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正視我們真正的危機——世俗主義侵蝕下的中國教會

正視我們真正的危機——世俗主義侵蝕下的中國教會

正視我們真正的危機——世俗主義侵蝕下的中國教會
http://www.gccpost.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277:2013-03-16-09-22-01&catid=90:apologetics&Itemid=455
週六, 16 三月 2013 17:08 張遠來

中國教會,特別是城市教會,這30多年來,信徒人數往往都在以兩位數快速增長著;教堂如雨後春笋般地一間間拔地而起,各行各業也都不斷涌現出成功基督徒的見證,見過世面的人不會再因爲你是基督徒而歧視你,基督徒的身份也較少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前途。在某些地區,基督教正在成爲時尚的代名詞,人們以在教堂裏舉行西式的婚禮而自豪;樂于接受牧師的輔導;不少城市人熱衷去教堂參加一下"平安夜"。很多地區,牧師,特別是大教堂的牧師和大公司的CEO一樣受到人們的尊重,過著愜意而富足的生活,發揮著潜在的社會影響力,基督教文化正在逐漸融入幷慢慢影響著我們的社會......

對基督教而言,形勢似乎一片大好!一股潜在的樂觀情緒也正在伴隨中國教會的快速發展而充斥在我們的教會裏。至少,過去那種戰戰兢兢的謙卑心理,正在逐漸被這種沾沾自喜的樂觀情緒所取代,以至于讓我們看不到我們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真正的危機——世俗主義正如溫水煮青蛙般地消耗著我們的靈力。

一、世俗主義正在成爲我們教會文化的一部分
世俗主義(Secularization)影響著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社會逐漸淡化和輕視傳統道德,而被世俗主義的成功所統治,名利權的成功正在取代過去人們對禮儀道德的敬畏。這種思潮也正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教會,會向潮流的妥協,其種種現象甚至在逐漸成爲我們教會文化的一部分:

1、成功主義取代十字架神學,成爲某些教會的價值觀
不可知論、相對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正在影響幷逐漸使教會失去其真正塑造了現代文明的普世價值和基督教的傳統倫理精神。在某些地方我們不難看到這種趨勢:教會的世俗化讓教會失去了真理的基礎,讓本該深深影響基督徒思想、行爲的準則,和教會治理模式的聖經原理,退縮到只有神學家考古式的神學研究中。信仰的神聖性被大衆的喜好所取代,教會本該立足聖經的價值觀被成功主義替代,聖經的絕對真理被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替代。教會迎合世俗價值觀,甚至讓世俗思潮來引導教會的發展。成功主義的價值觀成爲教會的價值取向,世俗的手段成爲教會的發展手段,取悅會衆成了教會活動和宣講的導向。價值和道德,知識分子的骨氣和牧者本該有的氣節都屈服于金錢名祿。十字架不再是教會信仰的核心,信仰反而成了心靈安慰和取得名利的手段。教會成了名利的另一個試驗場。

2、世俗主義影響著教會管理和教會的生活方式
有什麽樣的教會價值觀,就會有什麽樣的教會文化,就有什麽樣的教會體制。沒有合乎聖經的教會價值觀,就不會有合乎聖經的教會治理和生活。某些教會治理中,凝聚教會的不是信仰團契,而是社交活動;不是牧養,而是行政。因此,主任牧師的職責也就自然成了教會的CEO,教牧同工及其團隊就成了雇工式的經紀人團隊,行政成了教會的中心,牧養則成了一種宣傳手段。教會的行政集團就往往成了不受公共約束的特權集團。
教會若失去了以教牧爲中心的教會异象,而單靠行政凝聚力畢竟是非常有限的,無論是給予參與者"面子"上的滿足還是有限的物質利益,都很難建立一個和諧的治理團隊。若不能在經濟和人事上控制信徒(實際上基本不可能),信徒的流失就成爲必然。沒有宗派讓我們擺脫了傳統中陳腐的習慣的包袱,但若不能建立合乎聖經的體制,我們依舊無法體現出信仰理念在群體生活中的實踐。

3、信仰情操的淡薄與信仰行爲的狂熱形成兩極分化
自滿與自卑一幷充斥在我們的教會生活裏。教會缺乏教會性。世俗化的衝擊讓教會傳統的信仰和基督教普世價值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靈恩主義夾雜著成功神學正在分化瓦解我們教會的信衆凝聚力和真理的基石;信息時代的多元化繁雜和拜金主義浪潮正在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和淡化教牧同工的信仰情懷及對教會的委身意識。
和我們的老一代相比,我們的信仰情操正在日趨淡薄,就像物理學的熵值一樣,我們靈性也正在經歷一個衰敗期的"靈熵"——逐漸走向靈性的墮落。我們正在向世俗主義讓步,甚至在潮流文化中尋找教會的出路。信仰已經不再成爲信徒和教會行爲選擇的標準,信衆和教會做出判斷標準的不是聖經的價值觀,而是利益的最大化。這個利益不是靈性成長的受益程度,而是赤裸裸的物質化,可量化的好處。信徒喜歡的不是建立信仰的聖經,而是教會取悅大衆的活動。!
沒有信仰的根,我們就會追求外在的形式。在信仰情操淡薄的同時,信仰行爲的狂熱情緒正在教會逐漸蔓延。我們似乎只有在狂熱的重金屬音樂中才能找到崇拜的感覺。在宣泄與狂躁中才能安靜片刻。信仰不再是讓人反省和沉思,不再是懺悔和敬拜,而是宣泄和建立虛假的幻覺。哪怕認罪的行動和只成了換取更大祝福的手段。
我們已經不知不覺中習慣了世俗主義,幷在正在由這種習慣和方式塑造教會文化。

二、世俗化正在如溫水煮青蛙般地消耗著教會的屬靈生命
1、世俗化誠如偶像崇拜,會讓教會在虔誠的名義下墮落
偶像崇拜和道德墮落是孿生姊妹。受世俗主義影響,教會有失去其兩千年來最神聖的十字架神學,幷由此建立起來的普世價值的危險。我們丟掉了自己寶貴的救恩珍寶,却去撿起了世俗主義的毒草。于是,教會嘩衆取寵,與潮流爲伍,在世俗裏尋找拯救,在洪流中尋找認同感。因此,我們不再能成爲世界的光和鹽,也不再是道德和愛的標杆。
如果說巴力是舊約以色列的偶像,世俗化就是新約世俗化教會的偶像。丟掉聖經的立場,我們就只能讓教會在虔誠的名義下墮落。我們已經看到西方教會在世俗主義妥協後的一蹶不振,而今,剛剛興起的教會絕不能忽視世俗化的侵蝕。

2、世俗化如溫水煮青蛙,會讓教會在愜意中不知不覺地失去抵禦誘惑的能力
世俗化給了教會盲目的樂觀情緒。反正,只要我們開門,就會有信徒進來,每場禮拜欣欣向榮,人山人海。慷慨陳詞後,有信徒的掌聲和恭維,面對信徒錯綜複雜的問題,我們無能爲力,但總能被需要。我們却不見,教會的亮點在多元化的社會已經不再耀眼;我們的聲音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已顯嘶啞;我們增長的同時,人家成長的更快;我們打盹的時候,院墻外面的世界已經與裏面的我們相去甚遠!基督新教在各個方面促進了世界的進步,引領了社會的潮流,幷塑造了近代西方的文化,而今天,聖經歷久彌新的真理在這個喧囂的時代,我們何以使其依舊嘹亮,而深入人心?我們是否還能善用信息技術的進步和超越的信仰倫理內涵來引領時代道德的步伐?我只能說,我們在進步,但世界走得更快!

3、世俗化會使教會失去其真理的見證和神聖性
使教會面對各種危機中而屹立不倒的不是"妥協",而是她放諸四海而皆准,施諸萬世而不移的真理根基。伴隨歷代教會成長的從未少過那些苛刻的批評,但基督信仰從未失敗過,因爲它是真理。真理是永存的,真理是不會失敗的。真理不是因爲教會而存在,但教會却因爲真理而能發展。教會的根基是耶穌基督,是真理。耶2:13 因爲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弃我這活水的泉源,爲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當我們拋弃真理時,意味著我們在離奇上帝那活水的泉源,當我們迎合世俗時,就是在位自己鑿出破裂的池子。世俗的妥協只能在委曲求全中尋找認同,只有真理才能解决人真正的"饑渴"。

三、直面世俗主義的危機,以聖經的真理捍衛教會的信仰
1、立足聖經,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會的世俗化不是說教會完全拋弃了聖經的教導,而是有選擇性地接受聖經部分的教導,把真理的絕對性相對化。不是以聖經來建立人的價值觀,而是用自己的價值觀詮釋聖經。應對世俗主義的危機,我們需要立足聖經,以聖經的立場建立合乎真理的價值觀。我們需要重新回歸聖經,在聖經中尋找出路和思路。我們相信,耶穌不僅是通向天國的那條救贖之路,也是教會發展和生命建造之路。

2、以聖經的價值觀建立合主心意的教會治理
教會體制反映了教會信仰。有什麽樣的教會信仰,就有什麽樣的教會形態。教會形態(或者說體制)的背後是教會的倫理思想,倫理背後是教會的信仰理念。套用湯因比的那句名言就是:教會文化是教會信仰的表現,教會信仰就是教會文化的本質。面對世俗化危機,教會需要以聖經的價值觀構建建立合主心意的教會治理。不是轄制所托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5:3)。用聖經的原則建立教會的管理和行政,是牧養的行政,而非行政的牧養;是治理而非統治;是生命的建造而非組織的管理;是團契而非社交圈;是委身教會而非加入組織。教會的治理就是教會在社會最直接的見證。

3、豐富教會生活,以聖經的價值觀建立教會文化
你不去影響社會,就會被社會影響;你沒有自己的文化,就會被別人的文化取代;你不去向社會見證福音,社會就會向你傳授世俗主義;你沒有成爲光和鹽的意識,你就會被世俗主義占領。西3:16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或作:當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以各樣的智慧),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誡,心被恩感,歌頌上帝。在一個"萬物復興"的時代,真理永恒,但我們可以用各樣的智慧,見證基督。林前9:22向什麽樣的人,我就作什麽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竊以爲堅實的信仰根基,創新的教會牧養,正是我們應對世俗化挑戰,固本强身的不二選擇。

過去的三十年,我們的教會確實經歷了一個快速的發展期。教會的迅速成長,漸漸讓我們失去了那份戰戰兢兢侍奉的謙卑。盲目的樂觀情緒讓我們的教會失去了那兩千年來積極影響著這個世界的艱苦樸素、謙卑踏實的十字架的苦難神學,讓我們失去了那曾一度影響我們,幷幫助了中國教會在苦難中成長的清教徒精神。取而代之的是浮躁的實用主義、成功主義。我們以世俗的價值觀來衡量一間教會的成功與否,來衡量一個傳道人的價值。我們的教堂越建越大,我們的牧師越來越像CEO,我們的管理越來越像一間公司,教牧的服務功能越來越像領導視察,聖職越來越像官職。這種被世俗主義所侵蝕的教會思潮,實在是我們不能視而不見的最大危機。而那沒有危機意識的危機,正是我們當今最大的危機。



來自:張遠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7279a20101jdpz.html.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