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60个人次参与评价】

行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钢丝之上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0 00:08 发表
以我的幼升小参与感受,我认为如果孩子识字量不到500、数学计算不熟练、英文没有足够的听力积累,任是你是个聪明绝顶的孩子,也不会通过这一关的。条子生另说。

以我们家为例,以我小时候的水平去考,大概补补英文 ...
既然水老师都敢以自己为例了,俺也没什么不好意思了。以我12岁的水平,英语最多能得个B,语文最多也是个B。数学得A肯定没问题,但要参加现在的小学五年级的奥数比赛最多只能得三等奖。不是没有能力做出来,而是没见过,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里边做出来。除非有人把奥数题类型告诉我,让我先走一遍,再给我讲一遍。但是,那有意思吗?
这就是现在的小升初。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0 01:47 编辑 ].

TOP

回复 30楼pp_dream 的帖子

能放全羊的学校,才是理想的学校。你这么得了便宜还卖乖,让我们国内的这些爸妈好难为情的。.

TOP

回复 29楼悠优 的帖子

严格地说:在正常的条件和正常的标准下,素质与应试不对立。.

TOP

回复 33楼不不园 的帖子

你说的,暗含玄机啦。六七岁就“绝顶”了,以后还能做什么呢?.

TOP

回复 84楼pp_dream 的帖子

在他们看来 Social skill 确实比学业更重要。事实上,在哪儿都这样。一个人可以不懂数学,却不能没有social skill。当然,就像我们小时候,大大小小的一群孩子一起玩,自然可以有social skill。但如果连社会活动都没有了,社会技能就会弱化。
现在,我越来越赶脚,加拿大、美国的教育把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很可能是这一点,让你对孩子的学业觉得担心。初中仍然是个分水岭。肯定要发生变化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胡豆妈 于 2012-5-21 13:00 发表
您就介绍介绍吧,要上亚马逊买还要读英文书太费劲了。
有中文版。名字是“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_格拉德威尔”。.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5-21 13:17 发表
以我切身体会,有不经过训练就被名校挑中的孩子,那就是个神话和传说。

这个跟面子并没有特别的关系,当然也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但绝对不是主要的。至于内心的纠结到底是什么,可能每个家长的体会都是不一样的。 ...
还没想清楚。个人初步的感觉,是市场化以后,就业市场发生了变化。
ZF在就业上似乎在强调个人的能力。但个人能力的提高是站在学生和家长立场说的。ZF取这样的立场是一种错位。他们要做的是扩大就业渠道。但事实上,民营企业不断地受到打压,就业需求乏力。
传统的教育体制不适应市场化需求,家长的思想也有个待转变的问题,如此造成教育体制出来的人和人才难以满足市场化经济的需要。

所以,两个问题,一是需求乏力,二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ZF和体制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唯一能做的是想清楚市场化经济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

这又说到教育目标的问题了。好像有点歪了。.

TOP

回复 120楼aochuanhui 的帖子

遵循一个简单的道理,什么年级做什么事儿。也就是顺其自然。即便小时候有可见的数学天赋,也不可忽视人文的底子而专攻数学。有人会说,先把数学弄上去,再尽可能寻找机会补足。其实,这不太可能。
一是人文方面的学习最适合在小学、初中阶段,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二是在学校里边,数学好,会不断地受到培养和挑战,根本停不下来去补人文。

所以,好的办法是保持数学的天赋,让它慢慢地生长。先把人文做好。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1 15:2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oonfollower 于 2012-5-21 15:39 发表
"好的办法是保持数学的天赋,让它慢慢地生长。先把人文做好。"
理论上是正确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 孩子和"数学神童"的差距, 对他们的自信和自知是个大挑战, 不是每队孩子和家长都能轻易地跨过这个坎的, 而这个坎的高 ...
老实说,自信和自知都不依赖于超过别人。知道各人有各人的特长,才是真正的自知,从而有自信。
而对于有数学天分的孩子,切不可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以期维持天分。宝剑锋从磨砺出,好的天分需要更多的磨难去激发。否则,天分可能被软化和稀释掉。.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1 15:57 发表
有过自学体会的人,应该知道自我贯通的感觉是多么美妙,是多么珍贵。这种感觉会驱使你进一步去自学。而且这种体会多了,你在学新的东西的时候,你会有感觉,你知道你已经到了哪一步,离贯通有多远,还需做哪些努力, ...
雨过天青.

TOP

回复 136楼Moonfollower 的帖子

是这样的。最后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如水老师一样,尽管我们在公办小学,压力不大,但还是有。不只家长要站稳脚跟,还要关注孩子。

五上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儿。老师让同学每天抄写公式。其实,打心眼里我赞同卢梭的话,不要教给孩子他们还不明白的东西,也不要他们死记硬背。在我看来,与其这样反复背反复抄写,不如一次一个公式的仔细推导一遍。但是,我遇到的困难是必须先跟儿子讲明白这些事儿。很难。因为在当时来说,背公式是有用的,长期如此的害处还未显现出来。而且儿子正处于叛逆期。我只有先说服他,才能给老师写信。最后,老师也认可了。儿子也想出了应付差事的办法,他想跟我说,我摆摆手:“你自己做就好了。具体的做法就别跟我说了。”

类似的事情大大小小的还有很多。赞同考爸的话,妥协是肯定会有的。如果要说有什么建议的话,平时抓住机会,多跟老师聊聊。已经很难了,最好不要再有多的彼此误会,避免内耗。.

TOP

回复 141楼Moonfollower 的帖子

也不怪老师。人和人之间的不理解往往意味着沟通不够,彼此猜疑。.

TOP

回复 158楼水之形 的帖子

张景中说,寓理于算、数形结合、函数思想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思想。试行下来,我觉得很有道理。

寓理于算,为初中系统学习数学打下了基础。算为术,皮毛而已,求理则是求道,万变不离其宗。
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孩子贯通代数、几何、解析几何。
函数思想,使孩子可以在事物的动态变化中把握其规律。

你对形似乎重视的不够。也是没办法。你家女儿在阅读上精进的时候,我在陪儿子折纸、画画呢。以后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形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小学数学问题,都可以找到形的解法。换句话说,应用题和思考题,至少应该有数和形两种解法。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2 11:2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2 11:23 发表
俺是不够,俺女儿够。
如何能让儿女超越家长,不因家长的局限而局限呢?.

TOP

回复 168楼金牛猴宝 的帖子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除了列出算式求解(算术),还要画图求解(形),还要试算求解(函数)。

能独立地列出算式求解,无疑,这个孩子是很聪明,但这不够,还要进行下面的学习。别人告诉了公式,那不算,其实毁了孩子。

绝大部分的孩子独立求解,会倾向于试算求解,就是先猜一个数,看看对不对,不对再继续猜。光猜出结果还不够。还要把所有猜过的数,列一张表,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这就是函数思想的渗透。

但这还不算完。再画个图,在图上验证原来发现的这些规律。这就是数形结合了。

如果有足够多的孩子,让他们独立求解的话,可能以这三种方式作为起点的都有。但最后,所有的孩子都应该通过讨论和交流明白其他的想法。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2 12:2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金牛猴宝 于 2012-5-22 12:04 发表
她就自己定闹钟,每天早晨比我们早起半个小时,一个人黑灯瞎火地摆弄七巧板。一个多月过去了,她在数九寒冬坚持了下来。
这样的孩子,做什么不会成功呢?我都佩服她!
教育要做的,也许就是唤醒这种学习的热情。其实,在幼儿阶段,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热情,但可能不在语数英上。.

TOP

引用:
原帖由 金牛猴宝 于 2012-5-22 14:43 发表
献花了。我再好好琢磨琢磨。
这三种思想,在小学期间,不是去掌握它,我们只是埋下若干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在整个小学可能都不会发芽,考试也用不上。但到了初中,你才会知道,某些关键的数学难点,孩子很容易就理解了,因为种子发芽了,长出来了。其实,在“反对刻苦学习”的帖子里边还埋藏了一些有关极限的种子,那要等到大学才会发芽呢。

素质教育不是玩,绝对没有浪费孩子的时间,只是目标更长远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2-5-22 13:35 发表
这孩子这么小如此执着,真是难得。这是不是遗传父母的呀
不需要遗传吧。
例如父母的身教,平时注意不要轻易给孩子答案,让孩子经过一定努力才得到,应该都可以养成的。
一说遗传,总觉得这可以成为一种借口,不去深究。至少目前,好像没有找到遗传学上的证据吧。.

TOP

回复 230楼perfeiti 的帖子

过早地过度地开发数学能力,是不是也可能出现亚斯伯格症候的某些症状?.

TOP

回复 235楼perfeiti 的帖子

兴趣跟很多后天的因素有关,例如父母的兴趣爱好,见识,获得学习的可能性等。
天生的兴趣,指在排出任何后天因素的兴趣。我觉得这往往是需要担忧的。
好像在旺旺网上看这么久,没看到哪家孩子有这种天生的兴趣。

一般来说,感性发展在先,理性在后。长大成人后,感性和理性应该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TOP

回复 237楼perfeiti 的帖子

你的意思是不是:根本不存在什么天分。兴趣的产生中有一些不为人们所了解或者即便了解却不可控的因素,这些因素被误称为“天分”了。.

TOP

回复 239楼perfeiti 的帖子

0-6岁,当然是在家长的监护下了。我的意思是说,家长不能因为有偏向性的考核标准就刻意地让孩子做有偏向性的学习,长期这样做是有害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3 17:05 编辑 ].

TOP

回复 247楼zhudatou 的帖子

赞同。鲜花。.

TOP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2-5-24 11:39 发表

前面在看数学楼,看到这个发言:
http://ww123.net/viewthread.php?tid=4564875&page=1#pid3556067

重新回顾一下,以作参考。
自己表达自己的见解,就很好,如286#。.

TOP

回复 286楼perfeiti 的帖子

所谓干预可行,实际上是家长的能力、时间、孩子的情况来定的。切不可泛泛的下结论。如果家长的能力不足、时间不足,在孩子的学业上不作为、不干预往往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我这里说的不作为、不干预仅仅是指学业。其它的家长的基本责任不能放弃,例如照顾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对于那些可能伤害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行为,要能判别,并坚决地予以抵制。

所谓“不用担心给出答案,就阻止了孩子的思考”,也是值得商榷的。特别是在数学辅导上,我看到太多状况。给一道难题,家长就冲上来解,总结出公式、计算方法,有的还进行优选,然后花10分钟讲给孩子听。这种行为剥夺了孩子的兴趣、代替了孩子的探究、把孩子的思维逐渐转化成输入输出的机器。你觉得这是教了孩子还是害了孩子呢?面对这种问题,你又作何考虑的呢?

我相信以你的能力、时间和对于教育的理解,可以正确的处理好这些问题。但将这些想法公之于众时,是否要考虑到若干条件,你能做不等于大家都能做。

就拿“反对刻苦学习”贴来说,到最后,我发现,要学好数学,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帖子里边叙述的方法,最适合将孩子引导到数学正路上的人也不是家长,最适合学习数学的场所不是家庭,最佳的学习时间也不是周末的空闲时间,而是在学校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合作式学习。在这种状况下,家长的作用只是在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上对孩子进行差异化的引导,对于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之外,则是采取更为消极的策略,不要把孩子教坏了。

在讨论教育行为时,更重要的,还要看到教育环境的决定性影响。在国内,家长们面对的是一个扭曲的教育体制,要实现家长的目标就对家长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说白了,你得先抵抗这个强大的扭曲力,然后采取积极的教育行为,才能使孩子先具备抵抗这种扭曲的能力,才通过努力达到比他本身能达到的进步还要低一些的进步。

可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孩子跳楼了,大家都怪家长不会教、孩子太脆弱,对孩子所承受的压力、扭力却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可悲!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4 13:51 编辑 ].

TOP

面对这个炒蛋的体制,我只想弱弱地喊一句

请给老师一间安静的教室,给童鞋一张安静的书桌!别拿那些跟教育浑身不搭界的东西去干扰破坏他们的学习。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4 13:12 编辑 ].

TOP

回复 317楼天天向上 的帖子

对于家长来说,反而容易体会到孩子的那个自我,如果把心真正放在孩子身上。.

TOP

回复 325楼水之形 的帖子

从这个道理说,体育、音乐、文学,有同样的对冲作用?.

TOP

引用:
原帖由 ldot 于 2012-5-24 15:36 发表

呵呵,水老师是不是从绘画和数学在图形表达方面的相关性来说的?
不是。我理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

TOP

引用:
原帖由 唐丫妈妈 于 2012-5-24 15:45 发表
就是说孩子身上最好同时具有理科生和艺术生的气质, 严谨理性+自由浪漫。当然还有文科生的感性...尽量去平衡。
因为我自己的兴趣和习惯,在孩子身上总体地反应出来,就是数学比较强。所以,在选择课外兴趣班的时候,刻意选择了素描。这只是给了孩子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可能性。同意水老师的观点,最后的结果如何,要看孩子造化。

从素描老师的反馈看,Alex能在临摹的时候,感受到不同的线条所带来的感情冲击,也能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线条注入到作品中,他能够进入画画的过程并享受这个过程。有些孩子,跟 Alex 同班,做不到这一点,画画的时候心不在焉,似乎只是在完成任务。

从我自己给 Alex 讨论数学的过程看,他的思维比较自由。例如,讨论书上关于幂的定义,我说:“这里只讲了幂为正整数的情况,可是,我们知道,正整数只是有理数的一部分,那么其它类型的有理数可以作为幂吗?又如何计算呢?”Alex 能接上话头,而且展开思考。得到这种反馈,我就觉得很轻松,可以一步步地探究下去。如果一个孩子听到这样的问题,显露出不耐烦,或者等着我讲,那就没劲儿了。.

TOP

回复 351楼唐丫妈妈 的帖子

如果是奥数中的某些题有疑惑不会做,更可能的原因是题目太难,不是你引导的问题。可以不去做。.

TOP

回复 356楼不不园 的帖子

昨天,我看到儿子试卷上有道数学题:
连续的三个自然数的和是66,问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儿子把题目空着,我问为什么,儿子说,“前面说是三个数,后面问四个数,我怎么填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唐丫妈妈 于 2012-5-24 19:38 发表
是的,对于奥数题。我除了会将老师的思路再讲一遍给她听,不知道该干啥了。因为即使我去引导,也是提前给她指出了思考方向。不会对她的主动思维做出什么贡献。但是作业总要做的,孩子说老师不允许空着不做,弄得我也 ...
引导的时机很重要。不要到你引导不了的时候才去引导,那已经晚了。
引导的目标也很重要。不是让孩子会做这道题,而是引导孩子找到面对未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四年级的孩子,鸡兔同笼不会做,发愁,问妈妈。妈妈这时最好的回答是,“我猜鸡兔各一半。”然后,自顾自地去烧饭做事儿。等孩子来找妈妈算账,“你猜错了啊。”然后,你就可以接着引导下去了。
例如,四年级的孩子,一起研究“1/2+1/3=?”007和我,当时的回答也是这样,“1/2+1/3=(1+1)/(2+3)=2/5?”然后,三个孩子找我们两个大人算账。因为他们发现,这么计算来分披萨,亏大了。

至于写数学论文,关键在于养成反思的习惯。有这样的习惯,论文是水到渠成的事儿。文以记事,把探究中发现的有趣的事儿记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论文。.

TOP

回复 369楼唐丫妈妈 的帖子

不是水平问题。做出这道题一点都不难。方程、举起手来,这些都太难,想不出,可以理解。猜总是会的吧。好吧,就算是不敢猜,那妈妈来猜,验证对不对?这总是会的吧。

有些数学题的解法,看起来很巧妙,很高级。实际上,做的时候未必是这样做的。起点可以就是猜,猜出来以后反思,找到其中的规律,想明白了,一个综合算式就解决了。给人看的,一般都把前面的工作省略不写,是琢磨过后产生的东西,看的人自然赞叹好奇。

如果你猜了,她不验证,这是个习惯问题。如果她验证了不对,也不找你算账,就自顾自睡了,这也是个习惯问题。这些问题,跟数学的难易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跟数学的关系也不大。

养成这些习惯,我觉得,恰恰就是水老师在这里提到的素质教育的内容。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4 20:52 编辑 ].

TOP

回复 371楼唐丫妈妈 的帖子

是啊,又是一道难题。
如果你昨天是告诉她公式和结果,那么,今天她还是要等你告诉她公式和结果。你累,她更累。
如果你昨天踏踏实实地教她如何面对难题,那么,不管她听懂多少,也不管她能实施多少,今天就算是再讲一遍,她学的内容是一样的--如何面对难题。总会有所进步。.

TOP

引用:
原帖由 唐丫妈妈 于 2012-5-24 21:16 发表
我把这道题变成鸡和蜘蛛同笼,让她自己做的。
一种合理的“变态”。.

TOP

引用:
原帖由 宇泽妈 于 2012-5-25 00:31 发表
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进藤校,而是藤校挑选学生的标准就是以将来的人材为目标,这个目标是我们可以用来借鉴的。
话说小学奥数就是以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为目标,从高中层层分解下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smartzoe 于 2012-5-25 09:35 发表
真的厄,请CC点评一下,对于我们这类自己的数学思维小时候就没开发好的妈妈们来说(打死也不承认自己笨 ),是不是用你说的猜之类的方式带动孩子自学比她年龄低一级的数学题目,会是一个好办法呢?
上午看了这个帖子:
http://ww123.net/viewthread.php?tid=4816730&extra=&page=3

我突然发现了我的问题。好像我都没讲到点子上。

换一个思路,例如,假设某某把孩子的数学托付给我,我第一件事情会做什么。我想,最可能做的是,给他几道题,覆盖一定的难度范围。然后,着重观察他的解题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好的习惯,或者有不足之处,那么,这就是以后教学的重点。

早上在另一个帖子里边写的,转抄过来,供参考。
==========================
奥数的问题覆盖很多内容。奥数形式上只是数学难题。我们说它是奥数,一般来说是因为它超出了普遍可以达到的难题水平。换句话说,如果学生要依赖家长和老师讲解,不能独立解出,这样的数学题对这个学生而言就是太难了。卢梭是非常反对教授这种难题的,因为结果必然会打击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使学生停止思考,养成对家长和老师即权威的服从甚至崇拜,唯一的获利可能就是会做这几道题而已,弊大于利。

另外,我还观察到奥数特有的一些有害的教学方法。例如,无视某个孩子特殊的想法,老师自顾自的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这样的话,一旦孩子的思路跟老师的思路不匹配,就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

说到这道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很经典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变型。在数学萌芽期,这种题是聪明题。那时,大家都觉得,会做这种聪明题很了不起。希腊的贵族青年之间喜欢用这类题互相提问。那时的“数学”是一种炫耀的内容之一。本质上跟八旗子弟早上起来遛的鸟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学习“鸡兔同笼”的目的当然跟遛鸟炫耀不是一回事儿了。鸡兔同笼问题在数学中是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可以作为启蒙和衔接的材料。

综合以上想法,我自己在实践中采用这样方法。
1、通过询问孩子,了解孩子初步的想法,尽量选择孩子喜欢和熟悉的一种方法,例如画脚法、线段图法、福尔摩斯探案法、天平称量法、猜测法。
2、给予孩子适量的提示和帮助,让孩子找到答案。最好是让孩子独立求解,帮助越少,孩子所得越多,当然,时间上的消耗也多。
3、让孩子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当然,他要先找到验证的方法。
4、如果答案不正确,让孩子返回去检查出错误。
5、家长亲自示范另一种解法。只示范,不解释。尽量让孩子来解释。如果同学之间有交流的渠道,那就更好。家长不妨问问,别的同学是怎么做的呢?
6、比较不同解法的优劣。
以上内容,不限定在一天之内完成。学校通常会在一段时间集中研究这个问题。同学和家长每做一次都要尽量尝试不同的解法。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5 10:0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唐丫妈妈 于 2012-5-25 10:26 发表
嗯,知道差距了。你手上工具真多,至少5大法。我的法都来自老师,是记住的,不是自己琢磨出来的,用起来笨手笨脚,无法成体系。

我得另辟蹊径...
被你看出来了,第一步最难做到。要无条件地相信孩子的想法的合理性,运用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尝试这些想法。要认真地倾听他的想法,但可能孩子连自己的想法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我的方法,其实都在跟孩子的接触中,顺着他们的想法走出来的。
360行里边有一个帖子,《大师来了》,我觉得,那些指挥家、作曲家,做的事情,本质上就是这样的。当然,为了让孩子能发现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前期还做了许多工作。
最后,我们希望孩子得到这样一种赶脚,“我发现了问题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帮助了我。”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5 10:3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唐丫妈妈 于 2012-5-25 11:18 发表
写到这,有个问题想问问你。你提到过乖巧的女孩上对口初中有问题,能详细说说吗?另外,借此对你表达一下由衷的敬意,为你和孩子对你们心中教育理念的坚持!我也相信对口初中不会毁了孩子的,但里面要过滤的东西应该不少吧? ...
要看对“乖巧”是怎么理解的。我是把它看成缺乏独立性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所以,实际想说的是既然家长担心孩子的独立性不够,受到别的孩子的不良影响,其实,可以在小学就注意呵护和养成这种独立性。也许会付出些的代价。但这些代价只是一时的,独立性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而且早付出,代价小。

公立学校的学生是不加选择的,各种孩子都有,价值取向也各不相同。你的数学成绩好,我就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因为我的语文好,或者我的体育好,或者我的同学关系好。这样的环境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均衡发展。而且,这种同学之间的差异,在将来,就是社会不同成员的差异。一个孩子适应了这样的环境,通常也更容易适应将来的社会。

打个比方,公立学校就像自然界中的自然林。在自然林中,不同树种的平衡关系很微妙,通常来说,自然林抗击虫害、异常气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强。与自然林相对的,还有人工经济林。人工经济林通常是单一的树种,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经常需要人工去打虫施肥。.

TOP

引用:
原帖由 smartzoe 于 2012-5-25 09:35 发表

真的厄,请CC点评一下,对于我们这类自己的数学思维小时候就没开发好的妈妈们来说(打死也不承认自己笨 ),是不是用你说的猜之类的方式带动孩子自学比她年龄低一级的数学题目,会是一个好办法呢?
是个好办法。对数学思维比较好的家长来说,也要尽量忍住不要告诉孩子解法。
做从来没见过面的数学难题,就像探索公园中从未走过的一条小路。谁都不知道它通向哪里,我们会遇到什么,这才好玩。至于方法,从思想中就便取材就是了。确实不行,也积累了经验,再换一种方法尝试就是了。
有一些做过的数学难题,已经有了方法,那么,这次换一种走法,试试别的。.

TOP

回复 436楼Jack的爸爸 的帖子

我猜是她爸和她妈的行为示范。.

TOP

回复 440楼水之形 的帖子

例如,做菜的时候,一定要下载菜谱,打印,研读,备好材料,放好天枰等。就是那股认真劲儿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5 23:39 发表
说实话,孩子有些东西,我是搞不清的。

我只有一个孩子,又不能设定对照组。搞不清是我的努力发挥了作用还是她根本就是这种人。

我喜欢研究她的画。因为这些画都是她在完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自发地画的。其中 ...
我觉得,一到三岁,是爸爸妈妈观察孩子学习最好的机会。性格特点,我不认为是天生。主要还在于爸妈的行为。Alex 跟老师跟他妈辩论的时候,神态、路数就很像我自己。我很怀疑,他在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时候,就在观察和学习。更微妙的是,他选择学谁,他又是如何理解的。父母的行为一定会产生影响,什么样的影响就很难说了。.

TOP

回复 463楼水之形 的帖子

大班时,儿子开始学游泳。学的怎么样,游泳水平我不怎么管。只管一样,让他自己脱衣穿衣、自己冲水。一起游泳的孩子,很羡慕。儿子有点怕,带上游泳眼镜冲淋,这个习惯一直到三年级。
现在去体育馆游泳,经常看到妈妈等在男浴室门口,遥控指挥。甚至还看到赤条条的男孩子,在大厅里边换衣服。

是不是可以说,生活的自理跟思想的独立是有关系的?.

TOP

回复 469楼ldot 的帖子

那,说说是怎么学数学的,也许可以不必重蹈覆辙。.

TOP

回复 472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好老师当然很重要啦。问题在于,过度强调好老师,一是教育的公平渐行渐远,二是现实中能否碰到好老师不受家长们控制,三是就算碰上了好老师也只是点拨一下而已,修行还是在个人。.

TOP

回复 471楼ldot 的帖子

你的代数学的怎么样?立体几何的问题是什么?高三的老师怎么帮你理清思路的呢?其实,我特别想知道,在初中数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7 10:03 编辑 ].

TOP

回复 471楼ldot 的帖子

我觉得我是形象化思维比抽象化思维发达,譬如后来学微积分、学概率统计
我都试图用形象化的方法去理解公式,去穷尽,去钻牛角尖,试图把公式描述出来
=====================================
你可以看看或者听听笛卡尔的《方法》一书。看过以后,也许你会改变一些想法。
我觉得,你的这种想法不是钻牛角尖,而是正常的。如果你看到合适的书,更能充分地激发你的形的思维,可以把形的能力和数的能力协调起来,达到融合贯通的程度。.

TOP

回复 479楼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嘿嘿。只是个人看法。特点不同是存在的,教育方法上要有所变化有所取舍。.

TOP

 98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