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6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包玉刚实验学校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我们一个朋友孩子参加了春季的转学生考试,题目不容易。
那孩子后来被拒绝接收——根据那位妈妈的转述,这次考试的所有转学申请都被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可能有几条,一是孩子的语文基本功不够扎实,二是学校考虑这孩子有过转学经历,怕他们再次转学,三是担心孩子家庭(经济?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稳定,总而言之还是怀疑孩子可能不能在学校踏实呆下来。
现在包校是越来越难进了,各种传言满天飞,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TOP

回复 1525楼巧克力姐姐 的帖子

打听过,名额是有的。他们要去的那个年级空位有8个呢。.

TOP

攀比的问题,见仁见智。
孩子自己是不懂的,关键在家庭。
穿补丁衣服、背补丁书包,在其他学校可能见不到了吧?在这里也没人笑。
努力学习这个概念,在包校不是一刀切的。在这里没人会逼谁一定学会什么、成绩如何,但会给孩子足够的机会认识自己的内心,让他们到了适当的时候,可以在认清自己内心的基础之上,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但这并不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会做的事,大多数人至少要到初中以后,才会有对未来的思考。
在小学部有个明显的感觉,英语和语文是一切的基础,不学好这两样,孩子在学业上就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快乐的学校生活虽然还是有,但学业上一定是有困惑的。.

TOP

包校一个妈妈的大孩子今年申请大学,如愿超额拿到很多学校学医的入学通知。是因为他学习成绩优异吗?也许。毕竟他在升高中的时候就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比较分析了各高中的情况,给自己选择了提供生物的高级课程的IB学校,最后IB的分数也很高。但我相信他写的申请信肯定是学校做决定的重要原因,因为他的理想不是高薪的工作机会,而是救死扶伤。如果我们未来社会里,有更多的人可以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因为这份工作能带来优裕的生活,相信不称职的人会更少些吧。
这个孩子并不是从包校毕业的,但这位妈妈把小儿子送到包校来了。通过孩子看父母,相信他妈妈是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学习兴趣为原则的。包校有理念投合的家长,学习氛围么,不问也知道了。

[ 本帖最后由 DreamMaker 于 2012-11-2 05:33 编辑 ].

TOP

周末的确很忙。根据孩子的兴趣,大家有很多活动。孩子之间也会约好了相互串门的。.

TOP

英语好不能全靠学校。母语是汉语,实际上又没有英语环境的,只能想办法去创造环境。
想想一天最多两节英语课,EU课虽然是双语的,但英语在最低级,EU的内容大半是听不懂的,其他课同样如此。
另外,从一开始就在包校的孩子,通常对包校的感觉都没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倒是转学生,对包校多数是结结实实的热爱。.

TOP

回复 1599楼巧克力姐姐 的帖子

没错,高年级还在starter班的孩子,家长不跟进肯定是不行的。英语无非阅读,阅读量大了,再网上找个外教聊个一年半载的,基本上就与外国孩子差不多了。
说起来还是中文比较难,毕竟还有方块字要学。
真正的双母语还是比较难的,总有侧重。考虑到孩子的时间安排,有些磕磕绊绊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语言学习并不是全部。.

TOP

回复 1603楼巧克力姐姐 的帖子

语言可能也有天赋在吧。我只能这样自我安慰。否则我很难想象,在保证了孩子的睡眠、游戏、社交、家事之外,还能保证双语的同步阅读、同等喜欢、同样优秀。

我们班一个小朋友,英国国籍,母语几乎可以算是英语,一直在其他国际学校的,中文竟然也不差。
他妈妈是很放手的,孩子很自律,很多事管理得井井有条。
记得原来高年级(现在应该升中学了吧)有个德国籍的孩子,中英文都很好,还是校刊的主编呢。
我们年级有个特别优秀的女孩儿,她妈妈也说孩子其实更喜欢英语阅读,而非中文,虽然两种语言的成绩都很好。

孩子进包校,更多的还是希望他真正做到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业优秀。
但从中学校长这两次的情况介绍来看,中学部对学业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所以学业优秀也全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到中学时,英语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中英文的比例在小学是一半一半,初中是四六开,到IB的时候就85%是英语了。
很高兴看到包校很重视与国外高校的联系,有专人负责去各大高校做推介,所以将来包校的毕业生申请国外学校,这方面还是会有优势的(考虑到现在中国学生申请中的造假现象)。.

TOP

回复 1609楼IloveJohnny 的帖子

语文的确特别让人头痛。
每次公开课都可以看到,语文仍然以教材为核心,完全离不开教材,哪来鲜活的语文教育?同有趣又目的明确效果明显的英语教学一对比,真是郁闷。
越是年纪大的语文老师,旧的教学模式的痕迹越明显。
孩子不喜欢做语文作业,有很大的原因是语文作业无趣、无聊。偶尔有些有趣的作业,孩子的创造力可以很好的发挥出来,写出来的内容就显得生动得多。可惜,这样的时候总是不多。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包校六年级的父母。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哥哥的书单,《水知道答案》似乎是第一本。有争议的书当然可以推荐,我很感兴趣的是,老师选择这本书是出于什么考虑?神秘主义或是伪科学?批判思考还是积极态度?会让孩子去设计一些试验去做验证么?.

TOP

随机的问过一些从其他国际学校转来包校的妈妈,她们选择这里的理由当然有很多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中文。
包校算是采用西方教育方式的学校之中,中国文化内容相对较多的了。.

TOP

回复 1615楼gongwuji 的帖子

我现在也特别关心这个问题,英语比中文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超过对中国文化的接受。
孩子现在最喜欢的是英语,其次是EU,剩下的就都还行吧。没有最不喜欢的科目。
我听儿子班上同学的哥哥说,六年级英语才分了3个级别,那么5-8个班是几年级的分法呢?
我们家这个,中文能力也不算顶差,阅读兴趣也不是很弱,只是和英语比起来,那就差很多了。
包校数学的教学还算可以,听过公开课,还是比较灵活的。听孩子讲过老师教他们如何拍卖,合作,也是数学课的内容,很有趣。当然数学课内并没有奥数的内容,但奥数本身也不是随便什么孩子都要学的啊。
我对语文教学的不满意,当然部分是基于孩子语文学习的现状——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对中文产生足够的兴趣呢?中间一定有点问题。我们对语文成绩的其实并没有那么看重,所以语文教学完全不必要与分数较劲,尽可以安排一些无法在短期内直接提升分数、却可以勾起孩子中文阅读兴趣的内容,比如介绍有趣的汉字啊、对一些对联啊,慢慢的把中文文字从要靠背的难题,变成看到就生动形象的图画,看到就亲切。。。这些事,老师都可以做的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健康快乐 于 2012-12-18 10:07 发表
选择包校就不能把语文和数学作为考量的标准,而是其他的各类活动和英语。
选择包校,冲的还是全人教育和中西文化。
一所学校好,当然离不开好的课程,就这一点而言,语文教学的确是落后的。
国际学校的活动都还是比较多的,英语教学也都不错,这一点包校并不见得特别特殊。
所以中国文化依然是包校吸引力的一部分,只是这部分我目前还没有看到很好的效果而已。.

TOP

回复 1620楼巧克力姐姐 的帖子

看过一些报道,有不少在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的语文老师,已经成功的引发了孩子语文学习的热情。
只要用心去找,这样的老师总是找得到的。
听一个妈妈说,语文老师告诉她,她们布置的作业都是导师团定的,毫无自主权 。听到这个,我是有点担心的。我们的导师团都是多老的老师了?他们有创新的思维吗?
一直比较关注《对抗语文》的叶开。如果我们学校能请到他来做导师团成员,我觉得倒会有些新东西出现。.

TOP

是的,今天下午和我们班的一个爸爸商量了,他会去落实这个事的。.

TOP

回复 1622楼巧克力姐姐 的帖子

是的,今天下午和我们班的一个爸爸商量了,他会去落实这个事的。.

TOP

回复 1625楼健康快乐 的帖子

呃,昨天还有好几个妈妈在说,三年级的单元测试卷子一塌糊涂,本身就有错别字,题目也有出错的,最后,对于“标准答案”的刻板,让人无法接受。
也许只是个案,我毕竟不可能了解所有班级和年级的情况。.

TOP

我说这些并不是说包校很不好。实际上,如果包校真的不好,我们就选择转学而不是寻求改进的途径了。
没有学校是十全十美的,能达到七八十分,我就已经满意了。
问过一圈妈妈,无论是从国际学校来的还是公立学校来的,至少我们都还愿意留下来,说明学校本身还是很不错的。
希望我说的语文教学的问题,不至于引起误会。.

TOP

回复 1630楼gongwuji 的帖子

谢谢你,我对包校的语文教学发展也是抱着积极推动,能做多少是多少的心的。
单从一般意义上的“语文”课来看,老师的教学能再改进的也不多了。现在的老师实现得已经不错了。
但好的学校,应该所有的课程都足够吸引人,就这一点来说,又还觉得有很多不足。

我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有几点:
一、教材。我们知道语文教材里面有多少问题的,如果不得不用,能不能和英文课一样,有教材但不依赖于教材,择其中的部分篇章使用,其他补充一些优秀的教材之外的阅读文章?
二、教师素质。我知道个别老师会因为文章的“立意”问题给孩子的作文大幅度的减分,还有的老师会当众讽刺孩子成绩不够好(也许不如孩子表现出来的聪明程度,说明他的确在语文方面不够用心,但反过来想想,孩子为什么他对语文不肯用心?老师没能激发他学语文的兴趣,难得不该讽刺讽刺老师自己么?)。这些事情作为具体的事例,当然大可不必斤斤计较,但是我担忧的是,孩子每天在学校的那几个小时,接触到的不是同学就是老师,老师的行为准则对孩子无形中的影响是很厉害的。我们希望孩子是宽容的,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能接受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的,可是老师表现出来的呢?这也许不是语文课范畴内的问题,但却是全人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对中国文化和现实的接触和渗透。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国际化的、了解中国现实情况的中国人,而不仅仅是懂中文的西方价值观代表。当然我们知道中国文化里还有很多的糟粕,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但这就是我们文化里的天性,我们还是得去认识它。否则,说得功利一点,将来孩子回国工作,他都得面对很大的文化落差。这个通过什么来实现,不管是阅读和深层次的讨论,还是实地调查、访问,最终都要落到课程的设计上。
四、教学方式。我观察孩子的英语课,老师的设计脉络就很清晰,单词、语法、fiction、non-fiction、演讲、阅读、写作等等,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有一点很好,同一个级别的孩子上阅读课,各读各的书,可以是25级的,也可以是35级的,的确做到了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语文课是不是也能做得到呢?也许现阶段还不能,毕竟英语的教学发展这么多年了,背后有一个很强大的支持系统(分级读物的出版商功不可没),但只要想做,从头做起,需要家长做些什么配合,以我们学校家长的热情,很多事都会有人愿意承担的。

另外想问一下,据说中学部的图书馆书籍不够,是真的吗?.

TOP

回复 1644楼lj901 的帖子

有淘汰,但没有淘汰率。
有淘汰,是因为中学部仍须审核,主要考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术能力。两者不可偏废。没有淘汰率,是指如果小学部的孩子都符合中学部的要求,则并不一定要淘汰多少人,大家都升到中学部也是很正常的事。.

TOP

听朋友说可以进入圈子,申请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批准呢?我们开学读5年级了。.

TOP

回复 1910楼辛弟弟 的帖子

入圈需要申请(要是读音错了,那就。。。 ),没通过之前不能看到内容、发帖回复。

想加入圈子的爸爸妈妈,我的办法是先点学校教育区下面的“小学”,然后看到“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圈子”,进去之后直接到页面底部,包玉刚就在那里,不耐烦切换的,直接按end键也行,不会按end键的话,可以用ctrl+F,输入“包”一个字就直接电梯到达了。找到之后,学校名称后面【加入】点一下。。。.

TOP

我是学校的基金大使,这个“传销”,我做得很开心!

对于年度基金的捐款,我个人的态度是,千万不要把它当做另外一种攀比。如果学校只是为了钱,直接加学费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搞“募捐”呢?对吧?
100%的理解,我个人的看法是,让100%的家长认识到,支持身边的社区建设,促进它的发展,对自己得到的一切积极回馈,努力形成正向循环,这个100%就达到目的了。
是不是100%一定要家长掏钱?No!
碰到家庭发生变故的,我还在反复告诉他们,放下压力,学校有助学金,就是为发生变故的家庭提供的,帮助这样的孩子,不让他们因为经济问题离开自己喜欢的学校。——这也是基金会资金的一个用途,只不过不是年度基金的项目罢了。

中国人大半没有做慈善的习惯,有一些意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不是没有习惯,就不要去做这件事了呢?
任何事都有第一次,为推广包校的年度基金,我认识了好多新朋友,以前不熟悉甚至根本不认识的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联系,我觉得于我个人,也是成长过程中一个新的突破,我很高兴。

欢迎在包校的家长,就年度基金的问题与我私聊。我所理解的100%,是让100%的家长重新去审视“慈善”,了解做慈善不只是“有钱人”才做的事情,我的100%,绝不是企图100%的家长,都去攀比捐款数字。
愿我所见,能为任何有疑问的家长提供一点点不同的视角。
人生没有目的,若要说有,终点不过一场谁也不知道后事如何的大梦。
我愿意在这个过程中,用开放的心,看世界,交朋友,丰富这次旅途。.

TOP

引用:
原帖由 云舞 于 2013-11-8 08:24 发表


既然名为慈善,就不应该公布捐款名单和金额等级,至少应该让“慈善”人有选择自己的名单和金额是否要被公布!

国外有名私校确实也有很大资金来源是校友和家长的捐款,但,人家那是自愿的,不知道他们是否也把 ...
为这个误会,我真的感到十分抱歉!
不知道您从哪里知道要公布这些信息的?
我手里的表格很清楚,完全可以选择匿名捐赠(实际上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希望您的那位大使没有传递错误的信息。.

TOP

引用:
原帖由 DreamMaker 于 2013-11-8 09:15 发表



为这个误会,我真的感到十分抱歉!
不知道您从哪里知道要公布这些信息的?
我手里的表格很清楚,完全可以选择匿名捐赠(实际上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希望您的那位大使没有传递错误的信息。
.

附件

捐赠表.pdf (171.08 KB)

2013-11-8 09:15, 下载次数: 89

请下载表格看一下匿名选项。谢谢!

TOP

引用:
原帖由 DreamMaker 于 2013-11-8 09:15 发表
试着传一下图片:
.

TOP

引用:
原帖由 光彩照人 于 2013-11-8 11:13 发表
认同这样的活动,但目前只是处于慈善的层面去做这件事。更希望包校修好内功,老师是重中之重,多一些象《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那样的老师,那时候我会和孩子因为爱这所学校而去做这件事。
没错,包校毕竟是新建,有很多细节,从国外的理念,到结合中国的具体现实,需要很多的调适,苦练内功是很有必要的。

选择包校,我更多的是基于理念、大方向的认同。
真正进来之后,我和孩子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我感谢包校的原因。
您提到的56号教室,包校是有组织老师学习讨论的。

到目前为止,我对包校的老师基本上还是满意的。
从总体上说,外教比中教给我的感觉好,自己培养的中教比从其他学校挖来的让我觉得更舒服。
所以我很支持这个年度基金,其中的教师培训项目,就是实实在在提升老师水平的:把中教派到国外去学习,同时为对外教提供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培训。让中教去国外,切身体会西方的教育方式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孩子绝对有好处。而中国家长同外教之间,很多问题其实出在沟通上。如果我们的外教中文越来越好、对中国文化、中国人行为方式的理解越来越深,那么像我这样英语水平不够、中国人特征特别明显的家长,肯定可以跟外教更好的沟通和互动,更容易彼此理解、对孩子的进步肯定是很有好处的——毕竟我们想要的是一个立足中国文化、又具备国际视野的孩子。
我不反对等待和监督,但我也愿意积极的支持这些项目。我相信我的投入可以帮助这些项目的落实,从而帮到我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的孩子。
因为只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杯水车薪是无法做成任何事的。一滴水会瞬间蒸发不留痕迹,只有进入大海,才可以汇聚成汹涌的潮汐。


[ 本帖最后由 DreamMaker 于 2013-11-8 14:3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光彩照人 于 2013-11-8 13:48 发表
是的。希望包校领导层除了重视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更要重视教育理念的培养。老师能高明的运用好班级管理规则,创造出没有恐惧的教室,成为孩子信任的肩膀,营造平和温馨的氛围。愿意和学校一起成长!
不好意思,看您在几个回复里都提到老师的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我不免想到了两点:一是您作为家长,对这方面本身十分重视;二是,您有切身的体会,某些方面让您觉得不满意。
不知道我的这种感觉,对不对?

重视老师良好的教育理念,这一点我完全赞同!
如果对个别的老师有不好的印象,那您真的应该行动起来。这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第一,约个时间与老师本人沟通,坦诚的交流会消除误会,拨开云雾——所谓“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我很赞同。第二,如果沟通不顺利,达不成共识,可以向班代反映情况,与同班的孩子父母多交流,如果大家对这位老师有相同的负面印象,可以启动集体抗议机制,向学校提出问题。事实上我们反映过问题的几位老师,第二年学校就不再续聘,更换了其他老师了。在学年尚未结束之前,的确有时候需要忍耐,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过程我也不回避让孩子看到、知道。我的孩子知道我们在敦促学校解决问题,他长大了遇到不公平、不满意的事件,也不会在郁闷中沉默的。这是家庭中的身教,我认为。

当然我只是从您的回复中臆测您遇到了具体的问题,实际上也许根本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希望我的回复不会引起您的不快。如有冒犯,请您原谅。
.

TOP

引用:
原帖由 云舞 于 2013-11-8 10:58 发表

我为这个误会道歉。
同时也真心希望捐赠过程让捐得少的人心里不要有压力。毕竟读包校的除了大老板高管还是有不少普通工薪族的。
作为基金大使,我一再跟我努力联络的所有家长说明一点:我心里的100%,决不是要100%的人掏口袋写支票。
我真的不希望任何一位家长,因为这个活动感受到任何压力。
捐款助人(这次其实更多的是帮助自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如果真的演变成“劝募”,我觉得已经是变味了。

说实话,我之所以进入包校、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是基于一个说起来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傻的理想:我相信,教育可以改变社会。目前社会的很多不公,激起了大家的愤怒。但止于愤怒,对我来说是不够的。我个人的力量无力改变成人社会的很多恶习,但我希望从塑造孩子做起,从建立他们的价值观做起,当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也许未来的改变是可以期待的。
选择包校,选择的是一种价值观。包校的全人教育、品格教育、故事妈妈的生命教育,这些东西不但对我的孩子有益,对我个人来说,我在参与,也在获取。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工薪族父母的想法,与我的想法,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共通的。
同时,我也的确佩服那些能为学校提供很多捐款的父母和社会力量。
无论力量大小,我们朝一个方向共同努力,事情可能会成就得更快、更好。施比受有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付出毫不影响自己生活的一点点,却可以预期对孩子、对未来很好的回报,这样的事情,参与其中是快乐的!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23岁网络公益家沈芯菱——真正的穷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能力去付出http://club.etjy.com/forum.php?m ... &fromuid=280430——真的很感动。从下一代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TOP

引用:
原帖由 光彩照人 于 2013-11-6 12:34 发表
读了2个月,个人觉得和预期还是有差距的。虽然学校围绕全人教育活动很多,学校也很努力,但总觉得全人教育更重要的是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学校老师对孩子发自内心爱和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用一系列冷冰冰的规定来管理学生。 ...
刚才回过头看帖子,发现您对学校的确有一些意见。
我想您所写的这些感觉,一定是基于具体的事情得出的结论,对吗?
因为我不知道您的那些具体的事例,所以真的没办法帮到您,但我很愿意与您分享让我感动的一些事例,告诉您我为什么觉得包校的老师是给了孩子“爱和引导”的。

因为涉及到一些我所认识的孩子的隐私,所以我不能告诉您名字,仅以ABCD来代替好吗?

A,一个小一的转学生,很调皮,很好胜。有一次,他在操场上捡到其他朋友的house point,直接就撕掉了,因为他心里有嫉妒。好胜不是坏事,但走到嫉妒显然就有些过了。还有一次,他作为统计house points的记分员,竟然不老老实实地数数,而是给其他的几个学院报了很低的票数,而给自己所在的学院报了高分。还有,老师多次发现他冒领多余的下午点心。。。对于这样一个孩子,老师的处理是怎样的呢?她约了家长到校面谈,陈述了事实,给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帮助孩子成长的建议,同时也告诉家长,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是会遇到很多问题,越聪明的孩子越会利用自己的聪明,但长远来看,小聪明实际上会害了他。。。——您一定可以想象,那个孩子的家长得到这些建议,正视问题,对孩子的教育有多大的好处。

B,下课的时候看到同学带的零食,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忍不住偷偷的拿了起来,想吃!不巧(或者是正巧),被老师逮了个正着!那个老师是我前面一个回复说过的,大家反映都不是太好的一位,他把B直接抓到了校长室,认为这种“偷盗”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可想而知,校长约见了孩子的父母。陈校长同孩子家长的谈话,在指出孩子过错的同时,也认为“偷盗”这个词显然是太重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要关注他们行为背后真实的原因。孩子的父母,同样从校长那里得到了很有益的很细节的建议和指导——而不是被老师简单的批评和要求“好好管教”,让父母觉得受辱,回到家给孩子来一顿“笋子炒肉”拉倒。

C,偷学校图书馆的书,同其他孩子打架,很多问题。老师和校长反复约见他的父母,也提出过很多细节的建议。。。。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那孩子实在不符合包校的教育理念,所以在学校综合考虑了其他家长的意见,敦请那个孩子转学了。

。。。

我因为泡在学校的时间比较多,同其他父母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多,所以学校的很多事情,一些孩子成长的点滴,我知道得也比较多。
从我个人和我听到的事情来看,我的感觉和您的确会有一些不同。
有些事情,同一个事实,在不同的人眼里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当我们多一些角度、多听一些不同来源的声音时,或许能更全面的了解,更新我们的认知。
愿与您在具体的问题上再进一步的沟通。.

TOP

引用:
原帖由 光彩照人 于 2013-11-8 16:58 发表
谢谢您的回复!您的友善与指导让我感动。有些想法我还没有考虑的特别的成熟。比如您所说的A小孩的事情,我不认为完全是孩子的问题,教育者有没有考虑这个游戏规则的制定,执行本身有不完善之处?也许就会造成孩子的妒忌,所以怎么用好house point是很有讲究的。老师的功力就显示出来了。对包校我是充满期望的。也欣赏学校的开门政策。很高兴能在网上与您交流。
我有一个立足点: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基因的烙印出生的,因而天生有自己的特点。
还有一个立足点:孩子身上的那些特点,引导得好会变成优点,引导不好就成了弱点,全靠教育。
第三个立足点:孩子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成就的。
第四个立足点:孩子身上的问题,反映出来的多半是大人的问题。

在这几个基本的观点之上,我们再去看A身上的问题,也许就会看到不同的信息:
1、他很聪明,从坏的角度、在当下看,他会利用规则中的漏洞,从中取巧,从好的角度看,只要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他的聪明能让他走得更远;
2、他会越界,从坏的角度看,他胆大妄为,从好的角度看,引导得好,他将来会不因循常规,甚至能发现规则不完善的地方并主导创设更好的新规则;
3、他贪心想拿不该拿的东西、想争取不该得的荣誉,从坏的角度看,他贪小便宜将来会吃大亏,从好的角度看,他有欲望、有企图心,长大了更有可能有理想,引导得当的话,会更容易出成绩。


单说他身上的嫉妒之类的问题,任何规则都可能引起嫉妒和比较心,我们已经是成人了,午夜梦回扪心自问,我们自己一点点都不会嫉妒么?也不见得啊!对于孩子来说,个体情况不一,有些人天生可能就心平气和,不需要引导也不嫉妒,有些人则七情六欲齐备,需要更多的引导才能达到心灵的平静。
完美的规则也许能解决问题,但世界真的不是完全公平的(首先在我们出生的时候,身上的基因就注定了有的聪明有的坚强有的美貌有的善良,唯一没有的就是那种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完美典范,这公平吗?既不公平,也公平,对不对?),更不是完全没有瑕疵的。能不能创设出彻底让所有人满意的规则且不说——的确要尽可能的朝那个方向努力——我觉得首先还是要承认现实,尤其是,包校还在初创阶段,有些东西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和孩子去亲身体验,发现不足,努力修正。在不断修正这一点上,我因为很多事情和学校直接间接的沟通过,在有些事情上学校改变了,在有些事情上我改变了。在这些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学校的善意和努力。正如五年规划信息会上有一位校长(或者是苏文骏先生)的发言所说,包校不是庞然的油轮,已经大得难以修正航向,也不是经不起风浪的轻舟,随时会颠覆而消失影踪,它不大不小,在这个急剧变动的世界里,正在努力把握时代的脉搏,因事因时而动。
在这样一所既有诚意又有理念的学校里,还有很多的父母在为其中很多细节的完善尽着心,用着力,所以我在大方向上,应该说还是满意的。所以学校的活动,我都会努力的参与,在参与中又有着满满的新收获。.

TOP

引用:
原帖由 海底的鱼 于 2013-11-8 17:41 发表
认同你说的这些道理,我觉得教育基金的募捐活动,每年提出的项目,挺具体的。作为家长我觉得包校把这件事还是操作的清楚明白的。

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老师的确带着过去的教书育人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方法, 我们过去 ...
的确,有些具体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全部相信老师的,老师并不见得是专家。尤其是中国的老师,尤其是公立学校来的名师。

挑剔一个包校的细节吧:
这里上课比较强调自由,不约束,所以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上课兴奋了站起来走一圈都没事的。看上去这样不是挺好么?可是自由与约束是天然的冤家,包校强调了自由,当然也就不会去纠正孩子的坐姿了。我发现儿子写作业的时候坐得歪瓜裂枣的,兴奋了就把一条腿压到另外一边的PP底下,长期下来的结果。。。。555555555555555.。。。。。去年因为查肺炎拍片,交了一次检查费,查出了两个毛病:既检查出了肺炎,又发现他的脊柱弯曲,有高低肩!
我心急如焚啊!
去问体育老师,老师也没什么建议。
后来问身边的家长问了一圈,好多孩子都有这个问题。

转而想想自己,也要怪我疏忽了,从小也没给孩子一点约束,没引导他重视这个问题。。。
孩子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学校不教育的方面,我们家长就得负起责任来。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在家注意纠正孩子的坐姿,引起他的重视,同时注意孩子的身体锻炼,通过运动让他养成抬头走路挺胸收腹的好习惯。。。
为人父母,什么都要学习了解,的确是在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啊。


[ 本帖最后由 DreamMaker 于 2013-11-8 19:1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3-11-11 16:40 发表

感谢你给我们这么多的信息和理念和细节。不过姿势这事,在公立学校,也一样会有问题的,孩子长时间的伏案写作业,坐在课堂听讲,到了高中得颈椎病的也不少。
关注包校,想申请这家学校的。看了上面的讨论,真的是验证了我的想法:外教比中教要更符合学校的理念,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中教,带着中国教育的理念,烙印很深,需要慢慢改变,但是改得太慢,又影响现在孩子的成长,我想,送孩子来包校读书的家长,都是认可包校理念的吧。
还有就是有一个担心,孩子如果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希望能更深一步地进行探索的话,有没有办法得到学校的支持,支持的形式是怎么样的呢?是在课堂上直接和老师探讨,还是在课余也可以找老师?可以在哪个时段呢?
另外一个很细节的问题,孩子在家现在用的是PAD查阅字典,要是去了学校,是随身带英文字典吗?
谢谢你的回复!
不好意思,这几天有一些事情,上网不多,错过了。
包校的中教相比一般学校的老师,相对来说还是好的,感觉不好的只是个别,很少数。但我看问题的角度就是这样,更容易先看到问题,不知道与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否有关。
孩子如果对某个学科有超越一般的喜欢,恭喜你,那是多么好的事情啊!得到学校的支持,看你怎么去寻求支持了。比如说,孩子如果想自己搞一个某学科的学习社团,学校肯定是会支持的,但孩子需要自己去做组织工作,而不能等着学校来给你做好了,你只参与就ok。课余老师与孩子们是生活在一起的,所以要找老师并不困难。具体时段,中学部的一个妈妈是这么总结的:上午基本上是学习,下午是课外活动(户外),晚上全是自习时间。你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间适合与老师做更深入的探讨。
pad不可以带去学校,但学校有英文字典,她也可以带自己的字典去。.

TOP

双语学习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除非压缩其他的时间(运动、交际、兴趣、发呆),否则很难两种语言都好。
任何选择都有得失,我对包校最满意的是给孩子留了足够的空白可以由他们去发展自己,但不见得所有的家长都会喜欢这一点,毕竟人的智商差不多,在哪方面花时间,自然那方面就会好。所以选择包校,就要接受孩子的某些发展未必如意的现实。.

TOP

引用:
原帖由 smallnewBKK 于 2014-4-3 11:47 发表

,我们不算牛,念的是公立幼儿园,平时也是中文对话为主。思维啊什么都没搞,女儿至今10以内加减还是板手指的。平时在外面就学了钢琴,然后学了1年不到点(去年7月开始的)的英语。娃的亮点的爱阅读,认 ...
很欣赏你的观念!

包校绝非完美,但是一直在进步。
建议新入校的爸爸妈妈尽可能做班代,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担任志愿者,这样才能尽快融入学校,亲眼看看、亲身体验,对孩子的融入也是有帮助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