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至高喜乐的传承——精彩书评 (石衡潭)

至高喜乐的传承——精彩书评 (石衡潭)

至高喜乐的传承——精彩书评   (石衡潭)
https://www.ai-kan.net/?p=92027

我“认识”约翰派博牧师是在2009年,当时我在寻找信仰纯正、看重解经的牧师的讲道,后来在网上发现了约翰派博牧师,在他的网站desiringGod(中文网站是www.kemushen.com)能找到很多他的资源,包括文章、讲道录音和视频,让我受益匪浅。他深深吸引我的是他对上帝的激情、他的以上帝为中心和高举基督的解经式讲道、他为人的谦卑和怜悯心、他严谨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他对福音和宣教的热情。他是牧者的典范,也是我的榜样。虽然圣经个别地方的解释我和他看法不一样,在很多地方我都完全阿门派博牧师的看法,而且我从他的解经学习到很多东西。他是一个能用“放大镜”阅读圣经经文的人,能帮助你从简单的经文甚至某一个词语看到神丰富的荣耀。

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得到《至高喜乐的传承》这本书,很是荣幸。我知道派博牧师很喜欢读书,尤其是传记。他自己也写过不止一本传记类的书,反应都非同凡响。这本书与众不同的是等于是同时写3个人的传记: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加尔文。这是非常不好写的。所以派博牧师一定查考了很多书,花了很多时间默想,这本书虽然是在诉说上帝在3位属灵伟人身上的的恩典,同时也是在诉说神透过派博牧师流淌出来的恩典。


这本书翻译不错,错误很少,读起来很容易,让我爱不释手。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想:


一、这本书具有客观性。这本书很客观地描述了3位众所周知的属灵伟人的生活,包括他们的生平、成就、弱点、挣扎和错误,甚至包括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的教训。这和圣经的立场是一致的。圣经也描写了很多信心伟人的生活,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保罗,在诉说他们的做得合神心意的地方的同时,也提到他们不合神心意的地方,免得他们成为人心目中的偶像。圣经真正要传扬的不是这些伟人,而是在这些伟人背后的神。而市面上很多属灵伟人的传记所诉说的基本上都是这些人的正面的见证或案例,没有提到他们如同普通人的生活,包括他们的挑战或弱点,以及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这给人一个虚假的印象,觉得这些人非常完美,甚至成为我们的标准,我们仰望的对象,让我们忘记了最重要的主角和我们真正需要仰望和效法的是耶稣基督。



二、这本书突出神的恩典和荣耀。从书中看到这3个属灵伟人的得救、成长和取得非凡的成就都是神的恩典,神之所以如此大大使用他们,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行为多完美,也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能力,而是神要在他们身上显出荣耀来,让神的恩典得着荣耀。而他们也从神的话语中看出神的恩典,并把所有的荣耀归于上帝。圣经也说神在救赎历史中的作为就是为了他荣耀的恩典、他的荣耀得着颂赞(弗1:6,12,14)。他们既然如此,我们又算什么呢?如同派博牧师所说“与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加尔文相比,我们可能只是一些自惭形秽、没什么影响力的人物”。而且因为神的恩典,神能如此使用他们这些有罪的有限的人,说明神也可以使用我们这些同样不配的人。这是对所有这本书的读者的极大的鼓励。有人曾经问加尔文一个问题:为什么改革宗神学与其他宗派相比更能抓住圣经的全备含义?加尔文回答说:那是因为改革宗神学抓住了经文最本质的含义。。。就是高举上帝至高无比的荣耀,这是揭开经文丰富宝藏的钥匙。



三、这本书高举神的话语。从书中可以看到,是神的话语让沉迷罪中的奥古斯丁得到重生,是神的话语成为马丁路德推动宗教改革运动的武器,是神的话语让加尔文看到了上帝的至尊至荣,从而让他一生都在讲解圣经的经文。没有神的话语,我们无法认识真正的上帝,无法认识真正的福音,无法看到基督的荣耀,无法认识神的恩典,无法真正经历生命的改变,也无法帮助别人的生命得到真正的改变。愿我们每一个传道人都能像加尔文一样,在临终前能够说:在我的讲道、写作和圣经注释中,我已经尽心竭力地按照正义分解和传讲了神的话。



四、这本书高举以神为乐的人生目标。(罗5:11)奥古斯丁因为圣灵中的喜乐而弃绝了罪中之乐。而神使用肉体和人际关系的痛苦让马丁路德唯独因为对神的信心超越了他自己的力量。加尔文则在高举基督的荣耀中得到最大的满足,他曾说:我一生最主要的目标,我最热衷于做的事,就是让上帝的荣耀如同明光照耀,让基督的美德和祝福能被完全彰显出来。他人生的最后遗言就是:我忠实地写下了让上帝得荣耀的内容。而我们如何能以神为乐呢?其实这也是神的恩典。当因着神的恩典,开启我们透过神的话语,认识这位独一的真神,以及他所差遣来的耶稣基督的时候,尤其是因着认识神的恩典,神的荣耀在我们心中被高举的时候,喜乐就会进入甚至充满我们的内心,因为神才是我们的需要,我们的满足,我们的渴慕,我们的追求,我们的安慰。。。我们的喜乐。



五、这本书高举神的主权。奥古斯丁本来想把自己的修道院搬到希波,可以安静地度过余生,结果那里的希波教会强迫他做主教,直到他死去,结果他用40年的时间培养了一大批主教和神父,带来非洲很多教会的复兴。马丁路德年青的时候本来是法学院硕士班的佼佼者,可以未来在学术上成就非凡,一次遭遇闪电的经历却让他违抗父亲的意愿去做了修道士,7年之后他得到了神学院的博士学位,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讲员之一,一生留下无数美好的讲章和《意志的捆绑》等不朽名著。加尔文加尔文27岁的时候本来想去斯特拉斯堡过安静的文学评论家的生活,却因为战争不得不绕道到日内瓦,结果走上了一生做牧者的道路,他先是成为那里最大的教堂之一圣彼得教堂的牧师,然后还做了其他教堂的牧师,他一生致力于逐章逐节讲解圣经,作为成为基督教历史上最大的解经讲道家之一,而他所写的《基督教要义》更让他成为宗教改革运动最伟大的神学家。从这3位属灵伟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到神至高的主权,神做事不在于人的想法,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人永远仅仅看到神的伟大计划中的渺小的部分。而对上帝的顺服包括了对上帝在环境中的作为和引导的顺服。上帝做事纯粹出于他自己的喜悦,不受任何人和环境的约束。换句话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做事,是因为他高兴。而我们的喜乐是需要建立在上帝的喜乐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上帝高兴,我们才能真正地高兴;以上帝的喜乐为喜乐,才是真正的喜乐。



六、这本书强调了祷告的重要性。奥古斯丁的母亲是祷告的典范,她为自己的儿子祷告了一辈子,他儿子则一直沉迷于放荡的生活,直到他儿子33岁受洗,她终于得到安息,那一年就喜乐地回了天家。我们能为一个人的得救祷告三十年以上而不放弃么?奥古斯丁长达350页的不朽名著《忏悔录》本身就是以祷告的形式写成的,他如同大卫一样在神面前倾心吐意,透过和神亲密的相交,从而更加认识神、亲近神和进入神的喜乐。马丁路德则认为我们明白圣经的第一个本分就是祷告,他说:我们对于圣经要心存敬畏和谦卑,并且在学习中要付上虔敬的祷告,这样的学习方式要比单纯依靠理性更能透彻地明白圣经的意思。而加尔文终身委身于神的话语,花了无数的时间在研究、解释和讲解神的话语,他对于祷告的看法又如何?虽然派博牧师的这本书没有提及太多,但是他提到了加尔文在自己的见证中所做的祷告:主啊,你的话语本当像灯一样照亮人的心,而它却被拿开了。。如今主啊,你看见我是一个多么可怜的人,请不要因为我离开你的话语就审判我。。因为在你的话语中你因为你极大的良善拯救了我。从加尔文的这个见证中看到他一颗祷告的心,如果不是透过祷告,加尔文如何能明白那么多神的话语中的奥秘?所以我觉得很多传道人包括我都需要悔改了,我们花在祷告中的时间确实太少。祷告表明我们对神的依靠,耶稣说你们离开我就不能做什么。当我们祷告少的时候,就是离开神的时候,就是依靠自己的时候,就是我们越来越少经历神的时候,就是我们常常陷在罪中不知觉的时候,也是我们喜乐越来越少的时候。愿主怜悯我们!



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是很善于创造英雄和崇拜英雄的。但是真正的英雄只有一位,就是三位一体的神。所以我想引用马丁路德一段话作为这篇书评的结束:



我们阅读属灵前辈的著作,是要透过他们的著作明白上帝的话语。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停留在这些人的身上,而不回到神的话语当中。否则我们就只像是那些在阅读路标,却从未真正顺着路标行走的人。。。唯有神的话语才是我们需要辛苦去挖掘的泉源。


另外,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本书也有一些遗憾,比如仅仅提到一点他们和家人的家庭礼拜或灵修生活,没有更多描述这些繁忙无比的属灵伟人的婚姻和家庭,包括他们的婚姻如何?配偶对婚姻的评价如何?孩子对于家庭的评价如何?他们是如何平衡家庭和自己教会的服侍?这些问题一直是中国家庭教会传道人或牧者挣扎的问题。无论这些伟人们正面或负面的案例,都能对我们带来益处。我知道约翰牧师本人也有婚姻的挣扎,如何在挣扎的婚姻中喜乐也是很多传道人的挑战。当我们在婚姻中枯竭和失去喜乐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就完了,我们无法再有力量去真正地爱自己的配偶。这样的我们即便在其他人面前显得多么容光焕发或属灵,都有一些假冒为善的嫌疑。



愿主使用派博牧师的这本书更多祝福和鞭策中国的传道人,激励神的子民,更多地使神得荣耀!.

TOP

正好买了这本书。正在看,做了一部分的书摘,分享如下。

至高喜乐的传承  --  在恩典中得胜的人

第一章 至高的喜乐

奥古斯丁亲身经历了上帝的恩典,并从自身的领悟建了“至高喜乐”的神学理论。

奥古斯丁对恩典的理解:恩典就是上帝赋予我们的在他里面的至高喜乐,这喜乐胜过罪中之乐。换句话说,上帝在人心里造作极深的工作,将人心中的喜乐泉源全然改变,使我们能爱他胜于世间的情欲和其他一切的事物。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爱上帝绝没有被简化为一种行为上的顺服或意志上的服从。他从未错误地引用《约翰福音》十四章十五节(“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去宣称爱就是遵守耶稣的命令。因为这节经文所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因爱基督而甘愿遵从他的命令:“如果你们爱我,那么你们就会顺服我。”他也从未错误地引用《约翰壹书》五章三节("我们遵守神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并且他的诫命是不难守的”)而忽视这节经文本身的真意:我们因爱上帝,以至我们不再觉得遵守上帝的诫命是难担的重担。爱上帝就是我们在上帝里面得到极大的满足,并因上帝为我们预备的一切而欢喜快乐,以至我们不再把他的命令当作是一种负担。奥古斯丁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今天需要他帮助,重新将我们的信仰生活根植在上帝的至高喜乐之中,这喜乐会将在里面辖制我们的懒惰、情欲和贪婪连根都统统拔除。对奥古斯丁来说,爱上帝就是总能以上帝为乐,并且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上帝而做。

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拯救之恩和归信之恩是上帝赐给我们的至高喜乐,这喜乐胜于其他一切的快乐,因此能改变人的意志。这意志可以自由地转向最令它愉悦的事物,是它却无法决定什么是至高的喜乐。对此奥古斯丁总结说:

如果人不明白真理之道,那么他的自由意志,除了使他犯罪之外实在一无用处。即便人开始知道自己的职责和正确的目标,除非他对此感到愉悦,并且热爱它们,否则,他既不会履行职责,也不会实施目标,更不会按照这些职责和目标来端正地生活。为了能使我们愿意倾注热情在我们的职责和目标上,上帝“将他极大的爱倾倒在我们的心里”,不是通过从我们自己生发的自由意志,而是“通过所赐给我们的圣灵”(罗5:5)

当你不断地在心中牢记,奥古斯丁所热爱的能带来医治、能激励人心、能帮助人、能使人有力量的恩典就是上帝所给予的一种令人信服而且胜过一切的喜乐,他的这个答案会产生更大的力量。恩典掌管我们生命的方式,是借着给我们一种至高无上的喜乐去享受至高无上的上帝。

    恩典通过给我们至高无上的喜乐、享受至高无上的上帝一方式掌管我们的生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奥古斯丁的基督教自由主义观点与伯拉纠的截然不同。对奥古斯丁来说,爱上帝及其道路的程度决定了我们所能享有的自由的程度。为了上帝以及他的道路,我们甚至自愿放弃自我意志的选择。真正的自由并不是通过意志在善恶之间取得一种平衡。自由是我们在灵里是如此的看重上帝的荣美,又如此的热爱上帝,以致我们无法忍受除了上帝以外有其他别的选择。真正的自由是甘愿放弃在上帝的旨意与自我意志间的权衡与选择,行走在上帝至高的喜乐之中。在奥古斯丁的观点中,出于自我意志的选择并不是让人的意志得着自由,而是让人的意志分裂。在这堕落的世界中,人在上帝的旨意与自我选择之间挣扎是一种无可避免的罪恶,直到有一天我们在欢喜中看见并领悟:永恒无限的喜乐唯独来源于上帝。.

TOP

奥古斯丁关于至高喜乐可以胜过“非法的享乐”的恩典观显明:基督徒的一生就是要不懈地追求上帝至高的喜乐。他说:“敬虔基督徒的生命是一种圣洁的渴慕。”也就是说,基督徒生活的关键就在于对上帝的渴慕。人们之所以无法懂得或体验到让我们的生命拥有至高喜乐是何等大的恩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上帝的渴慕太肤浅了。极度渴慕上帝的圣洁,并向他献上敬拜,这种宗教情感是常人很难理解的。

奥古斯丁的这番话应当让我们的心重新燃起对上帝的渴望,并让我们看见为什么向许多人展现福音的荣耀是如此之难。原因就是:太多的人对上帝的渴慕实在是太少了。他们只是些得过且过的人,从来不对任何事抱有热情。他们不单对基督荣耀的福音表现得很冷淡,而且对任何事情都毫无热情。即使是罪,他们也是挑挑拣拣地,而不是大口吞下。

从上帝的角度看,改变人冷漠的方法就是将至高喜乐的恩典赐给人。从人的角度看,除掉冷漠的方法是祷告和渴慕上帝超过其他一切。以祷告的形式写成的、长达350页的《忏悔录》并非仅仅是使用了一种特殊文体,而是作者的每一句话都是直接对上帝说的。

奥古斯丁对于人们灵魂的热情是:他希望人们都能看见上帝的荣美并且爱他。“如果你爱灵魂,你应在天父之中爱灵魂……尽量采取灵魂,拉它们和你一起归向天父。” “有一种快乐只属于那些为爱你而敬事你、以你本身为快乐的人们。幸福生活就是在你左右、因为你、为了你而快乐;这才是幸福,此外没有其他幸福生活。”

因此,奥古斯丁勤勤恳恳地运用他在灵性、文学和知识上的一切力量,来帮助人们看见并感受至高的上帝能在一切上给人带来完全的满足。

甚至连他认识圣经真理的能力,以及他的听众们认识圣经真理的能力,某种程度上都为那种发现真理的喜乐所掌管。他总是告诉他的读者们必须“要用心灵的眼睛透过经文的表面,看到经文的精意”。这意味着人们虽然只看懂了一点点,也要满心快乐地领受:“如果你完全看不懂的话,要喜爱它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能喜爱那只有一点点的领受,这种的能力会使你更充分地明白。”换句话说,喜爱并享受我们从圣经中获得的对上帝的知识,是我们能进一步看懂经文的关键。因此,奥古斯丁绝不会按我们今天做学问的方式那样,把经文研究与讲道截然分开或厚此薄彼。.

TOP

奥古斯丁的个人经历以及他至高喜乐的神学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教会的教导和传道,而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也可以同样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喜乐,一种蒙福的快乐。这也是历世历代传福音的一个极佳落脚点。在人所能感知的各种需求的最深处是人的真正需要——上帝。不是情感层面之外所感知的上帝,而是说,上帝就是我们体验到的“圣洁的喜乐”。“你造我们是为了你,我们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怀中,不会安宁。”这安息是指一种至深的快乐。“拥有上帝的人才是快乐的人。”这并非因为上帝会给我们带来健康、财富和极大的丰盛,而是因为上帝是我们心灵喜乐的安息之所。传福音和普世宣教的目标就是要让人们通过耶稣基督了解并经历到这一点。

奥古斯丁关于至高喜乐的教义是基督徒生活的根基。他将这个教义带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并且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拜偶像的诱惑和认识上帝的喜乐这两者之间只是一线之差。年轻时深陷情欲捆绑的经历有时让奥古斯丁过分强调禁欲,但是他在这个问题上所要表达的基本观念是正确的。他主张:人们在这个世界所用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的恩赐,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人们应该存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应该过度迷恋于这些事物,使它们成为自己的捆绑。他祷告中这样说:“如果一个人爱你,同时也爱你所拥有的一切东西,并且他爱这一切并非出自你的缘故,那么他对你的爱就太有限了。”他进一步解释道:

弟兄们,你们想想看,有一个人,他为他的未婚妻定做了一枚戒指,但她却全心地爱着那枚戒指,胜于爱这位为她定做婚戒的人……当然,她可以爱那枚戒指,但是,她若说“我有了这枚戒指就足够了,我不想再见他的面”,我们当怎么说这个女人呢?......那枚戒指是她的未婚夫送给她的定情信物,为的是让她去爱他。同样,上帝将世间万物都赐给你们了,你们岂不当爱这位创造万物的上帝胜过他所造的一切吗?

奥古斯丁并没有贬低这个世界的伟大和美丽,相反,他赞赏这个世界,但这只是为帮助我们更加爱慕那座天上之城,因为它不过是天上之城的一个影子而已。上帝将他伟大的创造赐给我们,无论我们的本性好坏,都能享受上帝的创造,只是我们在地上所享受的一切尚不足以表明我们将来所要经历的上帝之城的欢喜与快乐。

我们要留意奥古斯丁持续不断发出的警告,即:提醒人们要脱离今世享乐的诱惑和陷阱。这并非因为这些享乐本身有什么邪恶,而是因为我们当中很少有人知道应该如何享用:

你们所爱的美好都来自他,但唯有归向他,才是美好甘饴,否则即变成苦涩。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美好既来自天父,如放弃天父而爱上这些美好,当然是不合理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