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69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小儿郎 加国-中国 读书札记 

楼主很淡定、很包容、很理性,相信楼主的儿子会在优秀父母的影响下更加优秀。
以这些优秀品质为基础,所谓的学校选择、师资配备之类困扰普通父母的问题都不会是问题。问题都会变成锦上的那朵花。.

TOP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0-12-1 10:38 发表
hehe, 请问,老毛毁灭了什么信仰?
嘿嘿 。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与其说老毛毁灭信仰,不如说是历史的选择。
国人的信仰一直是由大而融框架下的功利主义盛行,清末的颓势、五四运动的开展其实是对过去文化和信仰的反思和抛弃。无论是太平天国、义和团还是辛亥革命的背后都有西方宗教幌子下乖戾乱神。
这样的选择其实比一人一票的投票还要民主,与其说毁灭不如说在重新构建中
毛对待信仰的问题,和斯一脉相承,把马恩理论机械化和曲解泛化。马恩理论不可否认是一个时代的思想高峰,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科学增添了极大的活力。可能我们感受体会到的和其本质是2回事。70、80年代的东欧学者对马恩理论的诠释可能更接近本来面目。
很多历史问题归结到个人身上,应该不是一个正确的历史观。不如说这些问题是社会合力的产物。.

TOP

我甚至怀疑价值观是否由教育主导的?
我倒是不希望学校教育有诸多涉及价值观方面内容,不如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提高认知能力。把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在思考、反思和经历的基础上。
信仰宗教的人,也难免有质疑信仰的时候。灌输式不会带来“正信”,真正的信仰是要经过实践的洗礼才会坚定。.

TOP

引用:
原帖由 DXMOM 于 2010-12-1 11:55 发表

说得太好了。
还是想请教: 
认知的形成不应该在于学校, 那么家长就更加任重道远了。 对于小朋友, 家长应该如何启发引导, 让孩子有一个顺利的认知道路?
不好意思,涉及到这个层面的话题我总是倾向于不可知论者。
如果说知识是科学的范畴,那么价值观大概属于心理的范畴。这方面我认可荣格的观点:心理的每一处外在显现都混合着多种影响。首先是清醒自我的影响,其次是个人以及个人从属的群体身上那些很少被意识到的情结的影响;再次是来自于未被意识到的集体心理的那些无论以什么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原型动力机制的影响。
如果说孩子的价值观是果的话,我觉得父母能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价值观很大一部分因,至于一个严格有序的影响过程我不认为有这样可以描述的过程。归纳下来就是——做好为人父母的因(譬如你的宽容、信任、真诚、奉献。。。),果实自然会成熟。.

TOP

引用:
原帖由 christinesean 于 2010-12-1 19:39 发表
同意的。现在的中国缺乏价值观,所以在教育中无法实施。在这方面,可能要靠我们家长来实施吧。目前社会的价值观是金钱为本,这也是为什么成绩升学最重要,一个好的文凭是通向荣华富贵的通道。这个可能要等到我们社会 ...
以我的观察,其实宗教活动在国内是很自由的,参加的范围和广度也发展迅速。
但是宗教有神圣美好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 那就是纯粹性。
进入新世纪新兴宗教遍地开花,类似宗教的思想群体也不少,四不像的类宗教团体更不少。。。。。看看90年代后的台湾宗教界部分乱像,或许是面镜子。
因此做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是一种眷顾的幸福,值得庆贺。.

TOP

引用:
原帖由 DXMOM 于 2010-12-1 19:45 发表
《圣经》上爱的解释:

爱是恒久忍耐, 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夸, 不张狂, 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家的恶, 不喜欢不义, 只喜欢真理; 凡是包容, 凡是 ...
宗教对爱的诠释才是直指人心。
反之,我等挂在嘴巴上的“爱孩子”、“爱伴侣”、“爱XX”。。。。天知道包含了多少的自私、占有、控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