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快小学毕业了,孩子还喜欢啃手指怎么办?

孩子感觉孤独。
我觉得是因为从小离开父母的原因吧。
改善的办法应该不是打,打是不会管用的。只能是爱,是爱他的人给予的关注。
当发现他想啃手指的时候就走过去,轻轻地把他的手拿下来,并带他去做一些运动量比较大的事情,分散他的精力,如果您真的能做到这一点,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忘掉这个坏习惯的。
唉,我也知道这很难,因为现在的我们太忙了。.

TOP

在网上查到的医生说法

   孩子老啃指甲怎么办

    赣榆李女士来电:女儿今年7岁,从小就有啃指甲的习惯,指甲都被啃得不成样子,家长怎么管教也没用,好像是无意识的,请问这是怎么回事?需要治疗吗?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 主治医师苏海燕:很多人认为啃指甲是因精神紧张而导致的,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对指甲产生好奇、厌倦了某项活动而感觉很无聊、感受到某种压力、某一次啃了一下指甲,突然对啃指甲产生了兴趣……这些都可能养成啃指甲习惯。

    让孩子不再啃指甲的方法有:别让孩子的小手闲着;别过分在意啃指甲的行为;消除导致孩子紧张的因素:父母要多一点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他,多陪他聊天,想办法帮他摆脱压力;和孩子联合起来克服啃指甲的坏习惯;及时给孩子修剪指甲,防止因为指甲带来的不舒服刺激这种行为。.

TOP

这个似乎也很专业~

小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因此,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其实,咬指甲是一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危害。

解放军304医院消化科李艳梅医生介绍说,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造成甲沟炎。

据报道,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孩子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儿童铅的摄入。

李医生说,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那么如何矫正呢?

专家发现,用习惯扭转法治疗神经性习惯,包括咬指甲、揪头发、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习惯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个方法。

步骤大致如下: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例如,对有咬指甲习惯的学龄期儿童来说,对抗反应就应该是用手握紧铅笔1—3分钟或攥紧拳头1—3分钟。因为握铅笔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时都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对抗反应不会引人注意。让孩子先学习辨认每一次开始咬指甲的时间和情境。一旦察觉到这种行为(例如,当手指接触到牙齿时,当手正向嘴移动时),就应立即中止行为并握紧铅笔。如果孩子当时没有笔可握,对咬指甲的对抗反应就应该用拳头,用另一只手握住它1—3分钟或把手放到口袋里1—3分钟。对孩子使用习惯扭转法时,父母应给予具体指导。

为什么习惯扭转疗法有效呢?这可能源于对抗反应的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替代物,它提供一种替代性行为,从而限制习惯性行为。第二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惩罚物,因为它是一种不情愿的活动。就是这种双重的功能使对抗反应抑制以致最后消除了习惯性行为。.

TOP

这一篇似乎家长也需要自检一下,看有没有文中妈妈的问题………………


怎样戒除孩子咬指甲癖?(《家庭心理医生》)
家庭生活中,有的儿童常常咬指甲,家长们往往为而训斥孩子,甚至采取惩罚措施,然而,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孩子不但毫无悔改表现,反而越演越烈,令家长头痛和安。其实,只要了解其发病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大多数孩子的咬指甲癖会得到很快矫正的。
儿童咬指甲癖主要与紧张和忧虑有关,发繁重的作业、复习迎考、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及患儿受到父母的责骂或惩罚等。有些儿童咬指甲行为常常发生在他们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听故事、找东西、做作业和想问题的时候。
孩子咬指甲癖的主要表现为:孩子在咬指甲时一般是无选择性地咬十个指甲,被咬过的指甲常变得短而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当注意力被某种东西所吸引或在他们精神紧张时还会咬随身的其它东西,如咬铅笔和手帕等。由于反复地咬指甲。会损伤手指的指甲和皮肤,使指甲游离缘变得粗糙,指甲缘的四周出血和指甲畸形,甚至发生甲沟炎、甲周疣、门牙缘的小裂痕、齿龈炎。
咬指甲癖是一种令人为难的、讨厌的、甚至是痉的习惯,不仅受到来自社会、同学以及家庭的歧视,而且影响儿童心身健康发育。因此,儿童咬指甲癖并不是什么小毛病,而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及时采取综合措施,纠正儿童的行为偏离。
一般疗法。儿童咬指甲癖是完全可以纠正的。首先,人微言轻家长应认识到这是一种病症,单纯地采取责骂或惩罚不但无益于疾病治疗,反而有害,甚至会使病情加重。其次,要积极寻找引起紧张和忧虑的因素,并及时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家长应定其给孩子修剪指甲,防治指甲感染和表皮损伤。
心理疗法。主要采用行为限制和下面引导的方法。所谓行为限制,即当年幼儿童咬指甲时,父母应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紧紧地抱住他的双臂,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赏。还可通过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下面引导则是,对孩子可讲清道理,使孩子意识到咬指甲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只要自己能正确对待,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同时,要让这些孩子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促进孩子心身健康的发育。
由于儿童咬指甲癖的治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矫治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故不但要求患儿增强信心,而且父母也要有耐心,采取父母的监督和孩子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巩固治疗的效果,只要能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能达到戒除儿童咬指甲癖的这一行为偏离。 吮指头和咬指甲怪癖 吮指头和咬指甲是一种不良嗜好。心理学家认为,吮指头和咬指甲是儿童期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行为障碍。据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调查资料表明,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吸吮手指头的儿童发病率为12%;而咬指甲的儿童其发病率则高达44%。另一位心理学家也证明了在14岁的儿童中,有程度不一的咬指甲行为的占55%。吮指头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超过了儿童期应该的年龄,更反映出具有这种怪癖者的心理不健康。心理学家发现,吮手指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除了可能致使手指浮肿、牙齿闭合不良和感染疾病外,而且还是“对学习和工作产生内心紧张、压力、忧虑或烦躁的症候……。这些行为本身虽然不能直接妨碍人的学习和工作,但却可能是妨碍人学习和工作的自卑感、敌对感、或个人内心的某种别的情绪状态的表现。” 大家知道,吸吮是一种原始反射,凡接触到婴儿口唇的任何物体,都会引起吸吮反射。在婴儿时期,吸吮自己的手指头很常见。到2—3岁后,此现象一般会逐渐减少。但在婴儿饥饿时,吸吮自己的手指头有得到如吸吮母亲乳头般的满足;在寂寞无聊、焦虑不安、身体有疼痛或其它不舒服表现时,吸吮指头可以聊以自慰、减轻焦虑、转移注意力,因而仍可能吸吮手指。如果偶然出现这些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不应视为病态。随着儿童年岁的增长及与外界接触的增多,一般这一不良嗜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是,若诸如饥饿、疾病、孤独无伴、缺乏玩具等不良情境经常存在,吮手指的行为就可能形成一种癖好,以致难以革除。至于咬指甲的病因,心理学家认为与吮手指头一样,一般发生在其情绪紧张或抑郁的时候,并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磨牙齿、吮手指头等症状。有的人咬指甲行为是孩提时代对父母咬指甲行为的模仿,一般获得了快感,逐渐形成了顽固性习惯。 一位长相颇佳的少女,养成了吮大拇指的习惯。其表面虽然较活泼,但内心却隐藏着许多忧虑。因为她的母亲不仅喜欢打扮,而且凡事吹毛求疵、唠叨不停,她既希望女儿学芭蕾、又要她学民族舞蹈,更要她练钢琴、读英文。这位少女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些,而她母亲却非常热衷于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为其请名师。买这买那。每次女儿学芭蕾舞时,她就走在旁边指点批评。练习时只要有一位学员的姿势显得优美,她就高声喊女儿注意模仿,搞得女儿紧张兮兮的。可见,女儿吮手指的行为就是缘于这种内心冲突和对其母亲极度不满的结果。 预防和矫治吮手指和咬指甲的关键,在于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避免错误的哺乳方法,以杜绝养成不良嗜好。对于已养成此类不良习惯的儿童和成人,在矫治时应注意: 1.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对儿童,如属于喂养方式不正确,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食定量、饥饱有节;如属于孤独、寂寞等原因,则要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机会与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乐,培养其对环境、游戏的兴趣,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渐纠正此类不良嗜好。对成人,应引导他们认识其行为的幼稚性,并教授正确有效的排忧解愁的方法,自觉戒除这一怪癖。 2.正确教育,切忌粗暴。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儿时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应简单地禁止,否则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使他们感到更紧张。只有主动提供多种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游戏等,而不应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会解除其困惑,而不致这些不良嗜好的产生。因此,对此类儿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强行制止的行为是有害无益的,嘲笑、讥讽、恐吓、打骂更是不妥,这样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紧张不安,甚至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健康心理。 3.厌恶疗法。在童年时期,如果儿童养成了吮手指或咬指甲的怪癖,可以采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和矫正。如在儿童手指上涂上黄连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或吮手指的苦痛,从而中断该行为。
在思想上,你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控制不住自己。这是小时养成,长大后则是潜意识贪爱着这种行为。人的潜意识力量,要比表意识的力量大几万倍,即比思想的力量大几万倍。你要控制这种行为,没有抓到根儿的方法,就非常不容易解决。
在人的潜意识中,如果认为这种行为有许多好处,那么,人就会不自觉地去执行这种行为,表现成为一种习惯。人甚至在梦中都在进行咬手指这种行为。
有朋友说“不妨在指甲上涂点苦的东西”,这方法可以肯定:有效。有效的原因是,当你的潜意识接受手指头是苦的,让人感受很不好,这样的认识的时候,你的问题就解除了。有些家长为幼儿断奶就是采取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操作是:平时就在自己的所有手指上,全部涂上切开的仙人掌内液体。然后正常做事,当自己不自觉的去咬手指时,一定要用心体会感受手指的苦涩、难受。如此多次,几天下来,你就会解除烦恼。
也有的朋友说“找个自己一想起来就难受的事情 设法把他跟咬指甲联系起来”,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实也是通过潜意识的认知后,得到解决的。

知道了原理原因,你不用找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也可以解除烦恼。解除的方法,就是为潜意识输送那种行为的可怕后果。当潜意识对这种可怕后果的认识,大于好处的认识时,你过去的习惯行为也会自动解除。
如何为潜意识输送那种行为的可怕后果?用想象!
对于潜意识来说,想象的事情等同于真实发生!这是脑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的著名实用论断。你直接应用就行了。
为便于你的应用,下面我给出一个描述指导,其实,nlp的指导当面效果最好。NLP高手可以在两次以内的沟通交流解决你的问题。但这里条件限制,无法展开:

1,你知道,人手其实是身体中最脏的一个地方,每天都抓去各种物品。稍不留心,就会病菌染指。而我们常说得病从口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手的不洁净引起的。而且,指甲中相对的病菌就更多。
2,你知道,就是一双洁净的手在显微镜下,也可以找到无数的细菌,更何况我们生活工作中,抓取各种物品之后呢。一旦我们因为自己的坏习惯,把病菌送入口中,你知道,不仅是你的举止不雅,不仅是你的手指受到伤害,而且,会引起口腔疾病,肠胃疾病,腹痛,腹泻,便血都有可能。不同的病菌有不同的结果。。
3,下面,看着自己的手指,想象手指上有无数的病菌在蠕动。。有红色的、白色的、蓝色的、黑色的等等。它们蠕动着,等待着,等待着你把手指送入口中。如此,你愿意把手指放入口中吗?
4,这些五颜六色的细菌等待在那里,它们好像在呼唤着你:快把手指放到嘴里吧,你会感觉很舒服的,很爽的。你愿意听从它们的话把手指放到口中吗?
5,你知道得病的滋味,请感受那种疼苦。有时像肠胃痉挛,拧着劲痛,有时像开膛破腹,撕心裂肺。千般苦难,缘于咬手指-----你坚决的拒绝了咬手指行为!.

TOP

在青青岛发现有几位网友的办法也很好,可以试试

孩儿她妈 发表于: 11-29 19:46 $ *   [蛤蜊级]      
回复:

给孩子买个漂亮的指甲刀,每周让他自己剪指甲,他会为了指甲刀而把指甲留起来的.当然孩子如果做到了可别忘记奖励.
==================

※ 来源: club.qingdaonews.com 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

  4楼  冰点绛唇 发表于: 11-29 20:32 $ *   [海牛级]      
回复:

偶是从小咬到18岁...也没用过什么办法戒掉,虽然不好看,爸爸妈妈也没怎么说我.长大后,自己感觉就是心理压力大,紧张焦虑或者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才咬.18岁的时候做了一次美甲,在原来的指甲外贴了法式贴片,很漂亮,更让我惊喜的是彻底改掉了咬指甲的习惯.因为假的指甲脱落后,自己的指甲就长了,修整一下很好看,就不舍得咬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