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

选自: 给教师的建议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
                              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1-31 11:07 编辑 ].

TOP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
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在52年的短暂人生中,他把35年奉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曾先后为3700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在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二、三十年间,他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践,使这一所农村中学成了国内外闻名的教育实验园地。
他一生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童话和故事。一些重要著作,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关于爱的思考》《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给儿子的信》,曾在我国出版,产生很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真挚动人,热情洋溢,许多篇章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读者,令人不忍释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像弹钢琴那样,和谐地实施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他又说:“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时时想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他认为,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懂得,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于孩子们来说,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要让学生为分数而奋斗,而要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决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取得过很高的学位,是勤奋忘我的精神、热爱教育的品质使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晚年,他常常因病住院,即使在病房里仍然坚持工作。病友问他:你这个有名人物,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为什么在病休时还要不停地工作呢?他回答说,人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而生活。.

TOP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是意味深长的。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在苏霍姆林斯基以前,教育学往往被当成一门 “目中无人”的学科,教育的对象被确定为“教育现象、教育事实和教育规律”,原理和规则似乎成了教育学的全部。苏霍姆林斯基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人重新引入了教育学的视野。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读苏氏的著作,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繁琐的理论,只有温和的话语和天才的思想,丰富着我们的心灵,如同聆听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

TOP

和SES的老师们一起学习教育思想

上海市实验学校教师必读书籍之中,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 苏霍姆林斯基)是其中之一。读后很感动。作为SES的一位学生家长,觉得与老师们一起学习教育思想,很有必要。特借旺旺论坛的空间,推荐给各位家长。也许这是与老师们共同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加强沟通的一条有效途径。SES办得怎样,从他们要求每位老师必读的书籍中可以反映出来。家长们共勉吧!.

TOP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目录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8、关于获取知识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15、怎样检查练习本 
      16、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17、教给学生观察 
      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21、兴趣的秘密何在 
      2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24、淡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35、怎样培养记忆力 
      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40、动手和智慧 
      41、智育的真谛 
      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 
      45、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 
      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48、要思考,不要死记!  
      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 
      51、要使知识“活起来”  
      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6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66、劳动和智力发展 
      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68、—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71、教学方法问题 
      72、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 
      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79、教育和自我教育 
      80、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 
      8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83、“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 
      84、我们的“家长学校”  
      85、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 
      86、致未来的教师 
      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88、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 
      89、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90、我怎样写教育日记 
      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92、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 
      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 
      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 
      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100、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TOP

哪有这么好的学校和老师啊?.

TOP

答复6楼

确实有!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坚持工作了二三十年的帕夫雷什乡村中学是一个典范.1948年,苏霍姆林斯基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直到1970年去世,共23年,从未离开过学校的实际工作。这所原本默默无闻的农村中学,经过他的经营成了全国模范中学,平均每天去该校参观学习的不下一二百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之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记述了作者在五年时间与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平凡才使每一次阅读都毫无距离地走近他——倾听他真挚的心跳,感受他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对孩子火一样的爱,直至融入他天空般宽广的胸怀……
  卫国战争,让这个班十一个孩子失去父亲,两个成为孤儿,大部分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创伤。为此,作者发出了“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呐喊。于是,“快乐学校”便诞生了。阅读这一部分,你会一次又一次被这位富有创意的教育家所折服。“我们的幻想之角”建在森林边、谷坡下的小洞里,在那儿,飘出了孩子们一首首最动人最纯真的诗篇。生活在“蓝天下的学校”,他们可以美美地坐在葡萄架下浓浓的绿荫里,品尝着果实的香甜;也可以自由地登上山岗,细听着昆虫的低唱。“第一个云雀节”来了,他们用白面制作成各种漂亮的小鸟,展现自己美好的希望;当秋风吹过时,他们便依依送别南飞的大雁……
  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在本书第二部分“童年时代”中,作者详尽叙述了他怎样教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怎样指导他们阅读“三百页《大自然的书》”。但他同时大声强调,“决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要让孩子们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

       在中国,2009年2月5日感动中国的节目介绍了;在2800公尺高的大渡河峡谷上任教的民办教师李桂林.他说最对不起的人是他的老婆陆秀芬,而当主持人敬一丹问起陆秀芬每月工资时,陆答250元。我真的动容了。现在我们说起来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时,往往口袋里还是比较鼓的,可是象李、陆夫妇这样甘于清贫,在山沟里一呆就是18年是很难做到的.
         在实验学校也有这样的先进工作者,需要大力宣传和表扬,

[ 本帖最后由 ououmama 于 2009-2-10 10:30 编辑 ].

TOP

不要让学生为分数而奋斗,而要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
说的很好,做起来很难!.

TOP

回复楼上:的确很难,但也必须按照这个方向努力下去!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TOP

引用:
原帖由 婷婷妈咪 于 2009-2-10 11:11 发表
不要让学生为分数而奋斗,而要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
说的很好,做起来很难!
如果信都不敢信,想都不敢想,那各位就只好让自己的孩子听从为分数而奋斗为分数而活着的命运安排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sandyshang 于 2009-2-10 10:08 发表
哪有这么好的学校和老师啊?
  俺读小学中学,遇着的几乎全都是这样的老师,尽管他们的成就和名声没有苏霍姆林斯基大。
  我相信,永远相信!
  我期盼,永远期盼!!
  我赞美,永远赞美!!!
  正如相信和期待孩子变好,孩子果真会慢慢变好,相信和期待老师会变好,这种期望也会自我实现;
  正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老师也是夸出来的;
  让我们一起来夸孩子的老师吧,就算他是一个平凡的老师,我们也要一个劲地夸他的优点和特点。.

TOP

回复 11#hxy007 的帖子

同志啊,偶们小时候是有,现在还会有吗?那可真是稀有动物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sandyshang 于 2009-2-15 21:25 发表
同志啊,偶们小时候是有,现在还会有吗?那可真是稀有动物了。
  阁下可能是个唯物主义者,相信事实,只信事实。
  在下是个唯心主义者,承认事实,更相信真诚的信念、期待和赞美也会改变事实。
  即使咱孩子的老师不够优秀,不够完美,甚至有许多普通人的缺点,
  咱也一个劲地理解他,体谅他,并且寻找他的优点、特点,
  不断地夸他的优点、特点,直夸得他使劲地把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全都展现在咱孩子的面前,
  于是,他在咱孩子面前果真成了一个好老师。
  不信,您也可以试一试。.

TOP

回复 13#hxy007 的帖子

唉,偶倒不是说现在老师不好,是教育体制把大家逼疯了。有点夸张,呵呵,你别介意。.

TOP

引用:
原帖由 sandyshang 于 2009-2-15 22:01 发表
唉,偶倒不是说现在老师不好,是教育体制把大家逼疯了。有点夸张,呵呵,你别介意。
  呵呵,大环境咱改变不了,难道小环境不可以努力营造吗?.

TOP

回复 15#hxy007 的帖子

呵呵,这偶倒不愁,谁让偶心态好呢?撞到哪里算哪里吧,只要孩子能开心比什么都强。偶只是在这里抒发一下哈。 .

TOP

回复 16#sandyshang 的帖子

.

TOP

回复 17#hxy007 的帖子

羡慕啥?.

TOP

回复 18#sandyshang 的帖子

  羡慕阁下的心态。还有赞赏阁下的见识,“情人节”译得真不咋地,“亲人节”译得准确传神。.

TOP

回复 19#hxy007 的帖子

亲人节是抄来滴,8是原创。心态倒是老好额,可能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多。要不您也试一试? .

TOP

回复 20#sandyshang 的帖子

  好的。我也试一试,但您得教我。.

TOP

回复 21#hxy007 的帖子

先把你读的书还给老师。 .

TOP

回复 22#sandyshang 的帖子

俺可是抄书为生的,还了书,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TOP

回复 23#hxy007 的帖子

您得相信,不抄书也一样能活,这样才叫乐观。就像我吧,相信失业了我也会过的很好。 .

TOP

回复 22#sandyshang 的帖子

   阁下是大学生,俺可是小学生。咋叫俺还书,这不是害俺吗?.

TOP

回复 25#hxy007 的帖子

俺现在是文盲了。.

TOP

回复 24#sandyshang 的帖子

  对,要相信唯心主义。不抄就不抄,自己写让别抄去!.

TOP

回复 26#sandyshang 的帖子

  你骗人!俺查过您的“个人空间”了,里边写的你是“大学生”级别。.

TOP

回复 27#hxy007 的帖子

写好了让俺学习一下,俺也写一本让人家抄,付了版权费俺可以养老了。.

TOP

回复 29#sandyshang 的帖子

  这主意好!那就写呗。
  请LZ原谅,俺们在这里说闲话了!.

TOP

回复 30#hxy007 的帖子

是你写啊,同志。写好了署名加上我哦。 .

TOP

很久以前,告诉孩子腋下有细菌,所以臭臭的,孩子说,妈妈,我知道了,是细菌放屁屁。那时,孩子的认知 是浅薄的,但有无所顾忌的想象力。那时候的他们,是天才。可是现在,那份灵气渐渐消失了,很少再听到那种让我眼前一亮的语言了,知道了很多,却失去了天才的想象,我一直在竭力保护着这份可贵的财富,可是还是眼看着他们越走越远。我不知现在的教育要如何去挽救。我想要一个灵气的,有人文素养的,积极向上的孩子。
那天去弹琴,去的时间有点早,我们就串到附近的弄堂,我说,这儿是上海的老式石库门,去探探秘。走着走着,发现一个画室,遇见两个画家。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们告诉我,从小学了很多技法,现在要做的却是抛掉这些,回复到孩子的世界里。我能明白,他们要找寻的就是孩子世界里的想象和真善美。一个轮回后又回到了起点,重新捡起的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最初的礼物,却不知是否还在。
在现有体制的教育下,一直在犹豫着,是否该给孩子学奥数,是否要去考级。实验的教育心向往之,可是每年能跨入的孩子那么少。优质的教育资源实在是很稀缺的。很欣赏孩子幼儿园老师当初的愉快教育,在老师的嘴里,学习被说成是学本领,“学学习,学生活,学做人”,这样的理念,真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