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33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帖:新民晚报请不要在诋毁上海人了好吗?我很愤怒!

转帖:新民晚报请不要在诋毁上海人了好吗?我很愤怒!

原文:[今日论语]东道主不能这样“精明” 2010-04-15 13:4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林 疏 共 44 条评论  半个月前,俞正声书记宣布,将向上海居民每户赠送一张世博会门票、一张交通纪念卡,自那以后,相信不少市民翘首期待着这份礼物。

  不过,有人的“热情”劲儿似乎过头了——据了解,由于门票和交通卡是按户发放,每户只能领取一份,个别市民就“剑走偏锋”,拆分户口,把原先集中在一起的户口迁入不同房产,以求多得门票和交通卡。

  不得不“赞”一句:真是精明!建立新户口的经济成本十分低廉,而世博会门票和交通卡加起来,价值300多元,两厢比较,净“赚”几十倍,实在是高收益低风险的好“投资”。

  只是,如此钻规则的空子,也不过得了300多块钱的东西,为了这点小利沾沾自喜,就没有哪怕一丝丝惭愧么?就没觉得自己的“吃相”着实难看么?

  每户一张世博会门票、一张交通卡,这份礼物,是为了答谢上海市民8年来为世博会作出的巨大贡献。每一个居住在上海的人,都是东道主,即使没有直接投入世博会的筹办工作,也都与世博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搬迁,小到忍受噪声,各种各样的牺牲和努力,让我们在面对这份礼物时,可以欣然接受,取之无愧。

  而钻了空子的人,看似多拿了一份,甚至更多份时,心情大概是贪了小便宜后的“暗爽”,或许还有一点点心虚,连带着那份应得的,看着也不怎么坦然了。

  于是,正应了某种对上海人的刻板印象:精明,但不高明——于小利益上斤斤计较,却无视大局的得失。这或许是一种偏见,但要是外地朋友拿拆户口求门票这件事来佐证,倒真让人难以反驳。

  确实,不少规则可能会有空子可钻,但钻不钻,在乎个人的选择。拆户口,看似没有违反任何法律规定,实则有违“每户一张门票、一张交通卡”的条件限制,也间接造成了发放不公,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至于建新户口增加行政成本,乃至增加户口本的消耗,更是不言自明。只为300多块钱的小利,就无视规则,损害公共利益,增加社会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何必?难道要有关部门来个“一刀切”,规定以4月1日前的户籍记录为准?

  更何况,如果今天你破坏这条规则,明天我违反那条规定,在一个不尊重、遵守规则,私利重于公益的社会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要等到被别人的“精明”损害了正当权益,才来反省自己当初的“精明”。

  抵挡不住“免费”、“赠品”的诱惑是正常的,但在获取时不能忘记规则和秩序,要讲究一点“腔调”。世博会上,法国馆、意大利馆、比利时馆等多处展馆,都将为参观者送上精美礼品,到时候,希望没有人为了多拿一块巧克力、多获得抽中意大利名牌皮鞋的机会,而做出循环排队等等看似精明、实则“坍台”的事。当东道主的,可不能这样“精明”。

(新民网编辑:张琦)
后面是转自宽带山的帖子:我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难道是上海最大的报纸所刊登的文章吗?用那种极其荒谬,歪曲事实的文字来诽谤诋毁上海人的形象。这算什么?这叫怎么
一会事?写文章的人别有用心暂且不说,编辑是怎么了?瞎了眼睛还是没了良心?上海人民为世--博会付出那么多,贡献那么多,竟然到头来还要被别人倒打一把
落个里外不是人?
这篇名为东道主不能这样“精明”的文章里说到个别市民为了领取免费的交通卡和门票竟然拆分户口,并且把原先集中在一起的户口迁入不同的房产。我不知道这个
写文章的记者是听谁说的?还是看谁已经做了?拆分户口就那么简单吗?而且还要把户口迁入不同的房产?如果一个上海市民有不止一处的房产难道还会为了这
300元的事情来回这样折腾吗?记者同志你不要忘记,迁出去难道就不迁回来?我不知道这个记者是什么时候办理的暂住证你觉得一切就像你写的那么简单吗?
你也说了一张门票,一张交通卡是为了感谢上海人民8年来做的贡献。既然你也知道上海人民做了贡献了,并且也说了只是个别市民剑走偏锋,那又何必这样大张旗
鼓兴师动众的在公开媒体发表你这样极其不负责的言论呢?你这不是在给我们上海人脸上抹黑吗?看看你用来形容个别上海人的词汇吧。什么“暗爽”“一点点心虚
”“沾沾自喜”“吃相”等等,这些就是你用来形容东道主的?这些就是你用来回馈广大的忍辱负重8年的上海市民?

上海人不精明,不省吃俭用着点能每年上交那么多给国库吗?

上海人不精明点,能把那么大的盛会支撑起来吗?

上海人不精明点,能海纳百川,容纳那么多的他乡来客吗?

上海人不精明点,能买的起上百万的房子安居乐业吗?

做人要懂得感恩,世博会是在我们上海召开的。我们上海人民感谢全国人民这些年来对我们的帮助、鼓励、和支持。所以我们政府也给在上海的其他地区的朋友同样
的待遇。这难道也是你所谓的“精明”吗?希望记者同志千万不要闭门拉屎,有空多出去坐坐公交,坐坐地铁,多去大卖场看看是谁在那里循环排队做着“坍台”的
事情回来再写这样”精明“的文章!谢谢你一家门!.

TOP

真不知这作者写的是否属实,反正我是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事发生在身边,刚开始只有同事开玩笑说去拆户。现在很多周围的人都说:我们不去凑热闹,要么窝在家,要么他们进来我们出去旅游。再说了,迁个户口就为一张门票,太不值了。.

TOP

回复 12#十月爸妈 的帖子

据说昨晚新民晚报的投诉电话打爆了。.

TOP

世博召开在即,不知这位作者安得什么心,故意不让我们“和谐”嘛!.

TOP

他难道没题材写了?他为何不写,有多少上海市民默默忍受噪音,环境污染?有多少市民每天上班途中要无奈的接受安检?有多少市民因为SB赶进度,倒在土方车的轮下?

[ 本帖最后由 fendihuang76 于 2010-4-16 21:24 编辑 ].

TOP

这份报纸的主编与这作者应该向全体上海人民道歉!.

TOP

回复 33#家有臭小子 的帖子

给你投诉电话:962288
                        52921234.

TOP

回复 35#家有臭小子 的帖子

我也打过了,那小姐态度不错。据说,早晨很难打,这篇文章引起公愤了,估计投诉的人哈多。.

TOP

转自南方人物周刊:上海的非常时刻

上海的非常时刻
  在世博会倒计时的嘀嗒声中,上海迎来了其前所未有的时刻
  本刊记者 陈磊 发自上海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上海。世博逼近,上海,这个开埠167年的国际大都市,正迎来它的非常时刻。
  资料显示,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而本地人口仅2000万左右,大批外来游客光临上海,世博执委会主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确保世博安全是全市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而且,“上海世博会,要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的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
  “这样一个世界性的盛会”,“既是神圣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上海人,特别是上海的党员要向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
  于是,上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刻:一方面是万无一失的安全;一方面是无与伦比的灿烂和辉煌。俞正声的说法是,“最高要求、最严标准、最大努力……全力以赴确保世博会安全和谐。”
  葱蒜韭菜、管制刀具、老鼠药和安保诈骗
  躺在病床上的陈良敏有点憔悴,没有生病之前,作为上海黄浦交警支队的一名交警,56岁的他,最大的希望是,“退休前进驻世博园核心区参加安保工作”。一场病,让这个愿望有些困难了。
  “好在世博为期半年,时间长,一出院,我就可以去园区执勤了。”陈良敏说。
  3年前,为了世博的到来,陈良敏开始自学英语口语,了解世界各国的交通管理和驾驶习性,终于,在众多申请者当中,他脱颖而出。
  进园区执勤的3000多名警察都要培训,主要是《世博安保基础知识》、《世博园区执勤规范及服务指南》、《警姿训练与警容风纪规范》等。
  《世博园区执勤规范及服务指南》有一条规定:“民警在上岗执法前,不能食用葱、蒜、韭菜等带有浓厚异味的食物。”
  在一篇通稿中,陈良敏是一个“从小爱吃大蒜”的人,为了大局的需要,他几十年的饮食习惯不得不做出牺牲,“在进驻世博园区前,要改掉这个饮食习惯。”
  4月9日,面对记者“你是否有从小爱吃大蒜习惯”的提问,这位卧病在床的交警,微一沉吟,否认了——“我没这个习惯。”
  位于闸北区平型关路上的日用百货店张老板,另有一番感受。
  3月底,上海市公安局、商务委等部门联合发文,实行“管制刀具和陶瓷刀具禁售”、“菜刀、大型水果刀等其他危险性刀具定点销售,凭身份证件购买”,鼓励市民积极举报非法销售、携带刀具的行为。
  很快,这个通知被传达到张老板那里。“卖刀的时候,要让买的人登记啊,我们要过来抽查的!”
  现在,有人过来问询货架上几十把菜刀时,这位遵循和气生财的老板,会告诉来客:“为了世博,登记一下身份证,配合一下啊,警察要求的……幸亏我没卖老鼠药,不然也要登记啦!”
  随着老板絮絮叨叨的表述,你会明白,原来,不仅是菜刀,连老鼠药,因为世博,也开始受到管制。
  上海规定,自2010年4月15日至11月15日,对民用爆炸物品、特定种类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等4类危险物品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具体到老鼠药,由于属于剧毒化学品,实行“实名购买和销售登记备案制度”,上海市民购买,必须实名登记。
  
      负有服务、接待任务的单位与个人,因为世博,也同样忙碌。
  4月12日,本刊致电南京东路承兴居委会主任洪克敏,电话那头的这位上海阿姨正忙得团团乱转——“太忙了,我们是世博接待单位,马上市里要来检查验收,改天再约啊,抱歉!”
  黄浦某小区“世博人家”(上海本地居民自愿腾出房间作宾馆,接待各国各地游客,政府予以一定补偿)的李阿姨也忙,准备接待。
  看到上海市药监局下发的《世博人家食品安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阿姨知道更忙了。
  《指南》强调,“包括含有刺与小骨头的菜肴,以及四季豆、色拉、发芽马铃薯等7大类食品,禁止或不宜供应。”
  7大类食品包括:生食水产品和腌制的生食水产品;外购的散装改刀的熟食卤味;四季豆、色拉、发芽马铃薯、除磨菇香菇以外的蕈类等易发生食物中毒的食品;经冷加工的水分含量较高的含奶、蛋的点心……
  此外,《指南》还特别强调,“食品当天加工当天食用”,加工制作好的食品应尽快食用;尽量不要采用冷拌、生拌菜;外购的散装熟食要回烧后食用;宜采用公筷、分餐制方式,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消毒餐巾、餐巾纸等。
  随着《指南》的下发,各区县食药监管人员将上门对“世博人家”进行食品安全指导。
  不止是食物,世博园区的环保处理能力也让人叹为观止——90条主要道路、25个景观区域、世博会周边1000米范围内,共629条段道路,实施24小时保洁,冲洗率确保100%,各类废弃物污染停留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有,世博园区内的一间厕所要用到9种专业清洁产品,一个厨房更是12种专业清洁产品,保洁员每天则至少要用洗手液洗8次。
  现在,“平均每天各类生活垃圾至少会产生124吨”的世博园区内,活跃着一支由3800人组成的环保大军,对生活垃圾进行规范化处理,他们必须在“噪声不得大于83分贝”的情况下悄悄作业。
      和世博园区仅一墙之隔的中国船舶工业公司708所家属小区的谢老伯说,为了世博,有关部门将他们小区也粉刷一新,小区的地面都用沥青重新硬化了一遍,花坛也重修了。“可是呢,你看,为每家每户搭的雨棚却影响了采光,室内暗多了,还有那些花草,本来长得好好的,被他们一折腾,修剪的都不长了……”谢老伯说他心情很复杂,为了世博,美化他理解,但工作还是应该做得更好一点。
  小区的保安告诉本刊,除了“美化”,4月15日以后,他们小区和世博园区非常接近,将大大加强安保力量——每栋楼的楼道,都将配备一名保安,钱由政府部门出。
  不仅仅是在世博园区周边,为确保轨道交通等世博相关配套工程准时竣工,最高峰时,上海同时有200多个工地开工建设。在本地媒体的报道中,这些居民 “灰尘噪音不计较”,“世博工程耽误不得,生活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  
 
南方都市报还能较为客观的评价上海市民作出的牺牲与努力,上海本地报纸竟然写这样的评论,这实在伤害上海人的感情。

[ 本帖最后由 fendihuang76 于 2010-4-16 13:03 编辑 ].

TOP

转自人民网:人民观察:上海世博 先赢人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筹办世博会,上海人忍受了一段漫长的阵痛。

  大上海成了“大工地”,据韩正透露的数字,光是2009年第三季度,上海所有工地加在一起,就多达6400个。出行不便,很多市民骑车上下班,总是“尘满面,鬓如霜”……市民并非没有牢骚和怨言,包括在网上论坛时有讨论,但静下心来,理解和体谅还是占了上风。据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做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市民认知与关注度”大型舆情调查,逾九成公众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充满信心,逾八成公众对世博会施工造成的不便表示理解。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制的《2009年上海市民民生调查》也印证了同样的结果:对于迎世博过程中政府开展的诸多整治、修缮工作及其带来的不便,85%的市民表示理解。

 今年4月,上海轨道交通全面实行安检。将背包放到传送带上通过监视器,最快也需要五六秒钟,高峰时间,争分夺秒的上班族们不得不放慢脚步,排队通过。安检员说,绝大多数乘客都很自觉地配合。在地铁2号线人民广场站,乘客丁先生被要求开包重检,他很理解地说:“这么大规模的世博会,安全第一。身为上海人,人人都是东道主嘛,应该配合,是对客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这群众,首先是上海的市民——从土生土长的“阿拉”,到居住在这里的新移民们。

  这是一群顾大局、识大体、为世博会筹办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百姓。

  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法治和契约观念深入人心

  复旦大学教授葛健雄教授说,上海是最早接受现代文明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国城市之一,市民阶层有较强的法治和契约观念、公民自治和公共服务意识,上海百姓对于政府工作的配合程度向来较高。而对于世博会,在普通百姓们心里,更是关乎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集体荣誉感。

  于是,上海人才会把市井底层的穿睡衣外出现象讨论成了“睡衣门”,有了“睡衣睡裤不出门,做个世博文明人”的提醒和约束;上海市文明办征集世博期间应注意的文明礼仪,一下子就收到3万多件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希望市民共同遵守、自我约束的“上海市民世博文明公约”。

  上海的城市管理者们口中很少有“严禁”“不准”“可耻”之类字眼。人们听到最多的,是“希望”和“鼓励”、征求意见:安保管理对群众工作生活有影响,市公安局长张学兵强调,要尊重市民的实时知情权,希望推出更多更有效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以真诚换理解,得到老百姓的自觉配合。世博会提倡公交优先和集约化出行,“不鼓励”游客使用出租车抵达园区,但也满足管控区居民、企业以及世博参展人员的用车需求。世博会的许多项目,都有网上征求意见建议的程序……

  难怪,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会把“上海市民”也当作筹备世博会的重要力量。“上海这座城市以及上海市民都在非常认真地筹备本次世博会,他们一定会让每一位到访者和参观者都能够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他这样告诉世界。

  有依靠百姓、信任百姓的政府,才会有自觉承担人生义务和社会责任的百姓,有“人人都是东道主”、“人人都是接待点”的当仁不让。

  世博园区只需要7万多名志愿者,但在园区外圈的上海市区,总计有近200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他们大多是普通的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小学学生、党政机关干部等,世博会期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的服务多达5000项,包括平安、交通文明、清洁城市、文明游园、市民巡访、世博宣传等等。

  更多的上海市民,已在忙着购买门票、准备招待来参观世博会的亲戚朋友们。上海某网站上,有关“世博会期间如何接待外地亲戚”的帖子引起热议,不少网友都在跟帖中列出长长名单,展示自己世博期间要招待几批、多少位客人,有小烦恼,更多的却是热情和自豪感。

  这是一座城市管理者与全体市民间的良性互动:承受与回馈,支持与感恩,“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与“我们大家的世博”……

  世博大幕未启,上海已赢在“人和”,凝聚起上下同心、更宽容大气的新城市精神和海派文化。未来,生活无疑会更美好。(人民网记者 姜泓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且不论上海市民对SB的支持是否发自内心,但上海市民确实在这样默默地付出了。.

TOP

回复 44#小美女妈 的帖子

谢谢小美女!看到你就心情好多了。.

TOP

回复 55#你是我的宝贝 的帖子

作为地方报纸都不能为当地老百姓说话,还胡编乱造,诋毁我们,这样的报纸不看也罢。他们真该向上海人民道歉,为了世博付出我们没要他们歌功颂德,但这样的言论太伤害人了。.

TOP

还不如说上海人为了多领世博门票,都哭着喊着放弃上海户口,打破头争办居住证。

[ 本帖最后由 fendihuang76 于 2010-4-16 21: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rose588 于 2010-4-16 21:45 发表
现在的新民晚报,我只要1分钟就看完了,通篇都是屁话,要么发些酸8拉几的嘲文,自以为自己很有腔调文化,要么就是捧领导臭脚的马屁文。它当然知道现在的一把手是3G,所以它跳出上海人的圈子,站在对立面发些讽刺上海 ...
对,非常对!上海人心目中那份体现上海人文精神的新民晚报已经死了!但愿不是永远死了,我还奢望它有起死回生的那一天。.

TOP

回复 75#龙宝娘 的帖子

好贴!他以为自己对那300百的大礼包看得重如泰山,难道全上海人民都与他一样?他可以上街头去采访上海人(真正的上海人)有几个人把这门票当回事的。.

TOP

回复 78#rose588 的帖子

经你这一说,看样子我的美好愿望实现不了了,它这次是死定了,死透了!.

TOP

回复 92#agan 的帖子

我倒觉得为了世博门票这样劳心劳力迁户口不值得,但那些老人辛苦一辈子,就享受这点福利,真的没啥可指责。一站路也好,没事坐公交看风景也好,这是他们理所当然该享受的。现在你我都没有体会,到了退休,到了70岁,我们就会理解他们了。.

TOP

回复 94#agan 的帖子

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福利,理应享受,也许这些老人想回味多年前上班挤公交的感受 ,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我知道,今天的我们与他们在观念上的距离相差很大,但我觉得,随着我们年纪越来越大,对他们的理解也会越来越多。.

TOP

回复 111#虞余妈妈 的帖子

说的对!整个一个臆想狂!.

TOP

回复 122#桓琛妈 的帖子

,她能诚恳的道歉,我把我家那张附带再买两张送给她。.

TOP

回复 128#星空茫茫 的帖子

一般情况是这样的,想沾上海光的的时候,想借上海来提高自己身价的时候,上海是全中国的上海。
在上海混得不如意的时候,对上海人充满恨意与妒意的时候,上海就是“精明的上海人”的上海。.

TOP

转帖:关于世博, 上海人一定要知道!

今日和一北京同事聊起世博,原来人家觉得上海人民在乱花全国人民的钱办世博呢!

他们并不知道:

"世博没有中央财政投入,没花全国人民一分钱!

上海世博会的建设,控制在180亿元,其中,72亿元来自上海市财政投入,
另外28亿元主要依靠银行贷款,80亿元来自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世博债券。

门票收入、赞助商和特许产品销售来填补106亿元营运费用。
"

也就是说世博建设基本都是上海市政府的地方财政加上地方政府借款实现,

上海市政府的财政收入自然来自上海人民,至于其借款当然最终还是由上海人民来还。

上海人民已经为世博付出了全部,却要承担如此骂名,作为一个上海人是一定要澄清这点的!
.

TOP

,我还要动员老爸老妈(他们是新民晚报的忠实读者)与亲朋好友集体抵制!.

TOP

回复 174#阿修 的帖子

没啥可激动的,{{丑陋的中国人}}总看过吧,上海人有的毛病,全中国人都有,上海人有的优点,全中国人不一定有。哪个国家那个城市哪个地区没有自己的黑点?美女脸上还长雀斑呢,瑕不掩瑜这道理也不懂吗?这次令上海人气愤的是作者的以偏概全,到底有多少上海人这样做值得他以社论的形式来大书特书?拿数据,拿事实来说话呀!再说,即使这样做了,只要是政策允许的范围有何不可?再精的市民能精过政府吗?当今社会,有多少真正的阴暗,有多少需要帮助的人在等待他们报道,他却在放黑枪,伤害上海人民。
还有你的表达有些问题,不知你要说的到底是什么。

[ 本帖最后由 fendihuang76 于 2010-4-22 18:50 编辑 ].

TOP

回复 191#文的妈妈 的帖子

说得好!对,尊重!
我也觉得跟这位很难沟通,说话没主题,了么桑来一句,伐晓得想讲啥。.

TOP

回复 231#金鼠妈妈 的帖子

这不是欺负人嘛,户口本只有一个人也应有一份的,你要去问清楚,不是为了贪图一份什么“礼包”,这是应得的,不是谁恩赐的。.

TOP

回复 233#文的妈妈 的帖子

我的回答是坑定额,现在上海的报纸,电视节目都变成他们的喉舌。.

TOP

回复 246#晚风 的帖子

还有这个典故?8一下,她是上海人嘛?性情怎样?不好意思,很好奇。.

TOP

回复 249#骏骏妈妈2002 的帖子

侬老有性格额,.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