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73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由两个差生谈起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回复 339#水之形 的帖子

最近读到你的发言,有很多触动,有很多共鸣。只是日常工作繁忙,未来及和你细细商讨,向你讨教。今天先留言,报个到吧。

我的孩子也刚上小学不久,我也在思考该给一个什么样的阅读建议。今天你也提及中华文化经典中经典,其他两部我深表赞同,只是《道德经》恐怕对于孩子难度大了些,不到高中不一定能理解。

至于《报任安书》,年少的我首次阅读,就感动以致落泪,相信我的儿子稍大些阅读表现将一如当年的我。当年曾身为中国人而自豪,是因为我们的先辈有司马迁.......

现在孩子知道了飞将军李广,他的英雄气以及他最后可叹的悲剧,等等,我也期待他早点能自己阅读史记,那些会成为他富有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泉。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经典恐怕也应涉及,遵循的原则也是少而精,《圣经》和卢梭的《忏悔录》对青少年而言是应该最重要的两部我认为。.

TOP

回复 357#水之形 的帖子

我认为西方经典是《圣经》同很多人怀有宗教虔诚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其实圣经在西方的地位就如同论语在中国的地位是一样的,中国人行为处事,虽然很多人没有读过论语,但是和孔子、论语所倡导的是一致的。同样,在西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和圣经所倡导的是一致的。同样,西方人的很多沟通,所引用的很多出处是来自圣经,如果中国人不了解圣经,你很多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西方人在说什么,在想什么,虽然很多时候你听懂了英文。这些,也是我这些年悟出来的。

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虽然反宗教,但也是在天主教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的解放,他和宗教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认为年少时读圣经是非常合适的,而且我认为要让孩子能够快乐的读圣经,应当在恰当时候接触基督教会,因为基督教中,对圣经的认读的方式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比如唱诗班、宗教音乐、集体感悟、牧师的教诲,对于孩子都是莫大的帮助,而不是干巴巴的阅读。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宗教的宗旨是人爱,而后爱人。

而中华文化在这些方面是不足的。.

TOP

对于孩子的阅读,我觉得还是少而精。一方面要阅读经典,另一方面,还是要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中国的父母往往有很大的缺陷,就是不注重体育。什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类,结果造成孩子身体不强健。其实体育的妙处在于:1.身体健康。2.培养孩子竞争意识。3.生活快乐,童年的每一天都是有趣的。4.乐观,勇敢地对待挫折。5.好的品质,如坚韧不拔等。.

TOP

回复 365#水之形 的帖子

你误解了,我说的中华文化的不足是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方面,不是指宗教那句话。宗教的宗旨是人爱,而后爱人,是对于免费而言。

你看西方音乐的高度和中华音乐的高度,简直就是研究生和小学生的区别。

[ 本帖最后由 danversky 于 2010-1-27 12:15 编辑 ].

TOP

回复 371#兰兰的好爸爸 的帖子

你过奖了,但我非常乐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孩子教育的所思所想,因为看着我现在孩子,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我,我当年的兴奋、痛苦、好奇、懵懂、任性、懂事......,有时,看着孩子玩耍,我常常想:“我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人生,他该过什么样的日子,什么样的人生?”

而在LZ的帖子中,我看到了曾经的同学的影子,想起了友情、阅读、学习、老师,所以有了共鸣,有了收获。我尝试和大家交流,希望我们都能获得更多。

今天先从谈到基督教和圣经开始吧。.

TOP

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个教会给我,他曾在美国加州读MBA,老婆傍读。学生嘛,肯定钱不多,再加上我们中国人的聪明劲,只要洗礼了,就可以周末到教会骗吃骗喝一次。所以就参加了一个教会,反正每个礼拜日吃得挺好,食物丰盛,最重要免费,权当夫妻下饭馆了。

他们的情况不提,反正是他们认识一个华人,他是教会的活跃分子,同时到上海工作,因此我朋友就介绍我们家去参加每个周末的礼拜,说就和他们一样,可以免费吃一顿。

于是乎,我就去了,带着孩子。结果他们安排的很好,圣经免费提供,晚餐很好,孩子们都在一起玩耍,有义工和他们一起快乐。我们这些未入教的人就参加他们的福音,不定期他们都会安排各行各业的有些成就的人讲述他们信主的故事,并欢迎大家置疑。而后有丰富多彩的唱歌诵读,前面有钢琴伴奏,还有能够感知的真诚和善良。有一首“信的故事”,至今仍颤动我心扉。

结局是我觉得我要把自己无条件交给主,似乎我还不能做到,后来我就不了了之。但是这些经历给我的启示是一方面是我前述的圣经的感悟,另一方面是可以用非常现代的方式来理解圣经,可以PPT,可以唱歌,可以弹琴、可以诵读,可以讨论,可以讲解......,哦,这简直就是快乐生活的一部分。或许就是“知行合一”吧。

所以对于孩子,这种教育的方式的帮助是很大的,不仅有经典文学诵读,还有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熏陶,还有培养孩子的礼貌和礼节。

[ 本帖最后由 danversky 于 2010-1-27 14:12 编辑 ].

TOP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krAoppVcEc/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yDgL4Sfsfw/

信的故事

一、
初次来这里,听他们在说,
耶稣的事迹,未曾闻过,
但在我心坎有新的感受,
莫名的平安像股暖流;
我几乎忘记来前的苦恼
不觉已脱离俗世的囚牢。
从他们脸上表露的纯真,
我心暗想:真的有神!

二、
他们且告诉,神要进我里,
作生命、救主,若我愿意;
我眼未看到,对祂又不知,
只觉得需要,不妨一试
我就从深处真心转向祂,
喊「哦,主耶稣!」求祂来救拔。
从无一名字如此甘又美,
我享真实,今仍回味

三、
脱一身缠累,进入真安息,
不再有定罪,蒙神称义,
我与主联合,祂是我生命,
今向神活着,因信得生;
我在基督里荣耀又逍遥,
我与祂是一,成为神新造。
哦,这个就是我信的故事,
美妙之至,是爱是诗!

[ 本帖最后由 danversky 于 2010-1-27 16:09 编辑 ].

TOP

好,回到宗教本身。

正如儒家经典,尽管我们文革破了四旧,但是他还是渗入我们中国人骨髓,成了我们行动言语挥之不去的灵魂。

而圣经也一样,比如文艺复兴以后的作品,著名的如但丁、歌德、莎士比亚等,哪里不是渗透着宗教的灵魂,所以要很好的了解这些作品和思想,是需要打好圣经的基础的。.

TOP

回复 382#水之形 的帖子

基本同意。

我不是教徒,也无意宣扬宗教,其实我的着眼点还是在孩子的阅读选择上。因为我们孩子的时间有限的,所以学习安排是有选择性的。

我不是非常赞同在小学阶段做大量的阅读,这点不知道和你是否有差异,为什么我主张“少而精”呢?

1.现代的教育已经是多方面的,比如中文、英语、数学、艺术,这些课程哪门要精都不是容易的,在小学只能打基础。
2.要安排充足的时间给予小孩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游泳、网球、足球、武术等。
3.家庭的情感教育,就是家人和孩子在一起共同交流、沟通,陪同成长,其中有旅游的时光。

有这么多事情需要处理,那么引申出几个问题:
1.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比如在国文阅读方面,如何安排?
2.国文需要学习,英文的阅读如何安排?书目?
3.人文、艺术、理数如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现实生活有很多诱惑,比如游戏等,如何避免?很多家长用堵的方式,但是疏和导的方式是否更好?
5.生活中,除了学习,家庭的快乐是不是也很重要,能否和学习、教育结合?

这些问题,我们家长们都可思考,交流。每个问题都可展开一个话题,细细讨论。

当然,先回到水老师的青春期阅读,我是非常同意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开阔阅读面,博采众长,而后融会贯通。.

TOP

现在回到第一个问题:

我认为既然有很多事情要做,那么国文的学习必然在基本汉字认全以后,要把学习分为经典和普通阅读两种。所谓经典就是要求背诵和反复学习,这样的文章要求短小精练,但优美、思想丰富;而普通阅读就是看看1、2遍就好,孩子觉得有意思就可以,不要让他增加负担。

而我觉得这些经典首先是1.水老师提及的论语,篇幅不长,但成语众多,典故不少,没有废话。
2.孟子 3.大学、中庸(可选)4.史记中的精彩篇章。5庄子、老子(有些难度,初中时期学习更好)
5.一些短篇:水老师提及的《报任安书》《出师表》等。

这些要背诵哦,这点我可强烈同意水老师的,有了这些经典在腹中,文章没有不灵的。

普通的感兴趣,有时间,想看什么看什么吧。

[ 本帖最后由 danversky 于 2010-1-28 09:36 编辑 ].

TOP

关于宗教,我想在这里的确不适合谈太多,另一方面我本人现在也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虽然我某个时间对它们有过兴趣、有过感动。

但我想强调的方面也是我们很多家长疏忽,漠视,甚至刻意敌视的地方,虽然这些地方我们可以不赞同,但是它们确实在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1.基督教包含天主教、东正教在内迄今为止仍是西方社会的几大基石之一。在中世纪时代,它可能是唯一的基石,结果在文艺复兴之后重新导入古希腊文明,发展科学、民主等,直到形成今天西方社会的状况。我们都晓得美国的那些立国之父们,他们和基督教是什么关系,看看他们的《独立宣言》;还有法国的《人权宣言》;再看看美国最杰出的总统-林肯、罗斯福,直到前几年的布什总统家族;直到几年前,俄罗斯普京还说:“爱国主义和东正教是我们俄罗斯的核心价值观。”这里,不展开了。

所以,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基石和根基之一,是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只是西方文明的根源之一,这点与水老师的看法不同。

既然如此,我们要学习西方文明,孩子要到美国留学,部分人士要想跻身美国主流社会,不了解他们的主流文化怎么行,不能用他们的主流语言怎么行?

从这点出发,我个人认为孩子稍大,是一定需要学习圣经,最好是原版的圣经,孩子可以学到优美、地道的英文,同时很自然地知道、运用美国人的思考方式。这也是宋美龄成功的地方。.

TOP

看到水老师发言了,我等等,欣赏先。.

TOP

回复 398#水之形 的帖子

好了,对此话题我不再多说,我想从最后一段你也能知晓我谈及这话题的缘由了。

最终,把圣经作为孩子的经典读物,是我的选择,非常非常个人的选择,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TOP

回复 394#水之形 的帖子

看来我们的教育还是有很接近的地方,这第二个故事,我就给孩子讲了几次,来阐述爱。前一段,也是他对希腊神话充满好奇的日子。.

TOP

我要是一本书背错三个地方,那本书就会劈面砸过来。

你看啊,这个是好多中国父母的形象啊,怪不得青春期要反抗。这是中国孩子的悲剧,包括我太太。

他的交友,父母一般不管的。我的交友,父母要看看那孩子成绩怎么样,生怕把我给带坏了。

这是男女有别啊。.

TOP

回复 403#xbolilala 的帖子

其实,这也是有法子的。

比如,事先,你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兴趣爱好、现状圈定一个书目的范围。然后让孩子在这范围内自由选择。不过我通常有两个前提:

1.经典的读物,不打折扣,保质保量给我完成。
2.圈定的范围的书目,自由选择后,看完,给父母讲讲故事,有什么问题,尽管提问,但要是问不出问题,那说明没好好看,可是要批评的哦。

说到底,小孩子还是“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啊!.

TOP

回复 404#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关键是每次都有一个主题,安排好,效率高,不是很容易的。.

TOP

回复 393#水之形 的帖子

大宝、二宝的痛苦在于父母没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生命来看待,粗暴而没有尊重,结果一片苦心和辛苦皆化为两代人痛苦的生活。.

TOP

回复 410#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这可以,可是首先几个家庭、孩子要有接近的需求,这不太容易。

第二是可以有如你所说短期的目标,但是至少1年左右。每次聚会都要有主题和内容,这样孩子喜欢,同时吸收的效率高,但是这也是不太容易的。.

TOP

回复 413#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哈哈,还是你说得有道理的,看来我这中国父母的老毛病难改啊,一不留神就现形了。.

TOP

天哪,现在的妈妈怎么好像都有崇尚严厉,甚至暴一下的倾向?

我对此持反对意见,很坚持很坚持。我认为多多鼓励,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自尊才是好的方式。同时要有耐心和宽容,多一些等待,不必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着急,并且要求很高,以致孩子压力很大,视学习如畏途,那将欲速则不达。

特别不要打孩子,为什么爱一定要用暴力表达呢?相信自己的孩子,哪怕他做得不好,还是相信他,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他,一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的。

另一方面,还是和LZ一样想一想,你和孩子们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应当过什么样的人生,真的需要“孩子样样出色,一定要100分,第一名”,就是幸福快乐吗?然后一代复一代,周而复始?

[ 本帖最后由 danversky 于 2010-1-28 17:01 编辑 ].

TOP

回复 437#wyl513 的帖子

对你的这段话,我要夸奖几句,因为你点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先说我母亲曾经的一段感慨,原话记不得,大意是很多人家父母对孩子很好,孩子长大了不孝顺;而有些家长对孩子痛下杀手,吃不好,下手重,而这些孩子长大后反而对父母很好;最后感慨我们孩子们命好啊。大家可以想想生活中是不是存在着大量这样的例子呢?

再回头看看我们中国的社会现状,14亿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应该在9亿附件,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即使在城市中也大量存在城市贫民,无权无势无钱;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阶层等级也是十分分明的,层与层之间的鸿沟也是很难逾越的。要想跨越这个鸿沟,在中国几乎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书上大学。回到20、30年前,这条路更几乎是唯一的途径,而改革前中国社会的创伤及其严重,有战争、家庭出身、反右、文革,整个社会几乎让人看不到出路,而高考、上大学就是改变自身、家庭乃至家族命运的那艘”洛亚方舟“,怎不引起中国人的疯狂呢?

当年,上了大学,无需付学费,还有补贴,工作包分配。农村来的孩子从此跳出山沟;城市贫民从此进入国家主流阶层;家庭出身不好的从此改变人生轨道,这一幕幕,都在我们身边真实而频繁地上演。于是乎,前一辈无法实现的人生梦想终于有可能通过上大学这条途径在自己孩子身上得以实现了。

于是千辛万苦化为千言万语,化为手中的棍棒,驱赶着孩子,孩子即使不喜欢,又何忍心面对即使棍棒之后母亲的眼泪?况且还有苦尽甘来,入学后可能的万般放纵呢?

只是当年上大学,如今上重点大学都是整个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就像社会永远都是分阶层,既有上层,也有下层;而孩子进出是靠成绩应试选拔出来的。不知道我这一说是不是已经简单地呼应你和姐姐曾经对父母教育愤恨,而今却是感激的情绪?

但是同样有一问题:如果你们即使那样,却无法考上大学,你们如今又会如何看待父母呢?我没有答案。

再引申一种现象和一个问题。若干年前,有几个10岁的打工妹,她们带着无比羡慕的语气说:”我要是能像这些高楼里的女白领一样,在上海这个高楼里工作,一个月赚2、3千块钱那该多好啊!“ 可那些女白领们会像她们一样幸福吗?女白领又是如何想的呢?

同样历经辛苦,求学和青春期挣扎的孩子们,就是进入几乎人人谢慕的清华北大,就真的如同他们的父母和他人一样,感到幸福快乐了吗?这些东西真的就是他们想要学的东西,想要过的生活?听听”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看看自杀的同学,你就会觉得人生真的很复杂。(至少曾经同学的那个优秀群体而言,内心忧郁挣扎的多,平静安详的少,真可笼统地感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然而就这句能概括?)

还有一个复杂的东西,会发生孩子和父母身上,那就是已经进入更高阶层的孩子和还处在低阶层的父母,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如何沟通呢?大家不会感觉他们的距离实际已经很远了吗?(这个曾是我在前面曾想提及的”保守“话题,但应LZ的谈论我想还是先不提及为好)

其实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成年后,曾开窍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询问自己的:”我都做到了,又如何呢?“

带着这些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吧。同时,毕竟是水老师的贴,我们尽量贴着水老师的节奏走,好一些,否则要歪楼了?

[ 本帖最后由 danversky 于 2010-1-29 18:03 编辑 ].

TOP

回复 442#xbolilala 的帖子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那就是明知道光追求成绩的害处,却不得不追求成绩,原因就在于升学制度,谁会拿孩子的前途当试验品呢,随大流,这是人类的本能。

回到文中,二宝提到成年后最大的遗憾就是他没有进入好大学。这就带来两个差距:生活、工作的门槛;人生、生活圈子的层次和眼界。

第一个好解释,就是现在通常的好工作都要有门槛,动不动什么学历毕业,什么学校;公务员更不要说了。

第二个就是你的同学、朋友、环境是什么样,通常你就是什么样。有没有特例,当然有,可是很少。这是社会的现实。曾经有一个同事,说了一句话,他说一个人有没有住惯五星级宾馆,他的气质就是不同;当年我不以为然,想这又是贫贱富贵的不同嘛,可现在我赞同他的话。这虽然很冷酷,但很真实。

所以,人生的很多追求就是跨门槛,交朋友。基本你能跨什么门槛,交什么朋友,就决定你可能是什么样的人生。

但是再回到原始的出发点思考是应该也是迫切的,就是人生什么最重要?快乐,还是成绩?它们能否结合呢?如何结合呢?

[ 本帖最后由 danversky 于 2010-2-3 16:21 编辑 ].

TOP

在水老师的文中,两个所谓的“差生”,实际上都是有潜力,而没有得到合适教育的男孩子。

对于男孩,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实际充满精力,爱冒险,好奇并喜欢标新立异。男孩越有潜力,越如此。如果他们的个性能得到尊重,发展能得到恰当的指导,他们所爆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

因为荷尔蒙,在中国,男生特别是好学生,是经常处于性压抑的状态。性这种东西,它既能使孩子耽于享乐,疏于学习;也可能是成为孩子突飞猛进的强大动力,它能使一切困难和阻碍不值一提,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只为博得心爱女生的肯定和芳心。

而这也是很多中国的父母所忽视的。有机会我可以提提几个好生的成长,看看这个因素是多么重要。

我想再强调:想清楚教育的本身目的和孩子的需要,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而简单而粗暴的方式,虽出自我们善良的出发点,却容易造成生活的悲剧,让两代人都有深深的遗憾。

水老师所说的两个差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他们还是幸运儿,结局还不错。但以他们的潜力,人生仅仅只是这样的高度?而如果资质稍差,人生会往何处去?

[ 本帖最后由 danversky 于 2010-2-3 16:47 编辑 ].

TOP

回复 457#水之形 的帖子

看来还是有和水老师有不少共同的语言。那句领袖的话曾浮现脑海,只是对其人其事甚恶,故不想提及。

但意思我非常赞同。就是孩子的生活总是要有东西填满的,我前面也提及不良如游戏等如何避免的问题。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孩子,8、9岁已经能够自己下载游戏玩,父母现在都拿他没办法,再加上喜欢吃洋快餐和薯条,小小年纪身体日见发福,我就对他们说怎么不让孩子去运动呢,但朋友溺爱,无动于衷。

还有男孩喜欢打架,我就对孩子说,你有同学喜欢打架、欺负人是吧,为什么不去练武术,去踢球,去球场战胜对手,那才是好男孩。玩阴招,运动不好,不爱学习,就喜欢捉弄人,打自己同学,甚至女同学,算什么男子汉哦。

那么多好的东西可以玩,比如跳舞、弹琴、看展览、听音乐会、电影、看书、和朋友运动、下棋,如果能让孩子喜欢上几样,孩子的生活都可用幸福形容。.

TOP

回复 458#wyl513 的帖子

你母亲当初的做法当然是要肯定的多,你想想,在那个年代,你母亲唯一的希望只能依靠孩子们读书改变命运,回上海,有出息。她的人生已经无法奢望了。所以这是特殊年代的特殊行为。但是这是时代的悲剧,那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和你母亲一样命运坎坷的人,没有了希望和出路。

但是这毕竟是不正常的时代,那样的行为是有很多遗憾的。我也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家有一个非常敬佩的母亲,她是一个国民党的遗孀,3个孩子,后独立带大孩子,很多时候熬不下,就去献血养孩子,但是让孩子们好好读书,3个儿子也很争气,77年后,陆续考上了大学,很多人很谢慕,这是一个幸福的结局吧,你说? 对的,只是这是上半场,以下的时光呢,婆媳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婆婆甚至以死相逼。你说这下半场是不是悲剧呢?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事情,我说不能简单说是不孝顺,我母亲曾经去劝过儿子儿媳,讲起往事,儿子也不禁潸然泪下。 那是至刚则易折,缺乏了通融妥协,而没了生活乐趣。

现在时代已经变了,慢慢回到了正常轨道。孩子有了自己的追求和兴趣,将来也有自己的生活。因此再简单再粗暴,就会再一幕幕地上演上辈人的悲剧。

我认为: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耐心地加以引导,才是王道。.

TOP

回复 461#dadapai 的帖子

现在的教育制度有很多问题,但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东西,不去想它。去做我们能改变的东西,比如如果你认为体育好,马上安排,并和你的孩子一起,享受母子其乐融融的感觉。

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在上海加入健身俱乐部,去游泳(不易受伤),去打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即使平常上班没有办法,也要周末去安排,你会发觉,孩子也会逐渐减少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因为他们会发现,运动比那些事更好玩。然后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喜欢、更尊重自己的父母。

[ 本帖最后由 danversky 于 2010-2-4 23:14 编辑 ].

TOP

两位“差”生最后都有了不坏的结局,是因为他们身上很好的优点。

比如L,宽容、能吃亏。这样的人生活中很稀少,但是物以稀为贵。

比如二宝,我认为他最突出的就是遇事碰人,不胆怯,处事大方得体。这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优秀品质,是要想办法让孩子们能有机会拥有的品质。一般人遇到比自己学识、地位高出很多的人,都会胆怯自卑;但是如果你落落大方,谈吐得体,勇于担当,后者反而会对你刮目相看。

明天我有机会和水老师、大家一起探讨孩子最要培养什么样的品质。.

TOP

回复 467#双子座 的帖子

别叫我老师,水老师才是真老师。我呢,只是看了水老师的帖子,有了收获,有了共鸣,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算是为水老师添砖加瓦,摇旗呐喊吧。

对于你的问题,我觉得先不做解释或少量的解释为好,因为孩子的记忆力好,同时象论语的篇幅不大,如果1-2年内能背诵,就蛮好的了,无需着急。好像现在也有班可以上,一个礼拜一堂课,进度挺合理的。

每天安排半个小时,孩子即使不感兴趣,倒也不会厌烦。持之以恒最好。

这个问题还是水老师多发言吧。.

TOP

赞!
学习了,马上行动,修改教育计划。.

TOP

回复 499#水之形 的帖子

你不晓得你后面转帖中每篇都有我的5朵花呀,看来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终究要离去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