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创造 --- 摘自“系统神学”中神论部分

创造 --- 摘自“系统神学”中神论部分

推荐古德恩(Wayne Grudem)写的“系统神学”一书。此书深入浅出。有清晰的教义解释,是实际生活的应用。
淘宝上有卖。

神论中的创造是福音派基督徒观点有分歧之处,这本书第15章“创造”先讨论了那些圣经教导教义最清楚的部分,几乎是所有的福音派人士都同意的部分。包括:神是从无到有而造出整个宇宙;亚当和夏娃特别的受造;宇宙原来是非常美好的等等。然后再讨论到关于创造教义的其他部分,就是福音派人士意见相左的部分,包括神在使大部分创造发生时是否也用了进化的过程,地球有多古老,人类存在多久等。

把这一章节的一些内容做了简要的摘抄,和大家一起分享。.

TOP

创造

创造的教义:神从无到有创造出整个宇宙,宇宙原来是非常美好的,神创造宇宙是为了荣耀他自己。.

TOP

A 神从无到有创造出宇宙
1. 神从无到有创造出宇宙的圣经证据
从无到有:在神创造出宇宙之前,除了神自己,其他什么都不存在。

创1:1,诗33:6,9,约1:3,西1:16,启4:11徒4:24,徒14:15,希11:3,罗4:17

因为神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整个宇宙,因此宇宙间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在亘古里就存在的。山,海,星辰,地球等,都是神创造它们的时候,它们才存在的。这一点提醒我们,是神统管整个宇宙,除了神以外,我们不应该敬拜任何受造之物,也不该在神之外再多加敬拜些什么。假如物质不需要神就已经存在了,那么神还有什么固有的权力去统管它,并为着他的荣耀而使用它呢?

神从无而造出宇宙之事实的积极面,乃是如此宇宙才有意义和目地。神以他的智慧创造宇宙,是为了某个目地,而我们应该尝试着去明白那个目地,并且按着适合那目地之方式来使用受造之物。那个目地就是要将荣耀带给神自己。

2. 神创造灵界
神创造整个宇宙,其中也包括了一个看不见的灵界。神不但创造了动物和人,他也创造了天使和天上其他的受造者。他还创造了天堂,作为他同在格外明显的地方。

启10:6,徒4:24,尼9:6,西1:16

3. 神直接创造亚当和夏娃
神以一种特别的,亲自的方式,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创2:7,创2:21-22

基督徒对于创造以后可能发生的进化发展究竟到什么程度,是否因进化的发展而产生出越来越复杂的有机体,看法相当不一。虽然在一些基督徒当中,对于植物界和动物界的看法问题分歧,并认真坚持自己的看法。然而经文却清楚到一个地步,若一个人要完全相信圣经是真实的,却又坚持人类是经过漫长进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从圣经说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创2:7)来看,似乎不可能理解成神是用了千百万年来进行这个过程,并且又运用了几千个随机而有的发展,来产生越来越复杂的有机体。另外,另一个与进化论不可调和的事实是,这段经文叙述清楚地描述夏娃是没有母系祖先的。她是在亚当沉睡时,直接从亚当肋骨所创造出来的(创2::2)。但从进化论的观点看,这点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认为即使是最初的女性“人类”,也应该是从一位近乎人类,却仍是动物的生物而出的。新约圣经再次肯定了夏娃是从亚当而来的特别受造者的史实性。见林前11:8-9。

亚当和夏娃特别受造显示出,虽然我们的身体在很多方面和动物相像,但我们与动物却又很大的区别。我们乃是按照神的形象受造的,是神创造的巅峰,我们比任何受造物都更像神,是蒙神的指派来治理其余受造之物的。

因此,对于一些现代观点倾向认为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看法,创世纪所持的是相对立场。柯德纳注释说:
圣经反对任何将人类有意义之历史化为虚空的趋势。。。。。。圣经把创造的壮举仅当做是如同舞台剧的卷帘,而整出戏则在圣经的历史长河中缓缓揭晓。创造的序幕已在一页中被翻过去,随之而来的却有上千页。
柯德纳又说,然而现代科学对宇宙的记叙,虽然或许有其真实面,
但它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淹没我们,将人类显而易见的重要性降低成近乎消失的地步。现今不仅是创世的序幕,连人类历史的本事都仅占千页中的一页而已,而整本记叙地球的书册,也迷失在没有编目的千百万书册之中。
圣经让我们看见人类的重要,这正是神要我们看见的。

4. 神创造时间

神创造时间的事实提醒我们,神掌管时间,我们的责任要为他的荣耀而运用时间。

5. 子神与圣灵在创造上的角色

父神乃是开始创造之工的主理者。子神常被称为藉着他而使创造得以成就的那位。圣灵也在创造中做工,一般讲他描述为完成、充满和赐生命给神之受造物的那一位。
圣灵的工作大大突显在两方面:圣灵默示圣经作者书写圣经,以及圣灵将基督的救赎工作实施到神子民的身上。.

TOP

B 受造之物与神有别,但都需要靠神而立
神远在受造界之上 --- 比受造物伟大,又独立与受造物之外。

神也非常密切地参与受造界中,因为受造之物的存在和活动都一直仰赖于他。
和下面观点不同:
1)唯物论
物质的宇宙就是所有的一切。

2)泛神论
泛神论认为每一样东西,整个宇宙就是神,或是神的一部分。

泛神论最终会否认人之个性的重要性:因为每样事物都是神,所以一个人的目标就应该是要和宇宙融合,要越来越多地与宇宙联合在一起,因而就逐渐失去个人的独特性。如果神(泛神论所指的万物)没有独特的个性而且和宇宙没有分别的话,那么我们也就肯定不应该追求有独特的个性了。如此一来,泛神论不仅毁掉了神的独特个性,最终也将摧毁人的独特个性。

3)二元论
二元论说神和物质宇宙在永恒里同时并存,因此,宇宙间有两股终极的力量:神和物质。

二元论的问题在于,它认为神和物质宇宙中的邪恶之间,有着永远的冲突。神至终会战胜在宇宙中的邪恶吗?我们不敢确定,因为神与邪恶显然始终都是势均力敌。这种哲学否认神在受造界之上的终极主权,否认受造界是因着神的旨意而产生的,否认受造界要单单为着他的旨意而被用,否认受造界要荣耀他。这种观点也否认整个宇宙的受造原本是好的(创1:3)).并会鼓励人将物质世界本身看成是有些邪恶的;然而,真正的圣经教导则是认为,神所造的万物都是美好的,而且他为着自己的目的而统管万有。

当今日的非基督徒开始意识到宇宙中还有灵界的一面时,他们通常就会成为二元论者,仅仅知道在超然或属灵的世界里,有善和恶两面。大多数的新纪元宗教都属于二元论。当然,撒但很高兴人们会认为宇宙间的这股邪恶势力或许能够与神自已相抗衡。

4)自然神论
自然神论认为神现在并不参与在受造界中。

自然神论通常坚持,神创造了宇宙,而且他远远比宇宙伟大(神是「超越的」),而某些自然神论者也同意,神有道德标准,至终会要人在审判的日子里交帐,但是他们否认神今日也参与世界之中,因而认为神在受造界中不具潜在性(immanence)。在他们看来,神乃是一位具有神性的钟表匠,在创世之初给那钟表上了发条以后,就任其自由运作了。

虽然自然神论确实以某些方式肯定了神的超越性,但是它却几乎否认整个圣经历史,也就是神活跃地参与世界的历史。如今不少「不冷不热的」或只是名义上的基督徒,其实就是自然神论者:因为他们的生命中几乎完全没有针对其生活所需,而有真正的祷告、敬拜、敬畏神,或时刻信赖神。.

TOP

C 神创造万有以彰显他自己的荣耀

神为着他自己的荣耀创造了他的子民。神为着这个目的所创造的,不只有人类而已,整个受造界都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

受造界彰显了神的什么呢?主要是彰显他的大能和智慧,这些是远非任何受造之物所能想象的。

当我们肯定了神为彰显他自已的荣耀创造了宇宙时,我们要明了,他不是非创造它不可:这点了解是很重要的。我们不应当认为,神在永恒之三位一体间已有的荣耀以外,还需要更多的荣耀;或者认为神若没有从所造的宇宙中得到荣耀,他就有些不完全。这样的想法会否定神的自主性,并且意味着神需要宇宙以使他成为完全的神。2相反地,我们一定得肯完.宇宙的被造乃是神完全自由的行动。它不是一件必要的事,而是神选择去做的事。“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 这样看来,神创造了宇宙是为了使他自己在其中喜乐,因为创造将他多方面的属性展现出来到了一个地步,使他在其中喜乐。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从事各式各样创造性的活动。人性中有一个令人惊叹的层面,是有别于其它受造之物的,那就是我们有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TOP

D 神所造的宇宙甚好

如果神创造宇宙是为彰显訑自己的荣耀,那么我们就会期待这宇宙会实现神创造它的目的。即使现今罪已经在世界上,但物质的受造界在神的眼中却仍然是好的,因此我们也应该将之看为是好的。这种认识要将我们从错误的禁欲主义(asceticism)---认为使用和享受物质的受造界是错误的——里释放出来。

虽然受造界有可能会被罪恶或自私方式加以利用,而且有可能会转移我们对神的爱慕,然而我们切不可让受造界有可滥用的危险,拦阻我们以正面、感恩的喜乐的态度,为着自己的乐趣和为着神国度的美善使用世物。保罗在警告想要发财和「贪恋钱财」的欲望之后(提前6:9-10),紧接着便肯定神乃是“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 (提前6:17)。这件事实肯定了基督徒可鼓励适度的工业和科技发展(结合环境保护),并以喜乐和感恩的心享用神所创造在地上的丰富产品---- 自产和来自那些慷慨与我们分享所有的人(提前6:18)。不过,在这一切之中,我们要记住,物质的拥有只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我们要把盼望放在神身上(见诗62:10,提前6:17),放在承受一个不会动摇的国度上(西3:1-4;来12:28;彼前l:4)。.

TOP

E  圣经与近代科学发现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里,基督徒的看法都曾经和他们当代科学所接受的发现有所不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真诚的基督教信仰和对圣经坚定的信赖,都引领了科学家们发现神所创造之宇宙的新事实,而这些发现也改变了其后历史的所有科学观念。

但在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时期,人所接受的科学观念和人对圣经教训之了解有冲突。细心地观察自然界能使我们回到圣经,重新审视圣景是否真的教导了我们以为它所教导的。有时候.更加仔细地查考经文会使我们发现,我们先前的解经是不正确。

宇宙创造的问题和许多其它的科学问题是不同的,因为宇宙的创造不是可以在实验室里重复实验的,也没有人曾经观察过宇宙的创造,所以,科学家们对创造和地球早期历史的宣称,充其量不过是些有学问之人的臆测而已。不过,如果我们相信这些事件的惟一观察者(神自己),已经在可靠的圣经话语中将这些事情告诉我们了,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留意圣经的记载。

以下我们列出了一些可以了解自然界和现代科学发现之间关系的原则:
1. 圣经与科学并无冲突

当所有的事实都得以被正确理解时,圣经与自然科学之间就“了无终极的矛盾”——此言取自薛华的书“了无终极的矛盾”。

关于宇宙创造的问题,薛华列出几方面,是他认为即使是相信圣经全然真实的基督徒,也可以有不同意见的:
(1)        神有可能是创造了一个“成熟”的宇宙。
(2)        在创世记1:1和1:2之间,或创世记l:2和1:3之间,可能有时问的问隔。
(3)        创世记第1章中的「日」有可能是很长的时期。
(4)        大洪水有可能影响了地质的数据。
(5)        创世记第1章所用的「类」一字,其意义有可能很广
(6)        人类堕落前可能有动物的死亡。
(7)        在不用希伯来文“bara”一字之处,创造有可能来自于先存的物臂。

薛华很清楚地表明,这不表示他自己采取其中的任何一项立场,他只是认为这些立场在理论上都有可能。薛华主要的观点是,我们所了解的自然界知识和圣经知识都不完全,但是我们能够在从事科学与圣经研究时,有信心地说:当我们正确地了解所有的事实并正确地了解圣经时,我们会发现这两方面永远不会彼此矛盾。也就是说“了无终极的矛盾”。

基督徒可以用此观点开始研究任何有关创造和现代科学的项目。我们不该害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受造界的事实,反倒应该非常热切地从事这些研究,而且带着完全坦诚的心,深信当我们能够正确地了解事实,结论一定会符经无误的话语。与此札全坦诚的JL',深信当我们能够止确地了解事实,结论一定会符合圣经无误的话语。与此相似地,我们应该热切地研究圣经,绝不会发现它与自然界的事实相互矛盾。

有些人可能会反对说,这整个的讨论并不合适,因为圣经是教导我们宗教和伦理的事,无意要教导我们「科学」。然而,正如我们在本书第五章所提过的,圣经本身没有划地自限,只讨论某些主题。虽然按圣经的形式而言,它当然不是一部科学的教科书,不过它却包含了许多对自然界的肯定之言——自然界的起源、目的、终极的命运——以及许多关于自然界日复一日的运作。实际上,圣经真的说过我们对有些「科学」事实的认识,是属乎信心之事!希伯来书11:3说:“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神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TOP

2扬弃那些明显与圣经教训不合的理论

有些关于创造的理论看起来与圣经的教导显然不合。在本节里面,我们要检视三种宇宙起源的解释,似乎都明显地不符合圣经的教训。

2.1世俗的理论

所谓「世俗的」宇宙起源理论,是指其理论不认为这个宇宙是由一位无限而有位格之神、以他的智慧负责设计出来的。因此,世俗的“大爆炸” (big bang) 理论(将神排除在外),或任何坚持物质永远存在的理论都不符合圣经的教训。因为圣经教导说,神从无而创造出宇宙,而他之所以如此做是为了自己的荣耀。(因为达尔文进化论也完全是从物质意义上来思考,所以也被列为世俗的理论。).

TOP

2.2 神导进化论(Theistic Evolution)

自从达尔文(Charles Darwin) 的书“物种起源”在1859年出版以来,一些基督徒就提议说,生物的产生是借着达尔文所提出的进化过程而来,但神主导了这个过程,使得其结果正好是神所要的。这种观点被称为「神导进化论」 ,因为它主张要相信神(所谓的“神导”),也要相信进化论。

许多相信神导进化论的人会说,神在一些关键时刻介入其过程,就是在:(1)创造最初的物质时:(2)创造最简单的生命时;(3)创造人时。但除了上述这些神介入的时刻以外,神导进化论者也认为,现在自然科学家们所发现生物进化过程,也是神决定要使用的,藉此使地球上所有其它的生命形式得以发展。他们相信生物的随机突变(random mutation) 使得它们能藉着「适者生存」的事实而得以进化到更高等次的生命形式,亦即突变后的生物更能适合环境,因而得以生存下来,而其它的生物则遭死亡淘汰。

以下是反对神导进化论的观点:

反对论点一:圣经清楚地教导说,神的创造大工是有目的的,这似乎跟进化论所要求的随机性不合。进化的理论容许突变完全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在新的物种出现以前,必须要有千百万次没有目的的突变。

圣经的创造观与神导进化论之间的基本差异在于:神导进化论认为在所有的进化机制中,带来新物种之发生和发展的驱动力,乃是随机性;随机突变是促使生命形式由最低等发展到最复杂的最终潜在力量;没有生物的随机突变,就根本没有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进化。然而,根据圣经,产生新生物的驱动力乃是神的智能的设计(intelligent design) 。

神导进化论不像圣经对神的创造是直截了当的记述,它的观点所了解之事物的发生乃是这样:
神说:“让地生出活物,各从其类。”而在经过三十八亿七百四十九万二千八百七十一次的尝试后,神终于成功地创造出了一只有功能的老鼠来。

这样的解释看起来怪怪的,但它正是神导进化论者对成千上万种地球上之动物、植物的假定。地上的生物都是经过千百万年以上的随机突变过程,在偶然的突变结果变得有益时,它们就逐渐变得复杂。

神导进化论者可能会反对地说,神会介入这个过程,并且在许多关键上主导这个过程,而使得它朝着神所要的方向走。然而一旦说有神的介入,那么这个过程就有了目的和智能设计,如此就根本不再有进化了,因为不再有随机的突变了(在神介入的时刻)。没有一个世俗进化论者会接受这样一位智慧的,有目地的创造主介入的观念。而一旦基督徒同意神有一些主动的,有目地的设计,那么就不再需要有任何的随机性,或由随机突变而产生的发展。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知道神能立刻创造出每种不同的生物,而不需要成千上万次失败的尝试。

反对论点二:圣经描绘出的是神创造的话语带来立时的响应。当圣经说起神创造的话语时,它强调的是他话语的大能,以及它成就他目的的能力。这样的叙述似乎跟以下的这种想法不一致:神说话以后要等上数亿年,生物体内产生数以亿计的随机突变以后,他的能力才把神所要的结果带出来。反之,圣经上记载,神一说:「地要发生青草」,紧接的下一句就告诉我们说:「事就这样成了」(创1:11)。

反对论点三:当圣经告诉我们说,神造了植物和动物,要它们“各从其类”遍地繁殖时,圣经的意思是说神创造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虽然它们之间有差异(请注意,在人类当中就有许多不同的身高,种族和个性等特征!)然而,透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化,还是有其界限的。

反对论点四:神在创造或形成每个现今存在的生物时,神的角色都是主动参与,这一点很难与神导进化论所提出的那种远远「不插手」地监督进化的观点相调和。

反对论点五:亚当的特别受造,以及从他而造出夏娃,是破除神导进化论的有力理由。那些因为创世记1-2章的记载而说亚当、夏娃是特殊受造的神导进化论者,其实已经在人类最关切的议题上,与进化论决裂了。但是我们若根据圣经而坚信神在亚当和夏娃的受造上有特别的介入,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接受神以类似的方式介入其他生物的创造呢?

我们必须了解,圣经记载了亚当和夏娃的特别受造,显示始祖与那些几近是动物、很难算是人的生物截然不同。进化论者说它们是原始人类,是从高度发展的非人类之类人猿那样的生物祖先遗传下来的。但圣经描述的第一个男人和女人——亚当和夏娃,从他们受造那一刻起,就是具有语言、道德、灵性能力的人;他们能彼此交谈,他们甚至能与神交谈。他们与进化论所说的那种从几近是动物之类人猿遗传下来原始人类,是迥然不同的。

有人可能会反对说,创世记1-2章并无意将亚当和夏娃描绘成是实际上的人,但是我们认为:(1)创世纪中那种历史性的叙述,没有间断地一直叙述到那些明显为史料的亚伯拉罕故事(创12章),就表明了作者有意将整个这部分都写成为历史。而且(2)在罗马书5:12-21和哥林多前书15:21-22,45-49那里,保罗肯定了亚当这“一人”的存在,罪是因他而进入世界的。保罗以他作为人类的代表,并以他在先前历史中的模式为根据,来讨论到基督为赢得救恩而成就的代表性工作。不只如此,新约圣经中的其他经文都请楚地视亚当和夏娃为历史人物(另参路3:38;徒17:26;林前11:8-9;林后11:3,提前2:13-14)。新约圣经也认为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来11:4;约一3:12;犹11)和亚伯(太23:35;路11:51;来ll:4;12:24)是历史人物。

反对论点六:进化论在科学上有很多的问题(见E.2.3节)。现在进化论确实性的质疑愈来愈多,有的甚至是那些受各种学术训练的非基督徒提出来的。这一点表明出,任何声称因着所谓的「科学事实」而别无选择、不得不相信进化论的人,根本就未曾考虑过反对的另一方所持有的证据。科学资料并没有迫使人接受进化论,而且如果圣经的记载也足以说服人相信它是错的,那么进化论似乎就不是什么有根据的理论而值得基督徒去采信了。.

TOP

2.3 达尔文进化论(Darwinian Evolution)

进化一词所指的意思有时是不同的:有时是揎「微进化」(micro-evolution),即在一个物种内的微小进展,因此我们会看到苍蝇或蚊子变得对杀虫剂有免疫力,或是人类的身高变得更高些,或是人能培育出各种不同颜色和品种的玫瑰花。今日这种微进化的例子不胜枚举,没有人会否认它们的存在。但这不是我们讨论创造论和进化论时通常所指的意思。

我们所用的进化这个词,更常是指「广进化J (macro- evolution),也就是“广义进化论” (general theory of evolution) ,即“由无生命物质晋升到第一个有生命的物质,进而繁殖和产生所有现今绝种的和仍存在的各种生物”之观点。 在本章里,我们所用的进化就是指广进化或广义进化论。

(1)现今对进化论的挑战
现代的达尔文进化论说:生命发展的历史始于地球上一些化学物质的自发性混合,因而产生一种极简单的、大概是单细胞的生命形式。然后这个活的单细胞自我繁殖,最后在新的细胞群中产生了某些突变或变化,而这些突变导致发展出更复杂的生命形式。在恶劣的环境时,就有许多的生命会灭亡,但那些更适合环境的生命就得以存活下来并繁殖下去。因此,大自然中有一种“天择”的过程在运作着,最适应环境的生物就得以存活。而愈来愈多的变种最后导致发展出愈来愈多种类的生物。因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从最简单的生命开始,藉着突变和天择的过程,而发展出复杂的生命形式。

对达尔文进化论最厉害的批评,是来自詹腓力。在他的“审判达尔文”一书中,他广泛地引用了当今进化论理论家的话,架证明下列的观点:

(1)经过一百多年来各种不同动、植物的繁殖试验后(这种繁殖还是刻意的,而不是随机的)所能产生的变异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原因是每一种生物所拥有的基因范畴是有限的。选来繁殖的狗,数代后仍然是狗,果蝇还是果蝇等等。当把这些生物放回到野生状态的时候,「那些高度特别繁殖的生物很快就灭亡了,而生存者还是野生的原型」。詹腓力得出结论说,达尔文主义者用「天择」来解释新生物的存活,但其实它只是一种维持生物群体的力量,其功能是保存一个群体之基因的适应性(一个婴儿若有严重的先天缺陷就不能活下去),而非改变其特性。

(2)在目前的进化理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是很流行的:它的意思就是说,那些有相对优势特征的动物得以生存,而其它的就会灭亡。但在实际的情形中,几乎任何的特征都可以被说成是优势的,或被说成是劣势的,所以达尔文主义者要怎么知道哪种特征是某种动物生存的优势昵?他们所凭的就是看哪种动物存活下来了。但这表示理论实质上没有什么新的力量,不能洞察大自然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它只不过是一个同义重述的“套套逻辑”(tautology,即无意义地重复相同概念)而已。因为它预测最能适应的动物会产生最多的后代,而它又定义说最能适应的动物就是那些后代最多的动物。从这个角度来看,天择的意思就是:后代最多的动物(最能适应的动物)有最多的后代。但是这样一点也没有证明原先所假定的:突变能在许多代之后产生不同的、更能适应的后代。

(3)要产生像眼睛或鸟的翅膀(或上百种其它器官)那样复杂的器官,所需要的庞大的和复杂的突变,不可能是靠累计千代细小的突变而产生,因为器官内各个小部分的突变是毫无用处的,除非整个器官发挥功能。而且这样各小部分的随机突变,在同一代里一起发生的数学概率为零。然而达尔文主义者说,虽然如此,但这一定会发生,因为它已经发生了。

(4)化石记录是达尔文在1859年时最大的问题,自此以后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大了。在达尔文时代,已经有数百种化石显示出,在遥远的过去里,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生存过。但是达尔文却找不到任何“居间型”的化石来填补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间隔——亦即这种化石能显示一种动物的某些特征,和一些它所将发展出来的下一种动物的特征。事实上,有许多古化石所显示的动物和当今的动物完全一样。这点显示(按照他自己假设的年代顺序),无数的动物已经持续存在千百万年,而且没有产生重要的改变。

目前出土的化石记录有两项特征,但它们并不符合达尔文所认为的生物会历经世代而有逐渐的改变:

第一项特征是静态平衡。大多数物种在地球上存活的整个时期,都没有显示出具有方向性的改变。他们存在于化石上的记录,看起来跟他们消失时的样子几乎一样。他们在形态学上的改变通常很局限,而且没有方向性。

第二顶特征是突然出现。在任何一个地区,一物种都不是从它的始祖经由稳定的稳定的转变而逐渐出现的。它们都是突然之间出现,而且是“完全成型的”。

(5)虽然生物有机体的分子结构显示出它们之间有关系,但达尔文主义者就简单地假定那些关系表示它们有共同的祖先,而这说法却肯定是未被证实过的。不只如此,在生物的分子之间还有惊人的差异,但他们尚未对其起源提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当然,在任何一层次(包括分子以上的层次)设计上的相似性,常常被用来为进化论辩护。进化论者的假设是,两个物种之间在设计上的相似性,就表示它们是由「低等」物种进化到「高等」物种,然而这个假设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证明。

艾基斯(Gleason Archer)用了一个假设作了妥善的譬喻:一个人参观科学和工业博物馆,他在那里先看到一个展示,说明人类是怎样从早期的类人猿,逐渐地进化到更像人样的人,然后最终进化成现代的人。接着艾基新这样正确地注解:「基本设计的连续性并没有提供任何的证据,说明谁化是靠着什么必要的内在动力,使得“低等”物种进入下一个“高等”物种的阶段。因为假若这个参观博物馆的人走到博物馆的另外一边的话,他就会看见另一个类似的系列,那是从1900年开始到现在的汽车系列。他会看到福特汽车一个阶段接着另一个阶段、一个时期接着另一个时期的发展,从最早的T型原型,到七十年代大型豪华的LTD型。」
当然,对于各型福特汽车之间的相似性,更好的解释就是有一位智能的设计师(或设计团队),用类似的构造来设计愈来愈复杂的汽车。所有生物中设计上的相似性,也同样可以被当作是一项证据,证明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位智慧巨匠,就是造物主本身所造作成的。

(7)进化论的最困难之处,可能莫过于解释生命在最起初的时候是怎么开始的。要靠化学物质的随机混合,从地球上的无机物质自发地产生最简单的、能够独立存活的生物体(原核细胞),是不会发生的。它所需要的智慧设计和技能是如此地复杂,甚至世界上还没有一所先进的实验室会有能力做到。

但是如果某一天生命真的被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创造出来了」,那会怎样呢?明白这点的意义是很要紧的。首先,就「创造」这个词本身纯粹的意义而言,这样的事不算是“创造”,因为所有实验室的实验都是以某些先存物质开始的,所以实验的结果仍无法解释物质本身的起源,而且也不会是圣经所说的神所做的那种创造。第二,目前大多数所谓「创造生命」的尝试,其实都只是从无生命的物质迈向可独立存活的生物(甚至只是单一细胞)这巨大过程中很小的一步。蛋白质分子或氨基酸的构建,还远不及单一细胞的复杂程度。然而最重要的事乃是,如果集合世界上最聪明的科学家,用可能得到的最昂贵、最复杂的实验设备,连续工作数十年,而真的制造出一种生物的话,那又表明了什么呢?那「证明」了神不曾创造生命吗?恰好相反,这就表明生命根本不是靠机遇所产生的,而必须由一位智慧的设计师有意讲它创造出来。

(2)  进化论对现代思潮的破坏性影响

如果生命不是神创造的,特别如果人不是神所造的、亦无需对神负贵,人只是宇宙中随机发生的结果,那么人类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只不过是物质、时间,加上机率的产物,因此当我们面对浩瀚的宇宙,若还以为自己有永恒的或其他方面的重要性,就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当人诚实地反思这个问题时,就会使人陷入深深的绝望感中。

假使真的没有创造我们的神(或至少我们无法确知关乎他的事),那么我们在道德上就不需对至高的审判者负责任了。这么一来,人类生命中就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而人的道德观念就只成了主观的偏好而已——或许道德观念对某些人是好的,但却不能够强加给其他人。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要禁止人做的事,就是禁止他说他知道某些事是对的,某些事是错的。

进化论带来的另一恶果是:如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地球上生物不断进步的无可避免之过程,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保护弱势而无能自卫的人来阻挠过程呢?为什么我们不干脆让他们死亡不再繁殖,好让我们朝着一个新的、更高级的人种,甚至乎「优等民族」的方向迈进呢?事实上,马克思,尼采和希特勒都是用这些原因来说战争是对的。

不只如此,如果人类是不断地进化成更好的景况,那么先贤的智能(尤其是早期的宗教信念)就不如现代思想一样有价值了。此外,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一般人对圣经之可信度的看法,产生了十分负面的影响。

现代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仅视人类为较高级形式的动物,就是进化论思想的另一结果。而那些反对所有宰杀动物之行为(不论是作食物,皮革大衣,或医学研究)的现代「动物权益」运动的极端思想,也是从进化论的思想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TOP

2.4 断代论(Gap Theory)

有些福音派人士提出说,在创世记1:1(「起初,神创造天地」)和创世记1:2 (“地是混沌空虚[和合本译作: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其上”)之间,有一个千百万年的断代。按照这个断代论(gap theory) 的说法,神在早先的时候曾有过一次创造,不过最后有过一场对神的叛逆(大概是跟撒但的叛逆有关),以致神审判了大地,使得「地变为混沌空虚,渊面黑暗J (创1:2另译,但值得怀疑)。而我们在创世记1:3-2:3里所看到的,实际上是神的第二次创造,共六日,每日就是实际上的二十四小时,这发生在较近的时间(也许是一万至两万年以前)。而地球上所发现古老的化石,其中有许多据说有千百万年之久,那是来自第一次的创造(四十五亿年以前),只在创世记1:1提到。

这种理论主要的圣经论点,就是创世记1:2「混沌空虚」和「黑暗」的话语,这话语将大地描绘为经历过神审判的样子。在旧约圣经的其它地方,经常用「黑暗」作为审判的记号,而希伯来字tohu(「混沌,没有定形」)和bohu(「空虚、空洞」),在一些经文中,如以赛亚书34:11和耶利米书4:23,所指的就是像遭受神审判、荒凉的旷野。

不过这些论点似乎不足以说服我们相信创世记1:2节所描绘的大地就是神审判后的荒凉之地。如果第1节先说神造了大地(创1:1),然后第3节才说神创造了光(创1:3),那么在第2节就必须有黑暗笼罩大地,这乃指出神的创造正在进行中,并没有什么邪恶存在。此外,每一日都有“晚上”,在创造的六日中每日都有“黑暗” (创1:5,8,13,8-19等),但不表示有邪恶或神的不赞同(参诗104:20)存在。而「混沌空虚」这个片语的意思,就是说大地还不适合居住,因神的预备工作还没有完成。当然,当神咒诅旷野时,它就会变得不适合居住,但是我们不能将那一处不适合居住的原因(神咒诅旷野),加到这一处(创造)来,因为此处不适合居住的原因,就只是因为神的工作还在进行中,他为人预备的工作尚未完成。

除了创世纪1:2并不支持这个观点之外,还有一些很有分量的论点也驳斥断代论:

反对论点一:圣经中没有任何的经节清楚提到有更早的创造,所以这个理论甚至没有一节圣经经文能清楚地支持它。

反对论点二:创世记1:31那里记载,当神完成了他的创造之工时,「神看着一切都甚好」。但若根据断代论的看法,神所看到的大地应该会是充满了叛逆、冲突和神可畏之审判的结果。神看到的还会有鬼魔、悖逆他而属撒但的差役,然而圣经却告诉我们,他称所造的一切都「甚好」。假若地上有那么多的邪恶,那麼多的叛逆和受审判的证据,而神卻依然說所造的甚好,那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反对论点三:我们后来在十诫里看见摩西对神创造之工的描述:「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ll) 在这里说到,天地的受造和「其中的万物」的受造,都归于神六日的创造之工。无论我们将这些日子看作是二十四小时的日子或更长的时期,整个天地和其中的万物的受造,都是在这六日之内。
反对论点四:断代论必须假设说,所有那些跟现在动物很像的千百万年前的动物化石,指出神第一次所创造的动物界和植物界是以失败告终。这些动物和植物没有达成神起初的目的,所以他将它们毁灭了。但他在第二次的创造中,将它们造得跟第一次的完全一样。再有的是,因为亚当和夏娃是第一对男人和女人,所以断代论就得假设说,在千百万年以前就存在的一次先前的创造,缺少了神创造之工的最高层次,那就是创造人本身。但是,神没能藉着起初的植物界和动物界来成就他的旨意,又没能用他创造的最高峰——创造人一一来为他的创造加冕,这些似乎都不符合圣经所描绘的那位神。凡他所做的,他永远成就訑的旨意。所以,看起来断代论并不是今日福音派基督徒可以接受的一个选择了。.

TOP

3 地球的年龄:一些初步的考量

比起以上讨论过的教义,这个问题真的不是那么重要。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内容可以总结如下:(1)神从无而创造出宇宙;(2)受造之物与神有别,但都要靠神而立;(3)神创造宇宙为要彰显他自己的荣耀;(4)神所造的宇宙甚好;(5)圣经与科学并无终极的矛盾:(6)世俗的理论,包括达尔文进化论,否认神是创造主,很清楚地与圣经的信念不合。

关于地球的年龄有两种理论:一是“古老地球论”(old earth theory) ,它同意现代科学的一致意见,即地球的年龄有四十五亿年;另一是“年轻地球论” (young earth theory),它说地球只有一万年到两万年那么久,并且认为世俗科学所定年代的系统是不正确的。这两种理论之间的差距十分巨大:4,499,980,000年!

在我们讨论这两种立场的特定论点之前,我们要先检视一些初步的问题:圣经里的家谱.人类年代的估算、动物死亡的问题,恐龙年代的看法,以及创世记第1章中六「日」创造的时间长度。

3.1圣经里的家谱有跳代的间隔

仔细查考圣经中对应的名单就显示出,圣经本身指明一个事实,圣经作者所列的家谱,仅仅列出了那些他们认为是重要的人,而且是为着他们写作目的而记录其名的。事实上,圣经中有些家谱包含了另一些家谱所漏掉的名字。

圣经的家谱裹面有跳代的间隔,神只让那些对他的目的是重要的人名被记载下来。亚伯拉罕的年代大约可以说是主前2000年,因为在亚伯拉罕的生平故事中所提到的君王和地方(创世记第12章及其后各章),可以与年代估计相当可靠的考古学数据联系起来。但在亚伯拉罕以前的背景年代就很不能肯定了。这点使得我们可以较有弹性地思想人类首次出现在地球上的年代。

3.2人类的年代有多久远?

虽然现代的科学估计说,人类大约是在两百五十万年以前首度出现在地球上的,但更重要的事乃是,这宣称所说的「人」的是什么样的「人」。下表所列的是现代科学观点的一个粗略要览。
技能人(homohabitis) : 主前二百万至三百五十万年,使用石器;
直立人(homo erectus):主前一百五十万年,使用各种石器,主前五十万年峙用火,狩猎大型动物。
智慧人或思想人(homo sapiens):主前四至十五万年(或许主前三十万年),埋葬死者,例如: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 man)
真有智能人(homo sapiens sapiens):主前九万年,例如:克鲁马侬人(Cro-Magnon man)   主前一万八千至三万五千年,洞穴绘画;例如:新石器时代人(Neolithic man)主前一万九千年,饲养牲畜、农业,冶金

无论基督徒是支持年轻地球论还是古老地球论,他们都会同意,在有克鲁马侬人洞穴绘画的时候,人类肯定已经存在地球土了,而其绘画的年代大约是在主前一万年。至于比克鲁马侬人绘画再早期的人,学者的看法就有分歧。尼安德塔人真的是人吗?或只是像人一样的生物呢?

所以,人类到底是多久以前出现在地球上的?如果克鲁马侬人洞穴绘画的年代计算是正确的话,那就肯定是在主前一万年左右了。但在此之前的事,就很难说了。


3.3在人类堕落之前,动物会死亡吗?
对那些主张年轻地球论的人来说,没有必要问在人类堕落以前动物是否会死亡的问题,因为动物和人都是在第六日被造的,而且在亚当和夏娃被造与犯罪之间可能只有很短的时间。亚当和夏娃的犯罪可能也将死亡引进了动物界,成为堕落之诅咒的一部分(创3:17-19;罗8:20-23)。

但对于古老地球论的支持者来说,这个间题就很重要了。在地球里显然有数以百万计的古老化石,它们是否是来自那些在亚当和夏娃受造以前很久,就活着又死了的动物呢?神是否可能在从创造之初就造了会死亡的动物界?这是很有可能的。如果亚当和夏娃要吃蔬菜的话,植物界的死亡是毫无疑问的。而如果神起初创造的动物会繁殖,又永远活着,那么地球很快就会拥挤不堪而不得纡解了。神在创世纪2:17里给亚当的警告只是说,他若吃禁果,他自己就会死,并没有说动物也会跟着开始死亡。当保罗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罗5:12)之时,其下的句子很清楚地说明,他是在讲人类的死亡,而不是植物和动物的死亡,因为他立刻加了一句说:“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罗5:12)

从我们在圣经中已有的资料来看,我们现在不知道,神是否从一开始创造动物时,就让动物会老、会死,但真的有这可能性。

3.4恐龙的年代有多久远?
现今的科学认为,恐龙在六千五百万年前就灭绝了,那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前千百万年的事。然而那些支持六日创造的「日」是指二十四小时、支持年轻地球论的人会说,恐龙是神创造人和动物时(第六日)所创造的动物之一,因此他们会说恐龙和人同时生存在地上,而后恐龙才灭绝了(或许是因为大洪水)。主张年轻地球论的人当然不同意现今的科学将恐龙的年代计算得如此古老。

在那些支持古老地球论的人当中,有些人会认为恐龙也在亚当所命名的那些生物之列(创2:19-20),但后来它们灭绝了(可能是在大洪水当中)。他们认为恐龙可能在较早之时就存在了,但到亚当和夏娃的年代之后才灭绝的。但其它主张古老地球论的人则认为,第六日的创造长达千百万年之久,在亚当被造并给动物命名时,恐龙早已经灭绝了。当然,这种观点就需要说动物界在人犯罪以前就有死亡了(见前面E.3.3节)。


3.5创世的六日是六个二十四小时的日子吗?
年轻地球论和古老地球论支持者之间,大部分争辩的关键在于对创世记第1章的“日”之长短的解释。支持古老地球论的人提出创世记第1章的「日」不是指二十四小时的时期,而是指相当长的时期,乃是千百万年,神在这期间完成了创世记第1章所描述的创造活动。这种主张导致了他们与其它福音派人士之间异常炽烈的争论,但迄今尚无定论。

有利于六日乃很长时期之观点的事实是,希伯来文yom(日) 有时候不是指字面上的二十四小时的一日,而是指更长的一段时间。

另外一个支持说那些「日」是指很长一段时间的事实,就是第六日所包含的事件很多,所以「日」一定是比二十四小时还要长。

与此相关连的还有一点要考虑的。我们应该注意,第七天并没有以「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七天」这样的短语来作结论。这节经文只说到:「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创2:2-3)这里有可能(如果不是暗指)是在说第七日仍在持续中,它从来就没有终结过,它也是一段很长时间的“日” (另参约5:17;来4:4,9-10)。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日」这个字在创世记第1章的上下文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基于这个字在稍后几节同样的叙述(创2:4)中,必定是指一段较长时期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不要武断地说,原初的读者肯定知道作者说的一「日」是指二十四小时。事实上,这两种意思都是这段经文叙述之原初读者所普遍知悉的意思。

很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那些主张创造的六「日」为长时期的人,并不是说上下文要求我们将这些日子理解为几个时期;他们只是说上下文并没有清楚地向我们指明「日」的意思。如果从许多不同学科得出的有关地球年龄的科学数据都令人信服,且都有相似的答案,使我们相信地球是有几十亿年的古老,那么将“日”解释为较长一段时间,可能是我们所能采取的最好诠释了。

从另一方面看,赞成将创世记第1章的「日」理解为「二十四为一日」的论点如下:

(1)创世记第1章的每一日都以「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创1:5)这样表达方式来结尾,这是很重要的。「有晚上,有早晨」这个片语在第8,13,19,23和31重复出现,看起来这是表示一系列发生的事件,标明了字面上为二十四小时的一日,并表示读者应当按照这个方式来理解它。

然而,那些坚信「日」为一段长时期的人会反驳说:(a)晚上和早晨未必合出一整天,它只是说一日之结束和另一日之开始而已。所以,这种说法本身可能只是作者表达方式的一部分,要告诉我们第一个创造日(也就是很长的一段时期)结束了,而下一个创造「日」的开始已经来到了。(b)头三个创造“日”不可能是用太阳照在地球上而有的早晨和晚上来标明,因为太阳是到第四日才被造出来的(创1:14-19);因此,在这一章的上下文所说的「有晚上、有早晨」,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一般的晚上和早晨。

(2)创造的第三日不可能会很长,因为太阳到第四日才出现,而且植物没有阳光就活不了多久。要反驳这一点,有人会说,神在第一日所造的光能够供应能量给植物达千百万年之久。但那就得假设神已经先造了一个光体,其亮度和能量几乎跟太阳完全一样,但却又不是阳光。这是一个不太寻常的看法。

(3)在十诫里所用的「日」这个字的意思,是指二十四小时。要避开这结论是很困难的: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8-11)

这段经文中的安息“日” (第8节),肯定是指二十四小时的一天,那么在同一句11节所记载的神在「六日」之内造了天地,不就应该是指同样的意思吗?然而又一次地,它本身还是没有足够的决定性,因为有人可以这样响应说,读者(若是仔细阅读了创世记l-2章)会注意到,经文里没有指明「日」是多长时间,而安息日的诫命只是告诉神的子民说,正如他遵循了创造中六加一的模式(六个时段工作,紧接一个时段休息),所以他们也要在生活中遵循六加一的模式(六日工作,紧接一日休息)。

(4)那些认为一「日」是二十四小时的人也会这样问:是否在希伯来文圣经中,还有别的地方是用复数的「日」,尤其是紧连着一个数目(例如「六日」),而不是指二十四小时的?不过,这个论点也不是很有说服力,因为(a)用复数的「日」表示时期的例子,可见出埃及记20:12,我们在上面一段已经讨论过了。(b)如果这个字的单数明显有「时期」的意思(正如大家都承认的确是有的),那么说到六个这样的“时期”读者当然也能够理解,即使旧约圣经的其它地方没有这种例证。在圣经别处没出现这样的用法,这事实可能只是表示在别处没有可这样用的情况而已。

(5)当耶稣说:「但从起初创造的时候,神造人是造男造女」(可10:6)之时,他的意思隐含说亚当和夏娃不是创造开始后数十亿年才被造出来的,而是在创造之初就造了他们。这个论点也有一些份量,但主张古老地球论的人会这样响应:耶稣所说的「起初创造的时候」乃是指整个创世记1-2章,与法利赛人辩护休妻所依赖的摩西律法之辩词(可10:4),作一对比。

支持一「日」是二十四小时的五种论点,笔者都一一回复了,但这些答案可能仍然说服不了其拥护者。他们对一「日」是一段时期之观点的响应将会是:(a) 当然,在旧约许多地方“日”都有「时期」的意思,但那不代表在创世记第1章里的「日」就一定是那个意思。(b)创造的第六日那一天并不需要比二十四小时更长,尤其是如果亚当只需要给空中飞鸟和「野地走兽」的主要代表起名(创2:20)。(C) 虽然没有太阳为创造的头三天作记号,然而地球却仍然以固定的速度自转,也有神在第一天所造的“光”和“暗”(创1:3-4),而且他称光为“昼”,称暗为“夜” (创1:5)。所以,根据创世记1:3-5,神以某种方式从创造的第一日起,就使日夜交替了。

关于创世记第1章「日」的长度,我们要作怎样的结论呢?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料看,要作决定似乎十分不易。这不只是一个「相信圣经」或「不相信圣经」的问题而已,也不只是一个「屈服于现代科学」或「拒绝现代科学清楚的结论」的问题。即使对那些相信圣经完全真实的人(如笔者),以及那些对科学家们所提出之古老地球论持某种程度怀疑的人(如笔者),这个问题似乎也不易回答。

目前,关于创世记第1章中“日”的长短,上述两种解答都有可能,因为神选择了不给我们足够的资料来决定出一个清晰的答案。而此时真正试验我们是否对神忠诚的,则是我们是否能够宽厚地对待那些以无亏良心全然相信神的话语,却在这件事上和我们持不同立场场的人。.

TOP

4古老地球论和年轻地球论都是合理的意见
古老地球论和年轻地球论都是现今相信圣经的基督徒可采纳的合理意见。在我们讨论了几个关于地球年龄的初步考虑之后,现在终于要来看古老地球论和年轻地球论的明确观点。

4.1 古老地球论(Old Earth Theory)
(1)“日”即「年代」论(day-age theory)

许多相信地球有数以百万年计之古老的人坚持说,创世记第1章的「日」乃是时间极其久远的「年代」。我们在前面针对创世记第1章所提过的「日」是指很长时期之论点,在此都可再次提出,而且正如我们在前面也说过的,希伯来经文的用字确实容许我们说「日」是指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观点显而易见的优点是.如里现代科学所估计地球有四十五亿年之古老是正确的话,那么它就解释了圣经与这个事实吻合。在主张古老地球论的福音派之人中,这是一个常见的立场。这种观点有时候被称为「协调主义理论」,因为它寻求圣经与科学在年代确定上的结论协调一致。

研究显示,在十九和二十世纪中,许多基督徒的地质学家受到明显是压倒性之证据的影响,结论说地球有四十五亿年之古老。虽然有些年轻地球论的提倡者(见以下的讨论)宣称用放射线物质测定年代的方法,因着地球在大洪水时所发生的变化,是不准确的。但是杨戴维指出,从月球上取来的岩石和最近落到地球上的陨石,都不可能受到挪亚时代大洪水的影响,但其放射线年代测定的结果,与地球上不同物质之放射线测定是吻合一致的,而且这些测试的结果“显著地一致指向大约是四十五至四十七亿”。

除了放射线年代测定的论据之外,杨戴维支持古老地球论最有力的一些论点还包括了:液体岩浆冷却所需要的时间(大部分南加州的形成需要一百万年);许多含有小化石之变质岩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和压力(有些显然只可能在深埋于地下两万至三万公尺所造成之压力下才能形成,然后还要被带到地层表面。若从年轻地球论的观点来看,这在什么时候才可能发生呢?);大陆陆块漂移(非洲和南美洲附近带有化石的岩石显然在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大陆陆块漂移而分开,这种现象按照现在每年两公分的速率来算,在两万年之内是发生不了的);以及珊瑚礁的形成(有些珊瑚礁显然需要成千上万年的逐渐沉积,才能达到现在的样子)。

虽然「日」即「年代」之观点肯定是可能的,但它有几个难解之处:(1)创世记第1章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并不完全对应现代科学对生命发展过程之了解:现代科学认为海洋生物(圣经说是第五日受造)应出现在树木(圣经说是第三日受造)之前,而虫和其它的陆地动物(圣经说是第六日受造)以及鱼(圣经说是第五日受造),则出现在飞鸟(圣经说是第五日受造)之前。(2)这种观点最大的困难在于它将太阳,月亮和众星的出现(第四日受造),放在植物和树木受造(第三日受造)的千百万年之后。按照现代科学的看法,这观点根本就说不过去。因为现代科学认为众星早在地球或地上生物出现以前很久就形成了。若按地球目前运作的方式也说不通,因为植物没有日照就不会生长,许多植物(第三日受造)若没有鸟类或飞行的昆虫(第五日受造),就不可能传授花粉,而许多飞鸟(第五日受造)则是靠吃食爬行的昆虫而生存。不只如此,地上的水没有阳光,怎么可能千百万年不结冰呢?

持「协调主义者理论」的人会响应说,太阳、月亮和星星是在第一日(光造)或在第一日之前就被造好了;就是在“起初,神创造天地” (创1:1) 时就已经被造好了,而太阳、月亮和众星在第四日才变为可见的或被显现出来(创1:14-19)。但这种论点不是很有说服力,因为其它五日的创造都没有牵涉到某些先被造好而后才显现出来之物,而都是在第一次就真的创造好了。

创世记1:16的动词可以理解为完成式,表明神在此时以前已经完成了创造。「神已经造好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他又造好了众星。」从文法上来说,这是可能的。这意味着神早已造好了太阳、月亮和众星(在第1节造天地,在第3节造光),而只是在第四日将它们放置在地球附近,或在第四日让它们可以从地球上看得见(创1:14-15,17-18)。这样解释容许“造(asah)”这个字有「造好了」的意思,从而避免了前面说的创世记1:16是指「显现」的难处。这个修改使得「日」即「年代」论真有可能性。事实上对目前的笔者来说,如果要采信古老地球论,这种修改过的观点看来是最有说服力的了。至于植物所需要的光和水保温所需要的光.其实在第一日就已经有了——即使我们不清楚它到底是太阳星星的光还是神荣耀的光。
(2) 文学架构论(literary framework theory)

另一种解释创世记第1章之“日”的方法,在福音派里吸引了很多人跟随,因为它说创世记第1章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有关地球年龄之信息,所以它与现代科学所估计地球非常古老的看法可以共存。这种观点认为,创世记第1章说到六日的创造,并无意指出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它只是作者用来教导我们有关神创造性活动的一个文学「架构」而已。这个架构前三天和后三天是彼此呼应的。

从这种排列方式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平行的结构。在第一日,神将光和暗分开,而在第四日,他将太阳,月亮和众星安置在光和暗中。在第二日,树将水与穹苍分开,而在第五日,他将鱼安置在水中,将飞鸟安置在天上。在第三日,他将陆地和海洋分开,让植物生长,而在第六日,他将动物和人安置在陆地,赐给他们植物作为食物。

这只是让我们看到六个不同的创造「画面」,告诉我们乃是神使创造的所有层面发生,而且他创造活动的巅峰是创造人,而在所有的创造之上乃是神自己一他在第七日安息,所以他呼召人也要在安息日敬拜他。

以下是几个反对架构论的论点:

反对论点一:首先,架构论所提出各创造日之间的对应,并不像它所声称的那样贴切。

反对论点二:由于所有为了理解创世记第1章而提出的理论,都试图要为地球年龄的科学数据提供解释,因此这不是有利于架构论的独特辩词。然而,我们必须认明这个理论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这个事实:它纡解了福音派人士试图协调科学发现和创世记第1章的重担。可是,正如一位支持这个理论的人说的:「这理论的优点很多,对一些人来说它能带来很大的纡解,然而这也使得它可能会变为一种试探。」他又很有智慧地说:「我们不能是基于方便而拥护某种理论,我们只能单单看经文是否把我们带向那个理论」。

反对论点三:那些接受架构论的人看创世记第1卓和第2章是没有什么矛盾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普遍接受了这个观念:创世记第2章并不是在描述起初创造动物和植物的顺序,它只是扼要地重述了创世记第1章的某些重要的细节而已,如亚当和夏娃的特别受造。

反对论点四:创世记2:5并不是真的在解释地上没有植物的原因是地上太干燥,以至于它不能使植物生长。其实创世纪2:5-6的叙述只是说明了神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创造人时的情况。

反对论点五:最后,反对架构论最强而有力的论点,以及相当少的福音派人士接架构论的原因,就是整个创世记第1章很强烈地表示出,它的叙述不只是一个文学架构而是说出有时间顺序的各个事件。   

反对论点六:日子的序列也表示出神命令人要效法他作工加上安息的模式。「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息日.....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8-11) 如果神没有在六日之内作工创造这地,并在第七日安息,那么这种效法他的命令就会成为一种误导,或根本就不合理。

总结来说,虽然架构论没有否认圣经的真实性,但是它对圣经所采取的解释,在细检验后就站不住脚了。.

TOP

4.2 年轻地球论(Young Earth Theory)

主张年轻地球论的人认为地球晚近才受造,他们也提出了一些科学性的论点。他们通常支持以下一种立场,或两种立场都支持:

(1) 成熟创造论(Mature Creationism)或古老外貌的创造

许多支持年轻地球论的人指出,原初的创造——甚至是从创造的第一日开始一一就一定是有“古老的外貌(appearance of age)”。这种观点的另一个名称是“成熟创逢论” (mature creationism) ,因为它肯定地说神所创造的是成熟的受造界。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亚当和夏娃的外貌都是完全长大的成人。他们看上去像是已经活了二十或二十五年,像是人类正常地从婴儿长大成人似的,但事实上他们才活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与此相似地,他们大概在他们活着的第一个晚上就看到星星,但大多数星星要经过几千年甚或几百万年才能到达地球。这就表示神创造的是星光已经到位的星辰。而那些完全长成的树,大概也已经有了年轮(在神告诉亚当和夏娃园中哪些树上的果子可以吃、哪些不能吃之后,他们可能不用等上许多年才看得到果子;他们可能也不用等上几周或几个月,才能吃到地里长成的菜蔬)。循着这条思路推理下去,们是否可以进一步地假设说,在起初创造的时候,已经类似地形成了许多地貌的外观,虽然现在看起来似乎需要数千年甚或数干百万年时间的「缓慢」过程才能得以形成?

然而,这种「古老外貌」之观点的真正问题,是宇宙间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就解释清楚的。大家都会同意亚当和夏娃受造时就是成人,不是新生婴儿,所以外貌上是有些年纪了。大多数认为创世记第1章的「日」是指二十四小时的人也会说,植物、树木和动物在起初受造时候,外貌也都是有些年纪的(先有鸡,后有蛋!),发出星光的星辰大概也是一样。但是若说到化石的创造,就真的带来麻烦了。因为负责任的基督徒不会说,神将化石散布全球,好让它的外貌看起来是古老的样子!这样神就不是在创造长成状态或「过程中」的生物,而足在创造动物的残骸。其目的就不是使动物为亚当和夏娃效力,而只是为使人认为地球比它实际年龄还要古老。此外,我们就不得不说,神创造了所有这些死的动物,竟还称它们为「甚好」。

如果地球不是真的有四十五亿年之古老,为什么神造出那么多的标示,都指明地球有四十五亿年之古老呢?这样,我们若结论说,地球真的有四十五亿年之古老,因为神留下众多的标示向我们显明这是事实,而不是表示他在欺骗我们,这结论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基督徒对于化石记录似乎只可能采纳这两种可靠的解释:(l)由于有瑕疵的假设,或由于人类的堕落或大洪水所带来的变化,以致目前的年代测定法不准确得极其不成比例。或(2)目前的年代测定法大致准确,因此地球有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之古老。

2) 大洪水地质论(Flood Geology)

在福音派人士中,另外一种常见的观点可以被称为“大洪水地质论”。这种观点是说,挪亚时代的大洪水(创6-9章)释出了巨大自然的力量:显著地改变了地貌。举例来说,由于地上洪水所产生极巨大的压力,在一年而非千万年之内形成了煤和钻石。这种观点也宣称,大洪水在世界各处将化石沉积在相当厚的地层中。大洪水地质论之观点又被称为「心灾变论」(neo-catastrophism),因为它的提倡者将地球现在大部分的地质状态,都归因于大洪水所带来的巨大灾变。

就笔者来说,虽然个人认为创世记6-9章的洪水是普世性的,它也确实给地表造成显著的影响,方舟之外所有的活人和动物都在大洪水中灭亡了,但笔者不相信所有地球的地质形成都是由于挪亚时代的大洪水所造成的,而不是靠千百万年来的沉积作用、火山喷发、冰川漂移、大陆陆块漂移等等。大洪水地质论所引发的争议,与其它有关创造的争论,有十分显著的不同,因为它的提倡者几乎没有说服任何专业的地质学家,甚至也没有说服那些笃信圣经的福音派基督徒的地质学家。.

TOP

5  关于地球年龄的结论
讨论了那么多,地球究竟有多古老呢?这些讨论把我们带到哪个结论呢?杨戴维根据来自不同学科的多种科学数据而支持古老地球论,其论点是很有力的(至少对笔者而言)。从含有化石的岩石,珊瑚礁,大陆陆块的漂移,以及从各种放射线年代测定所得着的相似结果来看,这个理论尤其是真实的。对笔者而言,古老地球论的主张似乎有比较强的科学证据,而且这种证据的分量似乎正在逐年增加中。

但是另一方面,古老地球论所解释的创世记第1章,虽然有其可能性,但似乎对经文的意思来说并不自然。杨戴维白己提出的解释——「七个连续的、不确定时期的象征性之“日”」一一并没有真的解决问题,因为他为了使生物出现的顺序在科学上说得通,就宁可将神的创造活动,按其需要而散布在不同的日子里。

6 需要进一步的了解
虽然我们的结论只是暂时性的,但在此时,根据我们的理解,圣经本身似乎更容易理解为建议(而非必须是)年轻地球论,即使我们所观察到关于创造的事实,似乎愈来愈倾向于古老地球论。这两种观点都有可能,但没有一种是可确定为正确的。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地说,圣经没有直接教导地球年龄的事,但我们可以思考这个题,并或多或少地从圣经中作可能的推论。因此,我们最好:(1)承认在基督再来以前,神可能没有要让我们为这个问题找到清楚的解答;(2)对年轻地球论和古老地球论这两个不同阵营里的福音派科学家和神学家们,鼓励他们开始同工,彼此少一点傲慢,多一些谦卑,在共同的目标下有更多的合作意识。.

TOP

F 应用

创造的教义对今日的基督徒有很多的应用。它使我们明了到物质的宇宙本身是好的,因为神创造它为好,神也要我们以讨他喜悦的方式来使用它。所以,我们应该要像早期的基督徒一样,“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徒2:46),总要感谢神并信靠他的供应。正确地欣赏创造,会保守我们不落入错误的禁欲主义里,这主义否认创造的美好和从其中而来的祝福。

创造的教义还会鼓励一些基督徒针对丰富而美善的受造界,从事一些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或支持这样的研究。

创造的教义也会促使我们更清楚地认明,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本身是荣耀神的,因为它使我们发现,在神的创造大工中,他是如何地有智慧、有能力和匠心独运。

创造的教义也提醒我们,神在他所创造的宇宙之上掌权。他创造了一切,他是一切受造之物的主。我们将我们自己和所有的一切,都归给他;我们可以有完全的信心,至终要击败他所有的仇敌,并彰显他是大有主权的君王,永远受到敬拜。此外如果我们的心态是对的话,宇宙的浩瀚和每一受造之物的惊人复杂性,都将吸引我们不断地因着他的伟大而赞美他。

最后,正如我们前面曾指出的,我们能够用感恩的心态,全心地享受创意性的活动(包括艺术的、音乐的,运动的、家居的、文学的等),因为我们的神和创造主使我们能够在这些创意性的活动他。.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