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走出教育心理的黑洞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走出教育心理的黑洞

当有一天我们从上天之手中接过属于我们的孩子,我们是何等的兴奋,何等的喜悦,把这世间最美好的祝福毫无吝啬地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心怀中满溢着爱,幸福的想象着我们将和他携手走过的未来,那无限甜美的未来。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终于有一天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了,他骄傲地宣布他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们喜滋滋地为他买最漂亮的书包,最新式的文具盒,然后牵着他的小手把他送进了学校,交给了老师。我们不曾料到,从那天起我们无尽的烦恼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简直就是一场战争,母亲和最爱的孩子之间的一场硝烟滚滚的战争。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充满了疑问。他们信仰和承袭着许许多多中国父母共同奉为信条的棒子底下出孝子,出乖顺女的传统教育理念。而童年留给我的回忆像永不愿愈合的伤口,隐隐地疼痛。午夜梦回,依然是那个小小的无助的我,面对着一张大大的空白试卷不知如何答题,四周的同学都握着笔在一个劲地写着,教室里静悄悄,只有笔尖发出的沙沙声。老师锐利的眼神像箭一样刺透着我的心,我浑身冰凉。下课了,我飞一样奔出教室,我不要回家,不要生活在棍棒之下。我一直往前跑,黑黝黝的长廊永无止境。

  走不出童年那张阴影的网。我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踏上了人生,满身是父辈遗忘的伤痕。但我不愿意、绝不愿意把相同的经历带给我的孩子,我真心地希望我的孩子因为有这样一个好妈妈,他的童年少年如花树在阳光下朵朵怒放,他的生命因此温馨又绚烂。

  我相信所有的母亲在心中都立过这样的誓言,孩子成为我们生命的重心。我们每一个起起伏伏的日子有了方向,每一个日日夜夜的操劳有了目标。
可是孩子一进了小学,问题接踵而来,比我预料的还要快,还要多,作母亲的我有点措手不及之感。开学没多久,老师就来告状,下课和同学吵闹,字写得不端正,常常漏做作业等等。我和老师携手一件件的帮孩子解决,一步步的往前走。每天他一下课,就是我最忙碌的时间。我接他回家,总是边走边聊,母子俩开开心心。经常在校门口看到有家长训斥孩子,我总想我是一位宽容的妈妈,我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受这样的委屈。好像一切还算顺利,孩子也进步得挺快,成绩也不错。

  问题终于在一年之后来了,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其实这个大问题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磨蹭。它成为我们母子之间的一根导火线,引爆了所有隐藏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他在学校里不知被老师批评过多少次,连我这个作母亲的也未能幸免。硬着头皮找老师去商量,老师的回答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致。那么该如何做呢?没有现成的答案,有的只是满头满雾的困惑。

  ‘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没错,问题变成了一串串小鞭炮,每日都要炸响几个。我的耐心,我的宽容,在这不停的碰撞中渐渐被消磨。眉头深锁,笑容僵硬,看到老师也躲得远远的。
孩子继续在磨蹭,慢慢地理书包,慢慢地卷铅笔,慢慢地做作业。我不注意他的时候他就玩玩桌子上的小玩意,就算滚滚铅笔也是开心的。作业多的时候要做到深夜。有时累得眼睛睁不开了还在写作业,有时边淌眼泪边做作业。我坐在他身边,心里暗暗地叹气。能报的题目答案尽量报给他,目的只有一个,我的儿快点吧。孩子瘦小的身影俯在宽大的写字台上,孤独的灯光照在我们母子俩身上。想到明天又要早早的起床,又要晚晚的睡觉,又要重复今天的劳累,心中的酸楚无言倾诉。‘快点’成了我的口头语,我每天要说上几十遍。人累心更累。好脾气早已被磨尽,声音是越来越响,火气是越来越大。说了不听就骂,骂了不听就打,打了不行就关在门外。哭过闹过之后孩子没有丝毫地改进,依然我行我素。

  夜晚经常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一种挫败感和焦虑感侵袭着我。反反复复地逼问自己我的孩子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回身望着熟睡中的孩子,弯弯的卷发,浓密的睫毛,翘翘的嘴,多么可爱的孩子,妈妈的小天使!你是否在睡梦中也看见妈妈在对你又吼又叫,看见老师冷冷的目光?我的孩子,你每天背着沉沉的书包去上学,你笑眯眯的双眼像弯弯的月亮,你是那么开心地走进校门,可是迎接你的却有这么多不开心的事。你的成绩并不差,你那么爱你的班级。有一次你被选为值日生,你是那么那么的开心,打扫得那么认真,发现扫帚旧了扫不干净了,就请妈妈给你们班买了两把新扫帚。不过由于你动作比别人慢半拍,很快老师就不再让你担任值日生了。你总是被老师批评,连盼了很久的小队长职务也轮不到你。

  妈妈曾经发誓不让你经历妈妈童年的苦难,可是妈妈的行为却是模仿着自己的父母。我对你有太多的期望,我以要求自己完美的标准要求着你,我的孩子,你是否不堪重负?我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压在了你的身上,有很多时候妈妈是否太主观、太强势、太逼人了?做母亲的以爱的名义伤害着自己的孩子,难道这就是我们培养孩子的方法?难道这就是我们爱的表现?我们只是从上天手中接过孩子,我们养育他,就像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真的没有权力要求他一定要达到我们制定的目标。他有他的人生,以及属于他的理想。

  如果我们有没能实现的梦想,那么让我们自己来努力,我们没有理由转嫁我们的梦想,因为这不是一根接力棒。我们也不能单纯的来为孩子设计未来,指明方向。孩子,有很多时候妈妈做错了,却不知该如何改?如何做?妈妈对你满还愧疚,我的孩子。

  命运终于出现了转机,孩子转学了。他进了新学校,朝气蓬勃。他不再背负以前的老师给他的评价,他完全是崭新的。他改变了,做母亲的自然更要改变。我看了许许多多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总觉得对症下药的不多。我从父辈那里学来的教育方式也不再适应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做?正在我困惑不已中,鹤琴小学的吴老师为我们送来了曙光。

  感谢吴老师,为我们家长开了这个[如何做一个开明的父母]班。感谢心崖亲子教育的陈老师,她们辛勤的付出使我们这些父母和孩子将终身受益。没有什么比用阳光来比喻她们更为贴切了。因为她们给予了我们最为宝贵的东西。就好像我们有一把把难开的锁,她们把配制钥匙的方法告诉了我们。我从这里学到了非常重要的东西,不仅帮助我学会解决我和我孩子的问题,找到了隐藏在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意图,还解决了我自身的心理阴影。真的,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感觉十分美好。如同走在乌云密布中,突然有人告诉你往这里走就能见到阳光,你跟着她走,乌云渐渐淡去,再往前走,有几丝阳光洒下来,温暖带来了自信,继续地寻找更多更多的阳光。有谁愿意抵御那极高极高处阳光的呼唤呢?
  
   张爱玲说:“小孩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透了父母的为人。”其实不仅仅是父母,而且也看透了老师的为人。孩子是那样的聪明,只是他不善于表达。

  我的孩子最先是在学校里磨蹭,而后在家里磨蹭,最后成为凡事都要磨蹭的人。不过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他在英语课上的表现特别好,英语老师非常喜欢他,从不告状,除了表扬还是表扬。英语老师年轻活泼,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一块儿学一块儿玩。班主任老师传统权威又性急,急于要求每个孩子都达到她的标准。孩子在班上不担当任何职务,许多活动常常轮不到他,他卷曲在自己的角落里,很是失落。记得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学校搞很丰富的活动,他却不愿意参加,他说我宁愿在家里看书。可能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开始了磨蹭。对孩子来说,至少磨蹭能换来批评,换来老师的注目。
  
  在家里,我在不知不觉中给了他不少的压力。虽然在表面上我对孩子的分数不太在意,但我要求他学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做更深的习题。我把他的每一天排得满满的,星期六,星期天也是如此。他经常是忙得连看一本自己喜爱的兴趣书的时间也没有。我在他的生命中似乎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他完全没有自由意志,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中,他只能俯首听命。想一想有谁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争取权利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学了这个课程之后,我第一次运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倾听去体会孩子的心和他的苦恼。没有了母子之间的对立,没有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了盛气凌人的语气,没有了夸大情绪式的责备,没有了笃信的教条,有的只是爱。用科学的民主的方式来冷静理性地处理我们之间的任何矛盾。任何问题,任何矛盾都可以解决,只要做母亲的我首先愿意改变自己。
  
  我曾经有一次为他浪费了半天时间而狠狠地揍他,我忘不了那天他的眼神。那也是唯一的一次,儿子用充满仇恨的眼睛望着我。平时儿子总是闪亮着一双温柔的大眼睛,又可爱又亲切。张爱玲比喻过孩子眼睛的可怕,像末日审判的时候,天使的眼睛。我不敢想象如果儿子常用这种目光来看我。幸好我及时地遇上了这门课程,我开始着手运用了。
   
  我不再为他强行指定许多我认为对他有益的家庭作业,而是鼓励他自己来选他喜爱的课外书。放学回家后我也不再紧盯着他立刻做作业,由他自己选择是先玩还是先做作业。一般要求他玩的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我很明白地告诉他我们家必须在9点半熄灯,请他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他必须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
  
  新计划实行不久的一个星期六,孩子对我进行了真正的实战考验。那天,他早晨懒洋洋地起床,一个上午兴致勃勃地看百科全书,下午看完西游记又午睡了一会儿,晚上和外公连下了三盘棋。一整天,书包没有打开过。我是在一旁忧心如焚,好几次想要开口提醒他做作业,但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选择了民主的教育方式,放弃控制,尊重孩子,让他决定自己的事情,并学会承担后果。我必须忍耐,克服自己爱发号令的习惯,调整心态,信任孩子的能力。
  
  星期日上午他去艺术团学习,中午回家吃完午饭,稍稍休息了一下,就要妈妈陪他去打篮球。开始我没答应他,心里正憋着一团火呢,能忍住就算不错了,哪有心情打篮球。儿子玩了不久又上来找我,他说一个人没法传球,一定要妈妈一块儿玩。我想了想也许是儿子在试探我呢,不如回应一下。于是我们俩各怀心事地下楼打球去了。打完球,儿子又去看课外书了,我不停地想那他到底打算什么时候做作业呢?但我不能问,否则就前功尽弃了。可我实在有点忍不住,我假装漫不经心地提醒道:“星期天晚上9点就要熄灯的哦!”他手里捧着书看也不看我就随口答道,“我就剩作文了。”原来他心里还装着作文呢。我悄悄地走出房间。
  
  晚上,我看他有些心神不定的样子。我坐在沙发上装成悠悠然地看电视,好像早忘了他还有作文没写的事。他在客厅里晃来晃去,过了一会儿,似乎憋不住了,就独自回房间做作业去了。那一刻,望着他的背影我真想欢呼,我胜利了,这是我三年来的第一次胜利!多么艰难的两天,熬过来了!成功了!
  
  从那之后,虽然会有小小反复,但朝着好的方向踏踏实实地进步着。现在我已经不用陪读,也能早早的上床睡觉了。儿子也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愿意和我交流。老师对他的评价也相当不错,他的成绩也比我预料的要好,同学们还夸他知识面广。
   
原来可以这样教孩子,原来可以这样与孩子相处,原来我们改变了自己之后,世界会如此的美好!台湾学者王财贵教授说过:不可以以为我们有一桶水,就可以摇一勺给孩子,我们要给他指点一条河。
  
  做父母的必须常常检讨自己的教养方式,尤其是亲子关系中出现问题与挫折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成长。同时也需要某些技巧来协助我们巧妙地解决问题。
    课程快接近尾声了,总有意犹未尽之感。我们在这里学会了开放式的倾听,学会了划清问题的所有权与表达我的信息,了解了鼓励与赞美的区别,如何适时适地用魔法的语言来鼓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用理性和科学,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孩子相处。我们这个班的好些家长都是受益匪浅,打开了长期萦绕在心中的结,变得更有自信。

  再一次的谢谢鹤琴小学的吴老师!每一个星期五的夜晚,她陪着我们几个小时,与我们一起分享作为一名老师,一位母亲的感想,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感谢陈老师,是你一节课一节课的把我们带出了迷惘,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那里天更蓝,地更广,空气更清新。你们这二位老师正是我们与千万人之中所渴望遇见的人,感谢上苍赐给我们如此美丽的相遇,与鹤琴小学与二位老师。

[ 本帖最后由 爱心地球 于 2007-3-15 10:49 编辑 ].

TOP

回复 #1爱心地球 的帖子

对不起文章长了点,这是我在学校心理吴老师组织的--父母效能培训班--学习结束之后,所写的学习报告,与大家分享。.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