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37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 本帖最后由 Tschüss 于 2009-11-25 11:58 编辑 ].

TOP

回复 314#ququ 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Tschüss 于 2009-11-25 11:5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ququ 于 2009-11-25 12:20 发表

写了啥闹?我都没有看到
没有写什么,和LS引用基本一致。不想参与房市讨论。.

TOP

LZ应当赌赢了!但你赢的不是市场而是政策!或许迪拜帮了你忙!
温州迪拜炒房团:迪拜房价其实不及北京上海
 好莱坞一线明星狂热追捧,英国国家足球队几乎人手一套,温州商人不惜斥资1亿元买下一个完全人工堆砌的小岛——作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标志性建筑的人造海上别墅群,在迪拜世界债务风波全面爆发之前,它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还是一个似乎永不破灭的楼市神话。

  神话破灭之日,占迪拜华商十分之一的温州人,资产蒸发就在20亿元左右。中国民间资本和全世界的热钱一起折戟迪拜,惨痛的教训让一直在中国楼市游刃有余的温州“炒房团”第一次真正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一向战无不胜的温州“炒房团”第一次开始面对难题:迪拜楼市危机是否也在预警中国房地产业?

推荐阅读
迪拜豪宅梦碎 众明星被套牢 楼市政策或全面收紧
时寒冰:房价到底涨了多少? 任志强:中国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 炒房团:迪拜房价其实不及京沪 上海楼市空置率紧随房价飙升(图) 摇号中签 楼市上演“新盘不败” “地王”遭退明年或加剧   迪拜房价:其实不及北京、上海

  奢华之都迪拜,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个允许外国人购置房产的地方。地产向外界解禁的那一天,才是迪拜楼市起步之日。短短十年间,当地楼价涨了三到四倍,其飙升速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据总部设在迪拜的亚洲商务电视台董事长王伟胜介绍,2001年当地一幢独立别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机之前,房价涨至最高峰,每平方米涨到4万多元。普通公寓的价格在最高时也达到了每平方米二三万元人民币。

  而在北京,四环以内的公寓价格都在2万元以上,即使是杭州这样的城市,主城区商品房平均价格也达到了每平方米19000元,不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杭州,核心区域的公寓房价早已超过3万元。

  迪拜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说,在当地经商、务工的华人大约有10万人,经商两三年的商人,都不同程度地在当地购入了物业,温州人在当地买房的,保守估计有五六千人。在采访中,不少在当地购入物业的温州人认为,当时大家都在当地买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投资。“迪拜的楼市跟中国差不多时间起步,涨得还没有国内快,以迪拜自由港的地位,石油国的资金和当时全世界热钱的追捧程度,谁也想不到房价才到每平方米二三万元就垮台了。”

  “炒楼花”埋下巨大风险

  迪拜原来只是一个14万人口的沙漠小城,现有总人口140万,95%是外来人口。除了自由港吸引转口贸易以外,迪拜几乎没有实业,这样一个地方是怎样把精明无比的欧洲银行吸引过来的?

  事实上,迪拜是一个“免税天堂”,炒楼的回报率非常高。王伟胜说,当地的售楼方式就像“卖楼花”,业主可以分期付款。楼还在打地基,交10%,过三五个月再交10%。买下一层楼的物业,总价是1000万元,但首期只要付100万元,三个月后房价升了10%,这时投资者转手卖掉,就能赚100万元,投资回报率是100%,而且除了一点点户名转让手续费以外,没有任何税收。

  “很多人看到暴利,转行做这个的非常多。包括华商在内,这个来钱比传统贸易快很多。刚开始一套两套,最后是大家一起整层买,整幢买。”王伟胜说,“全世界的炒房团都来,印度人最多,一个印度人买了五十幢别墅。温州人里面,只要在那边经商几年的,没有不买房子的。”

  “温州人买房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吃饭,谈什么项目好,大家都出股份,按投资额多少,每个人分摊。”王伟胜说,“一顿饭吃下来,当地的一幢楼可能就被温州人买下了。”

  温州商人认为,从迪拜的楼市来反思国内的房地产,国内早就杜绝了炒楼花,房地产企业也要结顶才能拿到预售证,炒楼的税收成本也比较高,与迪拜相比,国内的房地产管理还是十分严谨,相对安全的。

  “迪拜楼市危机是血淋淋的一课”

  楼价推升地价,地价又推升楼价,源源不断的国际游资不停注入,如果没有金融危机,谁都认为迪拜的楼市奇迹还会走得更远。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的‘上海岛’现在已经有几十亿元的销售了。”上海中州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宾说。

  欠下800亿美元外债的迪拜世界房产项目,现在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烂尾工程。这个吸引了全世界各大银行、国际热钱竞相投资的“世界地球岛”,规划中是世界最大的人造海岛群,由300多个人工岛排列组成,2007年胡宾以2800万美元买下其中一个小岛,并命名为“上海岛”,计划在岛上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造世界“海上皇宫”,2010年完工,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停工搁浅,这是中国人在当地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亲历了这一事件的温州商人们表示,这次事件带来的最大教训就是,投资不能头脑发热。损失最惨重的,都是炒楼赚到钱以后,再到处拆借投入巨资的人。现在绝大部分温州人庆幸的是没有倾家荡产在当地炒楼,大部分人都是在原来的主业之外,拿出一部分资金作房产投资,都还“撑得住”。

  一些浙江企业家认为,迪拜楼市的崩盘对国内疯涨的房地产也敲响了警钟。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愿意做实业,觉得搞房地产来钱快,都去做“投资家”,但社会的发展还是要靠实业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家的心态,都应避免浮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经济才能健康平稳地运行。.

TOP

巴曙松:目前北京房价比迪拜泡沫高峰期还要高2009年12月12日 11:49凤凰网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 ... 91212/1575307.shtml
凤凰网财经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今日在2009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目前全国主要城市的住房成交量、新开工量都超过被认为是历史高点的2007年。

“迪拜房价泡沫最旺盛的时候,也就相当于人民币1万元,现在跌到6000。而这个价格如果是在北京,只能到很远的郊区买房。”他称。

巴曙松指出,房地产市场确实值得关注,它不仅是资产,前后关联的产业非常多。“99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价上升到了这个水平,要冷静评估我们的制度是不是进一步鼓励这种资产泡沫。比如税收,税收结构客观就是鼓励资产投机的。”

[人民时评:房地产泡沫为我国经济埋下“心腹大患”
武少民
2009年12月13日 08:45人民网-观点频道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0565775.html
日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泽尔腾先生来中国讲学时表示,中国经济最大的隐忧是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无独有偶,一家机构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这些大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经远远超过10%的国际警戒线。

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连续7年来,中国的房价大幅上升,远远脱离民众的购买水平。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楼市亦然。当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炒房大军之中时,房子已经不再是用以居住的场所,而是被有钱人买来卖去的商品。居高不下的房屋空置率就说明了这一事实,在不少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50%以上。

对房地产业的过分依赖,为我国经济埋下隐患。如今,房地产业已经占了GDP的6%,四分之一的投资也在房地产行业,30多个产业与房地产关系紧密,银行乃至大型企业也纷纷为楼市“背书”……房地产过“热”,已经很难用理性衡量。与此同时,民众的收入并没有相应增加,购房已经成为居民的沉重负担。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民众无力买房。

迪拜世界的风险或许是最好的警示。迪拜政府日前宣布负责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迪拜世界的重组,并要求债权人接受延期还款。随后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迪拜相关银行评级,全球股市出现动荡。有香港媒体认为,迪拜采取的发展模式,与很多新兴市场一样。政府的投资公司大量举债开发房地产,兴建豪华写字楼、酒店及住宅,并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市场,通过提供种种优惠和给予居留权,吸引外国企业及专才进驻,很快便令经济蓬勃起来。资产价格上升,自然吸引更多游资涌入,把资产泡沫吹得更大。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发展房地产并不是致富捷径,而是一座建筑在浮沙上的城堡。如果实体经济不能有效“止血”或者主动“造血”,经济很难真正“康复”。当世界各国通过增加市场流动性来刺激经济复苏时,如果这些增加的流动性不是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地产、金融及资产市场,那么,说不定第二波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还会来。

泽尔腾警告说,如果房地产领域出现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3%。风险已如悬挂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虽然不能预知这把剑何时落下,但宝剑的寒光已经让人望而生畏。好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将调整产生结构、改善民生现状,作为明年工作的重点。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泛滥的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着陆,无疑是明智之举。

但愿房地产泡沫就此打住,不要再继续膨胀下去,否则,泡沫一旦破灭,伤害的不只是寻常百姓,那些炒房者、银行乃至大型企业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 本帖最后由 Tschüss 于 2009-12-13 09:3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doudou 于 2009-12-26 10:38 发表
关注房价是我多年来的习惯, 我觉得不管是刚需还是投资需求, 目前都不是入手的好时机. 现在的房市, 类似6000点的股市. 也许长期向好, 但是短期或中期会有重大下调, 谁也说不准市场什么时候会掉头, 只觉得北风一阵紧似 ...
和我一样
只是我对于长期向好这句话非常反感,实际所有东西都是所谓的长期向好。30年前的土豆多少钱一斤?但30年前的人谁会用现在的价格买30年后的土豆?买青菜土豆都不会用30年后的价格买现在的青菜土豆,换成房子就会购买消费?恐怕多数想¥&¥¥¥¥!.

TOP

引用:
原帖由 greenjyz 于 2009-12-28 15:58 发表
用30年前后的土豆价格来说明“。。所有东西都是所谓的长期向好”似乎不甚妥,因为这是名义价格,而非可比价格。
土豆无法存30年这是常识
房市长期向好现在的房子能等同30年------60年后的房子吗?这似乎只能听专家解读,也唯有专家是正确的。
请问哪个上海人无房?哪怕是蜗居,家庭结构4—2—1属于下一代的房产越来越多,而大家不过是想在房市上赚些钞票罢了!赚钱最重要是无风险或小风险。大家都知道我们是政策楼市,现在谁能把握政策方向呢?房子流动性差,当不确定因素增加时落袋为安不失为明知之举。
我要说的是这个问题,而非解读定义。

[ 本帖最后由 Tschüss 于 2009-12-28 19:13 编辑 ].

TOP

如果是市场经济再翻百倍大家也会接受的——————因为那是可以判断的。
计划经济(民苦)——————雏形市场经济(民乐)—————官场经济(民???)谁能明白这“官场经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