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4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实验,到底是什么样的实验?

回复 100#童爸0928 的帖子

就照上海是总人口与适龄小学生的比例,慈溪小学每年小学入学人数达不到1万,也就是5000左右。.

TOP

回复 99#wingzhang 的帖子

你这个妈妈理念还不错嘛。能问问你家公子今年多大年龄吗?.

TOP

回复 102#童爸0928 的帖子

6岁多了,9月入小学,也考过实验,但第一轮就被遗珠了,呵呵,一直对实验很感兴趣和好奇

[ 本帖最后由 wingzhang 于 2009-6-2 17:19 编辑 ].

TOP

回复 103#wingzhang 的帖子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的.

TOP

回复 104#童爸0928 的帖子

呵呵, 发不发光不重要, 只要他开心快乐就好了。.

TOP

回复 101#伊拉亚 的帖子

要么是那个慈溪人在吹牛,要么就是那里计划生育工作抓的不好,超生5000多人
不过浙江省的教材一直都有些难度的.

TOP

回复 106#童爸0928 的帖子

我觉得浙江的择校风气比上海还要严重, 我老公的亲戚对我儿子的择校比我们做父母的还关心,几乎天天电话过来!.

TOP

回复 98#土豆爸妈 的帖子

8一下,想知道是哪个牛小学? 顺便想知道一下我亲戚的孩子是不是在牛小学?嘿嘿

[ 本帖最后由 风清云淡 于 2009-6-2 18:1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wingzhang 于 2009-6-2 17:25 发表
我觉得浙江的择校风气比上海还要严重, 我老公的亲戚对我儿子的择校比我们做父母的还关心,几乎天天电话过来!
确实如此。同样夸张,上个月晚报说杭州一最牛学校在择校考题中出了牛题,编辑部找了当年高考数学接近满分者来做,又请高手用工科数理分析软件来解题,两者都花了一天一夜方解出。看来择校把学校都逼疯了。.

TOP

回复22#ellenxd的帖子

.

TOP

回复 109#阿拉丁 的帖子

有些题,从孩子的角度去看,或许有简单直观的方法,有的题,可能有几个答案,小孩子解出部分答案就可以了,毕竟小学入学题,不一定要求严密性和全解,有部分答案和思路就可以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数万超常儿童难与普通教育“兼容

天才呼唤“天才教育”

    近日,一位读者向本报倾诉他的苦恼:“哪里可以容下我的孩子?”他的女儿今年读小学二年级,聪明、成绩好,可是好动调皮,有问不完的问题,让老师们头痛,成为班里的“问题孩子”。老师三天两头向家长告状。“我在上海哪里能找到适合我孩子的学校?”
    现在,这位家长不必再苦恼了。建平实验学校在两个月前成立了一个超常儿童班。尽管目前此班只允许在浦东地区招生,学制上也有严格限制,但这表明上海在超常儿童教育方面已迈出了第一步。
    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发展上超常的学生在各个年龄段都客观存在,约占1%-3%。这些孩子智力比同年龄的孩子高,求知欲强,“千人一面”的教育让他们“吃不饱”,有“饥饿感”。上海目前有200万名中小学生,按1%-3%的比例,有2万至6万名的超常儿童会对普通教育存在“饥饿感”,对普通教育不适应,“45分钟的课程听5分钟,就再也坐不住了”。
    据了解,1978年,邓小平关于“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的讲话,为中国超常教育开了通行证。1985年,北京八中率先创办超常教育实验班,人大附中东北育才学校、西安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天津耀华中学、江苏省天一中学、深圳中学等也先后创办了超常教育实验班。
    建平实验学校校长姜晓勇说:“上海在超常儿童教育这个领域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差距还很大。超常儿童中能受到超常教育的人数比例还很小,上海的超常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
    上海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呼唤着年轻人在发展中担当重任,而且时代对成功的年龄要求越来越高。业内人士认为,超常儿童这个人才资源的“富矿”不会浪费。

        记者接连探访北京八中少儿班、上海建平实验学校超常儿童班

天才,其实并不神秘……

    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所谓“天才”的超常儿童?
    如果有,那么,怎样的孩子才算超常?
    他们是否都是那种“三头六臂”的牛人?
    ……
    在开始这个选题的采访时,我对我将接触的这群10岁刚出头的孩子充满了无比的神秘、好奇感,甚至还有一些恐惧。可是,当我在北京八中少儿班、上海建平实验学校超常儿童班采访,看见他们在课堂上抢答、做小动作,看见他们在游泳池里嬉笑玩乐,看见他们对着我的镜头吐舌头做怪脸,我感到自己先前的想法很可笑。
    是的,不论怎样,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啊!其实,超常儿童也并不神秘。

    “问题孩子”有时就是天才

    先说两个故事:
    “不让上课就看蚂蚁打仗”
    ——在北京八中采访时,王竹颖老师说了“少2班”一个女生的故事:小姑娘在读小学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她在下面玩,为了这个,不知道被老师轰出教室多少回。可她倒好,老师把她轰出教室,她就正好看蚂蚁打仗。或者,老师越不让听,她就偏要趴在窗户上听听里面又在讲什么新东西了。
    这种逆反心理带到了八中少儿班。上什么课她偏不看什么书,老师讲物理,她就在下面看化学;老师上化学,她偏在下面看英语,总跟老师反着来。她说:“咳,老师讲的那点东西,有的我一看书就会了,有的上课听听就会了,可老师呢?反反复复地讲呀,反反复复地练呀,烦着呢!”少儿班的老师问她:“烦你怎么办呢?”她说:“我就干我的事呗。”
    可就是这个看蚂蚁打仗的倔强的女孩,从少儿班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远赴美国读本科,一年后又因突出的成绩脱颖而出。在全美的一个化学竞赛中名列前茅。大学毕业,有7、8所知名大学发来邀请函。最后,她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
    “我懂了,为什么还要做作业?”
    ——还有一个男孩,读小学时不爱做作业,他的道理是:“作业不就是让我们练习嘛,我懂了,为什么还要做?”她妈妈先去找老师商量,孩子都会了是不是可以不做,老师没有同意。后来妈妈就模仿儿子的字体天天帮着他做作业。妈妈认为:重复劳动会把孩子的创造性磨灭了。(就是这个孩子让少儿班的老师定了条“规矩”:通过老师测试的孩子,可以不用做作业。)
   更有意味的是:这个男孩有个小表哥,小时候和他的智力差不多。小哥俩曾比过看谁爬墙的办法多,结果是不分伯仲。可是表哥在做作业时常因为错写了一个字就被罚写100遍。到后来,他的精力被这种惩罚罚没了。
    这样的故事,在少儿班的孩子身上实在太多。北京八中少儿班负责人赵大恒告诉我,学校在做“反向调查”,到学生的小学去了解情况的时候,听到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他?!能够考上你们学校?!这孩子上课老是捣乱,成绩也不好!”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问题——什么样的孩子才算超常?什么是评判的标准?为什么普通班眼里的“问题小孩”都成了少儿班的天才?
    北京八中通过长年的调查分析,总结出:超常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在素质上特征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他们观察敏锐、感知深刻、记忆力惊人、想象力丰富、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活、具有创造力;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健康的心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旺盛的求知欲。超常班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不断地提出“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他们对一切事情感兴趣,看小说、听音乐、下象棋、打桥牌、滑旱冰、踢足球、打篮球、玩计算机……他们对一切知识都愿意探求,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数学、物理、网络、无线电,只要能接触的,都要涉猎。另外,这些孩子兴趣广泛,但不稳定。在调查中,超常班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稳定性”达28.6%,而普通班是11.4%。
    ——超常的运算能力。超常班的孩子以男生居多,建平实验学校超常班有42人,女生只有15人;北京八中少7班34人中女生14人,还是历届女生比例最高的。在这些以男生居多的超常班里,数学方面的特长尤其明显。他们的运算速度快,心算能力强。少儿班有个孩子,很少使用草稿纸,有时题目比较复杂,他也只是写很少的几条。还有个孩子在谈到心算时说:我的思维不知为什么总处于一种“超前”状态。

    天才少年也需伯乐慧眼识才

   度量身高和体重很容易,有尺子和秤就可以解决。
    可要鉴别一个孩子是否是天才,就没有这么简单了。怎样让他们从普通孩子中“站”出来?应试教育中的卷面考试显然是行不通的。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全国有十几所中学开办了超常儿童班,但是,各校挑选超常儿童的鉴别方式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1、北京八中:
    初试:卷面考试。检测小学1至4年级的语文、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由心理学专家命题,对学习能力作检测,考察认知能力。
    复试:内容与初试大体范围类似,更侧重考察应用能力,心理方面的检测要求更高。
    试读:让通过复试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为期一周,全部住校。有文化课,也有体育活动。老师上课,讲一部分内容,再发些资料,由学生自学,然后测验。试读将全面地考察学生实际的听课能力、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
    2、上海建平实验学校:
    超常班的鉴别选拔方式与之相似。在今年的语文复试中,有两道题目是:1、听广播里的故事两遍后续写300字;2、阅读两个故事,用一个成语或一句话概括。以此来考察学生听、记忆、归纳、表达能力。
    3、江苏省天一中学:
    初试:问卷方式。以小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内容,兼顾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
    复试:问卷和个别考察相结合。能力测试为主,考察学生记忆、逻辑思维、临时应变能力。
    三试:以心理和综合智商测试为主,用华东师范大学编制的“团体儿童智力测试量表”、“个性测试量表”等,聘请高校专家,对学生逐个测试。
    4、天津耀华中学:
    一试:考察数学、语文、外语和科学常识。另外还有智商测试。
    二试:动态考试。语文有听、讲故事后复述,抽签并口头作文。外语有口头补全对话,看图片进行口头表达,对新知识的模仿和理解。数学在讲解有关新知识后考察对2、5、8、10进制的换算能力,还有动手操作能力的测试,例如把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测量圆柱周长,连接简易电路等。

    天才少年也需自己的“天空”

    不论是在上海的建平实验学校,还是在北京八中采访,老师们的态度都非常谨慎。刚开始他们都竭力推掉我的采访。建平的校长姜晓勇甚至还和我“约法三章”:不能在文章里提孩子们的名字;尽量淡化超常班的现状;不欢迎为炒作而做的采访。从北京八中来到上海的程念祖老师给我说了一个故事:在北京八中第一届少儿班学生毕业前,学校有过一个纪律,不允许向新闻界透露任何有关学生的信息。
    为什么?
    采访结束,我终于明白,一方面是各个学校的超常儿童教育都属起步阶段,没有成熟,需要更多的宽容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老师们的拳拳爱生情。
    毕竟都是孩子啊!再聪明,再天才的孩子,也终究是孩子。可是总有些持不同观点的人,会无形地用是否百分之百成功,是否百分之百一流的标准去评判他们检阅他们。这些,对他们都是不公平的。生就聪明,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凭什么要承担“必须成功”的担子?
    还有些人,认为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要让这些孩子单列出来搞特殊化。可是,他们却忘了,超常儿童是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硬让他们接受不相适应的平常教育,对他们,更是一种不平等。赵大恒老师说:教育平等,应该是教育机会平等。要让每个孩子都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
    所以,给他们一片天空,给他们一片适合他们的天空!

 

天才是这样“炼”成的……

    “在教普通班学生时,教育现象不那么纯化,教学失败时,总认为是孩子笨。当我从事少儿班的教学后,孩子们都很聪明。那么,教学仍旧失败的话,是谁之过?这时候老师们开始自省: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观念不对?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误?”
    这是在采访建平实验学校超常班时,程念祖老师对我说的一番话。
    老师的自省,于是给少儿班的孩子创造了与众不同的教育,这种“众”,是我们所谓的普通教育。然而,他们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却出乎意料地简单和可行。
    老师们坦承:“超常班的教育其实就是素质教育的实验田。”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我们的普通教育不能同样采取这样的教育?

    “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学”

    “少儿班的教育方式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但是逐步被证明是正确的。”说这番话的是程念祖老师。自1985年北京八中开始招收少儿班时,他就开始承担招生和教学任务。
    他对我说了这么一件事:北京八中的少儿班办到第三年,差点夭折。因为学校从高一调来一批“把关”教师,进行和普通班同样的考试,结果“把关”老师牢骚不断:“这些孩子什么超常呀,连普通班都不如!”他们所指的“不如”,是指考试成绩不如。幸亏,少儿班的老师自信而坚持,他们说:“这些孩子高考准考不糟。即便考好了,也并不代表超常教育就成功了。”
    “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教学,别让孩子来适应教师的教育。”这是少儿班老师们的经验之谈。他们的确也是这么在做。
    少儿班的孩子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语文老师徐祖淳从来不留应试性作业,情愿让大家集体大讨论。讲到《杨修之死》,就在班上成立一个“三国公司”,要想加入,必须经过严格“考察”———回答有关三国的问题,这就使人人都得认真读《三国》,否则就会被大家排除在集体之外。
    ……其实,每一个少儿班的老师都可以说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教育方式。
    英语老师汪艳从来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她给的都是特别有趣的东西。最有意思的是,小汪老师批改的作业。作业写得好,她就给画个脑袋,明天写得好就再画两只眼睛,后天再画个鼻子,最后连她也不知道画什么了,就索性把自己的照片洗了发给每个孩子。这个“最高奖赏”,让孩子们学英语学得如痴如醉。

    “咱没必要和别人在分数上竞争”

    少儿班的老师一直在给学生灌输这样一个观念:考试分数不重要。程念祖老师对他的学生说:“要正确看待分数,要把它看透了。只有一个分数值得重视,那就是高考分数。因为这是敲门砖,现在避免不了。如果我有办法把你们送进北大清华,我绝不让你们考试。”
    所以,在北京八中的少儿班里,没有题海战术,没有考不完的试,没有做不完的题。老师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进行教学,没有教案和教学进度的考查,“教快教慢,该在什么节点考试,这怎么能统一考查呢?”于是,大雪天,老师们会临时取消正课,索性带着孩子们去公园打雪仗,“孩子天性好奇爱玩,硬把他们拴在教室里,你能拴住他们的心吗?”还差两个月要高考了,老师们就利用”五一“休息的时候,带学生们去旅游,痛快地玩了一天。
    老师们说:“考试本应考学生学习中的漏洞,你已经会了,我还考你,没这个必要。现在有的考试,分明是要让学生都得多少多少分以上,就算是达到了什么教育水平,那哪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分明是对老师的评价,而且还不是真实的。考试现在成了一种本领,或说是熟练工种。”“没有想象力的人是没有活力的。考试也是一种能力,真有多大本事,就很难说了。处理实际问题如何,和考试是两码事。然而构成一个人的素质,是多种多样的。”
    这样的道理,是不是只有少儿班的老师才懂?——显然不是。那么,为什么少儿班的老师可以这样“超脱”,普通教育就不可以?
    少儿班的学生求分欲望不强烈,可求知欲却是非常的强烈。为了弄清上课没学会的东西,一个学生硬是骑车追到老师的家门口,直到解决疑惑才离开老师回家。
    那么,是否不重视分数,就一定在高考中失败?这里有一组数据:“北京八中少儿班共有248人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毕业生全部升入大学,其中96.8%升入重点大学。”

    “缺少体育,超长教育是失败的”

    北京八中有一门独创课程——自然体育。
    “学生掌握的知识再多,如果他们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我们的超常教育都是失败的。”北京八中少儿班虽然已经将正常的8年教育缩减到4年,但惟独体育课的课时增加了一倍多。他们除了按国家规定每周在校内操场上2课时的体育课之外,每周还有半天的“自然体育课”。
    到大自然中去,到街头去,到社会中去。秋天爬山,从八大处一直爬到香山,专拣最不好走的路线爬。冬天学跳水,体验从5米跳台跳下去时的刺激。
    少儿7班的孩子有一节自然体育课,是到山西吉县克难坡植树。回来后有孩子在周记里这样写:“这难道就是那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黄土高原吗?面对这一切,我欲哭无泪。”“多少山里娃,他们有美好的梦想,他们也想有所追求,但是最终他们的希望只有破灭!他们没有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许,当我懒惰时,灰心时,我会想起这些学生,他们会给我一种源于惭愧的动力!”
    体育,在少儿班里,已经超越了强身健体的基础功能,从某种意义来说,已经成为了一门思想政治课、人生课。学生们从这里学会坚强,学会坚持,学会合作,学会自信。             (本报记者   余 洁)

        记者手记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这是北京八中少儿7班近期除了体育和自然体育课外的活动表:
    3月24日,山西克难坡植树。
    4月30日,清华大学参观一天。
    7月5日至7月13日,骑自行车去山海关。
    9月22日至9月30日,大兴县封闭式军训。
    10月24日,校运动会,荣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必须强调的是,这些参加活动的十三四岁的孩子,明年将要参加高考。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在参加高考前的一年里,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没有买过一盘新的歌带。无尽的习题,让我的高中生活成为记忆中最灰暗的一段,不堪回首,唯一的收获就是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每每回过头去看那三年,我总是会问自己:浪费了青春,值吗?
    所以,在这次采访中,我无比羡慕这些孩子,这样的学习生活将是人生中灿烂而值得回忆的一段。
   当我说出自己的感受,少儿7班的班主任王竹颖说:“用4年时间读8年书的少儿班孩子可以这样学习,可以拥有自然体育课。为什么普通班不可以?!”

    是的,为什么不可以?

尽管天才儿童教育面临种种问题,但教育界的共识是,天才儿童的独特性要求有适应他们的教育,应该给他们提供适合其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会。而且天才儿童的潜能一直在刺激教育界的兴趣。美国的天才教育甚至受到立法的保护,其法律规定天才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特殊教育服务。因此,美国公立学校十分重视天才儿童的甄别与特殊教育,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天才班”。英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家都有自己特点的天才儿童教育模式。印度甚至有500多所“天才儿童学校”,专门面向9到16岁的印度农村的超常儿童,一切生活和学习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

  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发展超常的人在儿童中的比例是1%-3%。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有28796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按1%的比例计算,中国超常儿童有290万。但是,这些天才儿童大多只能茫然于这两条路线中——要么选择一种集体的特殊教育,而他们可能成为张亚勤,也可能成为宁铂、谢彦波;要么他们被放逐到正常群体,而在与自己年龄和心理都差别甚大的群体中,他们可能会一片茫然,一不小心也可能成为王思涵。

[ 本帖最后由 飞鸿踏雪 于 2009-6-3 10:44 编辑 ].

TOP

揭秘“天才儿童”


      

  ■孙楠:11岁考进南开大学,因成绩优异毕业时被几所著名大学教授相中,争相招为自己的研究生,就在同时,他以“托福”623分、GRE2250分的成绩考进国外一所知名院校。

    ■王先杰:9岁进少儿班,13岁进大学,去惠普公司应聘时还不到18岁。读硕士时写的论文被列为美国高校计算机参考文献。

    ■新闻背景:名额只有三十几个,报名的却来了1300多人。在日前北京市8中两年进行一次的超常儿童班的招生会上出现了十分火爆的场面。这个班的招收对象是智力超常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一旦进了超常班,孩子们将在4年中完成普通学校8年的课程,在14岁左右考入大学。

     同样的场景在育民小学超常儿童班得到重演,第一天就有400多个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蜂拥而至。为了让自己年龄不够的孩子参加考试,一些家长费尽口舌。

     有报刊引用一项数据说,智商在130以上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2%至3%,并以此引申说,由于超常班寥寥无几,供不应求,北京目前有6万超常儿童正嗷嗷待哺。而有专家一语道破:超常班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样是个传奇的“神童孵化器”。超常班所吸引家长的,恐怕最主要的还是升学率的一张“保票”,以及缩短学业时间的优势。

    ■揭秘“天才儿童”

     在小学考个“双百”或是门门90多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并不困难。“大拨轰”式的教学内容让多数孩子将就“糊口”。

     钦钦:两岁就能背诵几十首诗词,可以独自一人看一天小人书,对有趣的事特别动心。四岁已完全掌握了正负数,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进入超常班,14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

      在北京8中和育民小学,像钦钦这样被人认为是“神童”、“早惠儿”、“天才”的绝顶聪明的孩子还有许多,但教育界的学者们更愿意称这些孩子叫“超常儿”。他们是一群10—14岁的充满神奇与个性的群体,以超常智力的名义接受“超常班”教育。超常教育提出自己的概念就是“让孩子的大脑吃饱”。

     究竟什么样的孩子属于超常儿童?记者昨天走访了北京华清软IEQ心理素质培训中心。

     中心孙庆君博士是一位多年研究超常教育的专家,他说:“超常儿童是存在的。现在寻找超常儿童的主要办法是做智力测试,通过测试,智商在125以上的孩子通常被叫做超智商儿童,爱因斯坦的智商高达160,北京发现过智商超过140的孩子。此外,有些超常儿童或许在智力测验中没有杰出的表现,而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如音乐、绘画等。还有人把创造性也作为衡量标准之一。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是超常儿童的突出表现。”

     “超常孩子进入超常班接受特殊教育。通过压缩学制,用4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再用4年的时间读完中学,14岁时就可以读大学,这种打破常规的学制让孩子可以提早成材,这些无疑是最吸引家长的地方。”

    ■交锋一:超常班超常在哪里?

     “因材施教”恰恰是超常班教育的特色。记者了解到,在8中,在育民,这些在现行教育中“吃不饱”的孩子常被另行对待。在8中,据说孩子按照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情感意志被分为A、B两个组,A组学生以自学、讲座、练习为主,B组学生以老师讲授为主。两组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此外,超常班还有一门新鲜的课程:综合自然科学基础。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帮助孩子建立攀登学习自然科学的“脚手架”,让他们自己爬上去。

    ■交锋二:

     超常儿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对超常儿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历来是学术界经常争论的话题。大约有90%的人认为:超常儿童是可以经过特殊教育进行培养的,但也有一些坚守自己理念的专家始终认为:超常儿童就是天生的。当然还有一些专家会说:超常儿童应该是这两种观点的结合。

     孙庆君的解释是:“天才意味着是与生俱来的,天才不是知识、能力,但如果不具备与生俱来的聪明的神经元素,超常儿童也是培养不了的,遗传基因很重要。天才这个称呼未免偏颇,超常也许更中性。”

    ■交锋三:智力超常一定意味着成功吗?

     从超常班走出的孩子大部分考进了国内重点大学,不少学生到国外继续深造。我国最早尝试超常教育的科大少年班就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智力超群让这些孩子更早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但起跑快并不意味着能跑远。”在孙博士做过的测试中曾经有个四岁的小女孩,这个孩子有着惊人的识字能力,“不论是笔划多复杂的字,这个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来。但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在别的方面又显出很多弱点,许多基本的问题答不上来。”

     有专家做过一项研究,收集大量数据来研究影响一个人一生经历的因素。后来他们发现,再多的数据也无法证明人的生长过程中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因为变量实在是太多。考察那些真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如爱因斯坦、鲁迅等,早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超常,成名其实很晚。智商只是影响人们发展的变量之一,与成功并没有必然关系。

    ■交锋四:超常儿童遭遇的尴尬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测试,骄傲地被选入超常班。许多家长并不同意孩子上超常班,他们认为:聪明的孩子本来就因为他们的聪明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比别人多的困难,如果加速他们的成长,他们就更多地超出了常人,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另外这些聪明的家伙跑到一起,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心理压力一定很大,所以应该让聪明的孩子像普通人那样,按照正常的生活轨迹成长。

     超常儿童可能有不同的性格,但求知欲强,懂道理是共同的特点,但他们也表现出不和群的问题,其次是容易受欺负,第三是经常遭嫉妒。能不能最终成材,并一直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这些都是超常儿童面临的问题。赞成上超常班的家长说:“成长绝对需要一种土壤,也需要一种超常的见地和勇气。”(陈焱).

TOP

感觉实验招的可能还是一般超常的孩子,特天才的也不招,而且他们的选拔年龄也早了点,限制做选拔的因素也多,比如好像他们也不能很招摇的做智商测验,招的孩子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有的可能过多加入了家庭拔高的因素。
最近碰巧看到一本书,对天才儿童感兴趣的不妨一读
天才儿童---科学培养儿童指南★
美-埃伦-温纳

  本书是关于儿童教育学方面的一本最新的论著。作者在序言中开宗明义地谈了认真研究、妥善培养和教育天才儿童的重要点,并在全书开头界定了天才儿童的不寻常用的三大特点。其一是早熟或智力超群;其二是与众不同,不仅在学习速度上快于普通儿童,而且在学习方法上与众不同,在掌握某一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极少要成人帮助,常常是无师自通;其三掌握欲和内驱力极强,他们全神贯注,执著的激情达到了全然忘我的神驰状态。
   全书以关于天才的9种论点为主线索展开论证和探讨,作者把这9种错误率点称做关于天才的9种神话。它们是:1、天才是全才;2、美术和音乐天赋不是天才;3、天才有极高的智商;4、天才是天生的;5、天才是后天环境造就的;6、天才是父母逼出来的;7、天才是身心健康,才华横溢;8、儿童都是天才;9、天才必成大器。作者对上述九个论点逐一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
   本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著作,不仅对教育界,而且对成人尤其是年轻父母们不失为一本好书。  

作者简介 · · · · · ·
  埃伦·温纳是美国波士顿学院心理学教授兼哈佛大学“零点计划”高级副研究员。著有《创作的世界:艺术的心理学》和《语言的中心意思:儿童对隐喻和讽刺的理解》。

http://www.tlycxx.net/bbs/ShowPost.asp?PostID=258

[ 本帖最后由 飞鸿踏雪 于 2009-6-3 10:54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15#飞鸿踏雪 的帖子

你的信息很好,多谢,献花,收藏了.

TOP

回复 111#童爸0928 的帖子

是的,也考虑过学校在摸思路查深度,甚至是炒作,但愿杭州那个牛校有实验般的严密统计和操守(实验从主观和客观是不泄题的)。
呵呵,自言自语,那道牛题是好题吗?.

TOP

回复 118#阿拉丁 的帖子

这种牛题不知道谁有,拿出来让我们也看看。拿一两个牛题做点炒作,让大家对那个学校从心里敬畏到心里向往,以为进了那个牛校就会成为牛人
其实奥数、奥物等,解题思路常常也是比较怪癖的,和常规思路不同。也许杭州那个学校是想选几个奥数苗子.

TOP

回复 112#pm_simple 的帖子

孩子的方法常常简洁直观,也不知道学了大人的严密方法,是好事还是坏事。有时,还是让孩子多留点直观和直觉,或许孩子更有创造力.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19#童爸0928 的帖子

前两周周末看望老人时,看了他们订的新闻晚报,应该是5月23日前后或者再前一周,因为那天他们说了:世外要考了,小区前后人很多的。这周末我要看望他们的,顺便看看这张报纸是否还在。

我的孩子如果要学习这些大纲以外的所谓“禁赛题”,嘿嘿,对不起,我一定抽出时间奉陪,看看和中考,高考题目的境界高低。题目做不出没关系,脑子搞坏了,那些利益集团又不会赔的。.

TOP

回复 120#童爸0928 的帖子

到了最高级别,简洁直观和严密方法缺一不可。简洁直观是天分,是眼光;严密方法是勤奋,是守拙。这两点平衡不好,再聪明的孩子迟早要栽跟头;平衡得好,智商平平的孩子也有用武之地。.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21#pm_simple 的帖子

我家女儿还比较小,现在还是小班,经验不多。我并不是太提倡自然教育,我觉得孩子应该是在相对压力较小,现阶段我还是以激发兴趣为主的教育,让孩子兴趣点多一些,让孩子碰到问题时激发,尽量少责备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不管是孩子自己解决的还是在家长引导下解决的,都是鼓励,并和孩子对问题进行稍深一点的交流,也算是解决问题时也激发一部分吧,让孩子解决问题时不畏惧,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至于效果如何,还要很多年后才看得出。
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现阶段我宁愿我的孩子思考问题慢一点,但学会考虑的全面一点。孩子简单直观的思维方式我也会鼓励的,在简单的思维方式下进行引导和深入。即便孩子解决问题的结果和方法不对,我也不会去骂她。
现在没多少经验,只好上来多学习,多探讨,多思考。
现实中自己的做法往往和原先想的出入比较大,比如原先想的学点东西不是为了考证书,考不考无所谓,可是周围人在考,自己也要逼着孩子去考。.

TOP

回复 123#阿拉丁 的帖子

赞同你的观点,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沉稳,平衡好这两点。
关于虚荣心,现在家长的虚荣心远大于孩子,孩子去考试,家长比孩子还紧张,孩子有点荣誉,家长比孩子要开心的多。.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24#pm_simple 的帖子

按你家闺女的年龄段,照童爸的“让孩子兴趣点多一些”可解很多困惑,可多很多观察。
孩子的内心是童心,往善的方面引导,将来成就感会多点,虚荣心会少点。
金鱼,泥鳅的玩法,有空看看MSN直播视频-杨研究员谈生命教育从几岁开始,可能会有更多感悟。.

TOP

回复 127#pm_simple 的帖子

看来你比我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我家的在17M的时候还不知道要给她做点啥,就是经常抱到外面看看,看看花花草草,也不管她懂不懂,给她读点书。不过孩子后来认树叶的本领很强,一片树林,一眼望去,能马上发现里面不同种类的树叶。
我并不完全赞同快乐教育,在快乐教育的同时,也要懂得吃苦,有些东西必须要自己吃苦付出后才能得到,苦中有乐。我不知道实验出来的孩子懂不懂什么是吃苦,什么是艰苦奋斗。可能我的想法有些太过时了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阿拉丁 于 2009-6-4 12:44 发表
按你家闺女的年龄段,照童爸的“让孩子兴趣点多一些”可解很多困惑,可多很多观察。
孩子的内心是童心,往善的方面引导,将来成就感会多点,虚荣心会少点。
金鱼,泥鳅的玩法,有空看看MSN直播视频-杨研究员谈生命 ...
这段视频今天有空一定要看看.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总觉得你们几位考虑得都太过于细节化,当然也许你们是对的。.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34#pm_simple 的帖子

你挖空心思,处心积虑地对付这样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合适吗?.

TOP

这是个系统工程,细节决定成败.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37#pm_simple 的帖子

不瞒您说,早想不起来了。
没考虑过什么“行为控制能力”,但也总不至于把她一个人丢在看不到的地方吧撒手不管,任其自由发挥吧,如果您要细节到出现什么情况,采取什么对策的境界,我是很难理解的。
每次听你们讨论这些问题,都觉得像是在讨论一个生产工艺,现在关于这个工艺已经讨论到控制出生时间了,估计过几天会讨论的内容会进一步前移,前移
我是很善于跑题的,您的跑题在我看来不算什么。
十分抱歉,不再打扰你们正常的学术讨论了。

[ 本帖最后由 伊拉亚 于 2009-6-4 15:55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39#pm_simple 的帖子

还好。
井深大从索尼跑到早教,侬讲伊走了远伐?
前后道,伐是无间道。

[ 本帖最后由 阿拉丁 于 2009-6-4 17:47 编辑 ].

TOP

回复 123#阿拉丁 的帖子

说的好,送花。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更多的保持孩子的直观和直觉,(个人感觉)。

[ 本帖最后由 天天向上 于 2009-6-8 15:06 编辑 ].

TOP

回复 141#天天向上 的帖子

谢谢。
有时想想,现在多数幼儿园取消算术,识字等填鸭,英语从小学三年纪提前至一年级,可能都是为了保持或发展大多数适龄孩子的直观。大纲毕竟凝聚和体现了无数大实验的结果。
以上并不否定家长的因材施教,但是要进退有据,张驰有度,如果引起“厌学”,就得不偿失了。.

TOP

回复 142#阿拉丁 的帖子

同意!为什么运动那么重要呢?我认为运动中孩子可以体验和保留的直观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比如速度,比如加速度、离心力等等,运动还让我们更加平衡。.

TOP

回复 21#ellenxd 的帖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每年的讨论看来都比较接近。就是个博弈游戏,家长们热闹热闹。。.

TOP

我从开始了解实验到现在,不过月余。很喜欢看实验的圈子,因为这里爸爸妈妈们似乎想的比较多,谈的深刻。
我认为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所以从小学直升初中,然后直升高中。就为的是孩子们没有升学的压力,可以在小学和初中显示出自己的才华,除了读书以外的才华。到高中的应试教育,那叫没办法。——我想现在的家长们眼界愈来愈宽,很多人都不愿意以磨去孩子的棱角为代价来换取高考,所以大家才对实验趋之若鹜吧。至少这是我向往实验的原因。
至于压缩制,我是很反对的,不知道为啥实验非得连小学都要压缩,有潜力的孩子可以多玩些么。这个仿佛又跟我的全面发展理论相冲突了。
我孩子还在国外读1年级,打算回来插班。跟实验小学是绝对无缘了。正好也避开了小学4年教育。不过希望今后能考上实验初中,可以有多3年的轻松。.

TOP

回复 145#yolanda 的帖子

如果喜欢,还是有缘的。你可以读实验的国际部,五年完成国内部四年的教材内容。.

TOP

回复 25#hxy007 的帖子

顶,说得真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justinmama 于 2010-6-7 07:44 发表
如果喜欢,还是有缘的。你可以读实验的国际部,五年完成国内部四年的教材内容。
谢谢。我正在考虑实验国际。这是我的首选之一。只是不知道实验国际部小学读完后,是否有较大的机会考实验中学。而且国际部的孩子总归没有在中国长久的打算,我还是希望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路呵呵~~
6月底回来看了再说。.

TOP

...

[ 本帖最后由 justinmama 于 2010-6-8 09:2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童爸0928 于 2009-6-2 14:09 发表
实验最早的毕业生估计现在也就将近30岁,估计真的统计实验的成果要20年以后的事了,但是现在的实验和20年前的实验理念上肯定是不一样的,这20多年教育理念肯定是;在变化的,这20多年不同理念下的学生到底哪个阶段的学 ...
实验最早的毕业生不是近三十是奔四:0).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