言,两句骚体,就那么直截了当地喊了出来”。而此中是悲是愤?是爱是恨?是高亢还是跌宕?是狂歌还是痛哭?欲说还休……

我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一千三百年前那个平常的秋夜里,年近四十岁的陈子昂,登上斑驳的幽州古台,远望寥寥空寂的星空,近观秋风中频频摇曳的小草,感叹世道沧桑,当歌以哭,吟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一千古绝唱。

陈子昂(公元659年-公元700年)是一个具有极具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谏《答制问事八条》,主张减轻刑罚,任用贤才,延纳谏士,劝功赏勇,减轻徭役等……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未允。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多数文学家大都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失意感以及寂寞苦闷的情怀。

屈原在《远游》中写到“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余弗闻。”李白也写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诗句。这是中国诗人特有的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叹。而陈子昂的这首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我看来,这首诗绝不是一个失意的士大夫登高望远时的几声失意寂寞的哀叹,抛开个人历史背景,全诗没有一字描写所见所闻的。唯有这永恒的宇宙。因为作为一个通古博今、阅尽人世沧桑的伟大诗人来说,个人的荣辱和眼前的景物在这浩博的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四十年的思想往往化为无言,沉淀于灵魂深处,在诗人感情最剧烈的时刻,空间的辽阔刹那间激发了自我存在的体验,时间的无限顿时勾起诗人短暂生命的感叹。

他用了二十二个字,字字激荡心灵,表达了有限生命中的灵魂想在无限宇宙中找到永恒的“物我一体“的人类愿景。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他不仅是一个诗人,他更像是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哲学家……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8、咏柳(贺知章)
碧玉①妆成②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③。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解】
高高的柳树像用碧玉装扮无比美妙,

千万条下垂的柳枝像丝带随风飘摇。

不知道纤细精巧的柳叶是谁裁出?

啊,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①碧玉:青绿色的玉。②妆成:妆饰,打扮。③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注释】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生动形象的描绘,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前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第三句故意设问,这就更加突出了春风的作用。第四句的想象尤其新鲜奇妙。这首诗写得清新自然,比喻奇巧,想象丰富。

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你可知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 ;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作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了”,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的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的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个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正盛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9、春江花月夜⑴(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⑵,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⑶,月照林皆似霰⑷。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⑸。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⑹。谁家今夜扁舟子⑺,何处相思明月楼⑻。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⑼,捣衣砧上拂还来⑽0。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⑾。鸿雁长飞光不度⑿,鱼龙潜跃水成文⒀。昨夜闲潭梦落花⒁,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⒂。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⒃。

【题解】

此诗用乐府旧题而能自出机杼,生动展现了春江花月之夜的优美景色,以此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并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对宇宙奥秘的探求,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是初唐七言歌行的杰作。

【注释】

〔l〕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创自陈后主。 江,长江。 〔⑵〕滟滟(yàn):微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样子。 〔⑶〕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 〔⑷〕霰(xiàn):雪珠。 〔⑸〕汀(tīnɡ):水中水边的平地。 〔⑹〕青枫浦:在今湖南省浏阳县境内。此处泛指分别的地点。 〔⑺〕扁(piān)舟子:乘小船漂泊在外的游子。 〔⑻〕明月楼:月光下思妇所居之楼。 ⑼玉户:指思妇的居室。 卷不去:此指月光。 ⑽捣衣砧(zhēn): 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 拂还来:也指月光。 ⑾逐:追逐,跟随。 月华:月光。 ⑿“鸿雁”句:意思是鸿雁怎么也飞不出这片月光。 ⒀“鱼龙”句:意思是鱼在深水里游动,只能激起阵阵波纹。 ⒁闲潭:幽静的水潭。 梦落花:意谓春天将逝。 ⒂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 潇湘:水名,潇水和湘水在湖南省零陵县合流后称为潇湘。碣石、潇湘分居北方和南方,相距遥远,喻游子思妇难以相见。 ⒃“落月”句:意思是月光和思念之情一起洒落在江水之中、岸边树上。
张若虚(660?——720?),扬州(今属江苏)人。曾官衮州兵曹。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以文词俊秀齐名,号“吴中四士”。所赋诗以《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全唐诗》仅存录其诗2首。

10.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评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TOP

回复 #1 路 的帖子

谢了,如果买不到书,就把这打印下来..

TOP

回复 #1 路 的帖子

非常感谢你的热心.我们还没有买到.先背你的..

TOP

接上

11.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文解释】
  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词语解释】
   尽:沉没,消失。
    穷:尽,达到极点。
    更:再。
【诗文赏析】
  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12.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文解释】
  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词语解释】
    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诗文赏析】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13.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文解释】
  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词语解释】
   鸡黍:杀鸡煮黄米饭,农家待客丰盛的饭菜。
    郭:外城墙。
    轩:窗户。
    圃:菜园。
    话桑麻:谈庄稼事。
【诗文赏析】
  人称「孟襄阳」之诗无意求工而清新超俗,清新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此诗即可称是孟氏之代表作,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
  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
14.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文解释】
  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词语解释】
    晓:早晨,天亮。
    闻:听见。
    啼鸟:鸟鸣。
【诗文赏析】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15.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文解释】
  葡萄美酒倒满了夜光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同时在催促着。即使醉卧在沙场上你也不要笑我啊!自古征战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回来呢?
【词语解释】
    夜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
    催:这里指催人出发的意思。
【诗文赏析】
  琵琶弹奏着欢快而急促的旋律,夜光杯中盛满了西域的葡萄美酒,长年征战疆场的将士难得有这欢聚痛饮的时刻,于是举杯相邀:痛饮个一醉方休吧,「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满怀激情写下这沙场之宴的劝酒词,笔端洋溢着豪放、悲壮与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
  浓郁的边域色彩,跳跃跌宕的结构,奔放的情绪使这首诗成为了边塞诗中的精品。
王翰(约687-735后),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进士。任过仙州别驾,后贬道州司马。任侠使酒,恃才不羁。诗多古体,苍凉奔放。
16.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文解释】
  我的旅途之路在青山下,小船行使在绿水间。潮水涌涨,两岸显得更加开阔,风顺而且柔和,船帆端端正正悬挂着。残夜还没消退,一轮红日已经从海面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南已有春的信息。家书不知寄到哪里?请归去的大雁把信带到洛阳吧。
【词语解释】
    潮平:潮水上涨与江岸齐平。
    风正:顺风,与船行的方向一致。
    残夜:天将亮时。
    乡书:家信。
    何处达:即“达何处”,送到什么地方。
【诗文赏析】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常往来于吴楚之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诗人的这次出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愁绪。全诗对仗工整,跳跃洒脱,叙事明确,写景逼真,和谐优美。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终洛阳尉。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为最著名。
17.古从军行(李颀)
白石登山望烽火⑴,黄昏饮马傍交河⑵。行人刁斗风沙暗⑶,公主琵琶幽怨多⑷。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⑸,应将性命逐轻车⑹。年年战骨埋荒外⑺,空见蒲桃入汉家⑻。

【题解】

这首诗托古讽今,深刻揭露了唐代统治者穷兵黩武给胡汉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落笔沉痛,结末两句对比强烈,尤惊心动魄,发人深省。

【注释】

⑴望烽火:指瞭望边警。 ⑵饮(yìn)马:喂马喝水。 交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西北,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名。 ⑶刁斗:古代军中用的铜器,白天作炊具,夜晚用于巡更。 ⑷公主琵琶:汉武帝说以江都王刘建女为公主,远嫁乌孙(西域国名),恐其途中烦闷,弹琵琶以娱之,故称。琵琶,弦乐器名,本胡人马上所弹。 ⑸玉门犹被遮:事见《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曾派李广利攻大宛,欲到贰师城取良马。作战两年,战事不利,士卒伤亡很重。李广利上书请求罢兵,汉武帝大怒,派使者遮玉门关,说:”军有敢入,斩之!”遮,拦阻。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⑹逐:追随。轻车:汉有轻车将军,这里泛指将帅。 ⑺荒外:边远之地。 ⑻蒲桃:即葡萄,本西域特产,汉武帝说采其种归,遍植离宫周围。
李颀(690?—754?)。郡望赵郡,长期居颍阳(今河南登封)东川,故世称“李东川”。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曾仕新乡尉。后归隐颍阳,炼丹求仙。与王昌龄、崔颢、綦毋潜、岑参、王维、高适等皆有交往。工诗,尤擅七言。其七言歌行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有《李颀诗集》。
18.塞下曲(王昌龄)
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诗文解释】
  让马喝完水渡过秋水,河水冰冷,寒风吹过来像刀割一样。一片大漠上太阳还没有落下,昏暗中隐隐约约看到临洮。昔日长城脚下的战争,都说战士们士气高昂。自古至今,这里都是黄沙弥漫,没有什么不同,将士们遗下的白骨散落在蓬蒿间。
【词语解释】
   饮马:给马喝水。
    平沙:茫茫无际的沙漠。
    没:落。
    临洮:甘肃地名。古长城的起点。
    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唐将杀敌数万,“洮水为之不流”事。
    咸:都。
    乱蓬嵩:散乱在乱野之中。
【诗文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反战情绪。荒凉的塞外,散落在蓬蒿里的将士白骨触目惊心,寄托了诗人对征战将士的无限同情。
19.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文解释】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词语解释】
    龙城飞将:指汉武帝时的镇关大将李广。
    胡马:指敌人的军队。
    度:越过。
    阴山: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山脉。
【诗文赏析】
  明月下的边关,总容易与秦代筑关卫胡、汉代的汉胡战争等历史事件联想起来,因此当诗人看到明月边关时,胸中感慨万千:在边关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然而生还的将士却有几人?希望这样的历史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吧!诗人一语道出了千万人的愿望与心声。
  强烈的现实感,深远的历史感,使全诗显得分外凝重而深沉。诗人将诗歌置于深广的时空背景中,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
20.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文解释】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词语解释】
    吴:今江苏南部,古属吴地。
    平明:天刚亮。
【诗文赏析】
  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TOP

哇塞,你真厉害,电子书,继续啊,谢谢啦.

TOP

太厉害了,谢谢.加油!.

TOP

只想说两个字:厉害!.

TOP

谢谢!我已经打印下来了..

TOP

真厉害!.

TOP

牛!.

TOP

再接上

21.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蒙胧树色隐昭阳。
 
【西宫】长信宫。汉成帝妃班婕失宠惧谗害,请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
【云和】山名,产美木,作瑟音清亮,代称瑟。
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擅长描写宫怨之情。他的七绝《西宫春怨》以缠绵凄惋的笔触,细腻曲折的动作、情景描写,惟妙惟肖地表达了一个被幽闭在皇家内宫里的女子在花月春宵的哀怨之情。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先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西宫的春夜静谧温馨,四处飘散着百花的香气。“西宫”是皇帝妃嫔的居所,表明诗中“春怨”者是深处内宫、身为妃嫔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这句诗交代了“春怨”发生的处所、时间和环境气氛,反衬出诗中人孤独、寂寞的处境。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接着便引出诗中人的春怨之情:春夜迷人,诗中人正要卷起珠帘步出户外观赏一番,可是突然又想到这般良辰美景无人共赏,于是她的手又止住了,占据心头的只有绵长的怀春不遇的哀怨。“春恨”即春怨,“恨”者怨也。而“欲卷珠帘”的“欲”字,则反映出诗中人的矛盾心理和深重的怨情。诗中人独守深宫,春宵难熬,于是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便写她试图排遣心中的愁怨,却无可奈何:她拿起一张琴,把它斜抱在怀里,然而欲弹又止,只是透过珠帘望着天上的明月出神。“云和”是琴、瑟之类乐器的代称。在这句诗中,诗人以其细致的刻画,道出了诗中人内心无告的痛苦。最后,诗的末句“朦胧树色隐昭阳”点明了诗中人哀怨和痛苦的根由:借着月光,诗中人把目光移向皇帝经常临幸的昭阳殿,可是昭阳殿却被朦胧的树影无情地遮挡住了!“昭阳”原为西汉内宫的宫殿之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曾居于此,本诗借指唐朝内宫中皇帝宠幸宫眷之所。在此,诗人融情于景,以暗示的手法指出:西宫与昭阳殿之间咫尺天涯,诗中人非但得不到皇帝的临幸,连望也望不见他,这是多么冷酷的事实啊!诗句环环相扣,完成了诗中人悲剧形象的塑造。
22.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⑴。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⑵。

【题解】

这首诗通过少妇因见陌头杨柳在一刹那间所引起的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闺怨之情。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词语解释】     闺:妇女所居内室。     凝妆:严妆。     翠楼:楼阁美称。     陌头:路口。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2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禅院】寺僧建造的别院
【钟磬】寺院中诵经、斋供时的信号。发动用钟,止歇用磬。
译诗: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头,
沐浴着朝阳的辉光,
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
忽见花木繁茂,
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
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
深山万物呵,
静得没有其他声响,
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
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从内心的感受的来描绘后禅院的清静幽美。迷人的山光景色使小鸟儿怡然自啼,山光和白云在潭水中的倒影更是秀美无比,令近潭观水者忘却心中的一切杂念。这就更加衬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 ,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 。一个“空”字,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
尾联“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 ,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与一般五律不同 ,这首诗起首两句即形成对仗,而其颔联的“通幽处”和“花木深”却苛求工对,即吴乔《围炉诗话》中所谓的“偷春格”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称的“蜂腰 ”,从而形成五言律诗的一种变格,实现一种别致的节奏美。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这是一首即兴写景、咏佛抒怀之作,诗歌借山林寺观清远深静的环境,抒写旷远淡泊的胸襟和追求山水林泉之乐的隐逸情怀,也不露痕迹地礼赞了禅院佛宇的圣洁光明。诗歌笔调古雅,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传播万口的名篇。
首联总起全诗,点示了时间、环境和人物的去向,语言朴素、平易,画成清新、优美,诗句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古寺,旭日初升,普照山林,水汽蒸腾,山色空蒙,如烟似雾,如梦似幻,好一派溢彩流光、灿烂辉煌的美丽景致!诗人的欣悦陶醉之情溢于言表。“高林”一词,语义双关,一指劲健挺拔的茂林修竹,二是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此处“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颔联写景,平中见奇,“幽处”生辉。诗人沿着竹林小径蜿蜒前行,只见浓荫蔽日,苍苔满地,于曲折幽深疑无路处,忽见花团锦簇禅院房。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这样曲径通幽的行程,使诗人惊叹、陶醉。描绘小径的幽深曲折和花木的扶疏掩映,实际上暗示出禅院远离尘嚣、深藏不露的特点,也烘托出诗人对唱经礼佛生活的心向神往。我们几乎可以说,自从清晨登山,一路行来,对诗人来讲,是一个欣赏幽美风光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禅佛的过程,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不断寻找、不断追求、不断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让生命得到安顿,让灵魂找到归宿的过程。诗人把“禅房”安置在小径幽幽、花木成林的地方,与现实尘世保持一段距离,是不是在暗示人们寻找的过程就是一个艰辛而又美妙的过程呢?我看是有这种意味的。“竹径”句有的版本写作“曲径”,一字之异,情味不同。竹有修直挺拔、节节高升、中通外直、清阴不改的特点,隐喻这些修禅礼佛之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雅,心志淡泊。苏东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王维有诗“竹喧归綄女,莲动下渔舟”,都写到了清清翠竹,都含有隐喻颂扬之意,常诗若用“曲”在表现小径幽深的环境特点上似无不可,但却少了“竹”的那份脱俗,高雅。所以,我认为用“竹”为妙。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 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颔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钟馨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多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常建这首诗不一样,在优游自得中写诗人的心灵感悟,于禅宗佛音中净化人的心灵,跟随诗人一路行来,我们除了欣赏幽美绝世的自然风光,也时时沉浸在神与物游、情与景会的心灵世界当中,也许,这才是常建苦心孤诣要告诉我们的“另一个世界”吧。
24.望蓟门(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文解释】
  一去燕台使作客的我心惊,汉将营中箫鼓声喧闹不停。万里原野上由于积雪结冰产生耀眼的寒光,三边的曙色映照着高悬的旗帜。沙场上的烽火连接着胡地的月亮,海边上云山簇拥着蓟城。年轻时虽没有像班超一样投笔从戎,论功名还要学习终军为国请缨。
【词语解释】
   三边:指边地。
    蓟城:河北蓟县。
【诗文赏析】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东北边防重镇范阳是防御契丹族骚扰的主要阵地。祖咏早年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向皇帝请发长缨,来到这里,写下了这壮丽的诗篇《望蓟门》。诗人描写了让人心惊的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壮阔。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想为国立功的追求。全诗格调高昂,豪迈雄浑,振奋人心。
25.终南望馀雪⑴(祖咏)

终南阴岭秀⑵,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⑶,城中增暮寒。
【题解】
这首诗前两句紧扣题目写出终南望雪之境;从眼前景色和人的感觉等方面,极力烘托出“余”字。为古代咏雪之佳作。
【注释】
⑴终南:即终南山,秦岭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据《唐诗纪事》载,此诗为应试之作,本当写成律诗,但作者却只作了四句便交卷。别人问他为何不写完,他回答说:“意尽。” ⑵阴岭:指终南山的北面,山以北为阴。从长安城南望,恰见终南山北。 ⑶林表:林木的顶端。 霁(jì)色:此指雪后初晴的景色。因时值傍晚,夕阳的余晖只抹在树梢上。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
26.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文解释】
  随着天色转晚,山色一片苍翠,秋水整日不停缓缓流动。拄着手杖站在柴门外,迎着风倾听傍晚的蝉鸣叫。渡口还有落日的余辉,村庄里升起袅袅的炊烟。又遇到喝醉酒一位像接舆一样的醉酒狂士,在我面前放声高歌。
【词语解释】
    转:变换为。
    柴门:树枝编作的陋门。
    烟:炊烟。
    复值:又碰上。
【诗文赏析】
  诗中风光人物相映成趣,交替出现,充满情趣。诗中有诗,有画,有音乐,秋日的一片景色,衬托出诗人与裴迪闲居的快乐,隐居的情致。诗人与裴迪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隐士,心却是相亲近的。人物形象的描写则反映出两人之间的欣赏与情谊。
27.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暝】夜晚
【王孙】《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是淮南小山为淮南王刘安招隐士之词。
28.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文解释】
  终南山靠近天都,山势连绵不尽,一直延伸到海边。回头望去,白云连成一片,走近终南山,山上的青青烟雾反而看不见了。在中峰,可以看到不同的分野,条条山谷间的阴晴都不一样。想要在一户人家投宿,隔着溪水问对面的樵夫。
【词语解释】
    太乙:终南山。
    海隅:海边。
    霭:雾气。
    变:变限。
    殊:不同。
【诗文赏析】
  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辽阔、壮丽,虽然篇幅不长,只有四十个字,却形象地描绘出了这座名山的方方面面。正所谓“以不全求全”,从而“以少总多”、“意余于像”。全诗意境壮阔,写法细腻,形象传神。
29.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轻车简从
  【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代指使臣。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30.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文解释】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词语解释】
    空山:空旷的山林。
    但闻:只听到。但,只。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诗文赏析】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这首诗是诗、画、音乐相结合的和谐,幽深境界的表现。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TOP

大家别客气!

因为有不少家长还没有买到书,才想到发这个帖子,我们的好象是在福州路古籍书店买的,20元。杨振中最新初中文言文助读上海书城有的,13元。.

TOP

回复 #12 路 的帖子

这本书连出版社都没了,绝版了,太谢谢你了,.

TOP

实在是太、太、太感谢了,昨天在ww上找,但碰到《感遇》(陈子昂)时便不知是第二还是第四首,现在有电子版了,太强了,我想没买到的bbmm们都会感激的。.

TOP

回复 #12 路 的帖子

太谢谢了,连续跑了两天也没买到,说是版本太老不再出了。.

TOP

我是去那里,那里就卖完了.  今天去书城,说刚刚一个人买走6本,全部买走了!LZ,赞一个!!!!.

TOP

谢谢了,真是雪中送炭。.

TOP

听语文老师说,只是为了让孩子积累些课外知识,并不是说就考这30首.你们好有责任心啊,佩服佩服.

TOP

回复 #12 路 的帖子

谢谢,杨振中最新初中文言文助读好象错了,应该是不是最新吧..

TOP

关于唐诗一百首
先谢谢路!非常感谢!我准备打印。昨天去东方书城,营业员说马上进货,在本周末或下周初,到时再去看看吧。.

TOP

回复 #19 zhy9411 的帖子

是“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

TOP

昨天晚上我在广东路400多号吧教材书店买到了新编文言文助读,只剩2本了,在上海书城二楼买到了唐诗一百首,营业员说是有人预定的,好话说了一箩筐才让了一本给我..

TOP

在上海书城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
定价:¥13.00
网上销售价: ¥13.00
著译者: 杨振中
出版社: 东方中心
ISBN: 7806271953
出版日期: 1997-09-01
上架时间: 2002-03-26   
印数: 1-2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0
字数(千字): 250
关键字:.

TOP

楼主辛苦了!万分感谢!.

TOP

第一首有点小错

1、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童驱犊返⑶,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⑷。.

TOP

回复 #25 zhy9411 贴子

谢谢订正.

TOP

TOP

佩服

路啊路...
你让我们,,也辛苦你了.

.

TOP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去上海书城看到有几十本唐诗一百首。.

TOP

回复 #29 来关心 的帖子

请问在什么路??.

TOP

唐诗

福州路465号,Tel 63522222     2楼。.

TOP

回复 #31 来关心 的帖子

谢谢你.我今天去..

TOP

谢谢!就是买不到.

TOP

虽然是外校的,但看到这么好的学习资料,还是忍不住DOWN下来,让孩子一起学习。非常感谢大家!.

TOP

听语文老师说,上海书城有售,而且数量不少呢.

TOP

谢谢.万分感谢,帮了大忙了.

TOP

回复 #31 来关心 的帖子

今天去买到了,再次谢谢你..

TOP

回复 #35 MissHuang 的帖子

我今天去了福州路的书城,确实还有好多.
希望还没买到的BBMM去买..

TOP

刚从书城回来

下午请假去了书城,直奔二楼,问了营业员,5分钟搞定,转身马上回来,一下午的光阴啊就去了.
书10.6元,走了10家书店,打了10个电话,化了三天时间,成本高呀..

TOP

唐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  赵昌平  丁如明 注译)在上海书城二楼中间台子上有货,10.6元。.

TOP

我也今天下午去上海书城,终于买到了!.

TOP

回复 #40 ricola 的帖子

说了半天,这位家长才叫会办事: 书名,作者,出版社,价格,售点.就差ISBN没教给我们了.

什么叫效率? 瞧瞧!.

TOP

回复 #23 路 的帖子

辛苦了,谢谢!.

TOP

回复 #4 路 的帖子

买了书,发现你的电子书比原书还详尽.辛苦你了..

TOP

去年的宝贵资料,真是雪中送炭,今年的BB别错过了. .

TOP

看到今年的家长们在忙碌奔波买这本书,我们去年也是如此.我给各位置顶一下,希望有所帮助..

TOP

上周我去过书城,说是卖完了.本周再去淘淘..

TOP

昨天我去了古籍书店,碰到了热心的营业员,帮我在电脑里查到福州路广西路口的黄浦区图书馆有3本库存,我买到了。
不禁感到书店营业员之间的差距太大,举手之劳可以减少多少读书人在烈日下奔波的烦恼。再次感谢古籍书店的营业员。.

TOP

真是万分感激 ,开学以后我们也要经常交流学习。.

TOP

第一首诗的第二个字是皋,还是泉?我的书上写的是皋.

[ 本帖最后由 四面八方 于 2007-7-11 09:39 编辑 ].

TOP

 62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