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唐崇荣牧师 圣经难解经文 第三十五讲 亚伯拉罕因信称义

唐崇荣牧师 圣经难解经文 第三十五讲 亚伯拉罕因信称义

唐崇荣牧师 圣经难解经文 第三十五讲 亚伯拉罕因信称义

第三十五讲 亚伯拉罕因信称义
创世纪第十五章

        我们打开圣经,创世纪第十五章:

        “这事以后,耶和华在异象中有话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亚伯兰说:“主耶和华啊,我既无子,你还赐我甚么呢?并且要承受我家业的是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亚伯兰又说:“你没有给我儿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耶和华又有话对他说:“这人必不成为你的后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为你的后嗣。”于是领他走到外边说:“你向天观看,数算众星,能数得过来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耶和华又对他说:“我是耶和华,曾领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为要将这地赐你为业。”亚伯兰说:“主耶和华啊,我怎能知道必得这地为业呢?”他说:“你为我取一只三年的母牛,一只三年的母山羊,一只三年的公绵羊,一只斑鸠,一只雏鸽。”亚伯兰就取了这些来,每样劈开分成两半,一半对著一半地摆列,只有鸟没有劈开。有鸷鸟下来落在那死畜的肉上,亚伯兰就把它吓飞了。日头正落的时候,亚伯兰沉沉地睡了,忽然有惊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的确知道,你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四百年。并且他们所要服事的那国,我要惩罚,后来他们必带著许多财物从那里出来。但你要享大寿数,平平安安地归到你列祖那里,被人埋葬。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烟的炉,并烧著的火把,从那些肉块中经过。当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说:“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大河之地, 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亚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

        我们读经就到这个地方。这章圣经很特别,因为这章圣经上帝特别与亚伯拉罕立约,上帝对他说我必大大赏赐给你。亚伯拉罕对上帝所应许的这些话他怎么回答呢?他说我既然没有孩子,你给我这些东西做什么?我如果得到这么多的产业,以后谁可以承受我的产业呢?岂不是我现在唯一的一个最信任的人,以利以撒可以接受我的产业?他不过是一个大马士革人,是我的仆人。上帝说不是的,他不可以承受你的产业,只有你自己生的才可以承受你的产业。

        我们可以想象亚伯拉罕对上帝讲的这些话到底有什么受吸引,到底有什么兴趣的事情呢?因为你讲讲讲,你总是一直讲。你除了讲没有给我记号,你完全没有给我后代,你叫我离开我的地方,我顺从你,我75岁就顺从跟着你走出来,到今天我还是没有孩子。所以你一直讲但是没有行动。我相信人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上帝,有足够的理由不再听上帝的话。因为你所讲的我都知道了,但是你所讲的都不成事实。这个叫做Nato,Never at talk only。所以你根本没有行动,没有具体的恩典赏赐下来。所以亚伯拉罕说,算了不必再讲了。反正你赐给我的已经够了,我也没有向你求过什么。

        你注意亚伯拉罕生平中间很少对上帝求什么物质的东西,这都是属灵人一个特性。摩西在诗篇90篇里面,对耶和华求很多的事情,连一次提到物质都没有。亚伯拉罕是如此,大卫是如此,所罗门是如此,约伯是如此。我们看见这些属灵的人都不是把物质的丰盛当成人生的目的,他们以神的真理对神的信靠当做他们人生应当尽的责任。那么生命中间所需要的生活物质的享受是神主动赐给他们的。所以当上帝对亚伯拉罕说,我要更大的赏赐你的时候,他竟然有一点意思说不必了,反正我不需要这些东西。

所以当上帝看到亚伯拉罕所表现的是一种不大再有兴趣讨论这些赏赐的事情的时候,上帝叫他出来,向天观看。那个时候天空没有现在汽车的污染,晚上是万里晴空,蓝天闪烁着无限多的星光,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你可以算出这些星有多少吗?我要给你的子孙就像天上的星这么多。另外一处圣经告诉我们,也像海边的沙一样多。但是这一段就没有提到海边的沙,这一段就提到天上的星。上帝挑战他说,我不是赐给你一个,我要你子孙像这么多你不能数算的数。

这么多的诱惑,这么多的赏赐,亚伯拉罕是不是认为上帝在引诱他,更靠近他,但是根本没有兑现任何的应许呢? 所以亚伯拉罕也没有再怎么回应。上帝对他说,你如果能数过来,那这就是我要赐给你的。就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突然间创世纪出现一句很重要的话。亚伯拉罕信上帝,上帝就以此算他为义。这句话是这本圣经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这句话隐藏了整个旧约到新约里面,人在神面前地位最重要的原则。

亚伯拉罕信上帝,上帝就以此算他为义。为什么说这句话很重要呢?因为这句话就变成整个罗马书中心的主题,这句话就变成整个救恩里面最重要的原则了。因为这句话的缘故,所以刺激了马丁路德成就了这个改教运动,奠定了改教精神。亚伯拉罕信上帝,上帝就因此算他为义。这句话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因信称义。人是借着信心被称为义的。就这一节的圣经引申出整个基督教救恩论的原理,又成为整个罗马书的主题。除了这一节圣经以外,我们另外一节很重要的圣经,就是在旧约的先知书里面,哈巴谷书里面提到另外一句话,义人必因信得生。所以把这两句话品起来就变成整个基督徒生活的写照。

我们把这句话的内容跟哈巴谷那句话的内容,把它串联起来的时候,那你可以得到两句话。第一句话就是罪人因信称义,第二句话是义人因信得生。我再讲一次,罪人因信称义,义人因信得生。我们大家一同来说,罪人因信称义,义人因信得生。

在我们没有信主以前,我们是一个罪人。我们像其他宗教的人士一样,靠着好行为盼望蒙上帝的悦纳。所有的宗教就堕落在只以善恶为前提之下的罪人的挣扎。所有的宗教都教导人行善,所有的宗教都劝人不要犯恶,所有的宗教都是讨论善恶善恶的问题。这就像创世纪里面提到的伊甸园里面的一棵树,善恶树。善恶树就预表了宗教的路线。但是伊甸园里面不但有分辨善恶果的树,伊甸园里面有另外一棵树叫做生命树。这样如果说善恶树是预表宗教的话,生命树就预表了救恩。人在宗教里面是寻求行善的生活,人在救恩里面是领受永生的盼望。当一个人行善离恶盼望蒙上帝悦纳的时候,结果人所领受的不是神的悦纳,是神不能接受这样的方法。所以到了罗马书第三章就告诉我们,不是用立功的办法,不是用行善的办法,不是用好行为蒙上帝悦纳,乃是用信主之法。所以我们离弃罪恶,借着行善,将功补过的人本宗教法,不是神所接受的方法。神为我们所预备的方法不是在善恶的范围里面,因为宗教是论善恶,而神是论生死。无论行善、行恶我们都没有神生命的标准跟原理,所以我们不在自己的行为里面蒙上帝悦纳,我们不在自己建立的功劳里面蒙上帝悦纳,我们不在自己做工得工价的范围里面蒙上帝悦纳,神赐给我们的是他的恩典,恩典超越工价,恩典是超越行为的,恩典是超越我们的功劳的,这样这个恩典论的整个架构就建立在罗马书第四章的第一节里面。

我们大家来看最伟大的恩典论的架构,在罗马书第四章第一节是怎么讲的。我们大家一同开声来读,罗马书第四章,我们一同开声念第一节:

“如此说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凭著肉体得了甚么呢?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只是在 神面前并无可夸。经上说甚么呢?说:“亚伯拉罕信 神,这就算为他的义。”做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 神,他的信就算为义。正如大卫称那在行为以外蒙 神算为义的人是有福的。他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主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如此看来,这福是单加给那受割礼的人吗?不也是加给那未受割礼的人吗?因我们所说,亚伯拉罕的信,就算为他的义。是怎么算的呢?是在他受割礼的时候呢?是在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呢?不是在受割礼的时候,乃是在未受割礼的时候。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

我们就读到这个地方。所以在这一段圣经保罗就把里面的意义把它延伸到很完整的地步了。今天一个人对恩典神学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真正荣耀上帝的灵性的反应。当一个人真正明白什么叫恩典的时候,他就真正能够把荣耀归给上帝。而恩典神学错误的认识,是对恩典的全部绝对性完完全全从神而来的这个东西有所怀疑。

如果恩典不是完全从神而来的,如果恩典不是白白赐给我们的,那我们就犯上了宗教性的错误。以为我们行了什么才可以得救,以为我们立了什么功劳才可以蒙悦纳,以为我们有什么条件所以上帝才爱我们。这种观念在全本圣经里面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所以一个很重要的解经家,他提到一句很重要的话语,圣经没有给人的功劳有任何的地步,在救恩的事情上。

如果我因为有功劳所以我得救,表示上帝的救恩是建立在你的功劳上面。如果因为我行为够好,我可以得救。表示你得赦罪是因为你用好的行为换过来的。如果你做工得救,表示救恩变成你的工价。所以保罗在罗马书第四章前面这一段,就把这三个观念都打下去了。我们不是因为好行为而蒙恩,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有了功劳而蒙恩,也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好的工作得到的工价而蒙恩。那么你把这三样都丢掉的时候,你只能说一切的一切都是恩典。如果一切的一切都是恩典的话,这是神本的主权,是真正恩典的动因。所以这一节圣经延伸出来的结果,就产生了整个改教运动的前提。

当马丁路德真正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他就建立了五个很重要的总原则。第一个叫做唯独圣经。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在圣经以外的任何一本书找到这种正统的神学的了解。所以唯有回到圣经,唯有在上帝启示的真理里面,我们才知道这个救恩是什么,才知道我们与神的关系怎么建立起来。

第二条的原则是什么呢?唯独恩典。因为在上帝的恩典之外没有任何人的因素使人得救。这个叫做Sola Gracia。一切的一切都是恩典。那么当这个恩典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行为,我们没有工作,我们任何功劳任何条件可以领受,我们只能接受这一件事实。这个事实就是说神要接受我,我一定要接受这个事实。这个叫做唯独信心。马丁路德对信心的解释是非常非常伟大的。

马丁路德说什么叫做信心呢?信心就是对接受的接受。什么叫做对接受的接受呢?上帝接受我这个人,就是当我犯罪的时候,当我离开他的时候,当我抵挡他的时候,当我这么坏的时候,他就把恩典临到我了,他就肯接受我这样一个人。那你说我不能接受,我这样的人上帝怎样会接受我?上帝怎样会爱我?我赌博、我犯奸淫、我说谎话、我对妻子不忠、我做生意讲谎话、我骄傲,上帝怎么会接受我?上帝说我不是等你好了才爱你,我不是等你圣洁了才拯救你。当你在罪恶中间的时候,我已经呼召你,我来不是召义人悔改,我来是召罪人悔改。我就把你接受下来,然后我赐下圣灵使你成圣。真正恩典的步骤,赐下圣灵使不圣的人成为圣洁。不是你自己成为圣洁,才有资格领受圣灵。圣灵不是当你肯圣洁的时候,那不错我就可以住在你里面了。圣灵是在你的不可能中间,给你力量使你成圣。当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基督就按照所定的日期为我们死,这就是上帝的爱了。

所以马丁路德看恩典看的非常周全。当他从神的恩跟人的信两方面结合起来的时候,他对信心的解释又超过了他以前所有的人的解释。所以马丁路德说,信心就是对接受的接受。接受什么呢?我接受一个事实,我一定要接受这个事实,什么事实呢?就是上帝已经接受我了。上帝接受我这个罪人了,那我只能接受,主啊,这是事实。这样对上帝接受的接受叫做信心。

神把这恩典赐给你,你还要怀疑吗?当你怀疑的时候,你就是没有信心。你说不可能他爱我这样的人,神的爱就这么奇妙,神就是爱不可爱的,神就赦免不应该赦免的,神就借着基督为你不应当被代死的人而死。这爱太奇妙了,这爱在我的功劳的外面,这爱在我的行为的外面。我照保罗所讲的我里面是无善可呈,There is no goodness within my flesh。我整个人已经是卖给罪恶了,所以上帝如果还要我,他是接受我这个充满罪恶的人。那么上帝肯这么接受我,我一定要接受这个事实,接受上帝已经接受我了。所以这叫做信心。那唯独这样的信心使我蒙上帝悦纳。因为人非有信不能得上帝的喜悦。

这样我们延伸了,这是完全圣经的教导,没有任何一本书是这样讲的。这个叫做唯独圣经。我今天蒙的恩典,都是神自己的主权赐给我的,完完全全是蒙受上帝恩典,这个叫做唯独恩典。我今天蒙恩典我接受这个事实,这就蒙上帝悦纳,这种信心叫做Sola Fide。我所接受的恩典,完全是在基督里面赐给我的,所以神救赎的恩典不会在圣徒、在先知、在使徒、在教父、或者在教会里面许多的伟人中间有份的,所以圣徒没有份的,先知没有份的,使徒没有份的,所以根本没有所谓圣徒功德库余剩的功劳来帮助我得救。

这个是在天主教错误的教训里面,叫做圣徒功德库。圣徒不但自己功劳盈满,他自己还有盈余剩下的功劳可以来帮助别人。这个是在改教思想中间,在圣经里面没有看到的任何的事实。这一切的恩典都是透过基督赐给我的,所以就引申了第四个总原则,唯独基督。

当我接受这样的恩典,当我接受这样的救赎,当我用这样的信心来领受这样的事实的时候,我知道这是完全在基督里赐给我的,我要把一切的荣耀都归给上帝。这个就变成唯独神得荣耀!

这五大原则,马丁路德把它奠定下来,以后加尔文完全接受下来,所以变成改教运动把全世界历时历代的圣徒带回纯正信仰的一条途径。归正神学完全接受这五大原则,而这五大原则就是从这一节圣经延伸出来的。亚伯拉罕信上帝,上帝就以此算他为义。把他算为义这件事情,在创世纪已经写下来了。所以亚伯拉罕以后所有的,像亚伯拉罕对上帝有这样信心的人都被错误义。这种不要再与上帝辩论,不要再饶舌,不要再怀疑,他就是以信心接受,他是第一个人。历时历代所有有这种跟他一样相信上帝的人,就成为亚伯拉罕属灵的子孙。亚伯拉罕成为一切信的人的父亲。感谢上帝!

亚伯拉罕为什么被称为义呢?从他的行为来看,有很多污点。因为他多次为了太太太漂亮说谎骗人。所以他有生活、言语、行为的瑕疵,所以他靠行为是没有资格蒙上帝悦纳。但是上帝蒙称义不是因为行为,亚伯拉罕蒙称义是因为他的信心。所以归纳出来因信称义的道理。

这样就给我们看见,基督教超越所有宗教一个很重要的原理,所有的宗教停留在人夸自己的行为,夸自己的功劳,盼望做好蒙上帝悦纳。但是基督教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靠着自己的行为可以蒙上帝悦纳。保罗说你们这些不能靠自己的行为蒙上帝悦纳的人,都在基督一个人上帝圈在里面,使你们因他一个人称义。

所以罪人怎么变成义人呢?罪人因信被称为义。什么叫做称为义呢?什么叫做算为义呢?本来不算的现在算了,本来没有份的现在把你放进来了。上帝因为亚伯拉罕对他的信就算他为义。那么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这是法院里面的一个行动,这是法庭里面的一个决定。

如果你犯罪,人把你带到法官的面前,法官要检察官好好查你犯罪的证据,然后无论人证物证都提出来,然后再把律法中间的规条把它相对下来,就知道你干犯了哪一章哪一节哪一条。当事实的证据足够以后,证明你真正触犯了律法里面所讲的话,法官就下定论判决你受多重的刑罚。但是如果这个法官他看见证据不够,他就不能够定你的罪,结果他就宣布你是没有罪的,那你可以还你自由身,你可以不受监禁,你可以变成一个非常自由的人。这种判断书,等于就是称义之书,算你为义。

所以保罗用这句话表达的更清楚,原来当时的罗马帝国,是把公义当作正人君子四大美德的第二条。一个伟大的人是有智慧的,一个伟大的人是有公义的,一个伟大的人是很勇敢的,一个伟大的人是有节制的。这是从希腊传到罗马帝国里面,一个伟大的正人君子的四大美德。那么保罗所写的书里面,义这个字就常常出现。他跟彼得、雅各、约翰不同的地方,他流着犹太的血统,他生在罗马帝国的地方,他明白了罗马的法律,所以他也明白罗马法庭里面一些司法的步骤。所以他讲勇敢,他讲公义,他讲节制,就讲的比彼得、雅各、约翰更多。被称为义就算你是没有罪的。

罪人怎么可能被算是没有罪的呢?好像你没有犯过错一样的呢?创世纪这一章就隐藏了以后罗马帝国最后才明白的事情。亚伯拉罕信上帝,这就算为他的义。上帝就把这个义归给这个信的人身上,就变成了因信称义的道理。

当马丁路德在奥古斯丁修道院的系统里面研究宗教神学的时候,他受了中古世纪中间罗马天主教的炼狱,罗马天主教的修身养性,罗马天主教的受苦来可以除罪的这种消极的影响很深。所以他很盼望可以用苦难使自己解脱他的罪过。他假想罗马是一个非常成圣、非常伟大的地方。那些主教、红衣主教、教皇是非常非常伟大的人。他多盼望有一天到罗马去朝圣。天主教的传统朝圣中间越多受苦就越多成圣的可能。

但是有一天他真的梦寐以求到了罗马城的时候,他发现事情不是如此,因为里面照样充满罪人,不但普通的人的生活是污秽的,连许多穿着神甫的袍,这些圣品人他们的言语,他们的行为也是肮脏污秽的。他大失所望,所以这一个修道院出来的神甫,他就预备受更多的苦来赎自己的罪。

罗马有一个圣阶梯叫做Holy Stare。这个圣梯人跪在上面可以解除罪恶,所以马丁路德就跪着在圣梯中间一阶一阶受苦来赎罪。有的人甚至用玻璃放在路上,在那边跪着用膝盖头踏玻璃,一面流血一面认罪。所以当马丁路德跪在圣阶梯上,一步一步上去的时候,突然间保罗罗马书第一章的话就在他心中大大发光。义人必因信得生。我们罪人是因信称义的,所以不是在乎我们的功劳,不是在乎我们的受苦,人是完全没有条件的。当圣灵的光照耀他的时候,当上帝的道改变他的时候,整个人恍然大悟起来。他就走下来了,他就一生一世为因信称义的道理,正统性的复兴而争战。感谢上帝!

这个因信称义,因字这个字希腊文不是因,希腊文是借着信称义。Through the faith we are justify。我们称义是因着信,或者是借着信。我们借着信我们蒙上帝称为义的。感谢上帝!

原来新约这么伟大的篇章,就从今天创世纪十五章15节里面的一句话出来。亚伯拉罕信上帝,上帝就以此算他为义。亚伯拉罕信上帝什么?是上帝你无论所说的是什么,无论你所应许的是什么,我虽然眼睛没有办法看得清楚,我虽然忍耐中间没有得着真正你所应许的东西,但是我信你所讲的是真的,我信你的应许是没有改变的,我信我眼睛没有看到但我心灵里面已经听见的话。

今天我们对主的信心是不是如此?亚伯拉罕信上帝,这就是上帝称他为义了。愿主赐福给我们,我们今天就就到这个地方,我们以后要继续传讲下来。

我们大家低头祷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