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7个人次参与评价】

[音乐] 女儿拒绝弹琴,我该坚持还是放弃?(更新在105楼)

引用:
原帖由 清咖一杯 于 2009-9-8 23:11 发表
女儿拒绝弹琴,我该坚持还是放弃?
女儿踏上琴童的路三年零两个月,去年八月通过音协的五级考试,应该说在这之前算是走得比较快比较顺的,老师对她一直是非常肯定。

去年夏天为了考级,有蛮长一段时间都是重复地练那三条曲子,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她很是厌烦。所以考完级之后,我给她放了一个月的假,本来是想让她休整一下的,没想到从此就发生了360度的转弯,她似乎再也提不起对钢琴的兴趣,每次练琴还课就像是完成任务,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我也知道孩子练琴辛苦,加之刚上小学,我以为只是一个适应的问题,所以也是让她放慢进度,希望她能够慢慢把状态调整过来。中间有一些实在是倦怠的时候,说不想弹琴了,我就跟她好好谈谈心,夸夸她,她也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坚持了下来。

没想到一晃一整年,貌似她还是找不回以前的状态。昨天她弹得实在是差,我有点耐不住性子,就狠狠地批评了她,没想到引起了她的大爆发,她哭着对我说了很多诸如“我永远都不想再弹琴了”“我烦钢琴已经很久”之类的话。我试图跟她谈心,可我那一向乖乖的女儿这次完全不为我所动,就是一副铁了心不再弹琴。还说出了很多让我惊诧的道理,诸如“妈妈,我只想做个普普通通的人”(貌似我一向逼她太多,其实除了弹琴和画画,我几乎没有给她报其他兴趣班)“不要拿我跟别人比,我就是我”“我的兴趣爱好里面没有钢琴”之类的话。

很多时候,我也在问自己给孩子学琴的目的是什么,陶冶情操,培养音乐素养,其实有很多方法,可当年也多少有点跟风的学了,现在三年了,花下去的时间和精力无数,让我就此放弃又如何甘心。想想我当年多么羡慕别的孩子会个乐器什么的,不过把自己未竟的理想投射给孩子是不是也很不公平?而且,如果她说要放弃我就同意,那将来碰到其他的困难她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思绪有点混乱,有没有有同样经历的妈妈给我点意见或者和我分享你们的智慧,谢谢了。
盖始者繁,克终者寡


我儿子学琴也三年多了。
第一年后,就急急的给儿子报了三级,是死扣死扣才弹下来的 虽然知道自己极其急功近利,因为那时候才小班结束的年龄……但是阻挡不住自己的“利欲熏心” 啊……

所以,三级考完后,钢琴整整停了二个月,一直到查分时间到了,一查,没有过,又打了一次声讯电话,还是没过 ……

随幸一切错误犯得早,那时,儿子也只是中班第一学期,没有再在幼稚园学琴,找了现在的老师,重头开始。因为有前面的基础,感觉儿子学琴总体来讲,一直很轻松,还琴也几乎从来没有感觉困难的,而且在老师面前老是夸海口。倒是我自己一直很焦虑,在老师面前时有流露,每次老师告诉我,你儿子跟同龄的学琴的孩子比,已经很不错了

这似乎是我的安慰剂。

因为有了那次极其悲惨的考级经历,我现在对考级真的“很害怕”。即使有一张十级的证书又怎样呢?又不加分

学琴有非常系统的钢琴教程,我们照着老师的按排599、849、299……地往下学,水平也是一年又一年在提高。难道一定是有几级几级的证书,才算你的钢琴演奏水平有多高吗?


最近一个月,老师才我们开始弹乐曲,从《小小狂欢节》开始,第二首是《乡村舞蹈》,现在在学《石楠玫瑰》,像《小小狂欢节》老师分成三周让我们学,而《石楠玫瑰》第一页和第二页也分了二周的时间,一共有五页?估计要学一个月吧?

但是,正是这样的一种学习进度,使得儿子学一首曲子,就背下了一首曲子,每天都会把曲子复习一下。为了让他演奏时表达出音乐的表情,我和小儿子就在一边跳舞,因为我抱着小的扭来扭去的,所以乐得他直咯咯笑,一曲结束还拼命鼓掌,调动了儿子弹奏乐曲时需要的“表情”。因为二年多来,一直是弹练习曲,所以,刚一上来弹乐曲,还是像完成任务似的一通敲完,在老师那里就过不了关


昨天小儿子不肯配合,于是拉上他爸一起跳,本来我们都是很死板的人,跳舞这嘛子,真弄不来,也体味不到快乐,可是,为了儿子练琴,被逼上阵,在那里瞎跳八跳,居然也得了很多乐趣
……


像儿子刚进了少年宫的合唱团,拿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回来,我边唱边弹,居然也能弹一点调出来,我原是一个音盲,可是因为陪着儿子练琴,也学会了看五线谱,也能单手弹弹简谱,何乐不为之呢?

不过有一点,我们刚刚入一年级,此前每天练琴二小时,所以还琴轻松。但是,现在明显觉得时间很紧。只是,我觉得每天练琴的时间还得保证才行,功课这个也没有底的……

毕竟将来参加工作后,学生时代考试有没有100分不重要,但是生活中闲来在钢琴上弹奏一曲却非常优雅 但像你女儿如果就此停掉,怕很难享受到那种乐趣?.

TOP

引用:
原帖由 陈妈 于 2009-9-9 22:38 发表
出个不太好的主意吧:有上大课的么,比如少年宫,让孩子先随大流跟着弹,也别提要求,只要别放弃就行。过一阵子可能会有转变的。原本我们让孩子学乐器也不过是陶冶情操,以后有烦恼时有个宣泄情绪的出口罢了,又不准备靠这个吃饭。所以,做家长的心态要放平一点,期望值不要定太高,期望值太高失望了就更痛苦,定低一点,孩子容易达到,大家都高兴。
俺家姑娘从学二胡就不情愿,是因为她外公喜欢(他小时候没条件学)硬给她报的,我虽然也为她不练习发过火,但从未给她定过高目标,拉不准没关系,因为我也听不出;没空练没关系,下次补。反正,只要老师不因为她水平差赶她走,我们就坚持去上课。这不,也混到8级了。从杀鸡杀鸭到有点调调到有些好听了到听起an来不错了。给孩子留个缓冲阶段,你是家长,得帮孩子想办法呀。谁还没个低潮期呀
妈妈的心态真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清咖一杯 于 2009-9-9 19:36 发表
你一定是个非常优秀的妈妈。孩子弹琴全家跳舞,这个对我有点难度
不过偶尔坐到钢琴前跟孩子一起弹弹,包括流行歌曲,我偶尔也会尝试一下。


你真是过奖了。我在旺旺上也是出了名的“有问题”妈妈

只不过,因为是一次性妈妈,不断地犯错,还不能回头去改 人生没有后悔药。

儿子学钢琴,真是我的一厢情愿。但是从那次悲惨的考级经历结束,跟新的现在的老师开始,我在那一年一直问儿子,是你想学钢琴,还是妈妈想要你学钢琴?
儿子一开始左顾而而言它,但是,我逼着他回答,最后他说——一开始是你要我学,现在是我自己要学
……

经过这又两年,儿子练琴已经相比而言极其自觉了。我也算心满意足了
只是,因为尚才学三年而已,虽启蒙早,但后跟新老师又从零开始,所以实则算两年?
现在学到849的15条。

要孩子对钢琴有“狂热的自发的兴趣”,我想孩子至少具有十级的水平,而且这十级水平是自然轻松而得,这个时候,就像我们学语文一样,已经认了所有的字,而且也有一定的阅读量,要想读一本自己想读的书,已经轻而易举了,当然也就顺其自然了

所以,我有时候要为儿子并不是完全自发地“爱”练琴而烦闷,但是想想他已经很了不起了

兴趣到特长,有一个漫长的养成过程,此时的孩子肯定是不稳定的,所以,妈妈的重要性就在这里,这时候,妈妈坚持下来了,孩子也坚持下来了 .

TOP

教育孩子,家庭观念一定要统一

引用:
原帖由 清咖一杯 于 2009-9-9 19:42 发表
偶家相反,可恶的LG每次都是一句“不想弹就别逼她”了(当然不是当孩子面),他总是心疼女儿,啥也不让她学。
教育孩子,家庭观念一定要统一
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费尽心机,急功近利,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是,他也深深的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是我实行家庭教育的忠实支持者。

因为社会竞争过分激烈,爸爸妈妈自身在工作中更是深有体会,所以,我们很容易在孩子的教育中,过早地导入竞争的因素——考级,考星,奥数……但是,

我没法写下去了,因为先生正在旁边高声朗读文章,我的思维全被他的文章内容吸引过去了

所以,把他念的文章引到这里来算了,或许对楼主也有点启发
引用:
面对黎明,我不再茫然

    我比以往更加优秀。
    在羊皮卷的启示下,我开始了新的生活。仅仅几天时间,我的内心被一种奇妙的力量鼓舞着,那几乎为岁月所泯灭的希望重新回到我的心中。
    我终于从失望的牢笼中逃脱出来,心中有无限感激。在第一个成功誓言的激励下,我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当我重新审视自己时,我相信我终将为世人所接纳。现在我明白了更重要的真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才是惟一有价值的。如果我们看不起自己,别人也会轻视我们;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别人也会理所当然地重视我们。
    感谢上帝,把这些珍贵的羊皮卷交到我的手上,使我的生命从此有了转机。我不再像以往那样逃避挑战。我恍然大悟,原来在每一个朝圣者的旅途中,都有一处圣地,在那里,我们会感到与神的接近,天堂仿佛弯向我们的头顶上方,天使来了,牵起我们的手。那里是献祭的圣坛,是道德与非道德的会场,是审判的法庭,进行着人生最大的战役。过去的失败、痛苦、甚至那些令人心碎的事情,几乎已被遗忘,而快乐将至,在未来的岁月中,每每回首,我忘不了那最初体味成功的时刻。
    但是,首先我必须学习并实践成功的第二个誓言:
    面对黎明,我不再茫然。
    过去,我很少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无论制订了什么样的目标,大的还是小的,看起来不过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我常想,既然能力低下,制订计划又有什么用处?这样,每天我茫然地一脚踏进这个世界,没有方向,没有指引,苟延残喘,误以为自己在等待着时来运转,虽然我也从不相信,我未来的任何事情与我的过去不同。
    一天天地游荡,不需技能,不必努力,也绝无痛苦。相反的,每天树立目标,每周制订计划,每月确定方向,并且日日为达到目的而努力,却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我习惯于告诉自己明天将要开始努力,却不知,明天只能在蠢人的日历表上找到。我对自己的愚蠢茫然无知,若不是这些羊皮卷,我还将无所事事地浪费生命,还会一拖再拖,直到为时太晚。迟与太迟,其实相去甚远。
    面对黎明,我不再茫然。
我一直过着蠢人的生活。虽然我总是想要过一种新的、更好的生活,却从不着手行动,好像吃喝睡眠都可以推到死亡将至的时候。多年以来,像很多人一样,我以为惟一值得花精力的目标是获得王侯般的富足、名誉以及权力。我犯了多大的一个错误啊!现在我知道,明智的人从不制订庞大无用的目标,那些计划,他称之为梦想,把它们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没有人可以看到它们,没有人可以嘲笑它们。然后,每天清晨,他只为这一天安排计划;每晚睡前,他只要确信这一天的计划已经完成。不久,每天的成果积累起来,一个叠过一个,像蚂蚁聚沙成塔一样,最后,一个城堡矗立起来,并能容纳任何梦想。事实上,一旦我学会控制急躁的情绪,循序渐进地完成计划,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不困难。我要做到,也能够做到。面对黎明,我不再茫然。   
当一个人养成制订目标完成计划的习惯时,他已经赢得一半的成功。任何微小的工作,无论多么枯燥沉闷,都会使我更加接近最终的胜利,这样想着的时候,即使最单调的日常琐事,也变得可以忍受了。每天清晨,在新的快乐中醒来,梳妆都变得有意思;每天晚上,在新的喜悦中就寝,洗漱都变得有意义了。我现在才知道,生活可以像孩童的游戏一样快乐,只要醒来时,积极投入生活,早有一条路在前方铺展开来。
    我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也知道自己心系何方。
    要想到达目的地,我不需要出发前就对途中的曲折了解得一清二楚。最重要的是在羊皮卷的帮助下,我已经不再回首往事。在那阴霾的日子里,每一天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我迷失在空茫的沙漠中,前方只有死亡和失败。
    明天我有目标。
    面对黎明,我不再茫然。
    从前我对生活无所企求,生活也对我置之不理。但是,这种奴隶般的日子就要结束了。现在我知道无论我要求什么,生活都会给我。
    当我为往事伤心时,阳光不再照耀我。让我埋葬过去,否则我就会被它吞没。我不再有眼泪。让阳光照耀我,照耀明天的目标。
    面对黎明,我不再茫然。
.

TOP

引用:
原帖由 清咖一杯 于 2009-9-9 19:46 发表
是的,我也是一来后悔让她考级,二来后悔考完后整整停了一个月,而且寒假我们还去新加坡呆了二十多天,好不容易拉回点的状态又回去了一大半。
谢谢你的鼓励,也许真的只是一个瓶颈,走过去又是一片天。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
二天不练,老师知道;
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学艺的人,天天习之,是根本致胜之道

所以,在我儿子的练琴上面,我一直记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再忙再忙,每天的练琴时间雷打不动。 只是,有时候真觉得累呀。特别是周末,真想好好去玩一玩,可是,转念一想,虽然什么安排都没有,但是练琴一事逃也逃不了

有时候还是觉得蛮苦的
但是,人生百味,父母引领孩子要走的路,是一条人生的路;而不是只有“鲜花和掌声”的快乐路。
做父母的,有时候自己吃了苦,就希望孩子不要再犯了。
但是,孩子是孩子,我们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切,孩子迟早会碰到。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如果现在决定放弃,那么,至少在孩子的大脑中有一个印象,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是可以选择放弃的;
如果现在决定坚持,那么,至少在孩子的大脑有一个印象,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咬咬牙,坚持一下,也许前面又是一片天

两种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就孩子而言,貌似第二种更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思维模式。因为学琴最根本所在,不是最终学会了弹琴,而是在学琴的征途中,我克服了九九八一难,终于西天取经成功,是这样一个丰富的思想经历过程,这种过程,对任何一个经历过的孩子而言,都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

TOP

引用:
原帖由 晴晴的妈 于 2009-9-10 06:54 发表


朱妈妈真有恒心和毅力,也希望把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带给孩子。
然而坚持和放弃的辩证,没有这么简单啊。其实,有多少坚持,就有多少放弃,有得就有失。
学琴最终获得成功的孩子,会感觉这样的经历是人生的财富。
迈不过去那一个个槛的孩子,何尝不觉得是一个个噩梦呢。
如果放弃,能够摆脱一段噩梦,开始新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我身边,晴晴的几个同龄好朋友,也要开始学琴之路了,为此不得不放弃曾经学过一段的舞蹈,放弃周末全家外出游玩的惬意。
而晴晴,今天晚上就要开始正式学习跳中国舞了。
前几天,我抱着她,一起看《扶桑花女孩》到半夜12点。这个片子述一群矿工的女儿克服偏见刻苦学艺(草裙舞),最终改变命运。
她有非常好的天赋,看过草裙舞的表演后,她这几天一直模仿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那几个动作。
舞蹈,不是我让她学的,是她自己哭着喊着要学的。
她一直在梦想,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舞蹈鞋,登上大舞台表演。也一直非常乐意地给人表演她会跳的几首曲子。

但是学习任何一样技能的道路,都不会那么顺利。
即使她有如此浓厚的兴趣,有非常好的天赋,我也为她寻找到了一群默契的小伙伴。

她很希望现在就学芭蕾,就学拉丁舞,而我选择用1-2年的中国舞帮她启蒙。
因为我们曾经接触过几个月的芭蕾,之后,我放弃了,因为觉得芭蕾不适合幼儿学习。
而热情奔放的拉丁舞,完全可以在小学中高年级顺带去学学。
我们这些父母,每做一项选择,无论是坚持还是放弃,就决定了孩子的幸福和快乐,所以,做每一项选择时,都要慎重啊。

(前天在游泳时遇到一个妈妈,她在谈及她养育女儿的一些经验,我马上竖起耳朵听了 她说,她女儿钢琴十级,现在经常有一些配合演出之类的,然后又其他什么的,我没有怎么听清,马上凑上前去,讨教经验 ,然后她说她非常后悔唯独没有培养女儿学跳舞,学跳舞的女孩走路姿势、形体都令人羡慕呐 我想想,要是我小时候跳过舞,那也美啊

    我建议说,那让你女儿现在去练瑜珈,她说那倒是一个好主意。只是,现在孩子毕竟大了,她女儿已经大学毕业了 孩子小时候学习的时间还是多呀


     想想也是,我们觉得现在孩子太忙了,太忙了 但事实上,如果父母不抱功利性的话,孩子的这些“忙”,本质上是“丰富多彩” 你想想,只有学生时代,不用赚钱,有人给你供学费,请老师,让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不用考虑赚钱生计 ,而且9年制的义务教育更是不交一分钱学费,连书费都免了,人生只有这么一段可以全部学于学习玩耍的时间,如果不好好珍惜,真是太可惜了 )




一个朋友的孩子今年上名校了,说班上好多孩子当年跟风学钢琴,现在正骑虎难下呢。
继续学习嘛,孩子兴趣缺缺,家长火气渐大,而且功课也不允许。
不学了嘛,两三年的心血又白费了。
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局面,就是家长自己在刚开始学琴时没有清醒的认识,盲目跟风所致。
在错误的时候,对错误的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是继续陷入泥淖,还是及早出局轻装撤离,父母这个总指挥需要审时度势做出明智的选择。

(上了小学,确实功课很紧,尤其是在名校,又想出类拔萃,那早学,超前学,学越多越好的心理就更重了,自然时间是永远不够使的,哪怕再给双倍的时间也不够呀。我算算,以前觉得时间紧,那是自己在瞎操心,现在时间紧,那才是学生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可是,早期阅读量可大可小可适中,听那些有声故事,时间多就多听一点;时间少就少听一点,只要常在听,日积月累,就很了不起;英语的学习,有些孩子幼稚园就三星口语了,有些到了小学毕业考三星口语,其间的差距很大,关键在父母的把握。

但无论如何,因中国教育体制设制的缺陷,所以,学生时代一定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拥有一项自己最爱的运动,此其一;第二,琴棋书画的兴趣爱好,父母一定要做业余的培养,这样子是对学业很好的调剂与补充。就像我们现在的人生,如果每天工作赚钱工作赚钱,就像学生每天读书考试读书考试一样,而下班回来,没有运动的安排,也没有琴棋书画之类的娱乐,那生活真的是很枯燥乏味的
.

TOP

回复 53#清咖一杯 的帖子

再给楼主一篇文章


多年前在铃木镇一的《莫扎特教育风暴》中看到这一段文字,还有诸多纠缠。因为,事实上,那时是贪心,即想孩子音乐学得很好,又想考试100分,做妈妈的贪心呐
但是,现在我儿子也上了一年级了,我明白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学于学习语数外,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因为总有更厉害的孩子在你前面 。如此而言,从科学时间分配的角度来看,就不应该放弃学钢琴而为了一个考试争第一名 ,那也只是一个“争”而已,再说这世界上又没有永远的第一名。所以,无论如何,都应该把学钢琴一事坚持下来,回首往事,一定不会后悔的

60分万岁


铃木镇一



    前几年,有人邀请我到扎幌做一次题为音乐教育的演讲。演讲的主题是音乐,目的是推行我的小提琴教学法,同时对于听众们有兴趣关于教育的其他方面问题也谈了谈。记得演讲现场的听众反应热烈,尤其是那些父母,他们领着小孩来听演讲,望子成龙的心情实在令人惊讶。
    我需要的正是这种现场气氛。为什么呢?因为到了后来,演讲渐渐成了我和听众之间进行的讨论会。而最有趣的,最能发生精神碰撞莫过于演讲者和听众一起讨论了。
在听众们高昂情绪的感染下,我居然在演讲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听众们中间,与他们就大家都感兴趣的一些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这样,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和听众的交流过程中,不但向大众作了有效的推广,更为难得的是收集了很多我特别需要的反馈信息。很多父母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也推心置腹地说了各自的教育方法。这一些发言确实让我受到很多宝贵的启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个叫美智子的小女孩把自己心中的苦恼告诉了我。美智子年仅9岁,是跟着父亲来听演讲的,因为她正在学习小提琴,所以对我非常信任,她一股脑把那些深藏心中不愿对别人说的事情告诉了我。刚开始美智子显得很胆怯:"铃木老师,"她不安地说,"我要是把精力全都花费到小提琴上,会因此影响学习吗?对这个问题我感到很困惑。"我对她的问题不太明白,于是反问她:"怎么会呢?学习音乐不是生命中的一件快事吗?音乐会给你带来帮助,让你越变越聪明,哪里会影响学习呢?"
听了我的这番话,美智子有些害羞地说:"铃木老师,说起来真丢人,您的话当然没错,但是……""但是什么?"


    "您知道吗,我的学习成绩一向不好。我爸爸常常为了责备我不用功。这……这说出来太丢人了。"美智子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有点知道她的意思了,就进一步深入地开导她:"美智子,你能把问题说得更详细具体一些吗?也许事情并不像你认为的那么让人尴尬,没准我还能帮助你呢。"美智子这才把她犯愁的事更详细地说出来:"每次考试我只能得赴来分,一次都没考上过拱分,我真伤心!为了这件事我想了很久,我知道自己还不笨。但是成绩为什么总是不好呢?因此我想这里的原因肯定是我在学习小提琴上花的时间太多的原因吧。"这时美智子的父亲插话说:"是啊,铃木先生,美智子的学习一直处于中等,对她将来的学习我真是有些担心呢!如果她的成绩一直是这样,只怕将来很难考进京都大学之类的名牌大学吧!"


    "你们担心的原来是这个啊!"我问他们,"实际上美智子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干嘛非得考90分呢?难道只有90分的成绩才能证明她的聪明吗?分数并不能说明一切。说句实话,我和美智子一样大的时候,最好的成绩也就是70分。""啊。您没骗我们吧?"美智子父女俩吃惊地看着我,好像不相信我的话。"是不是不信?其实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父亲甚至只要求我拿栋分就行了。"我告诉他们。"这--不会吧?铃木先生,您不是在说笑话吧?"那位父亲狐疑地问我。我没有直接回答美智子的父亲,转而对美智子说:"小妹妹,你想听我说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吗?"  "好啊,这太好了。"美智子高兴地回答。我就讲了一件我小时候的故事: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什么人的成绩好,就是个好孩子;什么人得了最高分就是最棒的,这样,学习的惟一目的就是分数。但是在学校,我的分数老是"差强人意",总是65分、70分,最好的成绩就是有一次考了78分。这样一来,在学校里,我从来没得到老师的表扬,反而常常挨批评。


    有一次发期末考成绩单的时候,老师又一次批评我:"铃木同学,你的学习怎么老是这么差劲,这次你才考了78分,这个成绩是全班的倒数第五名啊。其他同学都在进步,为什么你老是这么差劲呢?如果你再继续这样,你还能考上好一点的中学吗?"
我听了老师的批评,心里难受极了,而且又开始怀疑自己,自已是否的确很笨呢?我就这样焦躁不安地回了家。我的神情让细心的父亲觉察到不怎么正常,他过来问我:"镇一,你回来了。怎么啦,你看起来有点不开心呀,到底遇到什么事呢?"我灰溜溜地回答:"爸爸,请原谅我。" "你有什么要我原谅的呢?你得先给我讲明白啊。"父亲有点摸不着头脑。我垂头丧气地把成绩单递给爸爸,并把老师的批评告诉了他。听了这番话,父亲很平静,他对我说,"你真蠢啊,镇一,老师对你的批评不对。实际上我只要求你每科都考到60分就可以了。"  "60分?60分就可以了?"我愣住了,还以为父亲在取笑我呢。


    父亲说:"没错,60分就说明你及格了,及格就意味着合格。你合格了,这不就足够了吗?"  "但是老师要我们都考90分,100分当然最好了。" "能考100分当然很好,但为了100分而努力却毫无必要。你可以好好想想,产品只要检验合格就可以出厂,就可以拿到市场上销售。你考了60分就说明你合格了。既然已经合格了,为了一些虚名还有什么必要浪费精力呢?"父亲耐心地解释给我听,"现在由于父母和老师的压力,孩子们老是想成为第一名,总想每次都能考100分,这是毫无意义的,镇一,你千万记住,求知是非常快乐的,决不应该沦为争名夺利的手段。如果学习的目的是考试,是分数,是为了争第一,那学习知识的快乐在什么地方呢?那只能沦为一种痛苦。


    "真的吗?如果真是这样,学习不就成了件轻松的事吗"我听了父亲的话非常高兴地说。
"是这样的。学习应该是轻松而快乐的,假如学习成了苦差事,那不仅毫无趣味而且非常无奈。"  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分数对我的困扰从此抛诸脑后,我的很多时间是用在博览群书和学习课外知识上。可以这么说,我是在求知的快乐中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听了我的这席话之后,美智子脸上明显露出兴奋的神色,而她的父亲看起来如释重负,仿佛还长出了一口气。铃木老师,这么说我学小提琴是正确的了?"美智子问。"当然了。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你得到其他孩子得不到的快乐,你的智力也得到有效地发展。这件事不是一举两得吗?" 我更深入地告诉美智子,"美智子,请你牢牢记住。对一个人来说,最关键的是快乐的生活,而不是分数和名次,最重要的是得到这种快乐生活的能力,你的能力并不能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当长大之后,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的。"


    现在,我们的学校和家长评判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经常是看考试分数的高低。这种标准是不可靠的。实际上,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处理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正确目的。这是孩子们最需要的--这种需要不仅是在幼小的时候,他们长大之后同样需要。
总结一下我的学生时代,很少把时间耗费在功课上,我的学习成绩一直维持在中等水平。不过其余更多的空闲时间中,我阅读了许多课外书籍,我认识到,我真正的老师是大自然,这是最有意义的东西,是我真正需要花费精力去认识和了解的,老师给你打的分数和名次都远远比不上它的乐趣和价值。

[ 本帖最后由 zhujinhua 于 2009-9-10 09:0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graceful 于 2009-9-10 11:45 发表
你不觉得这是孩子推卸自己责任的话吗?如果我的孩子这样说,我会回答他,只要你愿意学,永远都不晚.我提供过机会给你,你放弃了不要怪任何人.尤其是你已经成为一个大人以后.我们家长是不是现在太怕自己的孩子了?总觉得没给 ...
儿童的早期教育,贵在家长的坚持。父母需要开动脑筋,尝试各种各样的教育引导方式,让孩子最终学有所成。家庭教育的目的就达成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