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6个人次参与评价】

[品德] 和孩子结伴成长(第187楼起《小学最后一学期现在开始》)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对老师的尊重对孩子亦有好处

我小学就读的是一个农村小学,老师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普遍也就是初中/高中毕业,而我爸已是本科学历,可是他每次到学校去,总是对我的老师毕恭毕敬,虽然我那时心存疑问,但看到老爸对老师恭恭敬敬,我心里自然也对老师恭恭敬敬。

现在轮到我带儿子去见老师,逐渐明白了我老爸那时这样做的深意:作为学生只有坐在他尊敬的人、打心眼里佩服的人面前,才能专心去听这个人说些什么,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所以,“尊师重道”并不只针对老师,其实对学生亦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老师而言,老师也是人,学术上有所长亦有所短,道德上也绝非完人。“尊师重道”实际上也把老师捧了起来,老师们处于这样的高度,对自己的思想行为也是一种有别于普通人的约束。打个也许是不恰当的比喻,我们平时走在干干净净的大街上,恐怕也不好意识随地吐痰吧,这就说明了环境对个人所施加的影响力。

如果老师们天天听见学生和家长大声喊:“老师好”,老师们的心灵也会更加崇高、更加美好。而一个越来越好的老师一定会带出越来越好的学生。

呼吁BBMM们:不仅仅是离开校园的时候要说一声老师好,平时在学校里、外碰到老师,都要停下脚步,毕恭毕敬地道一声:“老师好。”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7-1 21:1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9-2 09:12 发表
  谢谢谷子 做过时间表,而且不止一次,就是难以长久坚持。 差不对每次做出来,都会被孩子他妈讽刺挖苦一番,说我们想得美却做不到 。本来就缺乏持久的执行力,又缺乏妈妈的支持、指导和督促,执 ...
好像我高中的时候才开始制定时间表,但是执行时间表是一件让我非常苦恼的事情。比如,上晚自习前,想好做1小时数学题,然后看半小时英语,再花半小时写作文。可是数学题做了来劲了,1小时到了,却还意犹未尽,而那时我又不喜欢英语,于是英语被搁下了。又过了半小时,要写作文了,可是我一点感觉也没有,纠结吧!

高中毕业以后的某一天我想明白了,原来我不是一个能够严格遵守时间的人,只要以后注意不要去军队里边工作就可以了,看来不需要改变自己,我只要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就可以了。

我这种想法是不是在楼底打了一个洞,如果是的话,哈哈,那好像就是我喜欢干的事。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9-2 22:14 编辑 ].

TOP

提个建议

最近看了作弊贴,松鼠贴,我认为把一些跟生活有关、跟学习有关的案例,跟孩子日常交流蛮有必要的。

一则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二则这些案例现在是别人的,事不关己,可以比较客观理智地去分析;三则,这些案例将来可能会碰到的,预先有一个研判,有助于他们将来做出正确的处理。

算是成长贴吧,好像有点符合楼主的题意。.

TOP

下周我们还来看花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3-28 00:29 发表
  看到你的简单描述,也备感温馨。亲子之间在孩子的学习之外还有许多话题,真是幸福!不知道你儿子会怎么想。他是高中生吧?

  想当年,007中学住读。每逢寒暑假就回家,跟着母亲下地干农活。因为父亲是工人, ...
前天,我翻到这个帖子,没关,走开了。Alex上计算机查“赵一曼”的资料,无意中看到007的帖子。
看完以后,Alex跑到客厅对我说:“爸爸,我发现你还是满幸运!”
我懵了,这是什么意思啊!
他接着说:“爷爷奶奶都在,你比007幸运多了,我也比008幸运。”
我明白了,回道:“是啊,所以我们经常给爷爷奶奶打电话。人之所以要死去,大概就是让我们要珍惜吧。”
Alex点了点头,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明白了。

昨天下午,原定的数学活动无法举行,Alex有些失望。看看天气不错,我们去体育公园的千米花道走了一圈,喷雪花、樱花、其它我说不上来的花组成了花的海洋、花的云彩。Alex仔细地阅读他能找到的所有的牌子,什么花,什么树,什么属,什么科,花期是几月。“下一周我们就看不到这种花了!”“5月我们又可以看到那个花了!”Alex一边看,一边发出诸如此类的感叹。

快走出体育公园的时候,Alex问我:“下周我们还来看花,好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3-29 14:0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5-10 13:40 发表
觉得我这个男人浑身是毛病,尤其不能容忍我在网上写东写西,不务正业。
同感。首先俺也是被认为浑身有毛病的,俺觉得挺正常,没毛病的是神仙不是人。网上写东西也是不无正业,如自有见地理当独善其身,何必言知于众。甚或对别人的意见喝三道四,对于一个有毛病的正常人就更不应该如此了。
戒之,戒之!.

TOP

体谅小三小四的处境(回复 153#hxy007 的帖子)

这好像说的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
纯数学或者学习上的问题,即我们不批改作业了,但是又担心孩子没有真正掌握,潜伏下了一些问题该怎么办?按我理解,这应该是老师的事情,就像我把孩子送去学素描,但我自己在素描上几乎通了九窍--一窍不通。对于孩子在素描学习上的问题,只有他的老师能告诉我,毕竟老师才是专业干这个事的。但是,老师,特别是50个孩子的老师,几乎无法照顾到这一点,把这50个同学拖着走已经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了。作为BBMM,不忍心在给老师更多的负担了。事实如此,也许我们只能走另外两条路,即:

1、创造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环境。
三个臭皮匠凑一个诸葛亮,对于同一个正四面体,一个人通常只能看到一面,最多看到二面。我问过Alex了,他们同学之间经常因为数学问题而吵架,甚至同学们跟数学老师吵架。我猜想,这可能就是他们班级能考出数学平均第一的原因之一。

2、BBMM可以不检查作业,但可以看批改后的作业,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BBMM问诸如“做错作业,是不是因为不懂?现在懂了不?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的问题是不对的。如果我是小三,会这么回答:“你们什么意思啊,不懂我会想办法去搞懂的啊。你这么问,是不是说,我在不懂的情况下,瞎做作业啊。你们怎么这么不信任我啊?”这个时候,BBMM必须假定孩子是自以为懂了,只不过想错了,或者想的不够全面而已。
另外,BBMM问诸如“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的问题也是不对的。仔细想想,这不是废话吗。“我不懂的,就是我不知道的,我不知道的,怎么提出来呢?”
当然,孩子的思想肯定不完善、肯定有不懂的地方,但这些需要BBMM去发现,“问”几乎是问不出来的。我能想到的方法有两个,看批改后的作业或者试卷,直接跟孩子交流学习状况。或者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这样的话就涉及到如何交流的问题。

第二件事
BBMM如何与孩子交流?这是个大问题。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都提到了这一点,它们的结论是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智慧的大人,才能产生好的交流。可是如何实现这一点呢?很多BBMM在口头上、在心里都有这么一根弦,但到了实践的时候,却并未产生好的交流。
让我们站在小三的角度来看看先。在一个三口之家中,小三要想获得平等的地位是很难的,没有MM能干,没有MM善于沟通,打是打不过BB的,在脑力上也打不过BB,他是处于最为不利的地位。如果是讨论一件确实做错的事情的时候,BBMM肯定都倾向于对的一方,那么另一方呢,小三只好孤零零地挨骂了,这个家里三分之二的大多数都在指责他,即使BBMM不想围攻他,事实也是如此了。

任何一个人处于如此不利的地位,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出现这种被围攻的局面呢?封闭自我,不让BBMM知道他的弱点,不让BBMM知道他的错误,这就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我什么事情都做得对,你们无可指责了吧?”

所以,书上说要平等对待孩子,但这并不是一件简简单单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我理解,这个平等是指能够改变小三所处的环境,避免一被二打的平等。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如果小三是刘备的话,他要联吴才能抗曹。如何在家里实现三国演义呢?当BBMM发现儿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里要有一个人,BB或者MM必须要承认自己在小时候犯过跟儿子同样的错误,这样承认错误的BB或者MM与小三就成了孙刘同盟,一个战壕里边的战友。有了平等地地位、权力、能力,平等的交流和争论才可能发生。特别是在争论中,输赢不是重要的,即使孩子和MM联合起来用赖几皮的方法获胜,BB也可以欣慰,因为孩子从争论中体会到了错在哪里,如何改进等等,这不就是BBMM想要的目的吗?

更好的方法是一个MM告诉我的,她根本不提孩子犯的错误,而是把孩子的错误当成自己小时候的错误提出来讨论,孩子主动地跳进战壕跟犯过同样错误的MM站在一起。那一定是非常可爱地争论场面,我想。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7-4 16:12 编辑 ].

TOP

回复 159#hxy007 的帖子

一直在想,小学数学这点东西其实不多,在50年代初搞的大规模扫盲,小学这点数学对于青年人而言,大概也就个把月能够搞定。
现在教科书把小学数学知识放在5-6年里边完成,难道就仅仅是学点知识那么简单吗?我以为,这种想法不对。我更愿意把这个数学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大 Sample,一个大的例子。这个例子展示给同学们的是那些比数学知识更深刻的思想,如质疑、反思、探究等,写出来可能就几句抽象的话,同学们在思想上接受、理解并付之于实践,这时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才算达到了,同学们拥有真正的科学素质。

如果我们把培养素质的过程拓展到小学、初中、高中去考虑,那么,小四、小五不算晚。其实,就算是现在那些大学生、研究生,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恐怕也不在少数。.

TOP

转载: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

“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
http://blog.nnsz.net/more.asp?name=fangjieling&id=707

郑金洲

教师问:“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学生齐答:“听懂了”。这样的师生对话在课堂上并不少见。教师为了验证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向全体同学提出这一问题,而我们看到学生的应答也大多一致,总是“听懂了”,不作出回答或回答“没听懂”,几乎从未遇到过。

首先,这个问题的答案与解题思路是以教师讲授为手段的,往往是教师针对教学中的一个疑难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讲解完毕,再询问学生的理解情况。这里蕴含的问题是,是不是疑难问题都需要教师自己来讲解,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否也可以解决、解释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如果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听到类似的问话,在一定程度上恰恰说明,我们的课堂仍处在教师讲授的支配框架下,是通过讲授传授知识,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理解者,而不是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和对话者。

其次,这个问题的提出体现的是教师对自己讲解的不自信。因为是教师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对问题进行的细致分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他(她)觉得已经把问题说清楚了,但从学生的立场来看,是不是清楚了,他(她)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信心不足,也就需要求证于学生。有点类似于我们去菜市场买菜,出于心理作用,觉得心里没底,总是要问问卖菜的商贩“这菜新鲜吗”一样。

再次,这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又往往是“听懂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教师的讲解,班级里肯定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他们的真正理解使他们有勇气有自信说出“听懂了”,他们的声音哪怕是几个人的声音都会产生一定的“共鸣”效应。那些稍懂而又未全懂的学生,处此状态下,也不甘人后,感觉到自己总归有些懂了,回答“懂”也就显得理直气壮。班级里还有一些学生根本未懂,在“听懂了”的“大潮”中也不太适宜发出“逆音”,只能随声附和,或者默不作声。

课堂上,不一定让学生“听懂”,而是经由学生之间的相互智慧碰撞、经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探索“弄懂”,不一定由教师发出是否听懂的质询,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实际活动状态、思维深刻程度等也可以给出相应判断。这可能是另一种选择
==========================
另有一篇:
教师反复叮嘱  你听懂了吗?
http://www.zsdyxx.net/Jiaoyu/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02
…… 看到这样熟悉的情景,我不禁想到了曾看过的一幅教学漫画:先是一个孩子去上学,家长吩咐说“孩子路上小心1孩子说“哎”。第二幅图孩子边走边在心里默念“路上小心”,不过这几个字已经淡了一点,第三幅图孩子继续默念字更淡了,到第四幅的时候孩子的脑子里除了几个象征性的泡泡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然后在第五幅图中这个孩子就扑通一声掉进了阴沟!当孩子爬起来的时候那四个字比刚刚出门时更清晰的再现在了脑子里……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7-6 18:49 编辑 ].

TOP

回复 161#hxy007 的帖子

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好像在“我不知道”数学活动中,我好像从来没有问过这一句话。我有记错吗?那么,你问过吗?
求证了Alex,他说,ccpaging没问过,007也没问过。为什么我们从来没问过呢?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7-6 18:55 编辑 ].

TOP

Scientific Method

以下摘自加州小学一年级 Science 教科书
.

TOP

K & A 之一 -- 你中奖了

Kervin 是 Alex 的表弟,今年快6岁了,秋季要上小学。外婆比较担心 Kervin 能否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假期特意把 Kervin 带来,希望 Alex 能够帮助他。不过,Alex 也才三升四,在学校里边学习任务太重,他并没有真正学会如何与班上的同学相处。让他带 Kervin,对他无疑是一种挑战。

第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便发生这么一件事。Alex 平时吃饭不多,吃饭的速度很快,究其原因,大概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同学都喜欢比试吃饭的速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Kervin 也有同样的嗜好。于是从开始吃饭,大家就你追我赶。Alex 刨完饭的时候,Kervin 只吃了半碗。

Alex 十分得意地说:“我吃完了。”然后把碗一放,准备玩去鸟。
这时,我叫住了 Alex:“先别忙着走。今天你吃饭非常快,我要奖励你。”
Alex:“好啊,我要、、、”
我:“你的奖励是多吃半碗饭。”
Alex:“为什么啊?”
我看了 Kervin 一眼,然后瞪住 Alex。Alex 好像明白了,很不情愿地又盛了半碗饭,重新坐回餐桌。很快地,这半碗饭又快见底了。我连忙提醒他:“好像你今天要第二次中奖了。”
Alex 赶紧放慢速度,有一搭没一搭的吃着,直到 Kervin 快吃完饭,方才放下碗,示意他今天吃完饭了。
这时,我说:“Kervin,我们今天比赛,看看谁的碗里剩得饭少,好吗?”
Kervin 刚起身准备去玩,听到这话,连忙答到:“好啊好啊”
最后评比的结果,Kervin 第一,Alex 第二,我第三。

经过这番折腾,希望 Alex 能明白,竞争并不是人生中唯一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7-18 19:05 编辑 ].

TOP

K & A 之二 -- 比赛谁跑得慢

Kervin 喜欢待在家里,不喜欢出去玩。

有时,我早上10点钟晚起,几乎总能看见 Kervin 懒坐在床上发呆(我们家住二楼,房间里边不是十分明亮),跟外婆或者 Alex 的妈妈发着莫名的脾气,嗯嗯呀呀的,好像对什么事情都不满意似的。我以为,这是因为 Kervin 出去得少了,缺少跟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于是,我要求 Alex 白天至少带 Kervin 出去玩一会儿。晚饭后,则由我带 Kervin 和 Alex 出去玩。每天晚上临出去的时候,Kervin 总要反对一声,喊出诸如我不喜欢出去玩一类的话,但当我跟 Alex 穿戴整齐出门的时候,他还是屁颠屁颠地跟了过来。

走下楼梯,呼吸到室外的新鲜空气总是让人心情为之一振。做点什么好呢,那孩子总是喜欢速度的,跑两步看看谁跑得快,几乎总是受大小男孩子欢迎的游戏。不过,刚吃完饭就跑步的话,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Alex 比 Kervin 大很多,Kervin 无疑是跑步比赛中注定的输家。于是,我另想了一种比赛的办法。我们站水泥路上一条自然形成的直线上,我喊道:“3、2、、、看谁跑的慢!”Alex 和 Kervin 已经冲了出去,听见我喊“慢”字,猛然醒悟过来,于是三个人就像小脚老太婆一般,蹑手蹑脚地一脚顶一脚得走了起来,大家耐着性子,一辆汽车那么长的距离,居然用了一分钟左右的时间。

我希望 Alex 能明白,他不可以利用那些天然的身体优势去进行一场必赢的比赛,那反而不好玩。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7-18 19:07 编辑 ].

TOP

回复 170#tracy2O06 的帖子

在“教”孩子的时候,有多情况下,其实是我们自己在想:“这样是对还是错?对在什么地方?错在什么地方?这是善还是恶?善在何处?恶在何处”BBMM也在成长。.

TOP

K & A 之三 -- 蛋筒冰激凌被你咬得很难看

我:“Kervin,你这个蛋筒冰激凌长的好难看哦!”
K:“我咬了一口。”
A:“别听我爸爸的!”
我:“我可以帮你咬几口,把冰激凌咬得好看一些,好吗?”
K:“哦,我自己咬。”
我:“但是,你咬的不好看啊!”
A:“Kervin,我们昨天听得的那个故事。你还记得吗?狐狸就是这么说的。”
K:“嗯,记得。我还是要自己咬。”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7-18 19:08 编辑 ].

TOP

回复 173#tracy2O06 的帖子

好像Alex想起来的也是这个故事,我还以为这招是我发明的呢。.

TOP

法国电影《生命之初》的下载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774284

看过方知,所谓的胎教,基本是没意义的,所谓的抢跑,也是没有意义的。.

TOP

ZT 如何面对你讨厌的人

摘自:
http://www.nlpsky.com.cn/article/article.asp?id=882

跟朋友一起吃饭时,他大倒苦水,说公司有一位同事,做事情拖拖拉拉、总在不断的找借口、还总是嬉皮笑脸的,一看见他就烦。而且那位同事是公司上层的关系进来,不好说、也不好批评,更无法把他炒掉,搞得他很是郁闷。

听着他的控诉,我会心一笑地说:“这很正常啊,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像我们自己也无法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们一样,对吧?”

他无奈地点了点头:“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啊?我现在一看见他我就头晕,心里不舒服。”

生活就是这般有趣的啦,它不会只安排都是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情出现在你的面前,因为没有了好与坏、美与丑的对比,你根本就无法享受所谓的快乐,也无法去体验痛苦。有一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没有真正痛过的人,根本就无法体验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们外部世界的所有一切的事物其实都是我们心灵世界的对外投射,当我们遇到一个不喜欢的人时,也许是因为你的内在也拥有这一部分,只不过你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呈现出来而已。这样说,可能你听了会觉得有些残酷,可确实如此,如果我们的内在没有这一部分,我们是不可能看到的。就如同你跟一个一生下来就失明的人描述阳光一样,无论你用多么具体、美妙的语言,那个失明的人到最后还是会问你说:“阳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你不喜欢一个人,证明你的内在有一部分也是你所不喜欢的。也有一种可能是在你生命里有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如亲人,他身上也有这样一种特质,而且给你造成了很不好的印象或者影响,从此就在你的心中留下了铭印,当你遇到相类似的人的时候,你就会把这个铭印投射出去,所以你不喜欢可能不是你的那个同事,而是以前那个对你造成深刻影响的那个人。

而我们都必须知道,这个世界是由二元组成的,在大自然中,我们总会发现这种相生相克二元对立的现象,在一棵毒草的附近,你就会找到相对应的解药,而这样的二元特质在我们人类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所谓的好与坏、优点与缺点都共同存在。当我们在一个人身上找到一大堆的缺点和不喜欢的理由时,请千万不要忘记了,在那个人的身上肯定也隐藏着好的一面,只不过他可能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体现出来,而是在家、或者在朋友面前、或者其他别人特定场合才展现出来。

就如我们自己一样,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优点,在某些人或者环境下,我们会展现我们的其中一个面,而当我们回到家或者换了一个其他的环境,我们可能就会展现其他不同的面向。而在不同的环境当中,我们总能找到跟我们相同或者认同自己的人,而同样的,你也会发现也有的人不一定会认同你、喜欢你 。

那当我们面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不喜欢对方某些习惯时那该怎么办呢?有些人的做法就是直接去改变那个人,去教育他、纠正他的行为习惯,这种方法有没有效呢?因人而异,如果你面对的人是好学上进、并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就会进步很快,朝你所希望的方面前进;可如果对方不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估计他对你就会产生怨恨、对抗,甚至背地里攻击你,所以这种做法是需要冒风险的。

而第二种做法,就是当看一个人不舒服的时候,有的人就会选择逃避或者假装看不见,懒得理你,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就好。

可有些人,就像你一样(我笑着对朋友说),偏偏做不到当对方透明,更糟糕的是还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朋友很是无奈地苦笑着)那么就是谁痛苦谁做工了,而不是去改变他,因为对方也许还自我感觉挺好的,而是要改变自己。因为你是无法去改变一个人的,除非对方愿意改变。不过当你改变了,你却可以影响到他,甚至影响他自己来改变自己。

“那如何做呢?”朋友着急问。

你讨厌对方是因为对方的一些行为、表情、习惯让你产生不好的感受,那么当你看到他时,我希望你同时知道,他跟你一样拥有很多不同的面向,而你所看到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面向而已,我希望你也能同时看到他背后隐藏的那些可能存在的好的部分,那些其他人可能会欣赏的部分。因为一个人是无法在另一个人面前完完全全展现自己的,哪怕是你最亲密的人也不太可能,就如同你我一样,现在此时此刻我们彼此展现的也只是我们众多的面向中的其中一个而已。在众多的经典书籍中名垂青史的王侯将相,作者都会描写这个人的心胸如何的宽广、虚怀若谷,其实说的就是他能容纳别人所不能容纳的人、事、物,甚至容纳的量度和广度都比一般人要来的多得多,而且很多在旁人看来一无是处的人他也同样能接纳;这就说明这个人对自我的接纳度是非常高的,当一个人能看到自己更多的面向,并能接纳自己,那么他所投射在外部世界的事实就是他的心胸更加宽广,能接纳更多的人、事、物,甚至不会因为看到别人身上的一个缺点而全盘否定那个人,因为他能看到那个人生命里更多的面向。古人云:成大事者,心必宽广之,说得就是这样的人。

朋友听得凝神专注,频频点头。

当你有了以上的观点作为你与人相处的基本态度时,你会发现你跟身边的人亲密感会增加,疏离感会减少。

当你在面对你的同事,而他的一些行为习惯有勾起你不好的感受时,还有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就是:直接告诉他你的感受。很多人在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的时候,要么是直接的指责:“你怎么这样做事的?”或者进行人身攻击“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讨厌”“你太没责任心了”等等,当这样的话语一出口,对方感受到威胁时就会马上竖起自我保护的盔甲,把心门关闭起来,要么跟你对抗,要么沉默不语处于时刻防备状态,这时候,你就是跟他讲道理、教他如何做事,他再也无法听进去了。不是他不想听,而是他的自我保护系统不让他听,而这时说的人可能就更加大火冒三丈,或者对他更加的憎恨和讨厌。有时候就算你没有语言上的攻击和指责,可是你的表情、行为、眼神却对他表达同样的不屑时,对方也会收到你的不友好的信号,同样的,他自我保护的盔甲也一样会竖起,这时你再吩咐他做事情,他已经不在做事情的状态了,如你所愿,你接着一定会看到你一如既往看到的那些你不喜欢的部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12-19 00:36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