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投票主题

[育儿] 小学一、二年级小龄生在班级所处的水平及受重视程度调查

儿子幼升小,年龄属于偏小(6月底生日)。在幼儿园大班之前,感觉到和大龄生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大班后,差距明显缩小。即将进入小学,不知在小学低年级,一般来说,这种差异是否明显?小学一、二年级小龄生在班级所处的水平及受重视程度如何?请各位家长谈谈吧。

[ 本帖最后由 小岳岳妈 于 2010-7-10 10:46 编辑 ].

投票项目 ( 多选: 最多可选 5 项 ) 参与人数 74  

1.  上游
2.  中上游
3.  中游
4.  中下游
5.  下游
6.  高度重视
7.  中度重视
8.  低度重视
9.  不重视
10.  男孩
11.  女孩
12.  善于与同学交往
13.  较善于与同学交往
14.  不善于与同学交往
15.  善于与周围成人(非家庭成员)相处(包括交涉、处理一些相关事宜)
16.  较善于与周围成人(非家庭成员)相处(包括交涉、处理一些简单事宜)
17.  不善于与周围成人(非家庭成员)相处(包括交涉、处理一些简单事宜)

一二年级的难度不大,主要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所以谈不上对哪个孩子特别重视,除非孩子犯了什么大错。
三年级要换班主任和主课老师,我想这时老师会重视学生的成绩吧。.

TOP

儿子最后一天考试结束,去接他遇到班主任,和老师聊了一会儿,老师反映儿子有些骄傲自满了,有些退步,觉得是好事情,老师对孩子有要求,准备找个时间要敲打敲打他.

TOP

我家的是儿子,八月生,LZ这个 问题应该再分细些:我儿子是成绩不错,和小朋友关系不会处。就是那种智商可以,情商偏低的吧。.

TOP

似乎中上游居多,是大家瘌痢头儿子自己喜欢还是其它月龄的孩子中下游的比率比较高呢?.

TOP

我儿子是4月底生的,也勉强算小龄生吧。目前二升三年级,功课还不错,英语数学基本前三,就是语文差点但前十还是有的。.

TOP

回复 4#Wini妈妈 的帖子

到目前为止,这个结果有些意外。.

TOP

回复 3#阿小小 的帖子

感谢你的宝贵意见,马上改正!.

TOP

还有什么需要增加的选项,请各位不吝指出!.

TOP

以我个人的体会,我从小到大一路“重点”。因为那时都不怎么注重家庭教育,所以,完全是凭天赋和自己的自觉程度。我本人是4月出生,在班里一直属于比较小的,多数同学都是前一年出生的。9、10、11月特别多。我们班里7、8月出生的凤毛麟角,我印象中初中时基本就没有。但是到了高中时,班级里最优秀的几个同学倒都是6月出生的。看来小月龄的要么被淘汰了,跟上去的越到后面越显示出精品的特质。呵呵。
我自己的孩子是小月龄,所以,一直很担心他上学后会跟不上。尤其是情商方面。我想,可能这样的孩子家长更应该多花点心思吧。.

TOP

没有选重视程度,因为不知道LZ说的重视指的啥?老师对孩子的关心程度还是什么?

我只能告诉你,每个学校重视的东西不一样,每个老师的性格脾气也不一样,关注度也不一样。

就我的经验是,如果你们的学校不是只关注成绩的话,那你的孩子是否比别的孩子更善于察言观色,是否会讨老师喜欢(当然,这一条有很多家长自己帮孩子做了,看你是否肯屈尊做一些不齿之事),那才是关键。.

TOP

引用:
原帖由 阿小小 于 2010-7-2 13:26 发表 \"\"
我家的是儿子,八月生,LZ这个 问题应该再分细些:我儿子是成绩不错,和小朋友关系不会处。就是那种智商可以,情商偏低的吧。
我家也是儿子,9月底的,上户口时托人改到8月底,所以挤进了小学。下学期四年级了。儿子成绩不错,老师很喜欢他,我也觉得他情商偏低,所以说小龄孩子学习不是问题,但如果让他当班长,好像有问题(这是他自己说的,所以他只竞选了个学习委员当)。.

TOP

非常同意楼上宇辰妈说的,学习可能不是问题,关键是情商和综合能力。我们也是学习还可以,但要当班长,总缺根筋。.

TOP

非常感谢以上BBMM们的积极参与!参与人数的多少决定了调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所以请大家踊跃投票。再次表示感谢!.

TOP

引用:
原帖由 Wini妈妈 于 2010-7-9 23:27 发表 \"\"
非常同意楼上宇辰妈说的,学习可能不是问题,关键是情商和综合能力。我们也是学习还可以,但要当班长,总缺根筋。
本来设计这项调查内容的初衷,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属小龄生,主要出于对他在即将到来的小学1、2年级的学习水平、老师是否关心重视这个问题的担心。感觉我儿子在情商方面,与同龄孩子比较,处于中上水平,尤其是大班下学期更加明显看得到,所以当初没有考虑到情商方面的问题,现在根据大家的建议附加了情商的内容。.

TOP

老师基本只有时间抓学习,不怎么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的,有心无力啊!.

TOP

回复 15#黑发侠女 的帖子

可以想象和理解。只是想听取更多的“过来人”家长对于孩子在那个阶段所处水平的回忆和感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