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321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教育的关键在于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教育的关键在于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H爸不依不饶,非要开贴。不忍心让老H戴老花镜找我的水帖,这里开个帖,以显我尊老之心,霍霍~~~~

我基本不泡幼儿版,而不是象老H说的那样在幼儿版泡腻了,才来高中版。不泡幼儿版的原因是幼儿版很少有关于育儿的长远规划的帖子,大多是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每一两个月花个半天浏览一下就可以了。当然,这不是说现在幼儿的父母都没有长远规划,只是没有写出来而已。

来高中版,主要来了解先今的高中教育跟我当年的异同。结果教师的职业病发作,忍不住要灌点水,诸位见谅。

以上是题外话。

教育是个系统性工程,走一步看一步,是不行的。要有规划,但规划也不能太细致,否则,失去了灵活性。我的孩子没有胎教,也没有什么零岁开始的教育,我在孩子两岁之前没有看过任何幼儿教育的书籍。这并不等于我在育儿方面无所事事。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拥有怎样的人生。我的人生观、我的价值观,统领着我的教育模式。为了思考这个问题,我经常反省我的成长历程,我的优缺点,我周围其他人的经验。教育,同时也在完善着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根本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他们身上必定带有父母思想的烙印。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观点:我并追求我的孩子出人头地,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幸福,身心健康。听起来,这好象是挺低调的一个期望,一个很宽容很容易被他人接受的一个观点。但 ,根据我个人的有限的经验,出人头地容易,身心健康不容易,幸福不容易。这其实是比出人头地更高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非常正确,正确到在任何一个年代都值得去追求。但是,持此观点的父母,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幸福?通往幸福的道路是怎么走的呢?.

TOP

先抛个话题,有空慢慢写。.

TOP

早上爬上来一看,这么多回帖,说的都挺好。泰戈尔说他写书,不是为了妆点小姐太太的沙龙,而是为了寻求千年之后的知音。平凡如我,在时间上没有能力追求他那样的跨度,但也有人海中寻求共鸣的需求。真庆幸生活在网络时代。

真的说得都挺好。幸福不容易,身心健康、幸福快乐的确就是共产主义那种理想境界。smqhill所言和我所想有相同之处。命运有它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的力量巨大,不容忽视。我在反复思考我孩子日后的人生旅途,的确感到这种力量不是父母可以计划,可以把握的。我所能做的是,给我的孩子培养好各种心态和技能,让她能够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孩子开始她自己的人生,就像去远足,爸爸妈妈不知道她会碰到什么天气,但是给她准备好应对绝大多数天气的装备也就心安了。


一句话,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拥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人生。学校里的教育大多教孩子如何“进可攻”,关于“退可守”的教育大部分落在了父母身上。在遇到自己无法把握的、暂时又无法逾越的障碍,怎么办?当命运向我的孩子发起进攻,她必须撤退的时候,守险何处?

在我的经历中,看到过老、中、青三代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的境遇,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会这样把自己逼到死胡同。我的导师,在我读书的时候,他的照片就放在上图的院士长廊里。他是一个世家子弟,风度翩翩,事业也到了他这个领域的巅峰,多次接受最高领导人接见和嘉奖。但是他事业上进无可进的时候,他想撤退,退守家园,却无路可退。他曾经一次很悲愤地跟我说:“小水啊,我这个人就是死在工作台上的命!小水,你看到我身体好是假象,我的头发全白了,都是染的。”他真的差点儿死在工作台上。外表很坚强(被单位里的人称作拼命三郎的人),事业很风光的一个学者,外人会以为他在福地。在他白发苍苍的暮年,流露如此心境,我知道他是在绝境。

对于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她的人生一定要有退路,我不能保她一辈子,我能做的就是帮她修好退路。有的人没有退路是客观条件不给退路,有的人没有退路是因为自己的心理上没有退路。我要做的就是让我的孩子学会如何为自己准备退路:一是营造客观条件,二是允许自己撤退的心理。

基于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我着眼两件事情:其一,循序渐进地了解生活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把她养在父母营造的童话里;其二,学会普通人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会在普通的条件下改善生活,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的美。

雪儿说得很正确,人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之所以有这种普遍心态,是我们对生活的了解太片面,身边关于生活的片面报道太多,以为幸福是常态。了解生活的本来面目,才会坦然面对挫折,才会在挫折面前有心理上的回旋余地,也才会在幸福来临的时候珍惜它。

通篇写都是退路,在一个孩子还没上路的时候,就谈退路是不是很消极呢?这个世界的一个特质就是对立统一。有退路,有回旋的余地,才会有高质量的进取。先写到这里。.

TOP

回复 17#F爸爸 的帖子

F爸爸写得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臆测得不够准确。这种严肃的讨论,是会激励我更全面地思考,多谢!

F爸在这篇长帖中插入了很多他对人生的感悟,是很用心的。绝大部分观点我是赞同的。但也有一点是不赞同的。因为要外出,回头再慢慢讨论。.

TOP

感谢每一个鼓励我以及批评我的每一个参与讨论的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逐一讨论。.

TOP

回复 22#hyj2951 的帖子

有道理!常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例子鼓励后人身处死地,激发潜能。但是这种例子大多是在冲突性很强的境遇,成功的因素比较单一的环境中,比如某一场战役。这些例子是从无数的至于死地而后死的例子中挑出来的。我们钦佩前人的勇气和智慧,如果命运让我们身处死地的时候,当然应当学习前人,因为别无选择。但是更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身处死地。

进与退不是对立的,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进是为了更加游刃有余地退。退,不是被动地回避,而而是有准备地对待困难。一个人,当朋友背叛的时候,还有家庭作为依托,事业逆境的时候,还有友情来抚慰。想转换阵地的时候,还能有足够的物质支持;孤独的时候,还有一项有益的嗜好充实自己。这些都是退路,这些退路可以让一个人在挫折中保持乐观的心境、良好的身体,为后续的进提供条件。.

TOP

回复 23#jrmm 的帖子

谢谢你对我的鼓励!只是不要太客气。总是称呼我为“您”,这个我有点担不起,说不定你比我还年长,以后叫我小水就可以了。我还是比较喜欢H爸给的诨名

你说得很正确,精神层面的问题离不开物质作为依托。将精神跟物质割裂开来是不科学的,我从来也不想号召大家撇开物质,搞精神的乌托邦。

其实幸福也是需要物质基础的。有的读者误以为我会完全抛弃分数、学校、金钱来谈幸福。不是这样的。这些因素都是要考虑的,只是我希望自己能更好的把握这些因素在幸福中占的权重,希望我的孩子能更好的合理地追求这些物质因素,从而达到精神层面的和谐。.

TOP

回复 23#jrmm 的帖子

另外,你说的那个选职业的问题,一点儿都没有歪楼。职业,是人生的支柱之一,要结合好自己的兴趣爱好、智力条件、知识结构、经济条件、生活期许,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这也是我在自己日后的教育实践中重视孩子对生活的理解的原因。我不能保证我的孩子一定能选中她长期喜欢的职业,但是我必须要把这种多角度、多因素地考虑人生大事的思维方式交给她。.

TOP

回复 17#F爸爸 的帖子

你我之间关于命运的看法大同小异。只是你是一位心急的爸爸,我只是抛出一个论题,你就以为我自我感觉良好,真理在握,要开坛布道了。这我能理解。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后遗症。在中国的教育中,一般给出问题的人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很少进行探讨式的、无标准答案的交流。你的反应,我能理解。我抛出这个论题,只是表明我在思考这个问题,并愿意和他人讨论,寻求共鸣,在给予他人一些参考意见的同时也想通过不同的视角丰富我的视野,修正我的思路。再说,寻求幸福这个问题,从无最优解。

关于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学校教育的功能,我和你的看法也是大同小异。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往大处说,人的主观努力作用都是有限的。我和你不同的是,虽然有限,但是不能阻止我考虑这个“太虚幻和悬乎”的问题。正因为学校的教育有限,学术上的教育有限,我才要多思考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哪怕这种思考是可笑的。

我的思考是要落到实处,如何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如何弥补我和她所处环境不同而带来的沟通的困难,会逐一展开写。我相信我的做法是不完善的,但是人生就是不完善的,把握好能把握的,把不能把握的交给命运。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8 19:26 编辑 ].

TOP

回复 32#家有考王 的帖子

谢谢考爸鼓励,晚上再写。.

TOP

人生大事,除却生死,莫过于求职与求偶。这两件事情做得成功,基础是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社会。学生时代怎么初步做到这三了解呢?我能想到的途径有:阅读、管理生活、社会实践以及旅游。这几个途径是相辅相成,不是割裂的。

        先谈通过阅读了解自我和社会。阅读是了解自我和了解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它的这一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虽然世界飞速发展,人类生活方式改变很快,但人性中某些特质是稳定的,“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这句话还是有它适用的一面。读史书是了解社会和人性的一个便利而重要的方式。

        我们从小就学中国的古典文化,比如成语。成语都是有历史渊源的。关于成语的故事,一般写得浅显易懂。这在孩子入门的时候读没问题,但是一直就是儿童读本的理解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举个例子,以我对日后孩子教育的规划来谈,如果我的孩子读“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在她幼年的时候,固然可以简化历史,告诉她勾践“卧薪尝胆”了,夫差“腐化堕落”了,越国一小小的美人计就把吴国给破了。但是随着她的成长,我会让她去读真正的史书,我决不会让她对历史的理解停留在某人具备了某种特质,就取得了胜利这么简单的逻辑之上。《国语》、《史记》、《资治通鉴》关于勾践灭吴的记载通读之后,比照着看。首先,要重视时间的跨度。从前494-前473,勾践花了21年。然后要让孩子告诉我,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是什么意思。“教训”二字可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训”的意思。这么长的时间内,勾践是否是孤军奋战,个人英雄?他有哪些帮手?他的帮手分别做的是什么?勾践通过什么方式凝聚了举国之力?他的帮手文仲怎样在这样长的时间内练兵没有引起夫差的怀疑?文仲又是怎么崩离吴国的民心?他的帮手范蠡让他经历了几次等待,每次等待的时间跨度是多少?这些时间是被动地等待还是在做进一步的准备?范蠡为什么要让他再三地等待?他如何以臣下的身份说服复仇心切的君主?为什么范蠡后来出走?他从哪些方面看出勾践不能有福同享?为什么他发现了勾践这个特质,而文仲没有发现?勾践的对手夫差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这些问题,将会循序渐进地提出,甚至会反复提出,让孩子通过分析式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会让她拟一些题目写作。她的一开始的观点对错无所谓,但首先要有思考、有观点,并学会用正确的逻辑分析,同时了解逻辑的局限性。分析阅读之后,让她发挥合理想象,模拟不同人的身份写一些文章,比如:假如她是勾践,她如何去写投降书;如果她是范蠡,她如何说服勾践继续等待。我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让她选定一个题目,我也写一篇,然后两人交换了看,互相批判、砥砺。我要让她知道“卧薪尝胆”只是整个故事里的小插曲,因为它彰显了勾践的决心而流传下来。勾践的决心是复国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复国是个艰巨的任务,是个系统性工程,除了忍辱负重,还要积极地聪明地准备,所有的步骤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模拟不同的角色写作,让孩子能够体会不同人的特质,体会不同人的境遇。

        人文学科和理工科是有相通之处。我不止一次地跟我的学生们提及理工科的思维,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个定理离开了它赖以存在的条件,它的正确性就不存在,这个思维在社会科学中一样适用。反复地分析阅读,模拟角色写作、总结,为的是要让孩子养成一个思维模式,那就是分析一个社会现象或者做一个人生决定的时候,正确地抽提环境的因素以及自身、他人性格的因素,并把具体问题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考虑。.

TOP

回复 36#H爸 的帖子

H爸客气,您老经验比我足,有空指教!
今天先写到这里。.

TOP

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信息过剩的时代。海量的信息中,能快速地发现感兴趣的信息,并能分析之后为我所用,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应当培养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比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从小就被过剩的信息包围着。在这种情况下,分析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类似的阅读应当贯穿孩子整个成长期。前期是父母引导性阅读,中期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的砥砺,后期则是孩子对父母的引导。没有一个父母会跟自己孩子同时代,但是亲子之间的交流式分析阅读可以弥补孩子思维深度的不足以及父母对新鲜事物的陌生。我经常幻想着我的孩子可以向我推荐她生活中新鲜事物,说服我、引导我接受新事物。我希望我给了她生命,她还我一个新世界。这也是我能够耐下性子跟小屁孩搞脑子的原因之一。.

TOP

除却阅读,管理生活并学会享受生活中平凡的美,也是重要的了解生活的途径。书上的都是前人的事情,只可借鉴,不可照搬,孩子需要了解当下的生活。

        我是一个外地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外地对上海女人负面评价较多。但是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传统的上海女性有很多优点值得我去借鉴学习,最突出的一个优点就是持家。但是现在流行生活外包,这个祖传优势有断代的倾向。持家,是一个人的生存智慧。一个普通的市民,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改善生活,创造美。一个家境殷实的人,持家的本领也是不可缺少的,否则败家起来可是瞬间的事情。

        我不能保证我的孩子日后生活衣食无忧,可以一辈子生活外包,我必须要教会她生存的智慧。即使她日后生活困顿,也可以苦中作乐。学习持家从管理金钱开始。事实上,无论男女,都应当从小建立正确的金钱概念,学会有序地管理金钱,让金钱为谋求幸福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个孩子,在他读书的时候,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但这仅仅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他应当从小学会管理自己身边的物质资源并合理支配它。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会了加减乘除,可以交给他(或她)有限的资金,用于购买自己零食和学习用具。学会统筹分配,而不是想花就花。继而,应当让孩子学会记流水帐,月底检点这个月花钱方面得失,以便完善资金分配。此后,要让孩子学会购物,学会货比三家,学会挑打折时间购物。仍旧是让孩子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学会发挥最大的功用。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把孩子本人的基本开支交给他支配。随着孩子的成长,管理资金的范围的扩大,要逐步学会记分类帐,为日后学会看财务三张表打下基础。再往后,可以把整个家庭的基本开支交给他支配。什么是管理能力的培养?这就是管理能力的培养。

        对于我的孩子,我还计划逐步培养她学会烹饪,了解各类菜的特性,学会选菜,学会营养搭配,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烹饪是一种生存技能,也可以发展成为一种乐趣。我自己的成长中,父母对我的教育在这一块是零。但是我看到了很多心灵手巧的女孩和男孩,运用这种技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享受,并也可以作为一种联络情感,维护友情的一种途径。我读研的时候,一个老师说过:“烧菜好的人,做实验不会差。两个道理差不多,两个都注重细节。你要是按文献做实验,跟你看菜谱烧菜一样,能做得出,但做不好。很多时候都需要凭个人的感觉,不断总结。”他讲的有一定道理。通过学习一样实用的生活技能,了解平凡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同时也学会了对生活中微妙的细节进行把握,这是节省时间的教育模式。

        在我的少年时代,我是看不起这些生活技能培训的。但是这让我吃了很多苦头,甚至影响到我的学业。我成长的那个年代,大人们在一起讨论问题,经常嘲笑水平差的人:“你就这水平,还是回家烧饭抱孩子去!”得了这种评价的男人一定是感到莫大的羞辱。因为烧饭保孩子是妇女同志做的低级活。长大我才知道,烧饭抱孩子是比考试考高分更有难度的事情,如果你想做好它的话。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只懂琴棋书画,而不知柴米油盐。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找到好的配偶,但是婚姻这个东西不是一纸婚书就可以摆平的事情。结了婚,后面怎么过日子呢?基本的生活技能是现世安稳的必要条件。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日后把生活继续外包给我或者她公婆。

        经过实战的磨砺,孩子自然会体会到父母当家的不易,自然会了解到很多美和享受自己可以创造,不需要太多的金钱。放开手,让孩子自己体会什么是生活。我记得子玫妈妈说她女儿摆地摊,挣不到足够的钱,就带馒头充午饭。生活教育过的孩子,是不需要过多的说教。.

TOP

回复 60#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大孩子教起来快。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教孩子生活技能也不例外。先从最简单的凉拌菜做起。做菜前,先得让孩子吃少一点,有饥饿感的时候,做菜动力足。在品尝的时候,味觉也是最灵敏的,便于享受并总结。

看到很多父母都要把孩子送出国,那么基本生活技能的培训更是重要了。.

TOP

回复 56#jrmm 的帖子

何必羞愧?每个人都是当了父母学做父母的。

不过我很赞同你的看法,孩子因父母而来,但不是为父母而来。孩子长大了应当自己知道要体谅父母,而父母本人却不能指望孩子报答。

另外,孩子性格中的特点,不能称之为缺点。每个特点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转变成优点或缺点,还是要审时度势地引导孩子扬长避短。至于坏习惯,可以称之为缺点,应当改掉。.

TOP

回复 62#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无跟孩子她爸提出来的教育方针是:没有物质匮乏也创造物质匮乏。 估计我女儿大了会为她老妈的恶劣做法而厥到。

很多父母舍得吃苦为孩子创造各种文化课的物质条件。我也要学会吃点儿苦,为我的孩子创造艰苦奋斗的条件。

不能因为物质条件好了,培养出来的人反而低能了。

在过去,即便是大家小姐,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培训重点。旁的不说 ,就拿《红楼梦》来说,凤姐跟刘姥姥谈茄鲞的制作方法,若是她象我少年的时候从来没起过油锅,能把整个制作过程说得那么详备吧?.

TOP

回复 65#小龙虾妈 的帖子

把你的体会说出来,让我们学习学习.

TOP

回复 70#dongj 的帖子

你说得很好。人生可以辛苦,但不能太痛苦。

教育实际一点没什么不好,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跟实际生活脱节。

一个人首先要学习生存技能,然后学习如何生活。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9 12:58 编辑 ].

TOP

回复 71#dakang 的帖子

这个,怎么写呢?要写的话,那真是写一本很厚的书了。教育的落实,牵涉到太多的生活细节。孩子所有的能力的成长都有它的发端。绝大多数孩子的幼年,就已经存在了各种发展的可能,要做的就是不要打断这些发端。

举个例子,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还小一点。我这个妈妈也是浑身的毛病。一大毛病就是痛恨洗碗,干别的活都行,就是别叫我洗碗。有那么几天,我不洗碗,找不到第二个人洗碗。我只好去洗碗。这一洗不要紧,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我洗碗的时候,我女儿不喜欢自己在客厅看电视。她喜欢在厨房里转悠,跟我说话。如果我吃完饭不洗碗,她就喜欢拉我看电视或者玩玩具。她读了一些书,虽然不识字,但是会“创作”, 呵呵。她跟我聊天,就聊她脑子里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不是把书里的人物编排到她的幼儿园,就是她跑到书里的环境去历险。她瞎编,我反正洗碗很痛苦,就跟她有一句没一句瞎搭。她的逻辑错误百出,我也不一一指出。指出太多,会损伤她瞎编的兴趣。我边嗯嗯啊啊,说些“噢”、“是嘛”、“这样啊”、“呵呵”这种废话,一边反问她几句。我知道,这就是未来我们要进行的分析阅读的最初交流模式,不能随便打发她。我的女儿内向,但每次在厨房都被我引得“废话连篇”。为了保护她思考问题,自我表达的发端,我得爱上洗碗 。弄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谁在教育谁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19 13:22 编辑 ].

TOP

旅游,是个立体教育的好机会,不应当把它当作纯粹的玩乐。我的孩子,如果到了中学,我是不会随意提供旅游的资金。想出去旅游没问题,要花精力说服老妈。旅游与否,跟她的学习成绩没有关系,我是不会把旅游当作一种成绩的奖励。

        想旅游之前,先给我查文献,了解一下目的地的地理、历史、景点、饮食、住宿、特产。先写一篇论文交上来,说服老妈肯一起去游玩。这一关过了,再写一篇攻略,安排好行程,同时要交上来预算。老妈只批基本预算,那就是怎么苦,怎么做预算,决不能拿老妈的钱去花天酒地。超过基本预算的,自己想办法解决。要么压缩预算,要么打工,要么再次跟老妈拉赞助。老妈提供赞助的条件很多,例如:旅游的时候带老妈吃点儿什么让人惊喜的小吃、学会当地的五句方言并在旅途中合理使用、至少结交三个旅伴、和三种以上背景的人分别交谈超过半小时、在旅途中成功地寻求陌生人的帮助等等。如果做到了,老妈就赞助超支部分的一半。回来如想获得另一半赞助,很简单,要么写一篇让我看得过去的游记,要么整理照片,做个听得过去演讲。如果老妈兴起,也会写一篇游记,小朋友看过之后,如能提出好的建议,让老妈心服口服,也是可以获得另一半资助。总之,办法多多。在出发之前,我需要小崽子先用自己的钱做押金,我先支付她全部费用,她满足我的要求之后退给押金。

        我曾经把我的想法跟朋友们谈过,很多深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反对,认为我这个妈太刁钻,折腾孩子。我的看法很简单,不折腾没成长。与其以后让她到社会上受折腾,不如我先在家里折腾折腾。.

TOP

回复 75#H爸 的帖子

教育孩子就是父母接受再教育的过程.

TOP

回复 76#紫色萤火虫 的帖子

你说得很正确!做人比做题重要。事实上,一些生活上的情趣也是可以帮人扣开机会的大门,不仅仅是做题。

我自己有亲身体会。我读研的时候,有一次我的导师指派我陪一位日本教授去杭州旅游。对日本的情感,我很复杂。一方面,对他们的文化有一种亲切感,另一方面,国仇家恨也是不能忘记的。这个日本教授来中国很多趟,是我导师的朋友。西湖景点他也说得上。他的英文口音太重,我听不懂,我的日文更是差。我们就拿汉字交流,或者手写英文交流。处于简单的面子观念,我要向他彰显我中华文化。到一个景点,我就把历史上跟这个景点有关的诗句写下来给他看。日本的文化人,大多有书法修养,我带他去西泠印社,去看摩崖石刻。杭州反正到处都是沙勐海的笔迹,随处指给他看。到了吃晚饭,我想日本人都蛮小气的,我也不用穷大方,再说老板给的预算有限。我就去找小吃店,带他吃正宗的杭州小吃。我也不管他乐意不乐意,反正他不好意思跟我说不吃。没想到他吃了挺开心,回去跟我导师猛夸我。还说他走了世界各地,最喜欢的两处就是瑞士和杭州。他以后每次来,都要参观我的实验室,并邀请我去他的实验室。某一次,竟然还给我带了一点日本小点心。尽管我当时没空去,但我发现中国小吃跟中国书法还是蛮有用的

另外的一次,是我刚刚研究生入学。我要新起一个实验室,当时有个耶鲁的教授来。这个教授是台湾人,5岁去美国,一路名校。哈佛本科,麻省读博,耶鲁任教。她的导师是我要做的那个课题的先驱,我的导师安排我接待她,顺便套点儿什么东西出来。这个女教授,有很好的中国文化的素养,对我一点儿也不保守。她谈的技术问题,牵涉到数学推导,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确实不难。她就夸中国学生聪明。我在那时也是标准的国粹派,一副聋子不怕雷,跟她谈论一些无关课题的话。我们从中国学生到外国遭受的文化隔阂谈起,一路闲扯,最后还谈到一个女性从事科研应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这种非学术性谈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后来她跟我关系非常好,在哪儿开会,只要碰到我导师,必定要问及我。后来通信中不但谈学术,还谈很多私人的问题。她告诉了我很多很多科学界的事情。这对我日后的抉择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我怀孕了,已经留在国内工作三年了,她来中国还托人找到我。我最终没有去她那里工作,推荐了我的一个师弟去了,她很满意我推荐的这个师弟。

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曲高和寡,难有朋友。若有人走进他们的内心,给予他们某些难忘的记忆或者新奇的见识,他们是很乐意提供帮助的。这是我的体会。走进他人的内心,光靠应试是不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兔子的姐姐 于 2009-10-19 15:12 发表
呵呵,是有点折腾。
而且,在初中包括以前,一般的旅游,都有家长陪同。很多家长都还瞒着孩子,直到最后出发时才告知。
我不会主动邀请我家小孩出去旅游。她不提,我不会提。若在假期,我若出去旅游,会告诉她。她去不去,自己决定。决定不去,去亲戚家住两天,决定去,就要过我设的坎。.

TOP

回复 85#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放在假期,跟学业有什么冲突呢?

其实,做这些事情是需要扎实的阅读和写作功底的。有这些基础,让她到实践中去运用这些技能不会太费力。前期的准备其实是数年的分析阅读。.

TOP

回复 87#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我目前对我自己孩子的思路是不要在外面上文化课的辅导班。若是她想上音体美的辅导班或者其他兴趣班,跟老师通融一下,缺一次课,自己补上。

鼓励她跟朋友一起去,也是好办法,适合高中生。不过以我做老妈的私心,非得事前拿到攻略,事后拿到报告。否则,让我出钱是心有不甘,投资人应有知情权嘛,哈哈.

TOP

回复 90#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霍霍,这证明你平时经济手段不够狠。当然,大多数妈妈都是这么慈爱的,象我这么辣手的妈估计很少见。

我女儿的压岁钱,加起来也是不少的数目,支撑她小学到中学十二年的旅游都没有问题。在她没有钱的概念之前,她的钱我全权代管了,投资了。等她有钱的概念的时候,我会给她一定的支配权。我要告诉她,之所以亲戚朋友给她压岁钱,是因为爸爸妈妈平时也要付出很多。所以这钱她不可以全权支配,父母要拿去一部分。呼呼,先打劫一半再说。剩下的钱,偶鼓励她存起来,自己管理。她的日常生活,我只负责普通水平的开支。自己如果想改善生活,比如额外地下馆子、穿名牌,自己去想办法,要么劳动,要么动用私款。横竖不能让她在16岁之前有钱跟我抗衡。.

TOP

回复 89#scarlett93 的帖子

合不合格,要孩子成年后说了算。我蛮抖花她对我的考评,所以努力中,不要日后留下把柄.

TOP

回复 95#沐城妈妈 的帖子

沐城妈妈:我为什么要忧心忡忡呢?上不了好的小学、中学就完蛋了嘛?我宁可要一个会生活、有方向的孩子,我无所谓学校的名头。我本人求学到最后,已经彻底抛弃了名校情结。

就我自己的求学经历来看,我一直是普通小学普通中学毕业的,但是升学考试,不输于省重点的尖子生。中学时代的书本知识,内容并不多。关键是要对学习知识有热忱,同时要摸索一套自学的方法。有这两点,不是好的学校,只要有自由的时间,一样可以修成正果。

任何学校,不能打断我对孩子教育的长期规划。如果名校会把孩子自由时间挤压得阻止我插入我的教育,我一定会让孩子选择一个轻松一点的学校。

在我孩子面临的一系列升学考试,我不是很在意为了升学去训练孩子。但是每天的阅读功夫一点一滴地做下去(包括英文阅读),决没有半点怠惰。关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逻辑概念,也提醒孩子注意,耐心地等她开窍。我相信功夫,相信孩子的求知热忱,并小心翼翼地维护它。

曾经跟H爸说过要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教育的基本目标。每一个学得非常好的人,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都是有一套自学的能力。好的老师,教的也不是知识,而是教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并激励孩子的学习热忱。.

TOP

回复 94#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当我摆脱了一段生活中的束缚,获得自由的那天,我在徐家汇闲逛。
冬夜里,在汇联要了一盒臭豆腐,热腾腾的,添了辣酱,靠着墙根吃。其时细雨迷蒙,行人匆匆,而我悠闲自在,没有任何人注意到我。当时,我的幸福感几乎满溢。因为,我清楚我想要什么,而我正拥有它。.

TOP

回复 104#ruixuet 的帖子

关键在于决心,以及对事物轻重的把握。

首先,在家里统一认识,不可以我管教孩子的时候,有人跟我公然唱反调。孩子爸爸无论心里怎么想,面子上要跟我统一,有意见可以背后商量。

我的孩子,她现在仍是幼年。在她三周多的时候,吃饭偶露挑剔磨蹭的迹象,我就告诉她,要吃趁早,吃不吃由你自己决定,到点收碗,过时不候。家里除了水果没有任何零食,要吃等下顿。干过一次收碗,就把小家伙收拾停当了。目前她吃饭没有问题,基本不比我慢,节省出大量时间。

现在不求她吃饭,以后我也不会求她去旅游。要给孩子一点物质上的饥饿感,才能激发出她的生命力。.

TOP

回复 108#雪儿157 的帖子

这是肯定的。我正打算回复“小草密密长”,看到你的跟帖,就一并回在这里。

你们二位说得都是正确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划,但都不可能让事物按自己的规划来发展。只有根据事物的发展来调整规划。对人的教育尤其如此。人是动态的,这个因素我充分地考虑在问题的规划中。具体的方案和时间点都可以调整,大方向不能变。

对于大孩子的教育,我反倒比对小孩子的教育要熟悉。我的经验很简单,就是投其所好做朋友,然后以朋友的身份来渗透教育。且不管是否赞同孩子的爱好,但一定要先了解他的爱好,找到共同语言,再慢慢影响孩子。庄子曾经说过:怎么驯老虎呢?就是跟它做朋友。它哭你也哭,它笑你也笑。当它认为你是知己,你就可以驯它了。

在我教育过的孩子中,每一届,都有通过交谈而改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习热情的孩子。最典型的是一个有N门补考差点拿不到学位的孩子,最终的毕业设计获得了优秀的评价。也有改善不大的孩子。但我想这是我和他相处的时间不够长的问题,如果足够长,我相信自己的努力能起到作用。一把钥匙配一把锁,反过来,一把锁,总有开它的钥匙。是要花精力去想办法的,的确不是象在这里写帖子这么轻松,但总有办法。诸位父母在网上交流不也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嘛?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20 09:29 编辑 ].

TOP

对于大孩子,我和他们交流的最大感触是他们都很孤独。

在青春期,孩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孤独感就开始扎根。他们的努力、反叛、合群、离群,都是为了看清自己、对自己定位,并把自己放在理想中的位置。他们作出的行为,有的时候幼稚,有的时候疯狂,他们伤害父母的同时也伤害自己。作为已经渡过青春期的成年人,对于孩子这个时期的种种不合理的行为要有一种深深的同情,这里说的同情,不是可怜,而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孩子这个时期,好比是蛹破茧化蝶的时期,所有的行为,合理的或是荒谬的,都是一种成长中的挣扎。家长应当承认这些行为存在的合理性。

我的学生,在了解到我对他们一种开放的心态之后,不断地来找我谈心,不仅仅谈学习规划,还谈情感密事。当时,我就在心里感叹,这些孩子是多么孤独,多么需要有人倾听!如果他们的父母肯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些孩子不会跟我有这么强的倾诉欲望。

就我的经验来看,即使是最不合作的孩子,学习成绩最差的孩子,他们的心里都有对未来的憧憬,对自己的期许。只要给他们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他就会对你吐露心声,无关乎性格是否开朗。可惜的是,有的父母没有给孩子这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导致了交流的隔阂。孩子长大是会回避父母、老师,不说真话的,但这是一种自卫。他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是因为估摸着不会得到理解和同情。

有个亲戚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他妈妈很着急儿子就要初中毕业了,还是痴迷玩车,文章写不出。我假期在那边,看到他一个人在墙角玩汽车。但是他对我女儿很感兴趣,他对一个年龄差异这么大的孩子居然很有耐心。从这件事,我确认这个孩子孤独感很强。就跟他们趴在一起玩车。这个孩子平时跟我也没有多话。但是他看到我对车感兴趣,就眼睛发亮,很兴奋。我对车其实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但是我对男孩的内心很感兴趣。对于车的知识,我是一片空白,正好虚心求教。男孩看到我感兴趣听有关车的知识,就开始说。我很惊讶他如此健谈,可以说是口若悬河,和平时闷鼓鼓的样子大相径庭。从他的表达来看,他智力挺好,记忆力、理解力、逻辑能力都不错。就这样我跟他混了几天,每天准备一点问题去求教,慢慢引导他就一个主题进行口头论述。我提议他可以跟他爹妈谈车,他很沮丧地说他们不喜欢他玩车。男孩太孤独了,实在找不到人倾诉。在车这个论题上,他比我水平要高很多。如果有水平旗鼓相当的人可以交流,他断不会这么依恋我的倾听。

最后我告诉孩子的妈妈,你的孩子写作文没有问题。你不要带他去上写作班,那个治标不治本的。你就在家里跟他谈车,先听他随便谈,再过渡到你提出问题他来谈,慢慢过渡到写车。关于车,各种文体都可以写。等他把车写透了,写作的基本技巧就掌握了。然后由车慢慢过渡到其他主题,比如路、汽油、在过渡到城市布局和能源。最后他妈没理我 ,照样上写作班。后来她的抱怨孩子写作不好,我就不听了。好好的一块料子,没有好好琢磨。.

TOP

回复 112#chengmama 的帖子

你不能告诉孩子不成功我们可以退,而是告诉他这次不成功,很正常,人都会有失败和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大家再一起想办法,看看可不可以一起改进。

我说的退路,是指均衡的人生。.

TOP

回复 110#小蟹妈妈 的帖子

谢谢你的鼓励!多交流!完美我是没法追求了 ,只求我能给孩子多准备一点东西,好应对不同的环境。

接下来谈谈艺术修养的培养,最后,将谈论社会实践。

前面在强调柴米油盐,并不是要摒弃琴棋书画。两者不是对立的。懂柴米油盐是为了让孩子接触到生活中的物质架构,懂琴棋书画是为了体验更多的做人的精神上的趣味。人生而为人,跟动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有大脑。一生一世,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脑子,为这段旅程增添趣味。否则,人生是多么漫长而乏味!

先谈谈我的经历。我的父亲书法很好,可惜的是我对练字不感兴趣。学校老师也不同意我写仿宋体,要求写方块字。用我父亲的话说,写出来的字不象活体,象僵尸。最后,屈从了老师的意见。但是我父亲在这件事上蛮有变通的。他想我长大也不会有那个水平去到处题字,不练就不练吧,但是赏字的乐趣应当保留。他经常让我随意翻看字帖,并不强求。带我外出,常常指着牌匾让我看。我的字写得是难看,但是对书法作品的鉴赏成了我的一个业余乐趣。上海有很多书法大家的作品,作为商铺的字号。有的是书法家一气写作,有的是私下里把书法家的作品东挖一块,西挖一块,拼接起来的。我和父亲一起逛街,欣赏书法并发掘拼接匾额成了一种闲趣。我很感谢父亲在这个问题上的通融,没有强求我练字,又给我保留了一种乐趣。

对于孩子在琴棋书画上的爱好培养,基本依照我父亲的思路。对于艺术家,我的态度是感激并敬佩。但艺术之路除了天赋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对于一个孩子,看看他有无艺术天赋,有无这方面的浓厚兴趣。如果有,努力给他创造条件。如果无,不如转而培养他赏析的能力。对于不从事艺术事业的人来说,唱歌不好不要紧,但不能欣赏音乐就太可惜了。不会绘画不要紧,不会赏画就很可惜。琴棋书画,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样来发展欣赏能力。

欣赏能力的培养其实是很方便的:多看,多听,浸淫其中。艺术家创造出绝伦的美,我们虽不能步其后尘,但欣赏他们的创作也算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即使是离开家读大学的时候,我父亲每次写信,信封里都会夹带他推荐给我的画片或书法作品。我从来不跟他谈我看了以后啥感觉,他也从来不问,但是他几年如一日地寄。正因为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宽容,反倒使我没有间断过赏析。那个时候,我甚至自己花半个月的生活费去买画册和字帖,这说明我爱上了这个。

欣赏是很主观的东西,我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一幅字,再大名气的人写的,你可以说不喜欢。它不是你喜爱的那种风格。”这一点被我发扬广大,看文章、看画,从来不先看作者,先看是否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然后再看作者。我不想因为作者的名头影响我的判断力。这样的赏析方式,越到后来,越能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因为看得多了,自然理解加深了,并且没有门户偏见。后来我父亲很欣慰,我能拿到一幅帖子,不看作者,能说出作者的名字,哪怕不是原帖,是集字帖。他认为我把握了一些名家的风格。上海地铁里经常有当代书画展,我再忙,也会驻足观赏一番。这些乐趣,让我在独处之时,能自得其乐。

对于我的孩子,我当然希望她能够会一门乐器或能绘画。但是我不打算让小小的她进入正规的学习。我景仰莫扎特,但我知道不是个个孩子在幼年时期都有不凡的音乐天赋。先让她多听,多唱。能把歌唱好,能欣赏音乐,以此自娱我也是很满足了。若是她日后有兴趣、有空闲,强烈要求学习一门艺术,我是会支持的。但这个我看作是天上掉的馅饼。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20 14:52 编辑 ].

TOP

回复 123#婷婷妈咪 的帖子

觉得此时心里无比平静

同感.

TOP

回复 124#笨小孩妈妈 的帖子

笨小孩妈妈:虽然我没见过你的孩子,但是我不相信你的孩子是笨的,你自己也不要轻易下这个结论。



孩子学习吃力,有如下因素: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对路子、没有学习热情(心理因素)以及基础差。从你的表述来看,你的孩子可能是第二或第三点。你先不要让孩子折腾其他东西,先折腾功课。凡事要分轻重缓急,时机要拿捏得当。毕竟功课学得不吃力,才有力气折腾其他东西,孩子在学校里也更加自信。功课不需要学得非常拔尖,但不能掉队,至少中等偏上是需要的。太差的话,应当花时间打基础。

折腾功课,但不是折腾孩子。你的孩子,应当比较勤勉的。你试着给他找找做功课做不快的原因。是功课不合理,还是习惯了慢节奏,还是以前的一些基础不够熟练?找到原因,进行改进的时候,试着把阶段性目标定低一点。孩子小时候,吃大块东西容易噎,我们就掰开来给他吃。学习也是这样,分解动作,分解目标。每次达到一个小小的目标,坚持不懈,也会达到大目标。希望每次小小的胜利能激励你孩子学习的热情,让他有激情展现自己的才能。让他不断总结自己小小胜利的原因,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不太吃力的时候,在假期里计划一段时间给孩子折腾别的也是蛮好的。.

TOP

回复 129#笨小孩妈妈 的帖子

手部肌肉的协调性不够好的话,多锻炼做做手工、锻炼一些精细动作。

写作业慢条斯理是需要纠正的。不纠正怎么办?高中作业比初中多多了。

他一开始不适应快速做作业不要紧,你跟他每天的作业抽出一小部分出来让他在最后快点做。
一步一步地,增加快做的那部分作业量,直至最后能全部快做。

下课玩很正当,只要放松能带来高的听课效率,这是划得来。.

TOP

回复 127#沐城妈妈 的帖子

沐城妈妈:不客气。昨天回得比较匆忙。抛弃名校情结不是无原则地排斥名校,更不是视名校为粪土。我的意思是不要为了名头而削足纳履。选学校,一切以你对孩子的最终期望来考虑。适合孩子发展的就是好学校。

我读高中的时候,父母怕我身体吃不消,没有让我上高竞争度的学校。这对我是再合适不过了。我的学校作业很少,加上语文课用来写作业,基本5点钟之前都能完成。这样,晚上我就可以自己从容规划,制定自己的补充学习计划,同时还保证9个小时的睡眠。在我们的学校,如果跟着老师后面走,是考不好的。我的一个研究生同学,中学读的是标准的名校。她告诉我她们学校每次考试都要帖红白榜。不论你考第几名,前进就上红榜,后退就上白榜。老师完全控制学生的学习节奏,老师那里能过关,高考就能过关。我认为这种学校不适合我,但适合她。不同学校毕业,我跟她各有优缺点。我的缺点是不能忍受对我的工作过细的指令,她的缺点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她的优点是抗高压,指令越明确越细致,她做得越好;我的优点是有自己的规划和选择。

当然,这里只是举了一个我们当时的名校和普通学校的例子。现在有各种风格的名校和非名校,根据你的需求,根据你孩子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吧,只是不要拘泥于名声就可以了。

补充这些,是为了防止误导你。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20 18:44 编辑 ].

TOP

我只要我的宝宝在失败时坦然,在成功时淡定

如果一个孩子能达到上面这句话的境界,他根本不需要上任何学校。真的!.

TOP

回复 137#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升学的压力,外地人比上海人体会得要早一代人。我这个年龄段的外地人,为了激烈的升学竞争,很多孩子那真的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对此,我不是没有切身的体会。即使是在那么严峻的环境中,我的父母仍旧能够做到根据我的身体素质来选学校,他们认为高中三年也是身体成长的关键期,出了问题难以弥补。我想,这样一种精神,不应该在我这一代丢掉吧。

家长的规划,跟升学是冲突的嘛?不是。按规划走的孩子,也许不拔尖,但是不会为升学而忧虑。

或许有的父母会认为我规划得太高,其实仔细想想,哪一点不是生活的基本技能?交流能力、分析阅读能力、生活管理能力、交友能力以及艺术欣赏能力。古话说:法乎上者得其中。在谋划的时候,应尽量考虑全面。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在必须做取舍的时候,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取舍。这样的取舍会有怎样的后果,这个后果我愿不愿意承受?想清楚了再去做。每个人的现状都是自己取舍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依照某个标准,或者迫于某种压力做了取舍,事后又抱怨取舍的结果,怎么会有好心态?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21 09:52 编辑 ].

TOP

回复 140#felix的娘亲 的帖子

F娘:同意你后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有问题的。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年时代可以随意塑造,高中教育将轻松很多。

人的成长是个连续性过程,否则弗洛伊德也不会到童年去寻找一个成年人后心理问题的根源。如果幼年的塑造很成功的话,高中是检阅成果的时候了。孩子应该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而不需要父母亦步亦趋跟在后面做无用功了。.

TOP

回复 143#小蟹妈妈 的帖子

我不清楚你的孩子的性格,我以内向性格为例:
1、要先让孩子说。不管他说什么,先要撬开他的口,别评论,多引导。当孩子有事就想跟父母说的时候,他不但具有口头表达的基本能力了,亲子之间也有良好的沟通氛围。
2、外向的孩子可以直接到这一步。精读和泛读同时并举。旺旺上有一些很有见识的家长,各有看法。不二周助认为没有必要背诵,关键在海量阅读。兰兰的好爸爸以及H爸还是坚持让孩子背诵。在我看来,两者不是对立的,是相辅相成的。精读和泛读一个不能少。大家都会让孩子背诵诗歌,这是很好的启蒙。但是很多人发觉背诗歌并没有能写好文章,就认为背诗歌没有用。其实是没有了解到写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各种能力发生协同作用才能做得好的事。诗歌的作用是涵养情感以及炼字。注意,是炼字,不是练字。诗歌的篇幅那么小,每个字都要运用得当,才有美感,才会被传颂。读过大量诗歌的人,语言功底不会差。但是读诗歌解决不了文章结构布局的问题。这就需要背诵一定量的经典文章。真的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对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有点意见的,不能一上来就分析文章,应当是熟读之后,再进行启发式分析。一篇文章,跟一幅画一样,是整体的艺术。不能一上来就肢解了看。应该有个整体的把握,再谈局部。近代白话文写得好的人,古文的背诵都是童子功。推荐你去看看梁启超的文章,看看他是怎么谈中文教育的。背诵一定量的经典文章,它的好处是你对一些经典的范本有全局的熟练把握,并且会提高你阅读能力,可以读有点深度的文章。当然,梯度阅读也可以逐步提升阅读的难度。在背诵的同时,也进行大量阅读。

3、会背文章,看了很多书,未必写作好。因为你只是有了鉴赏能力,还没有实际创作能力。这个时候,让孩子写。鼓动孩子写的时候,跟撬开他的嘴一样,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时候可以逐步引导他口头论述一个他感兴趣的问题。逐步发展到他用笔记录。不管他写得怎么样,一开始不要过多地规范。要知道孩子在这个时候已经有初步的鉴赏能力了,他只是写作功夫未到而已。写作是需要激情的。保护孩子的写作激情比什么都重要。一个孩子只要肯写,他又有广泛阅读带来的对问题的深度认识,一两年之后一定妙笔生花。当孩子肯写之后,逐步地给他提一些意见,或者自己写一点跟他切磋,再或者逐步引导他对照类似的范文进行评判。

写作,思想是第一位的,思考不精确,语言功底再好,也没法精确起来。但没有语言功底,会有辞不达意。训练了精确的思维,同时辅以文字的训练,才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21 10:58 编辑 ].

TOP

回复 144#愛子のムーサイ 的帖子

怎么会有这种误解?我们的成长就是一帆风顺的嘛?至少我不是。

你看到的情况我们小时候也是有的。枪打出头鸟,在那个过于强调集体的年代,恐怕更厉害。我的成长也是在枪林弹雨里过来的。当不当队长,恐怕还没有老师乱判分严重吧。我一个语文老师,对我有莫大的意见,因为我强过同班的她的儿子。判分总克扣我的分数,又怎么样呢?搞得定我的高考分数吧?我高中的一个数学老师,有着明显的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女孩到高中,理科就一定逐步下降。判分,总要尽力扣我的分,没理由就扣卷面分,给另外一个男孩判分手松多了。又怎么样呢?我的数学还是比她钟爱的学生强。我父母什么态度呢?老师总是对的,他们评分不公平,还是错在你。你自己总有把柄让别人扣分。我只好闷在心里自己疏导自己了。

各种活动,当然轮不到我去组织,锻炼能力。但是这不妨碍我在一边观摩他人的做法,倒是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到大学,一点儿也没影响到我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班级活动。

作为父母,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急”的事情,不一定“重要”。“缓”的事情,不一定“轻”。抓住成长的要点,接受孩子会经受某些挫折的现实。因为挫折偏离航道,才是大损失。对于我自己的孩子,我并不需要老师嘉奖再三,我的理想状态是老师给予普通的关注。因为这样普通关注下的孩子有最大的空间和自由度去发展自我。当然,如果老师有意或无意的不当做法,我会帮助孩子疏导心理,而不是象我当年那样自己一个人扛。这本身也是理解生活的一个途径。.

TOP

回复 147#小蟹妈妈 的帖子

你贴一篇文章给我看看。.

TOP

回复 154#慢一拍妈妈 的帖子

这位妈妈太客气了 。不用把我夸得跟朵花似的,用周星星的话说:这只是一个构思,还没有成为现实

为了不要把这个板块搞成小学板块,这么具体的问题你可以写到我信箱,我会回答。

不过为了能给出具体的意见,你最好能告诉我你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深度、识字程度以及她的爱好。.

TOP

回复 160#慢吞吞 的帖子

煽风点火~~~~~~~~~.

TOP

回复 159#慢吞吞 的帖子

你可以讨厌动画和游戏,但是你不能讨厌孩子的内心世界。动画和游戏就是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TOP

早晨爬起来,收到评判作文的短信若干。都把我当语文老师啦  !我以前教的可是跟语文八杆子打不着的理工类专业课

昨天偶尔在小学版看到一个“缩句”的题目,真是被雷得外焦里嫩!现在的语文教育,真是还不如以前私塾。语文教育,是所有科目教育中最糟糕的。我不晓得现在的英文教育是不是也要做类似的“缩句”题目。竟然有人认为把主谓宾挑出来就是有助于孩子的阅读理解!偶不晓得如果把一个人的X光片拿出来是不是有助于别人对他面容的识别~~~~~

现实如此,父母更要为孩子扛一片天,给他们补充好的语文教育。我这个大兴语文老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要给信任我的家长提点参考意见。孩子们的习作都粗粗看过,遣词造句都不错,有的还显得很有灵性。不足的在结构,且等我一个一个慢慢回。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09-10-22 09:48 编辑 ].

TOP

回复 166#gengyuemama 的帖子

这位妈妈太谦虚,我们理工科的人真的是只有on-off 嘛?再不济,也是有if then else滴.

TOP

 145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