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外语] 【预初家长感悟】预初教育找方向——新学期、新教材、新思路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老大的贴要顶,我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新学期,如何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女儿学校的英语教材是朗文和牛津二套,重点在朗文.又看了预初的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地理,劳技,音乐,中国文化,艺术,体育,综合,还有选修,好象挺多的.现在星期六的补习只有奥数,估计要到初二才能结束.前几天,我和女儿谈了一下,希望她能再补习一门.我让她选少科站的科普英语或者其它演讲类英语,从最初级开始,有系统的参加培训班,我觉得英语还是要多讲,这几天在网上和报纸上过滤各种信息.
对英语,我只能希望她多增加词汇量,先把新概念第二册上的词汇搞懂,因此这几天我在做功课,把女儿在课文里不懂的词和词组从新单列,再补上句子,汇成几页纸,让她带到学校,常见面,多看,就不会忘了.
现在的着重点,有了远期目标,就是为四年后的零志愿自主招生作准备,既然教育部门开了口子,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名额,也会更加开放,现在早作准备,应该到时不会茫然和无助.
有一点很实在,孩子越大,家长的威信越低,孩子的主见越大,要比以前花费更多口舌来说服,看来如何保持家长和孩子的和谐,更是以后的重要沟通.不然代沟恐怕难免..

TOP

LZ的古诗文专题,我也来凑一脚.
大学专业是和文史类不相关的工程类,,因为从小喜欢文学,反而文学类和英语类的书多过电子专业,因此在教育孩子的份上,我是得天独厚,既对数学感兴趣,以前又大量阅读过文史类书籍,而后又为出国考过托和G,特别在考G的过程中,我才领会了西方社会在教育上对孩子的要求,读书在于把一本书读薄,思考问题的方向,把理说清楚.
中华文化是个宝库,各个朝代所留下的文字一辈子都学不完,而对现在的孩子,单靠学校教的那些皮毛,应付写文章都不够,更不用说引古讽今,古为今用了.当然对孩子要求也不要太高,读古文可以和读史相结合,为了更好的扩展孩子的阅读面,我在女儿五年级时就准备了随身书库,也不要求女儿每一本都读,有空就翻阅,特别是那些古文的,我只要求她读后面的白话翻译,好多是至理名言,经过多少大师筛选,是精华中精华,无论是立志篇,还是史话类,还是叙述类,都对中华文明有所了解.对于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我只要求她有机会重点在于<唐宋散文八大家>这一本,好象和中学课文有联系,有的还是节选自其中,最好能熟读,朗朗于心,古文是半门语言,还是要求有兴趣和运用,因此我的策略还是以面带点,就是扩大孩子的古文知识面,再结合学校的进度,从古文的语感着手,至于中考,高考,那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是技巧培训,不是我对孩子掌握古文的要求.明事理而求知识,才是学古文的目的.记得以前古人的说文解字,我不以为然,看来,我还得再学习,再当一次说文解字先生了..

TOP

发新话题