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58个人次参与评价】

[讨论] 让我们开始干吧!——谈中国普通家庭的教育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好贴,这个贴每天要来逛逛..

TOP

这个贴真好。

我常常想,老天爷给我一个孩子恐怕就是给我一个机会使自己变得更完善。我走到现在,也算顺利,但其实也是侥幸达到的。我最缺的就是“执行力”,从没有坚韧不拔的气质,从小到大都是无志之人常立志类型的。现在孩子已经进入学前教育阶段,我也看了很多人的经验,如何入手、如何推进、目标是什么其实是比较容易清楚的,但漫长的、稳定的执行是我最大的难点。有的时候,很怕,怕自己根本无法改变以往的毛病,在教育上也会不了了之。.

TOP

决心

关于决心,我想先说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一段古文,不知现在的语文课本有没有收录。我先把它贴出来: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这个故事,我小时候是熟背的,当时当做一个寓言故事来背,并不觉的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事情。出乎我的意料的是这种类似的事情还真有,居然发生在我的祖父身上。祖父去世很早,对于他的一生,我知之甚少。在父亲去世之前,在病床边,我跟父亲开玩笑说:“我象你,犟得很。你又象哪一个?”父亲说:“这个大概是祖传的。”于是他跟我讲了一下祖父的一件事情,让我惊讶得合不拢嘴。我的祖父在五岁的时候在家门口玩,被人拐走了。拐走之后,卖到离家大约二百多里路的地方。那个人家想要男孩,对他不错。在他八岁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不是这家人家亲养的。他开始打听他从哪里来的,但是人们不告诉他。花了一段时间,他大概知道自己来的地方和方位,于是他伺机准备出走。几次出走不成功,养父母家里人对他看得很紧。终于在他十一岁的时候,他出走成功了。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父母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到底在哪个村落,只是知道大概的方位。从出走,到最终找到家,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两年多的时间,他乞讨,帮人家干活,风餐露宿。因为不知道自己家具体的地方,他走了很多冤枉路,有的时候围着一座山转圈,甚至在离家不远的村落盘亘了半年之久。但是他最终找到了家,连妈妈都不再认识他,靠胎记才相认。

        我听了这个故事,惊叹不已。一个少年,没有考虑是否有路费、是否最终能找到父母,只是凭借着要回家的决心,自己居然没饿死,竟然还把这件事情做成了。相比起我祖父做成的这件事,我所做成的事情太不值得一提了。

        那么回到我们做父母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来,我们做一个好父母的决心来自于哪里?也就是那个念想来自于哪里?我的孩子曾经问过我:“妈妈,你为什么总是想到我?”我的回答就是:“因为我是你妈妈。”如果有人问我要把孩子教育好的决心来自于哪里,我的回答就是:“因为你是妈妈(爸爸),因为你对孩子的爱,还有就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

        我们自己生养了孩子,如果我们没有决心教育好他,还能指望谁?对于老师而言,教育是一份工作。对于父母而言,教育则是天命。工作总会有结束,天命将追随一生。我们在对老师不满的时候,自问一下我做得怎么样?我是不是有着坚强的决心要做好这件事?这个孩子,教育不好,对于一个家庭是终身的拖累;对于整个社会,又多了一个没长好的孩子。无论是从小家来看,还是从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来看,我们要有决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此外,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目前的社会,大部分家庭不必为温饱操心、不必为活命操心,在想做教育的时候可以专心去做。我们这个时代,还遇到了互联网的普及、出版业的大发展,在想做的时候,有条件去做。那么还有什么借口让我们下不了做成这样一件事的决心?

        当我们有了做好父母的决心,我们应当把这个决心贯穿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给孩子看。我的孩子晕车,我一直想减轻她的心理负担。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看到别人吐就会觉得不舒服,其次让我给孩子洗脏东西对于我的心理也是一次绝大的考验。但是孩子先天已经这样了,妈妈再没有决心怎么行?一次我带她和朋友们出去玩,在回程的路上她吐的时候我没来得及用塑料袋接住。孩子哭得厉害,一方面觉得不舒服,另一方面她也怕脏。我把她的外衣都脱下来用一个袋子装起来,用我的外套裹住她。把她抱回家,给她洗完澡之后,我问她还愿意出去玩嘛。我的女儿说了:“不想去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了句让我很感动的话:“给你添麻烦。”我抱住她,告诉她:“妈妈一点都不觉得麻烦,弄脏衣服有什么了不起,妈妈能把它变干净!”那天阿姨放假,我自己动手,洗完了拿给我女儿看,问她干不干净。我女儿说干净。第二天晒过之后,拿给女儿闻闻晒过的衣服香味。她的心情好了很多,我告诉她:“妈妈不怕麻烦,有妈妈在,什么都不用担心。我们一起努力,你一定会很快地变得不再晕车!”这种事情做了几次,有的时候虽然我妈妈或者阿姨想帮我洗孩子的脏衣服,我不肯。我要做给我女儿看,妈妈有决心帮助她,这点小事没问题!后来,我女儿虽然晕车,但是不怕坐车,吐归吐,玩归玩,没有害怕坐车这一说。她的活动区域也在不断地拓展,终于可以坐车离开上海市区了。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肯定能搞定,还有什么比晕车还难搞定的东西嘛?”当然,这个世界上比晕车还难搞定的东西肯定不少。只是在她这个年龄段,克服害怕晕车的心理已经是一个大的挑战。这样一个挑战一个挑战地去做,她最终会自己去克服比晕车更可怕的事情。

        有一个我比较欣赏的妈妈,她儿子上学之前一直放养,学前教育除了读点故事,其他基本是空白。上小学时,她儿子写字也写不过人家,但最要命的是对数学胆怯。我问她是怎么扭转局面的。她笑呵呵地说:“你觉得我这个人一般怎么解决问题?”我跟她是老朋友,当然了解:“你总是对着问题说:‘没问题!’,最后就真的没问题。”“对啊,我就跟我儿子说:‘没问题!妈妈觉得这不是什么难事,我们肯定能学好数学!’”她工作非常繁忙,但是她决定了就开始做。儿子的每张试卷她都看一看,每一道错题,她都和儿子一起探讨一番。有的时候,她忙完工作已经下半夜了,她仍然把儿子的试卷拿出来看一下。儿子每一点进展,她就跟儿子强化克服畏惧心理的决心:“看!我们下决心做,就是能做得好!”二年级的时候,她儿子爱上了数学,学校里的考试已经能自己全部搞定了,还多了一个口头禅:没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自己先不能怯场,要镇静,要有必胜的决心,才对得起孩子对我们的信赖。这个决心,也不需要多有文化,只要有对孩子足够的爱和责任,我们就会有决心。我们的决心会逐步地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在童年期就逐渐体验到决心的威力。当他们遇到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已经长出了自己的决心。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11-8 20:11 编辑 ].

TOP

回复 50#perfeiti 的帖子

天赋么,我是这么理解的

一些基本的跟生存有关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比如:学习母语的能力、基本的逻辑能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

这些能力运用得当,如果不是一定要孩子参加某科竞赛的话,对付中小学课本知识的学习应当是够用的。

至于用造物这个词,是因为我相信自然的力量,但是我又不相信有一个人格神的存在,我就用了这么个词。.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1-8 11:33 发表
  ...幸运的是信心不是来自于父母本人的学历和周围的环境,信心来自于造物。...这种力量是任何老师和学校所不能代替的,父母要做的只是帮助孩子保持这些东西,并将这股力量引导到适合的地方。
能否请教水老师: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因循造物间究竟是对立还是统一?如何去定义识别孩子的潜能呢?.

TOP

回复 53#水之形 的帖子

Let it be. No problem..

TOP

回复 55#小小老虎 的帖子

定义孩子的潜能,我不知道。如何识别孩子的潜能,我倒是知道,跟他玩,他就会展现给你看。我对孩子的了解,包括对我学生的了解,都是通过跟他们玩、聊天来完成的。

至于激发潜能和因循造物,这个不矛盾吧。能把造物给于的各种潜质合理组合一番,已经很厉害了,你还打算激发出孩子基因里没带来的潜能嘛?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11-8 21:26 编辑 ].

TOP

不好意思,我又要招 了。LZ确实有决心和信心。但我感觉,面临传统教育有一种是,太有决心和信心教育孩子了,让孩子生活的很压抑。其实孩子更该懂的是,“学术”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和学习一样重要的还有运动,交友等。.

TOP

回复 58#SybilMom 的帖子

不好意思,你恰好说反了,呵呵。

正是缺乏信心和决心,把教育复杂化了。把孩子驱赶在各类补习班上,为了名校的份额争得头破血流,而忘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品行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后续要展开的东西,我在32楼已经给出了大致的提纲,为什么不等我写完呢。

运动和交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说的学习已经泛化,而不是局限在书本知识上。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11-8 22:10 编辑 ].

TOP

哦,部分有理。如果真如LZ说,您对学习的范围定义这么广的话,没有几个家长能招架的,您没见很多家长下班已经精疲力竭,耐心都没有了,哪来的那么多信心和决心啊。所以,我是认为,家长们还是应该放松心态,量力而行啊。家长先平衡自己的生活,再去囤积信心和决心教育孩子。(我明天要带孩子出游,所以先写下)。.

TOP

回复 60#SybilMom 的帖子

我看到的是家长们花在陪孩子上各种学习班以及抱怨当今教育环境上的时间,已经足够用来做家庭教育。

至于各类学习家长是否能招架,你这里犯了一个线性思维的错误。这些事情并不需要一件件地去做,而是抓住根本,就可以纲举目张。因为孩子是活的,只要根本性的东西弄好,孩子可以自己一件一件地做成。这些根本性的东西,就包括了我们传递给他们的信心和决心。.

TOP

明天来谈培养孩子的善心.

TOP

回复 60#SybilMom 的帖子

同学,你扯到了学习方法了,或者说教育方法了。如果没有信心和决心,或者不幸下错了决心,那么教育方法几乎肯定错误的。因为这支箭还没发出去,已经失去了准心。
所以,何不等等,也许等水老师讲到方法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如此简单。不过,如你所说,如果工作下来,您连跟孩子玩玩或者跟孩子拉个话话的耐心都没有的话,那就真是啥也别说了,先调整工作吧。
仔细想想,这么努力的工作,能多赚几个钱,如果孩子没教育好,又会被拖累成什么样。孰轻孰重,应该也是不难判别的。.

TOP

回复 62#水之形 的帖子

写的好!支持,送花!明天再来看。.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53#水之形 的帖子

在我看来,这篇讲的,不仅仅是决心,更是责任

人的本性都是懒惰的,推卸责任的
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考不好了,工作出错了,都本能地推卸责任

惟独一件事情,我看是无法推卸掉的,错了,不好了,就只能自己承担,那就是为人父母必须要教育好子女.但就这样的一件事情,许多人还在不断地推卸责任,考不好了,就说:我地儿,身体不好,他从小这个病那个病,浑身上下里里外外的病啊,说得那个可怜仿佛她的儿是残疾脑瘫的N次方.....
其实,我看她的儿浑身是劲力大如牛,而且门坎精得要命,智商虽不达250吧,起码也该有130.嘿嘿,完全是个正常儿.

怪完自己,又去怪别人.啊,别人那个都有时间啊,有学问啊....啊了半天,意思是别人干得好都因为别人具备她没有的力量,其实呢,才不呢,把她那些个算计别人的小才能用来教训自己地儿子,我看,迟早会成"海,吨"的,何必现在就"悲,多,愤"呢

嘿嘿,是吧.

TOP

第二节课入座。给小水倒茶。.

附件

倒茶2.jpg (2.98 KB)

2010-11-9 10:31

倒茶2.jpg

TOP

回复 57#水之形 的帖子

>激发出孩子基因里没带来的潜能

这个做法……有专门的名字的,叫做小宇宙爆发 .

TOP

善心(责任心)

这个内容比较多,要分步写。先帖出来这么多。


那么培养孩子的善心和学习有关系嘛?不仅仅是有关系,而且是太有关系了。一个孩子,最终是要离开父母的,拥有自己的世界。他要从外界吸取养料,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那么外界环境是否友好就非常关键。作为父母,不可能预见到孩子日后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同学,更不可能把握会遇到什么样的领导、同事或是下级。父母能做的,就是让孩子从小培养善行,不要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性。不懂得关心、体谅他人,最终将会为自己日后的成长埋下不可预计的困难。

        有的朋友会说我的孩子很好,心地很善良,还需要怎么培养呢?孩子心地善良,我绝对相信,但是家长应当引导孩子以善行的方式把自己的善心传递出来,感染他周围的人。孩子表现出来的善行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有人为的造作,让旁人看到了其中的虚伪,那是弄巧成拙。孩子什么时候能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善行,不是家长可以精确设计的,家长只能把握好一些原则。

        关于这个问题我花了点时间去想,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责任心、礼貌待人、分享和换位思考。具体的手段就是差遣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父母的以身作则。

        责任心的确立我是在孩子两周岁不到的时候就开始做。我没有看到哪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可以自然而然地、持久地流露出善行,可以换位思考、体谅他人。此外,我一向主张孩子要自学,要主动地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养料,如果她从小认为她是没有责任的,她怎么能够在后续的成长中意识到学习是她自己的责任?缺乏责任心这块基石,后续的教育是无法展开的,自我教育将成为空谈。

        当时我还在上班,让我父母去执行我的想法。这些想法包括:去绿地里玩,让小朋友自己背包,包里面哪怕放一块尿布,一根汗巾,都要让她自己背;孩子在外面用纸巾擦手,擦完了让孩子自己扔到垃圾筒里去;吃饭掉在桌面的米粒,鼓励孩子自己捡起来放在空碗里;我们下班回家,鼓励女儿为我们拿拖鞋等等。我父母当时很不能理解我的做法,觉得我在作弄小家伙。但是我仍然坚持让他们这样做。其实小家伙没觉得这是“受差遣”,她干得乐此不疲,连家里阿姨来她都会冲到门口去拿拖鞋。来我们家做事的阿姨没有一个不喜欢她。她能完成这些工作,对她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因为她会得到人们真诚的而非客套的夸奖。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父母夸奖孩子,孩子无动于衷;旁人的一句夸奖,孩子却非常看重。因此,我们要做一些工作,培养孩子的善行,让其他人来给孩子鼓励,这就是环境的教育。

        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孩子能走的话,又不是生病,就少抱、少坐小推车;孩子能握勺子了,就要逐步培养她自己吃饭。这样一步一步地培养,孩子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她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将会激发她进一步去成长。现在已经品尝到责任心培养的好处。现在跟孩子说:“胖子,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她就会自己去做。老师布置的一些作业,她都是自己去完成,而且还记得挺牢。放学后在外面玩完回来就做,不需要我们去说。此外,她认的几个字,自己每天拿出来复习,也是主动的。因为她知道这是她的事,不是我的事。我们现在经常有这样的对话:“胖子,需要帮助嘛?”胖子说:“不用,谢谢, all by myself!”我再叮咛一句:“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叫我。”“好的,妈妈,你做你自己的事情去。”

        除了让孩子自理,还让孩子体验各种劳动。我女儿两岁多的时候,看着阿姨拖地板,很好奇。她有一次摆弄拖把,阿姨告诉她:“这是简单的事情,你不要做,你学你妈妈,做难的事情。”我跟阿姨说:“不要,我就是从小劳动教育太少,上中学了仍旧不懂事。”我就给她一个拖把,让她去摆弄。家里还划出一块地方,让她拖。当时我只是顺水推舟地让她有个劳动的体验,并没有想那么多。但是这件事在孩子四岁的时候结出了让我欣喜的果实。一次她发高烧,我又有急事不能回家。我爱人从单位里冲回来带着她去医院,家里阿姨跟着。从医院回来之后,孩子晕车,在小区门口就下车了。我爱人接着去上班,阿姨看她走不动,就背她。她伏在阿姨的背上说:“对不起,本来应该我自己走的。我今天实在是走不动,给你添麻烦了。”阿姨好感动,就说:“不麻烦,不麻烦,阿姨喜欢背你。”我女儿说:“是麻烦你了,你每天都很辛苦。”阿姨连忙说:“不辛苦、不辛苦。”我女儿继续说:“辛苦的,我拖过地,还拖不干净。你每天拖地烧饭,很辛苦的。我病好了,不会让你背的。”我回到家,阿姨激动得眼泪都在眼眶里,一连声地跟我夸孩子懂事,体贴人,还夸我真会教。其实哪里有什么奥秘,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加一点劳动体验,孩子就会生发出来善行和善语。我听到阿姨陈述的孩子的体贴,也感到很欣慰。我知道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她离开我懂得体谅他人,就会交到真心的朋友,就会从她所处的环境中得到好的帮助或者指点。我不用担心她出言不逊,刺激他人,给自己埋下祸根。

        不要小看体谅他人这件事,一个善行能激起更多的善行。孩子纯真的体贴,很容易感动成人。今年夏天,胖子练轮滑。她看到老师教得尽心尽力,衣服湿透,就提醒我去多买一瓶水。当她把那瓶水拿给老师的时候,老师很感动,说:“我带水了,谢谢你!”这个小小的关心,激发了老师的热情。老师喜欢她,就拉着她的手一起滑,给她表演花式,激发了她学习欲望。她学习欲望加强了,练得勤。过了一个多月,老师来跟我说:“你孩子悟性高,她来练习不算课时。”其实哪里悟性高?不过是师生情感交流顺畅,互相激励,良性循环,外加一点点坚持,就进步快了。.

TOP

惟独一件事情,我看是无法推卸掉的,错了,不好了,就只能自己承担,那就是为人父母必须要教育好子女.
————————————————————————————————————————————


非常赞同。生下来就要下决心教育好,否则不如不生。这个教育好不是指一定要拿个什么奖才叫教育好,学会做人,学会一项安身立命的技能,身心没有大毛病,就算是教育好了。.

TOP

支持下

法无定法,重要的是判断或者行动背面的起心动念。因地不真,果地招迂。
在貌似“爱”“责任”的背后有多少“控制”、“愤恨”...? 在控制、愤恨基础上,任何技术手段都是徒劳无益。.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1-9 11:11 发表
学会做人,学会一项安身立命的技能,身心没有大毛病,就算是教育好了
严重同意!

我觉得孩子包括大人都还要学会热爱生活,感激生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善心(责任心)(续)

言语是人的第二张脸,对于孩子礼貌的培养,我和她爸爸是高度一致。孩子很内向,让她干点活也许没问题,让她开口问候他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和她爸爸约好了,不论自己原来性格如何,为了这个孩子,我们必须先教育自己。在遇到面熟的人,不论关系远近,一律先打招呼,笑脸相迎。不论人家什么反应,我们都坚持这样做。坚持做了之后,即使是一开始不愿搭理我们的人,都跟我们热络起来。我们俩这样一直做榜样,到了胖子三周岁可以说一个“好”字的时候,带她出门跟她有言在先,碰到他人,一定要问“好”。胖子答应了,但是有时她不肯做,她不做,我就不走。那个等着她问“好”的人都走了,我还不走,一定要她开口说:“好。”慢慢地,小朋友就养成了开口问好的习惯。此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会在外面的环境中吸收一些不好的言语。对于这个我们都很敏感,一听到她口气不够礼貌,我们就要跟她探讨一下她说这个话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正当,那么怎么说才好听。孩子很犟的,学到一些挑衅的话语,又觉得自己很酷,听不进。我们就找时机,把她的话用在她身上。这种时候,孩子就会楞住,我们就开始问她:“喜欢我们这么说嘛?听得舒服嘛?”孩子体验过不好听的话对人的刺激,就自己愿意去改正。

        也是在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我开始了分享的教育。分享这件事是我到大学才学会的。在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我吃。到了大学,妈妈叮嘱过我不要吃独食,有水果零食要分享。但是我一开始做得不好。饼干糖果好分,水果就没那么好分,酸奶也不那么好分。苹果和酸奶是我钟爱的食物,经常去买。但是买回来的,如果分的话,隔壁寝室的女孩一起来吃,一个人一个苹果是不够的,一人一瓶酸奶我也是拎不动的。因为从小到大我永远是吃整个一个苹果,以我的智商居然想不到苹果可以切开来吃。直到寝室里其他女孩分水果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苹果是可以分的。寝室里有个女孩,平时花钱比较省。她买一些水果回来,还没我买得多,但是她有办法分。她拿洗净的饭盆,把苹果、橘子和香蕉切开,然后招呼大家来吃“水果拼盘”。水果不多,但是每个人可以吃到一小片苹果、几瓣橘子和一小段香蕉,大家都很开心。我当时看到她这样做,真是赞叹她的智慧,相形之下我做的就太差了。还有一次,我和同学去远足,回到校门口又累又渴。同学摸摸口袋,只有五毛钱,只够买一瓶酸奶。她说要我喝,我说要她喝,这么推来推去。售货员看了好笑,说你们两个小姑娘不要推了,我给你们两根吸管,分着喝。我又晕了,原来酸奶也可以分的。在这种事情上,我一直做得很笨拙,因为从小没有好好培养,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给我。

        这种待人接物的初级问题不能让我传给女儿,好习惯要传承,坏习惯可不能代代相传。胖子爱吃巧克力,有时我会给她一两个。那个时候我喜欢逗胖子玩,我把糖藏在沙发垫子的缝里、或者某个墙角,让胖子去找。胖子经常找得满头大汗还锲而不舍,好不容易找到了,兴高采烈。找到之后,我厚着脸皮问胖子,可不可以分一半给妈妈吃。胖子一开始是迟疑的,首先,糖不多;其次,好不容易得到的。我就那么眼巴巴地看着她,她最终分给我一半。我父母看了说:“你搞得跟小家伙一样!一块糖还要让她分。”我说:“我爱吃那个糖嘛?爱吃我就自己去拿,何必问她要?我只是希望她不要象我,她要从小学会分享。”等她学会分给我糖之后,我再引导她分给她爸、外公外婆和阿姨。习惯成自然,她在玩耍和享用食物的时候,会关照到其他小朋友。分享的习惯能让她交到很多好朋友,让她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兼顾其他人的情绪。看到有些家长对孩子领导才能的培养比较看重,在我看来,除了口才、能力,分享也是培养领导才能的基本功。一个成功的领导一定不是吃独食的,而应当是精通分享之道。分享也是化敌为友的一个途径。

        那么分享和学习文化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一个孩子会分享,他就能有很多朋友。这些朋友会丰富他的眼界。光靠父母去一点一点地拓展孩子的眼界,那效率太低了。父母只能给孩子一个根基,其他的,要孩子自己从他人身上学习。

        有了前面这些工作的铺垫,换位思考的培养就很简单了。因为在前期的工作中,可以问一下别人出言不逊的时候的感受,别的孩子独霸玩具不肯分享时的感受。孩子体验过这种感受之后,不但能够改正自己的行为,还养成了换位思考的习惯。也就是说,做父母的在孩子受伤害的时候,提醒他“勿施于人”,就可以慢慢地培养出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

        当把孩子这些底子打好了,他会为自己营造一个比较友好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会感受到爱和被爱。即使有一些不友好的人,也不容易造成实质性伤害。就像古话所说: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此外,孩子的情绪也比较平稳,这对于学习也很重要。如果一个孩子的情绪波动大,怎么能靠自我克制去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呢?就算能做,也是要花大力气的吧。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11-9 13:29 编辑 ].

TOP

回复 76#水之形 的帖子

76楼末尾这段,把我这个大人也教育了。
之前总为自己做出的一些奉献分享忍让没有回报而觉得不平,“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句话剖析了付出的价值。.

TOP

这个贴需要好好品,细细品。.

TOP

回复 77#jrmm 的帖子

我孩子的玩伴中,有个孩子喜欢打人。一群玩的小伙伴,都被打过。

稀奇的是,我女儿从来没有挨过打。有一次我远远地看见我女儿跟那个孩子发生争执,她不肯听从没有道理的话。我看到那个孩子非常生气,拳头已经举起来了,可是又很神奇地放了下去。我一直不能清楚地表达到底是什么让那个孩子自动地收敛。也许是我女儿朋友多,周围一群她的好友;也许是我女儿在别人都不理那个孩子的时候仍旧分东西给他。总之,善行是金钟罩,是气场,可以在父母不在场的时候保护孩子。.

TOP

收藏了,一直喜欢水老师的写的贴子,等待下文!.

TOP

回复 76#水之形 的帖子

见面要微笑,并清晰地说“你好”。接电话时,也要说“你好,我是XXX”。

养成这个习惯是从看了卡耐基之“人性的弱点”开始的,那时刚刚从大学里边毕业进到工厂里边。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边,这个习惯无数次使我摆脱困难的处境,因为总是能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当然,我也在帮助别人。

在几个大的国际管理集团如Hilton,Intercon,见面说你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企业文化。服务员对客人要说这句话,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上级对下级都要说这句话,这使整个酒店都有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

TOP

回复 76#水之形 的帖子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肉很少。我们几个小朋友把最后一块瘦肉含在嘴里,睡午觉时,一丝丝地撕下来吃,好像还共享来着。
我们家四口人,每个水果都是分成四份,直到现在也是这个习惯。.

TOP

回复 81#ccpaging 的帖子

这本书的英文名应该是: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

这本书我很喜欢看。也打算日推荐我孩子看。原文写得简洁流畅,我完全感受到作者的谦逊和包容,堪称一代大师,教育家。有的书,读完之后不想再读。有的书读完之后,喜欢书的内容,对于作者却没有太强的感受。有的书,读完之后,有一种想穿越时空一睹作者风采的冲动。卡耐基就是让我产生这种冲动的作者。

你的孩子在中学阶段就可以尝试看一下原文。.

TOP

回复 82#ccpaging 的帖子

你这个共享得有点不卫生哦.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1-8 11:33 发表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一次长跑,是造物给每一个父母安排的漫长的修行。孩子从呀呀学语到大学毕业,时间的跨度超过二十年。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坚持做一件事情,必须要有坚强的信心。当孩子的成长出现一些突发 ...
妈妈鼓励女儿,给女儿自信那段真是很感人!

水老师其实也是一直在鼓励各位爸爸妈妈有计划,有步骤,持之以恒地担当起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 个人觉得教育孩子首先应该是对自己的一种教育,只是要求孩子在方方面面的成长很快就会发现这不可行. 一个愿意进行不断自我教育的人,对孩子的教育也会有深刻的心理体会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和孩子一起共同进步才是一种长效的办法.

还有很多人将教育孩子看成仅是学业上教育. 那就太窄了. 水老师之前的贴子我也都看过. 知道水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广义的,也是实用的很有效的. 很喜欢看.谢谢分享!.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1-8 21:21 发表
定义孩子的潜能,我不知道。如何识别孩子的潜能,我倒是知道,跟他玩,他就会展现给你看。我对孩子的了解,包括对我学生的了解,都是通过跟他们玩、聊天来完成的。

至于激发潜能和因循造物,这个不矛盾吧。能把造物给于的各种潜质合理组合一番,已经很厉害了,你还打算激发出孩子基因里没带来的潜能嘛? ...
呵呵,水老师问得犀利的。
自认为主观上没有,但客观效果上不排除有此可能。就其原因,可能还是“用进废退”的观念在影响吧。.

TOP

回复 86#小小老虎 的帖子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说的那个种潜能,假设这种潜能是A,孩子一开始是没有的。但是因为他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发掘了B和C潜能。那么在特定环境下,在具备B和C的基础上,迸发除了A潜能。

这个应该是可以的,也是教育努力的方向。.

TOP

回复 74#perfeiti 的帖子

平时说的“恶”,是指恶行。

这么大的孩子,不大会有实质性的恶行。

我观察过那些长大后有令人厌恶行为的人,其实心底也不是多么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从小要么受过过多的关爱,心里只有自己;要么没有足够的关爱,变得刺头刺脑的。

那些心里只有自己的人当中,有一部分这样的人,他们只是对于他人情感的感受力不够,并非不知道为善。一旦感受到了,仍旧是有善行的。

要说这个文章中的“善”的对立面,就是过度自私。.

TOP

回复 40#ccpaging 的帖子

说得太好了,双手托着仰视.献花.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1-9 14:24 发表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说的那个种潜能,假设这种潜能是A,孩子一开始是没有的。但是因为他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发掘了B和C潜能。那么在特定环境下,在具备B和C的基础上,迸发除了A潜能。

这个应该是可以的,也是 ...
其实感觉这也是一种模糊的,未可期的尝试,所以这个过程中的决心是执着还是束缚就完全交给结果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1-9 12:54 发表
言语是人的第二张脸,对于孩子礼貌的培养,我和她爸爸是高度一致。孩子很内向,让她干点活也许没问题,让她开口问候他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和她爸爸约好了,不论自己原来性格如何,为了这个孩子,我们必须先教 ...
关于主动打招呼,我的体会是凡人都打招呼还是件挺需要勇气的事情. 跟认识的人问早,问好还没有问题.可如果在电梯里遇到不认识的,想微笑一下,基本对方都是没有表情的.就坚持不下去了..

TOP

回复 90#小小老虎 的帖子

对的,不能够设计的。只是把一些基本条件准备好。当环境来了的时候,由命运来安排。

所以我也经常说:把握好能把握的,把不能把握的交给造物。.

TOP

回复 91#唐丫妈妈 的帖子

是需要勇气。但是去做过就发现,其实那些一开始没表情的人,内心也有交往的渴望,多打几次招呼,就熟悉了。

我也是那种很敏感的人,一开始打招呼要在心里盘算对方会是什么反应,如果没反应,下次就当看不见。因为要教育孩子,我就得做给她看,所以只要有点关系的,见过几次面的,我都打招呼。打着打着,我自己的交往能力也提高了。.

TOP

回复 92#水之形 的帖子

呵呵,谢谢了,还有你那8个字,也一并领受了。.

TOP

回复 93#水之形 的帖子

所以我就很喜欢在酒店的电梯里, 碰到什么人(基本上是老外, 唉!), 都会很温暖地打个招呼. 心情就很好.
不过你说得对. 平静的外表下都有一颗渴望交往的心. 主动跟别人打招呼是会拉近彼此的关系. 相互都受益.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TOP

善与环境

一个孩子,他的善心一旦传递出来,他就在影响周围的环境,他就在营造适合自己成长的环境。一个父母再能干,老是处心积虑地给孩子设计环境,这个活太苦了。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做一做,但是要根据她的成长设计一二十年不同的环境,这是很难的。但是一个孩子要想迸发出自己的潜能,要有环境的激发。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就是设置好恰当的环境,让孩子自己成长。我既然信她这一套,就得想办法给孩子制造环境。但是我还是发现自己不能胜任,直到我看到善行的威力。

举一个例子,偶有一次我女儿问我她外婆的生日。我也记不住,就含糊地说在深秋。前一阵子降温,我对胖子说要多穿衣服,因为到深秋了。胖子马上说外婆的生日要到了。她去数了数她的钱,要给外婆买样的东西。我吃惊又感动,长这么大,我都很含糊我妈妈的生日。于是问她有多少钱,她说有70元。我说:“这样,妈妈觉得你能想到外婆,真的让人感动。妈妈不要说象你这么大,就是现在也没有你做得好。妈妈向你学习,你出70,妈妈再赞助70,这样你去给外婆买一样东西。”一天,在谭木匠店里,胖子看中了一柄木梳,要买给外婆。那柄梳子需要168元钱。我说:“胖子,你爱外婆,这很好。妈妈已经赞助了和你一样多的钱,仍旧不够。换样东西买吧。”胖子不肯走,就是要那柄梳子,随后,她很有气概地说:“妈妈,我可不可以问你借30元钱?我卖你画还钱。”我答应了。我们这番对话,让营业员很感动,她特地拿了丝带在盒子上打了一个漂亮的结。我能感觉到那个营业员很喜欢我的孩子。她转悠一圈,再说:“小朋友,你送你外婆礼物,是不是需要一张贺卡呀?阿姨给你找张卡。”我女儿喜出望外。临出门之前,售货员还追出来说;“小朋友,你好棒!阿姨再送你一个小玩具。”那一个很小很小的布娃娃,但我女儿爱不释手。营业员这些举动,对我女儿是莫大的肯定和教育,是对她善行的最佳奖赏。

这还没有完,我妈妈拿到那柄梳子,感动得要命。老太太自然要去念叨,结果被胖子舅妈听去了。她舅妈对自己的孩子看得很重,放在手上抱着不肯松的。她大概也觉得我们胖子虽然调皮捣蛋,但是是有爱心的。一次她舅妈跟她说:“胖子,你喜欢妹妹嘛?”胖子说:“喜欢。”她舅妈说:“那你带妹妹玩好不好?”胖子欣然同意,开始有模有样当起小保姆来了。她舅妈又跟她提条件,说:“胖子,妹妹有点喜欢听故事了,你给她读个故事怎么样?”胖子自己扫盲工作才开了个头,给妹妹读书岂不是有些为难?胖子有办法,让我给她把她妹妹那些极其简单的书给她指读一遍,她把生字记住了就去读给表妹听。我在一边真是笑歪了嘴,我一直恨她不肯指读,这下她求着我指读了。有了这项保姆工作,胖子认字劲头大增,也了却我的顾虑。我相信她照顾妹妹这件事能更好地培育她的责任心,这种工作给予的教育是父母说教不能代替的。

善行也许不能立即带来可以预期的东西,但是善行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带来惊喜。这种善行创造出的环境,胜过父母处心积虑的教育。当孩子自己可以营造(其实用营造这个词不合适,因为在做的时候并没有其他的期望)环境的时候,他们的提升是飞速的。培养孩子的善吧,培养他们爱他人、体谅他人、尽自己能力去帮助他人,最终,他们的付出的爱心也会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一个不是特别依靠专职老师的环境。那时,他周围喜爱他的人、鼓励他的人、指点他的人、指出他错误的人、以及对他委以责任的人,都是他的老师,都在不自觉地做同样一个工作:完善这个孩子。当人们厌恶一个人的时候,往往连他的错误都不愿指出,别提激励和指点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不仅仅是讲君主,对于普通人也是适用的。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11-9 15:33 编辑 ].

TOP

回复 95#唐丫妈妈 的帖子

一些国内的酒店管理集团,例如,如家也在推行这种理念。
记得有一次,去天津的滨海新区做工程。要跟总包打交道,要跟甲方打交道,要跟管理方打交道,还要跟工人打交道,同事和我在天津足足泡了快一个月。晚上回到酒店,从大厅走到二楼房间,碰到服务员,他们就停下手里的活,跟我们打招呼,“你好”,“回来了”,诸如此类。
听见第一声的时候,不太在意,听见第二声的时候,随口回了一声,听见第三声的时候,就不好意思不认真回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慢慢地从白天的烦恼中游离出来,心情逐渐地好起来。晚上,洗个澡,慢慢地吃个晚饭,再睡个好觉。

走出纠结,最好的办法是去关注他人。而帮助他人,则使我们能获得愉悦和满足。.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