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41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我国正起草教改纲要 涉及3种高考改革方案

回复 96#报喜妈 的帖子

看来家长都要变成教育家了.

TOP

回复 101#vivianda 的帖子

孩子不就变成小白鼠了.

TOP

回复 63#水之形 的帖子

说得太好了!

水妈妈实在有水平。

其实,很多事情我们是到孩子到了高中才开始察觉的。

而语文教育中的误区,是我们国家最为严重的问题。所有的答题都是标准答案,缺少广泛地阅读、思考和思辨。这样下来,一代代的孩子毕业后,严重缺少思想深度,也阻碍了孩子进一步地发展。.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09-8-12 12:56 发表

还好吧,路子对,不用付出太多的。优秀的孩子决不是手把手护航护出来的。小的时候要多花精力,养成好的习惯。家长摸虾挖红薯的时候带着小朋友,让他学学是怎么从外界自己寻求食物的。他会摸鱼了,没准还能摸条大的 ...
严重同意!
我也不断反思到底父母做错了什么?孩子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老小都感到心力交瘁,到头来相互都不满意。
从失败中得出教训:小囡要管,但是是在小时候,训练他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他自我学习习惯,路子要矫正。这段时间,他不懂,稚嫩、乖略带对父母的敬畏,父母应该好好利用自己的权威、资历、经验扶孩子上马、走一程。如果一开始走上正轨,今后的生活、学习道路就越来越顺畅,就是遇到困难险阻,孩子也会以正确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去应对。小时候的习惯没有培育好,思路没有矫正,今后越来越艰难。做父母的就是相伴到黎明,直到心力交瘁,也收效甚微,而且越来越对抗。
初中、高中阶段,父母更多的只有当好孩子幕后支持者角色,与孩子建立平等沟通的渠道,能听最好,不原意听,也无法强求了。影响力是双向的,不再是仅仅来自父母一方面了。.

TOP

回复 99#家有考王 的帖子

这几年,在UICI读材料的来自交大的学生里,考试成绩也许都很好吧?但创造力都不够,所以,突破性的成就几乎。。。。研究材料真的很辛苦的咧.

TOP

引用:
原帖由 dongj 于 2009-8-13 09:41 发表

我也不断反思到底父母做错了什么?孩子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老小都感到心力交瘁,到头来相互都不满意。
从失败中得出教训:小囡要管,但是是在小时候,训练他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他自我学习习惯 ...
引用:
优秀的孩子决不是手把手护航护出来的。小的时候要多花精力,养成好的习惯。
.

TOP

回复 69#家有考王 的帖子

UIUC也是名校呢,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TOP

回复 105#小猫宝宝 的帖子

犬子在北大是研究化学材料的,化学材料有30%物理相关,突破点是有机发光材料,实验室产品是公交卡厚度的彩屏,目标是可卷曲屏;去UIUC研究材料,70%以上是物理,30%不到化学相关。
交大和UIUC都是工科,北大是理科,由理科转入工科,会不会有点优势?.

TOP

回复 108#家有考王 的帖子

理转公,绝对有优势的,我个人觉得,理论是基础,尤其是年龄小的时候,一定要乘年轻打好理科基础。。。
一切科技创新,不是没由来的空降,个人看法。

工转理,我说不来,不确定,应该有成功案例,算了,准备着篮子接鸡蛋算了。。。。.

TOP

回复 108#家有考王 的帖子

理科转工科
我打错了.

TOP

回复 107#宇泽妈 的帖子

后来知道了。人家问我孩子去了哪个学校,我就说去了类似西安交大的一个学校。.

TOP

跨学科关键看孩子素质

我以前读书的地方,顶尖的工科、理科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很多。总地来说,各有优势,各有欠缺。理科生思维比较发散,吃虾的时候都忙着算先来后到的人抽到大虾的概率。工科生注重方案的可行性,别人提一个想法,他们一般就在脑子里想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实践这个方案。

理科生比较天马行空,总体的动手的能力不如工科生;工科生比较侧重于实际,可行性差的东西想都不会去想,思维比较局限。

但做得最好的两个学生,一个来自工科一个来自理科,都不是顶尖大学毕业的。工科的来自华中理工,理科的来自南大。这两个人,都注重补足自己的不足。南大的那个当初是上海市高考状元,但他一进实验室,就开始敲敲打打,拼拼焊焊,没事就给我做小工。实验室里很多仪器、零件,外面都是买不到的,都是要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现在他在耶鲁做得比较好。那个工科的,做实验的空隙就忙着抓人跟他讨论文献,实验的夜班也是在看文献,看完就跟我们搞脑子。他的思维一点儿也不局限,非常发散,结合了他强大的实践能力,在一群学生中非常出众,他现在是一个公司的合伙人。

必须提到的一点是,做科研,压力大,竞争大,失败多。很多人在国内也好在国外也好,都变得压抑,心态不好。我说的这两个人,自信,有合作精神。有错误,导师来责问,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平时一点点休息时间喜欢各个实验室窜,给别人当当小工,在思维上跟别人玩玩左右手互搏。“得道多助”,最终自己成为一群人中最优秀的。不搞“个人英雄主义”的人成了真正的英雄。

说到底,还是做人的成功。.

TOP

回复 112#水之形 的帖子

水无形,水有形,有形之水位最高境界。
受教。.

TOP

回复 112#水之形 的帖子

水妈妈有空多说说,很受益。学习了。.

TOP

回复 63#水之形 的帖子

这位水兄,很敬重你的言论,不过,不好意思纠正一点,发表感性文学和理性文学言论的人是我,不是一个爸爸,是一个2岁女孩的妈妈。
我和你一样,主修理工科,不过对文史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要不是当初我所读的那个重点高中文科实力太差,我肯定选择文科。.

TOP

不好意思

引用:
原帖由 嗲虫妈 于 2009-8-13 11:53 发表
这位水兄,很敬重你的言论,不过,不好意思纠正一点,发表感性文学和理性文学言论的人是我,不是一个爸爸,是一个2岁女孩的妈妈。
我和你一样,主修理工科,不过对文史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要不是当初我所读的那 ...
不好意思,嗲虫妈,我看帖子,一般看观点,除非某个爹妈喜欢发言,发的主贴多,我才会注意到发言者的姓名 。真是不好意思,张冠李戴了!我从旺网上学到了许多,却没能记住很多帮助过我人的名字。这里一并致谢了!

前面有些父母很客气,夸我。真是汗颜!我虽然不愿意当体制内的教师,但是我还是喜欢用自己一点有限的经验为后来者铺路。以后不要这么客气地夸我,我这个人一被夸就晕 ,分不清东南西北

我并不后悔自己学习了理工(理和工都学过),理工科的实证精神是令人受益的。并且理工科的东西学好了,去学文科,对于批判性阅读的能力的培养是有相当的好处。只是感觉大学里文理不应当分那么清楚,好的大学更因该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TOP

回复 116#水之形 的帖子

是的,我也有同感,至少,主修自然科学的人再副修社会科学比较容易,反之,主修社会科学的人再副修自然科学难度比较大。
你提到的“实证精神”是我最推崇的精神之一,胡适之的名言: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TOP

回复 84#家有考王 的帖子

这一点我的感触特别深。
我家在学科教育上,花钱最多,花时间最多的,就是英语。
但是效果不成正比。
几门学科成绩最差的,还是英语。
几门学科成绩最好的,是数学物理。花钱花精力比英语少多了。

又不敢对英语有半点轻慢。
拿今年中考来说,588进洋泾,602进华二。
仅差14分。平均到5科,按100分制。每门功课只差2分多。
理科考题容易,拉不开差距。
所以,不敢把英语的精力挪用到其他科目啊!

我总感觉孩子在以自己的短处博弈!

工作单位也是一样。
我在科研设计单位。
每年都有职称评定。
其中一个硬性指标就是英语考试。
专业技术能力的测评反而模糊。
有人花钱发表两篇论文,专业就能达到评分标准。
伤害了一些,专业能力强,认真实干,而确实英语水平差的技术骨干.

科研学术气氛中总有一些郁闷怨气,对快速高效出成果,是一种阻碍。

[ 本帖最后由 jrmm 于 2009-8-13 15:53 编辑 ].

TOP

回复 111#家有考王 的帖子

形象的,回头告诉西安交大的朋友.

TOP

回复 119#shumi1 的帖子

有没有更确切的类比?你比我熟悉。
如有研究生院和本科的类比更好,谢谢!.

TOP

回复 101#vivianda 的帖子

不成为教育家,没法因材施教,不敢对学校有太多的奢望。.

TOP

回复 121#报喜妈 的帖子

而且还要是应试教育,否则进不了好学校。.

TOP

回复 122#vivianda 的帖子

OK。.

TOP

回复 118#jrmm 的帖子

关于孩子的英语,我有一点不同的意见。

英语是世界各地中,最通用的一种语言。特别是上海,做为一个国际的都市,孩子未来在上海(或者世界各地)发展,英语太重要了。因为你无法预计孩子到底是进入一个不需要任何英语的科研单位,还是世界500强?或者到美国、英国?

因此,在学习能力最为旺盛的年纪(特别是在语言上),花时间在英语上,个人认为绝对值得。.

TOP

回复 124#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霍霍,英语在科研上的重要性不亚于数学。
无论中外,水平高的科研单位,一进去,阅读英文文献就是基本功。此外,用英语写文章是基本任务。

我赞同你的观点,以正确的方法花时间学英文,是需要的。.

TOP

回复 125#水之形 的帖子

我认为,不搞科研英语也重要的。这个取决于上海城市发展的定位。
高中生的英语,其实还是很基本的。就算看ICS频道也是需要的,我女儿天天18:30看烧菜的
水老师的“以正确的方法花时间学英文,是需要的”。我女儿说,语文和英语比较起来,语文吃时间,最后体现在分数上是没有效果
当然,我现在说的英语也是体现在分数上的。英语要得高分,课外的阅读也是必须的,还有,知识面要广,有时卡老你的是科普知识或西方文化,并不是英语本身。.

TOP

还有,就算高考英文分值下降,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下,高中生能轻松吗?真的能匀出时间搞素质了?看看中考物理90分,化学只有60分,大家是怎么对待的,就知道答案了。

水之形的发言,大家多多体会。.

TOP

回复 126#wm007 的帖子

不止是语文吃时间,英文一样吃时间。只是中学的英文考试就跟小学的语文考试一样简单,努力一下可以见效果。等到考试难度的增加,一样会发现英文吃时间。

但是英文和语文如果从小基础好了,非但不吃时间,而且为数理化的学习腾出大量时间。因为语文和英语一旦基础强了,不需要怎么花时间,就可以考得很好。

我的观点是,语文的教育,重点是在幼儿园(侧重于孩子多听、多说,丰富词汇)和小学。英文的教育应当在小学、初中多花时间。这两个基础打好了,高中应当腾出手来主攻数理化。如果到高中,语文和英语的基础不够好,英语还可以再多花一点精力,语文就跟着老师学吧,也别花太多精力了,对付高考,还是突击数理化有效。.

TOP

回复 126#wm007 的帖子

赞成英语加强课外阅读。因为对于写作和深度理解一种语言有很多好处。.

TOP

英文很有用,但很花时间,光靠学校这点牛津英文根本不够用。英文这东西不仅要学而且要去运用,否则学了就会忘,不进则退。.

TOP

回复 63#水之形 的帖子

之前的科举制度, 是为选官; 现在的官还用得着从民间选吗? 想明白了这个理, 你就知道我国教育中为什么语文只剩文学了. 嘿嘿. 别眼巴巴的指望我们的教育会向美国一样改革了.
我也属于该看幼儿版的, 也喜欢常到这来溜达, 可以把握大方向啊..

TOP

回复 128#水之形 的帖子

"语文的教育,重点是在幼儿园(侧重于孩子多听、多说,丰富词汇)和小学。
英文的教育应当在小学、初中多花时间。
高中应当腾出手来主攻数理化。"
有点意思的阶段划分。.

TOP

引用:
原帖由 兔子的姐姐 于 2009-8-13 09:28 发表
说得太好了!

水妈妈实在有水平。

其实,很多事情我们是到孩子到了高中才开始察觉的。

而语文教育中的误区,是我们国家最为严重的问题。所有的答题都是标准答案,缺少广泛地阅读、思考和思辨。这样下来,一 ...
严重同意:所有的答题都是标准答案。.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9-8-8 10:49 发表
小儿2005年进入北大化学与高分子学院,当年新生180人左右。保送和自主招生35人,其余为高考生。

2007年同样是180名新生,保送和自主招生140人左右,高考生只收了30多名。
那您觉得这种变化是好还是不好呢?自主招生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把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挡在了门外呢?.

TOP

回复 134#蟹妈妈 的帖子

自主招生是一个择优机制。偏远地区未必不优。自主招生中其实也考虑了地区分布,各个省重点学校也有山沟沟来的孩子。.

TOP

 135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