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123
发新话题
打印【有123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人是未来佛

回复 780#perfeiti 的帖子

兄真是勤勉,刚过年就该行搬砖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11-1-31 17:39 发表 \"\"


师编过啦?师编了什么我不知道,
但是我觉着,未编时是“知道”,属于存在;编之后是“知识”,属于头脑。
您这哪里是续貂,分明是当头一棒。。。.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11-2-17 14:08 发表 \"\"

呵呵,原来如此

菩提下 大堂里  
楼还是那个楼
都是在佛陀的掌心里

楼外观 楼中语
不为修来生,只为与欣然你 相遇
说不定来世能结为夫妇。。。.

TOP

回复 845#perfeiti 的帖子

被诗太们“师啊师。。。”叫得俺都不敢吱声了,你也来了,是吧?.

TOP

回复 847#perfeiti 的帖子

这PM越说越玄乎了,俺啥时有为师之恩了。。。 不过,大哥估计没有问题.

TOP

回复 848#叮叮爱妈 的帖子

欣然已经说了,这师字不要也罢。谈不上释疑,在博大精深的佛法面前,大家都只是初窥门径的小学生,互相学习,探讨。

佛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心有千千结。试着走进佛教,去感悟它的智慧,让它将所有的结使一一打开,还你那个轻松自在,究竟解脱的本来面目。.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11-2-18 10:11 发表 \"\"

若是有造化,…,不可说了 ...
有造化,有造化,肯定有造化。。。。尽在不言中.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11-2-18 13:13 发表 \"\"


终日里焚香念经,了师他会不知道《法华经》中小龙女的故事吗——
像我们这样用功的,来世不能成佛、也早转男身了,更和谁去结那冤家对头呢!

这师,不要也罢了,草菲还认真作答;咱们直接请他“珠圆玉润”了 ...
哎~~~~不要就对了,“珠圆玉润”也无妨.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yj 于 2011-2-18 13:39 发表 \"\"


我们如菩萨一般的外婆...
.

TOP

回复 866#vivianda 的帖子

诗太好!.

TOP

奥修静心故事

美国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威廉-詹姆斯--写了一本书,那本书成为心理学和宗教研究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名字叫《宗教经验的种种》(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他环绕整个世界旅游,为那本书搜集资料;有很多宗教方面的书被写出来,但是没有一本书能够到达那个高度。威廉-詹姆斯很努力在它上面下功夫,他也来到了印度,他必须如此,如果你在写一本关于宗教的书,那么,印度是一定要来的。
  他来到了印度,去看一个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圣人,那个圣人没有告诉他名字,事实上,圣人是没有名字的,所以不需要告诉他名字。他去看那个圣人,然后问了一个问题。他读印度的经典,经典里面说地球由八只白色的大象支撑着。
  他是一个逻辑学家,所以感到困惑,便问那个圣人:“这看起来很荒谬,那八只大象站在什么上面,它们如何被支撑着?”
  那个圣人说:“被另外八只更大的白色大象支撑着。”
  威廉-詹姆斯说:“但是那并没有解决问题,那八只较大的白色大象又是站在什么上面呢?”
  那个圣人笑了,他说:“大象又站在大象上面,然后又站在另外的大象上面,一直推论下去,你可以继续问,而我将回答你同样的问题,直到最底下的。”
  威廉-詹姆斯想,可以再问一次:“那个最底下的被什么所支撑?”
  那个圣人说:“当然,被八只更大的大象所支撑。”.

TOP

当你解决一个问题,紧接着就会有十个问题出现,你解决了十个问题,就会有一千个问题等着。。。头脑产生问题,头脑就是问题。头脑就象一个发着42 ℃高烧的病人,它不停地问:椅子为什么在飞?它要去哪里?桌子为什么在跑,它想干什么?。。。医生对此能说什么呢?告诉你桌子椅子没有动,那只是你的幻觉?不,那没有用,因为你是生病的,那种说法对你没有意义。他只能说:没有问题,让它们去吧,不要管它,它们会回来的,你需要的是休息。然后医生给你吃药,让你休息。。。。高烧退了你再度挣开眼,啊!桌子回来了,椅子回来了。不存在回不回来的问题,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动过,有的只是你的幻觉。

头脑是肤浅的,头脑从来问不出高深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存在性的,答案就在你所问的问题中。问题是执著的附产品,是你过去影子的投射,你执著于某一件事,而现状与此相违,问题产生了------为什么?看一看,这个执著是什么?我在追求什么?我想要什么?我所要的是永恒的吗?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生命如此广大,如此神秘,它是一个伟大的迷。生命怎么可能有答案?没有答案,没有目的。生命是一条流,它有自己的流向,这是整体的选择。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整体没有好恶,上帝没有惩罚,上帝没有奖赏,只是你的选择,它以本然的样子呈现给你。

我们惯于用哲学式的思辨来提出问题,来解决问题。哲学是思维,哲学依赖头脑,而头脑的本质是对立,对立是头脑的养份。试图用头脑解决头脑,就如同一个坐在椅子上的人企图将椅子抬离地面,那是愚蠢的。宗门中把这叫“狂犬逐尾”,意为象狗追逐尾巴一样的游戏。头脑必须被超越,知识必须被超越,宗教是那个“超越了的。。。”

佛法并不试图解决任何问题,因为根本没有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只是你的幻觉。如果勉强说有什么需要解决的话,那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它试图让你成为一个没有问题的人----直至不疑之地。它试图告诉你----你才是唯一的问题。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这个世界最可靠的方法。

俺最铁的一哥们是位医科大学的教授,我们曾就中西医的差别做过一些讨论,进而谈到宗教问题。必须这样,当你深入下去,你必定会触及到那个内在最深处的,有时,我们管它叫宗教。
他:宗教充斥着太多的迷信色彩,依靠宗教能拯救世界吗?
我:你信佛吗?
他:我不信。
我:我也不信。我的不信跟你的不信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他:。。。。。
我:你读过经书吗?你研究过它吗?我指的是真正的研究,非常深入思考的那种?
他:没有。
我:你看,你不愿走近它,更不愿意去思考它,它甚至连你都拯救不了,你为什么会有让它去拯救  世界的问题?

宗教与社会学没有关系,宗教只与你有关,你就是社会。谈论宗教的社会学价值是一种逃避,你试图用宗教去改变其他人,却逃避自我的救赎,这样做只能将你引向外面,引向头脑与思辨的层面,这没有意义。宗教的意义是向内,是返境观心,是将你引向内在最深层面的核心存在。。。

被西方知识界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的克里希那穆提说:你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就是人类,不是你和其他人类的关系,你就是人类。因此,在他所有的演讲中从来不用第一人称“我”,他总是用“演讲者”,并不是他执著于这个称谓,他为你而执著,他试图告诉你一个事实:“我”并不存在。去了解这个事实。

你就是人类,你有着人类所有的病症,贪,嗔,痴,慢,疑。。。羡妒、野心、激情、恐惧、成就以及忧虑等等。。。你怎么能指望一个病人去治疗其他的病人?你甚至连自己的病都治不好。看看整个的人类发展史,还有什么比这更为清晰的事实吗?我们打着民主的旗号做着专制的勾当,我们高喊着自由却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利,我们叫嚣着平等却说着“不能让他们过跟我们一样的生活,那样地球将无法承载”的话,我们一边微笑着布施一边却无厌地索取,我们说着爱与慈悲,内心却满怀嗔恨。。。。。

圣人就是那个医生,而我就是那个病人,我就处于那种“梦幻”的状态,所以,他只能告诉你:休息,休息。。。。

当你醒来,当你再度睁开眼,你会发现,啊!椅子没有飞,桌子没有动,你不再会问那些梦幻般的问题。没有问题,没有对立,一切都很好。没有一个山峰必须被征服,没有一个目标必须被达成,你心无挂碍,你远离恐惧。于是,你满怀喜悦,满怀感激,你用婴儿般充满惊奇与喜乐的眼光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这时,你才开始真正地看,你第一次睁开眼清晰地在看------看生命本身,这是来自整体的祝福。于是,你成了爱,并不是你拥有爱,而是------你就是爱。你只是在做,而它只是在发生。。。。万法因缘起,缘谢法还灭。

一切众生皆信佛,佛亦不喜;一切众生皆不信佛,佛亦不忧。佛不度人,惟人自度。

没有问题,一切都很好。。。。.

TOP

回复 873#vivianda 的帖子

是的,不用多写,欣然知道,俺是个很懒的人

宗教其实真的没啥多讨论的,它是各人的感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诚如世界第一催眠大师马修史维所说的:你所相信的就是真实的,仅此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叮叮爱妈 于 2011-2-18 20:37 发表 \"\"
执着于千个万个这样没有答案的问题之后,如果不是消极的放下,该是对人生,有悟性了吧
我不知道,悟性在佛性之前还是之后?...
你在提问,那意味着你开始怀疑。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怀疑你自己,开始怀疑过去。怀疑是探索的动力,没有怀疑,探索是不可能的。佛家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能疑就是悟性。答案不重要,问题是虚幻的,答案怎么可能是真实的?答案不会来自外面,它将来自于你自己。所以佛家把它称为“无师智,自然智”。

至于什么是佛性?这是一个最初的问题,事实上,它也是最终的问题,那个深度将依你的探索而定。最初的就是最终的,终点就是起点。悟无先后。

放下不是放弃。放下不是积极的,也不是消极的,它是了解。你了解了你的爱,你的恨,你的忧虑,你的欲望,你的目标。。。。那都是梦,那只是你的幻觉。于是,放下就发生了。
了解,不是来自于头脑的理解,这个了解必须很深,很深。。。。它将来自于你的“心”。这时,你无需做任何事,没有一件事情需要被放弃,而那个放下就发生了,它是一个自然的发生。禅宗说:出处非千佛,春来草自青。
我们也可以把这叫“开悟”。放下多少,就解脱多少,就悟了多少。反之,悟了多少就放下多少,彻底放下了,就是彻悟了。所谓:穷理即事,了事即理。

真心希望您能走出悲伤,快乐起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叮叮爱妈 于 2011-2-22 21:06 发表 \"\"
佛,经历了2千5百多年得历史,我不知道近60年有没有谁在发展它?
曾经,被砸碎被毁灭被孤立……那些从恶的是否真如佛经所言有了业报呢?
佛的无言无为很憋阙的,在这个世俗的红尘,有时真的是虚晃的
所以,要修自己的心和性,才能安然于这个让人忧愤的世界..
《华严经》上说:刹(刹土)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常说炽然,说无间歇。未曾间断,说什么发展。

觉后空空无大千。佛者,觉也,犹若虚空,不生不灭。劫火洞燃,虚空何曾坏?有什么需要达成的吗?有目标,憋屈是可能的,那是有为法。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没有目标,又憋屈个什么呢?

忧愤还是喜乐,世界就在那里,不动不摇。
世界不是忧愤的,也不是喜乐的,外面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自我的投射。仓央嘉措的诗,有人说真好,用在哪都成。那是一个开悟人的诗,它有无限的深度,他写的是那个最深处的理,一理通百事。

我们看到的是对的或错的,美的或丑的,忧愤的或是喜乐的。。。这是个对立的世界。而菩萨看到的是因果的世界,如是因,如是果,毫厘不爽,它们是一个体的,每一样东西都按它的本来面目出现,一切都很好,没有问题。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TOP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1-2-24 10:11 发表 \"\"
以前俺一直说喜欢白开水的,若能保持这份淡,兴许,就不会乱了。。。
唉。。。可我也未能时时找到这份感觉。呵呵。
俺很喜欢一位朋友的签名:浓茶品出淡味。。。.

TOP

回复 938#vivianda 的帖子

草菲 好!
我害怕别人叫我师,那不是谦虚,那是我真实的感受。我一直说,我是搬砖的,因为我知道,我所写的都不是我的,那些都来自于我的头脑,而非来自于我的“心”。它们于我都是知识而非知道,我只是在数他人宝而已。

俺是个障深业重的人,习染深厚,需要扫的灰尘太多,随缘消旧业吧。也算在这做个发露忏悔。.

TOP

 117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