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转一篇文章

第八个是关心的问题不同。外国好多国家有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培训班。专门培养胆子小的孩子、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中国现在还不存在这样的班。
美国微软公司准备在中国招1300余名人,世界著名的比尔•盖茨和戴尔公司的戴尔都说:"中国将成为社会上第二大的计算机市场。"中国已经在经济上被卷入到世界经济潮流当中。但是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没有大的转变,所以造成研究生毕业到了外国公司要从头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技能、道德约束力、规定的事情就不能做、该说实话的时候一定要说实话、不该说实话的时候就不能说实话。若是做错了,老板就不信任你,裁员的时候会把你列为第一位。这就要你心里明白说实话是要讲场合的。
高中学的各种计算都派不上用场,现在学校教我们有用的东西特别少。我的儿子就是一个例子,他在大学四年级,马上就要毕业了,是我们北师大心理系的学生。他花了许多时间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但是用处并不是很大。他的有用的东西都是自己学的,他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去上网络,网络是一个特别好的大学,各种技术知识,好得不得了。我的儿子小的时候在我教育下学习,现在去一家外国公司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跟不上社会的变化,教育的变化相对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变化落后得太多,我们家长往往被学校和幼儿园认为是很差的。
实际上社会的大潮好比长江滚滚往前流,家庭是小船,很容易被冲走。家庭在社会里的利益马上得到反映,船小好掉头,说转就转;而机关单位学校好比是长江边上的码头,水是冲不动的,因此就认为家长不好。
我们在学校搞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很大虚假成份,连老师也是两面派。现在的家长从思想上讲还是跟得上的,但是应该怎样跟,在教育孩子上应该有什么样的观念?我认为就是传统观念,应该从咱们这一代起开始尊重孩子,跟孩子是真正的平等。
第九个不同是寻求回报问题。不要象过去那样,寻求孩子听话、给予回报。美国人在30年代、50年代都是这样想,但是在80年代就不这样想了,美国人会说:"我选择生这个孩子就有义务把他抚养到18岁,用不着他作出回报。"
在美国不讲孝子,父母与子女之间只讲情感。中国人把这个"孝"赋予很多道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中国人认为孝是个好东西,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孝确实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孝使人失去自由。假使你热衷于一门科学,但是为了孝顺必须放弃,导致忠孝不能两全。
中国人也知道这件事,忠于国家和孝顺父母不能两全,实际上发展你个人动机兴趣的话也是不能两全的,最终的结果是学校教育出来的多数是平庸之才。
第十个方面就是学习心态。中国的大学生失败的很少,出类拔萃的也很少,多数集中在平均分左右。那么这个平均分管作什么?一、管饭碗。二、管国家和社会一般的需要,对知识和人才一般的需要。
就看看大学教师的水平,有多少人在国家一流刊物上经常发表文章的?有多少人在国际上获奖的、进入国际一流科学家行列的?很少!凤毛麟角,而在美国这种现象普及各种大学校园,我们中国清华、北大都没有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现在要改变这种局面!从家庭教育上改变,不要压抑孩子。
第二个问题谈谈新近的一些研究。
第一、遗传和环境。
在幼儿发展方面,关于遗传和环境,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最近十几年发展得很快。智力50%由遗传决定,剩下的50%由环境决定。德国的心理学家调查了2675名双亲和他们的10000多名孩子智力之间的关系。发现父母组合是优加优,子女的优秀比例占70%以上;父母是优加劣,那么子女优秀率占30%;父母智力都是中等,那么孩子70%是中等的;假如劣加劣,那结果就不堪设想了。
在家庭中常听见父母对孩子说:"瞧你这笨劲!"以后您再对孩子说这句话时就改成"瞧我这笨劲!"所以心理学忌讳说这句话,遗传决定智力的一个范围,如同人的身高一样。这个范围由后天的环境去决定,所以要对孩子确定期望值的话就先测测自己的智力。假如两口子都是高智力的,那么孩子就多半是高智力的,假如父母智商不是很好,那么,想让孩子上高校期望值就过高了。
咱们中国为什么现在造成这种竞争?就是因为中国现在社会发展的限制,造成我们同龄人入大学的比例太低。入正式高等院校的只有4%,加上各种各样的成人高考才有7%;而美国60%多。这样情况下不得不竞争,不得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现在新的研究一般在人的个性遗传上。过去认为个性是不能够遗传的,而是后天养成的。随着研究越来越发现个性是遗传的。
比方说胆子大小。在我们实验室里做这个实验,从2岁开始看孩子胆子的大小。妈妈带着孩子到实验室,桌子中间摆着玩具,有些孩子就比较快地离开妈妈去玩玩具。有的小孩子在10分钟的时间里一直抱着妈妈的腿,不敢离开妈妈,研究发现抑制性的孩子(害怕、胆小)在中国有20%,在美国只有10%。在生理学发现这些孩子脑颚页的脑电的特点和胆大的孩子不一样。
研究还证明一件有意思的事,把孩子抱在妈妈的腿上,带上各种测量仪,各种仪器,指标、呼吸、心跳频率、皮肤电,皮肤汗腺分泌等各种各样的仪器。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讲到激动的时候,有些孩子心跳非常快,而且一直快下去,有的孩子变化就比较小。发现变化特别快的孩子的胆子特别小,同情心、自我保护比较强,心跳幅度不大的孩子是那些楞孩子。
遗传与社会性有关系。过去这方面发现的很少,所以象孩子胆大、无法无天,兴趣特别广泛、兴趣特别集中而且还特别长, 1、2岁的小孩,有的小孩能很专注的盯着一样东西,这些都是遗传。
我们家长的责任不是刻意地培养他胆大。我们要发现孩子的特点,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母亲和孩子的性格特点相反,这样的家庭教育上往往出现很大的错误。对孩子的要求太高,超出孩子的自身特点。他的遗传特征与您本身特征不一定相同,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各种冲突。例如你的节奏快,孩子的节奏慢;你的脾气大,他没有脾气。你老是说孩子,孩子不是冤枉吗?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整天老是挨批评。所以你要留心,当父母对孩子应该有一种恐惧感,老要对自己对不起孩子的行为检讨,要既爱自己的孩子,又怕把自己的孩子伤着。
第二、成熟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我举个例子,有的家长问:孩子干事特别慢怎么办?我说慢有两种,一个是遗传;一个是成熟。我的儿子小时候干事特别慢,上了小学5年级后突然变快了,这是孩子大脑小脑控制行为的能力成熟了。这些都是自然的现象,希望家长能够理解。
对于胆小的孩子,父母是支配型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驯服、腼腆、缺乏自信、被动。咱们在家里面少支配孩子,给孩子更多自由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是胆子大,有自信。
第三、父亲的作用。
孩子的种种行为与父亲的关系非常之大。男孩从父亲那里模仿学习男子汉的气概;女孩从父亲那里学习怎样跟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经验。父亲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在于成就感的培养。没有父亲的孩子成就感就要相对差的多。很多项研究证明,取得成就的名人他们往往跟父亲的关系非常密切。成就比较低的人与父亲的关系比较疏远。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与父子关系有关。父子关系比较冷淡,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就比较低,在人际关系上有不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低,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不容易和别人相处。
英国有一个哲学家穆勒。他的父亲从小对他进行坚持不懈的个别化教育。不到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艰难地制定作业,很小就肩负起教育的责任。迪波尔的父亲是一个军事工程师,他启发儿子,与儿子讲故事,做游戏,以及演奏音乐。经济学家亚当斯也是从小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严格的好习惯,所以教育孩子决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现在家长们都很忙,但是在这方面千万不要太吝啬。
第三个问题是家庭教育在幼儿期的主要任务。
顺着我这种思想观念下来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现在社会上的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观念就是对幼儿开始进行大量的训练,大量的学习,参加各种各样的班。
让他成材,增加他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这些东西好不好呢?不能片面地说他好坏,要根据不同的孩子加以分析。比方说您的孩子确实是有某方面的特长,例如通过专家鉴定他适合弹钢琴,或者踢足球。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送到有关部门学习,这样的情况是好事。
但是孩子不感兴趣的时候您就需要考虑,问问他是真的不感兴趣还是假的不感兴趣。如果是真的不感兴趣就不要强迫他,特别是不要逼着他学习。您强迫孩子,对他的情绪没有好处,只有负作用。
另外幼儿时期多给孩子玩的时间。在学习上面的某些方面给他适当的指导,特别是在数字的认知和汉语拼音的认知上面给孩子适当的指导是很必要的,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中国现在缺少好的教育方式,希望家长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努力。
有的孩子学习拼音有困难,就希望家长推他一把。孩子表现的聪明不聪明主要表现在他记忆力的快慢和应用的快慢。对于记忆力差的孩子家长是要下些功夫,解决的办法就是花时间去教他。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教孩子学语文和数学的时间,相当于在学校里面上课的时间。所以美国中产阶级的孩子要比一般孩子好得多,就是因为家长在孩子需要时间的时候给他补时间。这是权威家庭需要具备的。
不能说你为孩子买了东西就等于完成任务,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一定要花时间与孩子一同学习和游戏。幼儿期要发现保护孩子的内在兴趣和动机,保护他们的自发行为,培养他们的目标感和方向感。
另外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发展条件。心理发展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物质条件是买一些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的图书读物,让孩子在一个丰富的环境里成长。最主要的是以极大的爱心去关注孩子,多和孩子一块玩,一块活动,满足孩子在情感和求知欲方面的愿望。
有的家长会发现你在厨房做饭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屋里做出一些你不能容忍的事情,例如发出大的声音。原因是他孤独,他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使劲地跺地板、摔门,目的就是引起大人的注意,好象在说"你为什么不与我说话,不与我玩?你自己在干什么?"而我们大人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孩子是怎么回事,骂一顿,你越骂就越不行。你骂他,孩子心里高兴了,"你来跟我说话了吧!"儿童心里没有这个阴谋,但想自发地达到这个目的。他的善意想法是"只要我做了这件事,你就能过来与我说话,那么每天我只要想让你过来,我就这样做。"
我们最近有一个调查是想知道孩子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发现父母与孩子在一块的时间太短。孩子老是自己玩,父母与孩子在一块就是穿衣服,吃饭,很少在一块说说话,讲讲故事。现在的家长都是特别忙的,总是想着自己的事情,我们提倡平时多关心孩子、多关注孩子,特别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要多加关心。
第四个问题谈谈关于孩子的社会化问题。
什么是孩子的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孩子参加社会生活、与人交往,在他特有的生物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社会特性。包括信念、价值观、行为方式等等。这些使孩子能够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正常地与周围人们相处,并且相互影响,从事学习、娱乐和活动。在实现自我完善的同时积极地影响和改造周围环境。
社会化具体来讲包括下面15项内容。
1. 遵守社会规则。
2. 社会认知。
3. 抑制。
4. 生活习惯。
5. 内外向性。
6. 对家人的依恋。
7. 情绪的稳定性。
8. 自我概念。
9. 同伴关系。
10. 侵犯性。
11. 独立性。
12. 诚实、公正。
13. 同情和助人。
14. 好胜心。
15. 自尊心.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