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1个人次参与评价】

《流逝的上海……》

《流逝的上海……》

关于上海,翻开任何文献资料和我们残存的记忆,即便不说上海发源自老城厢,那也是与老城厢

是紧密相连的。

说起老城厢,总要说到何为城?何为厢?

上海老城厢位于上海东南,由现今的人民路中华路合围,作为上海城的起源地,公元1291年8月19日,

朝廷批准上海建县,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从元、明、清到民国初年,这里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为了防御倭寇侵袭,建造起了环城墙,城墙内称“城”,城墙外热闹

处称“厢”。这就是老城厢名称的由来。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9-12-30 22:28 编辑 ].

TOP

摄影是一桩相当有意思的事体,只要拿只相机立在某个街角,与空着手完全是两桩事体。

这张照片,原本是要抓拍倒马桶的粪车,动作一慢没捉牢,却看见一个年轻女人勿晓得从喏里

一扇门跑出来,看见我举着相机,伊一低头转到另外的夹弄里去了。

这条路叫净土街,查阅上海地方志,老底子此地有净土庵、清静庵,的确勿是空有虚名,探了几

条深弄,依稀看见庙宇的痕迹,却老早淹没进民居与仓库的砖墙板壁中了。

.

TOP

引用:
原帖由 ROBYN 于 2009-12-30 22:28 发表
照片灵额,花花
谢谢。.

TOP

上海人的生活也许与各地的人都一样罢,总是从家门到菜市场的路途开始的。

三三两两的女人们拎着一天的食物经过,家长里短,街谈巷议,这就是生活。

区别在于,过去是竹篮,如今是塑料袋。

.

TOP

女人始终是老街坊的灵魂,她们曼妙的身影,无论富足还是贫困,看上去差不多的恬淡。

现在老城厢的原住民多已搬离,即使外来新移民,在这样的氛围里,多少也沾染了上海的生活方式。

.

TOP

引用:
原帖由 mygirl 于 2009-12-30 22:31 发表
小猪爸爸开贴了,哈灵 献花,继续啊
只是把我无忌、佳友和微图的帖子移过来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9-12-30 22:51 编辑 ].

TOP

上海的每一日都从锅碗叮当中醒来,伊些小吃摊,油烟腾腾,下街沿食脚狼籍。而镜头里的上海男人,无论年纪都干干净净。

虽然讲,在老城厢现今的氛围,但凡可高走一步的年轻男女都搬了出去,但他们的父辈,有些还浸润在过往的廊檐下。

新住民多在闹市的酒楼和娱乐场所,抑或写字楼里做低下的工作,老城厢低廉的开销使他们找到了生活的乐土。

站下脚四目望去,早就看不见老底子的氛围,耳中灌入的也是口音杂陈,那些软糯的上海方言,偶尔听见竟然显得弥足珍贵。

可以这么说,一种文化的消亡总是伴随着另一种文化的侵略,而这种侵略往往是无可奈何而又无所顾忌的。

.

TOP

芸芸众生周而复始地活着,从今天望向明清,从明清望向唐宋,诗词歌赋所遗留的只是风花雪夜,

而现实的阳光只照耀市井纷扰。

每一个人都生机勃勃,无论他和她来自何地,生计的牵扯,欲望的勾引,在每一条街巷编织出无穷

的悲欢,由此,一个城市的历史被无数次书写。

我其实没有权利做这些慨叹,仅仅因为用镜头拍这些浅表,做无病呻吟状。生存比哲理晦涩简单得多,

生存却又比快门机械复杂得多。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9-12-30 22:3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ROBYN 于 2009-12-30 22:35 发表
偶前一枪到南市一条小马路去
作孽啊,普通闲话讲了特好了,迭条妖尼国落头额马路偶上海闲话读佛出一刚
乃么,偶没办法哈讲一起,开始问路来
碰到个老人家听了特地关照偶,讲偶发音佛对,个能嘎额读法,没人会得听 ...
有辰光我一面拍照片,一面跟街坊们闲谈,他们正宗的语音总使我勿舍得离开。.

TOP

窄巷一隅也见天地之大。

生活的琐碎,散淡与乏味,空间的逼仄,更容易让人沉湎到恍惚。

而这样一位老先生,一张早报开始他的一天,隐士般胸怀了大千世界。我按下快门,蹲了好一忽,

很想跟他聊聊日常,聊聊虚空,聊聊与我等不相干的风云世界。

而老先生那么专注与报纸的似乎每一个字,在我穿过余下的街巷,看见多位同样的老先生,这陋巷

里顿时弥漫了墨香。

.

TOP

梦花街,这个街名似乎包含了欲语还休。

如梦如花,那是情挑掩艳,入梦遇花,就是撩水捞月了。

而梦花街的房舍与别处确有不同,不乏院落清整、外墙巍峨、廊檐华美。

经不确凿查考,梦花街在明嘉靖上海建筑老城墙时,在此地建有防御倭寇的望海楼,这条街也就叫做望海街,

上海方言读做“忙海嘎”,随着时世推移,望海楼失去了战事功用,此楼便消失了。

街坊口口代传“忙海嘎”念做了“忙伙嘎”,梦花街由此得名。

.

TOP

什么才是上海的味道,这是个很好的命题。

在清末民初,老城厢带着苏北和宁波的风味就是上海的味道。

在开埠之初,十里洋场的洋人洋行就是上海的味道。

而在50年代,简朴而温文尔雅就是上海的味道。

到了70年代,家长里短,捉襟见肘就是上海的味道。

在90年代,崇洋媚外是上海的味道,而到了新世纪,跟上世界潮流才是上海的味道。

对于上海的味道,如同一桌宴席,是五味杂陈的,也许我这样的水准,我这样的视角,永远拍不 出完整的上海味道。

纵然如此,我还是喜欢以我的视角看我的上海,在如今,上海已不再上海。

陆家嘴已经成了上海的纽约,外滩已经成为老伦敦的布景,城隍庙是裹着紧身唐装的苏州园林,更不要说老城厢了,

灰头土脸的,更比不上上海周边的小乡镇。

.

TOP

那些在街头奔忙的人们,永远搞不清楚他们来自何处,要到哪里去。

也许这才是上海吸引人的地方,每一天,每一秒,上海都在微妙地变化,变化时是上海的生命。

这个健步而来的姑娘是哪里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上海。

.

TOP

摄影的绝妙,是可以记录那即逝的瞬间,而飞速变化的上海稍不经意就流失了大把的过往。

记录上海市许多人的使命,纵然他不是摄影家,不是历史学家,记录上海,记录流逝的上海的任何

侧面,正是我们无所建树的乐趣。

.

TOP

任何时代,在上海总能看见老外的身影,即使老城厢这样窄巷壁角,也少不了老外稀奇的张望。

上海正在被赶超世界的高楼所掩埋,上海正在被口音混杂的外地方言所沉溺。

拯救上海的呼声是微弱的,每一个利益方都强悍于自己的利益,上海是一块冒着香气的披萨饼,任何馅料

撒上去都理直气壮,因为口味是永远没有公正的。

.

TOP

上海永远是个来者不拒的城市,也许来着不善,但上海的脾气温顺得有点惹人生气。

各帮派的菜系到了上海总能变得经典起来,照片里的安徽土菜我不熟悉,但我知道有些在当地

没有任何名气的菜别,到了上海居然成为红火,上海的容纳量可见一斑。

.

TOP

先感谢各位欣赏!么想到一个普通颌帖子得到大噶颌捏捧,多是怀旧情绪作用。每次去拍总像跌到老底子颌炕里,美好颌60年代,虽然勿能时光倒转,但是立勒过往的空壳里,只能聊补回忆的奢侈。.

TOP

么想到勒此地旁着噶许多老朋友,同时阿有更噶多新朋友围拢来。勿管侬是啥地方宁,勿管弄啥辰光来,我要冈一句,上海是颌底蕴深厚颌城市,上海是颌胸襟开阔颌地方,虽然时常有矛盾会发生,就像牙齿阿会熬到舌头一样,自噶兄弟阿会得打相打,大家消消气,同一屋檐下,同做上海宁。


拔喜欢怀旧颌宁推荐一首用上海方言唱颌嘻哈歌曲:《霞飞路的87号》  黑棒乐队

呃 马路边 红颜色颌救火会
阿啦总归勒伊面开会
Ohhhey~举行疯狂的斗鸡 Party
只为一块香草味颌 Chocolate
Yeah~so sweet 我最喜欢
It''z Like U N Me N He N She
Then bak 2 me
讲来讲去 总讲勿里其
Bak 2my people~ppl~ppl~people
大叉没福气(上海猜拳)
打仗 是男小宁最喜欢颌游戏
白相来白相去 还是我最老举
隔壁颌小阿弟 总是得我赖脚皮
讲起来 我还是牢想伊......
谢谢侬 童年颌 Comradez
Da time we spent 2gether was so great
想要 想回到老早
弄堂里有点吵
霞飞路的87号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9-12-31 13:2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12-31 18:13 发表
融入昆曲元素!打造中国式民族HIPOP顶级先锋!《我的M50》抢先试听!

《我的M50》
作词:海雷 丁丁
作曲:张志林 王渊超
编曲:宋阳
昆剧演唱:张军 演唱:张军张志林 王渊超
录音制作:上海星动力录音棚  ...
上海的不排外,从开埠之初到今天都一成不变。从上海人的日常语言的变化也是如此。

最早的上海话应该在松江嘉定一带,随着周边移民的流动,宁波话、苏州话、绍兴话、山东话都融合进来,清末典型的上海话基础由此奠定。
试想一下,当时的宁波和苏州比上海不晓得强大多少倍,上海还是没有变成苏州和宁波。
到三四十年代,夹杂了北京话和英语的上海话大行其道,由于戏剧、电影、歌曲等文化的流动,上海话变得更加丰富。
上海从来不排斥外来文化,而外来移民也不会因为上海话难懂而排斥上海,他们在学习上海话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上海话。
到了如今,超过任何时期的人口大流动均化了上海的文化,做为上海文化母体的上海方言被大量爆发的移民所侵蚀,这只是暂时现象。因为即使再多的外地人总不能完全地覆盖上海本地人口。
现在已经出现外地人因为居住成本无法承受而离开上海,加上对上海文化的不适应,也会加速他们的离开,而留下的,必然是能够融洽于上海的,他们与过去的上海人一样,祖籍都不是上海。
上海人的概念就是,在内心里承认自己是上海人并接受上海的本土文化,否则,做矛盾中煎熬的伪上海人是相当难受的。
对于上海人和上海话的争执其实没有意义,历史冲刷一切,历史会因为人的作为而改变,但不会因为少数人的作为而改变。一百年后,上海文化和上海方言还会变化,但它始终是上海话,而不会变成英语和普通话。.

TOP

在老城厢的街头,经常地看见各式摊贩,看肤色和神情就晓得他们不是上海人。

他们默默地做着他们的小生意,有时候还要与城管的冲击周旋。

跟他们交谈,他们很坦率来上海改变了生活质量,即使再上海的底层生活也好过家乡的好多倍,这个符合

真实,否则他们来上海的目的就变得滑稽了。

对于将来,他们更寄托于下一代,为下一代成为上海人做经济基础。

想起我们自己小时候,在家里,父母亲戚都是说家乡话,而到了弄堂里玩耍,跟老上海的孩子玩耍,我们很

快学会了上海话。

我常常在拍摄的间隙看那些外来的孩子,当他们跟上海小孩一起玩耍时,也是夹杂了家乡话和上海话,上海的

孩子也会用夹杂了普通话的上海话跟他们交流。

我想,这样自然地变化而产生上海话的变异是必然的 ,但它依然是上海话。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10-1-1 12:53 编辑 ].

TOP

老式弄堂建筑的逼仄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带来的拆迁和改造使的得老弄堂文化变得模糊起来。

那些被粗暴刷白的墙壁,那些浇上了水泥的弹格路,那些用铝合金改装的窗户……

为了快速粉饰坏境而搭起的脚手架,成为芒刺一般嵌刺在老城厢的皮肉中。

如同北京胡同被钢筋水泥淹没一样,上海的弄堂也在功利中加速消亡。

等到弄堂文化消失殆尽的时候,再拿出纳税人的银子来拯救,是多么令人痛惜。

.

TOP

我们又在弄堂的夕阳里看见一个外地来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他们已经成为这里紧密的一部分,这两个孩子就是将来的我们。

也许,我们的孩子和他们孩子会成为朋友或家人,当我们日近暮年的时候想起今日,多么慨叹世事的变迁。

.

TOP

迭位宁波老太住勒格搭几十年了,伊从纱厂做苦工开始来到上海,伊始终认为自嘎是宁波人,而伊的孩子们始终认为自嘎是上海人。

上海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重要特征在于,上海人的概念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在于祖籍。

就像煞迭位老太太,即使伊勒上海居住了几十年,甚至可以讲伊的全部人生都在上海,但伊内心里始终确认自己是宁波人。

就像煞阿拉小辰光介绍自己,会得讲自己是啥地方人,而回到老家不用开口,亲戚邻居哉会相互转告,某某人家的上海人回来了。

.

TOP

蓬莱路勒老上海是老有名气颌,即使现在大家对蓬莱公园也勿陌生。

蓬莱仙境与蓬莱路,勒现在是浑身勿搭架,而在清末以前,那确实是烟波浩渺,亭台楼阁缭绕。

当时靠近黄埔滩的老城厢是河浜纵横,各地商贾多数从水路进入上海,而依河而建的民居和酒楼食肆多得一塌糊涂。

立勒蓬莱路的任何街口瞭望四周,哉可以想象自己期巧荡舟河浪,水榭楼阁鳞次栉比,庙宇旗幡迎风招展,令人遥想周庄或者朱家角。

.

TOP

与许多水乡古镇如出一辙的是,沿河的多民居酒楼和庙宇,而背河的街巷多杂货店铺。

在老城厢你同样看到这样的格局,那些宽阔的街道的前身或许是河浜,而窄巷就是原本的市街,

更窄更短的就是连接街与街的小桥了。在净土街和静修路,可以看见更多的短弄,庙宇多桥,可见一斑。

.

TOP

那么,这些河浜为何消失了踪影?

清末之前,上海已经成为长江入海口的重要经济口岸,商业的迅速繁荣和人口的爆发性增长,导致民居搭建见缝插针。

而为减低居住成本的群居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生活污水和垃圾被随意弃之河浜,老城厢的水系已经变成一滩污泥浊水。

由于河流淤塞,街巷逼仄,人口密集导致的火警更是雪上加霜,救火轮和救火车已经无法第一时刻到达失火现场。

而河浜的日渐恶臭,经常传播疟疾等传染病,老城厢危在旦夕。

由此,时政当局于1906年 至1910年间逐步开始了填浜筑路,老城厢的水系变成了今日的街道。

.

TOP

引用:
原帖由 almading 于 2010-1-1 12:49 发表
新照旧拍更让人怀旧。小猪爸爸的美文实在令人百读不厌。味道啊!
立勒马路浪我哈拍,勒帖子里我哈写。.

TOP

随了时光推移,新旧交替总免勿了漏去阿拉曾经亲密的东西。

人,老房子,青春……

当我自己阿逐渐老去的晨光,再回头看伊些老城厢的样貌,会挂着惘然,甚至于隐隐的痛。

迭个世界再阿勿会的重新来一遍以往,小辰光阿许就勒迭能样子颌弄堂口,刮四刮片、盯橄榄核子、抽习骨头……

或许还会得帮小姑娘撑橡皮筋,看伊拉颌花裙子勒阳光里厢飞,听伊拉咯咯咯疯笑……

.

TOP

老房子哉拆得只剩骨伽了,却还有男女老少新移民住勒里厢,看看阿让人心酸。

家乡是个美好的字眼,勒伊拉身浪相看见离乡背井的艰难。

一个城区的消亡,一种建筑的解构,隐去了一种无奈,却又生出更多无奈。

回头仰视伊些阳光里闪耀光芒的摩天楼,阿要教人唏嘘……

人搭历史一样,可以称作伟大,实际浪搭伊些朽木里的钉子一样坚韧,但是微不足道。

.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零 于 2009-12-31 00:08 发表
梦花街上的门洞里有一只公用电话,377××××。女生在那里等男生,隔了3个门洞的另一个门洞,男生在那里等女生。哦,原来他们没约清楚哪个门洞,但所幸没有几米那般向左走向右走的错开。
梦花街上几个河南拉面店, ...
千零的感怀是阿拉格代人所共有,当阿拉懵懂于某人,当阿拉懵懂于人家板壁里传出颌声响,心像扭了橡皮筋实扛……

千零,看见下面迭两个十指相扣颌小情人,勿仅仅是感叹吧?

啥人有本事叫辰光倒流呶…….

TOP

真实的爱情就像伊拉一样罢,没沾着灰尘的单纯,还有多少呢?

如今约定成俗的情感游戏,已经扪勿到任何阳光颌气味,就像了豪华颌居住小区里,看见嘎许多笑面孔,但是心温度却量勿出。

金钱的力量可以颠覆为人的所有标准,对城市的看法,对生活的理解,还有情感搭婚姻。

老了,却悃梦里期待迭能晒勒阳光里十指相扣,而勿是昏暗颌路灯或者暧昧颌酒吧……

.

TOP

无没人会真正被生活打败,用力,往前头去,能够看见颌,勿能够看见颌,拌勒一道,就是人生颌全部意义。

迭能一个黄鱼车夫,几袋黄沙水泥,伊一天的营生就是如此。

伊眯起眼睛朝前看,勿仅仅看见路,阿许看见头伊拉老婆搭小人期待的神情,因为伊是爷。

.

TOP

本来,我是要拍市场里迭个背对我做鳗鲞的女人,伊老是勿回转面孔,却不料一个曼妙女子款款而出。

伊颌红花棉袄勒金色阳光下头仿佛带了故事迭能走出来,我连忙连续揿快门。

当伊走出镜头,做鳗鲞的女人抬起头来看见我,伊是一张冻得通红胖乎乎的面孔,伊朝我笑,我却茫然没揿快门,

等我醒过来,伊已经跑到后头去了。

远去的女人不见踪影,市场的鼎沸扩音一样嘈杂……

.

TOP

引用:
原帖由 幸福家庭 于 2010-1-2 10:11 发表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老上海丛书,共五本,有“财富故事”、“迷人风情”、“摩登女性”、“名人故居”、“侨民生活”;
同济大学出版社的“上海老建筑”、“消逝的上海老建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 ...
一直很关注这样的书籍,看了牢有帮助,其实我并不在老城厢长大,拍了老房子,在看些史料,才能更多感觉它的味道。.

TOP

引用:
原帖由 ROBYN 于 2010-1-2 10:17 发表
彩色额有伐?看了暖逆一眼
我现在基本上不拍摄彩色照片,彩色照片更适合商业摄影,也许是我个人审美问题,觉得过多的色彩让我无从下手。.

TOP

烘山芋的味道,想想迭几个字阿会的流残吐水。

现在勒新城区已经难觅格能嘎颌烘山芋摊头,有辰光坐了肯德基吃薯条,满脑子里却是想着烘山芋。

小辰光放学,最大的念想就是校门口颌陈皮条或者烘山芋,怀有油凳子,臭豆腐,爆炒米花……

远去的不光有老房子老风情,更有伴随格些么事颌味道。

.

TOP

老太太坐勒门口孵太阳,现在阿就勒老城厢经常看的见。

伊看牢来来往往颌人,迭些像伊一样勒此地生活了一辈子。

伊会想伊拉颌将来伐?伊拉会想伊颌过去伐?

光阴颌朋友就是每一天欲望颌破灭,捏闹老短,捏闹又老长。

老太太颌尼子立勒伊背后,一道勒看过往颌人群,就搭阿拉看格些照片一样。

.

TOP

老城厢被拆迁颌面积越来越大,更何况靠近黄浦江的寸金之地。

我每次去拍照片,总会的有老街坊叫牢我,以为我是记者,以为我是动迁办,伊拉叫我好好反映动迁中的不公平。

老百姓无没啥念头,就是要一份属于自家颌太平捏接,但总是事与愿违。

迭个骑了自行车锁牢眉头颌中年人,当伊勒自家长大的弄堂里穿过,伊格心,伊格滋味……

边浪厢收垃圾的小贩勿会的去想伊颌问题,人与人,永远是离散颌沙子,就像阿拉跌能,有永远吵勿完颌相骂。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10-1-2 11:29 编辑 ].

TOP

就迭能罢,老房子拆一间是一间,新房子已经造得比拆房子要快了。

已经面目全非的上海终归是迭能了,无论如何它还戴了上海格顶帽子。

阿许只是我伲空想危机,能够流逝的只是老房子老城厢,就像一百六十年前开埠,就像世纪初填浜筑路,上海终究还是上海。

不会流逝的,是上海人坚韧的心。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