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9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小儿郎 加国-中国 读书札记 

又是周末了。 WW的一个M群里面的同学问: 大家有没有在周末给孩子留出自己的时间?

问得真好。 你留了吗?.

TOP

光说不会做的人华而不实地让人讨厌; 
而光做不会说的又变成默默的老黄牛,容易被埋没;
这个世道, 最好能做既会做又会说的人, 有真才实学又会有效沟通。 不容易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0-12-3 16:44 发表
多长的时间算数呢?周末安排有课外活动,也有空闲时间算吗?
周末当然要学习, 休息互相平衡的。 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吧, 全部玩或全部学习都是很辛苦的。

我儿子的一个好朋友, 去年在上海上了一年小学, 今年九月回加拿大了。 上个周末打电话, 他说:
在上海读书读得太累, 在温哥华玩玩得太累。
笑S人了。.

TOP

回复 663#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嗯, 只要是他自己喜欢做的, 觉得做着开心的就可以。 如果他能把学习当最最开心的事情, 那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吧。.

TOP

如何引导孩子, 让他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一直在努力努力, 不让他觉得读书是一件苦的事情。希望他哪天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 本帖最后由 DXMOM 于 2010-12-3 17:4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angel_chen 于 2010-12-3 22:56 发表
那刚开始的时候遇到从句,孩子能理解吗?我比较担心看深一些的英文书籍时遇到一些语法,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句式的表达上中文和英文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嗯, 孩子看书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比较好, 自然而然就慢慢进步了。
这一点上, 加拿大的图书资源非常丰富, 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英语水平的分别有很多图书, 并有一些显而易见的标识引导。

比如, 一开始是一些level 1的图书, 几乎是一页只有一句话, 都是图片, 慢慢的level 2 就有2-3句话, 这样慢慢进阶, 孩子也自然而然地会看语言多图片少的图书。语言的难度也就跟着上来了。
我相信, 只要主要的大意孩子能看明白, 就不会影响阅读兴趣, 而英语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的。

我没有刻意辅导过我儿子的阅读, 我觉得他一般能看明白大概就自己往下走。如果有些很核心的单词影响他理解了, 他会自己去查字典的。

儿子一开始说从句的时候, 我是有点惊讶的, 但我也不知道他是哪里学的。 也许是书上, 也许是电视的卡通片里面, 也许是小朋友玩的时候, 也许是老师上课。。。。。。.

TOP

引用:
原帖由 mermaidmermaid 于 2010-12-3 20:31 发表
如果没有分数的压力,学生,老师都可以专业,nice。
完全同意!.

TOP

引用:
原帖由 m宝贝 于 2010-12-4 13:42 发表

我一直没努力给他苦和乐的感受。不要求他什么的时候,他最喜欢的也是读书,但要求他必须做什么的时候,他会问“为什么要做?”所以我一直认为,顺其自然也许就是最好的教育。就像无为而治。
你有这样的孩子可真省心, 一有空就自己读书。 
我家的那个可不行, 一有空就想“play, play, and more play!(他的原话)" 其实孩子如果是在玩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学习, 也是在获取知识, 也是在锻炼思维的。
如果我们觉得孩子看英语动画片, 大人看原版片是学习英语, 那为什么看中文的片子就不是学习中文?
如果去课外班上机器人课程是锻炼思维, 那在家里自己玩乐高玩具为什么就不是开发智力?
家长要做的, 就是合理帮孩子安排他们的功课和这些玩的事情吧。

周六早上还在被窝里面, 儿子就说: “我这两天想做XX, 想做XXX,...”
我乘机说:“你想做的事情可真多啊, 我们一起来列个to do list 吧。“
于是儿子捂在被窝里面说, 我在边上帮他记录, 然后不失时机地作些补充, 提出我的想法。 当然我的想法只是建议, 儿子同意的写上去, 他不同意的就作罢。

林林总总居然写了16件要做的事情。 
我同时提醒: 你自己看一看啊, 有一些是必须完成的, 有一些是放在最后, 当其他的全部完成了有时间才可以去作的。有些是有时间要求的(比如和温哥华朋友打电话, 由于时差的关系必须是9_12am之间的)。 你能自己安排吗? 
他说可以, 那我就让他自己安排两天的时间, 并告诉他需要我帮忙的事情随时叫我。
我只是问问他: 上/下午你打算如何安排啊? 一般他都能安排得挺好的。
周六晚上, 我们再一起看看那些完成的打勾划掉。 
目前看来, 这些事情绝大多数事情都能顺利完成。.

TOP

引用:
原帖由 angel_chen 于 2010-12-4 17:39 发表
LZ,加拿大的1年级小朋友平时都看什么动画片呀?
加拿大那边有个YTV, 是儿童台, 一天都在滚动播放儿童的动画片。 我看了看内容基本都很健康, 也就放手让他自己去看。 只有规定: 看30分钟(一般他们一个节目也就是30分钟)要下来休息, 不可以连着看, 为了保护眼睛。
我其实也不是太清楚具体的内容。 好像比较喜欢看的是《海绵宝宝》之类的。
还有, 他去图书馆借的DVD, 幼儿园和一年级前期的时候, 很喜欢<Thomas Train>, 但到了后来也就很快不看了, 说太小孩气了。

另外, 他受益很深的是一套<Bill Nye>, 是他们那边的儿童的 Science知识系列DVD, 很不错的说。 不知道中国能不能买到、借道。

[ 本帖最后由 DXMOM 于 2010-12-5 15:26 编辑 ].

TOP

继续讨论利弊, 其实也说不上利弊, 只是各自的不同特点吧。 说了这么多, 其实也就说了一点: 利弊是有其背景, 并相互依存, 互相转换的吧。

还有一点感触蛮深的是: 同学之间的交往相处。 国外的孩子不好相处, 和国内相互友爱的气氛出入很大的。

刚去加拿大的时候, 我们还是幼儿园, 也许是年龄偏小或者我没有太留意这个问题, 好似大家相安无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个问题好像越来越突出。不仅仅是在我儿子身上, 我看到的是整个学校的风气。尤其对于新来的小朋友的排挤, 作弄, 恶作剧, 嘲笑, 让人看了生气。那些移民来的小朋友啊, 真是可怜啊, 小小的年纪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英语也搞不明白, 行为规范肯定有异于当地的小朋友的, 很想溶入, 却被孤立, 很无助很压抑的。
像我儿子这样的, 他肯定不会去欺负人家, 但是当学校怀风邪气弥漫的时候, 大家都不敢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
我希望这只是个别学校的情况, 但好像听朋友们不断说起过其他学校类似的事情。 不知道年级高一点, 会是什么样子。

那里的老师只求不出大事情, 基本是不会管这种“小事”的。如果管也是很表面的说一下。 
学校里倒是经常教育孩子如何对付bully,但说的都是一些大道理。 我一开始还疑惑, 为什么要说bully, 还每年有那么一天穿粉红的衣服抵制bully, 后来才明白:如果没有bully就没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地讨论 bully了。

更多的时候, 也谈不上bully , 但那些孩子真能搞啊! 有一阵子每天儿子去上学了我就会想: 不知道今天学校里面的同学又会出什么妖蛾子。
也许, 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情, 这样的环境很能锻炼人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家晚餐快结束时, 我就会问儿子今天学校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不仅仅是他身上的, 也可以是同学发生的), 问他有什么看法, 问问他处理方法和结果, 问问他如果事后能思考一下会如何处理结果可能如何, 有时候也让他换位思考, 有时候我会说说我的看法,。。。。。。
通过那段时间, 儿子的处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也算是好事吧。

相比之下, 国内的同学都比较的友爱。 当然班级里面也有打人的孩子, 也有不懂事的情况, 毕竟这是孩子。 但是班级里面是有正义的, 大家知道对错的。 相信对于那种恶意对待同学的事件, 老师肯定会管教的吧。

[ 本帖最后由 DXMOM 于 2010-12-6 09:08 编辑 ].

TOP

今天出去一天, 回来看到大家讨论真热烈!.

TOP

引用:
原帖由 christinesean 于 2010-12-6 15:52 发表
嗯。从申请ivy league 的角度来讲,也许高二高三回来也许不一定是件坏事。竞争少激烈些,另外experience更多些,在国内社会活动更容易出挑些。
为什么说: 国内社会活动更容易出挑些? 有点不理解, 能解释一下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12-6 14:42 发表
初中出去,一下子小孩子很开心。那里功课和中国的功课量有天壤之别,孩子真正减负了,开心了,觉得轻松地不得了。大人再要加码是加不上去的,除非孩子自己要读。
是的, 同意。

记得遇到过一个孩子教育很有方法的妈妈谈论过: 
一直在西方教育下长大的孩子, 在松松懒懒的环境下, 其实他心里很明白哪些是要做的, 哪些是可以偷懒的, 他很知道其中的章法和游戏规则; 国内有一些孩子在重压下到国外, 以为真的是到了一个放松的地方, 真的减负轻松了, 结果是很悲惨的。
年纪小的孩子往往辨别和自制力不够, 会被表象误导而成绩退步。.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10-12-6 14:48 发表
首先要保证在中国读得也不差,才能赌一下到国外去能读好。到国外去读要看孩子的成熟度和自己的主张。

我们一路看下来,中国读书差的想在国外大翻身真是不大可能。

初中高年级再转国际学校比较好,初中低年级本 ...
是的, 凭什么国内的差生到了国外, 人家好大学就等着让进去啊? 没道理的啊。 .

TOP

看到家园网上的一段文章

。。。看到很多华人孩子和移民孩子的教育极其“夹生”。为什么“夹生”?因为很多人认为孩子外语好就是以后就业很大筹码。但是这里孩子的汉语很差,很多很多的汉语补习班,还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回中国学中文。要知道光外语好在这里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不懂汉语和中国文化,就算以后回到中国也没有优势。这和我原来的想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老华侨的孩子根本不成器,一些移民的家长片面的认为完全按照这里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放任自流。这里的初中是没有班主任的,孩子在下学之后,根本没人管,很多的天车站下面经常聚集很多这样的半大孩子,我觉得他们就是中国国内所定义的小流氓,其中很多是华人的孩子,这里的华人报纸上经常报道很多移民的家长都为孩子教育发愁,和原来的想象差距太大。反倒,我觉得很多学业上有所成绩的反而是国内上完高中和初中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国内都养成了学习习惯,在这里的优势很大。这里的孩子不知道学习,完全靠兴趣,但是我们这些过来人都知道,孩子那么小,光靠兴趣是不行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晴沛 于 2010-12-6 19:07 发表
在西方,纯西方人 反而越来越多的退出教会
原因是什么呢?.

TOP

回复 742#tommi妈妈 的帖子

如果不说个体, 从总体来说, 我同意孩子出去早能理解西方文化早一点, 深一点。 但同时对中国文化对理解就少一点。各有利弊得失的。自己权衡想要什么吧。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 立志向人文法律甚至政治方向发展的, 他说什么也要8-9年级回到温哥华的。也要看各自的需求吧。

[ 本帖最后由 DXMOM 于 2010-12-6 19: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hristinesean 于 2010-12-6 15:52 发表
嗯。从申请ivy league 的角度来讲,也许高二高三回来也许不一定是件坏事。竞争少激烈些,另外experience更多些,在国内社会活动更容易出挑些。
为什么攀藤要在国内阿? 和我原本想像的很不一样的阿。 如果在国内单读个新东方拼个托福或SAT的分数, 那还好理解, 如果完全回来读高二高三, 好像很难理解。 毕竟套路很不一样的说。.

TOP

回复 747#不二周助 的帖子

完全同意的。

就如我儿子在加拿大学钢琴, 跟着一个老外老师学的, 老师非常的nice, 儿子学得非常开心, 非常喜欢那个老师喜欢钢琴。 但是老师很少强调弹钢琴时候的手形的, 应该说, 她是说过一两次的, 但孩子听不听是你自己但事情, 开心就好。

后来和一个中国钢琴老师交流了才知道, 手形是练钢琴很重要但一个基本功, 如果手形错误的话弹到级别高一点就根本弹不上去的。因此中国负责一点的钢琴老师都非常强调这一点的, 在孩子刚开始练琴的时候, 首先要练好手形, 否则不往下走的。
我不知道国内大家学钢琴是不是这样的。

我困惑: 那国外的那些音乐大师是如何造就的呢?
那个钢琴老师回答道: 国外的老师一般会说一下标准手形, 并且他自己的手形肯定也是正确的, 接下去的就要看孩子自己的悟性了。 聪明的或者说有天赋的孩子自然就能往上走, 不能悟道的就自然被淘汰。

我想, 这种理念不仅仅是说西方的钢琴教育, 同时是涵盖了他们所有的教育理念。.

TOP

引用:
原帖由 晴沛 于 2010-12-6 19:46 发表
看了你很多帖子,真的都是肺腑之言,可惜很多国内的人听不进去
很多事情, 是要有了亲身体验才会有这样切身的感受, 否则很难理解的。 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TOP

回复 757#tommi妈妈 的帖子

文化这个东西, 离开了自己的土地, 就变得如此脆弱。 要想去苦心维护是多么辛苦。

唉, 这个话题太大, 不说也罢。.

TOP

TOP

回复 765#sask 的帖子

文化是个大而无形的东西, 我才疏学浅, 没有能力来概括和表达。

你上面说的鱼和水的比喻, 真是说得太好了呀。鱼儿离开了水的感觉就是我说的人离开了自己的土壤而感觉到的文化的缺失。 虽然家里做一些弥补, 可那是如何得微不足道。

说到你说的语言, 相信每一个在海外的中国妈妈都体会过, 让孩子中文进步是多么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即使自己家里做再大的努力。 这就是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再说到饮食, 这个我感触太深了。 我曾经在温哥华最top的学院学过专业西餐烹饪,我的老师是一批加拿大最顶尖的厨师。 整整12个月啊, 那每一天对我都是精神的煎熬。因为文化太不同了啊, 远远超出我原本的想象, 我几乎要崩溃。

回到孩子的小学环境。 加拿大是移民国家, 多元文化是基本国策, 这体现在各个地方, 包括小学。 
班级里面的午餐倒是各国食物大汇合, 学校甚至每年有一次多元文化大聚餐, 让小朋友了解各国的饮食, 懂得尊重不同的文化。 
这是我很久以前在我新浪博客里面记录的那次活动, 有兴趣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019460100gh42.html

即使是这样, 即使我家里依然以中餐为主, 但我家的儿子还是喜欢西餐, 极其讨厌中餐。虽然我一直很努力地刻意培养他对中餐的喜爱。我感觉我的努力几乎是徒劳。好伤心的。

说到每天的午餐盒, 他最喜欢带的是还是西餐。 他还没有到完全拒绝中餐的程度, 但有朋友的孩子是绝对拒绝中餐的, 理由是: 中餐是臭的。 第一次听到这么说中餐, 我感到很不理解也很生气, 觉得那个孩子太不尊重中国的饮食文化了。 后来的一件事情我开始慢慢明白了:一天儿子回来说, 今天XXX小朋友带了馄饨(饺子), 午餐时间打开饭盒的时候那个气味散开在整个教室, 儿子说那就是馄饨(饺子)放了时间久的味道, 但他们老师就说: 什么味道啊, 怎么这么臭啊!还很夸张地叫来打扫卫生的工友在教室里面喷洒空气清新剂。 从此以后, 儿子坚决拒绝带任何形式的馄饨(饺子)。
我也理解中餐放久了, 闷在保温包里面后的味道。 那就是文化差异吧, 我相信那个老师当时说臭的时候是情不自禁的。

顺便贴我很久以前博客里面的加拿大小学生午餐的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019460100gcmi.html.

TOP

引用:
原帖由 sask 于 2010-12-7 05:34 发表

为什么不谈呢?

我觉得人在异乡,因为有了对比,对自己的文化,反而可以有更深的体悟

对我来说,语文只是文化的一部分,lg和我的生活哲学,待人处事的原则,以及日常生活的习惯,都是可以传给孩子的东西。 ...
对文化的强烈体悟是大人的感受, 因为我们已经在多年的生活中积累了自己的思想, 因而会感觉外界会和自己内心原本的体系有强烈的对比。 而对孩子来说, 他们是白纸一张, 他们正在汲取和形成思想的过程中, 外界的环境是构成他们文化理念的因素。.

TOP

引用:
原帖由 tommi妈妈 于 2010-12-7 09:16 发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要全部都知道, 无论几岁,无论在那里受教育都不可能
但要说有个基本了解, 只要父母肯化工夫,方法得当, 我认为小学4,5年级完全可能做到
这位家长也请不要小看了孩子
我正愁我儿子对中国文化的陌生, 能请教一下, 父母如何花工夫帮他了解呢?.

TOP

回复 786#tommi妈妈 的帖子

这位妈妈确实是很用心地在培养孩子对文化的认识, 但这都是基于在国内的大前提下吧。 
一旦离开了这个大前提, 恐怕结果就会很不相同了。 如果要做到让孩子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 在国外光靠父母的这点微不足道的努力, 是远远不够的。

我遇到过一个小女孩, 上海出生, 一直在上海长大到小学一年级读完的那个夏天, 跟父母去了加拿大。 在加拿大家里依然说着上海话, 天天吃着中国餐, 她妈妈是个对孩子教育极其上心的全职妈妈, 天天在家中文阅读并上语文课的, 同样刻意培养她的中国意识。半年后, 小姑娘宣称自己是加拿大人, 居然说, 她自己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彻头彻尾的加拿大人。 
晕啊!.

TOP

在国外三年, 我儿子也同样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 这不是一个个别现象。这种中国人和外国人并不是护照上的国籍, 而是自己心里面的认同, 也就是文化的影响。

要在温哥华说起中国, 好多孩子一脸的不屑: 中国污染那么严重, 到处人多得乱哄哄, 到处是脏兮兮的,。。。。。。让我们听着满心的不快。
有的孩子索性说: 你们中国。。。。

我儿子的好朋友也是同样。
一次在温哥华一起出去玩, 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前面插队, 他爸爸不失时机地说:“看, 加拿大人也有人插队的啊!” 
猜猜那个孩子(三年级啊), 怎么回答:“那个人肯定是刚从中国登陆过来的。”
只落得我们大人面面相觑。

更离谱的一件事情:
一个中国和外国混血的小女孩, 夏天在屋外, 他妈妈在屋子里面叫:‘快进来吧, 外面有蚊子。“
那个女孩居然说:“我就是要让蚊子吸, 把我身上的那些中国血全部吸干我才开心。”
我听了都感到悲哀啊, 不知道那个可怜的妈妈会怎样地伤心。.

TOP

这种ABC长大的可悲之处是: 自己不把自己当中国人, 人家老外也不会把他当自己人的啊。 
那他给自己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

这也是我说什么要把孩子带回来的原因之一啊。.

TOP

回复 807#perfeiti 的帖子

有一些回答大人能理解, 孩子未必理解的了的, 比如那个人心脏不脏的问题。 他们认为中国到处是狡诈和欺骗, 是金钱和物质。 哪里像加拿大, 他所感受到的真诚和质朴。
弄到后来我们在他面前轻易都不敢说国内不好的事情, 而看到加拿大的不是之处我们就大声在他面前朗读。 我只是想告诉他: 有人的地方, 人心其实都是有好有坏的。不知道他领悟多少。

关于污染, 我也是这样回答他的: 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吧。 我们给他说曾经的雾都伦敦, 正是当时工业极具发展的副产物。 正好有机会带他去伦敦让他感受如今伦敦的晴朗天空。 告诉他有信心, 随着中国的发展, 环境会越来越好。
回来后看到家里附近的小河里面人们在钓鱼, 告诉他曾经这条河是如何的恶臭乌黑, 让他感觉到改善。

世博期间的蓝天白云, 也让我们大家都很开心: 这不仅仅是国外才有的啊。 可惜过了世博就蓝天不再了。因为经济要继续上马了啊。

我不知道回国感受这快三个月, 他的体会如何了, 回头有空问问他。.

TOP

回复 812#不二周助 的帖子

同意的。 

一开始, 移民到国外, 新移民互相鼓励,都说要尽快地溶入主流社会。
我遇到一个老移民, 冷冷地说:“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 后来我就懒得去这么做了。” 我当时不解, 后来慢慢领悟到:
我们这把年纪再出去的, 文化的烙印已经很深了, 要刻意改变自己, 低眉顺目地跟在人家后面, 把自己伪装成另一类人, 那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而且再怎么装人家也不会把你当成他们队伍里面的人的, 那又何必委屈自己呢? 做自己蛮好的。.

TOP

回复 816#perfeiti 的帖子

是的。

中国人比较崇洋媚外, 包括我自己。这是中国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造成的吧。比较可悲。.

TOP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0-12-7 15:34 发表
反过来看,要通过立法才能解决问题,属于攻城之计。不能算上策。
嗯, 同意。 
那, 中国的怀柔, 应该能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吧。
不过, 把握这个度还真的是不容易啊。 如果能做到宽容的open mind地接纳新事物, 不卑不亢地汲取好的或者说适合的, 去除糟粕, 才是我们应该有的对待文化的态度吧。
说说容易做做难的。

[ 本帖最后由 DXMOM 于 2010-12-7 16:4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ask 于 2010-12-7 16:41 发表
在外国,你是边缘人,你儿子去了一趟又回来,在国内,他也是边缘人。

往好的一面看,边缘人看到的东西比较全面,体悟比较深刻。现在全球化得这么厉害,好多人都成了世界人,我们的孩子长大后,这些边缘人的人数应 ...
在温哥华的时候, 我们一帮人经常无事谈天论地感慨人生。 这个“世界人”的观点也曾经被我们讨论过。 后来, 说实话, 我和我老公都觉得这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美好愿望而已。

而同时, 做边缘人的滋味不好受。

[ 本帖最后由 DXMOM 于 2010-12-7 16:4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晴沛 于 2010-12-8 04:48 发表
今年的PISA测试结果出来了,上海第一名,接着是韩国,香港,芬兰,新加坡,加拿大,是不是又有家长说没什么稀奇的,死读读出来的 ,牺牲了多少玩的时间那
能问一下这个PISA是如何考核评测的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christinesean 于 2010-12-7 22:05 发表

同意,如果读书的话,那一定是要去国外的,研究水平是天壤之别的。
不过我个人观点是,大学是衔接学校和社会的通道,除了今后要走研究道路的,我觉得大学读书并不重要了,还是多培养多方面能力比较好。个人经验来 ... 在国内的名校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活动其实还是蛮锻炼人的,同学的素质也高,强于我所见到的美国一般学校。
我一直很想了解目前的中国高校的情况。 能不能详细说一下, 国内名校的集体活动是如何展开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hristinesean 于 2010-12-7 22:05 发表

同意,如果读书的话,那一定是要去国外的,研究水平是天壤之别的。
不过我个人观点是,大学是衔接学校和社会的通道,除了今后要走研究道路的,我觉得大学读书并不重要了,还是多培养多方面能力比较好。个人经验来 ...
同意的。

其实, 国外的大学, 大专, 社区学院等定位非常清晰。 确实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高端人才的。 中国大学定位的模糊, 好似稍微象模象样的人, 都应该是大学毕业的, 其实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而真正高端人才的教育, 也因为这个定位模糊而不能彰显..

TOP

回复 831#christinesean 的帖子

新加坡读书的利弊是什么? 和国内, 和北美的区别是什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金牛猴宝 于 2010-12-8 09:46 发表
呵呵, 这是因为国内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产业。 有完整的产业链,有经济利益的诉求。
大学扩招如此厉害根源在此, 而不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
是啊, 教育怎么能产业化啊, 有经济利益在背后,  事情就发展得有点离谱了。

还有, 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也是由于经济利益集体的一句广告词而改变了一代孩子的童年啊。 我一直认为这是近年中国屈指可数的最成功的 Markeing programs 之一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christinesean 于 2010-12-8 08:59 发表
http://www.nytimes.com/2010/12/0 ... on.html?_r=1&hp
分享一下,shanghai score stun educators. 即便死读书,也是一份成就啊。
就拿奥运金牌来说,一方面是天分,一方面也是苦练出来的。
说到奥运, 让我想起今年一月在温哥华举办的冬季奥运会。让我有机会感受奥运, 感受老外夺取金牌和中国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摘抄一段当时的感慨:
比金牌第一更难得的,是加拿大运动员大多数都不是国家养着的职业选手,他们全靠一股对运动的热爱,冲破重重困难才有今天的。像一位拿金牌的运动员,平时是汽车销售,靠父老乡亲义卖筹集了2万块才得以参加冬奥。一些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给人碰倒或者出现意外(冬奥明显比夏奥常有这种情况),事后都不会特别懊恼,采访的时候都说“I had fun”,而不会说“辜负了祖国的期望”,他们大多对运动的热情多于对金牌的追求,这正正是奥运精神所在。

而今年冬季奥运会, 加拿大是金牌夺得最多的国家。
我很惊讶这种非职业训练夺得奥运金牌的模式。同时也悟道:确实, 奥运金牌或各种竞赛的获奖者原本就属于少数天才。 除非自己的孩子真的有那方面的天赋, 否则何苦要一厢情愿地望子成龙, 搞得孩子家长都那么累啊。 .

TOP

引用:
原帖由 胡豆妈 于 2010-12-8 11:04 发表
哇,楼主有空写写顶级学院学西餐烹饪的经历吧,一定好看。虽然当时痛苦,但过去了,再回忆,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吗?

另外中餐的问题,应该不是臭,而是味道大。 还有很多味道是外国人不习惯的。有一个美国人娶了个中 ...
西餐烹饪的话题说来话长的, 也许并不适合这儿的儿童教育的话题。

另, 是的, 老外不喜欢中餐的味道也是文化差异的一个表现吧。.

TOP

回复 848#DXMOM 的帖子

在孩子的教育中, 家长的心态太重要了。

一般我们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 比如昨天我给一个老同学打电话, 她说起她五年级的儿子奥数, 其实已经很棒了, 但她还说: “和人家那些。。。是没法比的。”
这也是很正常的吧, 我们经常说: 要朝前看, 不能跟和差的同学比。 

我有一阵子也是心里面急, 经常对我儿子说: 你看人家楼下的xx小朋友, 他已经能。。。了, 你看对面的xxx同学, 已经达到。。。。。。而看看你呢,。。。
记得那是一个下午, 当时儿子一年级, 他坐在桌子边上, 回过头, 一脸认真地对我说:“妈妈, 你知道哇, 每一个小人都是不一样的。 请你以后不要把我和别人比。”
我当时就愣在那里, 半天说不出话。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时我儿子严肃认真的神情。.

TOP

回复 851#胡豆妈 的帖子

贴一篇我当时写的文章吧, 介绍我的西餐烹饪课程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019460100fy9v.html.

TOP

回复 855#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改天一定拿来和大家分享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胡豆妈 于 2010-12-8 12:35 发表
浏览了一下,你和你做的菜都很美。:)

不知道你这这手艺现在还用吗?浪费了多可惜啊。可以写本书的。
谢谢夸奖, o(∩_∩)o...

我刚学完的时候, 真的很想写本书, 把学到的西餐和西餐烹饪方法, 介绍给中国人。 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人要看的。 我也不懂出版这一块的, 也就搁下了。.

TOP

回复 865#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是什么样的生命教育的课程啊, 听着蛮有意识的啊。.

TOP

哦, 那你哪天带了笔记给我们讲讲心得, 就省了我们的时间和金钱了。 :-)

有网友推荐的浦东的一个查经班, 我啥时候去看看, 觉得好再跟你说哈。.

TOP

回复 872#perfeiti 的帖子

不知道perfeiti孩子多大, 在他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打过孩子?你是如何实现目标的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0-12-8 14:19 发表
没错,我在孩子3岁前打过他两次屁股,后来发现效果不好,又发掘了新的方法挺管用。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这2次打屁股也是有意义的,最起码我现在说要打屁股了,他能够明白是什么滋味。
什么新方法啊? 介绍一下。.

TOP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0-12-8 13:50 发表
呵呵,当然打过。 呵呵。
在另一个地方,曾经有楼讨论关于打孩子的问题,打与不打,打得轻重,还得看孩子。
呵呵, 那我也就放心, 我火气上来打孩子也算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吧。

国外法律是不允许打孩子的, 有时候会想: 打孩子是不是一种很暴力的不良的教育方法? 但有时候火气上来, 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啊。 我承认我是火爆脾气。

在国外的时候, 经历过我河东狮吼, 不到5分钟警察来敲门的恐怖事件。 也看到身边我儿子的同学爸爸打了自己儿子一下屁股, 第二天爸爸妈妈就被带到警察局去的故事。 
说实话, 在国外即使发再大火气, 也不得不克制一点。 心里那个不畅快啊。 我儿子倒好, 为此颇为洋洋得意: 再怎么着, 你们也不能打我。

回到中国, 其实我们也没有打过他。 但彼此的心理状况就完全不同了, 至少我不用这么憋屈。.

TOP

回复 901#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真是一个有章法的好妈妈。

我也试图冷处理, 但不是每次都能做到, 我要不断努力修炼我的脾气。
我几次实践下来经验, 确实是: 当时冷处理, 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心平气和讲道理会效果好很多。.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