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6个人次参与评价】

善与恶--新增三问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10-7-15 19:29 发表
大致明白了你的ought to be 的意思,
大致007认为 道德属于 ought to be ,而007 认为 pm所举的 1-5属于 to be,如果 pm 用1-5来证明 ought to be 中作弊是 不触犯道德准则 是 自然主义的谬论。
大致意思对吧?
  是的,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同样的道理,我们理解自己的孩子涂改答卷的原因(自己打草稿算对了却抄错了,被扣2分很“冤枉”,因为没有上90分必须多做一套习题),但是,这些事实并不能成为他作弊的理由,不能成为“这种情况下应该作弊”的根据。.

TOP

回复 196#pm_simple 的帖子

  007:我教导自己的孩子“不管是什么借口,作弊都是不对的”,这么做错了吗?
  PM:我认为无所谓对错,有可改进的地方。 你定义孩子的说法为“借口”。我觉得可以探讨。
  007:可以改进,就是有不对的地方。我承认,那样的批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话很重。不过,那是我的孩子,他胆敢欺骗和冤枉老师,我忍不住就话重了。我争取以后改进一下。

  007:你会像你所想的那样跟你的孩子探讨“该不该作弊”吗?你会像你思考“该不该作弊”那样,跟你孩子讨论“该不该虐待父母”么?
  PM:我会。只要孩子提出问题,我会和TA讨论。ought to be 是思想。 to be 是现实,思想可以通过 to be来展现。但思想不是用来说教的。
  007:算你狠。佩服!但我担心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007:你会认为上面思想实验中那些虐待狂、自虐狂的观点在道德上也是可以接受的吗?
  PM:我觉得这种假设需要证实。虐待狂和受虐狂的心理和行为需要研究。如果成为特定人群的封闭关系,符合道德,但我不属于这个条件,所以我不接受。
  007:那我理解你是不接受。思想实验中的假设情境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那个推理——“伤害人是对的,体罚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所以,体罚学生是对的”,请注意“虐待狂”和“受虐狂”并不是基于封闭关系论证“体罚我们自己是对的”。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7-16 00:0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10-7-15 21:45 发表
从作弊这件事情来看,应该看到,其实规则起了很大的作用,
规则:考试, 考试的定义为,一段时间,一堆问题,需要一堆答案。考试的目的:通过抽样检测了解自己的整体知识运用水平。考试的结果,排名,或者其他方面,这里表现为重做卷子。

孩子将批改好的卷子修改后再投诉,这件事情,
首错是错误理解了考试的定义:考试是一段时间内有效,如果过了期限,任何表现的东西都不能反映在考卷上。 因此。搞错了定义。
其次,他搞错了,考试的目的,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掌握了考试的内容,而是通过抽样了解自己能运用多少已掌握的知识。
最后他对考试的结果也理解错了, 老师说要重新做卷子,也许就是给他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他不应该为了放弃这样一个机会而去涂改以前的答案。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孩子是不会在意 这2分的。
同意你说的基本精神。有些方面我们跟孩子重点讨论过,比如,作业和测验的目的方面,几乎跟你说的一样。
不过,那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试,不过是期末考试之前无数次模拟测验中的一次,准确地说是一次大型练习。可能你和你的孩子还没有经历这种折磨人的过程,无法理解老师的恨铁不成钢式地发狠操练那些成绩不如意的学生,以及学生能少做一点题就少做一点题的恶劣心态。.

TOP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10-7-15 21:45 发表
当然这件事情因为涂改后的经过又直接影响了孩子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信誉,向老师道歉是一种挽回的方式,但我一直说,事情是经过的,能挽回什么?只有天知道了。 呵呵。所以在处理严肃问题时,需要注意这件事情背后的能量。
  你可能想错了。
  老师虽然怀疑他涂改,但也吃不准,最后还是算他对,加了他两分。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认错和道歉,并不是为了挽回信誉,而是让自己放下那个心理包袱。认错了,心里就释然了,坦荡了。良知就不会不安了。那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事后,孩子跟我提起认错后的这种轻松感,007甚感欣慰。
  我承认,这么认错,也可能会让老师对孩子的诚信产生不良印象。好在孩子的老师并不是这种人。就算是,我也宁愿如此。
  讳过,替孩子掩饰过错,终究是一种危险的引导。.

TOP

几十年的遗憾

引用:
原帖由 tracy2O06 于 2010-7-15 22:08 发表
007,我坦白,我小时候也这样,而且我到现在还是不以为然。那个时候老师说要写个球字,我的铅笔字非常淡,所以球字上面的一点,看不出来,老师说我写错了,我拿来一看,自以为是的揣摩是老师看不清,我就在每个球字上面加了深深的一点。然后拿给老师看,说我明明写的是对的,后来当然老师说我不诚实拉,可是可是,我发誓,当初我也像一一一样真得没有觉得自己有错,而且很委屈,拜托拉,别上纲上线啦。我现在大概要比谁都诚实。
  谢谢提醒,我会注意。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我的孩子,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品行。所以,这方面出了问题时,都比较严厉。但我一定会牢记你的提醒。孩子的品德还在成长之中,不能从品德上轻易评判一个孩子,更不能上纲上线。
  我们都是普通人,经常犯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但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犯我的错误。
  007在高中当了两年班长。高三那年开学时,班主任不知道什么原因把班级活动费用交给了我,让我代管一天,第二天交给他。谁知,晚自修的时候他就要了回去。
  第二天,班主任找我:不对啊,班费少了三块钱。是不是你掉了?
  007马上意识到闯祸了——我前一天因为买什么东西,身上没有带钱,就从老师托付的那个信封袋里抽出了三元。我本来打算晚自修结束回到寝室之后补上那三元。可是,晚上老师来取班费时,我竟然忘记了这事,稀里糊涂就把信封交给了老师,没有任何说明,就寝时也没有意识到。
  现在,老师来询问了,怎么办呢?
  007非常担心老师认为我不老实,恶向胆边生,坚持说:老师,你交给我这个信封,我就没有动过。
  老师听了就没有追究,他说:难道是财务处搞错了?
  我就这么混过去了。007深以为耻,却一直不敢去改正。
  这件事在007心里埋藏了20年,背了20年的包袱,再一次见到头发苍苍的班主任时,几次想说这件事,终究没有开口。这件丑事,大概要在007的心里烂掉了。
  007的教训是,做人要老实。做了不老实的事,最好马上承认并改正;否则,就要用更加不老实的行动去掩盖。.

TOP

暂时的结论

  好吧,各位道德相对主义者,你们不直接回应007的基本问题,那我就武断地认定你们默认了“不自杀”、“不谋杀”、“不投毒”、“不强奸”、“不虐待父母”等是我们共同认可的做人底线。
  这些“不”,一言蔽之,就是“不做恶”。
  W爸,我这个马屁拍得大吧。.

TOP

前面的问题没赶上
1. 是不是每个人都只要遵循自己心目中的善就可以了?

我认为是的,但有时候自己的标准会有所改变,比如 接下来的2和3
2. 什么情况下你必须去理解他人的标准?
觉得他人也没什么过错,且言语无明显恶意

3. 什么情况下你必须去遵守他人的标准
换位思考.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善恶判断与应然世界(一)

引用:
原帖由 tracy2O06 于 2010-7-16 05:54 发表
自己犯的错误,自己记得比较牢,我们都是在错误中长大,让小孩子不犯你犯过的错误,这个想法太幼稚。
还有,关于三元钱,如果是我,我想我会现在和老师说清楚地,当初放不下,不要一辈子放不下。现在说了,老 ...
  第一,都怪我表达能力有限,007的意思并不是希望孩子不犯错误,而是希望孩子不要犯像007那样“用更大的错误掩盖错误”的错误。
  第二,你和pm一样,在善恶对话和论证中犯了自然主义的错误。换句话,你还没有掌握道德论证的特点。
  好吧,让007再展示一下千百年来人们在道德问题上的思考、论证、表达方式。
  举例来说,“我知道中国有许多老师体罚过学生,但我依然坚信教师不应该体罚学生,因为……”。你看,言说者并没有根据“中国有许多老师体罚过学生”这个事实或实然判断,得出一个“中国教师应该体罚学生”的结论或应然判断。相反,言说者恰恰提出了一个与此事实或实然判断相反的应然判断——教师不应该体罚学生。
  怎么会这样?怎么可以这样?如果你对这个问题特别好奇,我建议你去读休谟和摩尔的伦理学著作。他们的发现让许多伦理学家感到困惑和尴尬,因为他们再也不敢把道德论证弄得貌似科学论证。
  007承认,有的时候,一个应然判断会碰巧与部分事实相符。但就应然判断的语用环境而言,它们不是用来迎合事实的,而是用来改变事实的。譬如,如果世上没有人谋害他人,或者几乎没有人谋害他人(注意这是“实然判断”),那么,人们就不会提出“不许谋害他人”的道德要求(这是个“应然判断”),即使有人提出,我们也会觉得多此一举。正因为事实上有人谋害他人,并且我们相信“谋害人是一种罪恶”,我们才会提出“不许谋害他人”的道德要求。
  应然判断总是与现实的世界保持着适度张力,因为应然判断并不是用来描述(describe)现实世界的,而是规范(prescript)现实世界的。当我们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追问世界“是什么样子”时,我们就用实然判断去描述这个世界;当我们对现实世界不满意,表达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想法时,我们就用应然判断去规范这个世界。
  待续…….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很高深,很崇高,很。。。看不懂,听歌吧,前几天送过的:http://www.xiami.com/song/146630。。。听完继续哈。。。.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出路——王菲

http://www.xiami.com/song/146865
听说 1999 年是世界末日
到时候我们一定要结婚 并且有个孩子
在他还没做太多坏事之前
让上帝把他带进天堂 也许我们也能沾光
我有很多问题 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缺乏耐性 没甚麽事能让我满意
我常得罪人 这好像是天生的本领
我讨厌当明星 又希望引人注意

翻开娱乐版 慈善大表演
大家都来捐钱 这就是我们的贡献
我不喜欢政治 因为觉得充满阴险
关心社会 可社会沦陷 当然也有好的一面
唯一相信爱情 渴望有个幸福家庭
可算命说我们的婚姻并无那麽如意
说你到四十岁的时候会有外遇
这让我担心 真令人担心

我想找条出路 到底有没有出路
我信佛 这有没有帮助
我试图接近幸福 可甚麽是幸福 我概念模糊

唯一相信爱情 渴望有个幸福家庭
可算命说我们的婚姻并无那麽如意
说你到四十岁的时候会有外遇
让我担心 我担心.

TOP

对不起,歪楼了,就走,各位继续。。。.

TOP

善恶判断与应然世界(二)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7-16 10:35 发表
  应然判断总是与现实的世界保持着适度张力,因为应然判断并不是用来描述(describe)现实世界的,而是规范(prescript)现实世界的。当我们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追问世界“是什么样子”时,我们就用实然判断去描述这个世界;当我们对现实世界不满意,表达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想法时,我们就用应然判断去规范这个世界。
  如果上面的意思还说得不够清楚的话,007还可以继续举例说明。

  007每天都说不实之辞,除了所谓“善意的谎言”,策略性保持沉默或说假话之外,还会“恶意地欺骗”。比如,007为了激起道德相对主义者的公愤,故意在楼上作了一个“暂时的结论”,诬陷道德相对主义承认“不强奸”是一条共同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道德相对主义者并不赞同把“不强奸”列为共同的道德要求。因为,在他们眼里,强奸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错;强奸有时是错的,有时是对的。他们甚至对“强奸有时是错的”这种已经非常让人汗颜的退让表述的都不感兴趣,而竭尽全力论证“强奸有时是对的”以及“强奸不一定错了”,想尽办法为强奸者辩护。007却置这一切事实于不顾,诬陷说道德相对主义者赞同“不强奸”是一个做人的底线。
  007在诚信方面的问题和罪过罄竹难书,其中还包括无数次的说话不算数……
  以上都是事实。007决不抵赖。

  可就这么烂的一个007,事实上如此不老实的007,却相信“诚实是对的,不诚实是不对的”。声明一下,我不是假装相信,而是由衷地相信“诚实是对的,不诚实是不对的”。换句话说,我虽然做过不老实的事,但我依然相信诚实是对的。
  根据以上言论,可以得出一个结论:007不但不老实,而且十分虚伪。这个伪君子一边在说假话,一边又真诚地相信诚实是美德。因为两“边”为真,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007人格分裂。
  如果道德相对主义者足够细心,分析一下007有关善恶的言论,是可以得出上述结论的。007认帐,因为007是个凡人,不怕别人说我虚伪,就怕别人说我无耻。尽管我不时地假装说自己无耻,但我不允许自己下贱到被人家骂“无耻”。007曾经听过一段高论:一边说谎话,一边又真心承认说谎不对,那叫虚伪;说了谎话,还替自己谎言狡辩,甚至企图得出一个“说谎无所谓对错”的普遍化结论,那叫无耻。007深以为然。.

TOP

回复 221#hxy007 的帖子

楼上各位都是真诚、善良的好人。。。 鉴定完毕。。。。别问我理由,我不清楚,靠直觉。。。.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善恶判断与应然世界(三)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7-16 11:28 发表
我虽然做过不老实的事,但我依然相信诚实是对的。
  除了上面那个“虽然(实然)-但是(应然)”表达,007在前面还分析了一个类似的表述,即“虽然中国有许多教师体罚过学生,但我依然坚持教师不许体罚学生”。从中可以观察到应然判断与实然世界保持的距离或张力,以及纯粹的事实何以不能支持一个想规范或改变这个世界的应然判断。
  007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直接的目的是想回应210楼翠西同学之“007想法太幼稚”的谬论。我的回复是:

  事实上,我的孩子犯了和我一样的错误,而且,他可能还会犯类似的错误,这些事实和可能,并不妨碍我提出一个希望——希望我的孩子今后不再犯我犯过的错误。这个希望或愿望其实就是一个应然判断。我之所以要提出这个希望,恰恰就是针对他还可能犯类似的错误。天哪,007又在啰嗦了。还是简单一些吧:

  虽然我的孩子事实上犯跟我类似的错误,而且还可能会犯,但作为父亲,我依然希望我的孩子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翠西同学,你可能在老师给你或你孩子的操行评语、作业评语中读到过类似的话:“你在学习上非常自觉,希望你在抓好自己的学习同时多多参加集体活动”;“你的文章写得很有意思,但是麻烦你把字写得端正一些”……假如被评价者、被提醒者依然故我,并不因为老师的建议或期望而有所改变,你是不是也要说老师的这些评语“很幼稚”呢?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7-16 12:4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tracy2O06 于 2010-7-16 06:12 发表
好吧,让我这个最没文化,语病最多的人来回答你吧。
关于自杀,这个不存在恶不恶,如果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偏要不停的用药,维持着痛苦的生命,浪费社会的资源,他勇敢的选择自杀,我觉得也许对家人是一种解脱,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关于谋杀,我很想去谋杀热比亚。
关于投毒,灭鼠等投毒行为。人们好像正义的称为灭四害。  
关于强奸,其实强奸有很多种原因,其中包括病理原因,对于病人,你能用善,恶来解释么?还有就是妇女本来从事卖淫,后来嫖客没钱,付不起,算不算强奸呢?还有,就是立法当中没有让妓女合法化,所以。。。关于这条,有点牵强附会,我知道有很多漏洞,  
关于虐待父母,我们家的家教一直是不麻烦人家,自力更生,所以,爷爷工作到80岁才退休,目前90,生活尚能自理,可是在有些老人眼里,也许他们觉得我们就是在虐待他。他们也许倚老卖老,觉得就该躺着,等子女孝敬了。否则就是虐待了。我从来不相信,一个全心全意对孩子的父母,年纪大了,会被小孩子虐待。你怎么对人家,以后人家怎么对你。
   以上言论,我就不驳了。
  能不能请个标准一点的道德相对主义者就上述话题重述一下你们的具体观点和论据?.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29#pm_simple 的帖子

海爸在锅楼点锅贴。。。你不在,没人会做。。。.

TOP

诚信教育论(一):利用生活经历的引导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10-7-16 08:58 发表
007 把那个道德的帽子扣在了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可以明白这是底线,不可逾越,但孩子是否明白这个底线为何不可逾越呢?也就是说,为何,你不能欺骗?
  我接受上面的主要批评,我确实应该不断地怀疑自己教育孩子的效果,不断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明白和认同“不作弊”是当学生的底线之一。如果他还不理解、不认同,007就要继续努力,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启发孩子。总之,我一定要让他明白:作弊者总归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有些理由甚至是值得同情的,但无论什么理由,作弊本身都是不对的。不能因为你作弊的原因值得同情,就认为你作弊是对的。
  有人认为007对孩子的教导是在“说教”,有的还批评说一种单向关系的教导,那是可能是误会。我们没有抽象地对孩子说“不许作弊”,而是在孩子作弊之后心里不安,感到难受,把实情告诉我们之后,我们向他了解讨论。他跟我们说自己的困惑,是想从我们这里寻求帮助。
  我们虽然对孩子有严厉的批评,但请注意我前面呈现的谈话过程,我们先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确定问题的性质(作弊)和严重程度(初犯),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成因(不是受同伴的影响,也不是恶性竞争所致,是他自己觉得扣那两分冤枉而且不愿意多做一套练习),一起分析事情的后果(欺骗和冤枉老师,不断用更大的错误去掩盖前面的错误,良心不安,心情沉重,不开心,使老师不了解自己的学习困难,失去老师对自己的更多的帮助,失去老师的信任……),最后让他自己思考怎么办(认错、道歉并且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做这做傻事)。
  我们是就事论事,没有想得太远太深。.

TOP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10-7-16 13:00 发表
不好意思,嘿嘿提醒一下,道德相对主义者这个帽子,似乎最先是007同学这里批发来的。。。嘿嘿。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过实体。嘿嘿。
不是有人抢着戴这顶帽子么?
要不,你就让007跟一辆想象的风车战斗?.

TOP

诚信教育论(二):先打下生命的底色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10-7-16 08:58 发表
他今后将面对的是这个大千世界,不能欺骗老师?那是否不能欺骗所有人?是否有的人可以欺骗,有的人不可以欺骗?有时候必须欺骗,有时候绝不可以欺骗?凭什么呢?凭借的就是007所希望那个“心理底线”么?我觉得对不住某人了就是对不住了么?请三思。
  事情发生在学校,所以,我们跟孩子只讨论了为什么不能欺骗老师和父母。如果遇到别的事情,我们可能还会跟孩子更加广泛地讨论为什么不能欺骗某他人?最终的目的将是帮助孩子建立“诚实是对的,欺骗是错的”的基本价值观。
  到了中学,孩子思维水平更高了,生活经验更丰富了。那时,我们再找到机会跟孩子讨论诚信的中庸之道。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设法帮助他明白,诚信合乎中道才是美德,“过”(如欺骗)和“不及”(如“泄密”)都是恶德。
  但是,我现在不会跟他谈论“过犹不及”。如果你的孩子也是小朋友,我建议你在跟孩子谈论诚信问题时,也别奢谈“有的时候可以欺骗”或“沉默不说出真相是对的”。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你这么教导,会摧毁他的基本价值系统,或者说,难以帮助他先建立起基本的是非观。只有当孩子基本上形成了诚实的价值观,生命中打下了善的底色,生活经验比较丰富了,理解力达到了,才能在诚信主题下跟孩子讨论“保密”、“善意谎言”、“欺骗敌人”之类的问题。.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诚信教育论(三):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10-7-16 08:58 发表
我不建议动不动就把道德扣在孩子身上,孩子所经受的环境还很简单,道德并不是出自学校的。我觉得作为家长,也许我们应把眼光放得远一些,让孩子犯错,就象007 那个著名的 数学楼,请注意这个教育方法“从来不相信题海战术。。。”,如果学习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我们改学习方式,如果错误启动了孩子的创造力,我们乐意看到孩子犯错吧。如果硬要套的话,善恶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我们要注重的如何从中学到什么,包括我们家长, 一定要套一种文化符号,我借名以“太极”。
孩子的思想是不完善的,但他们绝不是“恶”的源泉,就算是“恶”流入洪的WW网,我也觉得,并非象表面看到地那样吓人。
  同意,我接受。
  孩子犯错误了,我就引导他从错误中学习“不作弊”的经验教训。但是,我不会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利用可以同情的理由去为作弊行为辩护,更不会启发孩子的创造力,进行有创意的作弊。我只会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作弊是一种错误,诚实是一种美德。
  我乐意在孩子年幼、年少时发现他的缺点、错误,问题暴露得越早,就越有可能利用错误不断促进其进步和成长。我也深知,错误不是一次就可以改掉了,缺陷也不是一时可以弥补的。所以,一个错误犯过几次也是正常的。否则,小学那点东西,顶多两年就可以学完了。但是,当孩子屡次犯同一个低级错误时,我会有严厉的批评。甚至讽刺他:外,你能不能犯一个高级一点错误给我见识一下?
  作弊,就是一种低级错误!.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诚信教育论(四):努力做孩子的榜样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10-7-16 08:58 发表
1、可以问孩子,老师为何要让你多做一套试卷呢?
问此问题后,孩子可能会不知道。 可以引导之,但我要的答案是,他理解老师的初衷。
2、可以问孩子。你为何不喜欢做卷子呢?(等于白问,因为007知道答案)
但我要的答案是我前面所说的结论,考试的目的。
3、可以问孩子,卷子难么?你觉得你应该能得几分?(等于白问,卷子分数都已经出来了)
但我要的答案是,孩子觉得卷子不难,完全可以做到90分以上。随便做几张。
4、你觉得老师还你两分,你真的需要这两分么?
。。。。
n、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么?一个聪明的孩子经过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办?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去考虑?
  以上教育方案,对007很有启发。除了第n点007做得比较到位之外,前面四点007没有做好,至少做得很不充分。以后,遇到事情我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否则就不可能像PM这么理性。
  稍微替自己辩解一下:孩子不是在正式考试。考前,老师把历届四下数学考题以及种种专题训练试题、综合训练试题让学生做,作为模拟考试。坦率地说,007高考都没有做这么多的模拟试题,007暗中是非常同情孩子们想方设法逃避更多的作业,因此就疏忽了帮助孩子从思想上理解老师的初衷以及训练的目的。
  我实在没有办法自觉地引导孩子去理解一件我都不理解的事,我就不装了。这也算是一种诚实吧?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7-16 15:28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10-7-16 14:48 发表

从心理上看,你对孩子扣道德帽子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你其实是在说,你同情他。。。但他不明白。
父爱啊。。。哎。。。赞!
有可能。
但正如我有误解你的地方,你也有冤枉我的地方。例如,我只是说孩子涂改卷子是作弊,没有进一步说他品德败坏。可你老是说我给孩子扣了道德帽子。伤心哪.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你们握手言和吧。。。.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42#pm_simple 的帖子

你俩智慧、思想的火花那真是噼里啪啦。。。。.

TOP

善恶判断与应然世界(四)

引用:
原帖由 pm_simple 于 2010-7-16 10:57 发表
暂时回复一下,应然如果是规范现实世界的,请问应然(ought to be) 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我昨天就想问你了。呵呵。
  迄今为止,这是最有份量的一个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差一点让古老的伦理学瓦解。让我们看一看前面提及的一个三段论:

  不许伤害学生,
  体罚会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
  所以,不许体罚学生。

  其中,结论是一个应然判断,大前提也是一个应然判断,小前提是一个实然判断。休谟说,合乎逻辑地确证一个应然判断,其前提中必须至少有一个应然判断。换句话说,光有事实性前提不可能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应然结论的,即从“实然(to be)”推不出“应然(ought to be)”。
  这个发现,让伦理学界大跃眼镜。伦理学家再也不好意思对人说“道德论证是客观论证”、“伦理学是一门科学”了。

  怎么办涅?伦理学家开始分化。有一些人像PM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那样,继续在道德论证客观化上努力。他们试图把道德概念还原为人和事方面的一些客观属性,比如,想尽办法去揭示人的某些基础美德的生物学基础。呵呵,现在都有科普作家在说美德的基因学基础了。可惜,这种努力并不成功。摩尔用一本巨著证实,给“善”下定义,像给“黄”这种颜色下定义一样,会遇到困难。用一种自然属性去界定“黄”是非常可笑的,同理,用任何一种自然属性去界定“善”也是可笑的。其结论是,善至简而不可定义。(W爸,歇了吧,大师都说善不可被任何事物所定义,只可用来定义别的事物。大家都别瞎折腾了。

  像摩尔这样的捣蛋分子着实让伦理学界尴尬。但是,他使用的语言分析方法,却让一批即将下岗的科学取向的伦理学研究者保住了饭碗。他们不再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是值得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之类的人类难题操心了,而躲在书房里潜心对别人言说道德问题的话语、概念、命题、命题系统进行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换句话说,他们不讨论有取向的价值问题和规范问题,只分析问题成堆的伦理表述。这就是“元伦理学”了。呵呵,本楼好像也有这样的信徒。他们因为不介入价值和道德纷争,保持中立,光看纷争者的笑话,逮住人家的表达问题或逻辑问题,就是一通分析。

  007这么调侃元伦理学有失公正。实际上,元伦理学在帮助人们清思以便有效地进行伦理理讨论上是有巨大贡献的。当然,元伦理学的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否定了元伦理学自身的基本立场——在价值问题上保持中立。因为分析哲学家搞笑地发现,他们要是能够对伦理概念和命题进行有效分析的话,甚至他们在使用伦理概念和术语时,就不得不有立场。比如,许多人像007对自己孩子说的那样,断言“涂改的答卷就是作弊”。元伦理学者就像PM一样试图把“作弊”当作一个中性词或描述词来分析,并试图揭示它在典型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结果他们非常惊讶地发现,“作弊”这个词不但客观地描述了像“涂改答卷”这样的事实,而且表达了对这种事实的批评、谴责、鄙视之意。说一种行为是“作弊”,就不仅仅在描述一件事情,而且暗含对这件事的否定评价。所以,PM说“作弊”是属于“实然(to be)”范畴的问题,而不属于“应然(ought to be)”范畴,是站在住不脚的,或者说,违反了“作弊”一词的日常用法。(pm经常这么创造语词的新用法,让W爸很抓狂哦。

  还有一部分伦理学家,虚心地接受了休谟的批评,坦率地承认道德论证有主观性的一面,因为道德论证不得不诉诸一些价值前提。在特定的伦理体系中,总归会把一些价值取向(如“自尊”和“尊重他人”或“人人具有同等的做人资格”、“快乐即善”)当成是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前提。这是伦理学不可能完全客观的原因。
  但是,这一类伦理学家辩解说,道德论证也有其客观基础的。大致有这些理由(对照上面的三段论):
  第一,我们讨论的是“不许体罚学生”、“不许强奸”之类的问题,而不是讨论“不准吃辣椒”或“不准裸睡”之类的问题;换句话说,道德问题并不是个人口味问题、个人偏好问题。哈哈,本楼不是有人想用个人偏好问题来类比道德问题吗?当你说强奸有时是对的,并且为强奸者设想种种理由或借口时,你只要想一想被强奸的是你的母亲、姐妹、妻子,你就知道这种狡辩有多么的荒谬而令人难以接受!
  第二,我们讨论所依赖的大前提(如“不许伤害学生”)虽然是价值前提,却是现在公认的价值标准。虽然在本论证体系中,我们把它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但是,如果有人对此表示怀疑,我们欢迎理性的质疑。试问:你真地认为“不许伤害学生”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吗?你将以什么前提和证据来证明我们的大提前错了呢?各位,有兴趣,可以试试,看一看你怎么反驳“不许伤害学生”这个公共预设。
  第三,请你们注意,我们的道德论证虽然以大提前为准绳,但同时也以事实为依据。我们论证中的小提前(如“体罚会对学生造成造成身心伤害”)往往就是事实性前提。我们虽然承认休谟这伙计说的“光有事实推定不了一个应当”,但是我们也发现,没有事实也难以进行道德推理。所以,pm你不要跟007急,你强调的事实在道德推理和道德教导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要你不否认大前提的作用,一切都会很顺利。特别是在我们都清晰地意识到彼此拥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大前提)时,我们的道德对话甚至可以不必明地提及那个价值取向,只要摆事实,就可以讲清楚道理,就可以进行有效的道德对话。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0-7-16 19:27 编辑 ].

TOP

回复 244#hxy007 的帖子

苍笛大大师。。。送花。。。实在是没看懂。。。.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46#pm_simple 的帖子

也送花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50#tracy2O06 的帖子

why。。。.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