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39个人次参与评价】

[高考] 上海高考人数5年跌了一半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上海高考人数5年跌了一半

2012年06月05日 07:03
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韩晓蓉

2012年高考将于6月7、8日举行。目前已经有30个省市公布高考报名人数,数据显示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900万人,这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四年来,报考人数已经下降140万。

在已经公布的30个省市中,18省市高考人数下降相比去年下降,其中有15个省市连续四年下降,分别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湖北、湖南、广西、江西、福建、内蒙古、吉林、北京、天津、上海。降幅最大的是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另有13个省市报名人数相比去年略有增长。

与此同时,录取人数持续增长,从2008年的近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近700万,高考录取比例也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2011年为72.3%,2012年可达75%以上。

上海的高考人数也是连年下降,今年高考人数约为5.5万人,已降至历史最低,但还没有完全进入谷底,近几年的数据显示,2011年高考报名人数为6.1万余人,2010年有6.7万余人,2009年8.7万人,2008年为9.9万余人,2007年10.5万人。根据人口曲线分析,预计上海高考生源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7年左右。

生源连年下降,会不会出现“倒挂”现象?以台湾地区为例,由于考生人数少于录取人数,零分就可以上大学。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玉祥表示,低分上大学在上海不会出现,上海每一批次都会划定控制分数线,此外,近几年是出生人口高峰,再过十几年后上海的高考人数又将大增,而随着“异地高考”政策的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允许参加高考”一旦放开,上海的生源结构将会立即发生变化。

上海高考人数跌势图

上海的高考人数连年下降,今年高考人数约为5.5万人,已降至历史最低,根据人口曲线分析,预计上海高考生源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7年左右。 刘建平 制图.

TOP

随手转了一帖子,结果大多数人是这样看的啊,让我非常惊讶。.

TOP

我对教材的看法是:英语本身就是来自国外的,所以只要学好了,什么教材并不影响,正如见面招呼的打HELLO,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国外都要说的。数学也更不影响,那些定律之类的难道也分地域?勾股定律似乎都是统一的那个内容。语文呢,更加是天马行空,很多内容并不出自书上。所以我给回去参加高考的外甥这样说的,教材不同并不是理由,另外不要因为是考试的才学,不考试的就不学,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很多人之所以学的好,其实就是学的活而已。.

TOP

看到这么多人的真实的想法,我突然想起了国外人对华人的排华案,理解了何以当地人那么排斥外来人,从国内人的看法又是另外一角度。可是事情怎么说呢?排来排去,似乎什么都挡不住,该来的总会来的,该走的总会走的。

去过地方多,见过的世面多,自然就不会狭窄。我们的子孙会面临着考试、工作竞争的,仍旧持这个观点。与其排斥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匆匆过客 于 2012-6-11 11:05 发表
怎么变地域贴了?
是啊,随手转一帖。结果我都不想说话了。
拜托回帖的诸位,注意论坛发言不要有不雅语言,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除了发泄,也让旁人从中得到些信息吧。.

TOP

也许我们不知道ID后面是谁,我也很少想着和现实着的某位某位对号,但是说话还是要注意的。.

TOP

那去国外也是在占别人的地盘,怎么没有这样的觉悟呢?.

TOP

适者才能生存,不适者就会被淘汰,这就是社会法则,而不管你到底是那国人,那里人,以及你的长辈留下了多少财产。
现在越来越觉得,有钱未必是好事情,因为让下一代产生了很多错误的想法,误下一代的人生,成为没有竞争力的一代。.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one 于 2012-6-11 08:52 发表
从大学的情况看,上海生源临考前很少有通宵复习的,都是按部就班早早上床睡觉的.
而外地生源很多一到考试,状态就来了.
原因无它,从小养成的习惯.我敬佩外地生的刻苦精神,
这也是所谓的上海考不过外地生的原因之一
...
对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现在城市孩子的压力其实是相当大的。需要更多像你这样想的妈妈。送花。.

TOP

记得去年的我女儿小学的网站上有这样的一篇文章:眼睛里面只有一个孩子,说的是有些家长眼睛里面只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觉得很好的一篇文章。当时也在旺网上转了。只看到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那么别人也只看到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评价自己和孩子的标准和评价别人和孩子的标准是不同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德班妈妈 于 2012-6-12 09:35 发表
我觉得你首先把论点扩大化了。其实别人是说有上海户籍、有居住证的孩子受到挤压,不是说所有非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都不好。事实确实是有上海户籍和居住证的孩子在初中阶段就被迫“分流”到职业高中等,这才把高考人数降 ...
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西北和西南等几个省的学生要回到原省的,如果不回的话,是要出几万元的培养费用的,当然这个钱对于大多数大城市的人无所谓的,但是对于从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大多数孩子却是个大的数目,因为这个很多人都要回去的。并且还要所在的省放人的。我的很多同学都回去了。比如宁夏固原、甘肃的水电站、四川以及青海等。.

TOP

我的那些西北同学,后来混的都挺好的。是金子到那里都发光的。尽管他们的录取分数比我们低的多,但是在那个环境中,能学到那个水平,也是人中蛟龙了。.

TOP

人民日报: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下降 生源缺口集中在高职

   日期:2012-06-07  类别:转载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155  


      《人民日报》2012年6月7日(记者 张烁)题:高考报名人数连续4年下降 生源缺口主要集中在高职
      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指出,高考报名人数降幅已经趋缓,但全国高考规模持续缩小的趋势未改。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人,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
      报告称,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自2008年后出现过山车式下滑,根据2011年各地高考报名人数汇总,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为918万人,较2010年减少约33万人。
      在全国高考报名总数减少的情况下,12个省(区、市)较去年增加,其中一半在西部地区,但因下降地区人数及幅度都高于增长地区,总人数仍呈下降趋势。作为生源大省的河南,高考报名人数自2008年后逐年减少,2012年仅有约82.5万考生报名,高考规模4年萎缩16.5%,减少16万人。上海高考报名人数连年下降,2012年仅5.5万,录取计划为4.9万,如果剔除掉部分不填报志愿,最后不参加考试的,“高考落榜”恐怕将在上海成为历史。
      伴随着生源下降,高校面临着较大的生存挑战。报告显示,生源缺口主要集中在高职(专科)批次,但二、三本批次录取也不乐观。在录取比例居前的几个省份中,即使专科分数线一降再降,还是出现了大面积高职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以山东为例,专科二批分数线从2002年的350分逐渐下滑至2011年的180分,但其专科招生计划仍无法完成。随着高招录取率不断提高,高职高专失去了吸引力,2011年,山西1.2万计划作废、陕西7.6万上线考生放弃填报高职院校。专家指出,这一方面说明了考生与家长的理智,不再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另一方面也应说明高校已开始面临生死存亡问题。
      为解决招生问题,各地高校纷纷增加本科招生比例。报告指出,紧随北京、上海,越来越多的地区本科招生比例逐步增高,甚至超过60%,这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鲜明对比,畸高的本科录取率与宽松的毕业环境已无法保障教育质量。
      如何化解生源危机?报告认为,教育国际化是机会。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达到29万人,来华留学人数快速增长,意味着不可逆转的教育国际化将成为中国高校的机遇。
      教育公平问题在高招录取中备受关注。据教育部相关数据,自2001年至2011年的10年间,农村和中西部考生上大学的比例逐年攀升,高校中的农村籍学生比例已由10年前的48%升至61%。.

TOP

高考报名人数4年间降105万 弃考人数超过300万
新闻日期: 2012年06月13日 07:48:37  
移动编辑RMKB发送到10658300,联通编辑50发送到10655885,订《人民快报》手机报,每天一毛钱。

4年间,高考报名人数降了105万,弃考人数超过300万

生源少了,有些高校不好过

颜 珂 王 珏 梁 晨



  数据来源:教育部  制图:宋嵩

  阅读提示

  在刚结束的高考中,除了报考人数连续4年下降,弃考也成为另一个关键词。据统计,自2009年至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人数累计已经超过300万,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一成。

  报名人数和弃考人数的此消彼长,令一些学校生源枯竭,面临生死存亡。有人说,生源危机能够促进高校的优胜劣汰;有人担忧,高校会不会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倒下。众说纷纭中,到底哪些高校出现了生源危机?生源危机会带来什么后果?有学校会倒闭吗?又该如何应对?

  危

  生源减少让部分高职院校难以为继,低层次、无特色学校首当其冲

  “从2008年开始,伴随着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下降,高校的生源危机也在持续发酵。”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生源减少,让不少高职院校颇为苦恼。地处湖南岳阳的湖南民族职业学校,早在2010年就遭遇到了此类尴尬,经管系主任姜宗福用“心寒”两字形容学院的招生情况:一个系5个专业仅招了97名学生,最少的一个专业只招了十几个人。“地市一级的高职院校除了深圳、义乌等少数政府支持力度大、经济活跃地区的状况比较乐观外,大部分高职都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院长吴顺发说。

  吴顺发的判断,并非基于个人感受。据中国教育在线《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即使专科分数线一降再降,还是出现了大面积高职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以山东为例,专科二批分数线从2002年的350分逐渐下滑至2011年的180分,但其专科招生计划仍无法完成。2011年,山西1.2万高职计划作废、陕西7.6万上线考生放弃填报高职院校。

  除了高职高专,第三批本科学校的招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些名气不大的学校也出现了招生计划完不成、报到率低等情况。专家估计,全国三本学校中将近一半学校面临生源危机。

  “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脱离母体校后,在三本学校中他们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越来越低。”陈志文说。

  生源危机会影响一类本科,甚至更好的学校吗?专家指出,生源危机目前主要冲击的是一些低层次的、没有特色的学校。

  因

  人口出生率降低成生源危机主因,出国留学加剧弃考现象

  来自重庆市巴蜀中学理科重点班的杨雨婷,今年高三毕业,她放弃高考,选择了出国。“如果我留在国内高考,压力很大,就算努力考上清华北大,它们的世界排名也不够高。出国压力会小不少,同时能获得更多的东西。”杨雨婷如是说。

  另一位巴蜀理科“清北班”的同学康乔也曾准备报名高考,获得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后,她没有报名高考。据她介绍,她所在的班级中就有3个同学选择出国留学。

  的确,留学是很多弃考生的选择。据统计,4年间,近年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近34万,2012年预计超40万。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考生弃考跟保送生增加等因素有关。

  “弃考学生中,有人选择直接到社会闯荡,也有人在家‘啃老’的。”吴顺发说。

  专家指出,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有些家长和考生就干脆放弃参加高考了。有学生一语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如果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好工作,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呢?

  但这些并非构成生源危机的主要原因,在陈志文看来,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联动效应,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自然会导致高中生数量的减少,从2008年开始的大学考生减少现象将一直持续到2017至2020年左右。

  面对持续加剧的生源危机,到底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有学校倒闭吗?

  “中国高职高专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学生学费占了学校经费很大的比重,即使是公办高职对学生学费的依赖程度也很高,有的学校都达到了40%左右,招不到学生,倒闭成为必然。”陈志文说。

  据预测,2018年我国高中生数量将减少到1677万人,按照均分的原则设定高三人数为559万,已经低于今年685万的招生规模。即便未来招生规模也相应减少,招考计划数与报考数的剪刀差也将越来越小,甚至可能出现“招多于报”的局面。因此,有专家认为如果结构调整不到位,学校倒闭将不会是零星现象。

  解

  建立高校退出机制,提高国际化程度、参与全球生源竞争

  高校倒闭,在不少人听来是个新鲜的提法。的确,我国的高校还没有建立退出机制。吴顺发坦陈,高职高专中即使有倒闭的学校,通常的做法是,倒闭后由大校、企业兼并,兼并以后再倒闭就由政府买单、安置,并没有制度化。

  有教育专家指出,学校一旦倒闭,学生的学籍如何安排,学业如何延续,受教育权益如何保障、资产如何结算、老师如何安排都成问题。

  尽管倒闭未形成气候,但未雨绸缪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陈志文介绍,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在历史上都遭遇过生源危机。面对生源危机,政府要做好预案,做好宏观调控。

  国内学校也可学习国外高校,积极拓展国际生源,以弥补本国生源的不足。“国外学校已经在争抢国内生源,比如会给优秀者全额奖学金,以此来吸引国内的考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介绍,招收一个国外学生的经济收益是国内学生的三倍。

  另一方面,调整高校办学方向与定位、分层次办学也被提上议程。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出台了一项“本科能力学位制度”,不过度看重理论成绩,而是结合实习单位的考评,给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能力证书。“高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而是一种就业能力教育,培养的是操作层次的人才。”吴顺发说。

  曾天山认为,从过去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到高等教育均衡甚至是部分地区过剩,无论高校还是政府需要认可并适应这样的变化。“生源危机也是一件好事,能促使中国高校质量的提高。”

  《 人民日报 》( 2012年06月13日   12 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