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60个人次参与评价】

行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钢丝之上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2-5-28 09:22 发表
能否展开一下阿? 好奇.
也很好奇。更好奇考爸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会。.

TOP

回复 490楼smartzoe 的帖子

我有些个人的体会,但是吃不准。我觉得,在数学学习中,代数、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应该交叉进行,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融合贯通。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的养成和觉悟到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8 11:53 发表
人的认知的出发点是会有大不同。今天早锻炼的时候还跟邻居聊天,她认为几何简单,我认为代数简单。她认为立体几何是不用讲解的。我认为极坐标、排列组合之类不用讲解的。

现在再考虑中学的数学,我认为三角函数是 ...
是的。在小学就能看到这种认知上起点是有差别。在小学数学教育上,要采取先迎合、再补足的做法。也就是说,探索一个问题,要先允许并且鼓励每个孩子把他们各自擅长的方面作为研究问题的起点,待他们把各自的路走通了,让他们各自进行表达,引导他们充分的交流,让每个孩子通过了解其它孩子的想法补足自己的能力。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8 12:2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8 11:53 发表
人的认知的出发点是会有大不同。今天早锻炼的时候还跟邻居聊天,她认为几何简单,我认为代数简单。她认为立体几何是不用讲解的。我认为极坐标、排列组合之类不用讲解的。

现在再考虑中学的数学,我认为三角函数是 ...
老实说,我的三角学得不太好。整天听我老爸念叨,“碳晶体”是对比邻,“塞银”是对比斜,“科赛银”是邻比斜,听到让人烦。其实,那时我最想知道的是,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些问题?现在想起这些,我再也不愿意把所谓的数学的精华灌输给孩子了,一定要先让他饿一段时间,碰到些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再让他“欣喜地”接触到。.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5-26 02:12 发表
我不生气呀,我认为方法是很重要的、后天是最重要的。最近看了这些帖子,我深深感到,在教育孩子上我没很多家长那么上心,但是我是抓住了关键,所以我比较幸运。
说到方法,高考时,数学比我强很多的人,却比我高不 ...
能不能展开下?不是讲考王,考王受过完整的数学教育,好像还是名校。我特别想知道,不是名校,家里也不能提供特别强的辅导的话,素质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TOP

回复 507楼ldot 的帖子

如果那时候,我是你的男闺蜜(咋感觉那么怪呢),你所看到的也是这样。突然CC的排列组合好了,突然CC的立体几何好了。我上大学以后,跟很多同学通信,这些问题也被问到。回答很简单,别的同学都是跟着老师走,我一个人走在老师前面,时不时的还在思维的岔路上玩一会儿,再赶上大部队。
真正令文科女生诧异的是我的议论文居然成范文了,我也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有点明白了,语文老师要求背诵所有的文言,使我领略到语言之美,有了少少的语感,加上数学的逻辑理性,写出的议论文自然还是可以看看了。
真心恳请老师在课堂上,不要把话说绝了,不要把事儿提炼精了,不要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自觉无知,不要把自己搞成明灯对比学生的黑暗,给学生留下些玩耍的空间,留下些让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9 07:48 编辑 ].

TOP

回复 512楼心欣 的帖子

百度还是算了。wiki比较好,有一说一。

素质教育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较为注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这种教育流行于现今欧美地区。

考爸给出的答案比较全面:
素质教育是综合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公民。

考爸在小辈的鼓噪下,进了一大步。个人觉得,“对社会有用的”是一种思维惯性,可以考虑去掉。.

TOP

回复 519楼snazkf 的帖子

1. 学龄前和小学期间多接触一些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2. 语文数学是每个人都要掌握的内容。当然,只是些生活和工作中必需要用到的。
3. 启蒙的训练不需要请专业的老师或者教练,一来费钱,二来应该让孩子找到自己擅长的兴趣点。
4. 绝大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不会获得“1万小时”的成功,所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要考虑到过度教育所带来的伤害。
5.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受到平等的对待。如果我们总是觉得学历高,就高人一等,那么,疯狂追求学历就很难避免。

好的教育离不开democracy, freedom, equality, charity, fair。教育部的前发言人说,教育的病是因为社会病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30 00:27 编辑 ].

TOP

回复 519楼snazkf 的帖子

另外,我觉得黄西是个反例。其实,他读到初中毕业就可以跟郭德纲学相声了,却一直攻到美国的化学博士,才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脱口秀。在这个问题上,似乎韩寒处理的比较好。车手、写小说的,真的不用去学微积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9 23:40 编辑 ].

TOP

回复 546楼hxy007 的帖子

我应该在小学就培养孩子强大的心灵,敢于拒绝做老师布置的重复作业,敢于抵制老师带领大家抢跑……
=============================
其实,老师的认识水平也要提高。
训练、抢跑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体制压力是有的,都不想的,也只好这样了。
可是,老师们训练的内容、抢跑方向要对啊?!就算是受限于各种内部外部条件,不一定能做到,总要允许质疑、总要自我反思,也不能总是理直气壮的自以为是吧?!

另外呢,也要对老师们说一声:谢谢了,辛苦了。
前几天还有高中班主任老师自杀的,他可能是第一头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的骆驼。一个成年人,还是接受过正规教育的老师,还是带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还是家有妻儿的年富力强的男老师,能把这样的人压倒,体制内的压力得有多么大啊!如果这个老师松松肩,把负担卸下一部分,转移给孩子,转移给家长,我想,他不至于就此倒下。实际上,这种转移的情况已经很普遍了,已经转移到这样结果,老师就是想在转过去一点,也不可能了。唯一不可知的就是哪个老师哪个孩子正在倒下,将要倒下。

所以,老师和家长都不要嘴硬,也都不要互相埋怨。要一门心思的言行不一,一方面带好孩子,另一方面对体制错误说不。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30 15:26 编辑 ].

TOP

回复 569楼rainbow123 的帖子

各跑各的,不行么?.

TOP

回复 571楼rainbow123 的帖子

同意。这里有一个安全的问题。教育也有安全问题,我原来真是不知道。.

TOP

回复 586楼混凝土 的帖子

不会吧,油漆貌似对应油桶、油刷吧。.

TOP

回复 591楼smartzoe 的帖子

貌似走过场。等主角登场吧。.

TOP

回复 598楼smartzoe 的帖子

画画是低年龄段的孩子几乎唯一的表达方式。不管有没有帮助,他喜欢去就让他去。

老师开始讲一下,后面就真可以不管了,只是提供一个环境、场所,等孩子画完了,试图理解孩子的意思,说点鼓励的话。这样的老师就很好。.

TOP

回复 634楼油条 的帖子

同问。实际上,还想问得更详细些。语文英语数学,哪门课最累?总有个轻重缓急吧。.

TOP

回复 636楼油条 的帖子

有个矛盾。体育运动需要时间,但11恰恰没有时间。没有时间是因为作业多。

水老师的意思是说,11成绩好,就可以少做些作业。
007的意思是说,11成绩不够好,他也敢向老师建议少做作业,但11不敢。

我感觉,好像水老师说的在理,但不适合007。007还在感叹、、、

是这样吧?我写的太枯燥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31 19:26 编辑 ].

TOP

回复 638楼混凝土 的帖子

嗯。五年级开始,我们把体育活动前移,在做最难的脑力活动之前,打1小时左右乒乓球,洗澡换衣后,再做。以我原来的经验,这个时候的效率要高一些,思维活跃些。这个是基于自主安排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rainbow123 于 2012-5-31 22:52 发表

请教何为安全问题? 还没有想过。
总是听人言,学习总是好的,艺多不压身,学到自己身上东西永远丢不了、、、这些话对。说它对,历史证明了,个人周边的情况也都证明了。
但是,到了孩子这一辈,我开始逐渐听到了过度教育的声音。什么是过度教育?举个极端的例子,超市收银员学《史记》、学《微积分》,既不是出于个人兴趣,又与升职无关,就是过度教育。浪费了师资,浪费了教育资金,浪费了父母的钱,这些好像都不多余,似乎还挺紧巴的。但过度教育对个人的伤害更大。既没有兴趣还没有用,还特别难,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真是暗无天日。
过度教育总还是教育,浪费点钱,浪费点青春,多少还能学点有用的。学不下去,不学,也是可以的。
真正的大麻烦是过度应试。身边就有例子,初中孩子作业经常做到晚上11点,高中孩子作业到凌晨1、2点。都知道,12-19岁是长身体、发育的重要年龄段,是青春期。人只有一个青春期。没有良好的睡眠,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说白了,一辈子都补不回来的。
这就不能不令人担忧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了。

个人觉得这是个教育中的安全问题。就算是用机器,也要适时进行维护保养,何况教育的对象是人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快乐小猪妈妈 于 2012-5-31 23:55 发表
少做作业,确实有风险,风险在于孩子对于所要求的内容是否掌握熟练,是否做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考试的时间很短,不可能给孩子很多的时间去思考,一般来说,考的是熟练度。  

看看家长和孩子的承受能力了。

...
这种对考试的担心,可以理解。但实际上,我们也是久经考场出来的,也不乏佼佼者。用熟练来应试的话:
低年级也许可以,高年级不行。因为高年级的知识量大,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组合。像数学,要烤倒高中生,随便从大学数学中挑一个经典问题,打扮一下,也就可以了。题海无涯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事实证明,学到一定程度,不需要靠熟练度,通过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取得优异成绩。花的时间要少得多。
拼承受能力,就会演变成血拼,难以避免有人甚至会以生命为代价。血拼的结果,没有赢家。
有靠血拼出优异成绩占了便宜进大学的吗?有。但是进了大学,毁了身体,又有什么用呢。何况进了大学也不包分配了,还要应聘和工作。人在,很多路可以走。人不在了,就没路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2-5-31 11:03 发表
瞧,這就是理科生的邏輯思維
如果允许我再猜一次话,我觉得,可能是面条。.

TOP

回复 660楼大黄蜂 的帖子

看出来了,油锅隐喻的是学校或者老师,也可能是指家长,油条隐喻的是学生或者孩子。实在是难懂。

突然想到,素质教育在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应该有不同的内容。
水老师主要说的是学龄前。小学和初中应该如何做呢?.

TOP

回复 661楼ccpaging 的帖子

各行各业中,我赶脚,在小学阶段应该有一些核心的内容。
例如短跑,教练要求步频和摆臂,拒绝力量训练。
例如乒乓球,强调基本动作的正确。
如果掌握了这些核心内容,自己就可以练习,得到基本的素质。将来再接受到好的老师的指点,也就客易出成绩了。不出成绩,也可以是一种爱好。
对吗?.

TOP

回复 663楼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素质教育顺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自然而为。对这样的孩子,要想赢他,就是自取其辱。.

TOP

回复 666楼混凝土 的帖子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2-5-22 01:20 发表
我比你更過份呢!小混從幼兒開始,凡是未經思考的發問,我一概不作答,啟發啟發讓她再去想想。

小學一年級,她來問功課,我就指個方向,也不作答。她會想方設法套我的答案,我就隨便給個似是而非的答案,她喜滋滋地交差去了,隔了一天,又哭喪者臉拿著本子來給我看紅叉叉,我一臉無辜地說:誰規定父母非得會這些啊?還是別問我了,免得又錯。

從此,天下太平,功課就沒我甚麼事了。偶爾見我在旁邊,她會隨口問問,我也隨口亂答,她會狐疑地看著我,思忖著我的答案是否靠譜,最後還是自己想辦法去了 ...
嗯,不得不“严厉地指责”下,你这个行为结结实实是个厚妈的行为。

如果孩子能说出“我不玩XXX,要去看书了。”妈妈会感动。是的,如果孩子这么说,真的应该感动,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通过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压力,让孩子自觉自愿的说出来,就难上加难了。

应试教育的直接效果,简单易行,不管搞素质教育的人如何批评,不管妈妈们愿意不愿意,它就在那里。趋易避难,本来就是天性。

如果应试的压力小一些,在应试和素质之间尚有转圜的余地,还算有一条路可走。如果应试的压力大,应试和素质之间就只剩下一条细细的钢丝了。要走这条钢丝,对家长老师孩子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对这种挑战视而不见,肯定是错误的。完全顺应应试教育,孩子吃不消,也是错误的。要解决这个问题看来必须用两手了,一手抓住钢丝,走不下去,吊着爬上去,一手呼吁降低应试要求。

要说降低应试要求,校方和老师都不可怕,“我不甩你就是了,能奈我何”。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6-5 07:01 编辑 ].

TOP

回复 510楼水之形 的帖子

前两天跟CC沟通过,我很坦率地说:“教育原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我的孩子不具备她现在的特色,很多做法要变通的。”
=======================================
只听您说方法,总觉的自己作为家长有不足有遗憾,儿子的生长也要不足有遗憾。压力山大啊。
其实,我很想听听变通之法,看看儿子和我,我们俩如何能找到自我救赎的路。.

TOP

回复 670楼心欣 的帖子

个人浅见:

素质教育是面向人生的教育,没有清晰的标准,无法以成败论得失。

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可以破坏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素质教育是本,应试教育是末。.

TOP

回复 672楼Daxiaolin2004 的帖子

只是个人的家庭的代价,太大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aochuanhui 于 2012-6-6 12:08 发表

你孩子成长的很好啊, 哪里需要什么救赎。
不得不说,按现在小学毕业的应试标准,儿子只能算是一个合格者。.

TOP

引用:
原帖由 aochuanhui 于 2012-6-13 10:13 发表
是不是说在取长与补短之间,  补短的优先级更高?
个人以为,在长短的讨论之前,首先要说的全面的素质,换言之,即素质的结构性,简单地说,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德智体美劳是表象。在表象之下,贯穿的是人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一个人不需要把德智体美劳都做到优秀,但是却不能完全没有。
例如,孩子的数学考不好,有可能是因为缺乏做事的条理,同样的问题,可能在做内务家务的时候也存在。通过学习如何把内务家务做好,可以影响到数学的成绩。有些孩子,家长没有什么太多的数学知识,仍然可能造就出数学很好的孩子,个人觉得,很可能与此有关。

其次,要说的是素质的自然发展过程。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先做了一个假设,即普通人的自然发展过程是人类自然发展过程的缩影。以数学为例,萌芽期的数学以探索为主,对应小学生的话,这就意味着,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对各种各样基础的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予以了解、探究。这时的学习,通常而言是杂乱的,缺乏系统性的联系,在某一问题上不做过深的研究,浅尝即止。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同学会表现出对系统性和理性逻辑的兴趣,在这个阶段,素质的培养开始由全面转向深入,由感性转向理性,由具象转向抽象。也就是说,孩子逐渐地开始喜欢争辩了,而素质教育的内容就是把孩子引导到说理。.

TOP

回复 684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在小的时候在各个方面于都尝试一下, 以如果以后确定了方向就要有所取舍了.
===================================
同意。术业有专攻。在打全面基础的时候,例如小学,就专注于全面和基础。待全面的基础打好了,兴趣和能力的特长也能看出来了,要有所取舍,不要搞成“样样懂,件件松”。

至于自然生长的问题, 也因人而异. 我有些同学夫妻俩都是硕士博士,于是很有信心.觉得自己的娃自然生长就可以成材, 所以就不屑于早教. 还有些同学像我一样,学习成绩一般, 对娃的智商也没有自信, 所以就想办法不走寻常路, 人工干预. 至于那一条路更好也很难说, 毕竟教育不是科学, 没有哪种理论有大量的数据和完整严密的论证。
===================================
我不觉得硕士博士的后代就一定会自然成材。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那种家长对教育丝毫不干预的“自然成长”,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教育制度会通过它特有的方式施加压力的,家长想不教也不行。
当然,有教的对或者不对的问题。这个跟家长的学历有关系,但不是学历高的家长就一定教的对。.

TOP

回复 687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小学五年来,我管的最多的就是“不管”。孩子成绩差一点啦,老师要求啦,家长要抑制住“管”学习的想法,在“不管”中使孩子能学好。不操心孩子的发展,放任自流式的“不管”,这是不可能的。瞎管,或者按照老师要求的方式去管,也是不行的。宗旨是多想少做。 .

TOP

回复 689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博士回顾其背乘法表的情况,恐怕已经忘了吧。可能当时背的方法不对,虽然背下来了,却留下了阴影,以至现在不想孩子背乘法表。其实,分析一下就知道,他只是不想孩子沿用过去让他遭罪的方法罢了。所以,乘法表是要背的,关键在于寻找新的方法,既达到效果又有趣。

你说的方法是对的。乘法表在英文里边是“Facts”,我理解,这就是熟练以后不需要计算可以直接使用的计算结果。乘法基于加法。所以,多计算相同数字的加法就可以记忆越来越多的 Facts。例如:
问孩子 6x8 等于多少?孩子回答 42。家长不用指出其错误,而是降低数字,6x7,6x6,6x5 ... 6x1 总知道吧?然后再把数字加上去,6x1,6x2,... 6x8。反复循环,直到孩子恍然大悟,6x8 不等于 42,正确答案是 48。

如上所述,这时的“管”或曰“帮助”,其实就是为将来的“不管”、“不帮助”打下基础。下次孩子说 7x5 等于 42 的时候,你就让他自己降低数字找到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6-18 15:19 编辑 ].

TOP

回复 691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孩子能进四大名校,已经是中国孩子的佼佼者了。这样的孩子去美国,即便很难成为美国学生中的佼佼者,做个技术工作混口饭吃肯定是没问题的。
中国教育相对于美国教育的差距在于,中国好的学生不如美国好的学生有创造力,中国中等的学生不如美国中等的学生的工作能力,中国差的学生不如美国差的学生能解决温饱。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学生绝大部分缺乏幸福感缺乏自信。.

TOP

回复 693楼aochuanhui 的帖子

昨天跟一个朋友聊,他给孩子的目标是当大企业的白领、公务员,觉得这是稳妥的目标。可是,在我看来,这样的目标恰恰是不稳妥的,用所有的筹码孤注一掷,一旦输了就输得干干净净。.

TOP

叶圣陶论教育

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2、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3、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4、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5、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
搬点小砖头先。.

TOP

回复 695楼aochuanhui 的帖子

我也说不好,感觉而已。.

TOP

回复 719楼大米妈0810 的帖子

所谓不教,在数学而言,就是不要教结论,不要把那些自己咀嚼过自以为精华的东西教给孩子,因为对孩子来说,没有咀嚼的过程是无趣的。

数学学习始于问题,问题则源于生活情景。所以,教学的过程倒过来,那就是,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于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
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所以,我们要化繁为简,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简单地部分,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个予以解决。
解决完问题以后,要回头再看一看,想一想,进行反思,进而归纳、提炼。

简单说就是:怀疑一切、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总结反思。

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都遵循以上规律。为师者,应以自己的行为亲身示范,反复示范。方能使同学将此数学方法融会贯通,于不知觉中灵活运用于科学研究、工作、甚至生活。.

TOP

回复 731楼云中继续漫步 的帖子

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特质。孩子成长的一条主线就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动作、语言、思维的发展一方面增强了孩子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也使他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空间。当孩子面对每一个新的空间时,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发展了,同时对这个新的空间的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而这个空间往往是个共享的空间,可能有家长、其他同学、老师等也在这个空间里边。那么,其他人如何对待孩子的自主行为,对孩子的自主意识的成长就至关重要了。

例如,某个四岁的孩子觉得自己可以穿衣吃饭了,可是,家长不允许孩子这样做,仍然代办之,甚至强行代办,那么,自主意识就无法得到充足的发展,一些个性比较强、比较敏感的孩子甚至会感受到失败和挫折。

作为家长要尊重的自主意识,当孩子面对每一个阶段中新的空间的拓展时,鼓励他挑战各种新的问题,给予适时且适可而止的帮助。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体会到丰富的情感,有自信,有生命力,有自然阳光的气质。

参考心理发展阶段:
http://www.hudong.com/wiki/%E5%B ... 5%E9%98%B6%E6%AE%B5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7-19 15:37 编辑 ].

TOP

回复 735楼云中继续漫步 的帖子

没有失败和挫折,也就没有挑战问题的机会,也就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更没有成功的喜悦。

如果把这样的孩子和另一类孩子放在一起去比较,差别就明显了。实际上,孩子自己也会感受到差别,会觉得自己不如人。当然,孩子不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的。.

TOP

回复 738楼云中继续漫步 的帖子

俺已经在窝里、在丈母娘窝里宣讲数年了。泪牛满面。.

TOP

回复 738楼云中继续漫步 的帖子

就像游泳前后脱衣穿衣这类事儿,对大人来说很简单,对孩子来说却不容易。有些妈妈等在男更衣室门口遥控指挥,有的小学生光着屁股出来举起双手等着妈妈来换衣服、、、儿子五岁时去游泳,回来后,很自豪地说,整个男更衣室,就他一人是自己换衣服的。之前,儿子在家里练了好一阵呢。.

TOP

回复 741楼混凝土 的帖子

很多父母和爷爷奶奶没有意识到,在生活中养成孩子吃穿住行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代劳。结果费力不讨好,反而有害于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的成长。

其实,学习知识,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教育的全部。.

TOP

回复 744楼云中继续漫步 的帖子

是啊,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也传了上千年。但是,看着有人用鱼的多少来衡量孩子的水平,总是忍不住想要往孩子的小鱼网里多放几条鱼。多放一些,就得到了鼓励,于是,越放越多 ... 结果,忘了本来的目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7-23 21:23 编辑 ].

TOP

个人认为,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数学的素质其实也是科学的素质。一脉相承的就是笛卡尔提出的“怀疑一切”。教孩子明白一个知识点,反复训练,用于应试,并不难。难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孩子质疑的习惯。

要学好数学和其它科学科目的如物理化学生物等,都要从质疑开始。孔子提倡一隅知三。试问,如果孩子每每都可以轻易地获得答案,其中有多少人门会去探索相关的知识呢?水老师说,“困知勉行”,我觉得,也是附会了孔子的意思。试问,如果孩子每每都可以轻易地获得答案,其中有多少人会去试图搞清楚来龙去脉呢?

最近接触了几个初中生、高中生,她们的应试成绩都很好,但我发现,她们的知识碎片化的情况特别严重。人们常常说“融会贯通”,这是诸多知识在一个人的脑子里边发生长期地剧烈地反应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必须是个人来完成。好老师也只能引导,刺激童鞋地脑子里发生反应。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质疑、没有困惑,一味地相信某权威说的,那么,这个反应很可能就无法发生。加之现在的教育为了适应应试的要求,已经下放了过多的知识,留给孩子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这个反应就更加不可能发生了。

我在带儿子的过程中,在数学上,一直以来所做的,就是先于学校提出质疑,促使这个反应早一步发生。说老实话,这对父母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孩子也可能早慧,个人以为,不适合大多数的孩子。从大教育(普及教育)的角度出发,推迟这种恶性的应试竞争才是根本的出路。

另外,我还发现,三年级以前的孩子更适合发展孩子的语言水平。从应试的角度说,现在的考试题经常是高年级直接下放下来的。10岁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力与7岁的孩子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数学也是比较晚才出现的学科。要明白数学的语言,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另外,我最近比较注意加强 Alex 的数学自学能力。要是语言水平上不去,连数学书都看不懂,何以自学啊?所以,个人以为,大多数三年级以前的孩子要以学习语言,特别是提高阅读的能力。可以找些数学难题,没事儿的时候玩玩,不可以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

TOP

科学素质调查的一些数据

http://baike.baidu.com/view/2426392.htm
这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http://news.163.com/10/0928/10/6HLNMD5B000125LI.html
2007年的调查数据表明,《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人群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4%,城镇劳动人口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0%,而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1.0%。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73/n35518/12451858.html
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比2007年的2.25%提高了1.02个百分点。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大部分不具备科学素质。为什么?.

TOP

回复 757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听不懂或者把数学书当故事听,可能是孩子太小。没关系的,只要你有兴趣孩子也不反感,就可以继续讲下去。如同学语言一样,孩子还在初期的输入阶段,暂时没有输出可能是输入的积累还不够。

为将来引导自学计,可以定期选择一本特别浅显有趣的书,让孩子自己去看,打发一个人独处的时间。.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8-22 10:07 发表

在我看来,包办对孩子的影响应该是责任感的缺失,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也就无需为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承担责任。
孩子缺乏视野,缺乏挑战,缺乏动力,缺乏兴趣。.

TOP

 98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