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关于小学生预习的要求

关于小学生预习的要求

各位ww上的BBMM,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对预习的要求包括读课文、标小节号、给不认识的字拼音,不理解的词注上解释、课后的阅读新体验。我测算了一下,完成预习需要花费时间15分钟左右。另外老师推荐学生购买《新教材全解》,我看了那本教辅,编得特别细致。可以给老师用作教师用书,也可以给学生自学或者给家长学习辅导。确实是本好教材。ww网里也有BBMM推荐。

我纠结再三,决定割舍。原因是怕

一、预习时间太长。以前看过关于介绍预习的方法,三、五分钟就可以了。有的家长(本人是高中老师)对我说:小学要什么预习?

二、对所学内容过于了解,上课时没有新鲜感和求知欲,影响听课质量。

不知道各位BBMM是如何看待预习这个问题,你们通常用多长的时间,达到一个怎么样的预习目的的?你会让孩子把课程自学到什么程度再去听课呢?.

TOP

欢迎拍砖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少年行 于 2012-2-13 09:29 发表
  预习是必须要完成的,但是预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而不是预习完了就不要再听课。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一味接受和输入”,而少有“提问、发现和输出”。例如《全解》这本 ...
谢谢!我觉得你的理论很有根基。如果在学校能学到习惯和方法的话,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是应该在家里做好的事情。我顾虑的事,孩子在学校就是学习这些知识的,可以具体到《全解》上,如果在家里还是这套知识,自己先来一遍,那么,是否浪费时间重复学习?就是时间不够用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tubaobaodd 于 2012-2-13 09:29 发表
我是很重视预习的功课的,但是不是把该上课的内容都自己教的,因为学校对预习很重视的,所以每次预习都要花费30分钟左右,所以一下暑假开始,孩子就自己要求在假期里预先预习了,主要听课文、标小节号、我自己要求孩 ...
谢谢你的倾心指教。跟你比起来,我实在是太懒太笨了。我觉得你们把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情。那么以这样的学习态度,不论在什么样的学校里,面对什么样的老师,你的孩子一定都是拔尖的。

送花了!

[ 本帖最后由 heyinbao020226 于 2012-2-13 15:5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少年行 于 2012-2-13 09:36 发表
预习中查字典这个工作很重要,现在孩子查字典的能力,检索信息的能力确实有限。其次是要学习新字新词,这个工作也很重要。
谁说不是呢。我以为孩子有字典可以了。谁知老师还推荐了一本配套的生字、词的书,跟课文对应,连字典也不用翻了。至此,我又不理解了。总而言之,自学能力好的小朋友,有这几本书,全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xiaoying415 于 2012-2-13 11:36 发表
对于小一的女儿来说,语文预习太重要了。我跟她一起预习,读课文,分小节,给生字标拼音,组词,描红。这些都是老师要求的,我也是认真执行的,否则光靠上课32分钟是搞不定的。编教材的人都是天外来客,45篇文章加古 ...
你们用的功夫深,这是我们欠缺的。你们的语文成绩一定也很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diana369 于 2012-2-13 11:49 发表
我们也是一小,预习是最花时间的,一般要半小时,所以每个周末,就让孩子先把下周的四课内容的生字全注音,书上的描红解决,这样平时还可以快一点。
向你学习!

我一到周末就想怎么带孩子出去玩,或者让他休息一下,自己安排时间。决不会花在预习上的。所以不比较不知到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yiyi-mama 于 2012-2-13 12:20 发表
我们也是小一,老师只是要求圈生字,标段落。我更简单,只是让孩子通读一遍课文,就算预习完了。看完上面两个妈妈的预习, 我真是个懒妈妈,
我也是!.

TOP

引用:
原帖由 kathyzhang0703 于 2012-2-13 12:25 发表
我们小二,我从来没管什么复习、预习,就那些内容,老师会翻来覆去讲的,语文不清楚,数学每隔一段时间上新内容的时候,会有个别题不会做,会回来问,一次以后也就没再问过,然后这么着周而复始。

我们成绩在班上 ...
我之前的顾虑就在这里:老师要翻来覆去讲的东西,何苦让孩子再提前来一遍。.

TOP

引用:
原帖由 三宝妈妈 于 2012-2-13 13:19 发表
三年级上的预习(实验教材),让我叹为观止,直接拍下来留念了。
跟三宝妈妈沟通一件事:有一次,老师告状,因为是刚涉及古文,老师希望学生多做多记。说别人的笔记都满满的,我儿子的书是干净的。儿子不好好听课,这是我最大的忌讳。顿时怒从心头起,我质问儿子为什么不记。儿子说:“我会,不信你考考我。”我二话没说,打开书就让儿子解释古文。结果,儿子叽呱叽呱把课文给解释了,竟然都对。

我语塞了。看起来,老师和儿子都没有错啊!

补充一句,我儿子的成绩也算班里好的。不过,好像主动性差着点。总是不能突破。

[ 本帖最后由 heyinbao020226 于 2012-2-13 14:0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xiaoying415 于 2012-2-13 14:17 发表
自家的孩子情况都不一样,当妈的自己觉得怎样对孩子好,适合自己的孩子就好了。因为是一年级,我们学校有过半天的开放日,看了孩子们真实的上课情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英语,语文)。当然了上课吸收快 ...
不是牛蛙 是上课听课不专心。恨s我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三宝妈妈 于 2012-2-13 14:28 发表
呵呵,可能老师认为“好记性不如懒笔头”。我们是从三年级上期中考后预习从字词转向课文内容理解。实验的课文旁边都有注解的,跟着这个思路走就行。个人认为预习相当重要,能提高课堂效率,基本上一课教完,就能背诵 ...
根源看来还是在我身上,我对预习的重视不够。 学习!.

TOP

引用:
原帖由 少年行 于 2012-2-13 15:01 发表
我觉得不用太急,《全解》可以作为复习之用,可以用来考考孩子,看看孩子在学习中还有哪些不足,及时补足,一周一次即可。而预习的话,多培养习惯。比如“有条理的整理知识”和“记笔记”就是个重要的学习习惯。
其 ...
又被你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你举例子的“有条理的整理知识”和“记笔记”就是个重要的学习习惯,都是我们欠缺的。这学期,我也试试看。.

TOP

引用:
原帖由 少年行 于 2012-2-13 15:22 发表
这个是持之以恒的,现在孩子小,记不记笔记看似不重要,可是等他到了初中,如果不会很好的记笔记和整理笔记,那么他的学习量一定会比其他会记笔记的同学翻倍。为了孩子未来能够有效地应用这种方法,早一些开始帮助他 ...
请教请教!笔记现在真的没有做。错题整理倒是一学期一期,电子版。可能属于初级阶段。请不吝赐教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少年行 于 2012-2-13 15:43 发表
客气啦,其实就是分享呗,呵呵!不知道您家的BB多大啦,如果是二年级以上的话,错题整理最好就让孩子自己做了呢,每天花10分钟做一点,把错题抄在专门的本子上,并且在题目边上注明出处(例如、二上练习册P4,一课一 ...
对比了你的以后,我就知道自己的错题太初级了。就简单知识错题罗列而已。没有重点和提示。

再送花!

打击数学的粗心方面,我也在做,能不能再给点指点呢?

[ 本帖最后由 heyinbao020226 于 2012-2-13 15:4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少年行 于 2012-2-13 16:03 发表
粗心的话,先得搞清楚是哪个方面,例如看错题目,可能是性子太急或者太想当然;抄错题可能是因为字迹潦草或者草稿太潦草,容易看错;某个知识掌握地不牢固,也会导致犯低级错误……先搞清楚问题在哪里,然后一个一个 ...
说到粗心,那可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了。你说的都有发生过。正在重点打击,而且是全面出击(比较没有章法哈~~~),收效不太明显。可能与我的焦虑有关。.

TOP

引用:
原帖由 飞过的彩云 于 2012-2-13 16:51 发表
本来的想法是"预习"太透,上课会不认真听讲,还是让孩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比较好,所以只"简单预习"一下,后来发现,学校的进度很快,基本是一天一课,老师大概讲一下内容,然后就是默生词啊,多音字啊什么的,课文里的精髓,孩子 ...
你这应了一句话——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TOP

引用:
原帖由 宝宝猪的妈 于 2012-2-14 09:27 发表
所谓的错题管理是不是就是把错题归集起来,以后经常看。可是我以为只要理解了就不会再有错,反复温习这些错题,结果只是会做这些题型,开阔不了思路。
目前我是这样做的。因为小朋友犯错不是一次可以彻底纠正的,ta会在老毛病上反复体现。错题集就是帮助ta反复纠正的意思。.

TOP

引用:
原帖由 fcfld 于 2012-2-14 12:49 发表
预习很重要
小一时候,我不重视预习,孩子认字晚,课程进度快,他消化不了,恶性循环
小二开始让他自己做预习,半学期,对字的感觉上来了,重复默写时错误率少了,但是首次默写词语依旧不理想
小二下学期,我和他 ...
你的阅读分析用那本?我家儿子阅读分析最弱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sandy_zj 于 2012-2-14 13:23 发表
各家孩子发展程度不一样,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千篇一律,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
先说语文,我家小宝一年级,学前认字量和阅读量很大,预习新课文的时候只要通读一遍就行了,听磁带什么 ...
通过这个贴,可以看出来各家孩子的预习量都有侧重,确实需要因人而异。.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