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品德] 老师当着孩子和家长的面说:没权就别想进好学校,有钱都没用。

给下面的帖子
               




家长要跳出补偿心理的怪圈

作者:张雪红 来源:新疆经济报 发表时间:2008-11-19 14:20:42


  “我小的时候没有得到母爱,我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儿子,我就是为了儿子在活着,只要他过得好我就满足了……”“小时候我没有漂亮衣服、玩具和课外书,我可以什么都不买,但要给女儿买这些,我没考上大学,女儿不能像我一样碌碌无为一辈子……”
   


  这是两位善良的母亲,也是两位无限疼爱孩子的母亲说的话,她们坦言自己是教育失败者。
   


  第一位母亲对儿子过分呵护,18岁的儿子看起来身体强壮,但总是打针吃药,性格内向敏感,与同学格格不入,总卷入和同学的纷争中;花钱无节制,穿名牌、用名牌,上高一3次休学,最后高二没有上完就结束了高中生活。
   


  第二位母亲尽自己所能为女儿买漂亮衣服、玩具和书,为了女儿维持着不和睦的婚姻,她要让女儿圆她的大学梦,女儿没有考上高中她借钱让女儿上私立高中,上中学几年她与女儿一直处于敌对状态,18岁的女儿步入专科学校后说,感觉在浪费生命,她对人冷漠、自私,对生活对学习没有激情。
   


  这是我身边两位真实存在的母亲,她们的叹息让母爱变得暗淡无光。
   


  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这两位母亲不是在满足孩子而是在满足自己,是在补偿自己成长中所留下的缺憾。
   


  补偿功能,原是指一种生理现象。当身体的某一器官产生病变或有缺陷时,另一些器官的功能会相应加强,以补偿不足。如双目失明的人嗅觉、听觉、触觉格外灵敏,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视觉缺陷。心理也有这种补偿功能,心理的缺失越大,补偿行为就越多。许多家长都存在这种补偿心理,他们通过满足孩子、成就孩子来平衡自己的内心。
   


  家长的补偿心理主要表现为:我小时候吃过的苦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再吃;我小时候犯过的错误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再犯;我小时候没有得到的东西一定要让我的孩子拥有;我小时候没有条件好好读书,现在一定要让我的孩子读最好的学校……
   


  这是被爱的外衣包裹着的极不健康的一种心理,可能会毁了孩子的成长。
   


  有补偿心理的家长有一个通病,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感受,把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使孩子独立的个性得不到尊重。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提出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统一的教育原则,认为对人的尊重和对人提出严格要求二者是统一的。
   


  当父母怀着补偿心理教育孩子时,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了孩子头上,孩子是无法得到尊重的,没有尊重对于父母的要求孩子都会以无声的反抗来对待。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人需要在现实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来完成成长,没有尊重,孩子就无法拥有健全独立的人格。
   


  我所遇到的这两位母亲现在都很悔恨,认为自己是失败的母亲,她们的孩子面对选择时没有主见,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两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未来很担忧。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虽说是天性,但也需要适度,有时需要把爱藏起来,学习巧妙地拒绝孩子的要求,不要总是拿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当说教材料。
   


  理性的爱是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而不应该是为了满足家长的心愿和虚荣心。
   


  孩子需要独立成长的空间,当家长走进补偿心理的怪圈时,家长要转变观念,理性认识孩子和自己生活的时代,接受新事物,在给予孩子爱时引导孩子付出爱,家长也要学习接受孩子的爱,家长要以陪伴者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成长,更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替身,这样才能跳出补偿心理的怪圈。
   


  补偿心理是很多特定环境和因素造成的,家长要正确对待,必要时应该寻求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帮助,用正确的方法来释放补偿心理..

TOP

老师说的这类话,我是不放在心上的,也许她接触到的一些事情是这样的.那有什么关系呢.

TOP

关键是我们做家长的要给孩子什么样的观念,我觉得这很重要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精灵蛇妈妈 于 2009-4-7 08:18 发表
老师不该这样说。但却是大实话。
也许有上下文的.
只听其中的一句话,肯定是有漏洞的.
汉语是讲究上下文语境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太在意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头女儿小头爸 于 2009-4-7 13:39 发表
老师说得没有错,只是大家不敢面对。
是的。今天外出的时候想到这个问题,到底是对老师的话反感,还是对现实反感呢

第一名的孩子永远没有人顶替的,这是我大姐说的,她是大学老师。她自己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她说,考第一名的学生没有人顶的,后面的就不好说了,老师们还是比较爱才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